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社区10篇

同社区篇1

关键词:社区教育;共同学习;意义;举措

作者简介:朱涛(1946-),男,陕西西安人,五邑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等。系***职成教司社区教育专家组成员,兼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理事、中国成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成协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8-0041-04

进入新世纪,我国社区教育在“实验区”、“示范区”带动下蓬勃开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过,实地考察中发现,不少地方的社区教育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对象老龄化、内容随机化、形式讲座化、推进活动化、成效肤泛化”等问题,即使“实验区”、“示范区”也不能幸免。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甚至成为制约社区教育深入发展的“瓶颈”。为着突破这种“瓶颈”,各地社区采取了诸多举措,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笔者以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社区必须在组织、开展、实现“共同学习”方面下功夫。

一、 社区共同学习的意义

理解社区共同学习的意义,必须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视角切入——

(一)学习型社会创建的最佳抓手在社区

进入21世纪,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大势,我国确定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的社会发展目标,***的十七大再次重申了“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2]的发展目标。

学习型社会是秉持终身学习理念,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先进学习文化为导引,以各种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为社会成员无障碍学习提供充分支持以助其全面发展,并进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3]。学习型社会的创建,要求全社会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家庭等各级各类组织实现从“管理型”、“生产型”、“生活型”等向“学习型”的转变。从社会组织角度看,以生存环境划分出的“社区”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社会有机体”是由千千万万城乡“社区细胞”组成的,社区借助于公共权力又能够有效统摄辖区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家庭等社会组织。所以,如果城乡社区都建设成了“学习型社区”,那么,“学习型社会”便会自然形成。

这便意味着,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最佳抓手在社区。

(二)学习型社区创建的关键在学习团队

要创建学习型社区,便要将社区各类组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社区组织按建构程序、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一般有明确的组织宗旨、共守的组织制度、稳定的组织机构、明晰的组织范畴、合理的组织运作、完善的组织沟通,也都经过规定程序的批准或认可;非正式组织基本不具备以上要素,它是人们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利害关系而“自发形成的不稳定的个人和社会关系”(美·K.戴威德)。同时,我国城乡社区还存在大量游离于组织之外的民众个体,譬如城镇无业人员、失业人员、退休人员、其他闲杂人员,广大农村的相当部分农民等等;由于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增多,大多从业人员在非工作时间也处于“无组织状态”。

社区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实现组织学习,而组织学习的前提是建立各种各样的学习团队。学习团队的组建,在正式组织中可以借助于既有的组织基础;对于非正式组织,则需要促进其不断向“准正式组织”甚至正式组织转化;对于无组织的民众,则需要促进其进入组织状态。由于没有既有基础可资利用,所以,对非正式组织的引导、对无组织民众的组织是学习型社区建设的难点,其进展状况也便成为检测、评价学习型社区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

就是说,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取决于社区各类组织的学习化建设,特别是无组织民众学习团队的建设。

(三)学习团队创建的关键在共同学习

学习,本来应该是学习主体的个人行为。不过,由于时代的特点和个体的差异,现代社会大多学习主体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不一定尽如人意,于是,上世纪末,西方学者提出了“共同学习”理论,主张在初等基础教育中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习者在助学者(教师等)帮助下,在一定环境中通过共用资源、对话交流、分享体验、相互激励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达致共同进步。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改革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所以,进入新世纪之后,该理论迅速传播并逐步进入其他教育领域。

在我国社区教育领域,汪国新是最早提出创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近年来,汪国新所领导的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与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研究所合作,使该项研究取得了明显突破。汪国新认为:“‘社区学习共同体’是指在社区范围内的居民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通过心灵契约的形式,共同构成的非正式学习团体。”[4]通过创建“社区学习共同体”,实现民众的共同学习,增强民众对共同体进而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可以大大提高社区教育的有效性,促进社区民众和社区的发展。

可以认为,“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实现社区民众共同学习的有效载体,通过团队共同学习可以明显强化社区民众的学习动力、毅力、能力,大大提高社区教育的效率,进而有效突破制约时下社区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社区共同学习的举措

要组织、开展、实现好社区共同学习,至少需要采取以下举措:

(一)共同学习理念的推广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要实现社区共同学习,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

社区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广终身学习理念。传统教育的理念是“教化”,其行为主体是传授者,行为目标强调同一的“合格”标准,行为责任主要由***府、社会承担,行为过程注重规范性、连续性、阶段性;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发展”,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基于学习者自身条件、意愿的素质提升,强调学习者个人的学习责任,强调学习者的自我选择、自我调控、独异发展。因此,终身学习与“教育”的性质完全不同:“教育”是一种外加,是“一种给予或灌输、一项礼物或一种强制的东西”[5];终身学习却是一种自觉,是“一种乐趣、一种工具、一种权利以及一项共同的责任”[6] 。所以,“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①。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广,可以有效改变社区民众的生存理念、生活方式。

同时,社区要大力推广共同学习理念。共同学习理念来于“组织学习”理论。“组织学习”是针对“个体学习”提出的。一直以来,教育活动中的学习主体都是个人,教育都是为着提高个体的智能素质。197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C.阿吉瑞斯首先提出“组织学习”的概念,经过30余年发展,组织学习理论已经走向成熟。由于学习主体不同,组织学习与个体学习在学习理念、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在组织学习中,团队的学习者能够为着共同的理想目标,通过有组织的、自觉的、互动的共同学习,激发全新的、前瞻的、系统的思考,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组织整体及每个成员不断创新、持续发展。所以,必须让社区民众明白,通过有组织的“共同学习改变生活,共同学习改变人生,共同学习促进发展”。

(二)共同学习团队的组织

要实现共同学习,社区必须普遍组建好学习团队。

社区学习团队的组建必须有明确的建立于学习者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基础上的学习宗旨。在社区正式组织中,组织整体发展目标、组织各部门发展目标、组织成员在组织中的发展目标,都可以成为学习团队的学习宗旨,正式组织利用其既有的组织体系,可以有效支持团队的共同学习;在社区非正式组织、无组织民众中组织学习团队,则必须选择好吸引学习者共同学习的“兴奋点”:或共同的价值追求,或一致的兴趣爱好,或相关的利害关系,或共鸣的情感心绪,或互利的社会交往,或共祈的身心需求。学习宗旨设定的明确、适宜,决定着共同学习团队的吸引力、凝聚力。

社区学习团队的组建必须有合理的规模、合作的机制、科学的学习方式。学习团队涵盖的范围、规模的大小要便于共同学习的开展。根据发达国家的研究,“富有成效的团队,应该把团队成员人数控制在12人之内”[7]。实践证明,规模过大过小都不利于团队的共同学习。学习团队内部必须有民主的、合作的、共享的运作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促进每位成员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可以促进团队整体学习力的持续增长,可以通过创新不断扩展组织的能量,使每个成员不断体验到学习、生活以及生命的意义。学习团队必须有科学的、不同于个体学习的学习方式,这至少应该包括团队成员意识、行为由个体学习向共同学习转变的“适应性学习”,学会共同探讨、集体思维的“互动性学习”,掌握集思广益、创新突破的“创造性学习”,同时,团队还必须善于运用信息交换、特别会议、深度会谈、集体讨论、系统思考等多种方法,使共同学习富有实效。

(三)共同学的培育

社区共同学习能否顺利开展,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团队核心的素质。

合格的学习团队核心需要有公益心,有热情,有特长,有凝聚力、组织力、协调力,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成为共同学习的召集人、设计师和引领者。学习团队的核心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若干人。台湾地区组织学习协会秘书长詹明娟的研究表明,作为社区学习团队核心的“带领人”,在共同学习中应该“是设计者、仆人(即服务者——笔者注)和教练三种角色的综合体”,应该在共同学习中发挥好营造良好氛围、领导团队讨论、安排会议进程等功能,为此,学习团队“带领人”应该具备团队带领能力、压力调适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创意思考能力、活动策划能力、行动反思能力、教练指导能力、资源运用能力、自我超越与冒险能力、目标设定能力[8] 。

学习团队核心可以在共同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但社区更应该注重从学习团队中选拔具有较好素质的对象,通过多种形式(专业学习、实践训练、考察观摩等)进行专门化培养,以提升其引领团队共同学习的综合素质。为了做好“学习团体带领人”的培育工作,台湾组织学习协会设计了“学习团体带领人(初级)学习团体辅导员(进级)学习团体储备讲师(高级)学习团体专业讲师(高进级)培育学习团体带领人(初级)”的培训阶梯,实施“五年培训计划”,通过“初级班课程”、“进级班课程”、“讲师班课程”以及相应的实践训练,逐级提高“带领人”的引领水平及级别,经过十余年坚持不懈地培训,显著提升了“学习团体带领人”的素质,进而有效地推进了社区共同学习和社区发展。他们的经验,值得内地社区同仁认真学习。

(四)共同学习能力的促发

社区共同学习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学习团队共同学习力的强弱。

学习力是学习动力、毅力、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习动力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它是自觉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学习毅力是支配学习行为攻坚克难实现预定目标的意志力;学习能力主要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转化力等,它是接受知识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能力。学习团队的共同学习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该团队是否具有自觉的、内生的、强劲的学习力,这又取决于其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学习意志是否坚韧、学习能力是否强劲。迄今为止,许多社区的团队学习所以不太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团队的学习是“外加的”、“被动的”,团队缺乏内生的、自觉的学习力。这是今后社区教育科学发展应该关注的关键性问题。

为促发团队学习力的发展,除了注重从内部强化团队的学习力之外,还要注意社区整体学习文化的建设,为团队共同学习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习文化是“指关于学习的一切文化”,“包括学习理念、学习态度、学习形态、学习内容、学习制度、学习途径、学习习惯以及经由学习所累积的成果。学习文化亦是一种学习现象,包括无形的学习价值观与有形的学习行为。”[9]先进的社区学习文化,会对社区民众个人、各类组织的学习发挥引导、促进作用,会极大地提高个人、组织、全社区的学习能力,产生显著的学习实效。所以,社区要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核心,努力建设包括以学习者为本、以自主学习为导向、以终身学习为进程、以团队学习为依托、以愉悦学习为方式、以创新学习为重点、以经学习求发展为目标等内容的富于时代精神的崭新学习文化,在先进学习文化的孕育中促进社区共同学习,进而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

(五)共同学习资源的配置

为着支撑共同学习,社区要努力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

社区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努力使全社区的一切教育、学习资源——公有的、民办的,国民教育体系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正规教育的、非正规教育的、非正式教育的,学校的、社会的(***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网络的等—得到有效整合,搭建起多序列、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无障碍学习平台,为社区共同学习提供充分的硬件保障;同时,社区要深化教育、学习管理改革,不再人为地设置经济的、年龄的、智能的等学习障碍,更加尊重社区民众学习的参与权、自、选择权,使教育、学习平台更开放,教育、学习管理更灵活,教育、学习选择更民主,为社区共同学习提供良好的软件支撑。

社区还要动员、组织各行各业为共同学习提供优质服务。首先,各级***府应该为共同学习全力提供服务。社区民众的教育、学习属于公益事业,***府对其承担着不容推托的责任,各级***府应从“讲***治”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将其摆在“重点基本建设”的位置,为其提供真诚服务;其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类教育实体应该为社区共同学习提供良好服务。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实体本身就承担着“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10]的神圣使命,为社区民众共同学习提供服务义不容辞:再次,一切本来与民众教育、学习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部门、企业、商场、社团等,也应该积极参与民众教育、学习活动,尽其专业、知识、资源(设施、设备、书刊、资料等)、人才等优长,为民众共同学习提供服务。这样,社区的共同学习便能得到全方位支持,获取理想的学习效果。

(六)共同学习成效的激励

共同学习的广泛开展、健康推进,离不开社区的有效激励。

首先,社区应该在“制度设计层面”给社区共同学习以关注。制度是行为规则,制度保障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性保障。社区为通过共同学习推进社区教育进而促进社区发展,就必须从制度设计层面为社区共同学习提供保障。社区教育、学习制度设计要对社区共同学习性质功能进行定位,对其发展方向的导引、资源投入的倾斜、学习实效的评价等提出明确要求;要规定机关、学校、职场、各类社会组织等的责任;要健全管理体制,规范运作机制,为社区民众的共同学习、为社区学习团队的健康发展立规定矩、保驾护航。

在实践运作层面,社区应该对团队共同学习给予有力度的引导、激励。这要求社区要实现教育激励“重心”的两个转变:由“激励教育”转向“激励学习”,由“激励个体学习”转向“激励共同学习”。在激励重心转变后,社区应该采用多种办法,对团队共同学习给予科学引导、客观评价、恰当奖励。譬如,通过对共同学习团队组织能力、发展动力、学习实力、创新成果、社会影响力等的评价,评选“优秀学习团队”;通过对学习团队核心人物公益心、号召力、协调力、创新力及工作实效等的评价,评选“优秀学习团队带头人”等等。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可以激励社区共同学习健康发展。

进入新世纪,我国社区教育由点而线、由线而面地推进,目前已进入全面铺开、快速发展阶段。在这种时期,要注重社区教育“量”的扩展,更要注重社区教育“质”的提升。对社区团队共同学习的引导、组织、开展,将实现社区教育重心由“教育”向“学习”的转变,由“个体学习”向“共同学习”的转变,进而有效加速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使我国社区教育的科学发展跃上新的层次。

注释:

① 参见1994年11月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文件。转引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高志敏等所著《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第11页。

参考文献: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2-11-18.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1-3).

[3]朱涛.论社区学习型组织的创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01):68-71.

[4]汪国新.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策略[J].职教论坛,2012(03):47-50.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5.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成人教育宣言[J].北京成人教育,1998(12):12-15.

[7]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第六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23.

[8]詹明娟.学习团队带领人培育 落实小区学习与弱势关怀[C].内部印刷本.杭州:社区学习专题研讨会(2012)论文集:22-30.

同社区篇2

【关键词】同工同酬;社区医护人员;必然性

一、国家关于同工同酬的基本***策

2012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曾分组审议了劳动合同修正草案,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派遣工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劳动法第46条规定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人社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区域自治等,只要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应该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

二、社区医护人员同工同酬发展现状

社区医护人员所从事公共卫生工作,担负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恢复健康、促进康复为一体的连续性卫生服务。它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创建健康社区,保证区域卫生健康规划的实施。

近年来,不少学者都致力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的研究,却从未考虑过人才的流动。其实,在我社区2009年以前,工作十年的医护人员不在少数。在等待无望的情况下或转行或跳槽。他们把青春留在这里,却连生活保障都无法达到。为了顺应医疗改革的形式,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我社区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对在本单位工作年满5年以上、有资格证、工作中表现良好的医护人员以经费自筹的形式试行同工同酬,虽然规模很小,但这一举动留住了不少人才。2012年,由***府出资进行正式招考社会各界优秀医务人才,其中报名人数55人,招收了14名医务工作者,其中医技2名,医生3名,护师3名,护士7名,药剂1名,双职称医护2名。这一举措,给了医护人员无限的希望,同时也取得

作者单位:730030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第三医院

非常积极的效果。2013年6月23日又开始了面向全省多达60多名社区医务工作者的招考。

三、社区医护人员同工同酬的必然性

1.发展社区护理和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护理是配合我国医疗改革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我国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护理经验来促进其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需要先从提高技术力量入手,留住优秀人才。

近年来,社区卫生机构都处于无编状态,工作琐碎,随着现代化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完善,随访工作的强度也在不断加大。同时又要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健康指导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这些都需要充足的工作人员。但是工资低,、待遇差,人才怎能留住?

2.职业暴露的风险剧增。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过程中意外暴露与病原体污染的坏境或被具有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皮肤黏膜,通过眼、口、鼻及其他接触感染的系数不断增加。如近年来中国HIV流行仍呈上升趋势,全球的乙肝75%的患者居住于亚洲,中国乙肝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5%,结核病居世界第二,梅毒等性病死灰复燃,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3.传染病传播。尽管我们增加预防措施,避免直接传播,但难免意外的发生,全世界已确定的57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后感染的病例中,护士占24例,居职业第一位,几乎所有的护士在职业生涯中有针刺伤的经历。护士的职业风远高于医生。

4.社区就诊意向的改变。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慢性非传染病的规范化管理趋于老龄化的中国,使老年人和社区人员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得以改善,只有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有序健康的发展,才可以使国家公共卫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在社区服务的基础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评价中,每一部分都涉及人、财、物,等诸多因素,加之社区服务的特殊性,都需要留住人才。

传染病防治以及预防都与社区密切关联,2004年的***型肺炎、2009年甲流的发生以及2013年H7N9的经验都将通过社区医护人员的预防和宣传得到有效控制。

5.摘除“同工同酬”的口头禅。国家颁布同工同酬的年限已久,但基于在职职工工资差额拨款,社区卫生工作开展的合理收入无法满足在职职工的工资,使得同工同酬无从谈起,自去年兰州市城关区***府召开工作会议,给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认可和肯定后,对在一线工作的职工给予全额拨款,并且给予同工同酬医护人员差额拨款,减轻了社区卫生机构工资支出的烦恼,为社区卫生服务医护人员同工同酬的实行有了制度性的保障。

四、结果

1.调动了聘用人才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增强了工作责任感与创造性,并且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有了更好的见解和意见。这一工作在张掖路广武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工作中就有所体现。2009年张掖路广武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成立 ,检验仪器几乎到了荒废的地步,当时因为聘用的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太低,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无人来应聘,只有聘一些刚毕业的学生,一没经验,二没资格;甚至对检验结果准确性都不能保证;自从同工同酬后我们聘用了有经验、高职称、专业水平强的医生,不但培养出来了几名专业工作人员,而且使业务服务项目不断完善;业务水平大幅提升。这一数据能直观反映职工工作主动性的大幅提高。

2.自卑感消除。原来聘用人员的思想是我们工资低,干活多,技不如人等等。随着同工同酬制度的实施,现在有了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服务观念也有所转变,由过去的坐等病人到现在主动开展定期随访社区居民,定期开展健康检查评估,指导社区病人康复***。

3.带动在编人员的学习主动性,社区医护人员在不断吸取新的技术含量基础上,快速提高诊疗水平,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4.减少社区医护服务人才的频繁流动,尤其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水平提高必须要循序渐进,随时调整人员,随着社区居民入户随访的健康教育和健康评估的工作深入开展,要留住人才必须有同工同酬的这种理念。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今天,社区服务工作要达到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进步和更新理念,引进人才,这两次在我城关区大规模的招考同工同酬工作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除此,各级医院还应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创新,让社区服务机构更具有凝聚力,生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最新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职业暴露与防护实用指南:刘立 (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2006年5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8年1月.

[3]医护工作中HIV的职业暴露及预防:徐带丽(内科)2009年3期.

同社区篇3

《天蝎星升起》

Scorpio Rising(1963 美国)

导演:肯尼斯·安格

制片人:肯尼斯·安格

编剧:肯尼斯·安格

摄影师:肯尼斯·安格

配乐:杰克·布鲁克斯、大卫·拉克辛

演员:布鲁斯·拜伦、厄尼·阿洛

肯尼斯·安格是著名的异教徒和神秘术士,信奉着撒旦教领袖亚历斯特·克劳利(Aleister Crowley)的魔法理论;《天蝎星升起》的重点也很大程度在于表现1960年代纽约异教圈子中盛行的祭祀仪式。电影的题材注定它将会引发争议,但安格已长期行走在争议边缘,他的同性恋宣言电影《烟火》(1947)和撒旦教福音电影《极乐大厦揭幕》(1954)都是先例。此外,他的爆料书籍《好莱坞巴比伦》把电影圈描述成一个破败糜烂,拉帮结派,并沉浸在自身的明星崇拜文化中不能自拔的社区。虽然在1965年之前,这本书的英文版只在地下秘密流传,但它仍确立了肯尼斯·安格在地下电影界牢不可破的巫师地位。

同社区篇4

【关键词】农村社区 合村并点 治理主体 协同能力

【中***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自从***中央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战略决策后,全国各地积极探索通过合村并点构建新型农村社区。***的十以来,中央把协调推进城镇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从而使新型农村社区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如果能够在城镇化进程中培育和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居委会的协同能力,使农村社区成为各种力量汇聚和转换的枢纽,那么新型农村社区居委会将能承担起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重任。

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

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农村的基本单元是乡村,城市的基本单元是社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的是改变长期存在的二元社会结构,即推进农村城镇化,提高我国城镇化率。中央2014年一号文件再次指示,“有条件的地方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刚过50%,其中包括了半年以上常住人口。若按城镇户籍人口统计,城镇化率也就在35%左右。①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3.7%。这样的成绩既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及其家人移居城市有关,也与2006年***中央提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有关。***中央提出“农村社区”概念,将“农村”与“社区”相嫁接,意指要像城市社区建设一样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即是说,根据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乡村进行社区化改造,引导农民就地城镇化。因而,中央要求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近年来,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在原来的自然村落基础上,将乡村更名为社区,然后按照城市社区一样设置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室、警务室等机构。这种方式主要在离城市较远的欠发达的乡村实行,它只是完善了驻村组织,并未改变农村的社会结构,也无助于城市化率的提高。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合村并点,将多个乡村的村民集中居住于统一规划建设的社区,实行统一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并对其原有宅基地、耕地等权益进行重新整合。这种方式主要在农业生产条件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离城市较近的乡村进行试点推行,通过这种方式建成的社区被学术界称作“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以人为核心,将传统的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农村村落转变为以生活为中心的社会共同体。因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措施为:将相邻几个村落进行合并,以地缘条件较好的中心村为聚居点,有利于形成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由***府主导对社区进行统一规划,限期搬迁合并,形成集中居住、统一管理和服务;社区居民以原村落的农民为主,原村委会转变为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有利于熟悉了解村民情况,便于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简言之,新型农村社区是由***府统一规划并通过乡村整合聚居而形成的便于管理和服务的现代社会生活共同体,其目的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②。在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过程中,社区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组织形式,如:为居民提供日常服务的社区服务组织,引导居民从事多样化经济活动的社区经济组织,维护居民利益与表达诉求的社区公益组织,还有社区公共利益和公共空间的实体性存在等。③这些新型农村社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使社区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局面,而社区居委会处于治理主体的轴心。对于从自然村落转变而来的农村社区而言,如何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共治,既是一个认识和观念的问题,更是一种自身能力建设的问题。因而,社区居委会必须重视培育和提高协同能力,才能为推进城镇化提供根本动力。

新型农村社区居委会协同能力的内涵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在农村完成从农民到居民、从生产到生活、从***府治理到***社共治的转型④,实现基层组织和体制的重建与创新。为此,民***部正大力推进农村社区的能力建设。由于社区居委会处于各种治理主体的轴心,所以,社区能力建设也主要是围绕社区居委会展开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社区的资源供给能力,二是社区居委会整合治理主体的协同能力。社区的资源供给能力受***府对农村社区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投入的影响,其提升空间受客观环境左右。而社区居委会的协同能力是社区能动地整合各种治理主体,拓展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渠道和数量的能力,其提升空间则受社区的主观影响。正因为提升这种能力具有主观性,它才成为当前农村社区能力建设的核心。社区居委会协同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居住集中化要求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在城镇化进程中,合村并点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村民传统的自然生活状态,通过集中居住而集约化地提供并完善居民生活设施,便于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从而形成功能和服务较为完备的新型农村社区。社区居住形态改变了原来农民的个体生活方式,构建了彼此生活相依与利益相连的新型社区关系。一方面提高了居民的社会交往范围与能力,更新了他们就业、求学、社保等观念与方式,有利于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但另一方面,由村委会转变而来的社区居委会必须承担起重塑村民生活观念,理顺社区生活秩序的管理责任。因此,社区居委会必须提高协同能力,吸引各类治理主体参与管理和服务,才能把社区打造成新型的居民社会生活共同体。

职业异质化要求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在新型农村社区形成之初,居民都是附近村社的农民,职业同质化程度较高。随着社区生活方式的改变,居民职业呈现非农化、多样化特征,大多数居民进入各类二三产业就业,并有部分人成长为企业主和白领,居民逐渐产生了职业和阶层分化。这种职业异质化状况导致居民之间产生了情感疏离,由过去的熟人社会逐渐向生人社会转变,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组织和整合居民的难度,居委会的工作重心也从过去自然村的单纯生产管理演变为现在的以解决居民利益诉求和民生诉求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协调。为此,社区居委会必须提高协同能力,有效利用各类治理主体参与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活动,才能维持居民正常生活秩序,构建一个和谐的新型社区。

治理多元化要求提高资源整合能力。随着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社区治理成为各类社会组织关注的重点领域,居民经济合作组织相继建立,各类公益性和互益性社会组织相继进入,形成了社区***组织、社区居委会、经济合作组织、社会服务组织、社区企业等多元主体合作共同治理的新格局。社区居委会必须提高协同能力,有机协调各类社会组织,有机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形成各类社会力量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营造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良性互动的社区管理网络。

培育新型农村社区居委会协同能力的制约因素

传统农村的农业生产注重管理,新型社区的共同生活需要协同。培育新型农村社区居委会的协同能力,就是要培养社区居委会与居民和各类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商、协作、协助能力。这还面临着以下必须克服的制约因素。

居民社区意识不浓。大多数村民在传统的村落自然生活、农业生产管理中形成了较强烈的个体生活意识和生产意识,对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生活共同体的认识不到位。因而,他们不能以构建生活共同体为导向主动适应社区生活、发展和管理,不能自发培养居民意识。最终,由于大多数居民还没有脱离传统的村民意识,他们不能在社区生活中相互协助,不能融入社区生活,从而成为与社区共同生活不相适应的游离个体。因而,居民社区意识的强弱制约着社区居委会对培育协同能力的认识程度。

社区舆情意识不足。当社区成为居民生活共同体之后,就成为一个舆情汇集地。各种生活琐事、邻里关系、招工用工、利益纠纷都可能影响社区的正常生活,从而影响社区的正常管理工作。如果社区干部不重视社区舆情,不能对社区舆情进行全面正确的研判,就不能把握社区动态,不能采取正确措施,放任因小事而引起的舆情发酵,成为影响社区的不稳定因素。社区干部不但要增强***治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而且要提高协同能力,以充分调动各类治理主体积极参与收集研判舆情,参与化解纠纷,正确引导舆情,营造一个和谐的社区氛围。

干部导向意识不强。新型农村社区工作是复杂多样的,既要贯彻中央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又要引导社区建设。所以,社区干部要将中央精神与社区实况结合起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务实工作中改革创新。只有社区干部具备较强的导向意识,在社区建设中以社会进步稳定、居民团结幸福为主旨对各类治理主体发挥导向作用,共同引领居民描绘社区生活的美好愿景,才能增强社区居民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宿感。

培育新型农村社区居委会协同能力的路径与机制

强化社区认同,培育新型农村社区居委会协同能力的内生机制。基层***府推进合村并点的困境在于居民社区认同式微的问题。建构社区认同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价值取向,而社区居委会的协同能力就是来自于社区干部和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意识,这样才能激发干部和居民对社区发展的关注和参与,并在此过程中培育和提高社区居委会的协同能力。这种从社区认同到社区参与的过程,就是培育新型农村社区居委会协同能力的内生机制。

为此,社区干部要加强对《居民委员会自治法》的宣传和学习,明确理解干部和居民在社区的权利和义务,充分认识干部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社区干部要深刻理解中央提出的“***领导、***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充分认识在建成“小***府、大社会”过程中干部和居民的责任与义务,以实现此目标为导向形成社区协同管理的意识,从而培育和提高社区居委会的协同管理能力。社区居委会还要再造具有乡村历史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形象和符号标志,保护和再造居民在自然村落生活时的文化印记,延续并强化居民对社区的文化和心理认同。社区居委会还要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为居民搭建互帮互助、沟通了解的平台,动员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活动,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光大社区公共精神,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认同感、归宿感,从而形成居民的社区意识。这样的居民才会关注社区居委会的管理与决策,参与社区的规划与发展,培育社区居委会的协同能力就有了内生基础。⑤

坚持多元共治,培育新型农村社区居委会协同能力的外化机制。农村社区治理主体虽然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各种公益性组织在参与共治方面具有不稳定性,而惯常性的治理主体是社区***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这三大组织要按照“职责明确、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原则,细化自己的功能与职责。社区***组织是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主要通过***治领导,协调社区各方利益关系,发挥宣传引导、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社区居委会侧重于组织居民开展民主管理、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和社区共同利益,扶持和发展社区各方力量,积极推动社区的共驻共建,实现***府行***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社区服务站作为公益性综合服务平台,利用专业化、职业化优势,为社区提供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劳动维权、文体教育、健康计生等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

上述三大组织之间的相互合作、和谐共治的有机联系,就是社区居委会协同能力的外化机制。这种外化机制还需要以下两个方面来保证。一是牵头与参与的原则。社区的思想***治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分别由社区***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牵头,另两个部门参与。二是联席会与例会制度。社区居委会要建立并主持各类治理主体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和例会制度,邀请居民代表参加会议或列席会议,研究讨论社区管理、规划、服务、节庆等重大事项,保证决策科学有效。只要坚持上述两个方面,社区工作就能和谐高效,这是社区居委会协同能力得以持续发展的有机运作方式。⑥

加强力量整合,培育新型农村社区居委会协同能力的互补机制。目前,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困境主要表现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解决的可行途径是激发内生力量和引入外部力量,形成内外力量的互补机制。这需要农村社区居委会整合和调动各种力量,提高与居民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协同能力,形成有机互动的组织架构,方能建立多主体合作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使社区管理达到最佳状态。

为此,社区要做好内外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居民自治体制。社区要调动居民的自我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推选具有责任感和议事能力的居民代表组建居民议事会,构建居民议事会决策与居民委员会执行的民主管理体制,并相应地健全议事规则、监督和听证制度,拓宽民意表达渠道,从而科学有效地处理社区内部事务。⑦二是创新社会组织参与渠道。农村社区的发展为社会组织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这既是社会组织锻炼和提高自身的机会,也解决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短缺的问题。社区居委会要创造条件,大力吸引公益性、服务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的养老、医疗、环保等服务性活动,提高社区的人文氛围;社区居委会要对外招募和对内培育社区志愿者组织,培育社区和谐共处、互助友爱的内生力量;社区居委会要建章立制,扶持社会组织发展、规范社会组织活动、创新社会组织沟通渠道,形成居委会与社会组织和谐共助的良性互动关系。

(作者分别为宜宾学院副教授,宜宾学院教授)

【注释】

①:“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行***管理改革》,2012年第11期,第6页。

②甘信奎:“新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及***策推进”,《江汉论坛》,2009年第2期,第134页。

③袁小平:“从资源供给到社区动员―农村社区能力建设的路向思考”,张瑞凯:《社区能力建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51页。

④卢璐,许远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逻辑与方向”,《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3期,第90页。

⑤江海松:“关于城市社区自治的思考”,《重庆行***》,2004年第1期,第5页。

⑥吴群刚,孙志祥:《中国式社区治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87~189页。

同社区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社区教育;协同发展

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素质的社会教育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社区教育是创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视不断提高,社区教育蓬勃发展,积极探索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教育改革发展模式和路径,形成了沿海发达地区快速开展、中西部地区稳步推进的统筹发展格局,建立了一大批部级和省市级社区教育试点示范区,社区教育参与度和满意率逐步提高。

一、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难

社区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区居民职业从业能力的提高,能够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社区教育的发展不仅可以直接惠及参与其中的社区个人,而且还可以将这些利益从受教育者本人及其家庭传播到社区和整个社会,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彰显社会效益。社区教育的发展和推广在社区,最终的实践者仍然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在社区推广和发展教育,各社区都面临着各种实际困难。

(一)社区教育的教育资源匮乏,参与主体不足,高职教育参与度不高

从居民需求和社区发展的角度来看,建设优质社区教育资源是社区教育的发展关键。社区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传统的教育教学资源如师资、教学设施等,尤其是课程资源。目前,社区教育“孤***作战”,***府部门、企业、社区学校、职业院校相互孤立,办学主体间缺少必要的整合,社区教育的责任、任务基本上局限于教育系统内部,社区教育往往是就教育论教育。社区教育资源建设主要存在建设落后、共享性差等问题。缺少资源建设的激励机制和社区资源整合共享机制。虽然目前较多高职院校为提高其社区服务功能,联合社区挂牌设立了社区学院,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支持,但在实际运行中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复制性不强,高职教育在资源建设上没有真正将社区教育与提高公民的生存技能、改善生存状态、促进就业等现实问题相连接。

(二)社区教育的人才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高职院校教师参与意愿不强

社区教育虽然是***府倡导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块,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从目前的社区委员会来看,社区工作者、社区教育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临时工作人员或兼职人员,文化水平低、缺乏协调和组织能力、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能力。社区教育对象的多元性﹑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对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社区教育教师的需求不仅很大,而且种类繁多,要求教师来源广泛,目前社区教育师资人才库建设总体架构还未形成。虽然高职院校的师资是社区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因***策体制等原因,一些高职院校教师也不愿参与到社区教育工作中去。

(三)社区教育的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社区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

社区教育管理机制目前存在难以统筹,多头管理等问题,似乎所有部门都能管理,社区教育管理体系不健全,教育管理经验也缺乏,即使各部门协调管理,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但是现实的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社区教育功能偏离、社区教育质量较低等问题导致社区教育的发展乏力,社区在教育条件、经费投入、教育信息技术开发和教育经验等方面无法真正满足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社区教育还存在法律上的缺失,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也缺少必要的保障。当前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还存在着两种教育形式在协同发展中的制度建设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目前也没有一个成熟的发展模式和可以借鉴的路径。

二、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

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实施教育惠民的基础民生工程。

(一)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社区教育源于美国思想家杜威1915年提出的“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这种观念打破了传统的学校观念,主张学校是社区的基本原型,是社区生活的缩影,从而产生了“社区教育”的理念。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形成了对社区教育的多元化认识。因此,社区教育的内涵越来越丰富,特色越来越突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社区教育要有章可循,重视教育立法是美国社区教育的鲜明特点之一。美国各级***府对社区教育的投资一直持非常支持和宽松的态度。美国社区教育的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来源:地方税、***府拨款和学生学费。美国的社区教育体现出明显的物化特征,社区教育主要由社区学院承担。美国社区教育有特殊的教师管理制度和师资队伍建设经验。社区教育基于满足社区需求的原则,美国社区教育课程具有多样化、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课程涵盖几乎所有内容,包括基础教育课程、职业教育课程和继续教育课程。中国社区教育起步较晚,理论与实践经验稍显不足。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国内学者对社区教育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李红[1]研究了美国社区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赵苏阳[2]分析了美国社区教育经验与可借鉴性;丁利敏[3]对我国社区教育若干问题进行了探究;刘天文[4]等分析了终身学习理念下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提出了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唐金权[5]研究了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索;林涛[6]等通过对长沙社区教育优秀学习中心建设实践的摸索,明确了社区教育优秀学习中心的内涵,建立了优秀学习中心建设的管理体制,并探索了优秀学习中心建设的运行机制。

(二)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

社区教育呈现教学对象的多元性﹑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其教学模式与高职教育一脉相承,社区教育需要成熟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支撑,高职教育可以通过社区教育来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社区教育协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高职教育成熟的教育管理体系社区教育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从教育的主要内容上看,社区教育涉及面广,涵盖生活、文化、艺术、科技、艺术修养、文体活动等实践内容。这与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从教育目的来看,社区教育与高职教育有共同之处,都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在各个领域的相似性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高职院校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大社会服务的力度,这既是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责任,能促进学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院校品牌影响力,社区教育可以实现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三、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

整合资源运用协同理论推进社区教育,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发挥各主体的优势,扬长补短,形成多方联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新格局。

(一)创新高职教育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模式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深刻改变着社区教育的模式。社区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构建线上线下的学习平台,积极发展***教育培训等新模式,以科技创新助推社区教育创新。社区教育的发展给高职教育社会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高职教育应当主动走出校门,深入到社区中,创新社区教育模式,把社区教育作为推动高职教育社会服务新的增长点。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地域与行业特色、资源优势、办学特色和发展需求,探索一条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新路。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功能,通过***策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在服务社区教育的实践中,注重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的训练,根据专业特色增强社区教育的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社区居民群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如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职前教育与岗位培训、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的教育,开发特色社区教育项目,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培训学习,使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发挥到最大程度。

(二)高职院校社区同治,共建示范社区教育学院

以创建示范社区学院为抓手,构建***府主导型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是地方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要保障。高职院校与社区共建特色示范社区教育学院,是在***府主导下开展的一种新的社区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文献研究显示在江苏省已建立多个社区学院,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高职教育通过社区教育协同发展服务社会的优势。湖南省教育厅、人社厅等九部门也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进一步推进湖南省社区教育发展提出具体实施意见。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近年来,湖南省株洲市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断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株洲市构建了四级社区教育网络。株洲市职教大学城是湖南省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高地,目前株洲职教城10所职业院校都已与社区合作建立社区学院。据调查这些社区学院强化机制建设,在办学体制上提供保障,通过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深度融合,依托院校教育的管理资源、人力资源,建立了专业的管理机制,并加强社区学院的专兼职队伍建设,积极引入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高职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师资融合,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是助推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为推进示范社区学院建设,地方***府应研究制定“示范性社区学院建设方案”“示范性社区学院评估细则”,从组织与管理、任务与职能、制度与保障、队伍建设、设施与资源、实施与成效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设的总体要求,对社区教育示范校建设制定评估标准,定期开展示范社区学院立项建设遴选,根据建设期内在运行机制、服务模式、学习方式、社区资源整合、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常态化的社区教育活动及培训等方面的成效进行评估验收。

(三)整合高职教育资源,满足多样学习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对社区教育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也出现差异化,高职院校应当调研分析相关的信息数据,按照社区的实际情况、社区居民情况和社会资源情况,提出社区教育的发展目标。通过细分居民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我们关注失业人员、老年群体、农民工及其子女的需求,借助高校资源,构建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平台,满足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为更多的社会群体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课程。整合高职教育资源,构建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搭建学习平台,院校与社区联合组建社区学院(如某学院某社区学院),院校与社区协同推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利用***策导向激励高职院校场地设施、课程资源、实习实训场地、和师资队伍参与到社区教育中去,建立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和开放学习机制,确保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优势,共同推动社区教育的有序发展。

四、结语

虽然我国社区教育起步较晚,但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深入,探索社区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分析社区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社区教育提升的实践途径,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还需要不断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区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红.美国社区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J].知识经济,2018(17):14,30.

[2]赵苏阳.社区教育创新与美国社区教育经验的镜鉴[J].求索,2009(8):154-156.

[3]丁利敏.我国社区教育若干问题探究[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8,27(3):19-23.

[4]刘天文,王艺博.论终身学习理念下职业教育如何服务社区教育[J].学理论,2019(5):148-149.

[5]唐金权.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22,24(1):5-8.

同社区篇6

按照斐迪南·滕尼斯(德国社会学家)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的阐述,我们知道学校是一种共同体,社区也是一种共同体。随着“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和教育变革的发展,改革教育模式、整合教育资源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那么从这两种共同体中找到切合点,通过教育活动这一方式构建“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来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共同发展,实现“共赢”,便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了。

二、学校教育在社区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原部长***曾指出“学校教育是社区教育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学校作为社区教育的成员,应该积极地参与社区教育,并发挥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在社区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小学校的地位和作用集中表现为:

(一)以学校教育为龙头,实施以“学校教育学生、以学生影响家长、以家庭带动社会”的社区教育系统工程,促进市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区内各学校每年对学生开展安全、卫生、消防、普法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安全、卫生、消防和法律法规,习得自我保护的基本意识和基本技能,为提升公民整体素质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回到家庭向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宣讲安全、卫生、消防、普法的有关知识,监督家人安全、卫生、防火和遵纪守法的情况等。这也必将为提高全民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二)、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以学校家长学校为载体,以提高家长育人水平为途径, 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

社区是由一个个小小的家庭组成起来的,只有搞好“家庭教育”才能有效地推动社区教育。家长一头连着教育的对象,一头连着社会,提高家长素质是搞好社区教育的关键。因此,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对学生家长的指导。学校根据实际,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指导力度:

1、创办家长学校,更新家长教育观念。

坚持“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学校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可以为培养地方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学校具有师资精良、设备先进、场地标准、文化氛围浓厚等特殊的教育优势,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有能力也有条件在社区内发挥好教育辐射作用。在保证正常教育秩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社区开放学校***书馆、微机室、体育运动场馆、等教育设备设施,支持配合社区职业教育,精选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担任社区教育的教员,开展社区内科普、文艺等文化教育活动。从而支持配合社区的科学文化教育、社会公德或其它形式内容的社会教育,促进社区两个文明的建设。

(四)、中小学教育对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探索双向辐射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起到积极作用。

中小学教育历来重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相互协调,组织建立的“三结合”教育网络,是社区教育网络的雏形。广大中小学校聘请干部、战士、家长、***前辈、街道居委会主任担任校外辅导员,建立起以驻***部队、住镇单位、文化遗址、***府、街道居委会为教育阵地,以及与区域附近大中专院校结成“手拉手”的校际联络集体教育活动。已初具“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社区教育特点,在此基础上,组织社区内各学校对外实施教育教学设施、学校师资、学校的校园文化、教育教学活动开放,能促进社区教育网络的进一步形成,为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体系与网络奠定基础。

三、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的促进作用

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社区的社会风气塑造着学生的思想和才能。学生的人格、情感、智力、经验、知识、意志、理想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完善和塑造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交互作用和共同培养来完成。

(一)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社区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作为一个区域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深远。社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等因素都会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是对学校教育的极大补充,为学生认识社会、培养实践能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二)社区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社区的文化、教育蓬勃发展,社区有着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方便周到的服务环境、团结和睦的人际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社区能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说社区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

(三)社区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适应社会能力的学校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紧密结合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有力保障。学生的社区生活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也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各大中小学生纷纷进社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以及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社区,收到了巨大的教育效果。这既是送温暖过程,又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对同学门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四、建设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构建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潮流,而我国目前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理论实践均处于缓慢探索阶段,如要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运作机制,保证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健康、持续、规范地推进,还必须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效应,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形成良好的观念,使这一举措深入人心。

(二)加强组织建设和法律保障

为保障学校与社区的充分合作,必须真正落实***府统筹,***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的运作机制,在社区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设立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工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推进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形成制度,针对建设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为学校——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提供法律上的支持,为资源共享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通过立法规范和保障教育基金、场地、人力等资源投入。2004年,***《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采取“***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建立以***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三)完善建设标准和评价机制

同社区篇7

[关键词] 虚拟学习社区; 组织结构; 学习模式; 社会网络; 对比研究

[中***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一、引 言

虚拟学习社区近些年来一直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热点。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教学和学习也越发普遍和深入。这不仅存在于校园课堂辅助教学与学习中,也存在于远程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把虚拟学习社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甘永成从组织者和功能的不同,把虚拟学习社区划分为正式教育类的学习社区和非正式教育类的学习社区;[1]王陆则从要素的类型把虚拟学习社区分别划分为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专业虚拟学习社区、兴趣虚拟学习社区、研究、发展和创新型(R+D+I)虚拟学习社区和有限虚拟学习社区;[2]而马红亮根据虚拟学习社区的社区性质和功能把虚拟学习社区划分为远程教育型、校园教育辅助型、社会教育型三类。[3]本文主要依据马洪亮的分类,对远程教育型、校园教育辅助型和社会教育型三类虚拟学习社区进行一个对比研究。

远程教育型的虚拟学习社区通常是以一所高校或教育机构的网络远程教育为主体。[4]校园教育辅助型的虚拟学习社区通常是作为校园面授教育中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而存在,而不是专门用来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5]社会教育型的虚拟学习社区通常是由企业、公司、研究机构、社会团体或者个人创建的,以某一专业和知识领域为主题的,具有频繁社会互动的网站。[6]文章分别选取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中的“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学习社区作为远程教育型虚拟学习社区、广州大学教育硕士***中的“现代教育技术专题”网上学习社区、“普特听力网”学习社区作为样本,对上述三类虚拟学习社区进行研究。

二、组织结构的对比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构成方式,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经过组织设计形成的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排列方式和结构体系。由于组织结构反映的是组织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构成方法,而虚拟学习社区作为一个系统性的社会组织,要对其各个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分工,优化组合,取得最大的效果。“在分析虚拟学习社区时,其组织结构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7]

如***1所示,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学习社区是广东省教育厅委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成立的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项目办公室建立的远程教育型虚拟学习社区,负责对广东省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和中级培训。其组织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行***机构和教师群体,主要负责远程学习的组织、课程的选择与建立、学员学习的进程控制和考核评价;二是学员群体,其成员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有相同的职业背景,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学员群体需要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与助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学员之间可进行协作交流。

如***2所示,广州大学教育硕士***中的“现代教育技术专题”网上学习社区是针对于教育硕士公共课的学习而开设的,是典型的校园辅助型虚拟学习社区。其组织结构***也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教师群体,包括教师和无编辑权的教师(助教);二是学员群体,来自不同专业同一级的教育硕士学生;三是教师所建立的学习资源和所设计的学习活动。学员在教师的指引下,阅读和浏览学习资源,完成学习活动如主题研讨、课程作业等,教师和无编辑权教师与学员有密切的交流和讨论,学员之间也有协作与交流。教师群体对学员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普特英语听力网创建于2001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英语听力训练社区,有300万会员,网站每天有40000多IP访问,论坛每天发贴2000多个,95%是与听力学习相关的听写帖子和学习讨论帖子。[8]***3所示为普特英语听力“听力论坛”虚拟学习社区的组织结构。其组织结构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管理员群体,按照权限的由高到低分别是论坛管理员、超级版主、版主和普特贵宾;二是学员群体,按照不同的等级分为童生、秀才、举人、同进士出身、进士出身、探花、榜眼、状元,大学士、翰林文圣;三是各听力训练区,如Special听力训练、Standard 听力训练、标准英语多主题听力材料训练、英文视听***等大小不同的50多个听力训练区。

对比上述三个虚拟学习社区的组织结构可以看出,每种类型的虚拟学习社区在组织结构上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一是明晰的三种组织结构元素,分别是教师或管理群体、学员群体和学习任务或学习活动;二是每个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员群体都有共同的目标指向。它们的各自独特之处在于:“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虚拟学习社区的组织结构体现了明显的行***色彩,学员以学习知识、通过考核、获取证书为主要目标,学习具有强制性,教师不再是课程学习的主导者,而是一个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辅角色。“现代教育技术专题”虚拟学习社区的组织结构则体现出辅助课堂学习的特点,以学习知识、辅助课堂为主要目标,教师群体和学员群体有平等的交流,学员群体同质性高;普特英语听力“听力论坛”虚拟学习社区的组织结构则体现了社会教育的特点,以学习某一领域知识——英语听力为共同目标,互动频繁,学员以青年学生和教师为主,学员既可担当教师,同时又可以是学生,成员之间平等互惠,相互学习,共同交流,学习有明显的自发性和自觉性。

三、学习模式的对比

学习模式是指学习者在虚拟学习社区中采用的学习活动框架和学习活动程序。作为活动框架,突出了学习模式从宏观上体现学习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学习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如***4所示,“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模式的特点是:一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学员按部就班完成所指定的学习任务,前一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学习任务;二是以学员的自学、助学教师的助学、督学教师的督学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远程教育型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模式;三是学员群体的共同目标是通过培训,具有成人学习功利性的特点,教师群体与学员群体的互动缺乏深度和频度,学员群体在学习整体上倾向于应付完成学习任务,作业和帖子有大量重复和抄袭现象,大多数学员并没有经历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9]

校园辅助型“现代教育技术专题”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模式如***5所示。以课程主题研讨和课程论文为核心,教师和无编辑权教师与学员进行充分密切的交流探讨,学员亦可发起研讨话题。另外,学员要完成课程论文,教师群体需要对主题研讨情况和课程论文作出评价。学员群体通过交流讨论和课程论文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互动深度和频度都较高,学员帖子和论文抄袭现象较少,这种校园辅助型的虚拟学习社区和课堂教学形成了典型的混合式学习,对于整体的课程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促进和提升。

如***6所示,笔者以普特英语听力“听力论坛”虚拟学习社区的“Special听力训练”版块为例,总结出了其学习模式。版主每日Special听力音频内容,学员***音频,根据音频写出听力文本,并上传。若是自己的听写稿,发帖时标注的是“Homework”,若是改稿,发帖时标注“on某某人”并在修改处标红。最后版主或普特贵宾修改和整理最终的听力文本,学员对照整理后的听力文本可进一步学习、修改和整理自己的听力文本。普特英语听力“听力论坛”虚拟学习社区是以学习资源为核心,以自学为主,以版主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协作交流为辅。其学员的组织较散,学员的学习活动不确定,但是具有较高的自组织的特征,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很高,作为“Homework”的帖子几乎没有抄袭,积极参与的学员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对比上述三个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模式可以看出,每种类型的虚拟学习社区在学习模式上也有相同之处和各自的独特之处。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两点:一是在共同的学习目标指引下,以学习任务或学习活动为核心;二是教师群体与学员群体以及学员群体之间的互动是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这三种学习模式都离不开“共享发现、建构彼此的观点,学习者在学习者共同体中活动时建构自己的知识”,[10]在虚拟社区中的认知或建构完善过程所需的信息与知识是在“是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互动过程中逐步同化或顺应而生成的”。[11]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在于:“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模式中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形成了以学员的自学、助学教师的助学、督学教师的督学三位一体的典型远程教育型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模式,组织效率较高,但学员参与学习的内驱力不足。“现代教育技术专题”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模式是在教师群体的指引下学习者主动参与互动交流和提交课程论文,这种校园辅助型的虚拟学习社区和课堂教学形成了典型的混合式学习,对于整体的课程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促进和提升。普特英语听力“听力论坛”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模式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的特征,学员参与学习活动没有任何强制性,学员群体学习的内驱力高。这种“在没有外部力量强行驱使和维持充分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情况下,系统内部各要素协调动作,导致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上的联合行动,出现有序的活的结构”[12]能够自我生长、自我调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四、社会网络的对比

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社会网络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社会互动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主要是用于研究社会各行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于描述和测量网络社群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这些关系流动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东西”。[13]学者王陆对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来分析虚拟学习社区作了开创性的研究。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虚拟学习社区进行分析,并从节点数、连接数、密度、平均度、互惠性、连通性、聚类系数、平均距离、网络直径、网络效率、传递性11个社会网络的基本属性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采用软件Ucinet6.186版本,分别统计了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培训1205期43班(109人,其中学员107人,助学1人,督学1人)、广州大学2012级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专题课程班(45人,其中学员42人,教师2人,无编辑权教师1人)和普特听力网的“Special听力训练”版块(97人,其中发贴学员96人,版主1人,以2013年7月15日当天统计为准)三个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基本属性值。见表1。

节点数和连接数代表社区成员数以及成员之间建立的行为联系。密度是指网络成员之间的密集程度,反映的是网络中个体间交流交互的频繁程度;平均距离指的是分布在社会网络不同位置的两个行动者建立连结时其间的距离;网络直径则是从整个网络来看,选取一个中心点,中心到边缘行动者之间的距离。平均度及平均点度,指每个行动者的平均连结,即平均每个行动者与其他成员建立的连结的个数;互惠性指成员间的行为是否是相互的,他们之间互惠性连结的程度如何;连通性指网络各个节点间连结的强弱;网络效率指网络连接的有效性。[14]

A社区所有节点共形成346对连接,平均每个节点形成4.126个连接。A社区的平均度、互惠性、传递性、聚类系数、连通性值低,分别为:4.126、0.033、 0.236、0.365、0.274。这些数值显示成员间信息交流不多,信息传递比较慢,范围较窄。

B社区所有节点共形成105对连接,平均每个节点形成2.639个连接。B社区的网络密度有0.151,是一个比较密集的网络。平均度、传递性、聚类系数、互惠性、连通性比较高,说明成员间联系比较紧密,信息交流较多。平均距离与网络直径比较低,分别为1.966和3;网络效率高,为0.865,这说明该网络每个成员交叉联系较多,成员之间产生联系较多。

C社区所有节点共形成113对连接,平均每个节点形成1.13个连接。C社区的网络密度只有0.023,是一个十分稀疏的网络。平均度只有1.13,这显示该网络成员间的交流十分少,成员之间的联系稀疏。平均距离、网络直径分别是3.165和7,说明该社区成员交叉联系较少,两个成员间要通过多个其他成员才能产生联系,也就是说每个成员发送的信息只有少数与其联系紧密的成员才能看到,影响范围很窄。

B社区学习交流较A社区和C社区成员联系更紧密。C社区是三个社区中成员联系最稀疏的。B社区和A社区的节点数虽然比C社区少,但是连接数却比C社区多,网络密度也大于C社区,这说明B社区和A社区的成员比C社区的成员关系紧密,沟通良好。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1.虚拟学习社区的组织结构具有明晰的三种结构元素:教师或管理群体、学员群体和学习任务或学习活动。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员群体都有共同的目标指向。三种类型的虚拟学习社区组织结构均有其独特之处,满足了不同的需求。组织结构中强制外力对学习者的影响力而言,远程教育型最高,校园辅助型次之,社会教育型最小。

2.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模式都是在共同的学习目标指引下,以学习任务或学习活动为核心。教师群体与学员群体以及学员群体之间的互动是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学习者在参与共同体活动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从而完成有效的学习成为虚拟学习社区的重要特征。虚拟学习社区在提升学习者的内驱力方面,社会教育型最高,校园辅助型次之,远程教育型最小。

3.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三种不同类型的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的基本属性可以看出,校园辅助型的密度最大,网络成员间的交流最密集,远程教育型的密度次之,而社会教育型的网络密度是最稀疏的。

(1)学习者的异质性会影响网络密度。校园辅助型虚拟学习社区的学员同质性高,在生活中也有较多的接触,感情密切。远程教育型的学员虽然是来自同一行业,但是他们在年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社会教育型虚拟学习社区的成员均来自不同的地域,成员教育背景、职业、阶层、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性更大。这就使得远程教育型和社会教育型虚拟学习社区成员间交互会少于校园辅助型虚拟学习社区,成员间紧密程度也会大大降低。

(2)课程规模和组织结构影响学习者之间的互动程度。虚拟学习社区的课程规模越大,往往会缺乏积极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这必然导致成员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社会教育型的虚拟学习社区的学员规模是最大的,只其中的一个学习版块就达到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但是其网络密度却是最稀疏的,学习者之间的互动程度也最低。

(二)研究启示

1. 优化虚拟学习社区的组织结构,培育高效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每个虚拟学习社区的组织结构都有其独特之处,适应了不同的学员群体的需求。要优化虚拟学习社区的组合结构,以减少组织结构中的强制外力对学习者个体不利的影响,要增加学习者个体对个体的影响力,让个体感受到团体对个体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学习者的共同体意识。同时,“学习者个性信息的显示是个体自我存在的体现”,也是“维持虚拟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基本因素”,[15]培育高效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2. 加强虚拟学习社区的自组织建设,提升学习者内驱力

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虚拟学习社区中,学员对互动方式、学习秩序规则、奖惩机制有强烈的认同感,学员的归属感强。在虚拟学习社区自我发展的过程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虚拟学习社区特有的目标指向、思维方式、行为秩序、交往风格、人际氛围”,[16]促使学习者内驱力提高、投入状态和能动性达到最佳,更愿意进行互动式对话、讨论、合作学习最终达到共同提高。

3. 适当组织虚拟学习社区成员的线下活动,培育社区情感

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的结构、成员交互的紧密程度以及深刻程度与社区成员日常活动中的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个成功的虚拟学习社区要使得成员间的交流更为紧密,必须适当组织成员的线下活动,培养成员间友谊和进行平等的交流,这有利于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的改善。“虚拟学习社区组织者须积极引导社区成员具有积极情感倾向的日常交往,增强学习者社区归属感,促进其顺利完成知识建构”。[17]

4. 减少虚拟学习社区的网络规模,发展意见领袖

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者数量过多,会使得知识建构的水平降低。减小虚拟学习社区的网络规模,有利于成员间进行深入交流。对于远程教育型和社会教育型的虚拟学习社区,可以把学生人数较多的课程分解为多个子群体,控制子群体的数量。“在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中,由教师和部分学生形成了社会网络中的意见领袖群体”,[18]这些意见领袖群体对虚拟学习社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特意发展部分学生成为意见领袖,起到助学作用。

[参考文献]

[1] 甘永成,王炜.虚拟学习社区多重内涵之解析与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5):10~15.

[2] [14]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34~36.

[3] [4] [5] [6] 马洪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49~51.

[7] 胡世清,高长俊. 虚拟学习社区角色及组织结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3,(1):99~105.

[8] 普特英语听力[DB/OL].[2013-07-15]. http:///.

[9] 孔维宏.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5):35~38.

[10] [美]R.基思.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524.

[11]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与学习交往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2):23~31.

[12] 黄永***.自组织管理原理——通往秩序与活力之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

[13] 覃学健,李翠白. 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2):26~29.

[15] 王广新,白成杰.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67~71.

[16] 张青、邓芳丽.虚拟学习社区的自组织性及形成条件[J].现代教育技术,2011,(8):70~73.

同社区篇8

刘丽红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同时也是这个房间的负责人。她介绍说,电脑连接着展览路、德胜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北大人民医院一道,三者组成了一个名为 “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简称“共同体”)的试验。

准确地说,这是个科研项目,探索的是: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的另一种模式。在这个课题即将完结之时,决策层也谋求在更大范围将它推广。

“小”傍“大”

一位患者介绍说,为了上午能在北大人民医院看上病,往往得早上五六点钟排队挂号,有一次看病总共动员五六个人,分别在医院的挂号处、医务室等不同地方排队。

这是中国看病难的一个佐证。由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社区医疗发展相对滞后,致使大量患者流入大医院,大医院人满为患,超负荷运转,同时出现了“大教授看小病”、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

在一部分人看来,如果“共同体”的做法推广开来,患者 “下沉”到社区就医,这种状况或许会有所改观。

刘丽红介绍说,患者在上述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只要符合转诊条件,服务中心的医生就可以在网上预约北大人民医院的相关科室。而在另一端的北大人民医院的协管中心接到信息后,便会及时处理,安排就诊时间。

和平常不同的是,患者只需拿着预约单,来到人民医院一楼大厅接待处,便有护士全程陪同就医,无需漫长的排队等候。在患者来到前,电子病历实际上已经传到医生手上,在检查后,这些诊治情况和***方案又会及时传回社区服务中心。

此外,患者还可以在人民医院看病,到社区去拿药。由于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了药品 “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远远低于各大医院,对于很多患者来说,这又省了一笔不小的费用。

这项名为“医疗服务共同体”的试验,源于2007年1月北京市科委的一个科研课题,它旨在整合现有医疗资源,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双向转诊,从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9月25日,该项目正式启动。

据了解,“共同体”试验的直接推动者是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在接受采访时王杉表示,建立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目的是整合医疗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让不同的医疗机构回归其本位,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也就是说,大型三级医院主要承担疑难急重症的诊治和科研等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常见病、慢性病***,坚持预防、医疗、妇幼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机制能提高社区首诊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可罗雀”的现状也会有所改变。

双向转诊新路径?

其实早在“共同体”成立之前,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有了 “结对子”、“手拉手”的关系。

从2007年4月1日起,北京市全面启动了全市二、三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据了解,北大医院对口支援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大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由于有了这层特殊的关系,“共同体”筹备之初,曾打算只在人民医院和展览路社区服务机构间进行,但后来西城区***府认为,仅有一个中心,试验结果如何很难判断,于是增加了距离人民医院较近的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便有了目前的“1+2”模式。

分析人士认为,“共同体”和对口支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以双向转诊为主要内容。为此有人认为,“共同体”是对对口支援举措的完善、补充,也有人认为这是另一种不同的路径,是新探索。

在以前的合作中,由于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不同体制,前者自负盈亏,要通过收入来养活医院职工,因而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后者收入和经费均由***府投入,在两种不同体制下进行双向转诊,往往存在不少问题。

一位长期从事社区卫生工作的人士介绍说,对于从社区转诊的病人,这些大医院可能会有所选择,例如转来的100个病人,可能只有50个有科研价值或者住院能产生费用,这对医院是有好处的,而那剩下的50个人就没有这样的价值,医院可能就会不愿意接收这样的转诊。

同时按照对口支援方案,没有按时完成规定的每年下社区服务15天任务的人员,当年不能晋升职称,年度考核为不合格,因而各大医院均会派出医生到社区“蹲点”,进行会诊等工作。

上述人士介绍说,社区真正需要的是常见病、慢性病方面的医生,但往往他们担负着繁重的科研教学、临床工作,或者有大量的学术交流活动,一般不能按时并长期在岗,“只能是今天来半天,明天就不来,然后大后天又来半天。”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水平、能力了解甚少,甚至能开什么药都不了解,但是经过15天磨合期后,刚刚有所熟悉,“结果呢,他又到点了,要走了”。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双向转诊时存在“上转容易,下转难”的窘境。

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张跃红告诉记者,从一年的运行来看,“共同体”是很有优势的,能真正起到双向转诊的作用。以前是能转上去,但是就得不到转下来的病历指导。现在实行网上转诊,把病历传到人民医院去,人民医院在诊断后能把病历传回中心,有利于社区医生对病人进一步观察,做到对个人健康全程管理。

据了解,张跃红所在的德胜社区服务中心病历转回率达100%,同时该中心还为12万常住人口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

多赢的结果

据了解,目前“共同体”已经覆盖23万居民,一年间,居民通过社区门诊预约北大人民医院医生200多次。不过,这在人民医院总门诊量中所占比重,可谓微乎其微。

分析人士认为,从短期来看,这是三级医院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人民医院对于转诊上来的病人实行免挂号费,同时病人可以在三级医院就医然后到社区买药,对于医院来说,又少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不过从长远来看,并非如此。

由于社区管辖人口较多,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了大量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圈住了一个社区服务机构就等于圈住了一大批人群。分析人士认为,“共同体”下的合作是多方共赢的。

刘丽红认为,“共同体”是基于信息技术平台支撑下建立的,它依赖网络的通畅性,如果网速不稳定,它的运行就会受到限制。要推广“共同体”的做法,则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例如选择公网还是选择专线,如果是后者,通畅性能得到保障,但成本较高。

此外,由于该试验目前还是一个科研项目,运转所需的软硬件费用均来自课题经费,而一旦大面积推广,挂号费是不是免除?运转中产生的费用如何分担?目前专门为社区预留的医疗资源是否够用?这一系列问题都会出现。

据了解,北京西城区已经有意推广这一经验,同时各社区服务中心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至于大医院愿不愿意做,“关键看医院领导感不感兴趣”。

同社区篇9

一、突出重点工作

1、完善社区服务。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要;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使充分再就业社区达80%,认真做好城镇居民的医保参保工作;开展社区救助服务,关心困难“边缘群体”的生活,继续推进“爱心超市”、“慈善超市”和社区捐助接收点的建设;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发挥社区医院在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作用;开展社区老年服务,服务好进社区的退休人员。

2、繁荣社区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等特色活动,今年将重点围绕邻里和谐为主题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月”。充分利用好黑板报、戗牌、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常换常新。社区***书阅览室、藏书在500册以上,并正常开放。利用好市民学校、社区***校等阵地。

3、美化社区环境。继续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的各项工作,按照“绿化建设好、环境保护好、社区面貌好、卫生保洁好”的要求,树立整洁优美的小区外在形象。协助主管部门建立老小区的物业管理,继续加大小街小巷建设力度。着重加强对居民社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提高居民的全面素质。

4、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教育,创建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健全不安定因素和安全隐患调查排除机制,民事调解率达98%以上,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有条件的社区尝试设立“谈心室”,满足居民倾诉、宣泄、交流和安抚的需要,不断融洽社区人际关系,切实维护城区稳定。

5、加强社区***建。认真组织好***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以此来指导社区的各项工作,并落实在具体工作中。继续利用社区***员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大力开展社区***组织服务社区***员、社区***员服务社区群众的“双服务”工作。发挥***员志愿者队伍作用,合理设置社区组织,开展正常***建联席会活动。

二、创新工作方法

1、创新特色。针对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区人、城市扩容、人口向社区集中、管理对象多样性的特点,开展特色社区建设活动,努力达到因地制宜、自成特色,因势利导、放大特色,迎难而解、彰显特色,应对变化、形成特色的要求。

2、借用外力。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前期各社区已建成8类队伍的基础上,2008年要进一步做到“四要”:队伍要扩大,管理要规范,“三适”是原则,联系要正常。实行网络化管理。有条件的社区成立***总支,小区***支部,楼幢***小组。把社区划分若干小块,明确相关人员联系协管,划分***员责任区。发挥共建单位、驻区单位和物管公司的作用。

3、民主自治。建立健全居务公开制度,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建立健全社区事务、疑难问题的听证、协调制度,保障居民参与、决策权;建立健全社区代表民主评议制度,保障居民的监督权。

4、巧弹钢琴。巧妙处理好重点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要做到(1)谋全局、忙而不乱;(2)抓重点、兼顾一般;(3)抓苗头、超前思考;(4)准入制,费随事转。凡由部门承担、确需社区协助的工作要在解决费随事转的前提下,经社区领导小组审核并报***府同意后方可进社区,坚决杜绝部门对社区随意布置工作的现象。

三、强化自身建设

1、强化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全镇22个社区已达标的6个,尚有16个社区未达标,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实现社区用房布局合理、规模达标、功能配套的要求。方法上:(1)新建小区时预留;(2)现有基础上扩建、改造;(3)机关、企事业单位闲置房产调剂;(4)现有用房置换;(5)租赁。

同社区篇10

【关键词】网络社区;自我认同;社会认同

【中***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1-0038-2

一、网民个人认同建构的途径――自我表达/自我叙述

豆瓣网为每一位豆瓣用户的参与提供了舞台。阿伦特认为,公共领域的存在,为个体提供了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中个体的“生命本质”借助行动与话语之流进行自我展示。阿伦特的观点与许多网民的心理不谋而合:网民透过在虚拟社区进行自我表达与交流等媒介使用行为所隐含的自我及他人指涉,进而展示自我、想象他人,通过对自我进行型塑,最终获得理想的认同。就豆瓣用户而言,主要是通过对豆瓣内三个主要模块的使用来展示自我、塑造形象和建构认同的。根据豆瓣使用指南中对豆瓣用户所进行的路径指引,我们按照其功能将豆瓣分为以下三大组成模块:品位模块,即记录与分享,包括读书、电影、音乐三个子模块;表达模块,即发现与推荐,包括我读、我看、我听三个子模块;交流模块,即会友与交流,包括同城、小组、友邻三个子模块。

(一)品位模块

主动型用户。主动型用户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呈现”诉求,通过积极主动的发言,他们成为了个性化内容的创造者,实现了自我表达的最终目的――获取其他个人或群体对自我的认同。主动型用户主要是通过在小组讨论中发帖、发表具有独到见解的书评、影评、积极发起活动等行为来进行自我表达的。作为豆瓣网当之无愧的意见领袖,主动型用户往往具有更多的信息渠道,比起其他用户能更快的接收到最新的信息,他们具有较高的媒介文化产品观赏素养,独到的见解往往能充分的带动各种主题社区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意见领袖们带领更多用户进行讨论,在他人对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见解的认同中,获得了自我满足,建构了理想的自我认同。

在品位模块中,主动型用户往往倾向于把自己对于一本文学作品或一部影视剧的理解与感悟诉诸与文字,透过书评或影评的方式进行展现。表面上看,这类用户行为主要是出于表达自身对于某部作品的或喜欢或厌恶的强烈感情,但考察其深层原因,不难发现这类用户在公开自我叙述后,更希望获得其他用户对自己看法跟随或赞同。从发帖者反复阅读跟帖、回帖者的反应会对发帖者今后的行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受到鼓励继续发帖或受到批评丧失兴趣――可以看出主动型用户需要在他人关注的目光中获得被认同的满足感,从而建构自我的主体性。由此可见,对于该类意见领袖而言,豆瓣网为其提供了充分利用自己的虚拟身份在各主题讨论区展现自身才华的广阔空间,而其他用户对于主动型用户发言的高度配合实质上就是对他们自身的高度认同。

被动型用户。在网络社区中,意见领袖的比例非常小,更多的用户选择成为跟随者,他们很少在网络社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只是将自己置于看客的位置,豆瓣社区内的用户也是如此。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状况,有一个原因是无法被我们忽略的,即网络用户表达意见、提出观点是需要支付成本的,内容的表达往往需要用户用心思考并编辑、组织成文,这样的要求对于互联网时代大多数快餐型用户来说是一个门槛,具有一定的难度。即使如上面所言,被动型用户虽然失去了主动发言以型塑自我并建构理想认同的途径,但他们仍有自己的办法在豆瓣社区获得自身的满足。

(二)表达模块

从本质上说,表达模块中“我的豆瓣”页面就是用户的个人收藏夹,这个豆瓣用户用来管理自己的书籍、音乐、电影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用户的兴趣爱好,从中可以窥见他的个性,从而使其他用户得以顺利的解读出这个人的特质。

豆瓣用户在社区内进行的自我叙述也不是间断的。在表达模块下,以用户的阅读经历为例,他们的自我叙述的方式并不局限于发表书评这么简单。用户更喜欢进入每一本书籍的页面,在想读、在读与读过三种选项之间做出标记,以此记录自己的阅读状态。不仅如此,豆瓣还为用户提供了撰写短评、星级打分以及设定标签的服务,帮助用户在“读过”一本书后,可以存档自己的阅读记忆。从“想读”到“在读”,进而发展到“读过”,这正是人们阅读一本书的三个必经阶段,豆瓣用户通过这种最简单的依据实际阅读状况修改状态的标记方式,完成了对自身一次连贯而又完整的读书经历的记录,进而完成了对自我认同的一次叙述。

当用户阅读过多本书籍以后,用户的个人主页上就会出现由诸如此类的微内容所呈现的阅读轨迹。按照自己的阅读方向,豆瓣用户还可以将多个书籍页面收集归纳为豆列,对自己的阅读书目进行规划。从“想读”到“读过”,从单本书的阅读到书单的形成,从阅读记录到未来的读书规划,豆瓣用户在诸如修改状态、星级打分、设定标签、撰写短评以及创建豆列等微内容的生产中,对自身经历进行了连贯完整的叙述,并于叙述中持续不断地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进行建构。

(三)交流模块

“关于豆瓣”有着这样的自述:“口味最类似的人却往往是陌路,如果不能一一结交,却知道成千上万人的口味,能从中迅速找到最臭味相投的……对其中每一个人都多少会有帮助。豆瓣随着这一愿望产生。豆瓣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包纳百味……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①恰如豆瓣所言,交流模块下的豆瓣拥有各式各样风格迥异的小组,这里抛弃了复杂的认证方式,任何一位用户都可以申请加入自己感兴趣的若干小组,透过这种方式豆瓣用户不但扩张了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更展现了他们兴趣爱好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因为在你加入这个小组的同时,也向其他同好做出了宣告:你和该小组成员具有相同的属性。不同的小组代表了不同的趣味,而趣味的分类实际上就是人群的分类,加入一个小组就等于为自己的形象贴上了一个标签,属于个性展示的一个方面。反过来,小组也成为其他用户判断某人属性的重要依据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豆瓣用户加入小组的意义就在于向其他用户展示自己的定位。因此,兴趣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用户进行自我叙述的核心话语,也成为了他们建构自我认同的起点。

美国学者约翰・肖特认为:“内部生活的意识是通过发生于社会生活和话语实践的语言交往而创造出来的。”②豆瓣小组作为用户兴趣细分化的产物,在帮助用户产生共同话题、引起其他成员支持、呼应或建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小组成员的自我型塑提供了同类的参照。如果说一个小组可以印证用户的一个兴趣,那么多个小组的参与则在不同的角度型塑着更加立体和完整的自我认同。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社群引入Tag机制,豆瓣用户通过Tag发现一个个感兴趣的小组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被理解为自我标记自身个性的过程,通过紧密联系的Tag构筑区用户可以发现更多未被发觉或未想起来的兴趣,这种找到小组并加入其中的做法也反映了豆瓣社区对用户自我追求的认同。

二、网民社会认同建构的途径

在构成社会认同的诸多条件之中,有两条需要被我们强调,即个体对与自身有着相似属性与背景的他者(即“我们”)的相似性的认知和对“我们”与其他群体成员(即“他们”)的差异性的认知。个体既通过所属群体维护自身地位,也通过所属群体的差异,排斥其他群体,提高自身价值。

用户对“我们”的相似性的感知主要体现在其社区的归属感上。换言之,社群成员归属感的加强实质上就是对社区认同的加强,而这又通过以下六个因素表现出来:精确定制的内容、对社区品牌的认同、在网站与他人互动的能力、意识到其他志同道合的用户、有机会参与网站的发展以及参与虚拟社区。③豆瓣用户之所以始终保持着对社群的归属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豆瓣社区的信息内容与品质做到了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例如豆瓣社区的推荐功能,使许多用户的读书与观影兴趣的范围与深度得到了延伸,很多用户使用豆瓣就是为了在新书与新电影发行时,从豆瓣获知到正是有用的评价。

在豆瓣社区,用户之间的互动无处不在。首先,如前文所言,豆瓣用户不但可以针对书籍或影视剧作生产文本以进行自我展示,而且可以针对其他用户的评论进行推荐或者发表评论。其次,“豆瓣猜你会喜欢”这个功能使豆瓣有了更胜其他社群一筹的地方。豆瓣网强大的小组功能,使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某种相似兴趣的聚合,形成了一个成员关系虽不固定但情感稳固的群体。“加入小组的便利性、可收藏的小组数量的不限性、完全凭借兴趣圈定的小组的高度认同感”④使许多用户采取主动申请的方式加入小组寻找口味相同、志同道合的同好。在于群体成员交流感想、分享所好的过程中,无数个陌生却又具有共同话题的社群便形成了。这种用户分享信息、自己创造微内容的小组使得那些口味独特、兴趣迥异的人们,在对不同群体的兴趣进行划分的同时,迅速的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地,社群成员们在口味上的彼此吸引以及精神上的相互沟通使得小组的凝聚力更为紧密、小组成员的归属感更加强烈。

是否有机会参与到网站的发展和虚拟社区中,对社群成员归属感的形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豆瓣网采取的UGC模式使社区几乎所有内容的生产――书籍与影视剧的评论与推荐、同城活动的发起与联络、优秀评论的推荐与筛选――都是依托于用户的集体创制与贡献。这样的模式使豆瓣用户更加关注豆瓣的发展以及新功能的开发,社区用户的集体贡献不但创建了共同的社区文化,也使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得到凝聚与加强。另外,豆瓣网还通过“同城”栏目提高群体成员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当身份与文化认同已成为当代人的危机时,城市成了我们自我认知的基础。⑤产生于豆瓣社区“同城”栏目中的社区认同使那些瓢泼于城市中的灵魂在这个虚拟社区中得到了关爱、接纳与归属,感觉到自己是社区中有价值的一员,从而加深了对豆瓣网的归属感。

在提到网民的社会认同特别是对群体相似性的感知方面,不得不提意见领袖的作用。“文化最为重要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其成员建立他们的认同。”⑥相较于其他用户,意见领袖往往占有更多的稀有资源或原创信息,他们拥有广博的知识面,观点独特而又善于迎合其他群体成员的心理,所发出的帖子质量高、回应多,于无形之中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其他成员的思想与行为。意见领袖的存在,对于豆瓣社区内各种各样兴趣小组的组建和丰富多彩的同城活动的发起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小组凝聚力和强调小组成员存在价值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三、结语

豆瓣社区是web2.0环境下所架设的虚拟网络,该类社区的出现在建构网民身份认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豆瓣网表现出的聚合功能以及它所营造的社群归属感与认同感,使其成为了深受众多用户喜爱的典型的网络虚拟社区,并为各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可以交流的公共领域。在这里用户通过自我叙述、加入小组、推荐评价等方式得以展现自我,并在展现自我的同时获得同好,并于以上几个部分的不断循环中对自我的身份进行建构。

【注释】

①夏文蓉:《发现趣味的价值――来自豆瓣的启迪》,《广告大观》(综合版)2012年10月。

②Shotter,J.,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Our Inner Selves,Journal of Constructivist Psychology,1997.

③Mole,Chris,Mulcahy,Miriam.O’Donnell,Kevin&Gupta,Ashok.Making real sense of virtual

④傅伟:《Web2.0时代网络传播特性分析――以豆瓣网发展为例》,《东南传播》2008年第12期。

⑤李彦:《Web.2.0网站的聚合功能分析――以豆瓣网为例》,《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5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同社区10篇

学习

外地户口上小学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外地户口上小学10篇,内容包括外地户口上小学申请书,本地户口成绩差如何上小学。3、与当地***门联系。在没有户口但在当地长期居住工作的情况问下,及时与当地***门联系,肯定能够安排义务答教育学位,也有就近上学可能。(来源:文章

学习

计件工资管理办法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计件工资管理办法10篇,内容包括服装厂计件工资管理办法,最便宜实用计件工资管理软件。一、资料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特点随着计算机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等现代管理技术不断被研发出来并被广泛应用,使得办公室文件管理

学习

西双版纳景色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西双版纳景色10篇,内容包括西双版纳100个美景,西双版纳景色大片。邮编:666200电话:0691-51713335171888传真:0691-5170168***:西双版纳傣族园西双版纳傣族园是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坐落于风光秀美的橄榄坝,它

学习

幸福的风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幸福的风10篇,内容包括幸福的风吉他弹唱,幸福的风作曲。她只想要自由,,只想要幸福而已。“幸福是什么样子的?……”当素天真地问出这样的问题的,我已彻底折服。是素的纯真,更是那份对自由的执着。每个人都有寻找自由的权利,每个人

学习

日语学习计划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日语学习计划,内容包括自学日语学习计划,日语范文关于学习的计划和建议。作为一名老师,一直以来我们都很注重自己的每一堂课设计得是否科学,资源利用是否恰当,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我们的目光往往关注在“一节课”上。作为一名合格

学习

今夜我喝醉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今夜我喝醉10篇,内容包括今夜我举杯喝醉,今夜我喝醉dj。而他注视那瓶酒的眼神里亦有一种猎奇的光,安静而撩拨。他叫她“资深美人”。我们四人分享了那瓶价值不菲的酒,咖啡色的光泽,混合着浆果,香草,烘焙咖啡,普洱茶等香气,在轻晃杯

学习

感动人心的故事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感动人心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100个感动人心的故事,超级感动的红色故事。张润枝,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艳飞,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

学习

爱似烟火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爱似烟火10篇,内容包括爱似烟火易消散全文免费阅读,爱似烟火什么意思。1、健康随烟而灭!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2、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3、有时候相爱是一种无奈,有时候离开是另一种安排。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请不要吸烟。

学习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10篇,内容包括16岁男孩心理咨询案例,一年级小学生心理咨询记录表案例。〔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6-0014-03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咨询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逐渐发展,21世纪开始在全国各地受到重视,2010年

学习

思恋短信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思恋短信10篇,内容包括暗恋随笔聊天记录,思念短信。情书被打入冷宫,当然并不表明现在年轻人不浪漫了。取代钢笔信纸的是现代的通信工具和手段:电子邮件、短信、MSN……现代年轻人交流更喜欢“即时感”。交通工具的发达,就算是

学习

辅导班招生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辅导班招生10篇,内容包括辅导班招生绝招,辅导班招生电话。地处****广场,*、*、*、*等公交车均可到达,交通便利,学生方便,()家长也方便。课程设置:开设初一初二数学、英语三门学科。课程安排:上课时间:收费标准:垂询电话:13*****5658

学习

旅游专业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专业论文,内容包括旅游专业的期刊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硕士论文。一、积极探索和实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模式现代旅游管理者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善于熟练应用管理技术解决旅游管理

学习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10篇,内容包括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有哪些,关于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的范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动物还能帮助人类。比如海豚,它经过人类训练后,还能救助落水者。再打个比方,世界上有一种天牛非常凶狠,专门毁坏树木

学习

语文职称论文

阅读(25)

自1978年以来,随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府对英语的教与学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英语等级考试(以下简称职称英语考试)是由国家人事部于1999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一项部级英语考试。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该考试

学习

社区出纳述职报告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出纳述职报告,内容包括最新社区出纳述职报告范文,出纳人员述职报告范文最新篇。怎样写述职报告述职报告的概念阐述述职报告的功用述职报告与总结的区别是什么个人述职报告和个人总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述职报告与总结

学习

社区治理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治理论文,内容包括社区治理论文参考文献,社区治理论文答辩。造成我国公安机关上述困境的社会客观原因很多,比如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尖锐等等,对于这些客观现实的原因我们无力主动改变。因此,在这里没有必要展开讨论。但是从

学习

社区教育优秀论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教育优秀论文,内容包括社区教育论文范文参考,社区基层治理论文1000字。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磨难,一次次凤凰涅??,最根本的就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基因的伟大精

学习

社区健康教育论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健康教育论文,内容包括社区健康管理教育论文,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论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社区相关部分配合下,由经过同一培训的社区护士进户问卷调查,要求被调查者意识清楚,无语言沟通障碍,对于文盲,由调查者向被调

学习

大家社区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大家社区10篇,内容包括大家纷纷表示支持社区工作,大家未来社区怎么样。50多岁的老王,一谈起社区对他的帮助,情不自禁流下泪来,他说:“我回来后,心里自卑,一时难以融入社会。社区领导一方面找心理医生、儿时朋友等数十次开导鼓励,解

学习

社区民警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民警10篇,内容包括社区民警的故事大全,十佳社区民警范文。我的职业里有个字,叫做民我的职业叫做民警,里面有个字叫做民。说小了,就是两个社区里的群众老百姓们,说大了,那就是这辈子都要在工作里时时刻

学习

社区村庄清洁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村庄清洁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关于村庄清洁卫生的总结,村委会清洁村庄工作总结样版。(一)要充分认识深入实施“百千”工程的重要意义20__年以来,我市按照__市委、市***府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以

学习

社区护士论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护士论文,内容包括社区护理论文范文大全,儿童护士论文范文大全集。开展灾害救护培训的方法研究。灾害医学是刚成立不久的边缘学科,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火害护理方面的书籍,只有关于灾害院前急救的教材作为参考。同时灾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