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短诗10篇

建国短诗篇1

关键词:短歌行;曹操;贤才;忧

中***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163-01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所反映的内容各不相同。有的反应当时社会***,***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有的抒发个人的***治思想和抱负。如《不出厦门行q龟虽寿》;还有一首体现曹操渴望得到天下贤才的《短歌行》,我们通过赏析这首诗来体会曹操那种思贤若渴的意愿。

浅析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赏析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思想突出,中心明确。在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渴望拥有贤才,希望天下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赏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但不然。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发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曹操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在这首诗中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治路线和***策策略服务的,但是作者将***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寓理于情,以情感人。诗歌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语言质朴,立意深远,气势充沛。这首带有建安时代“志深比长”“梗概多气”的时代特色的《短歌行》,读后不觉思接千载,荡气回肠,受到强烈的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建国短诗篇2

摘 要 刘诗雯作为中国乒坛“后起之秀”和新生代的代表,近几年在世界大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其技战术打法与特点值得进行研究与分析。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刘诗雯在近几年世界大赛中的六场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刘诗雯在发抢段的使用率较高,但得分率却比较低,说明刘诗雯没有完全发挥出正手抢攻的得分优势,总是依赖反手抢拉来弥补并取得胜利;接发段多以加转劈长,而缺少摆短、挑短和撇等技术的运用;相持段中刘诗雯充分发挥了中近台相持球技术比较全面的优势,主动得分也相对较多,但由于跑动范围增大,导致失误较多。近台相持时,刘诗雯防弧圈的能力和质量也比较高。刘诗雯的逆旋转勾手发球是近几年来国际乒坛出现的一项较新的发球技术,其对接发球者的威胁较大,实战运用效果十分理想,在比赛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发球质量,尤其是旋转和落点上的变化,在发球上继续创新。

关键词 乒乓球 刘诗雯 技战术 分析

一、前言

按照计划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用数字表述研究结果,并结合比赛情况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是准确、客观地反映训练与比赛实践的主要方式。采用三段统计法对乒乓球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分析与评估,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各段技战术特点。对从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能够达到为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的目的。

在赛场上以快、狠、准闻名的90后小将刘诗雯,其打法为右手横板两面反胶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特点是女子技术男性化,打法凶狠,发球变化多,尤其是她的逆旋转勾手发球,在比赛中威胁较大,并且以反手快速进攻为特长,速度比较快,杀伤力强,她技术比较全面、中近台相持能力强,具备一定的实力和较好的发展潜力。缺点:前三板处理的不太理智,需要在前三板稳定的基础上打出精准的落点,不要只是想着相持,而需要通过反手占得先机。

由于刘诗雯属于后起之秀,现如今关于刘诗雯技战术特点研究的相对较少,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不是很多,尤其是缺少数字或者数据资料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三段统计法对刘诗雯在08年科威特公开赛、第50届日本横滨世乒赛、09年国际乒联世界杯、09年国际乒联巡回赛(中国站)、09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英国站)中的六场有代表性的比赛录像进行研究和分析(战绩为:胜3负3;比赛对手:刘诗雯―王楠0:4刘诗雯―张怡宁2:4刘诗雯―瓦赛诺夫斯卡4:1,刘诗雯―郭跃4:3,刘诗雯―李晓霞,4:1刘诗雯―郭焱,1:4),从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她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并进而加以改进和提高。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刘诗雯在世界大赛中的技战术特点。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分段指标评估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刘诗雯与王楠、张怡宁、瓦赛诺夫斯卡、郭跃、李晓霞、郭焱六场比赛的综合分析

1.刘诗雯发抢段的综合分析

刘诗雯在比赛中的主要得分还是来自于自己的发球轮次当中,多是以逆侧旋勾手发球的侧上旋至对方中路短球或正手小三角,依靠落点和旋转上的变化为自己的抢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利用侧身或反手抢拉来得分。建议刘诗雯在以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多加强发球抢攻的使用,并加强脚下移动和腿部力量的训练。

2.刘诗雯接发段的综合分析

刘诗雯在比赛中,通常以加转劈长为主,使对方抢攻质量下降而后进行反拉和反撕,能够给对方造成较大威胁。但也要加强接发球时的变化,不能总以加转劈长,偶尔可用摆短、撇、挑等技术来完善自己在比赛时接发球的单一化,使自己在接发球时更能占据主动,给对方的进攻造成困扰,为自己抢攻创造条件。

3.刘诗雯相持段的综合分析

在这六场比赛中,相持段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但是她的失误也相对较多。导致刘诗雯在相持段失分的主要原因就是:第一,由于刘诗雯在一定时期内发球抢攻的落点变化较少,质量受到对方的限制,导致转为相持段比较被动;第二,刘诗雯在接发球轮次当中过于保守,搓的多挑的少,造成接弧圈球和上旋球的回球质量不高;第三,刘诗雯在中近台的相持中,落点的变化意识较低,造成被动局势,因此无谓失误较多。

综上所述,接发球段和相持段中出现的问题将是刘诗雯今后训练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刘诗雯在发抢段的得分率较高,但使用率却比较低,说明刘诗雯没有完全发挥出正手抢攻的得分优势,总是依赖反手抢拉来弥补并取得胜利。

2.刘诗雯在接发段时,多以加转劈长,而缺少摆短、挑短和撇等技术的运用,尤其是在正手偏中路短球时,挑短得分率较低,在接中路偏反手长球时,接发球的命中率不是很高。

3.相持中刘诗雯技术比较全面,主动得分也相对较多,但由于跑动范围增大,导致失误较多。近台相持时,刘诗雯防弧圈的能力和质量也比较高。

(二)建议

1.刘诗雯在发抢段应加强正手抢攻的能力,提高正手下旋球连续拉和冲的能力,并注意力量训练,以便提高正手拉球的杀伤力和脚下移动能力。

2.在接发段刘诗雯应丰富接发球的手段,特别是台内球做到摆、挑、撇相结合,加强小球的控制能力和接中路长球的拉球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林.乒乓球台内球技术浅谈[EB/OL].2006.11.28.

建国短诗篇3

【关键词】意境;《短歌行》:教学

一、《短歌行》的意境之美

《短歌行》的整个思想意蕴就是诗人在整个诗篇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诗人在做这篇诗篇的背景。当时,在东汉末年,曹操参加了黄巾起义,迁为了济南相,随后因伐兵讨伐董卓,又迎献帝迁都许昌。在击败袁术、袁绍之后成为了当时北方的统治者。《短歌行》一诗表达了诗人因时间流逝,人生短暂,却还功名未成的惋惜与苦恼,也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想要广邀人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首诗篇的基调都是一种慷慨激昂、奋发***强。表现了生命的真情美。通过这种强大的生命力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曹操生在乱世尚可做到如此,我们生在太平盛世,又岂能消极度日呢。诗篇的意蕴需要通过一定的意象来表达。任何深刻的意蕴都离不开美好的意象。就像在《短歌行》中,诗人正是运用了美好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心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通过展现一幅野鹿在呦呦呜叫,呼唤同伴一起食野草的和谐美好画面,折射出了诗人求贤若渴,广纳贤才,鼓瑟吹笙的欢乐热闹场面,另外,鹿在古代史权力的象征,暗喻了诗人想要已通过加,建功立业的伟大雄心。又比如“譬如朝露”一句,表达了诗人用晶莹剔透的露珠来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惋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一句,用皎洁明亮的月亮比喻人才,表现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二、对《短歌行》意境的基本教学探议

在鉴赏《短歌行》意境时,我们可以借用电教手段。通过把诗歌的各种美折射到多媒体课件上去,让学生或是鉴赏者在特定的情境中,去身临其境地感受,用情感去渲染他们,通过画面让他们体会诗歌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这样学生或是鉴赏者就可以在诗歌所描述的情感美、画面美、意境美中自由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朗诵诗歌,利用这些录音朗诵材料来开始诗歌的学习,另外,可以利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横槊赋诗”作为课程的结束,这样就能增加对诗歌的印象,以及加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借用一些外在手段,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诗歌的讲解者,他直接决定着鉴赏者对诗歌的感受理解,优秀的讲解者会赋予诗歌更多的生命力,也可以增加诗歌的美。讲解者的美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阐释:1、情感之美。教师的情感主要是指教师在讲解诗歌时候的面部表情、言语表情以及肢体表情。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好对诗歌的情感,在把握诗歌情感的基础上将情感传达给学生。在传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富有情感的言语,渲染出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融入到诗人的整个作品中去;2、神情之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情感沟通的中药途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滔滔不绝的讲,却不能够与学生互动,则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若要带领学生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向学生讲授诗人的创造世界,在这个过程中,眼神是最重要的。通过眼神,教师与学生能够进行零距离的沟通交流。

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短歌行》一诗时,最重要的是要学生体会到诗中的意境美。首先教师可以将诗中的景色用画面表现出来。因为诗中的色彩其实也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可以让学生来描绘诗中的画面。1、是夜晚,天气较好,夜晚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皎洁明亮的月亮,柔和的月光洒满大地,而曹操正在月下畅饮,然后曹操槊立在船头,慷慨吟诗。此时此景,很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当时惆怅的心情与壮志难酬的伤感。2、诗人并没有在伤感中一直惆怅到底,而是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出与广大贤人集聚一堂的景象。鹿在广阔的大草原呦呦长鸣,而作者鼓瑟吹笙,与贤人一起相聚的热闹场面,从这个画面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求贤若渴,广纳人才的求贤心情;3、作者很快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望着明月,开始忧愁。那种渴望人才的心情又由实到虚,想象许多人才来问候自己,自己与人才促膝而谈的景象。这种意境我们通过画面的构建就能够深刻的感受到诗人那种渴望的心理。4、从虚又回到实。作者又回到了现实中,望着皎洁的月亮,乌鹊绕着树三匝,表达出良禽择木而栖,良才也要择主而侍,再一次表达了诗人渴望人才的心情。学生通过这四个画面的构建来体会整个诗篇的意境就会容易的很多。这样四幅画面,由实到虚,又由实虚结合到虚实结合的不断变换中,感慨中杂糅中悲愁、沉吟、开朗等情感以及诗人慷慨激昂的胸怀与广纳人才的迫切心情。学生在这样的动情描述中,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已经,沉浸在三国时代,与曹操一起感受他的思绪,同时也能够领悟诗人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的胸襟。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不断的进行朗诵,反复体味诗中的意蕴。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做到事半功倍。

三、结束语

建国短诗篇4

关键词:曹操 诗歌 生命气象 天地胸怀

时势造英雄。在连年***的东汉末,社会矛盾激化,各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局动荡、***,大量的无辜百姓被卷入战争,社会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才辈出,而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无疑是这一特殊时代孕育的杰出人物之中的佼佼者。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治家、***事家、文学家、诗人。曹操其人文韬武略,气韵沉雄,一生戎马倥偬却不忘吟咏赋诗,文学方面的素养极高,可谓一代雄主,一世文人,而他的文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在诗歌这一领域,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治家兼诗人所特有的气骨和风格。他“御***三十年,手不释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①在***治***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了一系列***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此外,在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对倡导建安时期的新的文学风气、引导积极的个体生命意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生命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千百年来,不同的人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解读着这个历史命题,那么,这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他在诗歌中又是表现出了怎样的生命气象和他独特的天地胸怀呢?

一、曹操诗歌中的生命气象

(一)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

这是曹操诗歌中经常会涉及的一个问题。在曹操的一生当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积极的追求和探索,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治理想。作为一个***治家,他的诗作中包含了更多的对生命的思考,以及自强不息的韧性和决心。

这类诗歌,如《步出夏门行》第一章《观沧海》、第四章《龟虽寿》等。尤其是曹操的《观沧海》,被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为“有吞吐宇宙气象”,历来是脍炙人口的诗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传诵已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的这首诗,气象壮阔,霸气十足,其广阔胸襟和远大的***治抱负都寓于这万千气象之中。他的《龟虽寿》也是吟咏生命的名篇,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的慷慨之句,已然成为千古绝唱。

诚然,人一生的时光是有限的,一个人的价值也是有限的,但只要将有限的生命绽放在积极向上、斗志昂扬的生命时光里,就会获得灵魂的不朽和永恒。

(二)时不我待的生命悲情

曹操一生追求不止,常觉岁月易逝,然自己功业未成,心中抱负难以舒展,未免常怀时不我待的悲怆之感。诚然,生命有限,然而功业无期。

曹操的这类诗歌,主要有《精列》、《短歌行》二首、《秋胡行》二首等。如《精列》中的“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直抒时不我待之悲,生命有限之慨。曹操心怀统一华夏的大志,但是,“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已经进入暮年的曹操还有他未竟的事业、未完成的***治理想,于是他想到要去昆仑、蓬莱寻求长生之术,但是,正当他沉浸在陶然忘忧的遐想中时,现实与期想的矛盾,又使他发出了“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的感叹。《短歌行》二首其一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句更是曹操慷慨的生命悲歌。诚然,纵使欢宴上歌舞升平,意气昂扬,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曲高和寡的寂寞还是难以消除。用什么来浇纠结的胸中块垒呢?只有借酒浇愁。诗人的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呢?是因为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生灵涂炭,曹操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将自己对生民的满腔的热情和关注化为古直勃郁的悲凉沉吟。

《秋胡行》中的“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也表达了一种人生失落的情绪。《秋胡行》原来是乐府题,按照题意,是写鲁国男子秋胡戏妻的故事,但曹操只是利用了《秋胡行》的乐调,内容却写的是游仙,却又不是真正的游仙诗,而是借着对游仙的虚构,来表达一种怅惘的心绪。

二、曹操诗歌中的天地胸怀

(一)任重道远的***治理想

曹操的一生经历战乱无数,这样的社会背景给他的***治理想和远大抱负的实现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曹操的这一类诗歌浑厚古朴,至壮至伟,雄豪的个性充溢其中。“曹操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真情真志投入到诗歌创作之后,形成了有血有肉的壮美诗篇。”②

《度关山》是表达曹操***治理想的诗作中的代表作。诗歌开头即开门见山地提出“天地间,人为贵”,表达了曹操的普世价值观和其先进的***治眼光。其次,诗人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自己的***治理想蓝***。“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在这里,曹操描绘的是一个安定祥和的国度,这里国家统一,国土完整;君主贤明,从善如流;***公正,处事公平;民风淳朴,谦让和睦;百姓安乐,仓廪丰实。这样美好的社会***景,不正是我们至今都向往的太平盛世吗?

然而我们知道,这样的***治理想是很遥远的。诗人用自己广阔的胸襟和老骥伏枥的雄心为我们勾勒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之国,制定了理想的社会形态和社会规范。曹操曾在青年时候就表示“欲济天下,为百姓请命”,这是因为他在当时的社会中目睹了广大下层人民的苦难,从而产生了救世之心。然而,诗人所描绘的***治蓝***在封建社会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曹操的《对酒》一诗同样描绘了诗人的***治理想。在曹操设想的社会中,不管是君王、诸侯还是官吏,都像父亲对儿子、兄长对弟弟那样友爱、照顾,“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在社会上,人人谦恭礼让,没有诉讼官司,“咸礼让,民无所争讼”;百姓生活富足,五谷丰登,“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社会上民风纯正,有良好的道德风尚,“斑白不负载”、“路无拾遗之私”等,以及对“恩德广及草木昆虫”的美好愿望的向往,都表达了诗人崇高的***治理想。

(二)关注现实的悲愤情怀

曹操的反映现实的一些诗作大多产生于赤壁之战之前,此时的诗人在***治和***事上均有所建树,在行***打仗的途中也亲眼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生活的艰苦,他深感国家的不稳定和连年的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故此方面的诗作多悯时悼乱、忧国忧民、抒写时事,揭露社会弊端,钟嵘《诗品》认为“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③曹操诗作继承了《诗经》、《楚辞》,特别是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以自己***旅生活中的亲身经历来反映现实,表达自己痛民生之悲苦、救万民于水火的抱负。曹操的这种慷慨悲壮、发奋抒情之作,主要指的就是他的咏史诗。

毋庸置疑,曹操的咏史诗,首推《薤露》和《蒿里》,这两首诗作,被后人誉为曹操关注现实的史诗“双壁”。

《薤露》写了汉末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具有诗史的性质。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辨即位,何太后临朝听***,宦官张让、段等把持朝***,何太后的哥哥、大将***何进谋诛宦官,何太后不许。何进密召凉州***阀董卓进京胁迫太后,以期铲除宦官势力,收回***治权柄,不慎消息泄露。八月,何进被宦官张让等所杀,张让又劫持少帝出走小平津(今河南孟津县西北),后被率兵进京的董卓劫还。董卓进京后独揽大权,肆意残杀。他废少帝,不久又将其杀死,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为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关东各州郡的兵马起而讨伐董卓,社会陷入了***阀混战的局面,董卓放火烧毁了京城洛阳,挟持汉献帝和文武百官、黎明百姓西迁长安,是为“董卓之乱”。

曹操的《薤露》这首诗真实地记录了这个历史事件,抒发了诗人的悲愤情怀。在诗中,曹操极大地讽刺了何进,认为他徒有其表,就像猕猴戴帽穿衣,硬充人样,“沐猴而冠带”,何进智小而***谋大事,“知小而谋疆”,自然就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蒿里》一诗同样是曹操咏史诗中的佳作,和《薤露》一样被明代钟惺的《古诗归》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蒿里》借旧题写实事,用民歌的形式记录了汉末***阀混战的历史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这首诗的前十句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历史画卷,用极凝练的语言将关东之师从聚合到离散的过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成为历史的真实记录,后面的六句直抒胸臆,满腔的悲愤汹涌而出:“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清代陈祚明在其《采菽堂古诗选》中说:“‘***合’四句,足尽诸人心事。‘白骨’四句悲凉,笔下整严,老气无敌。”

(三)思慕贤才的博襟

曹操具有远大的抱负,作为一位优秀的***治家、***事家,他渴慕贤才,希望可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成就一番功业,就苦难民众于水火,建立一个安定祥和的太平盛世。

曹操在其《短歌行》其一中这样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希望广得天下贤才,为自己所用,来实现安邦定国的***治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也为了扩大他的***治***事统治基础,打击封建的地主阶级和***的世袭豪强势力,曹操强调“唯才是举”,先后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它是诗歌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而这种形式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抒情因素,所以就拥有了丰富的感染力,这样就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治主张,同时也配合了他所颁发的各种***策和措施。

《短歌行》是一首***治性很强的诗作,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治路线和战略决策服务的,然而它的***治内容和意义却和丰富的抒情因素融为一体。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的抒情言志的特点,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从而达到了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总之,曹操的诗歌反映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自己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其诗作中表现出来的生命气象与天地胸怀,至今仍感发着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和不同的心境为之思考,为之探寻。

注释

① 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

② 孙明君.三曹与中国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③ 钟嵘.诗品注[M]. 陈延杰,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参考文献

[1] 曹操.曹操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 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 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曹操集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 孙明君.三曹与中国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建国短诗篇5

从语言因素讲。汉语是一种高度音乐性的语言,“汉语是元音占优势的语言,而又有声调的区别。这样就使它特别富于音乐性”。诗歌更是如此,比如“唐律诗……是汉语诗歌既脱离了音乐又达到了自身音乐化的极致的产物”。

从另一方面说,唱诗其实就是吟诗。就是唱歌,但唱诗又不完全是唱歌,其所不同予唱歌者,乃是因为唱诗之所唱为具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并经历了千百年历史检验的中国经典诗歌,更为重要的是,唱诗是对吟诵的继承和发展。唱诗的目的是能更深入体会其情感和韵味。诗与歌的结合,可以提升背诗的兴趣。以适当的歌曲搭配诗,可以领略诗歌之美。同时,可以借着学生对歌曲的喜爱,提高背诗的兴趣,而且学生一旦掌握此方法,当找到合适的歌曲后,只要是字数相合的诗,几乎都能适用配唱。

因此,在本学期学习《古代诗歌四首》时,笔者首先参考了国内一些名师的教学方案,仔细比较后,选择了其中一首《观沧海》作为实验篇目。选择此篇,原因有二:一是曹操的诗歌往往气势恢宏、慷慨悲壮,易于演唱。二是早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已经有了《短歌行》的演唱,这首诗在演唱中将诗人悲壮、豪迈的气势展现的淋漓尽致,而此诗与《观沧海》在气势上相通,学生演绎起来比较容易把握。

下面为教学设计:

1 教学对象:七年级十五、十六班

2 教学人数:92人

3 教学时间:唱诗:二节课(将视觉与听觉艺术相结合)

4 活动设计:

(1)听《三国演义・短歌行》的演唱,体会并品味当中意境。

这一环节在设计时。旨在让学生在没有老师讲解的情况下,通过听演唱的形式理解诗歌意境,体会唱诗的好处,激发学生唱诗的兴趣和大胆尝试的勇气。

通过听、看,学生们很快举手发言。认为《短歌行》的主人公想表达的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前八句中表现的是曹操的愁,即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后面诗句,表面来看是曹操在抒发个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实际上是在告诉各位贤能,人生苦短,你们要抓紧时间实现抱负。

对于诗中曹操表现出的悲壮的感情基调,学生们在听的过程中已经深深感受到,再结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一下子明白了曹操的悲壮实际上不是伤心,而是他用来招揽人才的一种手段,他希望用这种情感打开那些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以此可见曹操的聪明智慧。而诗歌再延长到最后几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时,诗人的感情达到最高潮状态,学生们此时不但感受到了,有的还说简直感同身受,似乎一个立体的曹操就站在自己面前讲述自己的宏大志向。对这首乐府诗的赏析。到此已经完全达到了目的。短短一节课,学生们学习诗歌的兴趣高涨了不少,而且80%以上学生实现了即时记忆。

(2)第二节课上课前:学生们结合学案先看《观沧海》写作的背景,然后请学生收集歌曲,找到符合字数、句数的旋律,和老师一起将收集来的歌曲按适合的类别作一番整理,曲调与字数不适合者淘汰。经过整理后。主要有《沧海一声笑》、《曹操》、《精忠报国》、《向天再借五百年》等歌曲。

(3)分组进行课下练习。在课前,已经将班级学生分成4大组,课上每组派一个代表演唱自己所选旋律下的《观沧海》,然后进行评比。

(41课堂实践。第二节课前半节课主要是学生们分组演唱《观沧海》。选择《沧海一声笑》旋律的较多,在演唱过程中,学生们首先能迅速的将诗歌内容背诵下来,然后将诗歌想表现的悲壮、慷慨之情展现出来。有一组在唱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时,还很有创意的将《沧海一声笑》与《双节棍》结合起来,用RAP演唱,虽然没有将这几句诗歌恢弘的气势展现出来,但是这种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却给人一个启示:既然流行音乐可以多个版本,古诗词是不是也可以多角度理解,多角度演绎呢?比如,编成诗剧,在舞台上演绎。可以说,在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又给诗歌教学打开了又一扇窗。

(5)感悟、赏析诗歌。在唱完后,学生们纷纷谈自己对此诗的理解,认为此诗在演唱中,自己能基本掌握诗人想表达的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而且诗人用景物抒发心中情感,特别是诗人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他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但是,对于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学生理解起来非常有难度,因此,在唱诗时,也很难将大海吞吐日月、诗人广博的胸襟表现出来。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可让学生结合上下旬以及诗歌中的时间斟酌这几句的意境。学生慢慢体会到这几句是诗人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表现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

建国短诗篇6

一.意境美:所谓的意境一般是指作者通过诗中物象所表达的一种境界,把作者所要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用诗中所写景来表现。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虽然只有28字,却包涵着极丰富的内容,它描绘了10种景物,却构成一幅完美的***画,表现了天涯游子的孤寂痛楚之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情景高度浓缩于这一幅画面之中。在诗中情景交融语言自然,更能使意境显得深远优美,例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一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四句诗句句写景,诗人所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在朦胧的月夜中写,显示了故都的荒凉和没落,更透露出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无限感伤。

二.个性美:所谓的个性在诗歌中一般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人物照象等等。其中诗人的自我形象常常包括一些肖像、行动、神态、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比如,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诗歌虽朴素简短,但人物形象尽显。鸿门宴之后,刘邦战胜了项羽,成了汉朝的***皇帝,这使他兴奋、欢快,踌躇满志,然而他心中又隐藏着深深的恐惧和悲哀:得江山易,守江山难。所以他极其渴望得到良将志士,以固国安邦。由此可见,此诗既表现了其豪迈得志的一面,又表现了其内心忧虑矛盾的一面。其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还有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为情景交融的佳作,秋夜的江边,月落乌啼,清霜满天,满怀乡愁,孤卧客船,只有残败的江枫,明灭的渔火相伴,让人彻夜难眠,再加上深夜苏州城外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更衬托游子的孤寂怀乡之情。刻画了游子思乡的独特形象。

三.建筑美:所谓的建筑在诗歌中多是指诗歌的和律,采用的修辞发法,表现方式等,让人读起诗来感到诗歌形式整齐多样,很是规整,就像所盖的建筑一样,形式整齐而又不单一,有上下四方的,有金字塔式的还有阶梯式的。例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建国短诗篇7

1曹操

曹操,三国时***治家、***事家、诗人,出生于官宦家庭,迎汉献许(今河南许昌),以汉臣丞相统一中国北部。

曹操现存诗歌二十余首,或写民生疾苦,或抒一统天下之志。御***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我们来重温下最有名的一些诗:

《对酒》属于汉乐府相和歌相和曲。儒家主张“修己以安百姓”,意在创造一个太平世界。此太平世界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的王道之始;高级阶段的大同世界。“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度关山》和《对酒》所写的都是曹操的***治理想和治国之道。“天地间,人为贵”,标明曹操对人的重视。

《善哉行》分别赞颂了古公父、太伯仲雍、伯夷叔齐、仲山甫、管仲、晏婴等古代圣贤。这些人物的伟绩可以归结为一个仁字。当然这些圣贤虽然皆也有失误,但我们对他们乐在其中。我们来欣赏下:

“古公甫,积德垂仁。思弘一道,哲王于豳。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伯夷叔齐,古之遗贤。让国不用,饿殂首山。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圣贤。齐桓之霸,赖得仲父。后任竖刁,虫流出户。晏子平仲,积德兼仁。与世沈德,未必思命。仲尼之世,主国为君。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等都有一样的结尾,“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洋洋洒洒。

《短歌行》:“对酒当歌”,以下三十一句诗文,皆此四字生出。以明月指代统一大业的完成。“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白自己亦将虔诚地对待士人。没有士人的支持拥护就没有最后的胜利。

《短歌行》的历史人物最为集中。曹操对周文王、周公的歌颂,表现了他志在安民拯世的英雄心态。愿意效仿周文王,以服事殷。并且渲染文王(或指曹丕)以德统一天下,成为后主。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秋胡行》“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全诗共五解。愿与神人交游“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代表作品还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蒿里行》中的名句。表现统一天下雄心壮志、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气派。《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表现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慕,《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曹操积极进取精神。

曹操有很多***治思想具有先进性。如民本思想、缓称王,教导我们明哲保身、全做臣子。

2曹丕

曹丕,字子恒,现存诗四十多首。曹丕的《燕歌行》“倾情,倾度,倾色,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善哉行》(有美一人)、《秋胡行》(朝与佳人期)等诗反映了他对佳人的倾心。《短歌行》是思念曹操之作。

在物质享受方面,在***治权利争夺方面,曹丕是幸运的。我们来欣赏他的一个作品《芙蓉池作》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3曹植

曹植,字子建,现存诗歌八十多首。《名都篇》《闺情》等诗写他早期的享乐生活。早期的言志诗可以《白马篇》为代表。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洛神赋》等,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说:“在曹植之后,友情成为中国诗歌最为重要的主题,它所占的地位,如同男女爱情之于西洋诗。这个诗题的创始者,就是曹植。换言之,是曹植发现了友情对于人生的价值。曹植友情诗不仅有数量,更有质量。

曹植诗歌形成了既含蓄藉、低回要眇,又骨气充盈、远举豪逸的表情方式。曹植诗歌之所以深受后人推荐、认同,与其创造出此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情感特征密不可分。

我们来欣赏一首《侍太子坐诗》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

寒冰辟炎景,凉风飘我身。

清醴盈金觞,肴馔纵横陈。

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

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4曹冲

建国短诗篇8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3年后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历任台湾师大、***大、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曾在美国讲学四年。因眷恋故土,神游古典,所以自命为“江南人”,亦自称“五陵少年”。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作品多次获文学大奖,诗文皆有很深造诣。梁实秋评价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诗集有《舟子悲歌》《蓝色的羽毛》《五陵少年》等,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思》《掌上雨》《听听那冷雨》等。

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余光中在1949年不得不离开大陆,离开了生他养他21年的故土,也离开了他无数的亲朋好友,从此开始了天涯漂泊的辛酸旅程。

整整21年,而且是人生之初的21年,该有多少深刻的记忆已烙在心头,该有多少真切的情感已深入骨髓。如今,就这么说走就走了,要是走个三五个月或者三年五载也还罢了,至少也不至于会让人有多难过。因为终究还是要回来的嘛。可是,这一回的离去却极有可能是永远的诀别,这就算搁普通人的身上也定然难以忍受,何况是这个“眷恋故土,神游古典”的性情诗人呢!所以,余光中自己也说:“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文化积淀的丰富,余光中先生这股“乡愁”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延展,已不单单是原来那种简单的距离上的牵挂,而更多了一层厚重的沧桑之感。他后来在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时说过:“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可见,一股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在他离开大陆的那一刻就形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变得更浓更酽,只等哪一天喷薄而出。

“乡愁”诗人

乡愁是中国诗歌史上历久弥新的一大主题,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或吟诗或作赋,用不同的形式反复吟咏。于是就有了李太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伤:于是就有了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怅惘:于是就有了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期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无论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李太白,还是旷达大气的崔颢,抑或是精通变法的王安石,其乡愁诗诉说的都只是诗人一个人的忧伤,因而缺少了一点对读者心灵的震撼力。可余光中先生却拓展了“乡愁”的深度和广度,表达出天涯游子十分普遍的家国之思,因而更具穿透力和震撼力。

据可以查阅的资料来看,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余光中就开始了怀乡诗的创作,大概是尘封太久的缘故,这道感情的闸门一旦打开,从此就很难被合上。他先后写了许多的怀乡诗,其中有被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白发盖着黑土,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土”。简单的语句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的故土情结。1971年,他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感情所至,一挥而就,用20分钟便写出了举世震惊的著名诗作《乡愁》。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的不再是个人单纯的乡愁,而是一方土地对祖国母亲的乡愁,她融入了一种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是诚挚的祖国之爱与民族之恋交汇成的乡愁。

《乡愁》一经推出就立即感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尤其击中了那些常年漂泊在外的海外游子柔软的心灵,余光中也因此获得了“乡愁诗人”的美誉。

仿写“乡愁诗”大比拼

最催泪

小时候,乡愁是火车的鸣笛声,我在求学的列车上,母送游子泪洒站台。长大后,乡愁是一轮中秋月,月圆之夜^未圆,父母辛劳陷苦海。后来啊,乡愁是故园的老屋,至死未盼到儿归的父母,让儿睹物思人悲从中来。而现在,乡愁是故乡湛蓝的天空,安息天国的父母啊,但愿来世还做您的乖小孩。

最切题

孩童时代,乡愁是一湾清泉,看得见底,却看不见你。少年时代,乡愁是一片纸屑,风有多大,就能飞多远。青年时代,乡愁是一部电话,这边是我,那边是你。老年时代,乡愁是一杯老酒,喝得越多,越觉得清醇。

最无厘头

小时候,中秋是一块甜甜的月饼,我吃一口,母亲吃一口。长大后,中秋是一根长长的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中秋是一种淡淡的乡愁,那甜甜的月饼,一人一口。而现在,中秋还是中秋,母亲在天上,我白了头。

建国短诗篇9

关键词:海子 抒情短诗 隐喻型 直白型

海子早已成为一个象征符号,“诗人之死”被一些人视为终结一个时代和开启另一个时代的标志。海子生前可谓名不见经传,仅公开发表几十篇诗作,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但海子死后,无论是在研究界还是创作界,其人其诗都引起高度的关注。在他死后的几年里,一大批追随者围绕着土地、麦子等海子的核心意象进行创作,以至于诗人伊莎写诗讽刺那些海迷们,称他们是“城市中最伟大的懒汉/做了诗歌最光荣的农夫”(伊莎,《饿死诗人》)。评论文章也不绝如缕,1999年,海子十周年祭,第一部海子评论文集《不死的海子》出版。在诸多批评研究中,不少以其抒情短诗为对象。研究虽多,但多做整体观,而少就其差异性做出辨析、研究。本文基于海子诗歌的内在差异性,将其界分为隐喻型和直白型两种。

一、 隐喻型

诗歌不是对世界的摹仿,其评判标准也不取决于描述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似度的高低。诗是对隐喻的解构和建构。就广义的隐喻来说,没有隐喻就没有诗,隐喻的死亡即诗的死亡。时间是隐喻的杀手,当隐喻在时间中积淀为一种习以为常的表述方式时,也就宣告了隐喻的死亡。此时,便需要诗人以其摧枯拉朽的创造力去结束苍白陈腐的隐喻,而重新创造出有生命活力的隐喻。当然,这其中也有所不同,有的时候破坏本身就是一种建构,有的时候则在破坏之后必须重建。正是在不断的破坏和重建中,诗歌才得以永生。

海子大部分抒情短诗是隐喻型的。在这类诗中,语言是其安身立命的核心场所。关于语言、世界、诗歌,海子在组诗《给母亲》之五《语言和井》中写道:

语言的本身

像母亲

总有话说,在河畔

在经验之河的两岸

在现象之河的两岸

花朵像柔美的妻子

倾听的耳朵和诗歌

长满一地

倾听受难的水

水落在远方

这是一首“元诗”,也是一首用隐喻写成的诗,它生动地展现了一首诗的产生过程。诗歌由之展开的场域――“语言”,被推到首要位置。在诗歌中,语言是什么?它不再是思想的附庸、交流的工具,也不是由人所发起、操持和支配的对象,海子亲切地把它比作“母亲”。这个比喻打破了将“母亲”和“语言”做纵向组合的惯常做法,而将其做一个横的转换。接下来,“总有话说”的,既是母亲,也是语言。语言的言说像母亲的言说一样,有巨大的繁殖力和亲和力。诗句提示我们,与那种冰冷的逻辑语言相比,诗性的语言更为原始。在诗歌创作中,语言以“话说我”而不是“我说话”的方式出场。在话语的繁衍、生成中,世界如其所是地展开,而诗人的主体则退居为一个聆听者。

在语言到来之前,诗人自身的生命及其接触的外在物,都是一种“自行锁闭者”,它们处于一种“自不相识”的被遮蔽状态。但这种遮蔽“并非单一的、僵固的遮盖,而是自身展开到其质朴方式和形态的无限丰富性之中”。[1]它是尚未开显的黑暗之地,又蕴含着无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它不能自明,但能以其原始力量去召唤语言和表达。在长期的召唤中,语言以一种潜在的磨砺状态蓄势待发。这种磨砺分秒不停,甚至在诗人的睡梦中也进行着。久而久之,语言突然破口而出,而诗人并不自觉。存在在此得以显现,诗人以此得以确证自我,物也在此刻成其为物。此时,正如福柯所说:“语言不再是自然,但语言也不是一个神秘的工具。还不如说,语言是那个拯救自身并最终开始倾听真正言语的世界的构型。”[2]所以,在“话说我”中,物在世界中复活,天、地、人、神在语言(诗)中四而合一。诗、语言和世界得到原初的认同和回归。“我说话”则不然,这只是诗人在使唤话语的时候,而并不是诗人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诗人通常以其主体的强力对自足的语言和世界进行褫夺。

“在河畔/在经验之河的两岸/在现象之河的两岸/花朵像柔美的妻子/倾听的耳朵和诗歌/长满一地/倾听受难的水。” 后两句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花朵像柔美的妻子/长满一地/倾听的耳朵和诗歌/倾听受难的水。”这里,明喻和暗喻交叉使用,可见物和不可见物同台演出。诗人在把妻子和花朵互喻的同时,也用妻子和花朵共同喻指语言。诗句中的身体修辞,回应了“总有话说”一句。语言像“长满一地”的“花朵”和“妻子”,美丽而富有生命力和繁殖力,语言又像倾听的耳朵,倾听构成了语言的一个功能结构。

“经验”和“现象”是能直观到的杂多表象,它们在时间之“河”中流动、变异、重组。此时,世界暗流涌动,混沌不开,心灵模糊不清,万物以一种无序的方式在黑暗无名的世界里游走。值得注意的是,“水”在海子的诗中经常指人的欲望或生命本体。在他看来,死亡和欲望都是人类苦难的根源,所以“水”是“受难的水”。海子是否受叔本华思想的影响不得而知,不过这里的确让人想到叔本华的悲观哲学。

最后一句显得突兀,水怎么突然就“落在远方”了呢?海子的诗中,一直存在着相对的两极,一极是大地、麦子、粮仓等形而下的事物,另一极是太阳、诗歌等形而上的事物。这种两极界分在《夜色》一诗中有直接表述:“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当然,这两极并非泾渭分明,即使在形而下的事物中,诗人也赋予其神启的力量,而在形而上的事物中,也经常可以嗅到泥土的气息。 “水落在远方”一句在整首诗中造成一个巨大的跳跃,它让“经验”、“现象”等形而下的直观表象一跃而入“远方”这一形而上的冥想空间。“水落在远方”,是冥暗中的事物经由语言的照亮化身为诗,继而从“经验之河”、“现象之河”的暗流中跃身而出,于是事物获救,诗人获救。

在海子的抒情短诗中,大部分是这类隐喻型的。像《亚洲铜》、《让我把脚丫在黄昏中一位木匠的工具箱上》等诗作都有非常强的文化隐喻色彩。可以说,如果不能破解海子的隐喻系统,就不能切入到他的作品世界。海子是一个诗歌的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诗歌的野心家。他要像但丁、莎士比亚、歌德那样成为诗歌之王,成为诗歌界的太阳。他有自己非常明确的诗学追求。他说:“伟大的诗歌,不是感性的诗歌,也不是抒情的诗歌,不是原始材料的片段流动,而是主体人类在某一瞬间突入自身的宏伟――是主体人类在原始力量中的一次性诗歌行动。”(《诗学:一份提纲》)他有写下大诗(史诗)的宏伟目标,然而这条路毕竟太寂寞、太荒凉。诗在远方,然而“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诗人对远方有太复杂的感情。那里仿佛有神的召唤,这种召唤让他像一个义无反顾的勇士一样,披荆斩棘在所不辞,甚至甘愿以生命和血的代价去奔赴远方的诗歌盛宴。然而,这位诗歌的夸父步履过于沉重,他的血液里盐分太高,他要勘测的存在之洞穴太奇崛,他会乏力,需要歇下来饮江河湖海之水。在休憩的片刻,海子写下了另一类抒情短诗,即直白型的诗歌。

二、 直白型

海子的直白型诗歌,是对语词的***,也是对他自己的***。在这类诗歌中,语词单刀直入、直抵存在。它脱去了沉重的负担,变得如野花一样纯洁美丽。诗人暂时“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海子:《九月》),回到此时此地、可观可感之在。《日记》是这类诗的代表: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这就是海子的另外一面,另一种心境,另一种表达路径。当他发现“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时,他将所有宏大的诗学理想抛诸脑后。他要“把石头还给石头”,让“青稞只属于她自己”。诗人在做一种类似于现象学的还原,“回到事物本身”即是这类诗歌的旨归。此时,他不再“生活在别处”:“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这一类诗歌在海子的抒情短诗中不算太多,但确实为他的诗歌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人们研究海子时,大多注意到的是他的隐喻型诗歌,以为那个在形而上的幻想迷宫里居住的就是海子的全部,而忽视了直白型诗歌背后的那个海子。

为人熟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属于直白型。关于这首诗,主要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认为此诗积极乐观,表现出对安逸平凡的生活的向往。另一种认为此诗悲观绝望,甚至把这首诗和诗人之死联系在一起,把它解读为一首绝命诗。其实,只要把此诗放在海子的整个诗歌创作背景中来解读,就不会产生这两种分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属于直白型的一类,它是诗人长途跋涉中的小憩,是义无反顾中的迟疑,是换一种方式同语词交流。事实上,海子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在他那里经常能听到几种不同的声音,它们互相掺合在一起,打成一片,甚至于连他自己都不能听清到底哪个是他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或者说打成一片本身才是他自己。这种生命内部的众声喧哗在《春天,十个海子》中得到集中体现。“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这种内部的***、互相敌意,在海子的大量诗作中都存在。不过有的时候“十个海子”在论辩、争斗中稍占上风,于是写出《日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直白型作品,有时候那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占上风,则写下另外一类与他诗学理想更加吻合的隐喻型的诗歌。

三、结语

将海子的抒情短诗分为隐喻型和直白型两种,不是说它们是完全对立的,除了互相区别之外,它们还有一种互补的关系,唯此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海子。无论是隐喻型还是直白型,它们都是诗人创造性的产物,是意象和咏唱结婚后产下的宁馨儿。海子在1986年8月的《日记》中写道:“中国当前的诗,大都处于实验阶段,基本上还没有进入语言,我觉得,当前中国现代诗歌对意象的关注,损害甚至危及了她的语言要求。”所以必须注重语言自身。但是,“旧语言旧诗歌中的平滑起伏的节拍和歌唱性差不多已经死去了。死尸是不能出土的,问题在于坟墓上的花枝和青草。新的美学和新语言新诗的诞生不仅取决于感性的再造,还取决于意象和咏唱的合一”。[3]“意象和咏唱的合一”这一诗学主张在海子那里得到实践,它一方面自然增加了海子作品的“歌”性;另一方面,也使海子的诗歌没有陷入对朦胧诗矫枉过正的迷途之中,“意象”这一个传统的美学范畴,在海子那儿被重新激活。

海子说:“从荷尔德林我懂得,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4]对很多诗人而言,诗歌不过是一个修辞的操练场。而在海子那里,诗歌确乎是一场烈火,这场烈火以生命为燃料,由语词点燃。面对诗歌的火葬场,海子也有迟疑、驻足不前的时候,那时他便从火海中抽身退出,写出一批清新纯洁的直白型诗歌。然而,他既是一只诗国的飞蛾,又怎能抗拒那场致命的烈火?

参考文献

[1]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A]//林中路[C].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33.

[2] 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M].莫伟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50.

建国短诗篇10

关键词:六朝诗歌;***治环境;文人心态;文人集会

罗宗强先生在其《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说 “六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战乱不断、国家***的非常不幸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精神生活空间开阔、文化环境较为宽松的时期。”这也就促使了六朝文学的繁荣发展, 六朝的诗歌也在这样的文学大背景下,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光芒。

一、动荡不安的***治环境下的诗歌

我们把整个六朝时期称作乱世,是可以被理解的。汉末战乱,三国纷争,西晋统一不久后又发生了“八王之乱”,以及朝代不断的更迭所带来的斗争,都处于兵荒马乱、时局动荡的环境里,在这样的***治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的反映战争现实,民生疾苦的诗歌,使其诗歌具有浓厚的***治色彩,有关生命的探索也大量的出现,文人的诗歌中出现了共同的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

战乱的年代,人们最常体会的就是生死,诗人也意识到生命个体的问题,出现了以生死为主题的诗歌,这些诗歌主要是对人生短暂的慨叹,如何面对死亡的一些问题的探讨,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叹息人生的短暂,要抓住时光,勉励自己建功立业;陶渊明《拟挽歌辞》中“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死去何所到,托体同山阿”表达的是对待生死的旷达、顺应自然的心态。

以游仙主题的诗歌与生死主题的诗歌是有密切的关系的,主要有两种,一就是想象神仙世界,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不老;一是脱离现实的困境,追求一种解脱。前一种诗歌有汉乐府的诗歌中《长歌行》、《董逃行》等,后一种在六朝诗歌中是大量存在的,如阮籍的《咏怀》和嵇康的某些诗以及郭璞的游仙诗都是想表达自己在黑暗的社会背景下的苦闷,抒发自己想摆脱世俗,追求自由的愿望。

在这样一个战乱连年,灾祸不断的时期,诗歌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创作方向,形成了以生死主题、游仙主题的诗作,这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必然的结果。

二、文人心态变化对诗歌的影响

由于六朝时期战乱不断,处于这一时期的文人的心态也在不断的辗转变化,总体来说由浓烈到淡泊的演变过程:建安的慷慨激昂、正始的忧嗟、江左名士的淡泊,相应的其诗歌的所表达的感情也由浓烈到平淡朴实。

建安时期的文人继承了东汉清流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追求建功立业,扬名后世。如曹操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陈琳《诗》云:“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庶几及君在,立德垂功名。”由此可见建安文人***治热情的普遍高扬,使得这一时期的诗歌也具有慷慨悲凉的特点,刘勰《文心雕龙》评价这一时期的诗歌特点为“雅好慷慨”、“志深笔长”。

正始时期处于曹魏***权与司马氏集团争权夺利之时,此时期的文人依然具有积极入仕的精神,但又存在很多忧虑,***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了危机感和幻灭感,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代表的有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同时在这一时期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起来,最具代表性的是“竹林七贤”谈玄说理的诗歌。

江左名士对生命的感叹依然丰富多彩,但已趋向淡泊,江南一代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定的地域,对于经历了许多变迁后的文人来说,此处的山水、安逸的环境排遣了他们的世俗之心,淡化了世俗的欲望,他们的诗歌中我们也很难再看到那份忧虑,如谢灵运的山水诗清新自然,浑然天成。

从建安到江左,文人的心态由慷慨到苦闷伤感再到淡泊,文人的诗歌表现的感情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文人的心态在对其诗歌创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文学集会对诗歌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人集团是一种以诗文创作,玄理清谈为主要活动内容的集团,它是由知识阶层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进行文化活动的社会团体。”六朝时期著名的文学集团有以曹操为领袖、以曹丕、曹植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以阮籍、嵇康为核心的“竹林七贤”,依附于贾谧的“二十四友”,齐竟陵王萧子良周围的“竟陵八友”,昭明太子文学集团,萧刚文人集团等。这些文人集团的活动促进了诗歌的发展,使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有了自己的特点。

文人集团活动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使大量诗歌的出现,曹丕在《又与吴质书》中说“昔日同游,行责同舆,止则接席,何尝须臾相失!每至殇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文人集团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作诗写文,因此有大量的诗作是在这些集会中创作的。

文学集团的活动不仅促进了诗歌数量的增加,而且对一段时期的诗歌风格形成也具有导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钱志熙.《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

[4]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建国短诗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建国短诗10篇

学习

医院科室护理工作计划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科室护理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关于科室护理工作计划7篇,医院科室护理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二、成立质控小组:组长:张丽华组员:张桂珍、尤从香、陈芳三、质量控制检查分工:1、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质量管理及考核:尤从香2、急救

学习

四边形复习课件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四边形复习课件10篇,内容包括四边形复习课件,四边形初步认识课件。其次,在例题选取上要精.例题是学生学习解题方法和领会数学思想的重要阵地,是教师自我发挥的关键平台.例题选取要准、要有针对性,切不可盲目选题,随意选题,更不能

学习

淘宝好评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淘宝好评10篇,内容包括淘宝好评通用大全,淘宝好评话语。2、还是淘宝的东西好,比拍拍好多了3、期盼之中,终于等到了心爱的东东,谢谢了4、物流公司的态度比较差,建议换一家!不过掌柜人还不错!很好的卖家,谢谢喽。我的同事们都很喜

学习

英烈寄语模板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英烈寄语模板,内容包括英烈寄语怎么写,英烈留言寄语。6、网上祭英烈,不忘***抛忠骨,人民永把英烈放心中。--王景7、英烈啊!你们用炽热的鲜血换取了国家的安宁与太平,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会把你们牢记在心,不辜

学习

副科长述职报告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副科长述职报告,内容包括科长述职报告合集8篇,副科长试用期满述职报告。一、重视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治素质和***性修养一年来,我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的“三

学习

趣味灯谜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趣味灯谜10篇,内容包括十大趣味灯谜,儿童趣味灯谜。一只八宝袋,样样都能装。能装棉和纱,能装铁和钢(打一日常用品)——针线包远看两个零,近看两个零。有人用了行不得,有人不用不得行(打一日常用品)——眼镜有面无口,有脚无手。听

学习

二年级下册语文期中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二年级下册语文期中10篇,内容包括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汇总,二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积累。2012年初二下册英语单元测试题汇总2011级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_Unit1_第一单元笔记人教版初二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unit2知识点八

学习

毕业论文致谢部分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论文致谢部分10篇,内容包括致谢博士毕业论文原文,博士毕业论文致谢目的。在本篇论文完成的同时,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在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论文才能如此顺利的完成。并且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肯定。在本篇论文的

学习

新倩女幽魂影评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新倩女幽魂影评10篇,内容包括倩女幽魂1电影影评,倩女幽魂人间情影评。只不过,他不愿意称三位主角的关系为“三角恋”:“是以现代人的角度去看一个过去的故事。燕赤霞知道自己不能爱聂小倩,但放不下,就展开了一系列缠绵悱恻的故

学习

热力公司安全管理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热力公司安全管理,内容包括热力公司安全管理岗位制度,热力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如何抓。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热力公司在目前的生产工作中,其安全性并没有做到理想的标准。多数热力公司表现出了“大问题没有,小问

学习

我和小伙伴们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我和小伙伴们10篇,内容包括我和我的小伙伴日记,和小伙伴的童年趣事作文十篇400字。流行语的存在和流行是客观事实,它们固然是词汇丰富发展的一条管道,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和大众情绪宣泄的通路,当然,由于流行语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包

学习

优秀单位申报材料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单位申报材料,内容包括先进单位申报范文,优秀单位申报材料格式范文。首先,我们注重学习教育,强化法规意识。我们组织中心人员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策,如《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事业单位登记管

学习

小学生春节小报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春节小报10篇,内容包括画最简单的春节小报,一年级春节识字小报。内容:春节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

学习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氮肥的生产和使用10篇,内容包括关于氮肥种类和性质知识介绍,氮肥生产的方法。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24.024Abstract:UsingthenorthernjaponicariceTiejing11astestmaterial,thediffer

学习

冰心写的短诗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冰心写的短诗10篇,内容包括冰心写的短诗大合集,关于冰心的十篇短诗。《繁星春水》读后感一在寒假里,我阅读了一本书,就叫做《繁星春水》。这本书的作者是现代着名的女作家冰心奶奶,冰心奶奶的原名叫做谢婉莹,是福州长乐人。冰心

学习

现代小短诗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小短诗10篇,内容包括现代短诗精选12篇,四年级现代短诗。附:《给读大学的杨灿打电话》的原诗:《给读大学的杨灿打电话》杨然狗娃娃你怎么花的钱你爹妈没有印钞票更没有抢银行——《成都晚报》2003年8月19日副刊

学习

浅论建国初期周扬对沈从文的关注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浅论建国初期周扬对沈从文的关注,内容包括试评说沈从文对国民性的独特思考,沈从文的民主言论。建国后第一次文代会,周扬没有邀请沈从文与会,其中郭沫若的因素不容忽视。但作为同乡的周扬,后来对沈从文的改业及文学创作却给予了

学习

悟道者汪建国

阅读(25)

“接近零点,夜深人静,第二天就要跟美国人(百思买)签合同了。我一个人站在窗边,对着黄浦江,自己都没想到一动不动地站了足足有三个小时。”汪建国说。他低头抿了一口茶,新泡的茶叶在水里舒展开来,缓缓沉下去,一片、一片。回忆起2009年将一手拉扯大

学习

杜建国:“非非爸爸”的美好生活

阅读(147)

从1980年开始,每期《好儿童画报》封底不变的主角,就是“小兔非非”的连载故事。画着画着,就过了三十多年。小兔非非善良、勇敢、肯动脑筋,但又淘气、怕吃苦,和现实中的不少孩子很像,所以几代小读者都将其引为朋友。如今,这只已过“而立之年”的

学习

任建国:松花江畔护鸟人

阅读(19)

1.62米的个头,黑里透红的脸膛、秃秃的脑袋上留着怪怪的“阿福头”一一这就是任建国,别看他长得极普通,可他在吉林市乃至全国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人,他因长年坚持义务护鸟而被450万古林市人亲切地称为“松花江畔护鸟人”,还被吉林市环保部门授

学习

试谈威廉·布莱克两首短诗《扫烟囱的孩子》中的艺术特色

阅读(443)

本文为您介绍试谈威廉·布莱克两首短诗《扫烟囱的孩子》中的艺术特色,内容包括扫烟囱的男孩威廉布莱克,威廉布莱克烟囱。【摘要】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是英国诗歌史上成就巨大、影响深远的诗人,本文主要介绍了他的两首同名短

学习

对比中韩两国建国神话的人物特征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对比中韩两国建国神话的人物特征,内容包括中韩神话故事比较,韩国神话与中国神话对比3000字。本文通过对比中韩两国的建国神话,理解神话人物有的人物特征,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中韩两国的文化共同性以及与之相对的双方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