善言善行10篇

善言善行篇1

诗人泰戈尔说:“每个婴儿呱呱落地,都带来了上帝并未对人类气馁的消息。”每个人在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纯净如一方纸笺,透明得如灿烂的水晶。我始终坚信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教育和环境的不同而有“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的差别,教育对人与生俱来的善性的保持和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学校开展的“日行一善”活动就是一种及早的善端教育,在孩子懵懂的心里撒播善的种子,能让孩子的每一天都经历善的洗礼,而当善言、善行成为一种如影随形的习惯时,就能达到积善成德的目的,并培养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

一、寻源知善,孕育善的土壤

“日行一善”最早是由教育家陈鹤琴倡导的,旨在教育、引导学生回归善的本质,启迪美好的心灵,从“日行一善”到“日日行善”,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如果能以自我意识为基础,就能使善行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行善。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冷漠无情,袖手旁观,隔岸观火,对“善”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够的,极少数甚至出现了偏差。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哪些为“善”,这是“善行”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寻源知善”才能将“善行教育”的理念植入学生心田。

古代有位葛繁日行一善,后来官职太守职务,有人请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说:“如这里有条板凳,倒了碍人走路,就弯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日行一善,哪怕是扶正板凳之“小善”,都能引导我们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

“人无有不善”,每个人心中都深埋着一颗善良的种子,需要爱护的阳光和呵护的雨露,才能使之茁壮成长。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善的内涵及行善的方法是多样的。如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在公交车上让个座,做一次家务,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等,这些都是在做善事,哪怕是你捡一片纸屑、借出一块橡皮、说一句好话、给别人一个微笑,都是善的行为。

二、崇善思行,播撒善的种子

善心最终要以善的行动表现出来,学生只有大致经历从感受善到向善再到行善这样一个过程,才有可能形成善的品德。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师生的榜样引领和示范作用,形成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互动模式。学校以“校园行善”、“家庭行善”、“社区行善”为三大活动版块,激励学生的存善之心、习善之行。

我们号召学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每天坚持做一件好事,引导他们认识到不管是“小善”还是“大善”,都蕴藏着“爱”。在校园、家庭、社会行善,可以做哪些“善事”,小学生可能之前受环境的影响,刚开始靠双眼是很难发现的。我们通过教师、家长的配合,让学生把一件件做过的善事记录下来,然后仔细感受做好事为别人带来方便的同时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渐渐地,孩子们行善的范围就会扩大,从校园到家庭再到社会,从身边熟悉的人到路遇的陌生人再到远方素未谋面的需要帮助的人……通过长期坚持做好事,长期记录、感受,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这样从小形成做好事、做善事、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最终才能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弘善践行,茁壮善的幼苗

歌德说:“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好的教育形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做到有的放矢。我们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实现人格的品质优化与完美,善虽小而必为,积善成德,完成由小善到德的质的飞跃,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善行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做到以下三个结合:

一是与传统经典相结合。经典文化中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日三省吾身”等精髓若能陪伴孩子的成长,则将对他们的品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将“经典文化”布置在墙面上,发挥其无声的育人功能;我们每学期开展大型的阅读经典活动,让学生诵经典,受益于经典,感悟善的文化魅力,夯实做人的根基。

二是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学校德育处用相机随机记录学生的善言、善行,留下美好的瞬间,并把这些表现突出的学生事迹在橱窗展示,在电视台展播,在校园营造崇尚“善”的浓郁氛围,发挥榜样示范力量,让其他学生以此为镜,清楚地认识自己身上的“不善”行为,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三是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班级种了一棵善行树,每月设立“日行一善记录”排行榜,学校设立“善行小天使”榜样台,定期对学生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评比、表彰。学校期末评选出优秀典型并进行大力表彰,让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激励他们更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

四、扬善树行,丰茂善的绿树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做好事的快乐时,就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天天行善”,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起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善言善行篇2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奋力赶超,卓有成效地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刚才,谢海同志代表市委、市***府对今年全市的经济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明年的经济工作作了全面的部署。这些都是通过市委***会和市***府常务会议反复讨论研究的,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三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坚定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信心

20*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大踏步前进,并取得辉煌成果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高举***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不懈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遗余力地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都有了新的突破,创造了近10多年来的最好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全面改善,产业素质明显提升,全市经济正进入一个快速、健康发展的上升时期。与此同时,我们抓住经济持续转好的机遇,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组织实施了热电联供三期、娘子关供水二期、城市污水处理、旧城改造、义白路、村村通硬化路等一批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联,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工程,极大地改变了城乡环境面貌,使全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确实可喜可贺、令人振奋。但是形势越好越容易忽视问题,发展越快越容易掩盖矛盾。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清楚地看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主要还是十几年改革开放的积累效应、近年来调整产业结构的短期效应和国家宏观调控***策带来的市场供求变化的市场效应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市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还十分脆弱,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发展基础还很不牢固。一是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资源型城市转型任重道远;二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仍然突出,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艰巨;三是发展不足,城乡就业再就业压力加大;四是资源环境容量有限,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五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在分析问题、认识不足的同时,必须敏锐地看到,当前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好时期,面临着许多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一是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继续趋好。纵观世界格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资本、项目、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整合规模空前,呈现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国际资本向亚太地区实行大转移的良好态势。从国内来讲,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明年全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8%,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吸引外资最多、最富活力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全国经济要保持高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和依赖度会更大,这对我市发挥资源优势、挖掘生产潜力、加快赶超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为我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体制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拓展了空间。二是国家宏观调控***策非常有利。今年国家宏观调控***策从积极的财******策转变为稳健的财******策,其核心仍然是压缩长线生产,扶持薄弱环节,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我们阳泉市生产的煤、工业材料、电都是国家急需的,都是“保”的对象。“压”的是淘汰那些落后工艺、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产业和项目,这对我们结构调整更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对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策和产业***策,有市场、有效益的重大项目,抓紧规划、申报立项,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全省或国家的盘子。三是国内资本流动带来了难得机遇。目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正在加快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民间资本也在寻找新的发展空间,阳泉是东部沿海和京津唐地区向中西部辐射的枢纽,而且资源优势突出,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我们在更大范围内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对接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开放,进而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与动力。四是从我们自身的条件来看,已经具备了蓄势待发、乘势而上的发展优势。经过这几年坚持不懈的经济结构调整,煤炭、电力、耐火等传统产业素质明显提高,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煤电铝、陶瓷、磁材、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支柱产业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这些都为全面实施赶超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机遇和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我们既要清醒认识存在困难、挑战的严峻性,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又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治局面和社会环境,并紧紧抓住这种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卓有成效地做好20*年全市经济工作。

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各级***、***府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阳泉的长远发展和全面进步,关键在于要更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坚持好、落实好,并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从当前来讲,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全面贯彻“五个统筹”的基础上,抓住薄弱环节,突出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发展速度效益质量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像我市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够仍然是最突出问题,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地推动经济的加速赶超。只有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才能为我市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逐步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赶超目标。在目前全国经济持续向好,我市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的形势下,我们更要敏锐地抓住难得的大好机遇,创造一个阳泉经济快速增长的周期,确保在全国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不落伍,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根本转变,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当然,我们发展速度,并不是不要质量和效益的经济发展,而是追求在更加注重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快速增长,是质量、效益和速度的有机统一。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就必须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不放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新型材料、铝工业、化学工业、现代化服务业和特色农业等六大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加速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进程;就必须紧紧抓住坚持改革不动摇,坚决打破各种体制、机制的制约,进一步添活力,增动力;就必须扩大开放不松劲,全面实施“大开放”战略,引进大资金、大项目、大集团、大投资商,借助外力,加快发展。

二是资源环境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统筹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于我们阳泉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现在的发展是快速的发展,但还不是科学的发展。粗放型的经济管理,使我们支付的发展成本和代价都很大。这一点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我们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甚至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片面发展的老路子、错路子,必须转换思维,统筹考虑,把资源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一定要认真吸取这方面的历史教训,从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出发,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把好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这个关口,大力推行矿藏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贯彻环保国策和国家产业***策,该关的关,该停的停,坚决淘汰工艺装备落后、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在这里我要特别,我们不论是调整经济结构,还是招商引资切不可饥不择食,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项目、引进项目既要看经济效益,也要看社会效益特别是生态效益,防止盲目引进给日后的发展留下隐患。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当前,中心城市要继续大力实施扩容提质工程,同时要特别抓好“城中村”的改造,彻底改变中心城市破旧落后、杂乱无章的面貌,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现代化水平。在农村发展方面,从我市山多地少、立地条件很差这样的实际出发,必须跳出农村建农村,跳出农业抓农业,大力实施“一体三化”战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我市农村经济的优势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走工业强农、工业兴市是阳泉经济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选择,也是农村实现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几年,我们紧紧抓住发展农村工业这个重中之重,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促进了生产要素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大大地降低了企业发展成本,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但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起步,仍有许多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仍有许多需要在发展中不断研究解决的问题。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创新发展理念,突破传统思维,坚决打破行***区划界线,充分尊重和运用市场规律,推动和引导生产要素资源的大流动、大整合。比如耐火,平定有,郊区有,盂具有,各自为***、零敲碎打,不利于参与市场竞争和应对各种市场风险,必须对其进行大的整合,形成以一两个核心,竞争能力非常强的骨干企业为龙头的耐火集团,构建起阳泉耐火“航母集群”。如果我们搞来搞去还是满天星星不见月亮,只有拾遗补缺的“小字辈”、没有顶天立地的“巨无霸”,那么我们的腰杆始终硬不起来,我们的县域经济就永远也强大不起来。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要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凡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毫不迟疑地改,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城乡发展协调推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加强***的执***能力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卓有成效地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对我们各级***、***府和广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执***能力非常现实的考验。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创新思路、创新机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全市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目标。

第一,落实***领导经济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本领。提高执***能力和执***水平,首先是要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级地方***要十分注重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策、营造良好环境上,这样就能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就能从思想上***治上组织上保证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经济工作各项部署的落实。要进一步完善***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学会更多地、更自如地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管理经济工作。要善于结合实际,适时适度地落实宏观调控***策,善于运用法律法规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善于在法制轨道上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把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发展热情和创造活力。要有较高的境界、良好的心态、朴实的作风、科学的方法,及时研究解决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确保经济及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协调、快速推进。

第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各级领导班子是***执******策的制定者、执***活动的组织者、执***使命的践行者。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领导班子,就有什么样的执***水平、执***质量和执***成效。加强***的执***能力建设,具体到执***一方的地方***来说,就是必须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群众信赖的领导集体;必须以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民众为己任,负责任、有作为地为地方发展创造更大的业绩,为老百姓谋取更多的实惠,这既是检验我们领导能力和水平的一块试金石,也是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最现实的考验。因此,提高执***能力,首先要从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抓起,从打造学习型社会做起,着重解决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治立场、知识结构等根本性问题,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增强执***安邦的忧患意识、执***为民的责任意识、执***兴市的发展意识、执******强的机遇意识。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要用正确的***绩观选人用人,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干部,看待***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制定科学的干部评价考核体系,真正做到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坚持在改革中***思想,在创新中转变观念,做到不比条件比能力,看谁加快发展的办法多;不***形式***实绩,看谁富民兴市的贡献大;不争是非争市场,看谁抢抓机遇的意识强。要用那些敢想敢于、埋头苦干、拼命实干,在机遇面前善于捕捉,在困难面前勇于奋进,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岗位都能打开局面的人,形成一个让人人都靠德才赢得尊重、靠本事赢得进步、靠奋斗赢得成功的干事环境,营造爱干就是德、善干就是能、多干就是勤、干好就是绩的良好氛围。

第三,转变作风、求真务实抓落实。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推进阳泉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建设阳泉小康社会,关键在于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工作作风不务实、不扎实、不抓实,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抓落实不够,始终是我们各级各部门推动工作的一大顽症。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转变作风,在抓落实上下大力气。抓落实,就要像***的好干部牛玉儒同志那样,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本领用到促发展上,把功夫下到解决突出问题上;要大力倡导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脱皮掉肉克难攻坚的精神,善于在实践中形成思路,在群众中寻求办法,面对面为群众服务,实打实为群众解忧,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抓落实,就要敢想敢干,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善于创新创造。要旗帜鲜明地支持、鼓励、保护创新创造的良好风气,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推动各项工作更好地落实到实处。抓落实,就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抓落实的规章制度,明确抓落实的责任。要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起,建立和完善严格有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各级领导干部主要抓什么,抓到什么程度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责任和要求。要从上到下,一级比一级具体、一级比一级实在,一项一项地、一件一件地、一条一条地认真组织实施,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向一级交账、一级向一级负责的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同时要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及时发现并坚决纠正违背求真务实精神的各种不正之风和错误做法,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全面准确地贯彻市委、市***府的各项工作部署。要定期考核,严格奖惩,对抓落实效果好的表彰奖励,为其鼓劲加油;对抓落实效果差的通报批评,令其奋起直追。要把抓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升降与奖惩。通过制度建设把广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真抓实干求落实、你追我赶促发展的良好风气。

第四,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但我市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历史欠账较多,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较差,相应地一些利益的调整也较为敏感,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这些问题的形成和出现,尽管有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客观原因,但与我们工作不够到位、工作方法不够得当等主观因素有极大关系,应该说这仍然是一个工作问题。因此,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认识群众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具体要求,放在突出位置,紧紧抓在手上。一是要切实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妥善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要有效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城镇社保体系,推进农村社保体系建设,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特别要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要积极满足群众的多种需要,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二是要及时理顺群众的思想情绪,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越是矛盾突出,越是问题复杂,领导干部越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要善于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和国家的方针***策,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团结广大群众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共同努力。工作关系社会稳定、关系经济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如果领导干部长期解决不好本县区、本部门、本单位出现的问题,就是不称职的表现,就是执***能力低下的表现,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工作,深入开展矛盾排查调处工作,依法妥善处置,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工作引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三是要进一步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搞好矛盾排查,妥善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深入推进创建“平安县区”工作,不断引深“严防范、多破案、强管理、保平安”活动,坚决打击社会上的黑恶势力,坚决扫除“黄赌毒”等丑恶社会现象。既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又要千方百计保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五,大力加强,***风廉***建设。***的执***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风问题是关系***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这是历史警示。总的讲,这几年我市经过大力度的抓***风廉***建设工作,已经逐步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体系,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各级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抓班子,带队伍,树形象,做表率,以教育为基础、制度为关键、监督为保证、惩治为武器的工作格局逐步完善。实事求是地讲,阳泉的***治环境是好的,我们的干部队伍总体上是为***清廉的,是能够自觉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为***不廉的腐败问题虽然说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但有效地得到控制和减少这是很不容易的。要充分认识到,***风不好,***风不正,为***不廉,为***不公,本身就是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干扰、最大污染,也直接地导致了环境不佳。因此,各级***、***府要把***风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的执***能力、巩固***的执***地位的一项重大***治任务来对待,作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赶超发展的紧迫性任务来抓紧抓实。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做到有操守,明是非,保清廉。近年来,全国连续发生的高级领导干部“落马”案件,值得我们全体同志认真深思,接受教训。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引以为戒,带头严格遵守***纪国法,永葆***人的浩然正气。要以牛玉儒同志为榜样,谋大事、干实事,不要谋大官、***实惠,常修为***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诱,不为色所迷,时刻以***员的***性自律,以公仆的职责自警,约束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欲望,解剖自己的灵魂,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的考验。同时,要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托付的权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善言善行篇3

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善意的谎言分为两种种类:一是客体善意谎言,一是主体善意谎言.所谓客体善意谎言,是出发点完全为了对方利益的善意谎言,它较多的陈述善意撒谎的客体的情况,例如称赞一个智力低下的小孩说他很聪明,让他得到自信心.这客体善意谎言破坏诚信比较隐蔽,是一种慢性毒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慢慢的腐蚀人们的诚信系统,不诚信的理念就会藏于他们的潜意识,而为人家好这句话就会成为他日后破坏诚信的内心借口。

而所谓主体善意谎言,是出发点包含维护或牟取自己利益的成分的善意谎言,它较多的陈诉善意谎言的主体的情况.例如有个小孩子上课没认真听讲,回家后他妈妈问他有没有认真听讲,但他不希望妈妈责备他,也不希望妈妈伤心,因此撒谎说认真听讲了,这主体善意谎言破坏诚信比较明显,是一种急性中毒。

但无论是哪种善意的谎言,它本身都是谎言,这是无庸质疑的,尽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摆脱不了谎言的本质,而谎言就意味着欺骗,因而就有碍诚信.

善言善行篇4

“我会告诉他真相,如果事后病人知道了真相,不是对他更残忍吗?”反方回答。“如果这是个善意的谎言,我宁愿接受他”“这只是你的个人意见,并不是大众所想。”

欢笑声在教室里此起彼伏,拌着争论声,一场精彩的辩论会结束了。

‘关于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是否应该存在’我班的的辩论会

正方我认为世界上不应该有善意的谎言。

反方我认为世界上应该有善意的谎言。

正方自古以来,古人写了许多不能够说谎的古人言,例如:民无信不立……难道有错么?

反方那是不现实的,我们要看情况。

正方谎言始终是谎言。《狼来了》这篇故事中,那个孩子不就是撒了谎,才失去诚信的么?反方那我们学过的课文《唯一的听众》中,那个主人公,如果不是老妇人善意的谎言,他会成功么?但因为老妇人善意的谎言,他成功了,这,又怎么解释呢?

掌声如雷。

正方那就是说,什么事都要靠善意的谎言来解决喽?

反方当然不是,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善意的谎言!

正方说来说去,你的理解只是底层的,世界上不应该有善意的谎言,

掌声如雷。

反方

我们谈到的“谎言”,还有个定语——善意的,加上了这个限定词后,谎言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话,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的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呢。

当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被医生判了死刑时,他的父母、爱人、子女以及所有的亲人,都不会直接地告诉他:“生命已无法挽救”,“最多还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多久”之类的话。虽然这些都是实话,但是谁会那样残忍地如同法官宣判犯人死刑一样,向已经在病痛中的亲人以实情相告呢。这时,大家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线,闭口不谈实情,而以善意的谎言来使病人对***充满希望,让病人在一个平和的心态中度过那残年余日。难道这会有碍于诚信吗!

当一个不韵世事的孩子,突然遭遇不幸,失去了自己的亲人,该怎样向他说明自己的亲人到哪里去了呢。我们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暂时不要告诉他真实情况,只是说到很远的地方出差去了,或者是在国外学习工作之类的。待孩子懂事了,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再以实情相告,孩子也会理解亲人的做法,不会因为没有早知真情而生气的。难道这样的话也有碍于诚信吗!

当一个正在外地执行任务的***人的母亲病入膏肓,炎炎一息的时候,多么希望能见上儿子最后一面啊,但是,儿子是不能回来的,不能为***亲尽一点孝心,照顾一下曾经为儿子操碎了心的母亲,他非常歉疚,也很是惦念。而***亲非常理解儿子,告诉身边的亲人,自己走了以后不要告诉远方的儿子,不能让他分心,要说病情已经稳定,让他安心为国尽忠。难道这样善意的谎言有碍于诚信吗!

所以,我坚持认为:善意的谎言不仅无碍于诚信,而且还会极大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对社会稳定亦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建议大家:善意的谎言该用则用,跟诚信与否没有太大的厉害冲突。

掌声更是如雷。

正方

谎言终究是谎言,即使是善意的,也仍然改变不了其谎言的本质。中国有句老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末为。由此可见,如果你说的是谎言,那么终究有被对方识破的那一天,那时,你将后悔莫及。所以在此,我奉劝对方辩友,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管你的谎言伪装地如何善意,也会被群众的眼睛揭穿的,那时,恐怕您失去的就不仅仅是诚信了吧,对方辩友!!

反方

第一: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以维护他人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众所周知,矛盾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特殊性包含与特殊性之中而区别于普遍性。就其善意的谎言本身的性质决定它并非恶益,而是建立在内心之诚,之善的基础上,而恶意的谎言是为说谎者谋取利益,以强烈的利欲,薄弱的理性,把他人仅作为手段,不惜伤害他人的行为。本身善良的人在某种状态下“被逼”说出的谎言是善意的,这种谎言对主体来说是一种友善,一种关心。而心术不正的人,不管如何伪装,如何花言巧语,如何绞尽脑汁为自己恶意的谎言冠上善意的高帽,其所说的谎言都带有恶意目的性。显然,善意的谎言无碍诚信。

第二:善意的谎言是一种处世的方式,是一种替人着想的品质的体现。

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的亲友总是用善意的谎言将他的病情说的很轻,鼓励他配合医生***,相信在座各位不会因此而指责他们不诚信吧?!相反是恶意的真实,一个俘虏在敌人的利诱下说出了己方的,有人认为他诚信吗?对敌人的诚欣就是对国家的背叛啊!

广州脑科医院司法鉴定科主任说:“说谎是人的一种本能,至于是否诚信,关键在与哪种谎言。”

一句在不直接伤害追求者基础上表达拒绝爱意的谎言;一个在盛情男却下而又不愿意使邀请者失望的表达力不从心的谎言在人际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使我们更游刃有余的处世不惊,而不象一颗多棱的坚石,划的别人头破血流,自己也遍体鳞伤。“Msp

可见,人与人之间需要一层保护色和挤。自打从伊甸园被逐出之时,人们就不在相间而是围上树皮草叶了不是吗???

第三:善意的谎言虽然是谎言的一种,但是不能说谎言就一定有碍诚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诚信之所以得到大家的推崇,是因为它是善意的不欺骗,善意的谎言在表面看来,似乎有碍诚信原则,但从本质上看,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说出真话有碍善良的原则。

善意的谎言与诚信,实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那种所谓的违背恰恰为诚信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并不是有碍,打个比方:规定马路上同一方向的行人只能占有半条马路,并不有碍大家的通行啊!

第四:没有谎言的世界如同没有灰尘的地球。我方同意善意的谎言无碍诚信并不等于我们提倡它,其关键在于度。

说谎是什么?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定义为:不实事求是,说假话,夸大,掩盖,歪曲事实真相。那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大大小小的谎言,从煽动性极强的广告到情人间的甜言蜜语,无一不充斥着夸张的言辞,就连文学作品本身也成了谎言。人人心中都有谎言的标准,怎样把握这个度,是我们首先思考的。与动机不良的谎言相比,善意的谎言会使人们的感情变的更融洽,和谐,生活变的更有滋有味,它可以巧妙的避免冲突,实现情感沟通和顺利交往,又怎样不好了呢?

掌声如雷贯耳。

正方世界上应该有善意的谎言……

善言善行篇5

一、 孟子时代三种流行的人性论

在《孟子·告子上》中,公都子向孟子叙述了当时流行的三种人性论,并且问孟子:这三种人性论都不主张性善,与孟子的性善论都不相同,难道它们全无是处吗?

公都子曰:“(1)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2)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3)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可以看到,在孟子时代,对于人性的流行的看法主要有三种:(1)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2)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3)有性善,有性不善论。三种学说都有其理论的依据。我们分别予以讨论:

首先看第(1)种。公都子并没有叙述告子人性论的理据,这是由于,《告子》篇整个都与孟子与告子的论辩有关,告子人性论的依据在前文已经有所交代。从上下文可以看出,告子的理由是:“性犹枸柳也,义犹杯盘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枸柳为杯盘”;“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告子上》)。这就是说,对于(1)而言,人性本来无所谓善,无所谓不善,而所谓善与不善都是后来人为的结果。就是说,人性犹如一堆素材,而善与不善都是用这堆素材做出来的,但是,善与不善都是加工素材而成的产品,却不是素材本身。所以,素材无所谓善与不善。可以看出,告子的这种人性论把人性理解为一种类似于素材那样的东西,是生之自然之资。事实上,正是在《告子上》中,我们看到告子对于人性的界定正是“生之谓性”。

第(2)种人性论的根据是这样一类经验性事实:“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好的君主出现,人们向善;而坏的君主则把人们引向不善。就这个经验性事实,可以说明,一般人的人性是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的。为善、为不善,并非与个人的生之资(素材)相关,而是与环境的作用密切关联。它强调的是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善的构成作用。但是,它并不讨论,社会环境对于人性的影响,也必须以人性的接受为其基础,而且,人的接受并非一种完全被动的过程,而是具有一定自为性的活动。

第(3)种人性论的特点是强调人性本身具有不依赖环境影响的***自为性。在圣明的君主尧的治理下仍然存在着如象这样的坏人;而在瞽瞍这样坏的父亲的家庭中,仍然有舜这样道德高尚的人。由此而言,环境的作用并不能最终决定人性。而上述的经验性事实只能告诉我们,有些人的人性是善的,有些人的人性是不善的。

上述三种人性论表面上看起来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却又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是,它们都是对于已然的经验性事实的解释,反过来,这些经验事实也显现了人性概念在这里所承担的哲学功能。人性的理解发源于这些经验性事实,同时它又可以完成对于经验性事实的道德解释。由此,人性的概念是在一种认知性的哲学框架内得以探讨的。

二、 以情才代性:孟子对于三种人性论的批判

最值得深思的是孟子对于公都子的回答,只有通过这种回答的深刻意蕴的阐发,我们才能更进一步地理解这三种人性论,从而理解孟子性善论与众不同的出发点。

孟子的回答如下:

(A)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B)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在上述引文中,孟子表达了(A)(B)(C)三个方面的内容。必须看到,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为,孟子的上述论说是孟子在正面阐发自己的理论主张,而忽视了它与上述三种流行的人性论之间的关系。只是在王船山那里,才直接明确地揭示了两者之间存在的意义上的深层对应关系,根据王船山的发现,[①]它们之间具有非常齐整的对应关系,不过这种对应的方式却是:

(1)—(B)

(2)—(A)

(3)—(C)

在下文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的对应来分别研究孟子对于三种人性论的批评。

孟子对于第(1)种人性论的批评是:“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这句话是一个省略句,它逻辑地蕴含着如下的观念:“至若为善,亦非才之功也”。告子主张人性无善无不善,但是孟子却极其简明地回答:为善不是才的功劳,为不善也不是才的罪过。这里隐含着的意思是:告子所说的本来无善无不善者,不是性,而是才,人的才质没有善与不善的区别,或者更为明确地说,善与不善并非一个针对才而言说的概念,而是针对性才具有的概念。告子的错误在于以才代性。所以,他的对于人性的如下理解也即“生之谓性”在孟子看来述说的仅仅是“才”而不是“性”。“才”按照《说文》的解释是“草木之初也”,人的才就是人初生的资禀、材质,它为善的行为提供了由以出发的初始条件,也为不善的行为提供了初始条件,但是,它却不是为善为不善的充分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才是中性的概念,它与善、不善没有直接的关联。孟子告诉公都子的是,就告子的无善无不善论用来述说人的才质而言,那无疑是正确的;但就他把才作为性来看待而言,他却是错误的。因此,告子不可能理解他(孟子)的性善论。换言之,通过才(即告子所说的“性”)来解释人性的善、不善,犯下了偷换论题的错误,而且,没有找到善的最终的根源。孟子的意思是,如果为不善是才的罪过,但是,天降之才是无殊的,每个人初生的材质是没有什么差异的,这样一来,人的才就是罪过。人人只要有才,就不能为善。这样,就必然导致如下的错误观念,也即善的行为是以对于才的敌视为代价的。这在实践上无疑是有害的。所以,孟子坚决主张,“为不善非才之罪也”。但是,与此相联系的是,为善也不是才的功劳。如果有了才,就可以为善,那么,天将之才是没有差别的,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人为不善呢?所以,告子把人性归结为初生之材质,但是这并不能真正说明人为什么能够为善,也不能说明有些人为什么在现实上不能为善。从逻辑上看,告子的人性论的进一步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是充分支持尽才的观念,也即充分实现人的才能。因为,他把人性理解为人的才质,才质本来无所谓善与不善,善与不善都是改造才质、尽才的结果。但是孟子恰恰严格地区分了才(能)与道德意义上的贤,一个人很有才能,但他并不即是道德(善)的。一个人可以设计制造飞机,与他是否道德的完全是两回事。所以,告子的学说,他的正面意义,只能导致人们在发挥、培育自己的才能上下工夫,但是在导人向善方面却有可能把人引入歧途。这就是孟子对于告子人性论的看法。

从孟子的立场来看,才与性是两种不同的存在领域。“才”与“能”是同义性的语词,孟子既说“尊贤育才”[②],又说:“尊贤使能”[③],所以,才就是能,它既是素材,也即人性善的现实依据;又意味着一种“能”,也即有待现实化的可能性。但是,在孟子的语言词典中,才却不是道德学的概念,孟子把道德性的“贤”与非道德性的“才”并列使用,就是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例证。才与贤的分化意味着这样一种认识:技术上的才能或者天赋再高,也与道德学上的善与不善无关。因此,从才的角度去谈论善与不善的问题,在孟子看来,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一个“具体的误置”的错误,也即把属于彼领域的问题放置在此领域中来探讨了。总之,对于孟子而言,告子的错误是一种出发点或方***上的基础性的错误,是“以才代性”的错误。

对于第(2)种人性论,孟子的回应是:“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这个回应更是直截了当,它指出了这种人性论的关键是对于善的理解。“乃所谓善”意味着你所说的善不过是如此罢了。换言之,对于善的理解是不充分的。从逻辑上看,孟子在此所说的仍然是一个省略句。这句话的完整表达应该是“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亦可以为不善也,乃所谓善也”。为什么只说可以为善,而不说可以为不善呢?因为,按照孟子的理解,任何一种关于人性善恶的学说,关键的不是用来证明、论证性是善的,还是不善,而是用来告诉人们如何才是善的。第(2)种观点的实质不是性本身是善,还是不善,而是善是为出来的。通过人的为,善才存在。所以,孟子不去针对可以为不善,而是针对可以为善说话。孟子所说的“其情”,指的是“人之情”。“情”的意思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情感,指喜怒哀乐爱恶欲。一是实,实际情况、情状。不管取那一种解释,都可以确定,情感与情状,都是有迹象可寻找的,是已经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人性的实际表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孟子的意思是,至于谈到人性的实际表现,那么是可以为善的,这就是你所说的善。这是孟子对于第(2)种人性论的评论。这里的要点不是说第二种人性论是错误的、一点价值都没有,而是说,这种人性论在根本上说的不是性,而是情。如果把论题限定在情上,这种看法是完全正确的。至于人为什么能够为善,它一点都没有提供继续思考的余地。而且,“可以为善”意味着善是为出来的,但是,脱离了性的基础,能否为出来呢?如果善是为出来的,那么,一个石头能不能为出一个木桌呢?显然,它没有理解,以情说性,并不能获得可以为善的根据。换言之,这种看法没有触及到性本身。

应当注意的是,可以为善,同时也就意味着本身不是善。如柜柳可以为杯盘,但是柜柳非即是杯盘。柜柳可以为杯盘,同时也就存在着可以不为杯盘的可能性。其情可以为善,同时也意味着人情之可以为不善。但是,这里的关键是善是为出来的。即使人性中没有的东西,也可以制造出来。这样一种观念使得善游离了人性的根源,而可以成为从外面塞进来的东西。

需要注意的是,“可以”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表达,它与“能”不同。在孟子那里,已经可以看到“可以”与“能”的区别。在《梁惠王上》中,孟子说过,“可以王”但是“不能王”的现象:“王可以王,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我可以做某事,是否等于我能做某事呢?我不可以做某事,是否等于我不能做某事呢?可见,可以不等于能。荀子对此做了如下的区分:

涂之人可以为禹,则然;涂之人能为禹,未必然也。虽不能为禹,无害可以为禹…..可以为,未必能也;虽不能,无害可以为。然则,能不能之与可不可,其不同远矣。[④]

根据这个区分,可以进一步来理解孟子的上述断言:从人的实际情况看,人可以为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能善。可以为善不能解释人能否善,更不能解释为什么能为善。孟子说的“乃所谓善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表达。它的意思是:你所说的善,只是情之可以为善的实际表现。但是,可以为善,恰恰非即善,因此,你说的善恰恰不是真正的善。孟子的意思是,公都子所说的第二种人性论,不但没有说出人性能善的根源,而且他实际上说的,不是性可以善(或可以不善),而是情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因此,在第二种人性论中,真正被讨论的是情,而不是性。换言之,第二种人性论是以情代性。没有触及真正的性。“乃所谓善也”的意思是说,第二种人性论所讲的那些关于人性的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只是从实然层面、迹的层面触及的所谓的善与不善。这与孟子本人所说的性善无关。

孟子通过对于第一种人性论和第二种人性论的批判,表明了这样一个方***上的问题。从经验的解释层面并不能理解人性的本质以及性善的道理。事实上,正如孟子所看到的那样,这两种看法,根本就触及不到性,而是以情才取代性。“彼二说者只说得情、才,将情、才作性,故孟子特地与他分明破出,言性以行乎情才之中,而非情才即性也”。[⑤]当然,正如王船山所发现的那样,在第一种与第二种人性论中,都内在具有以情才代性的倾向。例如,在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中,可以发现:“曰‘性犹枸柳也’,则但言其才而已。又曰‘性犹湍水也’,则但言其情而已。又曰‘生之谓性’,知觉者同异之情、运动者攻取之才而已矣。又曰‘食色性也’,甘食悦色亦情也……”[⑥]以情才代性,构成了以上两种人性论共同的理论特色。

关于第(3)种人性论,孟子的态度更是非常明确。它们的错误在于“弗思耳矣”。思在孟子哲学中有其特定的含义,这就是它是心之官能,是人之“大体”,以与耳目之官也即人之“小体”相对:“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⑦]孟子认为:性善的真理不能在耳目之官中给与,这就是说,感性所能把握到的乃是经验性的事实,而性善却不在其列。只有通过思的精神活动才能洞见性善的真理。

总之,孟子告诉我们,当我们把对于人性的理解,放置在经验性事实的解释的框架中去的时候,我们根本无法触及真正意义上的性。孟子还把这一看法上升为人性论的方***批判。

三、 “以故言性”的方***批判

以上三种人性论,都是对于人性表现出来的经验性事实(“已然之迹”或人性之“故”)的解释。在这种解释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一种认知理性。它把性的问题归结为因果知识上的说明。而孟子坚决主张,把性和善的问题交给这种理性,我们就会与之失之交臂:也就是说,真正的问题,反而被我们忽视了。对于人性的论说,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触及真实的人性。这是一个言性的方***问题。孟子在对于流行的人性论的批判的基础上,向我们正面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孟子指出:

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⑧]

一般人对于这段话的理解是:讨论人性,只要能推求其所以然之故就可以了;推求其所以然之故,就是要顺其自然之理——这就是孟子提出的言性方法。这样的解释在现代几乎成为定论,它根本没有注意到,孟子在这里不是正面提供一种应当采用的言性的方法,而是指出当时人们言性所采用的方式,这是一种事实陈述,而不是一个当然判断,或目的判断。[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事实陈述中,隐含着的乃是孟子对于时人言性方法的不满与批判,而不是认同。

事实上,《十三经注疏》的解释就更为接近孟子的原意。注疏指出,孟子在此并不是指出,言性应采用“故”的方式,相反,以故言性恰恰是孟子所批评的言性方式,这种言性方式非但没有触及到真正的性,反而常常满足于理智(逻辑层面)上的顺通:

今天下之言性者,则以故而已矣。以言其故者,以利为本耳。若柜柳为杯盘,非柜柳之性也。(汉代赵歧)

孟子言今夫天下之人有言其性者也,非性之谓也,则事而已矣。盖故者,事也。(旧题为刘宋孙?])。[⑩]

根据《注疏》的理解,孟子在此所强调的并不是这样一种规范性的要求:以故言性,这是天下之通义。恰恰相反,孟子指出的是:以故言性,恰恰不可能触及真正的性,其所能触及的仅仅是“事”,是性之已经表现出来的经验性事实,用孟子的语言来说,就是“故”。

“故”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含义:一是“已然之迹”,也就是已经显现出来的经验性事实;一是所以然之故,原因,根据。从逻辑上看,“所以然之故”的意义为“已然之迹”的意义的衍生义,因为,“所以然之故”这个表达强调的是“已然”的根据,如果没有已然的经验性事实,那么,探求的是谁的所以然之故,就说不清楚了。在这个意义上,以已然之故(经验性事实)言性同时关联着以所以然之故(经验性事实的原因)言性。二者之间具有一体性的关联,它们都为一种认知性的哲学系统所要求。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以故言性,与以情才言性,实质上是一致的。确切地说,不论是以情言性,还是以才言性,都是以故言性的不同形式。

孟子认为,以故言性,只是以“利”为本。所谓“利”,朱熹正确地解释为“顺”,也就是“通”。[11]为什么“以故言性”必然“以利为本”呢?因为,当通过对于经验性事实(故)的解释、说明的方式来论说人性时,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认知理性(理论理性),也就是对理性的思辨的运用。这种运用的规则只能是理智上的顺通,也即无逻辑上的矛盾。这里涉及到的是孟子如下的重要洞见,这就是说,从经验事实的观察出发去理解人性,我们就把自己限制在理智(认知理性)的解释功能之中。所以,孟子在断定以故言性必然导致以利为本之后,紧接着忙于指出的就是理智的局限性:“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理智所寻求的解释,仅仅是众多的可能性中的一种或几种,它并不能穷尽所有的可能,理智的解释功能之所以依赖于经验性的事实(故),就在于,在理智选取众多的可能性的工作程序中,它是以哪种可能性所能解释的经验性事实最多为准则的。所以,以“故”言性,导致了对于理智(认知理性)的过度依赖。而孟子怀疑的是,人性的问题能否通过认知理性加以解决。显然,孟子的正面主张是,不能仅仅以故言性。因为,正如《十三经注疏》所表明的那样,以故言性,所言者可能非性也;仅仅以故的方式言性,如果言对了,那也是以其“巧”,而不是以其“道”。

以故言性,追求的仅仅是逻辑层面的通。但是通的目的仅仅是能够对于经验观察的已然性事实(已然之迹)加以解释,孟子认为这样不能获得真正的性的概念。因为,在他看来,即使身边之人都在行不善,也不能说明人性就是恶的。孟子说,牛山的树木曾经是很茂盛的。但由于它长在大都市的郊外,老是有人去砍伐它,还能够茂盛吗?尽管被砍伐的树日日夜夜在生长着,不断有新的嫩芽、长出来,但是紧跟着就去放羊牧牛,所以,牛山就变成光秃秃的不毛之地了。人们看见牛山光秃秃,以为这里不能生长树木,这难道就是牛山的本性吗?人为不善,不过是放其心而不求,难道能说人性就是不善的吗?[12]孟子以这个例子来表明性的问题不能放置在经验的认知性层面加以解决。因为,对于孟子来说,人性并不是一个经验的事实,它不能归结为人身上的某种东西或什么。性善也不是人的可以观察到、推论出来的本性。

总之,孟子表明,一旦从经验性事实出发去理解人性,我们就不能摆脱认知性哲学系统的纠缠,人性的论说就成为一个知识或理论。理论被建构出来以使我们以某种方式感知世界的意义,它以一种或明确或含蓄的方式关涉我们对于世界的进一步的认识,或者是对我们自认为已经有所了解的知识进行修正。理论所体现的是认识论的视野或框架。[13]而按照孟子的意思,他的性善论告诉我们的不是有关人性的某种知识,通过它,并不能增加我们对于人的知识,或修正我们已有的知识。性善论必须在一种非认知性的哲学系统内加以解读。

四、 性善:作为引导性的概念

孟子把人性的问题从认知性的哲学系统中加以排除,那么,其性善的观念就必须在另外一种视野内加以理解。

劳思光先生区分了引导性的哲学(orientative philosophy)与认知性的哲学(cognitive philosophy)。认知性的哲学以建立某种客观的知识为其目标,引导性的哲学则以达到某种转化为其主旨。也就是说,认知性的哲学是把哲学活动视为一种追求知识及建立知识体系(也即理论)的活动;而引导性哲学则是要在世界中造成转化,无论是自我转化,还是世界转化,它的目的并非是去探求知识以及建立知识体系,而是将意志,无论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引导到某一领域或方向上去。[14]如果用更加简单的术语加以概括,认知性的哲学追求的是“什么”(what),而引导性的哲学探究的则是“如何”(how)。前者导向以认知论和方***为基础的理论的建构,后者则关联着试***达到存在的转变与完善的规范性立场。

显然,孟子的性善论并不把“人性是什么”作为它的基本问题,它并不企***增加我们对于人性真实状况与处境的知识,也不以理论的面目出现以解释或修正我们的经验。与此相对,孟子的性善论可以理解为一种规范性的系统,它为存在的转换与提升提供一个规范的基础。规范意义上的性不是认知的对象,而是一种实践的方向。在严格的意义上,它可“明”,但不可“知”。在中国哲学的语境中,“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认知,一般性的认知与行为相对待,它还有待于行为才能落实,在这个意义上,它以行为而不以自身为其目的。但是“明”则是自身就是目的的理解活动,它本身就可以在行为的层面上加以理解,“明”性不是获得了关于人性的新的知识,而是获得了存在提升与转化的自觉。[15]就此而言,明白了性善的真理也就是获得了向善的意向、动力,甚至开始了向善的过程。换言之,明善也就成为人性中的善的展开方式。

在孟子这里,人性之善不能化约为具体的、已经实现了的善行。善行已经是人性藉助人之情才而获得的现实展开。但是,即使没有通过才情的展现,吾人依然不能否定人性之善。甚至即使一个人在为恶时,我们仍然不能否定其性之善。对于这样的人而言,其实只是其本心陷溺,不能发现自己的真实的本性了:“非天之降才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16]道德哲学的目的不是增加伦理的知识,其本身就是一种以发现本心为中心的实践性学问:“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17]因此,性善,不是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经验性事实,也不是一个理论性的设定,通过这种设定,可以解释观察到的人性现象。它更多的是一个实践的理念,也即一种目的性的善,它不是行为在某一个时刻要达到的目标,而是建构生活本身的一种方式,一条道路,一种方向。由此,性善就不是一个理论(认知)理性的陈述,而是一个实践理性的断言,它不是为了论证人是善的,而是指出人走向自身存在的道路。

总而言之,在孟子那里,性善的论说是一种引导性的概念,它具有的功能是双重的:一方面是引导吾人获得存在转化与提升的自觉,一方面是为存在的转化提供一种根本性的方向。

--------------------------------------------------------------------------------

[①] 王船山:《船山全书》第六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第1052-1073页。

[②] 《孟子·告子下》。

[③] 《孟子·公孙丑上》。

[④] 《荀子·性恶》。

[⑤] 王船山:《船山全书》第六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第1064页。

[⑥] 王船山:《船山全书》第六册,第1053页。

[⑦] 《孟子·告子上》。

[⑧] 《孟子·离娄下》。

[⑨] 在一定意义上,这种流行的理解通过是朱熹而进入现代的,朱熹从他自己的哲学出发,误读了孟子的这句话。在他看来,孟子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是,“天下之言性者,但言其故而理自明,犹所谓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也”。参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第297页。显然,他把孟子所说的“今天下之言性者,则以故而已矣”错误地理解为规令判断或应然判断,而没有注意到本文中的“今”与“矣”两词暗示我们孟子所说的乃是一个事实判断,而且,它所揭示的事实还是一个在他看来应该得以更正的方向性错误。

[⑩] 阮元等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91),第2730页。

[1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第297页。

[12] 《孟子·告子上》。

[13] 尼格尔·多德区分了理论与规范,参见其《社会理论与现代性》(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第5页。

[14] 石元康:<引导性的哲学与认知性的哲学>,贺照田主编《学术思想评论》第八辑《后发展国家的现代性问题》(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第188页。

[15] 王船山对于知(行)与(诚)明作出了明确的区分:“明非但知之谓也。《或问》兼安行言之,为尽其义。如《大学》之言‘明德’,该尽缉熙敬止、恂栗威仪、具众理、应万事者,统以一明;与‘致知’之知,篇全迥别”。“在学则知行分,在德则诚明合”。参见王船山《船山全书》第六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第571、599页。

善言善行篇6

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谎言,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谎言,说谎是欺骗,欺骗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这些都是打小师长们就谆谆教诲过。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种,但当我们给谎言加上一个善意时,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这正是人性的弱点的集中表现。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就说实话。它将令你的对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释然。因此,心理学专家们的观点是:不要轻易扯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善意的谎言就是不事实求是,说假话、虚话,夸大、掩盖、歪曲事实真相。从善意的谎言词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其属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谎言,因而善意的谎言本质上就是谎言。善意的谎言其动机虽然为善意,但因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屡屡被一些职业骗子所利用――这是不争的事实。谎言的本身是阴暗的,事物的好恶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假话。尽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其谎言的本质,而谎言就意味着欺骗,因而就有碍诚信。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是往往这种谎言一旦戳穿,对对方的伤害会更深,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

善意的谎言更多的是借口!

善言善行篇7

关键词:格物 致知 郑玄 孔颖达。

《十三经注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学著作汇编类文献。在《十三经注疏・礼记注疏》关于《大学》的一章中,东汉的郑玄为“格物致知”作了注,到了唐代孔颖达又为郑玄的注作疏,以下就二人对“格物致知”所做的解说分别加以论述。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郑玄注:知,谓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也。)致知在格物。(郑玄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

郑玄训格为来,训物为事。事,即是包括了自然之物与人伦事务在内的,统称为事,郑玄把物训为事,说明他并不把物只简单的理解为外在的客观自然物。格物就是“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也就是“来物”。这种来物的方向是从人之心指向客观事物的,人之心是来物的主体,心向外发放而指向外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即是说事物是缘于人的好恶所来的。主观的意志会招致客观的效验。人之心作为来物的主体本然是有内容有具体意志的,人之心为善,则所来之物即为善,相反人之心为恶则所来事即为恶。故而可以以此为效验,来检验人之心的善恶与否。外在客体的善事与恶事与内在主体的心之善与心之恶是对应的。同时还由“言事缘人所好来也”一句可知,郑玄认为“来物”之主体人心与外物的事物之间具有一种因果关系,原因是人之心的好恶而结果就是外在的善事或恶事,由这句话也可以看出,郑玄单举善事和恶事为例来解格物只是从一种切近处的说法,其实格物的这种效验性和因果关系还可以是:是与非、好与恶等等。

郑玄在对“致知”的解释中说,此“致”或为“至”。由“或为”一词可以看出郑玄对“致”是否与“至”为同义并不是很确定。故而,在郑玄看来“致知”的“致”可能会有两种含义,一是“至于、到”之义;一是“极、大”之义。但是到底为何义,郑玄没有明确的解释。另外,由“知,谓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也。”可知,郑玄对“知”的理解为“知道、了解”并形成“知识”之义。

总之,郑玄在词义上解格为来,训物为事,其方向是由心向外发放而指向外物,从而招致了客观效验。而郑玄对“致知”之义并未明确加以说明。

唐代孔颖达的疏为“‘欲正其意者,先致其知’者,言欲精诚其已意,先须招致其所知之事,言初始必须学习,然后乃能有所知晓其成败,故云‘先致其知’也。” “‘致知在格物’者,言若能学习招致所知。格,来也,己有所知,则能在于来物。若知善深则来善物,知恶深则来恶物。言善事随人行善而来应之,恶事随人行恶而亦来应之。言善恶之来缘于人所好也”,“‘物格而后知至’者,物既来,则知其善恶所至。善事来,则知其至于善;若恶事来,则知其至于恶。既能知至,则行善不行恶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者,本,谓身也。既以身为本,若能自知其身,是‘知本’也,是知之至极也。”

孔颖达训“格”为“来”,格物为“己有所知,则能在于来物。”也就是来物之义,这与郑玄的解释一样。他解“致”为“招致”之义,解“知至”之“至”字除了有“极”之义外还有“至于、到”的意思。这是对郑玄的补充和发挥。孔颖达对“物”的解释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者,若于事得宜,而天下万物有本有末,经营百事有终有始也。”“‘知所先后’者,既能如此,天下百事万物,皆识知其先后也。”由此可以看出,他对“物”的理解和郑玄是基本相同的,皆指事物而言。孔颖达对“知”的理解基本上是与郑玄的理解相同的有“知道、了解”并形成“知识”之义。但孔颖达明确地指出对事物之知识通过学习所得来的。

对于格物的解释,孔颖达与郑玄都解为来物,而且都是以人之心为第一前提,由人之心指向外物。他说:“言善事随人行善而来应之,恶事随人行恶而亦来应之,言善恶之来缘于人所好也。”这与郑玄的解释基本上是相同的,只不过是他突出地强调了客观事物的效验性。最后,孔颖达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要行善不行恶这一道德价值判断。而孔颖达对郑玄的解释的补充和发挥主要体现在对“知之至”的解释上,可以看出,他把“至”即解为“至于、到”之义,又同时也把“至”训为“极、大”之义。这是对郑玄解释的发挥。另外,孔颖达也同意郑玄认为来物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一种因果关系,同样原因是主体人之心的好恶,结果是外物的善事恶事。

在我看来,在对格物的解释上,孔颖达与郑玄的理解基本是一致的,只不过是孔颖达明确强调了知识的效验对人之心的意志的影响并让人为善去恶。另外,在对致知的解释上,孔颖达除了把“致”解为“招致”这种动词义以外,还明确地把“知之至”的“至”解为“至于、到”和“极、大”这两种意思兼而有之。

以上便是我依托于《十三经注疏》为文本依据对“格物致知”这一重要概念的基本含义所作的理论阐释。

参考文献:

善言善行篇8

对于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这个主题,我的观点是:人一定要讲诚信,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也是不可取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就算是善意的谎言,也算谎言的一种,那么久而久之,人就会变得依赖谎言,继而不守信用。从古至今,因为善意的谎言而造成的悲剧数不胜数,例如:从前,有一个女人,她省吃俭用,还骗远在外地的丈夫说自己身体很好,为的就是可以给她的丈夫多寄点钱,结果得了重病;父亲去世了,母亲不忍心告诉身在异国的孩子,结果孩子想给父母

一个惊喜,偷偷一个人跑回来看父亲,在途中遇难;还有,一位身患白血病的病人,先前亲人对他说:你得的只是普通感冒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病人信以为真,事后得知自己平日里最值得信任的家人欺骗了自己,内心脆弱的他走向了死亡的深渊跳楼自杀这种种事例,说明了善意的谎言也会带来恶果。隐瞒真实,就是骗自己。我认为,隐瞒了真相,不仅骗了自己,连他人也会跟着受到伤害,善意的谎言难道就真的一定能鼓舞他人?能令我们重新振作?不一定。难道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这些我们从小就接受的教育在善意的谎言面前,就一文不值了?不一定。因此,善意的谎言未必就是好的。

再来看看,诚信给人们带来的利益: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他非常讲诚信,无论什么事,答应了别人就说话算话。有一次他得罪了皇帝,皇帝把他关进了大牢。他的旧朋友们非但没有受重金的诱惑,还竭力把他救了出来;在英国,一个贫穷的小男孩在大街上乞求一位绅士买火柴,但是绅士没有零钱,于是就给了小男孩一个英镑,让他去还钱找钱给绅士。绅士等了好久都没有等到小男孩。第二天,一个陌生的小男孩来把昨天那个小男孩没找给他的钱找给了他。原来那个小男孩在去换钱的过程中,被马车撞伤了,躺在家里。绅士得知了以后,非常感动,决定赡养这两个孩子。以上两件事例,更加反应出,必须要做到诚信对人,善意的谎言,也是不可取的。

诚信是为人之道,谎言害人害己。就让我们一起来做真诚的人,敞开心扉,让谎言在这世上从此消失!

谢谢大家!

【关于善意的谎言的辩论稿二】

一辩陈词:

今天非常高兴在此就善意的谎言是否有碍诚信的论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下就是我方的看法: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谎言,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谎言,说谎是欺骗,欺骗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这些都是打小师长们就谆谆教诲过。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种,但当我们给谎言加上一个善意时,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这正是人性的弱点的集中表现。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但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所以,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本身必然会有碍于诚信。从善意的谎言词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其属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谎言,因而善意的谎言本质上就是谎言。善意的谎言其动机虽然为善意,但因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屡屡被一些职业骗子所利用――这是不争的事实。谎言的本身是阴暗的,事物的好恶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假话。尽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其谎言的本质,而谎言就意味着欺骗,因而就有碍诚信。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是往往这种谎言一旦戳穿,对对方的伤害会更深,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何来善意?!即是善意!何必撒谎?!一个人如果丢失诚信留下的就是虚伪:一个企业如果丢失诚信将面临破产然机;而一个民族如果丢失诚信将会对堕落与死亡!

守信了诚信就守信了一方净土,守信了诚信就留信了成功,守信了诚信中华民族才能永恒。

在此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当一个人在失去了诚信之后,他的出发点还是善意的吗?善意的谎言更多的是借口 !

任何使用借口的人都想用它来保护自己或别人。帮助我们挽回面子,以便能忍受挫折。

盖斯梅尔说过:认为自己比真正的自己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人想出来的借口有时出乎意料。为什么人要自欺欺人?美国幽默作家赖得乐指出:大多数人不是生活在现实当中,而是生活在幻想里,尤其是对自己的幻想。话又说回来,了解自己与朋友的真象有时非常残酷,最好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然而大多数借口都有破坏性。不自觉地使用借口,即使不会愚弄别人,也会愚弄自己。所以我请对方认识到,多点诚信,少点借口!同时我想问对方,如果大家都有这种观点,如何打造诚信社会,如何使我们的国家在诚信上有更大发展?

二辩陈词:

在整个社会都不讲诚信的环境中只有你一个人讲诚信是吃亏,不过,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不应是跟人攀比的条件。社会在不断进步,国际化离我们越来越近,那种靠欺诈赚取他人利益的小人终究会遭到唾弃的。这样看,你的诚实,你的信义就会得到大多数人的信任,你的路也就越走越宽广。

三辩陈词:

你看,生活中的谎言很多,那些人利用恶意的谎言,骗那些纯真、善良的人们,这是多么卑鄙!有人说谎言分善意的谎言和恶意的谎言,可是,你仔细地想一想,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恶意的谎言也是谎言,谎言就是谎言,不分恶意与善意;就像《武林外传》中白展堂说的一样:贼就是贼,不分好贼与坏贼,好贼也是贼,坏贼也是贼,贼没有好与坏的。那么谎言也一样,谎言就是谎言,没有善意的与恶意的,终究他还是撒了谎,他还是骗了人!不管是怎样的谎言迟早都会被揭穿所以,讲诚实是最好的。

善言善行篇9

今天非常高兴在此就善意的谎言是否有碍诚信的论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下就是我方的看法: 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谎言,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谎言,说谎是欺骗,欺骗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这些都是打小师长们就谆谆教诲过。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种,但当我们给谎言加上一个善意时,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这正是人性的弱点的集中表现。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但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所以,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本身必然会有碍于诚信。从善意的谎言词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其属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谎言,因而善意的谎言本质上就是谎言。善意的谎言其动机虽然为善意,但因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屡屡被一些职业骗子所利用――这是不争的事实。谎言的本身是阴暗的,事物的好恶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假话。尽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其谎言的本质,而谎言就意味着欺骗,因而就有碍诚信。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是往往这种谎言一旦戳穿,对对方的伤害会更深,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何来善意?!即是善意!何必撒谎?!一个人如果丢失诚信留下的就是虚伪:一个企业如果丢失诚信将面临破产然机;而一个民族如果丢失诚信将会对堕落与死亡!

守信了诚信就守信了一方净土,守信了诚信就留信了成功,守信了诚信中华民族才能永恒。

在此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当一个人在失去了诚信之后,他的出发点还是善意的吗?善意的谎言更多的是借口 !

任何使用借口的人都想用它来保护自己或别人。帮助我们挽回面子,以便能忍受挫折。

盖斯梅尔说过:认为自己比真正的自己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人想出来的借口有时出乎意料。为什么人要自欺欺人?美国幽默作家赖得乐指出:大多数人不是生活在现实当中,而是生活在幻想里,尤其是对自己的幻想。话又说回来,了解自己与朋友的真象有时非常残酷,最好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然而大多数借口都有破坏性。不自觉地使用借口,即使不会愚弄别人,也会愚弄自己。所以我请对方认识到,多点诚信,少点借口!同时我想问对方,如果大家都有这种观点,如何打造诚信社会,如何使我们的国家在诚信上有更大发展?

二辩陈词:

在整个社会都不讲诚信的环境中只有你一个人讲诚信是吃亏,不过,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不应是跟人攀比的条件。社会在不断进步,国际化离我们越来越近,那种靠欺诈赚取他人利益的小人终究会遭到唾弃的。这样看,你的诚实,你的信义就会得到大多数人的信任,你的路也就越走越宽广。

三辩陈词:

你看,生活中的谎言很多,那些人利用恶意的谎言,骗那些纯真、善良的人们,这是多么卑鄙!有人说谎言分善意的谎言和恶意的谎言,可是,你仔细地想一想,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恶意的谎言也是谎言,谎言就是谎言,不分恶意与善意;就像《武林外传》中白展堂说的一样:贼就是贼,不分好贼与坏贼,好贼也是贼,坏贼也是贼,贼没有好与坏的。那么谎言也一样,谎言就是谎言,没有善意的与恶意的,终究他还是撒了谎,他还是骗了人!不管是怎样的谎言迟早都会被揭穿所以,讲诚实是最好的。

四辩陈词:

近年来,人们对诚信的呼吁越来越强烈,这也许并不是中国古人的诚信记录比现在好得多,而是现在人们的诚信意识在缓慢地苏醒。这恰如分蛋糕一样,早些时候,我们的面前其实没有蛋糕,所以大家一团和气,没有什么可以争执的东西。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大概是有了一个蛋糕可供众人分配,但蛋糕不够大,并不能保证每一个人可分得心满意足的一块,况且又没有特别清晰可信的分蛋糕的规则,结果众生你争我夺甚至尔虞我诈,无非是想让自己的那一块做得大一些,自然,别人的蛋糕就少了,这个时期,人们对诚信的呼唤最为迫切。随着社会的逐渐富足,蛋糕做大了,分蛋糕的规则也明确了,社会诚信就会好得多。因此,中国人现在如此迫切地呼唤诚信,并非倒退,而是我们正在爬坡。

古时候杜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他作为寒士之一是有切肤之痛的;而白居易吟唱地不知寒人要暖,少把人衣作地衣时,我相信他尽管位高爵厚,但也是出自真诚的。因为我们曾经太贫苦,所以诚信可能总是一种在梦中浮现的奢侈品。

现在中国渐渐地走向富裕了,因此诚信问题一下子就凸现出来,我们身边几乎充斥了各种不诚信的企业和个人,各种极其富有想象力的欺骗,例如给馒头里放点洗衣粉;给猪喂点瘦肉精或多多注水;给甲鱼鳝鱼喂点***药等等,让人叹为观止。各种企业的虚假广告、产品和利润,更是层出不穷,以至于有人发起寻找中国股市中令人尊敬的上市公司这样的事。为什么诚信突然缺失而我们如此迫切地呼唤诚信?

现时人们对诚信的渴望,实际上具有某种预言的性质。如果我们仍然一无所有或者要斗私批修,那么我们自身尊重生命、财产和自由的意识就仍然沉睡未醒,恰恰是改革开放20多年,唤醒了人们内心沉睡的意识,而在醒来时我们又处于蛋糕尚不够大的年代,所以就有了各种不诚信的纷争,其实背后,不过是个利字也!但这依然是一种进步而不是倒退。我们常常说美国等过国民诚信到比较傻的程度,但百年前美国人也并非现在这样有诚信,以前美国的汽车旅馆中,手纸、茶杯乃至毛巾的不翼而飞,几乎是家常便饭,在物质财富很丰裕后,这样盗窃细小财物的行为就少得多了。中国许多地方也是一样,像福建晋江、浙江温州等等,其地方产品都曾经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但现在地方经济和法治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自己就起来要讲究诚信,并且已经和当年之吴下阿蒙有了天壤之别。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衣食足然后知荣辱,仓廪实然后知礼节的意思吧!

如何呼唤诚信回归?有两手***策,一手当然是做大蛋糕,让每个国民至少有能维持温饱的一份,这大约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吧!另一手是要确立分蛋糕的规则,否则朝令夕改,个人和企业就难以有讲诚信的基础。一个蛋糕如何才能分得公平?这需要权力的制衡机制,例如一个人拥有先切蛋糕的权力时,另一个人相应地应拥有先挑蛋糕的权力,这样一块蛋糕才能分割得均匀。没有制衡的权力,我们就不能期望权力拥有者会卑微谨慎地使用权力,而多半会。这样分蛋糕过程中,如果立规矩者没有规矩,那么社会诚信的基石就非常不稳固,并且最终影响到国民们努力做大蛋糕的辛苦劳作。

所以,中国呼唤诚信,就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诚信规则,社会就会蜕变为水泊梁山的状态,即使是君子,也只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否则其他人就要对其实施君子可欺之以方有了诚信规则,大家才能无论内心愿意或不愿意,至少行为上要可信。两手硬就是说发展经济要硬,完善市场经济框架也要硬,***府诚信的蚀空或缺失,始终是一个社会现代化和文明化的致命软肋。

五辩陈词:

前面说过,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谎言,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谎言,说谎是欺骗,欺骗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这些我们从小就得到师长们的谆谆教诲过。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种,但当我们给谎言加上一个善意时,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这正是人性的弱点的集中表现。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就说实话。它将令你的对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释然。因此,心理学专家们的观点是:不要轻易扯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我们认为区分事物首先应先从定义入手进行阐述,综合康熙词典的释义,善意的谎言就是不事实求是,说假话、虚话,夸大、掩盖、歪曲事实真相。从善意的谎言词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其属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谎言,因而善意的谎言本质上就是谎言。善意的谎言其动机虽然为善意,但因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屡屡被一些职业骗子所利用――这是不争的事实。谎言的本身是阴暗的,事物的好恶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假话。尽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其谎言的本质,而谎言就意味着欺骗,因而就有碍诚信。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是往往这种谎言一旦戳穿,对对方的伤害会更深,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

在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20字道德规范中,诚信 是一个很重要的规范,诚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正义。古人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善言善行篇10

关键词:教科书;谎言

一、谎言的界定

曹悦(2011)认为:“‘谎言’是发话人故意虚构的言语事实,其目的是使发话人上当受骗,从而达到自己的欺骗意***。”而潘优燕(2009)对“谎言”做如下解释:“发话人有意识有目的地表达出的不符合事实的话”。尽管学者们对“谎言”所下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大致意思基本相似,即抓住了“谎言”核心的组成要素――发话人的主观“故意性”。

二、谎言的分类

“谎言”从性质或目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善意谎言”和“非善意谎言”。在对“谎言”所做界定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善意谎言”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发话人在意***上是无害的;

2)发话人故意说出与其主观认识不相符的话,并希望受话人相信。

其中“意***上无害”这一要素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在现实生活中,善意谎言言语行为的确是无处不在的,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甚至于有调查说:每个人每天都会说至少一个善意谎言。教科书中的谎言未必都是恶意谎言,因为它的目的并非为了损害他人的利益。

三、教科书中“善意”谎言表达方式的角度分类

从教科书中谎言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看,有的谎言完全是无中生有的,有的是隐藏了一部分信息,有的虽然说出了部分事实,但却对事实进行了“加工”。下面将分别举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1、历史科学性的“善意”谎言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而历史研究者则生活在当代。因此,任何历史研究成果都不自觉地带有研究者的主观想象和时代色彩。例如教科书中《田忌赛马》一文,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当年的编者犯了最基本的历史常识错误,齐威王里面的“威”字是个谥号,也就是说这是人家死亡他的儿子给他上的一个尊号,是死后才有的,可是大家看到没有在里面,孙膑对田忌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那时候齐王没有死呀,正和田忌赛马呢,孙膑怎么知道他的谥号呢?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研究历史的人,都会用对自己所处时代最有意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历史,来诠释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可见教科书是一种历史文本尽管曾经被教材编撰者做过“手术”、“掐头去尾”,但它承担着向学生或者公民传递公共意识形态的功能,是一种特定的历史书写。

2、捏造事实的“善意”谎言

发话人在实施善意谎言言语行为时,为了达到某些非恶意的目的常常无中生有,编造一些完全不符合现实的话,并希望受话人相信。笔者将这样的谎言称为捏造事实的善意谎言。

很多文章说,美国西点***校挂***的头像,有***手册,每天向***学习。而有人考证后发现,这些都是子虚乌有的。去世,联合国***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虽然大多数国人都很想相信,但这确实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3、隐瞒事实的“善意”谎言

发话人在实施善意谎言言语行为时,有时候出于使受话人更容易相信等目的会故意隐藏一些现实情况。笔者将这样的善意谎言称为隐瞒事实的善意谎言。为了竭力塑造实现主流意识形态所赞许的人生价值观。因此教科书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英雄。如,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将其的人为塑造成为人们崇拜的英雄。一概抹杀了她的人物形象与主流人生观不相符的部分,凡与此不符的历史事实都被清理。

4、歪曲事实的“善意”谎言

发话人在实施谎言言语行为时,虽然说出了部分事实,但并不是完全的实事求是,而是对事实进行了“加工”,人为地添加了一部分内容。笔者将这样的谎言称为歪曲事实的善意谎言。

乌鸦的道德绑架:一只老乌鸦把两只小乌鸦带大,自己费尽了体力,老了再也飞不动了,两只小乌鸦也长大了,但是小乌鸦没有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小乌鸦见到妈妈飞不动了,无法捉食吃,小乌鸦就捉来虫子给母亲吃。

这种传说迄今为止除《本草纲目》中提及以外,暂无任何其他证据出现。同时,包括《本草纲目》在内,都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这种乌鸦反哺现象的普遍存 在,以及这种行为的科学解释方法。生物学上已经证明了,乌鸦没有这种习性。将鸟类的这种行为模式解释为报答母恩,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道德绑架模式。

四、教科书中“善意”谎言的缘由

教科书中之所有这些“善意”谎言,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1、***治因素

从古至今,文化和***治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科书则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中介,承担着普及知识,教育大众的职责。

为了标榜***府统治的正当性、合法性及对内对外***策的合理性,为了使统治更加稳固,统治者必然会通过教科书来展现自己的形象给青年一代,使青年一代成为***府的支持者和保卫者。中小学校通过教育学的、社会的和***治的意义评估使经过过滤的历史知识代代相传。从***治的维度关系到作为权利斗争因素的合法性证明问题。没有任何一种***治系统能够放弃作为合法性证明工具的文化。因为文化可以帮助统治者找到统治的合法性,以及对内对外***策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所以统治者才会想方设法地不顾历史事实只按自身需要去篡改历史。如此看来,***治因素渗入教科书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谎言在教科书中出现便也在情理之中。

2、文化因素:传统美德

从小笔者们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要“爱国、明志、自强、厚仁、贵和”等等,孔子提倡“仁者爱人”,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仁、义、礼、智、信”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传统美德一般都是在社会稳定时发挥作用,而社会剧烈变动时则缺少用武之地,正所谓“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证明,儒家伦理往往在太平盛世发挥它稳定社会、缓和矛盾、调节人际关系的社会功效。当代中国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社会稳定、***治稳定是中国的大局。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

教科书作为一种权威的文化传播媒介,首当其冲的被选为工具来担负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职责。它借助公共权力来传播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民主、正义、平等、博爱观念。将涉及其中的历史人物美化和英雄化用来渲染来达到教育后人的意***。

3.经济因素:承认谎言的相对道德合理性

功利论者认为,行为的善恶不是绝对的,而是由其产生某种内在的好或坏的结果来决定。其创始人边沁指出,对任何行为的道德评判都必须按照“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来进行。由于每一种境遇和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不能预先制定出适用于所有境遇和所有人的规则,只有根据行为在特定境遇下能否为每一个人带来最大幸福才能断定其道德与否。如果在具体情况下,违背道德规则确实会导致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功利主义者就会毫不犹豫地破坏该规则。因此,谎言是否道德,取决于它是否是在当下具有最大功利的行为。因为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某些危急关头,需要打破道德原则才能避免更大的恶。

功利论者则认同说谎的道德价值取决于它所带来的结果。

从上得知,说谎尽管不会因它所产生的好结果而改变道德属性,但是它在特殊情境中却是必要的,从而能够得到道德辩护,免除其不道德性带来的惩罚。然而,为了避免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滥用道德的名义来掩盖其行不道德之实,应该对谎言得到道德豁免的条件进行严格限定。

教科书是一种历史文本,尽管曾经被教材编撰者做过“手术”、“掐头去尾”,但它承担着向学生或者公民传递公共意识形态的功能,是一种特定的历史书写。从本质上来看,这也是***府维护意识形态稳定的需要,笔者们的社会在对自己说着关于自己过去的谎言。教科书可能只是因为笔者们需要这些谎言才写进它们!美国研究者的一项调查表明84%的人能够接受善意的谎言。笔者认为,谎言的利他利已性是人们能否接受谎言的重要标准。比如,一个经典的利他谎言,几乎100%被人们接受了,而且说谎者也被人们奉为英雄。总之,谎言绝非是一个褒义词,人们期望远离谎言。但谎言却与人们的生活“剪不断,理还乱”,并如影随形地生长在人们的生活中,统计也就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着谎言的是是非非。

参考文献

[1]曹悦.谎言的语用特征[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3):51-53.

[2]程志敏,从高贵的谎言看哲人与城邦的关系――以柏拉***《理想国》为例[J],浙江学刊,2005,(1):87-90.

[3]胡倩,善意谎言的语用分析――基于顺应论的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2012.

[4]黄苇,善意谎言的语用阐释与语用价值[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2-74.

[5]马琳娇,关联理论下的谎言研究[D],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潘优燕,基于语用角度的谎言产生的动因分析[J].柳州师专学报,2009,(3):51-53.

[7]王辉,说话人视角下善意谎言的语用分析[J],语文建设,2012,(12):44-45.

[8]羊芙葳,谎言的多视角分类体系及其意义[J],语言研究,2012,(3):122-126.

[9]羊芙葳,论谎言的道德价值[J],长沙大学学报,2013,(1):97-9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善言善行10篇

学习

档案管理交流材料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档案管理交流材料模板,内容包括档案管理经验交流材料,档案管理总结范文模板大全。为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档案管理程序,我们按照《档案法》的要求,从管理入手,整章建制,制定了档案管理程序、借阅查阅工作制度、管理人

学习

仰望星空作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仰望星空作文10篇,内容包括仰望星空作文,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小作文100字。仰望星空似乎是求索者的姿态,然而在仰望星空之中,我们看见苍茫宇宙变幻,看见斗转星移,看似穷尽一些奥秘,却唯独看不到自我。在一味追求梦想幻境的过程中,自

学习

老师我恨你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老师我恨你10篇,内容包括老师我恨你作文初中,老师我恨你免费阅读。

学习

个人总结工作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总结工作,内容包括事业单位年度个人总结,工作表现简短个人总结。一、严于律已,团结同志;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响应公司各项号召,积极参加公司的各项活动。克服种种困难,不计个人得失,加班加点学习业务知

学习

家乡小吃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家乡小吃10篇,内容包括家乡名小吃,家乡小吃100篇。两家的米果很快就熟了。我吃着又软又香的米果,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快乐。一边吃一边想:“真好吃,我还想再要一点儿。”虽然米果不是最好吃的,但是,米果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

学习

引领我成长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引领我成长10篇,内容包括引领我成长演讲,他人引领我成长的文章。现在,我开始接触名着小说。不屑于言情小说,太过矫情和做作。爱读《西游记》,明白了成功绝非容易,曲曲折折的求经路并不好走,关键是要有勇气和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有坚

学习

教师聘用制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聘用制10篇,内容包括教师聘用制度大全,教师聘用的重要参考。目前,我国教师聘任制已在各高校中全面推行,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教师聘任制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教师聘任制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

学习

讲文明讲礼貌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讲文明讲礼貌10篇,内容包括讲文明懂礼貌小窍门,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明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学识都重要。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文明礼貌地处事待人,是我们每个青少年

学习

公寓辅导员工作计划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公寓辅导员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公寓辅导员工作计划,学生公寓年度培训计划表范例。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PoliticalInstructorsintheBachelor'sApartmentNAPengfei(SchoolOfEconomicsandMan

学习

咏物的诗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咏物的诗10篇,内容包括咏物的诗有哪些,咏物明志的诗。咏物诗中最多的是咏“花”诗。菊是花中之魁,文人墨客都独钟情于它。“幽香四溢洒秋光,风雅怡淡仪态昂,冰心玉体茎茎秀,霜侵绽放蕊蕊香。”孙启鹏的这首诗,把的风骨之态,清丽之

学习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好学生的学习方法10篇,内容包括学生必看的100个学习方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100字。3、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书写习惯包括书写的字迹大小适中、字体规范清晰、内容安排合理等。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

学习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动物医学专业论文,内容包括动物医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参考,动物医学专科论文。目前,动物医学专业面临招生难而就业形势却非常喜人的矛盾局面。招生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人们对现代畜牧兽医行业不甚了解,许多考生因传统观念作祟或

学习

国旗下讲话植树节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国旗下讲话植树节10篇,内容包括关于植树节的国旗下讲话,植树节国旗下讲话幼儿园。>>《国旗下讲话“植树节”国旗下讲话》

学习

畅谈理想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畅谈理想10篇,内容包括畅谈自己的理想100个字,畅谈理想的寄语。因为有了理想、有了追求,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当你站在莲花山上俯看深圳中心区,你会由衷地生出感动,犹如大鹏展翅的市民中心广场,仿球形的少年宫,钢架结构的音乐厅

学习

陈善康:善心善行为和谐

阅读(16)

处在香港这座市场经济的国际大都会,陈善康先生却不受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影响。慈眉善目的他,不仅有一颗炽热的善心,而且更注重善行。在他的思想境界里,所执著追求的就是和谐。因而,他常常净心修身,从善行义举中淬取思想的精华,去影响身边的人

学习

善变者通 善行者远

阅读(36)

今年以来,针对本土化战略,丰田在中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丰田日本“中国部”搬迁至北京,到丰田中国“云动计划”的,在产品、研发、营销、人才等方面,丰田都做出了实质性的改变。近年来被质疑中国战略“过于保守”的雷克萨斯,也在这场贴近

学习

“善行天下”应成为时代哲学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善行天下”应成为时代哲学,内容包括善行天下的下一句话是什么,善行天下经典语录。与天为善,其乐无穷;与地为善,其乐无穷;与^为善,其乐无穷。善行天下,大爱无疆,理应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慈善哲学。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深邃。文化的

学习

“待用快餐”善行暖人心

阅读(19)

在快餐店提前购买一两份快餐“寄存”在店里,提供给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这种被称为“待用快餐”的“微公益”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发起活动献出爱心4月12日,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用新浪微博实名认证账户连发三条微博,呼吁公益人士、

学习

善行日记范文精选

阅读(138)

本文为您介绍善行日记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善行日记300个字,小学生善行日记。善行日记篇1当下,开设“道德银行”的班级越来越多,但我始终坚持,教育应该顺其自然,不要用具体的分值来衡量。因为我知道,使用“道德币”这样的形式进行德育工作有利有

学习

善言善行范文精选

阅读(447)

本文为您介绍善言善行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善言善行文案,善言善行范文。没有善行,善言就等于零。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话:“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当苏格拉底被关入监狱时,法官对他说:“只要你承认错误,就会被赦放。”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