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校交流发言稿例1
(二)在朗读过程中考生要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都倾注于朗读作品。考生要投入到作品中去,把作品内容、语言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要设身处地、寓情于心,加强形象感受,并最终外化为声音,展现给现场的评委老师。
(三)“滚瓜烂熟”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缺乏与听者的交流,为了让评委老师听清、感受甚至产生共鸣,考生注意要放慢朗读的速度,按平均速度,五百字可以读三分钟左右。这里说的“慢”,其实是语速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否则考官不是由于过快而没听明白,就是由于太慢而觉得托泥带水。
两校交流发言稿例2
1.量的变化。最初是8开纸,教师绞尽脑汁,汇编成一份讲学稿,教师集课本之大成,几乎是面面俱到,但辛苦的劳动换来的是学生反感,每节课内容完成不了,学生吃了很多夹生饭,每一次的单元测验和联考成绩也不理想,有部分老师开始有怨言,改革、改革,越改越不像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思考,利用区组织教研活动及实地到各中学进行观摩,回来之后大刀阔斧地改,压缩成16开,内容精简,量的改变释放了教师与学生身上的双重枷锁,学生和教师在完成当天任务的同时,还留有“反刍”和“交流”的空间。
2.课堂的归位。以前教师的讲解要30分钟以上。现在都压缩在15分钟以内,以《利用尺规作***作三角形》三种类型为例,第一种类型已知三边求作三角形,我放手让学生去看、去动手操作,教师只是巡查;第二种类型两边一角(夹角),教师点拨;第三种类型两角一边先讨论,然后教师再重点讲解。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很快,教师也很轻松。
3.讲学稿上精选例题、练习题。最初的讲学稿是书本上的例题,练习题的翻版,中期的讲学稿是删减,现在的讲学稿是经过主备人下题海之后挑选的精华,做一题就是一种类型,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精髓部分,教师的辛苦换来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4.作业的减负。北师大版教材仅就练习量而言,是一个大型的国有企业,要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等问题客观存在,北师大版的教材是以北师大附中为模特量体裁衣做出来的测量,我们的学生只能以它为范本进行选择吸收,作业多,学生不做(或抄),只有布置适量、可行的作业,学生才会越嚼越有味。
5.备课组教师的团队意识的变迁。最初,教师采用备课本,把上课内容程序化,内容照搬照抄,教师交流最多是“你今天上什么内容”。随着学校开展集体备课,教师利用讲学稿(师生共用),把备课内容落实在讲学稿上,教师的交流变成:“你的重、难点怎么突破”。现在我们的每一位数学教师,讲学稿上都写着不同的批注,教师之间的交流变成“你的重、难点为什么这样突破”。
二、我校数学集体备课的历程
第一阶段(2007年之前),我校数学的集体备课停留在“改革”与“应付改革”交替的阶段,教师较多延用以往的经验或照搬旧教案,即使有改革,也是新瓶装旧酒,集体备课也是人员虽然坐在一起,但多数时候都是各人忙各事,备课组长最多确定一下教学进度,落实一下上课要注意的问题,安排一下教学常规工作。学校的检查也是一种公式化的套用,是否有备课,是否批改作业等,所有的检查都是静态的。
第二阶段(2007年至2009年),学校改革的初期。在经历了教学成绩的一滑再滑后,学校领导在反思,上级领导在质疑,家长在询问,学生在观望,教师在徘徊,各种声音汇在一起,我们要改革。学校以校长为首的改革小组,亲自到江庐中学把“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植入了我校,开始请东庐中学教师到我校上课,指导我们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我校组织人员进行回访,同时一有机会,我们就到兄弟学校进行学习,渐渐地,我校数学成绩不断上升,教师的自信心也得到增强。
第三阶段(2009年至现在),突破瓶颈,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集体备课。经过一轮“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校集体备课逐渐制度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的教学风格的老师坐在一起,能各抒己见,备课组内经过激烈讨论后能达成共识,年轻教师借助这个平台能很快成长,我们的数学教师不断迈出校园,到其他学校进行上课及指导备课。
三、形成集体备课模式
学情反馈,集体研讨,修正讲学稿,教师二次备课,课后交流、反思。
1.学情反馈:备课组每一位成员分析班级一周情况,从讲学稿落实情况、作业、检测等角度收集素材,同时交流应对策略,并把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推广,备课组长进行小结,并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
2.集体研讨,修正讲学稿:(1)主备人说课,说章节地位(考纲要求),说课时安排,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渗透目标),说重难点,易错点,说教学流程,说选题目的;(2)集体研讨,定准目标,完善流程,关注细节,精选题目。目标决定流程,流程由活动构成,活动落实目标,检测反馈目标的达成度。
两校交流发言稿例3
关键词:外文版;学术期刊;国际化;编校质量
学术期刊是展示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中国加入WTO以后,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成为融入国际科技大舞台的必然选择[1~2]。随着学术领域的发展,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需求与日俱增。外文版学术期刊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最新学术成果的窗口,其编校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3]。学术期刊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科研投入的产出绩效,其外文版作为这一绩效向全球公布的窗口,对学术研究成果走向国际,为世人所了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外文学术期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科研领域成果能否为国际社会所知晓和认可。目前中国的学术期刊日益走向世界,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对外交流的高度,认真做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工作。
一、现状
中国的外文版学术期刊起步较晚,办刊时间较短,各高校的学报基本是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创办外文版期刊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外文版期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等诸多原因,外文版期刊在编校质量等方面也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专家对全国外文版学术期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编校质量检查,以了解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整体出版质量,从而确定今后对这类期刊的管理***策。此次抽检主要是从语言和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价,列入检查范围的共有148种外文版学术期刊,以差错率万分之五(含)为合格标准,合格期刊只有44种,合格率仅为29.7%。这充分说明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普遍偏低。中国多数外文版学术期刊的语言规范和编校质量令人担忧。从检查结果看,受检期刊语言规范与编辑质量主要差错分为十类:语法差错、结构差错、词语搭配差错、用词差错、拼写差错、大小写差错、标点符号差错、格式差错、语言逻辑差错和乱码。其中,前四类反映的是作者和编校人员对基本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缺失,后六类则主要表明编校工作的草率。这一抽检结果引起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也有利于敦促参检期刊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及办刊质量。
二、原因分析
致使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低下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起步较晚,重视不足
在中国,外文期刊创刊普遍较晚,发展时间还不到20年,同时又因为没有对外文期刊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与中文版相比,无论在人力或经济方面,在外文版发展的投入上都略显不足。据了解,目前,在各个高校学报编辑部内,中文版的编辑人数普遍多于外文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外文版学术期刊大多处于维持状态,编辑部仅有一到两名专职外文编辑进行日常工作。人少事多,工作量大,稿件处理较仓促,往往出现赶工作的现象,这样就难以保证期刊编校质量。可见,至今外文期刊的发展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2.稿源质量低下
稿源的质量高低与编校质量的好坏也是息息相关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质量的稿件由于作者本身已经编排的很规范,错误较少,这样往往会省去编校人员很大精力;而质量不高的稿件,需要编校人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加工,这不但会大大增加编辑的工作量,而且往往最终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很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把握好稿源和审稿的质量关也是非常重要的,做到宁缺毋滥。
3.编辑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出版语言及刊物学术内容的专业性,外文版学术期刊的市场发行量和经济收益无从谈起,导致经费不足、编辑待遇低下,致使编辑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也造成了资深英语编辑‘留不住’,业务扎实的年轻编辑‘招不来’的局面,从而导致编辑队伍力量薄弱。外文版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与编辑的业务素质关系十分密切。合格的科技期刊外文编辑必须一方面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有深厚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同时还须具备熟练的编辑技能、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然而,目前国内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缺乏既精通英语又熟悉相关学术领域知识的编辑人才,编辑队伍偏老龄化,缺乏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血液。同时,刊社缺少高素质的编校和审校人员,这也会严重影响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同时,主办单位在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忽略了对刊物语言规范和编校质量的把关和跟踪,也是导致期刊编辑质量不高的重要方面。
三、对策
要改善目前的现状,对于刊社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学术期刊编辑而言,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要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学术期刊编辑就得针对自身的现状,整合自身的内在资源,不断提升内在素养。即不仅要将编辑专业知识与学科知识进行完美结合,而且要具有较高的驾驭新技术的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和审美能力。唯此,才能构筑起与时展同步的编辑知识体系,所编辑的学术期刊才能起到传播和引领先进文化的作用,才能与时展同步,与世界接轨[4]。
针对以上分析,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要具备这些素质需要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根据中国目前科技期刊英文编辑队伍的实际情况,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外文编辑,有效提高外文编辑业务素质?这应该是各期刊领导和编辑们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5]。
1.健全机制,加强管理,严把稿源质量关
目前的刊社由于人员较少,规模较小,往往忽略了管理机制的建设。致使整体上略显松散。因此,刊社需要根据自身的人员和发展状况,加强编辑部管理建设,健全规章制度,使其发展更加规范化。首先,通过严把稿源质量关和制定审读定稿制度等措施,如采用双盲法审稿制度(审稿人与作者互相不知道),杜绝人情稿件,以制度来约束,从源头上切实把好质量关;其次,通过明确编辑加工流程,严把编辑加工质量关,如从编辑初加工,到责任编辑精加工,再经过编审通读把关等。以原稿为参照,在各个过程中严格对照,来制定处罚制度,并严格执行。认真贯彻文稿编排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语言、符号、数量、单位标准化、规范化;英文词法、语法、时态、语态等要符合国际要求;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使期刊发展更加规范化和人性化,从而从源头上确保期刊的编校质量。
2.加强编辑部人才建设
编辑部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不断吸纳年轻血液,壮大编辑队伍规模,形成老中青三结合的人才梯队。同时,要加强对编辑部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在信息时代,每时每刻都不断有新的信息涌现。信息的更新、知识的更新是期刊必须面对的挑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期刊永远充满活力。求知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学无止境”的,而期刊这种连续出版物,具有较强的时间性,更不能知旧而不知新,守旧而无创新。编辑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因此,编辑不能故步自封,光靠经验工作,要树立学习意识,注重知识积累和更新。很多老编辑都有这样的体会:初做编辑时,觉得编辑并不难做,可越做长了感到越难;越长了越觉得自己知识积累不够。很多年轻编辑有这样的体会,开始几个月,觉得自己已经可以胜任编辑工作了,可是时间长了反而没自信了。可见,“编辑工作不是随便一个人坐下来就可胜任的,编辑远不止修修补补那么简单,其分量超过人们的想象。”[6]因此,可以通过道德教育,岗前培训等途径,使其打好编辑基础,热爱编辑工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从而提高编校人员整体素质,并能在工作中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发挥潜力,从而有效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
另外,编辑部也可以通过学习较好的期刊的发展模式来改变自身的发展现状。比如,在此次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编校质量抽检中,清华大学英文版学报(自然科学版)位列第九。据该刊负责人介绍,清华大学英文版学报现有编辑人员三名,其中两名为工程专业博士,一名为工程专业硕士,均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良好的理工科专业素养。此外,编辑部还聘用了一名外国专家对文章进行把关,并根据刊载文章内容的不同聘请校内相关领域外国教授进行审校。这些做法是值得其他期刊学习和借鉴的。
总之,编校工作是一项内涵十分丰富的创造性工作,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编辑,首先需要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编辑技能上随着期刊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外文版期刊而言,编辑不仅应有开放的思维,而且应有国际化的视野,以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动态,确保学术期刊的新颖性。全方位提升编辑技能,除掌握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技能和专业知识外,还要重视思想锤炼,加强能力培养;认清历史使命,强化责任意识;培养学习自觉性,提高理论素养。此外,学术期刊编辑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意识:主体意识、策划意识、专家意识、学习意识和审美意识。编辑只有练好了学术内功,才有能力促进学术思想的交流与争鸣,引导和推动各门学科的发展和学术创新,提高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水平,发现和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从而才有能力在繁荣学术研究中大有作为,真正发挥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之间的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子中.学术期刊要重视***像的作用[J].编辑之友,2007,(5):67-68.
[2]龚建文.在学术研究中编辑何为[J].江西社会科学,2007,(5):15.
[3]孔金平.站在对外交流的高度做好高校学报英文编辑工作[J].行***论坛,2006,(6):75-76.
[4]赵海霞,赵青娥.构筑与时展同步的编辑知识体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27-128.
[5]宋福南,柴瑞海,朱虹.英文版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业务素质的自我培养[J].编辑学报,2006,(18):62-63.
两校交流发言稿例4
作为一名过了知天命之年的援疆教师,横贯雄鸡,征途万里,带着30年的工作经验,带着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带着“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人生激情,我来到青河这片多情的土地,奉献我的热情,奉献我教书育人的微薄之力,奉献我的爱心和真情!
三年援疆路,我一直思考、践行的主要问题就是“援疆留什么”?
夜深人静、思虑难眠。三年援疆路,我一定会立足教学,兢兢业业,但是无论我多么努力最多也只能影响一届两个班90多个学生,要想真正提高当地的教学水平,必须为青河留下一支永不流动的优秀教师队伍。我们入疆不能仅局限于为***的教育‘输血’,为了长远利益,我们更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当地‘造血’。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做好学科的“领头羊”。
2020年3月28日,我们援疆干部人才一行28人,踏上了青河这块热土,其中包含我们5名教师。作为援疆人才,我们5名教师同时立下了倾心、倾情援疆的志愿。在4月份的隔离期间,我们主动联系学校,在网络上开展了“青蓝工程”传帮带工作。我的徒弟是一位哈萨克女教师——哈米达老师。当时她正处于八年级下学期,还是班主任,每周26节课。我们的网络交流只能在晚上9点以后,我们从学校的课程谈到课标的把握,再到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在交流中给哈米达老师提出中肯的建议。利用***情隔离,时间充足的优势,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我进行了《抗***作文》教学设计并制作课件,在网络上指导教师们的作文教学。5月份,我们踏进了校园,我被分到了毕业班,担任两个民族专型班的语文课。每周16节正课,6个早读,两个辅导课,每周三两个小时的晚自习。繁重的工作加上因为***情错峰上课的时间约束,想去八年级听一节哈米达老师的课,实在是难上加难。尽管这样,我还是去致远楼(我在行知楼)找哈米达老师,抄下她的课程表,挤时间去听课,然后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流程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学生的生成情况进行交流指导,使哈密达老师对语文教材的把握和课堂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学期,我在七年级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师。开学伊始,我跟援疆教师中新聘任的副校长刘亚欣说,能不能给我安排七年级的徒弟教师,学校答应了我的请求。于是七年级的沙吾列、玛黑拉、努尔古丽三个语文老师都争着做了我的徒弟,她们严谨认真、谦虚好学,一有时间走进我的课堂听课,然后请教各种教学疑难问题,我也很不谦虚好为人师,就毫无保留的与她们交流,适时地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由于我的课表安排的满满的(每周5个早读,14节正课、两个辅导课、两个小自习),只能是挤时间去指导她们如何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更多的是把交流教研转移到下班后的网络上。有时为了一个教学设计,我们要反复修改多次,听课后的研讨也只能在网上进行。后来教研室为了减轻我们的工作量,说一个援疆教师只能带一个徒弟,这是规定,我现在的徒弟是沙吾列老师。我秉承着积极主动带徒弟的原则,从思想上引导,实践上指导,教学过程上帮助设计,教学环节上进行打磨。每周我至少听沙吾列老师的1节课,课后及时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平时积极主动地带着徒弟分析教材和新课标,从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入手,分析课堂教学环节,共同探讨最适合当地学情的教学方法,把自己的教学技艺和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
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主动承担示范课。如作文教学《说真话、抒真情》,文言文教学《文言文翻译方法》,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方法》,试卷讲评等,探讨教学心得体会,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把自己的教学成果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与更多的老师分享。
我心甘情愿为青河的青年教师的成长付出自己的全部经验,也为青河县初级中学语文组的发展起传帮带的作用。2020年暑假,本校区级骨干教师鱼静静要在“阿勒泰地区骨干教师队伍培训”中,做三个讲座,于是我指导鱼静静老师从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读写结合作文教学、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准备,设计讲座稿。鱼静静老师说,她的讲座收到了阿勒泰地区许多语文教师的称赞。
两校交流发言稿例5
2期刊自建网站内容与功能统计
按照《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0)》中对期刊网站功能的分类[3],将样本期刊网站的功能分为四项:(1)期刊信息功能:包括期刊简介、各类公告、行业动态、规章制度等;(2)网刊功能:包括印刷版过刊内容网上、网络预出版、数字期刊等;(3)远程采编功能:包括***投稿、远程编审等***办公功能;(4)综合服务:包括友情链接、***留言、搜索排行、文章导读、***订阅等。根据对27个样本网站的访问调查得出自建网站功能统计表,如表5所示。根据表5可以得知,96.3%的期刊实现了网刊,85.2%的期刊具有***采编功能,同样的有85.2%的期刊网站对读者提供各项综合服务,但服务项目比较单一(见2.3节)。这表明四川省高校学报建设网站的主要目的在于网刊和实现***编审。值得注意的是,仅有63%的期刊在网站相关信息,即有37%的期刊网站除了网刊之外没有任何与本刊相关的信息,仅仅是期刊纸质版本的网络翻版。这些网站大多是注册知网域名,由知网托管,没有期刊编辑部人员做内容编辑,虽然有完备的网络采编系统,但实际使用情况难以得知。
2.1网刊情况
2.1.1网刊内容与开发存取现状
四川省内高校学报网站的网刊内容主要有目录、摘要和印刷版全文。2015年5月的统计数据(表6)表明,样本网站提供的期刊目录、摘要、全文的比例依次为92.6%、85.2%、74.1%,说明我省高校学报已有20种期刊在自建网站上实现了开放存取出版,占全省学报的64.5%。统计数据不包括在各种期刊数据库平台实现OA出版的期刊。目前四川省高校学报普遍实行的是双重模式开放存取(Dual-modeopenaccess),在提供基于订阅的印刷版同时又提供基于开放存取的网络版,在时效性方面则实行延迟开发存取(Delayedopenaccess)。部分学报对全文OA持观望态度,实行的是开放存取索引(Openaccessindexing),即目录和摘要的开放存取出版[4]。
2.1.2网络出版的时效性
统计中未发现实现网络预出版的期刊,但大多数网站实行优先数字出版[5],通过***采编系统被录用的稿件,以单篇定稿形式先于纸质印刷版推送到知网数据库,从而加快了出版速度,缩短了出版时滞[6]。而在期刊网站的均为纸质印刷版已出版内容,网刊期次更新情况如***1所示。由***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期刊基本实现了网刊同步,纸质版出版后随即网络版,仅个别网站出现了较长时间的滞后。2.1.3网站的期刊目次回溯年代分布从表7可以看出,在期刊自建网站提供过刊浏览的25种期刊中,回溯年代在2000年以前的有9种,2000年至2010年之间的有6种,2010年以后的有10种。表7还显示,回溯年代较长以及OA全文收录较全面的期刊网站大多由知网提供域名,这与知网在国内期刊数据库收录的地位有关。事实上,那些未在自建网站提供大量过刊的期刊,绝大多数都在知网数字期刊平台了众多过刊内容。
2.2***办公系统
期刊网络化发展过程中,除了期刊内容上网,传统学报期刊应逐步实现从网上投稿、***审稿、远程编辑到数字出版、网络发行的网络化办公流程。据统计,四川省内高校学报27个自建网站上,具有***投稿功能的网站有24个,具有***审稿、远程编辑等较为全面的网络采编功能的有23个,占所有自建网站的85.2%。国内专业采编软件开发公司的发展,使得期刊***采编系统在四川省内高校学报群体中得以普遍运用。尽管普遍拥有***采编功能,但使用情况上存在较大差异。许多网站明确表示编审流程已完全网络化,但仍有不少网站还在接受纸质稿件和电子邮件投稿,可能是使用习惯、人员配置和采编系统不完善所致。
2.3综合服务功能
四川省内高校学报网站主要提供以下服务:文章检索、友情链接、工具***、文章导读、***排行、点击排行、被引频次排行、***订阅、***留言、RSS、E-mailAlert。各高校学报网站提供的综合服务情况见表8。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网站主要服务集中于文章浏览方面,而在编读互动方面的服务较少。不同的服务商提供不同的特色服务:3家提供***订阅的网站均由三才科技服务,被引频次排行是知网的特色,玛格泰克科技公司则提供RSS和E-mailAlert。通过各方面分析可知,四川省内高校学报网站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本校服务器或租借服务器自己进行维护的网站;一类是借助知网平台统一管理的网站。
3现状与讨论
3.1现状
根据本次调查分析,四川省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站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遗留了一些问题。(1)网站数量较多,但质量良莠不齐自建网站比例均值为87%,其中核心期刊自建网站比例为100%,高于国内同业水平(文献[2]显示,全国地区期刊自建网站比例前5位分别为重庆市78.4%、广东75.9%、北京68.7%、辽宁67.9%和吉林66.7%)。但网站质量良莠不齐,表现在功能单一、内容简单、互动性差,部分网站不稳定,经常出现访问错误。比如,由玛格泰克提供域名的网站有时会出现无法正确***及打开文章的情形。(2)网刊较及时,部分实现开放存取网刊更新较快,基本做到刊网同步,并有相当比例的网站实现了开放存取。截止2015年5月,四川省31种高校学报有25种实现开放存取索引,占全部期刊数量的78.1%,占自建网站期刊的92.6%;有20种实现全文开放存取,占全部期刊的64.5%,占自建网站期刊的74.1%。根据文献显示,2007年我国高校学报开放存取比例仅为18.8%[7],2011年全国OA期刊仅12.45%[8]。数据表明,我省高校学报开放存取出版发展较为迅速。(3)编辑办公网络化功能齐备,但使用情况堪忧绝大多数网站购置了专业公司软件系统。四川省内高校学报27个自建网站上,85.2%的网站具有全面的网络采编功能,高于国内同业平均水平[2]。但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不少网站并未充分利用***编审系统,仍然沿用电子邮箱投稿、纸质稿件投稿等传统投稿方式,稿件处理和编辑出版流程的网络化还有待进一步发展。(4)信息全面性及服务质量有所提高,但编读互动有待加强如XX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站不仅提供本刊以及本校的信息,还提供到相关学科网站、同类学报网站的链接,扩大了学术交流的范围;不少网站提供访客留言板,方便作者、读者与编者的交流。但大部分网站并不重视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很多网站几乎没有为读者提供任何交流渠道。从技术层面来讲,留言板、论坛等是很常见的网站基本功能,实际上是编辑部未对外开放留言功能。究其原因,可能与学报编辑部的人员编制不足有关,也可能是编辑部对作者、读者工作不太重视,没有身为服务者的角色意识。
两校交流发言稿例6
[文章编号]1006-2831(2011)09-0131-3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1.03.035
1. 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的背景
公共英语一直是众多高职院校十分重视的高职教育基础课程。由于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人才,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也应立足于反映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和工作岗位对英语的具体要求。2002年***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2002: 19),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定下“实用为主”的发展基调。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又提出新的要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继续学科英语教学模式的同时逐渐融入职业教育的理念,并确立两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即首先在保证一定阅读、翻译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听说和写作能力,做到学以能用,可以用英语进行日常的涉外交流,具备基本的英语写作能力;其次是将公共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紧密衔接,以职业群为背景,以工作过程为线索,实现公共英语教学的工学结合,做到学以致用(马俊波,2010: 14)。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起开始推行“职业外语教学改革”,打破过去完全依赖教师讲授,学生重知识轻技能、重背记轻交际、重考级轻运用的教学思想与模式,把“学以能用”和“学以致用”的两大目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建设即是在校园里开设第二课堂,延伸课堂教学,学生把课堂所学带到课外进行实战演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由此培养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实现“学以能用”、“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吴文华,2003: 3)。因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的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在高职公共英语改革的大背景下愈发突显其重要性。
2. 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的理论依据
校园英语语言环境的建设以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据。成年人获得语言能力的方式有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两种。语言学习过程分为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三大步骤。其中输入对语言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它是英语教学的前提,只有首先获得一定的可理解的输入信息,经过理解、吸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才有可能完成从语言学习到语言习得的过程(Krashen, 1985: 96)。Hamer则进一步指出“输入、练习和输出之间平衡”的观点,认为输入、吸收、输出这三个环节都很重要,应该把语言习得过程的输入、吸收、输出视为有机整体,三者全面兼顾,平衡发展。相比而言,人类学习母语比学习第二语言容易得多,因为在母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交替进行(1983: 126)。生活环境成为自然语言环境,对母语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输入、吸收、输出的转换过程自然而然地循环往复。然而第二语言的学习却不具备这样的优势。第二语言的习得主要在学校课堂上进行。而在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汉语、做翻译,学生只管听、做笔记。这种教师“一言堂”的学习环境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语言的输出和反馈活动(季雨青,1986: 2)。Cohen指出,“语境即语言环境,是说话的时间、地点、对象等客观具体环境。一般人在一个长时间稳定的自然环境下习得第一语言或者在同样环境下习得第二语言都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认为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98: 104)。Chomsky更是明确提出环境是语言习得的基础。根据二语习得理论,语言的学习只是一种习惯的养成,需通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足量的实际操练才能实现。创造第二语言的使用环境使学习者获得语言运用和习得的机会。因此,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语境的体验里,在交际需要的驱动下,配合积极的情感交流互动,实现语言的输出环节,成为练习英语最有效的途径。
3. 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的具体措施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实行中国教师与外籍教师大小班交替授课的模式。多媒体大班重点讲解课文语言点和文化点,小班听说课主要进行听说强化训练。每周一次外籍教师的小班授课加大课堂师生的双向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参与课堂交际,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了课堂中的“小环境”。
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则是英语学习的“大环境”。学院招募热爱英语学习的学生,成立校级学生社团――“大学生外语协会”,安排一名英语教师指导协会在校园内创设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根据Hamer的输入(阅读、视听)与输出(说、写、译)有机平衡的原理,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创设主要从听说与写作两个方面入手。
3.1 英语听说环境的创设
外语协会定期举办英语交流研讨会,邀请高年级英语拔尖的学生给会员介绍口语学***验。协会还与校外的英语培训机构(如新东方、英孚等)合作,不定期地由专业英语培训老师给会员作英语学习的专题讲座。由于校外的英语培训机构十分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英语培训老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解决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外语协会开展校园“英语角活动”。协会学生干事为每一期的英语角制定讨论话题。为配合学校进行的高职公共英语改革,英语角不定期地举行情景扮演,把学生踏上社会后最容易遇见的工作场景(比如求职、同事相处、商务宴请、客户拜访、商务谈判等)搬进校园实战演练。充分利用学校的外教与留学生资源,组织参与者的交流与互动,增加英语的输出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在校学生英语整体应用技能的提高。
学校成立英语广播台。每年九月,广播台干事从全校8000多名入学新生中选拔一批优秀英语播音员,组织他们参加语音语调培训班,不断提高广播台的业务水平。广播台坚持每周七天、每天早晚各半个小时轮班为全校师生进行英语广播。广播节目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校园新闻、读书心得、影视经典赏析、英语趣味知识等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所有演播稿件均由广播台面向全校学生征集,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广播台干事每周定期将英语广播的音频文件上传至学校英文网站,便于全校师生***点击收听。学院英文网站组建一支通讯员新闻团队,为英文网站的“Student Life”和“News Flash”两个栏目制作文字新闻和视频新闻。小记者们穿着专业的采播服,行走在校园内用英语进行采访和录制节目,成为所有热爱英语学习的学生关注的焦点。
学院每年十一月定期举行校级英语演讲与才艺大赛。由于这是学校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英语赛事,全校学生都积极参与初赛与决赛的角逐。在决赛中脱颖而出的口语优秀的学生,由英语专业老师和外教开班授课,有针对性地培养这些口语菁英参加各类市级、省级口语大赛。口语菁英班的课程内容具有非常强烈的高职特色,教学内容依循学生未来职业中将会涉及的工作重点流程,突显出职业教育对英语实用技能的重视。
3.2 英语写作环境的创设
外语协会创办学生自己的英文报――Campus。报刊编辑部面向全校学生征稿,由指导老师和外教审稿,择优刊登。英文报成为全院学生热身练笔的园地。指导老师从学生的投稿中发掘写作能力优秀的苗子组成写作菁英培优班,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并集中训练他们参加各类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课程开设同样具有典型的高职色彩,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未来工作中最普遍接触的英文商务信函、通知、请柬、会议备忘录等,集中强化训练学生英语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并组织学生写稿汇集成专栏,向校外的英文报刊杂志投稿。
4. 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取得的成就
两校交流发言稿例7
(一)栏目设置
周一:
一周新闻回顾:
主要播报上一周的国际,国内重要新闻和国际热点问题。新闻均取材于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除了重要正面的***治新闻,我们还会有选择性插播一些发生在各国的气温轶事,让同学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也放松心情。
预计时长10分钟。
音乐麦田:
周一的音乐板块主要播放一些同学点播的歌曲,同学们可通过,}为您/搜集整理,广播站在新浪的博客任意点播自己喜欢的歌曲,送给老师或同学们,留下真切的关心与温暖的祝福,我们会用广播的}为您/搜集整理,音乐来缓解同学们一周的紧张情绪,给大家送去动力,让大家更好的投入到下午的学习中去。
预计时常20分钟
(二)播放时间
预计时长20分钟
二、成员
(一)成员设置及职责共35人
1、站长一名:总管所有事务,定期组织同学开会并记录,及时总结广播站的经验教训。搜集各方面的意见,对广播站的发展大计起总策划作用。
2、副站长一名:协助站长做好广播站日常工作。
编辑三名:负责收集,审阅和编辑播出的稿件,并做好记录。
播音员五名:主要负责播音工作,也可以收集准备播出稿件。
后期制作兼录音员:负责播音时的机器操作,后期制作。
小记者:各年级23个班,一年级共五人。(除初高三同学)
观察记录校园生活,奇闻趣事,报道各大学校活动,好人好事。
(附:若广播员无法播音,可有站长、副站长代替播音。)
(二)播音员条件
1、学习及生活态度积极向上。
2、关心学校和集体,关注社会。
3、形象气质好,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能力强。
(三)(副)站长条件
2、学习及生活态度积极向上。
3、关心学校和集体,关注社会。
4、组织能力强,具有一定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成员选拔
1、凡本校学生均可参加选拔(初三,高三年级学生一般不予考虑)。
2、采用个人申请的方式公开选拔,所有成员都需经过考核。
3、校园广播站成员在毕业离校、转学或因其他原因不能继续担任职务之际,将由站长、副站长组织选拔。
三、稿件
(一)稿件来源
1、由各班同学投稿
2、由播音员,编辑和各班小记者搜集
(二)投稿要求
1、投稿用信纸,字迹工整干净,不能有涂抹。
2、在信纸第一行上写上班级姓名及投稿栏目。
3、将稿件交给编辑和站长。
(附:若对广播站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登录校园广播站在新浪的博客留言,或把意见写好交给站长。这样,我们的广播站就能更好为同学们服务。)
(三)点歌注意事项;
1、歌曲内容健康向上
2、说明点歌的缘由,点歌人班级和姓名,送歌人的名字
3、最好能自己准备好歌曲。
四、纪律
各成员在工作中必须服从领导,随时向指导老师及站长汇报情况。
各成员必须保证学业正常进行。
开会时,各成员不得无故缺席。
五、播音注意事项
1、播音时,必须按照规定操作仪器,不得损坏。
2、播音员固定时间,栏目播音,若无法播音,需向站长提前申请,找另一播音员代替。
3、播音稿件须在播音前一两天前交由站长或副站长审阅。
两校交流发言稿例8
1.一区学生记者完成稿件数少
除校友采访(1959级校友回校)、人物采访(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优秀***员)等稿件外,一区学生记者几乎没有完成其他稿件,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很少涉及学生活动新闻、周末谈等关注普通学生生活的层面,对新闻网和副刊的支持也不足,完全无视开学初制定的“每人每月3篇稿件”的要求。
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课业繁忙和对学生生活失去新鲜感。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一区的学生记者大多课业繁重,以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的课程为例,每天基本都是3大节课,还有大量的实验。而且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学生对课外复习、课外实践的需求和对保研、考研、就业的压力都在增加,加之一区学生记者对自己学习要求都很高,所以忽视记者团工作也可以理解。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活动的投入越来越少,学生活动,尤其是社团活动在一区难有作为和发展,有特色的学生活动非常少,新闻素材的减少也给学生记者发挥才能制造了困难。
所以在看到一区学生记者完成稿件数少的事实同时,也应注意到其客观的原因,而且大部分一区学生记者在编辑部需要的情况下还是尽力分担了一部分报道任务,比如电工电子大赛、创新、微软小学者等稿件。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弱化交稿指标,而改用指定活动,即不强调“每人每月3篇稿件”这样量化的指标,而改用由编辑部指定一区学生记者报道任务,同时还可以引入末位淘汰机制,例如对每学期交稿质量最差或数量最少的学生记者劝退。这样一区学生记者不用自己寻找新闻素材,而由编辑部统一管理报道任务,一方面均衡了一区学生记者的出稿数量,另一方面也督促不积极的一区学生记者努力提高自身新闻素质。本学期的一区学生记者工作,实质上已经实行了该方法,但不够全面彻底。
2.一区学生记者例会出勤率低
考虑到2008级一区学生记者一共6人,故开学初将原本每周一次的例会改为每两周一次,但出勤率依然很低,但值得肯定的是,大部分一区学生记者在缺席前都会先请假,并说明理由。
这说明例会制度确实存在不足,即例会的内容设置有些空洞,例会纪律也经常得不到保证。所以希望以后的例会能有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议程,包括评报、稿件分析等,并强调例会纪律,包括专心记笔记等。
其中评报机制在2008年有,但之后因为公寓收不到报纸等原因而停止,希望以后可以恢复。每周周末点评上上周出版的《哈工大报》,如果公寓无法收到报纸,一区学生记者可以有大约一周时间来编辑部索取报纸,不影响评报。评报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记者看报纸、学习新闻写作、交流稿件,另一方面也是对报纸的一种反馈,了解大学生想看怎样的报纸,对校报的长远发展也有一定作用。而会议纪律问题则主要因为会议地点设在编辑部,电脑面前,有人上网,有人改稿,造成了不专心听例会的现象。希望可以出台例会纪律条例,用规章制度说话,维持会议纪律。
3.一区学生记者采写能力层次不齐
大部分一区学生记者对某些稿件的写作不熟悉、交稿质量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即缺乏锻炼、没有有效利用例会。有些学生记者交稿少,自然得不到锻炼,采写能力也没有很大提高;没有评报机制,例会上缺少采写能力的培养,总不能要求每个学生记者都无师自通吧。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解决前两个问题。
两件值得欣慰的事:
本学期清明放假期间,2008级学生记者出游大青山,活动非常艰苦,一整天,很累,但也看出大家的团结。活动参加者、2008级学生记者一年前在二区共同的“师兄”,张宽说:“那个山很高,但互相搀扶着,我们还是爬了上去,下山之后很累,但留给我们的回忆很甜蜜。”他还说:“我和这一届学生记者团的感情都很深。”生活中,2008级学生记者也能互相关心、帮助。所以有一件事情需要明确:学生记者团的基础是成员间的感情。希望这一点可以向下传承。
2.学生记者新老交流
本学期,李丽、邓海峰、马立***先后回到二区,为新记者讲述自己的经历,2008级一区学生记者除1人外,也都回二区与新记者交流经验,吉星老师坚持参加二区例会,作为一区负责人,我参加了后半学期二区的例会(前半学期因为课程原因,未能参加)。这都为新老学生记者的交流创造了条件。而为了更进一步交流,希望每学期可以有一次新老记者的团队训练,我将联系team为学生记者团进行团队训练。
一份统计:
一区学生记者在大三之后,是否会继续留在校报?90周年校庆,也就是2008级学生记者大四的时候,是否能分担部分采写任务?综合平时表现,是否能托与重要稿件?通过平时的交流,大致有以下统计,作为备案。
……
一些初步设想:
1.编辑部统一安排学生记者采写任务制度
学生记者自行发现新闻线索,应先与编辑部沟通,确定该新闻是否可以报道;
编辑部需要分配给学生记者的任务时,根据学生记者平时交稿数量,尽量均衡地分配,即先询问交稿最少的学生记者是否接受任务,以此让每个学生记者得到锻炼;
学生记者有权接受编辑部的任务,也可以无理由拒绝;
两校交流发言稿例9
随着飘舞的雪花悄然降临,随着新年钟声的又一次敲响,一学期的工作也在无声无语中结束。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悄然逝去,似乎不留一点痕迹,但似乎却又带走了许多美好和苦涩。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好像每一天都刚刚在眼前闪过,亲切而真实。
尽管如此,我还是在流逝的光阴中,找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点滴痕迹。
一、德育工作
1、认真学习教师道德规范的相关内容,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有职业道德的教师。
2、按时参加每次***治学习,认真学习,用心领会。详实记录,时刻进行自我反思。
3、时刻严于律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处处以身示范,不说不该说的话,不做不该做的事。谦虚像老教师学习,团结同事,主动承担组内的工作任务。
4、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努力实现学生的自制、自强、自理、自立、自信、自爱、自尊。引导学生做好值周班工作。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主观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6、做好期末的总结、反思工作。上交思想汇报,争取早日加入中国***。
7、认真完成上交师德稿件《让爱与责任同行》和《影响无处不在 》。
二、班级活动总结
1、 活动情况
(1) 参加校课前一支歌比赛获“小孔雀”奖。
(2) 参加校大绳比赛获学年第二名。
(3) 参加校“教育教学展示”活动,班会《争做环保小卫士》班会向所有与会客人开放。
(4) 参加2010年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活动,班级有25名同学参赛。
(5) 参加校“露一手”包饺子比赛获最佳创意奖。
(6) 参加校刊的投稿活动,班级共有37人上交稿件,其中,时艺梦同学的《一杯水的关怀》被刊登在第四期校刊《春蕾》中。
(7) 参加校园清雪活动,班级共有41人次主动带清雪工具,全班同学参加清雪,表现突出。其中,钟培源、时艺梦、赵炎、岳正研、于佳铭、李京焕、宫雅婷的家长前来学校参加清雪,特此表扬。
(8) 参加校《培养学生的自主习作意识》课题研究活动,期末,共收集整理上交百余篇优秀作文,共整理成六本《学生文集》,上交课题组。
(9) 参加校值周班活动,先后共有20人担任值周任务,表现突出,受到学校的表扬。其中,尚诗琪同学两次担任值周长任务,工作表现突出,特此表扬。
(10) 参加“甲流”的防控工作,全体同学能按学校要求,做好个人的防范工作,坚持每天自测体温。
(11)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队会评选。认真辅导选手修改参赛稿件,指导朗读。班级共5人参赛,全部被评为大队委。
三、教学工作
1、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走自己的教学路线:坚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坚持做到让学生课课有所得,坚持在学生错题中寻找知识的缺漏点,然后缺什么补什么。在教学中倡导“大语文”观,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不懈的实践和探索,现已初见成效。所以,我将继续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
格。
2、 承担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展示会的汇报展示活动。
3、组织学生积极备战期末考试,班级成绩稳定而优异。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
5、在校“每人一绝”大练基本功启动大会上发言。
四、计划外工作
1、 参加吉林地区“校本教研展示会”的教师论坛环节,并在大会上发言。
2、承担部级课题组组长任务,完成课题相关记录和研究工作
3、为学校清雪写现场报道短文,被刊登在校刊中。
4、认真参加校刊的审稿工作,班级和本人均有文章被刊登在校刊中。
5、担任校刊编委,审阅稿件近百篇,从中认真筛选优秀稿件,圆满完成该项任务。
两校交流发言稿例10
分类号 G255.1 G256
《四库全书》的底本与稿本,是研究《四库》修书过程的重要资料。两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根本性的区别。目前学界对此两者的概念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界定,而前人的相关著述又往往将它们混用,以致于人们莫衷一是。因此,本文尝试就它们的范围、特点与来源作较为深入的辨析,希望对四库学研究有所助益。
1 《四库》底本
1.1 《四库》底本的范围
《四库》底本,即《四库全书》馆(以下简称四库馆)馆臣据以校办并抄人《四库》的四库馆书。例如,当时四库馆采进本原书,就多是《四库》底本。关于《四库》底本的概念,刘小琴《八十二种四库底本删改浅析》一文作过一些分析‘“。笔者结合刘文的研究成果,对《四库》底本的范围作如下限定:①《四库》底本,必须是被抄入《四库》之书。因此,当时送入翰林院《四库》修书处校办的***书,有的并未被抄入《四库》,故不能视为《四库》底本。②四库馆有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同一书的多部复本,只能以抄入《四库》的那一部为《四库》底本。因此,尽管某书被抄人《四库》,但只有被抄入的那一部为《四库》底本,而其它复本或该书的不同版本则不是《四库》底本。③存目之书,不能视为《四库》底本,而只是《四库》存目书之底本。同样,原已抄入《四库》,后来又撤毁的,也只能视为《四库》撤毁书之底本。④敕撰本多是新修之书,一般不存在底本问题。至于大典本,是新辑佚所得,近似于新修之书。因此,若一定要说大典本之底本,那只能是《永乐大典》,而四库馆辑佚时形成的辑佚散片(篇)、辑佚初稿及修改稿,都只能算是《四库》稿本。因此,《四库》底本一般是指采进本、内府本、家藏本、通行本而言的。⑤《四库》底本,以送人四库馆校办之当时书籍为准,而送入者本身之底本,则不能再视为《四库》底本。如:有的书,在征书时,为各省书局转抄而来,则此转抄本即为底本,至于此转抄本所据之底本,则不应认为是《四库》底本。
1.2 《四库》底本的特点
根据以上对《四库》底本范围的分析,再参照目前所见《四库》底本的具体情况,可归纳出《四库》底本一般有如下特点:
1.2.1 加盖翰林院印 有的《四库》底本书前有满汉文“翰林院印”,如《四库》底本《春秋金锁匙》一卷、《春秋别典》十五卷,书前均钤有翰林院满汉文大官印。官印一般加在每部书的首册首页(序文或目录)上。有的《四库》底本书前则有“翰林院典簿厅关防”满汉文长方印,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藏《四库》底本《师友诗传录》一卷,首叶钤的是“翰林院典簿厅关防”。又如《四库》底本《宣和奉使高丽***经》四十卷,有翰林院典籍(簿)厅关防。也有的《四库》底本同时盖有“翰林院印”、“翰林院典簿厅关防”两印。
1.2.2 书内有删改涂乙处 目前所见《四库》底本,多有在原稿上的朱、墨笔改动,如前述《春秋金锁匙》、《宣和奉使高丽***经》二书均有校改痕迹,与《四库》定本亦相合。又如《嘉业堂藏书志》亦载:“《张文僖公文集》六卷,……此本乃浙江巡抚所采进者,中间馆臣墨笔窜改之处不可缕举。……有满汉文‘翰林院印’”。馆臣所作的改动,除了删改、增添、调整文字外,还有很多是关于抄写格式的,如《四库》底本《来斋金石刻考略》,叶启发题识云:“稿本书名上著一墨圈,撰人下著二墨圈,夏字上著一墨圈,衡山岣嵝峰石刻上著二墨圈,均系抄副时以一圈为一空格之标识”。
1.2.3 书内有校签 《四库》底本多贴有纂修官、总裁官、分校官的签条。这些校签,是四库馆臣校阅底本的重要标志。例如,《四库》底本,一般先分发下由纂修官校办。纂修官校办时校出的错讹字句或所加的其它意见,有时会书之于签,贴于书中,故《四库》底本书前或书中常有纂修官夹签。据《木犀轩藏书题记及书录》载:“《春秋别典》十五卷,旧抄本。书中校签颇多,卷首序文上粘有‘翁方纲’三字楷书朱印签”。纂修官校办后,一般要送总裁官审阅。在审阅时,总裁官也会将其意见通过夹签体现出来。故纂修官的一些夹签旁,又可见有总裁官的夹签。以上校办好之书,即送人武英殿发抄。在正式发抄之前,还会让分校官校勘。据《八十二种四库底本删改浅析》所引《四库》采进本《晏元献公类要》内附“移送单”载:“《晏公类要》第十九卷底本十页,武英殿于三月初五日发出,分校处于口月口日签出口处,发交誊录张宸写成十页,于口月口日收到写本,于口月口日校毕交覆校讫,覆校处于口月口日收,于口月口日覆校毕交殿”。可见,纂修官校办好之书,经由总纂官等复核后,交武英殿;武英殿先将其交分校处由分校签校,然后才交誊录;誊录本交分校校勘,再交覆校审核,最后交回武英殿。在这一过程中,分校官、复校官均被鼓励校出原书错误,故目前所见《四库》底本,亦有分校官、复校官之夹签。如《木犀轩藏书题记及书录》载:“《春草集》五卷,……此为《四库》底本,中有分校李檠校签可证”。总裁官以及分校官所作的改正,有时会用朱笔出签或径加在原签上,如前述《四库》底本《师友诗传录》中粘有“分校钱綮改正”朱笔浮签。
一般来说,《四库》底本中,既有馆臣在原书(包括抄本与刊本)上的径改,又有粘签。但是,由于校签容易脱落,故目前所存的《四库》底本并不能完全反映当时校签之实际情况。校签的内容,与在原书上的径改一样,既有对原书的删改、增添、调整文字,也有很多是关于抄写格式的。那么,校签与原书上的径改,在具体操作上有何区分呢?就笔者目前所了解的情况看,其区别在于:能在原书径改清楚的,就用径改;径改不清楚的,就出签。如关于书写格式,若在卷前卷后,由于原书空白处较多,往往可直接用文字或符号加在上面,以示例表明;若在正文中间,不方便直接添加在原文上,一般用出签说明。关于文字内容,一些简单的文字删改或调整,如勾乙、涂抹等,就在原书上径加;倘若需要解释说明的、有存疑的、增加文字较多或改动较多的,就要出签。复审、复校所加的意见,往往也要出签。
2 《四库》稿本
从《四库》底本到定本,是需要有一个修改过程的。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修改本,均可称为《四库》稿本,如初次誊抄本及历次的修改稿。《四库》稿本与底本不同,因为稿本是在底本基础上的加工。《四库》稿本与定本不同,因为定本是在稿本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四库》稿本与副本也不同,因
为副本是对正本或原本的复制,而稿本与所据原本往往有所不同。
本人目前所见的《四库》稿本主要为大典本稿本,这可能是因为大典本是由辑佚而得,需要较多的修订加工,故所存稿本较多,而一般的采进本,原书内容本身较为规范,不需要过多修改,所以稿本较少。而在存世的《四库》大典本稿本中,以大典本二次修改稿本及三次修改稿本为多,下面分述之:
2.1 二次修改稿本
大典本二次修改稿本,国家***书馆善本部藏有十余种。最近,李晓明女士著文介绍了其中的六种:《澹轩集》、《尊白堂集》、《山房集》、《剩语》、《临安集》①。兹在李文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些二次修改稿本介绍如下:
《山房集》八卷《后稿》一卷,宋周南撰,清乾隆翰林院红格抄本,二册。卷二、五、七、八之卷端均有翰林院印。书口无“钦定四库全书”,只有“山房集,卷之一”及页数。每半页八行,行二十一字。卷二卷端题“钦定四库全书”。书中有校改痕迹(主要是改错字,也有添字、删字),有对书写格式所提意见,如卷一页十七“后太后春帖子”,中间注:“另行写”。另外,在书写格式上,常用墨圈“o”表空格数,一个“o”表示空一格。书中也有一些校签,如卷二页二有一签:“又字另一行写,同题目,低二格。朕至公云云,另一行顶格写。”页五有一签:“爪讹瓜。”此书所抄字体不如《四库》阁本之规整。
《云溪居士集》三十卷,宋华镇撰,清乾隆翰林院红格抄本。书前有“诗龛藏书印”,为法式善(号诗龛)所藏。其内容与《四库》阁本大致相同,只是卷三十的疏、青词、致词等几十篇阁本无,为馆臣所删。书中有校改痕迹,但绝少。书中还有十数条粘签,如目录卷三十有一签:“青词四首删去不录。”卷三页五有一签:“口口应作瞬息。”
《渔墅类稿》八卷,宋陈元晋撰,清乾隆翰林院红格抄本。卷五、七之卷端有翰林院印。书中有校改痕迹,较它本为多,包括提示书写格式、改错字等。另有一些校签。
《澹斋集》十八卷,宋李流谦撰,清乾隆翰林院红格抄本。每卷卷端题“钦定四库全书”,每半页八行,行二十一字。文中多有圈改,《四库》阁本多从之。书中有馆臣校签,如卷十八“荐母开转大藏经疏”,上有馆臣校签:“下不写”。
《密斋笔记》五卷《续记》一卷,宋谢采伯撰,清乾隆翰林院红格抄本,一册。卷前题:“钦定四库全书”。书中有个别校改痕迹,主要是对文字的删改。一些对音字,也作了调整。
综上所述,二次修改稿本的特点有:①大多数二次修改稿本还有不少改动,但这些改动较之辑佚初稿的改动已经不大,主要是改错字及书写格式上的进一步规范,间或有增减文字的,但不多;②既有在原书上的直接校改,也有不少粘签。其中有些地方有朱、墨两色校改及先后两次签改,说明有初校、复审之分;③所抄字体不如三次修改稿及《四库》阁本之规整;④在格式上已经很接近定本,均为每半页八行、行二十一字;⑤均用《四库》馆专用的红格抄纸;⑥对青词、疏语等提出了删除意见;⑦多有翰林院印,有个别有“诗龛藏书印”,另有个别无任何藏印。
2.2 三次修改稿
大典本三次修改稿本存世较多,且多曾为法式善收藏(关于此点,下文详述),钤有其“诗龛藏书印”。国家***书馆善本部藏有此类稿本数十种,如清乾隆翰林院抄本《北海集》、《初寮集》、《大隐集》等。这些稿本与定本已很接近,例如《山房集》九卷,宋周南撰,清乾隆翰林院抄本,国***善本部藏,二册。每册卷端有“诗龛藏书印”。每卷卷端题“钦定四库全书”,书口题“钦定四库全书”、“山房集”、卷数及页数。每半页八行,行二十一字。全书无校改痕迹。统观大典本三次修改稿本,其特点有:①格式已完全同于《四库》定本,二次修改稿中格式不符者,在此稿中均已改正;②书中基本没有校改痕迹;③抄写字体虽不如定本之规整,但较前一修改稿为优;④此稿是在前一修改稿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前稿所指出的问题,此稿基本都改过来了(包括改错字、文字增减、格式改动等),但也有个别并未遵从,如青词、疏语等,前稿虽提出了删除意见,但可能是因为这些书均只需抄录而不用刊行,故此稿中仍予保留。
除大典本初辑稿本外,大典本二次、三次修改稿与采进本的稿本有两个共同的特征值得注意:
・格式统一。一般有如下两种格式:①每半页八行,行二十一字,首行顶格题钦定四库全书,次行低一格题书名,三行低二格题作者,四行低二格题篇名,五行顶格写正文①;②每半页八行,行二十一字,首行顶格题钦定四库全书,次行低一格题书名、卷数、作者,三行低二格题篇名,四行顶格写正文(如国家***书馆善本部藏翰林院抄本《性情集》六卷)。这两种格式的惟一区别是作者是否另起一行。这两种格式在《四库》定本中均有采用。可见,《四库》稿本均是依《四库》定本的格式誊录的。
・红格抄纸。红格抄纸是四库馆之专用纸,故《四库》定本、稿本均用的是红格抄纸。如以上所提到的《四库》大典本稿本,均用红格抄纸;《木犀轩藏书题记及书录》著录的《四库》稿本《搞文堂集》、《竹轩杂著》、《南湖集》,亦均为红格抄本。
3 《四库》底本、稿本的下落
《四库》修成后,《永乐大典》(《四库》大典本的底本)一直藏于翰林院,咸丰后遭盗窃,散失严重。1900年庚子事变中,其一部分被焚毁,一部分被盗掠,几乎散失殆尽。
其它《四库》底本,在《四库》编修过程中即续有散失。《四库》修成后,按原先的计划,那些私家进呈的《四库》底本应发还各家。但是,由于当时***书管理上的混乱、书籍清理困难、大臣缺乏责任心等原因,除发还两淮300种外,其余发还工作没有实施。剩下的《四库》底本、稿本均被移送至翰林院收藏,供士子查阅。据乾隆四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大臣议奏:“查《四库全书》各种,其由《永乐大典》采掇裒辑者,俱属稿底现存,若系旧本流传,更有原书足资检览。应请俟《全书》告竣后,各藏副本于翰林院署,……如翰林及大臣官员内欲观秘书者,准其告之领阁事,赴署请阅。”乾隆从之。这里所说的副本,实指《四库》稿本和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