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帮剧本篇1
关键词:话题;赵宝刚;剧情;结构
中***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143-01
话题剧是以都市生活为背景,以现代人的生活理想、爱情婚姻为主要内容,剖析社会争议话题的电视剧。它将现代人共同关注的、引起社会讨论却没有最终结论的社会现象变成一种“话题”,作为构建电视剧的故事核心,从而吸引观众,融入剧情,参与话题讨论,加强社会共鸣与反响。
一、话题剧的由来、发展以及近期代表作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话题剧就一直依附于当代都市剧中。如90年代初,一部反映国人移民美国潮流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自此,反映社会话题的都市剧开始逐渐发展,婚外恋题材的《牵手》;讲述家庭暴力问题的《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再现中国婚姻现状,讲述当代离婚问题的《中国式离婚》。
到2004年,一部反应城市女性心理的都市剧《好想好想谈恋爱》对话题剧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延伸和发展作用。直到2008年,网络时代蓬勃发展,当代都市剧导演赵宝刚凭借《奋斗》大热,正式的提出了“话题剧”的概念。自这部热剧播出以后,话题剧逐渐在开创发展着自身的特色。
之后,一部针对当今房价展开的话题剧《蜗居》播出,引起的反响一浪高过一浪,将电视剧和话题讨论更加紧密的融合在了一起。《媳妇的美好时代》、《杜拉拉升职记》,《双面胶》等一大批以“社会话题”为核心的电视剧竞相占领各大卫视的收视率榜首。其中,国民导演赵宝刚更是在《我的青春谁做主》火热上映以后,正式高举“话题剧”大旗,推出《婚姻保卫战》,不仅在主题上跳脱老套,更是开创了电视剧创作的新模式。2010年,赵宝刚推出正式以话题剧作为定位的《男人帮》,各大媒介相互配合,让“话题”急速升温。
二、实例分析:2011年话题大剧――《男人帮》
2011年赵宝刚推出的话题大剧《男人帮》是一部从男性视角出发,讲述发生在三个不同类型,不同年纪的都市男性身边的爱情故事,引发他们对爱情对幸福的探讨。
(一)“话题环境”的营造――以集为单元,设立小主题
《男人帮》在每一集的开头,都会有本集的一个主题,围绕着该主题展开故事。例如第一集的主题便是“以爱之名”,作为开端,本集通过画外音介绍了故事的三位主人公之后提出了本集的疑问;“爱情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个世界上存不存在没有原因的爱情?”之后故事开始了。围绕着这样一个主题说故事。到了本集的结尾,顾小白得出了自己对该集主题的结论。这样每一集一个话题,一个结论的横向结构之外,在纵向结构里,故事也仍旧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着。
(二)让普通人成为“话题人物”――人物设置的理想化
主体地位的男性角色:顾小白――贯穿全剧的主线人物。这是一个完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人物,他极夸张的将所有城市男性发生过的感情问题浓缩于一身。以自由撰稿卫生,属于都市生活里的“文艺青年”,感情史很丰富,感情理论很强,在性格上集合了都市男性大部分优缺点于一身。
罗书全――理科头脑,感性思维简单,不浪漫,没有幽默感,可以24小时对着电脑,代表社会中的热门群体――“经济适用男”。
左永邦――四十五岁,社会成功人士,离异,有一位成年女儿。几个标签就让左永邦变成了热门的争议人物。
“穿针引线、各领”的女性角色:《男人帮》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相比会弱化不少,但都性格分明,莫小闵的“小女人性格”,艾米的***干练。每一位女性都依附于三位男性主角,阿千与顾小白的朋友关系,艾米和罗书全的恋人关系,珊莉与顾小白的姐弟恋关系,潇潇与罗书全师生与兄妹关系……这些关系引领着她们的故事走向,而她们每一位也都离不开时下最热门的话题:红颜知己、办公室恋情、姐弟恋、师生恋、傍大款……
三、《男人帮》给当代都市剧的启示与思考
“生活永远不缺少话题,但永远都在缺一个好故事”,观众永远会对一个丰富经典的故事抱有需求,而《男人帮》在冲破僵化老套的故事情节以后,也表现出了剧情薄弱的特点。观众需要的,是让话题构建在故事的走向上。扎实深入的剧本,才能让话题剧更稳定的在注重“消费”的电视剧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非昙花一现。只有恰当的平衡话题与剧情,这场讨论盛宴才可以开的妙趣横生,意味深长。
参考文献:
[1]武春澍.话题剧正当红[J].神州,201(01).
男人帮剧本篇2
坚持用随性乐观的生活态度,透过节目将快乐传递给每一位听众朋友的DJ麦同学,将主持、音乐、话剧玩转于一身,他乐此不疲。
玩转“微熟男”西门吹雪
谁会是话剧《男人帮Bang傍女人》里那个因為钱少而对女朋友言听计从的娘娘腔西门吹雪?众所周知,只要是有点名气的腕儿都不愿意饰演这样一个被朋友唾弃、被老婆踩在脚下、唯诺不堪的小角色,但是在2012年3月北京大隐剧院的首演上,有着DJ王子之称的麦麦凭借着其独特的“帅气、萌乖、古灵精怪”的演绎,使西门吹雪这个“微熟男”和其女友之间阴盛阳衰、女强男弱的恋爱关系,不断着观众内心的笑意和感悟,“麦式”幽默也让这个原本最不Man的角色成為了“男人帮”里颇有看头的男一号。
出身主持人、音乐人的麦同学2009年起便与话剧结缘,在《古墓也疯狂》、《再见,我的爱人》、《寻找梦幻岛》等多部超人气舞台剧中诠释过各种不同的角色,拥有丰富话剧舞台经验的他,在2012年的“男人帮”中出演微熟男西门吹雪更是如鱼得水,表现出超凡的戏剧天赋。西门吹雪,名字阳刚却妩媚妖娆,爱耍小聪明,却神经大条,有着单纯的本性。在“男人帮”里,麦麦的戏可不是一般的出彩。“微熟男”西门吹雪对生活品质和对女人的要求,有着极高的成熟思想体系,但面对真爱,在处理爱情问题以及与女人的关系的时候,霎那间又会变成似熟非熟童心未泯的男人。面对朋友,他永远都被指责;面对女友,他永远都是被踩在脚下,即使这样,他也永远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他不是“男人帮”里最有钱的,不是事业最成功的,也不是最有想法和抱负的,但他是活得最简单快乐的一个。
台上台下大不同
作為北京音乐广播《边走边唱》节目主持人,麦麦以其清新、活力的主持风格受到热力追捧,在他的努力下,2010年《边走边唱》获得第四届“听众喜爱的名牌栏目”之“听众喜爱的优秀栏目”称号。因為主持风格独特、清新,临场反映灵活多变,他成為了各大签唱会、新闻会、记者会上的常客,他曾在电台里和周杰伦谈笑风生,在萧亚轩的专辑会上卖力主持,苏打绿北京首签会上更是Hold住全场……他的主持功力赢得了众多艺人的尊重和喜爱,更有甚者将他作為北京站的御用主持人,然而主持的光环并没有让他忘记自己对音乐的梦想,无论工作有多忙,他始终都坚持自己的音乐创作。《千年梦》、《最后一个夏天》、《没关系我爱你》、《现在爱》、《PARlS》……这些原创作品都深得好评,其中《最后一个夏天》是麦麦毕业时所创的代表作。
在“2012末日论”的话题炒得正火的时候,他却选择用一首温暖的曲子来安慰人们内心的不安,无论2012的夏天是不是一个结束,歌曲里都记录了我们每个人的夏天。麦麦一直坚持着这个学生时代的音乐梦想,如今梦想实现了,而他却更加珍惜每一次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此次在《男人帮bang傍女人》中他不仅献上了精彩的表演,将自己武装成一个喜感十足的懵懂小男人,在舞台上肆意地娇憨卖萌,用自己无辜的小眼神将大女人的汹涌母爱一扫而尽。同时,他根据剧情亲自设计了剧中说唱内容,更一展劲爆舞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丰富才艺。在话剧结尾,他用麦麦真实的身份与导演深情对唱了一曲《男人女人》,“男人帮”就这样成為了麦麦的“才艺表演秀”。一个是装萌、卖乖的小男人,一个是活力、潇洒的艺能才子,收放自如的表现也许他会让你怀疑:麦麦就是西门吹雪,这怎么可能?
车是快乐的载体
男人帮剧本篇3
一、陇剧音乐的板式
我国戏曲音乐的结构体式基本上分两种,其一是板腔体,又称板式变化体;另一种为曲牌体,又称曲牌联缀体。陇剧音乐基本也是通过板式的变化来演绎故事情节,表现各种人物的性格和各种不同的情绪。因此陇剧音乐在结构体式中,属于板腔体。在陇剧音乐的板类中共有三大板类,即:弹板类,飞板类和散板类。在三大板类中又分别派生出附属板类,即陇剧艺人们常常称为的“板路”,如在弹板中有“弹板”“还阳板”“大哭板”等,在散板中有“滚板”“叫板”等,在这些附属板类中又生出许多腔类,从而形成了陇剧音乐唱腔的基本骨架。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板路”,使得陇剧音乐具有了自身的声腔基础和陇剧音乐声腔进行的载体。中国戏曲是一个集多种艺术于一身的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很多剧种中存在着一种现象,在一个剧种包含了两种音乐结构体式,即同时有板式变化体和曲牌联缀体,只不过一种结构体式在某个剧种的戏曲音乐中占有主导地位。如在京剧中,也会有曲牌联缀体这种结构体式的存在,而在川剧中也会有板式变化体结构体式的存在。陇剧音乐中除了比较完整而且比较系统的“板路”外,也有相当规模的曲牌参与其中。在陇剧的曲牌,主要有【九连环】【钉缸】【割韭菜】以及各种器乐曲牌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多为单乐段结构,一板一眼,2/4拍,所表现的情绪多为欢快的,尤其是【钉缸】和【割韭菜】等。【九连环】在我国的流域很广,通过音乐形态能看出它来自民歌《茉莉花》。关于中国戏曲的声腔系统分类,我国著名戏曲音乐研究家何为先生将其归纳为四大声腔系统和两大声腔类型,四大声腔系统是“昆腔系统”“高腔系统”“梆子腔系统”“皮黄腔系统”,两大声腔类型为“民间歌舞类型”“民间说唱类型”。根据陇剧的表演形式和艺术形式以及唱腔,很容易把它归属为四大声腔的“梆子腔系统”之中。但根据“梆子腔系统”的特征来看,是有比较大的不同的。首先,在主奏乐器上,梆子腔系统各剧种的伴奏乐器中必有两件有代表性的乐器,一个是硬木梆子,一个是主奏乐器板胡或属板胡家族的乐器,而陇剧的乐队伴奏中很少用到硬木梆子,甚至是不用硬木梆子,而是用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梆子———水梆子。水梆子又称“梆铃”,是木鱼和碰铃的合称。木鱼和碰铃是陇东道情最早的击节乐器,在早期的陇东道情里,木鱼和碰铃是分开的。陇东道情早期著名艺人解长春,为了节省人手,便将二者系在一起,使他们协调统一起来。从此这种乐器就一直沿用了下来,在陇剧音乐中起着击节定眼的作用,如同秦腔,河北梆子中的“梆子”,在主奏的领弦乐器中,梆子腔系统是以板胡或板胡家族的乐器,而在陇剧的伴奏中,则是一种更具特色的乐器———陇胡,它的形状类似二胡,却共有四根弦,因此可以奏出“双音”,它不属于板胡家族的乐器。在唱腔方面更是有“嘛簧”的应用,使得陇剧音乐与梆子腔声腔系统的特征有了很大的区别。那陇剧到底属于哪个声腔系统类别?关于这个问题,在王耀华、杜亚雄编写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一书中,将其划归为四大声腔系统和两大声腔类型里的两大声腔类型中的民间说唱类型[1]。就陇剧发展的历史来看,它的基础和根本是陇东道情,而陇东道情本身就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万变不离其宗’这是中国民间音乐一个主要的创作手法”,追根溯源,它是由一种种民间说唱发展而来,又有其独特的音乐特征,因此属于民间说唱类型中的道情腔系,类似的还有,山西雁北的耍孩儿、陕北道情等。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为:陇剧音乐的结构体式是板式变化体(板腔体)。陇剧音乐的唱腔属于两大声腔类型中的民间说唱类型。
二、陇剧音乐的“嘛簧”
每种艺术的存在都是以它的独特性为前提条件的。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性,使得人们能够很清楚地区分它们,而每种艺术所特有的***性,又使其自己***的存在于艺术之林中,这种独特性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
(一)“嘛簧”考源中国戏曲的剧种种类繁多,遍布于全国,1983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列表统计共有剧种317个,剧团2000多个。在如此种类繁多的剧种中,陇剧不但没有被其它“大”剧种所同化(如秦腔)和消失,除了当地百姓的喜爱和支持,以及陇剧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外,还有就是陇剧音乐自身的独特性,除了以上所说的“水梆子”“陇胡”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陇剧音乐唱腔的“嘛簧”。“嘛簧”(‘嘛’即‘帮’,‘簧’即拖腔)即帮腔,是陇剧音乐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属上句的名“梢簧”,属下句的名“尾簧”。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写的《中国音乐词典》中对“嘛簧”的解释“‘嘛’属于甘肃陇东方言,本与‘帮’,‘放’同义;‘簧’则指拖腔,是陇东道情及其陇剧唱腔设在固定部位的有声无字的哼唱部分,‘嘛’与‘簧’相加,便成了‘一领众和’的‘帮唱’了,或者是‘多人接声’的‘放簧’了。”[2]可以看出,所谓的“嘛簧”在定义上就是一种帮唱的表现形式,起名于“嘛簧”是与甘肃陇东的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嘛簧”不是随意乱放于陇剧唱腔中的,而是有意的将其“特设”在唱腔中的固定部位,而且是有声无字的哼唱。
(二)曲牌中的“嘛簧”陇剧音乐的唱腔结构是以板、簧、牌三位一体的,簧就是“嘛簧”,簧的种类有很多种,但主要有【耍孩簧】【莲花落】【卖道袍】【采音子】以及“弹板、飞板类专用簧”等。【耍孩簧】的腔类有花音和伤音,结构一句多变化,花音为一板三眼,欢快风趣,套入的板式是[弹板]。伤音的为一板一眼,表现忧伤情绪,套入的板式是[飞板]。【莲花落】,它的腔类也分为花音和伤音,结构为两句且重复,花音为一板三眼,表现欢快的情绪,伤音为一板一眼,表现忧伤的情绪。【莲花落】套入[弹板]、[飞板]。“卖道袍”腔类伤音,一板三眼,套入[弹板]。【采音子】是只用叫板的簧,这些嘛簧在最主要几种陇剧音乐板式中应用。
(三)“嘛簧”在唱腔中的位置具体到唱腔里嘛簧则只有两种,一种是出现在唱腔前面,就是上句开口起唱所加的嘛簧为“梢簧”;另一种是出现在唱腔后面,就是下句落尾收声之处所加的嘛簧为“尾簧”。它们在唱腔中的位置大体如此,不论何种板式,一般都不会轻易改变。所以无论在传统的陇东道情皮影小戏,还是新生的大型舞台戏陇剧都有“一句一簧,两句一帮”之说。“嘛簧”虽然以“帮唱”这种辅助的形式夹在各种板式唱腔之中,但是如果得不到“嘛簧”的“帮助”和辅衬,其板式唱腔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四)“嘛簧”唱词“嘛簧”本身没有词,它是一种旋律的帮唱,所以在演唱“嘛簧”时唱词大多是以“哎”“呀”“啊”等这种语气助词,不像其它的帮唱是重复唱词。“嘛簧”的帮唱演唱人数至少3到5个人,演唱时需要和演员以及伴奏乐队配合好,使其自然流畅。演唱“嘛簧”的人员不需要出现在舞台上,一般都是在幕后进行帮唱,男女声比例也要协调。没有专门的“嘛簧”演唱队,只是在演出的过程中,由一些空闲的演职人员进行演唱。
(五)“嘛簧”的作用与意义“嘛簧”是陇剧音乐最主要的特征。“嘛簧”在它们所有的板式唱腔里,总是以其极富音乐美和最具感染力的旋律,美化、装饰着它们的唱腔音乐,并给人以沁人心脾的艺术回味,甚至可以说,倘没有以“嘛簧”旋律为其整个唱腔增姿添色,或者说,倘若陇剧唱腔音乐不以“嘛簧”旋律作为创腔和雅驯传统唱调的素材,那么,陇剧唱腔特别是陇东道情唱腔,只能停留在唐宋俗讲那种语言化极强的吟诵说唱形式上而已。这句引自《陇剧音乐研究》中的一句话就很精辟的说出了“嘛簧”在陇剧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可以说“嘛簧”就是陇剧音乐的特征,甚至就可以说“嘛簧”就是陇剧这种戏曲艺术的独特性,正是“嘛簧”的存在,使得陇剧具有了与其它剧种不同的特性与风格,使它有了区别,所以陇剧才会立于百戏之林。“嘛簧”的重要性,在陇剧音乐中,是毋庸质疑的,也是陇剧音乐的特征之一,而且是陇剧音乐中重要的特征,它已经不是其一种简单的帮唱,而是一种符号,一种能代表陇剧音乐的符号,这些看起来的“无词拖腔”因为没有词,故不能很客观,很直白的表达感情,但是优美的“嘛簧”旋律和动听的人声,顿时就出现了一种无“词”胜“词”的表现意境,其对剧种人物感情的表达和对感情的渲染更准确,也更深切,也更能打动人心,在演员和演奏人员与观众之间很容易产生心理共鸣。
三、陇剧音乐的唱腔
陇剧音乐的唱腔,分为花音和伤音两种声腔类型。花音曲调明快,爽朗。常用于表现欢欣喜悦,激越豪放的思想感情。而伤音曲调深沉忧伤,韵味悠久,更富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常用于表现悲伤、愤怒、怀念、坚毅等思想感情。两种声腔类型都属于徴调式音乐,但各自的音级排列却截然不同,花音是以五声音阶为主,偶尔加入清角和变宫,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具有清乐音阶的特征,而伤音不但加入了清角,而且闰的使用也常常出现在伤音旋律的重要部位,显然伤音的音阶具有燕乐音阶的特征。这样两种声腔一种调式,却有着不同的音阶和音级特征,使得能更好的推动剧情的发展,由于调式色彩旋律进行等方面,具有了明显的差异,引人入胜。陇剧音乐虽然优美婉转,动听平和,但是它还是带有强烈的西北音乐的本性的,即高亢,激昂,所以用D调演唱,女声比较适宜。但对男声来说较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陇剧声腔发展在探索的途中应用了“同腔异调”。同腔异调“是指将某种传统唱腔曲调分别用四度关系调演唱,即女声用D调,男声用G调”①,这样以来就使得男女声能够更好的演唱,发挥其各自的特长,也适当降低了演员的难度。但是这样就又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是男女声的对唱或者是重唱,就必然会出现不在一个调上的问题,而且这样还带有千人一面的弱点,不利于行当和人物性格的区分。于是陇剧声腔发展在探索中又应用了“同调异腔”的唱法。同调异腔“指在同一个调上发展男女不同特点的唱腔。如果用D调设计男女唱腔时,女声可保持传统曲调的音域,而男声则在中低音区迂回,发展新腔;用G调设计唱腔时,又着力为女声在中低音区开辟唱腔途行”。②这种“同腔异调”的应用不仅为男女声的对唱和重唱铺平了道路,而且有利于区分行当和不同的人物性格,并且丰富了陇剧音乐的唱腔曲调,避免了男女唱腔相同,单调的弱点。
四、结语
男人帮剧本篇4
关键词: 大陆爱情喜剧电影 人物形象 女性依附 男性主导
上世纪90年代得益于大众文化的影响,大陆爱情喜剧电影也随之兴起,从90年展至今,大陆爱情喜剧电影在主题、内容、形式等方面都跟随时代的发展有不同变化,但是它所涉及的人物关系却一直稳定不变,永远保持男性主导、女性依附的传统关系。虽然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导演开始从事爱情喜剧电影的拍摄,但是不管是女性导演还是男性导演,男女关系的传统在电影中都是一样。
一、依附的女性
“与男性相比,世界各国、各文化中的女性仍旧处于较为低下的地位,虽然程度有所不同。这是一个首先必须承认的基本事实”①。中国也不例外,在两性关系中,女性普遍被认为是处于一种依附的地位。大陆爱情喜剧电影中女性依附地位的体现就非常明显。
(一)乐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女性
1.升级版的贤妻良母
男权社会所强调的一条价值观念为:“劳动分工的‘男主外,女主内’。”②在家庭中,女性对家庭劳务的承担是衡量她对家庭贡献的主要标准之一,女性被自然而然地认为需要掌握普通的家务活动。某些爱情喜剧电影中的女主角都是既能上得厅堂又能下得厨房的典型代表。《北京遇上西雅***》中的文佳佳、《杨德财征婚》中的刘盈袖、《给太太打工》中的林茜、《幸福额度》中的莫小青等都是如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走出家门进入职场,电影中的女性在承担公共领域的社会工作之时,仍旧需要承担私领域的家务劳动,并且女性对私领域家务劳动的承担是一种自身无意识的行为,在此情况下她们最终成为升级版的贤妻良母。
2.承担孕育后代的责任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除了能够主动完成作为妻子所需要承担的家务劳工以外,还要承担作为母亲孕育后代的责任。而且孕育后代对女性而言,还是维系与男性关系的主要手段,女性会主动通过怀孕这一行为试***给自己在两性关系中争取到有利的地位。《北京遇上西雅***》中的老钟对文佳佳的要求是给自己生一个儿子,文佳佳也非常明确自己就是需要利用肚子里的孩子为自己争取一个有利的未来。《一夜惊喜》中的米雪同样也是如此,她暗恋周毕安,所以希望通过肚子里的孩子进一步巩固自己和周毕安的关系,利用怀孕来维系男女之间情感的这一行为本身就体现出女性的依附地位。
3.对男性无条件的支持和帮助
中国古代文化对女性的三从四德要求中有出嫁从夫这一条,在恋爱关系中就可以延伸为优先满足男性的要求,以及对男性的支持和帮助。在中国的传统观念和文化中,女性身上所具有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使得她们不管是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能帮助和支持男性,尤其是当男性需要在女性和自己的事业、家庭中作抉择时,女性都会主动退让,省却男性的选择焦虑并帮助男性最终达成自己的愿望。例如,《没完没了》中韩冬在家庭的责任和爱情之中,韩冬选择了首先对家庭亲人尽责,他错失了去机场寻找小芸的时机。但小芸早已被韩冬的行为所感动而主动回归并且与韩冬一起承担照顾姐姐的责任,不但最终实现了韩冬的愿望,而且主动消解了韩冬的有可能要面对的选择和内心的痛苦。
(二)寻求男性认同的女性
当爱情喜剧电影在塑造乐于奉献、甘于牺牲的女性形象时,注重点集中在她们对家庭和另一半的贡献和牺牲上,对她们自身情况和心理活动的关注并不多,即使电影提到了她们自身的状况,也是作为介绍其身份背景时的点缀。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实力,事业成了现代女性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之一。
1.事业成功之后的爱情奖励
新世纪之后,不少爱情喜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有了一个明显的转变。她们更***自主、有自己的想法,电影中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也更紧密,事业与爱情的双丰收成为不少影片的共同套路。某些爱情喜剧电影从女性视角出发,展示了女性的工作奋斗历程、爱情发展史及心灵成长史,例如《摇摆的婚约》、《失恋三十三天》、《幸福额度》、《杜拉拉升职记》等。在这些电影中男性所占的叙事篇幅并不多,而且多数男性的性格相较于女主角而言更为温吞,影片中女性看似占据优势地位,但实际上不论女性的身份、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女性在影片的最后都要寻求男性的认同和接受。例如《摇摆的婚约》中,事业越来越成功的顺佳,却发现自己一直无法忘记俊浩,而后顺佳的主动寻找及两人在游乐场的相遇最终完整了两人的爱情。以王顺佳为代表的女主角在电影中完成了自身的素质提升之后,就会在影片的最后收获一份美好的爱情,这表明了爱情喜剧电影对于女性成功和进步的最大奖励就是获得男性的认可和接受。
2.回归之后的爱情奖励
除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获得事业上成功的职业女性以外,爱情喜剧电影中还有另外一些女性,相较于前一类女性,她们已经在工作上取得很好的成绩,她们的爱情故事也不是事业和爱情的双丰收过程,而是事业成功对婚姻爱情造成的冲击和在此情况下她们所需要做出的选择。《爱、出色》中ZOE虽然能够在事业中呼风唤雨,但忽视家庭的责任。事业成了对婚姻和家庭的阻碍,只有当女性重新认识到自己的失职并且主动承认错误之后,才能重新赢得爱情。最后ZOE的示弱不仅挽回了丈夫,更代表了她思想上的回归及她开始重新重视对婚姻和对家庭的责任。ZOE的错在于对工作投入了太多的热情,因此她的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乱,而她丈夫出轨的行为却是道德上的严重错误,影片不但没有对其行为给予任何评论,而且在两人关系触礁之后,通过让ZOE先低头向丈夫求和来挽回婚姻的行为,凸显了不论女性的地位有了什么样的改变,她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在她们内心深处都有对男性对家庭的不自觉依附。
3.道德升华之后的爱情奖励
除了职业女性以外,爱情喜剧电影中还出现另外一种身份比较特殊的女性形象,例如《北京遇上西雅***》中的文佳佳,《非诚勿扰》中的梁笑笑、《婚礼2008》中的丁小桃。这类女性由于其身份的特殊,并不占据任何的道德优势。影片通过让这类女性最终主动地摆脱自己的特殊身份,完成道德上的升华之后再奖励给她们一份完美的爱情,凸显女性的依附地位,并且女性自身的道德升华是为了更好地与男性在一起并得到男性的认同。《婚礼2008》中的丁小桃是女骗子,但她行骗确实有迫不得已的理由,在老郭的影响下,她真心悔改,重新做人并获得爱情。
传统思维观念中对女性的要求不仅是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义务及寻求男性的认同,还要求其拥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如果她们本身在德行方面有所缺陷,那么电影势必会安排她们的德行向好的方面发生转变。这些电影这样设置的原因在于:这些爱情喜剧电影中的男性普遍都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女性的自我完善也是为了配合男性所拥有的道德优势。
二、作为主导者的男性
中国的父权制被认为是最典型、最完备的父权制,而且是一种男女不平等程度较高的父权制。时的中国传统的父权制和男权地位受到从未有过的冲击和挑战,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里的中国女性地位有极大的提高。但“男性为绝大多数现存的社会、***治和文化制度所偏爱,在性别关系的等级制中占据优势地位”③,仍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事实。在爱情喜剧电影的创作中,与依附的女性相反,男性在爱情喜剧电影中不管是从行为上还是从心理上都占据主导地位。
(一)行为上的主导优势
爱情喜剧电影中在表现两性恋爱或婚姻的过程中,男性为了得到女性的芳心,要经历一系列考验。在此过程中,男性会使尽浑身解数来争取赢得女性的芳心。爱情喜剧电影基本都采用全知视觉,观众能够看到女主角被慢慢打动的心理过程和表现,而男性主人公却被一直蒙在鼓里。首先,在两性关系的发展初期,男性会主动采取行动赢得女主人公的芳心,这时的女性看似占据优势,拥有两性关系中的主导权。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男主人公为某种误会或者不得已的原因放弃对女主人公的追求。此时的男性在两性关系中停止前进,处于静止状态。而这时已经被打动的女主人公发现男性停止行动之后,她们就会反过来主动寻找男性表达爱意,男主人公被女主人公所感动,两人最终在一起。这样停在原地不动的男性不但获得爱情,还成了两性关系中行为上的最终胜利者,拥有爱情的最终主导权。
《没完没了》中的韩冬与小芸的关系也是如此。整部电影中,韩冬都一直对小芸悉心照顾,满足小芸提出来的各种条件。在得知小芸要离开的消息之后,韩冬追到机场却已经错过小芸的飞机,此时的韩冬已经放弃与小芸的关系。而影片结尾时小芸最终主动出现在医院,她决定留下来与韩冬一起照顾植物人姐姐,这样的行为不但彻底帮助韩冬解决了问题,还使得韩冬成了两人关系中最终的主导者。
(二)心理上的主导优势
在大陆爱情喜剧电影中,男性的心理主导优势地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电影之外男性观众的心理优势地位
在中国爱情喜剧中有选择相貌较普通的男性做主角的传统,女性则一如既往的美貌善良。近年来,大陆爱情喜剧电影越来越重视对女主人公的外在条件包装,在她们本身外貌条件不错的情况下,各式各样的华服美衣和时髦的工作等等都将女主人公衬托得更讨人喜欢。导演还通过各种各样的电影技术手段来美化和放大这样的场景,例如用优美音乐来衬托女性出场、特意选择拍摄角度使得女性更美丽等。美人形象的设置符合大部分普通男性观众的审美心理,凸显电影之外的男性主导优势地位,普通男性在电影中抱得美人归的艳遇,以及对女主角的突出描写,都证明电影之外的男性心理优势地位。
近些年来中国爱情喜剧电影中的男性的外貌经历了一些变化:不但有普通平凡的类型还出现高大英俊的类型。这种变化与女性地位的提高有很大关系,现实生活中女性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男性的外貌条件,因此爱情喜剧电影中的男性们的长相不再仅仅局限于平凡普通的类型。此时有两种情况:第一就像《幸福额度》中李晓红选择了平凡的男友而不是高大帅气的追求者一样。现实生活中的男性不可能像电影中的男性一样三百六十度无死角无缺陷,所以当这些貌美如花且基本没有什么缺点的女主角死心塌地地选择普通人时,不只是电影中的男主人公,银幕前的男观众也得到了无限的满足。并且为了使故事更加合乎情理,尽管女主人公们最后放弃的优质对象们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的缺点,但爱情喜剧电影在满足广大普通男青年心理的基础上,也通过内秀的方式来拔高这些普通男青年的综合实力。伴随着女性形象在电影中更多元和个性,不少长相普通平凡的男主人公不但在外貌上略逊于女主角,在性格上也没有女性强势,他们看似都处于女主人公的压制之下,但是影片中的女主人公之所以能从她们自己所经历的困境和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都是因为男主人公的提醒和帮助,例如:《失恋三十三天》、《我的野蛮女友2》、《有种你爱我》等。第二,当电影的男主角本身长相帅气的时候,就必然存在其他方面明显缺陷,《和我的前妻谈恋爱》中马晓***虽然长相帅气但是性格极其幼稚不成熟;《我愿意》中的王洋虽然多金温柔并钟情于唐薇薇,但却是大男子主义的典型代表。通过性格上的缺陷设置弱化了这些人物可能因为完美的外表所引起的不现实感。虽然他们长相比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略胜一筹,但是性格上的各种小缺陷使得他们在心理上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男观众保持一致。
2.电影中男主人公的道德水平优势地位
除了男性观众能在爱情喜剧电影中所感受到的心理主导地位以外,爱情喜剧电影中男性心理优势地位还体现在另一方面,即与女主角相比电影中男主角所拥有的道德优势。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女主角本身没有什么大的道德缺陷,但是有一些性格上的小小问题。相较于女主角,男主角则更表现出好人的一切特征。《离婚大战》中的大明就是如此,大明是典型的好人代表,忠厚善良重义气,与大明的善良相比,妻子小凤追寻自由之路的行为和心理就显得有些莫名其妙和无理取闹,而以朋友身份出现的胖子更是显得道德败坏,人品低下。
第二种情况是女主角的身份地位特殊不占据道德优势,但是在男主角的陪伴和道德感召下,最终不但摆脱她们从前的身份还从道德上获得新生。《北京遇上西雅***》中的frank就是典型的完美男人形象。而文佳佳最后变化原因和动力就是源自于frank对她的影响,在对方的影响之下文佳佳完成了自己的道德升华,而只有在完成道德升华之后,她才重新以崭新的形象回到美国寻找frank。这样的人物设置进一步突出大陆爱情喜剧电影中男性的主导地位。男性道德层面的高度不仅通过自己的形象进行展示,更可以通过这些回归和重生的女性来凸显,而最终女性的道德完善更是为了配合男性所具有的道德高度。
大陆爱情喜剧电影中女性多呈现为权威视点的被叙述对象,而不是真正的自述对象,电影中所有女性形象的展示和性格介绍都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电影结尾对女性收获爱情及投入婚姻和家庭的设置都表示只有选择和男性在一起的女性才能够得到主流话语的承认。这种情况的出现,既体现了传统思维对男女地位的固定要求,又折射出了女性本身的固化思维,虽然女性地位的提高是无可争议和不可忽视的事实,同时女性对男性的要求和对自身权利的维护也在日益提高,体现在爱情喜剧电影中的就是女主角们经济实力的提升及个性的鲜明与张扬,但这些变化都是表层和肤浅的,持续千年的男权社会使得女性对自己地位的认知更多地趋同于社会主导思维。
注释:
①李银河.两性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②李银河.两性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8.
③李银河.两性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参考文献:
[1]聂振斌.艺术化生存:中西审美文化之比较[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2]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陈林侠.中国电影类型电影的知识结构以及跨文化比较[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男人帮剧本篇5
一进屋,王迅感觉不太靠谱,“还跟我说是刘德华投资的电影,面试演员就在这么个小宿舍里,这不是骗子嘛。”听说要试戏,王迅想走,“我不试戏,你们要是觉得我行,就用我。”李凯和马龙赶紧拉住他,“王老师,我们都觉得您挺好的,主要是拍一段给我们导演看,他在重庆筹备实在赶不过来。”王迅这才答应,当时让他演的是小***在旅馆厕所里,踩在马桶上面唱歌那场戏。王迅拉过一把椅子,往上一蹲,演了一段,录完出门,他就把这事儿抛在了脑后。
后来,制片主任祥子打电话给王迅,跟他保证,“我们这戏真的特别好,肯定能火!”王迅的一些本地演员朋友却给他提醒儿,“这种外地来的戏,咱就是去赚钱,别听他们忽悠你,人家也就找几个小配角,火不火跟咱四川演员没啥关系……”况且,5000块片酬,20天周期,来回的路费也没得报销。这些条件让王迅没有太多谈合作的耐心,“这么抠门的剧组,能拍出好电影?!”最后一刻,王迅答应看一眼剧本。那时,《疯狂的石头》的剧本起着一个挺俗气的名字——《城市对战》。不过,这个故事让王迅看出不俗,“我觉得这戏得去,中国从来没有这种喜剧电影。”第二天,王迅自己开着车,跑到重庆开工,片酬也只要了8000块。“有什么办法呢,演员啊,有时看到好剧本,就像叫花子看到一顿大餐。”
再后来的事情,许多人都知道,2006年,《疯狂的石头》成为内地商业片市场第一匹真正的“黑马”。宁浩火了,黄渤、郭涛他们这个“石头帮”也火了,然而,关于王迅的故事却有点曲折……
慢一拍,就要踩对点
《疯狂的石头》之后,许多投资人和制片人们都想借一把东风,和“石头帮”的其他成员一样,王迅的戏约瞬间多起来,只要他点头,立刻有戏开工。可是,王迅的另外一个身份却给不了他这么多自由。他是四川省武警总队文工团的台柱子之一,部队的演出任务很多,而一部电影的拍摄周期至少两个月,两边的工作有冲突,王迅只有服从部队安排。2007年是“石头效应”最显著的一年,而作为文工团的创作骨干,王迅被抽调上去完成总部的一个剧本项目,因为这个任务,那一年他只拍了宁浩的《疯狂的赛车》,其他的戏全部被推掉。而黄渤、郭涛、刘桦、徐峥他们几乎都是在那年疯狂的上戏。
除了部队任务所限,王迅和许多川籍演员抱有同样心态,因为四川的地域文化相对封闭,本地演出市场又足够大,川籍演员不出四川也能活得很好,成都的宜居指数又远远高于北京,大家自然乐得安居一隅。2000年之后,作为相声演员的王迅,在四川的演出费最高,演出场次最多,他自己还有一家演出公司。捡到《疯狂的石头》之前,王迅已经在另外那条轨道上跑得飞快。“成都是我的阵地啊,如果我出来拍戏,就要放弃过去十几年打下来的江山。”而且,舞台演出和影视演出完全不是一码事,那时的王迅有点不自信,“我能混出来吗?”而“石头帮”里的其他人都在影视圈里打拼多年,一是没有王迅这样的顾虑,二是更善于经营自己的演艺事业。等到2008年,王迅发现,在国内演员中,他这帮好兄弟都已经脱离三线,占领二线,奔向一线,自己好像“错过了最黄金的一年”。
王迅有些着急,戏还是要抓紧演,“实在不行就从部队转业吧”,没想到文工团的领导似乎跟他有了默契,放手让他去外面拍戏。2008年,王迅放弃不少商业演出,拍了三部电视剧、两部电影,正儿八经地从舞台转向大银幕。虽然比黄渤、郭涛他们慢了一拍,不过,王迅一起步就踩对点儿。他开年的第一部就是备受瞩目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是导演康洪雷和“士兵帮”重新集结的重磅之作。王迅在里面演了个四川兵,大号李四福,诨号“要麻”,编剧兰晓龙说,“要麻”就是他喜欢麻辣嘛。剧组里,段奕宏、张译、李晨、张国强、范雷等等这些主演都来自“士兵帮”,王迅开始有点怵,担心人家是铁板一块,自己没法儿融入。没想到,第一场戏下来,导演康洪雷就给王迅鼓掌,“你们里面,就属‘要麻’进入状态最快,大家好好跟人家学学。”张国强他们都纷纷跑过来跟他打招呼,王迅立马就舒畅了。这部戏,他越演越有信心。后来,张国强跟他说,“最开始,我们都不敢跟你聊天,你是电影演员,我们是电视剧演员,怕你看不上我们。”王迅乐了,“我还担心你们都是一个集体,不接收我呢。”
《我的团长我的团》可谓命运坎坷,拍摄期间出了两次大事故,主创们最终扛下来,王迅感觉这帮人拧得更紧。“士兵帮”和“石头帮”都是在2006年起来的,这应该是近几年最成气候的两拨年轻演员,王迅前前后后认识了两帮人,感觉“自己在这圈里还挺有人缘的嘛”,他继续“混下去”的愿望更加强烈。紧接着,“石头帮”的带头人黄渤也出手相助,他拉上王迅一起主演管虎导演的电视剧《外乡人》。第一次开会,王迅有些拘束,也不敢过去跟管虎聊天,他刚溜边坐下,屋子那头的管虎看见了,主动过来,就跟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招呼他。同样是第一场戏的时候,管虎第一个肯定的演员又是王迅。
王迅坦言,拍《疯狂的石头》的时候,他并不懂拍戏,更多依靠以前在舞台上积累的喜剧表演经验,再加上宁浩的不断鼓励,似乎找到一点感觉。实际上,真正给他在影视表演上垫底的,是2008年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和《外乡人》。
下课了,再雄起
如今说相声的若在老本行里红过,随后转向大银幕发展,已是常见。不过,不论是上戏的频率,还是表演的质量,他们的表现大多停留在“票友”的水平。如今扛起相声界大旗,到底登上春晚的郭德纲,就是典型,他的人气大多来自“钢丝(郭德纲粉丝的昵称)”们的捧场,若论表演,和在镜头面前说段子没太大差别。想在舞台和银幕之间自由转换频道,需要跨越的区间的确是一座山。
和老同行相比,王迅要把频道拨过来,难度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这话听着矛盾,道理还是有的。1998年,王迅24岁,川内演艺界评选首届“巴蜀十大笑星”,他成为其中年纪最轻行辈最小的一位。从那时起,欧阳奋强、毛卫宁、束一德、赵亮……许多四川导演开始约他演方言剧。1998年底,王迅接了第一部戏,欧阳奋强导演的电视剧《下课了,要雄起》,他在里面演一个两面三刀的“罗副厂长”。第一次面对镜头,王迅带着舞台上的表演习惯,本来站着演,后来演得兴奋了,他看到旁边有个凳子,一屁股就坐下去。王迅演得挺自如,摄影师着急了,“人呢?人呢!谁让你坐下了,必须得站着说。”王迅这才明白,影视演员的“舞台”界限得摄影机来划定。
不过,王迅对导演另外一个要求倒是适应很快。许多时候,影视演员都要对着空气演出,假装对手演员在摄影机后面。王迅一点就透,这就是自己以前演谐剧的方法嘛。所谓“谐剧”,是四川戏剧大师王永梭创立的喜剧表演艺术,一名演员在台上扮演固定的角色,通过与虚拟的人物对话,向观众叙述一个故事。但是演起来之后,他又发现不对的地方,舞台表演需要夸大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而影视表演都是在镜头面前,一个特写就无需你再故意夸张。虽然有欧阳奋强的调整,王迅回看这部戏,仍觉得表演特别过火。“话剧是隔着河给观众演戏,影视剧是过了河,在观众面前演戏。”王迅觉着老前辈于是之的这句话太精辟了。虽然瑕疵不少,观众们还是挺接受这个坏坏的“罗副厂长”,他坐公交出门,好多人都能认出他来。王迅发现,影视剧的影响力还是远远大过舞台。
之后几年,王迅断断续续的客串了一些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是,他自觉入了影视表演的门。2003年,空***话剧团拍摄的***旅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火了。武警总队的领导也想搞一个类似项目,欧阳奋强执导,王迅编剧兼男二号。最初,王迅觉得这个角色肯定手到擒来,没想到自己最后拍出了“内伤”。以前他都演的是很小的角色,导演都不会太求全责备。这次是戏份吃重的男二号,欧阳奋强导演天天都跟他讲人物,听得王迅头晕,再加上他对各种影视拍摄技巧都不太熟悉,这部戏拍得一塌糊涂。戏拍了四十多天,王迅也听导演吼了他四十多天。杀青之后,王迅把自己关在家里反思,“不成,我不去拍影视剧了。我在舞台上干得挺好,干嘛去片场受这个洋罪”。这一歇,就是一年多,直到赵亮找他做方言剧《非常敢死队》,他才慢慢在镜头前找回些自信。
有明师,才有高徒
王迅对自己的定义是“激励型人才”,别人越表扬他,他就越“来劲”。经过《疯狂的石头》的成功,王迅身体里的潜能逐渐上浮,而这种潜能早在此前十年就积蓄起来。
王迅从小就喜欢吹拉弹唱,五岁开始学小提琴,七八岁就开始在学校登台演出,无奈曲高和寡,毛头小孩谁能听得下去西洋古典呢。他发现,同班同学李多一上台,常常是满堂彩。为啥?人家说的是单口相声当时学的都是马三立、刘宝瑞这些大师们的段子。王迅挺羡慕。有一天,李多主动找上他,“要不咱俩一起说相声呗”,原来人家看上他的“舞台经验”。那会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晚都有相声节目,两个字儿认不全的小学生边听,边在作业本上抄词,抄完背好上台一演,果然轰动。王迅从此弃“雅”从“俗”,相声一说就再没停过。
1992年,王迅当上文艺兵,成为四川省武警总队文工团的演员。没想到第一次演出就砸了,那年春节的省公安厅团拜会,王迅上台打快板:《巴蜀群英传》。临上台领导让他加上几句词,台下背得挺熟,一打上板子就卡壳了,台上台下面面相觑。从此,王迅就成为文工团的“留守人员”。王迅不服气,自己悄悄拜师学艺,费尽心思投到他的师傅杨紫阳门下。杨紫阳是侯宝林的大弟子,马季的师兄,年轻时是中广说唱团的相声新秀。师傅侯宝林一句话,“你要把新相声带到西南去。”杨紫阳就来到铁二局文工团,一边修成昆铁路,一边给工人说相声。杨紫阳一生都拿着老艺人的范儿,视师徒为父子,他对王迅说,“我得觉得你能把相声当一辈子工作,才能收你为徒。”王迅随杨紫阳学艺三年多,直到1997年3月8日,他才能正式叫一声“师傅”。
王迅还记得,师傅第一次教他时,让自己写的一幅字,“名师出高徒”。王迅照办,杨紫阳却说,“你的‘名’字错了,应该是明白的‘明’。我不是大腕,但是我明白相声里的东西,可以给你捅这层窗户纸。”师傅没有虚言,他最终帮王迅捅破“侯派相声”的窗户纸。侯派相声的精髓何在?王迅学到的是,“侯宝林的相声都在塑造人物,逗人笑不是靠俏皮话凑段子,是依人物的喜剧性而来”。杨紫阳原来是学话剧出身,更能发挥“侯派相声”的优势,王迅跟着师傅,不知不觉学了许多戏剧表演经验。“你站在台上,不是一个相声演员,而是那个活生生的人物。”如今看来,师傅当年的教诲,无论登舞台还是上银幕,都是金玉良言。
至今王迅演过的角色很少超过男二号,可是,一个镜头一句台词一场戏,他的角色就立在那儿,惊鸿一瞥,也难忘怀。“这就是相声带给我的。很多相声演员拍电影,都是在镜头面前说人物,肯定没戏,你得演人物才行。”王迅把这个频道一转,演戏的事就顺多了,王迅眼中,从没有“小角色”。前阵子,王迅演了一个抗日剧《出关》,他还在男四、五号的位置上。剧本给他拿回去,还回来的是厚厚一沓人物小传,王迅把自己的角色重新写了一遍,导演挺喜欢这条新剧情线,故事更好看,王迅的角色也出来了,去年底,黄渤、高虎主演的电视剧《民兵葛二蛋》热播。除了葛二蛋和麦子两个主角,最出彩的就数王迅扮演的伪***“老张”。原来的剧本里,老张是个挺单薄的人物,基本就是帮着主角串场,完成基本戏剧功能。王迅又开始给老张立传,前前后后想通,老张整个人就活起来,怎么演都不偏。人一活,话就多,老张的台词基本都是王迅即兴发挥,导演挺佩服他,“只要我不喊停,你永远都能说下去。”
记者问王迅,想来个男主角吗?他一摊手,“我对男一号没那么大的欲望,如果你憋着要上男一号,可能几年都没戏演,咱得有做配角的心态啊。”时间长了,王迅给自己总结出一套“男一号理论”:“不单纯盯着某部戏的男主角,而是想办法让五、六部戏里的配角成为你自己的‘男一号’。当你的每一部戏都有闪光点,积累到一定程度,观众们自然会注意到你,会把之前你演过的角色都串起来。我觉得这样也挺好。”
一个好汉,三个帮
“石头帮”成立至今已七年有佘,兄弟们没有老夫老妻似的“痒”,倒是越来越热络。以前,大家都劝王迅来北京发展,“在兄弟们身边,大家有戏也方便叫你一起上嘛。”几人当中,刘桦年长一些,确实有大哥的范儿,但凡有他出演的戏,总会想法设法拉上王迅。前几年,刘桦的家就是王迅在北京的“行宫”,他出门办事不方便,刘桦就给他弄辆车。“黄渤他们都不用我帮了,就你起步慢点儿,有啥需要的就说。”刘桦这话一摞,王迅心里挺热乎。
黄渤这几年的势头挺猛,也是能有机会就拉上兄弟们。徐峥筹拍《人再囧途之泰囧》,徐峥和王宝强的组合不变,铁三角的另外一角,男三号高博的人选定不下来。黄渤跟徐峥说,“不是我偏心,我觉得我们家(工作室)的王迅就挺合适。”《疯狂的石头》时期,王迅和徐峥搭档最久,徐峥自然放心让他演,无奈王迅的***人身份,限制他出国拍戏,最终才是黄渤亲自出马。
谈起和黄渤的交情,王迅还有些小遗憾。当年拍《疯狂的石头》,王迅第一天进组,被安排在黄渤和岳小***的房间。王迅一进屋,就看见黄渤烫着个大卷发在那儿晃悠,“这人怎么这么像坏蛋”。王迅觉着跟这些演员不是一路人,转身就去找制片主任祥子,换到谢晓萌的房间同住。他后来才知道,其实黄渤那时已经做好形象,开始进入状态。现在提起这事,王迅后悔了。“我哪里知道黄渤后来成影帝啊,不然我也曾经跟影帝同居过嘛。”
2011年,黄渤确定主演《民兵葛二蛋》,他想顺便推一下王迅,最初制片方不太同意,黄渤跟对方拍了胸脯,“我给你们推荐的演员,你们看吧,肯定能把这个角色演好!”王迅顺利拿到了老张的角色,事实证明,黄渤这个包票没白打。也是因为这部电视剧,王迅和黄渤才算真正交上心,尤其是在创作上的探讨更多。这两年,王迅的戏越来越多,很多经纪公司也找上门来想签约。而王迅也不想继续单打独斗,“没人帮你谈合作、签合同、做宣传,想要往下发展确实挺难。”不过,大公司自然要演员签全约,一切都要听公司安排,而王迅本身还是***人,除非退伍否则无法签这样的合同。更重要的—点,王迅不想把演艺事业都交到别人手上,他自己也是编剧,对剧本有判断,不想什么戏都接。“你别跟他们聊了,就来我这儿,你有的是自由,咱俩还能一起整点项目。”黄渤一句话,帮他解了围。
男人帮剧本篇6
作为一部爱情偶像剧,《千金女贼》的许多元素必然符合偶像剧的要求。但在当前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千金女贼》要想夺人眼球,必然要将其打造成一个“精品”,而前提条件就是该剧的演员阵容要成为被关注点。现在大家对于偶像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看演员的形象,而更看重其演技是否能够很好地诠释角色。《千金女贼》的男主角是上海滩白帮帮主,他在上海滩是一个风云人物,人们都评价他为一头狼,称其为白狼。该剧由刘恺威来演绎这个角色。刘恺威外形俊朗,形象阳光、成熟、稳重,特别是其在《千山暮雪》中诠释的莫绍谦这个角色更让其获得众多观众的喜爱。《千金女贼》女主角选择唐嫣,她在之前的作品中所诠释的基本上是甜美、可爱的角色,给人以邻家女孩的感觉。而《千金女贼》中的女主人公原本是一位千金,后来由于意外而被别人收养,并从小养成了乐观、善良,在逆境里不妥协的性格。而唐嫣给人的感觉正好能完美地诠释这个角色。除了男女主角外,其他角色的选择也是俊男美女的组合。杨蓉、杨佑宁、张萌等的加入更是让此剧的颜值得到极大的增强。众多大牌明星的加入让《千金女贼》首先从人员上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二、华丽、梦幻服饰掀起时尚风潮
很多偶像剧的失败之处在于虽然演员的形象很好,但是在剧中的服饰、发型的搭配上有问题,让人觉得与该角色不和谐,再加上现在很多制片人喜欢以“雷人”的造型来吸引眼球,使得原本非常好的电视剧瞬间变成让观众吐槽的对象,视觉效果大大降低。《千金女贼》中所有演员的发型、服装都是随着角色饰演的人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作为本剧的男主角,刘恺威饰演的白正擎一共有两个时期的造型。在前一个时期,他主要是霸道总裁的形象,因此主走的路线就是“总裁风”。白正擎前期的服装以西装与大衣、风衣为主,而西装的剪裁、搭配、颜色、质量都体现出来他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他的西装的颜色偏灰色,但也有亮色系,而且在不同的场合其搭配的西装也不一样,但无论在何种场合,前期的白正擎所穿的西装都显得他很有绅士风度,是一个暖男的角色。当白正擎在家里时,他的着装是白色的针织衫,中间有几颗竖排纽扣,让人感觉是个邻家男孩,让人觉得温暖。当白正擎外出时,特别是与日本人、雷爷等角色交谈时,他的西装外面必定搭配着深色风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人联想到一些黑帮电影上的情节,感觉到正处于那个时代的上海滩。后期,当他不再是白帮当家的时候,他的服装基本上是棕色与卡其色的杰克衫,风衣与西装的造型基本不会出现。同时他的发型也有了变化,没有之前霸道总裁的大背头。大背头会给人以一种无形的压迫感,有一种当家的气势。而白正擎的服装变化,从精致笔挺的长款、短款西装,到霸气逼人、威风凛凛的深色系长款风衣,甚至干练优雅、气质突出的马球装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唐嫣的造型可谓变化莫测,从刚刚出场时的魔术师服装,到后来俏皮的背带裤,头上戴着休闲帽,完全体现出一个调皮、可爱的女孩形象。之后,其失去记忆被白正擎所救,她的服装比较偏向于淑女风,粉色的娃娃衫、粉色的羽毛装、白色典雅的毛大衣,配上蝴蝶结的发饰,完全给人呈现出一个气质美女、大家闺秀的形象。再接着,当她找回记忆,成为叶家小姐时,所穿着的服装都比较正式,上面是成熟的小西装,配上宽松的裤子,此时的她给人的感觉就是职场女人的形象,干练、稳重。而杨蓉所饰演的女贼杜小寒的黑色寡妇装珠光宝气,虽是全身黑色,却在黑色中带给人华丽的震撼。
三、让人领略不一样的大上海风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在很多人眼里是神秘的。《千金女贼》正是将剧情定位在这个时期的上海,演绎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年代感,真正带给观众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
1.华丽无比的场景
在整部《千金女贼》中,男主角白正擎的花园洋房、叶家古色古香的叶宅以及杨佑宁所饰演的盛介文的公寓为这部剧增添了不少亮点。男主角白正擎的花园洋房非常气派,一看就知道这是上海滩有名望的人才能居住的房屋,也体现出那时的上海已经融入了西方的元素,体现了当时商业巨头们在上海滩奢华的生活场景。另外,盛介文所住的公寓门口虽没有白正擎那么宏伟,但是门前的一大片栀子花田却带给人不一样的美感。而女主角之前住的深水弄堂却是当时穷苦人民在上海生活的写照,如此相反的对比,更让观众了解当时的上海,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
2.震撼的武打场面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争斗到处都是。《千金女贼》既然以此时的上海为背景,那就不得不涉及到上海滩内部的争斗以及与日本人的争斗。首先,在第一集中白正擎与外国拳手的比赛先声夺人,半裸的外形与紧张刺激的拳手对决,让观众感受到当时的惊险气氛。然后白正擎在寿宴上被人追杀,对方人多势众,而且还带着斧头等武器,白正擎拉着蒋心从楼顶跳下,让人不禁胆战心惊。在蒋心被其大哥绑架,白正擎独自一人去营救她时,在白正擎出现的那一刹那,音乐响起,这场景是否让人有英雄降临的感觉?当白正擎抱着昏迷的蒋心从仓库中出来时,后面爆炸的瞬间,是否又让许多观众想起了一些欧美大片的场景呢?在最后与日本人的争斗中,白正擎开车一***击毙日本人的画面,冲入正在爆炸厂里的画面是不是使许多观众震撼呢?这些斗志斗勇的画面,加上后期处理的效果,让人感觉犹如处于那场景之中,不禁为之担心。
3.音乐与场景的完美配合演绎出跌宕起伏的剧情
《千金女贼》背景音乐的设定为其增色不少。在男主角为女主角赢得马球比赛时,配合《爱无反顾》的歌曲让人精神振奋。女主角冲入男主角的怀抱,这画面让人感觉唯美温馨。之后在女主角穿着婚纱慢慢走向男主角时,《桃花结》的音乐慢慢想起,这首歌的歌词很美,旋律轻柔,这样的音乐配上这样的人,营造出了画面的完美。《千金女贼》正是将背景音乐完美地与剧情、场景相结合,带我们领略了不同的风景,感受了男女主角的爱情。不仅在视觉上让观众有着全新的体验,在心灵上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四、总结
男人帮剧本篇7
城市大街——超现实
张抗抗在小说《作女》中有这么一句关于都市男女的隐喻:城市真正的奥妙不在雄起的大厦,而在一条条繁忙喧嚣的街道。为什么是街道?她说,夜晚的街道具备一切的女性特征,一盏盏路灯亮起来时,城市的灵魂随着女人飘逸的长裙闪闪烁烁。城市不仅能使女人的欲望得到实现,还能把女人潜在的欲望也一滴滴挤榨出来。好吧,听这段话,脑中浮现的完全是《欲望都市》的片头,或香奈儿5号广告中的某处镜头。从彩妆服饰到家居用品,各式各样的商品以女人的名义开发出来,商场便因着女人的需求迅速攻占了城市大街。也正因此,都市女人剧总是从骨子里散发出那么一股商业浮华气息。要说金牌橱柜借助与乐视网联合推出的网络迷你剧《女人帮?妞儿》,将“厨房生活中心”的广告理念植入其中的做法还是比较朴实的话,那么《欲望都市》从电视剧上升到电影版时,各大牌广告商争相倒贴赞助,则充分显示了其对女性消费潜能的信心。从咖啡机到梅赛德斯,从伏特加鸡尾酒到晚宴包,直接亮瞎观众们的眼。
似乎是都市女人剧中约定成俗的桥段:一众美女并肩前行,她们衣着光鲜身姿绰约,手中拎满血拼而来的战利品,那气场叱咤整条人行大道;踌躇于重要约会该穿什么的女主角,总会拽上一群闺蜜在试衣间旁做参考,镜头不断地在花花绿绿的衣饰间切换。当《男人帮》里那群大老爷们儿只能对着特仑苏牛奶和360杀毒软件送秋波的时候,女人们天性的浪漫使她们更喜欢围坐在沙发上,(或者像前文提到的“厨房生活中心”,将厨房、餐厅与客厅融为一体作为聚会中心),摇着红酒杯互诉衷肠,或者即便在忙碌的工作日也要抽出时间一起吃个午饭,七嘴八舌地谈论着近期八卦。瞧,这就是女人帮的常态——一种奢侈的超现实的。
要接地气还是要重口味?
风头正劲的婆媳剧乐此不疲地向我们展示着另一个维度上的女人战争,嬉笑怒骂于家长里短间接上了地气自不必说。再看那些欧美剧,无论《口红战争》还是《美女帮》,虽难脱中产阶级价值观和口味稍重之嫌,然而哪怕是再狂放不羁的《欲望都市》,内里还是有股接地气的倾向。至少它们乐于展现那些事业有成、华丽丽地生活在白富美世界的女人们,褪去光环背后的日常生活。就像鲍勃.迪伦唱的那样:“她像女人一样打扮自己,像女人一样去恋爱,但却像个女孩一样地哭泣。”而相反的,网络热剧的《女人帮?妞儿》却高调甩开条条框框,以一切匪夷所思的世界观和言行举止向观众坦白:“去你的接地气!”如果说早年的《好想好想谈恋爱》是一曲优雅迷醉的低声爵士的话,那么新近的《女人帮?妞儿》就是飞扬跋扈、不按套路出牌又自得其乐的朋克摇滚。想象一下,一群中年女人帮感慨自己的时代过去了,因为当她们走在街上,正对着身旁走过的翘臀帅哥垂涎欲滴时,却眼睁睁地看着他直线投入另一个帅哥的怀抱——而这恰是《女人帮?妞儿》所迎接的时代。
从口无遮拦的F word到在舞台上砸吉他,从见缝插针的诱惑到大搞同性暧昧,这出讲述80后闺蜜那些事儿的女人剧,实际是披着小清新的皮囊大玩重口味,多少带点对美剧的谄媚。如果你在盯着玻璃窗内的发呆时被男同事撞到,如果你相亲结识的尽是恋脚癖、受虐狂等极品男,请保持淡定,该剧会为你提供参考。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里的男人,都是极度符号化的,从花心贱男到极品伪娘,基本上都是被围观被戏谑的份儿。这一点倒是令不少女性观众大呼过瘾。噱头的饱满尽管难掩桥段的生硬,但从飚红的收视率来看,在看惯了正襟危坐的宫斗戏后,它所投合的不仅是各路宅男腐女们的胃口,更为当下年轻人的自嘲和自我宣泄提供了一个投射对象。
女人帮都市生存法则
早在《好想好想谈恋爱》里就质疑过一个问题:没有人相信,一个女人的成功是靠正常途径。谭艾琳想要出版自己的书却面临牺牲色相的羞辱,好友毛娜亲自出马为其拉得两万块赞助,却在不知不觉中也被利用了姿色。好在之后的《杜拉拉升职记》和《沉浮》开始让女性直面商战。最近播出的《时尚女编辑》和《女人的选择》,作为女人剧前者太励志,后者太腹黑,但它们都告诉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不管是女***丝还是没落富家女,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得来场逆袭。
相对于女***丝奋斗史,都市女人帮里的女人通常是自给自足的职业女性,她们不是穿的时尚就是为时尚工作,经得起工作的忙碌,又玩得起休闲的浪漫。职场野心可以成为生活优渥的资本,也可成为引发矛盾的利器。如《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里商场的勾心斗角、美剧《口红战争》里事业有成的Wendy无数次面对工作与家庭之间的摩擦。
要说在女权主义者波伏娃那里,“女性”压根就不存在,她认为女性是被社会和文化构建的。言下之意便是愈是强调所谓的“我们女性该怎么怎么着”,就越容易暴露你的男权视角。因此,倘若把女人剧这一套说辞扯到女权主义里面去很容易搬石头砸自己脚,尤其对“将观众欲望投射到荧幕上”的影视剧来说,女性形象的塑造多少会拐入伪女权的怪圈。在《我的非常闺蜜》里的开篇,离任女boss对同是女性的接班人陈静不无揶揄,接班人反驳:“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此时,女boss突然一改铁娘子的架势,语重心长地说:“女人是一样的。青春容颜就那几年,很快就老了。我在你的岁数比你心气高……”这个时候,你究竟是该相信自己当下的坚持,还是相信一个女同胞的忠告呢?
男人帮剧本篇8
问:您这两天参加国家大剧院《纳布科》排练和演出,有什么感受?
答:我非常喜欢国家大剧院版的《纳布科》。感谢此次导演对这部歌剧所倾注的心血。
国家大剧院在短短的了年之内,已经制作了24部歌剧,而且每一部都是新制作的歌剧。对我这样在全世界都在演出的人来说,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可以说是比较纯粹、回归原汁原味的,也是最符合作曲家原意的。
在意大利或者慕尼黑,他们的歌剧院可能在20年之内做4个不同版本的《纳布科》,有现代的制作,也有传统的制作,可能还有一些特别超现实主义的版本。但是在国家大剧院,我认为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目前用最回归原始的、更符合作曲家本意的制作来呈现一部歌剧,对观众艺术品位的建立是非常有帮助的。相信在未来的25年至30年之内,国家大剧院会呈献更多更好的歌剧制作,应该也会有不同版本的歌剧出现。
问:您如何看待国家大剧院在普及歌剧道路上所做的努力?
答:国家大剧院在普及歌剧的道路上做得非常好。
国家大剧院作为艺术的普及者,首先他们建设了如此豪华、功能齐全的剧院,有四个不同的剧场来呈现不同的演出。其次他们还做了很多不同的演出,有歌剧、音乐会、芭蕾和京剧,等等。不但扩充了演出市场,同时也丰富了观众观赏高雅艺术演出的机会。我认为,既然建立了这样一座剧院就需要更多更好的精品节目来吸引观众,来培养观众,进而是让他们接受艺术的熏陶。
问:您5月20日才到北京,22日就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并上台演出,请问您是如何做到的?您有什么秘诀使您保持这样高水准的演唱?
答:我当初并没有预计到只有这么短的时间给我调整状态。但是我在这里发现了能创造这种“奇迹”的可能性——有如此精良的制作团队,才能保障我所有的工作和我在这里所有的生活。但是我必须说的是,我之前在伦敦和圣彼得堡都演出过这样的剧目,所以当国家大剧院向我发出演出《纳布科》邀请的时候,我立即允诺参加演出。
问:您对这次合作的中国演员有什么评价?对哪些演员有比较深的印象?
答:和这些中国演员合作我感到非常开心。中国的演员非常棒,有些中国演员参加过各种声乐大赛,比如多明戈声乐大赛,并在比赛中获奖,在国际舞台上也是日益地活跃起来。我们的乐团和合唱团有着惊人的表现力。技术人员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这样一台戏呈现在舞台上同样非常了不起。
我觉得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挺有意思,这是一种国际化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一这次的导演是比利时人,指挥是美国人,舞美设计和服装设计是意大利人,我自己是西班牙人——在这里的工作非常开心。
问:为什么您大多数保留剧目都是威尔第的作品?
答:因为威尔第是我最喜欢的作曲家之一。我唱过威尔第的很多作品,比如《假面舞会》、《奥赛罗》和《阿依达》等,当时唱的都是男高音角色。我在唱的同时,也在聆听剧中男中音的旋律,我觉得这些男中音的旋律特别优美。所以现在我也想更多地尝试威尔第作品中的男中音,以了却我对这些男中音角色的夙愿。
问:您最近在很多地方演过纳布科这个角色,比如在马林斯基剧院和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在不同的地方演出同一个角色您觉得有什么不同?
答:在最近两个月之内,在英国、俄罗斯和中国演出了3个不同版本的《纳布科》。英国科文特演出的版本是上世纪40年代的版本,这次是复排,它的故事背景放在了现代。在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演出的也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版本。这次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版本则是一个还原经典的版本,所有的舞美和场景都是按照作曲家原意做的。
在世界上各个地方演出的不同版本,感觉是不同的。今年是纪念威尔第诞辰200周年,我在世界各地也演出、指挥了威尔第的很多歌剧作品。比如我在大都会歌剧院演了《茶花女》,在萨尔茨堡演了《游吟诗人》,在柏林也演出了纪念威尔第的剧目。所以今年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但是,虽然我在英国、俄罗斯和中国都演了《纳布科》,但是只有在中国,当我看到舞台下观众的热情,我真的觉得特别高兴。我非常期待与中国同行的下一次合作。
问:下一次是什么时间?什么剧目?目前有没有计划?
答:近期我与国家大剧院一直在讨论未来合作的事。将来合作演出的具体剧目,这还是要留给国家大剧院来决定。至于以后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我个人还是希望有更多的威尔第作品,而且我还是希望参演威尔第歌剧中更多男中音的角色。至于时间,我希望是每年都来演一次!为中国的观众呈献更多更精彩的剧目。
问:您73岁才开始唱男中音,您觉得您还能唱多少个男中音角色?您准备唱到什么时候?
男人帮剧本篇9
眼看着身边的哥们,一个个步入婚姻殿堂,加上女友越来越冷淡自己,张力着急了,想着结婚算了。可女友的父母说了,车子房子是必要条件。
这可让在单位拿着固定工资的张力犯了难,不得不拖身边的哥们,给自己找兼职。
几经辗转,朋友的朋友帮张力找了一份兼职,给刚拍成的戏,找穿帮的镜头。活儿不累,就是得认真,找到的穿帮镜头越多,报酬越多。
这部剧,只看了几集,张力就找到了十几处穿帮镜头。不过,不是拍摄问题,而是觉得情节太离谱。导演听了张力的想法,着实说得在理,让助理把编剧喊来,说要扣钱,一点不负责任。
不一会,一个扎着马尾辫,穿着牛仔套装的女孩,背着一个大包,急急忙忙地出现在导演面前,一个劲说着对不起,说前段事太多,没顾上好好改剧本。
这个叫孟洋洋的女孩,看着张力,眼神各种复杂,有不满有鄙视还有几分挑衅。
导演决定片子晚一点播出,张力负责找穿帮的道具,孟洋洋负责找穿帮的情节。
导演走了,孟洋洋就哭上了。蹲在地上,大叫自己为何这么命苦,好不容易签了约,电视剧也拍了,熬到了要拿剩下影视费用的时候,却又被安排这么一个活,简直就是嫁出去的闺女,又要被离婚。
听完这个比喻,张力乐了。他安慰孟洋洋说,导演也是为了你好,如果电视剧播出,这么多情节不合理,人家肯定说这个写剧本的人。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眼光得长远。
你怎么干这么缺德的事,接了这么一个穿帮的活儿。孟洋洋抹着眼泪,指着张力的鼻子问。
我也是没有办法,为了生活,赚点小钱。
你叫什么名,电话多少,从今天开始,你我算是相识了。孟洋洋从包里翻出手机,张力注意到,那是一款很老土的手机,貌似现在都已经停产了。
二
其实,这部励志电视剧张力很喜欢,所以对孟洋洋的印象极好。他在微博上关注了她,看她发一些忧伤的微博,便作为一名粉丝,鼓励她。
不到一个礼拜,张力把这部二十五集的电视剧,所有能找到的穿帮镜头和情节,都找了出来。那些个穿帮情节,他全部发了微博私信给孟洋洋,不过,她却从来没有回复过一句,张力像是在唱一出独角戏。
去剧组交货拿钱的时候,张力遇见孟洋洋。嘴角青紫着,她和导演商量,能不能再付一点影视费用,因为她实在是缺钱。
导演拒绝了她,说最近资金太紧张,必须在电视剧播出一个月后,才能付余款。孟洋洋又哭了,看似坚强的她,眼泪说来就来。
你要是着急用钱,这些钱先借你。张力实在看不得孟洋洋那副难受的样子,把刚到手还没捂热的钱,递给了孟洋洋。
写字是孟洋洋的兼职工作,她本职是一个保险推销员。因为妈妈患了间歇性神经病,她不得不拼命赚钱给她治病。妈妈发病的时候,总是把她幻想成孟洋洋的爸爸,往死里打她。
你的生活像是拍电影。张力说。
张力请孟洋洋吃饭,说相识一场也算是缘分,付钱的时候,一张相片从张力的钱包飘出来,孟洋洋眼疾手快,捡起相片就看。
你女朋友跟你不配。孟洋洋把相片还给张力说。
怎么就不配了,我们是要结婚的,只不过现在遇见了一点阻力。
阻力,相爱的人根本没有阻力。孟洋洋站起身,拿起自己的背包就走了。
三
周末,张力正在对着电脑在游戏跟对手厮杀,接到了孟洋洋的电话。
朋友给张力找了一份帮网友当网游陪练的兼职,张力不得不熬夜上网,据说只要能坚持,一个月下来收入也很可观。
你的爱情穿帮了。
说完这话,孟洋洋停顿了一会,说基地酒吧,快来找你爱情的穿帮镜头吧。
到了酒吧,张力一眼便看见一头红头发的孟洋洋,很特别很个性,她说这是她自己的创意,为了更好推销自己的啤酒。
孟洋洋指着一个角落里的一对男女,张力看到女友,正对一个男子笑得花枝乱颤。刚想上去理论,却被孟洋洋阻止了。
据孟洋洋说,酒吧经常举行一些,比如三分钟恋人,一天情人的,供一些年轻白领来消遣。而张力的女朋友是酒吧里,成功率极高的女嘉宾。
你这爱情穿帮的太离谱了,几乎要穿越了。孟洋洋幸灾乐祸地说。
好歹相识一场,你怎么能这么寒碜我。张力握着拳头,痛苦地说。
要不要我帮你出气,这事我最擅长。
张力不说话,孟洋洋就当他默许了。顶着红头发的孟洋洋,端着一杯啤酒,对张力的女朋友劈头盖脸地浇上去,骂她不要脸,什么男人都勾搭,明明说好了,这辈子最爱的是女人,却去勾搭男人。
不等张力女朋友反应过来,孟洋洋就开始跑,到门外拉起张力,甩掉高跟鞋,一路高歌狂跑。
被戴了绿帽子的张力心情不好,孟洋洋陪他喝酒。张力不胜酒力,几杯下肚,就开始头重脚轻,孟洋洋把他带回住处。
第二天醒来,头痛欲裂的张力,看到孟洋洋衣衫单薄,和他躺在一个被窝里。
张力第一反应,就是拽着被子往后退,大叫一声。被叫醒的孟洋洋,揉着惺忪的双眼,一副不以为然地看着张力说,别想赖账,以后你就是我的人了。
四
张力约了女朋友,孟洋洋一再强调是前女友,因为他现在已经是她的人了。
他想弄明白,女友到底是怎么想的。
现在找男人,不就跟工作一样,有不满意现状,骑驴找马,跟你没合法之前,我跟谁在一起都有可能。
这就是张力得到的一个结果,他想矫情一把,流几滴伤心的泪,可是孟洋洋已经站在面前,她挽起张力的胳膊,冲着他的前女友甜甜一笑,说你扔的破鞋我捡了,挺合脚。
孟洋洋挽着张力,走了好长一段路,才松掉胳膊。
你干嘛消遣我?我知道你有意中人。
孟洋洋忍住笑,像变戏法似的,摘掉头套,一袭长发如瀑布散开,甜美的笑容灿烂如花。
孟之洋!
原来,什么身患重病和间歇性神经病的妈妈,都是孟洋洋编造的,她一直在自导自演一场爱情戏。
一年前,在某个餐厅偶遇张力,孟洋洋本想上前打招呼,可看见他为一个女孩鞍前马后地伺候,她还是躲开了。高中三年的暗恋,已经让她习惯把一些心事藏了起来。
从同学那里,打听到了张力的QQ,她便以一个陌生人的方式,跟他聊天,套他的一些话。知道张力为了赚钱在找兼职,自己手中一个剧本,刚拍成电视剧,需要一个找穿帮的人。
她便让导演找张力的一个哥们,说有这么一个活。
难怪我第一眼见到你,就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你,但是你的说话,动作实在是跟之前出入很大。
那必须的,你能找穿帮的镜头,那我就能演好每个我自己导演的“戏”。
后来,一次无意的机会,孟洋洋发现了张力女友的心猿意马,这个女子根本就没想着跟张力共赴一场烟火的婚姻。
你很笨,好几次我们在一起打电话聊天,我都穿帮了,你愣是没听出来。
张力笑着说,谁说你的演技太高。其实,在第三次见面,张力就已经认出,孟洋洋就是自己的高中同学孟之洋,他之所以没有说出来,是因为自己女友的事,让他很没面子,便一直将错就错。
你在找我剧本里的穿帮镜头,而我呢,一直等着给你一个穿帮的爱情,只是你太笨,我不得不让你没面子了,把你女朋友的穿帮镜头找了出来。
那一夜……
男人帮剧本篇10
我和男友是在火车上认识的,那时我手机玩得没电了,只好存着仅有的电量,看着窗外发呆。坐我对面的男人拿出充电宝充电,我其实很想问他可不可以给我也充一下,但又怕我充了他自己没得了。没想到他主动提出来给我充,而且他还有我手机的数据线型号,我觉得他真的好细心、好周到。然后了解到我们都是在岳阳下车,就留了联系方式,然后他就成了我男友。但是交往几个月后我发现,他不管什么时候都带充电宝在包里,有次我发现他还不止带一个,而是三个,数据线种类也很多。我问他,又不是坐长途车了,为什么要带充电宝,还要带那么多?他说就是方便自己也方便大家。后来我接到一个女人的电话,一开始就问我是不是某某的女朋友,还清晰地说出我和男友相遇的过程,然后还叫我早点离开这个男人,说他是骗子。我追问她是谁,她说她是男友的前女友,她说她和男友也是那样认识的:“他出去玩,都挑单身玩手机的美女附近坐,只要谁手机没电了,就主动提供充电宝,他靠这招认识了不少女孩。信不信由你。”可男友解释说,那只是他认识女孩的一个方法,没什么不妥,不存在欺骗。我该信他吗?本来以为是缘分,却发现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我也担心,他现在是不是还在用这招?
璐子
专家回复:
爱情小说或者电影里,最经典的桥段是:女主角人在旅途,突然遭遇困境:钱包被偷了、迷路了、遇到流氓了、突发疾病了……人生地不熟,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时候出现了一位护花使者,解救女主角脱离困境,这富有戏剧性的邂逅,让两个人的心迅速贴近,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就此拉开帷幕……
其实,在一个女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帮助过她的男人也不是没有,只不过她们总认为自己的爱情一定会不同凡响,自己的真命天子一定不会是身边那个熟悉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男人,所以并没有多少女孩子会为一个在困难时帮助自己的熟人而动心。两者的区别只是在于,前者的困难是发生在异乡,帮助自己的人,是一位陌生人,这样的遇见迎合了她心中关于爱情的浪漫幻想,她会惊奇感叹:为什么就在那样的时候我遇见了他!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这一定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啊!进而产生这样的心理:这难得的稍纵即逝的缘分,我一定不能错过!一定要抓住啊!
每个女人内心都有一个关于“缘分”的情结吧,期待自己的生命中,也能够有一段如电影和小说中那样奇妙而浪漫的邂逅,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个男人是和自己有缘的――即便相隔千里,也一定会和自己相见。一位在旅途上解救她于困境的陌生男人,似乎就是“缘分”的最佳注解,让她相信:他的出现,一定是自己命中的注定。
有一些男人,深谙女人这样的心理,于是,他们会设计种种巧合、巧遇,让种种戏剧化的场景发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满足女孩子对于浪漫和传奇的憧憬,让她们相信:她们一直暗暗期待的真命天子,终于穿越千山万水,来到了自己身边――当女人产生这种心理的时候,她眼中的这个男人,就被涂抹上了玫瑰色的光圈,她被自己想象中的爱情打动了,迫不及待掉入那张也许是陷阱的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