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的诗句10篇

关于爱情的诗句篇1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之仪卜算子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梁启超台湾竹枝词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昼夜乐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经典语句。

纳兰性德虞美人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聂胜琼鹧鸪天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邵瑞彭蝶恋花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司马光西江月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武结发为夫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关于爱情的诗句篇2

关键词:李商隐;隐晦诗;阐释;表现模式;说话者:主人公

中***分类号:1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1)05-0063-08

作为一个诗人,李商隐的诗歌创作风格可谓多样。然而李商隐之所以成为今日读者心中的李商隐,主要却还是因为他那些隐晦难懂的诗。这些诗的语言并不艰涩古怪,有时甚至近乎直白,然而我们却不能清楚地理解它们的意思。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隐晦诗的难解性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不确定性,即同一首或同一句诗有多种阐释的可能性。由于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特性,以及诗人的主观处理,李商隐诗歌的不确定性往往源于说话者和主人公的模糊性。从说话者和主人公的关系着眼,本着除了有变化标记之外保持说话者同一性的原则解读李商隐的诗歌,从而确定什么是确定的,什么是不确定的,以及不确定性的成因,便是本文主旨所在。除此之外,本文也会试着分析这种不确定性是如何使不同的阐释成为可能的。

一、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说话者与主人公

刘若愚先生认为,作为一种“完全没有语尾变化的语言,中文没有‘格’、‘性别’、‘语气’、‘时态’等等的重荷”。这一特点一方面“使作者能够集中于主要重点而且尽可能地简洁”,另一方面“却容易导向暖昧不清”。就中国诗歌语言而言,这种“暧昧不清”的特性常因主语的省略而增强。基于中文是一种以话题为主的语言,而非像英文那样是一种以主语为主的语言,本文选择广义上的“主人公”(即主要描写对象)而非“主语”一词与“说话者”相对应。

就唐诗而言,虽然一首诗可以有多个主人公,若无变化标记,一首诗的说话者却往往是同一的。当然,说话者并不一定是诗人自己。诗人可以用自己的身份说话,也可以用他人的身份说话(代他人说话或者投入他人的角色说话)。当诗歌中无代言标记以及当诗歌的说话者性别与诗人相同或者性别问题不影响对诗歌的理解时,说话者一般被等同于诗人自己。

因为本文旨在讨论说话者(无论说话者是不是诗人自身)与主人公的关系,所以不会深入探讨说话者的身份问题。不过,在李商隐的一些隐晦诗中,尤其是那些描写女性或者爱情的诗中,说话者的性别问题与主人公一样会成为理解这些诗歌的关键。

中国古代诗歌中说话者和主人公的关系可以依表现模式概括为以下三类:

1.第一人称表现模式:主人公即说话者。在此模式中,或隐或显的主人公都以第一人称呈现。这种模式加强了描述的可信性,并拉近了说话者与受话者、读者之间的距离。而当说话者为诗人的时候,第一人称的表现模式亦强化了诗歌的自传性。

2.第二人称表现模式:主人公即受话者,或隐或显皆以第二人称呈现。这种表现模式因说话者对受话者的直指性而时刻吸引着受话者(有时即读者)的注意力。

3.第三人称表现模式:主人公既不是说话者,也不是受话者,而是以第三人称呈现的另外的人或事物。在此表现模式中,说话者因置身于其描述的内容之外,故能以全知全能的方式展开叙述。

二、说话者与主人公的关系确定

的李商隐诗歌

在李商隐大多数的应酬、咏物、咏史诗,以及部分关于女性、爱情的诗歌中,说话者和主人公的关系都较易从以下几种途径推断出来:

1.从诗题上推断

一些诗歌的题目(尤其是应酬诗)往往包涵着丰富的信息,可供我们确定诗歌中说话者与主人公的关系。如: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新人桥上著春衫,

旧主江边侧帽檐。

愿得化为红绶带,

许教双凤一时衔。

由诗题可知这是一首代言诗:诗人是以官妓的口吻写这首诗的。因此,此诗的说话者是官妓,受话者是新旧两任从事。第一联的主人公表面上虽然以第三人称的词“新人”、“旧主”指代,但此二词所指的是受话者(两个从事)。因此第一联用的实际上是第二人称的表现模式。第二联中,我们不难看出被省略的主语就是主人公(即本诗的说话者官妓),因此第二联的表现模式是第一人称表现模式。

虽然诗人通过题目表明他是在为官妓代言,仿佛置身于整首诗歌之外,但第一联中对两从事风流形象的戏剧化描写以及第二联中官妓所直接表达的有“猥亵”之嫌的愿望,却使此诗更似诗人假借官妓之口对两从事的调侃之作。

2.从人称代词上推断

一首诗中的人称代词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主人公与说话者的关系。在李商隐的诗歌中,人称代词最常见于应酬、叙事、咏物及咏史诗中。比如《蝉》一诗,其说话者与主人公的关系由于第一、第二代词的对举而十分明晰: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通读全诗不难发现,尾联中的“君”即指蝉,“我”指说话者。首联的主人公即省略之主语“蝉”。虽然颔联的主要描述对象是蝉的声音及蝉的栖身之所,但二者皆以蝉为中心,故其主人公还是可以被认为是蝉。因此首颔二联所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表现模式。颈联被隐含的主人公即说话者,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表现模式。包含第二人称代词“君”(即蝉)的第七句的主人公和受话者都是蝉,但与以第一人称为表现模式的末句联系在一起,我们不难发现第七句的主人公“蝉”是作为末句主人公“我”的参照物或者铺垫而出现的,因而尾联的整体主人公仍可被认为是说话者。

此诗无代言标志,由“薄宦”可知说话者为男性,所以说话者可以被认为是诗人自己。全诗由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表现模式的转换,使被咏之物“蝉”与吟咏之人“说话者”(在此处即诗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照关系:不仅蝉鸣对诗人有警戒作用,蝉的存在本身也让诗人看到了自己。许多评论家将蝉视为诗人的自喻:蝉的高洁秉性可被视为诗人的自指,而蝉鸣也往往被比作诗人的苦吟。因而首二联中对蝉的特性及其生存环境的描写成了诗人第三联中回忆自身仕途漂泊而无家可归的引子。而诗之末联中作为“我”之参照物的“君”又与首联之蝉相呼应:“我”及“我家”的清贫正似蝉之高洁难饱。全诗如纪昀所云:“前半写蝉,即自喻;后半自写,仍归到蝉。”

3.从上下文推断

当诗题无明确指示,诗中亦无人称代词时,说话者及主人公的关系有时亦可从整首诗的内容上推断出来。如李商隐之《即日》:

一岁林花即日休,

江间亭下怅淹留。

重吟细把真无奈,

已落犹开未放愁。

山色正来衔小院,

春阴只欲傍高楼。

金鞍忽散银壶漏,

更醉谁家白玉钩?

第一句描述的是一日之景,而其主要描述对

象是“林花”。二、三句的主人公即被省略之主语,也就是说话者。第四句的主要描述对象虽为省略之主语“林花”,但其又通过“未放愁”与说话者联系了起来:林花被拟人化附上了说话者的情感。颈联又以第三人称表现模式开始描述自然景物。经过第七句以第三人称表现模式描述的离别景象之后,说话者又以第一人称表现模式回到了末句。虽然整首诗交叉着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表现模式,但由第三人称模式所描述那一日的场景都是与说话者的行为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就整体而言,整首诗的主人公可被认为是说话者,写的是他的所见、所为,及所感,主要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表现模式。

4.从虚词上推断

李商隐是好用虚词表达情感的诗人之一。如下《偶题二首(其二)》所示,一些虚词的使用也可以帮我们判断诗中说话者与主人公的关系:

清月依微香露轻,

曲房小院多逢迎。

春丛定是饶栖夜,

饮罢莫持红烛行。

首联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表现模式,说话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描述时、景,及“曲房小院”中的人来人往。第三句中的副词“定”表明说话者在对主要描述对象即春丛中隐藏的一景作一种猜测,而末句的副词“莫”也表明说话者在对主人公即受话者提出一个建议。

全诗前三句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表现模式,主要描写对象是景;末句采用的是第二人称的表现模式,主人公是诗的受话者,无论是说话者自己还是参加宴饮的其他人。

三、说话者与主人公关系不确定的

李商隐诗歌

李商隐诗歌中相当一部分,尤其是那些描写女性及爱情的诗,其表现模式是模糊或者无法确定的。我们称这些难以理解或者难以确定其内容的诗为隐晦诗。这些诗中往往没有上述能帮我们推断说话者和主人公关系的因素。而且这类诗由于内容涉及女性,所以说话者的性别常常会直接影响我们对这些诗歌的理解。在分析这些诗时,“说话者同一性”原则无疑成了诗歌阐释的向导,减少了不同阐释的可能性。下文将本着这一原则着力解释说话者与主人公关系的不确定性是如何使我们对这类诗歌产生不同理解的。

1.在李商隐描写女性及爱情的一些隐晦诗中,说话者的性别是可以确定的。左右这些诗歌内容甚至表现模式的是受话者或者主人公的不确定性。如李商隐著名的《无题四首》其一便是此例: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与人称代词相似,尾联中的“刘郎”典故是推断此诗说话者的关键。说话者用刘郎与自己比较:说话者离所爱的距离比刘郎离蓬山的更远。由参照者刘郎的性别,可以断定说话者为男性。

如脚注所示,此诗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以“说话者同一”原则为基础对主人公(或主要描写对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些确定的信息。

第一句中的主人公一定是说话者想见之人(如他所爱之人),她或的确曾经来过,或答应来实际上却没有来,或只在说话者梦中来过。由于无题诗缺乏信息,这一句采用的可以是第二人称表现模式(若此诗写给说话者所爱之人),也可以是第三人称表现模式(向别人描述所爱之人)。第二句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时间,即采用第三人称表现模式:指示说话者至五更还未睡着或在五更时醒来。

第三句以梦的形式展现出一种强烈的个人经历,因此主人公很可能就是说话者:他在梦里哭泣,但却无法唤回远去的爱人。不过我们仍无法确定一些细节:这描写的可能是说话者常做的一个梦,也可能是五更以前他做的一个特定的梦。第四句的被动语态暗示主人公仍是说话者,写信可能是他经常做的一件事,抑或是他在五更梦醒后做的一件特定的事。总之颔联所采用的主要是第一人称表现模式。

第三联中以第三人称表现模式描写的细节都与一个潜在的人物息息相关。它可能是说话者(他在凝视着卧室中那些令他回忆起他与所爱之人度过的欢乐时光的痕迹,或者准备好了这一切在等待所爱之人的来临可她却没有来),也可能是说话者所爱之人(说话者描述的是想象中她的卧室的场景)。无论是哪一种阐释,卧室中的这些细节都传递着说话者对他所爱之人的思念。

第七句虽然用的是第三人称的表现模式,但它是采用第一人称表现模式的末句的铺垫,故尾联总体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表现模式。

由于每一联意思的不确定性,全诗可以有多种阐释。但一些基本信息,无论是有关爱情的抑或是有***治寓意的,在不同的阐释中保持不变:说话者与其所爱之人分隔两地,他于深夜绝望地想念着他的爱人。

不考虑《无题》诗代言标题遗失的可能性⑤,此诗尾联说话者的男性标志使读者倾向于将说话者等同于诗人自己。而此诗颔联和尾联所采用的第一人称的表现模式及此诗说话者与其所思之人的恋爱关系使读者很容易将此诗作为诗人对自我感情经历的真实写照。

2.李商隐一些隐晦诗中,主人公是可以确定的,但其表现模式不可确定,说话者的性别也影响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如:

《无题二首》

其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班驹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待好风?

与前一首《无题》一样,此诗描写的亦是一段爱情故事。

诗的首句描写的是一个场景,而次句省略之主语――缝“圆顶”的女子,正是首联的主人公。若如大多数评论家(包括《集解》作者)所言“圆顶”是婚嫁时所用之物,我们可知主人公在缝“圆顶”之时期盼着婚礼。

颔联无人称标志,但我们从“扇”之典故与“羞”不难推断出第三句的主人公应为首联所述之女子,而第四句的“语”应发生在女子与她所爱之男子之间。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坐车的是女子还是男子,结合两句之意,颔联的主人公应为女子。此联亦无时间标志,但根据颈联中标志过去的“曾”及尾联中男女不在一地的现时状态,我们可以推断出颔联的这一场景很可能发生在过去,如回忆初见之情形。

第五句中的时间标志“曾”暗示此句所写一方寂寞地等着另一方的场景发生在过去;而第六句则回到了现实并呈现了时间的流逝:自那以后另一方毫无音讯。由第七句中的“班驹”我们断定离开的是男子,因此颈联描写的是等待离开男子音讯的女子,即主人公为女子。

第七句中的班驹显然是男子的坐骑,而末句中待好风之人即为待男子之女子,因此末联的主人公仍可被认为是女子。

虽然我们推断出全诗的主人公为女性,但由于缺乏信息的诗题及很多诗句中省略的主语,全诗的表现方式有三种可能性:若此诗采取的主要是第三人称的表现模式,说话者的性别则不成问题(全诗从旁观者角度描写了一个女子回忆、思念她所爱的男子,并期待他的归来);若此诗采取的是第二人称的表现模式,说话者的性别也不是

大问题(全诗以第二人称描写一个女子对她所爱之人的思念);此诗还可能采取的是第一人称的表现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说话者是女主人公(诗人以女主人公口吻描述对她所爱之人的回忆、思念和期待)。

虽然此诗描写的是明显的男女恋爱关系,但诗人不是以第一人称表现的爱情故事里的男主角,故大多数传统评论家赋予了此诗***治寓意,而非将其当做诗人亲身经历的一段感情描述。

3.在李商隐的一些更为复杂的隐晦诗中,主人公、表现模式及说话者的性别都不能确定,每一联甚至每一句都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模式。这种多重不确定性无疑使诗歌阐释有了更多可能性。如下列之《促漏》诗,标题因取诗文首二字而不含任何信息,所幸我们本着“说话者同一”原则可以从上下文及一些关键语词推断出主人公及说话者性别的可能性:

促漏遥钟动静闻,

报章重叠杳难分。

舞鸾镜匣收残黛,

睡鸭香炉换夕熏。

归去定知还向月,

梦来何处更为云?

南塘渐暖蒲堪结。

两两鸳鸯护水纹。

通读全诗,虽然我们可以知道此诗讲述的是一对已经分离或即将分离的男女的故事,却无法确定前三联的主人公。

由于首联中动词“闻”和“分”都是被动语态,并无明显性别标志,因此我们无法断定与之相联系的主人公的性别。不过由感官动词“闻”和心理副词“难”可知第一联很可能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表现模式。

颔联描写的是同一人房中的细节。由于注解所提及的“收”字的多重含义,此处描写的可以是男子住处之女子用过的镜匣(主人公为男)、女子闺房之镜匣或女子合上镜匣的动作(主人公为女)。

颈联为全诗最不确定之处。第五句由于“归去”、“向月”两动词主语的省略,我们不知道说的是男子的离开还是女子的离开。若此句的主人公是男子,可以是男子表达自己离开后还是会望着月亮思念女子或女子想象男子离开后一定会望着月亮思念自己;若此句的主人公是女子,可以是女子预测自己离开后很孤独或男子想象或者预测女子离开后的孤独。第六句虽然主语又被省略,但根据巫山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典故,我们可以断定主人公是女子。由第五句中的关键动词“定知”可知说话者揣测的是自己所恋之人,或表达的是自己的决心。而五、六两句中动词方向补语“来”、“去”的对举,更佐证了此联的说话者为男女主人公之一。此诗无转换说话者的标记,故全诗的说话者即男或女主人公。

尾联是以第三人称表现模式所写的一个春天日景,旨在传达动植物适时团圆,反衬男女主人公业已分离或即将分离的事实。

由于全诗的说话者为男女主人公之一,所以全诗的受话者可以是另一个主人公(主人公一方写给另一方)或其他人(主人公之一将自己的故事写给其他读者)。按受话者分类,下列两表总结了对此诗的不同阐释:

由以上两表得知,无论受话者是不是男女主人公,全诗主要采取的是第一人称的表现模式。此诗诗题无代言标志,所以当说话者是男主人公时,很容易被等同于诗人自己,全诗亦成为作者对自己所经历的一段感情的描述。而当说话者是女主人公时,与《无题二首》其一类似,此诗的“闺怨”易被传统评论家披上***治外衣。

4.由上述隐晦诗所示,当诗中说话者的性别、主人公或两者皆不确定时,我们通常需要从诗歌内容上判断说话者与主人公的可能关系,并根据各种可能的组合对全诗进行阐释。这种内容上的不确定性也反映出这些隐晦诗重在传达细腻的感情,而非落实的内容。就诗歌赏析接受而言,这种不拘于事实的细腻情感的抒发具有一种普适性,即很容易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这或许也是李商隐的隐晦爱情诗受历代读者欢迎的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诗歌批评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传统时刻推动着传统评论家们赋予这些写女性或者爱情的隐晦诗“更深刻”的***治寓意或者把它们与诗人生平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对应起来。当诗人与其所描写的女主人公并无个人关系,或者当说话者为女主人公时,女主人公常被看作是诗人的自喻;当说话者为男性,并是诗中所描写之爱情故事的男主角时,虽然这种男女之情亦可被看做诗人与上级关系的比喻,但更多的还是被当做诗人真实的情感经历。

四、结语

关于爱情的诗句篇3

一、诗歌意象的种类

诗歌借助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含义,可以说是言简意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来探究诗歌的意象,融入到诗歌中,体会到诗人的处境,从而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本质。通过对于诗歌情感的划分,诗歌的意象一般可以分为送别类、思乡类、愁苦类、闲适类、送别类、爱情类、战争类等,他们分别表达了悲苦别离,想念家乡,愁闷心情,自由舒适,依依不舍,珍爱难舍,残忍破坏的情感。学生在阅读诗歌时要善于总结,探究他们属于哪一类的诗歌,科学地对他们分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象。

1.抒怀类,借助事物,抒感

抒怀类诗歌一般都是托物现实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诗人通常会借助一些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想法。一般情况下诗人会采用与事物本身特征相同的事物来表达情感,最为常用的就是、梅花、松柏、竹等。这些事物往往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性质,是诗人所喜爱的,成为诗人借此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有效方法。诗人称赞事物的同时,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品质或者是自己向往的一种情感。如屈原《离骚》:“照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借助景物的描写,突出了“饮露餐花”的生活,实际上是在表达他自己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诗人描写景物是客观事实,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是很多文人墨客经常借以抒感的事物。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借助素养的品质来表达自己不同流俗的品质。自然界中的很多事物都会成为诗人表达情感,借以抒情的寄托,使诗人的情感得到展现和表达。

2.爱情类,寻找代表,体会爱情

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这类诗歌一般寄托着爱恋,相思之情,也是很多诗歌中所包含和表达的情感。诗人会在诗歌中展现出自己对爱情的渴望,或者是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理解,或者是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在诗歌中通常以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为代表,这些事物往往是诗歌中表达爱情是最为经常出现的事物。红豆是诗歌中应该会使用到的表达爱情的词语。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家喻户晓的,其中就利用红豆表达了思乡之情。红豆往往被看作是一种表达爱情或相思之情的事物,所有又称“相思子”。“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也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因为他们的彼此交错和成对出现,也成为一种美好的象征,爱情的标志,为很多诗人所引用。学生要善于总结这类事物,透过事物看到诗歌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

3.战争类,融入其中,感受破坏

战争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破坏了和平的环境,是很多诗人所厌恶和憎恨的,他们在诗歌中往往也会有所表达。诗歌中的战争往往是借助投笔、长城、楼兰、柳营等来指代,用以表达诗人对待战争的情感。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其中的“投笔”指代的就是战争。诗歌中借助这些物象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使诗歌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蕴含了丰富的情感。

二、有效探究诗歌意象的方法

1.了解背景,知人论世

在对诗歌意象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地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通过对作者生活的年代来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会融入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息“人生如梦”,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学生了解了苏轼的写作背景,会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情感。苏轼在写诗的时候是被贬黄州之后,游玩被当地人误以为是赤壁的地方后,通过所见所感受的情感,通过诗歌的方式进行了表达。了解了当时的背景,学生会更好地理解作者是通过感慨古人,抒发对人生的感悟。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要主动地探究写作背景,通过对时代和背景的了解来探究诗歌的意象,促进学生融入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形成深刻的理解。

2.整体感知,确定情感

在对于诗歌意境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从整体上感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阅读,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全面地形成系统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对于诗歌的整体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全面地看诗歌,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要分清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事情主人公还是作者之外的形象。学生在阅读和探究的时候不要局限于具体的某一句话,而是要放眼全篇,否则会理解偏差或遗漏要点。通过全面地把握诗歌的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比如“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必须要立足全篇,才能认识到这两句与前两句形成先抑后扬的效果,并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铺垫。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才可以更好地融入其中,产生深刻的影响,更深刻地体会诗歌意象。学生要关注细节,探究整体,从整体中找关键诗句,全面地理解问题,形成系统化的完整认识,如通过诗句“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学生应该能够看出流露的是伤春、惜春之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现的是“见秋思乡”之情。学生全面地看问题会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句子,融入到诗歌中,形成整体感知,确定诗歌的情感,形成深刻的体会。

3.关注人物,分析形象

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象,学生要关注人物形象。透过人物形象来体会诗歌的意象。在表达诗歌形象反映意象时,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语句,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情、细节、侧面描写来完成。学生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语句,透过这些词语来分析人物形象,快速地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从而更好地透过形象来体会意象。学生要学会透过人物形象来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进而融入到诗歌的情境中,体会诗歌的意象,形成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学生在阅读诗句的时候要关注描写人物的词语,因为很多诗句的意象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如宋代李纲《望江南》中“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删涞囊帐跣Ч主要靠“箬笠”“蓑衣”和“冰散响”来表现,“箬笠”“蓑衣”勾勒出渔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给读者描绘出了一幅简单的画面。“冰散响”衬托出环境的寂静、渔翁的镇定。通过这些关键词的表达,诗人表达了环境的高远空旷,也写出了人物生活的安逸,用语言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从而在人物形象中流露出了诗歌的意象:作者在借诗歌的语言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进而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一种轻松和愉悦之情。

4探究语言,理解意象

关于爱情的诗句篇4

中学生正处在需要诗的年龄,若能吟诵自己的诗作,岂不美哉?美哉,袁枚之言:“诗题洁、用韵响,便是半个诗人了。”

当前,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成为焦点。我的看法是“预设”时,目标简洁明确,过程条理清晰,衔接前呼后应,那么“生成”则水到渠成。

基于这种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创设自主思考的空间,以简洁的教学线条,拉动学生体验感悟学习信息,在开放与互动中走近诗歌。以“议议写写”这种轻松的形式,让学有兴趣,从而得到有分量的收获。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有句词,我们耳熟能详:“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师生齐说),无好问这句词中的“情”(板书)字不可狭义理解,可理解为亲情、爱情、友情等。

(点击课件,显示一句诗)

“哭一声,喊一声,儿的声音娘惯听,为何娘不应?”

师:这句诗说的是亲情。关于内容,同学们见仁见智。我们现在仅从字面形式上看,韵脚是什么?

生:“声”、“听”、“应”。

师:押什么韵?

生:押ng韵。

(点击课件,显示一句诗)

“你这么美,你这么媚,你这么好妹妹。”

师:这句诗讲的是爱情,内容一目了然,从字面形式上看,押不押韵?

生:押ei韵。

师:以上两个例句是和亲情、爱情关联的,那么,友情呢?友情中的同学课堂情,同学们可谓司空见惯,而且,当下正身临其境。来,做个练习。

(点击课件,显示习题。)

上课睡觉:

下课( )考试( )将来( )

上课讲小话:

下课( )考试( )将来( )

上课玩手机:

下课( )考试( )将来( )

师:事不过三。亲情、爱情、友情三个押韵的例子,足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板书课题)

诗题洁,用韵响,便是半个诗人了。

师:“诗人”,每个人内心深处或许都有此念头,而实践者少矣。但每个人都会欣赏诗歌,都有自己的喜欢的诗歌。那么,迄今为止,你最喜欢的一二句诗或一首诗是什么?请同学们现在用笔写出来。

(点击课件,显示一首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师:这是老师目前最喜爱的一首诗,关于内容,“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我们从字面形式上看,押什么韵?

生:偶数句押韵。

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简洁不简洁?

生1:不简洁,题目字数多。

生2:简洁,它的内涵简洁。

师:第2位同学的理解是对的。比如《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和《论读书》哪个内涵简洁。不言而喻。《寻隐者不遇》同样诗题洁。现在,请同学们给关于课堂情的三句诗拟个题目,要诗题洁。

生1:学而时习之。

生2:传而不习乎。

师:很好,再来看一句诗。

(点击课件,显示一句诗。)

“高考在望,心中堂皇,一声不响,不慌不忙。”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押不押韵,拟个题目?

生:走近高考。

师:这四句,我是怎么想来的?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我把形式借过来,换了内容,这叫“换药不换汤。”再比如,有一天,回到母校,找寻恩师,可改一首诗。

(师生共改《寻隐者不遇》一诗)

(点击课件,显示修改的诗)

寻老师不遇

楼下问童子,言师上课去。

只在此校中,生多不知处。

师:(齐读全诗)这算不算抄袭?“天下文章一大抄”之所以流传甚广,也不是一无是处。我们姑且把这种方式叫做“依葫芦画瓢”。现在,用这种方式修改你喜欢的诗句,变为自己的诗作。

(同学朗读自己修改后的诗句,师点评)

师:本节课,我们就是解释了袁枚的一句话。齐读:“诗题洁、用韵响,便是半个诗人了。”那么,另一半,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师:答案已写在黑板上了。

(点击课件,显示二句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金庸

师:谁跟谁学的?但毫不逊色,可谓两句词的境界,伯仲之间,平分秋色。那为何,我们学写的《寻老师不遇》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意境天壤之别呢?

生:缺少鲜明的主观情感。

师:非常正确。个人的主观情感来源于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可见,丰富的知识是一个诗人必不可少的。对不对?

生:对。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晓了;题目、押韵、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最后,齐读老师为本节课而作的一首诗。

(点击课件,显示一首诗)

胡言乱语一课堂,

他人未必放心上。

正是淮畔好风光,

何不读书写字忙。

关于爱情的诗句篇5

学习重点: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揣摩、品味重点语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学习方法:反复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1.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秋”――你是独特的!

(提示:可以采用“在我的眼中,秋是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也可以运用词语或者短句,最好能用修辞表述。)

2.搜集作者的相关材料,准备交流――你是充实的!

3.根据拼音写出词语或者按字注音――你的字是最美的!

qī_____息 乌jiù_____ 梦mèi_______ 清liè_________

丁丁__________ 青鳊________鱼 枯涸______寥_______阔

4.释义(至少选用三个词编写一段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你是善于思考的!

丁丁 肥硕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冽 梦寐

二、初读感知

读“秋”――你的感情很丰富!

指导:①听读诗歌。②朗读:要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要有感情等。

(提示:朗读的时候,其他学生想象优美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并创造新的形象。)

三、自主探究

品“秋”――你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独到的见解!

指导:“品”就是从诗中找出自己喜爱的诗句,读一读,赏一赏。

自主探究:①品评、欣赏自己喜爱的诗句,然后美读。②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③给自己最喜爱的一节诗命名。④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合作、交流、展示

赞“秋”――你的展示是最棒的!

指导: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赞美“秋”呢?例如:画画,展示秋的***片,用文字描述(散文或者优美的片断),背诵自己喜爱的有关赞美秋的古诗词,甚至还可以用歌声来唱秋。

①学生准备(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独自完成)。②交流展示,欣赏评价。

五、课堂检测

(略)

六、自我评价

本节课我学会了

本节课我懂得了

还有哪些疑问?

七、写作演艺厅

从“春的畅想”、“夏雨”、“秋风” 、“冬雪”(也可以是一季中的任何一景)中选取你感兴趣的题目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1.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出运用的修辞、写作方法、好词好句等。

八、预习

1.熟读15课诗歌。2.搜集相关资料,完成15课的学案。

九、课堂检测

一、我努力、我积累、我快乐(必答题)――你能得三颗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 ) 栖息( ) 寥阔( )

枯涸( ) 清洌( ) 梦寐( )

2.全诗描绘了三幅***,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3.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

(1)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肥硕:___________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梦寐:___________

二、延伸拓展,开阔视野

1.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改正――你很善于辨别!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相对比,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笔下秋天的沉积、荒凉的特点。

2.读艾青的诗《盼望》,回答问题(选答题)――你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间场景,将现实生活中看得见的***景融入了对盼望的哲理思索,构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B.两位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追求,暗示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关于爱情的诗句篇6

一、讲故事,引人入胜

一则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生命的真谛。因此,在话题作文中,根据要求恰当讲述一些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哲理故事等,会使文章引人入胜。例如在写以“勤奋”为话题的作文时,可以讲述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匡衡“凿壁偷光”;苏秦“引锥刺股”;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口含石子五十年如一日苦练演讲口才的故事等等。在写以“好奇心”为话题的作文时,可以讲述牛顿在果园里看到苹果落地而产生疑问:它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飞向天空落到月亮上呢?也可以讲爱迪生看到母鸡孵蛋自己也去尝试的故事。

又如以“追求”为话题作文,可以引用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只鹤在河边觅食蜗牛,忽然有只美丽的天鹅来到它的身边。鹤从来没有见过天鹅,就问:“你从哪里来的?”天鹅说:“我是天鹅,从天堂来的。我住的地方美丽无比,金碧辉煌……”鹤听得不耐烦了:“你只要告诉我,天堂里有蜗牛吗?”“恐怕没有。”天鹅耸了耸脖子说。“那我就不想去了,我只在乎有没有蜗牛可吃。”鹤果断地声明。这个故事的主题是“追求”,可用来阐述追求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比追求某种需要重要得多的观点。

中学生在平时阅读中,如果能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各种类型的故事,在写话题作文时恰当引用,慢慢地就能感受到“写作文是一种享受,不是一种负担”。如果话题是“立志”,可以讲这样一个小故事:在非洲有一个卖气球的老人,他卖的气球五颜六色,非常漂亮。一天他在街头叫卖,旁边坐着一个非洲小男孩,他托着双腮,聚精会神地欣赏着老人的气球,突然小男孩问了老人这样一句话:“你说黑色的气球能不能飞?”老人沉思片刻回答说:“黑色的气球也能飞,气球能不能飞不在于它外表的颜色,而在于它肚子里是不是有一股气。”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人能否对社会有责任有贡献,也不在于他的肤色、高矮与家境,而在于他肚子里是否有一股气。如果同学们从小就有胸怀远大理想的志气,克服苦难的勇气,蓬勃向上、奋发进取的朝气,你也就能“飞”。

二、引名言,别开生面

名人名言往往能体现出名人的思维水平和思想深度,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耐人回味,引人共鸣。如能置名言于篇首,或置名言于文中关键处,就能起到画龙点睛、辉映全篇的作用。如谈“爱”的话题时,可引用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爱是美德的种子”;法国雨果的“人生是花,而爱是花的蜜”;印度泰戈尔的“爱是理解的别名”。谈“理想”,可引用的“理想,就是为了生活的理想”;法国蒙田的“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向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谈“自信”,可引用马克思的“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法国大仲马的“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谈“立志”可引用徐悲鸿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法国福楼拜的“最贫的是天才,最贱的是无志”等名人名言。

在引用名人经典名言的同时,对一些凝聚集体智慧的谚语、成语、格言、俗语、座右铭等,也可以恰当引用。因为这些名句是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闪烁着灵感和诗意的光芒,散发着超越时空的魅力。高尔基说:“我在警句的思维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马尔顿以为:“许多人的成功,都是得力于一句格言的鼓励。”他们的话,指出了名句在人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在话题作文中善于引用名人名言、成语、格言、谚语等,常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使文章别开生面。但是,引用名言也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引名言要忠实于原文,不可随意改动,特别是对一些经典著作中的语句的援引,更应准确无误。另外,对于一些名句,也不必过于尊崇,名句说一,我们就不能说二,这也不是对待名言的正确态度。有些名句中包含的哲理就是有局限性的。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说,它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力,却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从反面来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也并非站不住脚。所以,对于一些名句完全可以重新解读,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推陈出新。

三、写诗句,文采斐然

著名华人物理学家李***道在北京作学术报告时,引用了杜甫的名句“细推物理须行车,何用浮名伴此身”,表达了他忠于科学探索,不为浮名所累的科学精神。在话题作文中引用诗句,更能增强表情达意的功效,使文章文采斐然。例如一考生在话题作文《欲望》一文的结尾写道:“‘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大自然生生相息,而多少人却由于物欲膨胀而落下千古骂名。追求物欲的人啊,请卸下你沉重的背囊,去感受亲情、友情、爱情,去‘领取而今现在’。要知道,‘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是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短短一句话,先后引用了杜甫的诗、朱敦颐的词,以及古楹联。又如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的学生用了这样一组句子“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这些句子除了排比之外,还使用了引用、对偶等修辞方法,列举祖国的名山河川,写得具体形象,气势磅礴。

在话题作文中,为印证、补充、对照自己的本意,援引诗文名句,可分为明引和暗引。引用时明白指出所引文字的出处和来源,是“明引”;不明白指出的是“暗引”。引用诗句,必须准确理解诗句含义,不能牵强附会,断章取义,要使之与自己文章的语境、风格相协调,才能收到以一当十之效。例如在以“关注”为话题的作文中,一学生把视点聚集在“美中撞机事件”上,在文中引用了李清照《一剪梅》中的诗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诗句巧妙地写出了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的沉重阴影刚从中国人眉宇间散去,“美中撞机事件”的悲痛之情又涌上中国人民心头。这一引用紧扣题旨,情真意切,富含文化底蕴,令人击节赞叹。另外,也可以化用诗文名句的形式来抒发感情,属于“旧瓶装新酒”。如在写“环保”话题作文中,出现了这样的诗句“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念天地之污染,独怆然而涕下”(仿《登幽州台歌》);“清明时节沙纷纷,路上行人满面尘。借问青山何处有,学童遥指盆景中”(仿《清明》)。作者仿陈子昂和杜牧的诗句,对环境污染进行辛辣的讽刺,机智幽默,发人深省。这是在仿名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到对“名篇”的仿作。化用诗句(篇),应注意选取最佳诗句(篇)。取法于上,保持高起点。同时,由于原作为读者所熟知,读来如故友重逢,分外亲切,易唤起好感。“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要想在话题作文中熟练恰当地引用、化用诗句,平时就要注意熟背大量诗词。例如作家梁衡写《跨越百年的美丽》时,写到居里夫人淡漠名誉,说“她漫把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写完了才悟出是从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词句中化出。如果没有多年背诵柳词的积累,是很难产生出这样的灵感的。

关于爱情的诗句篇7

《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全书收录305首自西周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客观真实地展现出那段历史时期的***治、经济、社会、民俗等风貌,其多角度的文学艺术手法对后世众多诗辞歌赋产生了影响巨大,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视野。冠于“诗三百”之首的《国风·周南·关雎》倍受后人推崇。教师将这首诗作为现代青少年了解《诗经》敲门砖,虽不能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预设和引导得当,将意义深远。

以诵读入诗,可以感受《关雎》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诗歌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如“雎***”“参差”都是双声,“窈窕”是叠韵,“辗转”既是双声叠韵词,读来音韵缭绕,又用这些词来作修饰,如用“参差荇菜” 描写景物, “窈窕淑女” 摹拟形象,“辗转反侧”生动细腻地刻画动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此诗虽非句各用韵,但双声叠韵这种修辞手法,能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在用韵方面,这首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全诗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作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

在诵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关雎》中“四言句式”的特点。“四言句式”是《诗经》全书展现诗体的最主要句式,按“二二拍”的断法反复诵读,句短有力,能感受到其中强烈的节奏感。

“参差荇菜”“窈窕淑女”“左右流之” “左右采之” “左右芼之”这些反复、复沓手法富有表现力,这就是“重章叠句”。这一手法本是上古时期人们为和乐而歌自然形成的,之后这种工整的形式体现为文学的结构表现形式。它使诗歌所描述出来的故事情节层次分明有序,感情丰富多彩,诵读起来回环有致,声律和谐。教师只需在指导学生诵读的时候提点一二,学生自然地就能理解掌握。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首诗从字面看比较通俗易懂,但寓意深刻,艺术表现手法有代表性。几番朗诵,大部分学生就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关雎》的故事内容了。教师可以把这一环节当作引导学生了解《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契机。春夏之交,雎***鸣叫吸引了年轻男子的目光,便偶然看到水中采荇的女子,顿生爱慕之情,诗歌写他追求而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的经历。这个内容的讲叙,就是“赋”,也就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提到的“记叙”。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开头“关关雎***,在河之洲”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关关和鸣的雎***到了求偶期,与君子对淑女产生爱慕的情状何其相似,从修辞的角度上,学生也能明白此处用了“比喻”的手法,而这在《诗经》中则被称为“比”。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是用其他的事物比拟或譬喻某人、物等的写作方法,用形象的事物来打比方,增强诗的感染力。同时,以此二句起头,在结构上有引出下文的作用。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就是先借某事物起头,触景生情,再借以联想和想象,推进了故事情节,还可表现出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含于诗经六义之中的“赋比兴”作为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手法的印象,可引入《诗·周南·桃夭》一文进行比较阅读。此诗的行文结构和表现手法与《关雎》有极高的相似度,重章叠句的运用明显,诗中开头描写桃花盛放的景象与即将出嫁的女子同样美丽,引出人们对美丽的女子将会给家人带来幸福快乐的美好祝福。其中“比”“兴” 不仅在第一章出现,还在其他章节中反复运用。教师只需向学生简要介绍其诗义,大部分学生就能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去理解《桃夭》中所运用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也为学生深入体会男主人公真实挚烈的思想感情做铺垫。《诗经》前六首中有五首是谈论爱情或婚姻家庭的——第一首是《关雎》第二篇《葛覃》写女子归宁前的心情,第三篇《卷耳》写妻子思念远役的丈夫,第五篇《螽斯》祝贺人家人丁兴旺,第六篇《桃夭》贺人新婚。人们发现大圣人孔子非常重视婚姻生活,不由得追问缘由。相信教师提出这一问题,也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导引学生回到《关雎》当中,从诗歌的男女主人公身上去探究答案。

关于爱情的诗句篇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下面浅谈四点:

一、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1、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的动人美景。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四、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关于爱情的诗句篇9

《诗经》作为最早的诗歌总集,作为文学的源头,它既是中国文学的童年,又是中国文学的故乡,它滋养着中华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条绵延不断地根。作为语文老师,让孩子们喜欢《诗经》应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初中阶段教材编选了《诗经》中的两首诗歌《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歌的内容,表达的都是人类最永恒、最美好、最纯真的情感――爱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对诗歌进行必要的诵读指导外,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的挖掘应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学生特点

“爱情”是中学生不可回避的话题。虽然毕业班的学生平日里也会背诵一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类的句子,但是,他们对“爱”的理解却是肤浅的、粗疏的、甚至是卑微的。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或许是因为时间紧张,或许是因为“不屑一顾”,或许是因为言语的“羞涩”,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常常是“蜻蜓点水”式的。这,其实是对美好情感的一种漠视。所以,《关雎》和《蒹葭》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的好教材。

三、设计意***

面对虽文辞优雅,但古奥、晦涩、注解繁复的《诗经》,大多现代人仅浅尝辄止,只知《诗经》美,但不知其所以美,难以领略其中的真味。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关雎》的美,设计的最初意***是创设唯美的课堂,让孩子通过学习品读《关雎》,进而爱上《诗经》,阅读《诗经》,背诵《诗经》,走进这部经典的典籍,让《诗经》融入到孩子的生命中。

本节课课堂环节设计按照由感性解读文本到理性解读文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设计分三大环节:

1.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读出画面美

在齐读定音后,让大家展开想象,通过我对诗歌内容的诗意的分层描述,把学生带入那优美、纯净的画面,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声情并茂的去朗读,去体味,并为接下来的以诗解诗、诗文理解做铺垫。

2.第二个环节:诗意的体味,品特有的手法

《诗经》穿越了西周到春秋中期长达五百年的岁月风尘,或浅吟低唱,或钟鼓齐鸣,颂声煌煌。与今天诗歌在生活中的孱弱不同,在那时,它既是礼仪,又伴和着最华美的乐章,既高贵也普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些优美的句子,都是从曾经鲜活的生活和生命中走来,是最朴实、最真挚的歌唱。《关雎》就是当时先民“歌以咏怀”的诗歌代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种美的、浪漫的、诗意的表达形式,设计了以诗解诗和为诗谱曲两个活动。

3.第三个环节:美的认识

学生是教师的合作互动者,教师要变化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自主地学习探索。

对于《关雎》诗句的理解,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论坛发帖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体会。采用这个设计的目的是贴近学生学习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期间,我查阅资料选择了青春作家安意如读《关雎》后的体会作为范例,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期间抓住学生的品读,重点解决“即物起兴”的手法,树立正确爱情观。

四、教后反思

反观自己这堂课的设计和表现,也有很多遗憾的地方:

1.有感情的朗读,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是学生理解上还不到位,。

2.以诗解诗环节,大家并没有理解老师设计的意***,没有顺着余冠英先生的解读往下写,说明老师的要求语不明晰。

3.品析要求的设计对于学生而言有点“远”,脱离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关于爱情的诗句篇10

如描绘春天的诗句: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你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等等。

爱国的诗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满脸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等等。

描绘儿童的诗句: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阐述事理的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等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等等。

人情关系的诗句: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等等。

写景状物的诗句: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等。

二是在复习阶段,我们不能只是归纳,还需要结合一些重点古诗词的复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学习古诗词需要掌握的内容。下面,略举《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的学习环节,来谈谈学生学习一首诗词需要掌握的一些内容。

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1.解诗题,知作者。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1.解诗题,知作者。(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2.抓字眼,明诗意。(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浥:湿润(注意字型)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更尽:再饮完。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3.多诵读,悟诗情(此处略去过程指导)。

关于爱情的诗句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爱情的诗句10篇

学习

卖炭翁原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卖炭翁原文10篇,内容包括卖炭翁的译文及原文,卖炭翁注释及原文人教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翻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

学习

公文种类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公文种类10篇,内容包括公文种类,公安公文种类。上文谈到,公告可分为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两类:但在写作实践中,重要事项类的公告可分为六个小类:一是人大机关用于人事事项的公告。二是地方人大机关用于地方性法规等文件的公告

学习

保健医后勤工作计划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保健医后勤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医院后勤工作计划合集七篇,医院行***后勤每周工作计划安排表。部环境的和谐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内部环境的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所产生的精神上的愉悦;器物的整洁是和谐的外在表现,用

学习

掌声响起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掌声响起来10篇,内容包括掌声响起来靳东,文章掌声响起来。他慢慢站起来,捧起本子,刚要张口,却抖了几下没说出声来。“声音大一点。”老师满怀信心的鼓励他。他的汗立刻如雨后春笋般淌下脸庞,滴滴答答的砸在课桌上的声音尤为响亮

学习

水的成语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水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水什么多成语,水相关的成语。3、悬河泻水: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4、一衣带水: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

学习

读书活动发言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读书活动发言稿,内容包括读书活动总结发言稿,学***史读书分享会发言稿。大家上午好!我叫周兵,今天给大家所讲的内容是:真实的阅读,真实的收获。阅读,阅而读之。阅乃欣赏,读乃诵读。***曾经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

学习

行为规范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行为规范10篇,内容包括行为规范篇,行为规范内容大全。二、重视知识学习,强化成才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崐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与其说是经济的竞争,不如说是科学技术的竞崐争。经济的发

学习

学年鉴定表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学年鉴定表10篇,内容包括学年鉴定表范文电子版,学年鉴定表个人总结。一学年的学习任务又已接近尾声,默然回首,这一年来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在潜移默化中仍取得了许多不可磨灭的成绩.为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以利于今后的工作

学习

近视防控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近视防控10篇,内容包括近视防控知识的新闻,近视防控心得分享。二、阅读或书写,应保持正确姿势,桌椅高低要适合,眼与读物之间,保持一尺远的距离。三、阅读时要做到,不躺着看书,不连续长时间看书,不趴在桌子上看书,不看字体太小或印刷

学习

无偿献血活动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无偿献血活动总结,内容包括无偿献血活动总结,无偿献血总结推文。1、阶段为了做好活动的宣传和活动,早在一周前,我院的青年干事就开始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介绍献血流程,宣传献血知识,减轻同学们对献血的陌生感和恐怖感。同时也使

学习

我的青春期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青春期10篇,内容包括青春日记100篇,我的青春时期征文。青春期的女孩,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满世界乱跑,而是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因为,她的心里住着一个小秘密,她会去买一个带锁的日记本,在里面写下自己的青春事迹,开心的,难过的,委屈

学习

农历新年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农历新年10篇,内容包括农历过年文案大全,农历新年最后几天文案。第二天,我们一早就起来,因为我们今天要到亲戚家。吃过早饭后,我们便出发了。由于路途遥远,我们在车里开电话打发时间。到了目的地后,我马上下车,向亲戚请安,并向他们

学习

无私奉献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无私奉献10篇,内容包括无私奉献的作文十篇,无私奉献的优秀范文。蜡烛,简单的名字,简单的外貌,这里蕴含着不可思议的精神与品质;***,我们生命中的一根蜡烛,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走完不平凡的23年!文水县实验小学五年级:

学习

汽车销售展厅经理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销售展厅经理模板,内容包括汽车展厅经理销售总结及工作计划,汽车销售公司展厅经理工作总结。三、跟一些我们合作的网站、传媒互换软文,竭力推广我们汽车板块。四、寻找一些地方型的社区网站,跟他们合作。五、网站不定期做

学习

荷花的诗句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荷花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荷花的诗句书法,一池荷花的诗句。3、石涛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学习

写雪的诗句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写雪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雪十大绝美诗句,赞美雪花的诗句。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

学习

月亮的诗句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月亮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月亮的诗句古诗,赞美月亮的诗句。4、《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

学习

写梅花的诗句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写梅花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赞美梅花诗句大全,雪中梅花唯美诗句。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5、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7、俏也

学习

关于国庆的诗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国庆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庆祝国庆诗句大全,朋友国庆聚会诗句。

学习

关于母亲的诗句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母亲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思念逝去母亲的诗句,母亲想念孩子的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别***》清·黄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3、《思母》宋·

学习

写荷花的诗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写荷花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荷花诗句经典名句,写荷花荷叶的诗句。2、并蒂芙蓉: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3、菊老荷枯:菊花凋零,荷花枯萎。比喻女子

学习

描写秋景的诗句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秋景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秋景的最经典诗词及原文,有关描写秋景的诗句有哪些。宋柳永《八声甘州》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壑(音同贺):山谷。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