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短诗10篇

现代短诗篇1

1、卞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冰心《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3、徐志摩《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来源:文章屋网 )

现代短诗篇2

在古代诗歌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于诗句的翻译与诗歌内容的读背,这种教学方式看似简单,其实却难以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它脱离了情与境的结合,使学生站立在距离古人上千年的时空角度上,无法深入地理解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无法领会到诗歌真正的美。怎样引导学生学好古诗,我认为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注重背景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诗歌写作的背景资料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诗人在写作前的人生境遇与情感遭遇,是诗人情感触发的因由,它可以使读者把诗歌放在一个特定的时代、特殊的环境中去体会、去理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感情。可是在古代诗歌教学中,不少教师对诗歌的写作背景采用“作者――年代――出处”这样的“简介”方式,他们认为,诗歌的写作背景与诗歌内容关系不大,不在考试范围,于是忽视甚至完全忽略了。其实,任何诗歌的产生,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与环境,作为一个现代读者,要想准确地理解与把握诗人写作的风格、领会诗人的心境及思想感情,必须把诗人放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特殊环境下,去探寻诗人非同寻常的人生际遇,才能真正领会到诗人内心独到的感受。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如果仅从字面去理解,我们就无法感知他的“愁”因何而起,愁到一种什么程度。如果我们不去了解他生活的时代及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作用,我们就无法体会到这个落第才子内心是怎样的愁苦,此时寒山寺半夜的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是一声声撞击着诗人破碎的心。任何思想内容与创作风格都无法脱离诗人生活的特定时代与人生际遇。李白因生活在歌舞升平的盛世而浪漫飘逸,杜甫因生逢乱世而沉郁顿挫,特定的环境造就不同的风格,生成不同的感情。

要真正理解诗歌及作者的感情,就要学会变换时空角度去感悟,去领会诗人的心境,才能引起感情的共鸣,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不要光着眼于考试,而要用心去思考,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学会运用背景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时空转换进入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二、注重寻找诗人感情的触发点

古代诗歌,短短几行,几十个字,要把诗人的感情完整地传达出来,就必须要有能够深刻寄寓诗人主观感情的物或景――我们称之为“意象”。这种被诗人引入诗中的意象,因为寄寓了某种含义而成为诗人情感的触发点,成了承载诗人感情的媒介。比如“夕阳”、“秋风”等秋景,常常寄寓了“悲”的情感;而“花”“鸟”“月”这些美好的东西,常被倾注了“喜”的情感。诗人如果在特定的情境下受到这种景物的触发而引发了关及自身的情感,就会通过这种景物来烘托自己的心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短短的一首小令,就把十种秋天特有的意象引入诗中,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通过秋景渲染悲凉的气氛,来烘托天涯游子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思。因此,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诗人感情的触发点,寻找引入诗歌中的意象。此景生此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真正高明的诗人不会把自己的感情裸地表达在字面上,读者要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寻找诗人情感的触发点,寻找承载作者感情的媒介,才能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心境。

三、注重诗歌的优美意境

现代短诗篇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计算机系统将视频、音频、文字有效整合,其强大的交互性让教师可以自由操作各种学习资料。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应用,可以提高小学古诗教学的效率。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生平与诗歌的写作背景

古诗的写作内容,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有关。有时候单从字面意思理解古诗,是不能领略古诗的深刻内涵的。如明代于谦所作《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歌语言比较浅显,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能够体会出古诗的大体意思,读懂了了石灰不愿安居深山,哪怕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的高尚形象。但实质上这仅仅是诗歌的字面意思,如果学生对于谦,对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没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就不会明白这其实是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他不怕牺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情操。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读一读教辅资料上关于于谦的简介,学生也不能较为全面地了解于谦的为人及其所处环境,更何谈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呢?

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教师可以巧妙地解决这个难题。以《石灰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精选几幅明代贪官污吏当道,民不聊生的画面,并配上相应的文字解说,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再从网络资源中截选于谦各时期的***像,比如他年轻时读书时的画像,他考中进士时的画像,他担任巡抚时的画像,他慷慨就义的***像,也配上文字解说或者画外音,按顺序播放,让学生在短短几分钟内对于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读《石灰吟》这首诗,便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够让教师把所要呈现的关于古诗作者的资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迅速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要能够体会诗歌的意境。即使是阅读现代文,部分学生也很难想象出文章所描写的画面,更何谈语句含蓄隽永的古诗了。教师一般是采取画面展示和朗读体会的办法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但这两种做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生活经验匮乏的学生,怎么可能通过一幅***画就“真真切切”看到了诗歌描绘的情景。在老师精心指导与示范下,学生可能会把诗歌读得抑扬顿挫、情感十足,但他们真的很难体会到诗歌的意境。

有了多媒体课件,这一难题可以迎刃而解。“黑云翻墨未遮山”,学生没见过山怎么办?没问题,课件出示一段山雨欲来的视频就是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我们都没去过西湖啊!教师找来一段西湖风景片,里面还自带讲解呢!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不出课堂就能亲眼所见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让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是许多教师容易忽略的地方。古代诗歌往往只有短短几十个字,学生朗读时要能正确断句,并通过语气的变化、声调的高低来表现作者在诗内蕴含的情感。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指导学生断句。例如宋代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其中 “兴尽晚回舟”一句,学生可能读成“兴尽/晚回舟”,也可能读成“兴尽/晚/回舟”。因学生语速较快,如果没有明确出示这两种断句方式,光靠耳朵听老师范读,学生都自认为自己的断句合理。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两种断句方式同时出示在屏幕上,并浅析两种读法的不同,读错的学生就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学生朗读时给诗歌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或婉约或昂扬,或低沉或高亢,使学生在朗读时更能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多媒体还可以“请”来名家为学生范读,可以在学生读完后为他“鼓掌”。

现代短诗篇4

关键词:诗乐舞;寓教于乐;抒情结构

中***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28-01

一、诗乐舞

《诗经》的产生时代,诗歌很明显表现为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构形态。《诗经》中的诗用于歌唱,关于诗入乐的记载,历代典籍层出不穷,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吴公子季礼观乐,有专门的乐工为之歌风诗和大小雅、颂。《墨子·公孟》也有诵《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的记载。《史记·孔子世家》也说道孔子曾三百五篇皆弦歌之。

在原始人看来,音乐自有一种神赐的力量,通过乐音,他们可以与神通话、交流。《诗经》中的《雅》、《颂》诸诗,多为宫廷乐师和祭祀乐师收集创作,尤其是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比较舒缓。周朝重礼乐文化,乐官职掌祭祀之礼,处于仪式的需要,祭祀先祖之时,需配乐舞蹈,保持歌舞诗统一的形式,诗经中相当多的祭祀诗、酒宴诗,都配有各种仪式和舞蹈,因此有“约軧错衡,八鸾鸧鸧”(《商颂·烈祖》)那样的场面,也有“籥舞笙鼓,乐既和奏”(《小雅·宾之初筵》),“式歌且舞”(《小雅·车舝》)之形式。

通过诗乐舞三者的结合,将听觉、视觉、时间、空间统为一体的艺术,诗经之三百零五篇,无疑都是具有歌词性、音乐性、舞蹈性“三位一体”的特征。诗为乐之内涵,乐为形式,舞则是表达诗乐的形象动作,这样以来诗歌的抒情效果则更加显著,艺术审美感也更强。

二、寓教于乐

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独特形态也与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相关。

音乐本有使人心境和谐的功能,周王朝经济繁荣,***治稳定,并讲究以“礼乐治天下”,因此颇为重视乐教,而《诗经》中诗歌的乐教功能便体现出独特的意义。乐与人性相通,通过演奏诗歌,吟唱诗歌,来平复、化解人们心中郁结的情绪,在音乐的安抚下引导、鼓舞人们的品行追求,使人心志平和,而行为端正,从而获得修为的内外统一。

在一些诗歌的吟唱中,会伴有相应的舞蹈动作,它们与原始的巫文化有关。通过一些形象的动作,能够再现当时的情景,使表演者进入一定的情感之中,从而使舞者与现实隔离,借助想象呈现出“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钟鼓喤喤”(《颂·执竞》)那样舞乐交织的场面,令观众身临其境,受气氛的感染,从而威慑净化他们的心灵。《诗经》中很多的《颂》诗,语言只是作为抒发的材料,音乐和舞蹈才是情感的展示,这些简短的篇章是诗歌抒情艺术的完美展现。

正所谓“寓教于乐(le)”,在当时的乐教中,诗歌所扮演的角色也可称之为“寓教于乐(yue)”。文学起源之初,诗乐舞是不分家的,舞蹈是情感的载体,没有舞蹈便不能够表达原始人类对信仰的狂热和虔诚,三种形式互相联系,各擅其长,多角度诠释和抒发内心复杂的情感。

三、语言形式

虽然因古乐失传,后人无法了解《诗经》在音乐上的特点了,但从其语言形式上仍可发现诗乐舞存在过的痕迹。

《诗经》中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语言形式的简短含蓄,是《诗经》感情表达的需要,人在情绪高昂之时,语言的表达总是简短有力的。《诗经》中简单的语言表达形式使情感具有主观性,易于抒发,并且作为二节拍的句式带有很强的节奏感,四字句节奏鲜明,在诗乐的配合下,这种简短的语言形式更易于舞蹈的具象化表演,舞蹈用视觉形象、体态语言也促使语言材料更趋于简单急促,留有空白和想象的余地,带有节拍和韵律,张弛有度,和谐唯美。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复,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其中的叠字,又称重言,以及双声叠韵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吟唱之时,声韵协调,绵绵不尽,有助于表达深微曲折细腻隽永的情感。诗乐相应,一方面由于简短的语言表达,必须反复来强调,抒发感情;另一方面与乐歌相应的歌词以某部分简短重复,循环递进,既使音乐节奏鲜明,又表现出感情的递进与深化,无论是音乐还是诗歌的反复咏唱,都是为了情感的强调与渲染,作为一种抒情的手段。

《诗经》中诗乐舞三位一体关系较为明显的是早期采集的诗歌,后随着周王朝的建立巩固以及教化的影响,以巫文化为传统的舞蹈逐渐脱离诗歌。虽然这三种艺术形式开始进入***,但致力于道德情感培养的传统追求仍然没变。《诗经》的抒情有其独特的价值,它的抒情结构是作为一个传统加以继承和发展,而且更应该在这种传统里寻找更多用于情感寄托的结构和模式,为抒情诗开创更为广阔的空间。现代抒情诗的发展,与《诗经》的研究与探询,应搭建一个桥梁,使现代的文学在追求传统艺术的同时,让诗歌在反复吟唱中创造更加完美的艺术之境。

现代短诗篇5

论文关键词:石川啄木,周作人,目的论

 

石川啄木在日本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诗人,被称为“国民诗人[1]”。其短歌一改从古至今的一行书写形式,以独特的三行书写,自由地表现了口语定型诗的魅力,对日本近代新和歌的改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一生的重要创作都收录在歌集《一握沙》《悲伤的玩具》中。

“周作人是最早翻译日本近代和歌的翻译家[2]”,“也是最早译介石川啄木诗歌的翻译者[3]”。他以白话散文体的形式翻译日本的和歌被朱自清称为“实在是创作[4]”,尤其是20年代译出的作品,以崭新的散文体形式及白话文的语体对当时的诗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并且促进了一个新的诗体“小诗”的诞生,对此后的中国白话新诗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本文以石川啄木的歌集《一握砂》《悲伤的玩具》,周作人的译本为中心,从目的论角度,把周作人翻译歌集的“目的性”做为切入点,对目的论在近代和歌汉译过程中的接受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目的论

目的论,它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对翻译文本的研究模式,把翻译研究的重点放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目的性的选择上,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而人类一切行为都是有意***、有目的的,因此,翻译行为的实施也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为了这个目的,译者都会选择特定的文本和运用特定的翻译策略,以期达到自己的特定目的。目的论的提出者弗梅尔将翻译目的分为三类:一类是译者所要达到的一般性目的,比如说赚钱:二是译文在目的文化语境中要达到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第三类是使用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

所有翻译行为所要遵循的第一法则就是目的法则,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的全过程,从翻译材料的选用到翻译策略的采用,都必须遵循翻译目的。

二.周作人的翻译策略

1.形式:

周作人认为日本诗歌的特征是“用了简练含蓄的字句暗示一种情景,为别国所不能及的……”“但因此却使翻译更觉为难了。”[5]

原文:病みてあれば心も弱るらむ!

さまざまの

泣きたきことが胸にあつまる。[6] 「一握の砂

译文:生了病心也会弱了吧!

各式各样的

要哭的事情都聚到心中来了。[7]

用简洁的语言,运用句子的长短度,以散文式的节奏变化来让读者感受到了和歌的魅力。初看译文看似平板,其实却充满了趣味。啄木的和歌不拘泥于韵律和定型,打破以往不分行的书写的惯例而分了三行,非常自由。周作人用散文体来翻译,不拘泥于韵律和语法,“实在是创作[8]”。

2.语体:

啄木的和歌用的是近口语体的语体,周作人用白话文来翻译,传达了白话潜在的表现力,同时也准确传达了和歌近口语体的趣味。

原文: 茶まで断ちて、  わが平復を祈りたまふ  母の今日また何か怒れる。

译文: 连茶都戒了

祈祷我的病愈的

母亲今天又为了什么发怒了。

周作人用近似于翻译腔的定语句型,表示词语的关系,用长定语来修饰“母亲”,用“了”表示动词的过去时态。并用了结构助词“的”,这是白话特有的。

原文:かなしきは我が父!   今日も新聞を読みあきて、    庭に小蟻と遊べり。

訳文:悲哀的是我的父亲!

今天又看厌了报纸,

在院子里同蚂蚁玩耍去了。

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单词很多,每个单词都很***,周作人则充分发挥白话文的表现力尽量用双音节的单词,音节数增加的同时也缓和了句子的节奏。如“悲哀”“玩耍”的双音节单词使译文更加流畅。

原文:鏡屋の前に来て ふと驚きぬ 見すぼらしげに歩むものかも

訳文:来到镜子店的前面,

突然的吃惊了,

我走路的样子显得多么寒伧啊。

译文加上了原文中没有的人称代词“我”,这对几乎没有人称代词的中国古典诗歌简直是一种挑战,怪不对朱自清称赞其“简直是创作”。

周作人的白话可以说,是把中国古代的白话、民间口语和外语溶合在一起的新式的现代语。很重视句子成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主谓定状语交错在一起,甚至有几重修饰,注重营造和歌整体的意义,而且少了中国古典诗歌式的晦涩。

由此可以得出,周作人是采用了白话散文体这一翻译策略来翻译啄木的短歌的。

三.周作人的翻译目的

1917年到1921年,这个时期我国文坛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已经完成,在诗歌方面也是白话体诗歌独占鳌头。但是,到了1921年,中国新诗坛却有了个暂时性的沉默,为了打破这个沉默,1921年5月,周作人写了《新诗》,刊于6月9日《晨报副刊》,他在文章写到“现在的新诗坛,真是可以说消沉极了。……新诗提倡已经五六年了,论理至少应该有一个会,或有一种杂志,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了。现在不但没有,***见消沉下去……”[9]。

他其实是想用外国的思想和手法促进中国新诗的发展。关于新诗他这样说道“新诗本来也是从模仿(外国诗歌)来的,他的进化是在于模仿与独创之消长[10]”。1921年8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杂译日本诗三十首》,12月翻译《日本俗歌四十首》,又陆续发表《日本的诗歌》,《日本的小诗》等。啄木的短歌也是在1922年翻译的。

啄木在近代文学史上,“用恰当的表现方式体现了近代诗精神,树立了新诗歌[11]”受到瞩目。他用三行书写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和歌不分行的惯例,被视为是一种变革。啄木的这种叛逆、革新、独创的歌风,正好与当时周作人心涌现的突破旧框框的期望形成共鸣。

由此得出,周作人翻译啄木的短歌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取日本近代和歌中的新要素 ,进而促进中国新诗的发展。

四.翻译策略的有效性

1.散文体

汉语为***语,每个单词都有丰富的含义,语法变化也很少,即使是和日语有相同的字数,相对应的内容也不同。“三十一个音大抵只能当得十个汉字,如俳句的十七音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不过六七个汉字罢了[12]”。如果用10个或7个汉字来翻译和歌和俳句,音节过于紧迫,加快了节奏感,就会失去原作的情趣。语法变化少,就无法表现原文复杂的语法和“特有的助词[13]”。当翻译啄木的近口语体和歌时,这种语言的差异就成为很大的障碍。

周作人提出用散文体来表现和歌原有的趣味。他在《日本的诗歌》中关于日本诗歌的翻译说道“如将他译成两句五言或一句七言,固然如……嚼饭哺人一样;就只用散文说明大意,……但此外别无适当的方法”[14]。在《日本俗歌六十首》中他说“我的翻译,重在忠实的传达原文的意思, ……但一方面在形式也并不忽视,仍然期望保存本来的若干风格。这两面的顾忌是我不得不抛弃做成中国式歌谣的妄想,只能以这样的散文暂自满足。[15]”

周作人正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反复考量最后才采用了散文体。

2.白话文

周作人用白话文来翻译啄木的短歌,不得不提到其把翻译作为工具,改革新文学的这一思想。他在《谈翻译》中曾说道“自从严几道发表宣言以来,信达雅三则为译书不刊的典则,……但仔细加以分析,达雅重在本国文方面,信则是与外国文有密切关系的。……假如真是为书而翻译,则信达最为重要,自然最好用白话文,……文言文译书不很费力而容易讨好,所以于译者有利,称曰为自己而翻译,即为此故,不过若是因为译者喜欢这本原书,心想介绍给大家去看,那么这是为译书而翻译了,虽然用文言译最有利益,而于读者究不方便,只好用白话文译去[16]”。他把翻译目的分为为书而翻和为自己而翻,提出如果是为读者介绍的话最好用白话文翻译这一主张。

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对策和具体翻译方法。如上所述,周作人翻译的目的是吸取日本近代和歌的新要素促进中国新诗的发展。正是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周作人选了啄木的歌集,采用白话散文体的翻译策略。

3.小诗的诞生

从1921年到1924年,中国诗坛兴起了一股小诗的风潮,大量的小诗在报刊上刊登。朱自清对此这样总结:“现在短诗底流行,可算盛极!……这种短诗底来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据我所知,有以下两种:(1)周启明君翻译的日本诗歌,(2)泰戈尔《飞鸟集》里的短诗。前一种影响甚大。[17]”指出了周作人翻译的日本诗歌对小诗的巨大影响。而当时的小诗也确实和周翻译的短歌很相似。比如:

从堤边,水面

远近的杨柳掩映里,

我认识了西湖了!应修人《我认识了西湖了》[18]

这首小诗无论从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和周的译文极为相似。用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语句,表现了作者一时的感想。

五.结语

翻译和创作是不可分离的。翻译为周提供了一种创作新诗的尝试,而周又在次基础上创作了自己的新诗。1929年他发表了自己的新诗集《过去的生命》,收纳了36首新诗,其中的一首《小河》,被胡适称为是“中国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19]”。

周作人萃取了日本诗歌的精华,使中国诗坛从创作的苦闷期中摆脱出来,在当时的中国诗坛促进小诗的诞生,可以说是达到了其翻译目的。但是其有效性也是有限的。1924年以后***的硝烟浓起,小诗的形式和格调却与时代不相适应,其内容短小,无法承载复杂而深刻的内涵,小诗的作者们也纷纷停止了小诗的创作,转而寻觅其他的形式来符合时代的要求。

但是,正是因为周作人的翻译,为中国新诗坛开辟了一条虽不开阔但与众不同的途径,这也可以说是中国诗坛的一大收获。

参考文献:

[1].李艳霞.从目的论看梁实秋与鲁迅翻译官的异同[J].郑州: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4

[2].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C].香港:香港城市人大学出版社,2000

现代短诗篇6

现代诗与古体诗词从形式上来说不同,但是,中国现代诗,其精神内核一直是传统的、民族的。因此,我们应该把现代诗看成是中国诗歌“诗言志、歌咏情”传统的一种有机延续,无论是在文学层面还是艺术层面,都应该将其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体样式。正如托・斯普拉特所说:“诗歌是艺术的女王。”奥・霍姆斯甚至说过:“我愿把未来的名望寄托在一首诗上,而不是十部巨著上。”所以,如果在我们的教学中,因为各种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有意或者无意地将现代诗淡化处理,甚至摒除在教学之外,我想是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潜在伤害。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尤其应该注重现代诗教学。

现代诗歌教学应该怎样教?这是很多语文教师的困惑,初中语文教师尤其如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其一是忽略现代诗教学。一些语文教师受到应试的影响,认为现代诗在考试中分量不大,几近于无,最多也就是默写,用不着花太大的功夫进行教学,以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为主,基本上放弃了对现代诗的正常教学。其二是不重视现代诗教学。一些语文教师因为自身对现代诗并不感兴趣,对现代诗缺乏必要的理解、鉴赏能力,认为现代诗与古体诗不能相比,现代诗某种意义上就是“分行的句子”,并不算是优秀的文本,在教学中,要么是把现代诗当成文章来教学,要么是按照教学参考机械地进行“解读性”教学,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三是教而不得法。一些语文教师对现代诗歌应该说是有感情的,但他们认为现代诗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可以欣赏却难以教学,不清楚现代诗教学与其他文本教学的区别所在,教学起来没有那种和谐共鸣的感觉。上述这几种情况,正说明了在语文教学中,解决现代诗教学的问题迫在眉睫。

毋庸置疑,现代诗的教学是必要的。教材编写者将现代诗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收入教材,绝对不只是从文体角度考虑,而更多是从文化与文学角度来斟酌的。诗人雪莱曾这样描述诗歌的意义:“诗是至上的幸福,至善的精神,至佳而且至高的瞬间幸福的记录。”培根也曾感慨:“们历来认为,诗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它能振奋起人的精神。”所以,我们不但要重视现代诗教学,还要从探寻和挖掘精神内涵的高度去研究现代诗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现代诗中蕴含的美。那么,回到具体的语文教学,对于现代诗,我们该教些什么?结合个人对诗歌的理解以及诗歌教学的体味,笔者认为,应该从诗歌的语言艺术角度入手,引领学生领悟其中的诗意美、形式美、音韵美以及内涵美。当然,这里美的内涵是丰富的,绝不仅仅指单纯美好的意象,而应该拓展到一种巧妙的语言表达形式、情感抒发形式、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文本所反映的各种传统的、民族的、先锋的意蕴。正如塞・约翰逊所说:“诗歌的灵魂在于创新,即创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西。”这里面的“使人意想不到的,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西”,指的就是这种美的意蕴。

以《冰心诗四首》教学为例,如果仅仅是作为一种文本来教学,四首短诗的语言并不难理解。但是若从诗歌之美来教学,这四首短诗却可以作为引导初中生步入现代诗歌审美殿堂之门的一个很好的教学尝试。在实际教学中,我分别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切入四首短诗,引导学生领会诗歌这种简约华章中蕴含的丰富之美。《母亲》一诗,主要从诗歌表达技巧的角度来引导学生领悟艺术表达之美,在对比中深刻感受“母亲于孩子”如“巢于鸟儿”般,可以遮蔽风雨的情感;《纸船》一诗,主要从语言的角度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节奏之美,在丰富的句读、轻重音、长短音中感受情感变化的韵律,以及其中表达的深情;《成功的花》一诗,主要从诗歌表达的寓意内涵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语言的哲理之美;《嫩绿的芽儿》一诗,主要从诗歌的形式结构上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建筑美”。当然不同的教学侧重,其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

或许有教师会认为,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指向是不是太难了?毕竟,初中生的年龄还小,阅历也很浅,对诗歌的学习鉴赏恐怕很难达到这样的层次,况且考试也不可能考得这么深。确实,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前文已经说过,对现代诗的教学如果同于一般的文本教学,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如果考虑应试的目的,现代诗教学可以作为一种更加高深的文本来引导学生加强学习体悟,因为没有哪一种文本有诗歌语言的内蕴这么丰富。如果学生能自主对诗歌进行解读鉴赏的话,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他们能顺利地阅读欣赏其它文本。

现代短诗篇7

2.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历经十年艰辛写下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3.我国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是

4.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封建白话短篇小说是鲁迅的 。

5.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 。

6.《春秋三传》是指 、 和《谷(b)梁传》。

7.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 、俄国的 和美国的 。

8.王勃、杨炯、卢照邻和 并称为“初唐四杰”。

9.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指罗贯中的 、施耐庵的 、吴承恩的 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10.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指吴沃尧(又叫吴趼人)的 、李宝嘉的 、刘鹗的 和曾朴的《孽海花》。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代,散文有很大的发展。最早的历史著作《左传》《国语》《吕氏春秋》,就产生在这个时代。

B.北朝民歌的题材相当广泛,有的写游牧民族的生活,有的写战乱中人民的疾苦,其中《木兰辞》《敕勒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作。

C.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文学称为现代文学,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叶圣陶的《倪焕之》、老舍的《骆驼祥子》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

D.欧・亨利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其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近体诗有绝句、律诗和词三种。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春秋战国时的大量史料,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文字优美,文学性强。

C.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李有才板话》等。

D.世界名著《人间喜剧》《死魂灵》《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的作者依次是巴尔扎克、果戈理、托尔斯泰、雨果。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废弃六朝以后华而不实的骈文,而主张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

B.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C.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围城》分别塑造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知识分子在***斗争中成长的过程。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牛虻》分别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和爱尔兰作家伏尼契的作品。

14.下列作品、作家、时代(或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

B.《北京人》――曹禺――现代――话剧

现代短诗篇8

摘 要:意境是我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古诗词的重要特征,也是审美的一个重要标准。所谓意境,即主观意识对客观的反映,经过艺术加工后形成的一种虚实结合的境界。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熠熠闪耀,其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唐诗是古代诗歌的鼎盛期,名家辈出,本文以五言绝句为例,对唐诗中的意境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古代文学;唐诗;五言绝句;意境

引言

我国文化深厚,历史悠远,古典诗词文章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在古代诗歌中,很讲究含蓄美,通过各种手法创造诗歌文字之外的意境,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唐五言绝句篇幅短小,是一种简约的体现,是语言的高度凝练,“言尽意未尽”,以弦外之音烘衬出一种美的意境。在书画艺术中,有“留白”的说法,即以有限的内容创造出“无胜于有”的境界,使得诗文言简意深,荡气回肠。

1.意与境

意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术语,意指的是诗人的主观思维,包括感觉和理性,对外界的感受和理解;境指的是客观世界或某些事物的形神状态,是诗人借以抒发感情而凝练的精神本质。两者互融,情景共存,达到一个浑然天成的完美境界,言尽意未尽,意在言之外,便是意境的基本特点。

意境的提出,最早见于唐朝王昌龄的《诗格》:“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于心,则得其真矣。”司空***在《诗品》中言道:境生于象外。到宋朝,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此做了进一步探讨,“言有尽而意无穷”。至明清时候,“意境”成了诗格及美学的核心,关于意境的理论论述趋于成熟,从各个方面来剖析意境的概念和延伸、构成、创作及鉴赏,在理论逐渐完善的同时,也成为了对文学艺术内在本质的最高概括。

王国维对意境的研究鞭辟入里,他对意境做了严谨的规定,完善了关于意境说的理论,使其被自觉地运用于分析文学本质上。在之前,虽然意境说早已被提出,但与神韵、气质、格调等词都有所混淆,不少诗人所创造的意境其实只停留在技巧和形式上,而王国维将“意境”***划分开来,并推崇其为最高美学标准。此外,王国维还提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说法,《人间词话》中描写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可见,意境是在诗人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情况下产生的,同时也是引起诗人和读者共鸣的一个纽带,通过这种意境,读者能够从中感受诗人的弦外之音,在其陶冶之下,获得心灵和精神上的享受。意象和意境是不同的,意境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思考加工,它不能单独存在,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而意象则是这种载体,当某些意象刺激到作者的内心情感时,诗人的思维(即情)和意象(即景)猝然融通,达到“情与景会,意与象通”的境界,即为意境。所以,意境的产生,必须要有真实的情感,其次是形象思维,眼光敏锐,想象丰富,具备将抽象和形象相结合的能力,然后与某些意象产生摩擦,灵感突显,从而生出意境。

在现代化社会,许多新元素不断出现,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应很好的继承传统诗歌,将其发扬光大。唐诗是传统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形式优美,语言含蓄,韵律和谐,感情丰富,具有极强的精炼性和含蓄性,往往以小见大,叶落知秋,运用一定的手法,以虚衬实,以无生有,言虽尽,意无穷,使整篇的意境更上一层,欣赏诗歌中的意境,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章的美感,同时有利于提升审美修养和艺术水平。

2.唐诗五言绝句中的意境

诗歌的含蓄美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含蓄,即包含有一定的意境。五言绝句在唐诗中占据着很大部分,其中不乏名家大师。在此对其中几首较为著名的诗歌进行赏析。

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是一首及其简练却又不是纯真可爱的诗,以白描手法、朴素无华的言语刻画了一对青年男女邂逅的场面,虽只短短的二十个字,其中蕴含的信息却相当丰富,给人联想的空间十分广阔。可将这首诗看作是问答诗,和民歌中的对唱相似。作者对两个主要人物并没有任何描写,外貌、衣着、身份等都没有费笔墨,只是简短的四句问话,却让人觉得一个无邪天真略带青涩的少女,一个纯朴善良的男子形象跃然纸上。故事没有开始,没有结尾,作者没有交代两人要去哪里,要去做什么,也没有说两人对话后发生了什么事,只留下了四句话,留下了大量空间,让每个读者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

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是一首很精致的五言诗,题目中是寻隐者,而隐者全篇都没有出现,也没有任何正面的描写,却给人印象极其深刻,将其清雅高逸的形象渲染出来。松下、采药,只用了两个词,却可以获知关于隐者的高雅性情,作者连续发问,却一直没得到肯定答复,最后的答复依然没有结果:云深不知处。作者没有描写为什么寻隐者,最终也没有寻到隐者,只是经过简短的问答,不但描绘出了一个隐者的形象,还将作者那份沉重的心情带入进来,表达了作者厌倦仕途想要归隐的志向。结尾以虚无飘渺的想象让读者在其中回味良久,感触颇多。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首诗的意境更为深远,达到了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境”。全篇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众”字和“孤”字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飞鸟、闲云本身就给人一种飘渺、洒脱的感觉,众鸟飞尽,连一片闲云也飘向他处,剩下的只有清净,敬亭山,没有对山的任何描述,诗人与山对坐,那种惆怅、孤高的情绪便油然而生。山的高大和飞鸟闲云的渺小,近景和远景,寥寥二十个字,作者却创造出了一个无比广阔的意境。对人生的思考,生命的永恒,孤芳自赏的品格,诗人通过意境使读者直接联想到许多,以引起共鸣。

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同样是简单的二十个字,却以其巧妙地安排和合理的搭配给人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绿蚁、红炉、黑夜、白雪,作者选了几个颜色各异的物象,轻轻一笔带过,强烈的画面感随之而来,在大雪即将到来的冬天黄昏,诗人独身在农村木屋中煮酒,为排遣寂寞,邀请故人饮酒。前三句铺设画面,最后以疑问结尾,使得整首诗变得空灵摇曳,余音袅袅。作者没有说邀请谁、也没有说原因,只是问了一句“能饮一杯无”却溢满真情,在寒冷的冬夜多了份温暖,让人觉察到友谊的可贵。

3.结束语

作为诗歌的一种形式,五言绝句篇幅比较短小,词语数量有限,但通过创造意境能够使诗歌的艺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意境描写随处可见,值得我们学习传承。(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彭国辉.启发想象,感悟古诗词的意境美[J].都市家教,2012,,2(10):162-164

[2] 吴妙丽.浅探古诗的“意境教学”[J].时代青年,2012,28(6):215-217

现代短诗篇9

李贺是唐代大诗人,同志对李贺的诗歌十分欣赏, 称赞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曾在自己的诗词中引用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 雄鸡一声天下白”等名句,足见其对李贺诗歌的喜爱。李贺的诗构思新颖,想像丰富,意境奇丽,色彩浓郁,善于运用比兴等形象思维的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唐代诗人中,诗鬼李贺和诗圣杜甫、诗仙李白齐名,也充分说明了他在文学史上独特的地位。

作者以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生平及诗歌创作为主要脉络,创作了长篇历史题材小说《诗鬼李贺》。该书在描写李贺的仕途主线的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他极具浪漫情调和传奇色彩的爱情生活,把李贺的婚姻之谜合情合理而又不失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主人公生活的唐代的生活风貌、宦海仕途和洛阳、长安东西二京的都城风情也跃然纸上,艺术地再现了大唐时代的市井民俗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天才、勤奋、坎坷、绝望、短暂的人生经历。

司卫平笔下的《诗鬼李贺》,就李贺生命短短的二十七个春秋而展开其“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的坎坷一生。作品描述了在这短暂的生命过程中,他经历了天才的童年,有过一段较为平静幸福的生活。他少年有志,以诗歌神童扬名天下,得到了吏部侍郎权德舆的赏识,在他以后的生活岁月中多次得到权德舆的恩助。他第一次应试,是由权德舆帮助,但由于父亲的去世,使这一次朝廷选拔非常之才的考试与他擦肩而过。在为父亲守制服阕的三年间,他拜谒并成为韩愈的门下士,得到了韩愈的提携和帮助。在守制期满后,韩愈劝其参加进士考试,由于他的恃才和不慎,遭到了宵小之辈的嫉恨。在乡试中榜后,便有他冒讳显名的揭帖广布洛阳城里,使他经历了科举途中致命的一击。虽然在韩愈的多方提携下,他挣扎着继续以举子的身份进京长安参加大比策试,但争名毁誉的举子们兴风作浪,再次以李贺显名冒讳之借口造势。李贺迫于无奈放弃了策试,幸得已经在朝廷高居相位的权德舆帮助,以皇族身份得以恩荫入官,被安置在只有皇族子孙才能充任的太常寺中,实际就是皇帝的家庙,当了一个掌君臣版位的奉礼郎。这种斋社庙郎的生活,使李贺施展抱负的理想成为一种无奈的消磨。在将近三年的奉礼郎任上,他实际只待了一年多时间。由于权德舆被皇上斥逐,分司东都洛阳,感到失去晋升依靠的李贺也托病回到了昌谷家中。后在友人的劝说下,重去长安求调升迁,无奈之下做了短暂的南游以求职分,后由友人张彻推荐到潞州***营郗士美帐下做了个文案。***旅生涯靠战功迁升,李贺弱不禁风,很难有所建树。郗士美的调任,张彻的另寻出路,使李贺面临着靠树树倒、靠山山崩的窘境。已经身染重病的他不得不选择回归无颜回往的老家昌谷,在颠沛中一盏绝望的灯在风中熄灭。

现代短诗篇10

关键词:海子;精神气质;诗歌理想

本文把海子精神领域和诗歌领域的形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入北京大学学习之前和进入北京大学学习之后。这样分期的原因是:海子本人出生在农村,但他非常聪明,十五岁就考入了北京大学,他是农民的儿子,贫困的出身这个背景在他走入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后,使他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这个阶段的他接受许多新鲜事物,又促使他有更博大而高远的精神追求。海子诗歌的独特意象和真挚感情,源于他所接受的淳朴的父母之爱和农村乡土环境的教育以及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善良,质朴,淳厚的精神气质和热爱生命和土地的情怀以及由此造就的秉性;而他的诗歌所呈现出的博襟和崇高境界,则是在考入北京大学之后,感受了北大深厚的知识储备与渊源学养,兼容并包和刻苦上进的文化精神后自主接受人类文明成果并且把自己的生命艺术化所产生的理性追求。如果说海子十五岁前的生活和经历培养了他善良淳朴的性格和自强自信的品质,虔诚而真挚的看待世界和人生的胸襟,形成了他热爱生活和人类的赤子情怀;那么,北大的学习和教育则形成了他系统而扎实的知识底盘和以诗歌为途径拯救人类的诗歌理想

一.海子精神气魄和诗歌领域理想状态的形成

海子给我们每个人留下的印象是:他来自农村,对农村的一切事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在《活在珍贵的人间》中他写道:"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1]他这份对土地的特殊情感,不可能是一个在大城市里成长的人所拥有的,它只能出自一位像海子这样的农民家孩子之手,它带着海子对童年时期农村生活的所有回忆。从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本身就有着质朴、纯真以及对农村的土地的深厚感情。山川,溪水、绿草,蓝天等特有农村气息的自然味道都在海子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事物都是是海子一辈子也割舍不掉的故乡情缘。

十五岁的海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后,接受的是完全不同于农村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在这里,海子的精神气质和诗歌理想得以最终形成。海子凭借他的聪慧和勤奋学习了除他本专业外的很多其他的书籍,这其中有关于美术的,文学的,哲学的,尤其是文学和哲学的。这时期的知识积累为海子日后的诗歌创作积淀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海子的诗歌理想是通过他的诗学论文来表现的。海子具有自己的诗学观,他的诗学观为他的诗歌创作起到了方***和航标的作用。海子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个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二.生命与艺术的交织

海子把自己的生命艺术转化为诗歌的形式,诗歌包含了海子太多的理想和理念。他诗歌的内容是他自己全部生命及艺术的贯通。海子的诗歌有短诗也有长诗。短诗主要都是抒情诗,是他对生命本身的高度凝练。正如他自己说的,他的短诗是“绝对抒情的”,具有“刀劈斧砍的力量”[2]。鉴于篇幅和海子1985年后的短诗,尤其是1987年后的短诗实质上都是伴随着《太阳七部书》的行进而产生的,是“七部书”这一粗硕的太阳火轴辐射出的火星星群。就像一滴海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海子的短诗同样折射着他的诗歌理想,所以本文将讨论的重点放在海子抒情诗的内涵的分析上,而对他的长诗只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

三.海子诗歌对现代人们的启迪

海子以诗歌为途径来拯救当代人类走出精神落寞、追求物质化的生存状态做了一次大胆的努力和尝试,他以最原始的手段,从人类文化的源头出发,运用象征的手法,显示出一位诗人对这个不能让他满意的时代的既恨又爱的深沉反思和执著关注。海子的诗歌对于当下生存和精神境况的意义,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首先,从海子献身艺术的精神来看。人们繁忙的为自己工作而奔走,城市里钢筋水泥建筑起来的高楼大厦和废物污染隔断了与大自然与人清新灵动的交流,从而导致了人所需要的真诚沟通不能实现。这些闪耀着人的智慧之光的诗句和我们由此感悟到的美好生存和人性之美为我们这个心灵干燥如沙漠的时代浇灌了精神的甘露。如果说后工业时代是物质对人的异化,是精神凋萎的冬天;那么,海子的诗歌则是对精神家园的复归,是万物苏萌的春天。王家心说我们"可以按自己的内心写作,却不能按自己的内心生活"是这个时代的无奈,那么海子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是对这个时代的反抗,他的赤子情怀和他献身于艺术的勇气和精神是高悬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精神之光。

注释:

[1]西川《诗学:一份提纲》,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914页。

[2]余徐刚《海子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6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现代短诗10篇

学习

菜根谭全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菜根谭全文10篇,内容包括菜根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菜根谭第十一则全文。4、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大意】权利和财势,以不接近这些的人为清白,接

学习

张爱玲传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张爱玲传奇10篇,内容包括张爱玲的传奇有哪十篇,张爱玲传奇小说。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和《资本市场》杂志社共同举办的‘2005中国电影产业投资高层论坛不久前在北京召开。这是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而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学习

情人节英语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情人节英语10篇,内容包括情人节英语情话,情人节英语。2.icanbemyselfwheniamwithyou.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才是真正的自己。3.youalwayssaywhatineedtohear.你的话总是那么悦耳动听。4.yourlovegivesmethefeeli

学习

保证金管理制度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保证金管理制度10篇,内容包括保证金内部管理制度,投标保证金内部管理制度。(2)投标保证金款项必须从投标人所在地开户银行的基本帐户中汇出。(3)投标保证金款项必须在招标文件规定的交款截止时间前到达乐清市招投标中心投标保证

学习

温柔的夜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温柔的夜10篇,内容包括温柔的夜散文100篇,温柔的夜晚文案。微风渐渐吹来,并送来一阵阵麦香。它在干什么?在亲吻那些正在熟睡的工人吗?不是的。是在督促我和妈妈,夜已深,赶快回家吗?也不是。那它在干什么?哦,原来是告诉人们,麦子熟了,

学习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德不孤必有邻出自10篇,内容包括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哪里,德不孤必与邻国学经典语录。再论公司,公司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团队是否努力,而不是考虑刚开始的时候客户会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讲道德,讲原则,可

学习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奥斯维辛没有新闻10篇,内容包括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课文解读,奥斯维辛没有新闻的主要内容。学习过程:一、导入:初中我们曾经学过新闻,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新闻,那么我们知道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他在报道新闻时应该注意什么吗?(讲究

学习

励志的文章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励志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励志的文章精选80篇,励志文章精选10篇优秀。这个年代,自由反而让人激发出更多的空间,把每一件事好好地完成,做出一个很好的成绩,不就是我们每个人想要追求的吗?我非常感谢我的家人,让我从小就可以学音乐

学习

银行实习心得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实习心得10篇,内容包括银行大堂经理实习心得,银行线上实习内容。在师傅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各方面进步都很快,对银行工作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银行工作首先要抱着“认认真真工作,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在实习岗位上

学习

仁爱版七年级上册英语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仁爱版七年级上册英语10篇,内容包括七年级上册仁爱版英语资料推荐,仁爱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带翻译。本研究的对象包括三套初中英语教材。第一套是由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ProjectEnglish)学生用

学习

公司管理流程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管理流程10篇,内容包括工厂出货流程管理,公司流程管理体系。国内近几年呈现的群体多项目管理案例,如世博工程、品牌工程、成套楼盘连锁开发项目等越来越多地证明,孤立的、分散的项目管理和决策方法已经适应不了当今新型的

学习

很高兴认识你英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很高兴认识你英文10篇,内容包括很高兴认识你的短文英语,你好很高兴认识你的英文。一、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提高学习英语兴趣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让其从国内外的局势,从中国目前的国情了解学习英语的必要性,从长远来看,中国处于正在崛

学习

大学班会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班会总结,内容包括大学班会总结范文大全,大学班会总结范文模板大全。这一学期来,作为班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与同学打交道这个方面上获益匪浅。通过了一学期和同学们沟通和观察,也了解了同学们的想法、看法,进而更好

学习

窗口工作工作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窗口工作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窗口工作半年总结,窗口工作总结精选17篇。一、抓***治思想品德平时遵守工作纪律,严格作息时间,认真履职,同时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积极参加单位和局系统集体会议以及各种***教文体活动,保证到课

学习

建国短诗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建国短诗10篇,内容包括建国时期写的短诗,推荐的建国前和建国后的诗。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所反映的内容各不相同。有的反应当时社会***,***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有的抒发个人的***治思

学习

冰心写的短诗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冰心写的短诗10篇,内容包括冰心写的短诗大合集,关于冰心的十篇短诗。《繁星春水》读后感一在寒假里,我阅读了一本书,就叫做《繁星春水》。这本书的作者是现代着名的女作家冰心奶奶,冰心奶奶的原名叫做谢婉莹,是福州长乐人。冰心

学习

现代小短诗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小短诗10篇,内容包括现代短诗精选12篇,四年级现代短诗。附:《给读大学的杨灿打电话》的原诗:《给读大学的杨灿打电话》杨然狗娃娃你怎么花的钱你爹妈没有印钞票更没有抢银行——《成都晚报》2003年8月19日副刊

学习

试谈威廉·布莱克两首短诗《扫烟囱的孩子》中的艺术特色

阅读(439)

本文为您介绍试谈威廉·布莱克两首短诗《扫烟囱的孩子》中的艺术特色,内容包括扫烟囱的男孩威廉布莱克,威廉布莱克烟囱。【摘要】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是英国诗歌史上成就巨大、影响深远的诗人,本文主要介绍了他的两首同名短

学习

短诗三首范文精选

阅读(70)

本文为您介绍短诗三首范文精选,内容包括短诗三首3篇现代诗歌,短诗三首摘抄。2.十二节的祈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