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比赛规则篇1
关键词:棒球运动 训练手段 训练方法
中***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47-01
参加全国大学生棒球联赛的高校越来越多,赛事规模覆盖全国,比赛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作为高校棒球专项教师,我愿将多年从事棒球教学训练的手段,提供给其他院校的棒球教师们参考,望有所帮助。
1 “趣味训练法”
大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活跃的阶段,精力充足、兴趣广泛、好学与实践,在棒球教学中,将游戏和棒球训练融为一体的“趣味训练法”效果最佳。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热爱棒球运动,只有热爱这项运动,才能投身于棒球运动的各项工作中去,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棒球人。
(1)“趣味训练法”是针对教学课,课时少,课次少特点的训练方法,能使学生们的训练在快乐和兴奋中完成,避免刻板枯燥从而提高训练效果的目的。
(2)所有的初级训练都在竞争性的游戏中进行,可培养其竞争能力,培养争强好胜的“个性”和集体主义观念。
(3)在趣味训练的过程中,最易发现他们的运动天赋,因为在游戏中他们的天性、智力、才能最易显露,对那些兴奋度不高、反应迟钝者,应加大重复性训练来获得技术动作的认知。
(4)大学生的身体条件不一,但属于出力长力阶段,课上可安排一定强度与密度的身体素质训练,因而把一般的素质训练和技术训练融进游戏中完成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科学的教学训练是我们每个教练必须遵循的原则。
例如,棒球游戏,首先定出简单的规则,将初学队员分成两组,使用橡皮球或网球,采用手抛或拳击球的方法进行比赛。再以后随水平提高可用抛击方式进行,逐步加大难度。
2 规则超前训练法
棒球运动可以说是规则的竞赛,学生队的棒球比赛尤其是这样。规则越熟、战术越精、比赛中运动员可以自主地抓住战机。单靠教练员在场外喊叫指挥不能解决规则不熟的问题,且会失去很多战机,吃一堑长一智,通过失败与成功的战例来培养学生们对规则棒球意识的了解与提高。
初学棒球的球员,在学基本技术的同时应重视棒球规则的学习,教练员应利用形象直观的场地做教具或划***(可自制磁性示教板,用棋子的不同颜色表明球、击球员、跑垒员、防守队员等)进行规则讲解、战术演变的由来等,将学生们领入棒球王国。
首先要求教练员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规则,而且把规则归纳分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重要的是讲明为什么这样制定规则,印象会更深,每次规则课以前,用十几分钟时间,采用口头提问的形式检验学习效果,不断强化规则,而且都要评分和给予恰当的评语,以激起队员学习规则的积极性。
其次是在实践中熟悉规则,可把教学比赛变成单项规则的竞赛,如跑垒比赛、触击球战术比赛,来强化某一特定规则。
3 综合训练法
集基本技术、战术配合,身体训练为一体的训练方法,以克服训练中教练少时间短的难题,提高训练效果。
我认为棒球的“灵魂”是“平衡能力”,接球、传球、击球、跑垒滑垒充分体现“平衡”的重要性,在复杂激烈的比赛中更是如此,而心理的“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都要围绕“平衡”来进行。要达到这样地步,首先要让学生们树立“时间、空间、速度”三个概念,只要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具备“平衡”能力,熟练地运用技战术,到达“自由王国”。
4 全方位训练法
初级训练的学生,不宜过早的选定位置,而应在全面掌握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每个位置都学)训练,目的一是提高兴趣,二是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个性”再结合实际需要逐步选定适合他们的位置,这样每个队员可以掌握两个位置以上的技术,10个人就可当成20个以上的队员来使用,就是说大大地增强了实力,教练员使用队员就可得心应手,选择的余地会更大。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大学生“个性”的培养。这在当今社会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没有“个性”的运动员前途不会光明,培养的价值不大。“个性”显明的球员,对事物会有独到的见解,敢于创新,技术上有风格,意志顽强,能“青出于蓝而胜于兰”。如果一个教练员培养的队员都是自己的反版,只会听指挥行事的乖孩子,那么这个团队的战斗力是不强的。
我们在组队选材时:除了看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外,还要注重他们的天分、气质、性格,在确定位置时还要征求选手自己的意见供教练参考,这样我们选材、育材的成功率才会大大提高。
5 具体训练方法
(1)上述“综合训练法”同样可达到此目的。
(2)让每个队员在每个位置上都训练过,使其了解每个位置的不同技术、战术变化的区别和规律,这样每个队员都能熟练地运用规则和战术,比赛中就可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3)通过全方位训练,使队员掌握“球性”和棒球运动“规律”树立清晰的“时间、速度、空间”概念和灵敏的感觉,就会迅速地提高棒球技术与意识,如果你所训练的学生有一半以上的队员达到这一标准,你就会拥有一个强大的阵容。
6 棒球知识技能竞赛法
除日常的教学训练学习外,利用六、日、假期等时机,进行棒球专项知识竞赛(内容包括基本技术、战术、规则、发展史、现状、发展趋势等等)或进行棒球专项技能比赛(内容包括投远、投准、全垒跑计时、轻打一弹球比赛、抛击打远比赛、防守位置比赛、教学比赛等等)优胜者奖以有意义的纪念品。
7 以老带新教学法
棒球训练中队员多、教练人手少是一大困难,用高年级球员辅导新手训练的三个作用:
(1)选品学兼优的球员来带新手,按照教练的训练意***完成训练任务,可大大减轻教练工作负担、提高训练效果与教学质量。
(2)以老带新训练模式、培养了高年级球员认真积极负责的教学态度。新手融入集体努力认真的学习过程。形成良好的学风、教学效果明显。
(3)促进高年级球员本身的棒球技术理论的提高与在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棒球作为集体项目,团队整体水平高低,主要是看教练员。我觉得教练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充实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要博采重长,凡是别人好的东西,都要学过来,消化吸收变成适合我们自己的技战术风格,通过学习来不断提高球队训练水平。
参考文献
棒球比赛规则篇2
一、活动目的
为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加强组织凝聚力,拟举办趣味运动会,期望通过集体比赛项目来增强员工体育锻炼意识,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快乐、我锻炼、我提高”——瑞凌第二届趣味运动会
三、组织机构
主办:人力资源部 协办:综合管理部
四、活动项目
团体赛
项目一:拔河比赛
比赛规则: 两队分别站在预先画好的圆圈外,圆外有两条互相平行的平行线,比赛开始时,两队队员轻握绳索,绳索上的红布条正对圆心,裁判哨响后,两队开始用力,红布条超出白线的一方获胜。
参赛人数:每队各10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4人。各队可按照2名男性等同于3名女性的规则自由组合人员,每队需派一名队长,啦啦队队员自行组织。
赛制:采取三局两胜制,淘汰赛,所有参赛队现场通过抽签方式确定比赛对手,输的一方当场淘汰,剩余队伍继续抽签确定比赛对手进行比赛,最终取成绩最好的三名。
项目二:背球接力赛
比赛规则:2人为一小组,3小组进行接力背球。2人不能用双手抱球,只能用背部夹住2个篮球,从起点出发绕过终点的标杆再回到起点,然后把2个球传给下一组的队员,3小组轮换后,总用时最短的队获胜。注意在传球的过程,哪一小组出现掉球和用手扶球现象均为犯规,需返回起点重新开始。取用时最短3队为胜。
参赛人数:每队各6人,2人一小组,共3小组,男女不限。 项目三:共同进退
比赛规则:每队8名选手并排相互搀扶,相邻两人腿绑在一起,移动距离为20米,每队需往返一次。裁判哨响后参赛人员并排向前跑,行进中队伍不能弯斜,如有队员跌倒或队伍弯斜现象,则需返回终点重新开始,顺利完成且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
参赛人数:每队8人,男女各4人,比赛时需男女混合排列。
项目四:接力跑赛
比赛规则:100米男女交替跑,接力棒必须拿在手上,直到比赛结束为止。任何人掉了棒,必须由其本人拾起重新开始,而且要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方可越出自己的跑道以拾回接力棒。所有接力赛事,必须在接棒区内完成交接棒。‘接棒区内’的判定是根据接力棒的位置,而不是根据参赛者的身体或四肢的位置。取用时最短3队为胜。
参赛人数:每队4人,2男2女。
项目五:接龙跳绳
比赛规则:比赛时间5分钟;计人、计数,按6人同时跳计算,在规定时间同时
起跳个数最多的队为胜利方,所有选手都进入跳绳后开始计数,若中途有出现错误的行为,则所有人需重新开始,计数累加,最后取成绩最好的前三名。
参赛人数:每队8人,男女不限。
个体赛
项目六:乒乓球赛—单打
比赛规则:2人为一组对打,每场采取5局3胜制,淘汰赛,所有参赛队现场通过抽签方式确定比赛对手,输的一方当场淘汰,剩余队伍继续抽签确定比赛对手进行比赛,最终取成绩最好的三名。
参赛人数:每组2人,男比男,女比女。 项目七:自行车慢骑
比赛规则:赛道长25米,各队参赛人员分别站在起点和终点,哨响后,选手以最慢的速度将自行车沿各自的赛道骑到终点,并交给另一名选手,以同样的方式到达终点,选手中途脚不能接触地面,若触地需返回起点重新开始,顺利到达终点总用时最长的队获胜。参赛人员可自备自行车。
参赛人数:每队4人,男女不限。 项目八:呼啦圈
比赛形式:选手每人套一个呼啦圈,比赛过程中保持呼啦圈旋转,不得落地,沿10米赛道向前行走,到达终点完成比赛,根据用时记录成绩,用时最短者获胜。(可以给一分钟时间先热身)
项目九:足式保龄球:
比赛规则:参赛选手在离水瓶6米外,以等边三角形的形状按1、2、3、4排列摆放10个装满水的饮料瓶。参赛选手用足球以踢球的形式撞倒饮料瓶。每人3次机会,撞倒一个饮料瓶得一分,以累计成绩总数最高为胜者。参赛人员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踢球,否则成绩作废
五、参赛方式
按照广泛发动、重在参与、重在过程的原则,支持团体、个体参加,每部门必
须参加一个团体赛,个体赛不限名额,各部门按照活动项目参赛人数要求组队参赛,原则上每个部门在同一活动项目中只能派一个队参加。在不影响比赛的情况下,同一人可报多个活动项目。部门人数少于10人的可同其他部门联合组队,通用生产部、专机部、和PMC仓库人员过多,可按车间为单位自行组队。
公司活动重在参与,可自行组队或联合组队参加比赛,报名后不允许弃权或不参加现象。
六、活动安排
7月14日前:报名,由各部门(车间)文员统计,将各项目参赛人员名单报到人力资源部韩文平处。
具体参赛时间依报名人数确定后另行通知。
棒球比赛规则篇3
1.庆祝儿童节,带动欢乐气氛,特举办此比赛。
2.為提高学生运动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并培养团结合作之精神。
二、竞赛日期:
三、竞赛组别:各年级為一组。
四、竞赛项目:
1.一年级:趣味竞赛----滚笼球。
2.二年级:趣味竞赛----心手相连。
3.三年级:趣味竞赛----同舟共济。
4.四年级:趣味竞赛----勇闯三关。
5.五年级:男、女混合跳绳大队接力。
6.六年级:男、女混合大队接力。
五、奖 励:各组录取前三名颁发奖状及奖品。
六、竞赛程序:五年级田径选手选拔60公尺、100公尺(女先男后)一、三、六、二、四、五年级。
七、各项比赛,一律不准穿钉鞋和赤脚参加竞赛。
八、竞赛规则:
(一) 一年级趣味竞赛----滚笼球(器材:笼球)
1.参加人数:一年级每班男、女生共三十位混合参加竞赛。
2.接力距离:二十公尺。
3.接力顺序:女生為单数棒、男生為双数棒。
4.比赛场地:躲避球场。
5.起点与折返点相距十公尺,起点线亦是终点线。
6.每队三十人,依女、男顺序成一路纵队,排列於起点线后面的预备线,各就各位时,第一位比赛者站在起点线后面,闻哨声后,第一位用手推球前进比赛,第二位比赛者前进到起点线準备继续比赛。
7.第一位比赛者用手推球绕过标竿,折返跑回起点线,将球交给第二位进行比赛,依此类推至第三十号比赛完成衝过终点线。
8.行进中,球如有滚出场外,可用手推向前,继续进行比赛。
(二)二年级趣味竞赛----心手相连(器材:躲避球)
1.参加人数:二年级每班男、女生共十七组混合参加竞赛。
2.接力距离:三十公尺
3.接力顺序:女生為单数棒、男生為双数棒。
4.比赛场地:躲避球场。
5.起点与折返点相距十五公尺,起点线亦是终点线。
6.每队三十三人,二人一组依序成二路纵队,排列於起点线后面的预备线,各就各位时,第一组比赛者面对面双手放在对方肩上,两人胸前放一个躲避球站在起点线后面,闻哨声后,第一组进行比赛,第二组比赛者前进到起点线準备继续比赛。
7.第一组比赛者前进绕过标竿,折返跑回起点线将球交给第二组进行比赛,依此类推至第最后一组比赛完成衝过终点线。
8.行进中,球如有滚出场外,须拿回原滚出处,再继续进行比赛。
(三)三年级趣味竞赛----同舟共济
1.参加人数:三年级每班男生6组、女生6组共十二组混合参加竞赛。
2.接力距离:二十公尺
3.接力顺序:女生组為单数棒、男生组為双数棒。
4.比赛场地:躲避球场。
5.起点与折返点相距十公尺,起点线亦是终点线。
6.每队十二组,二人一组依序成二路纵队,排列於起点线后面的预备线,各就各位时,第一组比赛者一人背著同伴,被背者手拿一个躲避球,闻哨声后,第一组进行比赛,第二组比赛者前进到起点线準备继续比赛(可背著同伴预备)。
7.第一组背到标竿处放下同伴,然后将球放在二人背后夹著(可用手抓著),绕过标竿,折返回到起点线将躲避球交给下一位被背者,第二组进行比赛,依此类推至第最后一组比赛完成衝过终点线。
8.行进中,球如有滚出场外,须拿回原滚出处,再继续进行比赛。
(四) 四年级趣味竞赛----勇闯三关。(器材:平衡木、篮球、绳子)
1.参加人数:四年级每班男、女生各十位混合参加竞赛。
2.接力距离:三十公尺。
3.接力顺序:女生為单数棒、男生為双数棒。
4.比赛场地:躲避球场。
5.起点与折返点距离三十公尺,起点线亦是终点线。
6.每队二十人,依女、男顺序成一路纵队,排列於起点线后面的预备线,各就各位时第一位站在起点线预备,哨音响起第一位进行比赛,第二位前进到起点线準备接力。
7.第一位走过平衡木,拍球五下后,再拿起绳子跑跳绕过标竿折回,绳子放回原来的地方,跑步回到起点线与下一位相互拍手交换,第二位继续进行比赛,依此类推至第二十号比赛完成衝过终点。
(五) 五年级跳绳大队接力(器材:绳子)
1.参加人数:五年级每班男、女生各十位混合参加竞赛。
2.接力距离:本校操场跑道半圈。
3.接力顺序:女生為单数棒、男生為双数棒。
4.比赛时,每班使用一条绳子完成所有接力。
5.每班第一棒抽籤选道次,第一、二棒不可抢跑道。
6.第三棒开始抢跑道,选手请站在原道次,且在跑道接力区内完成接棒后,始可自由抢跑道,第四棒起,如内有空位在不违犯规则情况下,接棒之选手可向内移位。
7.所有接力必须在接力区完成。
(六) 六年级大队接力(器材:接力棒)
1.参加人数:六年级每班男、女生各十位混合参加竞赛。
2.接力距离:本校跑道一圈。
3.接力顺序:女生為单数棒、男生為双数棒。
4.比赛场地:本校操场跑道。
5.每班第一棒抽籤选道次,第一棒不可抢跑道。
6.第二棒开始抢跑道,选手请站在原道次,且在跑道接力区内完成接棒后,始可自由抢跑道,第三棒起,如内有空位在不违犯规则情况下,接棒之选手可向内移位。
7.所有接力必须在接力区完成。
相关文章:
·六一儿童节促销主题方案
·领导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贺词
·2012年六一儿童节主持词
棒球比赛规则篇4
大洋的另一边,中国棒球能选拔出的最好的球员,都在美国参加历史上的第一次奥运会备战。中国棒球的土壤真的就如此贫瘠?三月份的两场棒球比赛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两年前的一天,中国棒球队的美国外教吉姆・列斐伏尔向时任中国棒球协会***胡建国建议,将来有一天可以在中国举行美国职业棒球联盟的比赛。
老吉姆说他至今仍然清晰记得当时胡建国的样子,“他倒向椅背,惊呼一声:这可是件大事儿。”
在离北京奥运会还有146天的时候,胡建国嘴里的“大事”成为了现实。美国职棒大联盟的洛杉矶道奇队和圣地亚哥教士队在北京五棵松奥运棒球场上打了两场表演赛。这就是前面所提的两场与中国棒球联赛的场景大相径庭的比赛。
棒球闪击战
在过去几年中,虽然美国三大职业体育联盟(NBA、NFL、MLB)都在想方设法进入中国,但只有NBA真正取得了成功。NBA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在中国多年的积累和打拼,而美国职棒联盟还立足未稳,况且棒球在中国又不普及,所以MBL的季前赛引进中国,这听起来很不现实。
去年美国最富有最火爆的橄榄球大联盟NFL曾计划在北京举办表演赛,时间和地点都订好了,但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无疾而终。
所以当MLB在年初宣布他们的中国赛计划时,大家的心里都没个准儿。能成功吗?有人来看吗?观众反应会热烈吗?问题一个接一个。
然而,这些疑问在售票后的几天后就逐渐消除了。虽然MLB并没有刻意宣传这两场比赛,票也不便宜,最贵的要1280元,但低价位的票很快便告罄,临近比赛,连高价位的票也开始紧张起来。
“我听说票都卖光了,”老吉姆得意地说道,“到时场面一定会很精彩。”
老吉姆的话没错。3月15日中午,上万人蜂拥进五棵松棒球场,黑压压的填满了场馆内外的每个角落。
“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人一起看棒球比赛。”家住北京的白明超是一位超级棒球迷,这次他还把女朋友一起带来了。即便是超级棒球迷,但白明超说他也是头次见识这样的场面。
老人,孩子,中国人,外国人……看台上坐满了形形的观众。据MLB统计,总共有12244人到现场观看了周六的比赛。周日的数字略有下降,但也有近一万两干人。
除了入场人数超出预期外,球迷们在观赛时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对棒球的认知程度更是让现场MLB官员以及两队球员吃惊了一把。
许多人都穿戴着他们所支持球队的衣服和帽子,随着比赛的进程而尽力加油。每当有球飞向场外时,观众们就齐刷刷的用力敲击他们手上的充气棒,并且大声的喝彩。不仅如此,他们在比赛间歇时还会跟着啦啦队起舞,跟着广播学唱美国职棒非***会歌“带我去看棒球赛”,甚至还玩起了人浪。
这种热烈的气氛给球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称在五棵松棒球场打球和在世界其他地方没有任何不同。当然与看台上有大量在京的外国球迷也不无关系。
美国职棒联盟总裁塞利格说,当他在赛场外看到一群中国少年在认真的玩棒球的时候,那一刻竟然产生了错觉,感觉自己是身处美国本土。
“我觉得这里的棒球气氛和别处没什么不同,”教士队二垒手冈萨雷斯说道,“这里感觉上就是一个专业的棒球场。”
“看上去观众们比我们想象中懂得多得多,”教士队明星投手弗夫曼说,“我想他们是真正喜爱棒球的。”
观众在周六的比赛中表现出了足够的热情,而在周日,他们则表现出了作为真正棒球迷的应有素质。他们不再自顾自的玩人浪,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了比赛。在球员击出好球时,他们会大喊他的名字。
“周六的观众不错,但周日的更棒,”教士队主教练布莱克说到。“对棒球来说,这是完美的一天。”
道奇队主教练乔・托里也这样认为。他说球迷的表现是他这次中国之旅中触动最深的事情。
“每个人都是那么热诚,友善,不遗余力为你喝彩。”
观众的热情也得到了回报。两队在周日奉献了一场更精彩的比赛。教士队凭借第四局连续的安打得分,以6-3的比分逆转道奇队获胜。在周六的比赛中,两队明显没有完全放开,打成了3-3平。
当然观众的热情也是对MLB为比赛所做的种种努力的最好回报。为了这两场比赛,MLB搬来了一个场馆团队,请来了国际巨星李连杰开球。光是包机把教士队送到北京就花了两百万美元。
中国攻坚战
对于许多观众来说,MLB让他们第一次见识了教科书般顶级水平的棒球。
张拯宁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29岁的中国航空五院的工程师,以前从未好好看过棒球比赛,但他还是在难得的周末休息时间起了个大早,大老远的花一个多小时跑来看比赛。
“老实说,来这儿之前,我对棒球基本算是一无所知,”他笑着说道。
一开始他觉得棒球这玩意儿的规则不比他日常工作中接触的航天飞机容易多少。但仔细观察了几局,再好好研究了一下观战手册,他很快便能跟上比赛了。在教士队的哈里斯通击出一个左场安打连下两分时,他欢呼地跳了起来,还向他旁边懵懵懂懂的朋友解释得分过程。
“今天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张拯宁说道。“我觉得我更了解棒球了。”
这正是美国职棒联盟最想看到的。偌大的中国,13亿人口,只有区区150万人打棒球,培养像张拯宁这样的球迷是至关重要的。
“我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人学到棒球知识,并且投身这项运动,”教士队主教练布莱克说,“我希望这次比赛能在这里播下棒球运动的种子。”
两场比赛的成功让美国职棒联盟的所有人士都备受鼓舞。
“我觉得我们来势迅猛,”MLB总裁塞利格说,“这让我感觉非常好。我深信不到二十年,棒球将成为中国的一大运动。”
“这才刚走出了第一步,”MLB亚洲区副总裁吉姆・斯莫补充道,“我认为我们面临很大的发展机遇,这次中国赛将会成为我们在中国实施下一步策略的平台。”
斯莫是棒球运动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最佳见证者。这两年,他频繁往来于位于东京的办公室和北京之间,去年MLB甚至在这里开了分部,全面负责中国业务。
斯莫称他们已经制定了MLB在中国发展的十年计划。今年是第二年,目前一切运转顺利。
“今年的头等大事是在中国举办比赛,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为今年的工作开了个好头。”
“赛前我们希望两场比赛满座,并让世界和中国其他地方的球迷也能看到比赛。这些我们都做到了,我们达到了的预期目标。”
虽然中国的电视台并没有转播这两场比赛,但球迷们可以
在美国职棒联盟***上付费看直播。此外,美国电视台也把这两场比赛的信号传回了佛罗里达和亚利桑那。在莫斯看来,加大电视转播力度已经成为MLB在中国商业计划的下一个重点。
“我们希望利用这个平台推广我们的电视转播业务,”斯莫说,“我们的特许商品计划和赞助商计划也将跟进。我们还要在中国开棒球学校。我们才刚上路呢。”
五棵松保卫战
观众对美国职棒联盟的热烈反应也让中国的棒球官员看到了希望。和MLB初次登陆中国的火爆情形相比,中国本土的棒球联赛就显得冷清许多。
中国棒球联赛已经举办了6年,目前也发展到了6支球队,但是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却没法与MLB相提并论。
中国棒球协会代***雷***说:“我想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两场表演赛,更深层次上我们中国棒球界感悟到中国棒球运动未来发展的方向,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借鉴的机会。”
同样看到希望的还有五棵松棒球场。就像其他临时奥运场馆一样,在规划时,这个棒球场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在八月奥运会后它就会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档酒店和住宅区以及其他休闲娱乐设施。
不少国际棒球界人士相信,为了不让这次比赛只是在中国走个过场,那就必须保留五棵松棒球场。因为在全中国范围内,有如此职业水准并且铺设内场草皮的棒球场寥寥无几。而在北京,它是唯一的。
国际棒球联合会***亨利・席勒称,这块位于城西的棒球场地对这项运动在北京的持续发展再重要不过了。
“在过去两年中,我们和北京奥组委多次交流,争取在奥运会结束后保留这个场馆,”他说道,“这不仅仅对中国棒球很重要,而且对世界棒球也很重要。”
当教士队二垒手冈萨雷斯听说这个场馆奥运会后就会立即被拆除时,却显得很乐观:“那让我们在别处再建个新的吧。”
遗憾的是,对于棒球运动来说,一切没有他说的那么简单。如今北京房地产业十分红火,而回报甚少的投资棒球场并不是一个好主意。现今的五棵松场馆依然被一片杂乱的工地所包围,看上去随时会为新规划中的任何建筑让路。
更何况,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棒球场也有点太占地儿了。五棵松场馆前后占地14360平方米,而且这个场馆除了举办棒球比赛几乎没有其他用途。考虑到现今的地价,在北京城里再找同样一片空地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棒球官员们在想方设法挽救五棵松场馆的原因。
“这个场馆对中国棒球的未来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雷***强调说。
美国职棒联盟也一直想尽一份力,斯莫表示他们的立场一直很明确:保留这个场馆。
“在过去两年中,我们和五棵松团队一直都在谈保留这个场馆的可行性,我们也随时愿意帮忙运作这个事情。”
类似的合作已经有了先例。NBA已经与中方业主签约,在北京奥运会后全面接管紧挨着棒球场的篮球馆。
但是在美国职棒联盟和中方之间达成同样的一份协议却困难得多。在中国,棒球的吸引力不大,运作风险很大。而且棒球场一般用途单一,不像篮球馆那样有举办各类活动的功能。
棒球比赛规则篇5
关键词:高校;棒球运动;现状;对策
一、高校棒球运动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和***府的关怀下,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加人民体质”的方针指导下,高校棒球运动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和***策指导下,国际交往越来越多,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的棒球比赛更加频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高校棒球运动的发展。
正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高校棒球运动向着全国普及的方向发展,这也为高校棒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江苏等地的高校棒球运动基础较好,因为上海和北京两地高校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就组队进行比赛。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棒球运动的高校逐渐增加,当时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棒球运动,有的地方成立了高校棒球协会和棒球俱乐部,这为协调高校棒球运动的训练、比赛起到了总体管理和促进作用。
进入21世纪,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活动经费、技术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地区差别很大,发展很不平衡。目前,从技术、战术、比赛经验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地的高校棒球运动水平高于其他地区,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有以下五点。
1.大部分省、市对开展棒球运动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如***、青海、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高校。
2.各地之间开展棒球运动连续性不平衡,带来了棒球运动在高校发展的不平衡性。例如: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展棒球运动,有雄厚的基础,人才辈出,开展棒球运动自然轻车熟路。
3.很多地区高校的棒球器材和辅助设备在训练上和比赛上受到限制,使棒球运动发展较缓慢,经济不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4.地区性经济发展形势不佳,高校棒球比赛不能经常性地多层次进行,影响了棒球技术、战术和比赛经验的相互交流与提高,缺乏比赛经验,棒球技术和战术难以提高和在比赛中发挥。
5.由于缺乏经费,全国性比赛和国际性比赛不能参加或观摩,没有强手对比,也无法学习新技术和战术,只能是闭门练习,影响了棒球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以上种种原因限制了经济比较落后地区棒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使有的地区只有个别高校开展棒球运动,甚至有的地区高校根本不开展这项运动。
二、高校棒球竞赛初步形成规模
我国高校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棒球比赛,不过参加比赛的只有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三支棒球队。到了20世纪60年代,上海第一医学院棒球队由院长率队,分别与北京外语学院、清华大学、地质学院等高校棒球队进行了友谊比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跨区域高校棒球比赛。20世纪70年代,中日恢复外交关系后,北京一些高校陆续招收日本留学生,这为北京高校棒球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成立了“友谊杯”棒球俱乐部,它同北京市棒球协会一起主办每年一度的“友谊杯”棒球比赛;同时,上海的部分高校也组织了一年一度的全市性高校棒球比赛,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川等地每年都有一届省、市级高校棒球比赛。
为使具有趣味性、游戏性、对抗性的棒球运动更好地在高校普及,从而让我国高校棒球技战术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国家体育总局棒垒手曲管理中心、中国棒球协会、大学生体育协会棒垒球分会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广东体育学院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大学生棒球联赛”,有来自11个城市的12所普通高校、9所体育学院及香港棒球总会共22支棒球队参加了比赛。大学生棒球联赛每年举办一次,由各地市高校申请承办。
通过每年全国高校棒球比赛,各地市高校棒球队的技战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促进了棒球运动在各高校的普及与推广,同时也暴露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截至目前,全国大学生棒球联赛共举办了7届,每次参赛的队伍只有18支左右。全国有30多个省、市、自治区,如果按每省组成一个高校代表队计算,参赛比例不到24%;如果按全国大学总数计算,参赛比例更是低得可怜。况且,参加全国大学生棒球联赛的队伍中,北京、上海均有4个队参加、广州有5个队参加,可见其他地区高校所占比例很少。
第二,参加全国大学生棒球联赛的各代表队水平悬殊。由于地区和学校普及与重视棒球运动的程度不同及棒球运动发展的不平衡性,通过比赛可以看出,技战术较好的队伍有北方工业大学、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山东商业职业学院、复旦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等,这些高校大都经过了多年系统的棒球专项训练,训练年限最长的达18年。
三、高校棒球运动亟待解决的问题
1.需进一步加强领导,理顺关系,形成一套管理体系
大学生体育协会和国家体育总局棒垒手曲管理中心在发展高校棒球事业上没有达成有关协议和相应的管理体系,使现在高校棒球运动还处在自我发展的状态。同时,***也没有把发展高校棒球运动列入计划,这使得高校对此项运动不够重视,影响了高校棒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2.高校开展棒球运动缺乏资金
现在很多高校既缺少棒球器材,又缺少棒球教练,更谈不上参加全国大学生棒球联赛和其他棒球比赛,再加上有些领导不够重视,有限的资金也不可能用在棒球运动上。
3.高校缺乏有基础的棒球运动员
由于中小学开展棒球运动极少,按正常渠道高校有时几年也招不进来一个棒球运动员,有的学校棒球队员都是没学过棒球的学生。由于大多学生不懂比赛规则、技战术不熟练和棒球意识差,在高校进一步开展棒球运动的愿望一再受阻,难度很大。
4.高校缺乏标准的棒球场地和相应的设备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只有少数几所高校有标准的棒球场地。由于缺乏训练和比赛场地,很多高校棒球队无法进行正常的训练和组织校内、校外的比赛,棒球运动在高校也就没有立足之地。
四、高校棒球运动发展的对策
1.确立高校棒球运动的战略思想和任务
相关部门和组织应组织专家学者,根据我国高校棒球运动的现状制定出短期战略任务及长期任务,总体布局、全面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棒球训练体制与竞赛制度,坚持从严、从难、从实践出发,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科学训练的方针,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为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2.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
大学生体育协会应加强对高校棒球运动的管理,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把工作落到实处,制订长远发展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高校棒球运动。
3.成立高校棒球委员会
成立高校棒球委员会的目的是每年能够有计划地统筹安排全国性棒球比赛,制定全国高校棒球运动规划,建立高校棒球基金会,表彰那些为中国高校棒球事业作出贡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以推动棒球事业的发展。
4.加强高校棒球运动的科学研究
充分利用高校知识密集的优势,为棒球运动的发展提出最优的管理和训练手段。全国大学生棒球联赛举办前开一次棒球发展学术研讨会,以推动棒球运动的发展。
5.建设高校棒球场地
有计划建设高校棒球场地,首先要在重点高校建设,进而逐步发展到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可以采用“官办”与“民办”相结合的方法,集思广益,广开门路。
6.改革竞赛制度
棒球比赛规则篇6
1. 让你所在城市的球场都铺上草皮,并建造更多的体育设施;
2. 不仅是足球,还要建造人们能尽情享受体育乐趣的设施;
3. 观看、行动、参与,通过体育运动让人们得到广泛的交流。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百年构想的主旨并不在于竞技,J联赛只是创造多种多样的运动环境以便让生活丰富多彩而助一臂之力。
日本体育史可以分为J联赛诞生前和诞生后两个部分。
J联赛诞生以前,日本人实际生活在一种陈旧的体育观中。
长期以来,日本体育以学校为主导,学校有各种“俱乐部”,大部分学生参加棒球部、足球部、乒乓球部、游泳部等体育部,当然也有演艺部、合唱部等文化类俱乐部。也就是说,遍布全国的学校对于日本体育运动起到了普及和育人的作用。假如让国民狂热至极的高中棒球不复存在,那么日本的棒球水平就会瞬间降低几个档次。由学校唱主角的体育模式使学生们从小就熟悉体育,参与体育,这应该是学校主导体育的最大益处。问题在于,这之后的连续性如何。
高中、大学毕业后,有志于参与更高水平体育竞技的年轻人会加盟企业运动部,或者到大学当教员、研究员,但以这种形式从事竞技运动的人只占极少数,因为拥有运动部的企业毕竟是少数。
企业运动部数量少不说,企业体育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要受企业伦理的左右。
上世纪90年代的不景气,使很多企业都缩小了运动部的规模,或者裁减了运动部。如西武铁道的冰球部、ONWARO的美式橄榄球部、熊谷组的棒球部等,都曾经是日本一流名门,而在2009年,日产汽车作出了撤销运动部的决定,其中包括拥有五名全日本冠***的兵乓球部。经济景气时,运动部是企业进行宣传和鼓舞士气的最佳选择,而不景气时也会首当其冲地被裁减。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顶尖选手,要维持运动生涯也很困难,更别说普通的运动员了。
在日本,业余棒球非常盛行,可是到了周末,要确保一块狭小的场地或条件很差的俱乐部球场,简直是难上加难。足球和橄榄球也一样,那时能在绿草茵茵的球场上进行比赛的机会很少,人们自然就远离了这项运动。球场难保,更衣间脏乱,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
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经济大国日本,体育运动的环境却如此之差,不过J联赛改变了这种局面,1993年问世的J联赛给日本体育带来了“***性”的变化。
J联赛诞生不久就得到了狂热的支持,除了吸引眼球的日本新星,莱因克尔、济科和利特巴尔斯基等明星外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J联赛一直倡导的“理念”让那些生活在陈旧体育观中的人们听到了福音。一直处于业余状态的足球要获得人气和支持,除了超级球星和精彩比赛之外,还要有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启示。
J联赛理念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和地方打成一片”,J联赛提倡由各地区的行***、市民、企业三者为一体的俱乐部运营形式,这和日本王牌体育项目棒球很明显地划出了一道界线,形成了一种崭新的体育模式。
各大企业为了自身的宣传而对所属棒球队实行包办代替,基本上没有和地方打成一片、***核算的概念,即使球队赤字,企业也会以宣传费的名义进行填补。J联赛则正好与职业棒球闭塞的旧式形态相反:
1. 球队数。职业棒球固守12支球队的规模,从不增加新球队;J联赛则积极敞开门户,由刚创建时的10支球队发展成现在的J1联赛18支球队、J2联赛20支球队,如今没有足球俱乐部的省份非常罕见。
2. 球队冠名。与棒球的读卖巨人***(报纸名)、阪神虎(电力铁道名)等球队强调企业名称相比,J联赛则以地名冠名来体现与地方紧密相连的宗旨,如鹿岛鹿角、浦和红宝石、东京FC等。
3. 育人机构。职业棒球没有专门的育人组织机构,J联赛则把各俱乐部设立培育新人部门作为义务。
4. 观众数。职业棒球的观众入场数以“基本满座”等形式作为正式发表,J联赛则必须以实数,以敦促各俱乐部为召集观众而尽力。
职业棒球只注重棒球本身,J联赛则是体育以外的地方上各领域都积极参与。今年,J联赛就开展了下列活动:仙台七夕,开办老年人护理预防教室;山形山神,车站接力的援助活动;水户蜀葵,召开残疾人足球大会;新泻天鹅,召开门球大会;磐田喜悦,主办马拉松大会;神户胜利船,主办羽毛球大会。
中田英寿所在的俱乐部湘南海洋还运营五人制足球队、沙滩排球队、垒球队,为奥运选手提供活动场所,在地方上起到了超越足球的作用。浦和红宝石开发“红钻广场”综合性体育设施,与当地市民进行五人足球、网球、棒球交流等。各俱乐部都参与、举办了这样那样的体育活动,这些活动为俱乐部开发新市场、招揽新球迷起了很大的作用。
“百年构想”给地方上带来了活力,最大的奇迹发生在鹿岛。拥有著名的住友金属等企业的鹿岛市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滑坡、人口减少,整座城市都失去了活力。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鹿岛鹿角队诞生了。鹿岛鹿角引进了重返球场的著名球星济科,济科和队友们使该队成为J联赛的强队,鹿岛市也因为足球而沸腾。球场内球迷高呼“鹿岛”,新闻中也大赞鹿岛。鹿岛鹿角队获得了全国冠***,市民更是为之无比自豪。
过去,鹿岛市有很多暴走族,搅得市民不得安宁,而随着鹿岛鹿角的大受欢迎,暴走族也大幅度减少,城市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朝气。
J联赛还对学校的操场草坪化进行了援助,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4年拥有草坪操场的公立学校有1199所,五年后增加到了1746所,人们能经常见到孩子们光着脚在草坪上玩耍。那些年,“孩子易动火、没耐心”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在有草坪操场的学校里,孩子们则相对情绪稳定,这也是百年构想的一大成果。
“通过足球让国家更幸福”,J联赛百年构想的时间还不长,还存在很多课题。J联赛首创期的老球队横滨飞翼俱乐部因后援企业撤销资助而陷入困境,以致消亡。长期的经济不景气也导致不少球队资金出现困难。
棒球比赛规则篇7
校运会日益临近,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我每天放学都要去运动场上练习练习。终于,校运会开始了,我参加的第一项比赛是“风火轮”。这个比赛是一个接力项目,每班个6名选手参加比赛,每人绕赛道上障碍1次,到达终点后,下一个人就拍手接力,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比赛是设在下午,当时火辣辣的太阳正烘烤着大地。但是,这依然阻止不了我们的热情。我们被分在了第3小组,赛前,由于原来参加比赛的伦雨轩要参加跳远比赛,而跳远正是他的强项,她不得不放弃“风火轮”的比赛,所以我们只有5个人参加比赛。我们布置的战术全部被打乱,紧急之下,我们商议后决定让实力最强的陈志舜顶替她的位置,陈志舜跑第一棒和最后一棒。随着裁判员的一声哨响,比赛开始,各班的选手以掩耳不及迅雷的速度滑向下一棒。而在第3棒的我,看着他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我手心里全是汗,有点紧张,害怕失误。到我的时候,我一拍手,就像一只放归森林的猎豹,“嗖”的一下就到了下一棒。很快,依靠前面的出色发挥,第一个冲过了终点,排名小组第一,以微弱的劣势排在所有参赛队伍的第二位。
接下来的比赛是实心球,刚开始就拿了个亚***,使我的信心倍增。实心球的比赛一开始就让我吃了当头一棒。我一直以为,实心球是跟推铅球一样,只不过推的球是实心的。后来,裁判给我们运动员展示了如何扔实习球的,乍一看,跟足球里扔界外球差不多,不过不能够越过线。每人有3次机会,掷出的实心球最远者获胜。第一投,我有点紧张,动作有点变形了,只投出了5。3米。我有点不知所措,因为很多运动员都投出了6米以上的成绩。第二投,我放下包袱,尽力一搏,竟然投出了7。8米。只可惜我的脚越过了线,犯规了,这一轮成绩无效,我有点沮丧。“刘岳朋”裁判喊道,原来到我了。同学们不断地给我加油助威,最后一投,我深呼吸,好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我用衣服擦了擦我手心的汗,我拿起球,为了不犯规,我特意退后了几步,我把球放在了后脑勺那。助跑——投掷——只见实心球在空中划过了一条美丽的弧线,落在了7。1米的位置。凭借这一投,我的排名一下子蹭到了第3名。接下来的选手同样发挥出色,甚至有人还投出了8。3米。最终,我在实心球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七名。这个成绩让我出乎意外,我十分激动,热泪盈眶,喜极而泣。
第一天的比赛结束,没想到我参加的两个项目都获得了名次,这使我更期待第二天的比赛。第二天比赛的项目是运球上篮和4×100米接力。也许是我有点骄傲自满了吧,我第二天的比赛发挥都不算出色。我参加的运球上篮,因为阳光太刺眼了,根本看不到篮筐,结果投了几次才投进去,浪费了不少时间,后面比赛的选手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最终我们班名落孙山。
而4×100米接力我更是没有状态,心不在焉似的。我们赛前练习了好几次交接棒,还算比较顺利。比赛一触即发。第一棒的梁嘉铭在起点做好了准备,我在第二棒,也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声令下,各班的第一棒都像离铉的箭一样飞出起点,我看见梁嘉铭离我不远就开始启动了。我接到棒,不顾一切地向前奔去,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实力的差距,我感觉我好像是有什么束缚我一样。第一棒的时候,梁嘉铭排在小组第二位,而当我交给第三棒孙梓洋的时候,已经掉到了小组第四名了。在袁敏锐和孙梓洋的奋起直追之下,我们班以小组第三冲过了终点。
棒球比赛规则篇8
一进球场,小俊便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蔚蓝的天空下,碧绿的草坪绵延向远方,星星点点的“白花”不断在草地上“盛开”,好一幅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俊,赶紧走,趁着大家还没到齐,咱们先玩上几局。”热爱运动的爸爸早就手痒难耐了。
于是,在爸爸的带领下,小俊与高尔夫来了一次近距离接触。
了解了高尔夫的比赛规则、击球姿势,以及比赛礼仪后,小俊对这个陌生的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突然,一个问题闯进了小俊的脑袋瓜:高尔夫是挥杆儿打球,跟我上次了解的马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呢!难道它俩之g有什么关系?
小俊是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于是,他向爸爸发起了“连环十八问”。没想到,这其中大有门道……
在我国古代体育史上,还真有一项运动跟高尔夫特别相似,它便是捶丸。捶丸,“捶”即击,“丸”即球,是我国古代球类运动项目之一。小俊会觉得高尔夫与马球有相似之处,正因为捶丸是从马球中的步打球演变而来的。
上一期,我们简单了解了马球,知道它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运动。可较高的危险系数,也让很多想玩又不想受伤的人望而生畏。怎么办呢?唐朝的“玩家”们绞尽脑汁,终于“研发”出了驴鞠和步打球。(驴鞠是怎么玩儿的,上期已经提过了哟!)
步打球,除了不骑马,其他规则、用具与马球基本相似。趣味性不变,危险系数却大大降低了,这让步打球很快便流传开来,不仅成年人喜欢玩,连当时的儿童也喜欢。
最初,步打球跟马球一样,玩的时候得先分队,然后队员再用球杆将球打入对方的球门。这种玩法跟咱们现代的曲棍球有些相似。
后来,步打球出现了新的玩法:球门改为了地面上的球窝,数量也增多了;运动规则也从原来的两队对抗式改为按照顺序依次击球,看谁的球最先全部被打进球窝。从这时起,我国古代高尔夫――“捶丸”才算正式登场。
捶丸在宋元明时期特别流行,元代有人还专门整理了一本捶丸专业书――《丸经》,书中详细记录了当时捶丸的场地、用具、活动人数、裁判、规则等。
现在就让我们试着当一回鉴定师,来鉴定捶丸与高尔夫的相似度吧。
用具
棒:多为木质长杆,杆的下端弯曲部用来击球。有很多种类,供玩家在不同地势、不同时段选用。
杆:由球头、杆身、握把组成,有木制的、金属制的等,硬度和重量各不相同,供玩家选用。
丸:最初为木质,后来也出现了玛瑙、墨玉、陶瓷制的球,球上可进行雕刻和彩绘。
球:由橡胶制成的实心小白球,表面包一层胶皮线,涂上一层白漆。
捶丸与高尔夫的球杆和球,除了外形上相似度极高,做工也都尤为讲究。据记载,捶丸的球杆制作特别讲究“时节”,秋冬取材,春夏制作,这样才能得“好棒”。好杆得与好球搭配,制作球最好的材料是咱们平常很少注意到的树瘤子,树瘤子虽然看上去不好看,但质地紧密,用它制作出来的球不容易被打坏。而高尔夫球杆和球有着一定的标准,看上去更简约,没有过多装饰,但选材、设计、制作都更加科学,球杆讲究硬度、重量,以便将球打得更远,或更好地控制球的方向,球则完美地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
高尔夫球表面有很多凹痕,有什么用意?赶紧去研究一下吧!
规则
捶丸,是在一块空地上画一个球基(发球点),然后在距离球基数十步或百步的地方挖一定数量的球窝,再按照抛球远近决定击球的顺序,依次用球棒将球从球基处打入球窝,分头棒、二棒、三棒……除了头棒,其余的要以“上一个落球处”为起点。可以是团队赛,也可以是个人赛。球最先全部被打入球窝,或者击球次数最少的获胜。
高尔夫球,多为比杆赛,要求用球杆将球打入指定数量的球洞。球入洞后,计算每次击球入洞所用的杆数,总杆数越少,成绩越好。
球场
前面说了,捶丸的球基与球窝相距数十步或百步,所以场地不需要太大,而且多选在野外、园林等空旷处。很多孩童在自家书房中也能画出简易场地。场地选择上相对“随意”一些。而高尔夫球场一般非常大,不仅要求有宽敞的草坪,而且多选在景致优美处,让玩家在享受比赛乐趣、锻炼身体的同时,更能亲近自然,陶冶身心。
虽然球场规模不同,但捶丸和高尔夫对场地地形的要求却有相似之处。捶丸要求地势有凸、有凹、有阻、有妨、有平等,而高尔夫球场也要求不仅有平坦的草坪,还要有高低不平的地段,加沙洼地、水沟等障碍物。
此外,捶丸和高尔夫在球场礼仪、服务方面也存在相似之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继续进行比较吧!
棒球比赛规则篇9
关键词:美国/体育/足球
足球在美国是一个失败的和边缘化的故事。美国总统表达的这个观点颇具权威,在评价1994 -1995年棒球运动员举行的美国职业运动史上最长的罢工可能会使这项“国家娱乐”变得无 足轻重时,他说:
“我认为人们将会对自己的小联合会和自己社区小联合会中的球队比对大联合会中的棒球队 更感兴趣。如果不补救,它可能重新成为一项社区体育运动,几乎就像足球那样。” [注解:MauiNews(AssociatedPress),March26,1995.]
尽管有举办1994年世界杯赛的显著成就,但足球在美国重又回到了过去一百年中它所处的特 殊的局外人的地位。本文将从美国文化与发展的***治社会学角度,探讨足球在美国的艰难历 程。我们的研究证实了历史的持续力。尽管全世界的大众休闲娱乐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但 在作为大众文化的体育王国中,19世纪后半叶开发的各种运动形式似乎基本保持着原样。20 世纪以足球在美国体坛的边缘化现象开始,又以同样的现象而告终。
桑巴特论点再提与美国足球“例外论”
正如他以前和以后的所有欧洲观察家一样,沃纳・桑巴特对这个“新世界”既着迷又 矛盾。这种矛盾心态反映了建立在作为欧洲的延伸而又带有某些令人困惑的特征的美国“特 殊性”基础上的正反两方面判断的永恒结合。对桑巴特来说,最为困惑的是这些“美国文化 特征”中缺乏一个由******领导的大规模的组织良好的群众性工人运动,他错误地称之为“社 会主义”。[注解: WernerSombart,WarumgibtesindenVereinigtenStaatenkeinenSozial ismus?Tubingen,1906.]
桑巴特指出美国缺乏他所谓的“社会主义”,而我们又看到在整个20世纪的美国,在 主要的参与性和群众性协作体育项目中,也缺乏足球。这并非是贬低美国历史上的足球和社 会主义。这两项运动在美国实际上是与在它们各自的欧洲“发明国”里同时出现的,继而以 不同形式兴旺起来。社会主义******和运动在20世纪的美国一直存在,正如足球运动自19世纪 引进以来实际上在美国从未中断过一样。社会主义已经退潮并融入更大范围的美国***治和文 化生活,而从未像在欧洲那样几乎取得支配地位,更不用说霸主地位了。比较而言,足球从 未对美国“三个半”主要群众性体育运动即橄榄球、篮球、棒球以及冰球(“半个”)构成 挑战。这两种“非美国”现象在未来都不可能消失,因此而为美国文化思想、***治和体育中 的多元主义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不过,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两者都不可能在美国占居主要 地位,尽管对许多美国人来说足球可能继续成为一项颇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并且如果美国队 入围,世界杯也将每四年一次地引起美国公众的兴趣。尽管由于冷战、***府财***危机和右翼 选举获胜,社会主义一词在很多美国人心目中意味着一种贬义,但是,作为一种被容忍的甚 至还有些增值的古怪事务,社会主义可能会继续发挥它的传统作用。我们并不认为,相比较 其他工业民主国家而言,美国缺乏足球和缺乏社会主义这两者间有一种直接的关系。相反, 我们试***说明,正是美国的某些同样的特性导致了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美国“例外论”,也 造成了足球在美国体育中的次要地位。足球对美国人来说相对不重要是很明显的,世界其他 地方称之为“football”,而美国人只把它称为“Soccer”。因此,从命名上我们即可看到 ,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此项运动在美国的“例外”和边缘化。[注解: 我们认为,这种语言例外很好地反映了美国的情况。因此,除非特别指出,“football” 在本文中通指“美式足球”(即橄榄球――译者注),“soccer”指世界其他地区所说的足 球。]足球在美国体 坛的次要地位是 由三项本土体育运动的风行造成的。自从棒球、橄榄球和篮球分别传入美国以来,作为大众 体育项目,它们一直受到美国公众最热烈的欢迎。加拿大成功地把冰球输出到它的边界以南 ,为美国提供了又一项颇受欢迎的协作体育项目,也给北半球的许多国家带去了人们喜爱的 一项冬季运动[注解: 加拿大体育运动的其余空间已被美国“三大运动项目”所主宰,其中棒球和篮球完全是美 国的复制品,加拿大橄榄球与它的美国同胞相比,仅有细微变化。]。
美国:第一个新国家
两种“例外论”最重要的共同特征以及理解美国***治与社会的惟一最普遍的基本变量 ,是从始至今美国客观发展和主观自我合法化的典型资产阶级性。美国***治与社会的这种“ 天生的”、因而也更加全面的资产阶级化创造了某些结构和一种与之相伴的氛围,使美国确 实不同于“旧世界”的所有其他国家及其海外殖民地(与之相对的“新世界”,作为一种概 念,是出于感情而几乎单独保留给美国的)。这种资产阶级化的“美国主义”的中心是自由 的个人,他要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压制性集团束缚的自由市场中的***的理性行动者来达到自 己的目的,这些压制性集团包括国家或社会阶级、有组织的宗教或***队。总之,资产阶级的 美国创立了一种新的认同,它因明显地不同于贵族欧洲的任何国家而自豪。仅通过***教分离 ,这个新社会就发展出了***治上无可匹敌的世俗主义,它反过来又能被视为发达工业世界中 宗教色彩最浓的国家。而且,仅通过建立一支在平民严格控制下的非职业化***队――加上“ 边疆”的持续存在,这是“美国例外论”的又一组成部分――美国就发展成为发达工业国家 中武装最完备的国家之一。通过建立一种宽泛的平等观念(不过,由于只能给人们提供进入 大量机会的平等,这种平等观念始终从属于个人自由),这个新国家创造了一种公众参与的 精巧制度,它既间接又全面。尤其是,它建立了发展无限自由和无限机会这一影响广泛的神 话的框架,这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吸引力的意识形态之一。的确,正如利昂・萨姆森所令人信 服地阐述的,由于上述神话,“美国主义”带有类似社会主义和其他左派运动使用的语言装 饰。于是,社会主义被从资产阶级美国的意识和实践中“排挤出去”(可以这样说,美国主 义等于社会主义)。[注解:LeonSamson,TowardsaUnitedFront,Ne wYork,1936.]在维护资产阶级秩序的“美国例外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一 直 存在着两个“非意识形态”、“实用主义”并自我标榜为中产阶级的******,它们借助高度中 庸的选举制度,成功地“排挤”了所有初来者;而一体化民族主义的关键作用则由美国“熔 炉”来体现。美国的足球例外论也是植根于这种资产阶级的秩序中。
现代体育运动与大众民主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体育运动的创立,也许更 重要的是它的普及,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由于大多数现代体育项目实际上是由 有着贵族或更经常的是有着准贵族爱好的“上流社会”成员“发明”的,如果这些运动的重 要性可能超过马球,它们会很快成为资产阶级和“大众”的领地。因此,正是英国和美国 这两个19世纪后半叶最资产阶级化的社会,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建立了大众参与和喜爱的有组 织、专业化的协作体育运动,而英国的发明特别是足球,则走向了世界各地。两国各自体育 运动的传播与这两个国家的全球地位成正比。那时,英国仍然是头号帝国、因此也是主要的 舆论领袖和文化“霸主”。而美国总体上仍是一个强烈地吸引着欧洲公众的孤立的“新世界 ”,但在全球***治事务中还处于边缘地位。这种孤立状态的部分原因是自已造成的,美国自 认为是非欧洲国家,也许甚至是反欧洲国家。英国作为一个大帝国的中心而从中获得了大部 分的内在合法性;而美国获得的合法性则在于作为一个新的、自我约束的“边疆”社会,一 个不同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亲戚的母国的***体。由共同语言支撑并显露出来的明显亲合关 系,以及一种对旧宗主国(它的存在威胁着“新世界”认同的形成)的蔑视,这种对大不列 颠的强烈矛盾心理极大地影响了19世纪后半叶美国公众言论的发展。以崇拜和抵制为特征的 这种“特殊关系”在体育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种矛盾基本上是美国采用英国方式的 单方面对话框架中,橄榄球和棒球在美国体坛发展得都很出色。这两项运动主要是从前工业 社会的英国协作体育项目演化而来。通过完全的资产阶级化,它们变成了适应“新世界”中 新的商品化工业秩序的运动。当英国自己的大众体育运动足球被成功地输出到全世界时,美 国体坛已被那些现已转变成了真正的美国体育运动的前英国的进口品所占领。为什么足球被 挤出了美国?首先,美国的资产阶级已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运动项目――棒球,而排斥 了与那个旧国家及其贵族伦理紧密相联的一项运动――板球。棒球在美国大众(包括移民, 或至少是他们的孩子)中的“向下普及”与足球作为大众体育在英国的扩散恰好同时进行。 第二,美国名牌大学的年轻精英们当时热衷于玩耍、后来又热衷于改造已发展为另一项英国 “精英”运动的橄榄球,而不是通过引进足球来表达他们的亲英情结。那时,足球在英国类 似橄榄球在美国,正经历着一个“大众化”的过程。
在美国,足球与移民紧密相连,并由他们主要控制,这对足球成为新世界流行体育运 动的潜力是致命的伤害和障碍。各种早期足球运动在17、18世纪的美洲殖民 地已经存在,史 料记载,早在1609年的弗吉尼亚就有过这项运动。[注解: ZanderHollander,TheAmericanEncyclopediaofSoccer,NewYor k1980,p.35.]像在英国一样,人们在 街道和开阔的广 场上玩“美式足球”,常导致骚乱似的动荡,迫使当局几度禁止此项运动。就像美国所有的 协作体育运动一样,直到19世纪上半叶,美式足球都没有获得社会地位。后来,以哈佛、耶 鲁、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大学为首的美国著名高校开始在校内玩各种不同形式的美式足球。 由于时常受到校方的阻挠(因为体育运动被视为一种对学习的懈怠、对学生健康的威胁和对 治安的破坏),直到19世纪60年代早期,这项运动也未能发展为有组织的运动。后来,一些 著名波士顿中学的学生和校友组建了奥奈达橄榄球俱乐部。1862-1865年间,这个俱乐部在 赛场上所向披靡,使“波士顿运动”在依然很小并且形式不同的美国橄榄球界中声名卓著。 “波士顿运动”允许手脚并用,很快便在哈佛大学所在地坎布里奇的查尔斯河畔成为一项最 受欢迎的体育运动。[注解:ZanderHollander,op.cit.,p.21.]
到19世纪60年代末,这项运动在大学间取得了充分的一致,1869年11月6日,拉特格 斯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举行了美国历史上首次校际美式足球赛。这次比赛既可归类为美国近 代史上首次橄榄球赛,也可归类为首次足球赛,因为比赛所根据的规则介于足球协会规则和 橄榄球规则之间。到1872年,哥伦比亚、耶鲁和史蒂文斯等院校加入到最初的比赛队伍中来 ,在一种足球协会类型的踢球比赛中组队拼杀。尽管各地的规则依然不同,但所有的参赛队 都同意不能用手捡、接、抛或带球。最初形态的足球似乎在美国主要大学中获得了一个重要 的立足点。但是,在美国历史最悠久、名望最大的高等教学机构中它却没有成功:哈佛大学 坚持反对这种踢球运动,顽固地墨守着在此期间已进一步完善了的“波士顿运动”。1873年 ,当其他大学一致采用足协规则时,由于哈佛大学的缺席,他们克制着未将自己称为联盟。 事实上,哈佛大学独一无二的声望最终扭转了19世纪70年代早期踢球运动在美国大学生中所 取得的明显胜利,使奔跑运动到1877年获得了完全和最终的成功。为了寻找对手,哈佛大学 转向北部边界找到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该校当时是打橄榄球的。1874年,这两所大学举 行了两场比赛,一场采用波士顿运动的规则(可以想见,哈佛获胜),另一场采用橄榄球规 则,令人吃惊的是比赛以零比零结束。最重要的是哈佛队对橄榄球所表现出的一致热情和球 员对它的由衷的接受。“波士顿运动”一直是足球和橄榄球的混合物,比橄榄球有更多的踢 球及脚触球的动作,它因枯躁乏味而被摒弃。那种奔跑运动则取而代之,作为哈佛大学无可 挑战的协作体育项目形成了当时最完善的形式。仅仅一年后,1875年哈佛在与此前从未从事 过这项运动的耶鲁所进行的一场比赛中赢得了它的首场“比赛”。[注解: 多年来,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每年一次的橄榄球赛(是这项运动最早的定期赛事,它一直 持续到本世纪50年代)在美国被简单地称作“比赛”(TheGame);在新英格兰地区,人们 至今仍这样称呼它。]1876年 ,耶鲁大学放弃 了足球,以橄榄球取而代之,其他院校纷纷效仿,普林斯顿大学于1877年最后屈服。W (Hollander,op.cit.,pp.25-26.]美国 大学里的橄榄球对足球胜得如此彻底,直到1902年以前,足球在校际水平上再也没有能够重 返校园。至此,美式足球――橄榄球在“新世界”的继承者――在美国大学生活中取得了不 可动摇的地位。因得分相对低于美国“三大体育运动”中的任何一项而被指责为缓慢、乏味 、缺少刺激性,足球作为大学体育运动,在橄榄球以及后来的篮球投射在它身上的巨大阴影 中枯萎了。在美国大学里,如同在美国社会中一样,足球依然主要是外国人和新移民的领地 ,他们既是球员,也是观众。
来自上层的排挤:美式足球
橄榄球一旦确立了它作为美国大学体育运动的地位,便立即开始了从英国准贵族运动 向典型的美国人运动的演变。在此后的45年中,美式足球不断演变、调整、改革,到第一次 世界大战前夕,形成了大致像今天这样的一项运动。接下来的这项运动形态的变化发生在20 世纪20年代,考虑到橄榄球中传球的高度,用脚传球在场上被永久禁止。当比赛变得激烈、 伤残频发、死亡时有发生时――引起公众强烈要求禁止此项运动――在不损害这项运动粗犷 和娱乐等基本价值的情况下,对故意伤害行为实行了控制。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介入导致 1905年大学校际体育协会(IntercollegiateAthleticAssociation)的建立,该协会1910 年改名为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ationalCollegiateAthleticAssociation,NCAA)。这个 组织将支配一直是美国体育文化和***治经济另一特征的东西:庞大(在橄榄球和篮球运动例 子中)、颇受欢迎且利润丰厚的美国大学校际体育运动场。简言之,在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工 业民主国家中,没有任何一种大学体育运动哪怕是模糊地处于体育和大众文化的中心地位, 而这种状况在美国已持续了近一个世纪。
到上个世纪之交时,在篮球职业化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橄榄球依然是一项由“学生运 动员”进行的业余运动。大学橄榄球发展为美国中产阶级最欢迎的运动项目,虽然因其赛季 在秋季而不会与棒球直接竞争。当足球成功地征服了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时,橄榄球在美国 却迅速地从东海岸的名牌大学传播开来,占领了美国各地的大学和中学。
橄榄球在美国大学享有的特权突显了此项运动前40年中所表现出的中产阶级性质。秋 季周六下午的橄榄球赛成为美国资产阶级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大学橄榄球在美国中产阶级 文化中取得了如此重要的支配地位,以至它成功地排挤了职业比赛和足球,特别是在1920年 全国橄榄球联盟成立以后。那些明显的职业比赛起源于美国煤钢地带这类文化边缘地区如匹 兹堡,并很快传播到俄亥俄州等工业地区及芝加哥附近的肉类加工城镇。直到20世纪40年代 末,大学毕业生(至少是有大学经历的球员)才开始成为职业橄榄球员的主体。直到20世纪 50年代末,职业比赛在受欢迎程度方面才赶上并超过了大学橄榄球。[注解: 前面段落的信息引自:TheNFLsOfficialEncyclopediaHistoryofProfes sionalFootball(NewYork,1994);D.S.Neft,R.M.CohenandR.Korch, TheFootballEncyclopedia(NewYork,1994);BeauRiffenburghand JackClary,TheOfficalHistoryofProFootball(NewYork,1990 );AlexanderM.Weyand,TheSagaofAmericanFootball(NewYork ,1961);MichaelOriard,ReadingFootball:HowPopularPressCreatedan AmericanSpectacle(ChapelHill,1993).]
20世纪60年代以来,职业橄榄球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美国群众性体育运动。由于每周 一次周日下午比赛的电视转播节目和每周一晚上的独有赛事(它轻易达到了过去20年来美国 固定赛季体育节目甚至几乎是所有固定电视节目的最高收视率),以及一项为连续的赛前和 赛后分析(和定期商业广告)留有余地的节目安排,职业橄榄球在现今美国体坛至关重要 的领域――电视上取得了成功。[注解: 欲究其原因,参见PhilPatton,RazzleDazzle:heCuriousMarriag eofTelevisionandProfessionalFootball(GardenCity,N.Y.,1984)。]大多数美国人实际上从未以有组织的形式 打过橄榄球赛( 指“触身式”或“夺旗式”橄榄球等临时的和“安全的”比赛及青年人在空地抱摔的、没有 教练、训练和装备的橄榄球赛以外的赛事),或很少甚至从未亲身参加过全国橄榄球联盟赛 ,这证明了职业橄榄球在最现代和后现代传媒中的巨大胜利。橄榄球作为电视转播的非参与 性娱乐项目所获得的巨大成功,是持续损害和妨碍足球可能在美国成为主要的群众性体育项 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来自下层的排挤:棒球和“美式”板球
棒球从它现展的初期,几乎就是一项成年人的消遣和娱乐,棒球在美国大众中的 大量成功传播,应归功于它的“美国”身份。因此,棒球(或实际上是被称为“有组织的棒 球”的个人的集合和组织)竭尽全力否认自己与“旧世界”的前身特别是英国的跑柱式棒球 有任何联系。与跑柱式棒球的联系被有意识地否定,于是棒球被故意地与它最早的也是多年 来唯一的竞争者板球相对照来进行定义:棒球更快、更有动感、也更激烈;它要求更机敏和 更多的个人创造力;最重要的是,它比它的英国亲戚显得更具竞争性和平等性。总之,棒球 更适合,或者说更精确地反映了“新世界”的生活。
在后殖民时期的美国城镇里,成群的青年男子可以在被称作镇球、攻门球、巡回球和 棒球等组织粗糙的比赛中消遣。[注解: 有关棒球和大多数当代体育运动的前身,以及对“道布尔戴神话”的明确揭露,参见Rob ertHenderson,Ball,BatandBishop:TheOriginsofBallGames( NewYork,1947)。]棒球与足球有趣而又持久地并驾齐驱,其 成功的部分原因 是由于它在比赛中并不需要特定设备或身体秉赋来参与或取胜。同足球一样,棒球因此也享 有“民主参与”的名声,此项运动所有的人都可以参与,而且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场地。第 一个著名的棒球俱乐部纽约灯笼裤(NewYorkKnickerbockers)俱乐部――主要由追求绅 士地位的中产阶级男子组成――被认为在1845年制定了此项运动的第一个书面比赛规则。首 次有文字可考的棒球比赛发生在1846年6月19日(恰巧在同一年,J.C.思林在坎布里奇成 立了第一个橄榄球俱乐部),是纽约灯笼裤队与另一个队、纽约棒球俱乐部队的比赛。
十年内,纽约地区出现了好几个棒球队,到1855年,体育报刊定期给棒球一些版面, 虽然板球仍然占据着更大版面。但棒球正在吸引观众。随着棒球参与人数的增长和竞争伦理 的传播,在整个19世纪50年代这项运动迅速“向下”普及,技术工人很快成了某些技术最高 的棒球选手和忠实球迷。[注解: 有关棒球“纽约比赛”的早期历史,参见HaroldSeymour,BaseballVolumeI :TheEarlyYears,pp.13-22;MelvinAdelman,ASportingTime:Ne wYorkCityandtheRiseofModernAthletics,1820-1870 (C hicago,1990),SectionII;WarrenGoldstein,PlayingforKeeps:AHistor yofEarlyBaseball(Ithaca,1989).]棒球不久就深深地嵌入了美国文化,而在某些方 面作为足球先兆的板球则转向偏狭,并开始边缘化。
与棒球正好相反,大多数板球手希望并且成功地使他们的这项运动保留在了具有英国 血统的最上层参与者中间。板球将不会经历那种使棒球成为所有美国人的运动的“向下层阶 级的普及”。当典型的棒球场上的比赛从强调运动员道德向强调竞争演变时,“美式”板球 却明确而蓄意地保持着更加保守的风格和理念。此外,与棒球不同,在美国把板球俱乐部组 成一个真正统一组织的努力从未取得结果。美国板球手大多满足于让此项运动保持为一种绅 士运动,虽然并非没有和职业球员参加。从平等参与的观点来看,棒球也许确实具有结 构上的优势,可这不一定会妨碍板球获得美国支持者。[注解: 我们认为,至少是从参与者的观点来看,棒球在现代参与方面的确比板球有优势。在 观赏性方面,两项运动孰强孰弱则是另一回事:也许这是文化贯输或简单的爱好问题。但是 ,说美国棒球像英国足球一样,比板球更适合大众口味并因此抓住了他们的心灵,这不是一 个文化上的推断。不过,与英国不同的是,19世纪后期美国工人阶级在体育运动的选择方面 是在效仿他们中产阶级同胞的早期资产阶级偏好。]
但是当棒球的倡导者加速推广棒球的“美国化”时,板球手们却普遍认为板球的英国 原型已提供了一种可以完全仿效的模式,无须改造或改进。正如那些后来在美国组织并规范 了足球的人一样,板球手鄙弃一切使板球“美国化”的努力,并经常蓄意排斥土生的美国人 。板球未能成为一项美国大众体育运动的责任主要应归咎于在当时历史环境下从事和控制板 球的那些人、在棒球兴起的背景下板球传播的时机,以及该项目自身的结构(总是与棒球相 反)。到内战结束时,棒球明确地赢得了这场竞争,而美式板球很快便消退得相对无闻,最 终在20世纪20年代几近灭绝。[注解: 见GeorgeB.Kirsch,TheCreationofAmericanTeamSports:Baseballan dCricket,1838-1872(Chicago1989);Adelman,A SportingTime,SectionII.]内战结束后棒球和板球能否共享美国体坛 成了一个有争议 的问题和学术问题,虽然在我们看来,板球作为美国大众文化是极不可能的。尽管如此,美 国板球的教训并没有被那些在未来世纪管理美国足球的人所记取。
从更广阔的范围上讲,棒球的历史折射了美国的“镀金时代”。这项运动在使移民、 至少是他们的孩子融入美国社会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到1876年,世界第一个和历史最攸久的 职业体育联盟――全国职业棒球队联盟成立,棒球成了“全国性娱乐”。十年后,在美国 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以场内啤酒销售、25美分的入场券和周***赛成功地瞄准更加 多元化而较少高消费层的观众后,棒球成为美国大众最主要的娱乐和群众性体育项目。上个 世纪之交,在经历了棒球场和董事会的后,通过改革羽翼未丰的美国棒球联盟(Am ericanLeague),中产阶级因这项运动而获救(或者说这项运动因中产阶级而获救)。 [注解: 见Seymour,Vol.IandVol.II:TheGoldenYears(NewYork, 1989);StevenA.Riess,TouchingBase:ProfessionalBaseballandAmerica nCultureintheProgressiveEra(Westport,1985);DavidQuestinVoigt, AmericanBaseball:FromGentlemansSporttotheCommissionerSystemW T BZ(Norman,1966);RoberBurk,NeverJustaGame:Players,Owners,and AmericanBaseballto1920(ChapelHill,1944);TedVinc ent,MudvillesRevenge(NewYork,1983),SectionII.]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棒球作为一种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在美国一直享有无可匹敌的 声望,至少在4月至10月间是如此。
直到20世纪50年代电视和职业橄榄球占据支配地位前,棒球一直是美国最流行的运动 ,如今在电视收视率、广告收益和附属产品的市场收益方面,它都落后于职业橄榄球和篮球 。棒球也把美国最受欢迎的娱乐性协作体育运动的地位让给了篮球,和它的“前身”慢投垒 球,以及足球(对于越来越多地方的孩子们来说)。尽管棒球的“运动空间”被侵蚀,以及 棒球大联盟(MajorLeagueBaseball)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近来的争吵迫使世界职业棒球锦标 赛(WorldSeries)90年来首次取消,但是从很多方面看,棒球仍然是“美国全国性娱乐”。 由于棒球在美国文化中的历史和季节性地位、它在选手体能要求上的“平等参与”,以及它 近期的困境和相对于橄榄球及篮球的衰落,足球特别是足球大联盟在美国体坛上的未来优势 似乎必然会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以损害棒球为代价的。作为美国体坛的前“霸主”,棒 球已成为该领域的致命弱点,这也许给了足球企盼已久的机会,使其能够有效地侵入21世纪 美国主要群众性体育的领地。
足球在美国
足球未能在美国体育文化中突破边缘地位有四个原因。第一,如前所述,作为一项娱 乐和群众性活动,足球在19世纪已被作为美国大众(他们渴望追求资产阶级价值观和地位) 春夏季体育运动的棒球的兴起和成功从下层排挤出去;同时又被作为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秋 季体育运动的橄榄球从上层排挤出去。第二,如同第一个在美国被从事和观赏的现代英国体 育运动板球一样,足球在美国历史上的某段时间里曾被土生美国人和移民看作是一项非美国 式的活动,当时排外主义和民族主义为创造出鲜明的美国自我形象而兴起。热衷足球的人未 做任何努力使此项运动融入接纳他们的这块土地的文化。在那些典型的踢足球的移民看来, 如同英国移民板球手的情况一样,足球形同他在美国这个无情的“熔炉”中与欧洲根系的纽 带;因而,使这项运动“美国化”的行动便否定了自己存在的理由。第三,世纪之交后,足 球一旦转向土生美国人,它几乎完全是一项大学或中学运动员的休闲活动,他们被视为主流 的异己,“不屑于”或不够格从事橄榄球和棒球等已被认可的美国体育运动。许多踢足球的 人只是把它作为在其第一选择的运动淡季中保持活动的一种方式。同曲棍球运动一样,足球 占领了美国大学的某些地盘,那里保留着热衷足球者的小圈子,他们经常远离围绕橄榄球、 后来又围绕篮球旋转的校园体育运动的主流。此外,那些在美国以国际足联(FIFA)的规定 来规范足球的人显然忽视了学校足球,而大学和中学则以同样方式来反抗。第四,同板球的 经历一样,那些规范足球的人在美国发展综合性组织以推进并使该项运动现代化的努力遭到 惨败。他们转而进行微不足道的抗争并短视地寻求保持个人权力和维持现状,而不是去培育 一项将足球运动向美国广大公众推广的***策。用韦伯的话说,美国足球没有发展出在现代社 会中摆脱边缘化所必需的现代组织特征。
美国大学里的足球
上个世纪之交,费城地区几所富裕的中学在橄榄球(实际上是美式足球)被禁之后组队比赛 ,并建立了校际足球协会。1905年哈佛组建了一支球队,在此后的十年中,多数其他常青藤 大学也照此办理。大约1910年初,全美其他并非都那么富裕的大学的学生开始从事此项体育 运动。到1926年,举行了两次高校足球会议,到1936年时,举行了6次,到1954年时举行了8 次,到1959年时举行了10次,这一年全国大学体育协会发起了足球锦标赛。[注解:Holland er,op.cit.,pp.29-32,135-141.]然而,除了 一些例外,这项运动一般来说只引起了校园少量观众的兴趣。足球主要被视为一种可由校际 竞争来提高的娱乐活动和可供那些不具备参加橄榄球运动的技能或身材的学生进行的一种选 择。许多学生把那些踢足球的同学看成是异己的、孤立的、“自命不凡的”人,或简单说是 怪异的人。
到20世纪60年代,大学定期发放足球的体育奖学金,一些大学,如70年代的圣路易斯大学和 近年来经常获得全国大学生锦标赛冠***的弗吉尼亚大学,都发展成了真正的足球强校。到70 年代,一些大学足球队员被吸纳到北美足球联盟(NorthAmericanSoccerLeague,NASL) 中,这是1996年足球大联盟(MajorLeagueSoccer,MLS)成立之前美国第一个和惟一的高级 区域联盟。阻碍美国大学足球队员获得和发展其专业水平的必要技能的最大障碍是学校赛季 的短暂。此外,一些人认为多数大学里的训练严重不足而且难以想像。再有,大多数足球专 家认为,一般来说,到一个运动员大学毕业并准备参加职业队时,他的年龄已经太大了,无 法发展为一名世界级的球员。
虽然近来足球在一些大学比过去流行,但它依然处在排球、曲棍球和摔跤的水平,远不能与 橄榄球和篮球的地位相比。在美国大学中,有一个足球处于世界最高水平的领域即女子足球 。美国大学为美国女队提供了队员,该队赢得了1991年在中国举行的首次世界杯女足赛和19 96年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的金牌,那是女子足球首次被列为拥有奖牌的奥运正式比赛项目。 但是,观众对女足的兴趣同观众对大多数女子协作体育项目(也许除了篮球)的兴趣一样, 完全处于大学体育运动(更不必说美国的流行“体育空间”)的边缘地位。中美之间的金牌 争夺赛似乎也是如此,尽管它把近8万名观众吸引到了佐治亚州的阿森斯,使之成为有史以 来世界上观众最多的一场女子赛事。[注解: 最有趣的是,公开承认着眼于女性观众来报道奥运会的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并没有 提供女足的现场直播,只有一些精彩场面和采访,而且大多是这场比赛的回顾。对金牌得主 美国女垒的报道也同样粗略,尽管转播了一些女篮比赛的实况。显然,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明 确盯住妇女而大获成功的战略认为,最重要的是“女性”个人体育项目如体操,而不是“有 男子气概的”协作体育项目如足球,不论参赛队员性别如何。]不过,如果没有四年一次的奥运血 统,很难想象定 期的女子足球赛能吸引到哪怕是稍稍接近这种重大赛事出席者的数量的观众。
美国青年和娱乐性足球
作为一项参与性体育运动,足球近年来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大增。这种趋势开始于80年代早 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恰与北美足球联盟(NASL)的衰落同时发生。至少从50年代以来, 足球已经成为美国中学有组织的校际代表队比赛项目和体育课非正式比赛的固定组成部分。 1980年以来,中学和青年俱乐部联盟中参与此项运动的18岁以下青年男女的人数激增,远远 超过了上述机构有组织的活动中篮球和棒球参加者的百分比的增长。一个自称是提供足球设 备和服装业务的全国贸易组织说,到1993年时,在18岁以下男女孩子们的娱乐活动中,足球 已与垒球相当,仅落后于篮球(大幅度地)和排球(微弱地)。[注解: SoccerIndustryCouncilofAmerica(SICA),“SoccerintheUSA:Statistica lAbstractonSoccerParticipation,”p.3;SICA,“SoccerintheUSA:AnOvervi e woftheAmericanSoccerMarketplace,”p.5;“娱乐性足球参与者”的人数,包括所 有在调查中声称每年至少参加了一次活动的人。]
在美国注册的青年足球球员总数已从1980年的不足89万人增长为1994年的263万人,增加了1 96%。[注解:SICA,“StatisticalAbstract,”p.3.]
18岁以上的成人在娱乐联盟中参与此项活动是由美国足球联合会(USSF)的成人分支机构美 国业余足球协会(U.S.AmateurSoccerAssociation,USASA)组织并资助的。在该协会注 册的球员人数从1985年的约10.3万人增加到1994年的16万人。不过,一些成人球队和协会― ―许多是由拉美裔球员组成――没有在该协会注册。[注解:SICA,“StatisticalAbstrac t,”p.8.]
许多美国足球的球迷和支持者将娱乐性足球在青年人中的增长视为足球作为一项群众性运动 将在美国获得必然成功的迹象。但是,在青年参与者中,几乎没有人成为足球的现场或电视 观众,也许除了1994年世界杯期间外。在当地学校或俱乐部踢足球的美国少男少女在电视上 找到的他们心目中的体育明星都是打橄榄球、篮球和棒球的人。这种状况将会继续,直到美 国的固定足球比赛接近欧洲一流球队的技术水平。
美国娱乐性足球的成功与职业足球的成功之间是不平衡的:前者的看似兴旺几乎会损害后者 。可以预见,“不论有没有职业联合会”[注解:SICA,“OverviewoftheAmericanSoc cerMarketplace,”p.8.],作为大众参与的运动,足球受欢迎的程度将 继续增加(虽然不会像以前那么引人注目)。但是,职业足球事业要依赖美国青年的参与来 提供潜在的球员和球迷。由于不能保证数百万踢足球的人会去观看,因此,我们有理由预测 说:这种不平衡的状况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继续下去。
美国职业足球和足球俱乐部
19世纪最后25年,美国东部的许多移民都在踢足球,他们建立的业余球队几乎都是以特定种 族的成员组成的,这从球队的名称上便可看出,如:布鲁克林凯尔特人队(BrooklynCelti cs)、盎格鲁-萨克逊人足球俱乐部(AngloSaxonsF.C)、西班牙裔美国人足球俱乐部( S panishAmericanF.C.)以及麦肯齐族足球俱乐部(ClanMcKenzieF.C)。美国足球协会( AmericanFootballAssociation,AFA)成立于1884年,这是在英国以外成立的第一个足球 联盟。俱乐部间的争吵几乎随即开始,来自纽约的球队不久便建立了自己的组织、美国业余 足球协会(AmericanAmateurFootballAssociation,AAFA)。这两个由业余爱好和半职业 球队组成的协会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上都要求得到国际足联(FIFA)的承认。他们被告知 首先合并,然后结束老一套的争夺地盘的斗争,它们这样做了,并组建了美国足球协会(th eUnitedStatesFootballAssociation),这个组织由业余者(“从这个词的贬义上来讲 ”)管理,其中几乎没有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注解: PaulGardner,TheSimplestGame(NewYork,1994),p.212.显 然,它是用当时相对较新的一种欧洲观念即国际足联的干预和认可,来调解和约束美国足球 的组织和管理的。]该组织从未实现它出生于英 国的首任***所 阐述的目标即让足球“成为美国冬季的全民娱乐”,因为它从未超越一直阻碍足球在美国文 化中微弱进展的种族限制,从而证明了它在组织、推进和筹集资金上的愚蠢和无能。
整个20世纪,地区俱乐部联盟在美国、特别是在纽约地区扩散。如纽约地区的德裔美国人联 盟(GermanAmericanLeague)1923年成立时有5个俱乐部,70年代它更名为宇宙联盟(Cosm o politanLeague)时,已拥有50多个俱乐部,这类机构组织俱乐部和球员在颇为广泛的种族 基础上进行比赛。从历史上看,美国成人从事的俱乐部足球多是通过各类少数族裔组织的分 支机构进行的,最成功的球队,不论是业余队还是半专业队,几乎总是建立在种族基础上的 ,如20世纪70年代四获挑战杯赛(美国业余足球赛的称谓)冠***的洛杉矶马卡比队(Macabees ofLosAngeles)。[注解: HarveyFrommer,TheGreatAmericanSoccerBook(N.Y,1980),p p.69-70.]
最近的、显然也是财力最雄厚、工作最投入、组织最完备的机构是足球大联盟(MajorLeag ueSoccer),它于1996年开始运作。20世纪中出现过各种足球协会和联盟,其中有成立于3 0年代并延续到80年代的第二个美国足球联盟(AmericanSoccerLeague),它基本上是一个 地区性的并不断变化的协会,也有从60年代末存在到1984年的好高骛远的北美足球联盟,它 在70年代中期传奇人物贝利加盟的两年半中曾有过昙花一现的辉煌。
1921年,美国足球联盟这个在东海岸大投资者支持下建立的职业组织在吸引观众方面取得了 成功。但是,它的稳定最终被俱乐部所有者与美国足球协会之间两败俱伤的争斗所破坏,导 致了联盟内部的***,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前夕最有财力的所有者从中退出。第二年该组织 便关闭了。这个联盟曾招募到来自欧洲主要是苏格兰的顶尖球员,并对打入1930年首届世界 杯半决赛的美国队贡献颇多。[注解:Gardner,p.214.]
组建美国职业足球联盟的下一个尝试是1933年建立的第二个美国足球联盟。尽管缺乏资金、 缺少观众、几乎没有推广措施,以及坚持上场球队基于种族而组建的传统(一般来说,这肯 定会使大多数美国公众对之冷漠),但通过在春夏季比赛的方式,它以各种面貌勉强得以生 存。[注解:Hoolander,pp.263-279.]目前,它是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个区域职业户 外运动联盟组织中的一部分,其球技顶多 相当于多数欧洲国家二流队垫底的水平。除了相对较长和无法扭转的边缘化存在(它在很大 程度上是美国足球史本身的一种折射和代表),以及把足球电视传播(1952年在纽约地区) 和 室内足球(1939年)引入美国外,第二个美国足球联盟最有价值的贡献在于,战后时期使国 外一流足球在美国首次得以展现。
美国足球联盟在向美国观众展示外国球队方面的成功,带来了基于同样理念的一项事业的诞 生。国际足球邀请赛(TheInternationalSoccerTournament)由美国足球联盟发起,开 始于1960年,它由11支国外球队与一支美国“全明星”队在一个“联盟”中争夺最后的冠*** 。国际足球联盟(TheInternationalSoccerLeague)大多在纽约马球场举行比赛,观众 人数持续保持在“五位数”上。该组织存在到1965年,那时,组织一个真正的一流水平足球 赛的想法已引起了一些富有投资者的注意。[注解:Gardner,p.215.]
北美足球联盟
到1966年,当职业棒球、橄榄球、篮球和冰球的加盟队数目经历前所未有的增长时, 三个不同的富有投资者团体寻求美国足球协会(USSFA,第二个“S”代表增加的词“足球” , 这是1945年向美国其他公众最终做出的妥协)批准,以获得国际足联认可成立一个新的职业 联盟。其中两个团体合并后建立了全国职业足球联盟(NationalProfessionalSoccerLea gue,NPSL)并与全国最大的电视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签订了一份电视合同。这个联合组织 没有答应美国足球协会收取一定比例的门票和电视收入的要求,因而被迫像“非法者”组织 一样进行活动。包括某些美国最富有的人在内的另一团体与陈腐并妄自尊大的美国足球协会 一起,建立了得到国际足联批准的联合足球联盟(UnitedSoccerLeague,它的缩写USA不 像是巧合)。[注解:Hollander,pp.282-283;Gardner,pp.216-217.]
尽管被剥夺了合法地位,但全国职业足球联盟依然在1967年赛季中与足够多的外籍 球员签约组建了10支球队。它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得到了一份每周进行电视转播的为期两年 的合同,并提出了阻止国际足联、美国足球协会和联合足球联盟进行交易的耗资1800万美元 的诉讼。与此同时,联合足球联盟仓促组建了12支自己的球队进入1967年赛季。在这个联 盟中,多数球员同样也是外籍的。每个联盟的比赛水平都绝非一流,电视收视率也糟透了。 为了1968年赛季,诉讼被及时了结,两个联盟合并组建了拥有17支球队的北美足球联盟(No rthAmericanSoccerLeague,NASL)。那一年被证明是更大灾难的一年,电视收视率再次 保持在低小数点水平上,观众比球员多不了多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精明地不再续约,该联 盟1969年降至5支球队。在此后的6年中,主要由于该联盟达拉斯队的富裕老板、全国足球联 盟(NFL,美式足球)堪萨斯城负责人拉马尔・亨特的存在,才使北美足球联盟挣扎存活。 [注解:Gardner,p.220;Hollander,pp.301-329.]
北美足球联盟在1975年重新焕发了活力,那一年纽约宇宙队(NewYorkCosmos)以4 50万美元与贝利签约三年,使足球在美国享受了从未有过的最多的媒体报道。哥伦比亚广播 公司着重报道了贝利加盟的北美足球联盟首场比赛,观众人数直线上升。次年,另外一些顶 尖外籍球员与北美足球联盟签约,其中主要有弗兰茨・贝肯鲍尔、乔吉奥・齐纳格利亚和乔 治・贝斯特,都是些传奇人物。宇宙队不断地在纽约吸引大量观众;1977年,7.7万名球迷 观看了他们与劳德代尔堡队的决赛。1979年,该联盟与美国另一家主要广播网美国广播公司 (ABC)签订了电视转播合同。[注解:Hollander,pp.282-286;Gardner,p.218.]
虽然第一流的足球在北美足球联盟的幌子下似乎已经出现在美国,但是高成本的聘请 和媒体的关注掩盖了联盟在健全结构方面和足球在吸引美国公众方面的内存弱点。1982年, 由于对足球收视率持续走低不满,美国广播公司未与联盟续定电视合同。同年,已于前一年 失去了三支球队的北美足球联盟又失去了七支球队,包括属于拉马尔・亨特的达拉斯旋风队 (DallasTornadoes)。自70年代中期扩展以来所有的联盟球队都损失了大笔资金的问题暴 露出来,没有一个队扭亏为盈。留在联盟内的球队老板们把他们的问题都归罪于联盟的行*** 管理人菲尔・伍斯纳姆,并雇用了纽约***客霍华德・塞谬尔斯取而代之。塞谬尔斯进行了大 规模改革,如与北美足球联盟球员协会(NASLPlayerAssociation)谈判薪水限额协议、 裁减人员等。1984年,联盟减至9支球队,这一年塞谬尔斯突发心脏病而亡。联盟没有采取 任何行动去寻找新的行***管理人,次年,北美足球联盟停止运转。[注解:Gardner,p.221. ]
北美足球联盟给美国留下的一个持久遗产是室内足球。最初,它是由该联盟的一些俱 乐部作为使球员在非赛季保持运动的一项措施,同时希望使美国的体育支持者转向足球而发 起的,[注解:Gardner,pp.221-22.]如今,一个室内足球联盟(由原北美足球联盟 的分支机构与后来成立的一个组织合 并而成)于夏季在美国一些城市举行比赛。室内足球每方有6名球员上场,从表面上看它也 许更接近于冰球而不是足球。考虑到多数足球迷的厌恶情绪,这是此项运动被真正“美国化 ”的惟一地方。一些室内足球队在吸引观众方面已经相当成功,这项运动已经成为在篮球和 冰球淡季时室内运动场取得一定收入的一种途径。室内足球比赛通常每场能吸引2千至7千名 观众。1994年世界杯在达拉斯市开幕的当天晚上,该市室内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吸引了近7 千名球迷。[注解:DallasMorningNews,June19,1994.]
1994年世界杯
1994年世界杯是一个奇特、轰动且又在财***上极其成功的事件,它在短时间内把足球 提到了美国体育日程的最前端。其结果是,未来的世界杯在吸引美国公众方面可能会与奥运 会(每四年一次的可供观看和讨论的轰动事件,只要有美国公众可为之喝彩的一支美国队在 场)相匹敌。我们预料,由于有1994年世界杯,1998年在法国举行的世界杯赛将会有更多
的 美国人观看――如果美国队取得参赛资格的话。这也许能在未来给美国职业足球提供一种最 终的回报,可能在15或20年后,或再举行四、五次世界杯之后。但是,1994年世界杯对美国 未来职业足球的直接影响充其量可能是边缘性的,因为它引起的多数美国公众对此项运动的 关注只是昙花一现。作为一个巨大的轰动事件,世界杯在美国获得了成功,但它最终未能提 供足球进入美国“体育空间”的渴望的动力。虽然被标榜为新事业的“足球大联盟”在1996 年启动,但它从世界杯中获得的市场和推广的优势已经大多丧失。多数美国人对这项世界上 最受欢迎的群众体育运动依然不感兴趣,这种状况近期不会改变。
世界杯在美国的成功已被创记录的观众人数、电视的高收视率和美国媒体提供的大量 报道所证实。所有的比赛都没有出现重大问题。大多数比赛的门票售罄,只有几场比赛观众 在可容纳近6万到10万多人的体育场中不足90%,。摩洛哥队和沙特阿拉伯队在新泽西巨人体 育场比赛时,7.2万多名观众几乎坐满了体育场。[注解:SanJoseMercuryNews ,June6,1994.]预计这场比赛吸引的观众达不到1990年 意大利或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赛的1/5,这并非自以为是。显然,北美和南美人,以及国际 “足球旅游者”个人都对观看世界杯赛怀有极大兴趣。美国世界杯组委会***艾伦・罗森伯 格曾预言累积电视收视率将达到4至4.3。7月4日巴西队和美国队第二轮比赛的晚间收视率首 次达到10.2,而它又被巴西队和意大利队的决赛以12.4超出。[注解: USAToday,July6,1994;NewYorkTimes,July 19,1994.]
美国媒体,不仅是体育报刊和电视体育新闻,都把大量篇幅给了世界杯,既报道球场 赛事,也描述九个主办城市不时出现的狂欢节般的气氛,还探讨足球的各个方面及其国内和 国际文化。[注解: 以下段落是以对下述资料的研究为基础的,这些资料包括:1994年6月1日至7月31日九个 主办城市的所有日报、美国其他一些城市的报纸、几种美国体育杂志,以及一些体育记者和 体育编辑的访谈。]然而,没有任何一则世界杯的报道在版面和播出时间上是以牺 牲棒球、篮球( 美国队战胜哥伦比亚队的同一天,播出了NBA决赛的结果)、橄榄球和冰球(均处于非赛季 ),或职业高尔夫球和网球(它在世界杯未完之际举行重要联赛)等其他体育运动为代价的 。相反,报纸增加了体育版页数。某些在主办城市举行的对其有特殊意义的比赛以及有美国 队参加的比赛,有时的确排挤了其他运动赛事,但也仅是在标题和报道的排列顺序上。很多 体育专栏作家写文章讨论足球的益处,多数人对世界杯持肯定态度,也有一些人肯定足球运 动本身。多数专栏作家对美国职业足球的前景不看好,尽管有几个人开始热心这项运动。一 些专栏作家的态度相当消极,有几个人的态度显然是排外主义和沙文主义的(虽然后者的态 度有时是对外国记者不时表达的同类观点――声称与足球相比,美国体育运动相当低劣―― 的反应)。[注解: 欧洲记者经常指责美国这个没有足球文化的国家赢得了1994年世界杯主办权这件事,指 出这一点也很有趣。]然而,许多美国体育杂志尤其是美国最重要的体育周刊《体 育新闻》,则完全不理会世界杯。
美国有过“四天的足球热”,始于美国队战胜哥伦比亚队,结束于它败给罗马尼亚队 。媒体的报道和普通美国人的兴趣在美国队输给罗马尼亚队后开始下降,并在美国队被淘汰 出局后大幅下降。此外,一旦比赛范围缩小,那些不再主办比赛的城市的报纸也明显减少了 对世界杯赛的报道。
决赛过后仅几天,美国报纸对足球的报道又恢复到世界杯赛之前的情形:边缘到了不 存在的地步。读者向体育编辑抱怨足球报道不足的情况也回到了世界杯赛以前的水平:有几 个刺耳而洪亮的声音,但在由橄榄球、篮球、棒球、冰球、高尔夫球、网球和拳击迷构成的 绝对多数中显得很孤立。
足球大联盟及其未来
世界杯赛前夕,也是以罗森伯格为首的足球大联盟宣布授予7个城市加盟权,比原计 划的12支加盟队少了5个。这5支球队的筹资计划没有完成,赛季门票的保证金数额未能达到 。[注解:USAToday,June17,1994.]联盟的行动计划,包括限 制球员薪金和由一个中心“库”来分配球员的计划(这是想 避免北美足球联盟的失误),从一开始就成为吸引投资者的主要障碍。足球大联盟原计划在 1995年春季开始运转,但1994年11月罗森伯格宣布推迟到1996年。[注解:NewYor kTimes,Nov.16,1994.]除了使普通美国人在 世界杯之后对足球可能怀有的善意和热情逐渐消散外,这一推迟也错过了因棒球大联盟1994 年末和1995年初举行的前所未有的长时间和要求苛刻的罢工所带来的凝聚球迷兴趣和媒体关 注的机会。
不过,当足球大联盟于1996年10月结束了等待已久的首次全赛季联盟赛事时,所有的 专家及足球大联盟的参与者都对它在美国体坛首次亮相中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惊喜。平均每场 17416名观众的人数超过了预计1万人的约80%。[注解:NewYorkTimes, Oct.22,1996.]近3.4万名热情的球迷顶着暴雨并不顾其他 不利条件,观看了1996年10月20日华盛顿联队(最终的获胜者和首次足球大联盟冠***)与洛 杉矶银河队在波士顿附近福克斯伯勒体育场举行的足球大联盟杯首场比赛。这场比赛在美国 广播公司转播的地区也赢得了相当数量的电视观众。在足球大联盟受到尊重方面也许最值得 一提的是,来自11个国家的43名外国记者出现在这场冠***争夺战的赛场,这是以往美国国内 足球比赛从未有过的现象。[注解:Ibid.]比任何其他数据更为重要的也许是,它证 明了美国足球终于 达到了赢得远非一种人类好奇的国际尊重的水准。在极重要的电视界,足球大联盟也可因出 人预料的观众数目而欣喜。对足球大联盟赛事的全国转播主要是由ESPN电视台(仍是全国最 著名和最易接入的有线体育频道)进行的,它的观众数量非常接近该电视网固定赛季的全国 冰球联盟赛(一个远比成立仅一年的足球大联盟得到更多认可的赛事)转播。[注解: FrankfurterAllgmeineZeitung,Oct.19,1996.]但是,指 出这一点很重要,即地方电视台转播足球大联盟赛事所吸引到的观众人数远比它转播全国冰 球联盟赛时要少,这证明足球的地位依然很弱。
当然,在足球大联盟内外,无人声称该联盟第一年开门红确保了足球在美国体育文化 中的长存。这项运动在美国体坛一个世纪之久的边缘化的伤心历史,冲淡了所有对足球大联 盟的过早赞誉及其值得称道的表现。那些管理美国足球机构的人似乎第一次从历史中吸取了 充分的教训而不重蹈覆辙。因此可以肯定,足球大联盟缓慢而慎重的发展绝不会毁于一时的 欣喜,也不会被北美足球联盟特有的(并最终损害了它的)那种轻率放弃所取代。
结论
本文认为,作为“第一个新国家”,美国发展的特性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足球遭到排 挤而未能成为这个国家的一项主要群众性体育运动。具体来说,我们的论点是:某些最明显 的社会和历史格局导致美国没有一个大的工人阶级******,使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在 ***治运作方面相当例外,也把美国排除在这项世界最流行的大众体育之外。正是美国早期而 全面的资产阶级化――不论是神话还是现实――创造了这两种“例外论”,其遗产至今尚存 。这并不是说,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状况的理解足以解释社会主义和足球在当代美国的失败 。
同样,足球作为当代美国一项群众性体育运动的继续边缘化的存在,主要是与它继续 没有能力同美国“三个半大运动项目”竞争有关,也与它没有能力在后工业时代最重要的媒 体――电视上使自己得到公认有关。这种困境可以从生产和供应的观点中发现,也可以从需 求的观点看出来。由于足球没有电视广告所需的必要暂停时间,所以对潜在的广播商和广告 商促进这项运动只有短暂的刺激。此外,也缺乏足够的美国出身的称职球员去组成一个一流 的美国足球联盟。因此,毁灭北美足球联盟众多原因之一的“角色认同”问题一直存在。也 许在下一代,当更多的美国人去欧洲踢球并且足球大联盟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改进后,它才 会得到纠正。因此,只有拥有“足够数量”的球员才能提供电视收视率较高的“表演”所必 需的足够“演员”。虽然1994年世界杯显示出部分美国公众对高水平足球的一些兴趣,但历 史已经表明,同样的这些人对“小联盟”足球几乎不感兴趣,对没有美国球员的足球也是如 此。
就美国体育消费者而言,正如1994年世界杯和北美足球联盟所显示的,足球需要高水 平的比赛来引起兴趣。但是,对于目前的美国职业足球联盟来说,这种技术水平似乎要经过 多年才能达到。此外,美国任何一个足球组织都必须服从国际足联这个外国组织的状况,进 一步加深了足球不是一项美国运动的这种感觉,特别是对比那些毫无疑问已经建立了其“美 国性”的运动项目来看,这种感觉更强烈。许多热心足球的人将这项运动在美国作为娱乐性 运动的大量普及,作为一代足球观众正在成长的证据。但是,正如一位体育推销专家在1994 年美国世界杯赛前夕谈到足球时所说:“参与者未必能转变为观众。如果这中间有关联的话 ,我们美国人都会在星期六下午打橄榄球,而环法自行车赛将成为观众最多的运动项目。” [注解: NyeLavelle是体育推销公司总裁。引自SanJoseMercuryNews,Jun e17,1994。就在世界杯赛举行之前,奈・拉维尔发表了一份对1200名12岁以上的美国人所 进行的调查,在129个观众喜爱的群众性体育项目中,世界杯赛位居第95。]在当今电视观众人数众多的时代,足球这项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在最大的电视体 育文化中仍不得不去努力超越主要是孩子们娱乐活动的地位。至少是从任何有意义的层面来 看,美国依然没有足球。
(赵梅译胡国成校)
棒球比赛规则篇10
1、美国竞技体育比赛中侵犯赛场观众权益案例及分析
1.1典型案例:Schentze诉诉费城棒球俱乐部案
在Schentze 诉费城棒球俱乐部[173Pa.super.179,96 A 2d 181 (1953)]一案中,一名女子在她第一次观看棒球比赛时被一个界外球击中并受伤。她主张:作为一名女性顾客,被告应对其承担的责任包括一种“特别的保护”,因为像她这类女性顾客大多容易忽视这项比赛所涉及的危险,她认为特殊的保护包括扩大击球手和接球手后方观众席上防护屏的覆盖面,但在其它区域的观众席仍给喜欢无阻挡地观看比赛的观众留出“一些位置”。原告的主张就等同于当一名顾客提出要求时,一个棒球俱乐部在其棒球场有义务提供可使用的具有保护屏障的座位。
在这讼中,原告没能提供出可以证明被告在观众席防护屏障方面有比其它棒球场不足的地方。也没有主张防护屏在结构上存在缺陷。唯一存在争议的问题是关于防护屏覆盖范围的大小。据统计,防护屏几乎保护了被告看台上部的五个区域和下部五个区域的全部。这里没有证据指出在防护屏之后座位的确切数目。假如在这种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审判庭允许原告基于其主张的过失理论而设置一个防护屏保护范围的标准,笔者认为法庭在这种条件下的裁定就仅仅是猜测。
被告主张原告没能出示证明他方存在过失行为的证据,并认为作为棒球比赛的一名观众,原告已经自愿承担被击打或投抛出场外的球击中的风险。原告主张由于她是第一次现场观看棒球比赛,所以这种危险对她来说并不明显,而且她也不可能具备所有关于棒球运动风险性的知识。法官Prosser对这讼作了如下的评论:“当原告没有意识到一种确实具体存在的风险,换句话说,就是将其理由归于不知道实情。一般来讲,风险承担的范围是和那些被告所以承担的保护责任的大小密切相关的。尽管如此,但是它们并不是一承不变的,因为被告可能会坚持主张原告认识到了风险并负有自我保护的责任,虽然原告有时确实没有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并不同意承担风险。在Ingersoll 诉Onondaga Hockey club[245App.Div.137.28.505]一案中,这种差别得到了很好的阐述:曲棍球赛场的拥有者没有被要求去询问每一名进入的观众是否曾经有过现场看球的经历,但是可以合理地推断观众被球击中的危险可以认识并予以接受”。原告作为一名47岁的女子,这里没有任何支持她存在智力障碍和理解力低下的记录。因此,她必须被认定为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常识性的知识。在棒球比赛中,有时界外球被观众接住并保留是极其平常的。所以,像原告这样拥有一个对棒球运动相当着迷的丈夫和一个在家经常观看棒球电视转播的孩子,并且生活在一个大都市的社区,如果说她不具备棒球的基本常识就显得有些牵强了。
在Brown 诉[SanFrancisco Ballclub,Inc,supra ,99Cal.App.484.222D.2d 19.21]案中,原告同样主张其对棒球风险的无知,并且因此她不可能甘愿承担这一风险。在处理原告这一主张时,审判法庭作了如下中肯的评述:原告是一名“成熟的职业女性”,“年龄已经46岁”,并且在观看这场导致其伤害的棒球比赛之前已有过一次现场观看棒球比赛的经历,但她却声称“没有看到球抛出或者被击向了人群”,法庭还认为:我们找不到任何可以将原告带出一般规则约束的理由,不管是从“其应该知道这一项目明显的,与生俱来的风险”这一角度,还是从“这些风险如此显而易见,她应该具备基本的保护意识”这一角度。
所以,在本案中,原告必须找到充分支持其上诉理由的证据,并且指明所有事实理由之间的逻辑关系,她的证据中的任何冲突的地方都必须妥善解决。我们认为根据法律规定,原告无法证明被告存在过失责任,并且她必须自我处理棒球比赛天然存在的、已暗含其同意承担的、普通的、一般的风险。最终审判法庭做了支持被告的裁定。
在美国,风险承担理论在涉及对观众利益侵犯的案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美国法院现在一般同意“体育赛事中的观众已经默认了其甘愿承担观看比赛所带来的风险”这一观点。威斯塔(Weistart)和劳威(Lowell)将这一规则看作一般常识,并认为“根据法律规定,体育赛事的观赏者甘愿承担他们所观看的比赛一般的和天然存在的风险”。因此,如果一个棒球球迷被界外球击中,他无权请求赔偿。
以上我们探讨的是发生在美国的对观众造成身体伤害的案例。实际上,在涉及对赛场观众的侵权行为中,有很多是对观众的精神损害,例如运动员或教练员对观众的谩骂、侮辱性的肢体语言等。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1.2典型案例:前排球迷诉John Mcenroe案
McEnroe是美国八十年代著名的网球运动员。在1983年的美国公开赛时,McEnroe有一个失去理智的发作行为。在比赛的电视录像里我们可以看到,McEnroe朝前排一名观众的脸上撒了锯末,他认为这名观众在为他的对手助威时过于直率和大声地叫喊。
虽然在McEnroe的袭击中,前排的观众没有受到身体的伤害,但是三个上诉理由清晰可见——冒犯性的攻击行为,故意的或严重不负责任地以极端的方式给别人施加了压重的心理负担和不道德的行为。简而言之,这里的法律问题是相当直接的,不复杂的。本案中原告的用被告的冒犯性袭击作为上诉理由是证据充分并且合理的。对此行为免予被告承担责任几乎是不可能的。McEnroe 有符合情况需要的动机动并造成了明显具有冒犯性的接触。如果一个身体接触侵犯了他人正当的尊严,它就具有冒犯性。为了判定一个接触对一般合理的尊严具有冒犯性,它必须符合侵犯了正常人的或者说非过分敏感的人的个人尊严。因此,它必须是某地当前普遍的社会习惯所不能允许的情况下实施的行为。况且,身体的伤害并非提出上诉的必需因素。袭击行主为不一定非要包括欧打行为,它还可以是对精神利益的侵犯。原告也可以将“故意地或严重不负责任地向其施以心理压力”作为很好的上诉理由。美国侵权法规定:一个人故意地或鲁莽地以极端地,蛮横无礼的方式实施的行为,如果给他人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那么,他就应为其行为承担责任。
有什么理由可以作为McEnroe可行的辩词呢?即使我们的原告的确因为支持McEnroe的对手而激起了他的愤怒,答案仍然是McEnroe没有真正可以作为辩词的理由。简而言之,没有已知的特权可以被McEnroe用来为其行为辩护。在美国,通过什么方式来阻止McEnroe以及其他和他相似的人继续他们的疯狂的行为呢?具有讽刺性的是通过让诸如McEnroe一类的人承担巨大的赔偿责任来预防,因为此类精神损害的赔偿金额和被告的财产情况密切相关。像McEnroe这样的著名球星如果给人造成了精神损害,在进行赔偿时将会承担一笔巨大的数字。
2、我国竞技体育比赛中侵犯观众权益情况概述及典型案例分析
2.1 我国竞技体育中侵犯观众权益情况概述
在我国竞技体育比赛中,对观众合法权益的侵犯的类型主要包括:对观众人身权、名誉权的侵犯,对观众观看公平竞争比赛的权利的侵犯等。例如,2004年11月30日晚举行的一场WCBA比赛中发生的类似NBA球员殴打球迷的事件。在当天八一中国电信女篮与江苏女篮的比赛进行到第三节时,江苏女篮5号队员张蕴与长沙一球迷发生扭打。幸好扭打双方被及时隔开,才没有造成更恶劣的后果。2006年3月18日,做客西安的深圳队在陕西省体育中心结束完热身训练后,主教练王宝山对围追辱骂的家乡球迷竖起了中指,成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以来首位当众挑衅球迷的教练。
侵犯观众观看公平竞争的比赛的权利方面的案例更是举不胜举,比如足球职业联赛中涌现的“假球”“黑哨”现象,严重地违反了体育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侵犯了观众的合法权益。其中影响里最大的就是龚建平案。
2.1.1 典型案例:龚建平案
2003年1月29日,宣武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龚建平涉嫌受贿案。法院经调查,认定已查明犯罪事实如下:2000年至2001年,龚建平在受中国足球协会指派担任全国足球甲级队A、B组主裁判员职务期间,先后9次收受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37万元。2001年4月21日,龚建平在浙江杭州市黄龙体育场执行全国足球甲B联赛裁判任务,这场比赛对阵双方是浙江绿城队和天津立飞队,当天,龚建平在杭州国际大酒店收受绿城俱乐部贿赂款人民币2万元;2001年7月7日,龚建平在浙江杭州市黄龙体育场执行全国足球甲B联赛裁判任务,对阵双方是浙江绿城队、厦门红狮队,龚建平在杭州西子宾馆,收受绿城俱乐部贿赂款8万元。法院审理认为,龚建平利用担任裁判员职务之便,多次收受他人财物,且数额巨大,构成。因其在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后,主动坦白交待了受贿的大部分事实,酌情从轻处罚。以判处龚建平有期徒刑10年。2月9日,龚建平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请求3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对足球裁判龚建平受贿案做出终审裁定,驳回龚建平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一款: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 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第三百八十六条:对犯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第九十三条第二款: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九届全国人大委员会通过了有关刑法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规定:受体育行***部门委托履行裁判职责的裁判,如果收受相关人员贿赂在***中出现黑哨现象,将按照国家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虽然中国足协查处“假球”“黑哨”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其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对于一些情节比较严重的个案,仅有行业规范的处罚是远远不够的,在必要情况下,司法必须介入。但在我国,目前司法介入体育纠纷的途径还不畅通,例如本案发生后,就曾引起了法学界对司法介入体育纠纷是否合理的激烈争论。希望我国的体育法律制度的可以在争鸣中不断完善,竞技体育公平竞争的精神可以得到更好地弘扬,观众的合法权益可以得到更好的维护。
3、美国竞技体育中侵犯观众权益案例对我们的启示
赛场观众通过购买比赛门票,实际上是和比赛主办方签订了一个合同。观众有义务遵守主办方关于观看比赛的规定,也有权利看到一场公平、精彩的比赛,并在观看比赛中保证自己的人身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我国,赛场观众侵权者的案例并不常见。在维权意识方面,当然不能苛求我国公民能够达到美国公民和一样水平。美国可以发生的顾客在肯德基就餐时由于咖啡过热而没有得到提醒从而并获得赔付的案例,在我们看来会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美国立法在维护公民权利方面相当完善,这也是促使其公民拥有良好维权意识的基础。为了提高我国公民的维权意识,舆论引导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最重要的还是加强我国立法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使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有法可依,为增强国民维权意识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文森特·R·约翰逊著.赵秀文等译. 美国侵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
[2]罗嘉司.竞技体育犯罪研究——以犯罪学为视角[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11.
[3]韩勇.体育与法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3.
[4]翟继勇. 刘一民对体育暴力概念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3,(1)67-68.
[5] Raymond L. Yasser. Torts And Sports[M] Westport, Conn. :Quorum Books,1985.5 :6-8.
[6] Forrest D. and Simmons R. (2002) !°Team salaries and playing success in sports: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Zeitschrift fr Betriebswirtschaft Vol. 72, No. 4.
[7] Schmidt, M. and Berri, D. (2001) !°Competitive Balance and Attendance: the Case of Major League Baseball!±, Journal of ports Economics, 2, 2, 145-167.
[8] Quirk J. and El Hodiri M. (1974) The economic theory of a professional sports league in Noll (ed.) Government and the Sports Business. Brookings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