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邻出自10篇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篇1

《论语》云:德不孤,必有邻。所谓“德”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也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孔子说,这是因为“必有邻”。从字面上来理解,“邻”就是“邻居”。我们知道,在生活中,邻里关系是人们接触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

今天将这句话应用于公司,其实也是相当富有积极意义的。

先论职员,虽然“德不孤”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是我们应该如何着手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不仅仅只是讲述了一个道德修养的问题,我们做任何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都希望有人理解,有人支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身边的人总会从不理解转为理解,从不支持转为支持,而远方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们,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在了解了我们的所作所为之后,一定会给我们送来遥远的祝福直至帮助的。

再论公司,公司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团队是否努力,而不是考虑刚开始的时候客户会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讲道德,讲原则,可能会使公司陷入某种困境。但只要我们真诚相待,一切为客户着想,设身处地地为客户的利益设想,迟早有一天,客户会向我们抛出橄榄枝,视我们为合作伙伴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古人看来,只要真是道德君子,那么即便在短时间内没有互相呼应的伙伴,但时间长了,总会有同样性情和抱负的人过来与他亲近的。“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在这里讲的,其实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经验,更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规律。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篇2

这句话简单的翻译成白话就是,有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人来亲近的。那么,太阳神直销为什么要用这样一句话来作为企业的文化呢?笔者认为,这应该是朱总与张总他们在早期筹备太阳神的直销事业时,发出的对太阳神直销事业应该如何经营的内心叩问。而“德不孤,必有邻”的回答,让我们看到了太阳神直销事业的领航人们对规范经营直销事业的坚守,并且坚信这份坚守,必会赢来更多的志同道合者的加盟与追随。

不过拥有信仰的企业,只是拥有了一个前进的指南针。指南针只能帮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如何到达成功的彼岸,只靠一个指南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做好远行前的各种准缸作。

那么太阳神做得怎么样呢?首先,是成功拿到了宝贵的直销牌照。2007年2月8日对于太阳神直销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国家商务部正式给太阳神颁发了直销经营许可证,允许太阳神以合法的身份经营直销,―下子就取得了市场的先机。

其次,是创造性的提出了珍珠店的经营模式。太阳神的珍珠店模式被《中国直销》以《珍珠串起未来,太阳神寻找中国直销的希望!》为题进行报道后,在业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关注。的确,珍珠店模式的出现,解决了困扰行业很久的一个很根本的核心问题――那就是如何在市场的最终端完成销售。而珍珠店模式是笔者目前看到的解决这一问题最卓有成效的良方。

什么是直销?简单地说,就是传播推广好产品,然后销售好产品,继而达到个人创业和财富的增加。现在业界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招集了一大堆好的事业传播人员,但是这些人员却不愿意去完成最后的销售工作,导致优质的产品不能最终到达真正的消费者手中。笔者始终认为,以销售为导向,是判断一个直销企业能否永续经营的必要条件。否则,没有办法解决现金流长久健康运转的问题。

更可贵的是,太阳神的珍珠店模式不是个案,而是可以在公司内部进行大面积的复制与推广。因此珍珠店模式的出现,让得到了牌照的太阳神在短短的两年内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这又进一步证明了珍珠店模式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篇3

且说有一天,一位好友来我家玩。第二天,我西边的邻居敲门找我,让我的朋友赔他的车。他说,我的朋友昨天停车没小心,刮蹭了他的汽车。我答应他道,当天下午我就到朋友那儿去问个究竟。若确有此事,我了解那位好友,他一定会办理赔偿手续的。但无论如何,我明天早上十点将带他去邻居家洽谈此事。

当天下午,我风风火火地赶到好友那儿,劈头盖脸道,你为啥刮蹭了别人的车却不言语一声?搞得我像你的犯罪同伙似的!他挠了半天脑袋,然后嘟囔道,他昨天在我家门口停车时,确实有点不顺来的,但他真的不知道刮蹭到别人的车了。我说,那是我的邻居哎!得了,就当帮我一个忙,供认不讳吧!

当天晚上,我正要洗洗睡呢,两位警察来了。原来我那位高邻当天下午竟然带着证人到警察局报案去了。警察问我,那好友是否答应赔偿刮蹭?我呆了,但还没呆若木鸡,故立马披上外套,带着两位警察就到邻居家当面对质去了。我说,出尔反尔呀,咱们不是说好了,明天早上十点去你家洽谈赔偿之事吗?他躲到警察后边一声不吭。

警察走后,我躺在床上睡意全无。我发誓,从今以后,再也不每天下午帮那个邻居遛他的大黑狗了!在荷兰,遛一小时的狗五到八欧元,我饶上兔耳朵、羊下水等等给那大黑狗买的零食,免费给邻居遛了五年的狗,换来了一只披着西装的白眼狼。 德国黑森州公寓式小区。

第二天,我带着好友去白眼狼家填写赔偿表,再次问他,你干嘛派警察来,狐假虎威地坑我?他说,他担心我赖账。我惊讶道,咱们俩是邻居哎。中国有两句俗语,远亲不如近邻,兔子不吃窝边草,我再想赖账,也不会拿你开涮呀!

邻居的沉默如同无声的警钟,把我给敲醒了。是了,邻居没错,是我不识时务。我在荷兰这么多年,咋还没看清楚形势?

又一天,天刚蒙蒙亮,我的一位荷兰读者就带着她的吉娃娃不请自来了。她非要进屋和我小叙一番不可。她只是读过我的小说,但我们素不相识,所以我没答应她的要求。这位姑奶奶便和她的狗狗在我家门口分别大喊大叫和狂吠乱扑。

我慌了神,跑到东边的邻居家求救。邻居说,找嘛?打112,让警察来管,这是他们的职责。我顿时透心凉。这家邻居是我用中国饭给“喂大”的,只要我包饺子、烙馅饼、回国带回北京稻香村的点心来,都屁颠屁颠地跑去送给他们尝鲜。

我心里正凉着呢,这位读者恼羞成怒,开始踹我的门了。我六神无主了,只好真的打了112。

警察来后,先是检查那位读者的身份证,然后与警察总署通电话。总署调出她的档案查看之后再通知警察,没发现她有犯罪历史。于是警察劝她带着吉娃娃到附近海边去散散心、消消气。读者骂骂咧咧地走后,警察递给了我一张传单,上面用粗体字写着一个特别好记的电话号码,让我过会儿就拨这个号儿。警察撤后,我定睛一看,传单上的号码是受害者咨询热线的。俺啥时成受害者了?咨哪门子的询呀?所以没理那个茬儿。

中午,我正吃鸡蛋炒米饭呢,电话铃响了。一位男士柔声细语地询问道,您还好吗?不心惊肉跳了吧?我赶紧把米饭给咽下去,好回答他的问题。他听我不言语,故安慰我说,他完全理解我此时沉重的心情。

我把嘴巴腾出来后回答道,您要是不提今天早上这件事,我早就把它忘了。男士穷追不舍:惊吓也许会被受害者潜意识地压抑下去,那叫选择性遗忘,但这有后坐力,过几天会反弹。所以,他还是想现在就同我聊聊,让我吐吐苦水,千万别把悲痛憋在心里。我说,米饭快凉了,我先进午餐。如需要,一定不憋着,我会打电话给您的。

邻里之间没有任何感情或

道德伦理色彩

自工业化起从农村涌入城市的欧洲贫民,在陌生的环境里举目无亲、孤助无援。按理说,他们应该穷帮穷、亲帮亲吧?就像过去进城谋生的中国农民那样。但是不然。正如荷兰俗语所说:“你管你,我管我,上帝管大家。”

在同一厂矿或公司就职的人通常在下班之后,除了有时一块在外边喝杯酒以外,老死不相往来。更有甚之,很多欧洲人觉得下班后在住宅区、休闲场所或商场超市碰面挺膈应的。不在同一单位供职的邻居就更形同陌人了。

工业***之后的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写道:人们总在修补家与家的围墙、总在划定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法国哲学家和文学家萨特就更加振聋发聩:他人即地狱。在我看来,这不仅“修补围墙”,简直与人为敌。

在荷兰等欧洲国家,人与人的正常交流,人帮人、甚至人坑人的行为早已随着个人主义的精致化和人际关系的法律化而淡出历史舞台了。邻居只是一个地理位置概念,没有任何感情或道德伦理色彩。在我西边那位邻居的眼里,我跟路人甲路人乙没啥区别,都有坑他、拐他、骗他的动机和潜力;至于我东边那位,我有事希望他们帮忙,门儿都没有。

我的另一家邻居,本来好好的,可突然女的出轨,男的借酒浇愁,他们的两个孩子放羊没人管。女儿今天把头发染成天蓝色,明天往鼻孔里穿个银环;儿子今天学抽烟,明天踏着滑板车横冲直撞。我看着心急如焚。其实我很想和他们谈谈,试***帮他们一把,但前述那些经历让我不敢狗咬耗子多管闲事了。

后来听说他们雇佣了劝架劝善专业户――婚姻咨询调解公司来盘活他们僵硬的夫妻关系。我觉得蹊跷,便问一位荷兰朋友:据说那男的父母大人健在,还有六个兄弟姐妹,女的爹娘就住在附近。为什么不请双方的家人来调停,一来大家知根知底,二来能节省付给咨询调解公司的大把白花花的银子?

荷兰朋友反问道,他们夫妻俩的事情跟双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有半毛关系吗?我心想,听他这语气,估计跟他讲中国的孝悌心、手足情,恐怕也是瞎子点灯吧,闹不好还会惹他呲毛儿。我还是知难而退,别捅马蜂窝了吧。

感谢这位荷兰朋友,他无意中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从祖国带来的对感激之情的定义需要修改了。我给东边邻居送中国饺子和馅饼,给西边邻居遛大黑狗,那是我一厢情愿,谁也没逼着我去做,这跟邻居在关键时刻帮不帮我、坑不坑我,是两码事。这里的人很有原则性,一码是一码,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

有年夏天,我接受荷兰一个公益电话热线的邀请,到三家***书馆做专题讲座,题目是“孤独”。电话热线公关部门的负责人告诉我,荷兰***府的福利部门每年都拨款给各种咨询机构,资助它们陪人聊天。可是我想,虽然这项***策的出发点很好,但如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思想交流、甚至磕牙闲白都被福利化、机构化了,还有什么能够维系人与人的关系?还有什么必要来维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们不需要相互沟通、关心和帮助,逐渐失去高级灵长动物最重要的社会属性,人类将慢慢地变成什么样子?

在荷兰等一些高福利国家,国民一生下来,***府就保证他们从摇篮到坟墓,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除非你***酗酒不作不死,一般都能过得滋滋润润、舒舒服服。这样一来,就更不需要人帮人了。

不言而喻,这些听似天方夜谭的福利只限于欧洲本地人,外人一般免进。

人际关系异化的结果

人的行为被过度法律化、福利化和商业化后,导致人性异化。其重要表象形式有草木皆兵、不安焦虑、孤独忧郁等。

十几年前,我从荷兰南部城市马斯特里赫特搬往西部城市海牙。荷兰虽然巴掌大,但从最南端到西北角也要开三小时的车。我雇佣的搬家公司在一天之内来回跑了两趟。跑完第二趟时,已经晚上六点了。荷兰离北极圈较近,这时是冬天,天早就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

搬家公司把大卡车停到我家斜对面。我们正忙着往屋里倒腾家具呢,警车就哇啦哇啦嘶叫着赶过来了。两位警察跳下警车,说要检查我的证件,还让卡车司机出示他的证件。我问警察叔叔,哀家犯了哪门子的法?他们俩齐声回答道,我的一家邻居 (他们不说是哪家)报警了,说他怀疑这里停靠了一辆偷窃大宗家什的货运卡车。

这可真是岂有此理!

没几天后我就在附近找到了一个健身房,像在马城时一样操练去了。在那里我碰到了一位儿科医生。他三十出头,长得用当下的时髦语言说就是,帅得不要不要的。他见到我就过来搭讪,还向我“倾吐衷肠”。露露呀,他说,你知道吗?我跟你是近邻。那天晚上的警察就是我叫的。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他的脸皮得多厚,才能说这话不脸红呀?不过我在荷兰呆久了,学会了不露声色,故问他,我比你矮两头,瘦两圈,你要是想抓我,就跟抓小鸡似的,至于动用公检法来修理你的远亲不如近邻吗?他耸耸肩膀,不以为然。我又问他道,你就不能挪半步、过来敲门问我一下:嗨,那卡车停在这儿干嘛?再说了,你看我慈眉善目的,像是江湖大盗吗?你还能生吞活剥你呀?

他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当时谁知道你有没有暴力倾向?带没带刀***棒棍之类的?

听他说到这里,我也就只剩苦笑的份儿了。

这件事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荷兰等许多欧洲国家邻里关系的异化。法律虽然能保护居民的安全,但如果让它完全代替邻居与邻居、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沟通,后果则是人人自危,大家自编自演的、无端的恐惧将驱赶彼此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而且,过度依赖警方会加深居民内心的不安和恐惧。警察不是三头六臂,治安工作怎可能面面俱到?家里出了事,警察来看归来看,做笔录归做笔录,但常常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就使居民们对外人更加戒备了。而那所谓的外人,可能就是隔壁的邻居。结果每户人家都成为孤岛,脆弱不堪一击,所以要全副武装,时刻准备攻击对方。如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那两个邻居轻车熟路地派警察来对付我,毫无心理负担,而且还觉得天经地义。看来虽然欧洲的王宫贵胄、富贵人家不像从前那样爱住碉堡了,但许多欧洲人的心却留在了碉堡里。如果说以往的碉堡主人用***弹来攻击他们眼中的侵入者的话,那么,现在的不少欧洲人通过法律来攻击所谓侵犯他们利益的邻居。前者真***实弹,后者软刀子。由于被冠以合法合理保护自身权益之美名,所以当下的欧洲人操起软刀子来心安理得、既频繁又从容。这对邻里关系和人际关系的破坏力比碉堡的***炮要大得多。

不是说法律化不好。可是,万事要讲个度,正如福利化一样,如果让法律和福利完全接管人的自律行为,比如按照伦理道德行事,如果让法律和福利侵蚀人的社会属性,比如互信和互助,那就与当初建立法律制度和福利社会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我那次接受邀请去做有关孤独问题的讲座时,曾问那个公益电话热线的公关部门,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他们说,据统计,近年来给热线打电话的人多数是因为孤独和抑郁。孤独已成为荷兰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这话我听起来并不耳生。其实我早有感觉,荷兰等欧洲国家孤独的人比中国要多,抑郁症患者也比中国要多。

我又想起一件事来。有年夏天,我到荷兰南部的艾因霍芬市去做讲座,在那儿遇到了一位曾周游世界的荷兰新闻工作者。他对我说,在某西方超富裕的国际化城市里,地下水中的抗抑郁药浓度令人担忧。我问他,那药怎么跑到地底下去了?他回答道,因为那个城市有很多成人服用抗抑郁药,药物残渣通过患者的粪便等渗入地下水。

我不知记者说的是否属实,但我当时听了直犯嘀咕,你说草木皆兵、人人自危会不会是孤独感和抑郁症的诱因之一?如果会,抗抑郁药物真能让人快活起来吗?

在荷兰等许多欧洲国家里,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围墙”、“他人即地狱”的思维,邻里关系的过度法律化和福利化以致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此类因素导致街区内的居民各自为***、互不干涉、互不帮助,连相互使坏都常让第三方――警察等公检法部门来出面。美国总统小布什曾呼吁国民“多对话少诉讼(Talk instead of sue)”,其原因用脚后跟都能想出来,不是吗?

不过话说回来了,小鸡撒尿,各有各的道。即便大家谁都不管谁,不也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吗?一旦出了事就有警察或福利部门出面来免费处理,或有专业人员出面来收费处理。

可这样左挡右掩,能消除人的孤独和抑郁感吗?如上所述,如果房屋真的被盗了,警察过来,看一圈,做个笔录,齐了,但破案率欠佳。至于聘请劝架劝善专业户来融洽夫妻关系,只有富人能拿得出那笔闲钱来。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篇4

近期,连续几起儿童被撞案,引发国人深切关注,对道德滑坡的焦虑与法治不彰的担忧,弥漫整个社会。

道德与法律,究竟谁才是挽救社会溃败的良方,建立公序良俗的基石?在呼吁法治社会、契约精神的当下,道德伦理应该处在怎样的位置,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德不孤,必有邻。”这句孔子的话,最近一直在我的耳边回想。孔子坚定地认为有德性的人,是不孤独的,必定有邻居,乃至有一个价值认同相近、温暖的社区。反过来,一个人能长期坚守“正确”的理念,必然有一个认同他的社会网在支持他。

善良需要社会网的依托

最近发生的一些新闻,让人们开始激烈地反思社会冷漠、良心失守的问题,比如近期连续爆发的老人跌倒没人扶的事件,以及佛山女童被车碾压,路人见死不救事件。最常见的批判武器,是孟子说的“恻隐之心”:如果连伸手救人都不做,异于禽兽者几希?还有,近年来接连爆发的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食品安全危机,也在不断加深公众对社会道德沦陷的焦虑。国民的良心真的出问题了吗?

个人以为在关于佛山撞人事件的评论、分析中,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周如南对于案发的广佛五金城的人类学观察最有意义。与其俯视呐喊,不如平视问题出在哪里。当周博士向五金城里的档主询问:如果你遇到此事会怎么做时?大部分人第一反应都是“当然会救”,至少是“打电话”,但接着的表述则转向“人家不救也可以理解”。

这背后是五金城特殊的人际生存环境,那是个典型的“陌生人社会”:在一个以市场逻辑为主导、人际关系较弱的专业批发城,“熟悉的陌生人”面临严重的经济压力,只为求财,生怕惹事―这也几乎是当下中国社会心理的缩影。

大而言之,中国30年的经济飞跃,带来了一个高压力的社会,社会保障并不完善,社会公正时有缺失,导致了国民的集体焦虑。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的“一米线”很难得到遵守,特别是在春运买票时,排队时人人前胸贴后背,否则就担心有人插队。这背后是一种全民性的焦虑:难以信任秩序的公允运作,前景不可预测。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很多人对于积极作为的善行持“消极”态度,甚至把冷漠当成一种生存智慧或处世哲学。善良,不能没有强大的社会网作为依托。

“见死不救法”有用吗?

关于***冷漠,有人想出了严刑峻法,试***将见死不救定罪。比如,《法国刑法典》就规定:任何人对处于危险中的他人,能够个人采取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处5年监禁并科50万法郎罚金。此外,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也有相类似的“见死不救法”。这是源于上个世纪初开始的“社会法学运动”,强调保护“社会本位”,将之前一些道德要求直接写入法律。

其实,中国古代法律里也有相似的规定。比如《唐律•捕亡律》规定:邻里有强盗或者杀人案发生,见呼告而不救助者,杖一百,闻而不救者杖九十。《唐律•杂律》规定:诸见火起,应告不告,应救不救,减失火罪二等罚之。甚至有律法规定,发生打劫案,周围几丈之内的人必须救助,否则就构成犯罪。

但欧洲大陆法国家的“见死不救法”,是有发达的社会保障制度与高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后盾的。在中国当下,有法定救人义务的医院,还因为病人付不起医疗费就拒绝***(这里就不说彭宇案了),引进这样的外国法律意义有多大?至于中国古代的上述法律,其道德教化意义可能更多一些。法律不可能脱离普通人的生活常识,人们的行为规范必须与现实的生计凿枘相符。在一个普遍感受生存压力的环境中,人们往往趋向于冷漠,这很难由一部法律扭转。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做过“善良的撒玛利亚人”试验。(这个典故源自《圣经》:有犹太人受重伤,躺在路边,但是本应为人楷模的祭司路过时,却不闻不问,而一个被认为是道德低下的撒玛利亚人却救了他。)这个试验中的测试对象是神学院的学生,组织者要求试验对象到另一处地方布道,暗示这对其前途影响重大;路上有人故意躺倒等待救助。结果显示:假如时间紧迫,90%的学生会装作没看见,甚至故意绕开,哪怕他们即将布道的内容是关于“乐于助人”的;而如果时间充裕,大多数学生会停下来救人。这个试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会伸出援手,不在于他懂得多少道德教条,而在于是否有适合行善的环境,比如充裕的时间。

“恰到好处”的道德共识

所以笔者以为,杜绝冷漠,杜绝制造“地沟油”的丧心病狂,不能居高临下做抽象的道德审判、道德灌输,特别是不能做那种华而不实的坐而论道。上海师范大学哲学院郭美华副教授提出“良知恰到好处地展现”的概念:我们从小树立伟大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对最为基本的人性尊严、人生常识等却茫然无知;记诵了许多高深莫测的思想,但在社会现实中,却对最基本的生存正义无动于衷。教育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断催生着怀疑与虚无主义。

我们首先要完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司法公正,让公民对行善有明确的预期,不会因为***费、诉讼等产生个人无法承受的负担。让公民对作恶也有明确的预期,做“地沟油”“染色馒头”,必然受法律严惩;而不是别人做了都没事,我不做就竞争不过人家。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篇5

关键词:退休老人 交往频度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中***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07-04

在社会老年学领域,老年人的社会关系作为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从20世纪70 年代起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1,2,4~7]。社会关系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但社会网络的评价指标却因研究者而异。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大及体质的下降,逐渐从社会及工作岗位中退出,并且与其他社会成员的接触日趋减少,而家庭成员(包括其配偶及子女等)、亲戚、朋友及邻居等则成为他们能够获得的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2,4]。因此,本研究以与别居子女、亲戚、朋友、邻居的交往频度为退休老人社会网络评价指标,验证退休老人交往频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旨在为家庭养老及社区为老服务活动的开展护理干预提供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天津市南开区某社区60 岁以上退休老人(本地常住户口有子女者)。目前无精神***症等精神疾病、物质成瘾及明显的记忆与智能损害,能回答调查问卷的各项内容,同意参与该项研究。有效问卷203 份(203/210,回收率:96.7%)。被试平均年龄为70.50±7.45岁,最大91 岁,最小60 岁。其中60~70 岁(界定为低龄老人)108 人,(53.2%),≥71 岁(界定为高龄老人)95 人(46.8%)。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情况见表1。从表1 可见,除婚姻和经济现状见到男女比例的差异之外,其他均未见到男女比例分布的差异。

1.2 方法

交往频度评定 采用自编老年人与人交往频度评价量表。在本研究中将“交往”界定为与别居子女、亲戚、朋友、邻居见面聊天或打电话,将“交往频度”分为不怎么来往=1分、一次/月以上=2 分、一次/周以上=3 分、几乎每天=4 分的4级评分,分值越大表示交往频度越高。

主观幸福感评定以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hiladelphia Geriatric Center Morale Scale PGC)[3]为测查主观幸福感的工具。该量表共有23 项同意――不同意式条目,包含了三个因子:激越、对自己年龄的态度(以下简称: 对年龄的态度)、孤独与不满。得分从0(缺乏信心)至23分(充满信心),分值越大表示主观幸福感越高。

问卷次序为一般情况、交往频度评价量表及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问卷由经过测查培训的居委会委员和家访医生入户逐个发放,当场测试,当场回收。对文盲或填写困难者,采用施测者问讯的方法帮助填写。全部数据使用SPSS 11.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t检验和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个体情况对与人交往频度的影响

采用***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了与别居子女、亲戚、朋友、邻居交往频度在性别、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居住状况、住房面积、月平均收入6 个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各项交往频度均未见到显著差异(表略)。

不同年龄组和婚姻现状的交往频率比较结果显示(见表2),低龄老年组的与亲戚、朋友、邻居交往频度高于高龄老年组,差异达到显著性;无配偶组的与别居子女交往频度高于有配偶组,差异达到显著性。

2.2 不同年龄和交流频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不同年龄的PGC各变量比较结果显示(见表3),在PGC的“对年龄的态度”维度见到显著性差异,高龄老年组低于低龄老年组。

根据交往频率总分(4~16 分)将交往频率分为两组:低频率组(4~10分)、高频率组(11~16分),比较不同交流频率评价组的PGC各变量的差异(见表2)。从结果可以看出, 不同交往频率评价组在PGC各维度及总体幸福度均见到显著性差异,低频率组低于高频率组。

2.3 PGC多元回归分析

以PGC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考察年龄、婚姻现状、文化程度等7个方面的个体背景因素和交往频率对PGC各维度及总体幸福度的回归效应。

从表4可以看到,以PGC各维度和总体幸福度为因变量,“邻居”作为联合预测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其单独预测力分别为12.7%~15.0%。以PGC的“激越”、“对年龄的态度”、“孤独与不满”和“总体幸福度”为因变量,个体背景因素的“住房面积”、“居住状况”和“月平均收入”、“文化程度”

作为联合预测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其单独预测力分别为5.9%、4.6%、7.7%和11.2%;其中“文化程度”预测力最大,“居住状况”的预测力最小。以PGC的“孤独与不满”为因变量时,“朋友”作为联合预测变量也进入回归方程,其单独预测力为11.5%。

***1显示了根据各变量关系的标准回归系数作出的标准化解。可以看到,由“邻居”获得的交往能正向预测PGC各维度和“总体幸福度”;由“朋友”获得的交往正向预测PGC的“孤独与不满”。个体背景因素的“住房面积”、“月平均收入”、“文化程度”能正向预测PGC的“激越”、“孤独与不满”和“总体幸福度”;而“居住状况”能负向预测“对年龄的态度”。

3 讨论

3.1 影响退休老人交往频度的因素

本研究结果表明,交往频度在不同年龄段退休老人有显著性差异,高龄老人由亲朋、邻居获得的交往少于低龄老人,此结果可能与不同年龄段退休老人在身体状况和对自己年龄态度上的差异有关。当无配偶者与有配偶者相比,由子女获得的交往便显著增加,而来自亲朋、邻居的交往两者间则无明显差异,据此可以认为,与子女的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老人丧偶(或离婚)后与人交往的不足。也许正是子女的支持,使丧偶(或离婚者)幸免于创伤性失落的心理应激的失代偿[1],所以本研究在有无配偶者之间未见到主观幸福感的明显差异。

3.2 影响退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3.2.1 社会关系对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包括婚姻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在内的社会关系,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6]。在本研究中以交往频度为指标测定了该社会关系对社会支持的作用。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积极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增加退休老人的激越感,建立对老化的良好认知,降低孤独感与不满度,进而提高总体幸福度;当他们面临丧偶或离婚时,还可以阻止或缓解应激反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人际交往关系中,邻里关系始终是影响退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单因素分析结果中见到的高龄老人低调化邻里关系,在多元素回归分析结果中又显示出他们对邻居交往的需求。

3.2.2 收入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就个人而言,收入状况与主观幸福感没有必然联系,当收入发生变化,可能引起主观幸福感暂时升高或降低,尤其当收入不能满足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时,主观幸福感会降低。但从整个时间维度来看,个体可逐渐适应新的收入等级,从而削弱收入变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8]。本研究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退休老人的月平均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孤独与不满呈现正向影响,这可能是由于退休老人医疗费支出增多,收入水平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为显著。

3.2.3 同住人口的多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本研究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还表明,同住人口的多少(居住状况)对老年人的年龄自我认知呈负向影响,即同住人口越多, 越关注年龄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年龄的自我认知采取消极的态度,“三代同住”较“与子女同住”、“与配偶单住”此倾向更为明显。随着增龄带来的身体老化,老人有可能产生以下矛盾心理,一方面担心生病后自己生活难以自理,给家人和晚辈带来麻烦,变成家庭的累赘,另一方面,从心理上又期待着对方的关心。已有研究证明,老年人获得的支持与同住人口的多少和子女居住的远近未见到明显差异[6]。由此可见,对老年人的照顾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慰籍和精神上的关心,住在一起的儿女们要尽量抽时间与老人聊聊天,不住在一起的,要多回家看看,常打打电话,加强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才是孝顺的根本。

3.2.4 住房面积和文化程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住房面积对主观幸福感的激越呈现正向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出于与朋友、邻居交往的愿望,对居住环境较为重视。文化程度对主观幸福感的激越和总体幸福度也呈现正向影响,此结果反应了不同文化程度的老人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认知。李德明等的研究发现[9],高学历老人在多种认知能力方面都显著优于低学历老人。由此我们认为,教育因素可以降低由年龄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提高老人的主观幸福感。

总之,大量研究已经表明,提高生活质量不仅是老年人个人的事,它与社会交往系统,或者说是社会支持网络系统有着密切关系[1,2]。Cullen[4]认为,这种社会支持是个体从社区、家庭或从亲戚、朋友那里获得的物质或精神帮助;Prince 等[7]又进一步证实,与子女、亲朋、邻居交往的频度与孤独感相关。此结论为护理干预提供了切入点。

参考文献

[1] Berkman L K.Syme S L: Social networks host resistance and mortality: a nine-year follow-up study of Alameda County residents Am J Epidemiol,1979,109(2),186~204.

[2] Harel Z. and Deimling G. Social resources and mental health, An empirical refinement. J Gerontol 1984,39:747.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出版社,1999, 80-81,325~32.

[4] Cullen F T. Social support as an organizing concept for criminology: Presidential address to the academy of criminal justice sciences. Justice Quarterly, 1994, 11:527~559.

[5] 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激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28~30.

[6] 直井道子:老化の社会学的アプロチ,折茂肇集代表[M].新老年学,1999,京大学出版社(京).

[7] Pnince M. Harwood R, Blizard R. Social support deficits, loneliness and life events as risk factors for depression in old age. The Gospel Oak Project Ⅵ.Psychological Medicine.1997(27):323~332.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篇6

【关键词】汉代;邻里;融洽;和谐

汉朝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许多对后世影响巨大的社会关系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稳定的,这与汉武帝时期儒学开始占据独尊地位是密不可分的。概言之,社会关系中的夫妻、父子、兄弟乃至邻里关系等都在先秦儒家倡导的基础之上,在汉代开始逐步深入人心,更加符合封建统治者巩固***权的需要。汉代倡导以孝治天下,更加和睦的邻里关系出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邻里关系的好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融洽的邻里关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惩亡秦暴虐***治之后的汉代统治者更多地强调以“柔道”治天下,所以,在西汉初年强调“无为”而治的同时,汉代统治者开始关注社会的恢复与发展。邻里关系在构建新的社会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引起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刘邦进入咸阳后,对秦朝的邻里关系***策进行了调整。刘邦“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1](《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在这一新的法律规定中我们看不到秦代法律中的一人犯罪殃及亲邻的现象,故而裴駰《集解》引张晏曰:“秦法,一人犯罪,举家及邻伍坐之,今但当其身坐,合于《康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也。”司马贞《索隐》按:“秦法有三族之刑,汉但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使之抵罪,余并不论其辜,以言省刑也。则抵训为至,杀人以外,唯伤人及盗使至罪名耳。余悉除去秦法。”通过刘邦进入咸阳后所颁布的包括调整邻里关系在内的有关***策,可以看出这一举措是对秦朝紧张的邻里关系予以调整,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人人诚信的邻里关系。

为了使邻里关系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基础,汉代统治者在更多的时候强调一种和谐的邻里关系,并要求各级官员身体力行。在倡导以孝治天下的***治前提下,汉代统治者对于各地所出现的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和行孝之人给予了许多荣誉。汉武帝即位后的建元元年夏四月己巳,诏曰:“古之立教,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然即于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外迫公事,内乏资财,是以孝心阙焉。朕甚哀之。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为复子若孙,令得身帅妻妾遂其供养之事。”[2](《汉书》卷六《武帝纪》)这一诏令是要在邻里之间选拔年高望重之人让他们替朝廷“立教”,为了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减少民间因“外迫公事,内乏资财,是以孝心阙焉”而对德高望重的老年人的轻视现象,汉武帝采取了对于90高龄以上的老年人“复子若孙,令得身帅妻妾遂其供养之事”的措施,使他们在邻里之间更好地发挥教化的作用。汉昭帝也在元凤元年三月,“赐郡国所选有行义者涿郡韩福等五人帛,人五十匹,遣归。”并且下诏曰:“朕闵劳以官职之事,其务修孝弟以教乡里。令郡县常以正月赐羊酒。有不幸者赐衣被一袭,祠以中牢。”[2](《汉书》卷七《昭帝纪》、《汉书》卷七十二《龚胜传》)这是通过对“行义者”的赏赐,在邻里之间树立榜样,并通过地方官员“其务修孝弟以教乡里”的举措,使邻里之间修孝行义。地节三年十一月,汉宣帝诏曰:“朕既不逮,导民不明,反侧晨兴,念虑万方,不忘元元。唯恐羞先帝圣德,故并举贤良方正以亲万姓,历载臻兹,然而俗化阙焉。传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其令郡国举孝弟、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2](《汉书》卷八《宣帝纪》)让各郡国举荐“孝弟、有行义”者,是为了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行孝的典范,并进而影响到乡邻之间。

东汉帝王也多次颁布诏令,要求各级官员关注邻里关系。中元二年孝明帝即位不久,颁行诏书:“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3](《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李贤注:“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乡官之名。三老,高帝置。孝悌、力田,高后置,所以劝导乡里,助成风化也。文帝诏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人之师也。其以户口率置员。’事见《前书》。”可见东汉时期虽然谶纬学说盛行,但是儒家思想中的敬老、孝顺、重农等思想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汉明帝正是想通过乡间的“三老、孝悌、力田”等优秀人物在维护邻里关系中所起的表率和引导作用,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永初二年九月汉安帝“诏王囯官属墨绶下至郎、谒者,其经明任博士,居乡里有廉清孝顺之称,才任理人者,国相岁移名,与计偕上尚书,公府通调,令得外补。”[3](《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在乡邻中间有“廉清孝顺之称”,且有治民才能的人能够得到相关的行***职务,反映了邻里的评价是选拔官吏的重要条件。

汉代乡里的管理大多沿用先秦时期邻里关系的一些已有程式。《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上》云:“在壄曰庐,在邑曰里。”对于“庐”和“里”,颜师古注曰:“庐各在其田中,而里聚居也。”关于邻里的划分:“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五***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邻长位下士,自此以上,稍登一级,至乡而为卿也。于是里有序而乡有庠。序以明教,庠则行礼而视化焉。春令民毕出在壄,冬则毕入于邑。”这些规定明显具有理想化的成分在内,但由之可知“邻”和“里”是最基层的民间组织,邻长是最基层的小官,在乡和里中建立“庠”和“序”之类的教化机构,对于乡邻之间民风、民俗的纯朴将起着积极的作用。里胥和邻长在春季对即将奔赴田间劳作的民众有“督促劝之,知其早晏,防怠惰也”(颜师古语)的职责。邻里之间,在冬季妇女还要集合起来,“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其中较为典型的事例是西汉末年京兆下邽人王丹教育邻里的事迹。哀、平年间,王丹“仕州郡。”王莽时,“连征不至。”王丹“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墯孏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邑聚相率,以致殷富。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乡邻以为常。行之十余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笃。”[3](《后汉书》卷二十七《王丹传》)王丹的举动与上述先秦时代延续下来的里胥、邻长的理想化的教育和督促乡邻的作用完全相似,有利于民间风俗的纯净。汉宣帝时,颍川郡因为“多豪强,难治,国家常为选良二千石。”赵广汉为太守时,“患其俗多朋***,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一切以为聪明,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到韩延寿为太守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人人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延寿于是令文学校官诸生皮弁执俎豆,为吏民行丧嫁娶礼。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2](《汉书》卷七十六《韩延寿传》)韩延寿通过民间的长老为乡邻所信任的作用,令他们发挥在民间的威信,建立起人人诚信的邻里关系。

关于汉代邻里关系中里长、邻长的作用,《后汉书志》卷二十八《百官志五·亭里条》云:“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里长和邻长有对“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的责任。李贤注引《风俗通》曰:“《周礼》五家为邻,四邻为里。里者,止也。里有司,司五十家,共居止,同事旧欣,通其所也。”《风俗通》所描述的邻里关系的行为准则,为人们的行为规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是汉代统治者规范民间邻里交往的准则。

汉代统治者还强调官员要在融洽邻里关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汉成帝时,薛宣任职左冯翊,当官吏休假日,“贼曹掾张扶独不肯休,坐曹治事。”薛宣就教导说:“盖礼贵和,人道尚通。日至,吏以令休,所繇来久。曹虽有公职事,家亦望私恩意。掾宜从众,归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壹笑相乐,斯亦可矣。”薛宣的意思即是统治阶级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想法,即官吏要在休息的日子里回到家里,与家人团聚,与邻里之间把酒传盏,融洽关系。张扶听到薛宣的话后很惭愧,众官员都认为薛宣说的有道理。[2](《汉书》卷八十三《薛宣传》)

汉代统治者对于乐在邻里关系和睦中所起的作用也有深刻的认识,《史记》卷二十四《乐书》云:“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可以使君臣之间“和敬”,使邻里之间“和顺”,使家庭内部“和亲”,所以统治者对于高雅音乐维系邻里间的关系是极为重视的。

王莽改制时,为了解决西汉末年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也曾经试***利用长期以来业已形成的社会关系来缓和社会矛盾。始建国元年他颁布诏书规定:“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丼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如皇始祖考虞帝故事。”[2](《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中》)邻里、乡***关系被王莽利用到消化和分解高度集中的土地中去,然而王田制的推行根本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到了始建国四年,王莽又“遣使者即赦盗贼”,而使者回来后则说“盗贼解辄复合。问其故,皆曰愁法禁烦苛,不得举手。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民穷悉起为盗贼。”[2](《汉书》卷九十九下《王莽传下》)这里又涉及到王莽时期实行的连坐法问题,看来邻里关系始终贯穿于汉代的社会生活。

通观汉代统治阶级视野中的邻里关系,我们认为统治阶级为了使邻里关系的建立能够对于封建统治起到稳定的作用,因而对邻里关系重视有加,不仅颁布诏令让民间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而且使改善邻里关系的人得到较高的***治待遇。同时,对于邻里关系也作了一系列的规范。

汉代相互融洽的邻里关系既有以孝而闻名邻里并起到表率作用的状况,也有邻里之间彼此理解,相互欢宴和在一方困难时慷慨赠与的现象。

西汉时期邻里之间关系融洽的一个典型事例是王吉夫妇的故事,《汉书》卷七十二《王吉传》云:

始吉少时学问,居长安。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妇。东家闻而欲伐其树,邻里共止之,因固请吉令还妇。里中为之语曰:“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其厉志如此。

王吉将自己的妻子赶走是因为其妻摘取邻居家的枣,让自己食用,王吉认为玷污了自己的清白,所以有赶走妻子的举动,而邻居则认为是因其家的枣树而引起的,所以有伐掉枣树的想法。最后还是在乡邻的共同劝说下,王吉接回其妻,邻居不伐其树。邻里之间因关系融洽而相互聚会,在一起宴饮也使邻里关系朝着更加融洽的方向发展。蔡邕在陈留郡时,“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因蔡邕从弹琴人的琴声中听出有杀气而返回,其实是弹琴者看见螳螂捕蝉而行于声而已。[3](《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传》)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邻里之间聚会时还弹琴奏乐,说明邻里之间的交往具有一定的水准。疏广在汉宣帝元康三年辞官归乡里,“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疏广此举是因为***治形势变化无常,而害怕祸及子孙,所以,当其子孙通过“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劝谏其“买田宅”时,疏广曰:“吾岂老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墯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听了疏广的话乡邻都心悦诚服。[2](《汉书》卷七十一《疏广传》)疏广是通过与相邻的欢宴将皇帝所赏赐的钱财消耗净尽,以免给子孙带来灾祸,而通过欢宴这种方式融洽与亲邻的关系,则显现出疏广的高明之处。

邻里之间的相互理解使邻里关系相处的更为融洽,广汉郡的姜诗与其妻庞氏,侍奉其母至孝,因“母好饮江水”,其妻常常溯流汲水。有一次因路远迟回,其母口渴,姜诗将其妻赶走,“妻乃寄止邻舍,昼夜纺绩,市珍羞,使邻母以意自遗其姑。如是者久之,姑怪问邻母,邻母具对。姑感惭呼还,恩养愈谨。”姜诗夫妻因为邻居的帮助而最终破镜重圆。姜诗夫妻为了感谢邻居,在食鱼鱠时,“呼邻母共之。”[3](《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姜诗妻传》)这种邻里之间因相互帮助而形成的融洽关系既是民风纯朴的表现,也符合封建统治的需要,因而史书大加褒扬。李昙“少孤,继母严酷,昙事之愈谨,为乡里所法。养亲行道,终身不仕。”[3](《后汉书》卷五十三《徐稺传》)李贤注引《谢承书》曰:“昙少丧父,躬事继母。继母酷烈,昙性纯孝,定省恪勤,妻子恭奉,寒苦执劳,不以为怨。得四时珍玩,先以进母。与徐孺子等海内列名五处士焉。”孝敬后母为乡邻所效法,也使他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史称杨震“少孤贫,独与母居,假地种殖,以给供养,诸生尝有助种蓝者,震辄拨,更以距其后,乡里称孝”也。[3](《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李贤注引《续汉书》)民间乡邻的舆论对于孝敬长辈的人以很高的荣誉。

在汉代强调以孝治天下的大的环境下,因尽孝而感动邻里的事情不绝于书。 建武末年,江革与母亲回乡里,“每至岁时,县当案比,(李贤注云:“案验以比之,犹今貌阅也。”)革以母老,不欲摇动,自在辕中挽车,不用牛马,由是乡里称之曰‘江巨孝’。”[3](《后汉书》卷三十九《江革传》)李贤注引《华峤书》曰:“临淄令杨音高之,设特席,显异巨孝于稠人广众中,亲奉钱以助供养。”在乡邻中树立这样的榜样,其目的是为了建立更好的邻里关系。光武帝末年,郅恽任长沙太守,“先是长沙有孝子古初,遭父丧未葬,邻人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扞火,火为之灭。恽甄异之,以为首举。”[3](《后汉书》卷二十九《郅恽传》)因为以身保护父亲的棺材,使邻里久传其名,故而引起太守郅恽的重视而极力推荐。扶风平陵人鲁恭,其父在建武初年卒于武陵太守任上,“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3](《后汉书》卷二十五《鲁恭传》)因年幼而服丧合礼,使乡邻感到惊奇。颍川郏人铫期,因其父铫猛卒于桂阳太守任上,铫期为其父“服丧三年,乡里称之。”[3](《后汉书》卷二十《铫期传》)上述两个为父服丧的典型事例正是封建统治者极力提倡而在乡邻面前树立的两个典型。冯衍之子冯豹,“年十二,母为父所出。后母恶之,尝因豹夜寐,欲行毒害,豹逃走得免。敬事愈谨,而母疾之益深,时人称其孝。”[3](《后汉书》卷二十八下《冯衍传附子豹传》)因敬侍后母而受到乡邻的称赞。韩棱“四岁而孤,养母弟以孝友称。及壮,推先父余财数百万与从昆弟,乡里益高之。”皇帝在他任南阳太守以后,“特听棱得过家上冢,乡里以为荣。”[3](《后汉书》卷四十五《韩棱传》)尽孝对乡邻的影响是长久的,也更加符合封建统治的需要。

邻里之间相互馈赠的事情也频频见诸史书的记载,特别是在一方处于危难之时这种馈赠就是一种社会救济,更显出人间的真情。王符《潜夫论·爱日篇》指出民众冤屈无法申诉,便频繁地到官府告状,因地方官不愿接见,以致于“或连日累月,更相瞻视。或转请邻里,馈粮应对。”[3](《后汉书》卷四十九《王符传》)民众为了伸冤,结果只有靠亲邻的帮助了,这无疑是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两汉之际,因为战争造成食物的短缺,有些人将自己的粮食捐赠给乡邻而使其度过难关。更始帝时,伏湛任平原太守,面对民众的饥饿状况,他对妻子说:“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于是“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3](《后汉书》卷二十六《伏湛传》)使平原郡保有了平安。东汉末年,范冉因***锢之祸遭到禁锢,其妻儿只得拾取麦穗为生,“邻人尹台遗之一斛,嘱儿莫道。冉后知,即令并送六斛,言麦已杂矣,遂誓不敢受。”[3](《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传·范冉传》李贤注引袁山松《书》)邻人送给范冉一斛麦是出于对他的同情,但***特行的范冉拒绝了这种馈赠而不接受。《东观记》记载:“(杜)林与马援同乡里,素相亲厚。援从南方还,时林马适死,援令子持马一匹遗林,曰:‘朋友有车马之馈,可且以备乏。’林受之。居数月,林遣子奉书曰:‘将***内施九族,外有宾客,望恩者多。林父子两人食列卿禄,常有盈,今送钱五万。’援受之,谓子曰:‘人当以此为法,是杜伯山所以胜我也。’”[3](《后汉书》卷二十七《杜林传》李贤注引)这种因同为乡邻而相互馈赠物品的行为既是原有的乡情,也更多地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杜林以回赠更多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不愿受权贵的赠遗。关于邻里之间相互馈赠的这种现象,时人卓茂曾经说:“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3](《后汉书》卷二十五《卓茂传》)可见邻里之间相互馈赠物品是人之常情。光武帝刘秀的外祖父为南阳大姓,善于理财,但是对于乡邻向来不吝啬,除了广占田产外,“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其中典型事例是“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勑,竟不肯受。”所以当西汉末年,湖阳***帅准备杀其子和家属时,邻居纷纷说:“樊重子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因“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3](《后汉书》卷三十二《樊宏传》)与邻里关系的融洽使其家属在危难之时转危为安。童恢之父仲玉,“遭世凶荒,倾家赈恤,九族乡里赖全者以百数。”[3](《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传·童恢传》)正因为富有的邻居在灾荒之年帮助乡邻,所以王充指出:“农商殊业,所畜之货,货不可同,计其精粗,量其多少,其出溢者名曰富人,富人在世,乡里愿之。”[4](《论衡》卷十二《量知篇第三十五》)

勤于好学的人们因其品行高洁而受到邻里的关爱,无疑显现出时代的价值导向和人心向善的社会价值观。《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传·梁鸿传》云:梁鸿“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梁鸿因失火而烧毁他人的财物,以所放牧的猪偿还,并因所偿无法抵主人损失而自愿为其干活,最后因为乡邻看不惯其主人的作为而得返还家乡,在这里乡邻的舆论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汉书》卷二十七《承宫传》记载,琅邪姑幕人承宫,年少而孤,“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经典既明,乃归家教授。”承宫与徐子胜因为是同乡的关系而得以在其门下求学,而他学成后回到故乡自然也是以其所学来教授乡邻的子弟。

邻里之间品德高尚的人对于整个世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汉书》卷六十八《郭太传》云:

贾淑字子厚,林宗乡人也。虽世有冠冕,而性险害,邑里患之。林宗遭母忧,淑来修吊,既而钜鹿孙威直亦至。威直以林宗贤而受恶人吊,心怪之,不进而去。林宗追而谢之曰:“贾子厚诚实凶德,然洗心向善。仲尼不逆互乡,故吾许其进也。”淑闻之,改过自厉,终成善士,乡里有忧患者,淑辄倾身营救,为州闾所称。

可以说是孙威的举动大大震撼了贾淑,使他改过自新,成为“善士”,赢得了乡邻的称赞。更为典型的事例是王烈以其高洁的品行而影响他人,使人有弃恶从善的举动,《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传·王烈传》云: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王烈是想通过人人所具有的“耻恶之心”以激励他人改过,也确实起到了作用。又有汝南项人蔡衍,“少明经讲授,以礼让化乡里。乡里有争讼者,辄诣衍决之,其所平处,皆曰无怨。”[3](《后汉书》卷六十七《***锢传·蔡衍传》)蔡衍以礼让教化乡里,使社会风气朝好的方向转化。当时的文人对于乡邻之间恶俗的鞭挞也对社会复苏的转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论衡》卷二十《须颂篇第六十》云:

扬子云作《法言》,蜀富人赍钱千万,愿载於书。子云不听。夫富无仁义之行,〔犹〕圈中之鹿,栏中之牛也,安得妄载?班叔皮续《太史公书》,载乡里人以为恶戒。邪人枉道,绳墨所弹,安得避讳?是故子云不为财劝,叔皮不为恩挠。文人之笔,独已公矣!

在邻里之间为富不仁,使封建的仁人志士感觉到予以重视的必要性,因而在史书中对此予以鞭挞。

如果说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是邻里关系主流的话,那么邻里之间因为种种复杂的原因而相互欺压的事情也不时见之于史籍的记载,这其中有以强凌弱、以势欺人者,有相互争斗而兵刃相见者,还有特行孤傲而不愿与乡邻来往者等等。

邻里之间相互侮辱、彼此争斗的事情时有发生。会稽人严助因受到汉武帝的重视,“侍燕从容”,汉武帝询问他居乡里时的情况,严助对曰:“家贫,为友婿富人所辱。”邻里之间强势欺压弱势的现象给严助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深感整顿故乡风俗的必要,所以当汉武帝“上问所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严助任会稽太守有数年之久,对整顿故乡风俗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2](《汉书》卷六十四上《严助传》)压迫邻里有时会受到官府的惩罚,汉武帝时淮阳阳夏人黄霸,“以豪桀役使徙云陵。”师古曰:“身为豪桀而役使乡里人也。”[2](《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黄霸传》)出身于豪强家族反而役使乡邻,所以受到迁徙云陵的处罚。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财产争夺是邻里之间相互反目为仇的重要原因。《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传·高凤传》记载,其“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高凤前往劝解,但邻里仍然争斗不休,高凤就“脱巾叩头”说:“仁义逊让,奈何弃之。”在高凤的劝解下,“于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汉安帝朝,因为灾祸流行,民众起而造反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陈忠在所上的奏疏中指出:“邻舍比里,共相压迮”的现象层出不穷。[3](《后汉书》卷四十六《陈宠传附子忠传》)

如果某人不知趣地在邻里之间夸富,则会引起他人的反感,甚而因此受到舆论的指责或者皇帝的批评。杨仆在平定南越时作战有功,然而他居功自傲,汉武帝打算在东越反叛时请他平叛,指出他的五条罪过,其中第三条是:“士卒暴露连岁,为朝会不置酒,将***不念其勤劳,而造佞巧,请乘传行塞,因用归家,怀银黄,垂三组,夸乡里,是三过也。”[2](《汉书》卷九十《酷吏传·杨仆传》)马援南征侧贰归来,被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援乃击牛酾酒,劳飨***士,他自豪地对属下说:‘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但自苦耳。’”[3](《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史书援引马援的事迹并非是对他的赞美,而是将他的前后行为和其从弟的想法相互比较,一方面显示了以其从弟为代表的普通人的想法,另一方面则暴露了马援的狂妄自大。

在邻里关系中因为种种原因所造成的不愉快现象时有发生。《后汉书》卷二十八《冯衍传》载冯衍曰:“记有之,人有挑其邻人之妻者,挑其长者,长者詈之,挑其少者,少者报之,后其夫死而取其长者。或谓之曰:‘夫非骂尔者邪?’曰:‘在人欲其报我,在我欲其骂人也。’”邻里之间存在着挑逗对方妻子甚而相互对骂的现象正反映了社会的恶俗。建安年间,蓟子训客居济阴宛句,“尝抱邻家婴儿,故失手墯地而死,其父母惊号怨痛,不可忍闻。”[3](《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传下·蓟子训传》)虽然蓟子训凭借所谓的法术使孩子死而复生,但所造成的人心紧张则是不言而喻的。

乡邻之间因为关系僵化而兵刃相见的情形也不时见诸史书。郅恽的友人董子张的父亲被邻居盛氏所害。董子张在临死前,郅恽前往告别。郅恽从董子张的眼光中看出他父仇未报而心中不甘的表情,于是率人将董子张的杀父仇人杀死,“取其头以示子张。子张见而气绝。”郅恽因是有功之人,所以地方官员也只好听之任之。[3](《后汉书》卷二十九《郅恽传》)《东观记》记载:“(张)歆守皋长,有报父仇贼自出,歆召囚诣閤,曰:‘欲自受其辞。’既入,解械饮食,便发遣,遂弃官亡命,逢赦出,由是乡里服其高义。”[3](《后汉书》卷四十四《张禹传》李贤注引)这显然是乡邻间因杀父之仇而自相残杀。

也有一些学者为了潜心研究学问而不与乡邻来往、或孤傲***,成为一种奇特的现象。苍梧广信人陈钦“习《左氏春秋》”,其子陈元“少传父业,为之训诂,锐精覃思,至不与乡里通。”(《后汉书》卷三十六《陈元传》)陈留考城人仇览,“少为书生淳默,乡里无知者。”[3](《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传·仇览传》)《谢承书》曰:“乔字子松,宛人也,学《古文尚书》、《春秋左氏传》。常幽居修志,锐意典籍,至乃历年身不出门,乡里莫得瞻见。”[3](《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传上·樊英传》李贤注引)山阳瑕丘人檀敷“少为诸生,家贫而志清,不受乡里施惠。举孝廉,连辟公府,皆不就。”[3](《后汉书》卷六十七《***锢传·檀敷传》)上述诸人可能是因为潜心研究学问而为人所不知。

传统的社会风气在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意识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明哲保身的现象反映了小农意识中只关心自己而不管他人的心态。《汉书》卷七十一《于定国传》记载,东海郡有一个年轻的寡妇,“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她的婆婆就对邻居说:“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絫(累)丁壮,奈何?”因而自杀,后来“姑女告吏”,认为“妇杀我母。”东海太守不明是非,将寡妇处以死刑,后来的太守听了于定国的分析,对孝妇的案件进行了复审,才明辨是非。年轻寡妇的婆婆之所以对邻居说此事,是因为她相信邻居能够为她自杀的事情作以证明而不致冤枉她的媳妇。但是,太守不作深入的调查,导致了年轻寡妇冤死,邻居没有做出有力的证明是重要原因。陈留人李充“家贫,兄弟六人同食递衣。”其妻私下劝李充分家,李充假装答应:“如欲别居,当酝酒具会,请呼乡里内外,共议其事。”其妇乃置酒宴客。李充跪在其母前曰:“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于是赶走他的妻子,“坐中惊肃,因遂罢散。”[3](《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传·李充传》)李冲是要求其邻居作证而赶走他不孝顺的妻子。可以看出邻居并未在夫妻和睦中起过任何作用,他们对于邻里夫妻离婚没有起过任何的劝和作用。

在农业社会中因为近邻的关系,近距离结婚的现象也有不少,“黄次公取邻巫之女,卜谓女相贵,故次公位至丞相。其实不然。次公当贵,行与女会;女亦自尊,故入次公门。偶适然自相遭遇,时也。”[4](《论衡》卷三《偶会篇第十》)而且传统的农业社会所造成的人们心理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开户内光,坐高堂之上,眇升楼台,窥四邻之廷,人之所愿也。”这一见解反映了时人窥探他人的社会心理,这恐怕与传统的农业社会是紧密相连的。而自甘封闭则是普通人所厌恶的,“闭户幽坐,向冥冥之内,穿圹穴卧,造黄泉之际,人之所恶也。”[4](《论衡》卷十三《别通篇第三十八》)

正因为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导向作用,所以就有财产大家平分的社会意识,《论衡》卷十九《验符篇第五十九》所记述的一个典型事例颇具代表性。

永平十一年,庐江皖侯国际有湖。皖民小男曰陈爵、陈挺,年皆十岁以上,相与钓于湖涯。挺先钓,爵后往。爵问挺曰:“钓宁得乎?”挺曰:“得!”爵即归取竿纶,去挺四十步所,见湖涯有酒樽,色正黄,没水中。爵以为铜也,涉水取之,滑重不能举。挺望见,号曰:“何取?”爵曰:“是有铜,不能举也。”挺往助之,涉水未持,樽顿衍更为盟盘,动行入深渊中,复不见。挺、爵留顾,见如钱等,正黄,数百千〔枚〕,即共掇〔摭〕,各得满手,走归示其家。爵父国,故免吏,字君贤,惊曰:“安所得此?”爵言其状,君贤曰:“此黄金也!”即驰与爵俱往,到金处,水中尚多,贤自涉水掇取。爵、挺邻伍并闻,俱竟采之,合得十余斤。

因发现金子而乡邻共采之,颇有财产平分的思想,而这与人们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反映了小农意识的强化及对社会公平的认识,也显示出社会的落后性来。

综观汉代邻里关系中的不和谐现象,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不和谐的邻里现象存在于社会当中,但是因为此种现象仅仅占社会生活一小部分,并不能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可以说汉代社会生活中的邻里关系基本上是以和谐的关系为主流的。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篇7

1网络分析基本概念

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系统中,每个成员可以向本土以外的地区和国家申请若干商标注册保护,同时也接受本土以外的地区和国家若干商标注册保护,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原属国作为源节点将商标注册输出至指定国,指定国作为终节点形成有向网络[4-5]。

1.1密度(density)

密度描述了一个***中各个点之间关联的紧密程度。一个“完备(complete)***”(在***论中称完全***)指的是一个所有点之间都相互邻接的***。这种完备性即使在小网络中也极其少见。密度这个概念试***对线的总分布进行汇总,以便测量***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这种完备性。通常以***中实际拥有的连线数与最多可能拥有的线数之比表示。当实际的连线数量越接近于网络中的所有可能连线的总量,网络的整体密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6]。对于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网络来说,如果密度大,则表示国家与地区间的商标注册输出与输入频繁,互相之间的商品市场的联系紧密,互相之间的商品贸易关联度大;反之则稀疏且关联度小,甚至无关联。

1.2邻域(neighborhood)与度数(degree)

与某个特定点相邻的那些点称为该点的“邻域”。邻域中的总点数称为度数,严格地说应该是“关联度”(degreeofconnection),一个点的度数就是对其“邻域”规模大小的一种数值侧度。在有向***中“,度数”包括两个方面,表达社会关系的线的方向,分别称为:“点入度(in-degree)”———直接指向该点的点数总合;“点出度(out-degree)”———该点所直接指向的其他点的总数。度数分布可以测量网络的分布状态,观察有无核心位置的节点。

1.3子网(Component)分析

模块分析是根据网络节点的特征,对网络进行分析的,筛选出由不同的特征节点而形成的邻域,以此形成子网。对于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网络而言筛选出了“输入输出”“有输入无输出”和“输入为1但无输出”的3种形式的特征节点,此3类特征节点与各邻域形成了3种特征子网。

1.4点度中心度(pointcentrality)

一个***中各个点的相对中心度,对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网络而言,中心性分析目前定位于对点度中心度的描述。点度中心度包括点入度(indegree)和点出度(outdegree),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点入度和点出度,可以据此找出处于核心地位的国家和地区,从而推定网络的集中度。

1.5网络结构洞(StructuralHole)

结构洞是指两个节点之间的非重复关系。网络中如果存在过多的结构洞,可以说某些节点是联通网络的关键,同时也说明整体网络缺少交流;反之印证整体网络交流紧密,各节点互相关联。伯特(Burt)的结构洞的4个指标为:有效规模(EffectiveSize)、效率(Efficiency)、限制度(Constraint)、等级度(Hierarchy),其中第3个指标最重要。结构洞指标越低,表明节点对网络的控制力就越强,对于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网络而言,用的是限制度(Constraint)对网络具有控制力的国家和地区[7]。

2数据来源及整体描述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HandbookonIndustrialPropertyInformationandDocumentation,Standards–ST.3,AnnexA,Section2列表中的国家和地区的缩写代码于WIPO***网站(wipo.int/romarin)检索数据,数据检索截止日期为2015年5月20日,得到229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原属国和指定国的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数据。2.2数据描述在检索的229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中,删除作为原属国和指定国的数据均为零的国家和地区,得到96个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顶点,以作为原属国商标的输出或作为指定国商标的输入为边,以商标数量为权重,以输出或输入的国家数为度,形成网络[8]。

3整体网络分析

3.1整体网络描述

网络密度反映了节点间关系的稀疏程度,利用Netminer4计算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网络的密度为0.433,说明整体网络结构紧密,已经形成了基于国际商标注册的国际商品贸易网络。统计网络中节点的入出度值(In-degree,Out-degree,即马德里国际商标的被保护国家数和受保护国家数,见表1和表2)。表1和表2表明:点入度分布均匀,入度数为46的节点数最多,有9个,点出度有1/4多(26.3%)的节点的值为0。

3.2子网分布

由***1子网分布***可知,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网络,96个节点分成了3类———“输入输出”“有输入无输出”和“输入为1但无输出”(见表3),***1中分别以、和表示,其中所示的70个节点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网络C1(见表3)。3.2.1C1网分析C1子网密度(见***2)为0.66,网络结构紧密程度大于整体网络紧密程度,这70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基于国际商标注册的国际商品贸易网络的核心,中国(CN)位于其中。3.2.2C2~C21网分析这20个子网的特征都是有1个只有输入而无输出的节点,每个网的分布特征均匀(见***3)。这20个节点在整个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网络中呈边缘状态。***3显示的是向AG输入的34个节点所形成的网络,表明了向AG溢出的34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商品贸易网络(包括AG),其他19个网络以此类推。3.2.3C22~C27网分析这6个子网只有2个节点,6个节点在整个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网络中呈孤立状态。***4为一例,其余雷同。

4网络集中度分析

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网络的点入度中心势和点出度中心势分别为:20.258%(见***5)和51.433%(见***6)。中心势越接近“1”说明网络越具有集中趋势,由此可以看出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网络的输入网络集中度与输出网络集中度,从而可以推断出各个国家和地区商品输出形成的网络比商品输入形成的网络的集中度高。由***5可以看出:最内一圈有5个国家和地区,分别为AU、CN、EM、RU和US,这5个国家和地区位于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网络输入网络的中心位置,由此推定:这5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商品贸易网络中是主要的商品市场,居于核心地位。由***6可以看出:最内一圈有28个国家和地区,分别为AU、BG、BX、CH、CN、CY、DE、DK、EG、EM、ES、FR、GB、HU、IR、IT、JP、KR、LI、MA、PT、RU、SE、SG、TR、UA、US和UZ,这28个国家和地区位于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网络输出网络的中心位置,由此推定:这28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商品贸易网络中是集中的商品输出者,居于核心地位。

5网络控制能力分析

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网络的96个节点的限制度数据见表4。由表4可知,90个节点的限制度都在0.1~0.3之间,只有6个节点的限制度为1,也就是***1所示的6个呈孤立状态的节点。由此可知,在基于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的国际商品贸易网络中,229个国家和地区中有96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其中6个国家和地区对于网络无控制力,而90个国家和地区紧密关联,控制着国际商品贸易网络。

6结语

6.1结论

6.1.1全球商品贸易网络整体特性有商品进出口贸易网来的96个国家和地区形成的全球商品进出口贸易网络的密度为0.433,整体网络结构紧密。3类节点各以自己的邻域形成了3种特征子网,C1子网密度为0.66,这个网络中的70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基于国际商标注册的国际商品贸易网络的核心,中国(CN)位于其中。其他的节点都分布于边缘状态和孤立状态。6.1.2全球商品输入和输出的核心国家和地区AU、CN、EM、RU和US,这5个国家和地区位于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网络输入网络的中心位置,这5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商品贸易网络中是主要的商品市场,居于核心地位。AU、BG、BX、CH、CN、CY、DE、DK、EG、EM、ES、FR、GB、HU、IR、IT、JP、KR、LI、MA、PT、RU、SE、SG、TR、UA、US和UZ,这28个国家和地区位于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网络输出网络的中心位置,是全球商品输出的核心国家。6.1.3控制全球商品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基于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的国际商品贸易网络中,229个国家和地区中有96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其中6个国家和地区对于网络无控制力,而90个国家和地区紧密关联,控制着国际商品贸易网络。

6.2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篇8

正值南京城最危急的时刻,她独自一人,打算带着孩子离开中国,回到较为安全的娘家去。她的娘家在德国,一路上,她先要从战火纷飞的南京坐火车到武汉,再途经香港,然后坐船到埃及,再绕回德国。

这一路的奔波和艰辛意味着什么,年幼的女儿完全没有意识到―她眼中看见的南京城虽然不像往常安谧祥和,却在此刻绽放出了不同寻常的“美丽”:灰色的烟雾遮蔽蓝天,满天的火光就像烟花一样绚烂。

谁也不知道,路上这个衣着得体、面容平静的德国女人,就是当时任职于***府国防设计委员会的徐道邻的妻子。而她手中牵住的小孩,便是后来以古画鉴定名噪一时的艺术史学者,徐小虎。

芭芭拉,冒险的跨国之恋

“那一年,我三岁,我的母亲也才二十四岁”,时隔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徐小虎回忆道。她的父母相识那一年,母亲芭芭拉还是个高中生,父亲徐道邻则在德国读大学。两人相知相恋,不久后,芭芭拉便不顾家人反对,离开家乡和徐道邻结婚。担任婚礼媒人的是两人好友、时任南京中央***书馆筹备处的主任蒋复璁(不久后任南京中央***书馆馆长,1965年调任博物院院长)。

后来,徐小虎在妈妈的讲述中得知了自己出生之前的故事。“年轻的德国女孩告别家人,漂洋过海来到古老的中国,成为一个陌生家庭中的一员,在1933年的南京,算是件非常冒险的事。”芭芭拉不会说汉语,徐道邻的家人也听不懂德语。但语言没有成为她进入这个传统家庭的阻碍,她开始学习中文,学习中国文化,学习各种传统礼节:磕头、倒茶、唤爹娘,还改了个中国名字叫“徐碧君”……让芭芭拉倍感新奇的中国生活刚刚开始,战争打响了。徐道邻担心家人安危,便让妻子带着小虎,回到德国去躲避战火。回到德国后不久,她生下了第二个女儿。

一年后,一家人在德国重聚,曾经在南京的温馨生活很快在意大利得以延续。徐道邻被任命为中华民国驻意大利大使,芭芭拉也成了最年轻的大使夫人。“我们住在罗马的古堡里,墙壁上是华美的壁画,家里有许多佣人,有厨子做饭,出行还有司机。”

徐小虎清晰记得,在罗马的那一年,每个礼拜,父母都会穿着崭新而漂亮的礼服,到当时的皇帝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家里做客,同桌的客人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外交官,以及当时权倾一时的***墨索里尼。“其他外交官们都很老,只有我爸妈这对夫妇,特别年轻,特别美。”

平静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为了躲避战乱,一家人又回到中国。回到重庆,原先在罗马贵族式的奢华生活一下子被切割成最原始的模样―他们住在重庆的歌乐山,没有水、没有电,屋里只剩一盏油灯。小虎和妹妹对此乐不可支:油灯、水井、破旧的房屋……这样的苦日子,在她们看来更像是一场“过家家”的游戏,充满了新奇和趣味。

芭芭拉当时已经通晓中文,能说能写,还能读报纸。闲暇无事,她就和其他官太太们一起聊天,说的都是打仗前上海南京夜夜笙歌的生活。和平时代让她想念,但她从没有抱怨过生活的转变,念叨最多的不过是重庆的潮湿,以及总是黏糊糊的空气。

跟着母亲在战火中“走南闯北”,这样的经历对徐小虎来说并不陌生。1949年,重庆开始打仗,徐道邻再次把芭芭拉和孩子们送走。“抗战时期,我伯伯曾经在北京曾经卖掉了一批祖父的藏书,祖父在里面做了很多笔记,还写了评语。爸爸极孝顺,他当时留在上海,就是为了想把它们都收回来。”时年36岁的芭芭拉再次独身一人,带着三个孩子,长途跋涉来到陌生的美国。

这一回,不仅没有佣人、豪宅、金钱,芭芭拉和孩子们甚至只能寄居在其高中朋友家的地下室里。因为***治问题,徐道邻在上海被软禁,后来到台湾再次被软禁,无法和家人联系。身在美国的芭芭拉依然没有怨言,开始打工赚钱,抚养孩子们。

“她是一个多才、坚强、伟大的女人”。许多年后,回顾母亲带着自己在战火中穿梭的日子,徐小虎不由感叹。长期和母亲一起生活,徐小虎直言受了很大的影响。“她教会了我质疑,对于自己不得其解的问题,要亲自去调查清楚。”

二战期间,纳粹将犹太人送进集中营进行屠杀。芭芭拉突然发现,自己的犹太朋友仿佛一夜之间都消失不见。她心生疑惑,千方百计地打听,想要知道答案。“当时,大家都怕纳粹,关于这些问题都缄口不言。但我母亲不怕,她一定要弄清楚,这些朋友到底都去了哪里。”徐小虎也从母亲身上继承了这种质疑精神,“成年后,我不再相信***的说法。我只认定自己看到的东西,不会只按着***期望的方向去走。”

徐道邻,经常“缺席”的父亲

徐小虎出身名门世家。祖父徐树铮是北洋时期的著名将领,收复外蒙的大功臣。父亲徐道邻则是民国高级官员、以宪法和法史研究传世的法学家。姑姑徐樱是昆曲艺术家,姑父李方桂则是语言学家,也是在国外专修语言学的中国第一人。

在徐小虎的记忆中,父亲是个经常“缺席”的人。曾先后任国民***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行***院***务处处长等职的徐道邻,从***后终日为国事奔走,鲜少有暇顾及家庭。治学严谨的他,对孩子的要求并不高。“我们愿意上学就行。”徐小虎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有一回班上要求写大字,自己怎么也写不好,甚是懊恼,“父亲看了看,没有责备,反倒拿出一个汉碑让我临摹。我当下就松了一口气,写隶书比写大字可舒服多了。”

就像徐道邻成年后一直想念着他早年被暗杀的父亲徐树铮一般,徐小虎也一直想念这个经常“不在场”的父亲。父亲常年不在家,女儿的想念和崇拜却从未停止。“他的存在对我而言是一个榜样。他清高、爱国、才华横溢,就像古代的英雄,让人仰慕。”

“父亲和祖父一文一武,学问都好得不得了。”和徐树铮一样,徐道邻精于书法,擅诗词古文,从***后仍然手不释卷。“他们接受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从小就开始背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扎根在他们的知识体系里,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徐小虎觉得,到了自己这一代,教育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了那样的熏陶,也就没有了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就是‘文盲’,是‘文化孤儿’,是和中华文化传统毫无关联的‘外国人’。”

“我认为,每个人的一辈子都得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做成一朵最漂亮的花,贡献给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在徐小虎看来,祖父和父亲为国家交付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给她做了很好的榜样。“所以这决定了我也愿意跟在他们身后,去贡献社会。这是一个启发,一种源于家族的自豪,也是徐家的长辈们交付给我的传承。”遗憾的是,几次逃难,祖父徐树铮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只有父亲徐道邻留下的一支笛子,被徐小虎一直带在了身边。

王季迁,每张画中都有古人的影子

“我知道,自己这辈子也达不到祖父和父亲的高度。可是我还是想要像他们一样,为家国做些什么。”最终,她选择以中国传统古书画鉴定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书画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切面。我用眼睛看,用心感受,然后从经验中提炼出可供后人借鉴的新的方***,为那些被传统中国书画观蒙在鼓里几百年的人解惑。”徐小虎说,自己这样做之后,“终于觉得可以抬起头来,站在祖父和父亲的后面。”

实际上,和中国艺术史、古书画鉴定结缘,并非徐小虎刻意为之,“是偶然,也是必然”。1964年,徐小虎与丈夫移居至美国普林斯顿。隔壁便是鼎鼎大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徐小虎便打算顺道在这里进修一下。

学科目录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当她看到C时,一眼看到了China。“China,我的祖国”,这让已经离开中国十多年的徐小虎非常惊喜。而China这个组别下,第一个出现的单词便是Art。徐小虎心想,这也许是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于是毫不犹豫地选了“中国艺术史”这门学科。“没想到,竟是研究‘死人的东西’!后来想想,研究自己祖宗的东西也很好,很有趣,于是就一直做了下去。”

徐小虎就这样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的亚洲艺术与考古研究所。进修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她与同学一同拜访了著名收藏家、鉴定家和现代书画家王季迁,并参观了其在纽约曼哈顿家中的书画收藏。

王季迁的家中挂着许多古画,画桌上摆着砚台,笔架上挂着大大小小的毛笔,“闻到墨香的味道,突然感觉像鱼跳回水中那种无限的愉悦。”王季迁把古画一张张铺在桌子上,向学生们讲解笔墨之理。这次拜访给徐小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季迁身上的文人气息仿佛让她一下子回到父辈的年代。

几年后,徐小虎独自再上纽约拜访王季迁。其时,徐小虎已对中国古书画有了更深的认识。两人相谈甚欢,徐小虎提议想让王季迁给自己“讲课”,以中国传统书画观为主题,自己提问,王季迁作答。王季迁当即答应,让这位“学生”每周六到家里“上课”。

“要研究中国古画,笔墨本身是最关键的东西。但没有人知道笔墨到底是什么意思,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而知道的人也不说。因此,我对此很好奇。”此后八年间,徐小虎每周赶赴纽约,和王季迁交流笔墨鉴赏之理。有时,徐小虎会列出照片、翻开书本,指着画问东问西。有时,王季迁索性跑到画桌前,拿出纸笔示范给徐小虎看,让她观察某种实际用笔时的角度、笔尖或笔腹之间的位置……

徐小虎和王季迁每回一聊就是八个小时,话题永远离不开绘画。两人聊得兴起,王季迁的太太、书画家郑元素便在一旁悄悄把茶满上,旁人也断不打扰。“我认识的王先生是很慷慨大方的。无论我向他要什么,他全都给,毫无保留―我要的不是古画,而是知识,是形而上的东西。他不像一些书画大师,兜里总留着最后一招,留着不外传的秘诀。王先生总是希望你比他懂的多。”

“我认为王先生是中国文人绘画史里头最顶尖的画家”。让徐小虎心生敬佩的,不仅仅是王季迁在知识传授上的慷慨,还有他一直求新的精神。离开祖国定居纽约后,王季迁终日醉心于书画,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创作上。“从前一大部分的清朝文人画家,都在仿古人的笔意,却几乎没有自己的个性和创意。王先生则不然,一方面,他的每张画里头都有古人的影子。与此同时他也在自由地创作,尝试各种时代的结构方式,使用各种文人的笔迹意识―这是没有人能做到的,甚至是没有人试***去做的。”

徐小虎感叹,没有王季迁的那些“课”,也就没有自己的今天。交谈得越深入,徐小虎对这门学问也越来越熟悉,“我终于感受到,这些中国古画是一个活的东西,不是一个纸上的、平面的、没有时间性的东西。”

高居翰,可以互掐的朋友

今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徐小虎八年间与王季迁的对谈收录出版,名为《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

“高居翰(James Cahill)是最早看到这个对谈的人,也是最希望这个对谈能够出版的人。”高居翰得知徐小虎正在做和王季迁的对谈,以研究中国笔墨之理,便写了推荐书,帮她申请国家人文基金会的研究经费补助,在访谈手稿整理完毕后,徐小虎立刻将手稿寄给了自己这位老朋友。遗憾的是,《画语录》在内地出版后不到一个月,高居翰就在美国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

高居翰是著名中国艺术史学者,被誉为美国西海岸的“学术巨人”。15岁那年,在美国读高中的徐小虎在国际学生之家俱乐部里,认识了还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读东方语言学的高居翰。两人合作演戏,演的是美国历史上普利兹诗歌奖的首位得奖女诗人Edna St. Vincent Millay的作品。戏只有一幕,高居翰和徐小虎分饰男女主角。

“我记不住他的名字,但对他的第一感觉,就觉得他是个有文化的人。”当时的高居翰并未向徐小虎提及自己正在研习中国艺术史。短暂的一面之缘后,徐小虎很快忘记了这位“戏友”。十多年后,徐小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开始研究中国艺术史。当时这门科目的必修教材正是出自高居翰的笔下。徐小虎前去听课时,高居翰首先认出了她。她这才知道,眼前这位大名鼎鼎的艺术史学家,就是当年和自己对戏的“年轻帅哥”。

两人渐渐成为好友。同样的研究方向,也让两人之间发生了不少“互掐”的故事。最为人所知的是1982年,经高居翰鉴定的吴镇作品《墨竹谱》,被徐小虎视为伪作―吴镇是徐小虎最为欣赏的一位书画家,鉴定其作品的真伪,她算是行家。“我和他提前打过招呼,谁都可以提,但千万不能说到吴镇。要是拿吴镇的东西来说,我肯定要辩驳。他不听话,在演讲上提到《墨竹谱》,于是我就跳了出来,指出《墨竹谱》不仅是假画,而且还是伪作里很不好的东西。”

高居翰并没有生气。这头刚刚互掐完,那头两人继续着信件来往,聊着各种生活琐事。“我经常向他‘报告’自己在学术上的新发现,就像一只小狗,把在外头找到的骨头带回来和同伴分享。”但高居翰总是在回信里半开玩笑、故作生气地说,“我不欣赏你的发现,因为你的每个发现都会我之前的定论。”话虽如此,高居翰还是慷慨地为徐小虎的书作写着推荐语,《画语录》里便有他题写的序言。

两人在学术上的分歧颇多,但徐小虎依然认定高居翰是“向世界打开中国绘画史的老头”。她要求自己的学生去听高居翰的演讲,“他对艺术家的背景生平和所处的时代做了很多研究。他经常会透过画上的题跋,讲到艺术家的生平故事。他总是可以很快地进入一张画,而他看到的东西、引起他共鸣的东西,是很精细的。没人能像他那样说出那么多如此精彩的故事。”徐小虎和高居翰的研究方法不同,“我只看东西本身,辨认是否是真迹,我不研究艺术家的历史。”而高居翰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与自己正好是一种互补。“他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介绍,打开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的一扇门。”

研究中国艺术史的数十年间,徐小虎对于学术的固执和直接,得罪了不少人。“没有同行愿意和我说话、和我通信,只有高居翰,成为了我几乎唯一的朋友。”两人最舒服的相处状态,便是放开自己的学术意见,一边喝着很好的红酒,一边坐下来聊天,谈共同的朋友,谈彼此的家庭,谈音乐,谈生活,谈各种好朋友之间会聊的话题……高居翰逝世后,徐小虎的心里空落落的。“这样的朋友,以前就是唯一的,以后也不会再有了。”

徐小虎一直被视为是艺术圈里的异类,但她说自己从来没感觉到孤独。“我不想做什么教授什么所长,对我来说,那些都是形而下的东西。我对物质上的收获毫无兴趣。”徐小虎的兴趣在于发现。“能发现,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收获来了,我就要拼命和别人分享。”几十年观察下来,她在很多同行的身上,找不到这种探索的热情。“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不好奇。明明是学者,面对这些这么好玩的事情,他们怎么会不好奇?我觉得失去了这种动力的他们很可怜。所以,我一点也不孤独,我觉得他们才孤独。”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篇9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南宋・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梁鸿家贫而尚节

(2)博览无不通

(3)延及他舍

(4)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乃牧豕于上林苑中。

贤于常人远矣。

B.梁鸿家贫而尚节。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悉还其豕。

稍稍宾客其父。

D.悉以豕偿之。

忽啼求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2)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4.请你简要回答梁鸿是一个怎样的人。

5.你从梁鸿身上受到怎样的启发?

【参考答案】1.(1)崇尚、推崇 (2)通晓 (3)房屋,住所 (4)平常,普通 2.B 3.(1)梁鸿就寻访被烧到的人家,问他损失的财物,用自己全部的猪作赔偿还给房屋主人。 (2)邻家有地位的老人们见梁鸿不是一般人,于是就一同责备批评那家主人,并且称赞梁鸿是有德行的人。 4.他是勇于承担责任、忠厚诚恳的人。5.示例:人犯错误在所难免,出现过错,要及时纠正补偿,要学会宽以待人,与人为善,不能斤斤计较。

以教疼子

石F①谏卫庄公曰:“臣闻爱②子,教之以义方③,弗④纳于邪。骄奢***逸⑤,所自邪也;四者之来⑥,宠禄过也。”自古知爱子不知教,使⑦至于危辱乱亡者,可胜数哉!夫爱之,当教之使成人。爱之而使陷于危辱乱亡,乌在其能爱子也?人之爱其子者多曰:“儿幼,未有知耳,俟其长而教之。”是犹养恶木之萌芽,曰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顾不多哉?又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

(选自北宋・司马光《家范》)

【注释】 ①石F:春秋时卫国大夫。②爱:疼爱。③义方: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④弗:不能。⑤骄奢***逸:骄横、奢侈、荒***、放荡。⑥来:产生。⑦使:致使。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教之以义方

(2)乌在其能爱子也

(3)俟其长而教之

(4)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

2.请你选出与示例中的“之”解释用法相同的一项( )

示例:开笼放鸟而捕之

A.花之君子者也

B.怅恨久之

C.教之以义方

D.人之爱其子者多曰

3.翻译下列句子。

(1)儿幼,未有知耳,俟其长而教之。

(2)是犹养恶木之萌芽,曰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顾不多哉?

4.“俟其长而教之”,作者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

5.此文虽然是从父母的角度着笔的,但从子女的角度读此文,也能获益良多,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1)正直 (2)哪,怎么 (3)等到 (4)何 2.C (做代词) 3. (1)孩子小,不懂事罢了,等到长大了的时候再教育他们。 (2)这好像是从小就培养的不成器树木的萌芽,说等到它长粗了才砍伐它,这时用力反而不多吗? 4.不同意,作者以三个比喻来证明,孩子长大了,缺点已成积习,若想纠正必将付出极高的代价。 5.抓住成长契机,主动寻找受教育机会,生命之树适时修枝剪叶,让人生没有遗憾(意近即可)。

王勃展才

王勃①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③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④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⑤。”公曰:“亦是老先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⑥。”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⑦。”公矍然⑧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选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注释】 ①王勃,字子安,唐初著名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②不之信:不信之。③意属:示意嘱咐。④宿构:早已写好。⑤“南昌”二句:意思是说,南昌是汉代豫章郡的治所,如今是洪州的首府。⑥“星分”二句:洪州(古代属楚)是天上翼、轸两个星宿的分野,它的地域连着衡山和庐山。⑦“落霞”二句:天边的晚霞和湖边的孤鹜相并而飞,秋水和蓝天交相辉映,浑然一色。⑧矍然:惊异地注视的样子。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勃不辞让

(2)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3)当垂不朽矣

(4)极欢而罢

2.与“拂衣而起”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极欢而罢

B.公矍然而起曰

C.聚室而谋曰

D.而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4.作者写阎公对王勃态度的变化有何作用?

5.读过此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请简要谈谈。

【参考答案】1.(1)谦让 (2)观察 (3)流传 (4)停止 2.C表承接;A、B表修饰;D表转折 3.(1)天边的晚霞和湖的孤鹜相并而飞,秋水和蓝天交相辉映,浑然一色。 (2)于是马上隆重宴请他,欢饮直至散场。 4.烘托少年王勃的才华非凡。 5.示例①:在关键时刻要善于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示例②:后生可畏,不能只以年纪、相貌判断一个人的能力。示例③:谦虚是美德,但必要时也要毛遂自荐,因为机遇不是永远在你身边。当然,机遇也是降临给有准备的头脑。王勃不是一时气盛,实在是文才盈怀,否则何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天才之句?(意近即可)

孔子闲居

孔子闲居,喟然①而叹曰:“铜L②伯华而无死,天下其③有定矣!”子路④曰:“愿闻其为人也何若⑤?”孔子曰:“其幼也,敏⑥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⑦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则可,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则可,夫有道又谁下⑧哉?”孔子曰:“由不知也!吾闻之:以众攻寡,而无不消⑨也;以贵下贱,无不得也。昔者⑩周公旦制天下之***,而下士七十人,岂无道哉?欲得士之故也。夫有道而能下于天下之士,君子乎哉!”

(选自西汉・刘向《说苑》)

【注释】①喟(kuì)然:长叹的声音。然,词尾。②铜L(tí)伯华: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赤,铜L是他的封地,伯华是他的字。而,如果。③其:大概。表揣度的语气副词。④子路:孔子的弟子,姓仲,名由。⑤何若:何如,怎么样。⑥敏:聪明。⑦下:对……谦下,意动用法。⑧谁下:对谁谦下。谁,疑问代词作宾语而位于动词“下”的前面,属宾语前置。⑨消:消灭。⑩昔者:从前。“者”助词,与时间词构成双音词。周公旦:姓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成王年幼,他摄***。制:掌握。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1)昔者周公旦制天下之***

(2)而下士七十人

(3)岂无道哉

(4)欲得士之故也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众攻寡,而无不消也;以贵下贱,无不得也。

(2)夫有道而能下于天下之士,君子乎哉!

3.孔子是用什么方法来阐明道理的?孔子的话反映了他的什么心态?

4.根据文段内容可以概括出一个什么成语?你从文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掌握;(2)对……谦下;(3)德才;(4)缘故。 2.(1)用众多的***队攻打数量少的部队,没有不能消灭的;用尊贵的身份对待卑贱的人没有得不到的。(2)有德才而能对天下的士人谦下,该是君子啊! 3.礼贤下士;谦卑待人才会有贤才来投靠,所以敬重有见识、有能力的贤人,有礼貌地对待地位低的人,不恃才自傲,才是为人最重要的品格。 4.列举事例,列举了铜L伯华和周公旦“礼贤下士”的例子;孔子的话反映了他希望统治者能提高自己地位的士人心态。

岳飞事亲至孝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d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②,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d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③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④,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难。”张俊⑤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然忠愤激烈,议论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选自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

【注释】①吴d(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早年从***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②宵旰(gàn):“宵衣旰食”的略语。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晚了才吃饭。用来称颂帝王勤于***事。③注坡:谓从斜坡上疾驰而下,与“跳壕”同为当时***事训练科目。④统制:南宋***官名,隶属于都统制。⑤张俊(1086―1154):南宋人,曾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飞事亲至孝

(2)饰名姝遗之

(3)却不受

(4)立斩以徇

2.与“师每休舍”中的“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B.客舍青青柳色新

C.尔之安行,亦不遑舍

D.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3. 翻译下列句子。

(1)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4.这篇人物传记对岳飞一生的行事风格进行了总结,读了文章后,你认为岳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篇10

关键词:邻里关系;儿童道德;城市化

一、城市邻里关系的变化

在传统社会中,邻里是家庭的自然延伸,家庭的边界很大很大,在一定意义上邻里就是一个大家庭。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就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在这种生活方式下,每一个家庭都向外延伸,形成的交集就构成了邻里。邻里作为家庭的延伸和拓展,分担了家庭的部分功能。比如情感上的依赖、安全保护、儿童教育等等。使邻居间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在生活中互通有无,共同解决生活难题。育儿养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邻里守望相助中实现的,这种良好的邻里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一家庭的不足。

而如今城市居住条件改善,有位减少习嗦的升级纠纷和柴米油盐低层次的互助、互动,把剩下来的精力用于满足高层级的精神交往创造条件。而电话、网络等媒介使人们的联系更加便捷,邻里的地缘性减弱,所以邻里间的直接交往减弱。城市里都是陌生人的世界,除了家人,几乎所有人都是陌生人,甚至是对门而居的人。英国社会学家鲍曼认为,陌生人就在家门口,“制作更巧妙的锁,门闩和防盗铃是这个时代流行的和为数不多的繁荣工业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真正或假想的实际用途,而是因为他们的象征价值(鲍曼,2002)”。“现代都市,个人主义在发展,而个人在城市里则逐渐沉默了。街道、咖啡馆、百货公司,铁路,巴士以及地铁,都成了受人关注的场所而非谈话的地方。在现代都市里,陌生人之间言语联结难以维系,城市里的人此时看到身旁的场景所产生的同情心,也会因此变得短促,就像对于生活上的一张快照一样(理查德.桑内特)”。二十几年的光景,商品住宅套间成为家庭单位的社区结构,左邻右舍没有任何亲缘、业缘关系或交往历史,使得传统的邻里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市邻里关系急转直下,邻居间相互交往减少,交往程度低;邻里间缺乏深入了解,相互了解程度低;邻里关系的相互支持功能弱化。从总体看来,都市居民邻里关系呈现淡化和表层化的特点。在这种变化中,孩子与邻居的交往关系也发生变化,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二 、邻里关系变化中影响儿童与邻里关系的具体原因

1.时间和空间因素

儿童与邻里间什么时候交往最合适,如果是邻居休息的时候或家庭中重要事件的时候,孩子到访可能受限制。有的家庭则具有特殊的作息规律。此外邻里因地域结缘,居住的近,但是房屋结构和居住面积等等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交往。

2.城市生活的流动性

城市中生活的人是流动的,他来到这个城市,在这个城市范围内寻找机会,居住地、工作地和工作种类经常变化,使长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变得越来越困难,人与人之间熟悉不起来,邻里关系多停留在陌生状态。为了安全起见,家长多不让孩子与邻里交往。

3.城市人口众多,其价值观,需求,兴趣等不一样

城市人口多,而且又是来自四面八方,种族,民族,血统,地域,经历,习俗差距巨大。因此人们的兴趣爱好,品味,需求,感觉和偏好五花八门,千姿百态。而现在的人们交朋友总是寻找共同点,而差异的存在,是人与人之间感觉更陌生。

三、 邻里关系的淡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使然,不同于上一代孩子的“散养”,由于环境的变化,邻里关系的淡漠,许多家长不让孩子去打扰别人,另外,由于邻里之间缺乏沟通,所以,邻里之间的互信度很低,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安全考虑,总是让孩子蜗居家中,所以孩子与同龄人的玩耍时间和户外活动大幅度降低。活动量减少,活动方式也变单一。而儿童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影响其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故锻炼对于他们的身体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户外活动量的缩短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身体状况的下降,其次,儿童也很难体会到亲自参与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

2.封闭的居住环境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儿童健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实现的。在没有成人的监管下,孩子们会自觉的探索人际交往的规律,在应对复杂而又陌生的环境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自然的形成健康的性格。而现在孩子与父母蜗居家中,或者一些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外出,因此将孩子关在室内。室内时间的增加,导致一些孩子慢慢的不愿意与外界交流,甚至是自己的父母,孩子觉得越来越孤独,变得越来越自闭。为了排解内心的孤独与烦闷,一些孩子由于自制力不强,开始迷上了网络,结果网络成瘾,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

3.儿童对父母的依赖性增强,并出现自我中心的倾向

在与同龄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孩子们经常一起玩耍,学会与人为善,形成乐观、合群的性格。城市里的父母,为了保护孩子,保证他们的安全,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放学后的玩伴不再是同龄儿童而是父母。一些父母觉得这样亏欠了孩子,因此在平时就加倍对孩子好,来弥补对孩子的内疚。对孩子生活上以无微不至的照顾,对孩子的有求必应。长此以往,一些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就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总是有父母相伴,自己就无需考虑太多。无论是生活上的琐事,还是学习,或是一些重大决定,都由父母解决。所以社会上就出现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还有因为与同学因观点不同而发生矛盾的事情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其父母的过度溺爱。导致其无法脱离父母而独自生活,和自我中心,不能接受别人的异见。

4.助长了儿童对人性的不信任,道德冷漠

现代生活,城市化步骤加快,城市生活充满了陌生人,即使是对面的另一扇门里,也是陌生的。不相信陌生人实际上意味着不相信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很多父母看来,他人都是陌生人,都很危险,在威胁自己安全的意义上都是坏人。反过来,在他人眼里,我们也同样被视为陌生人,也是危险。这样很容易给孩子们造成一种心里印象:好人难觅,坏人当道,每个人都可疑。久而久之,儿童就会在内心深处形成对人性的不信任。对他人不关心,道德情感淡漠。

四、和谐邻里关系的构建

和谐的邻里关系对孩子的重要性不再赘述,那么在城市化这个背景下,我们究竟该如何来重新构建传统社会里的那种和谐关系呢?首先是国家,要加强法治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构建一个和谐安定的大社会环境。其次是社区,要加强社区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建设,并加强安全防护,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活动场所。另外,社区也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举办特色活动,促进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促使形成和谐互助的社区氛围。最后,家长也要积极主动的与邻居交往,邻居有困难要主动帮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总之,家庭、孩子、社区、邻里之间健康友好的关系的建立需要各方的努力,并要长期的坚持下去。这样才会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帮助孩子形成自信,乐观,合群,热情,积极主动的健康性格。

参考文献:

【1】宋言奇.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空间效应.1002-2031(2004)05-0047-0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10篇

学习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奥斯维辛没有新闻10篇,内容包括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课文解读,奥斯维辛没有新闻的主要内容。学习过程:一、导入:初中我们曾经学过新闻,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新闻,那么我们知道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他在报道新闻时应该注意什么吗?(讲究

学习

过年的诗句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过年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过年的诗句都有什么,过年的诗词大全集。(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国外广告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国外广告10篇,内容包括国外十个广告,国外广告精选集锦。其次,在诉求特色上,国内广告语大都重“威”重“力”,海外广告则重“情”重“趣”。“威力洗衣机,够威够力”,是此类国内广告语的代表作。同是洗衣机,台湾广告语则是“闲妻良

学习

岗位能手事迹材料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岗位能手事迹材料,内容包括岗位能手事迹材料,岗位能手事迹材料怎么写。我叫***,现任电务段无线检修工区工长之职。工作九年以来,在段各级领导的关怀信任和精心指导下,刻苦努力,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的青

学习

高高秋月照长城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高高秋月照长城10篇,内容包括高高秋月照长城诗句,高高秋月照长城打一最佳动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战国楚·宋玉

学习

网络经典语录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经典语录10篇,内容包括网络最红经典语录大全,100个网络经典语录。2)很黑的深夜,我突然想要学习,可是当我找到蜡烛的时候,天已经亮了3)现在的硕士学位,就像脚底的一粒米,不拿不舒服,拿了又不能吃4)我把一万句誓言装在机***里向

学习

小白兔的特点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小白兔的特点10篇,内容包括小白兔的特点和有趣的地方,小白兔的特点有哪些。活动准备小白兔一只、兔笼子一个、布一块、桌子一张,米粒、鱼、肉骨头、萝卜、草、青菜各一碟,关于小白兔生活的教学短片、“小兔子乖乖”的歌曲、轻

学习

温柔的夜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温柔的夜10篇,内容包括温柔的夜散文100篇,温柔的夜晚文案。微风渐渐吹来,并送来一阵阵麦香。它在干什么?在亲吻那些正在熟睡的工人吗?不是的。是在督促我和妈妈,夜已深,赶快回家吗?也不是。那它在干什么?哦,原来是告诉人们,麦子熟了,

学习

保证金管理制度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保证金管理制度10篇,内容包括保证金内部管理制度,投标保证金内部管理制度。(2)投标保证金款项必须从投标人所在地开户银行的基本帐户中汇出。(3)投标保证金款项必须在招标文件规定的交款截止时间前到达乐清市招投标中心投标保证

学习

情人节英语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情人节英语10篇,内容包括情人节英语情话,情人节英语。2.icanbemyselfwheniamwithyou.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才是真正的自己。3.youalwayssaywhatineedtohear.你的话总是那么悦耳动听。4.yourlovegivesmethefeeli

学习

张爱玲传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张爱玲传奇10篇,内容包括张爱玲的传奇有哪十篇,张爱玲传奇小说。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和《资本市场》杂志社共同举办的‘2005中国电影产业投资高层论坛不久前在北京召开。这是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而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学习

菜根谭全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菜根谭全文10篇,内容包括菜根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菜根谭第十一则全文。4、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大意】权利和财势,以不接近这些的人为清白,接

学习

现代短诗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短诗10篇,内容包括现代短诗精选10首,夏天现代短诗。(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励志的文章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励志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励志的文章精选80篇,励志文章精选10篇优秀。这个年代,自由反而让人激发出更多的空间,把每一件事好好地完成,做出一个很好的成绩,不就是我们每个人想要追求的吗?我非常感谢我的家人,让我从小就可以学音乐

学习

德不孤,必有邻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德不孤,必有邻,内容包括德不孤必有邻全文阅读,德不孤必有邻全文译文。发现一流动儿童选择同伴时,优先考虑对方与自己在空间距离上的远近、对方的品德以及对方家长的修养,更愿意与距离较近的、有良好德行的、对方家长有较好修

学习

天生我材必有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天生我材必有用,内容包括天生我材必有用全文在线免费阅读,天生我材必有用全文完整版。在当今企业界里,有些企业决策者感叹生意难做,甚至抱怨当今不是做生意的时势,认为现在市场经营环境远不及而是年前好,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

学习

杨受成出自传真的娱乐大鳄,最敢自爆大镬

阅读(30)

关于风流账年少英俊不用去夜店,老当益壮仍交女友杨受成是潮汕商二代,从小跟着父亲在香港苦心经营钟表行,但凭着过人的才智胆识,他二十七八岁已拥有千万身家,这在1960年代已相当于现在的十亿。去年,他请来才子陶杰为他执笔作传,对方问他怎么看看

学习

俞敏洪:书本引领我走出自卑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俞敏洪:书本引领我走出自卑,内容包括俞敏洪摆脱自卑演讲稿,俞敏洪用了10年走出自卑。不久前“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到南京为201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颁奖,他再次走上东南大学“讲坛”,一手裤袋,一手拎着话筒,以招牌

学习

喜庆筵席必有的四喜丸子

阅读(26)

四喜,是人们最为喜闻乐道的吉祥菜名之一,寓意吉庆、团圆,宴席上往往以四喜丸子为首选菜谱。宴有四喜,可增添欢乐、祥和、热烈、隆重的气氛。同时,又能使宾主在心理上产生愉悦的情感以及深深的敬意和殷切的祝福,使筵席尽欢而散,共享美好

学习

颛顼出自安宁河谷考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颛顼出自安宁河谷考,内容包括颛顼这个词出自哪里,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出自哪里。河名探故郦道元《水经注·若水》指出:“蜀山氏女生颛顼于若水之野”,野是平原的意思。具有广阔的河谷平原,且有人居条件,利于开发农业,惟有安宁河宽谷

学习

“德不孤,必有邻”是太阳神的信仰

阅读(30)

记者曾经以《德不孤,必有邻――黑马太阳神直销战略》为题写过一篇文章,那是2005年的冬天,彼时,太阳神刚刚将2000万元保证金存到了商务部指定的银行里。“德不孤,必有邻”,在太阳神直销业务刚刚起步的2004年,就被太阳神直销的创始人、太阳神直销

学习

有其子,必有其父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有其子,必有其父,内容包括有其子必有其父对吗,有其子必有其父英语。Noneofthemhaveeverputout1analbum,starredinamovieorwonanEmmy2.Halfofthemcanbarelyeventalk.However,thesechildrenarealreadyknownaroundtheglo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