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传篇1
[关键词]电子档案 现代化管理 科学保护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办公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渐趋完善,许多日常工作包括以往手续繁杂的办公行文、来往函件等,现在就可以直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办结,文件从产生到处理结案几乎可以不使用纸和笔,使档案的生存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软磁盘、光盘为载体的档案。由此看来,适应现代化管理制度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档案化管理电子文件
档案化管理电子文件,就是在传统档案管理经验和形式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文件的自身特点,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电子档案实行文件级的管理,对各部门形成的电子文件实行自动化、网络化管理。从而实现高效、快捷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并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计算机的潜能,提高得用率。
(一)电子文件的检索
电子文件的检索,原则上应当是方便和利用,但电子文件只有做到科学分类,才能实现查找便捷。计算机对文件的检索,基本上也是模拟人工检索查找网上文件,不能盲目检索,而必须知道所查找文件的***、系统、文件制发单位和文件名称等等一系列检索符号。否则,如同大海捞针。
(二)电子文件的鉴定
电子文件在归档之前,必须进行认真地鉴定。电子文件也存在着区别真伪问题,档案部门所保管的电子文件档案,应当是电子文件的原件或真实的电子文件,否则,电子档案就失去了凭证价值。归档的电子文件还应当区别出原件与复印件。文件制发单位必须将电子文件的原件归档,以保持该文件的原始性,维护电子文件的凭证性、依据性和权威性。归档的电子文件复制件应注明原制发单位和复制人,使之与原件相区别。此外,还应对电子文件内容的完整性进行鉴定。
(三)电子文件的归档
鉴定后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按内部文件和外部文件进行编制归档,确定文件的保管期限。一是内部文件。以不同年代、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与分盘保管,便于定期拷贝,以延长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寿命。将同一归档部门的文件集中在同一张软盘上便于利用。档案人员应以统一数据库规范建立档案目录,便于计算机对盘内文件的查找。二是外来文件。通过对电子文件扫描等处理进入网络,各类公文的传递、批办、督办均在网上操作,处理完毕的文件根据文件的重要性来确定密级和保管期限。电子文件的归档方式,有软盘的归档和网络中的置换归档两种方式,软盘归档主要是计算机文件软盘,这些软盘要进行编号,以便查验。网络中的电子文件在移交前应通知档案部门做好文件接收的置换工作,然后由文件管理部门通过网络系统传递归档文件,并将文件管理权向档案部门移交。网络中的电子文件归档也应打印出文件目录以备交接查存,重要文件应拷贝备存,以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二、电子文件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
电子文件档案与传统档案在管理上是有区别的。
(一)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归档时间不同
电子文件档案可以在文件办理结案后随时归档,或在某一时间周期定时统一归档,由文件形成部门通过网络传递给档案部门,由档案工作人员接收登记并编出档案分类号,设定访问限制级别,以便将来用户查找利用。这样随时归档,一方面可以避免文件漏归,保证归档率和完整率。另一方面也符合电子文件自身的特点,快速便捷,避免档案的流失和病毒的破坏。
(二)电子文件与传统档案归档方式不同
电子文件由于采用电子编码,可以编辑修改不留痕迹,载体无法固定,这些现象都使电子文件的原始凭证性辨别变得复杂而困难。因此,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数字签名、信息认证、身份验证和加密保护,保证文件在传递过程中不出现错误,确保档案部门收到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电子文件与传统档案在保管方式上不同
电子文件载体易老化变质以及信息多媒体的产生和发展,都会影响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档案部门可以在接收到电子文件后打印出一份纸质档案以作备份,还要对文件进行格式转换,用通用、统一的格式存储接收到的电子文件档案,以便将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后,仍能读取存储的档案,保证信息资源方便利用。
(四)电子文件与传统档案在分类、编目等管理方式上不同
因为电子文件的特殊性,可以达到文件一级的管理,所以,档案部门在接收到文件的同时,可以马上给每份文件编制文号,并给出相应的分类号和档案号,根据上下行文之间的关系,再给出相关文件号,在归档的同时进行主题词标引、著录。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编制多角度、全方位的检索工具。方便检索查询信息,这样查阅文件时只须报出分类号和主题词,就可以找出相应的文件和相关的上下级行文及附件,从而大大减轻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三、电子档案的保护
由于归档电子文件以脱机方式保存,在实际使用中大量电子文件还是用软盘保存。光盘作为新型的存贮载体,比软盘有良好的抗扰能力和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归档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因此,档案部门就需配备光盘刻录仪,将归档电子文件转储到光盘上。但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软盘和光盘的保护仍是当前归档电子文件载体保护的重点。
(一)软盘的保护
统一软盘的规格,使用3.5寸高密盘。在使用过程中要把住软盘的质量关也是直接影响到软盘信息的保存寿命,高质量的软盘在良好的保管条件下可保存近10年,而低质量软盘往往不到一年,就读不出数据。保管软盘也是一项细仔的工作,软盘的存放要求在无磁场干扰、无尘、无腐蚀气体和温湿度适中的环境里。还要加强病毒的防范,经常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检测,确保保存电子文件的软盘不带病毒。加密盘的管理,要在电子文件存盘时进行加密或隐含文件名,如果密码或文件名被遗忘,电子文件就难以打开,所以对这类文件应该解密或显现文件名后再归档保存。
(二)光盘的保护
光盘存放应置于盒中直立放置,避免大量堆叠,以防光盘变形,在使用过程中也应该避免磨擦和划伤。高温会使光盘氧化、变形或老化,潮湿会使光盘霉变。为此光盘存放一定要保持在良好的温度和湿度的环境里。光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塑料保护层对紫外光极为敏感,阳光的直射也会使光盘过早老化,因此,光盘要十分注意避光。
归有光传篇2
对于明代中后期文学思想新变的理论动力,学界多从阳明心学尤其是王学左派、佛教思想的影响等角度加以考察,而明代中后期文人的经学思想对文学理论变革的推动作用,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明代嘉靖以降,杨慎(1488-1559)、归有光(1506-1571)、唐顺之(1507-1560)、焦竑(1541-1620)等人继承和发展了北宋欧阳修、苏轼等人的经学思想,并从中汲取文学革新的思想资源。这些文人的经学如何与阳明心学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地推动明代文学思想的革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与此相关联,关于归有光的文学思想的内涵和渊源,以往的研究或者试***揭示阳明学的“自然良知”之说与其文学中的人伦之美的逻辑联系①,或者将归有光视为唐宋派中对心学有所存疑而又接受其心本论的特例②。本文试***考察归有光对欧阳修经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揭示其文章“自得”和“诗者出于情”等文学命题的内涵,分析其经学思想为文学理论提供的思想资源,从而把握归有光在明清之际文学思想新变中的重要地位。
一、文章“自得”和“诗者出于情”的文学理论
归有光的文学理论以驳斥当世的科举之文和七子派的模拟剽窃、雕章琢句的文风为出发点,具有鲜明的批判性。众所周知,归有光是明代中后期反对七子派模拟之风的骁将,其《项思尧文集序》斥责当世文人“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诋排前人”③。此说讥刺以王世贞为盟主的七子派模拟文风的用意,经过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的记载和补充,得到了进一步凸显①。同时,归氏还反复批评科举时文的剽窃和模拟之病:“天下之学者,莫不守国家之令式以求科举。然行之已二百年,人益巧而法益弊,相与剽剥窃攘,以烂坏熟软之词以为工。”②归氏还指出,模拟剽窃和雕章琢句是两种并存共生的文学弊端,所谓“今世乃惟追章琢句,模拟剽窃、***哇浮艳之为工”③。而文风的华靡常导致内容的浮泛;华靡与浮泛相互结合时,文风就败坏到了极点:“文太美则饰,太华则浮。浮饰相与,敝之极也,今之时则然矣。”
针对当世文风的流弊,归有光提倡文学个性即“自得”。其说云:“余谓文章,天地之元气。……虽彼其权足以荣辱毁誉其人,而不能以与于吾文章之事;而为文章者亦不能自制其荣辱毁誉之权于己,两者背戾而不一也久矣。故人知之过于吾所自知者,不能自得也。己知之过于人之所知,其为自得也,方且追古人于数千载之上。”④这里强调了“自得”的文章不为权势所移、甚至不为世人所知而遥契于古人的特点,其实质就是迥异于流俗的个性化文学。由此可见,“自得”说的锋芒直指剽窃模拟的文风。如果说反对模拟剽窃文风是归氏文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那么,追求文学个性的“自得”说当是其文学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与“自得”说相类似,“独出于胸臆”⑤、“性灵”⑥等命题也传达了提倡文学个性的意***。“诗者出于情”⑦是归氏文学思想中与“自得”说相辅相成的另一重要层面。其创新性不仅在于指出了情作为文学创作的动力和内容,更体现为对爱亲之情等普遍人情的肯定。寻绎归氏所谓“情”的含义,可以发现他谈得最多的是爱亲之情。比如他在《陟台***咏序》一文中提到的“迫切之情”是孝子念亲之情⑧;夏太常的子孙珍爱祖先的竹画,“非囿于竹者也,情也”⑨,这里的“情”同样是孝子贤孙对先人的追思。在《震川先生集》中,归有光约90次提及具体情感意义上的“情”,其中65次是指爱亲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归有光对于文学作品中的爱亲之情,特别强调其作为普遍人情的特点。比如,他指出,寿文记载寿星年龄的用意是传达人子的悦乐之情:“生于世几何年,是人之所同也。自七十至于百年,是人之所常有也。虽然,君子之为情也近;使其父母生于世几何年,自七十至于百年,不亦为人子者之所乐耶?”10在此,“君子之为情也近”一说,凸显了爱亲之情作为普遍人情的特征。而爱亲之情是匹夫匹妇皆有的普遍人情:“夫先意承志,孝子之至也,泰伯能得之。故泰伯之所为,乃匹夫匹妇之所为当然者。夫惟匹夫匹妇以为当然,是天下之至情也。”11这是引用《礼记•祭义》,说明尽孝的最高境界是善承父母之意,从而晓之以道。而这种孝道之至是匹夫匹妇都认为理所当然的天下至情,即普遍人情。必须指出,除了爱亲之情,归有光还强调君臣、官民之间的有情相爱(说详下)。
二、“以自得之见求圣人之心”的经学思想
文章“自得”和“诗者出于情”是归氏文学思想的核心命题,若论其深层意味和理论渊源,则不能不探究归氏的经学思想。与其文学思想的反对科举时文相类似,归氏的经学思想是为救治科举之学的弊端而提出的。他多次指出科举之学以记诵时文为高的实质,并将“通经学古”视为纠正这一弊病的良方。比如,《山舍示学者》云:“近来一种俗学,习为记诵套子,往往能取高第。浅中之徒,转相放效,更以通经学古为拙。”①至于“通经学古”的具体方法,他在回顾汉代以来的经学发展历程时提出:“宋儒始以其自得之见,求圣人之心于千载之下。……而淳祐之诏,其书已大行于世,胜国遂用以取士,本朝因之。”②在此,归有光提出了“以自得之见求圣人之心”的经学思想,并将朱熹之学视为这一学风的代表。实际上,从经学史的实际状况和归有光的理论渊源而论,北宋欧阳修的经学更当得起这一称誉(说详下)。
1.经学“自得”
归有光追求经学“自得”,主要强调的是突破一家之学,提倡卓然独见。他认为科举之学的株守一家是当世学术僵化和孤陋的根源所在:“今世贡举之格,要以为一定之说,徒习其辞而已。”③这就导致“学士大夫循常守故,陷于孤陋,而不自知也”④。有鉴于此,他十分赞赏具有独特见解的经学研究。比如,他称誉其友陆允清的经学道:“允清之于经,盖学之而求其解;于中有所不能自得,虽河洛⑤、考亭之说,辄奋起而与之争,可谓能求得于其心者矣。”⑥在此,“自得”之学是指敢于质疑考亭(朱熹)等权威的成说,追求独树一帜的学术见解。归有光还曾感慨“学者之于古人之书,能不惑于流俗而求自得于心者,盖少也”⑦,可见,“自得于心”的实质是不为流俗所左右,敢于独辟蹊径。#p#分页标题#e#
2.“求圣人之心”的内涵
与追求“自得之见”这一学术思想相结合,归有光还将“求圣人之心”作为经学研究的宗旨。这是针对当世之学片面讲求语言的异同、忽视圣人之道而发的,同时提倡本于普遍人情之仁***。“求圣人之心”首先意味着经学研究的目的是探寻圣人之道而不是一味较量语言的异同。归有光自身的经学正以此为标的。其《洪范传》自称“不敢自谓有得箕子之心于千载之下,然世之君子,因文求义,必于予言有取焉矣。”⑧以下这一说法更明确地揭示了“求圣人之心”的用意:“故欲明经者,不求圣人之心,而区区于言语之间,好同而尚异,则圣人之志,愈不可得而见矣。”⑨可见,讲学者试***纠正拘于一家的学风,却又陷入了一味讲究语言异同的泥潭,“求圣人之心”的主张首先是为了救治这一学术流弊而提出的。“求圣人之心”的命题还蕴涵了对于普遍人情的重视。归有光之所以将求圣人之道的解经宗旨表述为“求圣人之心”,当是由于“圣人之心”与普遍人情的内在联系。归有光之于六经,最重视其中的顺民之性的仁***思想。比如,为了强调《尚书•泰誓》、《尚书•洪范》“作民父母”中顺民之性的内涵,他还特别说明“夫古之君子为民上,有父母之道。非以自尊奉,厉威严,日从事于文书法令而已。其实如家人之相与,饥寒疾苦,无所不知,而悉为之处。”①《周易》中的生民思想也是他反复致意的。以《易经渊旨》②而论,对于《周易》经传中一些并无明确的生民之意的语句,如“先王以明罚敕法”(噬嗑卦之《象》)、“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大过卦之《彖》),《易经渊旨》也赋予其“好生之德”、“天施地生”的意味③。顺民之性的仁***思想是六经的核心观点,圣人之心则是实现仁***的关键。在《泰伯至德》中,归有光明确提出了圣人之心顺应人情的内在依据:“天下之情,天下人之所同,……惟圣人之心为至公而无累,故有以尽乎天下之至情。”④由于圣人之心一方面有着与天下人相同的普遍人情,另一方面又独具至公而无累的特征,因而能够尽天下之至情。归有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圣人之心的这两种特征。如“人心与天地上下同流……学者当识吾心亦如此,非独尧、舜、周、孔之心如此也”⑤,强调了圣人之心与学者之心的相通;另一方面,归氏又论述了圣人之心无偏私的观点,如“圣人顺因天下之理,不累于有我之情”⑥。正因如此,“圣王之居人上也,必以其心从天下之欲,不以天下之人从其欲”⑦,才成为可能。归有光对六经中顺民之性的仁***思想格外关注,这与他对明东南地区民生疾苦的深刻体认有关。明代吴中地区赋税繁重⑧,达天下财赋之半,长期的过度征敛导致民穷财尽。嘉靖三十二年(1553)至三十九年倭寇侵扰苏淞⑨,百姓的境况更是雪上加霜。归氏在《上总制书》、《送周御史序》、《卧石亭记》、《唐行镇免役夫记》10等文中都抒发了他对内外交困下的民众的深切同情和忧虑。可以说,抚恤东南民生是归有光最为关注的***治问题。
三、归有光对欧阳修经学的继承和发展
关于归有光文学对欧阳修的传承和发展,明王世贞《震川先生小传》有“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之说”,徐渭亦誉归有光文学为“今之欧阳子”11。事实上,归氏对欧阳修的经学思想也多有吸收并加以发展,在爱亲之心一端突破了礼教的限制,强调爱亲之心是仁***的内在依据。
1.“自得之见”与欧阳修“六经非一世之书”的一致
归有光的经学自得说以纠正明代株守一家的学风、提倡卓然独见为基本宗旨,这一观点最直接的思想资源便是欧阳修的“六经非一世之书”。欧阳修此说的主要意***是为了支持其见解独特的经学思想。欧阳修在经学上反对舍经从传的学风,主张从六经文本出发探究其本意,而当时赞同者寥寥无几,在《廖氏文集序》中,欧阳修认为“夫六经非一世之书,其将与天地无终极而存也,以无终极视千岁,于其间顷刻尔”12,因此,他坚信人们总有一天会赞同他的观点。《答宋咸书》亦云“六经非一世之书也,其传之谬非一日之失也,其所以刊正补缉亦非一人之能也。使学者各极其所见,而明者择焉,……可以俟圣人之复生也。”①这是说,对于六经的误读非一日之失所致、也非一人之力所能纠正,学者当各尽所能地刊正补缉之,以期恢复六经的本来面目。显然,这一说法为反对定于一尊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六经非一世之书”相表里,欧阳修还提倡“卓然自立之言”②,反对“泥于疏说”③等依傍前人的经学。归有光借用欧阳修的“六经非一世之书”来阐述其不株守一家的观点,并进一步突出了其中所蕴涵的提倡独特见解的因素。归氏在历论宋元学者的卓越之见后提出:“欧阳子曰:‘六经非一世之书,其将与天地无终极而存也。以无终极视千岁,于其间顷刻尔’④。则予之待于后者无穷也。嗟夫,士之欲待于无穷者,其不拘牵于一世之说明矣。”⑤这段论述以欧阳修之说为依据,明确提出了不拘于一世之说的观点;归氏还表达了“夫经非一世之书,亦非一人之见所能定。而学者固守沉溺而不化……”的看法⑥,这就进一步彰显了不拘一家、各抒己见的倾向。值得注意的是,归有光还曾把不拘一家与“果于信传”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然在千载之下,以一人一时之见,岂必其皆不诡于孔氏之旧,而无一言之悖者?世儒果于信传,而不深惟经之本意,至于其不能必合者,则宁屈经以从传,而不肯背传以从经。规规焉守其一说,白首而不得其要者众矣。⑦由此可见,归有光不仅吸收了欧阳修“六经非一世之书”的观点来提倡学术个性,而且完全赞同欧阳修用此说来支持的舍传从经说。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欧阳修“六经非一世之书”可说是归有光之不拘一家说之最重要的来源。而且,归有光进一步明确了此说与崇尚独到见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之实际上成为“自得之见”的另一表达方式。
2.“求圣人之心”与欧阳修“达圣人之志”的关系
归有光“求圣人之心”的经学思想受到了朱熹“求圣人之心”的启发,在命题形式上又接近于阳明心学,但其具体内涵与朱王之学有很大差异,而更接近于欧阳修的“达圣人之志”。#p#分页标题#e#
(1)“求圣人之心”与“达圣人之志”的共同点
归有光“求圣人之心”强调以普遍人情为本的仁***思想,与欧阳修“达圣人之志”的解经宗旨一脉相承。欧阳修“达圣人之志”的主要特征是重视普遍人情。欧阳修在《本末论》中指出《诗经》的解读包含诗人之意、太师之职、圣人之志、经师之业等四个层面,其中“求诗人之意”和“达圣人之志”是解诗之本,太师之职和经师之业不过是读诗之末;由“知诗人之意,则得圣人之志也”一说,可以推测“圣人之志”与普遍的喜怒哀乐之情的契合⑧。以下说法明确揭示了“圣人之志”与普遍人情的相通之处:论曰:诗文虽简易,然能曲尽人事,而古今人情一也,求诗义者以人情求之,则不远矣。然学者常至于迂远,遂失其本义。①古今人情相通,因而依据人情可求得诗义。正因如此,《诗本义》在解释《关雎》、《螽斯》、《击鼓》、《丘中有麻》、《女曰鸡鸣》、《出车》、《节南山》、《十月》、《宾之初筵》、《生民》、《有駜》等诗的旨趣时,批评了毛郑之说的不近人情。诗义可以人情求得,说明“圣人之志”本是符合人情的,所谓“圣人之言,在人情不远”②。欧阳修的***治思想也主张先王之治本于人情。他指出:“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③欧阳修所谓“人情”的内涵比较复杂(说详下),但其中无疑包含了好生恶死等自然人性。“人情重怀土”④、“生为可乐而死为可哀,人之常情也”⑤等说法,都说明了人情的普遍性和自然性。如前所述,归有光的“求圣人之心”说也重视普遍人情、推崇仁民爱物,这与欧阳修的“达圣人之志”颇为接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欧阳修《仁宗御集序》颂美了禹的勤俭之功:“夫惟一人劳于上,则天下安其逸,约于己,则天下享其丰。此禹之所以圣,勤俭之功也。”⑥在此,禹的劳己逸人、约己丰人的勤俭之功,与归有光所谓“以其心从天下之所欲”的圣人之心,可谓若合符节,这就进一步证明了归有光的“求圣人之心”与欧阳修的“达圣人之志”有着不可忽视的渊源关系。
(2)“爱亲之心不可以纪极”:“求圣人之心”对欧阳修“达圣人之志”的变革
归有光的“求圣人之心”对欧阳修的思想是有所发展的。欧阳修对自然人性的态度是既充分尊重又加以节制,而归有光则强调“爱亲之心”作为自然人性而不受制约的特点,并主张“爱亲之心”是仁***的内在依据。欧阳修所谓人情的实质是本于自然人性而有所节制。欧阳修对礼的定义说明了其“人情”是有所节制的:“夫礼之为物也,圣人之所以饰人之情而闲其邪僻之具也。其文为制度,皆因民以为节,而为之大防而已。人目好五色,为制文物采章以昭之;……又惧其佚而过制也,因为之节。”⑦《本论中》有类似的观点:“故凡养生送死之道,皆因其欲而为之制。饰之物采而文焉,所以悦之,使其易趣也。顺其情性而节焉,所以防之,使其不过也。”⑧先悦之,后防之,是欧阳修对于自然人性的基本看法。归有光与欧阳修一样将“圣人之心”建立在普遍人情的基础上,但他在“爱亲之心”一端已突破了礼教大防而纯任自然人性。他论述丧礼可以过的原因是:“孝子不忍死其亲,徘徊顾恋于松楸狐兔之间而不能归,此可以观其情之至,而礼之所本。……昔者圣人之为丧礼,而取诸《大过》。嗟夫!天下之事苟至于过,皆不可以为礼。而独于爱亲之心,则不可以纪极。故圣人以其过者为礼,盖所以用其情也。”⑨在此,归有光明确提出爱亲之心是不可以纪极即没有限度的,与此相关的丧礼也就不妨“至于过”了。丧礼可以过的观念出自易传《系辞下》韩康伯注。《系辞下》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韩注曰:“取其过厚。”韩注将这段文字解释成丧礼应当过厚,可能是依据《论语•八佾》“丧与其易也宁戚”,同时吸收了小过卦的《象》:“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对于丧过乎哀这一前人成说,归有光赋予其以人情为本的意义,从而强调爱亲之心不受节制的特点。此说表明,就爱亲之心一端而论,归有光所谓人情是不受礼教制约的自然人性。与此相联系,他在亲情方面提出的“情之所在,即礼也”①、礼之损益轻重听于人②等观念,也体现了对自然人性的遵循③。与顺任爱亲之心相适应,归氏还在仁人孝子之心一致的前提下,将爱亲之情视为仁***的基础。其说云:“昔者三代之世,有民社之寄,必取夫孝友令德之人,以能慈祥豈弟,不肯虐用其民,而务生全之。”④孝友令德之人能够慈祥豈弟、生全百姓,类似说法还见于《送王子敬还吴奉母之建宁序》⑤。他还以仁人之心与孝子之心的内在契合来论证孝弟者能行仁***:“抑仁人孝子之心,一也。古之仁人,杀一草一木为非孝;今吾民之疲瘁已甚,内有赋役之重,外有蛮夷之扰,君皆有事焉。能推其仁心,是所谓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也,其棠陵之乡之人也耶!”⑥其中,“仁人孝子之心一也”的说法,显然脱胎于《论语•学而》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段论述还化用了《礼记•祭义》中有关孝道的论述,如“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等说法,来论证仁***出于孝道,其关键在于“推其仁心”。
3.“求圣人之心”说与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区别
归有光“求圣人之心”的经学思想,从命题形式上看,很接近于重视“心”的阳明学;归有光本人则将朱熹之学视为“求圣人之心”的代表,实际上,他的“求圣人之心”说与朱子学、阳明学迥然不同。朱熹所谓“求圣人之心”包含了学者之心不如圣人之心的理论预设。比如,朱熹论述《尚书》的解读曰:“唐虞三代事,浩大阔远,何处测度?不若求圣人之心。”⑦这一说法与归有光的“求圣人之心”在字面上完全一致,但内涵相差甚远。朱熹曾论为学曰:“熹窃谓人之所以为学者,以吾之心未若圣人之心故也。……故学者必因先达之言,以求圣人之意;因圣人之意,以达天地之理。”⑧“求圣人之心”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学者之心不如圣人之心;学者必须通过读圣人之书,才有可能使其心同于圣人之心。显然,这一观点不同于归氏的主张圣人之心具有普遍人情、通乎学者之心。归有光多次指出其经学思想与阳明心学的分歧。除了前文所述的讲学之风过分讲究语言的异同、好为异论之外,归氏对阳明心学的偏重本体也颇为不满。其说云:“《论语》之书,孔子与其门人论学者最详。其答诸子之问仁,……皆自其用处言之,未尝块然独守此心也。”⑨这就点明了归氏之学与阳明心学的分歧在于致用与守心的不同。与此相联系,归氏着重驳斥了阳明学“圣人之一贯而谓之精,学者之忠恕而谓之粗”的观点。归有光认为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就是忠恕,忠恕无圣贤之别,只有工夫生熟的不同。忠恕和一贯的实质都是推广仁心①。类似的说法又见于《忠恕违道不远》:“抑此所谓忠恕者,先儒以为学者之忠恕耳。尝试推之,程子之言曰:充拓之,则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万物一也。宇宙合,由忠恕之故;宇宙浇漓,由不忠恕之故。”②由此可以推测,归氏主张一贯即忠恕,正由于其思想的主要宗旨是以普遍人情为本的仁***,与推广仁心的忠恕之道有着本质的契合;而阳明学讲究一贯与忠恕的精粗之别,其实质是重本体而轻发用,显然与归氏的思想倾向大异其趣。#p#分页标题#e#
四、归有光的文学理论与经学思想的关系
当我们把握了归有光经学思想的内涵和渊源之后,就能更进一步地了解他的文学理论以简略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深刻意义。归有光的经学思想对欧阳修经学多有沾溉,其文学理论也受惠于欧阳修的经学和文学思想并加以发展;其主要特征是提倡通过文学内容的独特来追求文学个性,主张文学表现以亲情为中心的普遍人情和仁民爱物之情,推崇文学的内容充实和真诚自然。
1.“自得之见”的经学与文学内容的卓然***
归有光追求自得之见的经学对于文学“自得”的观念有着深刻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他以“自得”这一命题来反对剽窃模拟,提倡文学个性,还体现为实现文学自得的方式,即通过文学内容上的卓然***来追求文学个性。比如,他赞誉戴楚望之诗“独出于胸臆”,并论述其诗歌的特点是“今天子初年,郊丘、九庙、明堂诸所更大礼,楚望日执戟持橐殿陛下,以所见播为歌诗。……予读其《九哀》,盖不肯迎承时意,至与权臣相失,几陷不测。其存心如此。”③可见戴诗的个性特征在于描写朝廷的礼乐制度、不奉迎权臣的气节等独特的内容。归有光的文道论也重视文学内容的独辟蹊径:“以为文者,道之所形也。……其旨远,其辞文,……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④,这一说法兼重内容上的“旨远”和形式上的“辞文”,但显然更偏向于“道胜”即内容的卓然***。追求文章的道胜,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归氏此说意味着通过内容上的自得之见来追求文学个性,因而它已洗尽了道学气味,而转变为明代中后期新兴文学思潮的重要成分。追求文学内容的独树一帜的观点,也可以追溯到欧阳修的文学思想。欧阳修不满于宋初西昆末学的浮华靡丽文风,主张由“道胜”而达到“文至”:“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⑤此说以六经为文章典范,强调道胜即文章内容的卓然***,无疑对归有光追求自得的文道论有着重要的先导作用。
2.“求圣人之心”的经学观念与“诗者出于情”的联系
归有光“诗者出于情”的文学思想与其“求圣人之心”的经学观念是相互呼应的。如前所述,归有光将爱亲之情视为文学之情的主要内容,并强调爱亲之情作为普遍人情的特点。“诗者出于情”与“求圣人之心”在重视普遍人情上之所以如此契合,当是缘于二者都与欧阳修“达圣人之志”的经学思想密不可分。“诗者出于情”一说实际上源自欧阳修《诗本义》卷十五《定风雅颂解》所引隋王通之说:王通谓“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颂,国史不明变”,非民之不作也。诗出于民之情性,情性其能无哉?职诗者之罪也。通之言,其几于圣人之心矣。①在此,欧阳修分析秦汉以降诗不作的原因,引用王通《中说》的观点,并称赞其说符合圣人之心。归有光也是在类似语境下提出这一问题:文中子谓:“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斯已久矣,诗可以不续乎?”盖《三百篇》之后,未尝无诗也。不然,则古今人情无不同,而独于诗有异乎?夫诗者,出于情而已矣。②这段文字中,“古今人情无不同”之说,也表明了“诗者出于情”与欧阳修经学思想的内在联系。以普遍人情为本是欧阳修“达圣人之志”和归有光“求圣人之心”的理论前提,也是“诗者出于情”之“情”的重要内涵。归氏“诗者出于情”的特色之一在于:文学既要表现爱亲之心等普遍人情,又要承载仁民爱物之情。如前所述,归氏“求圣人之心”的经学思想重视爱亲之心和仁***爱民的内外合一;而作为文学命题的“诗者出于情”也兼有这两个层面。实际上,归氏所反复提及的“情”,除了爱亲之情外,就是官民之情。其说云:“吏之来,皆四海、九州之人,无亲知之素。一旦以天子之命,卒然而相临如是者,岂法度威力之所能为哉?夫亦恃其有情以相爱而已。”③此外,他在《太仓州守孙侯母太夫人寿诗序》、《唐行镇免役夫记》、《吴山***记》④等文中都赞美了官员与百姓之间的情谊。
“诗者出于情”在反对文学雕章琢句、强调内容充实这一层面也与“求圣人之心”相通。如前所述,“求圣人之心”的经学思想首先是针对讲学之风一味讲究语言的异同、忽视圣人之道而发的;而“诗者出于情”以及相关的文质论也包含了类似的主张。比如,归有光为了纠正雕章琢句的文学流弊而提倡文学的质实,所谓“欲文之美,莫若德之实;欲文之华,莫若德之诚;以文为文,莫若以质为文。质之所为生文者无尽也”⑤,此说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文章形式上的素朴,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文章内容的充实。归氏对欧阳修思想的发展,还体现为在爱亲之心一端强调自然人性,使得“诗者出于情”的命题中带有推崇自然真诚的倾向。由不受礼教制约的爱亲之心出发,归氏的文学思想顺理成章地走向了崇尚自然和反对虚伪。他指出:“近来颇好剪纸染采之花,遂不知复有树上天生花也。偶见俗子论文,故及之。”⑥以往的研究把这段话理解为反对字摹句拟、提倡得其神理的文学,事实上这一比喻还可以理解为:“树上天生花”是自然、真实的,剪纸染采之花却是人为、虚假的,此说寄寓了推崇自然、真诚的文学观念。归有光与友人的书信中也流露出这一文学倾向,比如,《与沈敬甫》:“文字又不是无本源,胸中尽有,不待安排”,《与吴三泉》:“自惟鄙拙,不习为古文。聊发其所见,不能檃括为精妙语;徒蔓衍其词,又不知忌讳,俗语所谓依本直说者。”《与沈敬甫》:“字所以难下者,为出时非从中自然,所以推敲不定耳。”①在此,“不待安排”、“依本直说”、“从中自然”等说法都包含了自然真诚、不假人为的文学趣味。
出于自然的爱亲之心在归有光的抒情小文中表现得最为充分,也是其文章动人心弦的根本原因。以往人们多认为,归氏《思子亭记》、《项脊轩记》、《寒花葬志》、《先妣事略》等名篇的成功之处在于取法司马迁的史传笔法,以细节来表现人伦之美,所论诚为有见。实际上,诸篇中所描写的父子夫妇之情的自然真诚、不加掩饰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比如,《思子亭记》中,归有光对亡子的追思之深,竟至于建思子之亭,幻想其灵魂有朝一日翩然来归;《先妣事略》写作者娶妻生女后越发思念母亲,由这一精当的心理描写,可以窥见文章所描写的思母之情确实是“血浓于水”的自然人性,而不仅是父慈子孝的儒家教条。方苞称赞归文“至事关天属,其尤善者,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有隐。”②此说最为准确地道出了归文中的人伦之美出于自然人性的特征。#p#分页标题#e#
归有光传篇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各单位已形成了大量的电子文件。为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电子文件是指在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中生成的社会活动记录,即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它具有交流传递迅速高效的特点,是现代办公所依赖的主要信息形式。各单位应加强领导,将电子文件收集管理工作纳入本单位信息化规划和办公自动化程序。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机关工作网络,将电子文件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工作纳入相应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电子文件完整、系统、安全、有效。
二、及时收集,按时归档。各单位要认真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工作,按时将有用的电子文件归档保存。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单位要将本单位形成的文件和收到的文件通过办公自动化网络实行即时归档;尚未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单位应将发文打字软盘收集起来,按时向档案部门归档。各单位档案部门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运转使用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积极接受各部门归档的电子文件,并于第二年一季度前,区分保管期限各门类,转储到光盘、磁带等介质上。存储电子文件的光盘或磁带应一式制作三套,一套封存,一套提供利用,一套另处保存。
三、完善设施,安全保管。各单位应完善电子文件的保管设施,为电子文件管理创造良好条件。各单位档案部门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手段,确保电子文件的安全保管。光盘或磁带应直立存放在防光、防尘、防磁、防有害气体的装具中,远离强磁场,环境温度保持在17-20°C之间,相对温度保持在35-45%之间。应定期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检测和转录,确保电子文件安全有效。
四、坚持纸质文件、电子文件并存。当前,电子文件在我国还不具备法律效力。各单位要坚持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长期并存的原则,在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同时,继续做好纸质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实现网上传递签批文件的同时,继续做好纸质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实现网上传递签批文件的单位,应按公文处理程度,输出一份纸质文件底稿,由领导签发,与正本一同归档,确保公文的法律效力。
归有光传篇4
[关键词]古典意象;民族记忆;归属;人生理想;***人格
Abstract:The thick national memories are contained in Yuguangzhong’s pomes, he tries to read history and culture poetically, proving himself-consciously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is article wants to analyze the classic image of Yuguangzhong’s poems, realizing the classical complexity. This classical complex boils down to three dimensions: first, the strong national belonging; second, the free and unfettered ideals of life and the universe of th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thirdly, the deep remembrance of homeland country.
Key words:classic image; National memory; belonging; The ideal of lif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中***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余光中早年的诗歌传承“五·四”新诗和欧美浪漫诗派的传统,渗入了许多西方诗歌的元素,使语言中散发出浓烈的西方气息。但自进入60年代,从《莲的联想》、《五陵年少》到《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紫荆赋》,诗集中多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皈依,诗歌创作大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灵感,陶然于古典文化的氛围中,力***用诗歌的形式解读深刻的民族印记。
一、古典意象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
余光中敏于观察,长于记忆,善于联想,唐马、汉驹,魏臣、宋将,华山夏水、历史古迹,诗人信手拈来,以古典意象或与古代文化有关联的意象为诗,成为余光中极富个人特色的诗歌美学。
(一)自然意象
余诗中的长城、故宫、玄武门、西湖、太湖、吴宫、唐三彩、嫦娥、莲花和蝉等物象都被他视为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
“是以东方甚远,东方甚近/心中有神/则莲合为座,莲叠如台/诺,叶何田田,莲何翩翩/你可能想象/美在其中,神在其上/我在其侧,我在其间,我是蜻蜓/风中有尘/火药味,需要拭泪,我的眼睛”(《莲的联想》)。自古以来,“莲”就是东方美的象征。诗人化用“莲”这个物象,这时的“莲”不再单单是自然形态的莲花,也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在更高的层次上,“莲”象征着诗人对于佛家净化和超脱的向往。“莲”是美、是爱,“莲”即“怜”人之意。诗人神游于故国江南,抒发对莲的情思,最终归附于传统文化的美妙和超越。
“骁腾腾兀自屹立那神驹/刷动双耳,惊诧似远闻一千多前/居庸关外的风沙,每到春天/青青犹念边草,月明秦时/ 关峙汉代,而风声无穷是大唐的雄风/自古驿道尽头吹来,长鬃在风里飘动/……/只为看台上,你昔日骑士的子子孙孙/ 患得患失,壁上观一排排坐定/ 不谙骑术,只诵马经。/ (《唐马》)通过咏唱一座放在香港某博物馆玻璃柜中的唐三彩陶艺马,诗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骁腾腾”的战马,秦关汉月,现代古代,时空交错。
(二)人物意象
余光中倾注了极大的激情对众多中国历史文化人物进行了诗意重塑。其中,有“前有古人,后又来者/中间的一炬火你擎传”(《诗人》)的诗人陈子昂;有“那独夫在喘气,断袖的手中/还横着长剑,一滴滴,刺客的恨血”(《刺秦王》)的荆轲,有“一出塞无奈就天高地邈/一把慷慨的琵琶/凭她纤纤的手指/拨拨刮刮”(《昭君》)的昭君;有“从灞桥到灞陵/他的长臂比长城更长/胡骑奔突突不过他臂弯”(《飞将***》)的飞将***李广;有“清芬从风里来,楚歌从清芬里来”(《水仙操》)的屈原;有“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寻李白》)的李白;有“城破时你火烫的头颅/裸昂向四面的刃锋”(《梅花岭》)的史可法等。
在众多人物意象中,余光中对屈原、杜甫、李白的重塑尤为经典。写屈原,余光中先后就有《竞渡》、《水仙操》、《漂给屈原》等;写杜甫,有《湘逝》、《不忍开灯的缘故》;写李白,余光中在1980年4月四天内就分别写了《戏李白》、《寻李白》、《梦李白》,题材虽一,但特色各异。杨景龙在《蓝墨水的上游——余光中与屈赋李诗姜词》中就写到:“他那永不释然的祖国情绪主要来自屈原赋,他那天马行空般的纵逸才气主要来自李白诗,而他的雅致琢炼的语言风格则来自姜夔词。”①
(三)文学意象
这里的文化意象主要指余光中对对古典诗词意境的化用,对古典诗词语汇的沿用。江天、冷月、孤舟、寒鸦、秦关、汉月、芳草等等, 在余诗中有着充分的体现:“落月淡下去,如一方古印/低低盖在,一幅佚名的画上”,“把漂泊的暮年托付给一掉孤舟”,“汀芷浦兰流芳到现今”,“青青犹念边草,月明秦时/关峙汉代,而风声无穷是大唐的雄风/自古释道尽头吹来”等等。
《回旋曲》是一首爱情诗,表达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与追寻:“音乐断时,悲郁不断,如藕丝/ 立你在雨中,立你在波上/ 倒影翩翩,成一朵白莲/ 在水中央。”诗人化用了《诗经·蒹葭》中的意境,让诗歌充溢着一种优美的、迷茫的、古典意味极浓的氛围。它是对古典文学中许多其它意象的整合与重组。②
《欢呼哈雷》中“至少我已经不能够,我的白发/纵有三千丈怎跟你比长”是李白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巧妙翻用。诗人对“哈雷彗星”的咏唱,极具现代意识,但在这现代宇宙意识中又表现了中国诗人传统的精神。
“十六柄桂浆敲碎青琉璃/几则罗曼史躲在阳伞下/我的,没带来的,我的罗曼史/ 在河的下游/如果碧潭再玻璃些 /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蚱蜢舟再蚱蜢些/我的忧伤就灭顶”(《碧潭》)这首诗歌的副标题即为“载不动,许多愁”,直接借用了李清照的词《武陵春》,诗中的“玻璃”使读者直接想到欧阳修的“无风水面琉璃滑”,而“舴艋舟”更加熟悉,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早已成为表达忧愁的名句;诗歌中的“桂桨”、“猿啼”、“织锦”、“弄笛”,这些词也都是对古典诗词语汇与意境的化用和重新组合。
余光中诗中繁复绚丽的古典意象,沉郁浓厚的民族情结,使得其诗歌呈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传统人文精神。
(四)神话意象
除开现有的事物,余光中还把神话传说、传奇人物如后羿、蚩尤、大禹、、夸父纳入了他的意象群中,以表达其作为炎黄子孙的情愫。
《羿射九日》塑造了一个勇敢叛逆的屠日士后羿:“拉开乌号的神弓,搭一枝棋卫的劲矢/仰视九日,以清秋雄雕的眼睛/……我愤怒,我憎恨,我鄙视暴君群的太阳/愤怒赋我以屠神的胆量;我竟敢/ 以一个凡人邀九尊火神来决斗/以一支箭要射落十分之一的宇宙/不畏天谴,不畏焰狱的无期徒刑”作者用了详尽的笔触虚构了射日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后羿这个叛逆者的形象,借此传达出一种无所畏惧,敢于反抗的精神。
这里,我们看出,余光中不是墨守成规地就传统写传统,而是在这种古典语境中表现出当代人的主体意识和现代精神。
二、深沉的中国情怀
余光中的古典情结,通过一系列的古典意象得以呈现,最终归结为诗人对于整个民族整个中国的情感。他书写的,一直是他内心说不尽的中国情结。这种情结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的内涵:
(一)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主要表现为忧郁的民族意识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起源于忧患意识的人的自觉,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文明的重要元素。中国历代经典文学作品,绝大部分都是悲愤忧愁之作,即使在那些超脱淡泊的境界背后,仍旧横亘着历代文人对民族苦难和国家兴衰的的深思。余光中作为当代诗人和学者,其创作中饱含了民族的忧患意识与自尊意识。
一湾浅浅的海峡把台湾和大陆隔绝开来,这使在台湾这片美丽而苦难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文学,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浓郁的悲怆色彩。迫于时世离乡去国的余光中,置身满目异俗的他乡异国,常有一种文化放逐感,他爱中国的荣耀与辉煌,更与中国苦难共忧患,他以流放诗人自居,屈原被他称之为“最早的流放诗人”。余光中对于乡国的怀念与眷恋,让他无法不想到屈原并自比屈原,在家国之思上,他们有着一样的忧郁和悲伤。余光中在《诗魂在南方》中说:“屈原一死,诗人有节。诗人无节,愧对灵均。滔滔孟夏,汨徂南土,今日在台湾、香港一带的中国诗人,即便处境不尽相同,至少在情绪上与当日远放的屈原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余光中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衰败,现实的封闭与贫弱,也有深沉的忧虑、讽刺和批判。《哀龙》中写道“曾经是海的荒地上曝着/曾经是龙的一堆破碎/沙是时间,风是记忆/拾不起,一爪一鳞的史诗。”诗人所哀的,是中国文化的衰落,批判了极端的保守、泥古的文化态度。在《森林之死》中,大雪中倒塌的森林也引起作者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惋叹:“曾享圣经族长三位数的年龄/多少截中断的历史……伟大的横断面啊,多深刻而秘密/ 多秘密的年鉴/ 这一年,郑成功渡海东来/ 这一年,太阳旗红如血。” 在诗人眼里,森林之死是台湾和大陆同根同族的中华历史的断裂,余光中以其独特的情感和思维,把森林的命运和历史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表达对民族未来的忧虑。
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不仅表现在忧郁的民族精神上,诗人也以积极的态度对中华民族进行新的审视,肯定了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拼搏进取精神。其中《夸父》最为突出,诗人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中肯定的“夸父追日”的执着精神,反而看到其中的悲剧,得出了新的人生领悟:“与其追苍茫的暮景/埋没在紫蔼的冷烬/——何不回身挥仗/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二)逍遥宇宙的人生追求,***于世的人格情怀
余光中散文《逍遥游》中说:“ 当我死时, 老人星该垂下白髯,战火烧不掉的白髯,为我守坟,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当我物化,当我归彼大荒, 我必归彼大荒, 我必归彼芥子归彼须弥归彼地下之水空中之云。但在那前, 我必须塑造历史, 塑造自己的花岗石面, 当时间在我的呼吸中燃烧。”③这种追求逍遥的情怀在余诗中通过对李白、屈原的造像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在《隔水观音》中,余光中一连写下了《戏李白》、《寻李白》、《念李白》三首诗,足可见他对李白其人其诗的仰慕。
《寻李白》一诗以李白失踪开篇,以李白乘风归去终结,选取了几个典型的片段把李白传奇的一生描述出来:高力士脱靴、贺知章认作谪仙、流放夜郎、江中寻月。余光中以其绚烂的文笔,让读者充分领略了李白的狂放、李白的豪情、李白的抱负、李白的奇异、李白的痛饮、李白的失意。诗人用充满豪放与浪漫之气的诗句把李白的仙风傲骨、诗才的大气磅礴表现得极为精彩——“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其中“酿”、“啸”、“吐”三个动词的运用,堪称绝伦,把李白特有的傲气和神采生动地刻画出来,不凡的风度、独特的气质、飘逸的胸怀、洒落的心神,让人千载之下,追慕不已。
余光中对屈原的推崇不亚于对李白的喜爱,他对屈原代表的爱国爱民、纯净高洁的人格也有着无尽的崇敬与向往。他称屈原是“高洁的***“,“不朽的汨罗江神”,“ 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非湘水净你,是你净湘水/ 你奋身一跃,所有的波涛/ 汀芷浦兰流芳到现今”(《漂给屈原》)。在《水仙操》中,余光中以水仙譬喻屈原“把影子投在水上的,都患了洁癖……清芬从风里来,楚歌从清芬里来”诗歌中的每一个意象无不清丽脱俗,水仙“叶长似剑”、“花开如冕”。屈原人格的美,美得晶莹剔透,毫无瑕疵。余光中对屈原的钦仰、敬佩,溢于言表。
(三)浓厚的故土意识和乡国情怀
羁旅母题是中国历代文人的传统主题, 是漂泊游子的一种故园之情与忧国忧民的情感再现。台湾当代众多诗人作家在海峡对峙的历史语境中力求突破这种限制,从文化层面“寻找家园”,回归故土。
所以,余光中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传统文化的重塑和造像,其实终归于他内心对故土乡国的怀念。余光中曾说过:“目前我写的诗大概不出两类:一类是为中国文化造像,即使所造是侧影或背影,总是中国。忧国愁乡之作大半是儒家的担当,也许已成我的基调。”④所以,余诗中的一系列怀古咏史之作,其实都是假借古典的回归表达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怀念,对祖国大陆的怀念。
在《春天,遂想起》结尾里诗人禁不住发出慨叹:“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在江南,在江南/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多风筝的/江南啊,钟声里的/江南”。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余光中对古典诗词意境与意象的化用,诗歌中描述的江南,虽然有着诗人对江南的回忆,但更多地是唐诗宋词里那如诗如画的江南,“小杜的江南,苏小小的江南,杏花春雨的江南,多莲多菱多螃蟹多湖的江南,多亭多寺多风筝的江南,钟声里的江南。”通过对故乡的艺术重塑,寄寓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依恋和赞美。
《五陵少年》中,诗人用燧人氏、大禹、后羿、黄河一系列的古典意象,抒发了浓浓的乡愁。“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泪中有大禹/我的耳中有涿鹿的鼓声/传说中祖父射落了九只太阳/有一位叔叔的名字能吓退单于”这一类咏史诗不同于历史上同类题材诗作,它们不仅是作者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而且往往与现实相伴相生。《五陵少年》中的历史自豪感是诗人身在美国、遭遇冷落、借酒浇愁的情境下抒发的。“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黄河太冷,需要掺大量的酒精/ 浮动在杯底的是我的家谱/喂! 再来杯高粱”,远离故土,流离他乡,面对完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差异,情感的交织使得对祖国的自豪感变得悲怆而苦涩。
余光中在诗集《白玉苦瓜》的自序中写道:“少年时代,笔尖所蘸,不是希颇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也无非是1842年的葡萄酒。到了中年,忧患伤心,感慨始深,那支笔才懂得伸回去,伸回那大大陆,去蘸汨罗的悲涛,易水的寒波,去歌楚臣,哀汉将,隔着千年,跟中国古代最敏感的心灵,陈子昂在幽州台上,抬一抬杠。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在对镜知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⑤对传统文化,余光中数十年来无日或忘,一直有着深沉的钦仰和敬畏。他用自己的笔尖描述记忆中的中华文明,给读者以纷繁思绪的同时,也完成了诗人从现代到传统的回归。
【注释】
[1]杨景龙.蓝墨水的上游——余光中与屈赋李诗姜词.诗探索,2004.(330)
[2]张景兰.论余光中诗歌的祖国情结.淮阴师范学院学院学报,2002.(4)
[3]余光中.左手的掌纹.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83
[4]余光中.隔水观音.台北:台北洪范书店,1984.10
归有光传篇5
水利声像档案的记录载体主要是录音录像带等磁性材料和光盘等感光材料,这些载体一方面具有体积小、存储量大,便于携带保存和利用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因为其特殊材质,对保管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档案保管不科学,主要表现为:1.保管条件不合格。受记录载体特殊材质所限,声像档案保管条件要求比传统文字档案更严格。但是目前基层水利单位档案保管条件普遍不合格,大多是将声像档案同其他文件档案一同混存在文书柜中,没有任何防磁防光等声像档案所必须的保存条件。这种简陋保管条件下,一些声像档案寿命受损,如照片褪色变黄、底片曝光变质和光盘受潮无法读取,重要记录丢失。2.定期复检频率低声像档案材质的特殊性决定其损耗率超过纸质档案,如光盘每读取一次就磨损一次,录音带每查看一次就消一点儿磁,为了满足人们查阅,管理者需要定期对声像档案进行复检。但多数基层声像档案管理部门对定期复检声像资料没概念,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不检查也不维护。
加强水利声像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大力宣传,增强声像档案管理意识加强声像档案管理首先要积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加大声像档案宣传力度,改变水利单位重建设轻档案,重文字轻声像的传统思想,为声像档案管理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激励手段促使各部门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素材收集、归档、整理和利用的具体管理工作中,让他们切实意识到声像档案方便、快捷、直观等好处,从而增强声像档案管理意识。
(二)严格管理,制作标准化管理流程为解决归档不及时完整、文字说明混乱、定期复检频率低这些问题,有关部门要制定标准化管理流程,严格管理声像档案各个步骤。根据工作需要,对水利声像档案的收集范围、技术标准、归档时限和移交程序作出量化规定;明确声像档案日常管理、借阅程序;永久保存的声像档案定期复检,移交上级档案管理部门。完善管理和检查机制,确保声像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培训,提高声像档案管理水平1.声像档案既有传统型文字档案的管理要求,又有声音和***像档案管理的特殊要求,水利部门应该加大对水利声像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结合水利声像档案制作案例培养专兼职摄影和编辑技术人员。2.吸收引进优秀专业人员,提高系统内声像档案管理水平。
归有光传篇6
溯,“光荣”与天津的命运交响
三十年代的天津,八方美食文化的交流并蓄,同时作为美味调料的“宏钟”酱油(光荣酱油的前身)深受达官显贵喜爱,成为当时惟一的“贵族酱油”;新中国成立后,天津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光荣酱油开始从达官显贵飞入千家万户,深受市民喜爱,浓浓的“光荣酱油”情结此起彼伏,尽显“光荣”王者风范;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发展缓慢,光荣酱油逐渐淡出人们视线;21世纪,随着滨海新区成为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明媚春天,同时利民企业与CBCT李志起品牌营销机构达成合作,重振旗鼓探索“光荣”的复兴之路。
通过对天津城市与光荣的前世追溯,我们发现,“光荣”是天津辉煌历程中流淌的城市血脉,其相似的发展轨迹共同目睹着天津八十年坎坷沉浮与涅槃式超越的辉煌。独特的天津文化底蕴,如同一个有着深厚生活积淀的人,为光荣酱油走向品牌化、特色化奠定坚实根基。
今生探寻,谁是光荣酱油的忠实拥护者?
通过缜密的市场调研,我们发现,五六十年代的天津市民,依然是光荣酱油最忠实的拥护者。他们是一群具有光荣传统的一代人!我们对其画像为:
1.他们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光荣酱油成长,对光荣酱油有着深刻的印象;
2.他们生活比较稳定,有一定事业基础,或者刚在事业中赢得一席之地,正在享受事业的成果,但并未停止对事业的追求;
3.他们是目前社会的中坚阶层,对社会、对周围人群影响力大,上至老年人、下至年轻人都有较强影响力,是舆论领袖;
4.他们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刻,关心国家大事,对社会有较强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强,民族意识感或者本土意识感强,对具有民族责任的事物敏感;
5.他们有一定怀旧感,开始回忆自己年轻时代的美好时光或历史印记,容易被年轻时代的东西唤起记忆,并使他们感到亲切、欣喜!
毫无疑问,光荣酱油的主目标消费群将锁定这类消费者,并通过其口碑传播,影响潜力人群年轻人的购买心理和习惯,从而使光荣酱油“润物细无声”地深入天津人民心中。
有产品无品牌
产品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而品牌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依据,是在激烈市场中跳出各种战术之争的最佳武器,是产品/服务与消费者之间的特定价值关系。有好产品不一定代表就有好品牌。
在项目组深入光荣目标消费群调研中发现,78.6%的消费者知道光荣酱油产品,但确没有形成统一的“光荣”品牌认知与归属感。CBCT品牌营销机构董事长李志起认为,“营销竞争已从过去的数量、服务、终端竞争过渡到品牌竞争,而品牌竞争最大价值在于它将帮助企业品牌完成从知名度、美誉度到指名度的完美升级。”
光荣酱油只有在品牌营销上狠下功夫,提升产品功能及超出功能性利益的价值感,将理性竞争提升至感性竞争,才能肋推其重建及成功归来。 品牌营销---光荣文化,唤起记忆的密码
天津,一个拥有600年光荣历史的城市,自古为贯通北国与江南的血脉中枢,始终是国民经济之命门。近现代史上的天津,更拥有着令人挥之不去的光荣骄傲,大沽炮台、烽火台等历史遗迹使人记忆犹新,梁启超、李叔同、吉鸿昌等历史名人的思想智慧依旧散发着璀璨光芒----
这些都是天津人民的光荣,更是光荣酱油目标受众心灵深处,对这座城市、对民族深深地眷恋与归属。老国企天津利民,肩负着强烈的民族使命和社会责任,有义务将曾经代表着天津调味美食奇葩的光荣酱油,再一次回归天津人民心中,重新唤起天津人民引以为傲的光荣梦想。
光荣宣言:天津人的“光荣”又回来了!
CBCT李志起品牌营销机构预言品牌营销趋势,将是以感觉为导向的品质至品位的提升,以情感导向的文化至归属的提升,在产品品质日益同质化的今天,提升品牌附加值,以品牌文化与目标消费者形成强烈共鸣,从而构造一种品牌独有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这也是价值突破中至为关键的一环。
在光荣品牌的塑造中,我们要用独特的品牌声音,唤起消费者心中“光荣”的记忆与
强烈的认同感! 用一种振奋人心的声音喊出心中的希望,向天津人民展现那份潜藏许久而依然蓬勃在心的光荣宣言:
天津人的“光荣”又回来了![/b]
天津人民一直怀念的“光荣酱油”终于回来了!
天津利民集团响应***府、民众的呼声,重振民族精粹“光荣酱油”。经过多年的研发,利民人重新发掘、整理、改进具有80年历史的光荣酱油秘方,以极致鲜香味美、馥郁香醇的品质,献给光荣的天津人民!献给光荣的中国人民!利民立志成为肩负民族使命和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
光荣宣言的提出,正是光荣文化的体现,不仅将五六十年代的标志性文化重归天津人民心中,而且与时俱进,是国家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最需要的主流文化,将借势获得媒体和舆论的支持,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品牌关联因素,浓浓光荣情结
为重新塑造有着浓浓光荣文化的品牌,我们在产品上大力改进,不仅保留了原始光荣酱油传统瓶身防渗漏等特点,引起消费者的记忆联想,同时包装上一系列突显“光荣”价值的品牌因素顺势而出,提升产品附加值:熊熊燃烧的火炬,点燃光荣梦想;光荣宣言在终端深入受众内心,发出激昂洪亮的声音。 文化嫁接---3.0时代,将“光荣”进行到底
以强势为主要特征的品牌1.0时代和以失控为主要特征的品牌2.0时代,都没有让企业和消费者双赢。现在,品牌3.0时代已经到来,消费者与品牌共生共荣的品牌王朝已经诞生。对此CBCT李志起品牌营销机构认为,“营销将回归以消费者为主场的时代,娱乐、互动、参与、体验将成为其核心主题。”
在高举“光荣文化”的旗帜下,一场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光荣文化”全民运动全面展开,3.0理论重要构建维度,积极有效地助推“光荣”的王者归来。
病毒营销:寻找1000位“光荣”的天津人
启用发动参与体验和口碑传播,在产品未上市前,在消费者中间扔下一枚重磅炸弹,制造热门话题,引发关注,于是,一场寻找1000位“光荣”的天津人的活动在天津如火如荼地展开: 凡是名字叫“光荣”的,其本人或者亲属凭借有效证件,将被利民企业聘用为“光荣酱油”质量监督员。
名字取“光荣”的人群,带有很强烈的时代烙印,大多数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而这批人正是我们传播的目标人群。聘用为酱油质量监督员,体现利民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对消费者的关爱,监督员无形中成为“光荣” 最忠实的宣传员和广告员,形成良好的病毒式口碑传播,为光荣酱油的上市提前造势,做好舆论铺垫!
新闻营销:千名“光荣人”聚会共襄盛举
千名名为“光荣”的质量监督员,身穿统一的印有“光荣”字样的衣服出席“光荣酱油”品牌亮相会,共同回顾“光荣酱油的光荣历史”,共同回顾“天津光荣的历史”,共同发出“做一名光荣的天津市民”的倡议书。
此品牌新闻会,是既第一轮病毒传播后,再次制造的更具轰动效应的事件。第二轮活动和第一轮活动很好地连接起来,并将第一轮积聚的“光荣”效应顺利引爆,其产生的效果将是几何裂变式增长,其影响的人群和影响的效果将迅速扩大。不仅极具公益性,将光荣酱油品牌的“光荣文化”提升到天津市“光荣文化”,而且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光荣酱油”及引发的光荣文化热潮顺势蔓延。
互动营销:终端促销
正值新春过年之际,光荣酱油在前两轮活动攻势下,终端促销火爆展开。为了进一步吸引目标消费者的参与兴趣,消费者可凭2000年以前光荣酱油的老标贴,换取新光荣酱油十瓶,此举不仅是对当年忠实客户的十年回报,更无形中提升光荣品牌及光荣文化在消费群中的价值,与消费者形成良好互动。
娱乐营销:“十大光荣的天津人”评选活动
信息的接受需要体验和感受,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关活动,再次加深、强化光荣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印记,真正把光荣品牌塑造成“天津光荣文化”代表性元素之一,使光荣品牌的品牌知名度更广泛传播,品牌美誉度得到更深层次的展示!
在前几轮活动开展下,“十大光荣的天津人”评选活动出炉,此活动以“光荣天津、感动天津、振兴天津”为主题,利民企业以冠名的名义,联合天津市主流媒体,开辟专栏,报道历史上50位最杰出天津知名人士,共同评选“十大光荣的天津人”活动,在栏目中同时开通投票方式,最终根据观众投票结果,选出“十大光荣的天津人”,投票读者将有机会参与幸运抽奖。
此活动进一步树立光荣品牌光荣高尚的品牌价值,从内心深处激发天津市民的本土自尊心和自豪感,市场反应强烈,立刻在天津城内掀起一阵光荣飓风,不少市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评选自己心中人选,更将光荣酱油的目标受众拉到市场第一线,成为市场娱乐主角,引领光荣热潮的持续升温。
价值营销:重塑“天津光荣道”
创造一切市场机会引领消费趋势,是价值营销遵循的突破之道。
在对天津市场的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别具特色的地区----光荣道,此发现另所有项目组成员为之一亮。我们决定借光荣道进一步提升光荣品牌的价值,将其重塑成天津“光荣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
归有光传篇7
【关键词】管理,电子档案
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使一门快速发展的新兴课题,对如何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广大档案工作者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通过电子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应用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逐步加强,共同探讨,共同完善。
首先,我们要知道何为是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电子文件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传输、存储等处理的文件,是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电子档案是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产品和软、硬件说明。
其次,我们要了解电子文件的特点。1、电子文件具有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2、电子文件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3、电子文件具有信息与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4、电子文件与信息的易变形;5、电子文件具有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6、电子文件具有多种媒体的集成性(***形、***像、声音等);7、电子文件具有信息的可操作性;8、电子文件具有不稳定性、非永久性。
再有,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电子档案,再必须以原始形成的格式进行还原显示时,还需保存对电子档案提供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它相关数据。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对人类社会的各项活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电子文件档案随之产生。电子文件的出现向传统的纸质文件和原有的档案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怎样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电子档案如何管理,已成为当今档案界共同面临的课题。
任何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当使用技术和设备将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信息记录与存储载体后,就永远离不开这种技术和设备。
一、电子文件的载体的特殊性决定其归档特殊性
电子文件是以脱机方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它的归档属于无纸形式。因此它的归档程序、归档要求、归档方法、归档鉴定等都不同传统的、已形成体系的纸质档案归档工作。需要在一定的技术环境下采取一系列技术保障措施,才能使归档的电子文件具有纸质档案的功能。
电子文件归档时要求按计算、试验、设计等属类进行整理。对归档的文本文件按文件及表格文件、软件说明等属类进行整理。要求归档的电子文件应使用不可擦除型光盘。存储归档电子文件的光盘,应附有标签,标签内应填写编号、套别、名称、密级、保管期限和软、硬件平台等。归档的电子文件,应根据其类别等将已整理好的电子文件按顺序写入光盘,光盘写入的具体操作,可与形成部门共同完成。
二、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有待建立
电子档案的管理区别于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不仅要把库房的“七防”要求、档案修复作为重点,更需要依据其软硬件平台变更,来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1)把属于一般性的电子文件,转换成各种平台上都能适用的文本文件格式,以不变应万变,消除由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影响;(2)将电子文件建立在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平台上;(3)采用或开发相应的转换软件,保证所应用的技术与所保存的电子档案在技术条件上的一致性发生变化时,能及时对所存的电子档案进行相应的转换,使其始终保持同新技术的兼容性。
电子档案的利用一般有直接利用、提供拷贝、通过网络传输等三种方法,由于提供利用的方式和所依赖的技术的多样化,导致电子档案的利用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应从建立与各个工作环节相对应的措施、办法、规程、规范入手,特别是加强安全、保密方面的管理,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有效监督,必要时可以通过行***手段或技术手段来实现。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真实性的维护。档案在法律上的凭证作用是基于它的原始性,即强调原件。但对于无法直观的数字信息,如何来认识它的原始性呢?目前我们达成的共识是:一份电子档案,只要它的内容是当时的原作者撰写、制作出来的或经过机关人员修改审察,在归档后未作过改动,我们就应当承认它是原始的。不管它的形式如何变化,我们要从技术上其它方面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它的原始性。对一些较为特殊的电子档案,必须以原始形成的格式进行还原显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保存电子文件和相关支持软件,即在保存电子档案的同时,将与电子档案相关的实用软件与整个应用系统一并保存,并与电子档案存储在一起。当需要对电子档案恢复时,可运用电子档案存储在一起的这些软件系统,使之按本来的面目进行显示;二是保存原始档案的电子***像;三是保存电子档案的打印输出件和制成缩微品。
电子档案的保存、维护。保证电子档案载体物理上的安全,这是使其能够通过电子计算机的软、硬件平台,完整、准确并以人们可以理解的形式输出的前提。一般情况下,电子档案是以脱机方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的,因此,需要建立一个适合于磁、光介质保存的环境,诸如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4度至24度之间,并满足避光、防尘、防变形以及远离磁场和有害气体的保存条件。
电子档案管理的设备配置:电子档案管理需要有比较完善的技术条件,主要是根据所保存电子档案具体情况,配置相应的计算机软硬件平台。从发展角度看,主要是根据数据库系统、网络设备及相关的软硬件。数据库是“源”,网络是通向各接收和使用单位的“线”,各接收及使用单位是“点”,点、线、源构成接收、利用、管理的整体。
归有光传篇8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formation of the electronic file has been very common, also use more convenient, how to maintain electronic files of primitiveness, authenticity and persistence is a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subject.
Keywords: electronic; File; management
中***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对人类社会的各项活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电子文件档案随之产生。电子文件的出现向传统的纸质文件和原有的档案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怎样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电子档案如何管理,已成为当今档案界同仁共同面临的课题。下面就此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电子文件、档案的特点,有的放矢
首先,我们要知道何为是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电子文件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传输、存储等处理的文件,是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电子档案是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产品和软、硬件说明。
其次,我们要了解电子文件的特点。1、电子文件具有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2、电子文件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3、电子文件具有信息与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4、电子文件局与信息的易变形;5、电子文件具有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6、电子文件具有多种媒体的集成性(***形、***像、声音等);7、电子文件具有信息的可操作性;8、电子文件具有不稳定性、非永久性。
再有,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电子档案,再必须以原始形成的格式进行还原显示时,还需保存对电子档案提供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它相关数据。
任何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当使用技术和设备将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信息记录与存储载体后,就永远离不开这种技术和设备。
二、电子文件的载体的特殊性决定其归档特殊性
电子文件是以脱机方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它的归档属于无纸形式。因此它的归档程序、归档要求、归档方法、归档鉴定等都不同传统的、已形成体系的纸质档案归档工作。需要在一定的技术环境下采取一系列技术保障措施,才能使归档的电子文件具有纸质档案的功能。 电子文件归档时要求按计算、试验、设计等属类进行整理。对归档的文本文件按文件及表格文件、软件说明等属类进行整理。要求归档的电子文件应使用不可擦除型光盘。存储归档电子文件的光盘,应附有标签,标签内应填写编号、套别、名称、密级、保管期限和软、硬件平台等。归档的电子文件,应根据其类别等将已整理好的电子文件按顺序写入光盘,光盘写入的具体操作,可与形成部门共同完成。
三、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有待建立电子档案的管理区别于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不仅要把库房的“七防”要求、档案修复作为重点,更需要依据其软硬件平台变更,来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1)把属于一般性的电子文件,转换成各种平台上都能适用的文本文件格式,以不变应万变,消除由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影响;(2)将电子文件建立在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平台上;(3)采用或开发相应的转换软件,保证所应用的技术与所保存的电子档案在技术条件上的一致性发生变化时,能及时对所存的电子档案进行相应的转换,使其始终保持同新技术的兼容性。
电子档案的利用一般有直接利用、提供拷贝、通过网络传输等三种方法,由于提供利用的方式和所依赖的技术的多样化,导致电子档案的利用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应从建立与各个工作环节相对应的措施、办法、规程、规范入手,特别是加强安全、保密方面的管理,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有效监督,必要时可以通过行***手段或技术手段来实现。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真实性的维护。档案在法律上的凭证作用是基于它的原始性,即强调原件。但对于无法直观的数字信息,如何来认识它的原始性呢?目前我们达成的共识是:一份电子档案,只要它的内容是当时的原作者撰写、制作出来的或经过机关人员修改审察,在归档后未作过改动,我们就应当承认它是原始的。不管它的形式如何变化,我们要从技术上其它方面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它的原始性。对一些较为特殊的电子档案,必须以原始形成的格式进行还原显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保存电子文件和相关支持软件,即在保存电子档案的同时,将与电子档案相关的实用软件与整个应用系统一并保存,并与电子档案存储在一起。当需要对电子档案恢复时,可运用电子档案存储在一起的这些软件系统,使之按本来的面目进行显示;二是保存原始档案的电子***像;三是保存电子档案的打印输出件和制成缩微品。
电子档案的保存、维护。保证电子档案载体物理上的安全,这是使其能够通过电子计算机的软、硬件平台,完整、准确并以人们可以理解的形式输出的前提。一般情况下,电子档案是以脱机方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的,因此,需要建立一个适合于磁、光介质保存的环境,诸如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4度至24度之间,并满足避光、防尘、防变形以及远离磁场和有害气体的保存条件。
电子档案管理的设备配置:电子档案管理需要有比较完善的技术条件,主要是根据所保存电子档案具体情况,配置相应的计算机软硬件平台。从发展角度看,主要是根据数据库系统、网络设备及相关的软硬件。数据库是“源”,网络是通向各接收和使用单位的“线”,各接收及使用单位是“点”,点、线、源构成接收、利用、管理的整体。
结束语
归有光传篇9
论文摘 要 特高压变电站通信屏柜的布局应以变电站终期设计为依据,遵照信号流程最简化、统一性和特殊性统筹兼顾的原则,按信号流程布置设备,让环节最简化并使承载主要信号缆线走线最小,同时尽可能避免较差,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交叉。
1 关于信号设备的分层分区
对整个特高压变电站通信系统来说,安全自动化四最为关键的部分,也就是要确保线路继电保护信号的有效传输,按照重要程度,1 000kV和500kV是线路保护信号传输的重点。如果依据特高压变电站500kV线路12回、1 000 kV线路8回的设计,在16路1 000kV线路信号传输业务,在远动通信室一般是配置4套1 000kV光传输设备以及16套1 000 kV线路远方接口设备。按照类似的道理,在相应的远动通信室也要与之相适应地配备4套500kV光传输设备以及24套500 kV线路远方接口设备。借鉴光传输网,在骨干层仅执行同层光交叉以及向下光接入功能;在汇聚层仅执行向上光接入以及向下电接入功能;在接入层仅仅执行向上电接入以及其他功能的经验。以此把特高压变电站所承载的主要信号分层分区配置。
2 通信屏柜布置
在完成通信号设备分层分区配置之后,要充分考虑特高压变电站中最关键和最重要的线路保护信号传输业务,可以把线路保护专用光端机以及线路保护接口设备一起设置在1 000 kV或500 kV的保护室。
一是配置线路保护专用的汇聚层155/622M光端机后,在光传输设备屏内还应配置2个8系统数配,2个DC/DC(-220V/-48V)电源变换器以及1个光配;二是A-1-1光端机和B-1-1光端机之间互为冷备用、A-2-1光端机和B-2-1光端机之间同样影视互为冷备用的。如只分配给1个AUG时隙,那么TUG3(1)所以分配的8个时隙可以并下8个2M支路到数配的下端口,4套接口设备的2M线接到数配背面上端口也成为奇数端口。TUG3(2)分配的8个时隙可以并下8个2M支路到另一个数配的下端口作为冷备用。在B-1-1光传输设备屏和A-1-1光传输设备屏用2 M跳线,一旦A-1-1光端机出现故障,可以打开A-1-1光传输设备屏的数配三通,将2 M跳线跳接在上端口,同时打开冷备用设备的数配面板三通,把2 M跳接在数配下端口,只要2个变电站进行同时操作就可以实现。
3 电源以及通信监控设备配置
因为线路保护专用光端机以及线路保护接口设备都完成了前置工作,被前置在1 000kV或500kV的保护室,所以应在每个线路保护专用光端机屏中配置DC/DC电源变换器,并提供光端机的保护接口设备使用。在远动通信室可以配置3套高频开关电源系统。信息网络交换机以及众多网管设备的电源可从远动专业的逆变电源馈电屏提取,在通信屏队列里配置交流配电屏,用来给信息网络交换机以及网管设备提供电源。对通信电源信息可以采用软采集方式,用通过软件完成协议转换。
4 设计中考虑的几个问题
4.1端子排设计
典型的屏柜设计中端子排编号应按照单元分段集中的原则进行,按自上而下的原则对交流电流(电压)回路、操作正电源、信号输出回路以及高频通道进行排序。屏柜中装置间的联系都应通过端子排的转接来实现,避免各装置间的相互干扰,并使端子排设计更加紧凑和简洁。
4.2关于跳闸回路双重化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关于防止生产重大事故的要求,屏柜设计可采取带有双跳闸线圈的分相操作箱,同时在其每组跳闸回路中设置一组直流电源开关。针对双重化配置的线路保护,可以将每套保护只引出一付跳闸接点到跳闸线圈,而不是每套保护都引出两付跳闸接点,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护跳闸回路双重化,有能够避免交叉重叠而使回路过于复杂。
4.3光纤保护旁路的切换
在旁路断路器代线路运行的情况下,和高频保护切换方式一直,只是需要把光纤接口装置切换到旁路,就能够构成旁路光纤允许式距离保护。该方式对各种情况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4.4远方复归收发信机
在过去应用LFP系列保护中,复归收发信机仅能由运行人员通过屏上复归按钮实现。因为每天都需要测试高频通道是否完好,造成现场运行人员手动复归收发信机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因此保护需要增加了远方复归收发信机接点。在优化设计中,可将接点和柜上手动复归收发信机按钮并接,复归收发信机能够由运行人员通过工作台经保护装置实现。
4.5旁路时非全相保护
过去在旁路代主变压器运行时,通常不能切换至旁路。优化设计中可在旁路设计时,考虑使用旁路保护柜失灵起动装置的非全相保护,从而实现旁路代主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具有非全相保护条件。
4.6和综合自动化站配合
屏柜应按综合自动化站方式加以考虑。远方、就地切换开关并不能装设***路保护柜上,而是应当装设***路测控柜上。此外,因为综合自动化站采取的测控柜只能提供手跳和手合接点所以在操作箱中要增加了双位置中间继电器。
4.7应便于维护和诊断
运行控制工具对前置系统各个节点、各环节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同时应能够对其进行停止、删除、恢复等各种运行方式的实际控制。报文监视工具也可以同时对多个运行的通道的收发信息进行实时监视,应能截获存储在文件中,以进行报文的具体分析。系统运行管理子系统负责要维护这些进程的启动运行和状态监视,在这些进程一旦出现异常时,系统要立即启动故障恢复机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超高压变电站中还有诸如远动、通信、信息3个专业的有调度的自动化问题。当前,有很多调度机构以及枢纽变电站监控室已实现了调度席位的非计算机主机化,也就是把传统的调度计算机都移到服务器屏之中,在调度席位桌面上仅仅放置显示器、键盘等外设,外设通过延长器和主机相联。如计算机的数量较多,可以在服务器屏内安装软切换KVM。调度席位去主机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主机散热问题,调度席线缆众多、电源保障等等相应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5结论
超高压变电站还有其他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包括信息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应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指挥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组建好相应的应急指挥室,把生产调度会议电视系统也有机的结合起来,对设备、环境、电源等进行统筹的考虑,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改进,努力把布局设计精确到每一个末端环节,最大限度地给确保便捷性和简单性,保证运行维护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归有光传篇10
论文摘 要 特高压变电站通信屏柜的布局应以变电站终期设计为依据,遵照信号流程最简化、统一性和特殊性统筹兼顾的原则,按信号流程布置设备,让环节最简化并使承载主要信号缆线走线最小,同时尽可能避免较差,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交叉。
1 关于信号设备的分层分区
对整个特高压变电站通信系统来说,安全自动化四最为关键的部分,也就是要确保线路继电保护信号的有效传输,按照重要程度,1 000kv和500kv是线路保护信号传输的重点。如果依据特高压变电站500kv线路12回、1 000 kv线路8回的设计,在16路1 000kv线路信号传输业务,在远动通信室一般是配置4套1 000kv光传输设备以及16套1 000 kv线路远方接口设备。按照类似的道理,在相应的远动通信室也要与之相适应地配备4套500kv光传输设备以及24套500 kv线路远方接口设备。借鉴光传输网,在骨干层仅执行同层光交叉以及向下光接入功能;在汇聚层仅执行向上光接入以及向下电接入功能;在接入层仅仅执行向上电接入以及其他功能的经验。以此把特高压变电站所承载的主要信号分层分区配置。
2 通信屏柜布置
在完成通信号设备分层分区配置之后,要充分考虑特高压变电站中最关键和最重要的线路保护信号传输业务,可以把线路保护专用光端机以及线路保护接口设备一起设置在1 000 kv或500 kv的保护室。
一是配置线路保护专用的汇聚层155/622m光端机后,在光传输设备屏内还应配置2个8系统数配,2个dc/dc(-220v/-48v)电源变换器以及1个光配;二是a-1-1光端机和b-1-1光端机之间互为冷备用、a-2-1光端机和b-2-1光端机之间同样影视互为冷备用的。如只分配给1个aug时隙,那么tug3(1)所以分配的8个时隙可以并下8个2m支路到数配的下端口,4套接口设备的2m线接到数配背面上端口也成为奇数端口。tug3(2)分配的8个时隙可以并下8个2m支路到另一个数配的下端口作为冷备用。在b-1-1光传输设备屏和a-1-1光传输设备屏用2 m跳线,一旦a-1-1光端机出现故障,可以打开a-1-1光传输设备屏的数配三通,将2 m跳线跳接在上端口,同时打开冷备用设备的数配面板三通,把2 m跳接在数配下端口,只要2个变电站进行同时操作就可以实现。
3 电源以及通信监控设备配置
因为线路保护专用光端机以及线路保护接口设备都完成了前置工作,被前置在1 000kv或500kv的保护室,所以应在每个线路保护专用光端机屏中配置dc/dc电源变换器,并提供光端机的保护接口设备使用。在远动通信室可以配置3套高频开关电源系统。信息网络交换机以及众多网管设备的电源可从远动专业的逆变电源馈电屏提取,在通信屏队列里配置交流配电屏,用来给信息网络交换机以及网管设备提供电源。对通信电源信息可以采用软采集方式,用通过软件完成协议转换。
4 设计中考虑的几个问题
4.1端子排设计
典型的屏柜设计中端子排编号应按照单元分段集中的原则进行,按自上而下的原则对交流电流(电压)回路、操作正电源、信号输出回路以及高频通道进行排序。屏柜中装置间的联系都应通过端子排的转接来实现,避免各装置间的相互干扰,并使端子排设计更加紧凑和简洁。
4.2关于跳闸回路双重化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关于防止生产重大事故的要求,屏柜设计可采取带有双跳闸线圈的分相操作箱,同时在其每组跳闸回路中设置一组直流电源开关。针对双重化配置的线路保护,可以将每套保护只引出一付跳闸接点到跳闸线圈,而不是每套保护都引出两付跳闸接点,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护跳闸回路双重化,有能够避免交叉重叠而使回路过于复杂。
4.3光纤保护旁路的切换
在旁路断路器代线路运行的情况下,和高频保护切换方式一直,只是需要把光纤接口装置切换到旁路,就能够构成旁路光纤允许式距离保护。该方式对各种情况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4.4远方复归收发信机
在过去应用lfp系列保护中,复归收发信机仅能由运行人员通过屏上复归按钮实现。因为每天都需要测试高频通道是否完好,造成现场运行人员手动复归收发信机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因此保护需要增加了远方复归收发信机接点。在优化设计中,可将接点和柜上手动复归收发信机按钮并接,复归收发信机能够由运行人员通过工作台经保护装置实现。
4.5旁路时非全相保护
过去在旁路代主变压器运行时,通常不能切换至旁路。优化设计中可在旁路设计时,考虑使用旁路保护柜失灵起动装置的非全相保护,从而实现旁路代主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具有非全相保护条件。
4.6和综合自动化站配合
屏柜应按综合自动化站方式加以考虑。远方、就地切换开关并不能装设***路保护柜上,而是应当装设***路测控柜上。此外,因为综合自动化站采取的测控柜只能提供手跳和手合接点所以在操作箱中要增加了双位置中间继电器。
4.7应便于维护和诊断
运行控制工具对前置系统各个节点、各环节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同时应能够对其进行停止、删除、恢复等各种运行方式的实际控制。报文监视工具也可以同时对多个运行的通道的收发信息进行实时监视,应能截获存储在文件中,以进行报文的具体分析。系统运行管理子系统负责要维护这些进程的启动运行和状态监视,在这些进程一旦出现异常时,系统要立即启动故障恢复机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超高压变电站中还有诸如远动、通信、信息3个专业的有调度的自动化问题。当前,有很多调度机构以及枢纽变电站监控室已实现了调度席位的非计算机主机化,也就是把传统的调度计算机都移到服务器屏之中,在调度席位桌面上仅仅放置显示器、键盘等外设,外设通过延长器和主机相联。如计算机的数量较多,可以在服务器屏内安装软切换kvm。调度席位去主机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主机散热问题,调度席线缆众多、电源保障等等相应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5结论
超高压变电站还有其他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包括信息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应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指挥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组建好相应的应急指挥室,把生产调度会议电视系统也有机的结合起来,对设备、环境、电源等进行统筹的考虑,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改进,努力把布局设计精确到每一个末端环节,最大限度地给确保便捷性和简单性,保证运行维护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