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篇1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通“熟”,仔细)
【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2)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早晨)
(3)令初下,群臣进谏(名词作动词,下达)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6)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一词多义】
(1)朝:A.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B.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C. 朝服衣冠(读zhāo,早晨)
(2)孰:A.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
B.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3)若:A.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B. 门庭若市(如,像)
(4)方:A. 今齐地方千里(方圆)
B. 有朋自远方来(地方)(《〈论语〉十二章》)
(5)私:A. 莫不私王(偏爱)
B.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私下)(《观刈麦》)
(6)上:A. 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等)
B. 上书谏寡人者(送上)
(7)于:A. 皆以美于徐公(比)
B. 皆朝于齐(到)
C.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8)之:A. 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代词,指徐公)
C. 吾妻之美我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
(9)有:A. 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B. 欲有求于我也(与“无”相对)
【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或空间的某一部分)
(2)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3)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今义:讽刺,侧重揭示、批评或嘲笑)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今义:表大致范围,方位词)
(5)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6)能谤讥于市朝(古义:议论;今义:诽谤讥讽)
【重要句式】
(1)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忌不自信。(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自”做“信”的宾语,宾语前置)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介词结构后置)
(3)省略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主语、宾语,(邹忌)与(之)坐谈〕
(4)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重要词语】
(1)孰视之(通“熟”,仔细)
(2)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
(4)皆朝于齐(朝拜)
(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重要句子】
(1)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晚上睡觉时想这件事,(恍然大悟)说:“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对我有所求。”〕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3)虽欲言,无可进者。
〔即使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
(4)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
【中考链接】
(2013四川泸州卷)阅读文言文,完成1—3题。
1.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
徐公何能及君也( ) 徐公来,孰视之 (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形貌昳丽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陈寿《隆中对》)
B.皆以美于徐公 不以物喜(范仲淹《岳阳楼记》)
C.王之蔽甚矣 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D.此所误谓战胜于朝廷 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2
1.知识与技能:在第一课时疏通文义的基础上,欣赏品析邹忌的讽谏艺术,深入理解邹忌旷世谋臣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分析邹忌劝谏艺术的同时,学会结合生活实际总结出劝说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古代勇士敢于讽谏的胆识、善于讽谏的交际艺术及古代君王从善如流的广阔胸襟。(2)学习人际交往中以互相尊重为前提,站在他人立场上,用委婉的方式劝说他人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
1.体味品析邹忌的讽谏艺术,总结他讽谏成功的原因。
2.结合课前的视频资料,学会知识的迁移,归纳出劝说他人的行之有效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
品析邹忌劝谏艺术的同时归纳总结出劝说他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播放动画视频《比干劝谏》。(时长4分钟)。
2.结合视频内容,教师导入新课,开始第二课时的学习。(2分钟)
(新课导入)回顾历史,在过去那个“批龙鳞、逆圣听、犯龙颜”的时代,臣子劝谏君王是有着极大风险的一项活动。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了比干因劝谏纣王惨遭挖心,历史上跟比干遭遇相同或相似的人比比皆是。我们感叹他们成为劝谏牺牲品的同时却也惊奇地发现,更有这样一些臣子,不仅成功劝谏了君王,更拉近了君臣之间的关系。邹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那么,同样是劝谏,为何会迎来截然不同的命运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零距离地接触邹忌,看看这位名冠一方的美男子如何缔造成功劝谏的神话?
3.自主学习,探究邹忌劝谏成功的表现。(3分钟)
师:邹忌在劝说齐威王这件事情上大获全胜,表现出他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臣形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老师展示出的成功劝说的标准,想一想他的成功表现在哪儿?
(幻灯片上展出成功劝说的标准:成功的劝谏者在于让对方采纳自己的建议并付诸行动,经过努力实现自己对他的期待。)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结合教师展示出的成功劝谏的标准,经过自己的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采纳自己的建议――“善”;齐王付诸行动――下令“三赏”;经过努力――发生“三变”;邹忌的期待――战胜于朝廷。
(注:以上答案是教师课前的预设,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可能会有所不同,只要意思对即可。)
4.合作学习,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探究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15分钟)
师:根据刚才所学,我们看到邹忌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带领齐国走上了强国之路,缔造了“战胜于朝廷的”神话。那么,为什么他能成功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
生:合作学习。任务分配如下:1号学生负责记录。2号和3号学生每人回答3个项目的问题。4号学生进行补充,并担任发言的任务。
(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积极参与。聆听学生的回答,并适时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五分钟,五分钟后班内展示,完成后的表格如下(加粗部分为填写内容):
师生共同分析,探究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1)由自己的比美之事联想到国家大事――具有爱国情怀;
(2)我受妻、妾、客的欺骗和大王受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蒙蔽其实是一回事――善于发现问题,并抓住问题的本质;
(3)在邹忌看来大王受蒙蔽的原因是“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站在威王立场上,不正面说威王的错误,语气委婉;
补充:比干劝谏时所用的语言,试***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劝谏语言必须委婉的重要性:a.您怎么能对我们这些大臣的劝谏置之不理,只顾喝酒享乐呢?b.您不要总是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c.您应该重用那些勇于进谏的臣子,而不是只会逢迎献媚的美女。d.我们的国家将会灭亡在您这样的昏君手里。
(4)邹忌不怕在朝堂之上诉说自己的比美之事,借此劝说威王用亲身经历剖析,态度诚恳;
教师对刚才和学生一起分析的内容作总结,并指出以上都是邹忌劝谏成功的内在原因。
(5)“善!”。教师提问:a.朝堂之上该谈论什么样的事?b.我是君,你是臣,你的比美小事岂能与我的国家大事相提并论?c.王之蔽甚矣。这岂不是间接说我昏庸无道?
结合教师的问题,师生一同探讨,得出结论:邹忌三次冒犯齐王,但齐王没有动怒,反而采纳了他的建议。这说明齐王是一个虚心纳谏的君王。
教师总结邹忌劝谏成功的外在原因是有一个虚心纳谏的君王。
(6)教师提问:在上课之前,我们所看的视频当中,比干在一位上谏的臣子被纣王宣布腰斩的时候上殿劝谏纣王,此时纣王正与爱妃妲己饮酒作乐。想一想,比干劝谏的时机是否合适?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围绕劝谏应选对时机进行。
5.学以致用。(6分钟)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劝谏策略。但是劝谏主要是下级对上级的一种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和我们相依相伴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我们需要的就不再是劝谏,而是劝说。劝谏和劝说其实大致相同,只是发生的对象不同而已。下面我们动手将刚才所学的劝谏技巧进行修改、补充,让它对我们的劝说行为更具指导意义。
更改如下:劝谏技巧劝说技巧;具有爱国情怀具有关心他人真情;发现问题并抓住问题的本质发现问题并抓住问题本质;站在威王立场上不正面说威王的错误,语气委婉站在受劝者立场上,不正面说受劝者错误,语气委婉;用亲身经历剖析,态度诚恳有具体事例,态度诚恳;有虚心纳谏的君王有虚心接受的受劝者;抓住劝谏的时机选好劝说的时机。
6.实战演练。(10分钟)
师:刚才我们学习并总结了很多劝说的技巧,不知道同学们学会了没有?下面我们就试试身手,看看同学们谁学得快、学得好。请同学们帮帮老师,劝劝小刚和小强吧。
师:结合教师提供的两则素材,任选其一,利用今天所学的劝说知识进行劝说。准备好的学生当堂口头表述。
素材一:九年三班的班主任老师很着急,因为厌学的小刚又从学校跑了,中考复习在即,班主任老师既操心他的学习,又担心他的安全。你在学校附近看到了他,请使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九年三班班主任老师劝他回归校园。
素材二:你的好朋友小强在卫生间偷偷吸烟,正巧被你看到,出于朋友道义,深知吸烟危害的你如何劝刚刚学会吸烟的他戒烟,主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思考四分钟之后,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成果。教师对每一个发言同学的情况认真作出评价,以便全班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总结。(5分钟)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第二课时,在这一课里,我们跟随邹忌和比干学习了讽谏艺术,结合生活实际,我们扩大劝谏范围,变成了更贴近生活的劝说,并进行了实战演练。从今天的课上来看,我相信大部分同学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收获。当然45分钟的课堂不能包罗万象,劝说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一门艺术,我们今天所学只是冰山一角。这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希望你们学习的脚步永远不要停下,因为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
六、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劝谏艺术:具有爱国情怀
发现问题并抓住问题的本质
站在威王立场上不正面说威王的错误,语气委婉
用亲身经历剖析,态度诚恳
有虚心纳谏的君王
劝说艺术:具关心他人真情
发现问题并抓住问题本质
站在受劝者立场上,不正面说受劝者错误,语气委婉
有具体事例,态度诚恳
有虚心接受的受劝者
选好劝说的时机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3
《战国策.齐策》
舞台正中有一低案,虚拟门。
邹忌(台侧上,到正中椅子上坐下,摆思想者poss):徐公,徐公,你居然抢了我齐国第一美男的位置!上耶!(闪电声)
邹妻(另侧上):夫君,你回来啦?怎么也不吱一声?
邹忌:吱
邹妻:厄。。。婵娟,夫君来了,还不快上茶?
婵娟:是(幕后)
邹忌:嘿嘿嘿,这位女士,正所谓男女授受不亲,你我还是保持距离为好。
邹妻:(委屈状)夫君,你这是怎么了?!
邹忌:怎么,我有什么问题吗。
邹妻:想当年,你与我情投意合,成双成对,可自从你当了官以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大。(欲哭状)
邹忌:夫人,别这样嘛!
邹妻:当年的你,到底哪去了?(背景乐:不能说的秘密)
邹忌:夫人。你也太夸张了吧。
背景乐换天仙配
邹妻: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邹忌:做你的夫君真受罪。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却得回家守母老虎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赚钱来你消费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房价上涨买不起
你我好比那同林鸟
大难临头各自飞
邹妻:夫君!(撒娇状)
邹忌:好了,夫人,别生气啦。
婵娟:哼!(背对邹忌)
邹忌:夫人!我到外头忙,不也为的是这个家吗!
邹妻:好啦好啦,我又不是不懂。
邹忌:那就是啦,我的好夫人。对了,夫人是否认识徐公?
邹妻:认识啊,不就是城北那个快男嘛!
邹忌:那夫人觉得,我与徐公,谁更美?
邹妻:那当然是夫君您啦。要不然,妾身怎会对夫君一见钟情,生死相许呢?(i am waiting for you)
邹忌:哈哈哈,有夫人这话那我邹忌就不妄为齐国大夫了。
邹妻:好了,夫君,过来喝茶吧。
婵娟:大人请喝茶。(端可乐上)
邹忌:(喷出)这茶怎么是洋味的。
婵娟:那是韩先生送的,叫可口可乐。
邹忌:(发怒状)我要喝绿茶!
婵娟:是。(跑下场,带统一绿茶上)大人,请喝。
邹忌:嗯,这个好。(对观众)亲近自然,统一绿茶。
邹忌:好了,婵娟我问你,你可认识城北徐公?
婵娟:何止认识!(见邹忌不满)就那么一点点啦。
邹忌:你说,徐公与我,谁更帅?
婵娟:当然是徐。。。邹大人您啦!
邹忌:好,好(对观众)男人,就是要长得帅一点!
韩武:(台侧跑上)这应该就是齐国第一自以为是美男的美男,邹大夫家了吧。
邹妻:夫君,外面好像有人找你。
邹忌:找谁呢(朝门外喊道)鬼鬼祟祟。
韩武:请问,邹大(读dai)夫在吗?
邹忌:你是说,齐国皇家医院的周大夫?
韩武:nonono!我找的是齐国大夫邹大夫(读正确)
邹忌:早说嘛(开门)这不是韩武先生吗!
韩武:韩武拜见邹大夫(鞠躬)
邹忌:不用不用(回礼)
韩武:一定要,一定要(再鞠躬)
邹忌:免礼免礼(回礼)
韩武:非礼非礼(向前一步,磕中邹忌头)
邹忌:啊!
韩武:邹大人没事吧(关心状)
邹忌:没事,没事。(慢慢坐下)请坐
韩武:邹大人,此番前来,我是有事相求。
邹忌:(看向别处)说
韩武:我要申请进出口的通关渡牒。
邹忌:(还是向别处)啊,是,是啊。
韩武:大人,大人!
邹忌:(回过神)哦,你说渡牒是吧。
韩武:是。
邹忌:怎么,你又要进口可乐?
韩武:难道邹大夫不喜欢可乐?
邹忌:(面对观众)可乐虽好,可不能贪杯啊。
韩武:那邹大夫大可放心,这次我准备大量出口王老吉。
邹忌:哦?!出口哪国?
韩武:秦国
邹忌:可先生可曾知,我国与秦国素来不怎么交往啊。
韩武:大人放心。素闻秦国人容易上火,急需清热解毒的良方啊!(对观众)怕上火喝王老吉!yeah!
邹忌:那你是想借机倾销,并且打通我国与秦国的外交关系?
韩武:正有此意。
邹忌:好好!劳韩先生费心了,我明天就去办理。
韩武:多谢邹大人。
邹忌:对了,韩先生,你可认识城北徐公。
韩武:怎么不认识!江湖素来就有南邹北徐之称,徐公那可是一号人物啊!
邹忌:我怎么不知道这说法。(不满状)那徐公是不是很历害?
韩武:今晚齐国中央电视台就有直播,大人可以自己去看。
邹忌:那我问你,徐公比我,谁更美呢?
韩武:(眼珠一转)徐公当然没有大人美了。邹大夫俊美,齐国上下谁人不知,哪人不晓。瞧大夫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眉若卧蚕,目若朗星,鼻若悬梁,唇若柳刀,酷!再加上大夫整日伴于君侧,辅佐朝***,如此培养出的高贵气质,使您更显神采奕奕,气宇轩昂,如玉树临风。那徐公不过是***,怎能与邹大夫相比。
邹忌:哈哈哈,过奖过奖,我也只是沾了齐王的光啊。
韩武:好了,邹大人,韩某还有公务在身,不能久留,先告辞了。
邹忌:那韩先生走好。(送致门口)
韩武:(出门后)嘿嘿,男人也喜欢花言巧语,美男,哈!
邹忌:嗯,中央电视台,反正没事,看看也无妨。(对台下)夫人,婵娟,都过来。
邹妻:夫君,怎么了?
邹忌:闲得无聊,陪我看看电视如何?
邹妻:好啊。(对婵娟)婵娟,去开电视。
电视打开,背景音乐起新闻联播。
甲:各位观众早上好,我是主持人甲。
乙:我是主持人乙。今天是猴年马月的地球撞慧星日,欢迎收看齐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
甲:首先介绍一下这次节目的主要内容。
乙:楚灵王会见齐国大使晏子。
甲:赵魏韩三国公然***晋国,晋国外交部发言人公开表示抗议。
乙:下面请听详细内容。
乙:据齐国驻楚国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齐国外交官晏子一行五人出访楚国,受到楚灵王及王后的亲切接见。宾主在友好的气氛中,就贸易与合作,科技与交流,和平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诚挚友好的会谈。
甲:昨晚举行快乐男生战国赛区总决赛,齐威王以一首秧歌舞获得总冠***。
乙:下面是国际新闻
甲:最新消息,赵、魏、韩三国企******晋国。晋国外交部发言人“进贡”强烈谴责这种***行径。他在发言中指出:晋国始终坚持一个晋国的原则,晋国的领土和完整不容分割,这种行为极大地伤害了晋国人民的感情,要求赵韩魏三国停止***并向晋国人民道歉
乙:由于鲁国秘密研制核武器,引起周边各国的强烈不满。秦国现任国君秦恒公表示,鲁国如果不停止核试验并向国际社会道歉,秦国将出兵进行武力干预。
韩武:韩武拜见邹大夫。
乙:接下来是专题节目,永远的丰碑。此次节目介绍的是上一届快乐男生的总冠***,江湖上素有北徐之称的齐国传奇人物——徐公。现将进行现场采访,大家欢迎。
徐公(上台):观众朋友们,你们好吗?
邹妻:(热烈鼓掌)徐公,徐公。
邹忌:嗯?!夫人请自重。
邹妻:(回神)哦。。。
乙:我国素来就有南邹北徐之城,不知徐公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徐公:哈哈哈,那只是虚名而已啊。
乙:徐公果真是谦虚啊,大家为徐公鼓掌。
甲:(抢过镜头)请问徐公,您对您的美貌有什么看法。
徐公:一句话:一般一般,亚洲第三。
甲:那你是如何保持这样的美貌的?
徐公:其实我以前脸上长满了痘痘,自从用了满亭洁面***后,痘痘全不见了,肌肤又白又嫩。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
邹妻:夫君,我也想要耶!
邹忌:(气愤的)都是骗人的广告,不看也罢,换台。
幕布盖上,揭开。
乙:欢迎收看收视里暴低的娱乐节目,齐国操操操。今天我们请来了重量级嘉宾齐威王为我们做现场表演。
音乐猪八戒背媳妇,齐王扭秧歌。
乙:看,齐王即兴为我们表演了他的拿手好戏秧歌舞。
邹忌:什么烂节目,不看了不看了,关了。
电视关,音乐停。忽然幕布拉开,齐威王从电视爬出,放歌剧2。
王:搞什么,人家跳个秧歌你也不让,你这大夫是不想做下去啦!
邹忌:(大惊)臣不知王驾道,未能远迎,还望恕罪!
王:无罪无罪,哼!(坐到椅子上)
邹忌:大王,微臣有话,不知当讲否?
王:别废话,照台词念下去。
邹忌:大王可认识臣北徐公?
王:认识,不就是和我抢快男冠***,这一次失败的那个嘛!
邹忌:那大王觉得,我与他谁更美呢?
王:比他作甚,无论你们谁美,我也不能把你们纳入后宫啊!
邹忌:臣不是这意思。
王:那你是什么意思。
邹忌:臣没别的意思。
王:那你有什么意思。
邹忌:臣实在没意思。
王:那没意思你跟我说什么?
邹忌:(眩晕)臣只是想说,今日臣见到徐公,貌美无可匹敌!
王:邹爱卿,嗯,你不是同性恋吧?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4
邹忌身高八尺多,仪容很漂亮。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间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坐着同他闲聊时,又间他:“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夭,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比徐公差远了。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缤妃、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尸就下了命令:“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摘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特色:
1.刘向论《战国策》之成书
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裸营。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辅,除复重,得三十三篇。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趟”为“肖”,以“育”为“立”,如此字者多。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
—刘向《(战国策》序》
2.《战国策》之评价
《战国策》所载,大抵皆纵横裨阖镭狂相轻倾之说也。其事浅陋不足道,然而人读之,则必向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5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战国策》。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昳()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5、窥镜:照镜子。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7、旦日:第二天。
8、明日:第二天。
9、弗如远甚:远不如。
10、美我:认为我美。
11、私:动词,偏爱。
12、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
13、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14、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15、面刺:当面指责。
16、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市朝,公共场合。[来源:学科网]
17、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18、时时:不时,有时候。
19、间()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20、期()年:满一年。
21、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22、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文后练习: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朝服衣冠,窥镜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附加练习
1、邹忌用什么方式来讽谏齐王?这有什么作用?
2、试分析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
3、齐国最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成就,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答案
1、以家事喻国事,由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类比推理,由小及大,现身说法,启发诱导,委婉规劝。作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含蓄委婉。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6
一、引鱼上钩、巧用迂回的墨子
墨子论辩的巧妙就在于他能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要他们说出自己想要他们说的话,这样就可以抓住其把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墨子见公输盘,采用的是“引鱼上钩”之法。公输盘问他有何见教,他并不直陈其事,而说:“北方有侮臣者,原借子杀之。”他把问题说得十分严重,意在一下子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到这件事上,迫使对方对这件事立即表示态度,说出自己想要他说的话。墨子之所以使他不高兴,继而又激怒他,无非是让他说出这句话来,然后再予以批驳。
墨子见楚王,则又是“巧用迂回”了。一开头就对楚王作比说:“今有人于此”如此这般。他不说“倘若”“假使”等假设字样,好像是在讲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使对方不致发生错觉,能听得进去,然后让对方说出自己要他说的话来。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也不得不诺诺称是。可谁知楚王虽言“善矣”,却又以“公输盈为我为云梯之械,必取宋”,再一次把责任推回给公输盘。
面对此种情况,墨子不得不在战术上同公输盘来一次较量,结果“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在实力的对比和威慑下,楚王不得不说出“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至此,墨子“止楚攻宋”的目的已经达到。
二、近取乎身、以小喻大的邹忌
邹忌论辩的巧妙就在于他用诙谐幽默的戏剧性手法来说谏。他劝谏的目的是要齐威王广纳忠言、振兴齐国,但给国君提意见、说“弊”事,是有一定风险的,弄不好反而会招来祸端。从文中“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齐威王受弊是客观存在的,那么邹忌的劝谏也就是切实需要的。该以何种方式劝谏,齐王才容易接受呢?敏于事、善于言的邹忌决定以设喻的方式巧妙地讽谏齐王。
邹忌由私事推及朝***,抓住这一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的相似点——“受蔽”,并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以家事喻国事,拿齐王所处和自己作比较,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由于这两种“蔽”十分相似,齐王听后如梦初醒,深以为然,不但称“善”,还立即下令赏赐,促使群臣吏民进谏,显示其广泛纳谏的决心。
三、墨子与邹忌的论辩技艺之比较
从上面的分析可看出,墨子的论辩朴实、逻辑严密,主要是通过巧妙地设问、启发、诱导,使对方来肯定他想说的问题;或者说,通过设问、步步逼迫,使对方不能不承认。它的好处就在于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之中落入“圈套”,逃不了,挣不脱,只得就范。邹忌的进谏不同于墨子,他巧于设喻,善于铺设,用设喻讲述道理,语言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更易接受。很明显,墨子与邹忌的论辩技艺有明显的不同。
1.从身份地位、论辩实质看
墨子,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者,出身微贱。墨家学说主张从保护小生产者的劳动果实和私有财产出发,积极开展广泛的社会互助活动,争取实现其“兼爱”、“非攻”思想;倡议保障民主参***权利,从而达到一定的民意集中,实现其“尚贤”、“尚同”理想。因而,当墨子得知强大的楚国即将攻打弱小的宋国时,他不辞辛苦,长途跋涉赶到楚国都城,以实际行动去制止战争的发生。这都体现了他“非攻”的思想。然而,从二人论辩的实质来看,一个是为天下苍生不求名利,只求实现自己的***治抱负,救民于水火。而另一人却就助王治国而成就自己的名利。
2.从论辩方式来看
墨子的论辩逻辑性强,手法多变,面对公输盘用激将法“引鱼上钩”,面对楚王用设喻“迂回”达到目的。最终,公输盘之“义”,楚王之“窃疾”均成了墨子之制敌法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公输盘、楚王均陷入理屈词穷之境地。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可看到当时齐国的***治并不算清明,很多弊***是显而易见的。然而邹忌给齐王进谏时却只字未提齐国当前的弊***,而是大谈当天早上自己经历的一桩闺房秘事——与徐公比美,而妻、妾、客都不约而同地对他极情赞美。在这样一桩闺阁秘事营造的轻松氛围之中,切入朝议主题,使齐王欣然接受、心悦诚服。
因而,从二人的论辩方式看,墨子的论辩不仅运用了强大的论辩技巧,将他人带入自己的思维中,最后以“理”攻人,还凭借了自身的***事实力,从论辩到实际演练,使对方彻底折服。而邹忌则是依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生活中提出论证,用具体事例说明抽象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委婉而形象地提醒君主,以“情”待人。
3.从论辩语言看
墨子的语言极富表现力,人物形象、性格特点都借助这些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而在揭露公输盘的杀机使楚王最终打消攻宋企***的对话中,长句、短句交错使用,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而且这种语重心长的劝说方式自然亲切、委婉含蓄,充分尊重了齐王这一被劝说者。
因而,这二人的劝谏一个言辞极富表现力、有气势、有威慑力,俨然—位大义凛然的英雄;而另一人言辞委婉含蓄、自然亲切、柔中含骨,更似一位在进谏中既能保全自身又能伸张正义的谋士。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7
这些文章或选自严肃的正史,或来自诙谐的野史,但都要告诉读者的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口语表达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而巧妙的口语表达对于个人、对于家庭乃至国家都意义非凡。
正确而巧妙的口语表达是需要智慧的。在《陈太丘与友期》中,七岁的元方在门外玩得正欢,面对父亲的朋友对自己父亲的无礼,机智而又快捷地作出回应:“君与家君期是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对这个孩子来说,这一次的口语“考试”是突如其来的,事先没有任何准备,而他却能沉着、冷静地对长于自己年岁的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作出如此有力度的回击。这一回击替父主持了公道,为陈家门楣增了光彩,算得上是史上最牛的回击了。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交际完全依赖自己的天赋和幼年的习得。如《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中的十岁的孔融那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是凭借自己过人的智慧脱口而出的,也不失为一次精彩的口语交际表演。
正确而巧妙的口语表达是需要看对象的。在《孙权劝学》中,一介武夫吕蒙因屡建战功而志得意满,如何才能让他虚心学习,潜心读书呢?虽然做思想工作,孙权向来是得心应手的。但是,此次劝说依然是费了些功夫的。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对方回以“***中多务”,好一个摆谱的大将***形象。二劝:“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再劝“孤学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读书目的到读书方法再是现身说法,才一步步将高傲的吕蒙吕大将***“降服”,因而才有了吕蒙的长足长进,为东吴增添了一员文武全才。这一次的口语课上孙权正是用诚恳的态度和语重心长的劝导将妄自尊大的吕蒙说得心服口服。面对自己的部下说话尚且要讲究艺术,面对自己的上级就更要讲究方式方法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8
学生敢不敢深度质疑――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很少提出问题,似乎习惯了用耳朵听,却忘记了用嘴巴问。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障碍:一是怕提出的疑问不得要领,会受老师责怪,同学耻笑,连这样的问题都不懂?二是教者常常按照事先预设好的教案教学,几乎把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全部从教师的角度提出来了,面面俱到,使学生无疑可质。长期以往,学生脑海中的“?”已经被拉直,在“只需答”的惯性环境中学习,怎么能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深度思考深度学习的能力呢?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搭建质疑探究的台阶,这是大家已有的共识。
观摩某市教学赛课,苏教版九上《绿》一课的教学,学生尝试用“疑问批注”的方式提出问题,有一个男生对“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提出质疑:“为什么作者的心中没有瀑布了呢?”这个问题似乎问得毫无道理,孩子们不禁哄然大笑,这个提问孩子的脸瞬时红了。教者并没有刻意批评,而是提醒大家说:“某某已经给大家发出一个球了,你们要接住啊!”同学们立即觉得这是一场“篮球赛”,是要赶紧接住提问的这个“球”,于是纷纷举手作答。说出自己的想法是最重要的了。一句简单的话语,瞬间便可化解尴尬,沟通情感,调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所谓“质疑”并非是要提出的问题艰涩难以理解,也不是将师生引入泥潭,不知所云。“深度”是一种自由、开放的 “氛围卷入”,是课堂教学中最富生命活力的状态,让学生敢于在敞亮的心理环境中自由地提问,并充分地反应并商讨。
二、 精心组织,创设矛盾,使学生善于深度质疑
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这种好奇心理往往能促进学生细心观察,主动去进行探索活动。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笔者就挑战学生,“谁能将这个题目分成两句话?”大伙一听乐了,这有什么难的。他们纷纷要回答:“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我说对啊,一下子就把本文的重要事件给梳理出来了,真厉害啊!他们不满意我弄这么简单的题目“糊弄”他们,继续索要难题。我于是继续号令,围绕这两个中心事件提问。
于是,课堂成为他们的了。围绕这两个小分句,孩子们提出了若干个问题:邹忌是个怎样的人?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讽谏?邹忌是怎样向齐王讽谏的?邹忌讽谏的结果如何?齐王是个怎样的人?齐王有没有接受劝谏?齐王接受劝谏后都做了些什么?齐王接受劝谏后国家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如果邹忌不是向齐王委婉劝谏会如何?如果齐王不能接受劝谏会怎样?这一串串的问题就像一个长藤上的串串小葫芦瓜,沿着题目这条主线,齐攒攒全冒出来了。这冒出来的可都是学生的思维触角啊,它们丰茂地生长着。提出问题后,他们更是迫不及待地期望找出答案了,由质疑向寻根追底进发。正如“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曲径通幽之感。
就这样,我们要本着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原则,尽量靠近学生的思维路线,结合教材特点,在关键处恰到好处地制造悬念,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任学生自由想象,进而产生疑问。
三、 适当留白,点拨思考,使学生乐于深度质疑
平时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重视给每个教学环节留适当空白,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思考的决不暗示,以便学生乐于提问。
钱梦龙老师在教学《故乡》一文中讨论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形象有怎样的变化,当说到少年闰土时,有一个孩子的关注点不在闰土的外貌行为上,而是对那“跳鱼儿”产生了兴趣。他百思不得其解地问老师:“这是什么鱼啊,怎么会有两只脚呢?”钱老师一听懵了,这什么问题啊。可是钱老师并没有像寿镜吾老先生一样,对少年周树人的问题呵斥一番然后打发。他把问题传给大家,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跳鱼儿怎么有两条腿呢?孩子们都不知道,钱老师说:“我也不知道,大家都不知道,但是有一个人知道。谁呢,那就是闰土啊。”然后大家便都恍然大悟了,因为闰土啊,他是自由的活泼的天真的,而且是什么都懂的少年。这样巧妙的点拨,适当的留白,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也才有了那样神奇的质疑,美妙的讨论。
笔者教学《都市精灵》时出示了两句:“在喧闹繁忙的三环路旁边,居然有野生的小松鼠,简直是奇迹”与“在它最繁华的渔人码头旁,居然卧着上百头野生的大海狮”,这其中有相同的两个“居然”,有孩子轻轻问:相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目光是很敏锐的,思维也是一触即发的,这个问题也许正是他的疑问,同时也更是激起大家思索的极好的抓手。学生们围绕着这两个“居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思辨,第一个“居然”是作者感觉到的遗憾,因为环境的恶劣,能有小松鼠就不错了,因此才说“居然”。而后一个“居然”是作者的感动。同时也对作者的心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9
一、挖掘情感因素,激发学习热情
语文课堂教学一般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开始,创设生动情境,点燃情感火花。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对话导入、诗歌导入、时***导入、音乐导入、漫画导入……记得教学宗璞女士的《紫藤萝瀑布》,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用投影大屏幕展示各角度拍摄的紫藤萝照片,学生一下子被这些端正淑雅的花吸引住了,欣赏气度非凡的花,并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笔者启示学生: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凌寒的腊梅,傲雪的君兰,迎风的翠竹,斗霜的秋菊;草丛里无名的野花,石缝间不屈的小草······无不蕴含着炽热的生命,莫不诱发人们无限的遐想。现在,这引人驻足、眩人眼目的紫藤萝,看似柔弱平凡,却透露出生命的尊严与蓬勃,以致于作者用瀑布来比喻她。这种诗意的表达,既写出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了中心——生命长河永无止境。快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睹物抒情的优美的散文吧!一番话,挖掘出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可见,用富有情感的语言,生动的实例和亲切的态度来设置情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很大促进作用,对他们形成高尚的品质、正确的人生观、美好的世界观也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
二、依据情感体验,创设提问情境
为达到积极参与、愉快收获的教学效果,可以创设符合中学生情感体验的语文课堂提问方式,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语文课上,老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料、资源,适时提出问题,加强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在教学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开始便直奔主题:“你知道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邹忌曾经与人比美吗?”你知道历经三朝、能言善辩的邹忌是怎样向齐威王进谏的?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急于知道,便迫不及待地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此时,对答案不必求准求全。待细细研读时,再慢慢品味。接着问学生:“本文采用了被人称赞的‘三叠法’,你能归纳吗?”提问适当激励。学生马上找到“三问”“三答”,接着提示:邹忌以亲身体验讽劝齐王,娓娓道来,像与人细语话家常,这是……?学生即刻回答“三比”,由此可见,邹忌是怎样的人?给你怎样的启示?启发学生的情感。紧接着问:邹忌态度诚恳,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及国,设喻巧妙,推理自然,齐王欣然接纳了他的进谏,实行了怎样的***策?学生想到,三种悬赏,即“三赏”。这说明齐王怎样的国君?应向他学习什么?引导学生的感情。那么齐王纳谏后,定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马上回答“三变”。课堂上,运用多种提问的方法,一步步让学生参与情感的体验,学习邹忌劝谏的技巧,让学生遇事不莽撞,三思而后行。让他们见识古代君主是怎样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的。
三、体味课文情感,做好实践活动
初中有很多文质兼美、思想深刻的课文,教学中要学会体味课文的情感,做好语文实践活动,要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精心创设活动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辩论会,主题班会,圆桌会议……这些实践活动真实模拟社会、生活,体现“课堂即生活,生活即社会”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影响,形成情感共鸣。在学习文言文《咏雪》时,设计一项活动:我为XX颁奖。教师提示:这篇美文仅用71个字,却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为你喜爱的人物颁奖。有同学说:我要为谢太傅颁发“慈祥奖”,有同学说:我要为谢道韫颁发一项“才华奖”,有同学说:我要为谢道韫颁发“聪慧奖”,她才华横溢,她镇定自若,她聪颖机智……这项活动设计灵活,要求明确,综合性强,让学生带着赞赏的态度品评人物,在合作、探究中,深入文本,走进心灵,激发感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语文知识,学好语文、学会做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10
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指出我过错的人,将得到上赏。
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节选原文: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邹忌讽齐王纳谏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