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道10篇

人生之道篇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

在这个粗略的人生坐标上,有几个重要阶段被特别地强调出来了。

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孔子的“十五志于学”,是他的一个起点,也是他对学生的一种要求。孔子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他说自己不是生下来就了解很多事情,只不过是对古代文化、对古人所经历的事情非常感兴趣,且能孜孜以求,一直认真学习而已。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现在的孩子,很多比五岁还要早就开始学习了,但都学了什么呢?不少孩子会把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很多位,有的孩子能够背长长的古诗并在客人面前表演,但是这些对他一生真的有用吗?

我们最大的苦恼是信息太多,最大的难题是选择,因此就更需要有选择、有规划地学习。“过犹不及”是孔子的观点,再好的东西都有度,与其贪多嚼不烂,把自己的脑子复制成一个电脑内存,还不如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一定要边学边想,边应用。他所提倡的是这样一种从容地把有限的知识放大到极限的学习方式。

经过这样的学习历练,我们逐渐地提升自己、有所感悟,就走到了三十岁。“三十而立”,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怎样判断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否“立”起来了呢?黑格尔提出了“正反和”三段论。人最早接受的教育一般都是正的,如在刚刚读小学时,他相信太阳是明亮的,花朵是鲜红的,人心是善意的,世界是充满温情的,王子和公主最终是可以在一起的,生活中是没有忧伤的。长到十几岁,就会出现比较强烈的逆反心理。二十多岁刚刚步入社会,会觉得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不尽如人意,觉得成人世界欺骗了自己,觉得生活中满是丑陋、猥琐、卑鄙和欺诈。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愤青”。这时,青春的成长有它特有的苍凉,人必然表现出一种反弹。走到三十岁,应该是人生“和”的阶段,就是既不像十来岁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岁时觉得一片惨淡。

三十而立的这个“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从内在的心灵***这个意义上来讲,真正好的学习,是把一切学习用于自我,为我所用。这就像泰山上的一副对联,叫做“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中国人对于山川的一种感受,它讲的不是征服,而是山川对自我的提升。就像大海到了尽头,以苍天为岸,对自己是一种拓展;人登上山峦的顶峰,并不是说我把高山踩在脚下,而是说我站在山顶,高山提升了我的高度。

从三十到四十,人们就从“而立”之年步人了孔夫子所说的“不惑”之年。在现代社会,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上成为骨干,压力又非常大,怎样才能做到内心不惶惑呢?

一个人在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收集他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但是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了,也就是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我们的内心就像一栋新房子,人刚刚搬进去的时候,都想着要把所有的家具和装饰摆在里面,结果到最后发现这个家摆得像胡同一样,反而没有地方放自己了。学做减法,就是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了,不想挣的钱不要了。当敢于舍弃、知道如何舍弃的时候,人才真正接近不惑的状态。

谈论“知天命”,很自然会联想起金庸武侠小说中写到的独孤求败的境界。在中国武侠小说中,一个少年剑侠初出道之时,往往用的是一口天下无双、锋利无比的宝剑,那萧萧剑气、舞动的风采真是绚烂至极。等到他武艺精进,真正安身立命,成为江湖上有名的剑客时,他的武器反而可能是一口不开刃的钝剑。锋利现在对他来讲已经不重要了,他的内功开始变得沉浑雄厚。等到这个人成为名动江湖的大侠,武功超越了流派划分,他可能只用一根木棍。就是说,金属那样的一种锋利和那种质地对他来讲也不重要了,他手里只要随便拿个东西就够了。而等他真正走到独孤求败的至高境界,他的手中是没有兵器的,他双手一出,就能挥出剑气,所有的武艺都融会贯通在他的内心里。此时敌人已经不能和他对招,因他已经到了“无招”的境界。

融会贯通的境界,一直是中国文化所崇尚的最高境界。孔子所谓的“知天命”,其实就是把学习的各种道理,达致一种融会和提升。

到了这个境界以后,就该进入孔子所说的“耳顺”的境界了。耳顺就是不论什么样的话都能听得进去,都能站在发言者的立场去想问题。此时,你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你能理解任何一件事情存在的道理,你能虚心倾听各种声音,并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上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这种境界,就是“悲天悯人”。

孔子“耳顺”的境界,其实就是外在的天地之理在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作为基础,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大道已经变为你的生命的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这样的一个境界看似平易,此前却要经历千锤百炼。

佛寺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精致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佛像前膜拜。一天,台阶对佛像抗议说,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于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对它们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孔子所描述的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强调内心,越到后来越从容和缓,而在这从容之前,其实是要经历千锤百炼的。

人生之道篇2

让我们从《论语》里借鉴一下古圣人的方法。在《论语》里我们总能看到,朴素的字句后面闪耀着一种理想之光。

孔夫子说:“三***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和方向,理想就是人们前进路上的一盏指明灯,无际大海上的一座航标,人生道路上前进动力的源泉。人没有理想就是一个傀儡,所以在人生之路上首先我们应先树立一个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去前进,不要让自己空活一生。

既然有了理想、目标、信念,那么我们就要行动,不能夸夸其谈。所以我们要努力。

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这条线,就是你内心的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或激烈、或宏阔、或张扬的外在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在进入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

在这天地幽幽,物序流转中,每个人都是一个渺小的、转瞬即逝的生命,我们需要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呢?当然,这种规划是艰难的,因为规划本身已经意味着舍弃了很多。

就在“子在川上”兴叹的同时,也给千年万代的后人描述了这样的一种人生轨迹: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一个粗略的人生坐标,在这个坐标上有几个阶段被特别地强调出来,其实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一个榜样,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的墓志铭。

《论语》还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生命,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留一点余地。

这非常像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半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照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

我想,这不仅仅是《论语》里面的一种道德理想,它同样适用二十一世纪。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所享受的那种快乐,同样是我们今天快乐的源泉。

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用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来有效有价值的人生,这大概就是《论语》给我们最大的借鉴和经验,给予我们的终极意义。

我认为《论语》中的简单真理之所以穿越千古尘埃,正缘于它能让后世子孙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质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为可供选择的机遇过多而仓惶。

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醍醐灌顶;也许“悟”在慢慢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地解读。

人生之道篇3

【关键词】习武者;养生;健康长寿

人们希望健康长寿,习武者也不例外。古往今来,养生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古人养生“三字经”

①孔子的“三戒”: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即衰,戒之在得”。

②老子的“三去”:老子《道德经》提出,养生须“去甚、去奢、去泰”。其义为去除偏激的情绪、奢侈的欲望和过分舒适懒散的生活状态,清心寡欲,不存私念。

③《黄帝内经》讲究“三有”:人想少生病或不生病必须做到“饮食有节,起在有常,劳作有序”。

④中医养生有“三寡”:总结古代养生经验,概括为“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精充、气足、神旺是人体健康的标志。

⑤古代养生家的“三慎”:养生贵在“慎食、慎药、慎情”,不要暴食,滥用药物悲喜过甚。

二、养生谨防“十六伤”

久视伤精、久听伤神、久卧伤气、久坐伤脉、久站伤骨、久行伤筋、暴怒伤肝、思虑伤脾、忧极伤心、过悲伤肺、多恐伤肾、多泪伤血、多唾伤津、多言伤液、多食伤胃、多性伤髓。

三、科学饮食

养生的关键是适应自然的变化,不过不及,始终和自然保持同步。没有绝对的固定,要因时节因人而调节。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饮食也是这样,多食随自然季节生长的时令食物,少食反自然季节促生的食物。春天重点养肝——舒展(性情不郁堵);夏天养心——宁静(不烦躁);秋天养肺——(收敛);冬天养肾——(收藏).相对应的饮食有春天注重吃种子类的粮食;夏天注重吃根茎类粉末食物;秋天注重吃厚重味食物,冬天注重吃发酵食物。

多食有利于长寿和抗癌的食品。近来科学研究表明,常吃玉米等食品有利于健康长寿。此外,经常食用牛奶、酸奶、杏、核桃、洋葱、红薯、蜂蜜、大蒜、番茄、椰菜、芹菜、芦笋、猴头菇、胡萝卜、绿茶等也是防癌抗癌的理想食品。

四、拥有健康的心理

①保持乐观心态

凡事有弊就有利,遇见烦恼的事就从反面想想,想想其他好处,或是它曾经的好处,如果曾经的美好实在是不足以安抚现在事情对你的伤害,无法宽慰你了,你就试着去改变。如果改变不了别人的行为与态度,就做自我调整,调整自己的心态,或坦然或释然;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跟别人生气,那是拿他们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你生气了,或许还有某些蓄谋的人得意呢。我们何必跟他们生气,我们也不跟他们较真。永远对生活充满激情。无论面对怎样的逆境,不要逃避,学会接受与处理。要知道你所经历的都是你的一笔私有财富。最重要就是感激给了你机会的事物。然后你就会了面对生活,拥有了乐观的态度。知足常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让我们以知足常乐的心去善待和珍惜身边的人与事;感恩,让我们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社会里,找回内心的安静与坦然。

那么,如何培养乐观的心态呢?方法其实很简单:向好的一面看。世间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没有绝对好,没有绝对坏,你觉得不好,看一切都不好,心态就转为悲观消极;你觉得好,看一切都好,心态便变得积极乐观了。

②胸怀宽广

所以习武者应培养自己豁达开朗的胸怀,正确处理人与物、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生历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遇到生活挫折、压力时,应冷静、客观地对待,积极疏导、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情,并保持开朗畅快的心境。

③爱心助人

对周围的人或事富有同情心,十分乐于帮助别人排忧解难,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延年益寿的秘诀。

五、不违背生物钟的规律

古代医学认为,起居作息有规律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发生疾病,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每种生物的寿命在遗传基因中都按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死亡这一程序安排,这种生命的程序安排可以称之为“生物钟”。每一种生物钟都有自己在遗传上规定的“时间计划”,即按“生物钟”的规律演变展现一系列的生命过程,决定着生物寿命的长短,人类寿命同样受“生物钟”的控制。

凡是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十分有规律且劳逸结合的人,不仅工作效率高,同时往往也是健康长寿者。由此可见,习武者务必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而规律的生活习惯是保证健康长寿的要诀之一。

六、勤于动脑思考

对外界事物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人脑的灵敏程度,这与人平时用脑的多少有关。勤用脑的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速度比少用脑的人要快。大脑灵敏与否,非一日之功,是经年累月勤于用脑的结果。因此,保持大脑的灵敏度,对于延长人的寿命,至关重要。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指出:延缓脑部衰老,保持大脑灵活的秘诀是:经常进行有氧锻炼,保持大脑供氧充足;做一份能激起活力的工作;接受良好的教育,保持不断求知的欲望;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轻松生活;有良好的社交关系,常有朋友相伴;饮食有规律,多吃鱼类、果蔬;始终认为自己年轻。

由此可见,想要保持大脑的灵敏,就必须长期坚持健脑锻炼,学会勤于用脑。勤于用脑,人会增寿。

人生之道篇4

在彭宇案初审判决出炉的第二天,时寒冰发表评论:“在公心缺乏的今天,此案将进一步抑制人们爱心的释放,而使恶占据更多的空间。”这个评论被大量转载,对现实公心缺乏的不满,增加了人们对于此案的忧虑和关注度,而原判决中所用语气“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分析”也很快成为网络流行用语。

判决书的负面警示

以下引号中的内容原文来自判决书。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分析。人被外力撞倒后,一般首先会确定外力来源、辨认相撞之人,如果相撞之人逃逸,作为被撞倒之人的第一反应是呼救并诗人帮忙阻止。”“如果被告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应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仅仅是好心相扶。”――法官的话告诉我们,如果在街头遇到类似事件,去抓肇事者比救人更重要。

“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并让原告的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被告禾作此等选择,其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做好事要在适当的时候离开,把好事做到底可能会成为有过错的证据。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原、被告素不认识,一般不舍贸然借款,即便如被告所称为借款,在有承担事故责任之虞时,也应请公交站台上无利害关系的其他人证明,或者向原告亲属说明情况后索取借条(或说明)等书面材料。但是被告在本案中并未存在上述情况,而且在原告家属陪同前往医院的情况下,由其借款给原告的可能性不大;而如果撞伤他人,则最符合情理的做法是先行垫付款项。被告证人证明原、被告双方到派出所处理本次事故,从该事实也可以推定出原告当时即以为是被被告撞倒而非被他人撞倒,在此情况下被告予以借款更不可能,综合以上事实及分析,可以认定该款并非借款,而应为赔偿款。”――就算把人送到医院,一定不能掏钱,掏钱一定要先打说明书,尤其是像借到200元这样的巨款,否则法官会认为你做贼心虚。

“助人为乐安全教材”

彭宇案发生后,许多网民宣称不再扶助陌生人,但也有很多人忧虑,自己的父母如果出门遇到意外,将会面临无人扶助的境地。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的养老社会,有可能需要陌生人帮助的老人仍将很多,如何在保障自己利益安全的情况下在街头帮助一位跌倒的老人呢?判决书催生出以下几项原则:

一、在上前帮扶之前寻找目击证人,向周围的人询问情况,并尽量说服其一道帮忙,事后还可以交换联系方法。两位以上的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证人能够形成更有力的证据。

二、尽可能地利用身上的电子通讯设备的功能,比如手机的照相和录音功能,可以在扶老人的时候和他谈一些可能作为证据的话,比如“谁把您老人家撞倒的呀?”

三、如果在没有目击证人的时候,可以在帮扶之前打电话给110并描述情况,听警察的建议行事。

四、如果在围有一大群人却无人上前帮忙的时候,不要因此就觉得是有问题或者人情冷漠,此时按照心理学,观众需要的是头羊效应,号召一下,应该立刻就会有人响应帮忙。

五、帮扶过程中,如果受助者提出意外的要求,则应该提高警惕,避免钱财丢失或者其他损失,如果发现受助者拒绝自己的提议,则应考虑及时离开。

人生之道篇5

因而主张出世退隐。这两种人生态度自古至今对中国士大夫和百姓的人格塑造

和人生态度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 道家 进退 影响

儒家的人生态度从总体上说是积极进取的。《易经》中“乾,元亨利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是这种人生态度的最初表达,“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这从形上角度说明了儒学“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鲁迅先生所说的,世上本无路,路是人走出来的,这可以看作是“人能弘道”的传承。弘道行义被看作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规定,所谓“士”,在我国上古文化中,即两三千年前的士,是一种社会制度:每十个青年中,推选一人出来为公家服务的,就是士。所以士是十字下面加一横。被选为士的人,要受***治教育,学习法令规章。士出来做官,执行任务做公务员,就叫仕。自孔子以后,士变成了读书人或知识分子的通称。士不仅是有文化的人,而且是承担天下与社会责任的人。为了此,可以知不可为而为之。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知其不可”是认识,“而为之”则是偏偏不计较成败、因果而去做,这正是儒家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和崇高之处,儒家祖师孔子在其时就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闻名,椐《论语·宪问》记载:“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儒家主要是一种社会***治哲学,其对人生的积极进取态度必然就要面临仕与隐的选择,儒家要弘道于天下,其对参***的态度也是积极的,他们认为“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君子出来做官,是履行义务、弘扬道义。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成为深受儒学影响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信仰和追求,使知识分子个体的人生价值、终极关怀被导入“济世救民”、“同胞物与”的轨道,而呈现出“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积极人生态度。既使没有机会参***或有意避开坏的***治,仍“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总难忘情于国家大事,总与***治相关连,这是儒学传统,也是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特征之一。

但也不是一味参***,参***还是避***,仍是以是否合于道义为标准。据《论语·述而》载:“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这段史实是说,孔子周游列国时,各国都排斥他,生怕他有意夺取***权,唯有在卫国的时候,卫灵公、南子、一般大臣,都对孔子很好,尊敬他,照顾他,所以当时大家都怀疑他,甚至孔子自己的弟子,听了太多的谣言,也起了怀疑,于是子贡就去委婉的问孔子,通过对伯夷叔齐的评价,学生们了解了孔子之仁甚或君天下,也是以是否合于道义为标准的,如不义,则如君之尊贵,也如浮云一样虚无而不足惜。有道则仕,无道则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论语·公冶长》)“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焉,耻也;邦有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儒家之避乱世与乱***,是儒家与道家相近相补的方面,但仍是与道家的完全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还是不同的。因为有道无道对道家已无意义,不管***治好坏与否都应“避逃”,并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不可能有好的***治、国家或“天下”。儒家讲隐,讲藏,是为了韬晦保身,以便将来“达则兼济天下”,基调仍然是进取。但儒、道两家都很重视保全自己的生命,不主张胡乱去“献身”。

道家哲学主张贵柔处下、弃智愚钝、无为不争、潜隐玩世,因而道家的信奉者多半趋向于当隐士。道家之退隐思想,在中国古代,一直存在。似乎学问越高,道德越高的人,多半是退隐了,不愿出名,乃至于最后隐姓埋名,连自己的真姓名都不要了。我们都知道张良的老师是黄石公,而黄石公只是一个代号,究竟是谁?没有人知道。因为他连姓名都不要了,对名利更看得毫无道理。隐士们后来到魏晋被称为高士。有一本书名《高士传》。高士即高尚之士,学问很好,才干也高,就是不出山做事。到了宋朝,则称“处士。”

林语堂对儒道两家的差别进行了很好的比较。他认为:“儒道两家的差别,在西元前136年之后,被明显地划分了出来:官吏尊孔,作家诗人则崇老庄;然而,一旦作家、诗人戴上了官帽,却又走向公开激赏孔子,暗地研究老庄的途径。”[i]他还认为,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第一,道家主张重返自然,因而逃遁这个世界;并反抗狡夺自然之性而负重累的孔教文化;其次,道家主张田野风的生活、文学、艺术,并崇原始的淳朴;道教是中国人民的游戏姿态,而孔教为工作状态。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都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服镇痛剂,所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儒家是一种都市哲学,道家是一种田野哲学,前者从总的格调上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后者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道教与孔教是使中国人能够生存下去的负正两极或曰阴阳两极。这两种奇怪的元素放在一起提炼,塑造出中国人性格中某种不朽的东西:“我们中的儒家建设、奋斗;道家旁观、微笑。一个中国人在位时说道论德,闲居时赋诗作词,并往往是颇为代表道家思想的诗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道家思想像吗啡一样能神奇地使人失去知觉,于是便有神奇的镇定作用。它减轻了中国人的头痛病与心脏病。道家的浪漫主义,它的诗歌,它对自然的崇拜,在世事离乱时能为中国人分忧解愁,正如儒家的学说在和平统一时作出的贡献一样。”[ii]

这种在社会***治上的进退之道,作为一种相对的生活态度被称为“入世”与“出世”。人的生活总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个人的幸福主要是通过与社会的种种联系而取得的,所以,向外依赖于社会,向外投身于社会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这便是所谓的入世。相反,一个人反身向内求诸于已,从自我内在的“小宇宙”里寻找生活的快乐之源,尽量减少与大众世俗的联系,摆脱对社会生活的依赖,从而享受自由自在的逍遥,我们相应地称其为出世。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世”并不是指世界,一个人生为血肉,死化微尘,要脱离世界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所谓“世”是指世俗的社会,是指大众化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网络。正因为如此,出世与入世都是相对的说法。纵然是深山老林中的隐士,或出世入寺的僧侣,也摆脱不了对凡世的依赖。出世或入世表达的主要是一种生活心态,而不是一种生活状态。

儒道两家的人生进退之道或者入世与出世的人生态度从总体上是有差异的,甚或是对立的。正是这种差异性和互补性满足了中国士大夫和普通百姓在处世态度上的不同需要,儒家激励他们入世进取,建功立业,道家则启发他们关照自我,明哲保身。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入世与出世的的差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儒家之入世不仅受到入世以道的原则限制,而且还有个人穷达的聪明选择(这正如孟子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及中庸的最高智慧。这样使儒家的入世也成为有条件的相对的入世。而道家的出世也是建立在顺其自然而不假人为的基础上的。儒道思想本身的这种相对性为其在中国人的人生选择中采取儒道互补、进退相宜的基本策略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在处理出世与入世的关系时,表现出了精湛的调和持中的艺术。有时此两种思想会在同一人心上蹶起争斗,以其战胜对方。儒家哲学作为一种工作伦理鼓励人投身社会建功立业,追名求利,但这种入世和进取的人生有时太紧张、太冷酷,固然可以使成功者得到他们所希望的功名利禄,但这是以艰辛困苦作为代价的,有时还要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固然高尚,但却具有其悲壮的一面。比如孔子,这位儒家人生学说的“始作俑者”,不幸自己就成了这种人生学说第一个殉道的***。孔子的基本生活态度当然是入世的,然而就其一生来看,却充满了怀才不遇、有志难伸、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辛酸苦辣。孔子终生以天下为已任,到头来竟被人骂为“丧家之狗”,甚至连孔子也产生过“道不行,乘桴桴于海”的彻底逃避思想。这位倔强的老人在他临终的时刻,喊着“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流下了怅恨的热泪。可见儒家的处世艺术从其形成那一天起,就不可避免地注入了矛盾和悲剧的色彩。人不仅需要孜孜不倦地创造、追求社会和个人福利,同时,社会还需要一种缓冲力量来防止人们把这个太平世界因激烈竞争而变成人间战场;当我们在物利情欲的煽动下陶醉在既有幸福之中的同时,也需要有一种沉重的声音来不时提醒自己避免因过度兴奋而损伤脆弱的中枢神经系统。在一个社会里,人们有时宁愿学一会儿道家的角色。就好象一个人在台上呆久了,喜欢到台下来坐会儿,不伤脾胃地看看别人的表演。因此我们中国人既是儒家的后裔,也是道家的儿女。既要奋斗,还要逍遥,在人性中,除了现实主义的精神素质以外,应该还有一种更自然、更浪漫、更逍遥、更直觉的品性,这出于人类天性中对自然和自由的本然爱好,人们希望在严肃的社会生活之余还有机会让心灵获得轻松单纯的自由。而道家哲学正好满足了人性的这一方面的需要,因此我们大家都是生就一半道家主义,一半儒家主义。

儒道的这种进退得宜的处世态度对中国传统士大夫和普通百姓均发生了重要影响甚至至今仍是当代中国人进行人生选择的理论资源。

《庄子•刻意》以处世态度把人分为五种即山谷之士、非世之人;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道引之士、养形之人。这五种人的特点是:山林隐居之士,看破红尘及投水自杀的人,爱慕的是:磨炼意志使行为高尚,脱离现实而与众不同,发表高论而怨叹怀才不遇,乃是标榜清高的一群;清平治世之士,教诲化人及四处游历的人,爱慕的是:施行仁爱、节义、忠诚、信实、恭敬、俭朴、推与、辞让的美德,乃是一些勤于修身的学者。朝廷之士,忠君爱国及功勋盖世的人,爱慕的是:建大功,立大名,制定君臣礼仪,匡正上下名分,乃是治理国家的***客而已;江海之士和避世闲居的人欣慕的是: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居住,闲来钓鱼为乐;至于像彭祖寿考这类导引练气,养护身体的人,所爱慕的则是:修练、呼吸、吐纳、倒挂树上若熊,伸足空中若鸟等保身长命的技巧。虽细分为五类,但从入世与出世的角度看,仍可归为两大类。

一般认为,在传统中国社会,士即知识分子的人生有三种基本状态:作官时是“儒”,退隐时修“道”。进则为官谋***安邦治国兼济天下;退则为隐士为道长为先生为诗人为学究,可以著书立说,可以漫游名山大川,可以碧溪垂钓,可以修身养性,颐养天年。如果不官不隐或隐而求官的,就作策士。把老庄的虚无,阴阳家的胡说,名家的诡辩,法家的酷虐都集于一身。这种策士,在旧戏中已经把他典型化了:穿八挂衣,戴纶巾,执羽扇,常人以为这是诸葛孔明的替身,而不知是“策士”的代表。我们只要看《水浒》戏中的吴用***师也穿戴着这种服式,就可以知道,这原来是“策士”们的制服。一件八挂衣穿在身上,在野时像做了官,在官时却又像隐遁的道士。以在野的姿态,作官家的事,说官家的话,热心于功名是儒家的本相;一副清静无为的面孔,都是道家的身分,服式言谈,又兼有阴阳家的神秘。混合儒道的策士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似乎不多见了,但这种进退相宜的处世态度还是长期延续下来了。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得意则儒则进,失意则退则道。不仅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们在进退两难选择中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普通的人也不例外。因为儒道思想早已深入民间,人们都对儒道的说教和思想精髓熟烂于心,只是他们在进退内容上与士大夫们略有不同。如果说士大夫的进退主要体现为***治上的是否参与和生活态度上的入世出世,那么,普通百姓的进退之道主要体现在处世处事的态度上,因为他们是不可能有***治参与的机会的。过去的中国人,在进取拼搏和抗争厮杀时,常常想到了退却,防守,议和和妥协的步骤,而在退却,忍让,防御时又往往想到了东山在起,想到了来日方长,想到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想到了“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不可能没有出头的日子。中国人就是如此,在做任何事情时,总是留有余地、留有退路。话不说死,事不做绝,面子不撕破,关系不弄僵,其用意就是为将来退却时准备有利的条件。《增广贤文》里就有许多教人注意退却的箴言。如“志宜高而心宜下,胆欲大而心欲小。”“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人人道好,须防一人著恼,”等等都是些进退的门道和做人处事的准则。进退相得益彰,中国人就是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也走完了自己的历史。他们以为这是绝顶聪明的做法,可以保护自己的身躯,可以安慰自己的灵魂。

现代著名学者钱穆先生有言:“大体言之,儒家主进,道家主退,乃中国儒学自中庸,流传以下,无不兼融道家言。故知进必知退,乃中国人文大道之所在。”[iii]且不论儒道的这两种人生态度对社会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其对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深广影响是客观的,不容置疑的,儒家是强心剂,道家是清醒剂,儒家使人关注社会价值,道家使人关心自我的超越价值,儒家使人振奋,道家使人安怡。儒道互补,进退相宜,这是中国人从儒道中获得的伟大的人生智慧,唯有依此,不仅使中国人获得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且也实现了自身的心身平衡。相信儒道的这种丰厚馈赠还会继续影响和制约中国人的人格再造!

[i] 林语堂著:《中国哲人的智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第190页。

人生之道篇6

【关键词】做人 初中生

【中***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92-01

一、日常做人原则要求少而精。

初中的学生因为处于不大不小的断***年龄段,爱广交朋友又有些叛逆而且缺乏耐心,眼界初开而又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我们每天要在这些孩子跟前反复强调很多做人的原则,他们是不会有耐心去记和执行的,反而因为啰嗦而让他们反感。我只和他们约定两个原则:

(一)笑对人生。一位名人说过,“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伸手不打笑脸人,的确,当你的嘴角轻轻上扬,眼里充满善意的光芒时,有谁能找出比这更美的表情呢?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是那么触动人心,一直传承到现在,甚至更远的将来。小小的一个微笑看似不足挂齿,然而它的力量,是任何其它物质所不能超越的。微笑是沟通人与人的最好桥梁,不管是熟悉还是陌生,无论是欢聚还是偶遇,一个微笑就足以使气氛变得融洽。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只是一个浅浅的微笑,或许,就是一个奇迹。而我和我的学生就是用微笑来创造了这样的奇迹。我所教的一个学生小贵是一个很内向的学生,上课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就是老师提问了,他也只是站起来不出声,当然这是以前的事情了。记得我第一次提问他的时候,不管我如何启发,他就是一声不吭,有个学生小声地提醒我:“老师,您别费劲了,他整天都不说一句话,别浪费我们的时间”,有同学不耐烦的小声嘟囔。我突然想起班主任曾经告诉我说班上有个学生可能与人交流有点问题,因为刚刚入学不久,所以我还没来得及仔细询问,原来今天碰上的就是他。气氛有点尴尬,如果直接叫他坐下,有可能让他永远默认“沉默是金”的原则,甚至将来还养成无法与人交往的坏习惯。我努力保持微笑,想办法让他说出一句话,这样有可能是改变他的转折点。“不会的,他可能是突然被提问太紧张,暂时想不出答案,我就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你们也有这样的时候吗?”我很诚恳地说。“有!”学生们也都微笑着说。这时我发现他状态放松了许多,接着鼓励他:“上课答不出问题是人之常情,如果你不会就直接告诉我,好吗?”看着我们的笑脸和充满期待的真诚的目光(这是他过后跟我谈心的时候说的),他终于憋得满脸通红地说:“我不会。”虽然这是短短的三个字,可是对一个整天不说一句话的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过后我再找他谈心,了解到了他沉默的原因。小学的时候他成绩不是很好,但也不是太差,可是有一次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闹了一个笑话,课后又被同学们取笑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生气同学们笑话他,所以他和同学们玩的时间就少了,同时他也害怕在课堂回答问题,慢慢地就变成整天都不想说话。知道了根源,我在分学习小组的时候特地分几个性格最开朗的同学和他一组,并特地交代他们如何与他相处,如何帮助他走出之前的阴影,借助朋友和同学的友情慢慢地感染他,再加上老师不时地引导,现在的他已经恢复了正常的交往能力。

(二)对待问题要三思而后行。当然这些道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显得深奥了一些,而针对大部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好斗和冲动甚至是走极端的特点,我只要求他们在对某个问题特别是很让他们生气的问题付诸行动之前,首先做至少两件与这个问题无关的事情,时过境迁,刚才的怒气会有所减少,心情也会稍微平复与冷静,然后再用手拍拍脑门考虑一下事情的后果,主要是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的直接后果,这样就基本上可以解决学生的冲动问题。遇到棘手的问题应该向老师和父母求助,毕竟大人处理问题的经验要多而周全一些。而且我还常常搜集一些青少年冲动和鲁莽行事带来的严重后果的实例在班会课或者谈心的时候作为警钟敲响,久而久之他们也慢慢开始养成三思的习惯,学生们也经常引用我的口头禅“算了,下不为例,这次我懒得跟你计较!”就是因为三思而后行,往往就可以使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矛盾消失于无形。

二、注意生活细节,做好学生的表率。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要礼貌,主动向师长问好,而我们往往只是点点头示意。而且在我读大学之前我也一直认为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当第一次向我的俄语老师问好时,没想到老师也回了声“你好”,我半天没回过神来,等我回神的时候心里也很愉快,觉得老师不但注意到了我的问候,也给了我一样的尊重,所以,等我当了老师,我也一直沿用俄语老师的原则,在细节上也要给学生同等的尊重。随地吐痰是学生们一个常见的坏习惯,特别是患感冒的时侯,到处都是他们的口水,既不卫生,又不雅观。但我的学生就很少有这种现象,因为我每次感冒的时候,我都带着一些纸巾,咳嗽有痰时就直接用纸巾擦拭,再把这些用过的纸巾集中放在一个自己叠好的纸袋里,下课时就丢进垃圾桶,这样就不会污染或者让人看了恶心。

三、身先士卒,做榜样感化学生。

很多时候,再好的道理如果只有反复的说教也没有起到什么好效果。一个很简单的榜样则可解决问题。我做上一届的班主任工作的时候,有一天,我试着抽查学生清扫清洁区的情况,我们班的清洁区是学校篮球场,围绕球场的周围是排水道,那天刚好就是班上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值日,我无意中发现有个别学生把垃圾偷偷的往盖排水道的水泥板的缝隙里塞。再仔细看看,发现几乎每个缝隙都塞有垃圾,我知道这绝不是一、两天做出的事情,如果直接指责他们也是无可厚非,但我知道说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我强忍怒气,假装没有看见他们所做的坏事,马上找来树枝,把缝隙里的垃圾一点点地抠出来,不幸的是有个矿泉水瓶因为被夹得太紧,我因为用力过猛收不住,把手给弄伤了,血流了出来。学生们感到不安,我却若无其事。从那以后,我偷偷地又抽查几次清洁区的清扫情况,再也没有发现往排水道塞垃圾的情况。我深切地感受到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

日常的生活是琐碎的,无法做出惊天大事。但是日常生活也是重要的,只要我们稍有疏忽,就会因小失大,造成千里长堤毁于蚁穴之痛。

参考文献:

[1]王凯荣,辛涛,李琼.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

人生之道篇7

关键词:儒;道;人生价值

中***分类号: B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219-02

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应从几个不同的层次来进行。大致包括三方面:第一,作为人类群体中的一员,人在宇宙中有无价值?第二,作为个体中的人,又有无价值(即是否具备人格价值)?第三,衡量一个人价值所在的标准,即人如何存在才是有价值的?当然,对所有问题的研究和探讨,都不能偏离一个中心:以人本身为出发点。否则,这些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

人类价值的问题,概括地讲,就是人在天地宇宙间居于什么位置的问题。所谓天地宇宙,涵盖的范围甚广,将一切事物都囊括于其中了,古人称之为“万物”。人类价值的体现就在于,人在宇宙万物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主流的儒、道两家派别,均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

古代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中最可贵的。“贵”在儒学各种典籍中屡见不鲜,实与今日“价值”是意义相通的一个词。天地万物之间,人才是最有价值的。这也应是儒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易传》讲天、地、人为“三才”,将人列入了“三才”之一。可见其在肯定天地伟大的同时,亦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是除此之外,最有灵气的存在者。荀子讲人之可贵,说的最为明确:“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是在讲,人的可贵之处,就是在于有“义”,即在于有道德意识,这是从德性的角度而言的。这也是儒学在认识人的存在价值这一问题上最有意义的一部分。人何以在天地之间占据优越的地位,成为“三才”之一,最重要的特征在于,人具备了区别于动物兽性的“人性”或者说“德性”。孔子说过:“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可见道德意识成为了人在天地间占据最高地位的重要依据。并且这一观点一直延续到了汉宋诸儒。宋代周敦颐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可见人吸取了天地间的灵秀精华,在万物中居于顶端的位置。邵雍亦说:“人也者,物之至者也”,“唯人兼乎万物,而为万物之灵”。此处,主要从肯定人的智能居于万物之首这一角度来肯定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和价值。

道家崇尚“自然”,但也承认人在天地间的重要位置。所说的“自然”,更加倾向于一种人生态度。人能够认识到并努力于做到这一点,在道学家们看来,是十分可贵的。老子认为人是四大之一,他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从而肯定了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位置。其观点并不像儒学家那样,将人比之于万物的优越性做了较为彻底地肯定。这与道家基本的思想宗旨密切相关。道家尚“自然”,在重视人的同时,亦格外关注宇宙万物本身,而不像儒家学说那样,擅以万物衬托人的杰灵。但从其中仍不难看出,其对于人所具有的道德意识和智慧的肯定。道家思想建立基础应当是以求“本真”,即求“道”作为最高目的的。自然关注的中心对象仍不能脱离“人”本身。庄子作为道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在关于人生价值问题的讨论上,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他提出了“物无贵贱”的齐物论。他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庄子认为,人类自以为贵,不过是人的主观偏见。在他看来,人的存在价值和万物是“同一”的。由此可见,庄子是站在一个绝对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人的价值问题。但也正是因为此种“主观偏见”,讨论人的问题才有其特定意义。所有哲学研究的要义,最终都要回归到对人类思维有所启发,或对人类发展有所影响这样的出发点上。尽管这种影响是精神性的,但从长远来看,亦有延伸到物质领域的可能性。庄子比较彻底地否定了儒学关于人生价值的基本规定,陷入了极端的虚无主义,在这一点上,并不被大多数学派所认同。

既然人能够认识并肯定自己在宇宙间的地位及价值所在,那么人关注自己本身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个人的存在是否有价值,也就是说是否具备适当的人格价值。“人格”一词,在古代来讲,应当与“人品”一词意义相通。人人都具备各自不同的特点,或高或低。而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归根到底还在于探讨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儒道两家根据各自的价值观,都分别构建了其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而理想人格的实现,本身也是个体价值目标的实现。

孔子肯定了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意志,并且认为,人人都有实现“仁德”的能力。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义。”亦即每个人都有实现高尚品德的潜能。孟子更进一步,提出了“良贵”说。他认为人天生具有至善的、崇高的人格或品格。他说:“人人有贵于己者”就是这个意思。除此之外,儒学似乎还有一个基本观点,人格价值远远高于物质富贵的价值。荀子说:“意志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但儒学对于人格的最高追求还是“成圣”。孔子将圣人看作是最值得众人效仿的典范,孟子也认为人人都可以成尧舜。到宋明时代,周敦颐明确地说:“诚者,圣人之本。”由此可见,圣人不仅是仁德的化身,也是普通百姓效仿的楷模。作为普通人,也可以通过不断地自我提升和修炼而通向圣人之境。

道家也特别重视人自身内在的品格精神,十分关注人自身最高价值的实现。在这一点上,可以说,道家似乎比儒家走得更远、更深入。他们的人格价值观往往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就其本质而言,道家亦没有脱离以人为本这样的思想宗旨。如何避免使人走向歧途,事实上也是道家立论的根本宗旨。在对理想人格的描述上,道家认为贵在求“真”,即求“道”。而老子认为的“圣人”,实际上就是“得道之人”。他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庄子把得道后的“知”叫做“真知”,而把得道之人叫做“真人”。其实也就是“圣人”。可见,道家塑造的理想人格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得道之人必与“道”合而为一。如此,人从肉体到精神都可以做到自如而不受外物及自身的束缚。第二,圣人不受世俗观念的制约。与“道”合而为一,就标明是以追求超脱世俗的一切为最高目标的。

相比较而言,儒道两家关于人格价值的基本观点仍然是十分相左的。但也并非没有相通之处。比如,两家在人对自身人格的修炼、提升的问题上,都同样非常注重内省,而较为轻外物。自我反省,求助己身,反而成为两家追求成圣境界不谋而合的一条途径。在这点上,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在修身方面的基本面貌。基于一种较为消极的“隐世”的主导思想的影响,道家关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或许仅限于自我的内在修炼,而最终达到的效果似乎也是越隐越好。

由上可见,儒道两家作为理论宗旨迥异的哲学派别,之所以会形成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其中必定有着不同的价值衡量标准。以人本身为出发点,如何看待人生价值的标准问题,即人如何存在才更有价值,也就成为儒道两家深入探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了。

儒学者本着积极入世的态度,强调每个人须尽自己毕生的努力立功、立德、立言。即使不能三者齐备,居其一亦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必然是由“内圣而开出外王”。可以说这一观点上至孔孟一直延续至今。孔子对于入世的态度是迫切而坚定的。比如,子贡问曰:“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者而渚者?”孔子回答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沽者也!”他以“待沽者”自居,期望得到重用,从中流露出强烈的入世担当意识。而在极端的条件下,真正的儒学者则能够做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可见,“仁”是儒者为之终身奋斗的目标,也是他们将之视为高于自己生命的不朽信念。抛开其时代的局限性不谈,此种可贵的人生态度,在今天日渐浮躁的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道家亦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如老子说:“名与身孰轻?身与货孰多?得与亡殊病?”。但其中所藏意蕴与儒学是有差异的。道学家们不像儒学家们必须入世担当那么迫切,反而是消极无为的,极力主张“出世”的精神追求。道家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为。老子认为,人的生命源于道,那么人在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的问题上自然也不能背道而驰。人只要做到了“自然”、“质朴”,也就最大程度地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而这其中贯穿的一个重要法则,就是“宁静淡泊”、“致虚守静”。道家思想坚决否定儒家的各种道德礼仪规范,认为那些都违背了人的本性,而视之为洪水猛兽。老子曾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因此,道家学说关于人生价值的界定,似乎并不显得特别有意义。它过分地强调立功、立德、立言的相对性,因此并不足为训。但并不是说道家学说这种观点就毫无可取之处。道家倡导的“出世”态度,古往今来,迎合了很多人“趋利避害”以摆脱人生之苦的心态。不论生活在什么年代,人一生中多少都会有失意之时,在感到前途渺茫时,都多少有些消极厌世的情绪。而道家学说在保全人的生命这一环节上功不可没。

综上,随着人类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自身的各种问题不断凸显出来。人如何主宰自己,使身心获得正确的发展,是我们每个现代人都应努力思考、积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如何实现人生、人格价值的问题上,我们应当对两家学说取长补短,而不应彻底倾向于任何一方。作为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人,我们要顾及他人、社会,对于个人而言,我们还要顾全自身。我们尽毕生所能追求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但同样的,我们不应该放弃“全生贵己”的理想。

参考文献:

[1]于立庚.儒道结合[J].吉林大学学报.2008(4).

[2]宋志明.儒道价值观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4(1).

[3]余卫国.儒道人学思想辨析[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4]陈朝辉.儒道生死观相略[J].齐鲁学刊.1994(3).

[5]方兴华.略论儒道的对立和互补[J].孔子研究.1990(3).

[6]安继民.论儒道互补[J].学习论坛.2007(3).

[7]杨国荣.儒学在近代的历史使命[J].孔子研究.1994(3).

[8]方立天.儒道佛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J].中国哲学史.1996(z1).

人生之道篇8

据导游介绍,日本是世界上平均年龄最长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日本人均寿命只有45岁。30年代后,日本的平均寿命逐渐提高,到20世纪末,男性平均寿命76.4岁,女性平均寿命81岁。现在男性平均寿命79岁,女性平均寿命84岁。日本人寿命那么长,引起我的深思。通过这次旅游考察,我认为日本人之所以长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饮食清淡,讲究营养。日本人吃的主食、副食跟我国差不多,但是,饭菜的烹调方式、荤素搭配,及饮食数量等却有很大的不同。日本的烹调方式以生拌、清蒸为主,极少采用炒、烤、炸等烹调方式,做到少油、少盐、少糖、少味精。生食的菜很多,“生鱼片”是日本人独有的美味。除鱼片外,还有生菜、包菜、胡萝卜、黄瓜等都是生食。他们说生食是一种健康的食用方式,它大大减少了鱼肉、蔬菜中营养物质的流失。日本是世界上非常依赖海产品的国家,日本人喜欢吃鱼,人均每年吃鱼70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值的5倍。他们少吃大米,多吃鱼、肉、豆、蛋;少吃油腻,多吃新鲜蔬菜;每天一杯牛奶,常吃海带、海苔。即使是富豪之家,也是以吃素为主,而且只吃七八分饱;他们能自我克制,不暴饮暴食。一日三餐的营养成分比例合适,搭配合理。低盐、低脂、高膳食纤维,是他们食谱中必须遵守的原则。他们严格控制食盐量,每天控制在5克左右。他们认为,吃得过咸会增加高血压、胃癌等的发病率。

二是大地绿化,美化环境。日本导游石瑛给我们介绍说,日本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绿化工作。目前全国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7%,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日本,我们感受了绿色环境之美妙。当飞机在日本上空飞行时,从机窗鸟瞰,除了城市、居民区和道路,其他地方几乎全部为森林所覆盖。漫步于城市、乡村、山区、平原,都会被它美丽的绿色景观所迷住。在乡村,一座座庭院屋前屋后都种植了花草树木,且造型典雅,四季常青。民众悠然雅居,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由于绿化好,生态平衡,到处可见到鸟飞翔,听到鸟鸣。鸟类同居民和谐相处,共同拥有一片土地。此外,我们还感到那里的空气格外新鲜。因为有良好的空气和水,所以培育出来的动植物也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三是劳逸结合,讲究卫生。日本人竞争激烈,工作的压力和艰辛可想而知,但他们敢于面对现实,做到有张有弛。工作时认真工作,讲究效率;下班后,好好休息,让身心得到松弛。工作休息都有规律,既不过于疲劳,也不无所事事。日本人不仅注意劳逸结合,而且讲究卫生。城乡道路干干净净,看不到一张废纸、一个烟头、一丝痰迹。汽车、自行车轮胎上都没有一点尘土。街头的公共洗手间免费使用,免费供应草纸,而且清洁卫生。在超市,我看到了荤素搭配合理的半成品和成品菜肴,个个都是经过精心清洗、摘选和加工的。没经加工出售的鱼类、青菜、萝卜、大葱等,也都洗得非常洁净,特别是蔬菜,根本没有黄叶、烂虫眼等现象。日本人的居住环境很整洁,很难找到脏乱死角。妇女结婚后,主要任务是料理家务,使居室整洁雅观。他们养成了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不乱倒垃圾、不吸烟、不酗酒、勤开窗户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

人生之道篇9

99度效应:只把自己当作最后一把柴

职业经理人面对企业家族成员时,心里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资本永远是对的。有些职业经理人在帮助企业取得市场上、技术上、管理上的很大突破和提升后,自然会认为是自己拯救了濒临倒闭的企业,劳苦功高,那些“皇亲国戚”也要对自己仰仗三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很危险的,要知道,在企业尚未引进职业经理人这一职位前,企业已经存在了好多年,尽管这个“舞台”比较简陋,但也不会简陋到让职业经理人无法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智。此时,职业经理人所发挥的作用可称之为“99度效应”,即在企业家族成员和其他员工们的共同作用下,水已经烧到了99度,职业经理人来了,只是添了一把柴,水就烧开了,职业经理人的作用只限于此。

纵观诸多相对来说生存困难企业的职业经理人都有这个“癖好”,即总是喜欢把自己当成企业的“救世主”,没有自己,企业不会经营得像现在这样好,甚至早已无法经营下去。笔者认为,此类职业经理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试问作为“最后一把柴”的职业经理人,如果没有前面已达到99度的水,单凭这“最后一把柴”就能把水烧开吗?

想反,职业经理人拿了企业的钱,就应该让这些钱增值,做好“资本的保姆”。当然,这个“资本的保姆”更要做得有责任感,尽职尽责。如果职业经理人工作严谨,员工也会随之效仿;如果职业经理人稍有懈怠,员工也会跟着懈怠。在某种程度上,企业文化就是“老总性格的外延”,同样身为领导的职业经理人自然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对员工而言,任何一名员工来到一个企业之前,内心的愿望总是质朴而简单的——希望找到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谋得一份好差事,拿到满意的薪水,将来更能有个好的发展前途。此时的职业经理人更应适时地向企业喊出“向我看齐”的口号,做好“资本的保姆”,不仅要把企业照顾好,更应思索如何把企业发展得更好。

让业绩说话:赢取信任的重要砝码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作为职业经理人,如果没有出色的管理技能,没有过人的胆识和魄力,没有与“皇亲国戚”们斗智斗勇的谋略和智慧,就难以有驾驭一个企业的资格和机会。由此,一切用业绩来说话,恐怕是让“皇亲国戚”们从内心信服的最为有力的砝码。

高先生,40多岁,东北某钢材贸易公司总经理,曾在钢材销售行业浸***多年,后应邀来到了沈阳一家民营钢材贸易企业全面负责销售工作。没曾想,此家公司内的“皇亲国戚”分成了两派:“保守派”,主张公司发展做自然增量,不能过多投入;“激进派”,主张抓住发展机遇,快速跟进,扩大市场份额,占领制高点。高先生加入此家公司后,两派都在争取他,希望他能站到自己这边来。而高先生却没有急着做出选择,而是中立地表示,公司的两种倾向都有道理,自己还需详细考虑才能做出决断。

就在两派成员都对高先生不报希望之时,高先生拿出了一份详尽的市场发展计划,对外部市场环境、内部资源能力和钢材销售品类、利润均做出了具体分析。高先生建议企业可对某一品类的钢材加大投入,某一类则保持原状或削减。这样便可以充分考虑两派的意见。最终,高先生初步赢取了两派的尊重和信任。

沈阳钢材销售结合建筑施工冬季停工有一个特点——“冬储”,即钢材需要存放一个冬季,待第二年施工之时才能拿出来销售,而此时的钢价也会上扬很多,但与此同时,也会让企业积压大量的资金。当时企业的“保守派”成员都认为“冬储”的做法风险太大,搞不好还要巨亏。后经高先生多次分析论证,终于得出价格上扬是趋势的结论,随后该企业用一半自有资金,一半借贷资金,囤积了一批建筑钢材里的“新贵”——H型钢。结果,这批货甚至远远超出了高先生的预期,价格上涨比例超过了50%,为该公司直接创造了高达2000万元的利润。至此,高先生在这家企业站稳了脚跟,经营业绩不断创出新高。“皇亲国戚”们,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激进派”纷纷都对他顶礼膜拜,信任有加,日后一切重大决策也会虚心听取高先生的意见和建议。

下一站你也是家族成员:拥有一部分公司股份也是可能的

实际上,职业经理人分担的是企业拥有者分包给他的经营权,职业经理人通过企业经营平台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推动企业发展和业绩增长,实现业绩达成绩效目标,从而取得与实际绩效相对应的经济回报。如果绩效表现得好,职业经理人除了可以得到当初与企业拥有者约定的薪酬回报之外,老板可能还会为其派发一个大大的红包。但职业经理人和企业拥有者之间还是经营权委托的关系,对企业重大战略决策,职业经理人还是没有表决权的,这难免会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于是,让职业经理人拥有一部分公司的股份,从而让其成为拥有公司股份的“家族成员”中的一分子,不失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大良策。

上个世纪美国有位石油大亨,拥有大量的油田,后来由于自己精力有限,遂交给了一位颇具管理才能的职业经理人照料。一次大亨去巡视自己的产业,顺着公路,发现油田存在大量的浪费与混乱,便责难职业经理人说:“油田存在的这么多问题你都看不出吗?”那位管理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并不做解释,望着大亨,只是平静地答道:“亲爱的老板,油田是你自己的,所以你能一眼把所有问题都看出来。”大亨沉默了,随后,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给予这位管理者分红的权利,半年后,大亨再去巡视油田的时候,整个油田已被这位职业经理人管理得井井有条。

职业经理人在拥有公司股权之后,便拥有了企业的产权从而成为了企业的直接权益人,由此非常利于企业把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时,必须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防止新的内部矛盾产生。笔者建议企业制定一个具体的管理办法,以便对原则性条款进行规范,例如,是否要成立及如何组织薪酬委员会;经理股票期权的授予范围;行权价及数量上限的确定;授予期的安排;转让的限制;行权时的股权供给等问题,此外,有关财务、审计方面的配套措施等,企业也应有明确的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建立首席执行官(CEO)制度,也可以授予职业经理人以充分的经营权力。但CEO不是总经理,也不是总裁,首席执行官的权力远远超过了总裁或总经理的权力,他除了拥有总经理的全部权力外,还获取了董事长约45%的权利。所以在CEO条件下,董事会已成为小董事会,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拍扳权被授予给了CEO,董事会的功能变为考核和制定CEO为代表的管理层的薪酬制度,经营活动全部交由CEO来***进行,最终实现了董事长和CEO的功能性分工。当然CEO的决策权力也不能独断行使,因为在CEO体制下的企业,往往设立战略决策委员会来支持和否决CEO的决策。

人生之道篇10

“我记得乔布斯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要知道自己还是处于一种饥渴和无知里。”34岁的王小川,在搜狐已经工作了13年。他曾经的一些同事都惊讶,他在搜狐能待这么长时间。而王小川一直在一种“饥渴”感里走了过来。

2003年王小川开始做搜狗搜索引擎,两年前搜狗从母体分拆出来,他成为了这家相对***的公司的CEO。经过10年历练,搜狗在中国芜杂的互联网版***上浮出水面,并成为国内用户数排名第四(3.7亿)的互联网公司。在搜索市场,它排名第二。

王小川少年得志,1993年获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被保送进成都七中;念高三的时候,获国际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金牌,被保送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聪明”“相当有韧性”,这是曾经和他共事过的人对他极普遍的评价。

当王小川带领一批极客做搜索引擎的时候,搜狐并不具备做这件事的技术基因。并且,“全世界能做这事的国家,比做核弹的还少。”王小川说。研发团队以技术为驱动,而搜狐是一家媒体属性的公司,彼此不兼容。不少人质疑这件事情难干成。产品运营后,它面对的是已经上市的强大对手,而搜狗团队只是搜狐里的一个部门,为什么它没有被大象的阴影遮蔽掉?

“把产品做出来,和运营起来的难度相比简直不是一个量级。”一位初期便待在这个研发团队,与搜狗一同走过来的内部人士感慨。极客容易陷入单一的技术性思维的路径,但王小川很早就“打碎”了自己,首先改变了自己的格局,从技术驱动开始,走向产品,再到管理的线路。除了“坚韧”,熟悉他的人,对他另一个最为普遍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兼容性很强的人。”

一位投资人曾说:“很多人总讲,我也能做搜索,但你发现,没做两天他就玩不下去了。”在新一拨的互联网创业者里面,像王小川这样技术出身的人非常稀少,甚至有投资人评价为“几乎没有”。而作为极客,肯放弃自己在专业领域里的骄傲感,懂产品和拥有管理能力,这样的人就更少。

2012年11月上旬,搜狐了第三季度的财报,公开数据显示搜狗实现营收3700万美元,同比大涨102%、季度环比增长23%;CNZZ数据,搜狗搜索的流量份额从6月份的7.4%增长到了9月份的8%。

在这些数据后面,搜狗达到了“规模”,但它依然是一家创业公司。因此,在既定战略实践、产品价值释放的过程里,王小川说:“我们处在一个转型的阶段。”在大象的阴影里,搜狗逆流而上,没有遵循所在领域普世的游戏规则。他说:“你看,创新还是可能的。我们是1300名员工,而百度是2万。”

大早与晚集

王小川1978年出生,27岁晋升为搜狐副总裁,是5位副总裁里最年轻的一位。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时间,他在搜狐的地位一落千丈。他为什么没有离开?

2000年搜狐收购了陈一舟、周云帆与杨宁创办的ChinaRen。王小川在这一年进入搜狐。彼时他已在ChinaRen以实习生的身份工作了一年,还没念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本科,但在这个平台上他做过内容系统,也做过悟空搜索引擎等多款产品。点点网的创始人许朝***与他既是同学,又曾是同事。“仅我们计算机系就有十几号人在ChinaRen兼职。”许说。

一年时间,他证明了自己的技术才华。一位与他共事过的朋友说,那时候王小川已是这个团队里的“技术大拿”。

直至2003年,王小川在搜狐组建主导开发搜狗搜索引擎的研发中心时,也仍然是一名学生。当时,他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所念研究生。不仅如此,整个研发中心里的20来人大多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还在念书的学生,有12人出自奥赛集训班。“这些人都是我挨家挨户找来的。”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这20来人都是天之骄子。这支团队也很快证明了他们的才能:11个月后搜狗搜索引擎。

这并非是一个从表面上看,多么不可能实现的研发速度。在那个阶段,某门户网站用一年时间也做出了搜索引擎。“但他们是一支100多人的团队,封闭式研发。而搜狗在2004年,最多的时候也就30来人一一他们穿梭于校园与公司之间。”一位内部人士说。

平地盖楼。没有人可以提供一张既成的***纸指引他们该怎么把一栋楼盖起来。这包括该找什么样的工人,选择什么样的建筑材料。他们不懂更没意识到,这栋楼盖好了还需要有好的装修设计,以及把它卖出去。在ChinaRen,王小川虽然做过搜索引擎,但那只是一个由三五个人组成的小项目。

这些学生内心骄傲,血气方刚,带着书生气。年轻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青春特质,在他们身上不会体现得更少。这不是太奇怪的事情。但一时,他们成为了搜狐的异类。这家门户网站媒体属性鲜明,而研发中心的基因却以技术为显要。不同的思维路径表现在工作方式上,就会有不可避免的碰撞。为什么他们会领着比自己高的薪水?并且,他们还是搜狐唯一实行弹性工作制的部门。不但如此,这个部门对于硬件采购与运营成本的要求还蛮大,最直观的表现是,为什么一个人要用两台电脑办公呢?

很多人,都没觉得他们能把搜索这件事做出来。

在这个技术力量薄弱的网站,搜狗搜索引擎成为搜狐首个上线后未崩溃的大型技术系统。但产品后,依然令搜狐里的一些人十分不解:为什么用自家产品搜索新闻,新浪会排名在搜狐之前?此外,还会随手搜到一大把“敏感词”?由于对技术缺乏了解,甚至会有人提出逾越了技术本身所能实现的要求。

搜狐收购ChinaRen吸引它的是社区、SNS,而不是技术力量。搜狐接二连三推出产品,接二连三在第一天被“挂掉”。2004年张朝阳在公司内部提出了以技术为驱动的概念。有大概半年左右的时间,张朝阳几乎每周都会召集包括王小川在内的技术骨干去东方君悦酒店座谈。搜狐下定决心做一次转型。

在东方君悦的座谈,王小川开始留意张朝阳作为老板想问题的方式。王小川在这个阶段开始了自己的转型――跳出一个极客以技术为驱动的思维框架,考虑“如何通过技术去实现服务”。他对产品、市场开始变得敏感。这成为了他后来的一条发展路径,从技术导向到产品驱动,直至如何通过管理去有效地保证产品的品质,实现一个商业模式的价值。在搜狐他面临到的压力,使他感受到这不单单只是一个技术开发的事。

2004年,团队里的一些成员处在一个面临不同抉择学业结束的阶段。这年,这个团队里的人走掉了差不多一半。有些人选择了出国或回校继续深造,也有人去了其他公司。

2003年至2004年,北京联想桥路北的青云当代大厦。二十来人,在这栋楼里每天要工作到凌晨以后。他们最常有的“休闲”方式便是下班后,在王小川的召集下,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午夜的大街小巷闲逛。2004年一些人选择了离开。因为这些技术出身的人没有长时间去运营一个大产品的经历,所以搜索引擎后处在一个一时找不到清晰目标的状态:“产品做出来后,有点像学生,上完课、考完试大家就散了。”一位内部人士说道。

王小川说,“参加奥赛的人,过早地把自己装满了,以为还能做出很多很多这样的事情来。我当时在这些人里面技术最顶尖,但我觉得自己在商业等其他系统里面,还有很多要提升的空间。”他表达了一个“无知论”这一个观点,在他聊及到一位互联网大佬的时候,也表达了一个类似的观点,“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绝对好用的东西,人的认知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认知掌控一个更大的世界这做不到。所以最后的问题是,人需要一种信仰,或者宗教作为支撑。”他不喜欢那种绝对的“到了头的冷静和睿智”。

边缘人的生存之道

2004年后,王小川所面临的各种抉择并不见少。2008年他不再负责搜索业务,而是被抽离到做桌面端。在那段时间李彦宏、陈天桥等这样的大佬也来挖过他。

王小川说,2000年进入搜狐后,他手里的股票如果折现的话就有“大概有1000来万。”他表达的一个意思是,就个人的所谓收益来看没压力了,表面上看好像也完全可以放弃这件一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人不能光孤立地看你自己,自己去隔离一件正在做的事。如果公司做挂了,那么多人怎么去讨老婆,买房子。而且很多事你只有做成了。才能代表这个价值达到了,否则就是一个很轻浮的想法。”

王小川的朋友、启明创投合伙人胡斌,在ChinaRen以及搜狐都曾和他共事过。这位留着长头发的风险投资人,念大学的时候喜欢听摇滚乐,做VC后,业余时间组建了一支摇滚乐队。他笑着说10年以前,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够有棱角的人了,“但小川在当时比我更明显”。两个很有棱角的人,常为了公事争得面红耳赤,但最后他和王小川成为了好友。搜狐内部竞争挺激烈,胡斌一度以为王小川在搜狐不可能待太久:“这10年,可以想象他在里面经历了非常多的东西。”搜狗的团队曾被大公司挖过角,“但更多的人选择了留下,从研发团队开始做,一直到今天搜狗从搜狐分拆出来。看得出,他是有人格魅力的。”

做搜狗,王小川以“各种曲折”形容过去的经历。在内部以及外部所遇到的挫折,他说:“那就是一个伤疤。”2005年百度上市,立即拉开了与搜狗的距离。搜狗在当时还需面对另一只大象谷歌对这个市场的蚕食。很多人质疑,他凭借什么力气在这个市场上去找到自己的地盘呢?在这样的竞争格局里,王小川说:“当别人把门关得差不多只留条缝的时候,如果你自己还把那个门缝关上就相当于自己不给自己希望。”

通过输入法导人浏览器,再通过浏览器带动搜索的流量,这是搜狗“三级火箭”的产品逻辑和所延伸出来的商业模式。现在并不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从2006年搜狗推出输入法,到2009年推出浏览器,这个现在被视之为创新之举、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并不被搜狐内部完全理解。甚至有一种声音认为,王小川是因为搜索做不下去了才开始做浏览器。

到2008年,搜狗做搜索已经5年了。表面上,它看不出有多大动静。况且在两头大象的阴影边,它还被它们庞大的身躯所笼罩。前景令人堪忧。输入法推出,在此期间验证了它的成功。2008年它的用户量占据了40%的份额。次年70%。现在,这个数字为86.3%。它给关心搜狗做搜索此事的人以希望,但一时又无法让人不忧虑。用户来了,可是它并没有变现为一种直接的商业回报。而王小川与团队,一开始就将此定位为做搜索这件事,其商业模式里的一环。当大象无法直接撼动的时候,就用曲径通幽的方式,在大象的身旁带来它在搜索市场的流量,而不是通过它在短期内带来多大的商业效益。

搜狗生存在搜狐的体制内,人员招聘、薪酬福利、销售等都在搜狐的体系里,这使得它在做很多事情时,运作起来效率降低,不时会和其他部门发生冲突。王小川需要去平衡这里面的各种关系。搜狗输入法还是给团队打了一支强心剂。搜狗当时的状态,“可能运营了一段时间就没了,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一位员工说。

搜狗员工一度士气低落。到2008年这5年时间,搜索引擎这件事能不能做好,有的时候他们心里也在打鼓。对于多数互联网产品来说,5年的时间不算短,不能有力地证明它的成效。“很容易被人认为,那是你有问题。”前搜狗员工说,做搜索这件事有些特殊,从产品到渠道,到通过它来赚钱,需要很长的时间,“它不像今天,很多是公开技术,到外面挖一批人来,就可以立马做这件事。”

在搜狐内外遇到的各种压力,王小川一直不愿意向团队传递。一两年前,他在与朋友聊天的时候说:“想要大家有一个好的环境,安静地做把事情做出来。”

不会飞镖暗器是一种幸运

探索引擎是搜狗正在开发的新一代搜索引擎。“这就像搜狗的输入法,当你敲一个词的时候,不仅仅是最后对应这个词汇,它能给你更多的帮助。而当你用浏览器敲链接的时候,也不仅仅是看到那个页面,我有意***给你更多的帮助,探索互联网更多感兴趣的东西。”王小川说。他们试***颠覆搜索引擎“搜索框+关键词”的传统模式,把搜索技术与浏览器结合起来,以此去改变搜索市场的格局。“就是从工具向服务迈进,否则输入法和浏览器都是工具。”王小川说,搜狗正在做这样的一个转型,以此去寻找自己的定位,“在前有百度后有360的夹击战中,找自己的生存机会”。

PC端依然是搜狗想要做活的盘子。王小川觉得搜索市场在无线领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快”。他描述了一个现象,诸多门户网站在2000年就上市了,相比之下,百度上市的时间有些晚:“因为,只有当网站成熟了,有很多网站能赚钱之后,搜索才能赚钱,因为搜索是它们生态系统里的一部分。在无线领域现在除了游戏赚钱,还有什么呢?”2012年,搜索进入了百度、搜狗、360的三国战时代。王小川一直想通过技术创新去改变搜狗在行业内的竞争格局。“在一个复杂的格局里,我们可以选择花10倍的力气,寻求在产品上的更大突破。”

王小川说:“搜狗还是偏理想主义。这可能来自一些人的某些共性,看不惯野蛮的东西。说得好听点叫不接地气,说难听点这叫学院派。在今天,这种价值观,我反省过其实是一种负担。最后我自己的思考是,认了。跟打仗一样,别人使飞镖暗器,这玩意我不玩会吃亏,但这个时候我觉得有机会,再往后几年、十年,因为我觉得这个文明会在的。所以我现在更愿意阳光地看待这种事情。”

前段时间他在看一本写犹太民族历史的书。他讲述这本书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是,这个民族里的人一直被武装力量挤来挤去,没有武器也不反抗,没有自己的祖国,但并不是随波逐流:“他们现在在对美国整个经济、***治的影响力方面都有不可小看的话语权。包括美国娱乐产业的明星公司,像7大唱片全都是犹太人开的――就是说,我受到压迫了,我能把我们的智慧、对文明的追求在其他地方绽放成新的力量。”

郭奇是王小川在成都七中高中时的同学,也是他在清华念本科及研究生时的同学。从ChinaRen、搜狐到后来的搜狗,他们同事至今,是相交了20年的老朋友。

在成都七中的实验班,王小川和郭奇都是被重点培养的学生。郭奇说,有一两年时间,学校为此给他们分配了两间屋子。在―个阴暗的阁楼上,屋子里摆着两台电脑,但是没有老师给他们出各类题目,也没有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做。那段时间,他们自己找来了各式各样的题目。“绞尽脑汁去寻找一些很奇怪的东西。我们特别喜欢研究一些新的算法。我觉得搜狗有一部分基因,应该跟当时在阁楼上的那段学习环境也有关系。就是说,在那种规则的外面,非常有创意地去解决问题。”

郭奇说王小川真正想要做的事还是创造。他记得大概一年多前,有一天王小川找他兴致勃勃地聊了半天人机对接、3D打印、语音交互的话题。郭奇想表达的意思是“他本身是一个有想象力的人,很想让搜狗保持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文化”。

王小川的父亲曾是一位工程师,而母亲是一位中学物理老师。王小川说,他们对自己都有很大的影响:“我爸是老黄牛般的***员。”他把***员分成两类,一类是领导干部,另一类就是像他父亲一样待在基层,对自己要求特别高,家庭责任感强。“他为人特别正直,就算是我妈妈玩下麻将也会告到领导那里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人生之道10篇

学习

一句话表达我很想你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一句话表达我很想你10篇,内容包括如何用一句话表达我想你,10个字表达我很想你。4、我这一生遇到过很多人,他们如同指间的烟火,忽明忽暗,最后只沦为一抹灰烬,而你不同,你如北斗,闪耀在我的整个人生。(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优秀老师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老师10篇,内容包括优秀老师事迹,平果优秀老师。记得有一次,刘梦突然肚子疼,疼得走不了路了,看见什么吃的都没有胃口,所以连午饭都没有吃。刘老师吃完饭上来后,看见刘梦脸色不对,便走上去亲切地问:刘梦,你怎么了?刘梦抬起头来痛

学习

护理专业就业前景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专业就业前景10篇,内容包括护理本科生的就业前景,养老护理就业前景如何。3、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策和法规;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方向与动态;4、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

学习

终身学习论文

阅读(19)

终身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两者相结合的产物。关于终身学习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和组织对其解释也不尽相同。最具权威的“终身学习”定义,是由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提出,并经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

学习

酒店礼仪培训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酒店礼仪培训10篇,内容包括酒店礼仪培训资料大全集,酒店新人礼仪培训心得。礼貌待客、热情服务还不够,酒店前台接待人员还要注意自己形象礼仪规范,男士头发不可过长,头发不得油腻和有头皮;女士头发梳洗整齐,长发要捆绑好,不得戴

学习

少年情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少年情10篇,内容包括少年情唱法,少年情文案。那时的你,是如此的动人。在晴天,在微风飘飘中,在花红柳绿时,你我邂逅。在春的风采里,黄澄澄的太阳,轻轻地斜照,染红的晚霞妩媚又迷人,感动了内心的一份情,悄悄地在黄昏里吐露芬芳。于是,你

学习

经济研究管理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研究管理论文,内容包括经济管理的论文参考文献,经济管理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改革开放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一场伟大***,创新是经济学理论发展的灵魂。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学习

黄莺儿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黄莺儿10篇,内容包括黄莺儿全文,商调黄莺儿。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农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学习

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10篇,内容包括四则混合运算脱式计算题,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3.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训练学生全面审题、选择合理解题方法的思路及解题技巧。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

物理化学论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物理化学论文,内容包括物理化学论文参考文献,物理化学论文题目。一、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中很多旧观念制约着当前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新《大纲》不相适应。要想使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符

学习

瑞典火柴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瑞典火柴10篇,内容包括瑞典火柴是什么,瑞典火柴作者。Thestrangestthingaboutmatchsticksisthatthey’vegottoburnwellwhenyouneedthemtoburn,andthey’vegottogooutandstayoutw

学习

小学生道德教育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道德教育,内容包括小学生道德教育任务,小学生道德教育过程记录。1、以“趣”入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

学习

滑梯安全总结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滑梯安全总结,内容包括滑梯安全总结,滑滑梯的安全隐患总结。门事故主要又可分为困人事故、由于厅轿门联锁接触不良间接导致的停梯事故以及坠梯或剪切事故。事故的原因也非常复杂,一方面系其本身的质量因素,主要原因是由于门系

学习

德育经验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德育经验论文,内容包括德育论文范文20篇,德育案例论文10篇。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高校管理体制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虽然一直持续不断,但由于主客观因素,其基本

学习

经典人生励志格言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人生励志格言10篇,内容包括人生古文格言励志,古时候人生励志格言经典语录。3、平凡人生要用平凡的心去对待,你的人生将会更精彩。4、成功人的背后总会有一个不寻常的故事。5、勇敢的面对不一定成功,但你不面对就一定不成

学习

人生若只如初见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若只如初见10篇,内容包括人生若只如初见全篇,人生若只如初见小短文。人生若只如初见,谁曾悲鸣,那场梦里似真似幻挥手别离,一如落泪时,哀愁溢满人生若只如初见,谁曾回忆,那场梦里轻舞飞扬雪花纷落,一如叶落时,破碎苍穹人生若只如

学习

改写人生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改写人生10篇,内容包括改写人生的100个方法,改写人生精选段。初三那年我的成绩跃居全班第一,无论是小考、大考都是这样。其实,那时我对所学知识并没有多少兴趣,只是坚信学习能改变命运。成绩位居第二的是一名男同学,是我们班的

学习

关怀的人生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关怀的人生10篇,内容包括关怀的人生阅读理解答案,关怀的人生文案。(二)给与大学生人本关怀是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需要“人本主义”的教育方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倡导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鼓励学生多提建议,对于好的建议要给

学习

人生目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目标10篇,内容包括人生目标简短范文,人生目标制定100个字。我有了我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人生目标才有方向,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就能努力,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功。今天早上,我们学校请来了今年考上北京大学的在我们

学习

人生如歌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如歌10篇,内容包括人生如歌歌曲,人生如歌音频。我爱《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朋友比情人还死心塌地,朋友比情人更懂得倾听。她告诉我友谊是多么纯洁无瑕,好好珍藏这份友情。我爱《改变自己》: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隔

学习

更好的人生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更好的人生10篇,内容包括只有自律才能有更好的人生,你配得上更好的人生。看了这期电视节目,我非常赞同几米在访谈中说的一句话:人生由许多个不确定的因素组成,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不确定,生活才会显得如此美好。仔细想想,在现实生

学习

迷茫的人生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迷茫的人生10篇,内容包括迷茫人生的感言,人生感到迷茫时的文章。姚检的办公室虽与一般办公室无异,有办公桌、电脑、沙发、高大的书橱及其他必须的办公设备,朴素而庄严。但是,与其他办公室不一样的,这里给人一种很浓的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