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篇1
思考什么、怎样思考:①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②对教师的成功、不足或错误,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③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④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⑤课程建设的新理念、方法、要求如何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⑥这节课是否是反映教师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
总之,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板书和学生演练时,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练习时,以思考为主等。
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做好听课记录是听课者基本素质的体现,它反映了听课者的品德、态度、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型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是不同的,有关的听课要求等也是不同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的听课记录中,可能有所不同或有所侧重,但常规的听课记录一般有听课记录和听课评价两个方面组成。
做听课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_
(1)听记要分清主次。听课应该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
(2)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对内容要选择,文字要精炼。一般要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
根据听课的类型,有些记录应该全面一些,有些记录则要突出某一个方面。一般来说,记录要简明扼要。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可以详细地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见解也可详细记录,以免遗忘。
(3)一段时间后,对听课记录要进行整理,并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归纳出一些共性的东西,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等。
积极参与评课 对评课活动要积极参与,反馈意见坚持实事求是,以鼓励为主。对教师的自评和听课教师的评价应认真地记录和思考,以便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借鉴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e
听课记录篇2
在教导处组织下,以教研组为单位,我们对全体任课教师的教案、作业、听课记录进行了检查与评价。本次检查与展评我们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注重检查作业、教案的质量,依据我校制定的相关要求进行的。主要目的是对老师们半学期的工作做一个记载,同时发现好的做法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因此,我从三方面对本次活动作以下总结:
一、教案方面:
优点:
1、绝大多数教案设计完整,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设置得当,紧紧围绕新课标,能突出对学科素养的高度关注。
2、大部分老师的教学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深刻地解剖,能很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反思意识,反思深刻、务实、有针对性。
3、注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案能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足及努力方向:
1、部分教师的教案书写过于简单,我们提倡老教师可以备简案,新教师备详案,但并不是不注重质量。
2、部分教师教案后的教学反思不够认真、不够详细,没能对本堂课的得与失作出记录与小结。
二、作业方面:
优点:
1、各年级作业均能依据课标要求设计,作业量适当,既能达到训练目的,又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作业数量合理,老师批阅规范,且能做到细致及时;
2、学生有较为规范的书写格式,作业书面整洁,书写工整,正确率较高。特别是优秀学生的作业,干净,字体美观,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看来,在学生的书写习惯方面,老师们都花了大量的心思,费了不少功夫。
3、教师批改作业认真,做到全批全改。有批改日期,有激励符号。有老师们的批改也各具特色。有进行加分批改的,有画笑脸进行奖励的,也有用爱心批语给学生指明方向的,总之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全收全改,学生作业出现问题能及时订正,老师也能及时复批,从中能感受到老师们工作的细致与辛苦。
不足及努力方向
1、有些班级作业本不干净,有乱涂乱沫现象。希望老师今后不仅要求学生书写的规范,端正、整洁,还要教育学生养成保持作业本外观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2、作业中仍有漏批现象。希望老师对学生作业要能做到堂堂清、日日清;错题要让学生及时订正,教师及时批改。对学困生要加强辅导面批面改,对普遍性错题要全班指导,做到人人过关。
3、作业用笔颜色不统一,希望老师重视学生规范性作业的指导,严格要求,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抓严、抓实。
4、善于使用激励性、指导性语言。在作业中适当增加一些简洁明了,实事求是,激励性的评语,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5、学生纠错后老师一定要再批再改,这样学生才能知道自己的改错是否正确,达到改错的目的。
三、听课记录方面:
听课是每位任课教师一定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忽视,本次听课记录检查总体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认真听课,并及时做好听课记录,大部分教师听课记录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书写认真,规范,数量足,质量高。
听课记录篇3
1、有针对性,能够留心观察生活,抓住身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2、有实效性,建议原因讲得透彻,道理简明,建议内容能够实事求是,结尾能够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具有号召力。
3、有层次性,建议的内容,分条列出,一目了然。
4、有创意。内容具吸引力,用真情,用有文采的语言表达,他们对生活的见解。
(来源:文章屋网 )
听课记录篇4
我想,评课与听课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想评好课,就必须听好课;在听好了课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评好课。听课、评课是一个整体,结合继续教育学习的备好课和上好课的两轮培训,结合自己个人积累的一些经验,我觉得评好课要做到:一查二听三看四记五想六说。
一查:所谓查,就是在听课前查阅、查看与听课、评课内容相关的材料。如教材、课标、教参、课例等。听课前熟悉所要听的内容,心里有准备,听课的时候会更有针对性,评课的时候,心中更有底。
二听:所谓听,就是认真听课,用耳朵听老师说的,听学生说的,听其他教师评说的。认真地听一节课是很累的,特别是听一些不够精彩的课更累。但是,我觉得,只要认真、细心地听,无论课的好坏,作为听课的人都会有收获。。
三看:所谓看,就是在听课的时候,眼睛不能闲着,观察课堂上发生的一切,特别是一些小的细节,师生的表情、动作等等。
四记:所谓记,就是记录课堂上看到的、听到的,记录评课时别人的评价,记录自己对课的想法。真是地记录课堂,真是地记录评课的过程,真是地记录自己的评价,这样的听课记录是我们老师们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日积月累,对我们老师的成长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听课记录篇5
【关键词】听课 评课
听课记录是听课的第一手资料,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的材料和依据,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财富。
那么听课时记什么?如果是传统的听课,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第一,划步骤,即记录全课教学环节。如导入新课,进入新课后,按照几个小环节逐层学习新课,总结全课,巩固提高升华,布置作业等。
第二,抓转换。就是记录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转折和衔接。这种转换,既有对前面讲课内容的小结,又有对下面要讲内容的启发和开端。因此,教学环节转换时,教师关键性的话,要记上一两句,千万不能放过。
第三,加备注。就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以外而又有记录必要的东西,用加备注的方式记载下来。如教师使用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板书,学生活动次数、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听课反应等。
第四,记时间。听课过程中,对教师主要教学步骤,各用了多少时间,要计算记录,以考察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突出重点。
第五,勤评点。听课过程中,对讲课教师的教学步骤环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反应等,听课者要及时进行思考、整理,迅速作出反应,用随堂短评形式记录下来。从教育教学理论角度,对讲课教师的做法或加以肯定或提出建议,或进行理论上的总结。
第六,录板书。一堂课结束时,一个完整的板书也就出来了。如认为板书设计有可取之处,可在最后将板书主要内容、形式记载下来。
要使听课真正达到促进教师成长的作用,必须在听后进行思考评价,并同授课老师切磋交流,进行评课。当然如果是听公开课,评课是绝对少不了的。那么,评课评什么?无论用何种方法进行评课,都要反映以下几方面内容:
(1)本节课的主要优点或经验或特色是什么?
(2)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或不足或需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
(3)你的建议是什么?如改进教学的建议,推广经验的建议等等。
评课具体内容分成以下几项:
1.评教学思想
2.评教材处理
2.1 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
2.2 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
2.3 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中难点是否得到突破。
2.4 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
3.评教法选择
3.1 教法选择是否符合教改方向。
3.2 教法选择的依据是否科学合理。
4.评学法指导
4.1 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
4.2 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付诸实施。
4.3 学法指导的方式是否可行。
5.评能力培养
6.评师生关系
听课记录篇6
听课不仅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种常规的、容易操作的教学研究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听课对自己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因此,他们在上课之余能够经常去听同行的课,甚至寻找机会积极参加学校或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去倾听名优教师的课。然而,我们在对教师听课的积极性感到欣慰的同时,却不能不对教师听课中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现象给予高度的关注。
下面想从听课的操作层面,谈谈作为一名教师,听课时应该掌握哪些技能,才能提高听课的实效性。
一、宏观“看”整体
课程改革使“教”和“学”的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而是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平等的一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指导者;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讲解员”,而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尽量减少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占有,把更多的教学时空让给学生……课程改革的这些教学理念都要融入我们的实际听课中去。
要运用这些理念去观察和把握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攻破,知识建构是否合理,训练是否有效,活动的效果是否好,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否高,各环节的时间安排是否科学,教师的数学功底和教学基本功是否深厚和扎实等等。从而从整体上对所听的课给出一个宏观的评价(如优秀、良好、一般、较差;或划分A、
B、C、D等第,等)。听课教师只有从整体上观察,从宏观上把握,才能对一节课的优与劣、高效与低效、成功与失败作出科学、准确的评判。
二、微观“品”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一节课成功与否,往往与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细节的关注和处理的灵活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听课还要对授课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教学环节,要细致入微地“品味”,认认真真地推敲。
既要深入思考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的作用,更要推敲其创新性与合理性问题,如,这些细节对揭示数学本质有什么帮助和作用;这些细节是否能够促进知识的建构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这些细节对支持数学活动有什么作用,哪些细节设计的比较恰当、合理;哪些细节的设计需要改进,怎样改进,等等。甚至在关键之处要对教师和学生所说的每一句话、所用的每一个术语、活动中的每一步操作等,都要仔细斟酌、认真推敲。因为教学中的亮点和瑕疵,往往都隐藏在教学过程的细节中,一刹那、一瞬间,稍纵即逝。听课教师只有对授课教师的每个教学细节认真听、全面看、用心想、仔细品,才能捕捉住这些智慧火花,并发现不足和问题。
三、关键“抓”要领
新课程理念下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教师如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去“学”。所以,听课不但要“听”,还要“看”和“记”,更要“思”,做到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教师要正确掌握听、看、记、思的要领,才能提高听课的实效性。
1.听什么、怎样听
听课时首先要做到集中精力。一要听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但要听教师的语言基本功(如语言是否清晰流畅、是否简练形象、是否使用普通话、学科术语的表述是否科学准确等);还要听教师的语言艺术(如,对问题的提出与阐述、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讲解、对学生的引导与评价、对教学环节的过渡与衔接等,是否严谨、直观、生动,是否具有感染力、驱动力,是否具有激情等)。二要听学生的课堂发言。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内化的程度,发现学生有创意的见解和思维障碍,了解教学的真实效果,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听学生发言主要要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否正确,是否能够清楚地表达,语言是否流畅,有没有自己的观点,其观点是否有创意,能不能提出有见解的新问题,学生交流时的谈话,小组讨论后学生代表的发言等。
2.看什么、怎样看
首先,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不好。
(1)看教师对课标的把握、对教材的领悟和处理是否准确到位;
(2)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安排是否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3)看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否切合教学实际和满足学生需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主要看是真活动还是伪活动,活动中学生是智力性参与还是形式上参与,是大多数参与还是个别参与);
(4)看教师的教学是不是充满激情,能不能振奋学生;
(5)看教师的专业功底和教学基本功是否深厚和扎实,有没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6)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没有运用,使用是否得当,等等。
其次,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1)看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的多少。如,活动的次数,参与活动的人数,回答问题的人次等;
(2)看学生在活动中的状态。如,是否善于动手操作,与同学交流时是否善于发言,小组讨论后是否能积极勇敢地汇报,是否能够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学生板演的情况等;
(3)看学生在探究问题中的表现。如,对问题是否善于思考,是否会思考,是否敢于发言,是否会发言(即发言的水平)等;
(4)看学生的学习氛围是否高涨。如,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参与活动的热情,师生配合的默契程度等;
3.记什么、怎样记
听课记录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信息;二是教学实录;三是教学点评;四是教学总评。
(1)基本信息。主要是指与听课有关的基本信息。如时间、学校、班级、学科、授课者、课题、课型等。
(2)教学实录。记录的是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如,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教学亮点和失误之处老师和学生的语言、活动的大致情况等);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的内容,课件的制作技术等)。
课堂实录应该记到什么程度呢?首先,不同类型或不同目的的听课其课堂实录的详简程度应该不同。如听名优教师的示范课(或公开课、观摩课)、听为了某种目的而开设的研讨课时,课堂实录需要全面详细一些,而同行之间的一般性听课,其课堂实录可以简明扼要一些。其次,对一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的记录也应该有详简之别。如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过程、问题的探究过程、例题的分析过程、教师引导的精妙之处和不足、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和暴露出来的问题等都需要详细地记录,而其它一般性的教学环节则可以简记或不记。
(3)教学点评。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要把自己的分析、感悟和评价及时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教学点评。教学点评与教学实录要同步完成,记录时两者要对应。教学点评既可以是对教师引导或讲解的精妙之处或不足之处的分析,也可以是对学生发言或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迸发出的智慧火花或存在问题的评议;既可以是针对教学中某些具体问题或活动设计的看法与思考,也可以是受特殊场景或偶发事件启发所产生的灵感和顿悟。教学点评不必拘泥于内容和形式,但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感悟、观点和评价写出来。尽管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可能会很片面或有偏差,但它体现的
是自己***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视角,是对自己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评判能力的综合检验。
(4)教学总评。听完课后教师应对教学实况反复琢磨、全面思考,对授课教师好的做法和不足之处进行归纳分析,肯定成功之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听课教师写出的这种综合性的评价材料就是教学总评。
教学点评和教学总评能够折射出听课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是听课教师观察能力、教学能力、评价能力和教学理论水平的综合体现,从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益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意义上讲,它比教学实录更重要。
4.思什么、怎样思
听课不思考就不可能作出准确的评价,更不会有收获。教学点评和教学总评都来自于对听课的思考。
(1)听课过程中要思考:①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②问题的设计是否有探究的价值(即是否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学生是否能够探究);③设计的活动是否有意义(即是真活动还是伪活动);④亮点和不足之处的原因是什么,对学生会产生哪些影响,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怎样处理这些问题;⑤是否存在科学性错误;⑥若自己是学生,我是否能够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内容,老师的教法是否吸引我;⑦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是否融入了教学中,是否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等等。
(2)听课之后要从三个视角对整节课进行分析思考:专业的视角、教学视角和特色视角
(主要看专业功底)。内容是否充实、完整,逻辑线路是否明晰;新知识建构过程是否合理;是否有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提炼或阐明等。教学的视角(主要看教学能力)。教学过程是否自然、和谐地融入三维目标;教学要求是否恰当,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否有创设发现情境、鼓励探索质疑、多向交流沟通、促进意义建构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否有序、完整,思路是否清晰;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攻破,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特色的视角(主要看创新亮点)内容处理是否有新意,教学风格是否有个性,教学设计是否有亮点,突发事件处理是否得当等。
(3)对听过的课要经常反思和研究。听课记录是教学中的一块里程碑,上面撒满了你和同行教师的酸甜苦辣,它记录着别人的教学智慧,更记录着你的成长历程,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教学实践资料。因此,教师要善于整理它、保存它,每过一段时间,教师就应该翻翻它,将有联系的课作一番比较研究,反思、归纳出一些共性的东西,以便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摒弃问题和不足,使听课记录常翻常新,这样才能使听课的作用落到实处。那种一听了之、为听课而听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最后要注意的是,听课时要将听、看、记、思灵活地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学情节的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以听为主,兼顾其他;教师板书、学生板演、小组讨论、观察实验时,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练习时,听课者既要观察授课者此时的行为,又要侧重于对已完成的教学时段的思考,并记录点评意见。
总之,听课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观察、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了良好的平台。作为一线的广大教师要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做
到每次听课都有所得。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听课实践中加强学习,掌握技能,提高实效,学会听课,从而更好地发挥听课的功能和作用。(来源
听课记录篇7
关键词:超前思考 交流合作 课堂笔记
课堂学习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主阵地。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听到老师对知识的精心讲解,而且还可以学到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合作探究、获取知识的方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听讲
课堂上,老师所讲解的内容,主要是知识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或易漏点,或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遇到的问题,点拨方法与思路,进行释疑解难,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使学生准确理解知识。听讲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课堂学习的质量。
1.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注意力是获取知识的窗口,不集中注意力,知识的阳光就无法照射进来。这形象地说明了专心听讲在课堂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将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寄予课堂,力求通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减轻课下的负担,有这样的意识,上课才能做到全神贯注不走神。
2.要理清教师的讲课思路。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步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听课水平,在课堂上不能只满足于对知识的一般理解和掌握,还要把老师讲课时所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搞清楚,力求学到思考问题的点金术,从而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一般来说,老师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演绎法、比较分类法等。从一定意义上讲,掌握了科学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也就掌握了最根本的学习方法。
3.超前思考,比较听课。超前思考,比较听课,是指学生在听课中排除疑难,对知识深刻理解,还要通过听课检验和锻炼自己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上课时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走在老师的前头。如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就应主动去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结论对比。若对了,经老师一讲,就记得更扎实,且增强了自信;若不对,再经老师讲解,自己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4.抓住学科特点和老师讲课特点高效听课。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科目也越来越多,只有抓住了各门学科的特点,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相对而言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强,学习要开动脑筋,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还要认真观察事物、模型,善于动手操作;而在语文、外语上,则要调动各种感官,认真地听,大胆地说,积极地读和写,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应用。
二、指导学生学会交流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交流,交流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师生对话是交流,学生进行讨论是交流,释疑问难也是交流……通过交流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要提高交流的质量,就要掌握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1.掌握与老师交流的方法。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互动相彰的过程。学生听课时应注意:一要聚精会神,目光紧随老师,通过目光的交流,老师很容易从你的眼神中“读”出你在听课中的困惑,以及你对问题的直接理解程度。二是在听课时要勇于提出问题。听课时遇到不太明白的问题是很正常的,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提问。当然,提问要讲究方法,所提问题应是迫切需要解决且不会对课堂教学造成冲击的问题。
2.学会和同学进行交流合作。课堂交流不仅仅是师生间交流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过程。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可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共同探究、思维交流,达到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并有所发现的目的。通过与同学交流,不仅提高了合作能力,还可提高自己思维的条理性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做好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就是对课堂学习内容所作的书面纪录,是在听讲时为了帮助理解和记忆而采取的一种辅助方法。
1.记录内容要突出重点。做笔记时,要着重记录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记下老师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以便课后复习和做作业。要注重记录老师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在黑板上的***形、表格、文字说明、关键词语、有说服力的数据,及老师提出的要求与规范化示例等,同时还要记下自己在听讲过程中对问题独到的见解或有创意的问题解决方案等。
听课记录篇8
一、听课需要携带的非物质材料
听课作为一种教科研活动形式,成为了中小学日常教科研主要形式之一,同时也成为了其他教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听现场课还是录像课,常态课、优秀课或研究课,为了有效地参与,从听课过程中需要携带的非物质材料来讲,应该有虚心认真的态度、对听课内容的知识技能和教与学背景的自我了解、对需要解决的困惑问题和专题思考问题的探究欲望等。
1.虚心认真的态度
听课和上课一样,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果。作为听课者只有虚心,才能在听课的过程中分析捕捉到有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只有认真,才能充分地准备听课需要携带的材料,才能全神贯注地倾听、观察、分析教师与学生的每一次活动或效果。相反,如果听课者缺乏虚心与认真,那么听课过程就是敷衍的过程,是丢三落四的过程,是一无所获的过程,是浪费时间的过程,所以说,虚心与认真的态度是听课过程中需要携带的非物质的基本材料。
2.对听课内容的知识技能和教与学背景的了解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而对于听课教师来讲,尽量要做内行不要做外行。尽管对于听课者来说,每个人学科教学理论与理念、知识与技能、经验与水平的基础背景不同,但是作为听课教师,我们要对所听的授课内容有一个从知识技能到教与学大致轮廓的基本了解,不然就成为外行,只能是看看热闹。这一点在学科知识强的课中尤为突出,例如:外语、美术、体育等。而有时一些学校领导、行***干部及其他学科教师(有一定外语基础的除外)在听外语课时总是说“我们不懂外语,是外行”就是这个意思。而听课教师如果对教学内容的教与学背景不是很清楚,换句话说没教过这个教材,听的时候就会一知半解,不知道上课教师教得如何,于是也就降低了听课的学习效果。因此说,对听课相关内容的知识技能和教与学背景的自我了解,是成为内行听课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非物质材料。
3.对需要解决的困惑问题和专题思考问题的探究欲望
听课要做有心人,要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才会增加听课的针对性,通过听课从而达到提高自我教学水平的目的。我们每位教师在听课前,要梳理自己在教学同一内容,或者同一类内容时曾经遇到的困惑问题。例如:耐久跑是如何激发与保持练习积极性的,高中女生体育课是怎样提高参与积极性的等等。或者听教师在小场地上实心球课,要联想自己上实心球课时曾经遇到的教学组织问题等等。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听课,就突出了听课重点,抓住了问题解决的过程,达到了听课的学习价值。如果平铺直叙,从始至终不突出重点地去听,那么在听课总结收获时,往往提炼不出有价值的东西。而对于专题思考的问题,则是我们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自我提出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验证的,需要在一个教学时段坚持多次考量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只有常怀探究欲望,并且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突破。例如:健康体育课堂的标准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只有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与听课过程中才能得到建立。所以说,对需要解决的困惑问题和专题思考问题的探究欲望,也同样是听课过程中需要携带的非物质的动力性材料。
二、听课需要携带的物质材料
听课是在一定任务驱动下,自发的或者是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评价、教学交流、教学研究与科研的过程。而要实现听课拥有的价值,既需要非物质材料的支持,更需要物质材料的支撑。结合体育学科特点,按照听课过程的必要所需,我认为听课过程中需要携带的物质材料有:笔、听课记录本、计时表、教材或教师用书、课标、摄像机或照相机、夹板、防寒防晒衣物等。
1.笔
笔是听课老师必须携带的物质材料之一。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大都是通过笔这一原始的文具,将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发生的一切情况及教学建议记录在听课记录本中。在听课过程中,不仅要有笔,对笔的功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听体育课也是如此,如:为突出记录的重点,应该是不同颜色的两种(最好是碳素笔)。
2.记录本(录音笔)
听课记录本是承载体育课堂尤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生的片段,师生教与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各种教学信息的物质所在地等。一本具有学科特色的听课记录本是应该准备且需要缜密设计的一项工作,反之,如果没有听课记录本,仅凭大脑去记忆,那么课堂中发生的一切教与学的事件,特别是有价值的地方,有可能就会有遗漏。因此,当我们分析与评价这堂课时,就会感到组织不起有据的论说,影响听课交流学习效果。因此说,尽管听课记录本简单,但是从其承载的听课信息来讲,它是听课必不可少的物质材料。而对于具有一定条件的听课者来说,录音笔也是应该考虑的物质材料。
3.计时表
计时表,体育教师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为什么在体育课听课时能够派上用场呢?这是由体育课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大家都知道,体育课有符合自己学科特点的结构,每一个环节用时多少,大有讲究,课前都要进行大体上的预设。而在课堂运行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用时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教学的质量,这也是听课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同时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活动时间,哪部分是合理的,哪部分是不合理的,听课者也要关注。练习密度作为评价体育课的重要指标,需要用练习时间去换算。因此,在体育课教学进行的过程中,用计时表或者手表大体记录相关的时间是听课教师应有的行为,所以计时表是听课过程中需要携带的物质材料。
4.摄像机或照相机(有条件情况下)
听课过程中用笔记录是对全部教学过程中一些片段或者活动的选择。而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摄像机或照相机已经成为了听课需要携带的一种物质材料。摄像机或照相机在听课过程中的应用,极大地集中了我们听课的注意力,有利于我们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的分配,使我们能够有选择地去捕捉与分析有价值、有借鉴的教学片断和教师教学行为。同时由于摄像机或照相机在听课过程中的运用,为我们课后进行分析,提高听课的教科研含量提供了全面详实的过程材料,因此说,摄像机或照相机是听课过程中需要携带的现代化物质材料。
5.夹板
夹板是一种传统的书写助写文具。由于听体育课是在室外,给书写听课记录带来了不便利因素。因此,为了规范、清晰地写好听课记录,夹板也是听课过程中需要携带的一种物质材料。由于携带不方便,我们往往不重视夹板,一般就是将就着在记录本上书写,影响了书写效果和质量。为了便于携带,笔者建议使用可以拆卸活动的夹板,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6.防寒防晒衣物
听课记录篇9
关键词: 听课行为 观察 思考
听课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听课不仅可以学到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用别人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更主要的是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将一些听课得到的感性认识归纳为理性认识,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通过取长补短,相互交流,改进自己的教学,就可以共同提高。
一、为什么要听课
1.目的性
一般来说,听课总是有一定的目的要求。为什么要听课?听什么样的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听课者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听课者总是根据听课目的选择时间、地点和对象等,并有选择和有侧重地听一部分课或学习一些内容。如新教师听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观摩学习,主要看上课教师是怎样教的,如重点难点是如何突破的、板书是如何设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是如何运用的、课堂气氛是如何活跃的,等等,并在自己教学中学习运用。
2.选择性
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课就意味着选择。例如,学校要对年轻教师培养和考核,就会选择听年轻教师的课;要推荐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就会听部分优秀教师的课;要了解课堂教学现状,就会不打招呼地随机听课。
3.指导性
绝大多数听课活动在听课后要形成个人或集体认识和意见,在全部听课活动中形成的评价要以一定方式反馈给学校或教师,要提出一定的指导性意见和要求及改进措施。
4.理论性
听课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支撑。听课者即使听本专业以外的课,也要能听出一些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本身需要听课者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及掌握一定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二、听什么
1.关注教师的教
(1)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型不同,课的结构也不同。教师听课时要看指导教师是怎样安排课堂结构的。
(2)怎样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课堂提问使学生有意识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旧知识,并激活旧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3)怎样通过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系统呈现新内容。
(4)采用何种方式完成对新内容的巩固: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练习,加强知识应用与迁移。除了注意每个环节的实现方式,还要注意时间安排,否则就会出现一节课“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不合理状况,使课堂结构显得不够严谨。
(5)重点难点的突破。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否突破,标志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否。重点内容通常指教材中或因讲述详细所占篇幅大,或归纳的结论、规律所占地位突出的内容。难点指大部分学生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听课时就要听指导教师是怎样纵横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这些往往是他们积累多年教学经验的所得。
(6)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一般说来,板书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增强直观效果,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此外,板书具有训练学生随意注意的主动性,便于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等功能实现。
2.关注学生的“学”
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否充裕得当;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等等。
三、听课时该做什么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既有别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又与课堂教学实录有所不同。它应该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简要、合理的再现,又是对课堂教学环节、方法、效果的一种记录和思索。一堂课的内容很丰富,但并非面面俱到地关注课堂每个方面,事实上,我们要非常详细地记录每一细节,是很难办到的。因此,应该有选择地做好记录,着重点应放在体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避免记成“流水账”。
1.记教学的各个环节。不同学科、不同任课教师、不同课型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只有把教学各个环节用标题式记好,听后才能对一堂课有一个整体感受。
2.记执教者情况。执教者对课文重难点、详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是如何处理的;执教者如何处理课堂上生成的东西及课堂应变能力;执教者的教学艺术、体态、语言;执教者在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创新方面是如何做的?这些都是值得记录的。例如,教师的导入和过渡语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设计和构思,经验丰富的教师非常重视课的导入及不同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力求流畅、自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3.记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程度,如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及在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写)方面表现如何。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表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记录上课开始的时间和各项活动实际占用的时间则有助于了解教学结构和时间分配。
四、结语
听课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年轻教师尽快站稳讲台的重要法宝。但是一些教师听课是为了完任务,听课后不反思、不总结,听课记录随便写,对自己的教学几乎没有作用,如果教师能够把听课当做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看待,相互听课、相互评课,认真记载听课记录,则定会取得巨大进步。
参考文献:
[1]林存华.再议听课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6,11.
听课记录篇10
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途径。
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这节课。
二、听课时应记录什么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二)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三)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等,学会调查、探究。
(四)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五)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课堂教学过程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进展。在一节课中,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有些细节转瞬即逝,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整体认知。因些,听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维,认真分析。应从三个角色介入:即一要进入“教师”的角色。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已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即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二要进入“学生”的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三要进入“学习”的角色。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听课后应做些什么
(1)整理好听课记录。记录听课内容,按先后程序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记录时间分配,即各环节所用时间,教师教用的时间,学生学用的时间。记录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记录情境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记录教师挖掘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情况,记录灵活处理偶发事件。记录练习状况、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