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进行曲篇1
——记和平路小学09年春季运动会
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学校的春季运动会。
首先是运动员列队接受校长检阅,接着由校长宣布运动会开始。
第一项是五年级女子组50米赛跑。起跑线上,运动员个个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准备以最佳状态迎接即将来临的挑战。随着“嘭”地一声***响。我们班的运动员刘晓莉箭一样的冲了出去。瞬间,同学们的目光都聚集在跑道上,接着各班都响起了为自己队员加油呼声。短短的几秒钟已经冲过了终点。
接着是女子组150米乘2,男子组150米乘2,等项目。
1500米比赛开始啦,只见我们班的李雅和张梦圆飞燕一般得冲出了跑道。一圈,两圈,三圈……圈数一点点的减少,运动员的体力也在一点点的下降。忽然我们班的李雅同学冲过终点,夺得第一,张梦园也紧随其后,夺得第二名。
运动会进行曲篇2
——引子
校运动会之开幕式
今天举行校运动会开幕式。面对这几千人的运动盛会,同学们个个都显得异常兴奋。一早,同学们都穿起了“戏服”(校服),有的与同学们说说笑笑;有的同学跃跃欲试,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坐下,有点迫不及待;有的同学,还在抱着一本书“啃”,心想:“嘿,我反正有没有项目,我一定要在运动会期间将成绩提上来!”;还有的同学趴在桌子上,魂不守舍的,心儿早就飞到了运动场上……
运动会开幕式时间到了 ,同学们都像百米冲刺一样涌出教室门,由于用力过猛,门都快被我们挤出门框了(可怜啊!)。我们刚下来,可能是我们的道具太“新颖”了,招来了许多异样的目光,他们像看外星人一样对着我们手上那两朵鲜艳的大红花,我顿时懂了“人怕出名猪怕壮”的含义,感觉好尴尬,脸红红的。
开幕式还举行得较为顺利,只是我们班出尽了洋相,不过觉得挺开心的。
校运动会之比赛
“唉——”由于是第一次参加校运动会,一时疏忽把拔河比赛的冠***拱手让给了别班。 107班,非同一般!我们懂得“胜不骄,败不馁”、“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吸取失败的教训之后,我们原以为在大课间操比赛中会勇夺桂冠,可还是事与愿违……
操场上有我们青春的汗滴,有我们咬着牙的执着……。我们在经历多天的魔鬼般训练后,对大课间操比赛充满了信心。可我们那一向对我们要求严格的李老师竟然摸了个“一号”,要知道第一个出场分数一定不会出太高!算了,我认为第一个出场也有好处,如:没有太多的压力;能更好的考验我们的能力……我们每个人用出最好的水平,去迎接这场挑战!最后竟得了九十一点八的高分!取得了第三的名次!
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了,一百零七班一定是最棒的!
校运动会之暂停
运动会进行曲篇3
摘 要 曲棍球运动作为奥运会项目中历史最为悠久和光辉的项目之一,近些年逐渐受到我国的重视。然而,由于我国发展状况的影响,从对我国曲棍球训练学角度、比赛水平、训练理念等多方面进行剖析,试***从根本原因抓起,来尽可能的总结影响我国曲棍球水平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来更好地抓住曲棍球训练的基本规律,理解、把握住曲棍球训练过程中的经验方法,来探求出适合我国曲棍球训练的一套方法,希望这对于提高我国曲棍球运动水平、促使我国曲棍球运动健康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曲棍球 曲棍球水平 奥运会运动
一、引言
曲棍球运动在我国发展近40年,从零基础到现在女子曲棍球取得亚洲及世界较高水平,男子曲棍球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我国曲棍球运动员不管是在训练强度上还是在方法指导上,付出的努力不低于世界一流强队,然而在奥运会等大型比赛项目上,和对手相比,总是无法达到满意的水平。
下面通过分析曲棍球运动规律、训练理念,以及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等方面来入手,从多角度入手找出问题加以解决。最后对我国曲棍球在训练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按照严格、客观的规律加以分析,以此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二、我国曲棍球技术环境问题分析
周边相关群体对运动员整体技术水平影响的氛围都可称为技术环境,它主要由教练员状况、运动员状况、科技支持以及国际技术交流等构成。
(一)教练员技术影响
由于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训练体制的影响,曲棍球运动普及度不高,这就致使专业队教练员选拔途径单一,基本上皆为运动员出身。他们运动技术水平高,但接受的知识结构较单一,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偏低,很难对国外先进训练理论进行很好的学习。尽管现今有高学历加入,但我国曲棍球教练员从总体上文化层次较低。
(二)运动员技术影响
一名合格的曲棍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稳定、熟练、运用自如的技战术能力及相当的比赛经验。由于我国运动员在日常训练、竞赛中很少有较高水平技能表现的体验,相互间难以提供学习、借鉴的条件,因而在技、战术方面表现出运动员普遍缺乏大赛经验,跟不上现代曲棍球的发展趋势。
(三)科研理论研究及国际技术交流
实践证明,较好的技术环境对于运动员学习、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未形成在全国儿童、少年、青年及专业队里构建起大批高水平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这导致运动员在技术的理解与体验,技战术的创新与指导上都无法得到较好的指导,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发展趋势。当今体育社会,离不开科技创新。我国曲棍球各级队伍由于资金、结构、认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科研成果对技术环境的影响较小,国际技术交流也应教练员的自身素质影响受到限制。
至今,我国很少有相关曲棍球训练方面的专业论著和研究论文。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局限,科研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即使有先进训练理念引入也难以专业有效地融入训练中来。
三、我国曲棍球运动中亟待解决的基础训练问题
(一)项目普及率低及运动员选材途径单一
我国曲棍球运动的基础较为薄弱。至今,从事专业训练的运动员不足千人,在编的教练员不足50人,能经常参加裁判工作的裁判员不足40人,普及程度相对极低。最终导致了很少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曲棍球训练。我国曲棍球训练的起始年龄大部分的初训年龄在13岁左右,受训人数较少体现出我国曲棍球运动员个人能力的先天落差。
(二)薄弱的基础训练水平
我国的曲棍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基本技术粗糙,技能水平低,个人攻击能力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不注意基本技术、技能训练,个人攻击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对此,教练员的认识和体会也如此。再者,很多教练员们对对抗类项目运动规律和训练理念没有清楚的认识,训练很多都偏离实战。对于像曲棍球这样一种集体球类项目致胜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就是――自主性、攻击性、创造性等个人基本技术的训练。
四、我国曲棍球运动中亟待解决的项目规律及先进理念问题
曲棍球运动具有其它项目不同的训练理念和项目特征,特别是在体能和技巧、个人和集体、对抗与技能、教练员和运动员等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
(一)曲棍球运动中体能和技巧的规律及理念
曲棍球运动是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混合性运动项目。需要长期握杆跑动,挥杆击球,这些都对运动员上、下肢的力量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全面的身体素质和全面、良好的机能水平是提高竞技水平的前提和保证。
(二)曲棍球运动中个人和集体的规律及理念
整体观念对球队取胜至关重要,个人行动要服从全队的需要,把个人融为集体之中,团队精神是球队的生命,需要在训练中运动员自己不断地体验、摸索、尝试、总结与升华,来获得随机应变、运用自如、富有个人特点的实战能力。
(三)曲棍球运动中教练员与运动员间规律及理念
实践证明,训练内容通过运动员不断地体验、摸索、尝试、总结与升华,才能获得随机应变、运用自如的、富有个人特点的实战能力。我国一些对抗性球类项目中,教练员过于控制训练模式,使得运动员失去克服自己的不足的主管能力,进而抹杀了自己的优势。
五、总结
创新理念,寻求突破。只有通过科学的了解我国当前曲棍球运动发展的问题,才能构建出适合我国曲棍球运动强大发展所需的新型训练方法与手段,让运动员在适合自身的技能训练环境下切实得到提高,进而整体上提高我国训练环境,来解决当前制约我国曲棍球运动水平提高的核心问题,以此保证我国曲棍球运动立足国际之巅。
参考文献:
[1] 宋岩.对制约我国曲棍球水平提高的训练问题探讨[J].神州.2013.
运动会进行曲篇4
关键词 曲线运动 位移 速度 合成与分解
笔者在实施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物理2,2010年4月第3版)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感觉内容安排有欠妥之处,通过对新、老教材内容编排进行深入的比较,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重组、整合、拓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仅供参考。
一、新、老教材体系的对比
新教材安排了一节内容,延用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首先介绍曲线运动的位移,由于位移矢量的方向不断变化,为了运算方便,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位移在坐标轴方向的分矢量来代表它。然后介绍曲线运动的速度,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确定速度的方向,认识曲线运动的性质,由于速度的方向不断变化,可以用它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分速度来表示。接着分析蜡块运动的实例,通过有层次的分步实验,在对实验现象观察的基础上,再从理论上分析了蜡块的位置、速度和运动轨迹,让学生体会描述物体在平面中二维运动的方法。最后介绍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结论。
老教材从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显著区别――速度的方向在变化入手,安排了两节内容。第一节曲线运动:首先介绍曲线运动的速度,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确定速度的方向,认识曲线运动的性质;然后介绍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得出曲线运动的条件。第二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析蜡块运动的实例,通过有层次的分步实验,在对实验现象观察的基础上,再从理论上分析了蜡块的位置、运动轨迹、位移和速度,让学生体会描述物体在平面中二维运动的方法,并明确提出了分运动和合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二、新教材编排的欠妥之处
1.偏离了内容安排由浅入深的初衷
教材在介绍曲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时,就涉及了合位移与分位移、合速度与分速度、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而且所举实例均为平抛运动,并通过例题强化了速度的分解方法。解决质点在平面中的二维运动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新东西,不很容易,学习中一个原则是分散难点,而新教材的编排使学生学习的难度大大提升,偏离了内容安排由浅入深的初衷,与第二节平抛运动的研究也有重复、冲突之嫌。内容安排的层次、梯度、容量,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2.没有明确合运动与分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关概念
教材在运动描述的实例中分析蜡块的运动时,渗透了质点在平面内运动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没有提到合运动与分运动及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相关内容,只是在介绍曲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时,引用了分矢量、分速度的说法。其实,在课程标准中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知道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3.注重实验研究,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材拟通过蜡块运动的研究,让学生知道合运动与分运动及其相互关系,知道解决质点在平面中的二维运动的方法。在对蜡块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前,如果能联系小船渡河这一生活实例引入,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会使问题的解决更加轻松。
4.在运动描述的实例分析中淡化了对位移的讨论
位移和速度是描述运动的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而教材在蜡块运动的描述中,位移基本被位置代替了,只是以“请你思考”的方式露面。一方面,位移可以准确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变化情况;另一方面,结合位移的讨论来研究蜡块的运动,也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建议
1.教学从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显著区别入手
(1)列举生活中曲线运动的实例,如做圆周运动的铁屑,雨滴从旋转的雨伞边缘飞出和链球飞出瞬间的运动情况,引出研究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课题,并引导学生猜测速度的方向。
(2)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如钢球离开轨道实验,得出速度方向的判断方法,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一些实验进行体验。
(3)结合数学知识,运用极限思想,从理论上探究曲线运动物体瞬时速度的方向。
(4)抓住速度的矢量性特点,结合加速度的概念,分析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性质。
2.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得出曲线运动的条件,把握条件的本质,并让学生列举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曲线运动。
3.通过解决问题链,总结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1)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小船渡河,提出问题:小船渡河时,如果始终保持船头指向与河岸垂直①如果河水不流动,小船如何运动?②如果关闭小船的发动机,小船将如何运动?③实际情况(河水流动)小船是怎样渡河的?结合以上问题的解决,介绍分运动和合运动的概念。
(2)实验演示――蜡块的运动,分步实验,区分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基础上,提出问题:①合运动与分运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②蜡块做什么样的运动?它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它的运动是匀速还是变速?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合运动与分运动等效性、***性、等时性的关系。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联系直线运动物体的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确定蜡块的位置,明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进而得出蜡块的运动轨迹、位移、速度等特征,从不同角度说明蜡块的运动性质。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对小船渡河相关问题的分析,加深对合运动与分运动及其关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重要意义。
(4)提出新问题,为抛体运动学习打好伏笔。让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观察红蜡块的运动,提出问题:①分析蜡块做曲线运动的原因;②蜡块做什么样的运动?如何确定蜡块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和某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以两节为宜,第一节曲线运动,第二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样既能突出重点,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四、对平抛运动教学的建议
新教材第二节知识点“平抛运动的位移”讨论了物体在任一时刻的位置、运动轨迹,“回避”了位移的讨论。而对于日常生活中“从斜面到斜面”的问题进行处理时,就必须要清楚位移的情况,明确区分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在平抛运动中,加入位移的讨论,一方面可以将位移(过程量)和速度(状态量)进行分析比较,明确两者方向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对运动的描述更加完整。
以上体会,如有偏颇,望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运动会进行曲篇5
1何谓“化曲为直”法?
小学数学中,介绍了用绕线的方法测量圆柱周长,等效于把圆柱周长展开拉直,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就是运用直线运动的知识,处理曲线运动问题.目前,部分人认为,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来研究曲线运动,把曲线运动看成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的合成,就是“化曲为直”法,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比较牵强附会.“化曲为直”法,更多体现在微元思想中,它是将曲线运动过程进行无限细分(化曲为直),从其中抽取某一微小单元进行讨论,从而找出被研究过程变化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例如:研究物体在水平力作用下,绕水平圆周运动一周的过程中,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功问题.我们可以在圆周上取一微小圆弧,由于过程足够短,该圆弧可以看成直线(类似于在地球表面取一足够小范围,球面变为平面),在发生这一微小位移的过程中,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该位移方向相反,先求出滑动摩擦力在这微小位移的过程中所做的功,再求各小段做功的代数和,即为全过程的总功,很容易得出W=-2πRf动.
2在解决曲线运动问题时,是否一切曲线运动问题都可以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去解决?
2.1物体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条件不同
本文把物体运动速度方向设为x方向,与运动速度垂直的方向设为y方向.我们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运动物体所受合力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对于一般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很多小段,每一小段都可以看成圆周运动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说:曲线运动需要向心力,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还能理解为:x方向可以不受力(速率不变时),y方向一定受力作用,提供向心力!例如:平抛运动中,物体在某位置的向心力可由重力在y方向上的分力提供,如***1所示.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不管它有没有加速度,在y方向上,它没有发生位移,必然受力平衡,即y方向上合力为零.也就是说,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与物体运动垂直的方向上合力为零.
2.2“化曲为直”影响了y方向上力的分析
如***2所示,物块沿竖直放置的圆弧轨道运动,从圆周运动的角度考虑,物块经过某位置时,轨道对它的支持力FN与重力在y方向上的分力Gy合力提供向心力,显然,FN大于Gy.如果把该位置附近的一小段圆弧处理成直线(一小段斜面),显然得到FN等于Gy!
2.3处理曲线运动问题时,y方向上的力,不影响所研究的问题,“化曲为直”的方法才可用!
例1如***3所示,用一根长L光滑铁丝,绕成一个形状规则、高为h的弹簧,弹簧的中心轴线保持竖直.在铁丝上套一个小球,无初速释放,求小球运动到弹簧底部的时间t?(不考虑弹簧形变)
分析与解由于弹簧的形状规则,任取弹簧上的一小段,都可视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小球在每一小段上的加速度只由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提供,都是a=gsinθ,对小球运动的全过程,相当于小球沿***4所示的光滑斜面运动(化曲为直),直接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即可求出小球运动到弹簧底部的时间.本题中,若铁丝不光滑,它与小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不可用上述方法求解,因为小球沿弹簧运动时,做的是曲线运动,在每一小段圆弧上,轨道对它的弹力随其速度大小的增大而增大(需要的向心力变大),故而引起小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断变大,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不断变小.
例2如***5所示,在滑雪场有两个不同的滑道AB和AB′分别与水平滑道相连,AB为斜面,AB′为曲面,它们与水平滑道之间均可视为平滑相连.甲、乙两名质量相同的滑雪者分别乘两个完全相同的雪橇从A点由静止出发沿AB和AB′滑下,最后都能停在水平滑道上.设雪橇和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滑雪者保持一定姿势坐在雪橇上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在B′点的速率等于乙在B′点的速率
B.甲在B′点的速率大于乙在B′点的速率
C.甲全部滑行过程的水平位移等于乙全部滑行过程的水平位移
运动会进行曲篇6
8月10日,《文艺报》会议室回荡着激昂、跃进的旋律,韩磊富有磁性的演唱很有感染力。由株州市文联和《文艺报》联合主办的《这一刻》歌曲创作研讨会在此召开。湖南省音协副***、作曲家孟勇及在京词曲界专家缪也、晨枫、田晓耕、虞文琴、《文艺报》总编辑范咏戈、总编室主任石一宁及本报总编辑安瑞等参加了研讨。
株州市文联***周文杰首先介绍了歌曲《这一刻》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者的基本情况。《这一刻》是为即将于8月31日在株州体育馆举行的湖南省“十运会”开幕式所作的主题歌。呈现在专家面前的歌谱是第11次修改稿。词曲作者陈建新与肖雅瑜有过多年合作经验,两年前由戴玉强演唱的歌曲《向着太阳走》就出自他们二人之手。曲作者肖雅瑜不仅是株州市的市委书记,还是国家一级作曲,这两三年内她先后创作了30多首艺术歌曲,《这一刻》是她首次尝试创作通俗歌曲。为在歌曲中传达出运动会的精神气质,她在体验生活方面也曾暗下功夫。
与会者充分肯定了《这一刻》在运动会歌曲这一题材领域所进行的努力。近三年,奥运征歌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至今鲜见出类拔萃之作,致使运动会歌曲格外受到音乐界关注,业余词曲作者对此也投入了极大热情。
中国音协《歌曲》编辑部副主编田晓耕表达了听《这一刻》的感受:前奏很有气势,号角式的。虽然是采用通俗歌曲的写法但有艺术性,抓住一个动机不断发展很集中,层次感很强也很清晰。他认为这首歌演唱形式可以多样,既可独唱也可由群众合唱,尤其是体育盛会这样的歌曲最终是要接受群众检验、由群众传唱的。这首歌反映了写作者的出发点比较好,找的结合点比较好,不象有些奥运征歌过于个人化,希望《这一刻》能够推广开来。再加工时,可以考虑后面能否加进合唱,间奏上稍微有些过渡,在录音效果上也可尝试其他方式。晨枫讲:体育歌曲强调一种力量、竞技,又要体现人自身的生命活力,这种歌曲很难把握。而《这一刻》作者在这方面把握适度。旋律稳定、很大气,没有大的起伏跌宕,歌曲后面部分体现出激情奔放的活力。词比较简洁,巧妙地把“更快、更高、更强”用在你我他等具像上,作为运动会开幕式歌曲很优秀。虞文琴认为,歌曲的切入点比较好,构思精巧,从词到曲运用素材比较精练,歌曲好听悦耳。针对第二段歌词形容多,缺乏具像描写,她建议修改一下,以使歌曲更生动。
运动会进行曲篇7
【关键词】歌曲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一、歌曲在课堂不同阶段的运用
1.课堂起始阶段运用歌曲。①缓解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初始阶段插入歌曲,可安定学生情绪,让他们慢慢进入学习氛围。如在2008年的园区骨干教师示范课上,徐建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就安排学生齐唱“If you are happy”这首歌。学生跟着音乐唱歌,并配上简单的动作,如:拍拍手,跺跺脚。紧张的课堂气氛被愉快的歌声舒缓下来,在课堂起始阶段调整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这一课堂在后来的评课中一致获得其他老师的好评。②承上启下辅助导入新课许多教师在课堂的开始,通常采用表演课文或交谈过渡到新课,有时这种做法会令学生精神紧张而造成学生课堂尾段疲劳。如果在课堂的起始阶段选择合适的歌谣可放松学生精神,并可起到承上启下、事半功倍的作用。
2.课堂发展阶段运用歌曲。①巩固和操练新课内容。课堂发展阶段运用歌谣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如完成关于形状的新授课后,可以运用歌曲“Shapes”:歌唱中配合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同时使他们轻松地练习四个形状的单词,并启迪学生用 shape 来区分事物的不同。②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利于消除学生疲劳。经过紧张的新课学习,学生最容易出现疲劳的现象。这时首要考虑的是舒缓教学节奏,消除学生疲劳的方法。如学习现在进行时这一课时,我自己编了一首What are you doing?的歌曲:
**, what are you doing? I’m playing the guitar.**, what is he doing? He’s playing the violin.**, what is she doing? She’s playing the piano.**,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re dancing.
(**,这个表示班级里学生的名字,可以随意替换。)
让学生唱一唱,做一做动作,他们精神上的疲劳也会一扫而空。课堂教学节奏因歌曲的插入而得到调整,由紧张的授课转入轻松的活动中。
3.课堂结束阶段运用歌曲。课堂进入结束阶段,必须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用以反馈教学效果。反馈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如何令学生主动参与,不易做到。根据小学生爱唱、爱动的心理特点,在玩玩唱唱中反馈学习情况是最适合的。如学习了介词“in, on, under, beside,behind”等后,我又创编了一首My bedroom的歌曲:
Oh, where? Oh, where?
Where’s my rubber? It’s in the pencil box.
Where’s my pencil box? It’s under the book.
Where’s my book? It’s behind the clock.
Where’s my clock? It’s on the desk.
Where’s my desk? It’s beside the bed.
Where’s my bed? It’s in my bedroom.
以这首歌曲作为标准有其合理性,学生对歌曲掌握情况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歌曲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比读、问、做习题都轻松,更为学生所接受。
二、不同种类歌曲的运用
1.运用对唱式歌曲来组织教学。教师在组织教学环节中通常采用师生问好的形式。但如果我们改成对唱的形式效果会更好,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
2.运用归纳式歌曲来发现规律。在小学阶段,一般不宜单纯地讲授过多的语法知识。但是,学生对某个语法有了一定量的感性认识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适当地总结规律。歌曲在这方面可以帮上大忙。如在《To the zoo》中可以训练“be going to”将来时态的用法;在《Bingo》中可以接触到“There was…”过去时态的使用。这样的歌曲,适用于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自觉观察语言现象的习惯,使学生很快掌握语法规则,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基础。
3.运用审美式歌曲来陶冶情操。音乐是进行美感教育、塑造灵魂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在长期唱歌曲的过程中,不仅学到有关英语的语言知识,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乐感,感受到了美的熏陶。此外,有些歌曲本身蕴含着较强的思想教育意义。
4.运用填词式歌曲来启迪思维。在歌曲教学中,可以选学生熟悉的歌曲,借用这些老歌的曲调,谱上新词,重新创作,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可以将牛津小学英语1B《I love you》中的歌词换成:
Father, mother, I love you.
Father, mother, I love you.
久而久之,学生掌握了规律,也会模仿老师“创作”一些歌曲。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压韵式歌曲来培养语感;运用说理式歌曲来寓教于乐等。实践证明,以歌曲进行英语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运动会进行曲篇8
这首名叫《欢迎进行曲》的乐曲由作曲家魏群执笔,乐团集体创作。乐曲听起来欢快、雄壮、磅礴。在***协和人大的两场开幕式上,它都是在人民大会堂的***乐团奏响的第一支曲子,用于欢迎在***台依次出场的各位领导人。
事实上,在会议即将结束之时,还有一首《欢送进行曲》会在领导人退场时响起,这首乐曲其实同样耳熟能详,只是知名度稍低。
两首乐曲都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不过成为重大活动的***指定曲目,还是近二十年的事情。
现有的文字和视频资料显示,最早使用《欢迎进行曲》作为领导人进场音乐的重要会议是1997年的中国***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的历次***代会,历年的全国“两会”,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建国五十周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等重要活动,《欢迎进行曲》都是必放的一首乐曲,一直沿用至今。
M行曲最初是用来统一行进,使队伍步伐一致的。后来成为了一种乐曲形式,很多著名的音乐家都创作过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更是成为了世界名曲。在中国,进行曲也是很常见的一种乐曲形式,我们的国歌就是一首进行曲。
进行曲是***乐的一种,一般大气磅礴、节奏鲜明,经常会用于国家庆典仪式以及迎送重要宾客等演奏活动之中,一般由***乐队演奏。
据1982年英国出版的格罗夫《音乐、乐器大辞典》介绍,***乐队的名称起源于18世纪后期,主要指那类由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队中的***乐团体。
中国人民***乐团组建于1952年,主要承担着国家***队的大型庆典司礼和活跃部队文化生活的任务。1962年3月,总参、总***联合发出通知规定:***乐团、队的任务,主要是担任首都国庆和五一大典,以及迎送外宾等司礼工作。
除了演奏,***乐团还要创作司礼活动使用的音乐。***乐团于1969年正式成立创作研究室,在70年代创作了一批包括《欢迎进行曲》在内的一系列进行曲,由于创作于同一时期,又都是进行曲,不熟悉的人很容易把几首乐曲弄混。
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创作的音乐也更加多样,不再局限于进行曲,像《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爱我中华》《长江之歌》这些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歌曲都出自于***乐团的作曲家。
有研究发现,从***大典到21世纪初,每次司礼活动演奏的曲目,有90%以上是由***乐团的创作人员创作的。由此可见,在***和国家的重大活动中,对相关音乐的选择是有着一定规律和倾向性的。
当然,音乐的选择也要考虑播放的场景和历史的进程。比如在***代会和“两会”代表投票时,播放的音乐就是根据广东民歌改编的《步步高》。这首乐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最初流行于广东,后来成为传遍全国的名曲。
有媒体分析,采用《步步高》来作为投票时的背景音乐,既能烘托现场气氛,又有希望新当选的委员们能够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的感情寄托。正是由《步步高》在多方面都满足需要,尤其是喜庆吉祥,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所以多次作为各种会议投票环节的背景音乐。
运动会进行曲篇9
关键词:舒适;制动;安全;平层稳定技术
中***分类号:TU857文献标识码: A
1.电梯的性能要求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电梯运行性能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主要是要满足安全性!快速性和舒适性等提出了要求,
a、安全性.电梯是一种以人为主要乘载对象,涉及人们生命安全,危险性比较大的,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的机电类特种设备。因此,保证乘客基本人身安全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要求;b、快速性,电梯的快速性,主要是指从乘客走进电梯至到达目的楼层走出电梯这段时间的长短"时间越短,说明电梯的运行效率越高,即电梯的快速性越好"因此,提高电梯的运行速度,缩短电梯的运行时间,可提高电梯的快速性;c、舒适性,电梯的舒适性主要是体现在电梯加速起动和减速制动两个过程中,电梯轿厢在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会产生失重感,而在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会产生超重感,这都会使乘客感觉不舒适,直接反应如头晕目眩!恶心或心脏剧烈跳动等等。加、减速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因此,国家标准中对电梯的加速度及加速度变化率都作了严格限制:l)加速度要求:GB/T10058一1997第3.3.2条规定“乘客电梯起动加速度和制动减速度不应大于1.5m/ss”,第3.3.3条规定“当电梯额定速度为1.0m/s到2.Om/s时,其平均加、减速度不应小于0.48m/ss”.;当电梯额定速度为2.Om/s-2.5m/s时,其平均加、减速度不应小于0.65m/ss)加速度变化率要求:加速度变化率较大时,人的大脑会感到晕眩!痛苦,其影响比加速度还大,电梯行业一般限制加速度变化率系数不超过1.3m/ss。
总之,在设计或选择电梯的运行速度及其变化率时,要在保证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前提下,缩短电梯运行时间,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
2.电梯性能与理论运行速度曲线的关系
电梯在起动和制动过程中,速度变化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选择得适当,不但可以使电梯运行平稳!乘坐舒适,同时还能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在高速的升降运动中,人体周围的气压的迅速变化会对人的器官产生影响。电梯轿厢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全身会有超重感,这是由于人体内脏的质量向下压迫骨盘的缘故"当轿厢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会有失重感,会使内脏提升并压迫胸肺!心脏等,造成不适,甚至头晕目眩"因此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所造成的失重感比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所造成的超重感会使乘客更感不适,
为了使电梯的运行速度最佳且运行效率最高,首先应了解人的感觉与速度的关系、加速度及其变化率的选定与最佳的组合是一个与生理有关的问题,是一个需要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做大量实验才能确定的问题。试验证明,乘客的感觉与电梯的运行速度的快慢关系不大,而与加速度及加速度的变化率有关,过大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变化率会造成乘客的不适感"同时,为保证电梯的运行效率,加速度或加速度变化率的值不宜过小。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加速度的变化率产生的影响比加速度所产生的影响要大得多。
3.常用电梯理想速度曲线
要保证电梯有良好的舒适性,设计的电梯运行速度曲线必须是平滑的。只有这样,加速度曲线才是连续、没有突变的,加速度变化率才是有限值,不会出现无穷大。适当限制加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率的数值,使其符合标准要求(既符合舒适性要求,又符合快速性要求)。因此,目前常用的电梯运行速度曲线主要有抛物线一直线形和正弦一直线形两种电梯性能应兼顾乘坐舒适感!运行效率和节约运行费用等方面的要求。研究电梯理想速度曲线,合理选择速度曲线,对提高电梯运行品质是至关重要的。根据电梯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曲线,可以计算速度、加速度、加速度变化率、运行时间和距离等参数,并对各个参数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所有电梯的运行都包括加速起动和减速制动或加速起动、稳速运行和减速制动,因此电梯起动和制动是衡量电梯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4.抛物线一直线形理想速度曲线
抛物线一直线形理想速度曲线是用的最多的一种速度曲线,如***2一7所示,其中的(a)、(b)、(c)分别是对应的速度曲线、加速度曲线和加速度变化率曲线。在速度曲线***中,由开始起动点O到速度转换点A点之间为变加速运行抛物线段,加速度a由零线性地上升,当到达A点时,加速度值达到最大值;此后,进入匀加速线性运行段;到达B点时,速度的变化开始减小;直到C点,电梯开始进入匀速运
行段"从D点到G点为制动减速段,其运行过程与起动加速段对称。
5.电梯平层稳停
5.1按时间原则制动爬行的平稳停靠
在按时间原则制动爬行停靠中,电梯主控制器对轿厢位置进行跟踪检测,当到达EEPROM中存储的减速点时,输出减速信号给变频器"变频器收到减速指令后,根据设定的减速时间和S字特征时间进行减速"它先从稳速运行减速到爬行速度,以爬行速度运行2一3秒钟,当收到平层信号时,输出零速信号,然后释放抱闸,
实现零速停靠"这种制动方式以牺牲电梯运行效率为代价来提高制停舒适感,一
般只限于最高速度不大于Zm/:的快速电梯"平层准确度取决于零速控制和制动器的配合"爬行停靠除了效率低以外,由于电机处于低速爬行运行,附加损耗增大,因而电机发热比直接停靠更严重"同时低速运行时谐波力矩可能使电机转矩产生脉动,甚至可能出现振动和电机嗡嗡作响现象,因而平层速度不宜过低"由于系统
在电梯减速过程中不能保证准确得到电梯运行的实时绝对位置,不得不保留爬行
段,造成减速制停时间长,应该从控制上尽量避免出现爬行段"
5.2按距离原则制动直接停靠
在按距离原则制动直接停靠中,利用绝对值编码器作为位置传感器,电梯主控制器可以实时计算减速距离和进行零速检测,保证速度和距离两者之间的衔接"当速度为零时使制动器及时动作,实现无爬行而准确平层停靠"这种制动方式制动时间短,效率高,适应运行范围广"本次设计就是采用绝对值编码器作为轿厢位置检测装置,按绝对剩余距离原则制动直接停靠的"
6.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电梯运行要求和电梯速度特性分析研究,建立了电梯速度控制系统的度坐标模型,同时在研究分析了常用的电梯理想速度曲线和平层控制技术后,确定了本次设计的电梯速度运行曲线和平层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剑,文,梁质林.电梯电气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年5月
运动会进行曲篇10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英文歌曲运用
1.前言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受,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众所周知,外语教学的主体应是学生,所有的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展开。但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都是采用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使用这种缺乏趣味性和主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学得被动,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教学效果差。
目前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很费功夫并且很乏味,成效比较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一些学生忽略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其次,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方法欠佳,长久一直没有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另一点很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不够,甚至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教学内容“灌”给学生。要想改变这一情况就要采取有效的办法。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主动地学习。只有这样才会改变局面,提高教学质量。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学习的方法,便是教英语的好方法。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英文歌曲,不但能够使学生通过听和唱来学习英语,而且有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积极性,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英语教学中运用英文歌曲的理论依据
2.1运用英文歌曲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2.1.1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抽象思维依靠形象思维支持。相对于枯燥的记忆、背诵而言,学生更喜欢直观形象的语言。通过教唱英文歌曲的教学手段,将语言与情景结合,将音乐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对英语学习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
2.1.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获得知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将英文歌曲引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正符合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一认识规律。英文歌曲把语言知识融于有趣的歌词中,将知识与趣味、抽象与形象结合起来,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形象材料,为学生搭起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桥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听歌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如在圣诞节来临之前,教师可选择一些与圣诞有关的歌曲如“We Wish a Merry Christmas”。在学习歌曲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的传统节日,重点介绍关于圣诞节的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旋律中学习掌握一些英美文化知识。
2.2运用英文歌曲符合心理学原理和生理学原理。
2.2.1符合生理学原理。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是音乐感情的脑。听歌曲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刺激大脑,激活右脑,引起高度兴奋,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感,还可以激活主管语言的左脑,使其兴奋。这样左右脑交替兴奋,不仅能够使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使口语通畅、自然,而且可以挖掘潜力。
2.2.2符合认知心理学原理。认知心理学主张让学生在有意的情景中操练英语。生记硬背是不可取的,听唱英文歌曲就为学生建立起了无意识的心理倾向,调动其高度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发挥其潜在的能量,这就为学生轻轻松松地接受知识奠定了基础。
3.英文歌曲的具体运用
3.1利用英文歌曲进行语音训练。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选用一些英文歌曲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如可以利用歌曲等单词帮助学生纠正和训练双元音、长元音等的发音。还可以利用一些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儿歌民谣来纠正发音。另外连续、弱读等现象在英语歌曲中也大量存在,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听唱,习得自然的英语语感。
3.2利用英文歌曲进行听力训练。
学生在长时间的听力训练过程中,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如不进行调节,教学效果就不会尽如人意。由于歌曲具有较好的精神调节的作用,所以教师如能适时播放一些优美的歌曲,学生的精神和情绪都能得到放松。当然听歌并不是单纯地放歌给学生听。另外,如果学生不了解背景知识,不理解歌词的内涵,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听歌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背景知识;可以将歌词编成填空练习,让学生填空;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自主决定哪些词空出,一般是主语、谓语和宾语,学生听完做完之后再核对;也可以再次放音让学生进行自我校对,最后老师讲解给出正确答案。
3.3利用英文歌曲进行语法训练。
在语法教学中,如果英文歌曲运用适当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以“If You Are Happy”为例,这首歌曲可以进行真实条件句练习。这首歌中这种句子反复出现多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训练能够得到他们所喜爱的英文歌曲的歌词,满足他们学有所用的要求,切身体会感受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听英文歌曲记录歌词的习惯,使英语学习和爱好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3.4利用英文歌曲进行翻译训练。
英文歌曲形似诗歌,翻译起来看似简单,但要译好则不易。把枯燥的翻译与诗歌结合起来,翻译知识的讲解会更生动、直观、实用。教师可以让学生翻译,然后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理解直译与意译之间的区别。诸如此类的练习多了,学生的知识也慢慢地丰富了,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兴趣也会不断地提高。
4.英文歌曲的选择
英文歌曲能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料。但以英语歌曲教学并不是很容易把握的,因此选择恰当的英文歌曲对教学来说很重要。英文歌曲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几点:
旋律要优美,要符合中国的社会文化形式;歌曲所传递的信息应易于理解;歌曲的词句应非常清晰,能够适合进行语言训练;歌曲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水平或能满足特定的教学目的;所选歌曲应是健康向上、教人自信自强、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励志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