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诗句10篇

过年的诗句篇1

1、《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除夜》,唐·白居易,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3、《除夜》,唐·白居易,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来源:文章屋网 )

过年的诗句篇2

诗歌鉴赏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每个语文教师都很重视。但是在高考复习中,很多教师只是过分重视研究每年的鉴赏题型,然后分解知识点,教给学生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辨析文本中的表达技巧等等。而学生在答卷时又是什么情况呢?好多学生没有真正读懂诗词的内容,只能根据教师讲解的重点生搬硬套,在答题时胡乱贴标签,答题术语张冠李戴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要想让学生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读懂诗歌。

因为古代诗歌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文学作品,所以要想让学生读懂诗歌,必须让他们张大“慧眼”,发现诗歌中的文言现象。

一、调整倒装句式

由于受到格律的制约,倒装句式在古诗词中极其常见,比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按常规语法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作者在这里把语序做了调整,映入读者眼帘的首先是“竹”和“莲”这两个高洁雅致的意象,倒装句式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又如杜甫《秋兴八首》的第八首里,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两句的正常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这首诗是回忆长安景物,这样一调整,表达的重点就成了“香稻”和“碧梧”,是在强调京里景物的美好。2010年北京卷中诗歌鉴赏题是李白的《古风(其三十九)》,诗中的“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就是倒装句式,如果考生不能按照正常的语序调整成 “燕雀巢梧桐,鹓鸾栖枳棘”,就不能读懂这首诗,进而影响答题效果。

二、补充省略句式

由于古诗词受句数、字数的限制,有的字词便省略浓缩了。省略的字词,不仅有连词、介词、助词等虚词,还有充当句子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实词。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就属于省略主语的情况。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的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在理解诗歌时就需要学生根据问答,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和联想,把省略的空白部分补充出来。又如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前后两句分别省略“含”字和“作”字,这是省略动词的现象。2013年重庆卷中的诗歌鉴赏题是钱继章的《鹧鸪天·酬孝峙》,其中第二题是这样的: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这个句子就属于省略介词的情况,如果考生无法还原成“折腰久矣(以)谢无能”,恐怕这个题目是不能拿到满意的分数了。

三、掌握词类活用

由于古诗是诗化的文言文,所以诗句中出现词类活用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如宋末词人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红”和“绿”本来都是形容词,在这里活用成为了动词——“变红”、“变绿”,将春光渐渐消逝于初夏的来临中这个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2003年全国卷诗歌鉴赏题考的是王维的《过香积寺》,试题是这样的: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诗中的“诗眼”是“咽”和“冷”,而这两个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考生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在分析二者的表达效果时应该能更准确。

四、辨析互文手法

过年的诗句篇3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语文古诗文背诵和修辞总结

.《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则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扁鹊见蔡桓公》中,引申出一个成语是:讳疾忌医;蔡桓公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来表达对医生的反感。

3.《过故人庄》中,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4.《钱塘湖春行》中,写出莺燕报春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野花与春草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生命感情,突出它们与人的关系的诗句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游___村》中,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话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在《桃花源记》中,与以下两句诗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世外桃源

7.《木兰诗》中描写出片前的准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表现木兰不慕___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应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诗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木兰从***谨慎、机智的诗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8.《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西江月》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照《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酬___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得到众人相助的句子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表现挖山艰难和决心坚定的句子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6.《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写居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与人交往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爱莲说》中,点明主旨、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表明作用独爱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___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观书有感》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清平乐?村居》中,写小儿顽皮淘气的句子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0.《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论诗》中,常用来赞美人才的出现,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___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诗人对家人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烽火连___月,家书抵万金。

3.《五柳先生传》中,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着文章。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过年的诗句篇4

   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唯有诗词久经千年不朽。诗词是平平仄仄词语中的凝练,诗人写诗能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一方面描写了美丽的大好河山,一方面也体现了诗人命运及国家的兴衰。然而中央广播电视台有这样一档节目,以广泛的题目,激烈的比拼,精彩的解读等等形式将诗词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从2016年到2020年共播出了五季,春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这个节目以打擂台赛的方式进行,选手则是从全国各地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分种族的选择100人组成百人团,然后又从中分成少儿团、青年团、百行团和家庭团参加比赛。现场在百人团中选择四位答题最快的选手参赛,参赛选手要参加个人追逐赛、飞花令中来选出一位最优秀的选手和擂主进行比拼。这档节目的出题也是多样化的,如:嘉宾现场作画,根据***片猜诗句,以出土文物的***片,让你判断其朝代和相关的诗句等等,一系列不只是靠你对诗词的死记硬背来答题,而是要理解诗句了解诗人的朝代背景等才能对答如流......

   通过“中国诗词大会”,我也渐渐体会到了诗词之美,诗人以诗抒情:高兴得意之时会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醉酒豪迈之时会写“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一心想杀敌报国之时会吟出“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诗人感叹生命太短之时会写,“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在赞美大好河山之时会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们在阅读诗词时会感同身受,从而深受启发。

   这一季中,选手们年龄上至90岁,下至6岁。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参加比赛。在众多选手当中,我最喜欢彭敏,他前几季离冠***只有一步之遥。为此,他懊恼了很长时间,但他凭借自己对诗词的热爱,从诗词中真正感悟到鼓舞人心的力量,终于在总决赛他以大量的诗词储备量和对诗词的深度理解,终于获得了成功,成为第五季的冠***。

   让我们通过中国诗词大会,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长江后浪推前浪”让我们把中华悠久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前几年,电视上突然出现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好几个诗词类节目,也出现了一批如陈更、武亦姝、彭敏等热爱诗词的才子才女们。跟着节目看了不少期,心里涌动着的对诗词的情感也喷薄而出。

        一直以为,中国诗词是美学史上一大奇迹,无论是《诗经》中的古朴纯真,还是《楚辞》中浪漫唯美,抑或是《唐诗宋词》中的飘逸豪迈,都将我们对文字的审美推向了一个顶峰;同时,中国诗词也充满了哲学性的思考,《诗经》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至今仍为我们所用,给我们以警示和启发;屈原的《天问》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此句来自百度);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陆游的“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从不同的人生角度看问题,给后来人以不尽的启迪。这些诗篇作品都融入了作者自身的人生体验和思想感情,凝结成智慧之光,可诵可思,读起来厚重而令人感动。

过年的诗句篇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④追随⑤春社⑥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⑦,拄杖无时⑧夜叩门⑨。

【注释】

①选自《剑南诗稿》。 ②腊酒浑:腊月里酿造的酒,称为腊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 ③足鸡豚 (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 ④箫鼓:吹箫打鼓。 ⑤追随:紧跟着。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⑧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⑨叩门:敲门。

【品赏】

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诗中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风光和习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诗的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的令人惊喜的景象。诗的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一句“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其兴致浓厚而强烈。

【考点预测】

1.赏析重点字词。这首诗扣住一个什么字展开的?试简要分析。“足”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理解重点句子。如何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

3.把握作品意境。请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4.体会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真题链接】

1.(2010年山东泰安卷)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2011年湖南邵阳卷)陆游的《游山西村》中 “

, ”一句,与《桃花源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意境相似。

3.(2011年山东淄博卷)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其蕴含哲理,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分析。

4.(2010年湖北咸宁卷)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5.(2008年广东广州卷)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6.(2008年河南卷)

(1)请概括诗人陆游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过年的诗句篇6

中国古代的四言、五言和七言近体诗都是从汉乐府民歌中演变而来的。古代民歌是诗、舞和乐三者合一的语言艺术。这种民歌的音乐性就像舞蹈具有强烈的节拍感。除此之外,它的语言大都采用民间口语和俗语形式,而且句与句之间语义连贯,每句的字数也不确定。所以这种诗歌在音韵上显得非常自然流畅,甚至可以用来咏唱。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的诗歌虽然是从民歌发展而来,但它在音乐方面却发展得非常成熟,可谓“万法必该”。这就说,中国古代诗歌不但保留了民歌的音乐性,而且还发展出了格律和对偶等音乐形式。但中国诗歌发展到北宋,却发生了很大的改革,这时出现了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以文为诗”的作诗理论。这种作诗理论主张以赋和散文句法和章法入诗,即消除了语法词汇上的对偶、骈偶、重复和叠韵等音乐形式,从而大大消除了音乐性对诗歌和作者的束缚,使诗歌创作更能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此文作者要讨论的是,古人“以文为诗”的作诗理论虽然消除了对偶等音乐性对作诗的束缚,但这种作诗方法并未彻底消除古代诗词中的音乐。其表现列举三方面如下:

第一,押韵仍在。在古代“以文为诗”的作家中,无论欧阳修还是苏轼等,在他们所创作的全部诗词中,每一首诗都保留了押韵,即每一诗联的最后一字都押相同的韵母。就连韩愈最具散文性的代表诗作《嗟哉董生行》和《月蚀诗效玉川子作》,也保留了押韵,如前诗押“丰”与“中”和“书”与“鱼”韵母。后诗押“东”,“虫”、"凶"、“雄”等韵母。正是押韵的存在,可以这样肯定:中国古代的诗词艺术都是带音乐的文学艺术,而且这种音乐都是从语言的外在形式而带来的。

第二,格律尚存。中国古代乃至现当代的诗词都属于格律诗词。自从唐代使诗词的格律完备之后,这种音乐形式在诗词中一直保存至今。不用说音律精准的诗词是格律诗,就连那些自明是“以文为诗”的作品也属于格律诗。他们如唐代的鼻祖韩愈,宋代的欧阳修和苏轼,乃至南宋的陆游和范成大等,他们的律诗、绝句和古风作品都属于格律诗。因为从他们的作品中随意抽取一件作品分析,就可以发现它们的诗句虽然去除了对偶等音乐性从而更散文化了,但仍然保留了格律。就连韩愈最具散文性的代表诗作如《山石》、《忽忽》、《南山》和《操琴》等也是有格律的,如《操琴》多采用六朝骈体文四字句式,而且多处重复虚词“兮”。就连改革动作较大的苏轼,在格律方面,他虽然使用了较多的“拗句”,如“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辛丑11月19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勿”与“爱”虽然违背了平仄相对的原则,但从整联诗看,格律还是相对称的。苏轼的一些诗歌有的诗联两句虽不合律,但仍保留“单句合律”。在苏轼的诗中,这样的诗句改革比较多,但他的诗词从整体上看仍然属于格律类。苏轼最具散文性的代表诗作是《王维吴道子画》、《读孟郊诗》、《书王主簿所画折枝》和《百步洪》等,但今人学者胡国瑞评其第一首诗“全诗的韵调具有优美的节奏感。”“而全篇四节,波浪起伏,如曼音促节,递相转换”,“整个形成谐美的旋律”。而后三首诗虽然有一两句诗破坏了平仄关系,但多数诗联仍然保留了格律关系。正如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家张炯和邓绍基所指出的:苏轼的七律“在格律上具有刘禹锡、白居易的流丽圆转”。据当代学者朱靖华的研究指出:“苏轼善于在古诗中纯熟地运用散句,并能做到妥贴自然。如《游金山寺》大量使用单行散句(即一句一景,移步换景),却又出色地表现出诗歌的韵律之美。”从总体上看,古代以文为诗之作品,虽然有少数作品采用了散文字法和句法,但大部分作品仍然存在格律这种音乐形式。

第三,民歌风味犹然。在欧阳修和苏轼那里,作诗虽然破除了对偶和骈句等音乐因素,但他们为了防止诗歌遁入“无诗味”的尴尬境地,因此他们在诗中仍然保留了民歌风味,自觉利用民歌技法创作诗词。关于这一点,可用古、现代许多理论名家对他们诗歌的评价来证实。清代学者方东树对欧阳修诗歌的评价是:“情韵幽折,往返咏唱,令人低回欲绝。一唱三叹,而有遗音,如啖橄榄,时有余味。”(《昭昧詹言》)当今学者衣殿臣编有《欧阳修诗词选》,他对其《晚泊岳阳》一诗这样评价:“语句重复中又有参差,语言清新,富有流动性,具有民歌色彩。”苏轼的诗也是如此,作为诗味的一种补偿,他的一些诗歌民歌味十分浓厚。今人学者张志岳评其《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语言通俗,韵调和谐,很有民歌风味。”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诗歌也是如此。无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还是尤袤,他们的诗虽然都是来源于江西诗派,但自从吕本中提倡“活法”作诗理论后,他们四人作诗的方法就融入了苏轼的“无意”为诗理论,他们创作诗歌也遵从“以文为诗”之原则。尽管如此,在他们的诗歌中仍然采用了民歌手法。现代学者候剑和陈光荣评杨万里《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埋头潘家湾,阻风不至》诗“写得平易流畅,颇有民歌风味。”而他们评范成大的诗“并融田园诗与新乐府诗于一炉。”无论新乐府还是汉乐府都是民歌。虽然有人认为,以上作家的诗歌存在民歌味只是个别现象,但不能以此否认其存在。

“以文为诗”作为一种重要的诗歌创作理论,它不仅在古代为中国文豪所重视,在今天它也应为我们所重视。但我们不能只继承而忘了发展,今天如何发展这种创作理论呢?作者认为,发展这种创作理论至少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废除诗词中的格律因素,格律是诗词中最重要的音乐性,因此只要废除格律,就能大大推进诗词创作散文化。二是废除诗词中的押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贯彻“以文为诗”的创作原则。而贯彻以上两项改革,就能使诗词真正散文化。三是是废除诗词中的民歌风味,从而使诗词摆脱民间庸俗气质,走向高雅纯正的诗歌队伍。另一方面,现代诗词作为纯诗,它不能没有音乐性,要做到这点,现代诗词只能来自诗人内心的音乐性,这就是生命节律,所以,它只能借鉴现代诗歌的创作方法。

2013.9.26

何为意象诗词

何为意象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学理论。按照理论界的观点,意象诗在中国古代就已经产生,如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指出,作诗要“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在明清以后,所谓意象文学专指借助具体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诗歌界针对纯粹诗歌理论进行了探讨,指出纯诗必须使诗歌的每个句子都带有物象;相反,如果某个诗句不带有物象,它就是伪诗,这就是纯诗理论。随着这个理论的建立,人们对意象诗的认识也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所谓“意象”就是要正确处理文学中的“意”与“象”的关系,也就是要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我们知道,在诗歌中,“意”与“象”的结合有三种形式,这就是:一,“意”在“象”中;二,“象”在“意”中;三,“意”与“象”紧密融合。按照诗歌界的看法,按照前两种意象关系创作的诗歌都不是意象诗歌,唯有按照第三种意象关系所创作的诗歌才是意象诗歌。举例说明:第一种关系只写客观,如下面的《旁晚》诗:“燕剪山溪月,小桥影卧波。轻烟随岸淡,静夜涌天河。”诗中只有景物的罗列,看不到作者的半点主观经验,这种诗很难表达或传达人的内心世界。第二种关系只写主观,如下面的《咏鉴真和尚》诗:“华夏奇人一鉴真,六蹈沧海志坚贞。扶桑识得僧情意,愿缔和平到永恒。”诗中只有一个“沧海”意象,其余都是主观心理描写。这样的诗因为意象少,它超越了古人所说的“圣人立像以尽义”的教导。唯有第三种关系才能把“意”与“象”完全结合起来。如下面的《淡怀》诗:“道出潇湘北,秦川又几山?看云浮远意,莅水叹衰颜。社鼠犹空盛,城狐却自返。秋霜谁治冷,况复在冰间。”在这首诗中,主观与客观相间杂出,水***融,使人窥象则知意,探情乃得象。“象”与“意”互为表里和生动。所以说,只有意象诗才是最好的诗。应指出,所谓意象诗歌指不仅在诗中的每个句子都必须包含形像,而且要做到意象交融合一。有两本现当代的重要诗词:第一本是钱理群和袁木良编选的《20世纪诗词注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本是张玉峰主编的《中华当代诗词艺术选粹》内蒙古出版社2002年)。作者从15727首左右的优秀诗词作品中随机抽读217首,发现符合第一种关系的诗词有122首,占总数的56.2%。符合第二种关系的诗词有82首,占总数的37.8%。符合第三种关系的诗词只有13首,只占总数的6%。这个分析说明:中国现当代诗词大部分属于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作品,而且它们大都是通过“触景生情”或“借象抒情”的方式来实现。但在诗词理论界,由于长期没有引进纯诗理论,致使诗词中的“景”与“情”,“象”与“情”往往是分离的。其表现在:用很多诗句描写景物,只有一两句写主观;或用很多诗句写主观,只有一两句包含景物。

下面用现代意象新理论来大致分析我国古今诗歌的性质:有人认为,我国宋代的诗歌大都属于叙事议论类,而且有很好的形像,因此应归属意象诗歌。作者认为这种观点太粗疏,因为它不合现代意象诗歌理论。宋代诗歌虽然大多属于叙事议论之作,但它们在处理客观与主观的关系时会走极端,要么只写客观,要么只写主观,主客观不能完全统一。下面以苏轼的一首绝句为例说明之,这首诗是:“佛灯渐暗饥鼠出,山雨忽来修竹鸣。知是何人旧诗句,已应知成此时情。”在这首诗中,上联全写客观,下联全写主观,主客观不能完全统一。由此可以管窥宋代诗歌不能算作意象诗歌。我国在上世纪7、8十年代崛起的朦胧诗歌是意象诗歌,它是在吸取西方英美20世纪初创立的意象派诗歌的营养后升起的。西方意象派诗歌强调用客观准确的意象代替主观的情绪发泄,而意象的建立是通过直观思维来实现的。但随着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统治中国诗坛,中国现代诗歌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偏离了意象诗歌理论,这就说中国的新生代(或称第三代)诗歌并非是意象诗歌。这是行家的观点,这也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现状。那么现当代中国的诗词的现状又是什么呢?或者说,现当代中国的诗词是否出现过意象之作品呢?这个回答从总体上看是否定的。

我们知道,现当代诗词按照其题材可分成叙事、议论、写物、写景和抒情四大类。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之:在叙述、写物和议论诗词中,杨绳(1928年生于浙江)有《述怀》诗一首:“今岁居然六八翁,前尘犹记未朦胧。人人有本经难念,事事全凭勤后工。商贾或能成大款,诗词原不属雕虫。老夫没有铮铮骨,也不孔方尊为兄。”`这是一首叙事诗,在这首诗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事物的出现都是非常有序的,而且没有更多的物象。再看叶丽华(女,1975年生于湖北)之《思乡》诗:“木落花零气候寒,蛙声叠起水随欢。点灯待月扶栏久,正是红螺梦已残。”在这首叙事诗中,各种物象的安排是由时间作牵引的,第一联点明作者“思乡”发生的大时间是在秋冬节节,第二联写作者“思乡”的具体时间在某日晚上。在过去的叙事诗中,物象一般都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而且物象的运动都是单向的,所以它们不能是意象诗歌。再看方于荣(1927年生于安徽)之《随感》诗:“我老身虽瘦,心如磐石坚。平生无愧疚,坦荡度余年。”这是一首议论诗词,但在这首诗中却无一个物象,再看陈万堂(1916年生于海南)之《咏月》诗,它是一首论事诗词:“不分南北与西东,万古青光一样同。若使人心如此月,何愁世事不公平。”第一辆是记事,第二联是议论。在这首诗中,只有第2、3两句包含物象,其余都不包含物象。所以它们也不能说是意象诗。再看丘金诚(1929年生于马来西亚)之《梅赞》诗:“信风吹醉小山梅,地北天南次第开。非爱沽名争早发,乐为人世报春来。”这是一首咏物诗,在这首诗中只有一个物象“信风”,所以他也不是意象诗歌。

最后谈抒情诗,抒情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前者指不借助外物直接抒发心中感情,后者抒情必须借助外景或物象。应当肯定,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史,只存在意境诗歌,而不存在意象诗歌。中国唐朝的抒情诗歌大都属于意境诗,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而中国现当代的抒情诗歌也大都属于意境诗。对于后者可用例子说明,有一位叫徐继荣的诗人写有一首《春到山村》诗词发表在2008年12月第四期《诗词百家》杂志上,现录于后:“连天瑞霭化甘霖,万水千山喜润浸。沃野黄牛奋蹄乐,一犁膏雨一犁金。”这是一首写春到山乡的写景抒情诗词,在这首诗中,物象的空间关系是非常有序的。第一句写天上之云,第二句写地上山水,第三句写田野,第四句写犁耕。整个诗词的物象其排列顺序是:第一联从高处到低处,第二联从远处到近处。这样的诗词显然是意境诗,因为读者不仅从诗中看到了美丽的画境,还看到了作者对山乡的赞美之情。再看李金香(1945年生于河南)之《塞外归乡》诗:“朝辞迪化紫云间,万里中州即日还。两眼金风关不住,飞蜓一气下邙山。”这同样诗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的景物是按照时间的先后来排列的。即按照作者早上出发,一日之中所经过的时间把路上的景物串联起来,因此景物的罗列也是有序的,所以它不是意象诗。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现当代诗词的总现状虽然有个别是意象诗,但从总体上看不是意象诗。

过年的诗句篇7

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诗人表现的思想情感往往离不开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离不开他的生活经历,所以分析诗人情感要注意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请看2005年山东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①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①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平,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诗中“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两句,不难看出诗人要表现的是愁苦之情。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望远,为何会因无山遮望眼,神州尽览而愁苦不堪呢?这是理解诗人情感的关键。注解中提供的“南宋后期诗人”这一信息让我们自然地联想到南宋时期山河破碎、中原沦陷,统治者苟安于江南,无心收复失地这一历史背景,于是就不难理解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远望中原产生的“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一反常心理了,问题也就有了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又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悲愤之情。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把握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是理解诗歌深层思想内涵的关键。2008年高考说明指出古诗阅读“考查材料以唐诗宋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所以同学们复习时要注意了解教材中涉及的重要诗人所处时代的特色和诗人的生平经历,答题时还要特别关注题目中对作者的相关提示。

二、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的思想情感总会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态、动作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我们分析人物情感时,应紧紧抓住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请看下面一道高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诗人一大早就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到来,他坐立不宁,一会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是否是友人到来的车马声。好像听到了友人身上佩戴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诗人正要出门迎接,谁知这竟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切。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仍没有到来。于是诗人终于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是自己自作多情。透过诗中一系列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等候好友时的神态,感受到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心情。

古代许多诗歌都是通过记叙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诗人情感的,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还有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题)、周密的《夜归》(2006年四川高考古诗鉴赏题)等。阅读这些诗歌的时候,抓住诗中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动作、神态、心理展开分析,便能迎刃而解。

三、注意特殊意象、历史典故

古人常常借助某些特殊意象、历史典故来抒发复杂深厚的感情或影射某种现象。所以,我们阅读诗歌时要特别关注诗中的意象和典故。请看2007年福建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此题时,不但要结合注释中的背景资料,还需抓住“梅花”这个常用以表达“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特殊意象。从注释②中可知,一、二、三句中的“无梦还家”“***青峰”“天地寂寥”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第四句“几生修得到梅花”,结合注释①可知,表现了诗人面对元***的威逼利诱表现出来的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如果忽视或者不了解“梅花”这一特殊意象的内涵,就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四、 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

如果我们对于诗歌中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情感难以把握,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有。方法就是抓住诗中直接表现诗人心理、情感的关键词和表达情感态度的关键句。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解析】此题是对词中的一句话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分析,抓住“数枝”“湿”“红”等关键词可知,这里展现的是一幅几枝鲜花花瓣上沾着水珠的画面,但作者写这句并不是为惜春感伤,这可以从两方面看出:1.作者接着“数枝”句发表议论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2.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直接抒情“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表现出了关心农事、与劳动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表现诗人心理、情感态度的词句,再结合全篇看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而且能较快地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五、从景与情、物与志的关系入手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衬情、移情于景、托物言志都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诗歌中的景与物都是浸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意象。读诗时,要紧扣意象特点揣摩、把握诗歌主旨。请看2007年辽宁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过年的诗句篇8

一、领悟感情

此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义及诗中景物形象的理解,调动联想及想象,将作品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整合,从而理解作者所抒之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心情?或: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方法指导: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看清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传达的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2 了解作者。从作者的生平、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者的旨趣、作品的情感倾向。3 辨析题材。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及隐逸思想;分别诗,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或劝勉安慰;边塞诗,表达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思乡诗,表达游子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4 借助意象。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表达较固定的情感。明月,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夕阳、暮色,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子规、猿啼,常与悲伤之事联系在一起;鸿雁,常指书信,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思;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坚贞不屈的形象化身。

答题格式:本诗描写了……景色(或人物形象等),抒发了作者……思想感情。

例:(2011年凉山中考题)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题目:联系全诗内容,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之情。

二、品味字词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是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的,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

提问方式:句中加点字(词)用得精彩,为什么?这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方法指导:答题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放在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还要掌握一些术语,用来回答该字词的作用,如用典故的字词,采用“委婉”、“含蓄”等词语;描写性的字词,采用“准确”“生动”“清新”“质朴”“耐人寻味”等词语;动作性的词语,采用“生动”“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答题格式:含义+修辞+描写的景象+抒发的情感(如没有修辞手法就省去“修辞”这一点)。

例:(2011年衡阳中考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题目:“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参考答案:“悬”是端端正正高挂着的样子。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之景表现出来,抒发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三、赏析诗句

诗中的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歌中的走向,值得推敲玩味。

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儿?请赏析。诗中的名句是哪句?请赏析。

方法指导:欣赏诗句的妙处,先要整体把握,弄懂全诗的主要意思,再去赏析所给诗句。古诗的表现手法包括:用典、对比、烘托、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答题格式:修辞+描写的景象+表现手法+抒发的情感。

例:(2011年德州中考题)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题目:“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参考答案: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描绘了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的雄浑阔大景象,诗句动静结合,借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依的凄怆心情。

过年的诗句篇9

范 云①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②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注释

①范云(451 ~ 503):南朝齐梁间诗人。

②经时:历久。

简析

送别诗蔚为大观的时代在唐朝,而南朝诗人范云这首《别诗》,则可视为送别诗河流中通往之海的一朵小浪花。

从题目来看,诗歌内容显然与别离相关;从内容来看,到第四句“今来”二字,却已为回还之意。“别”字实在无法管住第四句诗。原因何在?《何逊集》中有《范广州宅联句》,此诗即为联句诗的前四句。可见,“别诗”二字乃后定诗名,取其前三句所含之意,也算抓住了诗的主要内容啦。

诗的首句先将我们带到了北朝的都城洛阳之东西郊,接着告诉我们,这里经常是人们送别要做久远之行的亲友之地。

妙的是后两句呀!这两句借工巧的对仗与新颖的回环,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两幅景情交汇、意蕴丰富的画面:当年分别的时候,漫天飘卷的雪就像春天盛开的无数花朵一般,盈盈入眼;而今回至故地,看到无数盛开的春花,却感觉入眼的是弥天盖地的雪花。透过这样的景象,你能品味出离人与回乡者怎样的心境呢?

分离时,悲凉之雪景原本会引发离人悲凉之情的,而那如花的感觉,却让人体会到送行者传达给离人的亲情或友情的温暖,抑或是旅途的前方给离人带来的希望之温暖,悲喜之情便这样交织于“雪如花”的意境之中了!

回还时呢?盛开的春花原本能带给回乡者无尽的温暖的,为什么却让其有“似雪”之感?是物是人非的现实让他产生了悲凉之感,还是不见当年的送行者而心生悲凄?

于是,这两句结构精巧、意境华美的诗,便像《诗经》中《采薇》的尾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给人留下了不尽的悲欣交集的回味。很多年后,北宋大诗人苏轼在《少年游》中写道:“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其中的“飞雪似杨花”与“杨花似雪”,不是跟范云这两句诗颇为相像吗?

与范云同时期的诗评家钟嵘在《诗品》中评其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从这首小诗中,你看到它清通条畅、委婉含蓄、飘逸曲折的风姿了吗?

名句赏析

简要描绘这首诗的后两句“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展现的画面,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过年的诗句篇10

【关键词】高考 句段 解题

句段作用类试题已成为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中的热点试题,它牵涉到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根据高考改卷反馈信息来看,考生得分情况不容乐观,笔者认为有必要探究一下这类试题出题方式及应试策略,以望给大家的学习备考带来帮助。

一、古诗词鉴赏中句段作用题

【设问方式】:

①诗的开篇或结尾有何特点?②分析诗句在诗歌结构中的作用。

【高考真题】:

1.(201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摇?摇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试题解析】:诗词开篇的作用与小说散文开篇的作用有异曲同工的妙处。首句“今古河山无定据”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哲理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诗歌以议论开篇,其作用在结构上是引领全文;在内容上是揭示主旨;在情感上是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

2.(2011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 城

刘 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

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

一片江南水墨***。

望湖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

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刘诗第三句起铺垫的作用,它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意境。②苏诗第三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先从承接“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试题解析】:所谓诗句在结构中的作用,指其在铺垫烘托过渡等方面的作用。回答问题时,应思考诗句本身的意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解说诗句作用。

【解题策略】:古诗鉴赏中句段作用题大多数是考查诗句在起承转合处的作用。处在开篇:总领全诗,点明主旨,渲染情感氛围。中间:承上启下,铺垫,烘托。结尾:照应开头,升华主旨。答题步骤:首先指出其作用,其次指出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指出其在结构内容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中的句段作用题

【设问方式】:

①文章开头几段(或中间几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②文章以某句(或段)开头(或收束全文)有什么作用。③请分析某几段的妙处。

【高考真题】:

1.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2010年全国卷《大河家》第14题)

【参考答案】: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基本情况,点出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感。

2.第⑥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 用?(2011年上海卷《又见鹭鸶》第9题)

【参考答案】: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从回忆到现实景色,承上启下;照应题目。

【试题解析】:本题作答先要联系上文第五段探寻鹭鸶离去的缘由,极其痛心,此处“又见鹭鸶”的反复,自然强调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同时从结构上来看,本段从上文的回忆过渡到又见鹭鸶这一现实,并点题。

3.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妙处。(2011年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第17题)

【参考答案】:以勉儿泪落铃铛这一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收束全文,呼应题目;深化主题,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勉儿对爸爸的怀念和伤痛之情。

【试题解析】:分析词句的妙处,一是要把握此句的位置,是篇末;二是要把握全文的主旨;三是要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从内容、结构情感方面加以思考。

过年的诗句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过年的诗句10篇

学习

国外广告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国外广告10篇,内容包括国外十个广告,国外广告精选集锦。其次,在诉求特色上,国内广告语大都重“威”重“力”,海外广告则重“情”重“趣”。“威力洗衣机,够威够力”,是此类国内广告语的代表作。同是洗衣机,台湾广告语则是“闲妻良

学习

岗位能手事迹材料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岗位能手事迹材料,内容包括岗位能手事迹材料,岗位能手事迹材料怎么写。我叫***,现任电务段无线检修工区工长之职。工作九年以来,在段各级领导的关怀信任和精心指导下,刻苦努力,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的青

学习

高高秋月照长城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高高秋月照长城10篇,内容包括高高秋月照长城诗句,高高秋月照长城打一最佳动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战国楚·宋玉

学习

网络经典语录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经典语录10篇,内容包括网络最红经典语录大全,100个网络经典语录。2)很黑的深夜,我突然想要学习,可是当我找到蜡烛的时候,天已经亮了3)现在的硕士学位,就像脚底的一粒米,不拿不舒服,拿了又不能吃4)我把一万句誓言装在机***里向

学习

小白兔的特点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小白兔的特点10篇,内容包括小白兔的特点和有趣的地方,小白兔的特点有哪些。活动准备小白兔一只、兔笼子一个、布一块、桌子一张,米粒、鱼、肉骨头、萝卜、草、青菜各一碟,关于小白兔生活的教学短片、“小兔子乖乖”的歌曲、轻

学习

国贸专业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国贸专业论文,内容包括国贸专业论文题目,国贸专业论文选题大全。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任何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交流时,必须要了解、掌握不同结算方式的适用条件,任何一种对某一方绝对有利,而对另一方可能带来重大风险的结算

学习

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10篇,内容包括我国内陆盆地海拔最高,我国内地盆地海拔最高。该地区是***鸟类最丰富、最具特色的地区,记录鸟种近300种。中亚细亚荒漠区这一区域包括北疆的准格尔盆地和天山西部的伊犁谷地。准噶尔盆地位于

学习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奥斯维辛没有新闻10篇,内容包括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课文解读,奥斯维辛没有新闻的主要内容。学习过程:一、导入:初中我们曾经学过新闻,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新闻,那么我们知道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他在报道新闻时应该注意什么吗?(讲究

学习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德不孤必有邻出自10篇,内容包括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哪里,德不孤必与邻国学经典语录。再论公司,公司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团队是否努力,而不是考虑刚开始的时候客户会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讲道德,讲原则,可

学习

温柔的夜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温柔的夜10篇,内容包括温柔的夜散文100篇,温柔的夜晚文案。微风渐渐吹来,并送来一阵阵麦香。它在干什么?在亲吻那些正在熟睡的工人吗?不是的。是在督促我和妈妈,夜已深,赶快回家吗?也不是。那它在干什么?哦,原来是告诉人们,麦子熟了,

学习

保证金管理制度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保证金管理制度10篇,内容包括保证金内部管理制度,投标保证金内部管理制度。(2)投标保证金款项必须从投标人所在地开户银行的基本帐户中汇出。(3)投标保证金款项必须在招标文件规定的交款截止时间前到达乐清市招投标中心投标保证

学习

情人节英语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情人节英语10篇,内容包括情人节英语情话,情人节英语。2.icanbemyselfwheniamwithyou.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才是真正的自己。3.youalwayssaywhatineedtohear.你的话总是那么悦耳动听。4.yourlovegivesmethefeeli

学习

张爱玲传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张爱玲传奇10篇,内容包括张爱玲的传奇有哪十篇,张爱玲传奇小说。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和《资本市场》杂志社共同举办的‘2005中国电影产业投资高层论坛不久前在北京召开。这是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而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学习

菜根谭全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菜根谭全文10篇,内容包括菜根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菜根谭第十一则全文。4、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大意】权利和财势,以不接近这些的人为清白,接

学习

赞美月亮的诗句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月亮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月亮的诗句表达情感,赞美月亮的诗句10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渐渐地,他们的比赛也有了难度,终于,打成了八比八平手,这关键的时刻来了!这时,谁只要有了灵感,他就是擂主!只见徐榕仰头向上,撑着下巴,嘿,还真像

学习

关于七夕节的诗句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七夕节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七夕节的诗句,关于七夕节的诗句及作者。三.凤楼迢递绝尘埃,莺时物色正裴回;灵芝紫检参差长,仙桂丹花重叠开。四.双童绰约时游陟,三鸟联翩报消息;尽言真侣出遨游,传道风光无限极。五.宋玉愁空断,

学习

关于惊蛰的诗句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惊蛰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惊蛰的诗词,关于惊蛰的100首诗句。一、巨大的思想冲击力读《惊蛰雷》,首先为其巨大丰富的思想蕴含所折服。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诗人写了上百个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同时对这些人物的新思考折

学习

描写立秋的诗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立秋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形容立秋感怀的诗句,立秋最有诗意的诗句。4.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5.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6.立了秋,便把扇子丢7.一场秋雨一场寒8.十场秋雨要穿棉9.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10.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

学习

关于元旦的诗句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元旦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迎接元旦的美好诗句,元旦新旧交替的诗句。紫俯仙人授宝方,新正先许少年尝。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便将凤历从头数,日日持杯访醉乡。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

学习

回家过年文章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回家过年文章10篇,内容包括回家过年的十篇日记,过年回家的文章。农场有纪律,不准年轻人谈恋爱,谁谈朋友就免除上调。张建***、小许这对情侣一来到农场就“潜伏”下来,从不往来,每年都是春节回上海探亲时才欢聚在一起。探亲假一

学习

报答母亲的诗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报答母亲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报答母亲的深恩的唐代诗人的诗句,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诗句。

学习

惊蛰的诗句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惊蛰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惊蛰的诗句古诗,惊蛰文案诗句。4、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5、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6、春柳卧生根,早雷惊蛰户。7、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8、堪笑不能惊蛰户,空将胡蝶梦魂惊。9、浮云集。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