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资料篇1
看着坐落在鲜花绿草中的花园式现代化生产车间,以及近百辆装满啤酒陆续开出厂区的大型货车,雪剑啤酒CEO孟浩凝视窗外,思考着已经困扰自己数月的一项重要决策。
雪剑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年生产能力近80万吨,雪剑系列啤酒以科技含量高、口味醇正、品质优良等特点,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在中南数省市场获得领先地位。一直以产品技术为竞争优势的雪剑公司,目前又将面临一次技术变革——PET包装技术的应用。国内多家啤酒企业已开展了PET市场测试,个别企业已经开始小批量产品上市。是否抓住这一次行业技术升级的机遇,带领雪剑公司实现差异化快速发展,是目前困扰孟浩的一大难题。
几缕白发不知不觉爬上了孟浩的额头,窗玻璃上隐现出刚毅的脸庞。他抬手看了看表,半个小时后,他将与自己的得意干将——营销公司经理张涛***、产品研发中心主任高守龙,最后一次研究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升级问题。
孟浩翻阅着电脑中的文件,梳理着这段时间行业发生的大事件。
中国啤酒行业是一个大而不强的行业,最大的弊端是品种庞杂,企业都只有区域优势。走到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发现啤酒品种繁多,光名称就能搞得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加入WTO后的几年里,外资更是对国内啤酒市场虎视眈眈,高调牵手,现金收购。“中国啤酒产业中,外资比例已经上升到28%,而且在未来几年中,啤酒产业的上游和下游外资比例还将持续增加,未来啤酒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在不久前举行的行业峰会上,一位资深啤酒产业发展研究专家,面对行业形势发表上述看法。
要想在已经成为红海的啤酒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孟浩必须带领雪剑公司选择一条战略捷径——利用行业技术升级的机会,挑战传统竞争思维。现在问题的核心是PET技术这一叶新舟,能否承受得住雪剑,能否真正到达充满希望与丰厚利润的蓝海。未成功先成仁是企业所不能承受的。
电话铃声打断了孟浩的思绪,办公室秘书王莹甜美的声音传来:“孟首席,张经理、高经理已到小会议室等您。”
“好的,我就到。”孟好答道。
在小会议室里,顶着一双黑眼圈的营销公司经理张涛***,打开随身携带的超薄型笔记本,目光炯炯地介绍着营销部门的研究成果:
“1996年澳大利亚率先推出了塑料(9735,75.00,0.78%)瓶装啤酒,至2001年, PET啤酒瓶开始在欧美普遍应用,目前,韩国是塑料啤酒瓶采用率最高的国家,市场份额高达40%。”
“有中国区市场的最新消息吗?”孟浩问。
“对于寻找市场多样化的中国啤酒生产商而言,PET是理想的选择。可可啤酒公司第一次实现了大纯生啤酒的PET包装。在上个月的全国糖烟酒订货会上,可可大纯生签约意向经销商就有140多家。其中,一个太原的大经销商本来是来考察白酒产品的,在看了可可的PET瓶大纯生产品之后,当即决定签约,并强烈要求做山西、甘肃、宁夏三省的总经销。可可PET瓶大纯生迎来了开门红。”张涛***答道。
“推广新产品需要解决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消费惯性:习惯了玻璃啤酒瓶的国内市场,是否会接受PET包装产品?”孟浩插问道。
“以往我们总担心人们近百年来形成的对玻璃瓶装啤酒的消费习惯。岂不知人们对玻璃瓶的笨重已感到厌倦,瓶啤爆炸引发的人身伤害事件也屡见不鲜。消费市场对新型啤酒包装的需求已十分迫切。调查发现,超过50%的消费者希望能够像购买大听装饮料一样购买啤酒,而PET塑料啤酒瓶正好可以迎合这一消费潮流。” 张涛***一一介绍着他的调研结果。
“嗯,PET瓶包装的确会是未来啤酒包装的趋势,但是这几年大家都在持一种观望态度,第一个原因是不知道消费者能否接受这种新技术包装,第二个原因就是成本过高。现在看来,第一个问题解决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孟浩眼中放射出异样的光芒。他又把目光转向高守龙。
“守龙,你介绍一下改进PET生产技术工艺的研究结果。”
作为雪剑公司的研发经理,有着高效严谨美誉的高守龙,简明扼要介绍了PET技术国内外的发展应用情况,特别是对啤酒企业价值链所生产的重大影响。
“当然,由于PET瓶灌装技术相比玻璃瓶要复杂一些,需要一定的技术改造投资。目前整个行业处于微利时期,并不是每一个啤酒生产企业都能够负担得起,这也是阻碍PET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还有啤酒生产企业最关心的成本问题。我们曾经做了一个啤酒产品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测算,如果保持目前的瓶装标准,包括PET瓶供应成本、运输成本和节约的洗瓶费用,每一瓶啤酒的综合成本高于玻璃瓶10%~15%,这是目前各个企业都难以承受的。”
高守龙讲到这里,特意停顿了十几秒钟时间,然后继续分析道:
“但大家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PET瓶可以突破传统玻璃瓶包装造型设计和容量设计,开发出不同容量、不同包装造型的系列化产品,这种设计上的便利性,为产品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高守龙将一份文件递给孟浩:“这是为我公司制订的PET技改实施计划方案,关于对我们公司35%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计划、投资预算、项目工期与人员培训等事项,已在文件中一一说明,供公司决策时参考。”
“非常好!不愧是‘高高效’。”孟浩表扬道。
转瞬过了两个半小时。孟浩脸上终于露出微笑:“你们回去后继续跟踪这个项目,做好PET技术实施的准备工作,不可有丝毫懈怠。这次战略调整是我们公司的一次重大战略转折,有特殊情况必须在第一时间向我汇报。”孟浩起身与两位得力干将紧紧握了握手。
“王莹,下午与高达公司董事长孙伟云先生的会面安排好了吗?”回到办公室后,孟浩接通秘书的内线电话。
电话里立刻传来王莹的答复:“孟首席,一切都按计划安排好了,一个小时前孙董的助理安妮刚来电话确认,下午两点半孙董准时到我们公司。”
PET技术是高达公司董事长兼CEO孙伟云先生在德国留学时,从国外引进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包装材料技术,目前高达公司是国内唯一PET啤酒瓶生产厂家。PET啤酒瓶作为玻璃啤酒瓶和金属罐的全新替代产品,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初对公司贡献较明显的效益,同时,高达公司已经把PET啤酒瓶生产作为未来几年公司发展的主攻方向。
下午2点25分,孙伟云先生到达雪剑公司。言语之间,两位领导之间友好的私人情感已显露无疑。
孙伟云开阔的全球化战略视野、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世界尖端行业技术的了解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对本土企业家孟浩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孟浩每次都能从孙伟云的谈话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思想,甚至是对实际工作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孟浩与孙伟云可谓是惺惺相惜。
“孟首席,我有一些行业最新的信息与你分享。”孙伟云放下茶杯讲道,他知道孟浩对行业变化的关注度,因此选择这一话题拉开了这次会谈的序幕。
“好啊,我非常感兴趣。”孟浩将杯中的茶一饮而尽。
“上个月,我代表中国啤酒设备行业参加了在德国科隆市举行的世界食品包装技术高峰会议,各参会企业家对啤酒包装塑料化的前景进行了探讨,特别研讨了如何在全球推广绿色啤酒包装技术,并就一些技术标准达成共识,缔结了世界啤酒包装绿色宣言,这将极大地推进全球啤酒产业的包装技术发展。”
在接下来的4个多小时里,双方就高达公司设备引进、雪剑公司35%生产线改造、生产技术人员培训、高达公司受合作银行委托、提供专项设备采购商业贷款以及高达公司承担为雪剑引入国际私募基金投资等事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当万家灯火照亮整个城市时,双方结束了这次会谈。孟浩微笑着与孙伟云握手告别,同王莹目送孙伟云乘坐的BWM740驶出公司大门。
虽然与高达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但这份协议还需要董事会批准。PET这种新包装技术在短期会给企业造成成本压力,但从长远看将会使企业通过新型包装技术,实现差异化经营,改变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
回到办公室后,孟浩一边草草吃着王莹刚刚准备的晚餐,一边开始着重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这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目前的市场阶段是否最佳?
第二,一次性改造35%的生产线,是否会影响公司目前的市场销售?
第三,怎样说服董事会,接受这个基于公司长远战略与收益的项目投资计划?
孟浩然的资料篇2
吃完晚饭,他拿着手机把照片发给朋友“珠海老周”,对方心领神会地回复:“这个造型比较有创意,依法治国(《宪法》)、礼义廉耻(中山装的4个口袋)都照顾到了,就看看台上的人怎么做了。”他看到,笑了一声,“但又有几个人看得懂啊?明年我就不搞(创意)了,就穿西装来”。 “委员明星”
孟浩有个外号叫“孟大炮”,是说他经常不留情面地向***府放言放炮。看到他的名字,很多人就会自动联想到2006年为“被择校”初中生打抱不平的“孟浩事件”,以及2012~2013年倒逼“39号文”公开而蓄须剃须的“行为艺术”等系列关键词。
无可否认,他的确是广东“最好约”的省***协委员,新浪微博搜索“广东孟浩”,电话、邮箱都有了。只要有空,陌生来电他会接,短信也会回,“(接不上的)我很少回拨,但真有要紧事的,继续打,总能找得到我”。
追根溯源,那又是件出名的大事儿。2004年广东省“两会”上,2002年底上任***协委员的孟浩提交了“人大代表和***协委员向社会公开联系方式”提案,并率先通过媒体公布了自己的电邮和***,赢得了“广东委员公开联系方式第一人”之誉。
与孟浩相关的新闻还有很多:替退休职工讨薪、蹲点火车站捉小偷,网上搜索一大把,没必要一一列举。
当然,梳理12年里这些信息也有作用,你可以看到它们如何排列组合成一系列标签:正气、热心、胆大、敢言――正是这些,组成了一个符号化的孟浩。
事实上,广东***坛上,和“孟大炮”类似的“委员”和“代表”不在少数,他们共同特点是履职活跃、言辞犀利、态度鲜明。有为广州洛溪大桥收费问题“死磕”***府的王则楚和游海燕,被“老广”昵称为“板凳委员”的韩志鹏,还有连续8年向市长进言的人大代表纪传英等。
有人把这一现象称为“广东现象”。为了把他们与星爷、成龙等来自娱乐圈的“明星委员”、“明星代表”区分开,又有人创造了“委员明星”这个新词。
你别说,孟浩长得还真有点星范儿,那高大魁梧的身材,加上卷度适中的灰白长发,俨然一个艺术家,人群中可辨识度极高。见到记者,他热情挥手,张口就是广州市民生活的头等大事儿,“吃饭了吗”,随后你发现那不是客套,他是认真的,“不吃饭干活不行,得先让你去吃饭”。 精心设计的“钉子户”
2014年9月5日,广州最有名的创意园“红专厂”在风雨飘摇之际迎来了一位新成员―孟浩与广东省***协委员、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弘共同创办的广州公共文化观察室“红一号艺站”。
而就在“红一号艺站”正式进驻的一年多前,也就是2013年初,坊间首次传出“红专厂要拆”的惊呼声,毕竟,这个广州最早的艺术生活创意园承载了许多周边市民以及文艺青年的情感与记忆。如是,“拆除红专厂为广州国际金融城让路”的传言飘飘荡荡了大半年。2013年底,市***府多方平衡,做出了“红专厂与国际金融城共荣发展”的决定,即红专厂得以部分保留,拆除部分将变为公共绿地、共建配套。
然而,到底怎么“共荣”,要拆多少,没人知道。这个过程中,租户和粉丝想到了孟浩。
“一开始我没有留意这个新闻,后来有人向我报料,我就去考察。”2013年3、4月,收到风声的孟浩邀请了多位热心公共事务的朋友一起实地考察红专厂。“一了解,发现红专厂不该拆。”他不讳言,成立“红一号艺站”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和一帮不怕给***府“添堵”的“刺头儿”朋友们,一起抛进守护红专厂的大***当中,而不仅是做一个空喊口号的局外人。
看看“红一号艺站”的首批观察员都是些什么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丁力、中山大学***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郭巍青、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唐昊、省***府参事陈鸿宇……
“如果***府非要拆,我们就做钉子户。”孟浩笑着说。
这不是他第一次以行为艺术的方式向***府“放炮”。2012年,为了逼***府公开早在2008年已经出台,涉及广州市交通、地铁、垃圾处理等民生建设项目经营思路的神秘文件“39号文”,他在媒体见证下开始蓄须,此后长达13个月里,果然没有刮过一次胡子,直至2013年3月底文件面世。
不过,仅是时隔一年,行为艺术的方式就从胡子升级到独栋三层的艺廊,从个人升级到公知联盟“钉子户”,也可算得是火箭速度了。
湖滨宾馆的房间里,满满地堆着和提案相关的各种材料、文件和报纸。自从2006年“孟浩事件”一战成名,为***协委员履职成功破题以来,这些年孟浩接受媒体采访真是不计其数。
首先固然是因为他的活跃,而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相关因素,则是广东宽松的***治文化氛围。与北方城市相比,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且毗邻港澳,很早就建立了较为开放和包容的***治文化环境。***府对民间声音的容忍度高,是以敢讲话、讲真话的人一向也比较多―当然,讲了后听不听、理不理你,又是另一回事了。
某个层面上,活跃的南方媒体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炮”、“名嘴”们借助媒体的传播力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媒体则反过来借助他们日益增长的知名度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你会看到,孟浩日常履职很少单兵作战,每当采取行动时,总喜欢叫上一堆记者,后者当然也乐得守着这座新闻富矿,随时准备引爆热点。 转型公共文化
如今的孟浩与媒体间形成了一种颇为特别的关系,他对记者有种天然的友好,即便第一次见面,吃饭泡茶,几分钟后便能熟稔。
然而也正因为与媒体长期打交道,太熟悉新闻需要的要素,他已经不习惯坐下作深入内心的长谈,毕竟从出生到现在每个曾触动他的细节,都已在聚光灯前谈过无数遍。
“今年的提案‘自行车慢行’,××网上有一整页介绍”,“我的童年经历?××媒体报道过”――往往是每当沉下来说不到两句,他就会突然想到“这个你搜‘××+孟浩’能找到”,有时则是“这个资料我马上可以发给你”。
对什么时候哪个媒体因什么事件采访过他,这种细节他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于是乎,现场很快演变成《南风窗》记者、摄影师与孟委员互***信的场面,然后“叮叮咚咚”,有关提案、有关红专厂的前世今生,各种文字***片资料和过往媒体采访记录,接连不断在3只手机之间飞来飞去。 你已经很难从海量的碎片化信息中,再次碰触到他的内心。
你已经很难从海量的碎片化信息中,再次碰触到他的内心。
不过,今年大众媒体对孟浩报道的风向似乎又有了点微妙的变化。
2015年“两会”,除了保护红专厂外,他的另一个提案是《恢复自行车等城市慢行系统》,以整治广州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的痼疾。
其实早在2009年,他就曾建议“设置自行车专用车道”,然而时隔6年,城市扩建步伐越来越大,自行车专用道仍难觅踪迹,仅有的几条作用也微乎其微,“天河北路设置了自行车专用道,但到天河北路与天河东路口就不见了。骑车人想继续安全前行则必须推车上天桥”,或是冒着违章风险穿过天河北路。
依然是他的风格,贴近民生,但显然,比起红专厂与此前曾掀起的众多热点,这个提案态度要温和多了。奇怪的是,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对自行车慢行方案的报道明显比红专厂要多。这不太符合过往媒体追逐热点的风格―更何况孟浩还专门为红专厂准备了一系列问题询问本地***府。
有资深媒体人分析,这很可能也反映了媒体口味的变化。民意宜疏不宜堵,一开始,***府愿意借“委员明星”们让社会保留一种相对开放的言论风气,让汹涌民意有一个相对健康的出口和与上层对话的空间;然而就像维持跷跷板的平衡一样,当这方面的力量太强势,常常“倒逼”,官员也会感到“头大”,媒体口味因时而变,也在意料之中。
对此,孟浩未置可否,不过他也坦承,近几年或许是随着媒体报道面的缩小,给他写信、打电话的人少了许多。“真的不多了”,他略微叹了一声。
相比起10年前的意气风发,此刻见到的孟浩也明显老了一些。看一阵手机后,他眼睛干涩,用力眯几下,还是不舒服,跑到床上去点眼药水。“为什么微信界面不能改底色呢?”他郁闷地嘟囔,“我有青光眼,还得了冠心病。”此后差不多20分钟里,他闭着眼睛说话。
对他来说,最激昂的时日渐渐过去,似乎也未必是坏事。
“红一号艺站”坐落于红专厂A5栋。上下三层,一层为展厅和茶室,二层为书画室,三层为咖啡吧。除了经常为公共文化领域的摄影、书画、音乐等艺术作品提供免费展览机会,此地更聚集了前述一批观察员和公共知识分子,每周进行公开讨论,专注于公共事件,使其成为广州舆论场的策源地。
从这个格局就可以看出,它的成立断不会只为“镇守”红专厂。
诚然,当了12年“委员明星”,盛名带给孟浩压力有之,利好也有之。
他说自幼热爱书法,王冕的诗句“花落不随流水去,鹤归常带白云来”也因此成为座右铭。然而人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保住“花落不随流水”的风骨,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我的代价就是这么些年,一直原地踏步,当一个正科级小干部”,直到当***协委员成名后,2012年有一次,及时任广东省***协***黄龙云到孟浩单位造访,此后他竟莫名其妙被提为“副处级干部”。
如是,风骨保住了,名也有了,意外而来的利也有了,那么随着年龄渐长、精力日衰,近几年孟浩开始思考和筹划“转型”,亦是正当其时。
“从公共焦点事件中抽身,退居二线,将关注重点转向公共文化建设。”他说,这恰恰也是一直热爱艺术的他兴趣所在。 对话
孟浩:能不能少一些例外,多一些原则?
《南风窗》:你是九三学社成员,又是广东省***协委员,你怎么看待当下在***协工作中来参***议***?
孟浩:从新中国建立之日起,中国******关系就处于一个特别的架构之下,区别于西方国家的***府架构,中国***与参******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到目前为止一直是这样的。
中国***作为执******,有时候也需要修正自己的一些工作,这种修正,除了自身力量外,还要借助外部力量。在促进执******领导下的***府工作这方面,参******其实跟执******的目的、目标是一致的。***治协商就是参******参***议***的方式。我们九三学社的社员,在自己工作当中发现社会问题和***府工作的不足,会把意见直接通过***协这条渠道反映上去。比如我自己是***协***,每年“两会”提交的提案,都是直接参***议***的一个工作体现。
《南风窗》:你在***协委员这个群体里待了这么些年,观察到这个群体的普遍生态是怎样的?
孟浩:***协委员这个群体,应该是要体现***协的三大职能:***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议***。但是从委员的个人履职情况看,除了都能提交提案去关注社会问题外,在另外两个方面,我觉得,就一些委员来讲,不是那么明显,很难体现更多的作用。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一方面他们是兼职的,没有专门的时间去做很多事情;再一个,由于是兼职,他们在相关***府资讯方面、知情方面,都不占有优势;也没有时间去做一些更直接的、有目的的一些调查、调研。现在***协有一些调研、考察、视察,都是在***协组织有计划的安排下进行的,一年只有那么一两次,由***去确定一些选题。
我觉得现在我们在***协委员个人履职这方面,真的还有很大的难度,受很多条件制约,很难真正接到地气,跟民众在一起。民众找到你,你也没有办法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毕竟你是兼职的。他如果是在广州本地还好,要是在全省各地,离得很远,你说你走一趟,没时间,可能也没经费,并且很可能不是走一趟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你跟各个方面其实很难有直接沟通的渠道。
因此,虽然反映社情民意是***协委员的职责之一,但如果要求所有委员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确实也难为大家。很多***协委员就是在***府、***的相关工作当中,就一些大***方针方面去加以思考,提出建议和意见,仅此而已,很难为民众、个人的一些权益问题去讨什么说法。并且,我觉得这些工作可能从严格意义上讲,更应该是由人大代表去做的。
《南风窗》:但你自己做了很多,而且在包括“孟浩事件”和为“39号文”留须这些事情上,你履职的方式都比较特别。
孟浩:我本来就是来自社会最基层的人,接触民众也最多,所以有时候有一些这样的情怀,觉得他们确实也值得同情,能够帮他们反映的尽量反映一下。实在做不到的,也给他们指指路子,或是帮他们找律师,提供一些法律上的建议或者指引什么的,仅此而已。
至于履职方式比较特别,主要是因为我本身有点艺术细胞,我这人比较喜欢艺术,搞行为艺术很顺理成章。
《南风窗》:你并不是广东人,却在广东履职,你觉得广东这边的***府行***风格及***治生态有什么特点呢?
孟浩:我说过我是东北虎,祖籍黑龙江;西北狼,西安出生;到了广东来,我不做广东小绵羊。但我对广东很有感情,我有时候去美国看我女儿,待的时间长了我就想广东的水土,广东的人情。我在广州天天都有朋友约我,我是属于闲不住的人。第一我闲不住,第二我不寂寞。
广东的***府我觉得还是比较包容,比较有胸怀,当然了,总体上是这样,但有些地方问题也不少。
比如前几天《羊城晚报》报道,广州信息公开在全国是拔尖的,涉及公开的10个领域包括民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等方面。
孟浩然的资料篇3
一、不幸的人生经历
1.首先杜甫、孟浩然出生就不同,杜甫出生官宦而孟浩然出生贫寒,杜甫远祖是名将,祖父又是初唐诗人,可谓是书香门第,杜甫从小就有延续“家族兴旺”的责任感,孟浩然终身布衣,经历以隐逸和漫游为主,他的目标不是延续“家族兴旺”,而是振兴家庭改变贫困落后的局面。
2.杜甫的时代是712年—770年,是横跨“安史之乱”的,他一生的奔波相当艰辛,不仅屡次落第而归,而且还要东奔西走,到处逃难奔波,在他的一生中,对社会的现实的认识极其深刻,充满批判,但批判之中又由“恨”转“爱”,其“忧国忧民”的情思贯穿整个时代,绵绵不绝。孟浩然没有经历过“安史之乱”的浩劫,他的一生没有杜甫那样的大起大落和惊心动魄,却和杜甫一样有着不幸的仕途经历,都为着心中的理想而不停奋斗,但始终落得怀才不遇的境地。这不是他们自身的原因,而是盛世背后的黑暗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在黑暗的官场面前,他们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归隐,但由于主客观的不同处境,入仕与归隐的内心矛盾又冲击着他们,使他们意欲超然却无法忘怀,壮志未酬之志跃然诗中,充满了阵阵愁情。阵阵愁情加速了他们的衰老和病情,孟浩然之死:“时新病起,相见甚欢,浪情宴谑,食鲜动疾而终”①杜甫之死:病死于舟中,他的绝命诗是《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二、满怀豪情的盛唐颂歌
1.杜甫与孟浩然在初期兼有满怀豪情的盛唐诗歌。杜甫有《饮中八仙歌》,其对才俊之士充满了景仰,特别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者的豪放不羁,才俊的显赫才气,显示出盛唐气象。孟浩然的《登安阳城楼》写江城春日才子群公的闲情逸致、城郭绿洲的开阔景致、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三者融为一体,尽显盛唐之音。
2.不过,孟浩然的诗歌当中除了描写盛唐气象的豪迈情怀之外,还有杜甫诗歌中所没有的侠义精神,孟浩然的《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有“珠弹繁华子,金羁游侠人。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展示了少年任侠的作风,创造了生动鲜明的洛阳游侠形象。
三、***治理想与心胸抱负
1.杜甫、孟浩然在出生盛唐的时代背景之下,都充满了心胸抱负和入仕的欲望,富有远大的***治理想。虽然他们一再的落地而归,但心中的信念让他们始终不肯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的理想跃然诗中,充满豪情。杜甫的《望岳》是最能体现他远大理想和心胸抱负的诗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将全诗推向高潮,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势,充满了傲视群雄,自命不凡的高度自信精神。
2.与杜甫的《望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四句写洞庭湖浩渺宏阔、涵容天地、巨浪排空,景象雄壮,气势磅礴。“蒸”字、“撼”字富有强烈的夸张色彩,景中注入远大抱负和胸襟,后四句表达希求汲引之意,自然含蓄态度中肯。
四、仕途失意的失落与对社会的批判
1.杜甫、孟浩然都是空有一身抱负却落得两手空空,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治理想。艰难的入仕之路和百般无奈的落第而归,使他们开始对当权者产生了不满的情绪,开始对仕途产生怀疑,进而进行了大胆地揭露和批判。
2.杜甫从《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到《乐游园歌》,再到《丽人行》,其批判的力量也在加强,反抗的情绪也在升温。《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最含蓄的批判,它的主旨也只是入仕的迫切心情,但从“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可以看出杜甫的愤愤不平之情,《乐游园歌》写出了歌舞升平中感受到的深刻的社会危机,而《丽人行》则直面得讽刺了杨国忠兄妹的荒***和奢侈,“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通过劝人回避来反衬出杨家的不可一世。
3.孟浩然从《田园作》到《京还留别新丰诸友》,再到《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其批判的力度也在加强,反抗的情绪也在升温。《田园作》也只是入仕的迫切心情,但诗中也开始感叹朝端无亲故,揭露当时朝廷用人唯亲的腐败现实,到《京还留别新丰诸友》开始怀疑入仕济世的人生道路,再到《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的与黑暗腐败官场决绝的态度。
4.孟浩然的态度很明确,要与官场决绝,所以他选择归隐,而杜甫不会也不愿意决绝,他要继续争取为国效力。但我们知道,不管是杜甫还是孟浩然,他们实际上都不会愿意决绝的。他们的入仕与归隐的矛盾至始至终没有调和。杜甫的批判直指唐王朝,揭露封建制度本身的黑暗,揭露王公贵族的荒***的奢侈并暗示它所潜伏的危机。孟浩然虽然也直接批判当时朝廷的腐败,但更多是针对它用人唯亲***策上面的腐败,并不像杜甫那样全面揭露,可以说,杜甫的批判和揭露是深层次的,并且随着他深入社会现实的了解而更加深刻地揭露出来,孟浩然的批判和揭露是浅层次的,他却没有像杜甫那样去了解社会现实,他主张的是超脱现实、清静无为这一点是不同的。
五、游赏遣兴与闲适的生活
杜甫、孟浩然,在早年都有着对美好生活得向往和享受,不论是野外郊游还是与友人同饮,都充满了欢快的情调。孟浩然的《游凤林寺西岭》和杜甫的《题张氏隐居二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和“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都写出了同友人畅饮至深夜而归的欢快心情。
六、真挚的乡情、友情、亲情,富有真性情
1.杜甫和孟浩然都是性情中人,都极富真性情,他们的诗歌当中充满了乡情、友情和亲情。杜甫的诗歌以友情为主,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和同情,《春日忆李白》写出了对李白的怀念之情,表达了杜甫与李白之间的深厚友谊,《天末怀李白》则写李白被流放而抒发的不平,表达了对奸佞小人、社会现实的愤慨以及患难见真情的友谊和思念之情。杜甫的乡情、亲情诗以《月夜》为代表,诗人借月抒情,深刻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2.孟浩然的乡情、友情、亲情诗就更多了,有对妻子思念的乡情、亲情、同时也是爱情诗的《他乡七夕》,而爱情诗恰恰是杜甫所没有的。也有怀念友人的友情诗,以《秋登万山寄张五》为例,和杜甫的《天末怀李白》相似的是孟浩然的《送袁十岭南寻弟》,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怀念,读来感人肺腑。
3.孟浩然的真性情诗是很多,但是,却没有杜甫的同情士卒的百姓的诗歌,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其诗歌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是孟浩然所缺少的情感。
七、隐居生活得闲适与闲适当中透露出来的壮志难酬的情怀
1.仕途的失意和黑暗腐败的唐王朝使杜甫、孟浩然对仕途产生了怀疑,从而选择了逃避现实,超脱现实,选择隐逸的生活方式。孟浩然的隐逸诗很多,大多反映出隐居生活的闲适,有《北涧浮舟》,全篇洋溢着诗人赞美襄阳山水、乐在故乡隐居的思想感情,还有《过故人庄》中的浓郁的乡村风味和淳真的人情美,杜甫的隐逸诗开始于760年成都草堂落成后,杜甫弃官华州,寓居成都草堂,开始了短暂的隐居生活,这一时期生活相对安定,诗人心情相对愉悦。以《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为代表,“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通过写自由自在的戏蝶舞和娇莺啼,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生活***景,传达出轻松愉快的隐逸之情。
2.但是,不论杜甫还是孟浩然,他们在隐居生活的闲适中却仍然没有忘掉自己的***治抱负,始终有着壮志未酬的情怀。杜甫的《野望》写诗人寄野望而抒其家国之恨,感叹自己不能为国效劳。“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这两句言诗人感时而思报国,读来感人肺腑。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写夏夜水亭纳凉和对友人的怀念。前四句写诗人隐居生活得闲适之趣,后四句在怀友中流露出他的孤独与寂寞,特别是“恨无知音赏”暗示壮志难酬的悲哀3.同为感叹壮志未酬的情怀,杜甫却更深刻,因为他更多地是想要为国效劳,抒发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思,而孟浩然的壮志未酬或许只是感慨自己的身世罢了。
八、浓郁的羁旅愁情
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诗人夜泊秋江,客中念友。前四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写景:暮霭、山色、袁鸣、夜幕、江流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意境。而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受孟诗这四句影响,借孤寂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乡思、客愁,怀友之情与漂泊之感,抒发浓郁的羁旅愁情。
九、入仕与归隐的矛盾交织
1.不论是杜甫还是孟浩然,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始终无法决定自己应该入仕还是归隐,仕途的失意与朝廷的腐败使他们丧失了对仕途的信任,他们也一度选择了逃避现实,逃避黑暗的社会,但是,种种原因却让他们不忍逃避,不忍与唐王朝决绝。
2.首先我们来看杜甫,从他一次次的落第和仕途失意的经历来看,可以说,可以忍受得住那么多的打击却还是坚持自己的***治抱负,实在是难能可贵。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坚持这样呢?这股力量说白了,就是“爱国爱民”,亦可称“忧国忧民”,因为他不愿放弃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不愿亲眼看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面临灾难,濒临崩溃而袖手旁观,他要拯救国家,拯救人民。因为他心里始终想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假如他永远为个人打算,至少也会减轻入仕与归隐的矛盾。他是有抱负的诗人,时时放心不下的是祖国,是人民:‘……倚著如秦赘,过逢类楚狂。气冲看剑匣,颖脱抚锥囊。妖孽关东臭,兵戈陇右创。时清疑武略,世乱跼文场。馀力浮于海,端忧问彼苍。百年从万事,故国耿难忘!(《遣闷》)”②在个人失意的时候,尽管老庄思想抬了头,把自己身家一切事都可以置诸度外,但是一想到“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送卢侍御归上都》),便禁不得又要挣扎一番。所以杜甫想归隐却又不能归隐,因为他“忧国忧民”,心系国家和人民。
3.其次我们来看孟浩然,和杜甫一样,多次求仕失败,失意愤慨,抒发对朝廷的不满,揭露朝廷压抑摧残人才的黑暗腐败,他甚至想与官场决绝,但是,他想归隐,又苦于家贫,生活困迫,甚至缺乏开辟园林的资金。他的《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就是写落第后的失意和困居长安的苦况,并表现了诗人入仕与归隐的内心矛盾。孟浩然不是杜甫,他出身贫寒,生活没有来源,要归隐的话,便没有了俸禄,没有了俸禄,岂不是要饿死。他不像杜甫那样“忧国忧民”,他很实际,他要的是个人的安危,他是在为个人打算。孟浩然的道家情节浓厚,讲求清静无为,但没有了物质生存资料,没有了生活来源,要“归隐”谈何容易。所以,孟浩然同样面临入仕与归隐的矛盾的纠缠。
十、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主导下的不同抉择
1.在入仕与归隐的抉择的问题上,杜甫把难以抉择的关键定位在“心系国民”上,而孟浩然则把关键定位在“个人生存”上,究其根源,还得分析他们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
2.杜甫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儒家思想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使得杜甫从小就为“儒学”思想所熏陶,“儒学”思想提倡仁者爱人,忠君爱国的思想,使杜甫从小就形成了“爱国爱民”的观念,国家也提倡儒学,目的是为了禁锢人心,培养忠实于朝廷,为封建专制效劳的庸臣、愚民。所以,杜甫以儒为主的价值观体系造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使他无法像道家一样超脱现实,追求个性自然。
3.孟浩然就完全不同了,他的出生贫寒,是一个布衣终身的诗人,没有或是很少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条件和可能,所以封建正统的儒学思想无法深入其人心,而却使孟浩然形成了儒、道并重,以道为主的价值观。道家思想追求“清静无为,洒脱自然”的境界,这是一种主观个人主义的价值观。道家思想中的无为在一定程度上比儒学更愚人,他使人达到一种与世无争,一无所求的超然无我之境。“及期,浩然会寮友,文洒酒讲好甚适。或曰:‘子与韩公预诺而怠之,无乃不可乎?’浩然叱曰:‘仆已饮矣,身行乐耳,遑恤其佗!’遂毕席不赴。由是闲罢。既而浩然亦不悔也。其好乐忘名如此。”③可见,道家的归隐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使孟浩然追求超脱世俗的欢乐而忘掉现实生活中的功名利禄。
注释:
①“时新病起,相见甚欢,浪情宴谑,食鲜动疾而终”出自(唐)孟浩然著赵桂藩注《孟浩然集注》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第1版第9页
②“假如他永远为个人打算,至少也会减轻入仕与归隐的矛盾。他是有抱负的诗人,时时放心不下的是祖国,是人民:‘……倚著如秦赘,过逢类楚狂。气冲看剑匣,颖脱抚锥囊。妖孽关东臭,兵戈陇右创。时清疑武略,世乱跼文场。馀力浮于海,端忧问彼苍。百年从万事,故国耿难忘!(《遣闷》)”出自傅庚生《杜甫诗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新1版第19页
③“及期,浩然会寮友,文洒酒讲好甚适。或曰:‘子与韩公预诺而怠之,无乃不可乎?’浩然叱曰:‘仆已饮矣,身行乐耳,遑恤其佗!’遂毕席不赴。由是闲罢。既而浩然亦不悔也。其好乐忘名如此。”出自(唐)孟浩然著赵桂藩注《孟浩然集注》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第1版第3页
参考文献:
①傅庚生《杜甫诗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新1版
②(唐)孟浩然著赵桂藩注《孟浩然集注》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第1版
③林继中《杜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④陶文鹏《王维孟浩然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孟浩然的资料篇4
古今人心一样,如今的人玩微信,玩公众号,讲究的是阅读量、粉丝量和点赞量,这和古代诗人希望分享的动机是一样的。古人写诗,也要赚点赞量,那么,他们是怎么操作的呢?一起看看唐朝诗人的示范吧。
烧钱求关注
陈子昂在长安砸天价名琴
谁都知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诗,悲怆激昂,又有点蔑视古今和天下的气概,此诗的作者就是著名诗人陈子昂。
陈同学是个有才华有抱负的文青,不只是写写诗歌玩玩“自拍”而已,他要扭转当时天下萎靡的文风,恢复质朴刚劲的建安文风。
不过,陈同学的资历还嫩了点,虽然读书多,有理论水平,天下的书都读得差不多了,“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可惜没平台,扯破嗓子喊都没人搭理。
公元679年,二十出头的陈同学走出三峡,进长安学习,第二年赶考,结局是――落第。公元682年,陈同学再次赶考,结局还是一样:落第。
当时的陈子昂郁闷至极,一个人上大街闲逛,看见一人卖胡琴,围观的人纷纷问价,得到的回答是天价――百万钱。这价格把不少买主变成了打酱油的围观者。陈同学的目光落在这把天价胡琴上,却幻化出另外一个美丽的前景,接着他马上掏出一千缗,眉头也不皱一下,把琴买下来了。
土豪掷重金买天价琴,不把银子当银子,这件事马上在长安人的朋友圈里传开。好事者一搜索,又“人肉”出陈子昂的身份来:这小子是四川来的,叫陈子昂。
陈子昂同学趁热打铁,在朋友圈里开始发请帖:明天陈同学我请诸位在宣阳里看琴,约不约?约!马上有大把长安权贵和名流表示要约,大家倒要看看这小子要干什么?
第二天,陈子昂的住所被挤得水泄不通,大伙都等着陈同学开音乐会呢。陈同学见长安城里的头面人物大部分到了,才捧琴出场,但接下来的一番话却出乎大家的意料:各位亲,我是四川人陈子昂,压根儿就是一文青,今儿不是来给你们弹琴的,是约你们谈文学的。我写得一手好文章,但知道的人不多,大家不妨一起来欣赏欣赏。至于弹琴这事儿,不是我的专业,砸了这琴吧。“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
然后,陈子昂当着长安名流的面,将出价百万的名琴当场摔碎,又分发资料,推介自己的作品。摔碎一把名琴,推出自己的文章,这一招够狠的,分明是土豪作风。
此事又在长安人的朋友圈里转,紧接着摔琴事件之后,是陈同学的文章在朋友圈里疯转。事件本身很惊人,但陈同学的才华更惊人,此人不只是会炒作,还确实有料,自此,陈子昂同学的文章阅读量和点赞开始刷刷刷地往上蹿。
陈子昂终于让整个大唐听到他的声音,让时代听到他的声音。
参加精英赛
孟浩然吟诗名扬长安城
孟浩然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宅男,窝在襄阳一带游山玩水,写写诗,喝喝酒,满惬意的,例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又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睡懒觉睡成这样,挺叫现代人羡慕的。
不过,如果孟浩然的生活状态真是这样的话,想要出名,恐怕难了。他若是不走出襄阳,把自己的阅读量和点赞提升上去,今人恐怕没几个知道他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其实,孟浩然是有朋友的,而且不是一般的朋友,像李白就是他的朋友,曾直白地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不过,他最重要的朋友是王维,说王维是当时天下的诗坛领袖也不为过。借着这块高地,孟浩然要提高知名度,就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当然,光靠朋友圈内一个劲地推荐也不能成事,毕竟大家不喜欢植入广告,友情推荐的增粉效果一般不怎么理想。孟老师又不能像陈子昂那样烧钱赚关注,怎么办?有办法,那就是参加诗歌赛,而且是高层精英诗歌赛。
孟浩然40岁左右来到长安城,找到了在朝中为官的老友王维。王维很给他面子,把他带到大唐的中央部委机关,当时称为“省中”,和一些高层次的人开文学派对,这是个露脸的好机会。
当时,秋雨刚过,夜空月明,好景得有好诗,这是古代文青们的常规活动,于是大伙儿联诗,相当于是大唐王朝最高层精英诗歌比赛,在这里露脸比在襄阳露脸的效果好得不止一两倍。
估计孟浩然做了精心准备,轮到他时,脱口而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此句一出,顿时秒杀在场文青,没人敢再续诗了,“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
这诗的大概意思是:雨后,薄薄的云层漂浮在银河周围;梧桐叶上还有残留的雨水滴落。
孟老师写这诗的时候,估计动了不少心思,不能写得太华丽太富贵,因为长安城里的文坛精英,比你用词华丽富贵的海了去,作为襄阳宅男,要凭特异性取胜。什么是特异性?那就是“清绝”,解释得通俗一点,就是不俗,有高远宏大的气象,但又质朴平淡,疏朗有神,不累赘,读起来清爽,这样才符合大唐盛世的气象。
把长安城的诗坛精英都秒杀了,就等于将大唐王朝的文坛秒杀了,起码也是秒杀一时。于是,孟老师的点赞飙升上去,真的做到了“风流天下闻”。
从炒作角度
看韩愈与贾岛的“推敲”故事
话说这贾岛是个苦吟诗人,常说自己两句诗要三年才能写成。为什么苦吟?一则是专业精神使然,本着对艺术负责的态度,写诗当然要反复斟酌;二则贾岛写诗也是希望自己的诗句能广为流传,写得不精致,流传出去怕闹笑话。
孟浩然的资料篇5
林散之先生的草书,有的人简称为“散草”,有的人叫作“林体”,还有的人称“林草”、“林书”。综合大多数人的观点,称“林体”更好一些。其理由有二:一是按照习俗,二是方便传承。如的草书叫“毛体”,颜真卿的楷书叫“颜体”,柳公权的楷书称“柳体”。如果称“散草”等,相对来说不便普及,不懂书法的人容易产生岐义。
如果对“林体”草书进行定量分析、概括提炼,吸收马鸿增、庄希祖、衡正安、王冬龄、郑必宽等诸贤对“林体”的研究成果,就会发现“林体”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瘦劲圆涩。主要说的是林散之先生的用笔。笔笔中锋,线条瘦劲,圆中有方,方中见圆,柔中有刚,遒健雄浑,力透纸背,牵丝引带,字字相连,以及生宣纸和长锋羊毫笔的选用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效果。二是璀灿华滋。主要指林散之草书的墨法。包括墨破水、水破墨后形成枯湿浓淡的墨像,还涵盖宿墨、渴墨等。三是偏正相依。主要讲林散之草书结体布白的变化,这里有两层意思:一个指林散之先生盛年大草的体态有正有偏,偏正相辅。另一个指七十年代作品中有的字是以偏为正,八十年代作品中的字是以正为主。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合在一起就是“偏正相依”。四是飘逸天成。主要从气息上分析,指林散之先生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的总和,尤指林散之先生书艺高超,人书合一,自然所为。如果对“林体”再作进一步概括可能就是4个字:瘦劲飘逸。瘦劲主要指线条等方面,飘逸大体指墨色、结体,还包括林散之的人文思想和人品等。
概括“林体”的基本特征是一道难题,不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绝对,也不像几何题的解析,通过论证,最终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只是一个大概,是一个指向。其实,林散之的草书是无法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的。有法无法,有形无形,有笔无笔,有墨无墨,有心无心。“林体”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的画,无声的歌。
林散之草书《孟浩然 春晓》,立轴,1978年创作,尺寸为95×29,约3平方尺。落款是林散耳,印有“江上老人”(白文)、“大年”(朱文)。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宿墨。裱工精细,品相十品。正文内容是: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幅草书作品全面地再现了“林体”的基本特征,是典型的“林体”。首先看用笔。通篇中锋用笔,“春”、“夜”等字是笔笔中锋,线条坚挺。“晓”中的牵丝细而圆,有一种弧度美,没有几十年的功力是写不出来的。“眠”、“来”的最后一个笔画的结尾是方笔。“不觉”、“风雨”是字字相连。其次看用墨。“春眠”、“啼”是浓墨,“少”是枯笔,枯中有润,浓淡相宜。“燥裂秋风,润含春雨”。再次看布白。“声”字上半部分密不透风,下半部分疏可走马。“知”和“多”偏正相依,或密或疏,左升右缩。行和行之间,互相避让,彼此照应,起转钩连,行气线上直下曲,落款与正文配合得体,毫无任何摆布之意。最后看气息。通篇行笔流畅,极具动感,鲜活自然,充满了书卷之气、山林之气、庙堂之气,是一件不可多见的精品力作。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中国著名画家、林散之作品收藏家宋玉麟先生题签:“林散之先生草书唐诗精品轴。”中国著名书画鉴定家萧平先生题跋:“散翁1978年书孟浩然诗真迹,笔精墨妙可珍也。”
2003年9月28日下午,林散之书法作品专场拍卖会在南京金陵饭店举行。中国首席拍卖师刘新惠举槌,专场一共50件作品,草书《孟浩然 春晓》是2号作品,编号是02,是公认的精品,被多位收藏家看中,经过激烈争夺,最后以高出一般作品三分之二的价格落槌。草书《孟浩然 春晓》先后出版过3次:2010年4月,《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第70页,文物出版社。2012年,《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文物出版社。2012年3月,《华人时刊》杂志第3期。查阅相关资料,以《孟浩然 春晓》这首诗为题材的草书作品先后出版过的共有3幅:1985年12月出版的《林散之书法选集》中有1件,2010年4月出版的《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中有2件。3件作品相比,这幅草书更为精彩。
林散之草书精品《孟浩然 春晓》,现由朱韬宇先生收藏。
(作者系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
孟浩然的资料篇6
关键词:岳阳楼 对仗 语意
岳阳楼这座精致的楼宇里,古有鲁肃、孟浩然、李白、杜甫、范仲淹、米芾等留下的诗文,今有、郭沫若等留下的墨迹。一座楼贯穿古今,而它的价值就在于此,在于集萃文化,并产生文化的交集。
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选了诗圣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诗,其诗为: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古代歌咏洞庭湖的名章佳句甚多,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则最负盛名。诗人在岳阳楼上面对“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水经注》)的洞庭湖,觉得自己的眼界也随着浩淼无际的湖水而扩大了,似乎看到了我国东南方吴楚两地的分界线,又似乎感到日月也都在湖面上飘浮,两句境界阔大,气象宏放,可与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一联媲美。清代诗人王渔洋说它“雄跨今古”,实非过誉。
然而笔者在教授这首诗时,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有些资料中此诗颔联则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选修课本中是“月”,资料上是“夜”,究竟孰是孰非呢。
课下笔者立即查阅了大学时的教材—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历史文学作品选》,里面则是“乾坤日夜浮”。笔者不能肯定,于是又分别查阅了一些资料。哪知众说纷纭,《千家诗》中为“乾坤日月浮,《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自社发行)中为“乾坤日夜浮”。学生版的《唐诗三百首》(夏松凉夏逸陶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为“乾坤日夜浮”。总的来说,用“夜”的是占多数的。
这不禁让笔者糊涂了,难道是我们的课本错了。杜甫的这两句名诗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在查阅相关资料未得到定论的情况,笔者只好放诞言语一番,谈一谈个人的见解。
1、从押韵这个角度看“月”与“夜”同为仄声,没有区别。
2、选修教材中对此联的解释为“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显然“昼夜”二字在“乾坤日月浮”中是无从体现的。
2、有人认为“乾坤”可作“日月”之意,如果这里用“月”,那么语意就重复了。笔者查阅了《辞海》,其中对“乾坤”字的解释为“《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阳性的势力叫乾,乾之象为天;阴性的势力叫坤,坤之象为地。乾坤可引申为天地、日月、男女、父母、世界的代称。”说明“乾坤”在这里完全可以理解为“天地”,况且杜甫还有诗云“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
4、从对仗这个角度而言,律诗的二、三两联是要求对仗的。出句“吴楚东南坼”可以理解为“名词+表地点名词+动”,对句“乾坤日月浮”相对的是“名词+表事物名词+动”,对仗则嫌不工。如果对句为“乾坤日夜浮”则为“名词+表时间的名词+动”,相对较好。就语法结构而言,“乾坤日月浮”中“乾坤”与“日月”是并列关系;“吴楚东南坼”中“吴楚”和“东南”则不是并列关系。
故而,笔者认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应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家之言,望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陈私平.《岳阳天下楼洞庭天下水》[M].(中国三峡建设)
[2]潘殊闲.《试论杜甫的“乾坤胸怀》.[J](杜甫研究学刊)
孟浩然的资料篇7
跟客户约好了十点见面。九点五十分,李琳打电话给老总。老总说:“正堵在路上呢,没半个小时估计到不了。”
这是本年度华南区最大的潜在客户,只要拿下这个客户,李琳今年的销售量就基本完成了,现在就等老总大人来走走场就可以签合同了。
可老总快十一点钟才姗姗而至。客户一改之前的热情,只是不失礼貌地接待了他们。这笔几乎到手的生意就这样狗血地落空了。李琳气得在心里把老总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让李琳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老总每次都能准时出席华东区经理孟浩安排的商务会议。如果华东区的经理是个美女也就算了,可孟浩偏偏是个普相男,这更让李琳费解了。
在年度销售会议上,李琳向孟浩讨教。孟浩哈哈大笑说:“既然老板有迟到的习惯,你为什么不想办法杜绝它呢?”看到李琳一脸茫然的样子,孟浩继续说:“如果是远途出差,尽量把时间约在上午,让老板提前一天到达。如果是在当地,你给老板的出发时间一定要预上堵车的时间。”李琳恍然大悟。
职场分析:所有的上司,不管位置有多高,权力有多大,仍是一个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缺点的普通人。他也同样需要被管理,而对他实施管理的,除了他的上司,还有他的下属。
管理秘诀:面对不守时的上司,在你的工作安排表中,所有跟上司相关联的内容必须得特别关注。尽可能把重要事项安排在很少出现临时突况的时间。必要时还要进行多次提醒,让其有足够的时间来配合既定的工作计划。
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
张燕八年的职场生涯真可谓是一部血泪史。先是自命清高,跟上司之间没有半句与公司无关的话。她以为只要技术过硬,金子的光芒总会把上司的目光吸引过来的。可五年后,眼看当年一起进公司的人,技术没她好的都升职了。只有她还是一名单纯的技术员,只是前面多了资深两字,还是自封的。张燕思来想去,觉得自己就输在离老板太远这事上。
可习惯了沉默的张燕不想在公司突然变得热情。于是换了一家公司,并一改往日离群索居的作风。在新公司里,张燕有事没事都爱跟部门经理聊一聊。家人从乡下送来两只走地鸡,张燕也执意送一只到经理家里,经理家的小孩生***也不忘送上一份礼物。
同事们平日里待她客客气气的,她想自己在职场人际关系算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了。可让张燕郁闷的是,又三年过去了,她还是一名技术员。张燕迷茫了,难道这偌大的职场就没有她的一席之地?
职场分析:职场虽然不是靠人情去推动的,但基于信任的良好关系会让你的工作开展得更顺利。可千万别奢望跟老板做无所不谈的知己。没有哪一个老板希望自己的私生活在下属面前。
管理秘诀:你要清楚你和上司在单位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所以与上司建立不远不近的关系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不远是对上司表现一种关心、在意的态度;不近是不介入上司的私人生活,跟上司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上司克服缺点的好帮手
新上任的设计部经理性格急躁又挑剔,经常在部门会议上找这个同事的错、批那个同事的不是。身为主管的赵娜眼看着部门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她试着指出经理的不妥之处,可刚开了头,经理就有发飙的苗头,赵娜只能马上打住。
但经理也不是永远都只会揭同事的短。偶尔,他也会对同事的出彩之处表示赞美。
设计部同事小陈***圈设计时做了一个灵活的处理,使线圈的性能更好,也更节约材料。经理在部门会议上也提出了表扬,虽然只是寥寥几句。一周后,赵娜借拿文件给经理签字的机会说:“小陈上周听了你的表扬后很高兴,整个星期都乐呵呵的,干劲十足,还逢人就说,能得到老大的表扬不容易。我想呀,要是你能经常表扬―下表现好的同事,大家的士气一定会更高涨。”
赵娜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把同事受到经理的肯定后那股高兴劲适时并锦上添花地讲给经理听。渐渐地,经理真的没有之前那么爱挑剔了。
两年后,经理升职,他力荐赵娜任部门经理。
孟浩然的资料篇8
关键词: 古诗教学 有效策略 拓展阅读
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似乎在走“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的模式化道路。这样学生没有从古诗教学中体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没有从古诗教学中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挚爱,没有情感,优秀文化遗产就无以继承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努力探索古诗教学的新策略。
一、情感引领,教师是关键
古诗,语言凝炼,意境悠扬,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涵哲理,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方法,以用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激情。
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教师理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每一课时,都应找准激情点,以此为契机。如《静夜思》是思乡的主题曲;《赠汪伦》是挚友篇;《登鹳雀楼》则既抒发志向又蕴涵哲理,这一首首诗作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丰富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良好的性格、气质和语文品质。
二、品析诵读,感悟诗的意境
“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诗歌是富于情感的,诗歌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反复体味才能领略得到。朗诵是体味的基础,也是它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读诗又可分为三个步骤:初读、细读、精读。下面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加以说明。
1.初读
初读要指导学生读懂诗句,读通全诗。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着重进行旁批。古今义不同的要批:如《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的“之”,这里用动词,相当于“去”;学生不常见的古汉语单音词要批,如“辞”,告别;尽,消失。地理名词要讲清:送别的地点――黄鹤楼在武汉,孟浩然要去的地方――广陵,即扬州,前者在长江上游,后者在下游,故有“下扬州”之说。然后引导学生由字到词,由词到句进行理解,使学生了解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送别的情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李白站在黄鹤楼目送朋友孟浩然远去,孤独的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流向远方。这时,抓住送别的地点黄鹤楼这一富有诗意的地方介绍时代背景,还可利用多媒体把黄鹤楼展示在屏幕上,黄鹤楼飞檐重阁,雕梁画栋。辅以讲述,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传说中有仙人乘鹤于此憩驾,也是两位诗人经常饮酒作诗,流连聚会之所,启发学生想象,风流的时代,风流的诗人,风流的地点,送别像一首愉快而自由的畅想曲,学生初步感知这首诗明快的意境。
2.细读
学生了解诗的大意后,要抓住色彩浓厚、形象显明的诗句,进一步引导学生悟情明理,体会诗的意蕴。如诗的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是什么样的季节?细究何为“烟花”?结合学生学过的词语“烟雨”一词,学生可理解为描写的是那看不尽,也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美景。
3.精读
古诗语言凝练,炼句择语,在文学长河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辉煌。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语言的表达方式。诗中“之广陵”与“下扬州”互换,诗句用韵反不合撤了,题目也口语化了,整首诗读起来不顺口。又如“烟花三月”中的“三月”前用“烟花”一词平中见奇,假如用“阳春”或“春花”代替“阳春三月”只点明了时间,“阳春三月”有一点色彩感,但那种春意荡漾的氛围就不那么浓郁了。
三、拓展阅读,奠定学生的文化基础
课改提出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所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歌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诗文。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才能渐渐地厚重。
孟浩然的资料篇9
今天凌晨时分已经写下了对这部电影的大致印象,现在刚从外面喝完胡辣汤、吃完水煎包回来,吃饱喝足了,继续无病呻吟,谈谈对这部电影中各位主角以及主演的看法好了。
这部电影中的浩汉实在让我心疼,一直对冯绍峰无感,觉得他是那种靠着那部少女偶像剧红起来的演员很难有什么演技,但是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才知道,其实演这种剧真不能怪他,本来好剧本就少,演员也总要生活,尤其当时还不那么知名的他,更是没有挑选好剧本的资格,只能是有戏就接,好演员可以演一些烂戏,但是好演员总不会有太多烂角色,现在想想,其实冯绍峰的八爷还是很深情很迷人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粉丝追捧了——查查他的资料也就知道,其实冯绍峰很早就开始在演艺圈闯荡,演技不俗只是一直没有好机会而已,毕竟科班出身,蛰伏了这么多年,碰上了《宫》这种超人气电视剧想不火都难,机会留给有准备有实力的人,冯就算是这样能抓住机会的好演员——
扯远了,回归电影,浩汉是个很激情很热血的人,有抱负的行动主义者,做过保安、出租车司机,十年间攒下了大量的人脉,立志要振兴家乡东极岛的旅游业,可惜天不遂人愿,生活总是让他各种碰壁,电影中,他不仅未能发展起旅游业,更悲催的是通信了十几年的老情人竟然是跟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兄妹,真真是应了那句诅咒:“天下有情人都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妹!”事业不顺,还丢了爱情,还有更坑爹的呢,不对,应该说是爹坑了他,浩汉一直以为他死去的老爹是一位勇敢的男人,在暴风雨之夜坚持出海最终永远没能回来,这样一位勇敢的父亲曾是浩汉内心的偶像和力量之源,永远的指路明灯,但后来变成自己妹妹的“老情人”却告诉他,其实父亲从来没有死,只是离开了浩汉跟另外一个女人和女儿一起过幸福的生活,之所以保持通信并不是女孩想知道浩汉的现状,而是源自父亲的关心,那一丁点儿可怜的父爱呀,不知浩汉会不会原谅父亲,不仅仅是原谅他的离开,还有这么多年的信仰崩塌,谁来为这个年轻人曾经和今后的生活负责?就算浩汉挺过了这一切,影片中他再次与冰河轻装上阵,刚刚碰上了一个看起来热血而励志的独行侠阿吕,他的故事实在是感人,不仅是江河和浩汉备受感动,银幕前的我们也是差点儿泪流满面,可惜故事只是故事,最终阿吕骗走了浩汉三年辛苦工作的积蓄买来的越野车,我相信那个关于阿吕他老婆的故事是真的,也相信他是个有真爱有信仰的男人,但是我不会原谅他,浩汉刚刚又相信一个人就被生活狠狠的扇了耳光,他承受了太多生活的磨难,这么多年他一个人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不怕迎头痛击,但就怕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糖衣炮弹,让人防不胜防。话说,以后再碰到阿吕这种给人乱煲心灵鸡汤的伪君子,别管那么多了了,直接抡圆了拳头就冲这种混蛋脸上砸过去就对了。
陈柏霖的江河演的也很好,虽然形象邋遢,但是依然毫不掩饰他那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不过相比于他之前的角色也没什么突破,这就像是另外一个李大仁似的角色,所以对他的表演我不评价太多,只是觉得很不错但没什么惊喜。江河这个人物非常理想化,不管他人如何始终温柔地对待身边人,对待仙人跳的假妓女苏米,对待骗子阿吕,都是始终愿意相信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相信人性本善,大概是导演韩寒的偏爱吧,最终让与世无争的江河却成为知名作家,写下了关于东极岛和这次旅途的故事,无心插柳柳成荫,东极岛的旅游业也因此得以振兴,甚至,他还收获了和心上人苏米的爱情,真正的人生赢家呀,真心是低调奢华有内涵,等等,这真不是在说我们的大导演韩寒么——还要插一句,旅馆那段遇见苏米的情节跟1988太过相似,不过他为苏米翻译手机铃声中那段英文歌词的时候,我想说那段太温柔太美好,连我都要爱上江河了,何况是刚刚被渣男伤害过的、渴望被疼爱安抚的小女人呢。
阿吕不想评价,我相信他的故事他的爱情都是真的,但扔下他们的行李骗走浩汉的车、把他们仍在沙漠中任其自生自灭也是真的,他说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但最终只得一个明白人那就够了,我觉得他说的很对,不仅因为他的追求独特,也因为他这种满口心灵鸡汤的极品伪君子也确实不值得众人追捧。的确,太喜欢浩汉,所以对阿吕不能原谅。我想导演韩寒也是通过这个角色在告诉大家,爱炮制心灵鸡汤段子来***大众的那些人,满口胡言,没几个好东西。
尽管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男人戏,但是几位女性角色的点缀真是恰到好处,陈乔恩的周沫,王珞丹的苏米,袁泉的刘莺莺,每个角色都美不胜收,必须要给摄影大师赞一个,这三位女演员都不算倾城美女,但是在镜头下每一个都美不胜收,尤其王珞丹跟陈乔恩,即使是从前的偶像剧都没把他们拍的这么楚楚动人,只能说不怪演员不漂亮,只怪摄影水平差。周沫是个独自在大城市闯荡演艺圈的东极岛女孩,她有很大的梦想,就像是《1988》中那个有明星梦的孟孟,两人还都跟主角说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不过孟孟的结局很惨,被潜规则后事业无望最终沦落风尘,成了名噪一时的头牌艳妓最终香消玉殒,或许是周沫太过美好,韩大导演也不忍心对这样一个女孩太狠,所以给了她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局,尽管告别时她的回眸很伤感,尽管告别后她的下一场戏就是在刑场上扮演死刑犯连个正脸都没给就迅速杀青,但最终在电视里我们看到苏沫成了大明星走起了红毯,被许多记者围在中间——只是她再也未能遇见浩汉吧,她那个回眸太美,让我相信她必定是爱着浩汉的,可惜后会无期——
王珞丹在米莱之后,总算又有了一个让我特别喜欢的角色,这么多年定位不准,选片眼光不行,可以说她真是浪费了不少时间,不过这个苏米的角色真是赚到了,我相信看过电影的人都会惊叹,天哪,这个瘦瘦的黑黑的倔丫头也可以这么美,美得那么成熟那么风韵,连我们的大作家江河都难以做到坐怀不乱,尽管孤男寡女独处一室,尽管并未有过非分之想,但是相信江河一定在心中是有所悸动的,这么合意的女子怎能不爱呢——两人最终如愿在一起,真可谓郎才女貌——苏米说过她听过很多大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确,从前是这样,但是遇到了江河——她的MR.Right之后,从此生活中雾霾都会散去吧,也让这部电影稍微温情了些,不再那么黑暗。
袁泉就像个精灵一样,电影中她的打扮最为素净,也最脱俗,她是浩汉深爱的女子,也是她劝诫浩汉:喜欢就会放肆,但爱是克制。她是爱着浩汉的,不然三年前父亲去世后本就没必要再接着写信,但是她依然会不断写信给浩汉,这说明她是深爱着的,只是知道两人是兄妹而不能相爱,所以对她而言,爱就是克制。那时的浩汉太热血太激情,想必还不懂这个道理,他的信里尺度很大,总是毫不掩饰的表达炽热的爱意,他就是这样吧,那么直白那么可爱,但在这次会面之后我相信他总会明白莺莺的意思。离开之后电影里放的是那首熟悉的《女儿情》,当年的老版《西游记》电视剧中,唐僧离开女儿国时,女儿国国王送别唐僧时放的也是这首歌,只不过在本片中由男声演唱更显得雄浑悲怆,符合本片基调,送别时分,女儿国国王依依不舍,唐僧也动了真情:“如果有来世……”
所以,难道你以为唐僧不曾爱过女儿国国王么?离别之后这首歌响起,你以为刘莺莺不是深爱着浩汉么?但爱是克制,所以即使分别时分她说:“你有我所有的联系方式,所以,走吧!”可是,已经明白了克制自己的浩汉,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吧?后悔无期了,我绝望的爱情,后会无期了,那些我只配错过的好女孩。
孟浩然的资料篇10
一、知――感知友情
在引领学生理解送别诗中蕴含的离愁别绪前,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写诗背景和诗人的处境,也就是知人论诗、知时论诗。
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相投相知相惜的情谊是学生必知的。当时李白大概28岁,诗名尚小,而孟浩然40岁左右,早已名声在外,这让生性洒脱的李白格外倾慕。于是他不远千里,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孟浩然,两人第一次见面便习性相投,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于是,相约共游江夏,饮酒作诗,相投相知后,李白对孟浩然的人品与学识更是满怀敬仰。后来,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依依惜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从此两人之间的友谊成为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了解了友人间深厚的情谊,才能帮助学生在景物描绘中、在字里行间里体会出诗人在朋友远离自己而去时的惆怅与留恋。
二、读――感悟友情
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是读者与作者心灵交汇的桥梁。诗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灵动的意境美,需要吟诵;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加之古今汉语的差异,需要涵泳。因此,古诗教学需要读,使诗情画意灵动地闪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如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教学伊始就让学生自由地读全诗,读准字音,如指导“朝”“舍”的读音。在初读时,也可任由学生配上各种身体姿势,抒发内心的感受。在学生大致理解了诗意后,教师可对学生说:读,是最能表现情感的方式。你准备通过怎样的朗读来表现王维对元二的感情呢?在诵读与讨论中,学生纷纷认为:诗的前两句风光如画――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应该读得轻快明朗些,表达出此时诗人内心虽因离别有些伤感,但色调清新的环境透露出了一种明朗且富于希望的情调。然后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那雨后空气清新、绿柳如丝的意境,体会诗人的心情。学生还认为:虽然风景如画,但一想到元二此番西去路途遥远、危险重重,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所以王维的不舍与伤感都溢于言表。而且,出了阳关,不仅没有了故人,也没有了这风景,因此后两句应该读得低而深沉。在情绪铺排足够后,可带领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有感情的诵读,感悟王维内心复杂的情愫。
通过吟诵、品味,读出那些字的韵和味,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就信手拈来了。
三、释――补白友情
诗的语言高度凝练,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都是学生赏析诗文、体会情感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来帮助学生明了诗意、补白感情。
如学习《别董大》这首诗,初读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讨论开篇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交流:黄云千里,日暮昏黄,北风狂吹,孤雁哀鸣,大雪纷飞。教师又问: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有的说:阴冷的天气,加上分手时的依依不舍,很容易让人伤心。有的说:与其说是天冷,还不如说是心里冷……教师补充道: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肃杀凄凉的环境渲染了离愁别绪。接着教师又让学生读读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问学生:理解意思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没有了前面的那种凄凉,反而给人一种很乐观的感觉。教师又问: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乐观?学生交流:从“莫愁”的意思体会到高适的细心与乐观,他不愿看到好友带着伤心离去,所以坚定地说“不用担心……”;“识”的意思是“赏识”而不仅仅是“认识”,从中感受到高适的话语很温暖,天气虽然寒冷,但董大定会自信满怀,浑身充满力量。教师马上启发道:如果你就是董大,听到朋友这样真诚地勉励自己,你会怎么说?学生纷纷补白:你的话如同春天的阳光照进了我的心房,很温暖;还有学生说:有你这样的朋友真好,我不会因为离别而悲伤了……这既是对诗文的补白,更是学生们的移情体验。
通过这样的情境补白,诗中人物的情感不再局限于“依依惜别”,而兼具“赏识”“激励”“奋进”;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更加清晰、丰满起来。
四、悟――凝聚友情
古诗教学的重点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颗心、那种味?笔者认为抓住“意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联想,由此及彼,就能情通古人了。
如教学《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告诉学生,其实要真正领会诗中的情味和意境,还需好好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体悟。教师问:为什么是“寒雨”?学生诵读后说:因为雨是“夜入吴”的,深秋的夜晚,秋雨绵绵,让人感觉寒冷;有学生说:听着细细的雨声,诗人难以入睡,想到即将要与朋友分离,心里十分难过。教师补充:是啊,寒意不仅弥漫在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好朋友的心头上。此时,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请你们用词语来描绘一下。有的学生说,依依不舍;有的说,难舍难分;有的说,孤独寂寞。教师又问:这种感情还体现在哪里?学生答:“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孤”字。教师肯定道:对。第二天清晨,辛渐即将登船北归。诗人伫立江边,遥望远处孤独的楚山,心中会默默念着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楚山啊,我的朋友走了,你知道我内心的孤独与不舍吗?有的说:朋友,祝你一路平安,我会想念你的;有的说:楚山,你知道我和辛渐的情谊有多深吗?有的说:楚山啊,你站得高望得远,一定要帮我陪伴辛渐平安回家……
以“寒雨”为发散点,引发学生思考,与诗人对话。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自己的目光去凝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五、拓――铭刻友情
古诗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甚远,加之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对古诗内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受篇幅的影响,与诗文、诗人相关的资料、内容不可能齐全,所以学生单靠仅有的教材内容和原有的知识体系,是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理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开发资源,适当拓展学习范围。
如教学《赠汪伦》这首诗。此诗整体基调亲切快乐,从“踏歌声”可以感受到汪伦人未到而声先闻;从“忽闻”可推断李白离开时,汪伦可能不在家中。热情爽朗的歌声,不辞而别的随性,诗中直呼姓名的坦率,无一不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那种没有烦琐礼节的情谊,教师可进行相关故事的补充。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请他去泾县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汪伦是泾县的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于是李白问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
通过拓展材料的阅读,学生脑海中有关洒脱不羁的李白、豪放热情的汪伦的形象,顿时丰满、鲜活起来,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也铭刻在了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