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10篇

书到用时方恨少篇1

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可我就像是一个不要灵魂的人,一点都不喜欢阅读,一阅读,我的浑身就不自在起来。

“王斌,别看电视了!赶快看书去。”糟糕,老妈又来叫我去看书了,我得找个理由。突然妈妈走到我面前大声地说:“看书去!”我吞吞吐吐地说:“看、、、、、、过、、、、了。”老妈说:“让我检查。你给我说你看过的内容。”顿时,我牙口无言只好乖乖承认。于是,我在书房里有气无力地看书,跟我精神抖擞地看电视比起来简直换了一个人。

这次暑假回头考,第二题是写规定类型的成语,要多看课外书才能做对,可我怎么也想不出来,我真后悔如果我多看课外书的话,就能轻而易举了。“书到用时方恨少。”

还有几次考试,看意思写成语,我都知道意思但写不出成语,老师说要多看课外书,妈妈说要多读书,可我却把他们的话当耳边风,但每次考试以后我都后悔,并发誓,晚上一定要看书,可过了这个晚上又“老油条了。”

唉!我真希望静下心来看书,不再留下遗撼。

书到用时方恨少篇2

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诗词是事非经过不知难。

出自《增广贤文》之劝学篇。

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字面意思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

提示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来源:文章屋网 )

书到用时方恨少篇3

张恨水笔名由来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祖籍是安徽潜山,1895年5月18日出生于江西南昌。张恨水10岁开始读小说,13岁那年就创作了第一部小说,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恨水”这个笔名,曾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有人以《红楼梦》中贾宝玉曾说过“女人是水做的”话,得出“恨水”即是恨女人的结论;有人甚至借“恨水不成冰”之语,无端捏造张恨水曾与某著名女士有过什么恋爱的曲折经历……

其实,“恨水”二字的出处不难考据,显然是来自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一词中的名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恨水用“恨水”二字,实质已越出李煜词的原意,他只是为了勉励自己要珍惜光阴,不要让时光像水一样白白流逝。后来,他写小说都用“恨水”做笔名。

成名之后,“恨水”二字,在出版商眼里,就是利润。张恨水想换其他笔名也不行了。他的原名张心远,反倒淹没无闻了。

天才的小说家

使张恨水真正成为小说家的,是他1924年在北京创作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张恨水用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方法创作的《春明外史》,在北京的《世界日报》连载仅几天,就引来许多北京市民每天下午到报馆门口排队购买当天报纸。当《春明外史》写到女主角即将死去时,竟有不少读者投书报社请作者不要让这位可爱的姑娘死去。《春明外史》使张恨水一举成名。

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

张恨水的名气很快传遍大江南北。上海《新闻报》副刊主编严独鹤专程到北京,诚邀张恨水为《新闻报》副刊“快活林”写小说。张恨水心中明白,即将要写成的这部小说非比寻常,它要在高手如林的上海滩打响,不仅要花大力气,而且还必须出奇出新。于是,他每天到中山公园的小山上,用心“构思出一种悲欢离合的幻影来”。一想起什么情节和细节,就立刻在小本上记下,一幕一幕记得多了,就成了后来的《啼笑因缘》。为写好这部小说,他还破例找一些朋友来一起喝茶聊天,商讨情节,亲自到小说中写到的诸如天桥等戏园书场实地考察,捕捉现场有趣的场景细节。

数月之后,《啼笑因缘》在上海《新闻报》“快活林”副刊连载,很快轰动了上海滩。当连载接近尾声时,张恨水恰好到上海,他亲眼目睹“上至***国风流,下至风尘少女,一见面,便问《啼笑因缘》”。就连不少厂商做广告,也要求报纸登在靠近连载《啼笑因缘》的版面上,张恨水就此在上海一炮打响。

讥讽土肥原

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张恨水立即在自己主编的《世界日报》副刊上发表一系列短评,痛斥日***暴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更以小说为武器抨击日***,发表了许多宣传抗日的作品。他在小说《满城风雨》与《太平花》中,都生动地描绘了***阀混战、帝国主义侵略给人民带来的困苦,试***勾勒出全民抗战的蓝***。这幅蓝***在他后来写的《啼笑因缘续集》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1933年2月,张恨水在上海出版了《啼笑因缘续集》。他把东北抗日义勇***的故事写入这部小说。

当时,日***重兵威胁,华北随时有落入敌手的危险,北平更是日***的一个攻击重点。可是,日本***国主义者非常清楚,单靠武力是不能征服中国的,尤其是中国有骨气的文化人的心。他们一面重兵威逼华北,一面派出日本华北派遣***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中将专事收买拉拢中国知名文化人的勾当。

1912年土肥原贤二于日本陆***大学毕业后即被派到中国,在北洋***阀***府从事特务活动。期间,他花大力气研究了中国历史,成为一个“中国通”。他担任日本在东北的特务机关长时,积极参与策划了“九一八”事变;后来他又把末代皇帝溥仪诱到长春,建立了洲国。

日***妄***吞并华北,建立伪华北五省自治委员会,因此急需拉拢一批中国知名人士出来担任伪职,充当傀儡。土肥原亲自出马,使尽浑身解数,四处拉拢利诱中国知名人士。

当土肥原知道张恨水写过含有抗日内容的《啼笑因缘续集》后,认为,以张恨水在中国老百姓中的影响,如能将他拉拢过来,其作用是很大的。于是,他特地托人带了张恨水的两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婉恳张恨水“赐予题签,藉留纪念,以慰景仰大家之忱”。

张恨水闻言轻蔑地一笑,遂改赠新作《啼笑因缘续集》一部,并亲笔题上:

“土肥原先生嘱赠

作者时旅燕京”

来人大骇,担心地对张恨水说:“你为什么要触怒土肥原呢?得罪了他,不担心你妻儿的安全吗?”张恨水对土肥原收买人心的伎俩看得很透,凛然一笑说:“土肥原有来恳我题签之雅量,即有任我题何签、赠何书之雅量。否则,王莽谦恭下士之状未成,而反为天下读书人笑也。”

事后,土肥原果然未敢对张恨水施以毒招。过了几天,土肥原竟然还托人向张恨水转达他的敬意,并极力赞扬《啼笑因缘续集》“描写生动如画,真神笔也”!

张恨水闻言,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张恨水的读者上有鸿儒,下至白丁,当时被尊为“教授之教授”的大学者陈寅恪也是张恨水的忠实读者。早在西南联大之时,陈寅恪身染重疾,双目失明,他请好友吴宓去学校***书馆,借来张恨水的小说《水浒新传》,每日读给他听,这便成了他每日病床上的惟一消遣。

鲁迅的母亲也是张恨水的“小说迷”,鲁迅是个孝子,每逢有张恨水的新书出版,他一定要买回去送给***亲看的。刘继兴查阅《鲁迅全集》,其中直接提到张恨水的地方只有一处,是1934年在上海时写给母亲的一封信:“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三日前曾买《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张恨水作,分二包,由世界书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过,不知内容如何也……”

书到用时方恨少篇4

被逼出来的通俗文学大师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在其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被称为“章回小说大家”、“通俗文学大师”。

1895年,在江西广信府(今上饶地区),一位张姓游宦之家,降生了一个哭声异常洪亮、圆头大脑的男孩,这就是张恨水。1901年,6岁的他启蒙于景德镇一家私塾。塾里的学生年龄大小不一,书本不一样,因而学习的进度不一样。在以后的十几年间,他读书的地方多次变换。张恨水好学,除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外,还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不仅丰富了他的文学知识,也使他学到了不少“腾挪闪跌”的写作方法。

1912年,张恨水的父亲因急症于南昌去世,家庭经济来源突然中断,他被迫退学,随母亲返回潜山。失学的打击对一个17岁的青年实在是太大了,他既感到前途渺茫,又为母亲和弟妹的生活担忧。这时的苦闷和焦虑实在无法排遣,只好钻进书房,埋头看书写作,借以排遣自己的苦闷,这一呆就是七年。这漫长的七年,为他日后的写作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书房里“出关”后,24岁的张恨水为继续求学,只身出游。先后在上海《申报》驻京通讯社、北京《益世报》编辑部、北京《朝报》、《今报》编辑部任职,每日忙于奔波采访和撰稿。

1936年初,张恨水到了南京。在这里他和张友鸾共同创办了《南京人报》——这是他一生中自己创办的惟一报纸。他的长篇小说《鼓角声中》和《中原豪侠传》就是此时发表的。“七七”事变后,《南京人报》面临困难境地,雪上加霜的是张恨水又病倒了。1937年11月,他离开南京前往芜湖就医。就在此时,日***开始向南京进发,张恨水的人生也迎来巨大的转变。

穷困潦倒的生活光景

很快南京陷落,日***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央***府先后迁往临时首都武汉和重庆。整个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张恨水也不得不跟随逃难的百姓一起来到重庆。

张恨水带着他的妻子和儿子,在重庆市郊南温泉桃子沟停下了脚步。这是一条狭长的山谷,前面是南泉建文峰,后面是仙女峰,常年雾霭茫茫。张恨水将自己的家安在了此处,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客渝生涯。

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涌入后方的人多如潮水,加上重庆大轰炸将这座城市的大部分民屋夷为平地,市区尚存的房屋通通被塞了个满,许多人纷纷到乡下建起“国难房子”——就是在废弃的野地里,用些活木七歪八斜的撑起来,黄泥裹竹片涂成墙壁,屋顶则是野草铺蔑作为屋顶。张恨水的家也安置在临溪的这样一座茅舍内。茅舍有三间小屋,其中有一间是张恨水的书斋兼卧室,临窗置有短案一张,短案上堆放着书报和文房四宝,这是张恨水读书写作的小天地。下雨天茅屋常常漏水,张恨水及家人得随时备好盆盆罐罐,以应急需。他风趣地给这漏雨的茅舍取了一个极富情趣的雅号:“待漏斋”。

当时陪都一些爱好文学青年,钦慕张恨水之名,常到南温泉来拜访请教于他。有人曾问他何以用“恨水”这个笔名,张恨水便回答说,“恨水”两字是取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乌夜啼》中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中之意,为的是时刻勉励、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大好时光像流水一样任其白白消逝而无所作为。

名气虽大,张恨水在重庆的生活却十分清贫。全家人时常过着“过了黄昏抹黑坐,无灯无烛把窗开,等她明月上山来”的生活。除了住在这逢雨必漏的茅草棚、笆笆门的“待漏斋”外,家徒四壁,别无长物,相伴只有“相濡以沫”的年轻妻子周南。

张恨水喜欢穿长衫,终年一袭蓝布长衫,穿了洗,洗了穿,外出时套上马褂,既可遮丑,又能御寒。但他只有一单一夹两件马褂,轮流替换着穿。当时穿马褂的人已不多见,所以他和潘梓年先生被称为新闻记者中的两位“马褂先生”。

“待漏斋”的隔壁还住着另外一户人家。这家人姓尹,男主人是一位内迁的大学穷教授。两家相处倒也十分融洽,尹教授的小儿子叫尹兆琦,还常常跑到张恨水家里玩。

在旧中国,知识分子大半都是很穷的。但小偷却不这么认为,毕竟张恨水名气颇大,在外人眼中这位名动华夏的大作家一定很有钱。有一天夜里小偷竟然来“光顾”了张恨水的“待漏斋”。不想黑灯瞎火,小偷却摸错了地方,钻到了邻居尹教授家里。谁知尹教授也是穷教授,除书以外别无长物。小偷在房里翻了许久,找不到一点值钱的东西,一边找一边咕哝:“今晚硬是倒霉,名气恁个大的张恨水,啷个恁个‘干’嘛!”实在没有东西可偷,只好把尹教授的“拜客衫儿”给偷走了。张恨水却因此幸免于难,未遭劫洗。

从《金粉世家》到《虎贲万岁》

此前的张恨水以擅长描写男女主人公缠绵悱恻、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而闻名,《啼笑因缘》和《金粉世家》便是其红极一时的佳作。

不过到重庆后,张恨水却写出了一部罕见的纪实长篇小说《虎贲万岁》。这是张恨水一生中惟一一部以真实史料为基础创作的纪实小说,显得尤其出挑。一向擅长写通俗文学的张恨水为何突然写起了纪实小说呢?这背后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1943年10月,日本侵略***分别由沙市、岳阳渡过长江和湘江,大举向湘西重镇常德进犯。当时,驻守常德的是代号“虎贲”师的陆***七十四***五十七师,在易攻难守、无险可凭的情况下,师长余程万率领全师8000人在日***6万余人的四面包围中,背水一战,苦撑十余日,与援***合围,致使日寇丢下上万具尸体退回长江北岸,而五十七师仅有83人生还,这就是抗战后期有名的“常德会战”。

战后,余程万便有了把这些壮烈事迹记录下来的想法。一天,张恨水在重庆南温泉的住所来了两位抗日英雄——余程万的部下。他们带来了余程万的请求:为五十七师阵亡将士请命,希望张恨水能够写下“虎贲”师的感人故事。

张恨水从未涉及过战争题材,感到十分棘手,便婉拒了这个请求。然而余程万并不死心,多次派部下去跟张恨水讲述英雄们的故事,讲述爱国之心,还给张恨水提供了大量素材——地***、油印品、贴报册子、战士们的日记本、相片本等。事后,张恨水在回忆录里写道:“于公于私,都不能拒绝”。

初次描写战争的张恨水十分认真,对于稍有不懂的细节,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余程万的两位部下更是把关键的作战场景表演给张恨水看:哪天下雨、炮是如何响的、子弹在夜里发什么光等等,都给予了详尽解释。张恨水为了进一步掌握写作此书的素材,还特地找来了两位经历过这次战役的常德籍老百姓,进行了几次长时间的访谈。

书到用时方恨少篇5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是指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民族平等。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宪法第4条规定:“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的行为”。民族平等是宪法平等原则在民族***策方面的体现,有两个层次上的含义:一是各民族权利平等,即各个民族在***治上、法律上的平等,这是较浅层次上的民族平等;二是各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即各个民族在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上的一致,这是深层次的民族平等。现阶段,我们说各个民族平等即是第一层次上的,具体指各个民族在我国都是祖国统一大家庭中的一员,享有平等的***治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具他合法权益。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所侵犯的民族平等权利也就是这个意义上的平等权利。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煽动,是指以语言、文字等形式公然宣传。所谓民族仇恨,是指基于种族、肤色、世俗的原因而产生的强烈憎恨。所谓民族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世俗的理由而对人们进行区别、排斥、限制,意***损害其他民族平等地位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本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有:散发、公开陈列、张贴、放映或以其他方式使他人获得文书,鼓吹暴力或种族仇恨的行为。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只有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所谓“情节严重”,一般是指具有以下几种情形:(1)动机十分卑劣的,如为了掩盖自己的违法、犯罪行径而煽动民族仇恨、歧视的;(2)煽动手段恶劣的,如使用侮辱、造谣等方式的;(3)多次进行煽动的;(4)煽动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影响恶劣的;(5)煽动群众人数较多,煽动性大的。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以激起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为目的。

二、认定

(一)本罪与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界限

两罪都是破坏我国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犯罪,其主观特征都为故意犯罪,但两罪的区别表现在:

1、主体要件不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主体要件为特殊主体,即只有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自然人才能构成此罪,非国家工作人员或者虽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但不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其侵犯少数比族风俗习惯的行为不构成此罪。当然,倘其行为符合其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构成要件的,应以他罪定罪处罚,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所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构成本罪。

2、客体要件不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利,有时,本罪的客体还可能是复杂客体,即行为人实施的煽动行为不仅构成对其一民族平等权利的侵犯,有时还可能直接侵害有关民族公民的人身、名誉、人格等权利;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客体则是我国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

3、客观要件不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客观特征主要表现为行为人故意实施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行为。煽动,就是蛊惑人心,以鼓动、劝诱或者其他方法,促使某一民族群众对其它民族产生仇恨、歧视等情绪或心理,或者采取一定的敌视行动。其危害性就在于可能使被煽动者产生某种破坏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的意***和行动。行为人进行煽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如书写、张贴、散发标语、传单、印刷、散发非法刊物;录制、播放录音、录像;发表演讲、呼喊口号等,从而制造民族矛盾,使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为敌或相互歧视。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客观特征则表现为非法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所 谓非法侵犯,是指违反宪法和有关的法律规定,采用暴力、胁迫等手段,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或者强制少数民族改变自己的风俗习惯。从司法实践来看,非法侵犯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强迫少数民族改变自己的风俗习惯,例如,强迫少数民族改变自己的饮食禁忌,禁止少数民族公民身着民族服饰等;其二,破坏少数民族的风俗活动,例如扰乱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阻挠少数民族的婚丧嫁娶仪式等;其三,阻止少数民族对自己风俗习惯的改变等。

(二)本罪与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界限

1、侵犯的客体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既包括信仰某种宗教的权利,也包括不信仰某种宗教的权利;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侵犯的主要客体则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即宪法和法律所规定和保护的全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平等、互助的关系。

2、客观要件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具有非法剥夺公民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非法剥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采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禁止和干涉他人的宗教信仰。如阻挠公民或教徒参加正当的宗教活动,捣毁或封闭宗教活动场所及必要设备,强迫公民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行为人以鼓动、劝诱或者其他方法对某一或某些民族进行蛊惑,以期在不同民族之间制造相互仇恨、相互歧视的状态或心理,甚至引起民族之间的直接纠纷和冲突。其煽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书写、张贴、散发标语、传单、印刷、散发非法刊物;录制、播放录音、录像;发表演讲、呼喊口号等。至于被煽动者是否受煽动而从事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则对它罪没有影响,只是在量刑时应予以考虑。

3、主体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可能构成本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主体则为一般主体,即只要是年满16周岁的具有刑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施了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行为的,都有可能构成本罪。

4、主观不同。虽然两罪在主观方面都是出于故意,但两罪行为人的具体认识则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行为人明知他人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自己的剥夺行为是非法的而故意实施;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行为人明知自己的煽动行为可能导致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为敌或相互歧视而积极为之。

书到用时方恨少篇6

《呼啸山庄》是一部浸染爱恨的跌宕起伏之作。一对青梅竹马,舍生忘死的生命伴侣,不是因为家族门第,也不是因为金钱容貌,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整个灵魂合二为一。下面由来给大家分享呼啸山庄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1当爱与恨交织,结局如何?当纯真的爱情面临金钱,名利的的诱惑,为何转眼变成了赤裸裸的背叛与恶狠狠的报复?今天读了《呼啸山庄》终于让我了解了这些。

他希斯克利夫,不过是山庄主人带回来的身份不明的孩子,可她凯瑟琳·恩萧却是山庄主人宠爱的小女儿。他们亲密无间,他们青梅竹马。本该是一段佳话,但命运总是在最幸福的时候,拿起锤子敲下去,剩下的只有满地的悲凉与心寒。他,失去宠爱后,她,嫁给了别人,他心中那么爱意被满满的仇恨蒙蔽了,禁不住想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幸福来的快,去的也那么快?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暂时的离开,选择了报复,选择了地狱。三年过去了,他,带着满腔仇恨,带着满身财富回来了,他,狠狠地报复了,但心中却没有一丝报复了后的爽快,只有满心的难过和惆怅。当爱与恨交织在一起,结局谁人知晓?

看完整本书,心中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不禁想问,有什么东西能毁灭一段最美的爱情?金钱?利益?这些不过是表面的推辞,最大的凶手就是那颗被当时封建社会毒害的虚荣心。虚荣心是可怕的隐形敌人,它无处不在,它悄悄地藏在每个人的心中。人们潜意识认为,它一点也不可怕,就忽视了它的存在,但事实很坚定地告诉我们,它,不容忽视。

同许多名着一样,这篇故事同样发生在19世纪,我发现,那个世纪的人们,或多或少地有着很腐朽的封建思想和等级观念,那个时期的婚姻,大多为***治的婚姻?换句话说就是,有情人有多少能终成眷属呢?那时,有谁能很肯定地说,自己可以为了爱情抛弃名和利?

事实说,在封建的社会,在名与利面前,爱情不过是过眼云烟,不过是可以肆意挥霍的一样物品罢了,在这个年代,爱与恨的交织,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结局或许本来就早已注定,悲剧收尾。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2这是一本可怕的书!书里的主人公让我毛骨悚然。在我还不知道他是怎么变得怎么可怕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可怕的人物了。

爱是什么?我无法从希刺克厉夫身上得到满意的答复,也无法从凯瑟琳那里得到正确的答案。“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厉夫的悲痛,而且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强的思念。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了,而他却毁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将成为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多么深切的真情告白!可是为了身份,为了物质,为了虚荣凯瑟琳不顾希刺克厉夫的感受自以为是的背叛了他,还天真地以为可以利用丈夫的名誉和地位、财富来帮助并提升希刺克厉夫。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爱啊!

也许,希刺克厉夫就是从哪一刻开始变得吧。世界除了恨和占有,再也没有别的颜色,为了报复、漠视一切,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也只有利用和***,再也没有多余的感情。

不该死的死了,该死的也死了,想占有的都占为已有了。一直背负的仇恨痛快地报复了。那一刻,我想希刺克厉夫是无法承受生命之轻了。凯瑟琳的离去,仇恨的长期占据使他失去了快乐的功能!当他看到他所要报复的两家人的孩子在他的眼皮底下戏剧性的幸福快乐的结合在一起时,他彻底的崩溃了!他要算计的是什么?他要毁灭的又是什么?最后一无所有的又是谁?恩萧家有儿子哈里顿在他魔鬼般的教育下健康地成人,林顿家有女儿凯蒂在他恶魔般的***下也找到了快乐。而他希刺克厉夫得到了什么?死,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是幸福的归宿。

有多少爱就有多少恨!

小凯瑟琳是最有温度的人。是她抚去我心中对这本书的寒颤,我愿意看到她得回属于她的一切,包括和哈里顿的幸福!

这是世界名著,如果再次欣赏我会选择在自己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如果是晚上,必须是灯火通明,家人都在;如果是白天也必须要选在有外界声音干扰的时候。我害怕这种被仇恨、恶毒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世界是可怕的,世界是美好的!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3这样爱和恨的小说已经让自己盲目了,我不理解希思克利夫为什么会有复仇的心理?人就是这样一个怪物吧?明明知道自己爱了,却还是那样的顽固。

艾米莉“勃朗特这位伟大的作家仅仅活了三十年,可她的《呼啸山庄》却留给了后人,我们不得不惊叹这样一个没有婚姻的人却把爱情淋漓尽至的表达出来,这样的才女恐怕惟独她一人吧?!从而,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且她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她们的妹妹——《爱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勃朗特号称勃朗特三姊妹,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上焕发异彩。

小说从一位与故事几乎不相干的客人洛克乌德先生拜访画眉田庄与呼啸山庄开始,通过女管家丁恩太太之口重现凯瑟琳“恩萧与希思克利夫的爱情,让我们难以相信这样的爱,却还要这样的报复。难道真的是爱到了极限就是恨了吗?或许这样的事实是真的吧。我听过这样的话”如果两个人爱得轰轰烈烈分手了还可以做朋友那就是没有相爱过“,但是我一个旁观者想笑,难道真的让曾经相爱的彼此成为永远的最了解彼此的陌生人吗?当然我没有爱过,这样的观点也不好下什么定义?我能做的就是多读几本书,多写点读后感,让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的丰富而已。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见男主人公是如何由爱变成恨的,但是我们看到他最后还依然的爱着自己的心上人。在心上人死了之后,不吃饭,最终饿死自己的结局;难道我们真的还怨恨他吗?如果不是那个金钱与地位的社会,他们还会经历这么多吗?或许很多人还认为男主人公是残忍的,他的复仇真的那么让人难以理解吗?

其实我看完这本书,觉得矛盾很多。就象自己真的是个婴儿一样,什么也不知道。譬如,男主人公为什么要向女主人公的女儿复仇呢?为什么要娶自己不喜欢的人呢?为什么要把自己变得那样的丑恶呢?难道说他已经妒忌一切吗?黑夜里在旷野上,山岩底下散步……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他们的坟墓还是他们的灵魂?或许更多吧?

突然想知道什么是爱?如果爱的代价是这样的残酷,我们还该选择吗?书,只是一个时代的背景,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始与结尾,只是一个人生的一个小片段……而更多的我们应该去沉思……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4作者艾米丽勃朗特用真切的语言和震撼人心的情境淋漓尽致地为我们展现了爱情悲剧和亲人别离带来的人性悲悯之情的交织错杂,让人为之慨叹不已。

爱与被爱中丧失理智的偏执,阴暗角落那星星点点爱的光辉是那样的渺茫飘忽。掩卷沉思,爱、恨究竟哪个才是幸福的真谛?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幼年被长亲无情抛弃,辛运的是遇到了欧肖东家,将他视如己出,有求必应。这随之也导致了欧肖东家的大儿子亨德莱的嫉妒,他对希斯克利夫颐指气使、百般嘲讽和***。这使得希斯克利夫饱受折磨,可他似乎并不在乎,也许是由于童年的纯真吧。欧肖东家的女儿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爱慕有加,希斯克利夫也十分心悦这个女孩,两人甜甜蜜蜜生活了几年。可成年后一切物是人非,凯瑟琳开始嫌弃希斯克里夫的寒酸出身,仰慕埃德加的家世背景,嫁为人妻。欧肖东家也撒手人寰变作一?黄土。回想起童年的苦难和现实今朝的处境,他,燃起了复仇的火苗,他势必不让伤害过他的人幸福。从那以后,他冻结人性,处心积虑地谋划痛苦和灾难。在他内心依然温存的便是对凯瑟琳那畸形偏执的爱。两人曾经是如此的相爱,地位、家世、背景让这一切变形扭曲。他以爱的名义和复仇的目的掀起了一番不可磨灭的灾难。他的执念和偏激的感情让他变得心狠手辣,残酷无情,他曾说:“看到他们痛苦,我就开心。”他,忘了感恩,忘了爱的本相,仇恨已经完全裹挟了他的心。他制造灾难,乐于将人推向深渊,殊不知自己亦是处于万劫不复的境地。他的人性已经完全泯灭,他的快乐是变态的快感,孤独才是他内心柔软而又真挚的情感。他强大的让人畏惧,却又可怜的让人叹惋。麻木不仁的人最终是害人害己。他是那么善于伪装,看似不可僭越,实则脆弱怯懦。好在仇恨的种子生长出了娇嫩的花朵――凯西和哈里顿的爱情,经受了上一辈人的纠葛,无辜的他们终于修成正果,愿他们能一直守望幸福永远快乐。

爱是幸福的原因,幸福是爱的结果。人性的泯灭,道德的沦丧,灵魂的救赎,心灵的悸动,一次一次遮掩缠绕好在结果还算美好。惬意,温馨和幸福终会将人间包裹,驱散阴霾,带来苏生!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5这样爱和恨的小说已经让自己盲目了,我不理解希思克利夫为什么会有复仇的心理?人就是这样一个怪物吧?明明知道自己爱了,却还是那样的顽固。

艾米莉“勃朗特这位伟大的作家仅仅活了三十年,可她的《呼啸山庄》却留给了后人,我们不得不惊叹这样一个没有婚姻的人却把爱情淋漓尽至的表达出来,这样的才女恐怕惟独她一人吧?!从而,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且她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她们的妹妹——《爱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勃朗特号称勃朗特三姊妹,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上焕发异彩。

小说从一位与故事几乎不相干的客人洛克乌德先生拜访画眉田庄与呼啸山庄开始,通过女管家丁恩太太之口重现凯瑟琳“恩萧与希思克利夫的爱情,让我们难以相信这样的爱,却还要这样的报复。难道真的是爱到了极限就是恨了吗?或许这样的事实是真的吧。我听过这样的话”如果两个人爱得轰轰烈烈分手了还可以做朋友那就是没有相爱过“,但是我一个旁观者想笑,难道真的让曾经相爱的彼此成为永远的最了解彼此的陌生人吗?当然我没有爱过,这样的观点也不好下什么定义?我能做的就是多读几本书,多写点读后感,让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的丰富而已。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见男主人公是如何由爱变成恨的,但是我们看到他最后还依然的爱着自己的心上人。在心上人死了之后,不吃饭,最终饿死自己的结局;难道我们真的还怨恨他吗?如果不是那个金钱与地位的社会,他们还会经历这么多吗?或许很多人还认为男主人公是残忍的,他的复仇真的那么让人难以理解吗?

其实我看完这本书,觉得矛盾很多。就象自己真的是个婴儿一样,什么也不知道。譬如,男主人公为什么要向女主人公的女儿复仇呢?为什么要娶自己不喜欢的人呢?为什么要把自己变得那样的丑恶呢?难道说他已经妒忌一切吗?黑夜里在旷野上,山岩底下散步……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他们的坟墓还是他们的灵魂?或许更多吧?

书到用时方恨少篇7

聚焦“一个点”:找准语言发展的落点

师:汉字是十分美观而严谨的文字。书写的时候“一点”都不能够有差错,不然的话就可能是个错字或者是别字。

(出示生字:凯、葱、捕、杀、其、饥、退、惨、染、旦)

师:在这些词语中,哪些字书写的时候要特别当心。别多写一点,或少写一点呢?

生:“葱”字要防止少写一点,

师:是的,爸爸妈妈做菜时要放点“葱”,还要切成一段一段的,这里好像一段葱落在上面。怎么记住它呢――“葱花点点”。

生:“退”里面是一点,不是捺。

师:对,这也是要注意的。

生:“染”字的“九”上不可多一点,不能写成“丸”字。

师:“九”字上面加一点是“药丸”的“丸”。记住――“染房里不卖药丸”。

生:“捕”字当心漏了一点。

思考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些生字因“初次见面”印象不深,以后书写经常出错。纠正过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字形,留下长久印象。但在指导识字写字的时候,尚须讲究方法,毕竟大多数生字是由熟悉的部件组成,学生记忆起来并不困难。教学中要筛选整合,提炼重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一些生疏的、容易混淆的生字上面,突出识字教学的重点。在这个案例中,薄老师把关注点集中在几个重点字上面,通过形象贴切的比喻,让学生注意到了“葱”“染”两字的写法。教师的点拔富有启发、富有情趣,给人难忘的印象。联系整个教学过程,“多一点”与“少一点”的书写提示与前面提出的书写要求中的“一点都不能有差错”刚好暗合,可谓匠心独运,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亮“点”。

如果说上述案例中对“点”的关注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落点”的思想贯穿于薄老师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薄老师对“点”情有独钟,用他的话来讲,“与其全面开花,不如来个重点突破”“宁掘一口井,不开一条河”。面铺得太宽,教学时间有限,师生精力受到牵制,教学势必浅尝辄止,水过地皮湿,难以深入到住。抓住一两个重点组织教学,就可达到深入探究、有效突破的目的。细细体味,“点”的意义有三。①“举一反三”的代表性质。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得到发展,发展的关键是获得从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可能性。没有这个“转化”,学到的知识是死的。甚至不一定是真知。因此。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具有“举一反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通过“点”的优化。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取得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②“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教师教学有教路,学生学习才有学路。重点词句、关键语段在教学中能起到“以点带面”的连带作用。抓住关键点,以此统帅全篇内容的教学,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教学有了抓手,教学思路也就一目了然。③“掘地三尺”的深化意义。写文章忌平铺直叙,要突出重点,要有细节描写,要有重点段落。阅读教学也要有“点”的深入。抓住具有“深化”意义的“点”,悉心体察,细细玩味,由此开掘出的汩汩泉水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能起到很好的滋养作用。

铺设“一条路”:展开语言发展的过程

师:读第二段第一句,大家想想,狼对人们喜爱的鹿下这样的毒手,进行这样的暗算,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人们会说些什么话?

生:狼太可恶了。

生:狼真是罪大恶极。

生:狼实在太凶残、太贪婪了。

(语气一般)

师:这怎么叫“恨”呢?

生:我要把狼全部消灭。

生:我们要去捕杀狼。

师:这是普通的“恨”。

生:我要扒了它的皮,抽了它的筋。

师:“恨”在心里。

生:我要为鹿报仇雪恨。

生:我要把狼全部杀死。

师:有点恨了。

生:血债要用血来还。我决心把狼全部消灭。

师:越来越恨了。

师:请哪位读一读“当地居民恨透了狼”。

(一生读,声音很响)

师:不一定声音响就是恨。(教师范读)

(生再读,语气一个比一个到位)

师:现在,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话――“当地居民恨透了狼”,要读出对狼痛恨的语气。

(学生齐读,读出了对狼的痛恨)

思考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是第二段中的一个句子,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读好句子。读出感情。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薄老师安排了两个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说说“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人们会怎样说”,通过揣摩想象。挖掘句子的内涵。酝酿“恨狼”的感情;再让学生读句子,把积聚的感情用朗读的方式外化表达。“说”“读”两个教学环节,体现了由说到读,由内在情感驱动到外在朗读表现的发展思路。通过有效的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说出“恨”的内容,读出“恨”的语气,学生由“旁观者”变成“当事人”,恨狼的感情在逐步加深。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表现越来越好,体现了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观摩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学生的表现一上来就非常出色。并且一直保持到最后:第二种情况是:学生一开始的表现不怎么好,甚至还没有进入状态,但随后的表现越来越好,一个比一个读得好,一个比一个答得好。第一种情况,要么是学习难度较低,要么是学生已经都会了。而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或者会给人虚假的感觉。第二种情况,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好到好。经历了一个发展提高的过程,这是真实课堂的具体体现。“真实”的课堂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展开,为展开这个过程,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①精心设计。文章的阅读是有规律的,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语文素质的提高也有规律可循,一般要经历理解、积累、运用的过程。因此要深入研究文本的内在规律。遵循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给学生铺设层层台阶,引导学生拾级而上。②善于引导。学生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到学习活动的质量。情绪状态高涨时,学生的表现特别出色,甚至会有超水平的发

挥。而在情绪状态不佳时,即便十分简单的问题,也少有人起来回答。学生的情绪状态与教师的启发引导密切相关。教师要做好启发、激发、调动、引导等工作,不断给学生树立新的目标,让学生始终处于赶超的状态。③目标指向。课堂教学是一个向外展开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条不断前行的发展之路,有了目标,行进才有了方向,行进才有了意义。因此。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在抛出一个问题,或进行某项训练时,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像书法中的“笔意”那样,走在“笔路”之前,方能取胜。

编织“一张网”:创造语言发展的空间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中的哪些变化是你原本没有想到的,让你感到意外,甚至是惊讶的。先准备一下,等一会儿请你用上“居然”这个词告诉大家。

(给几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进行准备)

生:鹿居然死去了六万只。

师:能否完整一点。

生: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居然死去了六万只。

师:是否还可以这样讲: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每年居然死去三万只,这比增长的速度还要来得快。

生:现在整个森林居然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迅速消退,枯黄在迅速蔓延。

师:还可以说:随着鹿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森林里一切能吃的绿色植物居然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生:鹿生儿育女,居然超过了十万只。

生:当地居民居然组成了狩猎队。

师: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在25年的时间里,共杀死了六千多只狼。他们对狼的残忍居然达到这种程度,超过了狼对鹿的残忍。

生:在鹿的后面,居然跟着随时准备下毒手的狼。

师:我们以为鹿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危险。

师:这么多的“居然”,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两句话:“……小鹿居然成了……”“……狼居然成了……”

生:我们一向认为可爱、善良的小鹿居然是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罪魁祸首。

生:我们一向认为无恶不作、十分可恶的狼居然对鹿有保护作用。

师:看来,看问题、做事情都不能片面固执,要全面地看待问题,要知道动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就是“生态平衡”。(板书:生态平衡)

思考

书到用时方恨少篇8

读书的苦是有目共睹的。不必说读书浪费自己的宝贵视力,也不必说读书疲惫自己的成长身体,单是不愿读书时妈妈的惩罚就足以让我饱受读书之苦了。

那时我才五、六岁,贪玩的我不知书为何物,自然不愿读书,每日里只会和小伙伴们玩东玩西。眼看快上小学了,妈妈当然很着急,整日琢磨:怎样才能让我变成人见人爱的读书郎呢?妈妈先后运用了软磨硬泡功和狮吼功,但对我都无济于事。终于有一天,妈妈发怒了,把我锁在房间里,命令我读书。任凭我连哭带嚎,妈妈就是置之不理。我独自留在房间里,听着楼下伙伴们的嬉戏声,心如虫噬,无法安心。可又下不去,只好恨恨地抓起书,突然,小叮当的画像映入眼帘,它可是我的偶像呀,我情不自禁地看了起来。门外的妈妈听见屋内突然安静起来,便害怕了,她打开门,看见我正津津有味地读书,欣慰地笑了,什么也没有说就走了。从此,我便一发而不可收拾,爱上了读书,尽管饱受惩罚之苦,但却增知,获趣,致雅。

为此我从苦中读出了乐,并且读出了古人的一番苦意来。

我曾与高喊“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杜牧共同感受赤壁之战中牺牲战士的苦;也曾与感慨“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杜甫共同感受古代读书人没有房屋的苦;还曾与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李白共同感受唐朝统治时仁人志士不被重用的苦......

书到用时方恨少篇9

关键词:《红楼梦》;关联理论;最佳关联;语用艺术

一、关联与关联理论

“关联(relevance)”属于逻辑学概念。它是一个双位(dyadic predicate)逻辑谓词,表示两种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如甲与乙有关联等。关联理论最初是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这一专著中提出来的[1],是专门针对和用以修订或取代Grice合作原则的一个理论。[2]Sperber与Wilson提出:语言交际会同时涉及这两种模式,一种是代码模式(code model),另一种是推理模式(inferetial model)。但在交际过程中,认知——推理过程是基本的,编码——解码则附属于认知——推理过程。

该专著出版的最初目的就是“给认知科学打下统一的理论基础”(封底的文字说明)。二位作者希望通过书中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找出我们所需要的所有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为此,该书在西方语言学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S.C.Levinson评论说,这是一个“大胆的、很有争议的书。作者试***将语用学理论的重点转移到认知的一般理论上来”。[3]它主要不是讨论如何通过语用学理论去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而是概述出了一条总的认知原则,即关联原则。在第二版中作者又将原来的一条原则修改为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两条。

自Grice提出会话含意学说以来,引发了有关语用推理和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而关联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它不以规则为基础(ruled-based),也不以准则为标准(maxim-based),而是基于下面的观点: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因此,何自然和冉永平[4]认为: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

而且,话语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关联理论强调从信息处理的总的认知理论出发去理解话语。它指出在话语理解时认知主体会利用推理机制,将话语的字面意义与可能隐含的认知信息加以综合,再结合语境假设,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其中具最佳关联性的解释。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应具有充分的关联,也即应该提供与听话人的认知语境相关联的信息,值得听话人注意,以便对方理解与推断自己的交际意***。另一方面,在理解话语时,听话人也只会关注、处理那些具有充分关联性的话语,而且趋向于在与这些话语具最大限度关联的语境中对其进行处理,并构建与这些话语有最佳关联的心理表征[5]。刘绍忠[6]指出:从听话人的角度看,他的理解与解释必须以说话人的话语为基础,不能凭空捏造,胡乱地解释一通。由此看来,解释靠推理,推理就是找关联,而找关联又有相对程度的问题。

二、 文学作品的意义与理解

文学作品无论篇幅大小,其结构总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不管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文学作品作为篇章的一大类别都被看成是由言、象、意多种层次结构的整体。例如西方现象学划分出语音——意义单位层、再观客体/***式化观相层和形而上品质层。中国意境美学中的文学作品本体也呈现为3个层次,即有形(境)、未形(境中意)、无形(境外意)。这3个层次不是平面关系,而是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是通过语言、意象、意蕴3个层次从经验走向超验,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现象走向本体。作为形式批评主导流派的“新批评”把文艺作品的结构分为3层:第一层是明示意,即通过文字符号显示的意义,需要读者根据“细读法”加以理解;第二层是暗示意,即“实象”背后的“虚象”的呈现,这个层面借助于语义分析可能抵达;第三层是象征意,即寻绎虚象中透出的“喻象”,通过语义分析而逐步清晰地活现出一个“象征之网”。我们把这3个层面称作字面意义、引申意义和象征意义。[7]86-88后面两种意义的理解往往通过相关的语用推理或人们的认知来获得,这种认知的能力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有关。通常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其认知和推理的能力则越强,反之,就越弱。

三、以关联理论赏析《红楼梦》的语言语用艺术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是因为曹雪芹在语言使用方面的确高超。下面将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询原作者笔下的语言使用艺术。

(一)谐音关联的使用,让读者处处联想翩翩

例1.(警幻)说毕,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宝玉遂不禁相问。警幻冷笑道:“此香尘世中既无,尔何能知!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宝玉听了,自是羡慕而已。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遗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宝玉听了,点头称赏。

少刻,有小丫鬟来调桌安椅,设摆酒馔。真是: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更不用说那肴馔之盛。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蕤,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之麯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宝玉称赏不迭(第五回)。[8]

从关联理论看王岳川[9]之理解,“群芳髓”之“髓”的字面意义为精华,暗示意为骨髓,象征意义应该为“碎”;“千红一窟”之“窟”的字面意义为山洞,暗示意义为鬼窟冢室,其象征意义则是“窟”字的谐音“哭”,实为对青春花颜遭恶运的哀叹;“万艳同杯”之“杯”的字面意义为盛酒的容器,而更深层的象征意义也是“杯”的谐音“悲”。他还指出,贾府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名字第一个字的谐音组成“原应叹息”,叹息四姐妹所代表的整个女性世界的命运。这些是王岳川通过他的理解和推理确实挖掘出或再构建了曹雪芹伏下的巨匠之笔,还是他的理解力和想像力在原作基础上的再创造,是无法验证的。因此,我们认为,一个文学作品的第三层意义——象征意义是无限的,是在不同时空条件下接受主体的再创造,即是原作品在某一时空条件下与接受主体的所有理性和感性的组成部分交互作用(互动)的结果,这样,一个作品才能按照王岳川的观点超越各种时空之维(作者的、读者的、篇章的、真实世界的)化有限为无限,化实境为虚境,化瞬间为永恒[7]86-88。类似的又有:“盖‘英莲’者,‘应怜’也;‘香菱’者,亦‘相怜’之意”。她名为“真应怜”(甄英莲),身为“千红一哭”(千红一窟),结局为“万艳同悲”(万艳同杯),象征着“群芳碎”(群芳髓)。如此看来,香菱这个人物应该就是金陵十二钗中的正、副、又副等众闺阁的总代表。

例2. 在第22回,贾母所制的灯谜是: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谜底为荔枝。“老祖宗”贾母在贾府中是处于最高地位的太上家长,而谜底“荔枝”是“站树梢”即“立枝”的谐音“离枝”,也在于暗示将来所谓“树倒猢狲散”,预言着贾府势衰人散的结局。贾***的灯谜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谜底为砚台。谜中的“必”谐音“笔”,“应”即应验,谐音“硬砚”。砚台的“端方”、“坚硬”,也十分与贾***的思想性格特征相关,亦即道貌岸然,一本正经,头脑冬烘,顽固不化。

例3. 甄士隐和贾宝玉因梦游“太虚幻境”而被一僧一逍度脱遁入空门则被作者置于全书的首和尾,它可以作为对“太虚幻境”的两边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故事阐释。甄(真)即是贾(假),贾(假)亦是甄(真);不管是无为于人间情爱(甄士隐),还是有为于人间情爱(贾宝玉),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与遁入“空”门相关。

诸如此类,作品中谐音相关的场面,举不胜举,希望阅读时,从关联理论出发,结合上下语境,细细推敲,必有所得,从而对原作者的初衷理解更透。

(二)看似喻花,实则喻人

例1. 如果说雪花是曹雪芹对宝钗在大观园中为人处世的性格概括,那么牡丹则是作者对宝钗一生命运的总结。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宝钗掣得花签:牡丹,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花形硕大,富丽繁荣,在古代为大富大贵之家的点缀,号称“富贵花”,“百两金”、“花中之王”。刘禹锡有“惟有牡丹真国色”,白居易说“花开时节动京城”,周敦颐道“花之富贵者也”——宝钗家中领皇家银粮,拥百万之富,本人有杨妃丰腴、凝脂之神韵,又恪守封建正统的道德规范。于出生、于自身,宝钗都不愧为国色天香的牡丹[10]的象征。生活中的‘石竹’,谦虚、多愁善感的单瓣品种也常常被喻为“花中林黛玉”,用以赠给柔弱袅袅,见物感怀的女友,其实也是这种认知推理的结果。

(三)神话故事,似曾无关,却有关,贯穿《红楼梦》全篇

例1:“女娲补天”。“女娲补天”这一神话故事似乎与《红楼梦》不太相干,但如果我们把眼光从补天的方式上转到补天的主体上的话,就会发现“女娲补天”实际上体现了作者更为深层次的一种人格理想,《红楼梦》女性本位思想的发源就是开篇的“女娲补天”神话。从上下文语境中考察一下就会发现,《红楼梦》中相同辈分的人物有一个规律,那就是男的一律不如女的。老太太的理家才能虽然书中没有明确交代,但还是有迹可寻的,书中描写她“年轻的时候比凤姐还来得”,想来不会比贾家“代”字辈的男人逊色,贾家“文”字辈的男人中,贾敬只知道求仙炼丹,贾赦只知道喝酒讨小老婆,贾***虽无明显劣迹,却也一无长处, 倒还不如王夫人,虽然小事交给凤姐来管,但大事还是自己说了算; 贾家“玉”字辈的男人与他们的父辈一脉相承,同样是男不如女,贾宝玉回回作诗, 都比不上自己身边的那些姐妹; 到了贾家“草”字辈的男人,那就更差了,贾蓉的偷鸡摸狗与秦可卿的远见卓识根本没法比。这正应了冷子兴的那句话,“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 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第二回),也证明了作者在开篇所云的:“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校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 诚不若彼裙钗哉?”所以《红楼梦》,真正是一曲大规模的女性的颂歌。应该说,曹雪芹笔下众多的出色女性,实是他“女娲情结”的一个反映。而且在《红楼梦》中,明确意识到家庭危机并且力***通过自身努力加以改变的女性, 至少有三个。一是秦可卿,二是王熙凤,三是探春。

在秦可卿和王熙风的身上或多或少具有女娲的影子,她们都具有一种忧患意识,她们所做的事或多或少对家族的延续有利,但她们最大的缺点在于缺乏象女娲那样有针对性的实际行动,她们无法阻止大家庭的没落,也无法承担“补天”的重任,由于自身的局限,作者没有把她们塑造成女娲式的人物。

而探春是曹雪芹笔下一个真正具有女娲的胆识与气魄的人物。正是这样的一个小小的机会,让探春有了表现自己才干的舞台,也让我们看到了深埋在曹雪芹心底的“女娲情结”,终于有了表达的机会。可贵的是,曹雪芹赋予了探春女娲的胆识与气魄,也赋予了探春如同女娲那样有针对性的实际行动,但并没有让探春成为女娲的翻版,探春的身上有女娲的影子,更有时代的投影与自己的个性。[11]这样一来,曹雪芹笔下的妇女人物与“女娲补天”这一似乎无关的神话故事经过认知与推理,其中的最佳关联性若然纸上,明晰可辩。

例2:“离恨天”神话探迷。“离恨天”一词在《红楼梦》里出现过三次。第一次出现在第一回当中,在僧道对话中由僧人的叙述引出。讲述的是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由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修得个女体,成了绛珠仙子,于是“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但两者凡心未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第二次出现在第五回里, 写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遇见司掌人间风情月债的警幻仙姑。仙姑告诉宝玉,她居住在离恨天上灌愁海中,并且给宝玉看了十二钗正副册子词。由此暗示大观园众女子今后的命运,尤其是林黛玉与贾宝玉二人的爱情命运。第三次出现在第九十八回的回目中“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而此回写的是宝黛二人爱情的悲惨结局,黛死宝病。

总而观之,“离恨天”在《红楼梦》的出现并非杂乱无序的, 而是把宝黛二人爱情的神话缘起、预寓和结局都贯穿联系起来了。因此分析《红楼梦》中“离恨天”的关联性对于理解全书的内涵是具有一定意义的。《红楼梦》中“离恨天”是对前人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元曲中“离恨天”的继承与发展而建构起来的。“离恨天”一词较早出现在元曲中,《全元曲》一共出现“离恨天”19次。如: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 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 石子章《秦翛然竹屋听琴》第二折) 。我一年一日过了, 团圆日较少;三十三天觑了, 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害了, 相思病怎熬( 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第一折)。“三十三天”和“四百四病”都是借用于佛教的概念。《红楼梦》中“离恨天”的谋篇,是对元曲中“离恨天”指向男女情爱内容的继承与发展。《红楼梦》中“离恨天”的使用同元曲一样,都是一种爱情婚姻悲剧的意象指向, 但《红楼梦》的“离恨天”构思远高于元曲。其一,《红楼梦》中“离恨天”是具象化的文学意象,而元曲中“离恨天”只是抽象化的语言符号。元曲中“离恨天”是主人公在爱情遭挫、婚姻离散等情况下所发出来的抽象的呼喊,虽然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离愁别恨, 但其所指向的具体对象却十分模糊。 “离恨天”其实最早出现在《西游记》中, 共有五次, 分布在第五回1次、第三十九、五十二回各2次。现举一例如下:好大圣,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一见了,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西游记》第五回)。

从形式上看,《红楼梦》中“离恨天”的建构完全脱离了宗教色彩,它不再与“三十三天”、“兜率天”、“四百四病”等佛教名词联系在一起,但在本质上却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佛教哲理。首先,《红楼梦》中“离恨天”揭示了“恨”之所在的佛教哲理。从佛教观念讲,“恨”即为内心怨积不畅而引起的苦恼。《成唯识论》曰:“云何为恨, 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怨为性。能障不恨,热恼为业。谓结恨者,不能含忍,恒热恼故。”因为有了“恨”,便有了苦恼。为了解脱苦恼,就得“离恨”。绛珠仙子从“离恨天”下凡到大观园,便是由于神瑛侍者“灌溉之情未偿”的内心之“恨”未得解决,“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她历经尘缘就是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浇之情。而林黛玉魂归“离恨天”又是因为她与贾宝玉在凡尘的爱情无法实现之“恨”的原因所造成的。因此,无论是从仙界历劫凡尘,还是从凡尘魂归仙界, 都是由于“恨”。为了离恨,便历经了仙界——凡尘——仙界的循环历程。其次,《红楼梦》中“离恨天”演绎了“色即空”的佛教意蕴,认为要解决“离恨”的真正办法即是消除一切情色欲望,因为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是罪恶的源头。《妙华莲花经》曰:“诸苦所因, 贪欲为本”。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一段为了“偿债”的情缘,在大观园历经了春之萌动、夏之成长、秋之衰颓、冬之殒落的历程后最终回归到“离恨天”。林黛玉虽然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流尽了,却没能换得个“举案齐眉”。一切“春恨秋悲皆自惹”,问为何缘,只因“离恨天”上情缘未了, 尘欲未尽。薛宝钗热衷于“仕途经济”,八面玲珑,博得贾府上下夸赞,虽得了与贾宝玉“举案齐眉”,但“到底意难平”。婚后不久贾宝玉即出家为和尚,薛宝钗只好独守空房,抱恨终身。为了所谓的情色欲望,林黛玉魂归西天,薛宝钗则独守空房,因此无论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她们所得到的都是“水中月”、“镜中花”,最终的结果都是“空空如也”。贾宝玉更是以出家的方式表明“色即空”的佛家理蕴,昭示了情色欲望的虚幻性。[12]这种鲜明的对比形成了一种最佳的关联特征,因此,《红楼梦》中“离恨天”就是一种指代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的文学意象。

四、 结语

关联理论认为, 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在较小的语境中找不到关联, 就得借助更大一些的语境,直至使话语在这种语境中具有最佳语境效果,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实现对话语的最准确的理解。本文就是通过对作品中一些鲜活事例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看到了曹雪芹炉火纯青的语言描写艺术,像生活一样, 好像没有成文的章法, 但又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

参考文献

[1]SPERBER D. & D.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1995.

[2] 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M].//In Grice(ed.).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5.

[3] LEVINSON S C. A Review of Relevance[J].Journal of Linguistics, 1989,25(2): 455-472.

[4] 何自然 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8(3):92-107.

[5] 何自然 冉永平.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9.

[6] 刘绍忠.关联理论的交际观[J].现代外语,1997(2):13-20.

[7] 钱敏汝.篇章语用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86-88.

[8] 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9] 王岳川.文化话语与意义踪迹[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10] 庞婧文.天葩吐奇芳——从《红楼梦》韵文解读薛宝钗形象[J].德州学院学报,2008(1):6-10.

书到用时方恨少篇10

1

张恨水的妻子徐文淑,原名徐大毛,其父为私塾先生,但徐并不识字。1912年,张父去世后,母亲戴氏带着子女回到老家安徽潜山,为了拴住儿子的心,戴氏决定给18岁的张恨水找个媳妇。张恨水本不满母亲包办婚姻,但他不忍拒绝母亲,只能同意。转眼到了成亲之日,张府上下,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张恨水像木偶一样穿上新衣,与新人拜了堂。等进入洞房,秤杆子挑开红盖头,张恨水才发现,眼前的新娘相貌平平,身材矮胖,与母亲口中的女子大相径庭,他大受屈辱,后来写下了小说《青衫泪》。但为了母亲,他勉强接受了徐大毛。婚后,张恨水的妹妹为大嫂更名徐文淑,并教她读书习字。徐文淑曾产下一女,不幸夭折。

结婚不到半年,张恨水便出外谋事。及至1926年,徐文淑随全家迁居北平时,张恨水已经娶了胡秋霞,并有了一个女儿。徐文淑并没有怨言,和胡秋霞相处融洽。

张恨水的母亲心疼儿媳,总希望徐文淑能有个孩子,老有所依。1927年,徐又生下一子,又不幸夭折。徐文淑认为是自己命苦,从此,基本过着单身生活。1928年,胡秋霞生下儿子张小水,徐视张小水如同己出。

抗战爆发后,张恨水将徐文淑与胡秋霞安顿在安徽老家。1946年,胡秋霞与子女返回北平,徐文淑独自留在潜山照顾婆母,张恨水给她购置了土地、房屋。到时,徐因为有地,被划为地主,只能离开潜山县,住在安庆市的一座小楼里,深居简出。张每月给她汇寄50元生活费,徐常开心地对人说:“我嫁了个摇钱树呢。”

1958年10月的一天,徐文淑上街给张小水寄信时中风,跌倒在地。路人把她送入医院,不久,她便与世长辞。临终前,她留下遗言,将两枚金戒指分别送给胡秋霞和周南(张的第三任妻子),以作纪念。

2

1919年,张恨水到北京后,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生活很是辛苦。当时张已经30岁,客居北京,举目无亲,内心非常苦闷。

一次,张恨水到“贫民习艺所”采访,那里收容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小女孩儿。其中一个女孩儿姓胡,出生在重庆的一个江边小镇,其父是一个靠挑水过活的穷人。四五岁时她被拐卖到上海,给一个杨姓人家当丫鬟,后随杨家搬到北平。一次,她不堪忍受毒打从杨家逃了出来,在巡警的指点下来到“贫民习艺所”。

张恨水为女孩儿取名胡秋霞。胡秋霞悉心照料张恨水的生活,使张可以安心工作,这之后,张恨水迎来了他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张也手把手教她读书识字。慢慢地,两人就生活在了一起。

张恨水名噪京城后,胡之前服侍过的杨家人慕名前来攀亲,认了胡秋霞做养女,说这样可以提高她的出身门第,方不辱没大作家张恨水;又带了许多金银首饰,送给他俩刚出生的女儿。后来,张恨水根据胡秋霞的生活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落霞孤鹜》。小说出版后,立即被上海明星电影公司看中,于1931年拍成了电影,由胡蝶主演。张还将杨家人认胡秋霞做女儿一事写进了另一部小说《金粉世家》。

胡秋霞只是粗通文墨,她与张恨水之间缺少张所向往的那种才子佳人式的浪漫。而杨家经常让胡秋霞去打牌,有时胡还喝得酩酊大醉回家,张恨水很是失望。

1928年,张恨水遇到了一位美国留学归来的才女,两人互生爱慕。才女提出,如果张恨水想和她结婚,必须先和胡秋霞、徐文淑离婚。张恨水觉得一旦离婚,胡、徐将失去生活的依靠,于是他毅然挥剑斩断情丝。

后来,张恨水遇到了周南。胡秋霞很是愤怒,她闹过,想过离婚,撕碎了以前所有的照片。但在婆母和家人的劝说下,为了3个幼小的儿女,她最终还是妥协了,常常借酒消愁。

胡秋霞对钱看得很淡,张恨水给她的私房钱,她从不会自己独享,张恨水办《南京人报》时,她毅然拿出2000元大洋帮助张购买印刷设备。抗战时期,张恨水在重庆,胡秋霞和家里人被留在了安徽老家。由于战争,张恨水寄钱只能寄到金寨,每次胡秋霞都要赶200多里山路冒着危险把一家人的活命钱取回来。张恨水老家的人对胡秋霞的评价是,很像一个侠女,“爱劳动,胆子大,心眼儿好”。

抗战胜利后,张恨水将胡秋霞母子接到北平,刚开始住在张恨水单位的宿舍里。1948年,她生下女儿张正后,为了更好地照顾胡秋霞,张恨水将她接回了家,和周南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次年,张脑溢血,还在哺***中的胡秋霞与家人轮流照顾丈夫。等张病好一些,她就般到别处居住。周南病逝后,胡秋霞和张恨水也没有一起生活。她常常去探望张恨水,在张恨水离世前的一段时间,次数明显增多。

晚年的胡秋霞虽然有儿孙相伴,但寂寞依旧,苦酒伴随了她的后半生。她常常指着袅袅的檀香清烟对女儿说:“那就是我的伴儿……”1983年,胡秋霞也告别人世。

3

1931年,张恨水与北平春明女中学生周淑云结婚,婚后,他根据《诗经・国风》第一章“周南”二字,为周淑云改名“周南”。周淑云祖籍云南,父亲早故,只有母亲和一个弱智弟弟。因此,她成了母亲唯一的希望。这身世与张恨水《啼笑因缘》中沈凤喜较相似,而她正是看了《啼笑因缘》,开始倾慕张恨水的才华。

婚后,张恨水教周南读唐诗、学绘画、练书法,不时来段京腔对唱,其乐融融。周南的到来,给张恨水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张恨水享受到了追慕已久的琴瑟相和、红袖添香的家庭温馨。1935年,张恨水到上海创办《立报》,周南怀抱儿子相伴其右。

抗战之初,全家迁居安徽潜山,张恨水只身入川。周南放心不下丈夫,带着儿子,在张的堂兄樵野的护送下,千里奔赴重庆与张团聚。一路上,兵荒马乱,***林弹雨,周南甚至连续两天水米未进。周南千里入蜀寻夫之事,后来被张恨水写进小说《蜀道难》。在重庆,一家人度过了艰苦的8年生活。住的是“文协”的3间茅屋,下雨时,锅碗瓢盆全用上接漏,张恨水戏称“待漏斋”。周南学会了种菜、养猪。为不影响张恨水写作,天不亮就叫孩子把猪赶上山,天黑后才赶回后院。

书到用时方恨少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书到用时方恨少10篇

学习

司马光砸缸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司马光砸缸10篇,内容包括司马光砸缸简介10个字,司马光砸缸的详细故事。“务令百姓敢营生计,则家给人足,庶几可望矣”。“凡布施恩泽,应从下开始;而裁减用度,则应从上开始。”这样的折子司马光上了无数,也不知天下有多少人家因他而

学习

如何预防职务犯罪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预防职务犯罪,内容包括职务犯罪的预防方案,职务犯罪预防案例教程。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治水平。要把反腐倡廉纳入当前的“保持***员先进性”教育中。使***员干部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

学习

永恒生命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永恒生命10篇,内容包括永恒的生命感悟,诗歌永恒的生命。我想那永恒里的照样,落没的影子把它的光辉拉得很长很长。我想太阳也会疲倦吧,因为在它眼中,瞬间存在的人们,却也同样只会欣赏瞬间的美丽,而看不见永恒的努力。美丽是什么?是

学习

初出茅庐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初出茅庐10篇,内容包括初出茅庐的深度解析,初出茅庐的故事及感悟。3、在20世纪头几年内,进行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在内燃机汽车之间展开比赛,还和电动或蒸汽汽车进行竞赛的,是汽车车主俱乐部,而不是什么初出茅庐的汽车制造商。4、

学习

坚持英语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坚持英语10篇,内容包括坚持的英语文章带翻译,坚持英语。我们都知道:喜欢做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做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有一句名言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推动学生不断前进,有了浓厚的兴趣

学习

春夜洛城闻笛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春夜洛城闻笛10篇,内容包括春夜洛城闻笛古诗给人的感受,春夜洛城闻笛古诗翻译完整版。【前言】《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

学习

人力资源年度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人力资源年度总结,内容包括人力资源年度总结回顾,人力资源年度总结规划ppt。二、加强管理、狠抓落实是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年初,部门领导就根据年度工作目标,逐项分解工作任务,层层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在工作当中,注意督

学习

劳动合同试用期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合同试用期10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试用期规定,劳动合同试用期范文。甲方聘用乙方为试用期员工,试用期_______个月,自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起至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经双方平等协商,现就试用期间的有关事项订立

学习

福利院活动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福利院活动总结,内容包括福利院敬老月活动总结,福利院消防演练总结。在爱心募捐活动中,同学们积极踊跃,捐款献爱心,为孩子们购买了爱心食品,展现了孩子们的奉献精神。来到儿童福利院,负责人把同学们带到了孩子们玩耍的园地,孩子们

学习

爱情转移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爱情转移10篇,内容包括爱情转移徐峥,爱情呼叫转移。

学习

化学常识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常识10篇,内容包括化学常识科普,化学常识填空。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化学知识渗透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作为教师,合理科学地运用这些人们日常熟知、乐于关注又十分有用的知识,能够化枯燥的知识灌输为有趣实用的探索发现和研

学习

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10篇,内容包括孔子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关于古人读书的名言名句。3、为了彻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观主义成分,我们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虚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4、黑发不知勤学

学习

西江月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西江月10篇,内容包括西江月词100首,西江月经典二十首。独言这红尘间是非万千待到秋尽百花开遍再来重拾这破碎的片段谁见天上人间寂寞了谁的笑颜流虹飞剑江河掀起是非三千相见无言最是委婉琴声呜咽西江亭上素手拨弦独走江岸

学习

励志小故事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励志小故事10篇,内容包括励志故事小故事十篇,励志小故事精选10篇。俗话说:“长兄如父”。三弟的年少轻狂大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只要有机会,就苦口婆心地劝他:“三弟呀!不要再在外面流荡了!要早点回家免得让家人担心啊!”三弟

学习

时间谋杀计划:我用时间换金钱

阅读(30)

都说时间就是金钱,既然我手上有大把的时间,为何不把它们“兑换”成金钱呢。正巧一铁杆闺蜜打来电话:“哎,我发现一个网站,填填个人信息就可以免费领各种名牌化妆品的赠品和试用装。”我一听就来劲了,反正我近来最不缺的是时间,最缺的是money,若

学习

莫让抗毒血清用时方恨少

阅读(51)

进入夏季以来,对于缺乏抗毒血清导致患者抱憾终身的报道屡见不鲜。大家是否还记得他们:苏州小伙叶某,今年6月7日不幸被蝰蛇咬伤后因找不到抗蝰蛇毒血清,导致多脏器严重衰竭而不治身亡;家住甘肃皋兰的11岁男孩,今年9月9日在放羊时不慎被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