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大数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效率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284-01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中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给数学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想实现这种教育目标,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就教育教学的实质而言,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一种服务,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教师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这种方法并不复杂,也不时髦,甚至是简单而土气的。学校开辟一间手工教室,给孩子们一些木块和量尺,由他们去量木块的长宽高低,然后拼造一些简单的物体。这种传统的操作教学,实质上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尺子的用途与方法,也理解了线段长短间的加减关系。在这种手工教室内,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去亲手实践学习,最后并由教师解答学生在动手劳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教师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促、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首先,要教会学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以小学数学第十册举三个例。例1:数据的收集,要求学生在上放学途中遇到红灯时,数一数另一方向经过的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各是多少辆?例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要求学生模仿家庭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用硬纸板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长体。例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布置作业,想一想班上每个同学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并把合数分解质因数。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低年级学生数一数客厅的瓷砖、光碟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形和立体***形。中高年级可观察几何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
三、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是几种常见做法:
1、运用实例创设情境
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做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
2、运用实物(挂***)创设情境
如“圆的认识”教学,可以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但是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不喜欢),为什么(虽漂亮但踩不动);老师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不喜欢,因为骑这样自行车在平坦大路上都会象踩在颠跛不平的路一样);教师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满意。
3、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通过旋转平移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的一半。
四、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五、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生活中的大数篇2
一、单选题。
1.“78”中的“8”表示8个(
)。
A. 一
B. 十
C. 百
2.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54<45
B. 25>52
C. 56<65
3.59比46(
)。
A. 多得多
B. 多一些
C. 一样多
4.个位上是2的两位数是(
)
A. 2
B. 20
C. 32
5.在60和70之间,且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的数是(
)。
A. 55
B. 66
C. 77
D. 88
二、判断题。
1.39里面有3个十和9个一。
(
)
2.十位是1,个位是7,这个数是97。
(
)
3.100由10个10组成。
(
)
4.三十六写作36。
(
)
5.五个五个地数,35前面的数是30。
(
)
三、填空题。
1.最小的一位数是________ ,最大的一位数是________,最小的两位数是________,最大的两位数是________,最小的三位数是________。
2.69前面的一个数是________,后面的一个数是________。和99相邻的两个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3.59添上1是________个十,也就是________;比90小1的数是________。
4.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5,这个数是________,它后面的第3个数是________。
5.选择合适的数填在框里。
48
76
45
64
49
83
十位上是4的数
单数
比50大的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圈一圈,数一数,记下来。
(1)圈一圈。
(2)一共有________朵。
7.用
3张卡片能组成________个不同的两位数,最大的是________。
8.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笫一位是8,第二位是4,这个数读作________.
9.在横线上填上“>”‘
100________99
23________27
70________69
67________76
50________41
10+9________19
44________66
53________35
四、连线题。
1.找朋友。
2.小动物喜欢吃什么?连一连。
五、解答题。
1.用
表示10,用
表示1,在比30小的数下面画“√”。
2.玩具飞机60元,玩具汽车的价钱比玩具飞机便宜一些,玩具汽车可能要多少元?
在数字下面画“√”。
73元
57元
22元
3.画一画。
(1)53
(2)40
(3)27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2.
C
3.
B
4.
C
5.
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填空题
1.
0;9;10;99;100
2.
68;70;98;100
3.
6;60;89
4.
53;56
5.
48,45,49;45,49,83;76,64,83
6.(1)
;(2)52
7.
6;73
8.
48
9.
>;;;=;
四、连线题
1.
2.
五、解答题
1.
2.
57元比60元便宜一些
答:玩具汽车可能要57元。
3.
(1)
生活中的大数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生活化教育 研究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们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到一起。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倡导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更为形象的日常生活问题。同时,这也是国家对于培养应用性人次的要求。
一、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策划的意义
顾名思义,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策划就是一种教育学生们将高中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一种策划。这一策划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把生活与高中数学的学习联系到一起,使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同样能够去学习难度很大的数学知识。这样就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促使学生热爱上数学学习。当学生们热爱数学学习的时候,那这么学科就会变得相当简单。
二、将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推行的具体方法
2.1 在课堂教育上,教师多引进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
生活中处处都有知识,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更是无处不在,只是平常学生们不会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做好课堂教育工作,在课堂教育时,多引用生活中出现的生活问题。老师们需要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果教师都不能将数学生活化,又怎么去要求学生。老师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后,就要在课堂教育的时候使用上这些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们去观察是否是这种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更加喜欢上自己的生活。比如,最近刚好有超市打折促销,一个超市打九折,另一个超市实施买一送一的措施,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计算去哪个超市购买会实惠一些,然后让同学们课后去实验一下。多个教育成功的案例证明,将生活中的数学引入到课堂上,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能够使师生间的沟通更好,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作用如此大的事请,绝对需要广大老师的大力支持实施。
2.2 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不怎么注意日常生活,即使发现生活中有些是数学问题,他们也不会去过多的思考。而实际上,他们也意识到了这是他们课堂上的数学,但也仅仅是意识到,没有太多的关注度。这要求高中老师们要足够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并对这些情况分析,看看有哪些数学问题能够引起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思考。这样的例子离学生越接近,越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比如说,火车站的钟楼上有一个时钟,时钟上有一圈的小彩灯,而有位学生的家就在钟楼的附件,老师可以引导这位学生在晚上的时候,观察下时钟上总共有多少彩灯,在晚上7点的时候有多少,在晚上8点的时候有多少,在某一个时间点又该有多少个彩灯。然后,等第二天的课余间隙,老师问一下学生的成果怎么样,学生是如何计算的。如果学生计算的不正确,老师一定要马上解决。这样,就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当然了,光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这需要老师要和学生的家长及时进行沟通,引导家长和老师一起,为学生的学习做很好的引导作用。
2.3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实现学以致用
很多学生学习数学认为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将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也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对应用用处不大。实际当然不是这样了,如果一个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够好,知识的迁移能力很强,那这个学生一定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很多生活问题,他的生活会比其他的同学轻松很多。教师一定要设法让学生们明白这个道理,这对于实施数学教育生活化策划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这一策划的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划势在必行。数学教师一定要在平常的教育和生活中,多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领悟数学与生活的魅力。还有,教师要打破课本知识的束缚,把那些乏味苦难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这些知识很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学以致用这不仅是数学这一个学科的本质,也是其他自然类学科的精髓。不然,如果我们的学习只能为考试服务了,其他一点用处也没有,那我们有何动力去努力学习呢?
参考文献
[1]杜新苗.基于回归生活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顾艳琴.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
生活中的大数篇4
关键词:数学;生活情境;生活经验;生活素材;生活应用
一、精心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数学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现实的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情境,精心创设既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又具有适度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情境,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创设了如下***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在“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背景音乐下,将一个绿色环绕的池塘里,荷花亭亭玉立,在微风吹拂下频频“点头”示意的美丽画面展现在屏幕上。然后,打出一首诗:“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坐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强风吹一边。”我进而适时提问:通过这首诗,你能发现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你能知道湖水的深度吗?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顿时,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开始思考、讨论、演算,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
二、积极调动丰富的生活经验
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学生往往是在教室里左顾右盼,思维局限性很大,实际上一方面学生在其生活中已经经历了许多的数学问题,积累了不少的生活经验,只是这些数学知识和经验是零散的、混沌的、表象的、粗糙的或者是无序的。另一方面数学无处不在,这一点必须让学生体会到。为此,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积极唤起学生对生活体验的回顾,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将已有的知识经验“数学化”。课堂上经常引导学生联想实际,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更能激发学生主动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三、充分挖掘鲜活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数学教学资源的巨大宝库。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生活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例如,在讲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将与2008年奥运会有关的资料编写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背景材料;在讲到“确定与不确定”时,教师可以联系当前大家关注的汶川大地震;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结合当前的塑料袋收费情况,让学生做抽样调查等。这都激起了学生极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探讨中掌握了数学知识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新闻,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教学的题材,信手拈来,既新鲜又有亲切感,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情境掌握数量关系。
四、巧妙迁移数学的生活运用
新教材非常注重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所以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知识,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实践。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将“破镜重圆”(出示一块圆镜,故意失手,将镜子掉在地上,摔成了几块碎片,现在要划一块同样大的圆镜,你能想办法帮助我吗?)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的利用拼凑的办法确定圆镜的大小,有的利用垂径定理确定圆镜的圆心与半径,有的利用圆周角定理的推论来确定圆心和半径,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解决了过去的数学题目与其赖以生存一些实际问题相脱离的状况,使人们不再感觉到数学就是对一些题目的计算和证明,数学的学习枯燥无味,与现实没有关系,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问题丰富多彩,数学方法也多种多样,两者结合起来,方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到有实用价值的数学,让数学教学从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中解脱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我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开放数学课堂,带领学生走出狭窄的教室,到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去,开展多样的生活化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如,利用相似原理测量旗杆的高度,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实践;在教学“丰富的***形世界”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案设计比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利用样本来估计整体,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调查本地在实行塑料袋收费后塑料袋的使用状况等。
生活中的大数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策略
“生活中的数学”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小学数学具有现实性质,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并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在数学教学中,创造“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是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1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特点,将身边的数学材料引进课堂。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及其作用,学生可能说出学号、鞋号、体重、身高等。这些内容的提出,对未来课堂中学习计算数学将有较大的影响,这种数的表达与交流的方法,对学生形成数的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认识分数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里分数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认识的,这种认识与平均分的经验是分不开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如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认识到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在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时,可以创设一个“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情境,学生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格)大小的多种方法:既可以把两个小数都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后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整数为中介,通过它间接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在进一步“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提出“去哪个文具店买橡皮便宜”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三种类型的橡皮,它们的单价不同,比较三个小数的大小,从而找出其中最小的一个,这更具挑战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再引导他们体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来解决的策略,即先比较其中两个数的大小,再拿其中较小的数与第三个数比较,就能找出最小的数。经历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体验进行有条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
“在数的认识”的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其数有关,利用数可以进行简捷而丰富的信息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比如让学生交流生活中遇到过的万以内数的情境。总之,要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切实体验到万以内数的特征,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来发展自身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 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只有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他们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才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例如,请学生在家中记录两个相邻月初煤气表上的用气度数,然后算一算一个月家中的用气量;请学生到商店了解一些家电的单价,然后算一算其中两样家电的总价或差价;在地***上标出三四个城市间的距离,算一算两地间相差的距离。只有经常开展这些活动,学生才能在解决问题时显出特有的潜能。
又如在教学“周长”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动手实践的教学活动,比如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本封面的边线,围一围树干的粗细等,这样可以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
3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数学实践活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活中的大数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生活实际应用
数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教师始终要把数学教学与当下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数学教师不能只是为了教而教, 不能只教给学生死的知识,而要做到活学活用。如果还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只注重死的知识的教学,欠缺具有 “ 实际意义 ” 的应用,那只会使数学与生活脱离, 而失去学习数学本来的意义,学生更不会感兴趣。所以,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有必要对“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使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让数学服务于生活”,展开细致的研究,用以指导现实的数学教学。 以上的这些感悟是我在实际教学中有感而发产生的想法,具体是从一节数学实践课谈起。
一、实践教学的启示。
曾经在有一节与学生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数学课,突发奇想的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数学实践课。这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命名为《游戏中的智慧》。我设计了一些活动的环节,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把场景设定为游乐场的情景,从中不失时机的穿插了一些数学问题,只有学生很好的解决了实际问题才能进行它感兴趣的游乐项目。这样就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设计成了饶有兴趣的闯关游戏。在授课时学生们出奇的活跃活跃,每一名学生都主动的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并且主动协作解决相关的问题。他们始终抱着游戏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有时会迸发出创新的见解。就连平时比较沉闷的后进生也都加入了这个行列,争先恐后的完成我所设置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投入的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其实每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只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不恰当的评价制度阻碍了学生这一天性的自由发挥。教师只要能通过合适的方式方法,把学生的这一潜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就能使学生主动的去学数学,用数学。
二、 数学教学有待于加入生活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他们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孩子们多方面得到有效进步与发展。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与孩子们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社会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他们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数学教学中加入生活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1 、设计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练习。
例如: ① 你要超市买 8个作业本 ,每本 5 角钱,一共要用多少钱? ②30名学生和2位老师去游乐场游玩 , 门票成人 10 元,学生8元,团体票5元每位,十人以上可以申请团体票。那么如何买票最划算?③ 家里要铺地面, 客厅50平米,用边长为0.8米的瓷砖需要买多少块。
2 、交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交给学生数学思想。
要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离不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但是更重要是要交给学生从数学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所遇到的数学实际问题。
3 、要鼓励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思想和行为。
数学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它注重逻辑、推理来不得半点马虎。那么这是不是说就不要创新了呢?不是的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是 “ 实践到创新再到实践 ”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进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加入生活因素 。
(一)课堂内容贴近实际生活。
1 、导课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每一次的教学导入阶段,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搜集一些与学生和所教的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教学导入时能够很好的加以利用,我想一定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导入情境中倍感亲切,贴近现实生活,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例题要与生活相联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最能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就是数学例题和练习了。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有效的加工引入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学习例题时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有现实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特别是一些购物问题、理财问题都是学生每天都经历的问题。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3 、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在实际生活中去实际应用,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有用武之地,才能使学生真正拥有了数学能力。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有目的的去解决实际问题。已达到锻炼数学能力的目的。这样学生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对已学到的知识做了检验和巩固。使学习效果更加牢固。
(二)课外活动注重对数学的实际应用。
1 、设计合适的题目开展与数学有关的课外活动。
如在现在家庭中带表盘的表已经被数字电子表所取代,在学习之间的换算时很多学生出现了困难,教师可以设计:“钟表小制作”的课外活动, 并辅以“ 普通计时法 ” 和 “24时计时法 ” 的互换等相关的试题的练习。从而使学生既体会了动手制作的乐趣又使学生接触到了钟表的结构,是学习变得简单、容易。
2 、设计活动指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
生活中的大数篇7
关键词:生活化 数学 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鉴于此,数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并在认识、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用孩子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提高孩子们的数学兴趣。
现在不少孩子认为所学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很少,学习数学没有什么用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发展。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作为21世纪的数学老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一种生活思想。把课堂练习生活化,提高学生操作实践能力。把知识融在生活当中,学生学起来觉得很有意思,印象深刻。因此老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同学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亲自体验数学源于生活,而且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举个例子,科学家发明东西,宇航员们操作由数学组成的仪表,工程师修建高楼、桥梁都需要精密的计算,不可马虎,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这些,我们生活中也处处可见,制作统计表,买东西计算价格,工程师使用比例尺。同样,生活中处处有数字,同学们早上按时到校(时间);吃多少食物(量);玩什么样的玩具(形状);排队(顺序)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引入教学中,使陌生的知识成为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学起来既起劲有趣,又掌握得又快又好。例如数学上有一种很美的数,也像打节奏那样,某些数字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就叫做“循环小数”。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简单易懂,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如教学“分数”时,我们课上分月饼,苹果……学生自备的食物。这样不但使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印象非常深刻。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生活的画面,让学生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形》时,我先让学生通过折、看、比,得出对称的特点,再让学生走出教室,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房屋的设计 等,想想周围的哪些事物是对称的最后,让学生拿出画笔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形。学生们的兴趣高涨,一张张纸上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对称***形。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轴对称***形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
二、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直线射线和角》时,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射线。同学们有的想到汽车灯、手电筒、太阳光等。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连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同时增进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
三、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的乐趣。
数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要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乐趣。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虽然数学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但是这就要求教师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能让学生善于发现体验数学本生的魅力。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问题和解决问题。让我们都做有心人去感受数学的美,去感受生活的美。
例如:我在教学“有余数除法”一课时,我是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进行导入的,我问:“还有20多天就到新年了,新年我们要开联欢会,同学们你们想怎样布置我们的教室呢?”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说贴窗花、挂灯笼、挂气……我说:“我们就挂气球,气球的颜色就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那你们知道第15个是什么颜色吗?”同学们一个一个去数。我说同学们提问我,我能很快的说出是什么颜色。师生共同进行猜气球游戏,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我问:“同学们想不想向老师一样很快说出气球的颜色,那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于是,接受快的同学渐渐的掌握了方法,很快说出了正确答案。很是自豪,像沙场上凯旋而归的将***。那些接受差一些的同学,又是着急又是羡慕,迫切地学习,很快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独自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能力。
生活中的大数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西南师大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91-01
数学是一项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用学科,做好数学的教学工作,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因此,在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连,以此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对此,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
一、注重数感的培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让学生做一个有心人,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在教学中找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就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数感开始,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与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沟通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从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次质的飞跃。小学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了解生活;学会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遇到问题时能自觉地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形成一种量化的思维习惯。
二、从教学实际出发,联系实际生活实际,灵活处理教材
教材教学内容所呈现的情境,离学生实际生活的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活动能否达成“有效”。现在使用的教材,由于受开发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它所呈现的案例场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背景差距较大。因此,在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真正地把生活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把数学知识镶嵌于“购物”这一现代人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中。提高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商场”学数学,为用而学,使小学数学教学由“知识课堂”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生活学堂”变学知识为学经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百分数应用题”变得生动、鲜活和有意义,真正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
三、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会计员”,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然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怎样存最合算?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此次活动.还可以是对学生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实现教知识和育人的统一。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四、数学作业生活化
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教师应紧扣教材,从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布置符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如学习了《厘米》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回家量一量家具和电器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厘米,爸爸妈妈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并比一比家里谁最高。又如在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让学生去购买一些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并记录自己买了什么物品,用了多少钱,付出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再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加固摇晃的桌椅、门窗等。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寓于生活中,生活中又饱含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更用于生活。在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体验“生活中处处用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张应贵.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2年第10期
[2] 吴小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上海教育科研》2005第12期
生活中的大数篇9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实际;学习兴趣;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常常出现数学与生活相脱节的一些情况:
1.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差,不能将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问题。
2.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薄弱。学生在做题时,对于算出的结果往往缺乏思考,一旦算出结果就万事大吉,很少去考虑结果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例如:在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有这样一道题目是给出数据,要学生计算学校操场面积,有些同学粗心大意,最后算出的答案竟然只有100平方厘米。诸如此类的笑话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即:学生学的是数学知识,他们没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还有待提高。
以上情况说明,在我们传统教学中,过分注重了数学知识的教学,忽视了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只就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数学因此而变得枯燥、乏味。
为了让数学课堂焕发更强的生命力,更贴近于生活,培养出更为活跃的符合未来人才素质结构的人才,新修定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就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散发出生活的魅力呢?我觉得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活场景中,对于有生活气息的事件总是特别感兴趣。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实际中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解决下面的新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我们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平时经常购买的学习、生活用品的价格,此时,问:“你们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吗?”学生会骄傲地说:“是整数(小数)”。然后再设疑:“你们已经用到小数,但是你们知道什么是小数吗?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由于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并不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感受到生活中有许多自己不了解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新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们可以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课堂中来,引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创设情境合理设置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例如:在教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时,教师把书上“姐姐比弟弟大4岁”的例题改为“我比×××(学生姓名)大11岁”,使学生和老师同时参与到题目中来,通过共同探讨,得出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讨得到结论,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在生活实际中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及时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和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
大量的课外作业是学生的负担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数学作业应从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中挖掘,要求学生带着数学的头脑去参加活动。教师可多布置一些和当天课程有关的问题或思路去寻找问题、去解决问题。
将数学融入生活,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理和方法,它将现实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我们的数学因生活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大数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重要性;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6
一、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理论性太强,初中生情感丰富,对于单一乏味的教学内容比较反感,这是很多初中生数学学不好、不愿意学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初中生数学水平,首先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生活化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教师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可以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有效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同时,保障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生活化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字和公式,教学内容枯燥抽象,对于思想还未定型的中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通过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生活化”的思维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情景教学中掌握牢靠的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活化教学情调的是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生活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化教学主次混乱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生活化教学主次混乱,很多教师认同数学课堂应该结合生活进行教学,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出现了生活设置复杂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讲解某一个知识点,为了结合生活实际,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情景教育的设置上,不仅浪费了大量课堂实时间,还导致教学内容主次混杂。
(二)教学设计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往往太宽泛,比如在讲解概率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以中国福利的中奖概率为例进行教学,这就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轨道,导致教学内容空洞,不具有说服性。
(三)时间投入大
生活化教学对教学方式具有推动作用,以知识教学为主,生活教学为辅。有些教师为了是教学情景更加逼真,在课堂上利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情景布置。例如讲解一道关于商品折扣的应用题,教师不顾教学效果把课堂布置成商场的形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这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还容易使学生忽视课堂纪律,降低课堂的教学学效率、
三、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索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今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学习之余学生很少有时间了解生活、走进生活。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只注重找寻方法而忽视了与生活的结合。很多学生在数学习题中遇到一些不懂的生活常识不愿意主动开口询问,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例如,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习题的解决办法。另外,有些习题与学生生活毫不相关,会让学生产生数学实用性太差等观念,而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将不具有生活代表性的习题进行有效地转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特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发现生活中哪些东西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引导学生解决源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伴随着教学的改革,数学习题与生活实际越来越接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解决源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在讲解对称轴这一知识点时,同学们都知道桌子的平面是长方形,长方形具有对称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好友哪些轴对称物体。初中生观察能力很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提出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生活为背景营造生活化教学情景
初中数学的教学对象是12到15岁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对生活充满好奇的年纪。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包含着很多数学知识如: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为了防止墙面坍塌人们通常用一根木棍进行斜面支撑;考试时学生们对号入座与坐标轴之间有相似性。以生活为背景营造生活化教学情景需要教师在教学准备工作上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把生活常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积累大量的生活常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数学课堂更具生活色彩。
(四)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生活情况有清晰地认识,结合教学内容设定合适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高效率学习。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还需要教师搜集大量与生活相关的数学信息,处理好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才能顺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五)实现课后练习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还应该实现课后练习教学生活化。课后练习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在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同时,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课后习题相结合实现教学生活化。课堂上的时间比较短暂,通过课堂很难将生活化教学体现完整。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课后练习进行生活化教学升华,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生活化。
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明确数学课堂生活教学中存在的生活化教学主次混乱、教学设计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时间投入大等问题,根据问题采取有效地措施实现课堂内外的生活化,从而推动我国教学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田.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4).
[2]李瑞红.浅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