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童话篇1
童话源于民间,最初与神话.传说几乎处于同生共体的状态。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神话和传说都曾是孕育童话的摇篮,很多民间童话都是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基础上演变而来得。所以说童话中角色大都是神魔妖怪.动植物及公主王子们等等,充满了幻想,这就使童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当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来到这个有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世界时,这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世界会令他们惊喜,会令他们留恋往返,他们和一切生命体一样总是在寻找自己的同伴.同类,于是,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小小的动物植物或石头都可以和他们交朋友,好像他们会相互交谈相互动作像自己一样。所以有句话特别贴切——幻想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具有与生俱来得灵性。恰恰童话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丰富多彩的幻想,广义的讲,幻想是童话的灵魂。童话中的幻想“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1]。因此,童话倍受孩子们青睐。那么童话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在幼儿培养过程中,是弊?是利?
—
童话的阅读需要想象力。实际上童话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与童话形象沟通.交流的过程。松居直先生认为:“……对孩子来说,就是把故事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变成自己心中能看的见得画(形象)的能力,也就是一般被称为想象力的能力。如果想象力丰富,人就能看到看不见得东西…”。[2]童话的魅力亦在如此,幼儿的想象力能在童话接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幼儿的想象力在童话认读中的表现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其思维的发展特点与童话的特点是相对应的。儿童的思维是一种“自我中心思维”。[3]如:四岁的微洁给一只又黑又大的嗡嗡作响的苍蝇吵的烦死了。她挥舞着双臂,但仍然无济于事,最后她试着采取一种新办法。“苍蝇”,微洁说道,“回家到你妈妈那儿去吧!”我们可以看到他相信,其他生物具有和她一样的生命和感情——她可以叫它们听从她的话。这说明她是以自我中心思维的。这种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住客体不分,缺乏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把主观情感与客观认识融合为一,即把主观的东西客观化,把世界人格化。认为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由于各种看不见得精灵而具有生命,不但许多无生命的东西有生命,而且那些东西还和人一样有感觉与意识:天空会哭,也会大小便;月亮会笑;星星会眨眼。这就是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而游移在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是童话.神话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的哲学依据,那么“自我中心的思维必然是任意结合的”[4]所谓“任意结合”,即不懂得事物的联系有其内在根据,把两件毫不相干的事物(或现象)按照主观意愿任意联系在一起,而完全不管它们之间是否真正存在着这种联系。而童话故事的创作正是把握住了儿童的思维特点,迎合了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天性。
那么就用一些实际例子来具体分析幼儿在认读童话故事中的想象力的表现,下面是我写这篇论文之前在蓓蕾幼儿园所做的情景童话实践活动:
“我是青蛙王子——进入想象的童话世界”
讲《青蛙王子》,当我讲到“公主开了门,青蛙跳了进来,跟着公主蹦到椅子旁边,叫到:“抱我上来,坐到你旁边”时,一个小朋友蹦蹦跳跳到了我面前,我问:“你干什么呀?”他回答:“我是小青蛙呀!”接着又有几个小朋友也学着跳了过来,我把他们抱到我旁边坐下,接着讲:“…公主实在气极了,抓起青蛙朝墙上仍了去,小青蛙一下就变成了一个漂亮潇洒的王子”突然一个小朋友从我旁边的凳子上掉了下去,当时我被吓了一跳,急忙问:“怎么了?”他却笑着对我说:“我刚才是小青蛙现在是王子啦!”接着他站起来那高兴的劲儿甭提多大了,好像他就是真的青蛙王子。
从孩子这些活拨有趣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们借助成人绘声绘色的讲述,借着丰富的想象力,眼睛里闪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孩子们早已进入了神奇的童话世界,在他们心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场景已被联系和活化,上演了一出出“真实”的童话 ,在这里,没一个人物都是真实可信的,没一个场景都是立体的,没一个物体也都是触手可及的。
当我拿着童话书中那个变成王子的小青蛙给孩子们看时,突然一位小朋友像马上想起什么似的,使劲大声的说:“我家院子里有一只癞蛤蟆,他叫的很难听。”接着还当着许多小朋友学着:“呱呱呱……”
这就是幼儿想象的特点,他们能从书上的青蛙想到院子里的癞蛤蟆,当她们看见童话书中写着的用金色衣料做的华美的衣服或用银色衣料做的华美的衣服时就会想到自己的小公主裙,于是想象使它们变成了小公主。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总是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他们常常分不清想想虚构与现实的区别,或者是他们不想分开,他们乐于沉浸在童话所提供给他们的美好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喜欢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现童话内容,表达他们对童话的理解。比如:他们会表演“灰姑娘与她的水晶鞋”,表演“白雪公主”“葫芦娃”,或者用游戏的动作重现故事的内容,就像一个小朋友听完故事后屁股一颠一颠地模仿青蛙王子,说:“我是小青蛙王子!”还对一个小女孩说:“我要蹦到你身上去啦!”可见,幼儿认读童话故事的形式,不是简单的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而是一个综合的认读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听说童话故事、演童话故事、编童话故事。因此在孩子的头脑的想象的童话世界就以可视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特点和心理需要,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想象活动,促使其想象力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的想象力在童话接触过程中得到发展
从前述可以看出,幼儿在童话故事阅读中所表现的想象力的特点是与其智力的发展水平想吻合的,但是这种想象能力在儿童身上不一定都能充分发挥出来。丰富的想象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原因在于儿童的这种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需要培养和锻炼。丰富的想象力就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就越丰富。
而童话作为文学和民间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展现的幽默、轻松的艺术和智慧能极大的激发读者想象的火花,独特的叙述方式既为幼儿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对幼儿的想象力提出了挑战。而正是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飞速发展,所以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幼儿在童话故事阅读中的想象力发展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幼儿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发展。第二,幼儿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完整。第三,幼儿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加。这三个特点我亦表示赞同。
1. 幼儿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发展
其实幼儿在接触童话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训练其有意想象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循着文本所提供的信息“有意性”地再现故事情景的过程。这种想象要紧紧围绕着故事展开。3-4岁幼儿常常会被自己感兴趣或自己熟悉的但与故事联系不大的细节所吸引,想象容易偏离主题,但随着注意水平的提高、心理有意性的发展、童话阅读经验的丰富,5-6岁的幼儿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长起来。例如:有一次我坐在草地上给孩子们讲童话,身边围了一群小朋友,其中有大班、中班、小班的,我给他们讲《渔夫和他的妻子》的故事,孩子们顿时止住了吵闹,睁着一双双小眼睛盯着我,我开始讲:“……渔夫第六次去喊金鱼,天空黑压压的一片,电闪雷鸣,海里滚着大大的黑色的浪,像山一样高,渔夫开始喊:“啊,海里的鱼,请听我说啊,我的妻子想当太阳和月亮的主人。”大红金鱼说:“回家去吧!你的妻子太贪心了,我要把我给的一切都拿走,她已经又住在原来的破屋里了。”
讲述时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直到结束他们还深深地沉静在童话的情景当中,突然坐在我对面的一个小班的女孩子对我说:“我家的鱼缸里也有红金鱼,还有黑的呢,他们好好小哦。”接着又有几个小班的孩子这样说,这时,一个小小的孩子说:“我家里只有一个小鱼鱼,它没人玩,我和它说话它不理我!”而一个大班的孩子说:“金鱼对他们多好呀,还变好多东西给他们,我要是金鱼,我就把渔夫的妻子变成一条小鱼,把她放海里去……
我们在幼儿听故事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大班幼儿提的问题一般都是围绕着故事情节展开的,而小班幼儿则会想到一些与故事情节不相干的问题,所以说幼儿想象的有意性在逐渐发展。
2. 幼儿想象的故事内容逐渐丰富完整
幼儿最初的想象常常是不精确不完整的,以后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精确性和完整性才逐渐发展起来。中小班的幼儿只能在童话表面内容上展开想象,而大班幼儿则能想象到许多本质的内容。比如:在讲《白雪公主》中 ,小班的幼儿多是描述动作:她一个人哭着想森林里跑去,一会儿看见一座玩具房子(七个小矮人的房子),就乐了,多可爱的房子呀!而大班幼儿似乎能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氛围,能联想到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大班有位幼儿说:“爸爸和后母都在漂亮的城堡里,白雪公主一个人在森林里,多害怕呀!”
我们可以看出小班的幼儿的想象一般只停留在什么人物、他们在做什么,这些非常直观的内容,而到了大班,幼儿开始想象内容之间的联系,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幼儿想象的内容在逐渐丰满和完整。
3. 幼儿想象力的创造性逐渐增加
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独自讲述一个他所熟悉的童话故事时,往往不能完整的讲述出来,但同时也回增加一些童话故事所没有的情节,或者是在表演游戏中,使故事中的人物变成一个个真实的角色,使具有文字的童话故事变成具体活动的游戏情节,有时从孩子不经意的天真的讨论之中也可以发现孩子的奇思妙想。如:《小象的大便》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第一次讲到《小象的大便》,孩子用手捂住鼻子:“臭死了、臭死了。”讲到“河马说天空不拉大便,恶鱼说天空有时拉小便,小猴子说也许有时拉大便”孩子们天空的大小便是什么样子。
幼儿甲说:“小便就是下雨,大便就是……冰雹。”“天空下的大便就是冰雹”幼儿乙说“有我的头那么大,”幼儿丙说:“没有。”幼儿乙就问:“那你说多大?”幼儿丙说:“大概有皮球那么大。”
孩子们的想象就是那么的奇和新鲜,几乎每讲一个童话故事我都会被他们所感动。这时就不得不让我想起哲学家马修斯的那句话:“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而哲学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活动。
二
前面我们提到过幼儿阅读童话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那么童话带给孩子们的就不仅仅是创造想象力和获得某些体验了,幼儿在讲童话、演童话、编童话的过程实际上亦是其语言的发展过程,同时又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良好习惯。
(一) 幼儿的语言的表达能力在童话中得到培养
谈到这一点就不禁使我想到当下的家庭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当代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一些家长过于关心孩子的成长,于是他们想让幼儿阅读小学的课本,想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初中乃至大学的课本(实际是揠苗助长),这是违反幼儿心理发展的。
家长们买各种各样的经诗书籍来让孩子们“阅读”(死记硬背却不理解),孰不知幼儿读经背经的过程类似念唱,然而,一再重复的念唱既没有理解,也没有体验,更不会感悟了。“有识之士”认为,幼儿会将这些内容存入大脑记忆,并烙印在潜意识里,而潜意识是无须经过意志运作就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响着幼儿的思维与行为的。其实,我们知道,许多文化的解析过程并不是在灌输中完成的,而是在交往中实现的,因此,儿童熟读成诵中获益并不多,相反,它还有可能阻碍其语言的理解力,成为理解力发展的围墙和藩篱,锁住他们的童心,固化他们的灵性。而幼儿正是各种生理器官及各种心理器官能快速成长的时候,游戏、涂鸦、幻想与大自然接触,与大自然交流,在大自然中感动和接受陶冶,才应是幼儿期的主要任务。
正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写道:“我不知道家里的人为什么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可见在私塾里除了读经背经外,不准游戏不准随便说话不准发问等等,对孩子而言,他们讨厌这个地方,更别说理解那枯燥的三字经了,孩子门的饿头脑被“三味书屋”封锁了。所以鲁迅用一连串的排比句;又与小草们、小动物们道别,说不尽对百草园的留恋啊……
这就足以说明儿童的世界应该有蓝天、白云,有雷鸣、闪电,游戏、梦想…… 而童话的世界正是这样一个世界——这样一个令孩子们想入非非的地方,再这里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的说话,在童话里,鸟兽虫鱼、花草树木、风雨雷电都根他们一样有感情、有行动、会说话,甚至还有神通广大的本领,童话故事的语言幽默轻松,情节曲折有趣,十分引人入胜,受到孩子门的欢迎和喜爱,在阅读中理解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增进对大自然的了解。这正符合了幼儿的语言发展。
在幼儿世界中,“自我中心言语”是他们的主要言语模式之一[5],所谓“自我中心言语”就是不考虑对方的看法,不具交流性质,以幼儿自我为中心,他包括幼儿为了好玩而重复单词和音节、独白(自言自语)和集体独白(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儿童对谈,但没有交流思想的目的)。
而童话就是孩子们喜爱的,孩子们被童话中的公主、王子、动物、植物所吸引,有时经常不自觉的要求你给他讲同一个童话(孩子们不象成人阅读那样,他们对一个听了十几、几十遍的故事依然乐此不疲),孩子们也会经常讲他听了无数遍的童话故事,而且每一遍都有所不同,那是因为他们常常会以自我的方式理解他所熟悉的童话,在那个童话里,他就是那个可爱的主人公。他绘声绘色自由地讲着用他自己的言语讲着,好娱乐一般,如幼儿自己讲的小童话:“西瓜皮像小船,所以小鸭子拿他当船玩,可西瓜皮是可以吃的,所以嘴馋的小鸭子会去啃,于是西瓜船就坏了……因为小象身体大,所以他去帮小灰鼠煽炉子,就会把炉子和小灰鼠都煽到半空中去了。”
可见幼儿可以清楚连贯的讲童话,这说明幼儿在听、说童话的基础上,组织语言的能力在逐渐的提高。但是,假如你要求一个小孩子给你讲一个曾经背诵过的经诗,他就讲不出来,只能闭上眼睛摇头晃脑的一口气从头背到尾,不理解意思,那更谈不上组织语言复述了,这就是差别!
(二)、童话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幼儿培养不只是启发其智力因素,同时也包括品质的培养,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在摇篮之中陶冶才有希望。普林斯博士说:“孩子的德育必须从摇篮时代开始,因为今天社会的缺陷不在于头脑,而在于品格。”[6]
童话故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眼中的童话故事就是幼儿自己的故事,幼儿不自觉的模仿和扮演童话中角色,在模仿和扮演中认识到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那些是好习惯,那些是坏习惯;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敢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品质。
我们都知道幼儿的许多行为同文明的社会规范或成长需要是格格不入的、滞后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经验、反省、他人的反馈,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方式,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而童话就是一面很好的镜子,让幼儿借助角色形象的某种行为必然引起一定的后果去醒悟。什么样行为会给自己造成惩罚和痛苦?什么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尊重和愉悦?
比如在给孩子讲《自私的巨人》:“巨人有一个漂亮的大花园,大花园里有果树、草丛、美丽的花朵,可是有一天他回家看见孩子们在他的花园里玩,就大声吼叫:出去,出去,这是我的花园。孩子们都被吓走………春天又来了,可巨人的花园还是一片冬天的景色,自私的巨人整天一个人坐在窗前看着他的雪白的寒冷的花园,他不明白为什么春天还不来?他越来越伤心……….”
孩子们都说:“巨人太自私了,我们不喜欢他。”下课后,孩子们都给自己的小伙伴分发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食品,一起做游戏。
还有讲《丑小鸭》、《灰姑娘》、《葫芦娃》,《人参精 》等等,孩子们都兴致勃勃,他们或多或少明白了:自己要像丑小鸭战胜一次又一次的困境,要像灰姑娘一样善良,要像葫芦娃那样勇敢……….我甚至还记得姐姐家的那个“小伙子 ”自己上厕所,嘴里不时的喊着:我是金刚葫芦娃,永远不怕黑………
我们知道幼儿的自制力、坚持性 正处于发展初期,幼儿的意志品质很薄弱,他们很容易受外界和内心欲念的影响而产生冲动动摇,常常控制不住自己,做一些不该做的事,而童话正是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来构思的。所以童话往往回帮助抵制诱惑克服欲念。
就以《豆芽兵和酸妹妹》为例吧:野草莓成熟了,酸酸甜甜的香味吸引了大蚂蚁,小青蛇,大甲虫………大家都想来吸一口,舔一舔,豆芽兵扛着草叶***守护者酸妹妹野草莓,谁也不让尝,谁也不让舔,小动物门泱泱离去,豆芽兵却被野草莓的香味诱惑的不能自制了,经过一翻动摇和思想斗争,豆芽兵抵制住了诱惑,克制住了内心的欲望。
类似这样的童话还有很多,孩子门从中受到的启发是不可估量的。
三
可能许多人读到这里会想了:童话给孩子们带来了如此之多的益处,可是童话中出现的“打斗”“伤害”“杀人”“死亡”等,“残忍”的内容对幼儿又有多少负面影响啊!我承认很多优秀的童话都会出现上述那些残忍的内容,如:《灰姑娘》中灰姑娘的继母姐妹削足以试水晶鞋,英国童话《约翰尼.格洛克》中约翰尼.格洛克把两个精疲力竭的巨人头砍了下来,一手一个抓着,《快乐王子》中小燕子帮助快乐王子啄出双眼送给穷人……童话里的这些残忍的内容会不会对幼儿阅读产生负面影响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幼儿阅读故事的方式其实和成人阅读文本是不同的,所以在成人眼中的残忍情节到幼儿眼中却不是惨不忍睹,相反往往他们看到这种情节却很开心、很欣慰,心理得到了极度的平衡。
心理学表明,幼儿用感觉映像感知事物,年幼儿童“是否用映像回想信息来解决问题,取决于那些信息是否已成为儿童概念性知识的一部分。当信息尚未综合于儿童概念性知识中,他们就倾向于用映像来回想。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越来越概念化,儿童就较少依赖映像了。”[7]也就是说在幼儿这个阶段,其思维能力还达不到迅速理解概念化知识的程度,而幼儿只能也只会依靠想象回忆其相关生活经验来认识事物,即用感觉映像来感知事物。
而在阅读中亦如此,幼儿主要依靠简单认字、***画和听故事的方式熟悉童话,他们将听到的或读到的语言与其生活经验相联系,在头脑中形成具体形象,来认识和感知事物。而在幼儿的生活经历或是生活经验中可以说没有或较少有“残忍”的经历。在他们心里,世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因而幼儿并不能将“打斗”“伤害”“杀人”“死亡”等情节想象成具体的“恐怖”“龌龊”的画面,所以那些成人眼中的残忍的内容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合理的情节罢了。而且当他们看到坏人最终受到严厉的惩罚,他们的心理反而得到了平衡。例如:在英国童话《三只小猪》中大灰狼从烟囱掉进锅里被小猪“咕噜咕噜”地煮着吃了。孩子们看完都笑起来了,没有半点的难过和不开心,他们认为那是坏人应得的惩罚。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儿童的认知审美能力在童话接触中的到了培养。在他们幼小的头脑中初步形成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
其次,在事实上,很多童话故事就是生活游戏的纸上再现。《彼得.潘》中“永无乡”是所有孩子的梦中乐园,他们一起儿飞向“永无乡”,就是为了摆脱大人的约束而寻求无拘无束的游戏生活。书中的飞行、捉迷藏、假扮医生治病、假装吃饭、扮作婴儿和小母亲、没节制地疯狂打闹、与海盗搏斗等等,无一不让读者有太多的亲切感。《爱丽斯漫游奇境》中变小变大、眼泪湖、动物王国奇特的长跑比赛、假装发奖牌、纸牌王后砍头等等,都是孩子们游戏的体现,而游戏中给坏人最严厉的惩罚,让某人砍掉头颅、跌断腿、以后就像《绿野仙踪》里的铁皮人一样包上铁皮,自己死而复生….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游戏规则,没有任何不合情理的地方,正因为如此,儿童才热爱认读,同时在游戏中重温故事。
幼儿童话篇2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童话剧;表演能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培养幼儿的初步审美能力、表现能力,让幼儿在舞蹈、演奏、绘画、制作、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活动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逐渐提升自己感受、理解、领悟能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课程教育将幼儿表演列入到新的幼儿课程结构体系中。可见,表演活动在幼儿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成长发展,需要相关教育人员把握住幼儿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表演能力。1
一、通过幼儿园童话剧公共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一)户外童话剧公共环境的创设
结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需要幼儿园教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幼儿童话剧演出创设户外的公共环境。在童话剧户外公共环境的创设中,教师需要从小处入手,以幼儿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和喜爱的小动物为主,加强幼儿和大自然环境的接触,从小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习惯,在大自然环境的打造中体现童话色彩。比如某幼儿园在园外童话剧环境的创设体现如下:“打开幼儿园巴洛克古典大门,发现一排排紫藤,幼儿园的长廊上装满了童话人物,比如白雪公主,喜羊羊、美人鱼……瞬间让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感觉自己置身于童话世界。幼儿园内部时不时的露出小动物的脑袋,他们说着:“我们正在成长,请多关照我,不要碰我,怕疼……””
(二) 幼儿园室内走廊的童话剧环境
幼儿园走廊的布置上要画上民间故事、经典故事,比如《三只小猪》、《花格子大象》《三只蝴蝶》等,为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重要支持,在无形中发挥出幼儿园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让幼儿在无形中受到启发。
(三) 在幼儿园活动室中创设童话剧环境
在幼儿园的活动室中,幼儿学习用的桌椅、靠垫等都要体现童话剧的色彩。比如幼儿教可以将桌椅布置设计成童话角色小组,如红蝴蝶小组,黄蝴蝶小组、蓝蝴蝶小组,将幼儿的坐垫设计成各种动物的形状,将班级区角设计成童话角色的区角,如巴巴爸爸的家、巴巴妈妈小厨房、巴巴拉拉小书吧等,从而在不自觉中将幼儿带入到童话天地中。
二、班级童话剧环境的营造,为幼儿表演提供语言环境的支持
为了为每一名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幼儿教师在每一个班级的内部都设置了相应的表演区,从而通过表演区的设置激发了幼儿表演的兴趣。在班级中,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童话剧练习,通过舞台场景的设置,为幼儿表达自己的童真、童趣提供重要的支持,让小班幼儿在童话剧表演活动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开学初的时候,教师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行为喜好为他们布置了具有针对的小舞台场景,具体包括多种故事背景***、各种颜色的表演服装、多个布偶娃娃、多个手偶娃娃等。在课堂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各种材料进行表演。在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表演材料的情况下,幼儿显然表示出极大的表演热情,促进了幼儿表演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故事表演中拥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为此需要教师能够为他们的自我表现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在宽松的环境中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想说的欲望。但是基于小班幼儿年纪较小,语言表达比较单一,常常无法完整的表达一个故事,加上幼儿的注意力比较容易转移。为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需要营造良好的童话剧氛围,创新幼儿童话剧表演内容和形式
(一)幼儿教师要精心挑选故事脚本,合理编排剧本
好的剧本是幼儿童话剧表演是否成功的关键,好的故事剧本会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幼儿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来参与到童话剧的表演中,对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技能等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幼儿教师要结合其他教师意见之后,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了《三只蝴蝶》、《三只小猪》等多个故事,并结合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点对故事进行了适当的改变,形成童话剧剧本。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故事教学加强学生对故事的了解
童话剧表演的基础是对童话剧故事脚本有着一定的了解,只有在了解童话剧故事脚本之后才能更好的进行童话剧表现。而怎样让幼儿了解童话剧的内容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形式来让幼儿欣赏和了解情景剧的多种形式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感知童话剧剧本。
(三)通过观赏多形式的表演来让幼儿在沟通交流中进一步获取表演技巧和经验
幼儿童话剧的表演和一般舞台表演不同,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舞台经验,因而在童话剧表演 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策略的丰富幼儿的舞台经验。在组织小班幼儿欣赏大班幼儿表演的童话剧之外,教师还可从网络上多***一些和童话剧有关的知识内容,让幼儿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并对幼儿的表演进行适当的点评,在交流和学习中更好的促进幼儿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童话剧是幼儿表演活动的重要构成,对提升幼儿表演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的培养和提升幼儿语言能力,需要教师结合幼儿发展实际来挑选和编排童话剧的内容,以幼儿学习需要为本更拓展幼儿情景剧发展思路,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成长发展。
作者简介:盛艳(1981-),女,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人,民族:汉 ,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幼儿童话剧表演。
参考文献:
[1]周卫倩,余海玲.创童话剧环境,促幼儿表演能力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3.
幼儿童话篇3
【关键词】童话;幼儿;教育;价值
引 言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幼儿童话的幻想契合现实生活中的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他们独特的审美心理、审美情感、思维方式协调一致,总是洋溢着幼儿的游戏精神[1]。富有童趣的叙述方式建构的情节,为幼儿创造出了既熟悉又陌生的艺术世界,让孩子徜徉其间,在尽情的享受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童话故事的滋养,从而实现幼儿童话故事的价值。而幼儿童话故事的育儿价值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幼儿的美感,提升审美能力
童话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是非常契合的,我们应当为儿童多提供一些接触童话的机会。童话帮助他们渲泄着情感,帮助他们习得智慧,也帮助他们看到希望。他们就是以如此的热情重复体验着这些故事,将自己的爱恨情仇、焦虑、担忧、内疚、善良等等投射和融汇在童话中的生灵身上。故事中美丽的环境景色让孩子们向往,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又刺激孩子的好奇,当正义战胜邪恶,坏人受到惩罚,这样的内容与艺术形式既培养了孩子们的美感,是非观念,还在潜意识中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安徒生童话《丑小鸭》中让孩子们知道哪怕有多么丑陋,只要你是天鹅蛋,你总有一天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这样的信念给了孩子多少的美好憧憬,给了孩子多少的力量来面对成长中的困难、挫折、烦恼。
二、愉悦孩子性情,养成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在幼儿童话故事作品中,那种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那种对茫茫宇宙憧憬着的神秘感,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在他们幼小而又充满好奇的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童话里往往还包含了神奇的魔法、无尽的财富、凶恶的怪兽等元素,使故事能够引人入胜,打动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例如拇指故事、白雪公主、海的女儿、母亲的故事、温柔善良的小兔灰灰等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深深吸引着小朋友,牵动着他们的心[2]。这种童话故事可以让孩子充分感受世界的奇妙,生活的多姿多彩,让快乐和热情陪伴着孩子的成长。
三、童话能丰富幼儿的知识,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童话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家长在给幼儿读童话故事的时候,幼儿能够认识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获得初步的自然知识。还可以通过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让幼儿分辨善与恶和感受到精神之美。例如,小人鱼(《海的女儿》)为了追求人类永恒不灭的灵魂和人间爱情,宁可牺牲一切也要达到目的。这个海底尊贵海王女儿,当她与人类相遇时,她曾两次救了王子的命。然其无私的行为最终并末被王子所知晓,她为之只能孤独地默默地忍受深爱王子的情感煎熬,忍受所爱的人爱上别的公主的现实。她放弃三百年寿命,牺牲美妙的声音,忍受无言受伤的精神折磨和每行一步都必须忍受如行于锥子和刀刃的肉体的痛苦。小人鱼的付出其目的是为了赢得一一份人间的爱情和人类永恒不灭的灵魂,但她的放弃并没有换得她迫求所想得到的一切。这种源出于人物精神追求的坚强和韧性,全由人物那追寻理想的牢固的思想基础所决定[3]。幼儿的许多知识都是从童话中获得的,他们也从童话故事中认识了社会生活中最简单的人际关系,能够初步分辨生活中的善与恶。
四、童话可以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
童话是对幼儿进行的基本的道德教育的好教材,也是教育价值的所在。在童话故事中,一般主人公都是作者所歌颂和赞美的对象。例如,在(《母亲的故事)》中,母亲为了从死神手中抢回已是奄奄一息的儿子,甘心让挂满冰核的荆棘划伤胸脯,流着眼泪唱出哀伤的歌而献出了眼睛,甚至献出了满头的黑发。母亲拼死的找寻是为了从死神手中夺回命若游丝的儿子。然而当母亲从死神那里知晓死神将把她的儿子带往幸福的天国,而母亲则只能被送往地狱这一现实时,面对生与死两种生命状态的选择,母亲的选择是将儿子留给死神。作品以母亲貌似无情的选择来表现最深足浓的母爱,可谓在无情处现真爱[4]。一部好的童话作品应该让幼儿懂得是非对错,做什么事是值得的,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在欣赏童话中初步掌握道德原则,提高幼儿道德认识,也是童话对儿童教育价值的所在。
五、结语
总上所述,童话是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你的思维;那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孩子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一般来说,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的,让孩子们能够在童话故事中找到快乐,让心灵纯净。优秀的童话故事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利用优秀的童话故事来熏陶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进而让幼儿在一个快乐而美丽的童话世界来获得知识。
作者简介:李聪燕(1992.1-),女,汉,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2015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供职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蒲荡夏幼儿园,二级教师、学位大专,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杨旦云.素质教育背景下童话的功能和意义[J].《语文学刊》,2014,15(23):123-124.
[2]王中华.童话,儿童诚信教育的新途径[J].《教育与管理》,2014,16(29);156-157.
幼儿童话篇4
P键词:童话 幼儿 绘画
我们知道,幼儿喜欢画画不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一幅画,它的快乐来源于自己不经意间的涂抹过程而创造出来留在纸上的成果,伴随着这种愉悦富有成就感的“自我发现”,从而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画画不仅仅靠感兴趣就能完成,还需要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联系生活实际,才能达到更好的、更完整的绘画效果,那么这个时候,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童话成了幼儿绘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童话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一)童话故事可以让小孩对绘画产生兴趣,小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会去做什么,而童话故事的丰富情节和想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和提升小孩的兴趣,让他们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更好的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二)通过童话故事情节能使幼儿更好的理解绘画内容。比如,在学习绘画树叶时,随着季节的变化,树叶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春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秋天的树叶会变成什么样?如果仅靠老师的描述,我相信他们无法理解和描绘他们所要的树叶。但如果小朋友通过倾听童话故事《小树叶》,让他们了解到树叶在春天什么样,秋天又是什么颜色,相信故事结束了,小朋友的头脑里也已经对树叶有了想法,构思好了自己要画的内容。
(三)通过童话故事,来培养小朋友的自信心。我们要鼓励小朋友要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和对不同事物的感受,每个幼儿天生就具有绘画创作的欲望,有他们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感受。但他们不能和成年人一样对物品有更深的理解,他们所看到的只是物体的表面现象,只能通过表面去理解。如果我们像要求成人一样去要求他们,会把他们的思维固定,局限了他们的想象,不仅阻碍了他们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培养。但如果通过童话故事,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感受表达在画画中,让他们从想画到愿意画,不仅提高了对画画的兴趣,在这种情境中自信心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怎样运用童话在幼儿绘画教学中
(一)在课堂中创造童话中的情境,使幼儿仿佛身处童话世界中
在绘画中,想象力是绘画的灵魂,是主观灵性的东西,具有无限性。比如:在《美人鱼》绘画活动中,我们可以先让小朋友从童话中了解的美人鱼情节,进行表演和模仿美人鱼,然后再通过想象用画画的形式来表达出来。对于这种绘画练习,小朋友就不会觉得枯燥而排斥画画,反而会更加人员接受画画,并且也能让小朋友具有创造力。不仅如此,我们可以在绘画课中通过对小朋友描述童话故事如《龟兔赛跑》《三只小猪》等,创造各种情境,不但提供了幼儿绘画题材,还丰富了幼儿的绘画内容。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兴趣实际上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需要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小孩子喜欢涂涂画画是一种天性,是一种自然的需求。如果在课堂上,我们用童话故事开头比如小鹿引出绘画主题,让小朋友再进行想象,我相信很多小朋友会在想象思考之后,压抑不住自己的兴奋而谈论,将各种美好的事物加以想象和创造,在这样的氛围中如果再要求让他们作画,相信小朋友会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当然相信在他们的画中也会表现出他们天真的一面,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
(二)根据生活情景,将幼儿带入童话生活中
生活是兴趣最好的老师,生活中形形的事物,如果细心观察和感受,就能感受到事物之间的真谛。比如,在平常的生小朋友中,我们可以带一个盆栽和大蒜放在教室的角落,通过给大蒜浇水等,让大蒜发芽成长,小朋友通过课外对大蒜进行观察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情景创建《大蒜的成长》等课题,让小朋友通过大蒜的生长来展开联想,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来进行绘画。从作业效果来看,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表现和发挥。当春天来了,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大地也穿上了绿衣裳,生机勃勃,小鸟在树上歌唱,一幅幅充满想象的画呈现在孩子的眼前,美好的童话情境就不知不觉出现在幼儿的脑海中,相信出现在孩子们笔下的画,是生动有趣的。
(三)多创造童话情境,使幼儿丰富童话用语
童话是有力的想象教学手段,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桥梁。童话故事的大胆夸张的想象可以启发幼儿想象,我们可以让小朋友通过故事提供的线索表达自己的看法,联系自身生活来自编自演自绘童话,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天赋。如《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在最后,王子和公主在一起了,然后在让小朋友对故事的以后进行续编,让小朋友展开自己无限的想象空间,对故事进行编排,相信小朋友觉得听了那么多的童话故事,终于可以编排自己的故事内容了,就有了积极性和兴趣对此进行绘画创作,从而也锻炼了小孩的发散思维。在绘画课中,多为小朋友准备绘画材料,让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画画材料,自由发挥,随意绘画,相信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小孩子可以放松心情的去绘画也会更加的积极投入,表现出来的内容也更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也提高了他们的绘画热情和技能。
三、结语
幼儿童话篇5
幼儿园六一儿童节活动园长致辞讲话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们、小朋友们
你们好!今天,在这个姹紫嫣红鲜花盛开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少年儿童自己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
怀着喜悦的心情、我们非常高兴地与小朋友们一起共度这个美好的节日。首先,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同时也借此机会,衷心的感谢各位家长对我们xx幼儿园的关心和支持!感谢xx幼儿园辛勤耕耘、培育祖国花朵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各位家长,幼儿时期是美好人生的开端,是最佳的教育时机,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孩子们你们生长在一个繁荣兴旺的社会时代,你们是天子骄子,现在xx幼儿园为你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一流的办园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等,帮你们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你们在xx幼儿园愉快的学习和快乐的成长,在此我真诚的希望广
大家长对xx幼儿园的发展多提一些宝贵建议,多和你孩子的老师沟通。共同努力、精心合作,达到家园共育。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而快乐却属于我们大家的。今天xx幼儿园的全体小朋友都将登台亮相,展风姿献才艺让歌声与微笑同在,让祝福与快乐同行。
各位家长,各位老师,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与时俱进,为幼儿园的事业再谱新乐章,给孩子明天的进一步发展和幸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让我们与孩子同唱,让我们和孩子共舞,让美丽的梦想从这里起航最后祝小朋友更加活泼可爱!祝各位家长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心情舒畅!谢谢大家!
幼儿园六一儿童节活动园长致辞讲话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
六月里花儿香,六月里好阳光。在又一个国际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的心情特别喜悦,格外激动。今天,我们阳光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长和小朋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属于孩子也属于家长和老师的愉快的节日。首先,我代表阳光幼儿园,向前来参加阳光幼儿园六一儿童节家园联谊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关怀和支持。在这喜庆的时刻,我们向祖国的花朵、可爱的小朋友们致以节日的祝贺!
幼儿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孩子一生幸福,也关系到一个家庭和谐的重要工作。回顾过去,我们激情满怀。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阳光幼儿园的老师时刻感到肩头的重任,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竭尽全力,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本学期以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生活上,从点滴的生活起居、穿衣吃饭做起,从洗手的方法到睡觉的姿势,让孩子讲礼仪、讲卫生,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共处,如何分享。在学习方面,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学会基本的读书、写字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基本的识字、计算、音乐、美术、常识等课程内容外,我们加强了英语的启蒙学习,让孩子及早接触,学会常用的口语,为小学英语的学习和双语教学培养兴趣、奠定基础。另外,我们的古文、古诗词的国学启蒙教育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孩子们在古诗、古文的诵读中领略到学习古代优秀文化的乐趣,在下面的节目演出中将有所展示。
一个学期以来,我们阳光幼儿园的孩子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原来顽皮的变得规矩了,原来内向的变得活泼了,原来娇惯的变得懂事了,原来不爱学习的也变得开始喜欢学习了。看着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我们老师和你们家长一样,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下面我就把我们班每个孩子这个学期的表现简要向家长们作一介绍。
幼儿童话篇6
关键词:幼儿;童话;想象力;欣赏
中***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8-0075-01
童话是一种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幻想故事。爱好幻想是幼儿的天性,而在发展幼儿幻想力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方面,童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有时候教师精心为孩子挑选的优秀故事,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孩子们似乎不感兴趣,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很快注意力分散,无心倾听故事。本文尝试从中分析其原因并进行实践指导。
一、童话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最贴近幼儿的心理。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它运用极度的、强烈的夸张造就浓烈的幻想氛围,突出所描绘的形象和环境的主要特征,同时也使作品产生诱人的美感、趣味感和幽默感。因此,童话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文学形式。这主要因为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其想象也常常带有夸张性、多变性,可以说幼儿的思维就带有童话的特点。在童话故事中,一些枯燥无味的教训和抽象的道理都会变得十分生动具体。
二、幼儿欣赏童话过程中的一些误区
(1)环境创设误区。重心理环境,轻物质环境。童话是一个想象的、美好的世界,当孩子们在听故事时,脑海中会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浮现相应的画面。很多老师很重视精神氛围的创造,如悲伤的故事,常常渗透悲伤的感情基调,但是很少为孩子营造童话中的环境。如果能为孩子营造一个简单的童话环境,那么孩子自己就能幻想成为童话中的王子、小公主,更能体会童话的趣味。
(2)童话内容选择的误区。在童话内容选择上,教师常常过多地从自己角度考虑,忽略童话是讲给孩子听的,忽视孩子喜不喜欢、能不能接受。因为幼儿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长篇幅、情节复杂、人物繁多的故事就不适合他们。另外,小班孩子喜欢和自己生活经验有联系的故事。例如,讲述《灰姑娘》故事时,王子要举办一个舞会,孩子会问:老师,什么是舞会呀?国外的优秀童话故事,包含着它们的文化风俗,经过翻译之后,文字发生变化,词汇比较复杂,读给孩子听,有时就不一定受欢迎。
(3)活动形式局限。安静的时候多,活动的时候少。很多时候,阅读活动都是比较安静的,静态活动比较多。但孩子是活泼好动的,在讲故事时,不时有孩子学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这时,老师会要求孩子安静地听故事,孩子很难做得到。
(4)指导策略的误区。在讲故事时,很多老师不善于应用声音的变化,不了解自己的音质特点,总是用一个语调讲,孩子们就会不喜欢。另外,在讲故事前,教师要对故事有充分了解,如果对作品不了解,或者不大喜欢这个童话,就不能很好地带动孩子去喜欢并愉悦地欣赏童话。
(5)多媒体课件应用少。时代在发展,幼儿欣赏童话的媒介日趋丰富。传统的故事展示***片,一般人物是静态的,孩子们只能看。但多媒体动画不同,除了看,还能听,故事中的人物能自由活动。丰富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对话,让孩子看得目不转睛。
三、解决欣赏童话问题的策略
(1)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童话氛围和环境。从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营造孩子喜欢的童话环境。身处这样的童话环境,孩子们不自觉地进行幻想,根据场景,他们还可以进行讲述和创造。这样的童话环境,能够激发孩子童真的审美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2)选择适宜的童话阅读材料。年代久远和艰涩难懂的,不适合孩子阅读;不贴近我国幼儿生活的,也容易让孩子消化不良。针对孩子性格及心理特征,应该选择一些简单、动态、有趣的故事,有重复的语言和场景,便于孩子更好地接受和消化。
(3)活动形式多样化。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听故事时,往往把自己也置身于故事中,和角色一起动,一起开心,一起伤心。针对这一特点,不妨在幼儿熟悉故事后,请孩子们来模仿表演。在表演中,给幼儿布置简单的场景,让孩子来模仿小鸡的动作、小狗的叫声,想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再让孩子来自己选角色。这样的讲述自然、表演生动,孩子们能够进一步感受故事情节,提高理解能力。
(4)教师和孩子一起欣赏童话。有时候,教师会因为自己非常喜欢一个故事,就很爱讲给孩子们听。这里的前提是,说故事者以他自己对故事的钟爱而为孩子建构了一座沟通的桥。当说故事的人伴随着他对故事的爱和对故事的了解,童话故事的大门即会开放。在讲述美好的童话故事时,不只是孩子,教师自己也一样被滋润,并且被带入永恒的童话世界之中。因此,教师自己必须先沉浸在童话中,以自己的感受去带领幼儿。另外,在讲述故事中,要注意有丰富的教态、表情,吸引孩子一起沉浸在童话氛围中,获得心灵与智慧的成长。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为幼儿选择童话故事和具体引导幼儿阅读时,要从幼儿的特点出发,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和实践。教师要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童话氛围和环境,选择适宜的童话阅读材料,注重活动形式多样化,并且和孩子一起欣赏童话,从而发展幼儿的幻想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童话篇7
一、适合幼儿的好剧本是童话剧的骨架
一个适合幼儿的好剧本,这个童话剧就已经成功一半了。选择剧本的时候要考虑孩子年龄的特点,中班的孩子已经可以熟练地记忆台词,但不能表达太复杂的情绪情感,也不易表演长篇幅的故事。所以最好选择故事情节简单,人物特征与性格特点明显的故事。
故事《小熊请客》主要有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主要讲述了一只好吃懒做的狐狸,在树下休息的时候,分别碰到了小猫、小狗、小鸡,带着礼物去小熊家做客。狐狸与三只小动物进行对话的过程。
【场景1】
狐狸:嗨,小花猫!
小猫咪:嗨,狐狸!
狐狸:哎哟,你今天穿得可真漂亮,这是要到哪里去呀?
小猫咪:狐狸先生,你还不知道吧?今天过节,小熊请客,我们都到他家去,又吃、又玩、又唱歌,真呀真快活!
狐狸:小猫、小猫,带我一起去吧!
小猫咪:你?――你带礼物了吗?
狐狸:啊?礼物?嗯,这个么……
小猫咪:狐狸呀狐狸你不做工,还想白白吃东西。我,我,我才不带你去呢!哼!
狐狸:气死我了你,你――你这个坏东西!
三次碰到小猫、小狗、小鸡等小动物,对话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台词也都差不多,对话具有重复性,利于幼儿学习记忆。
二、富有感情的语态是童话剧的躯干
表演者要演出抑扬顿挫,富有感情。首先这个故事情节要有起伏,情感要有变化。虽然狐狸与小猫、小狗、小鸡的对话是差不多的,但是因为小动物们一次次不带小狐狸去,小狐狸愤怒的情绪是一次比一次激烈。
第一次小猫不带狐狸去的时候,狐狸:气死我了你,你――你这个坏东西!
第二次小狗不带狐狸去的时候,狐狸:你,你,你,气死我了你,你这个坏东西!
第三次小鸡不带狐狸去的时候,狐狸:(生气地)你,你,你,你这个坏东西,真是气死我了!你们一个个都是坏东西!你们今天不带我去我也要去,等我到了小熊家,我就把好吃的通通吃进肚子里,哼,真是气死我了!
【场景2】
狐狸:他们这帮坏东西,今天不带我去,我偏要去,哈哈哈!(门咚咚响,狐狸在门外拼命敲门)这时,狐狸敲门的声音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响。
小熊:谁呀?
狐狸:(大声地)快开门,我是大狐狸!
小熊:(吓了一跳,急得团团转)哎呀!是这个坏东西来了。
狐狸:(把门敲得更响了)快开门,把好吃的东西都拿来!
小熊:(悄悄地与伙伴围在一起商量)
合:好!(小熊把石头分给了大家,小熊开门狐狸大踏步地走进门,东瞧瞧,西看看)
狐狸:快把好吃的东西拿来!
合:给你!给你!(大家边喊边扔石头)
狐狸:(抱着头)哎呀!疼死我啦!(边喊边逃走了)
《小熊请客》这个故事中,狐狸肚子饿了的无奈,看到小动物们要到小熊杰做客,也想一起去的兴奋,大家不带它去的气急败坏,最后一意孤行到小熊家却被打得落荒而逃,情节简单而起伏,情感明显易于表现。
三、恰到好处的动作是童话剧的血液
童话剧是以动作表现思想的,而动作又可以捕捉到情感。表演过程中的情感则是依据剧本中提供的角***感要求,如果演员直接、孤立地去表演情感,不但不会奏效,反而会造成剧本的刻板、虚假的情绪表演。因而必须从动作入手,以动作去唤起感情,去表现思想。
【场景3】
《小熊请客》中,在狐狸出场时的舞蹈动作中,扭身蹲下的动作和飞吻的动作,尽显狐狸的狡猾和妩媚;小猫出场时,轻盈的跳跃步尽显小猫的活泼可爱;小动物指责狐狸不做工时的动作:左手叉腰,右手食指指着狐狸,眼睛瞪着狐狸,那种气势,让即使是狡猾的狐狸也不知如何对付,只能等着动物离开后,在那里生气了。小动物们不带狐狸去的动作:双手叉腰,一跺脚,一扭头,他们的思想情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只有不同的情绪变化,才能让童话剧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赏心悦目。
四、适情、适境的音乐是童话剧的眼睛
蒙台梭利曾指出,感知觉在幼儿心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有重要的地位。幼儿基本上是靠自己直接感知来认识事物的。幼儿的记忆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幼儿的思维常为感知觉左右,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动,也常受感知影响而变化。
音乐在童话剧中起到引领指挥的作用。《小熊请客》中,我们对一个人物设定一段象征性的出场音乐。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没有出场顺序的概念,因此如果有一段出场音乐象征性地代表每一个角色,当音乐响起时,幼儿会自然而然地出场表演了。《小熊请客》中,小熊说:吃完了就一起跳舞吧。音乐《偶像万万岁》把演员们的情绪带到了高潮。
通过一个多月的排练,我们中班年级组的童话剧《小熊请客》终于登上了毕业典礼的舞台,当我们的孩子们在舞台尽情地展示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表现的时候,获得了很多家长的肯定和掌声。感谢所有为这个剧付出的老师、家长和孩子。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北港街道中心幼儿园 江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充分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当前来说,针对小班阶段的幼儿来说,美术学习更多的是一种美术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审美判断能力,调动幼儿的认知审美能力,力促幼儿之间形成操作实践以及合作能力,而在这美术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不可忽视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师通过语言艺术贯穿于整个教学,成为力促小班幼儿美术活动课有效教学的有力杠杆,以下是关于小班美术活动中教师语言技术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可亲”语言,营建宽松氛围
对于小班阶段的幼儿来说,不少幼儿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适应幼儿课堂,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障碍,比如有的幼儿内敛、含蓄,不爱与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互动,有的幼儿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被动,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可亲”的语言,来营建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幼儿消除情绪上的课堂紧张心态,以宽松、愉悦的心态投入幼儿美术活动课堂。
折纸,对于美术活动来说很普通,但是如何把折纸变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品?我用“可亲”的语言引导孩子们,“小朋友有没有想过给我们教室装饰一个五彩的个性化窗帘呢?”我把彩纸投放在美工区,预设为一个有目标的个别化学习,指导幼儿折褶子,随后把作品串起来挂在美工区,这面窗帘出自幼儿之手,还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了窗帘后,幼儿有点不甘心,提出再增设一个门帘,于是我投放了透明塑料片,引导孩子们可以自己想办法装饰,然后串起来做门帘。于是在我的鼓励下,幼儿有的用彩纸边角料,有的用黏土装饰,又为美工区增设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可亲的语言,为幼儿园营建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孩子们充分以宽松、快乐的心态去参与美术活动。
二、“形象”语言,力促理解创作
针对小班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社会阅历还比较浅,生活经验比较欠缺,所以针对幼儿的创作来说,不少幼儿不能理解创作,很多时候还是有赖于教师的“点拨”,教师可以采用形象的语言,来传递更为具体的、有效的信息,通过想象的语言,力促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实现理解和创作。
在美术活动材料的收集中,我也要求幼儿善于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将生活化的材料收集起来,丰富我们的美术区。比如我提到:“小朋友们,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废弃物品可以变成宝贝哦,请小朋友们开动头脑,将我们的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在我们的美术活动中变废为宝!”在我的引导下,幼儿收集一些废旧的材料,这也是幼儿阶段环保教育思想的体现。孩子们动手动脑,变废为宝。比如有的孩子从生活中找来了棉签、贝壳、废旧的牙刷等,这些都成了美术区活动的“魔法棒”。
三、“鼓励”语言,培养创作自信
观察小班阶段的幼儿发现,他们还处于一个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薄弱的阶段,多数情况下,小班幼儿非常被动,所以此时教师要培养幼儿创作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多采用鼓励性语言,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激发幼儿对于创意美术的兴趣,才能真正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创作中的积极性。我用纸杯做了一个纸杯花,放在美工区里的柜子上,我意在于让幼儿主动去发现这个美丽的纸杯花,果不其然,有小朋友发现了纸杯花,围在一起欣赏,我走上前去说:“其实这并不难,你们想不想试一试。”随后我拿出各种材料,让小朋友通过观察纸杯花然后自己设计和制作纸杯花,有了对艺术美的向往和探索的心,孩子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纸杯花。
四、“启发”语言,引导发散思维
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是一项启发性的美术活动,所以在这项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发散自身的思维。由于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比较薄弱,有不少幼儿还需要别人的引导才能完成整个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的语言,来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在幼儿教育阶段,我认为启发性的教育更应该成为整个教育的主流,引导幼儿不断开启自身的思维,活跃自身的思维,才能迸发创作的活力。
比如引导孩子们玩滴流画,我提到:“我是用颜料和滴管变出小怪兽的。捏住小滴管,放进颜料瓶,慢慢松开小滴管,你发现了什么?颜料跑到滴管里去啦。放到纸上用力一捏,颜料全都怎么啦?颜料全都逃出来了,把滴管放回颜料瓶。”引导孩子们讨论用什么办法让这滴颜料变成小怪兽。滴流画激发了幼儿玩颜料的兴趣,随后老师又投放了滚珠,继续让幼儿在美工区里探索。从幼儿的创作来看,滴流、滚珠不但赋予幼儿自由创作,幼儿在创作中宣泄情感,也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会把滚珠画想象成星空,滴流画想象成成熟的果子爆浆了。
幼儿童话篇8
[论文摘要]新时期以来,中国的幼儿童话创作发生了转变。奇幻的想象和深远的意蕴是新时期幼儿童话创作的两大特征。
现代中国童话起源于“五四”时代。虽然老一辈作家们为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时代特征决定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不可避免地带上强烈的文学功利性色彩。***后,儿童文学一直与现实紧密相联,注意配合形势,注重教育成了儿童文学作家们的自觉追求。80年代以来,受到西方现代童话的影响,中国儿童文学才有了转机。幼儿童话作为儿童文学很重要的一部分,自然也发生了转变。
奇幻的想象
幼儿通常是指2--7岁的儿童,这个年龄阶段的儿
童,是最富想象力的.“在幼儿的心目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生活中的现实常常变成一个丰富的想象世界,使幼儿的活动充满乐趣”。[’】‘P月8”在幼儿的想象世界里,小鸟会唱歌,花儿会跳舞,动物会说话,一切的“物”都被“人”化了。所以,幼儿童话必须充盈着奇幻的想象,似真似幻,真幻难分,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现实与幻境中遨游。而之所以要给幼儿创造一个想象的幻境,是因为人类需要想象。想象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有了想象,人类才会有前进目标,并为之奋斗终身。
没有任何一种文体象童话那样需要想象力,想象是童话的灵魂,奇特的构思则是进入想象世界的通道。幼儿多动善变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听童话时求新、求奇。这就要求幼儿童话作家们必须甩开现实生活的包袱,放飞自己的想象。胡安的《馅饼里包了一块天》,构思新颖独特:一个老太太将天掉下来的一角包在馅饼里,放进了烤炉。打开炉门,馅饼飞了起来。老太太和老头儿追上馅饼,并跳到馅饼上,向天上飞去。结果由于大象也跳到馅饼上,馅饼落至海面,变成了一个小岛,人们在小岛上愉快地生活。天的一角会掉下来,馅饼会飞,又会变成海岛,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世界!既然馅饼会飞,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飞呢?!幼儿的心灵大概也随之飞舞吧!冰波的《自云》讲的是胖小猪和小白兔吵架,小白兔的毛变黑了,胖小猪睡不着觉。胖小猪为小白兔捉了好几朵白云,装进大口袋,让小白兔洗了个白云澡,小白兔马上“变得雪白雪白”。小白兔为胖小猪缝了个白云枕头,胖小猪“枕着软软的白云枕头’”,马上睡着了。在这篇童话里,白云被幻化成可以“装进大口袋”可以洗“白云澡”,可以做成“白云枕头”,想象在这里大放异彩,新奇别致的构思使得幼儿们似乎走进了一片奇妙的天地。谢华的《棕子里的故事》讲述了“老奶奶把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裹到一个又一个的粽子里去了” “谁吃了老奶奶这裹着故事的粽子,谁就能讲出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小松鼠、小狐狸、小野牛、小百灵、小野鸡吃了老奶奶裹的粽子,都能讲出故事来。故事能够裹进粽子,吃下粽子又能讲出故事来,也许,幼儿以后在吃粽子时,会别有一种想法吧!不仅仅是粽子,其他食品呢?总之,它启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如果说幼儿的想象力是一座丰富的宝藏,那么幼儿童话无疑是一个开掘者,它是一把“宝藏”的钥匙,打开了幼儿想象之门,让想象自由飞翔,充溢着幼儿五彩缤纷的生活.
奇特的构思必然导致幼儿童话作家们运用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在幼儿童话中,夸张是必需的,没有夸张,想象就不能腾飞。在冰子的《冰姑娘》中,妮妮的眼泪流成了一条小河,玩具帆船在眼泪流成的河里漂走了,布娃娃差点在眼泪河里淹死。这一切看似荒诞不经,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是不可能的,然而童话本来就是幻想的文学,没有夸张,就不能超脱于现实之_匕创造一个奇异的想象世界。童话的夸张,“是一种极度的夸张、强烈的夸张,它不仅把生活某一部分极度放大,甚至到了变形的地步”。[2] c P. 146,张沪的《三只小猪》对于小猪的描述就是采用了强烈的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老大全身都是泥,又不肯洗脸,洗澡,臭得要命”,为了突出“臭”这一特征,作者写道:“所有的车开到一号路口,都被老大的臭气熏得翻了个大跟斗,哎呀,摩托车翻到大卡车里,大卡车压在小汽车上”。老二不肯吃饭,“只肯吃汽水和巧克力”,“越长越小”,为了突出“小”这一特征,作者将它的“小”形容成“小得像一颗小蚕豆站在十字路口,谁也看不见他”。老大的“臭”,老二的“小”被极度地放大了。正是这种夸张甚至变形手法的应用,使得小读者们印象深刻。又如圣野的《百宝糖》,糖果姑娘送给好宝宝一盒百宝糖,盒子里跳出一块泡泡糖,吹着吹着成了一只大气球,带着宝宝飞上了天。好宝宝从盒子里抖出一团棉花糖,裹在身上就象穿了一件大棉袄。棉花糖还可以当作降落伞,让好宝宝落到一座猴山上。最后,盒子里跳出一大把酒心巧克力,猴子们都醉了,好宝定趁机逃出猴山,回到自己家。泡泡糖可以吹成大气球,棉花糖可以当棉袄和降落伞,酒心巧克力可以摔倒猴子,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大大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得他们能够挣脱现实的束缚,形成创造性思维,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无论是奇特的构思还是夸张甚至变形,都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童话“是作家们利用幻想这一艺术手段,反映生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揭示他们的本质,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寄托自己的感情和理想。只是童话的幻想还必须符合童话逻辑,童话的幻想要遵循生活的逻辑,不能违背生活的基本法则”。[3] }P. 144’幼儿对于世界有自己的一种独特理解,在他(她)眼里,无论是山川草木,还是鸟兽虫鱼,都是“人”化了的。所以,在幼儿童话中,拟人化是很普遍的。如在宗二兵的《火娃和水娃》里,水娃就是火,水娃就是水,然而作者在赋予它们“人”性的同时并没忘记对它们“物”性的把握,火娃会喷火,水娃会发水。所以,水娃会为做面包的爷爷递水,火娃会点烟,当火娃和水娃被强盗邦邦抱走后,火娃把邦邦当作面包烤熟了,水娃用水把邦邦冲到阴沟里去了。幻想不是胡思乱想,‘己是基于现实生活之上的想象,再奇幻的想象也依然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支撑,就象一只风筝,飞得再高,也依然要扎根于大地。严文井的《汽球、瓷瓶和手绢》将“物”性和“人”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者充分抓住汽球、瓷瓶、手绢的自身特征,塑造了三个不同的形象:气球长得又胖又漂亮,“是一个性格浮躁,自以为了不起的家伙”,但是容易吹破;瓷瓶“自以为什么都行”,“从来不让人”I门目_“噪子是全世界最明亮,最好听的”,但是一摔就碎;而手绢老老实实,“不喜欢自夸”,“扎实”又有“耐性”,所以丽丽最喜欢她。汽球、瓷瓶、手纠三个形象并不是毫无根据胡思乱想的结果,而是针对“物”的特征加以“人”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小读者们信服。郭明志的
深远的意蕴
文学是人学,幼儿童话也不例外,虽然它不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但它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土的,因此,不管想象飞翔得多远多高,它依然是现实在人的意识中的投影。而文学以其深远的意蕴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付出为之倾倒,这也是文学之所以能从几丁年前流传至今长盛不衰魅力永久的奥密。在相长的一段时间里,幼儿文学不被重视,幼儿文学的文学性更加不受重视,因为普遍的认为幼儿需要的是教育,他们体会不到幼儿文学中意蕴的重要性。事实__L,幼儿童话所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教育,更多的是要培养孩子们的文学情趣,使他(她)们从小认识文学,休会到文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好的幼儿童话往往蕴含着深远的意味,不但可以使得幼儿获得知识,获得美的享受,!厄且还可以从中悟出些人生哲理。虽然心智尚未成熟的幼儿也许只是朦朦胧胧地感受到一些人生哲理的碎片,但是在他(她)长大的过程中,他(她)会慢慢11卿爵出其中的滋味来。因此,幼儿童话决不是只靠奇幻的想象来征服小读者,童话中所包含的知识、审美感受和人生哲理会让小读者们终身受益。
众所周知,幼儿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要想正儿八经地进行教育往往既费力又收效甚微,童话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媒介。讲一个童话,让幼儿高高兴兴地进入童话世界,在童话里级取知识的养分。如张祖梁的《喜鹊、鸟鸦与锦鸡》,作者对喜鹊、乌鸦与锦鸡的羽毛颜色作了一番并不符合科学事实但却独特别致的解释:喜鹊、乌鸦与锦鸡原来都穿一身白色的羽毛。有一天,乌鸦为喜鹊画羽毛,心急的喜鹊只等乌鸦画完了黑色条纹便飞走了.乌鸦给锦鸡画得很认真,用了七种颜色,锦鸡从此有了一身漂亮的羽毛。当锦鸡给乌鸦画羽毛时,因为怕麻烦,将一盆黑色染料泼到乌鸦身上,.乌鸦从此就变成黑色了。这种解释不符合科学真实但却符合艺术真实原则。在轻松愉快的故事里,小朋友们从中不难获得这样的信息:喜鹊身__L有黑色条纹,乌鸦是全黑的,锦鸡有着一身五彩的羽毛。而这样的知识决不是通过简单地让幼儿看着***案学到的,而是通过讲述一个故事使小读者们记忆深刻。刘心武的《小猴吃瓜果》讲述了小猴不’懂如何吃瓜果,以致于闹出一连串的笑话。通过小猴吃瓜果的反面例子,童话对幼儿进行了一番常识教育:西瓜应该吃里头的瓤,香瓜应该吃皮肉,核桃果应该吃核儿,梨应该吃果肉。这篇童话在生动有趣中教育了幼儿,可谓是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沈百英的《六个矮儿子》则是通过谜语的方式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从而获得对身边动植物的感性认识。第一个矮儿子是靠八只脚忙(螃蟹),第二个矮儿子是靠六只脚生活(蜜蜂),第三个矮儿子是靠四条腿(猪),第四个矮儿子“养了几百只两只脚,有尖尖嘴,也有扁扁嘴”(鸡鸭),第五个矮儿子养一只脚的植物(蘑菇),第六个矮儿子“专养没有脚的东西”(鱼)。作者分别对六个矮儿子的谋生方式用脚(或腿)的多少加以串联起来,既有趣又别致,促使小朋友们动脑筋,自己想出答案来。
幼儿童话篇9
关键词:童话;儿童;认知发展
童话对幼儿有着特殊意义,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载体。就像有人说:“童话是儿童与自然的对话,童话是儿童与自己的对话,童话是儿童与梦想的对话。”可见,童话与儿童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下面从童话的涵义来进一步说明童话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以及希望能够在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提高对童话的重视提出几点建议。
一、童话的涵义
童话一般是指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富有幻想性的奇妙故事。而在《辞海》中对童话是这样界定的: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于自然物往往做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童话是为儿童所写的,是儿童所特有的。童话中的形象是幼儿所熟悉的,幼儿的许多知识也是从童话中习得的,童话是儿童认识社会的途径之一。他们从童话中认识了自然的特点、动物的习性,了解了简单的人际关系,为他们进入社会奠定了一些基础。
二、童话对3-6、7岁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影响
1.童话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
童话里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儿童在听或读童话的过程中,能够认识物体的性质、特点和关系,还可以通过对童话中人物关系的理解逐渐了解掌握社会生活中各种行为准则,获得初步的自然认知和社会认知。因此,把知识融化在深得他们喜欢的童话形式中,是向幼儿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
2.童话还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的发展
童话是具有知识性的作品,然而知识性的作品不只是简简单单地告诉他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且要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发展他们的智力。童话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却不是真实的生活。成人在给幼儿讲童话的时候,不要仅仅是在讲述,还要适当地提出一些质疑性的问题,让幼儿凭借自己的想象和经验寻找答案,也可以让幼儿对童话进行复述和表演,在复述和表演的过程中,幼儿要记住童话的内容,组织好逻辑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所有的活动,无一不对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起着促进作用。
3.童话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不仅喜欢听童话故事,也愿意对别人讲他喜欢的童话故事,更喜欢在童话剧里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在讲述和扮演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以便使人能够听明白,还要使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能够吸引他人。表演时更要一遍一遍地练习童话中优美、生动、规范的语言。这些都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尤其是有利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如何利用童话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
1.家庭中应提高对童话的重视
在0-3岁时期,家庭的生活环境对幼儿起着主要的影响,这一时期幼儿的语言正逐步发展,需要外界的刺激来给他们做些积淀。家长要尽可能地陪幼儿看带有鲜艳色彩的童话书,给他们讲故事,这样会在幼儿的头脑中建构一定的认知,为他们的表达奠定一些基础。等到幼儿会说话以后,与幼儿一起共读童话故事,让幼儿复述或表演,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成人还要适当地带领幼儿去观察故事中出现的实物,加深幼儿的记忆和理解。
2.幼儿园要加强对童话的重视
幼儿园的环境不仅包括室内外的环境,还有教师的素质。首先,现在幼儿园的室内外的环境布置中,让童话进入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很重要,让幼儿一入园就可以感觉到故事中的美好事物,展开幻想的翅膀,在愉快中学习。其次,教师的素质对儿童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教师要有大量的童话阅读,只有自己对童话有了深刻的认知,才能言传身教,发挥童话的教育作用,潜移默化地去引导幼儿。
3.社区也要加强对幼儿的关注、对童话的关注
社区是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也应营造适合幼儿生长发展的氛围。儿童不仅喜欢玩耍,更喜欢在童话的世界里畅想,所以社区不仅要提供幼儿玩耍的区域,还应创设一些有童话般氛围的空间和一些与童话有关的活动,使幼儿愿意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在幼儿与社区互动的行为中,一方面可以使幼儿得到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幼儿对社会的认知,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方卫平.儿童文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郭瞻予.论童话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
幼儿童话篇10
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易受情景暗示,他们的情感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经典童话在幼儿道德启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童话的幻想、夸张等艺术特点,永远与儿童的天性相吻合。经典的童话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契合幼儿的精神世界,为幼儿带来巨大的欢乐,提供丰富多彩的道德形象。幼儿喜欢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能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正义,也总希望自己能拥有童话故事中“白雪公主”的美丽、“魔镜”的魔力、“圣诞老人”的智慧和法力……他们的情绪一旦在童话故事的熏陶下被唤起,就极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上。这样的物化加速了幼儿道德情感的迁移,让其自然而然地从童话中受到教育。因此,让幼儿接受优秀童话的洗礼,纯洁他们的心灵,是对幼儿道德启蒙的有效途径。
一、在童话欣赏中晓知足
首先,组内教师运用共同制作的课件建立起了温馨的对话场景,使道德启蒙教育的种子在幼儿的心中安营扎寨。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课件中“海”的反应为幼儿赏析整篇童话诗起到了良好的提示作用。幼儿发现,由于老太婆的一次次无理要求,老头每次走近大海呼唤金鱼时,大海都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像是一种预感式的提示。如:(1)大海轻微地波动起来;(2)蔚蓝的大海发起浑来;(3)蔚蓝的大海不安静起来;(4)蔚蓝的海水变得阴暗起来;(5)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幼儿借助对课件中画面的仔细观察,通过海浪的变化体验金鱼情感的变化,从而明白贪心不会有好结果的道理。他们甚至还想象情景,绘声绘色地模仿起角色对话来。赏析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讲述与欣赏,真切地感受到了渔夫的善良、老太婆的贪心、金鱼的感恩之心。我问幼儿:“为什么老太婆到最后会一无所有呢?”此话一出,幼儿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有幼儿说:“老太婆实在是太贪心了。”他的话得到全班幼儿的认可,大家争着说老太婆如何要求一次比一次高,野心一次比一次大,一直不知道满足。
在活动延伸部分,我又提出问题让幼儿们进一步讨论:“老太婆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你想对她说什么话呢?”“老太婆做了女皇就应该满足了”“老太婆肯定后悔死啦,要是她要得不是太多该多好啊!……”忽然,班里的“小百灵”马天翼激动地站起来说:“我们不能太贪心,到商店里去买东西也不能向爸爸妈妈提很多要求,不然我们也会像老太婆一样什么都没有的……要知道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的,要有感恩心……”幼儿从老太婆说起,又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典童话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完成了传统道德的自我教育。
二、在角色评价中增同情
童话作家奇妙的想象和他们笔下的神奇故事具有无穷魔力。它们往往以具体的形象及艺术语言存在于时空之中,激发幼儿的感情、情绪,与幼儿的认识心理和情绪特征相吻合,帮助幼儿增强识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给予幼儿思想道德的启迪和教育。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经典童话可以激发幼儿们的同情心。在前期准备中,幼儿已经多次聆听过这篇故事。在本次教学中,我们主要借助动画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形象地感知故事内容,拓宽他们的想象空间,点亮幼儿思维的火花,以“可怜的小女孩”为切入点,逐渐展开深层次的观察、感受、体会、比较,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对幼儿所说的零碎语言进行适时概括和规范,用激情的语言描述情境,引起幼儿对小女孩悲惨人生的关注。在幼儿知晓故事梗概并梳理出故事四要素之后,又重点抓住5次划火柴经历、小女孩“冻死在墙角”的画面、小女孩死时“脸上放着光彩,嘴角露出微笑”的幼樱唤柚画面中冷暖色、背景音乐的暗示及角色语言、语气、语调的即时模仿,让幼儿去感受小女孩是沉浸在幸福中死去的,帮助幼儿去体会小女孩在幻景中拥有的幸福,而现实生活中小女孩的命运却又是多么不幸,激发出了幼儿对小女孩的关爱之情。
幼儿纷纷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要邀请卖火柴的小女孩到自己家里来作客,有的表示要给她礼物,有的要买下她全部的火柴……幼儿们的言语不同,为小女孩所做的事情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便是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那份同情之心。
三、在选择适宜中融德育
经典童话在幼儿道德启蒙教育中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任何经典童话都可以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不分对象地使用。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及具体需要,选择适宜的童话开展启蒙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童话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视具体情况而定,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