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情篇1
(一)流年似水,转瞬间,已是四月末。虽烟雨迷蒙,天气却颇为温暖。退去冬衣的包裹,在内心藏着一份恬静,我悄无声息地坐着,细细思念,回首你我的以往。在心灵深处,我珍藏着一份若兰花香味弥漫的记忆。芬芳扑来,伴着阵阵微风,我能亲热地感受着,你遥远的祝福。深深的情,厚厚的爱,浓浓的意,弥漫在心房的空间,久久不会逸散。
小城的天空,泛滥的颜色里点缀着几朵白云,轻盈盈地漂浮在这里那里。我抬头仰望我们的故乡。那里有一片真心的情感,悬挂在心灵的深处。你我之间真心、放心,安心、舒心,一种种微妙的滋味尝遍后,便剩下今世的刻骨铭心,够我慢慢地体味,够我投入于其中。
那时的你,是如此的动人。在晴天,在微风飘飘中,在花红柳绿时,你我邂逅。在春的风采里,黄澄澄的太阳,轻轻地斜照,染红的晚霞妩媚又迷人,感动了内心的一份情,悄悄地在黄昏里吐露芬芳。于是,你的芳华行进我的脑海里。
多少年了,豆蔻年华的你,迈进了贤妻良母的时期,岁月在你脸上有了或多或少的痕迹。只是,你的静好,仍如往昔一般,浑身飘散着一种令人怜惜的心思,与兰花的玉容搅在一起,激起心中的一片片波痕。
(二)我们的感情蜿蜒而走,行在弯弯曲曲的路上,走着走着,在人生路途上迷失了方向。我心中多么不能相信,你我之间会因年少,会因意气用事,会以抵触的心绪,斩断这一份绵绵的爱情。我多么不能相信,在柔情似水里,在如胶似漆的时光里,我们会因赌气而让幸福逸走。
虽然,我还一直沉迷于你我之间的跨越星空的佳缘,我还在心野里耕耘着那一片感情的土壤。但是,贫瘠的思想,在貌合神离的心坎里,最终,我们选择了放手,断绝了来往,失去了联系。只是,已播下的情种还在蠢蠢欲动,已经饱满的动心还是破土而出,思念不止,牵挂来袭。
春天的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阳台上的夜景仍是那么的迷人。打开回忆的门户,你依然斜倚在门边。仿佛中,你还在点头微笑,还在倾谈,还在展示你的温柔。曾经的若言,却随着你的离去,感情变成一捅即破的窗纸,任微风吹入,震颤着灵魂。
既然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又何必挤在一个地方,那只会冷了心,寒了意,凉了情。不安随处存在,心里的默契荡然无存。倾心相许的一刻,已成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单相思,已成为灰烬,消失在空中,不复存在。你和我,隔着厚厚的黑暗,早已看不清对方是在迷恋?还是在冷漠?是在牵挂?还是在淡忘?即已各自奔走而别,但能有一份甜蜜的回忆,也就灿烂了一时的过程。这样,人生也许就无悔无憾了。
(三)现在,太阳是金灿灿的,温暖了季节。而你,在回忆中也热切地慰藉着内心。毕竟,最美好的年华里的场景,是世上最动人的。只是,当一切与青春无瓜葛时,价值似乎变得轻了。因为,青春里的色彩,或浓或淡,是珍贵的。若与青春断了线,一切的一切,都看开了,都变平淡了,甚至是那么的索然无味。
时间淡忘了你我的交往。但是,那一份感动却不曾淡化。失去了,才显得更加宝贵。芳华中的遗忘,已成为沉淀,被过滤,留下澄清的洒脱。你我相望,转身,离别。对于我,心疼了好久好久。只是对于你,是否也曾经受到伤害?但是,无论怎样,你都是曾经的刹那亮点,像一朵朵云彩,飘在我情感的天空。
少年情篇2
在一群欢乐奔跑的孩子们中间,有一个突然绊倒的孩子坐在地上急哭,此时,一双温暖的大手坚定而温柔地扶起了他……
这双“大手”正是以“教育、感化、挽救”为目的,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先进司法理念的我国少年司法保护制度。少年司法制度被称为是“法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中国的少年司法制度经过20年不断探索和实践,“明珠”已熠熠生辉。
上海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作为我国少年司法保护的一部分,经过起步、创建和发展历程,逐步走出了一条检察办案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维权之路,她不但构建了一套符合司法特征、检察特色和未成年人特点的工作机制,更建立了一支通晓法律、擅长教育、富有爱心的检察专业队伍。可以说,上海未检的模式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改革、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期我们将采撷的一枚枚生动的检察官挽救危情少年的事例展现给读者,寄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跟我们一起感受这一司法的进步,同时共同担负起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会责任。
为了让“折翅”的孩子重新飞翔
靳伟华
一名16岁的安徽女孩,在沪打工
时,一时冲动偷了主管的内有价值3000多元物品的皮包。案发后,她悉数交出了所偷之物,但她仍然触犯了法律。捕还是不捕?看着女孩充满悔恨而又稚嫩的脸,检察官们决定对她取保候审,并安排考察帮教,3个月后,女孩因表现良好,被不。
技校生乔某某因犯盗窃罪被取保候审后,所在学校即让其家长主动提出退学。办案检察官得知情况后,立刻向有关职能部门发出了《检察建议书》,指出该校行为是变相开除学籍,建议纠正。最终,未成年人乔某某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他重新坐进了课堂。
……
有人说,法律是公正而又威严的,谁触犯它谁就得付出沉重的代价。然而,对那些禁不住种种诱惑而失足的青少年,法律又彰显了其宽容和温柔的特殊一面。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正是构成这“特殊一面”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司法程序。
从无到有,从“摸着石子过河”到系统化、专业化。20年里,上海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不仅走出了一条检察办案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维权之路,而且构建了一套符合司法特征、检察特色和未成年人特点的工作机制。
当一批批“折翅”的孩子们重新向着理想飞翔时,那些从事“未检”工作的检察官们欣慰的笑容便定格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背后,积淀了20年“未检”工作者的心血,也承载着我国司法保护教育挽救青少年的责任。
从“少年组”起步
“可捕可不捕不捕,可诉可不诉不诉,非监禁刑优先。”
采访中,问起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的最主要特点,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高度精练的回答,细细体味,便会发现,这句话概括的却是一种 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的重要司法保护理念。
“理念”的深入和制度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说,从“未检”工作起步至今,具有中国特色上海区位特点的“未检”制度的形成经历了20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
1985年2月,联合国在北京签订了一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即“北京规则”),倡导“应建立适时少年司法的机构,以满足少年犯的不同需要,保护他们的基本权利”。
之后,上海检察机关针对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增多的客观情况,开始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检察审理机制和办案模式进行探索。并于1986年初,在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科率先设立了“少年组”(简称“少起组”),主要承担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查、出庭公诉等职责,同时在案件审理方式、教育挽救未成年人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87年6月,上海市人大***会通过《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根据这一规定,至1990年底,上海市检察机关先后在全市各区县检察院部门设立“少起组”。
1991年9月,第七届全国人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司法机关成立专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机构的做法予以了肯定,并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1992年5月,上海公、检、法、司四家会签了《关于贯彻和》的文件,根据文件要求,至1996年6月,上海检察机关各区县院的“少起组”又陆续改为***建制的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检察科。配置的100余名未检干部,不仅承担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查批捕、审查、出庭公诉,还参与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有这样一组令人刮目相看的数据:
全市19个未检部门均被授予“上海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其中13个集体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团中央联合授予“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有的还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等殊荣。
20年来,全市各级未检部门经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7346人,提起公诉未成年被告人20028人。办案中加强了对侦查、审判活动的监督,防止错捕、错诉342人,纠正违法171次;提请抗诉17件39人,上级院支抗率达到74.4%。分别对1061名和642名涉案未成年人依法作出不捕和不诉决定。同时,积极建议法院对于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认罪悔罪态度较好,具备帮教条件、确实不再危害社会的涉案未成年人适用缓刑,让其回归社会接受改造。近10年来,法院采纳未检部门的量刑建议对1202名未成年人判处缓刑或管制刑。
与此同时,上海检察机关还对929名不捕不诉失足未成年人开展了跟踪帮教,为失足未成年人解决复学、就业等实际困难。回访考察发现,95%的人没有重新违法犯罪,有近60%的人通过各种途径步入就学、就业行列,其中有的考进了大学,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上海未检,在探索中走向成熟
“他们中绝大多数犹如一块带瑕疵的白玉,剔除了瑕疵,依然是可雕琢的好玉。”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的“未检”干部告诉记者,他们始终认为自己与失足少年之间不仅是审理和被审的关系,更应具有父母对待子女、医生对待病人、教师对待学生的胸襟和情感。
正因为如此,他们创造了不同于成年人的寓教于审的“五注重”审理方法:注重查清犯罪的具体原因;注重采用启发疏导的方式审讯;注重开展社会调查;注重作好家长思想工作;注重惩办和教育相结合。这种审理方法被地方和国家立法机关认可,并体现在上海市人大***会通过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和全国人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条款中。
2004年,长宁区人民检察院未检科的承办人在审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中发现,未成年人鲍某的家庭背景复杂,父母离异后母亲有了新家,鲍某跟随的父亲与祖父母不久先后去世,鲍某仅有的住房也被其亲戚出租,成了一个居无定所的流浪儿。生母虽然时常收留他居住,但是案发后便与其姑妈互相推诿,谁也不肯承担监护人的责任。为了让缺少家庭温暖的鲍某在羁押期间能得到最大的帮助,检察官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名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合适成年人身份参与审讯。在讯问之前,该工作人员与鲍某进行了深入交谈,帮助鲍消除了关押带来的恐惧感,放下思想包袱,正视自己的犯罪行为。经过沟通,鲍对司法机关表示出了认罪悔罪的态度。
由于鲍某在与合适成年人的交谈中流露出了对生母的想念和求助之情,合适成年人将这一情况当即反馈给承办人员。在合适成年人的协助下,承办人员多次约见鲍某的生母,使其承诺今后一定担负起监护人的职责,并为鲍某故意伤害行为造成他人经济、精神上的损失作出一定的补偿。鲍对合适成年人不辞辛劳的付出非常感动,一再表示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过自新。得知生母家经济较困难,表示出来后要用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来偿还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起普通的故意伤害案因结合我国实际,借鉴英国的司法实践,引入了“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而变得异乎寻常。由司法机关安排一名社工或青保老师等适当的成年人来充当“临时家长”,不但在审讯中可以帮助消除未成年人恐惧感,协助未成年人与司法人员沟通,并能对司法人员***合法性起到监督作用。
近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为了明天――未成年保护与违法犯罪综合预防研讨会”上,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肖建国教授指出:“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大大减少了进入正式司法体系的未成年人人数,为中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作出了有益探索。
杨浦区人民检察院未检科在审理钱某等人寻衅滋事一案中发现,在五角场地区某中学就读的犯罪嫌疑人钱某,因看不惯同班同学李某而纠集他人对李某进行殴打,并抢走200元人民币。经审查,钱某平时表现较好,在案发后两年多的时间内无重新违法违纪情况,案件提起公诉后,钱某又进入了高考阶段,且成绩达到了本科分数线。为了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检察官一方面与公安、法院联系取得支持和配合,一方面对他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他在社区、家庭、学校的表现,并向法庭提供社会调查报告。最终钱某被从轻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四个月。在判决的同时,钱某接到了上海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经其父母提出申请,检察院对钱某开展了“污点封存”的探索工作:他们与钱某签订了为期四个月的帮教协议,要求他每月书面汇报思想;与其家长建立帮教小组,定期了解他的各种表现,并要求家长时时督促。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教考察,钱某不仅痛改前非,还竞聘担任学生干部,为此,检察院决定将其受刑事处罚的记录予以封存,不计入其档案之中。
“污点封存” 体现的正是“教育、感化、挽救”为目的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理念。
其实,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一直以来都是上海市“未检”工作的一大亮点。19个区院,几乎院院都有“首创”,区区都有特点。如黄浦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员工作细则》;宝山的未成年被害人回访制度;嘉定的诉前考察制度;金山的社会调查员制度;长宁的增设法庭教育程序;崇明的暂缓做法;卢湾的未成年人阳光维权体系;虹口的分案分庭审理新模式;普陀的审查阶段的心理测试;青浦的非监禁措施端口前移……
探索涵盖了捕、诉、防各个阶段,也因此推动了上海“未检”工作模式从最初的单纯,到捕诉交叉、捕诉合一,到目前的捕诉防一体化,在探索中走向成熟,走向专业。
平等保护和全面保护
慎捕、少捕,施行非监禁化措施,这体现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的“优先保护”。
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平等保护”更提上了未检工作的议事日程。
据调查了解,外来人员的涌入已使上海部分区县成为人口导入型地区,由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犯罪主体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外来未成年人涉罪比重逐年上升。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2002年,来沪未成年人涉罪比例是53.6%,2005年已上升至83.2%,2006年1―5月这一比例已达88.4%。
以前,为保证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外来未成年人涉案后在诉讼过程中不能完全享有与本市涉案未成年人相同的权利。造成这一状况有很多现实原因,一位未检干部直言不讳道:“由于来沪涉罪未成年人多数在沪无监护条件,无固定住所、无经济来源,如采取取保候审等非监禁措施风险性较大,难以保证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维权工作相对于沪籍未成年人而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体现上海本市与外地未成年人在法律适用和程序、实体上的平等,3年前,上海检察机关开始就平等保护问题进行探索。
2003年5月,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未检科借鉴“北京规则”中关于观护的相关条款,以及美国、比利时、日本等国家的做法,结合实际,与莘庄镇青保办共同建立了闵行区未成年人取保候审观护点。重点对来沪未成年人进行诉前考察帮教,安排他们学习、教育、考察和劳动,维护他们在取保候审期间的合法权益。
安徽籍少女王某因偷盗同事价值3200余元金银首饰而案发。在整个提审过程中,王某后悔不堪,认罪态度很好。她泪流满面地说:“从前我做工还能补贴家用,现在我被抓进来,我那残疾的父母该怎么办?”检察官们被深深触动了。他们不希望她被收入看守所,但要对其进行监外观护,必须找到能打破户籍限制,又能切实约束的两全办法。经再三斟酌,他们决定让王某家人以高额保证金方式,将其取保候审。
那天,检察官来到王某父母所住的青浦简易房中,看到这个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在向他们介绍取保候审的条件时,自己的心中也没了底。将保证金设定为两万元,是为增加观护对象逃跑成本而不得已为之,可是他们拿得出吗?
“如果你们出来后不逃跑,这笔钱会全部还给你们的。”检察官说。
为了让女儿有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当天,检察官走后不久,王某那腿有残疾的母亲就拖着矮小的父亲,一家一家敲老乡的门,跪着恳请借钱救急,一直磕破了膝盖。
第二天,王某父亲来到检察院,整整两万元,全是50元、10元甚至5元的钞票。当听说父母借了两万元担保自己时,刚出看守所的王某扭头往回冲:“我不要出来,欠那么多钱你们怎么过日子!”父亲死死拉住她,两人哭作一团。
这令人心酸的一幕让检察官看到了希望。果然,王某在3个多月的观护期中,表现非常优良,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其作出了不的决定。
2004年10月,“闵行区未成年人社会观护体系工作总站”正式揭牌成立,这是一个由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遍布全区的13个社工点组成,以涉罪外来未成年人为工作重点、社会工作者为主要力量的上海首创的未成年人社会观护体系。
到目前为止,该观护体系已考察帮教了65名对象,其中来沪涉罪未成年人50人,占总数的76.9%,无一人脱保,无一人重新犯罪。
在注重优先保护、平等保护的同时,上海未检也始终没有丝毫懈怠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使未检维权具有平衡性和全面性。
很多区县未检科在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方面都定有规章制度,具体表现在:一,在诉讼阶段听取被害人的意见;二,要求相对不诉的被告人向被害人进行道歉并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三,为经济困难的被害人申请法律援助;四,帮助未成年被害人追回损失、解决遇到的困难;五,判决以后听取被害人的意见;六,深挖严惩未成年人背后的成年人等等。
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社会系统工程
某银行职校是一所专门培养金融中级技术人才的职业中专。
然而,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该校曾一度忽视法制教育。为此,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漠,进入金融部门工作不久,就迷失了方向甚至犯罪跌倒。如在上海有一定影响的“1994年骆某挪用公款、贪污案”和“1995年张某、温某、单某挪用公款案”的4名被告人,犯罪时平均年龄不到20岁,均为该校毕业生,且离开学校不到一年。
上述两起案件引起了虹口区人民检察院未检科的重视,通过考察,他们决定从解决学生的思想入手,提高未来金融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在根本上作好金融犯罪的预防工作。于是,1996年2月,未检科在该校成立了“法制教育基地”。
基地成立后,检察官和学校共同策划举行了“法制宣传月”活动,开通法律咨询热线,组织学生参观《申城反贪风云录》、参加为未成年罪犯的《追思往事、无限悔恨》报告会、旁听法院审判、定期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与演讲、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活动……
据悉,自“法制教育基地”成立以来,该校在校学生无一犯罪,而且3000多名被全市各金融部门录用的毕业生也无一人触犯刑事法律。
如果说,这是检察机关将职能延伸、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犯罪预防工作的典型例子的话,这样的典型在上海可以说不胜枚举。多年来,上海检察机关不仅编发、播放和举办了多种法制宣传资料、教育片、教育展,还开通了十余条法律咨询热线和十多只法律信箱,建立了“芦潮港外来流动人员法制教育基地”、“青少年观护指导站”等法制教育基地40余个。据不完全统计,20年里共开展法制宣传3000余次,受教育者达200万人次。
同时,上海各检察机关结合办案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共发出对个别单位或行业提出堵漏建制的检察建议700余份,回复率达到86.6%。如对“酒店旅馆容留未成年人住宿引发刑事犯罪”等检察建议发出后,引起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迅速投入整改,堵住了未成年人进入酒店旅馆实施违法犯罪的“通道”,受到家长及学校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上海市委***法委的一份报告显示,上海市共有6.3万名16至25岁之间“失学、失业、失管”的社区青少年,这部分青少年文化程度较低,就业安排难,且多有不良行为,闲散在社区,对社区管理和社会治安造成的不利影响日趋严重。若对这类特殊群体不加强教育、管理和服务,就有可能使之演变成为犯罪的后备***。
如何从检察预防向社会预防转变,自觉纳入社会化工作机制,从封闭式预防向开放式预防转变,主动与社会相关组织沟通、联系、衔接,各负其责,加强监督?显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已向未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为了折翅的雏鹰能够再次飞翔,让他们成为祖国未来有用的人才,检察官们还将不断求索!
走近检察院的特殊园丁
卢劲杉
“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丁永龄:我们是医生、母亲、也是老师
白皙的面庞,眉目神情间透出岁月沉淀升华的仁爱、宽和,讲起话来轻声细语。坐在丁永龄对面,很自然地陶然于一份安详。要拍照时发现自己忘记打领带,流露出孩子出了小差错般的笑容,无意间泄露了一丝童真。这一切应该都与丁永龄17年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息息相关。
1986年11月,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办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检察工作的少年组,丁永龄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由此开始,她也由此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检察系统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的“元老”级人物。
“当时我常常用彭真的那一句话勉励自己:从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检察官对待这些不同程度触犯了法律的孩子们,‘要像医生对待病人,像父母对待子女,像老师对待学生。’”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这句话在丁永龄心中衍生出越来越深刻的内涵――“像医生,就是要准确地给病人确诊,并对症下药,治病救人;像父母,就要充满爱心,关心备至,体贴入微;像老师,则需要循循善诱,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17年从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丁永龄先后被评为全国检察系统优秀刑检干部、荣立上海市检察系统二等功,荣获上海市“爱心天使”、“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等诸多荣誉称号。通过在每一起个案中寻找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审理方法,丁永龄曾主持制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实施细则》以及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工作制度,诸如实行“监护人参与诉讼教育制”,制定“专人回访考核制度”,开展“外地未成年人犯异地考察”等,这些鲜活的经验从上海推至全国;以《刑诉法》修改和《刑法》修订实施为契机,她又修改和制定了《关于少年刑事案件移送审查、提起公诉移送材料及立案审查的若干规定》、《长宁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律援助办法》等12项规章制度。
然而,谈起3年前告别的未成人年检察工作,获得诸多殊荣并为未检工作做出贡献的丁永龄,首先告诉记者的却是十余年前自己的一次失败教训。
当时丁永龄正在探索“缓诉”机制,就是对于那些罪行较轻的孩子,为了不让他们的人生档案上留下污点,通过缓于的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确认能够悔过自新,就对其免予。有关领导很支持这项探索,经过调查比较,丁永龄从正在处理的案件中选了一个罪行较轻的孩子。出乎意料,也让她备感痛心的是,免予后没几个月,这孩子就再次因盗窃被公安机关逮捕。
“问题出在哪里?”丁永龄的脑海里不停地打着问号。经过再次家访,同时反思自己此案处理过程的疏漏,她得出结论――想要帮扶一个曾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孩子,单纯依靠家庭力量远远不够,不同的家庭背景,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家庭的教育环境差异很大,而很多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孩子,最初的犯罪就与家长对他们实施教育的力不从心有关,过多地冀望于家庭对于这些失足青少年的帮扶,未免过分乐观。
期间听到的另一个案例,给丁永龄同样的启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刚刚刑满释放,没出半年就又以同样的罪名被警方逮捕。归案后他很坦白地说,自己是故意偷人家东西,就为了再“进来”。原来,这孩子父母离异,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是残疾。在少管所里尚可以保证一日三餐,出去反而上顿不接下顿了。
失败的教训和这令人心酸的案例激荡着丁永龄母亲般温柔的心,想要挽救一个孩子,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对于自己的具体工作而言,延展诉后工作的深广度迫在眉睫。就是这样一股力量,让她为了一个素昧平生的孩子小金先后8次走入某职业学校的校长办公室。
小金因盗窃被公安机关逮捕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处理,接受了相关处理后,返校完成学业却成了问题。
当时对于学校的有关考评制度规定,只要有一个学生犯罪,在参加精神文明单位评选时该校就会被一票否决。“不要说已经犯罪,就是有类似违纪行为的学生,我们也会劝退的。”校长第一次和丁永龄见面,就很果断地拒绝了接收金某返校的要求。
接连几次,丁永龄都是无功而返,而校长的态度也越来越不耐烦,尤其让人寒心的是,校长最终忍不住问她:“这学生在你们那里到底做了什么‘工作’,你为什么为了个不相干的孩子这么起劲。”
委屈总是有的,但有前面的教训,丁永龄知道,如果这孩子被学校拒之门外,表面上可能关系到他未来的择业生存,深层次可能会彻底挫伤自尊的孩子心,从此一蹶不振。她一边隐瞒了校方不肯接受他返校的坚决态度,一边想办法说服校方。丁永龄的锲而不舍、苦口婆心,加之区教育局的协助,小金终于重返校园。
“工作到这里远还没有结束,事实上,这时候我们的心仍还是悬着的。如此来之不易的机会,未韵世事的孩子到底会不会珍惜?这一样需要我们不断地跟踪。”说到这里,丁永龄透出一丝欣慰,“这孩子后来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了,而且很快在一家餐馆找到工作,由于表现出色,不久就升级为领班,还专门来这里看过我们。现在他也该有30岁,为人父母了吧?”丁永龄的嘴角滑过一抹盈盈的笑意。
“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空”的谭栽鸿:我的任务是为爱河铺设河床
现任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科长的谭栽鸿在大家眼里是个“不安分”的领导,“谭栽鸿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片新的天空。”这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激情四射,思维活跃,这是匆忙间从一个会议现场赶来接受采访的谭栽鸿给人的第一印象。
虹口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1992年成立,这是上海市检察系统乃至全国检察系统中最早成立的集批捕、、预防工作于一体的***建制机构。第二年,谭栽鸿出任该科科长。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干警们更多的时候被人们喻为慈母,谭栽鸿则充当了父亲的角色――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空。
“做别人没有做,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办法总比困难多”。谭栽鸿说这是自己的理念。勤奋工作与钻研精神,似乎更像是谭栽鸿的个人“兴趣”所致。一旦事情进入正常轨道,“我觉得就该换一个领域重新开始。”谭栽鸿说,“这也是我很高兴从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主要原因,因为这方面的工作当时在上海乃至全国都还是刚刚起步,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工作运转的机制体制,都还没有定势,是块处女地。”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很大程度上需要耐心和关爱,所以相对来讲更适合女同志来做,我想我要做的更主要是为她们付出爱心铺设河床。母亲般无微不至地关心帮助一个或几个失足的孩子恐怕不是我的强项,但我所做的,可能会帮助一批孩子。”
1993年到1999年,在他从事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期间,谭栽鸿率先在全国提出分案、创立“阳光基地”,此外,开通上海市第一条“在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热线――亲情热线”,发给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监护人,分为检察官的话、法律须知、为你服务等栏目的“检察官对你说”,这些制度举措均走在未检工作前列,并成为上海其他区县乃至全国未检工作效仿的模板。
谈到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成绩,谭栽鸿借用那句话――“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刚到未检科,谭栽鸿就跑到华东***法学院的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几乎借来了所有能找到的有关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书籍以及相关历史资料,读书是谭栽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终生学习”是他对自己的评价,也是他的坚守。
既然未成年人保护在中国还处于摸索中,国外的先进经验就成为谭栽鸿主要的参照对象。1997年6月与上海富大胶带制品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青少年教育阳光基地”,谈到“基地”的初建,谭栽鸿说,灵感就是来自国外保护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的一个基地模式――“中途之家”。
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中绝大多数都属于侵财性犯罪,这样的情况大概有两种,一种孩子是追求享乐,好逸恶劳,他们习惯了挥霍非法获取的钱财;另一种情况是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家长忙于生计,对于子女疏于教育。这些孩子一旦违法犯罪,即便接受了相应的惩戒,再次走向社会,仍然有重新犯罪的可能。
“阳光基地”成立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在“失足”跌倒后站起来,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好人生的路。送到“阳光基地”的主要是不捕、不诉(免刑)、刑满释放的已满16岁的孩子,在这里,他们通过试工、劳动、学习,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更主要是为日后真正走入社会创造一个“缓冲带”。为了减轻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他们的“前科”只有少数几个领导知道。根据试工人员的不同情况,“基地”分别安排他们进行驾驶技能、厨艺技能等多方面的技术培训。目前,已有20人先后被送入“基地”,其中2人完成了驾驶技能培训,2人完成车工技能培训,2人完成厨艺技能培训。
为了让未成年嫌疑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清楚自己的诉讼权利与义务,1998年,谭栽鸿率先制并推出了“检察官对你说”权利义务告知书司法手册,同时向未成年人的法定人发放,自觉接受案件当事人的监督。
曾经有个来自云南的未成年被告人小李,听人说上海工作好找,就偷着从家里跑出来。好容易到了上海,却因年龄小,又无一技之长,不仅找不到工作,还经常饿着肚子流浪街头。不久,小李就与街头结识的孩子一起参与盗窃,被警方逮捕。而此时远在云南的父母亲却在苦苦地寻找着已经离家一年之久的儿子。
该案移送到虹口区人民检察院未检科,按照科里的惯例,一封“检察官对你说”告知书发送到孩子父母手上,悲喜交加之余,他们对检察官是千恩万谢。他们说,这一份告知书带来的不仅仅是儿子的消息,也带去了他们对法律和***者的信任。
“贴心妈妈”吴燕: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失足的孩子
被孩子们誉为“贴心妈妈”的吴燕,干练、美丽、充满朝气。接受采访时,她的回答条分缕析,有理有据,依稀可以想见吴燕在公诉席上的风采。
“相比虹口、长宁等区的未检工作,我们是‘暴发户’。”谈到工作成绩,吴燕坦诚且谦逊,“他们的未检工作开展得较早,历史相对长,所以有较深厚的传统和相对成熟的机制,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但就是这自谦的“暴发户”,近年来,带领科内,6名干警不仅保证了所办案件无一件错捕、错诉,而且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探索许多新路:开通了“少年知心热线”,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帮助,在区看守所设立“亲情感化室”,促进未成年在押犯认罪悔罪;对缓刑的未成年人实行“三必访”,开展跟踪帮教。为了有效规范司法运作,减少办案的随意性,吴燕在全市首创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非羁押措施可行性评估机制,通过设立风险值,量化评估非羁押措施的可行性,保障了司法公正。这一举措使闵行区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的适用率由2003年的13%增长至2004年的16.7%,2005年则达到32.1%。
“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失足的孩子”,从事未成年检察人刑事工作的第一天起,吴燕就这样要求自己。“贴心”不等于溺爱,要让孩子们身体和思想都健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给予相应的“救治”,比让他们背着罪恶的“十字架”生活更有益。但对于还未成年的孩子,尤其要讲求以理服人的同时,像母亲一样寓情于理,具体讲就是寓情于法。
2004年3月,吴燕在与上海某高等专科学校联系工作时得知,该校有7名学生因多次抢劫被刑事拘留,以后,涉案7人均被警方以敲诈勒索处以行***处罚后被释放。吴燕凭着多年办案的敏感,意识到案件并不简单。为了深入了解案情,他和同事调取了相关证据,并询问了7名犯罪嫌疑人。发现7人分别结伙,先后9次实施夜间拦路抢劫。
经领导批准,他们向公安机关发出了《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公安机关重新立案后,对案件定性提出异议。这一举动引起家长的强烈不满,多次联名写信,集体到上海市人大、市***法委等部门上访,市、区领导对此案作出批示,最严重的时候,几个犯罪嫌疑人的父母领着孩子的外公外婆,一起到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喊冤”。
顶着重重压力,吴燕及其同事们一方面在接待家长们的多次来访中,耐心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同时,和承办人一起,对涉案的所有证据进行认真复核,在审限内完成了审查工作。
开庭时,旁听席上座无虚席。公诉席上,吴燕有力的指控和准确的答辩,不仅理清了7名犯罪嫌疑人的罪行,在法庭教育阶段深刻分析,她准确深刻地分析了7名被告人的犯罪原因,以及他们给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让7名辩护律师也不得不折服。临近尾声,她一番动情入理的陈说,更是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深受感染。
“国某某,因为你的犯罪,你母亲来了多少次电话,每次电话中哭得泣不成声;你的家庭条件也不是太好,母亲下岗,但为了你,他们节衣缩食,尽其所能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王某,你爸爸上下班骑助动车要三个多小时来回,妈妈下岗还没工作,外公、外婆年纪那么大,还指望着你照顾他们,但你在抢钱以前,想到过外公对你讲的话:“做人做一世的人”吗,你在看守所里想到没有,他们为了你一次次跪下来求情?罗某某,你知道不知道,自从你出了事,你们的父母不敢接电话,不敢出门,你做了一点家务,他们都记得很清楚,你记不记得他们为你做了多少?邺某某,你父母以前插队落户,现在双双下岗,为了你,你父亲每天早上3点钟出门送牛奶,每个月只赚300元,但是你用什么行动来回报他们的辛苦呢?……”
庭审结束,旁听席上,曾经对吴燕存在偏见的家长们也由衷地握着吴燕的手说:“谢谢您,检察官。你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
生机勃勃的上海未成年刑事检察
徐建
上海未检工作从1986年长宁区人
民检察院创建“少年组”,与长宁区人民法院建立的“少年刑事案件合议庭”配套开始,已经整整走过了二十个年头。这是学习探索的二十年,科学实践的二十年,也是生机勃勃、开拓创新的二十年。
我是上海“未检”工作之友,也是上海“未检”工作的支持者、呐喊者、研究者。二十年来,上海“未检”工作在不断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符合现代先进法制理念和中国社会实际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道路与模式的路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与成就。
首先,上海“未检”工作已走过个别试点的阶段,通过不断总结、推广科学试点的成功经验,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全覆盖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专门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现在,区县均有***建制的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检察科(浦东新区设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检察处),检察分院与市检察院均有领导分工,具体由侦查监督处或有关处室负责,并配备一位处室领导专职负责。完备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保证了上海“未检”工作的领导、业务指导、正常运转和持续探索,保证了“未检”队伍的稳定、培养、提高,也保证了上海“未检”工作二十年来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上海“未检”工作从初始时期的试点实践、配合法院审判,逐步走上积极开展研究、尤其是立足于检察工作特殊性的“未检”工作***研究,探索***创新的“未检”理论和“未检”工作机制体系。由于法律赋予中国检察机关的独特地位,与国外检察机关比可以说是独领,上海检察机关依托与国内外学术交往较多,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学习国外先进法学理念和经验,结合中国的检察实际和上海情况,研究并致力于在实践中探索“未检”如何在中国少年司法工作中全面发挥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独特作用。
二十年来,上海“未检”工作初步探索并形成自己的未检理论、组织体系,并在实践中创造了符合中国实情、特有的、具有良好社会效果的工作机制、工作制度。这就是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为法律依据,审查逮捕、公诉、预防等全方位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从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历史和当前实践出发,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为重点逐步展开与深化。我个人认为刑事司法既是与犯罪作斗争的前沿,又是尊重和保护人权(尤其是公开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前沿,国际社会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最早、最为关注的也是少年刑事司法领域,如减少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司法干预,取保候审,适用缓刑,少用或不用监禁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与其他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受害人保护,等等。上海检察机关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查逮捕、审查、出庭公诉以及预防犯罪为一体的“捕、诉、防”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理论与实践,其中还包括许多具体的制度与程序、方法,如社会调查报告、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风险评估体系与测定,心理测试,社会与社区考察、帮教支持体系等,并与其他司法机关相互监督、相互配套、相互协调。
实践要有法律的依据和理论的指导,新的法律的制定和理论的创新也要有实践的支撑、验证。1991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9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上述“两法”在国家既有法律的基础上,对司法机关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和处理未成年人犯罪又提供了专门法的依据。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以及***相继制定了有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上海检察机关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对未成年人审查逮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的开拓创新探索,在贯彻落实上述法律法规的操作上、制度化、规范化上做了有成效的研究,长宁区检察院的未成年人刑事***策研究,虹口区检察院的维权提示研究“检察官对你说”,市、区检察院出版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理论研究》、《教育词精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实践和理论》等,还有较系统的操作性程序性制度、规定、办法以及示范性文书、表格设计,都是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具有现实意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二十年来,上海检察机关有了一支与工作发展大体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未检”专业队伍,分布在市、区县检察机关,经过多年的培养、锻炼、选拔,已涌现出为数不少的有生气、有爱心、能战斗、有理论、有实践、有事业心从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骨干力量。我有幸参加过几次“教育词”评比,她(他)们当场表现出来的法律素养、案件分析能力、法庭教育感染力、文字组织和口头表述能力,都相当出色。
上海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官队伍更是一支勤于学习、认真调查研究的队伍。她(他)们勤奋学习国家法律和中央有关的***策文件,关注并学习国外的有关理论、经验,在市检察院的组织领导和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每个区县检察院都不断有新的,市检察院每年至少组织一、二次不同规模的研讨会为他们提供交流研讨的平台,他们还与大学、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承担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在国内外的有关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中成为一支活跃的学术力量,被称为专家型“未检”人才。
新世纪以来,上海未检工作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均十分活跃,理念在不断的提升与更新。但是,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开拓创新的空间很大,经验积累还是很不够的,尤其是从维权的扩展来看,还存在不少需要填补或进一步研究的空白、缺陷,如检察机关保护的法律监督如何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着手,从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入手,从大量民事侵权入手?法律监督在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中能起到哪些作用?怎样发挥作用?检察机关在建立保护未成年人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支持体系方面的作用?监督法律保护的落实、贯彻实施等。
少年情篇3
他骑着单车带着我,在马路上飞驰。去哪里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他很兴奋,吹着口哨,是一支很欢快的曲子,用以掩饰他的不安和激动。
路两边是白杨树,北方常见的那种笔挺向上的白杨树,小扇子一样的叶子,风一吹,哗啦啦地响,真的很像我们躁动不安的青春。
谁家园子里,蔷薇开得正好,似有似无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我想起了一句写蔷薇的诗:因风飞过蔷薇。是了,所有的香味都是因为风这个多情媒介,所有的渴慕都是因为青春这个多梦的季节。
十几岁的年纪,还不太懂得爱的内在含义,喜欢只是一种单纯的,甚至是纯粹的美好情感,没有任何的延伸意义和附加条件。
那天,在小城的街头,破天荒看见一个卖花的女孩,一篮子的蔷薇,两毛钱一朵。他跳下单车,在口袋里摸出四毛钱,买了两朵,然后很细心地把茎上的刺一根一根剥掉,然后在笔记本上撕了一页纸,把两朵蔷薇包好,递给我。
我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他的唇边刚刚长出短短的绒毛,呼吸轻浅,极认真地做好这一切。那是我第一次收到花儿,我拿在手里,放在鼻子下面闻了一下,过于浓郁的甜香,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可是只因这两朵花是他送的,我的春天便提前到来了,心里满满都是喜欢,仿佛听到花开的声音。
找了一只小瓶子,盛满水,把两朵花放进去,然后每天趴在桌子,对着那两朵小小的蔷薇傻乐,仿佛看到他在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仿佛听到他朗读古文算不上太好听的声音。
每天换水,两朵花还是眼瞅着要萎了,但舍不得它谢,于是把花瓣一瓣一瓣摘下来,夹进日记本里。多年之后,那些花瓣把日记本洇出一块渍痕,而那些花瓣,也风干成一缕香魂,带着青春的味道。
其实和他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偶尔的一两句,可是却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互吸引,就像磁场,一点点靠近,身不由己,不明所以。
一直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他的一笑一颦,一举手一投足。凡是有关他的消息,都是我青春日记本里的重要秘密。
像两列并行的火车,几年之后,终于分道而驰,甚至中间没有交集,然后结婚,生子,短裙换成了长裤,长发变成了短发,有了自己的小家。可是心底始终有一块小小的位置,是为他保留的。
多年之后,去异地旅行,怎么也没有想到,会遇到他。茫茫人海,这样的几率不是很大,我傻傻地看着他,他早已不再是那个挺拔的如同白杨树的少年,而是一个微微有些发福的中年男人。
人流之中,我们擦肩而过,他甚至没有认出我。这就是我内心深处一直念念不忘的那个人吗?眼睛没有来由地潮湿起来,想起那一年,我在他的单车后座上。
少年情篇4
总有人觉得,束缚较少、功能性出众的运动内衣,足以释放身体的负担,那么它跟所谓度假风内衣是否有本质区别?
打个最形象的比喻:就像crocs鞋与espadrilles鞋,同属休闲范畴,也同样以功能性见长,但并不影响二者气质,分属两个王国。
穿crecs鞋,是实实在在为膛水,为赶路,为甲板、海滩或温泉浴场的安全、舒适与便利。材质第一、易打理第二,与最简单的T1血、短裤即是最佳配伍。在这些场合下,若对时髦感和搭配学问抱有执念,反倒显得矫情极了。
而espadrilles,一样的轻便、耐穿、好走路,但可刺绣、可钉珠,面料甚至能换成矜贵的缎质或手钩纱,承袭了芭蕾伶娜鞋的娇嫩感,又翻得出时髦的百般花样,跟大都市街头气氛完全不违背,可谓内外兼修,才貌双全。
度假风内衣,就好比是穿在身上的espadrilles概念。欧洲牌子Sloggi就是从单纯运动内衣转向度假风的一个典型。上世纪70年代末诞生之初,仅强调柔软舒适的材质和功能性。如今,它依然植根于简单、纯净的设计主张,却注入更多年轻活力的流行因素,并兼顾全方位的LOHAS生活美学。品牌着力开发的energy系列,提供“内外一致”的搭配感,以及内衣外穿、秀出好身材的满足感,不但将产品质感提升N个档次,也更能赢得那些不以运动为目的、却希望展现出神采奕奕运动感的女性青睐。
当蓝白条纹邂逅毛巾裙、蝙蝠衫,虽然是内衣,也足以成为全身搭配的点睛单品
在所有内衣花色中,蓝白条纹因其醒目清新、性格爽朗的先天特质,最不易惹低俗之嫌,也就注定特别适合用作透视,或成为外在着装的有机构成元素。跟蓝白条纹内衣磁场最契合的速配榜单上,冠亚***绝对逃不出毛巾裙和蝙蝠衫。
低而垂荡的领口,特地为可外露的内衣留出惊鸿一瞥空间,这已经成为Juicy Couture毛巾裙的看家款式之一。但蓝白条纹虽然跃动,却始终是清澈而有定力的配色,那些辣妹气质、夺人眼目的彩虹色毛巾裙绝非是最佳拍档。最能凸显它美好一面的外衣颜色一定是米粉色系,带点下午茶小点心的柔软娇憨却全无腻口感,那种沙沙的、雾蒙蒙的慵懒柔软,有着难以融于笔墨却撩拨人心的情绪。而蓝白条纹所占比重虽小,却起到不可或缺的提神作用,让休闲装束不止于自得其乐的闲适,更有份“尚有余裕顾盼生姿”的从容。这样的内衣外穿大法,不受穿着者身材是否完美的局限,重点在于,能将肤色修饰得如同“晨雾中的逆光照”,高露肤度也无惧小瑕疵困扰。
而各式深深浅浅灰色的蝙蝠衫,本属典型的都市摩登性格,跟海风气息扑面而来的蓝白条纹恰好构成一种有矛盾、有反差的相辅相成。将外衣斜肩穿着,让“蓝白配”存在于内搭的吊带小衫上,怎么露,都不至于有走光之虞,这样令人会心一笑的细节,轻轻点破大面积基础色和删繁就简款式可能造成的单调,既俏丽又让人感觉率性利落的法式chic,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倾斜风景”中。
让最贴近肌肤的“时装”,映衬出意气风发的心气儿
或许是时装界崇尚轻松随意、睥睨dress up的大趋势使然,“维多利亚秘密”这个夏季最新的内衣大片,做减法做得极为巧妙。抛开惯用的迈阿密海滩纸醉金迷气氛,舍弃以翅膀、羽毛大作装饰的奢华繁复,四名名模天使AlessandraAmbrosio,Adriana L1ma,CandiceSwanepoel和Erin Heatherton只是身着基础的黑、白、灰、米、海***蓝,偶有轻盈甜美要素,也绝不大肆铺张,连Poee也刚低诱惑度,变得简单、斯文、不喧闹。
少年情篇5
关键词 爱情 青少年 教育 学生
中***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现代青少年中的爱情
学生时代的青少年们,往往在校园里就萌发了对那个觉得“对的人”的爱慕之情。就我所经历的和了解的情况来看,情窦初开的他们大多不敢大方地袒露自己的心声,一来是怕被周围同学的讥讽,二来则考虑到老师及家长们都不太赞成“早恋”。一直不敢走出这一步,而后自己又与心里的“另一个自己”反复地做着斗争,结果便是产生许多奇怪的现象,甚至于两个相互喜欢的人最后能够变得形同陌路。青少年们在与自己喜欢的人能够共事之时,可以高兴得像飞向天空的鸽子,但这个阶段消失后,失落感便来占据了原本属于快乐的位置。
青少年学生的爱情观,首先是受到家庭的影响。父母之间若是有高尚纯洁的爱情,应该没人会怀疑吧他们的孩子会生活得幸福吧?自然,那些父母间缺乏真正爱情的家庭里的孩子,在这方面懂得的,自然没有那些耳濡目染的孩子们多,再加上在学校的老师们在爱情方面并不会着重地加以指导,差异便形成了。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却还想着所有的爱情都会有好结果,自然是痴人说梦。
另外,现在的青少年学生中,还有不少人把对异性的追求也等同于寻求爱情。若是两情相悦的两个人,“追”这个词就应该就算是题外话了。更何况那些“追”出来的爱情,不少的都沦为了“不珍惜”。爱本是两个人作为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人之间产生的感情,浪漫、感动,不过是主动方把对方的感情作为对象的一个实践方式。
爱情这一泉清水自然也无法避免污水的入侵。一些人把金钱带入爱情已经是不足为奇,但最不可接受的是把女性视为男性的者,把得原本美好的爱情贬得一文不值。若从经济上来谈爱情,一方富有而另一方不然者,与两个彼此在经济上不可或缺的人,这两种结合下的爱情孰成孰非,大家都不难辨别。青少年学生们经济差异暂未形成,此时的爱情自然可以发展成最美好的。
二、什么是爱情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前苏联的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把爱情定义为是陶冶心灵的高尚情感:
“真正的爱情主要指男人和女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心理交往的领域;在爱情中,生物的本能因素应服从于道德审美因素,后者要使前者趋于高尚;使精神生活变得充实完美、丰富多彩的前提条件,需要在少年时期,即在人的精神力量形成初期建立起来;在人产生之前,就需要在他们的心灵里培植道德力量。这种力量能把精神交往中的道德审美因素摆在首位,并使趋于高尚,被置于次要地位。”①
可见,拥有崇高的生活目标、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关系一致,是真正的爱情的基础。内在与外表的美两者相结合,才能激起真正的爱。而真正的爱便意味着,不仅要会欣赏美,还要会培养美,这样不断地循环,真正的互爱才会到来。若是人人的爱情都能做到这番,那么毫无疑问,我们的社会必然是和谐而大步前进的。但不断的事实告诉我们,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近些年来男性同性恋现象也越来越多。“现阶段的教育片面强调“静文化”。现行教育普遍提倡“静文化”,要求秩序性强,不让跑不让跳,不准大声喧哗,甚至连下课也只能呆在教室里,不让出去。学***张时,有的学校还会取消已经为数不多的体育课。这些都会阻碍男孩养成具备男子阳刚气质的特性。”②男子汉的特性被逐渐磨平,自然男孩子们便会萌生新的想法。虽然男同性恋问题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同妻问题让人寒心。要解决这一问题,还是得从教育下手。
三、青少年学生的爱情该如何培养
面对已知的问题,怎样才能让青少年去耕耘一份美好的爱情田园呢?在我看来,首先便是要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正确地认识一下“早恋”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不应该再继续持不赞同甚至反对的意见,而是应该支持、理解他们,这样才能意味着理解他们的心,反而是更有利于教学。同样,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才能够提出具体的建议,引导青少年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上。
稳固的爱情往往始于友谊,没有友谊为基础的爱情是肤浅的。而从情感教育方面来说,朋友友谊所带来的比教育带来的多得多。因此,广交朋友的人在爱情上的认识往往更明了深刻。
“真正的爱情不仅要求互爱,而且要心心相印,相互了解内心精神世界。一个人并不会因为爱其容貌而感到心满意足,而希望爱他的理智和丰富的审美需求。他希望心上人同他心灵相通,宛如一人。”③
拥有这样互爱的情侣,幸福的生活自然不会远,爱情成为一种积极的建设性力量,使爱人者和被爱者都日趋高尚,“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才能真正实现。
可见,要让青少年们的爱情美满,需要多管齐下,教育上要有所改变,但更多还在于这些“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们,未来都在他们身上。
注释:
少年情篇6
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孕育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虽主题不同,特色各异,却像一条割不断的精神纽带,把我们华夏儿女的情结与感情、思念与期盼紧紧地接在一起。祈盼美满团圆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重要心理期待,唐诗中就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万里相思一夜亲”的诗句。节日期间,这种向心力表现为一个民族的亲和力。许多海外侨胞虽然置身于异体文化的环境中,可是每到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他们的思归感常能被唤起,他们总也不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
民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根系,节日风俗是展现一个民族的重要窗口,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民族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同时也讴歌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康,它在加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国威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把无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连在一起。
在中华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红火的要数春节。这一古老的节日把中华民族积淀几千年的思乡、思亲、思归、祈盼团圆之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善之情极大地抒发出来。翻开历史,唐宋元明清,哪个朝代越是兴盛,节日也就过得越红火;哪个年头最红火,留下的诗句文章也就越丰富。这种民族节日,宛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我们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随着时代的改变发展,传统节日也会注入时代的气息,会更加符合人民的心愿,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我在台湾曾创作过一首诗:“多少次峰回路转,多少次雪后春寒,多少次隔水相望啊,多少次梦里团圆……大海隔不断你的情意,小溪流不尽你的缠绵,黄河诉不尽你的衷情,长江唱不完你的思念。”……在我的书桌上有一只竹笔筒,上面有阿里山的景致,这是台湾同胞送给我的礼物。笔筒谐音必然统一,这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多少年来,每逢佳节,人民大会堂总是一派欢庆团圆。***和***与各民族文化艺术代表、各派人士欢聚一堂,共庆团圆。古老的传统节日融入了时代的新内涵、新意义,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情更亲、更浓、更深、更切。祈盼团团圆圆、祈盼回归统一,早已深深地烙入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的心田,传统节庆是一种文化的传统,它有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有利于促进民族认同,有益于增进民族向心力,有益于人文素质教育,更有益于全面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
少年情篇7
1、明末清初,朝廷腐败,义***起义。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救民于水火之中,深为朝廷所忌。而皇叔阿尔泰,则以剿灭天地会为名,串通倭寇,企***谋反。孤儿铁彪本性善良、坚忍耐劳,有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顽强毅志。自小被释智和尚收留,练就了一身好武功。某天,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被清廷鹰犬追至释智和尚的灵应寺外因重伤倒下,于是把从阿尔泰手中夺回的藏有***情报海防***的玉瓶交予释智。逃亡路上,面对朝廷追杀、江湖险恶,“大丈夫”顶天立地,“小媳妇”仗剑天涯。众人历经艰难困苦、生死离别,感情日渐深厚,心智更加成熟,武功也愈加高强。衍生出的男女之情,引发了邵扬对铁彪的误解、邵扬与众少年的矛盾。以性命保护铁彪离开,让他前往京城转交玉瓶。铁彪到京城后发现天地会北京分舵被毁,迷茫之际邂逅朝廷武官邵正之独子“大丈夫”邵扬。但最终他们冰释前嫌。邵扬性甚顽皮,人小鬼大,崇尚江湖英雄,为人义气慷慨。为了约束他,父亲邵正为他娶了一个年纪比他大了多年的童养媳“小媳妇”绣云,以照顾和教导他。绣云聪慧贤淑,对邵扬爱心有加;更是背地里练就一身绝顶武功“蛇拳”。
2、某日,天地会开千里接“龙头”大会任命承继人,总舵主之子二毛由忠仆鲁柏陪着来到京城。途中,偶遇一伙戏班小子:杜老大,芊红及丁喜、丁乐兄弟,却不知道他们竟也是天地会遗孤 世事突变,。随后,因为出手帮助戏班赶走流氓,邵扬和铁彪、二毛不打不相识,成为朋友。众遗孤突遭阿尔泰之子胤杰带兵追杀,邵扬自作主张,瞒着父亲,把他们藏身于邵府别院。途中,因铁彪和释智则邵扬的父亲为奸人所害,邵家惨被朝廷抄家灭族。铁彪带着他和绣云,及一众天地会遗孤南下绣云携手同心,众志成城,联合朝廷爱国忠将,将皇叔阿尔泰等***者一网打尽。
3、历尽劫难的邵扬,明白自己和绣云只有亲情而无爱情,决定成全铁彪和绣云这对患难有情人。而此时的“小媳妇”绣云,面对失去父亲孤独无依的“大丈夫”邵扬,面对渐渐远离的江湖英雄铁彪,两难割舍心中缠绵的情愫。
(来源:文章屋网 )
少年情篇8
2、杨六郎(胡歌饰)结识了冰雪聪明的柴郡主(林家宇饰),二人为了查探坊间流传的三个谜团,结下不解之缘。六郎机缘巧合下结识了潘仁美的女儿潘影,潘影爱上了六郎,为了抓住六郎的心,用尽手段离隔六郎与柴郡主的关系。
3、太宗与杨家的关系逐渐出现隔核,更加看重奸臣潘仁美,疏远杨家。
4、太宗自从疏远杨家后,意***依重潘仁美,潘仁美乘机把独子潘豹(何建泽饰)招回朝中,潘豹一朝得志,任意莽为,无法无天,更设下擂台比武对付杨家众子,四郎中计,七郎为救四郎,误杀潘豹,潘仁美誓要追究到底,杨业绑子上殿,七郎被关在牢狱待审。潘豹之死使潘仁美与杨家的结怨更深!
5、与此同时,四郎(何润东饰)重返杨家,成为杨业身边的要将。五郎(陈龙饰)少年得志,与关红结成夫妇。七郎(彭于晏饰)也与金娥私自订下婚盟。
6、萧太后假意与宋室议和,将杨家***引至金沙滩,辽国十万大***早已埋伏,在潘仁美和辽***的种种阴谋之下,杨家将虽然个个英勇,但难敌辽***如潮水汹涌,金沙滩一役,大郎、二郎、三郎惨烈战死,四郎重伤不知所踪,五郎看透生死,出家为僧,杨业为保众人姓命,突围而出,浴血沙场,终为辽***俘虏,最后在李陵碑自尽以保名节。
少年情篇9
一如当年初见,他一身白衣,翩若惊鸿。
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文墨已经记不清了。记得那年盛夏的夜,文家沉寂了数年无人进入的云兰谷被人闯入了。
那天夜里,文墨倚在云兰谷中那棵百年古树上,抱着怀中的两只松鼠逗着玩。忽而只听得谷中一阵喧哗,接着便是喝问声、应答声、掌风呼啸声……
文墨歪着脑袋,想着那人是如何避开云兰谷外的数百暗兵,找到掩在山壁上的机关,躲开云兰三十六暗卫来到这云兰谷深处的。不过接着她便听到了凌厉的衣袂破风声,那是谷中武功最强的二叔赶去了。文墨放心地躺了下去。虽说能避开谷中那些在江湖上武功也是一流的暗卫证明那闯入者有些本事,不过想要打败二叔可就难多了。只是出乎文墨的意料,那闯入者竟挡住了二叔的攻击,二人来来回回数百回合,竟是二叔落了下风。
文墨来了兴致,转身用手支着下巴,看着场中那两人。青影起落,那是二叔的身影,对面的那个身影,白衣如雪,黑发如墨,如带着雪山之巅的雪沫而来。明明凌厉的攻击,他只是那般随意地挥袖,似风清云淡随手写意的山水画,沉进了文墨的眼中。
远处,文家独门的暗器挟着风泣之声扑面而来,他出掌,轻笑间带起玉山之崩、雪山之倾的气势。暗器无声飞向空中,在清皎的月光之下绽开一地灿烂的银花。
文墨看得入了迷,不由得跳下地面,迈步向场中走去。那白影忽而一掌打开二叔,纵声大笑:“哈哈!痛快!”文墨突然不受控制般,抽出腰间银链,抬手一挥:“来者何人?前来受死!”
那白衣翩跹的男子忽然回头,如荡开了一水波纹般住进了文墨的心底。明亮的月光下,那男子脸庞柔和,却又凤眉剑目,那一双黑眸化醉了一池春水,沉浸了一片天地,打破了文墨十五年来琉璃般的生活。十五年前文墨的降生带给了这个家族新生的喜悦,唯有近百岁的祖爷爷长叹一声:“薄命之女!十六岁前不出府,不换女装,或可保平安。”于是十五年来,她就一直过着琉璃般的生活。家人宠着她,护着她,她却无法得到常人应有的自由。
终于,在见到他的那一夜,她不顾一切,在这年少轻狂的时刻冲出谷,追他而去。一年之后,当二叔亲赴敌国,见到一身女装的她时,黯然良久,冤孽,冤孽啊……只是,她不悔。自他进入她的心中时,她就不曾悔过。因为,她爱过。
这水,真沉,真冷啊……文墨从记忆中回转过来,轻轻往身侧的他身上靠了靠。他没有像往常一样避开,而是轻轻抱住了她。为了躲避敌国的追杀,他只能带着她避入河中。只是,失血过多已使文墨没有了一丝力气。
真好啊!就像这样,若是一辈子这样该有多好!纵然如此,我也已经很满足了。毕竟,年少轻狂的我,曾经爱过。
少年情篇10
可唤起性。移情作为一种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这种可培养或者可唤起性,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有着巨大作用。主要有三种唤起方式,分别为模仿、条件作用的移情忧伤和道德移情忧伤。模仿是指主体设身处地地将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上,主动唤起自己的移情感。条件作用是指主体受到某种刺激并引起了主体内心的记忆而产生的类似的感受,由此表现出的痛苦或者喜悦之情。反射性。移情是一种间接性的心理情绪,是在受到外部刺激条件下,自己对他人所处情景的一种被动反应和情感投射,即“感同身受”。基于移情的特点,我们可以认为:移情不仅能在体验过程中,把自己转换、想象成他人,从而获得对他人的情绪感受,同时也将对人的社会知觉、人际关系培养、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分析移情的特点可以看出,青少年在日常的学习和活动中皆有移情。如果人人都有移情心,那将有助于化解青少年群体内部的矛盾,打造一个和谐、健康的道德环境,更好地促进青少年成才和发展。
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特点
对青少年进行移情的道德培养,不仅要认知移情本身的特点,还要了解青少年道德教育自身的特点,才能将移情与青少年道德教育有效结合。具体来说,青少年道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育环境的多样性
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环境主要是家庭或学校,与儿童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道德教育在环境上具有如下特点:首先,从整个人生阶段来说,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道德塑型甚至是定型的阶段,虽然青少年的道德体现在这个阶段不太明显,但却会对今后的道德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其次,教育环境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不仅会受到家长影响,老师、身边的同学,甚至媒体、网络等一些新鲜因素也会对青少年的道德产生深刻影响。
(二)教育方式的独特性
相对于传统的、主流的道德教育方式而言,青少年在接受道德教育时,更愿意选择与自身道德价值更贴近的道德内容,对于传统教育方式的条条框框并不敏感,甚至会产生很强的排斥心理。因此,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从教育方法上,应当采取青少年愿意接受的形式,或者是青少年不排斥的形式,将道德内容传递到青少年价值观念中。
(三)教育成果的享用性
道德享用是青少年在道德生活中形成的,即让青少年在道德学习与实践中领会、体验人生的幸福与人格尊严,是自己在成长中享受道德所带来的幸福感。从实践角度讲,青少年对道德内容的践行,也是创造美好和幸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不仅能够实现个人的心理需求,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将自己的道德价值以正能量的方式传递给他人,使他人也能在感同身受中体验幸福。作为一个群体,这种相互感染所带来的享用性远比教师、家长所传递的道德内容效果要好,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移情对青少年德育的功能
(一)移情有利于青少年产生亲社会的能力
通过交涉互换的情感为体验,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体验他人的感受、愿望,由此维持社会的稳定。在实践活动中,青少年在面对相似的情况时可能会产生相同的感受。
(二)移情促进青少年道德内化
将移情纳入青少年德育,使青少年将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影响转移到对他人甚至自己造成的影响上,预见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这样就能做出更加合理、更加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并且,随着认知能力和移情能力的提升,青少年会更加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能够用内化的道德原则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不是靠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移情是青少年做出道德行为的动力
在德育培养过程中,大多数教育者注重道德知识的讲授,而缺乏道德行为实践引导。事实证明,具有道德认知不一定产生道德行为,因为道德认知只是从原则上、规范上教育青少年应该怎样做。一种道德行为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移情心。真正的德育,应当是既教授道德认知,又让青少年产生道德行为,而移情能够实现青少年在学习中的积极情绪,通过分析和体验人物的丰富道德情感,培养青少年的感悟能力。在准确把握移情功能的基础上,将其融入到青少年德育教学环境中,这将会使移情真正发挥教育效果。
四、移情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培养途径
(一)家庭教育中青少年道德移情的培养
家庭是青少年移情意识与移情能力培养的最佳场所。要发挥这一场所的功能,需要建立父母和子女间的亲密关系。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中,父母对子女的态度、看法和评价起到了主要作用。因此,家长可以利用作业辅导、节假日休憩旅游等机会,与青少年进行沟通,给青少年更多的情感呵护和必要的帮助和鼓励,鼓励子女发言,使其获得成就感、信任感和安全感。
(二)学校教育中青少年道德移情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