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夏季腹泻篇1
秋季腹泻与轮状病毒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在每年夏季和秋冬季各有一个婴儿腹泻的发病高峰。
大多数婴儿腹泻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其中秋冬季腹泻多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而夏令腹泻多数是大肠杆菌感染所致。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比一般细菌性腹泻传染性更强、危害性更高。
我国每年大约有1/4婴幼儿出现轮状病毒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腹泻有一定的流行规律,通常在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1月会在婴幼儿中流行,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因为起病在秋天,所以人们习惯上将“秋季腹泻”作为“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代名词。
为什么秋季腹泻对婴幼儿情有独钟?
秋季腹泻好发于6个月~3周岁的婴幼儿。这与此阶段的宝宝胃肠道生理和免***系统发育不健全,来自母体的抗体已降至最低有关。
小于6个月的小宝宝,由于体内有妈妈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喂养的婴儿,更少患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具有很高的感染性
轮状病毒的主要感染途径为粪――口传播,也可能存在呼吸道传播。
6种表现,说明宝宝遭遇轮状病毒了
1、起病急,突然发热,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泪等上呼吸道感染现象,体温较高,一般为38℃~40℃,会让妈妈误以为宝宝感冒了。
2、腹泻之前往往先呕吐,吃什么吐什么,有时不吃也吐。
3、随之而来的水样腹泻,一天拉稀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但不含血或粘液,这点明显有别于细菌性腹泻。
4、腹泻导致肠蠕动加快,会肚子疼。
5、常伴有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表现为宝宝精神萎靡、口渴明显、欲哭无泪、口舌黏膜干燥、前囟或眼眶凹陷、腹壁皮肤松弛起皱折,尿量减少。
6、秋季腹泻病程有自限性,大多会在一周左右自然止泻。
调整饮食
有些妈妈一遇宝宝患腹泻,马上就给宝宝禁食。其实,禁食会影响营养素的摄入,削弱抗病能力。“饥饿疗法”并不是处处适用的。
病情不严重的,就不必禁食。给宝宝足够的食物,以预防营养不良,防止生长发育障碍。吃母***的宝宝继续母***喂养,人工喂养的宝宝继续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
对于腹泻症状重的宝宝,应考虑短期禁食,让胃肠适当休息6~24小时,禁食期间不禁饮水,如用口服补盐液代替白开水。经短时禁食后腹泻减轻了,就可以逐步恢复饮食。进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浓的原则,切不可操之过急,如给4个月以上的宝宝吃加了少许盐的米汤、炒米糊、稀藕粉。
有的宝宝在秋季腹泻后会发生暂时性的***糖不耐受,导致腹泻迁延不愈,若病程超过2周,请考虑给宝宝改吃腹泻专用奶粉。
腹泻宝宝绝对不能吃油腻食品和生冷瓜果。
护理细节
在腹泻初期,妈妈要记录好宝宝每天大便的次数、性状、量及饮食情况,以便随时向医生反映宝宝的病情。
注意护理好宝宝的小屁屁。由于排便次数多,周围的皮肤及黏膜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每次便后用细软的卫生纸轻轻擦屁屁,或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洗后涂上药膏以防红臀,并要及时更换尿布。
腹部要保暖。
对宝宝用过的便具、尿布,衣物和床单及时洗涤并消毒,以免反复感染或传染。
居室内空气要流通,给宝宝一个清洁的生活环境。
预防要点
鼓励母***喂养,尤以生后数月和生后第一个夏秋季节最为重要,夏秋季避免断奶;
把好“病从口入”关;
讲究哺***卫生。奶瓶,汤勺等食具在每次喂前喂后都用开水洗烫或沸水消毒。妈妈注意的清洁,勤换内衣: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宝宝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吮手指的好习惯;
腹泻高发期,少带宝宝去公众场所,不接触患病宝宝,最好对腹泻宝宝实行暂时隔离:
口服轮状病毒***苗,有效性达70%。吃过***苗后宝宝可能有短时腹泻等副作用。
5种情况要看医生
1.一天腹泻超过7次,或次数不多但量比平时多出两三倍,或排出的全是水;
2.腹泻加呕吐,不能补充口服补液盐;或尽管不呕吐,但宝宝不喝补液;
3.宝宝呕吐或喂水后就吐,说明体内丢失的液体要比补充的液体明显增多;
婴儿夏季腹泻篇2
炎炎盛夏过去了,又到了小儿秋季腹泻好发的季节,秋冬季患腹泻的婴幼儿中,40%~70%都是由轮状病毒(因其外形酷似车轮而得名)感染引起的,20%左右为其他细菌引起,由于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发病率高,因此,秋冬季发生的腹泻应多考虑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病者多见于3岁以下尤其是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
小儿秋季腹泻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隐性感染者及带病毒者,因为急性期患者头2~4d内的大便中含有大量轮状病毒,如果婴幼儿不慎接触并进入消化道内,就会引起急性肠炎,也就是平时常说的“病从口入”。由于6个月~1岁半的婴幼儿胃肠功能较弱,抗轮状病毒的抗体水平降低,免***功能不完善,因而最容易感染这种病毒而发病,而6个月以内的婴儿有来自母体和母***中的抗体,所以不易发病。
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一般为38~40℃)、咽部疼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些病儿伴有呕吐及腹痛。
发病1d后,病儿出现腹泻,轻的每天5~6次,重的每天十多次。大便为黄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排便急,量多,较大幼儿大便可呈喷射状,便内无脓和血。大便化验正常或有少许的白细胞。由于病儿频繁腹泻与呕吐、食欲低下,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严重的可出现电解质紊乱,病儿的症状可有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哭闹,以及精神不振、嗜睡等,甚至危及生命。
婴幼儿秋季腹泻严重者,如伴有高烧、吐泻频繁,合并脱水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补液或者是静脉输液来给孩子补充身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以防病情进行性加重。对于病情不重的患儿,父母可遵医嘱给病儿服用对症止泻药、肠黏膜保护药,如思密达。恢复肠道生态平衡药,如双歧杆菌、培菲康、丽珠肠药等。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耐药菌繁殖引起肠炎。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的病程一般在5~8d,届时即能自行好转治愈,父母只要让孩子遵医嘱吃药,多饮水,并给孩子补充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保持一定量的尿量,一般来说,就可逐渐治愈。
1 预防小儿秋季腹泻,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1.1 引导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喝生水,不乱吃不洁净的食物,不给孩子吃隔夜的或不新鲜的食物。
1.2 对孩子的饮食用具,如奶瓶、汤勺等,在每次用前和使用完后都应该用开水洗烫,最好每天煮沸消毒1次,孩子的玩具也应该经常消毒。
1.3 处在哺***期的母亲应注意的清洁,勤换内衣,减少孩子感染病毒的机会。
1.4 保持居家环境的清洁,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
1.5 要使孩子远离有急性腹泻的患者,减少接触感染。
2 护理要点
2.1 调整饮食是腹泻的主要***措施之一。轻型腹泻一般只需调整饮食,很快会痊愈。母***喂养患儿,母亲应尽量少吃油腻食物,多饮水,以稀释奶液,缩短每次哺***时间,以减轻胃肠道负担。人工喂养患儿,暂停喂牛奶,可改为脱脂奶、酸奶或米汤;注意糖勿加入太多,以免发酵胀气,也不宜加蜂蜜,因蜂蜜有轻泻作用。吐泻严重的患儿,暂时禁食6~8h,吐止后可以给口服补液盐溶液。腹泻期间暂停辅助食品,以利消化吸收,待病情好转,大便成形后,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否则可引起反复腹泻。
2.2 记录患儿大便、小便和呕吐的次数、量和性质。就诊时带上大便采样,以便医生检验、诊治。
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耐药菌繁殖引起肠炎。
2.3 腹泻患儿往往易脱水,加之饮食控制,易畏寒,若出现四肢厥冷,体温不升,可用热水袋保暖,但使用时注意不要烫伤。
2.4 腹泻患儿大便次数增多,应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擦洗臀部(女孩应自前向后冲洗),然后用软布吸干。可涂以鞣酸软膏,或复方硫酸铜锌软膏,防止产生红臀,若已出现红臀,出现皮肤破损或糜烂,可先用0.1%利凡诺溶液湿敷,然后涂复方硫酸铜锌软膏或搽次没食子酸铋扑粉,也可涂以蛋黄油(用鸡蛋煮熟取蛋黄,用文火熬油)。
2.5 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耐药菌繁殖引起肠炎。
2.6 重型腹泻或虽然是轻型腹泻,但迁延不愈,患儿逐渐消瘦,全身症状加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 讨论
婴儿夏季腹泻篇3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广东惠州 516003
[摘要] 目的 探讨惠州市初生~6个月婴儿排便异常的主要临床特点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门诊儿科258例初生~6个月排便异常婴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特点:腹泻156例,便秘90例,其他12例;常见伴发病是婴儿肝炎综合症、生长发育落后、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等;发病相关因素:新生儿及3个月以下占总数的75.58%;农村患儿占总数的62.79%,非纯母***喂养儿占79.69%,肠道及肠道外感染性疾病123例,使用抗生素(婴儿或母亲)84例,婴儿肝炎综合症66例, 饮食或喂养不当所致腹泻中牛奶蛋白过敏者32 例,所占比例高达82.05%。结论 惠州市初生~6个月婴儿排便异常主要表现为腹泻和便秘;低龄、非纯母***喂养、牛奶蛋白过敏者、婴儿肝炎综合症以及使用抗生素后致肠道菌群紊乱是该组婴儿排便异常的重要相关因素。
[
关键词 ] 婴儿;排便异常;临床特点;相关因素
[中***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24-02
Analysis on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Relevant Factors of Abnormal Bowel Movements of Infants Aged 0 to 6 Months in Huizhou City
LUO Huiqin ZHANG Songli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Hui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6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ain clinical features of abnormal bowel movements of infants aged 0 to 6 months in Huizhou City and the relevant factors in the pathogene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58 cases of pediatric out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aged 0 to 6 months with abnormal bowel movem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Clinical features: 156 cases with diarrhea; 90 cases with constipation; 12 cases with other diseases; common comorbidity includes 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 growth retardation, various nutritional deficiency diseases. Relevant factors in the pathogenesis: infants aged 0 to 3 months accounted for 75.58% of the total cases; rural children accounted for 62.79% of the total number, non-exclusive breastfeeding for children accounted for 79.69%, intestinal and extraintestinal infection disease totaled 123 cases, the use of antibiotics (baby or mother) totaled 84 cases, 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 totaled 66 cases, improper diet or feeding milk protein allergy diarrhea totaled 32 cases, the proportion was as high as 82.05%. Conclusion The main features of abnormal bowel movements of infants aged 0 to 6 months in Huizhou City include diarrhea and constipation; the important relevant factors of the abnormal bowel movements of this group of infants are set out as follows: young, non-exclusive breastfeeding, milk protein allergy, infant hepatitis syndrome and intestinal group disorder caused by use of antibiotics.
[Key words] Infant; Abnormal bowel movements; Clinical features; Relevant factors
[作者简介] 罗惠琴(1970.12-),女,广东连平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
排便是人体复杂而协调的生理反射活动,小儿排便异常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粪质异常, 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占小儿消化门诊患者的25.0%左右[1]。其中初生~6个月内婴儿排便异常的情况特殊,与大龄婴儿及年长儿排便异常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为探讨和分析6个月内婴儿排便异常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该研究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门诊儿科诊治的258例初生~6个月排便异常婴儿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258例排便异常婴儿中,男144例(55.81%),女114例(44.19%);就诊年龄最小者出生8 d,最大的6个月。就诊时病程最短者2 d(为腹泻患儿),最长者2个月(为便秘患儿),病程>7 d者174例,平均病程21 d。
1.2 方法及内容
收集排便异常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就诊年龄、生活环境、喂养方式、发病因素、临床特点、伴发疾病、实验室及相关检查等与初生~6个月排便异常患儿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
新生儿组39例(15.11%),1~3个月婴儿组156例(60.46%),共195例(75.58%);4~6个月组婴儿63例(24.42%);中位年龄为2.3个月。
2.2 临床特点
婴儿期排便异常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便秘,该组258例患儿中腹泻156例(60.47%),患儿均符合腹泻的诊断标准[2],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呈水样,常见的伴随症状是呕吐、排便前哭闹、黄疸,部分患儿有发热及肠道外的相关症状,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或有脂肪球、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等,其中18例纯母***喂养儿除腹泻外一般反应好,食欲、睡眠佳,体重增加正常,是为“生理性腹泻”;便秘90例(34.88%),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或数天不排便、粪质坚硬,常见的伴随症状是食欲不振、排便哭闹、黄疸、便血等,其中78例(86.67%)病程>1个月,符合新生儿/婴儿FC罗马Ⅲ诊断标准[3];其他:12例(4.65%),包括单纯性排便哭闹、排便失常、肥厚性幽门梗阻、先天性巨结肠、不完全***闭锁、先天性***狭窄等。
2.3 流行病学因素
2.3.1 生活环境 城区患儿96例(占本组总数的37.21%),其中腹泻儿54例、便秘儿39例,其他3例;农村患儿162例(占本组总数的62.79%),其中腹泻儿102例、便秘儿51例,其他9例。
2.3.2 发病季节 腹泻儿秋冬或春夏季发病多见;便秘儿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2.3.3 喂养方式 纯母***喂养儿54例(20.93%)、人工喂养儿96例(37.21%)、混合喂养儿108例(41.86%)。
2.3.4 发病因素 腹泻156例患儿除18例为生理性腹泻外,138例病理性腹泻儿常见的发病因素依次是使用抗生素(婴儿或母亲)84例(60.87%),肠道外感染性疾病 69例(50.00%)中婴儿肝炎综合症48例(69.57%),肠道感染性腹泻54例(39.13%),饮食或喂养不当所致消化不良39例(28.26%)中牛奶蛋白过敏者32 例(占82.05%);90例便秘儿的发病因素主要是喂养不当或食物成分不均衡69例(76.67%),发热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后21例(23.33%)。
2. 4:伴发病:腹泻儿常见的伴发病主要有生长发育迟缓及营养缺乏性疾病84例(60.87%)、呼吸道感染54例(39.13%)、婴儿肝炎综合症48例(34.78%);便秘儿常见的伴发病主要有厌食78例(86.67%),营养缺乏性疾病56例(62.22%),肛裂32例(35.56%)、婴儿肝炎综合症18例(20.00%)、痔疮6例(6.67%)等。
3 讨论
排便异常是由于饮食不当、食物成分不均衡、肠道本身疾病及肠道外感染等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分为病理性、功能性、精神性排便异常。新生儿系反射性排便活动,对于排便没有精神上的影响,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社会心理学的因素在排便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该研究收集的是0~6个月婴儿排便异常的临床资料,其中3个月以下婴儿195例,占总数的75.58%,暂无明确涉及心理压力、精神创伤等精神性排便异常的个案,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因素导致的排便异常所占比例是4.65%,不足5.0%。
在发病相关因素,该组资料显示排便异常与患儿年龄、生活环境、喂养方式、季节、婴儿键康状况、病程长短与用药情况及伴发病等密切相关。农村患儿发病率高于城区患儿,提示农村生活环境及卫生保健条件是该组婴儿排便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纯母***喂养儿发病率低于非纯母***喂养儿,非纯母***喂养儿204例,其中39例饮食或喂养不当所致腹泻中牛奶蛋白过敏者32 例,比例高达82.05%,提示牛奶喂养儿因牛奶蛋白过敏出现腹泻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喂养方式的婴儿,是腹泻的主要发病之一;腹泻儿秋冬或春夏季发病多见,可能与本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在春夏季易发肠道细菌感染、秋冬季易发肠道病毒感染有关。该组便秘患儿的发病因素则主要是喂养不当或食物成分不均衡、发热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如腹泻后多见。
该组资料还提示,3个月以下患儿病程多超过1周,尤其是腹泻患儿,发病常始于新生儿期,病情迁延到婴儿期,病程短于1周者常见的发病因素是受凉、感染或使用抗生素(婴儿或晡***母亲);病程超过1周者常见的发病因素则主要是喂养不当、婴儿肝炎综合症或长程使用抗菌药物致肠道菌群失调等,常合并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落后、营养缺乏性疾病等;4~6个月腹泻患儿主要的发病因素是肠道或肠道外感染、使用抗生素(婴儿或晡***母亲)及喂养不当等,病程多短于1周。
便秘是困扰患儿及家长的常见临床症候群,我国北方五市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群体患病率为4.73%,是儿童胃肠门诊最常见到病症之一[4]。该组资料中,便秘患儿90例,占该组排便异常的34.88%,患儿常常因哭闹不安、厌食、体重不增来诊,病程短者3~5 d不排便,长者10 d才排便1~2次,不仅影响患儿当前的生活,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落后、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病情迁延者有可能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发育 [5],因而应予足够的重视。另该组90例便秘患儿中功能性便秘78例,占86.67%,低于文献报道的90~95%[6],可能与该组年龄小,就诊时病程相对较短有关。
值得重视的是,该组排便异常患儿中伴发婴儿肝炎综合症者66例,尤以3个月以下患儿多见。婴儿肝炎综合症常常是新生儿肝炎综合症的延续,有文献报道,婴儿肝炎综合症患儿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症状者达59.1%[7],而在腹泻或便秘的病因学研究中少有提及婴儿肝炎综合症者,该组资料显示婴儿肝炎综合症是惠州市初生~6个月婴儿排便异常(尤其是腹泻)发病的重要相关因素。
目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该组初生~6个月排便异常婴儿中84例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8版)》AAD的诊断标准,发生率为32.56%,占病理性腹泻儿的60.87%。有研究发现,AAD发生与患儿年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种类有关,<1周岁的婴儿较易发生AAD,抗生素使用在7 d以上和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的患儿也较易发生AAD[8]。该组虽然是门诊病儿,因随机性及流动性大,未能确定患儿或晡***母亲使用抗生素时间的长短、种类及使用了几种抗生素,但该研究结果明确显示,6个月以下婴儿自身使用抗生素或通过母***间接用抗生素均是引起该组患儿AAD的重要相关因素。
[
参考文献]
[1] 王雪峰.儿童排便异常的中西医结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8):581-583.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感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腹泻病诊断***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09, 47(8):634-636.
[3] 张树成.儿童便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8):564-567.
[4] 王维林 张树成.儿童功能性便秘诊疗过程的临床思维浅谈[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2,11(1):2-3.
[5] Melanie CC,Chee SC,Janet WC,et al.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J].J Pediatr Surg,2008(43):320-324.
[6] 王宝西.儿童慢性便秘的临床特点及***[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 27(8):561-564.
[7] 薛永珍,刘红,袁淑华,等.婴儿肝炎综合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4):16-17.
婴儿夏季腹泻篇4
肺炎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第1原因,占全部婴儿死亡的20%~30%,估计我国每年有30万婴儿死于肺炎,为了解我市婴儿肺炎死亡率及其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肺炎的死亡率,对1990~1994年177例婴儿肺炎死亡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分析,结果如下。
婴儿肺炎死亡率:1990~1994年溧阳地区活产婴儿49784例,肺炎死亡177例,平均婴儿肺炎死亡率3.6‰,处于我国6个县调查研究资料婴儿肺炎死亡率3‰~9‰的中间水平。为发达国家婴儿肺炎死亡率的7~16倍。5年婴儿肺炎死亡率分别为4.5‰、4.1‰、3.2‰、3.1‰、2.1‰。随我市医疗保健系统的发展而下降。
婴儿肺炎死亡的年龄及地点,见表1。
婴儿肺炎死亡率与季节的关系:本资料177例婴儿肺炎死亡在各季节的分布,见表2。
婴儿肺炎死亡与产科因素的关系:产科因素包括早产、窒息、胎儿窘迫、臀位产、剖宫产、滞产、过期产、胎头吸引、羊水早破等,占本组资料的67.2%,无产科因素32.8%。其中0~7天内死亡50例,均有产科因素;7~28天52例,44例有产科因素。应用相对危险度流计分析表表明,有产科因素婴儿肺炎死亡的危险度为无产科因素的6~7倍。
调查结果表明,婴儿肺炎死亡率春冬季明显高于夏秋季。春季最高(0.54%)。这可能与发病季节长江下游以春冬季为多有关。
有关研究表明,5岁以下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死亡病例中,出生2个月内儿童死亡数20%~30%。本文结果与上述研究一致。在婴儿肺炎死亡病例中,小婴儿最多(78.5%)。因此,肺炎防治重点应放在小婴儿(<2个月)组。
调查结果显示,产科因素为导致围产儿肺炎的最主要原因,并威胁着婴儿的健康和生命。特别是围产新生儿肺炎死亡均与产科因素相关。所以,做好围产期的保健,***孕母各种疾病及生殖道的各种感染,及时处理胎位不正等异常产科情况,可降低新生儿肺炎发病和死亡率。
由于小婴儿(<2个月)的免***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故对产科异常的初生婴儿,可预防性的给予抗生素,同时提倡早期母***喂养,有助于提高婴幼儿的免***力。普及卫生教育,使家长认识肺炎的早期体征,患病后迅速到医院就诊,是降低婴儿肺炎发病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HT][FL)]
[CSX]
医生,是患者进入医疗系统的“引路人”。作为首诊医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疾病的能力,对来诊的每位患儿在进行常规***中应注意个体化,辨证地实施***。就婴幼儿腹泻病而言,例如新生儿疾病滥用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平衡失调而导致腹泻。因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导致的婴幼儿腹泻运用抗生素***会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社区医生是家庭医生,服务内容为医、防、保、康、教、计一体化,责任是持续性,生前死后,所以必须通过健康教育等措施向辖区内的农牧民群众宣传介绍母***喂养、科学喂养婴儿是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指导孕母从妊娠后期着手,合理营养,保健。产后早期开奶,按需哺***,保持心情愉快,掌握正确的哺***技巧等,以建立良好的母***喂养,提高母***喂养率。实施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婴幼儿喂养策略》,建议生后6个月内完全接受母***喂养。指导哺***期母亲在炎热夏季或婴儿患病时不宜断奶,以免发生腹泻等消化紊乱,以降低婴儿腹泻病的发病率。同时指导农牧民群众改变喂养习惯,科学育儿,以降低婴幼儿腹泻病的发生,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社区医生是婴幼儿健康保险的最佳“守门员”,必须加强预防保健服务工作,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早期,减少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疾病的进程和预后,最终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益,提高社区群众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婴儿夏季腹泻篇5
秋季是进补的最佳时节,也是婴幼儿成长的最佳时机。由于有些家长不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孩子患上秋季病,其中以秋季腹泻最为常见。
秋季腹泻解密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因细菌感染的腹泻病已有所减少,而由病毒所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就显得颇为突出。其中以轮状病毒所致的婴幼儿秋季腹泻最为典型。该病以全球性、季节性、流行性为特征,多发生于深秋季节,发病人群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为主,起病急,病情重,发热,上呼吸道症状重,呕吐多,腹泻频,排洗米水样或蛋花汤样水便,常伴失水酸中毒。
症状
按病情的轻重可分为:轻型(单纯性腹泻)、中等型和重型(中毒性腹泻)三类。
1.轻型腹泻: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其每日大便次数多在10次以下,少数病例可达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皂块)和泡沫,可混有少量粘液。一般无发热或发热不高,伴食欲不振,偶有溢***或呕吐,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精神尚好,无脱水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中等型腹泻:常为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腹泻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但程度较轻。
3.重型腹泻:
(1)全身症状:全身一般情况较差,大多数有发热,体温可增至 39℃~40℃,少数可高达41℃以上。小儿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萎靡、意识朦胧,甚至昏迷,随着全身症状加剧,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肝、肾等功能失调。
(2)消化道症状: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样液体,腹泻频繁,每日大便十几次到几十次,粪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向外溅射,外观为黄绿色、黄色或微黄色,水量多而粪质少。
如何预防小儿秋季腹泻
1.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凡变质的食物不可喂养小儿,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
2.母***喂养: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喂养。因母***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人***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故除患结核、心、肾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应提倡母***喂养。应注意正确的喂养方法,做到定时哺***,避免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
3.按时添加辅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不论母***或人工喂养均应按时添加辅食,以满足营养需要。添加辅食时,要注意婴儿的消化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种,从少至多,逐渐增加。一般在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添加维生素C及D,2~3个月加菜汤、奶糕或米糊,4~6个月添加蛋黄、肉末及碎菜等。
4.注意饮食质量:母***不足或缺母***采取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不宜过多或过早地给米糊或粥等食品,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出生至3个月内婴儿母***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浆补充,无论用牛***或代***品均需要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
5.增强体质: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6.避免不良刺激: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
小儿腹泻巧***
如果一旦发现您的宝宝患了腹泻,首先要给患儿喂更多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如米汤、稀粥、母***、口服补液盐,只要小儿想喝就应喂,直到腹泻停止,但应避免吃含糖多的食物和饮料。
家庭制作口服液
盐米汤:米汤500ml+盐1.75g
糖盐水:开水500ml+盐1.75g+糖10g
给口服补液应按小孩年龄于每次排稀便后给予不同的量: 2岁以下50ml~100ml, 2~10岁100~200ml。 新生儿慎用。
腹泻三天不见好转或出现下列症状之一应去医院找医生诊治:多次水样便;频繁呕吐;明显口渴;不能正常饮食;发热;大便带血。
食疗法治腹泻
腹泻患儿在服药的同时,如果家长能懂一些饮食疗法加以配合,对于患儿尽快痊愈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1.体弱小儿可用山药60克,加水200 毫升,煮水饮用,1日2~3次,每次40~60毫升,以健脾利湿。
2.苡米粥:苡米15克(炒) ,大米30克,水适量。先将水煮沸,然后加入苡米和大米再煮,熟后先服食少量,然后逐渐增多。
3.炮姜粥:炮姜(或干姜)5克,大米30克,一起煮粥,熟后去姜,咸甜均可,适用于脾胃虚寒性腹泻。
婴儿夏季腹泻篇6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期的常见病,多发于夏秋季,人类轮状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这种病毒主要侵犯近端小肠,但主要病变部位在结肠。轮状病毒可通过破坏肠绒毛细胞致使水和电解质从肠壁返流入肠腔从而出现水样腹泻。主要表现为,腹泻每日可达十余次,每次量不多,呈黄绿色稀水样便,少量黏液。少数患儿可伴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婴幼儿患病后经口服药量小且易呛咳,静脉输液针对腹泻尤其是伴有呕吐及脱水症状的患儿,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为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近年我可开展了针对婴幼儿秋季腹泻应用药物保留灌肠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60例秋季腹泻应用药物保留灌肠***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6~10月收治腹泻患儿60例。经过便常规检测确诊为秋季腹泻,其中男36例,女24例,小于1岁48例,1~3岁12例。轻度脱水9例,中毒脱水1例,腹泻次数7~10次/日36例,10次以上24例,伴呕吐者11例。
***方法:根据病情结合临床检验结果给予抗炎抗病毒补液纠酸等***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20ml加思密达(10mg/kg)和黄连素(10mg/kg)每日分两次保留灌肠。因思密达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可吸附肠内细菌和病毒并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对肠黏膜有保护作用,黄连素对痢疾杆菌的抗菌活性强可在肠内游离出鞣酸与小碱产生抗菌和收敛作用。
护 理
灌肠前准备,将生理盐水加热至40℃,将黄连素研磨成粉末与思密达一同加入生理盐水中调匀,抽吸于20ml注射器中备用,根据患儿的年龄选择合适的肛管,婴幼儿一般为10~12号肛管为宜(小婴儿要选择更细的)。
患儿的准备:在患儿清醒安静的状态下,排便后进行灌肠,以免因局部刺激引起排便将灌入的药液排出。并需要家长配合抱起患儿,使其面向家长横卧于腿上,臀部暴露给护士利于操作。护士应态度温和地告诉患儿及家长操作无痛苦,并解释操作步骤及家长的配合要领,是操作可顺利进行。
灌肠时的护理:患儿取左侧卧位,将臀部略抬高,用石蜡肛管及后,轻轻插入10~15cm(小婴儿插入5~7cm),缓缓注入药液,遇到有阻力可适当转动肛管。在操作中遇到患儿因恐惧而反抗时,要请家长要全力配合,固定住患儿的上身和腿部。护士应熟练轻柔敏捷地操作,同时要用赞美的语言鼓励患儿使其配合***。灌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如发现患儿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增快,腹部剧痛,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灌肠后的处理:用纱布堵着轻轻的将肛管拔出,叮嘱家长抱患儿使其臀部抬高约5~10分钟,避免药液被迅速排出,可在局部被充分吸收。0.5~1小时后方可排便。注意观察大便的性状,颜色,次数及量,作好记录。每次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臀部并保持局部干燥,如果已有臀红发生可局部抹药并作相应的臀部护理。
婴儿夏季腹泻篇7
由于婴幼儿胃肠道的发育尚未成熟,酶的活性较差,所以很容易发生腹泻。引起宝宝腹泻的疾病有很多种,下文介绍的两种是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秋季肠道传染病,爸爸妈妈们可以对照宝宝的症状,来判断宝宝中的是哪一招,以便及时对症下药。
一、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由于多发于9~10月,常被称为“秋季腹泻”,它是由一种名叫“轮状病毒”的微生物侵袭婴幼儿的消化道而导致的胃肠道传染病。这种病毒可经手口传播,患儿及带菌者的粪便如果污染了水和食物,很容易在幼儿园等幼儿集中地流行开来。
病症表现:
起病急,腹泻严重,一日腹泻数次,甚至十余次,大便呈稀糊状或蛋花汤样;尿量少或无尿,体温正常或低热,食欲减退,伴有频繁呕吐。
患儿护理:
1、腹部保暖。
2、每次便后用温热水清洗臀部。
3、合理安排饮食。腹泻的宝宝不应禁食,可少吃多餐,食用米汤、去油肉汤、稀饭、软面条等清淡的食物。腹泻稍有缓解后,可以食用低渣、少油、少糖的饮食,如大米粥、藕粉、蛋花汤、面片、鱼泥、碎瘦肉、果汁等。忌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发酵胀气的食物、高脂高蛋白质的食物以及粗纤维食物。
4、如果宝宝出现脱水症状,无论程度轻重,均应立即送医院***。
预防措施:
1、要悉心照料宝宝,避免腹部受凉。
2、注重宝宝的日常饮食卫生工作,把好入口关。
3、大人、孩子饭前便后都要洗手。
4、经常给宝宝的玩具及各种衣物用品消毒,保持清洁。
二、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为“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虽然细菌性痢疾常年发病,但以夏秋季为细菌性痢疾的流行季节,且以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水、食物、苍蝇、日常生活接触等,其中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病症表现:
潜伏期为1~3天。起病急,主要症状有高热、寒战、腹痛、腹泻。一日可泻十至数十次,大便初为水样或黄色糊状,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患儿中毒症状严重的,表现为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严重的话,还会惊厥、昏迷、休克。
患儿护理:
1、患病的宝宝宜卧床休息。
2、饮食以流质、清淡为主,忌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待病情好转后,应给宝宝加强营养。
3、宝宝如患细菌性痢疾应该重视,一旦发现应尽快送医院检查就诊。***须彻底,以免转成慢性菌痢。
预防措施:
1、及早发现,隔离患儿和带菌者。
2、改善卫生环境,灭蝇灭蛹。
3、经常给宝宝的日常用具、餐具、玩具等消毒,家里的洗碗抹布常换新,水池、厕所也应定期消毒。
4、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除以上两种肠道传染病之外,引起宝宝腹泻的细菌性感染还有很多,如伤寒、副伤寒等,但不常见。无论如何,宝宝如果出现腹泻症状,父母均应重视,及早送治以免耽误***,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TIPS宝宝腹泻应注意
1、如果宝宝发生腹泻,应尽快弄清引起腹泻的原因,症状严重者应尽快送医,不盲目给药。
婴儿夏季腹泻篇8
摘要:语言研究的目的是要尽可能客观实际地观察和描述语言行为本身,而不是制定一套规则用以指责使用语言的人在多大程度上背离了我们的语言理论。这应该成为我们汉字研究的原则。在六书研究中,语言学家尽可以指出汉字构形理论及方法如何复杂,却不必要求普通人都得掌握它,以免徒增语言学习和使用的负担。采用意象思维跟辩证思维方法对六书系统进行整体观察和系统分析,用逻辑语言来确切地描述汉字六书中形转假三法的关系,会对它产生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事实观察;理论描述;逻辑语言;系统结构;结构模型;关系解析
腹泻病是一组病因复杂引起因素多的消化道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亿人患腹泻病,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第三世界,导致每年有几百万的小儿死于腹泻病[1]。腹泻病为第三世界国家小儿第一位常见多发病与死亡原因。腹泻病在我国属第二位常见多发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于最近几年我国小儿营养状况与医疗卫生条件的大力改善,小儿腹泻病年死亡率巳显著下降。
据有关监测报道我国小儿腹泻病每年有二个发病高峰,一是发生在夏季,夏季腹泻主要致病菌是致泻性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另一高峰发生在秋季[2],秋季腹泻病主要致病菌是轮齿状病毒,轮状病毒约占40%左右,位居笫一位。其他病原体有腺病毒,星状病毒,寇状病毒等。发病率较低、症状多数也较轻。腹泻病的诊断,常常依据病程、大便的外观性状、肉眼可见大便的颜色和镜检结果、发病的季节、患者发病的年龄及流行情况。如:急性水样便腹泻,大多数是轮齿状病毒或产毒素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孩尤其是两岁以内婴幼儿,秋冬季节发生腹泻,以轮齿状病毒性肠炎可能性较大。发生在夏季以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可能性更大些。水样便或米汤样便,腹泻不止并且伴有恶心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结合当地***情要考虑是否由霍乱引起的腹泻。病人粪便是粘脓便或脓血便就要考虑是否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痢疾。如血多脓少,呈果酱样大便,多为阿米巴引起的痢疾。另外,要考虑其他侵袭性细菌感染,如侵袭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或沙门、志贺氏菌肠炎等。
现在临床有越来越多的感染性腹泻,用常规的SS平板和伊红平板不能检出引起腹泻的其他致病菌,而只能检出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如小肠耶尔森氏菌,空肠弯曲菌,弧菌等细菌阳性检出率较低。采用以下方法可提高粪便培养阳性率:
1.对于感染性标本(WBC++~++++),首先要在患者未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对于已经用过抗生素的患者,采用先增菌后再转种的方法,目前常用的增菌液有添加0.5%酵母粉的TTC增菌液,GN增菌液,添加3%硫代硫酸钠的营养肉汤。在SS培养基中添加0.1%的丙酮酸钠也可以提高致病菌的检出率。根据原始涂片初步确定可能感染的微生物种类,采用SS、***C(山梨醇麦康凯)、TCBS(柠檬酸钠-硫代硫酸钠-氯化钠-蔗糖琼脂平板)、CHROMagar(显色培养基)、高盐甘露醇培养基及艰难梭菌选择性培养基,可以提高细菌检出的阳性率。
2.对于菌群失调的标本又无二重感染迹象的,根据原始涂片判断菌群失调的情况,报告菌群比例,无须培养。有二重感染的,选用血琼脂、麦康凯、CHROMagar(显色培养基) 、高盐甘露醇及艰难梭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二重感染菌。
3.对于病毒引起的腹泻则需进行轮齿状病毒的检查。
4.由饮食引起的腹泻例如肠道易激综合征,需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应排除感染性疾病的范畴。
5.腹泻病***方案
急性腹泻的***:脱水的防治:脱水的预防和纠正在腹泻***中占极重要的地位,世界卫生组织(WH0)推荐的口服补液盐(0RS)进行口服补液疗法具有有效、简便、价廉、安全等优点,已成为主要的补液途径,是腹泻***的一个重要进展。口服补液***是基于小肠的Na+-葡萄糖耦联转运机制。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存在Na+-葡萄糖的共同载体,只有同时结合Na+和葡萄糖才能转运,即使急性腹泻时,这种转运功能仍相当完整。动物实验结果表明,ORS 溶液中Na+和葡萄糖比例适当,有利于Na+和水的吸收。ORS 中含有钾和碳酸氢盐,可补充腹泻时钾的丢失和纠正酸中毒。
6.饮食***:饮食***目的在于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并针对疾病特殊病理生理状态调整饮食,加速恢复健康。强调腹泻患儿继续喂养,饮食需适应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根据个体情况,分别对待,最好参考患儿食欲、腹泻等情况,结合平时饮食习惯,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6个月以下婴儿,以牛奶或稀释奶为首选食品。轻症腹泻者,配方牛奶(formulamilk)喂养大多耐受良好。严重腹泻者,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较重,双糖酶(尤其***糖酶)活力受损,***糖吸收不良,全***喂养可加重腹泻症状,甚至可引起酸中毒,先以稀释奶、发酵奶、奶谷类混合物、去***糖配方奶喂哺,每天喂6 次。保证足够的热量,逐渐增至全奶。6个月以上者,可用已经习惯的平常饮食,选用稠粥、面条,并加些植物油、蔬菜、肉末或鱼末等,也可喂果汁或水果食品。
7.药物***:
抗生素***:根据感染性腹泻病原谱和部分细菌性腹泻有自愈倾向的特点,WH0 提出90%的腹泻不需要抗菌药物***,国内专家提出大约70%的腹泻病不需要也不应该用抗生素,抗生素适用于侵袭性细菌感染的患儿(约30%)。临床指征为:血便;有里急后重;大便镜检白细胞满视野;大便pH 7 以上。非侵袭性细菌性腹泻重症、新生儿、小婴儿和原有严重消耗性疾病者如肝硬化、糖尿病、血液病、肾衰竭等,使用抗生素指征放宽。
8.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
(1)预防、***脱水: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2)营养***:此类病人多有营养障碍。小肠黏膜持续损害、营养不良继发免***功能低下的恶性循环是主要的发病因素。营养***是重点,尽早供给适当的热量和蛋白质制剂以纠正营养不良状态,维持营养平衡,可阻断这一恶性循环。一般热量需要在每天669.4kJ/kg(160kcal/kg),蛋白质每天2.29g/kg,才能维持营养平衡。饮食的选择,应考虑到患儿的消化功能及经济状况,母***为合适饮食,或选用价格低廉,可口的***类食品,具体参照“急性腹泻”饮食***。要素饮食是慢性腹泻患儿最理想食品,含已消化的简单的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仅需少量肠腔内和肠黏液消化,在严重小肠黏液损害和伴胰消化酶缺乏的情况下仍可吸收和耐受。
目前大多数医院对小儿腹泻感染的诊治没有统一的标准,诊疗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为提高小儿腹泻性疾病的诊治水平,应提高大便培养阳性率、严格规范细菌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微生物室实验诊断能力,及时向临床报告检测结果。检验科应该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交流,以确保培养结果尽可能客观可靠,协助临床医生解决***小儿腹泻感染性疾病的困难。
参考文献:
婴儿夏季腹泻篇9
【关键词】 腹泻散; 秋季腹泻; ***
小儿秋季腹泻发生在每年的秋冬两个季节,通常情况下11月至次年1月是该病患儿发病的高峰,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中比较多见,导致该病患儿发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是轮状病毒,多通过患儿的消化道进行传播,且易流行[1]。现代医学在对该病进行***方面缺乏有效的抗病毒类药物。本次研究过程中选取98例秋季腹泻患儿病例,对应用腹泻散***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秋季腹泻患儿9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组。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18个月~3岁,平均(1.8±0.2)岁;发病时间11~70 h,平均(18.2±1.2)h;***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5个月~2岁,平均(1.4±0.1)岁;发病时间12~71 h,平均(17.8±1.4)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海口奇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23),剂量为10 mg/(kg·d),坚持用药1周;口服贝飞达胶囊(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3065),1粒/次,1次/d,坚持用药1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腹泻散,主要方剂组成为:茯苓30 g、白术20 g、焦山楂15 g、山药12 g、车前子12 g、麦芽粉和鞣酸蛋白各9 g、莲子肉6 g、桔梗5 g、半夏和甘草各4 g,1岁以下10 g/次,1~2岁15 g/次,2岁以上20 g/次,3次/d,开水冲服[2]。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效果,发热、腹泻、脱水症状纠正时间,不良反应,复发率,住院时间。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已经彻底消失,每日大便次数已经能够控制在4次以下,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状态。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已经明显好转,大便性状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大便稀糊状),每日大便的次数与***前比较已经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没有改善,大便的性状与***前没有差异[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行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 对照组治愈15例(30.7%),有效23例(46.9%),无效11例(22.4%),总有效38例(77.6%);***组治愈20例(40.8%),有效26例(53.1%),无效3例(6.1%),总有效46例(93.9%)。两组***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症状表现扭转时间 对照组***后发热、腹泻、脱水症状扭转平均时间分别为(2.6±0.7)d、(2.8±0.5)d、(2.1±0.6)d;***组***后发热、腹泻、脱水症状扭转平均时间分别为(1.3±0.6)d、(1.9±0.8)d、(1.1±0.4)d。两组症状改善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与复发率 对照组、***组不良反应分别为14例(28.6%)、2例(4.1%),复发分别为10例(20.4%)、2例(4.1%),两组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住院***时间 ***组为(8.4±1.2)d,对照组为(5.8±2.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学理论研究认为,导致泄泻的根本在于脾胃功能出现异常,中医临床实践研究过程中发现泄泻的病情种类虽变化多端,但离不开伤、积、湿三大特点,在***方面应该侧重于健脾利湿[4]。本次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腹泻散主要具有健脾益气、利湿、止泻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中的茯苓、白术、甘草可以充分解除患儿的肠管痉挛现象,并使肠管对水和钠离子的吸收能力得到显著增加,对由于小肠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出现腹泻的患儿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可以使肠道吸收功能进一步提高;白术和山药主要具有干扰素诱生的作用,并可以使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增加。由于小儿机体的免***功能不是十分完善,出现腹泻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该方中的药物可以使患儿机体的免***功能提高,所以对由于轮状病毒、细菌、肠功能紊乱所导致出现的泄泻具有非常理想的***作用[5]。中医学理论认为,患儿在感受到外邪之后,风寒湿会发生内停,运化明显失常,***食不洁或过量,导致脾胃严重损伤,无法熟腐水谷,水谷不分,并走于大肠,最终导致出现泄泻症状。方中的白术、莲子、山药主要具有补脾气虚弱的功效;茯苓和车前子主要具有渗利小便、结实大肠的功效;如果患儿存在呕吐、腹胀症状,则可加用制半夏;山楂主要具有消食健脾,行气散瘀的功效;麦芽粉中主要含有淀粉酶、维生素C、B等物质,用于胃脘胀满、吐***等症状的患儿;桔梗既升且降,虽以肺经为主,然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可主一身之气,不仅能够宣通肺气之壅滞,还可以对肠胃进行间接疏通,因此,对一些肠炎腹痛,里急后重的患儿进行***,每获良效;甘草可入十二经,具有补脾润肺、缓急止痛的功效[6]。诸药配合应用,可以使患儿的消化功能增强,使平滑肌痉挛现象缓解,具有抑菌、抗病毒、消炎止痛、收敛止泻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刘建民,张克勇.复方五倍子散***婴幼儿腹泻[J].中国临床医生,2008,17(8):118—119.
[2] 刘振凤.复方马齿苋冲剂***婴幼儿腹泻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9,17(5):183—184.
[3] 郭瑜.小儿腹泻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3(10):241—242.
[4] 黄华竖.中西医结合***小儿腹泻5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4(5):158—159.
[5] 吕雪萍.中西医结合***小儿慢性腹泻54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1(8):253—254.
婴儿夏季腹泻篇10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之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紊乱综合症,以腹泻、呕吐为主,重者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由病原微生物直接引起称为肠炎,如病毒引起的多见于秋冬季,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见于夏季。由于气候、体质、饮食不当、肠道外感染等诸多因素引起或病因不明者,称之为婴幼儿腹泻。婴幼儿腹泻的***包括祛除病因,调整饮食,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在一般支持***的基础上采用药物保留灌肠疗法,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方法:常用药物为庆大霉素5~7mg/kg,复方黄连素1~2ml,山莨菪碱0.2~0.3mg/kg,发热加地塞米松0.3~0.5mg/kg,腹泻较重,有脓血并伴腹痛可加5%碳酸氢钠3~5ml,以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稀释至15~20ml,将药液抽入注射器内,用一次性肛管连接注射器,排尽空气,将肛管插入深7~10cm处推入药液。叮嘱家长用手捏住患儿两侧臀部,使闭合,避免药液流出,然后缓慢抽出肛管即可。2次/日,3天1疗程。
注意事项:①轻型腹泻,不伴明显脱水患儿,单用此疗法***即可。②高热或超高热者给予退热药和物理降温,在口服或静脉补液及对症***的基础上应用此疗法。③严重腹泻、呕吐引起中、重度脱水酸中毒,应及时给予输液,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同时给予保留灌肠。④冬季气候寒冷,为避免药液过凉刺激肠壁,可将针剂安瓶浸于热水中加温,然后应用。⑤灌肠时患儿采用左侧卧位,臀部抬高约10cm,使药液尽量保留于肠道内吸收,避免短时间内排出。
病历资料
例1:患儿,男,3岁,因发热3天,腹泻4天而来就诊,体温38.3℃,大便5~7次/日,为黄色稀便,并带少许粘液,眼窝轻度凹陷,皮肤弹性略差,尿量略减少。曾在外院静脉输入3天头孢呋辛钠,病情不见好转。化验检查:大便镜检可见红、白细胞,给予口服ORS液的同时,又采用庆大霉素4万U,复方黄连素2ml,山莨菪碱3mg,加生理盐水10ml,上午保留灌肠1次,5%碳酸氢钠10ml+生理盐水4ml,下午保留灌肠1次,***3天而愈,体温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性状正常,镜检未见异常。
例2:患儿,女,7岁,因发热5天,腹泻7天而来就医,体温38.6℃,大便6~8次/日,为脓血便,皮肤弹性良好,尿量正常。曾在外院抗炎(药物名称和剂量不详)、对症***7天无好转。查大便镜检可见红、白细胞及脓细胞,给予庆大霉素8万U,复方黄连素4ml,山莨菪碱6mg,地塞米松6mg+生理盐水10ml,上午保留灌肠1次,5%碳酸氢钠15ml+生理盐水5ml,下午保留灌肠1次,***3天,体温正常,腹痛消失,大便黄,镜检未见异常,病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