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7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假宽带真相》,揭露国内用户实际宽带***速率低于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网络测速工具也不靠谱,原本不到10兆的宽带经测试会变成高达几百兆。该报道播出后随即引起轩然***。
其实关于“假宽带”的说法早在2011年12月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调查报告就已初见端倪。报告指出,绝大部分互联网用户用的都是“假宽带”,超过半数用户上网平均速度达不到标定速度。在媒体的大肆报道和网民的热切关注下,监管部门也对此展开了行动。工信部称已对“假宽带”现象进行调查,并将清理整顿不合资质的违法企业,也表示正在从网民体验的角度制定上网速率的测试规范。
由于受到服务器、传输、交换机等诸多因素影响,从概念本身来讲,理论网速和实际网速存在差异也在情理之中。有电信专家甚至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实际带宽和最高带宽是一样的,如果说“假宽带”,全世界用的都是“假宽带”。但是,在“假宽带”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宽带市场因垄断而导致的无序竞争以及监管方面存在的隐患,具体表现在电信联通的垄断地位、中小宽带运营商的无序管理和低价血拼、小区物业在宽带接入上的阻挠、监管法规的缺位等诸多方面。
宽带市场的无序竞争首先损害的就是用户权益。与运营商的强势相比,用户权利显得太弱势——既缺乏相关层面的专业知识,又明显没有很多宽带选择权,最终,用户便成为了受害者。网速慢、收费高,现在再加上一个“假宽带”,成为每个宽带用户难以承受之重。据了解,2012年上半年,包括宽带服务在内的互联网服务等服务类投诉占投诉总量的比重继续呈上升趋势,由2011年同期的32.9%上升到34.5%。捍卫消费者权益,需要监管方面的规治。然而《电信法》酝酿了31年依然难产,整个宽带市场只能依据“电信条例”行事,但是“电信条例”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电信业的发展变化。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宽带提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多数国家都已把其上升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策略。我国也在2012年把“宽带中国”战略提到了日程之上。而“假宽带”问题似乎是对即将展开的“宽带中国”战略的一个警示:一方面,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升服务、降低价格成为业内外对宽带市场的共识;另一方面,监管法规的缺位让宽带行业的发展无所依靠。宽带产业乃至整个电信业存在的问题显然要进一步统筹规划,这其中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市场竞争层面的问题,还涉及到体制、机制、行业格局等方面的调整。这既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任务。
不管是运营商、用户还是监管部门,关注更多的还是“假宽带”背后的问题。如果这些背后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无论出台怎样的国家测速标准,恐怕用户都很难享受到预期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