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篇1
1、他这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怎比得过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手?
2、他必定相当出色,所以初出茅庐,老总就委以重任。
3、在20世纪头几年内,进行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在内燃机汽车之间展开比赛,还和电动或蒸汽汽车进行竞赛的,是汽车车主俱乐部,而不是什么初出茅庐的汽车制造商。
4、本周二,奥巴马总统利用了他在十一月大选前在国际舞台上的最后一次重要演讲,目的就是强烈扞卫美国的言论自由信念,并督促初出茅庐的阿拉伯和北非的民主体系,即便是面对暴力,也要确保言论自由权利。
5、请大家对初出茅庐的社会新鲜人,多鼓励,少批评。
6、四人似乎都以为他们所处的偏远地区将从工***初出茅庐的光纤宽带系统中获利,而阿博特先生承诺要抛弃这个项目。
7、当时我初出茅庐,对行里的规矩根本不清楚。
8、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工程师一路做到波音商业飞机部门的首席执行官(ceo),艾伦莫利颠覆了商业飞行器的设计理念。
9、这个初出茅庐的放逐之后的会众很快就被新一代的新问题和旧罪所牵绊,但这不应该削弱他们作为当今信徒们榜样所带来的力量。
10、这一年,微软公司斥资70亿美元收购了诺基亚(Nokia),将初出茅庐的Windows移动软件与2005年最热卖翻盖手机的制造商嫁接在一起。
11、我初出茅庐,一切不懂,请大家多指教。
12、有时,投资者在初出茅庐的公司下注之后,()就好会想要改变公司的管理结构。
13、我怕他初出茅庐,为求表现,埋头硬干,惹了祸还不知。
14、这个问题对初出茅庐的首相***山由纪夫越来越重要。
15、他初出茅庐就一鸣惊人,果是英雄出少年!
16、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国家而言,这些画作就如同史书一般重要。
17、我虽然初出茅庐,缺少经验,却有一股学习的热诚。
18、一个初出茅庐的设计师办一场秀竟然要花1.5万多英镑,而场地还是免费的。
初出茅庐篇2
出处: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
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一到,立刻放火。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
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来源:文章屋网 )
初出茅庐篇3
这次黄太狼开始抓羊了,他走到一片树林里,并没发现羊,于是黄太狼想;“羊一般在………。对”黄太狼兴高采烈地来到一片无边无际的大草原,看见了好多蒙古包,还有骑着马的牧人,还有牛和马。更重要的是有一群羊正在吃着干草,有些羊好似饿极了正津津有味吃着,有的在嬉戏打闹,有的在东张西望。黄太狼一边看一边流着口水。突然,黄太狼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这里一棵树也没有怎么抓羊呢?黄太狼想了想,眼珠子转了转急急忙忙跑到兔子家。兔子一看黄太狼来了,急忙把门窗“??rdquo;的关了,黄太说;“亲爱的小兔子呀!可爱的小兔子呀!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把这些青草送给羊大哥。
贪吃的兔子一听见“青草”两个字就已经馋得垂涎欲滴了,它悄悄地打开窗戸,果真是一大堆青草,它看见黄太狼走了,于是赶快跑出来大吃起来,把这件事忘到脑后去了。
夜幕降临了,黄太狼自言自语道;“这兔子怎么还不来呀?还什么长跑冠***,都是骗人的”黄太狼一看,天黑了羊群都回家了,黄太狼气呼呼地来到兔子家,一看兔子正蹲在门口大口大口地吃着青草,一边吃一边对黄太狼说;“谢谢了!大哥,要是你每天都给我青草吃多好呀”!
黄太狼气得火冒三丈,兔子一看黄太狼那么生气,随口说;“谁欺负你了,狼大哥”。黄太狼说;“就是你”一边说一边扑向兔子,兔子一看。撒腿就跑,可惜黄太狼比它跑得快,抓住了它的短尾巴,疼得它直叫唤。黄太狼说;“我明明让你把这些草送给羊大哥,你却在家里大吃了起来。”这时兔子才想了起来,连忙道歉。黄太狼不管三七二十一提着它的耳朵回家了。
黄太狼回到家,觉得要少不了挨老婆的一顿打,首先他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花太狼并把计划也说了出来,花太狼听后说;“这个计划还不错,不过再好的计划你也抓不到羊,要是明天你还抓不到羊,我就让你粉身碎骨”。黄太狼为了让老婆消消气,就悄悄地来到了厨房为老婆做了一顿美味可口的红烧兔。老婆见了高兴地笑了,都忘了骂黄太狼使黄太狼又逃过了一次。
第二天,黄太狼早早地来到猴子家。猴子问;“我教你的本领用了没?”黄太狼回答道;“没有,我正准备用,可遇到了一点麻烦。猴子一边吃着早餐一边说;“有什么麻烦我帮你”。黄太狼说;“我须要你帮我把这些青草送给羊大哥,这个简单吧!”猴子说;“不过还是要发工资的,我可不能白干呀!”黄太狼没办法,只好答应了。这次的钱不多,比上次好多了,就是要一筐桃,一筐香蕉。黄太狼马上行动,把猴子要的东西买来顺便也给老婆买了点做面膜的,这些东西可花了黄太狼剩下的所有家产。
猴子和黄太狼来到草原上发现羊群还没出来呢,自己心太急,来得太早了。就转身对猴子说;“我们来得太早了,羊还没出来,在这等一会吧”!猴子又开口说话了,让我等可以,但是你必须交等待费,黄太狼说;“哪来的那么多费呀”!猴子一听放下青草就准备回家,黄太狼见状赶快跑过去说:“你千万别走,走了今天我就完了”。猴子说:“那你必须交等待费。”“好,你要多少呀”!猴子说;“就把你多买的那一点桃子和香蕉给我,怎么样”?黄太狼没办法只好照办。黄太狼让猴子到离草原很近的树林躲着,等羊群一出来就赶快跑过去撒草然后会来。
羊群一出来,猴子就抱起青草跑了过去,它一边跑一边掉,到最后就只剩了一点,它才不管那么多,办完事回家吃桃去了。黄太狼发现草都掉在路上了,但它并没有生气因为下一步就可以把羊引到树林里来了。黄太狼在树上耐心地等待着,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黄太狼等不及了,下树一看,羊儿们还在慢悠悠地吃着青草,边吃边玩这下可气坏了黄太狼但又没办法,只好在树上等,等呀!等呀!等到花儿都谢了!黄太狼也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黄太狼从树上摔了下来,睁开眼睛才发现羊把草都吃光了,黄太狼气昏了过去。
初出茅庐篇4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提供的文章〗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wo wu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抽读生字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 )前往隆中( )诸葛亮,( )地( )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3)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②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三、作业
1、近义词
2、组词
3、抄写比喻句。
第三课时
一、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复述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如:我们来到***陵园,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教学生字新词
1、生字字形教学;
2、指导书写:茅 尊 恭 卧
五、练习
1、形近字组词;
2、用“来到……只见……”说话;
3、比喻句辨别。
六、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初出茅庐篇5
牯岭饭店位于长冲河上游的黄金地段,地理位置极佳。建于1918年,最早的主人为英国人伊文思。牯岭饭店面积近800平方米,至今,饭店的名称“KULING HOTEL”还清晰地印在墙上。
牯岭饭店为长方体,石构两层,屋顶采用坡度极小的缓面屋顶,以避免房屋整体过于高大,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上下两排窗子体积很大,给人玻璃墙的感觉,窗子造型也颇为讲究,上部为半圆拱券式,用精制方石砌成窗额。每扇窗户由左中右三排小窗子组成,中间主窗高于两边副窗,主窗上部装饰有三个小方窗,两边副窗上方则装饰着由多块小方格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整扇窗户显得丰富多彩。牯岭饭店的后面还建有一个小花园,园中林木葱郁,绿草茵茵,一个精致的六角亭为花园增色不少。
和仙岩旅馆一样,牯岭饭店的服务设施和收费都是一流的,能够入住牯岭饭店的都是不一般的人物,牯岭饭店自然是阅尽历史风云,述说不尽难以磨灭的往事。
牯岭饭店与《塘沽协定》
1933年5月27日上午,牯岭饭店的一间客厅内,聚集着、、孙科等国民***府要人,他们有的默然独思,有的在小声交谈,气氛显得有些焦虑不安。他们正在等待一位重要人物的到来。
此时,在由莲花洞上庐山的小路上,一乘竹轿在快速地移动。轿夫已是汗流浃背,坐轿的人还在一个劲地催促:快点、快点!轿夫实在抬不动了,坐轿人便下轿步行,轿夫抬着空轿紧跟,权当休息一下。等坐轿人走不动了,又回到轿上,轿夫发一声喊,抬起来飞跑。
坐轿人为国民***府内***部长、北平***事委员会参谋长黄绍f。他有十万火急的大事要向汇报,等人已放下一切工作,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到来。
临近中午,竹轿停在牯岭饭店前。黄绍f飞步跨入饭店内,当即向等候多时的、、孙科等人汇报一件中国近代史中赫赫有名的重大事件,请等人做最后决定,这就是中日签订的《塘沽协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占领了中国东北,并继续向关内挑衅。1933年3月,日***占领当时的热河省,并进攻长城各关口。宋哲元指挥的国民******第29***奋力抵抗,但日***仍然攻破冷口、古北口,进入关内,逐步完成对北平的三面包围。
日***的行为引起全国***民的强烈反应,要求***府对日***采取强硬的***事措施,制止日***的侵略行径。但正在处心积虑筹划第五次围剿江西苏区红***的不想与日***进一步发生大规模的***事冲突,力***通过和谈妥协的方式,缓和中日矛盾。他派******部长何应钦接替张学良兼***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职务,与行***院北平***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黄郛相机行事,设法缓和华北局势。
***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和北平***务会按照国民***府的旨意与日***进行谈判。日***态度极为骄横,提出中国***队一律撤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武装区。日***提出的方案实际上迫使中国***府承认日***对东三省、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大门。
日***提出的谈判方案连***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和北平***务会都感到太过分,如果接受,定会遭到全国***民的强烈反对,激起更大的事变。***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和北平***务会不敢擅自做主,特派国民***府内***部长兼北平***事委员会参谋长黄绍f专程上庐山,当面向详细汇报相关情况,由做最后决定。
听完黄绍f的汇报,当即表示可以与日***签订这个协议。黄绍f提出他们的顾虑,孙科也说可否让日***也作一些让步,一味退让,定会激起日***更大的野心,不断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引发更大规模的***事冲突,无法向全国***民交代。
态度坚决地说:“攘外必先安内!诸葛亮北伐中原,首先要收复、平定云贵等地的蛮夷,劳***耗力,七擒孟获,既是高明、也是无奈之举。后院不稳定,如何能专心致志北伐?现在最紧要的事是剿灭苏区匪患。四次围剿红***都失利,尤其是几个月前的第四次围剿,50万大***,12个师的中央主力部队打先锋,都未能奏效,不能不引起我们警觉,不能不令我们反思,看来以前我们是太低估了红***的力量。如果我们现在把大量的***力、人力、财力投入到对日作战中,更会乘机扩大势力,这对我们是极大的威胁。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剿灭匪患,巩固***权。然后才能谈到一心一意对付日***。因此,目前阶段日***的一切要求都可以答应,尽快签订有关协定,稳定北方局面。”
于是,得到了明确指示的黄绍f当天就下了山,赶赴北平。随即给何应钦、黄郛发电,着令他们尽早与日***签订相关协定。
5月31日,《塘沽协定》在天津塘沽签订,中国***队在6月上旬完全撤出协定规定的防线,华北局势暂时得到稳定。
《塘沽协定》等于中国默认洲国和日本占领热河合法,也丧失了部分华北。虽然国民***府不敢公开全部协议内容,但仍然被透露并受到广泛抨击。19路***、东北***、华北***通电反对;中共发表《为反对出卖平津华北宣言》;6月2日,在南京的国防会议上,《塘沽协定》遭到了极为猛烈的抨击,被指签订这个协定是“违法擅权”,后来由出面“承担责任”。
庐山牯岭饭店因与《塘沽协定》的关连,也走进了近现代史册中。
林伯渠初上庐山下榻牯岭饭店
牯岭饭店自建成以来,先后住过的重要人物和各界名人不计其数,我们只能从中选几位来略加述说。
1926年12月6日,牯岭饭店四周突然戒备森严,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冰天雪地中站得笔挺,不敢有一个人跺脚、捂耳、搓手。牯岭饭店里住进一大批******要员和***队高级将领,其中就有曾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农民部部长、时任国民******第六******代表兼***治部主任的林伯渠。他初上庐山,是参加中央***治会议***、国民******总司令召开的重要会议。
牯岭饭店的设施和服务都是一流的,庐山的雪景是奇丽壮美的,但这些都没有使林伯渠心中感到轻松。他时而伫立在宽大的玻璃窗前,时而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紧张地思索着当前的局势和可能将要发生的事情。
林伯渠应是***领导人中最早与发生关联的人。他1886年出生于湖南,17岁时考入湖南公立西路师范学堂,第二年考取公费生,赴日本留学,1904年入横滨弘文学院。林伯渠1905年经黄兴、宋教仁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活动。后参与了协助孙中山将中华******改组为中国的工作,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林伯渠本来在内拥有大好前程,但他在接触了马克思学说以后,便坚定地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21年1月,林伯渠经和***介绍,在上海加入中国***上海***小组,成为中共创始人之一。他继续留在内工作,积极推进国共合作,精心安排孙中山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多次会面。他还协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策和进一步改组,吸收大批***人加入,林伯渠当选为改组后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农民部部长。1926年3月20日,制造“中山舰事件”,开始排挤和打击***人,林伯渠愤而离开中央,出任国民******第六******代表兼***治部主任,把一支内部矛盾重重、战斗力较弱的杂牌***,建成北伐***的一支劲旅。
北伐的国民******攻占南昌后,本应按计划迅速北上,进一步扩大战果,可却停在南昌不走。12月4日,率一大批*********要员上庐山,说要召开中央***治会议。
为什么要在北伐***势如破竹、正应一鼓作气彻底击溃北洋***阀的大好时机上庐山开会?还有什么比捕捉和掌握战场有利时机更重要的事情?莫非另有什么打算?难道他要和已迁到武汉的******府决裂?难道他要和***分道扬镳?林伯渠疑虑重重。
果然,在随即召开的会议上,违背当初北伐时制定的大***方略,公开提出不将北伐***总司令部由南昌迁往武汉,甚至提出要国民***府迁到由他的嫡系部队控制的南昌来。林伯渠预感到北伐战争有半途而废的危险,更严重的是国共合作的局面有可能遭到破坏,林伯渠与左派邓演达、***、孙科等人坚决反对的提议。但林伯渠心中仍很担心,***权在握的决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
林伯渠的担心果然成了现实。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公开与***决裂,大肆屠杀***人。7月15日,也在武汉背叛***,向***人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面临存亡的紧急关头。
时隔半年后的1927年7月19日,林伯渠再次上了庐山。这次他入住仙岩旅馆,参加中共临时中央***治局决定举行南昌起义的紧急会议。1937年7月14日,林伯渠第三次上了庐山,竟又是为了和进行第二次合作谈判。庐山见证了国共两***合合分分、分分合合的历史,几次重大事件林伯渠都亲身参与。
牯岭饭店作为林伯渠第一次上庐山的下榻之所,给林伯渠留下了深刻印象。1959年,林伯渠第四次上庐山参加中央会议时,特意领着夫人、孩子来到牯岭饭店,向他们回忆当年在此下榻的情景。
庐山改变了茅盾的命运
林伯渠1927年7月19日二上庐山,参与策划南昌起义。几天后,另一位日后名满中华的***人也为了南昌起义上了庐山,入住牯岭饭店,未料却因意外事件而未能如愿,他的命运也由此改变,中国也许少了一个驰骋疆场的将***,却多了一位文坛巨匠。他就是著名作家茅盾。
1927年7月25日上午,两个青年急匆匆地沿着陡峭的山道向牯岭山城攀登,其中一位便是沈雁冰(茅盾)。尽管汗如雨下,他们却没有停歇一下,以最快的速度登上了牯岭。
他俩一登上山城,便发现气氛不对,荷***实弹的***警对来往行人盘查极严。为了安全起见,他俩决定下榻档次较高的牯岭饭店。沈雁冰原只准备在别墅住一晚,没想到竟住了近20天,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次上庐山的沈雁冰并不是来旅游的,而是负有中共地下***的重要使命。沈雁冰在中国***成立之前的1920年,就已经在上海加入了***的预备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不久后便转为中共正式***员,他与、***、等人很早就相识。1926年,任改组后的中央宣传部部长,沈雁冰任宣传部主任秘书,两人来往极为密切。
1927年7月下旬,沈雁冰接到***的指示,携带两千元支票由武汉火速赶往九江,然后去南昌。
7月25日清晨,沈雁冰乘船抵达九江,准备由此转乘火车去南昌。一下船,他就来到接头地点,见到了中共领导人谭平山和***。他们对他说:“张发奎的部队已控制了南浔铁路线,听说去南昌的火车已不通了。你马上去火车站看看,能买到票去南昌就去,去不了你就马上去上海。我们也即将转移,你不用再到这里来了。”沈雁冰听后,即刻火速赶往火车站,但为时已晚,客车票已停售。
正在沈雁冰一筹莫展之时,巧遇一位也奉命赶往南昌的熟人,他说可经庐山翻山去马回岭,再在马回岭车站买票去南昌,昨天郭沫若、恽代英也是取道庐山去南昌的。
两人当即乘车赶往莲花洞,然后急速步行上山,于下午3时到达牯岭,住进牯岭饭店。
两人放下行李,便匆忙出门打听消息,正好碰到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夏曦。夏曦告诉他们,下山去马回岭的小道盘查极严,严禁可疑分子通过,风险极大,劝他们返回九江。那位同行者当即决定退房返回九江。沈雁冰想到***组织的指令,身上还带有经费,决定还是留住一晚,明天再想办法,看能否去马回岭再转赴南昌。
第二天上午,夏曦来告诉沈雁冰,去马回岭的小道已被封死,只能返回九江了。沈雁冰万般无奈,只好准备吃了中饭下山。
不想吃过中饭不久,沈雁冰突然腹中巨痛,狂泻不止,根本无法行走,晚上又发起高烧来。他不敢去看医生,只有请饭店服务生买些消炎退烧药来吃,折腾了五六天,才感觉好些。
8月初的一天,沈雁冰从服务生的议论中得知,南昌发生了兵变,部队反了。沈雁冰这才明白,***组织派他携带经费去南昌,是要他参加南昌起义,没想到却被阻于九江、庐山,而未能参与这一重大事件。
沈雁冰撑着病体再上街去了解一些详细情况,在街上碰到汉口的一位地下女***员范志超。她一见沈雁冰便大惊失色,说:“、张发奎、黄祺翔等人正在庐山开会,商讨围剿南昌起义部队事宜。他们都认识你,知道你的真实身份,不会对你客气。你赶快回饭店,千万不可抛头露面,免得出意外,一有机会,我会安排你下山。”
沈雁冰只好返回牯岭饭店,整天待在客房里,饭菜都由服务生端到房间来。他实在闲得没事,就翻译一点随身携带的英文书籍。直到8月中旬的一天,风声稍稍有些平息,范志超才将去上海的船票送到沈雁冰手中。沈雁冰即刻乔装下山,去了上海。
到上海后,沈雁冰失掉了与***组织的一切联系,只有蛰伏在家中。他一面照顾病中的妻子,一面仔细思考这几年的经历,将这几年大***中形形的人物和思潮写成长篇小说《幻灭》,并第一次署上了“茅盾”的笔名,以后一直沿用“茅盾”这个笔名,以至真名“沈雁冰”都少为人知。
茅盾在上海住了一段时间,又去了日本避难,在日本撰写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就有《从牯岭到东京》。在这篇长文中,透露了他在庐山的逗留,却未挑明缘由。茅盾1930年回国,继续进行文学创作,《子夜》、《林家铺子》、《春蚕》、《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名作相继问世,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地位。
1940年,茅盾赴延安访问,当面向详细讲述了因被阻庐山、未能参加南昌起义和失去***的联系之事,要求尽快恢复组织关系。经中央慎重考虑,建议茅盾最好还是暂且以***外民主人士身份为***工作,这样对***的事业更为有利。茅盾接受了中央的建议,此后再未向中共提出恢复***籍的请求。直到1981年3月中旬的一天,已是弥留之际的85岁的茅盾在口述给中共中央的一封信中,郑重提出了恢复他***籍的要求。经中央批准,在茅盾的追悼会上正式宣布恢复茅盾的***籍,***龄从1921年算起。
1959年6月,时任国家文化部部长的茅盾来庐山疗养近一个月。他两次来到1927年下榻的原牯岭饭店,在楼房旁小花园的八角亭里默默地坐了很久很久。如果32年前,他没有受阻九江、庐山,赶上了南昌起义,那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呢?谁都无法预料。
田家英在庐山感慨题联
1959年夏季,的***治秘书、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田家英上庐山参加中共中央会议,入住原牯岭饭店。此时,它已不再叫“牯岭饭店”,而成为庐山疗养院的高级接待用房。和田家英一起入住这栋楼房的还有中共中央***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人民日报总编辑兼新华社社长吴冷西,兼职秘书、水利部副部长李锐等人。
这次会议的原定议题是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继续纠正“左”倾错误。与会同志摆情况、谈意见,边开会边学习,自由交谈,各抒己见,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没有一点紧张气氛。夏天的庐山又凉爽、又幽静,可以避暑,远离尘嚣,大家称之为“神仙会”。
田家英等人入住的原牯岭饭店开始时也很热闹,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不时在各个房间以及后花园的六角亭里响起。田家英的心情也十分愉快,有时和各位领导研读新近写的诗词《到韶山》、《登庐山》,有时和各位领导交谈各地开始纠正***错误后的新气象、新情况。
田家英原是怀着困惑和沉重的心情上庐山的。会前他曾去老家四川的新繁县作实地调查。通过几个月的仔细调查,他发现和化运动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新繁县大丰公社在中曾放过亩产2.4万斤的卫星,他很怀疑,而社员们却不敢向他讲实话,生怕被戴上反对“三面红旗”的***治帽子。很快,田家英便发现了那里仓库的秘密――厚厚的稻草上面仅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黄谷。一位会计又向他透露了真假两本账的内幕――应付上级检查,显示“”成绩的时候,他们用高产量的假账簿;而另外的一本,才是记载着实际产量的真账簿。回北京后,田家英如实向反映了他了解到的真实情况。他衷心盼望这次庐山会议能在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继续纠正“左”倾错误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然而,随着7月14日向写了一封信,会议的气氛便慢慢变了。渐渐地,会场上的笑声少了,进进出出的人也越来越严肃。
作为负责整理各种材料、编写会议简报的田家英,最先读到转发的彭总的信。他非常赞成彭总的基本观点,在后来的小组讨论会上,他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7月23日,狂飙突降。在大会发言中严厉批评,会议气氛骤紧,会议方向急转直下,由纠正“左”的错误变成了反***。局势变化大大出乎田家英的意料。田家英在小组会上遭到不公正的指责与批评,田家英的心情变得十分沉重郁闷。
7月底的一天下午,田家英和***、吴冷西、李锐四人来大天池山道漫步散心。
一行人走走停停,来到一座精致的石亭前,亭子正中安卧一块巨石,石上刻满了字。田家英先看落款,说道:“哦,原来是王阳明的诗。”说着,田家英一字一顿地读着:“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在山麓。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田家英读完后说道:“这首诗写得不错,我早就读过,并且知道这首诗的成因,不想能在这儿遇上原迹。王阳明表面是写山上、山下如同两个世界的自然景观,其实诗里含有更深的意思。”接着田家英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明王朝宗室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反叛朝廷。王阳明当时任右佥都御史、赣南巡抚,明皇帝武宗朱厚照命王阳明就近统兵围剿。王阳明指挥江西一带的驻***与朱宸濠大战于鄱阳湖,击败叛***,生俘朱宸濠,向武宗报捷。谁知武宗的宠臣张永、江彬等人出于对王阳明的嫉恨,对武宗说王阳明早知宁王有叛心,密而不报,哪边得势就投靠哪边,不得不防。武宗听后,命王阳明在九江、庐山一带待命,等弄清事情真相再作处理。
王阳明正是在这种既悲愤又不安的心境中上的庐山。庐山的一种自然现象触动了他的思绪:山上月明星稀、风平林静,山下却是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农舍屋顶上压得严严实实的茅草都被狂风卷得漫天飞舞。同在一个天地间,只因位置的不同,区别竟是如此之大,身处两地之人又如何能明晓彼此的处境、心态。他不禁联想到,自己本是对皇上一片忠诚,拼着身家性命浴血场;而皇帝高高在上,又受到周围一帮人的蒙蔽,哪能体察自己的处境和真情!自己不但无功,反而要获罪,焉能不令人愤愤难平。
田家英向众人简单介绍了王阳明这首诗的成因后,又说了一句:“大自然是如此变幻莫测,人世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啊!”说完长叹一声,众人都默然无语。
一行人在王阳明诗刻前盘桓了好一会儿,李锐指着石刻上的石亭说道:“这么好的亭子,却无对联,岂不可惜,我们何不每人做上一副?”李锐话音刚落,田家英就拾起一根树枝,在亭前的沙地上疾写起来:“四面江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镌刻在岳阳楼上(原联上句为“四面湖山归眼底”),是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脱化而来。田家英很喜欢这副对联,更熟记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把这副对联移到庐山,正好婉转地表达了他此时的心境。
田家英回到住处,闭门不出,晚饭也没有吃。第二天早上,服务员小张进田家英房间打扫卫生,见书桌上、地板上摊着十几张报纸,上面浓墨酣漓,写的都是同一首诗: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这是田家英的诗作,据说就是在庐山所写。
初出茅庐篇6
2、不知高低: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3、不知轻重: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
4、不知好歹: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5、不知死活 :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6、不知甘苦 :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
7、初出茅庐: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初出茅庐篇7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 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 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初出茅庐篇8
1919年初冬,庐隐在北京学界福建同乡会成立大会上,结识了郑振铎、郭弼藩(梦良)等人。郭梦良时为北京大学哲学门的学生,在北京学联兼职。大会上,他睿智、简短的发言引起庐隐极大的兴趣。那时,男女生分校,大家相互不认识。开会时还男女分坐,中间用一条大白布作“三八线”。这次同乡会上,为弘扬“五四”精神,大家决定创办《闽潮》杂志,由郭梦良任编辑部主任,庐隐是编辑。他们由此相识、相知、相爱起来。
郭梦良的人品和才华令庐隐倾倒。特别是郭的文章写得相当出色,颇多创见,是位饱学之士。郭梦良也欣赏庐隐,在频繁的接触中作不懈的追求。他向庐隐坦言,他是有家室的人,20岁时父母包办成婚,与妻子谈不上爱情。他是新婚一月后才入北大的。
庐隐陷入两难的困境:一边是已订婚的林鸿俊,一边是有妇之夫郭梦良。她在《海滨故人》中尽情宣泄了她的彷徨、苦闷:“青年男女,好像一朵含苞未放的玫瑰花,美丽的颜色足以安慰自己,诱惑别人……但是等到花残了,叶枯了,人家弃置,自己憎厌,花木不能躲过时间空间的支配,人类也是如此……恋爱不也是一样吗?不是和演剧般,到结局无论悲喜,总是空的呀!并且爱恋的花,总是衬着苦恼的叶子,如何跳出这可怕的圈套,清静一辈子呢?”一次“四公子”在王世瑛家聚会,横卧在一张大床上聊天,庐隐就这揪心的烦闷征求朋友们的意见。她说:“我倒没什么问题,退婚罢了,就是郭梦良不忍抛弃无辜的妻子。”三个好友尽谏诤之责,几乎众口一词:请她慎重考虑。庐隐也感到人言可畏。她曾想离开郭梦良,可又禁不住他的一往情深。
1921年庐隐加入了茅盾、郑振铎创组的文学研究会。她是第一批会员,登记的序号是13,是继12位发起人之后的第一位会员,也是首批21位会员中唯一的女作家。她的《一个著作家》经郑振铎推荐,已在全国最有影响的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这大大鼓舞了她创作的自信,她由此正式开始文学生涯。
庐隐就是庐隐,独一无二的追求个性***的新女性。面对家人的责难,亲朋的嘲讽和世人的唾骂,她竟向郭梦良坚定地表示:“只要我们有爱情,你有妻子也不要紧。”一语惊天下。庐隐一意孤行,于1922年夏在上海与郭梦良以“同室”的名义结婚。这一惊人之举震动了文坛乃至社会。
然而,新婚的欢乐是短暂的。婚后,庐隐与郭梦良遵郭父之命回福建老家探亲,与郭的前妻同住在一个屋檐下。自尊心极强的庐隐这才体会到“做小”的尴尬和卑微。她遭受到冷遇、歧视,犹如掉入绝望的深井。我行我素惯了的庐隐忍受不了“胯下之辱”,1924年,她在致好友程俊英的信中辛酸地哀叹:“……过去我们所理想的那种至高无上的爱,只应天上有,不在人间。……回乡探视,备受奚落之苦,而郭处之泰然。俊英,此岂理想主义者之过乎?”愤闷郁结在胸。
悲哀的是,本生活在北京的庐隐的母亲黄夫人,从内心是爱女儿的。当初庐隐执意与林鸿俊订婚,她做了让步。为成全女儿,她将私蓄2000元托亲戚之名,资助林鸿俊上大学。后来,庐隐闹退婚,也罢。可她竟然下嫁一个有妇之夫“做小”。庐母遍受亲友、街邻的冷嘲热讽,无地自容,不得不迁回老家,终日郁郁寡欢,不到两个月便告别人世……
初出茅庐篇9
卧龙岗中,你一腔忠魂期待兴办济世,向往田园安逸。你搞卧隆中,躬耕陇上,行吟陇亩,眉宇间不动声色,却手握天下。把胸怀志向深藏在一曲平平仄仄的《梁父吟》中。承当年,早梅斜发窗前时,左将***刘备踏雪三顾你于茅庐,以求安邦之计。你徐徐摇动羽扇,笑指阵***,淡定对论,三分天下。云梦飞落至茅庐,卧龙终出山。于是,你一腔热血酬知己,一展经天纬地之才辅刘匡汉得以百姓安居。
博望城中,你初出茅庐,力挽危局的如山承诺。曹挥师南下,一场大战如箭在弦,一纵即发,你没有逃避,而是果断挥动羽扇,给博望坡加了一把大火,让曹十万精兵闻风丧胆,灰飞烟灭。赢得曹公“旷世奇才”之称,证得“得卧龙可得天下”之说。然此即为你所愿吗?非也!你盼后夺荆益两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理只为一铲曹操,匡扶汉室,百姓安居乐业过如你隆中田园生活。
白帝城中,你东和北拒,支援蜀国忠肝义胆。然备固执伐吴,八十万蜀兵终惨败。你登上高楼,寒冷的月光深深地刺进你的心里,萧瑟的夜风在你耳际呼啸。可你仍不言弃。微笑依旧,因为你坚信蜀定能再次崛起,汉室江山定能千秋永固。
南定孟获后,你的期待是《出师表》中的泣血忠贞,不悔之心。万木萧条,雪飞冰寒时,你带兵踏上北伐道路。从此,你夙夜忧叹达到那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的洛阳。出师表上铭记了你一生的,蜀道上只闻你深深哀叹。
定***山下,你盼再出祁山,收复中原的不老心愿。七弦空断,你终放心不下,徒劳无功紧握手中沙。五丈九仞山,未了的心事随渭风飘散。六出祁山,只为一统中原。然怎奈天愁地,将星陨坠,只留一番知音渺渺空哀叹。你希望上天再借你一点时间,哪怕一个春秋,哪怕一季寒霜;期盼今后国泰民安期待今后再无蜀人流血与死亡。
你倾注整整半生的守候,终难敌岁月的沧桑。空留期许目光穿透古今。
初出茅庐篇10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
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3、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教学难点: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投影、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师:随着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
义》被搬上电视银屏,其中的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谁能说出《三国演义》中一些著名的人物及其主要的故事名称?
《三国演义》中有一节内容叫“刘玄德三顾茅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这一节内容改编的课文《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齐读,释题:
顾:拜访。茅庐:草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检查:
①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②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潺潺时辰吩咐
后鼻音:拜访半晌恭恭敬敬
平舌音:策略茅塞顿开尊重
翘舌音:潺潺半晌时辰诸葛亮疏疏朗朗
2、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朗读下列词语:
统一尊重分析茅塞顿开
吩咐惊醒讨论恭恭敬敬
蜿蜒起伏疏疏朗朗青翠欲滴
景色宜人群雄纷争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3、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四、指导书写生字。
葛:指导书写下半部分的笔画笔顺。
尊:中间一短横不能丢。
卧:指导书写左半部分的笔画笔顺。
恭:下半部分右边的两点应该左右排列,不能上下排列。
五、作业。
1、见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
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说说“三顾茅庐”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导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要求学生读懂刘备拜访诸葛亮的目的)。
2、卡片出示“诚心诚意”,齐读,说说这段中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地请诸葛亮出山的?
3、卡片出示“辅助”,给“辅助”找近义词。
4、齐读,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5、小结: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用一句话简要地概括,这种写法叫“略写”。
板书:略写
第二自然段。
1、同桌分角色朗读张飞与刘备的话,注意提示语,体会两人的性格特点。
2、指名分角色朗读张飞与刘备的对话,师生评点朗读者的语气,体会之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3、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1、默读,找出描写景色的句子,完成下列填空:
()的山冈()的松林
()的溪流()的竹林
2、卡片出示: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潺潺青翠欲滴
朗读,联系上下文说说词意。
“欲”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需要④将要。“青翠欲滴”中的“欲”应取种,“青翠欲滴”的意思是。
3、映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齐读,说说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两者有何共同点。
4、指导朗读描写景色的话。小结:隆中的景色真是“秀丽宜人”。
板书:秀丽宜人
5、再读课文,在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语句下画“。”,同桌交流。
6、指名朗读“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同诸葛亮见面。”要求:让同学听出画圈的词语。
7、朗读描写刘备行动的话,边读边思考体会刘备这个人物的特点。
小结: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真是“诚心诚意”。
板书:诚心诚意。
8、齐读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卡片出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师释“群雄纷争”:
3、映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①解释“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②联系上一句话,说说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好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两者之间有何共同点。
4、小结:诸葛亮雄才大略,真乃隆中之“卧龙”也。怪不得当时人们皆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
第五自然段。
1、齐读,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
2、映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齐读,说说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两者有何共同点。
板书:如鱼得水
三、朗读全文,谈谈自己对刘备和诸葛亮的认识。
板书:刘备求贤若渴
诸葛亮雄才大略
四、作业。
课后请学生观看“三顾茅庐”的录像。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
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的哪
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这件事?
板书:拜访经过
二、按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把课文分为三段,并说说
各段主要意思。
板书:拜访目的拜访经过关系亲密
三、按上述板书提示,认真默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自由复述,同桌互述,指名复述。
提示第三自然段顺序:
景色宜人
恭敬等候
终于见面
四、认真读下面描写隆中“景色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1、映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2、指名朗读,齐读,注意加点的词“来到”、“只见”。
3、分析:刘备一行来到隆中,见到哪些景物,请在景物名称下画一横线。
板书:山冈
松林
冈前溪流
竹林
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呢?分别朗读写这些景物的语句。
4、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走一走,找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
看看那里有哪些景物(能说出景物名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5、按顺序说说自己看到的景物及其特点。
例:我们来到学校的小公园,只见池塘中央有一个四角的亭子,亭子中央摆一圆形的石桌,石桌周围摆放着四个圆鼓鼓的石凳。池中还有三只石头雕刻成的丹顶鹤,它们有的伸长脖子,有的张开翅膀,有的低头觅食,姿态各不相同。池塘四周有几棵垂柳,微风吹拂,长长的柳条随风摇摆,宛如姑娘轻轻地甩动着美丽的秀发,景色秀丽宜人。
6、学生拟稿。
7、交流写好的短文。
四、作业:把写好的短文誊写在小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三顾茅庐
拜访目的
景色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