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技术论文第1篇
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学科特质利于开展传记研究,对教师而言,利用丰富网络资源对本领域专业人士进行研究能促进自身素质提升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创新。此外,建立电子档案有助于个体持续探究以不断自省,这些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并无技术;在操作层面,传记研究法简单易行、便于实施;在目的层面,传记研究法研究“人”,而信息技术教师应用此法对“人”和对“己”考量来提升专业素质,恰恰迎合研究主旨。
二、具体应用形式
形式一:基于自传研究的自我建构。自传研究的方式很多,以建立电子档案为例。第一步,研究设计。这个阶段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应明确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自身专业素质发展。在界定问题时要围绕这一目的,如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如何?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成果、突破有哪些不足?教师要对方法本身烂熟于心。第二步,搜集资料。基于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资料一方面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相关文件、***片等,搜集方式除了传统的***书、报纸、杂志等外,互联网作为巨大的资源宝库是很好的帮手。另一方面则是研究者自己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成长过往和工作历程,主要以信息技术教师的回忆为支撑。第三步,资料分析。在整理资料时,教师可建立一个电子档案,复杂的可以是一个网站,简单的可以是分类的文件夹。不管选用网站或文件夹,档案确立后,还要根据设计意***分列不同子档案,便于分类管理。然后,将搜集来的资料转换成Word文档、数码***片、视频等分别归类在不同的档案项目下保存。对材料进行检查时,可以随时到档案中进行提取修改,也可以把新材料添加进去。第四步,撰写报告。通过分析资料,教师自我反思,并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改进想法、工作计划等写成电子报告保存在电子档案中。形式二:基于传记、生命史、口述历史、叙事探究的自我完善。区别于自传,选用传记、生命史、口述历史、叙事探究方式,研究对象一般应选择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依据不同类型的特点和要求,围绕不同的焦点,搜集与研究对象相关联的资料,要注意资料的多样化和准确性,尤其是网络课程、讲授用的PPT、研究课题的***网站、学术讲座的视频等,这些都是研究对象观点、思想的集中体现,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在分析资料时,要结合研究对象的性格、经历等,力求全面、深刻认识资料背后反映出的理论思想和实践经验。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以这些人物为榜样,对照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断革新自己的理念、充实技能、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素质。
三、传记研究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作用
1.教师能掌握专业前沿知识,开拓视野
信息技术教师在用传记法研究相关领域学者时,可以接触到领域内的前沿知识,如研究信息技术权威,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轻松知晓信息技术发展程度、最先进的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与普及效果;研究教育大师,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掌握最科学、最适应当下的教育理念。每一位研究者的经历都是一本不断翻新的百科全书,研究专家学者,可以打开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以外的广阔视野。
2.促进教师自我修正,重构专业知识框架
聚焦权威人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自己没有的知识和品质。同时,通过回顾和分析自己的教育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参照专家学者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成果,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很好地梳理知识脉络,构建良好知识系统,提升教育质量。
3.借助巨人肩膀,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抓住实际问题,将其作为研究课题在实践中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传记研究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既可以通过分析材料学习专家们对待问题的看法、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访谈方式与学者们进行交流探讨。
4.利于教师学习教育专家的理念、方式,改革教学
教师首要任务是提升教学质量,在教育专家的熏陶下,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都会得到优化,带动教学的改革。在科学的教学原则的前提下,信息技术教师把握技术性、整合性和发展性,具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评价等能力,既是对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又是对教学质量的良性促进。
5.激发信息技术教师提升职业、人文、科学等综合素养
教师专业技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信息技术 教师专业发展 促进作用
信息化、多元化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高效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调动初中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求知欲,优化课堂教学。下面,我就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谈谈见解和体会,以供广大同仁借鉴与指正。
一、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学习、教学、交流的平台。
语文教师从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到课堂设计、多媒体应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它大大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技术教学的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师整合各种教学资料,优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有利于课堂教学实效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变“单一教学”为“多种媒介有机结合”,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审美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我们可以利用***片、影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形成一个教学相长的共同体。
例如,寒暑假是初中生最广泛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的大好时机,我们要指导学生完成一项语文实践性学习,这期间他们会遇到一些新的未知领域和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学生平等交流沟通,共同完成。互联网为我们供了学习、教学、交流与协作的重要平台。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利用,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推动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在新课改的大潮推动下,多媒体技术逐步走入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它让初中生眼观其行,耳听其声,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进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二、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师语文素养的提高,引导教师进入积极探究创新的状态。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师更新专业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社会的进步说到底还是靠知识的更新,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知识,必然会改变原来知识认知的过程和方式。
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包括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教学探究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师语文素养的提高。只有对信息技术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才会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才会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信息技术能够促进知识结构不断优化。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如何,并不是只看语文课教得怎样,而是要看知识面如何和知识结构是否优化,还要看他能否把所有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其中就包括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互联网技术在探究问题上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提问环节,能够激发发现问题的能动性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为了更好地适应探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语文知识的迁移,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并进行有效探究,进而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三、信息技术加快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师职前培养,能够大大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师各种培训能够使加快我们专业发展的进程,缩短每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快速走出“高原期”,突破瓶颈。只有在信息技术的有效辅助下,才能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四、信息技术促进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能够大大促进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也就是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完善了培训体制和培训方式,使教学能力大大提高。信息技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教育发生了巨大变革。信息技术的使用,对传统的初中语文是一个不小冲击,适者生存,否则就会被淘汰。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信息技术促进初中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发生巨大转变。
教师专业技术论文第3篇
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教育的一个主体――高素质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实践得以实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世界各国教育界所共同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专业化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和深刻变革,现代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和普及,正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带来***性的契机,而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并有效的机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和终身学习。
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涵义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战略新兴产业是国家未来重点扶持的对象,其中信息技术被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被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化的核心手段,信息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将形成以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时空大规模信息网。
目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存在众多分歧。大多学者主要从“教师”、“教师教育”、“专业”、“专业化”等这些角度分析“教师专业化”。中国教育学会第15次学术讨论会综述提到,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性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习得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者过程。目前国内被广为认可的一种解释是:“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三,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四,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目前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异***突起,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作为引导时代新潮流的教育行业,必然首当其冲的受其影响,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迅速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提高教育信息化观念,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有效教学。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无论在课堂,还是在教师办公室,都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教师教育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上备课,寻找资料,网上教研已经成为教师每天常规工作。在论坛上,教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作品,给予学生指导,创建个性化的教育天地,建立“微博“、“博客”,教师学习运用各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有效的促进教学。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各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和方法能够做到兼容并蓄,是日常课堂教学有力工具。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白版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逐渐走入课堂。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帮助者和指导者,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现代课堂是教师的天地,更是学生的舞台,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逐渐成为课堂的主要部分,因些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关注交互式的教学活动。
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不断反思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而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建立在对课堂教学不断反思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实质性提高。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交流中介,它拓宽了交流的范围和空间,为教师创设了一个共同参与的、互动的、合作的、交流的平台。作为工具,例如: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化设备,对自己的授课进行录制,与其它教师进行对比,发现缺点及不足,不断反思进步。作为互动交流平台,例如:教师通过网络搜索、教育专门网站、远程教育网站、博客等等进行学习,突破学科的限制、学校的限制和地区的限制,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不断交流,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 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催化剂,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电子技术、网络、远程通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教育信息的检索、处理、交流与协作,使得教学科研更加富于成效。如:利用 Google、Baidu 等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集;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知识数据平台以及各种开放式教育网站及远程教育资源等进行教研文献检索、资料***;利用Exce、 SPSS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和整理,使科研数据处理更为高效且精确,并能准确地对研究结果进行判断和分析;通过网络进行课题的探索交流研究活动,广泛而迅速地推广、学习、交流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网络和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学习交流科研成果。
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终身学习
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急剧加快,教育是一个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在信息社会里,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人类创造的知识迅速增长,新的教育思想与理论的不断涌现,教学手段、内容、方法的推陈出新,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使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新技术不断兼备,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多数研究学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internet为教师及全人类的终身学习搭建了个广阔的平台,是支持学习的工具,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有力的工具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索、整理、融合、存储、传递知识资源,促进知识交流、共享、创新,实现知识的再成、转移。
7.信息技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信息技术介入教师职前培养可以提升师范生培养的质量,信息技术介入教师职后发展可以使教师专业发展各个阶段提速,即缩短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帮助教师迅速走出“高原期”,突破最困难的瓶颈。无论哪个阶段,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培训下,都能有效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提供了高度共享的网络资源,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的继续教育将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每位教师可以随时掌握新资料、汲取新知识、利用新教材,不断补充与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采用超文本方式组织的***、文、音、像并茂,形式内容丰富的电子教材,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系统知识的联系,使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无形中得以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交流合作与社会交往的工具,使远距离学习具有双向传输的交互性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知识管理工具,如 PKM2、Blog、Mybase、CyberArticle 等有利于教师进行个人的知识管理; 利用概念***(Concept Map)有利于学习的个性化,促进个人知识建构,等等。可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的自主学习,是信息时代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它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与社会地位,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等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为教师的合作互助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技术平台。随着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丰富以及教师对资源更加有效的操作,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教师专业技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探究;技艺师傅;职业心理
美术院校的美术教师普遍存在 “技艺的师傅”的职业心理,注重专业技术,技艺精深;忽视理论研究,理论贫乏。
一、这种职业心理形成的原因
在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出,美术教育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师徒式,正统的美术教育和民间工艺美术都是如此,这种师徒教学方式代代相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技巧越来越丰富和精深,这给美术的传承和发展起了基础性的作用,但这种师徒方式的传承,重视专业技术教育,忽视理论的研究和教育。纵观中国古代的美术发展史,理论专著也寥寥无几。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发展不过一个世纪,由于漫长的古代美术师徒教育方式所形成的重视专业技术忽视理论研究的职业心理的强大历史根基,使得这种职业心理一直存留在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中,“技艺的师傅”职业心理在一些美术教师中明显存在。
二、这种职业心理对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影响
从美术教育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美术教育由于高等院校美术教师长期存在重视专业技术轻视理论研究的职业心理,导致美术教育的科学研究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系科的教育科研工作严重滞后,美术教育理论非常薄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严重影响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一些院校由于缺乏理论研究,因此对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失去了前瞻性的估计。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一些新兴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导致一些高等院校盲目开设新专业,然而这些专业硬件不齐,专业教师奇缺,胡乱拼凑而有名无实。一些设计专业教师也就由绘画的“师傅”临阵倒戈,从事设计教育,因缺乏专业基础知识而敷衍塞责。由于美术理论专业教师的匮乏,一些理论课程的教师居然由中文专业或历史专业的教师兼任,这不能不说是长期重视专业技术,忽视理论研究带来的悲哀!在近代百年的教育发展中,中小学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地理、外语等学科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合理的教学体系和学科的基础理论。而作为中小学一门必修课的美术课,长期存在随意性,教学体系不够成熟,至今尚未建立起自己比较完整、合理的学科体系,其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建设非常薄弱。这不能说与美术教师的这一职业心理没有一定关系。
这种职业心理的存在,使这部分教师在自身能力上,只注重专业技术的学习、研究,忽视美术理论和美术教学理论的研究,导致专业技术精深,理论知识贫乏。在教学上,也只注意专业技术和方法传授,自己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师傅”。同时,在这种职业心理的影响下,一些院校的美术教育多重技轻道,在课程设置上,不管是绘画或设计都偏向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可有可无,在专业设置上偏向技法类专业的设置,理论类专业比重太少,结果培养一些像中世纪一样的匠人,而不是造就理论素养丰厚,并具有基本技术的综合型美术人才,使得学生虽然掌握了一门美术技能,但美术理论知识和美术教育理论相当贫乏。虽然一些院校的美术专业也发现了教育和教学的问题,表面上似乎也对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但因为缺乏理论研究和先进的理论思想作指导,表面上似乎进步了,但实际上也是在沿袭旧法,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取而代之,使这些院校的美术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这问题在近几年已经引起了一部分美术教育界人士的重视,也积极参与到美术理论和美术教育理论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我们可认真审视一下近百年来我国美术理论和美术教育理论的状况,与大量出版的画册、专业美术技法、美术画刊、画家专著等等书刊相比,由我国学者编写的美术史论、美术批评、美术教育理论等著作可以说是沧海一粟。
三、矫正这种职业心理问题之我见
1.美术技艺的传承是美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先行条件
美术的产生是建立在一定的工具和技艺的基础上的,“正像人类文明是从使用工具开始一样,人类的艺术也是从使用适合于艺术的工具才产生的。”[1]“人类的第一件工具和人类的第一件艺术品是有同一性的。”[2]因为“(1)人类的第一件工具是以后所有创造物的起点和最初形态,第一件工具的创造,是人类一切精神和物质的创造活动的胚胎,它孕育着人类由幼年到成年发展所有最初的因素、方面和关系;(2)人类早期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交织在一起的,没有可以分割开来的确定界限,因而他们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在当时是混沌同一的;(3)从史前艺术的特征出发就其创造性的意义而言,人类最初那简陋的石器和后来精美的彩陶、玉器等等同属于史前艺术,它们的具体形态虽然不同,却没有根本性质的不同,后来的一切创造物都是对第一件工具的继承和发展。”[3]因此,人类的美术文化若要得到发展与延续,美术技艺的进步和对其传承是必不可少的。有史以来的各种美术教育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美术技艺的传承的活动。美术技艺传承构成了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本源,正是在这本源的基础上,才有了此后人们在美术教育价值取向上所做的诸多拓展和抉择。所以,美术技艺的传承是美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先行条件。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也是肩负美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美术教育活动之一,也有美术技艺传承的先行责任。当然,在人类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有关美术技艺的概念和范围,也是与时俱进的,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中。时至今日,美术技艺不能简单理解为某种狭义的技法、技术或技巧,而应该是对史前至现时期对美术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对美术创作、创造最基础性的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一些教师受到了一些理论的影响,认为美术创作观念是最重要的,技能反而不那么重要。他们欣然地接受或认可了“反技艺”或“无技艺”的大旗,在教学中淡化、取消对美术技艺的训练的严格性和严密性。从实质而言,忽略美术技能的教育是不完全的美术教育,最终否定和颠覆了美术教育学科自身存在的合理性。
无论是单纯地强调技能的学习,还是极端地否定技能的学习,都是不足取的态度,我们需要将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的学习兼顾起来,鉴于当前两者关系的失衡现象比较严重,应该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
2.科学研究是一切学科发展的生命线
美术学科的科学研究可大致分为这几类:美术史理论、美学理论、美术批评理论、美术创作理论、美术教育理论、新兴的思想意识流派、经验、观点等。美术史可以使我们获得远距离审视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文化时代所持有的价值观,把握美术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宏观的美术知识,也可以提供很多美术历史事实,刺激我们用清醒的头脑去思考目前的美术状况;在推崇人文教育的今天,艺术史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帮助学生体验人的价值观念,形成尊重人和人的价值的精神品质。美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审美活动中获得乐趣,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性质和价值。美术批评理论不仅指导推进美术创作,而且作用于美术教育、美术史及促进新兴美术流派和观点的形成与发展。美术创作理论则指导创作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规范与创新的维度中高水平地从事美术创作活动。美术教育理论可帮助师生更好地从事教学活动,同时也能在整体上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因此,美学理论、美术史论、美术批评理论、美术创作理论、美术教育理论,以及新兴的思想流派、经验、观点等等与美术实践活动共同构成了美术文化,在不同的社会中满足着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要。
美术教师担负着美术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科研为根,教学为本,只有彻底放弃轻视理论的职业思想,积极参与美术理论和美术教育理论的研究,才能提高自身的素养,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有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以改革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用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和更新美术教育内容,逐步实现美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化水平,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对美术和美术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只有树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美术教育思想和观念,才能改革美术人才和美术师资培养模式,才能尽快构建具有示范性、典型性、影响大和有实质性突破的美术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新型教材和教学模式,为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和美术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打下基础。我们美术教师应以科学研究为切入点,扎扎实实地开展美术和美术教育等多方面的科研工作,使我国的美术和美术教育研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上。
3.从我国现代美术专业培养的目标来看,大部分学生是为服务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或者为美术专业师资和素质教育师资而学美术,这些的学生不必也不可能都成为艺术家,但他们必须懂得审美,要成为具有艺术修养的一代新人。我们美术教师肩负着培养服务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美术人才或普及美术文化以提高社会整体审美素质的重任,作为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首要任务是让自己的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了解世界美术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美术遗产,培养他们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由此看来,美术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和美术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方能称职。
四、结束语
作为美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美术教师,拥有新时代意义的专业美术的技艺,全面的美术理论和美术教育教育理论以及广博的其他知识是基本的条件。在这种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美术教师才能既专业又全面地培养学生与职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完成创作、教学、科研和教改等工作。
注释
[1]朱隶著.《艺术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7页.
[2]邓福星著.艺术前的艺术―史前艺术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序第3页.
[3]邓福星著.艺术前的艺术―史前艺术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序第3页.
教师专业技术论文第5篇
位于春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其前身是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组成西南联大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99年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合并重组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0余年来,学校恪守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已形成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构建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教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艺术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427***:ysxy.ynnu.edu
艺术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美术学、舞蹈学、舞蹈表演、艺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11个本科专业,以及美术学(中国画与书法)、舞蹈表演(空乘与礼仪)2个专业方向。有四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在校本科与硕士研究生2100余人。
艺术学院专任教师9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3人,外聘专家1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历教师占总数45%,硕士生导师29人。“艺术教育”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音乐学”专业为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与“音乐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是***组织实施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艺术学院教师在出版著作、作品,在编写教材、,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教学建设项目等方面成果突出,大量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在“全国美展”、“荷花杯”、“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艺术设计大赛”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中,艺术学院的师生都有不俗的表现。
艺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强调全面发展和一专多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观念和创业精神;在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反映最新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成果,注重学生美学修养、艺术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提高,以宽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创新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艺术人才。
音乐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音乐表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文艺研究单位及社会文化管理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研究及演艺事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植根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土壤,重视对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与教学,注重培养从事云南民族民间声乐、器乐表演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依托云南师范大学丰富的教师教育资源,为学生选择教师职业提供条件,毕业生能够在专业艺术学校、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工作。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全面的音乐创作知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能在有关文艺单位、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曲技术与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作曲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相应的基本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根据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戏曲音乐作曲、电脑音乐制作等方向。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美术教育必备的美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把握学校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能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具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绘画创作、教学的能力,能在专业艺术领域和各类学校从事绘画创作或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人才。本专业学生根据所择定的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潜力,使之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从事本专业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中国画与书法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书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书法教师和社会书法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书法艺术与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继承发扬书法传统及创新精神,具有艺术实践能力,具备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学等基本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艺术教育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艺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音乐、绘画、舞蹈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艺术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设计学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设计学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设计学类为非师范类,该类学生一年级统一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舞蹈历史文化知识、舞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具备主要舞蹈种类表演的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文化馆站、社会舞蹈团体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舞蹈理论研究、舞蹈表演及编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历史和理论的基本知识,接受一定舞蹈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掌握舞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本专业学生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不同专业方向,主要学习与规定专业方向舞蹈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舞蹈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舞蹈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空乘与礼仪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该专业是我校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校企合作方式举办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是云南省高校中招收艺术类考生的空乘与礼仪类本科专业。本专业主要为民用航空事业及相关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精通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具备较高外语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适合民用航空事业需求与发展的空中、机场、高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及能够适应民用航空运输服务教育与培训事业发展的教师及培训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传媒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12967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创建于2010年6月,是学校在“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理念指导下新成立的一所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型实体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学院设新闻传播学系、动画系、语言传播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及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现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现未招生)、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云南省特色专业,《大众传播学》获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为校级精品课程。
学院现有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名师1名。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编***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云南省精品教材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院省校合作项目3项,省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校级创新团队1个,校级攻关项目1项,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
学院拥有多功能演播厅(室)及影视技术、动漫制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线性/非线性编辑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达600余万元。学院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21人,助教10人,其士或在读博士16人,硕士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师资总数的87%,部分教师参与了国内热播电视剧和动画作品的制作。学院与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台湾佛光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学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动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动画专业培养具有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画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动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更好地从事动画相关工作构建稳固的基础知识结构。
主干学科:电影学、美术学、动画、艺术理论、计算机应用软件。
主要专业课程:动画概论、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数码摄影及后期、动画策划、动画剧作、计算机动画基础、视听语言、分镜头设计、动画后期合成、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定格动画设计与制作、数字艺术设计、漫游动画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门培养具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以及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音、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播音主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专业课程: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语言学概论、新闻学、传播学概论。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致力于培养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了解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史和艺术创作规律,掌握广播电视创作规律,了解广播电视制作技术,接受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创意、制作训练,培养具有***创作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
主要专业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文化传播、文艺理论、艺术学概论系列、电视节目导播、广播文艺节目编导、电视晚会编导。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体育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936***:tyw.ynnu.edu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云南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体育专业院系,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其前身系建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体育部,部长为马约翰先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西南地区培养基础体育教师、高层次体育科研人才、运动训练人才、体育管理人才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职工99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33人,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硕士生导师40余名。拥有二级教授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队教练员3人,裁判员3人,各类裁判员20余人。
学院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还设有2个硕士学位授权方向。学院设有4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拥有1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门精品课程,1个教学团队,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近年来,完成各级各类科研基金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科研获奖近100项。
运动竞赛方面,我校学子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其中游泳运动健儿王晓福、***、王家超等同学在雅典、北京和伦敦奥运会、残奥会上获得多项冠***;我院张娴同学入选中国女排,多次参加国际大赛并屡获佳绩。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备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传媒、普通高等学校、中小学、文化(艺术)馆、健身俱乐部、群众团体、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体育舞蹈表演、教学、训练、科学研究以及管理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体育学。
主要课程:体育舞蹈理论与技能、艺术概论、文学修养、音乐基础理论、编导理论与实践、形体训练、芭蕾舞、流行舞蹈、时尚体育运动项目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事训练、社会调查、专业公益劳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192084***:zjpx.ynnu.edu
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是云南师范大学直属学院,也是云南省本科院校中最早建立的集管理、教学、科研为一体,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目前是云南省高职本科试点院校和高职“专升本”基地。2013年,学院招收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方向)、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文秘教育、应用化学(药学方向)、小学教育(数学、语文)共五个本科专业和学前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两个“专升本”专业。学院以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及社会培训为一体,设有高等职教研究所,学院现有“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和“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点,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化学”、“药物分析”、“有机化学”、“小学教育”的硕士研究生,同时还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现已招收六届学员共256人。学院下设“云南省第129职业技能鉴定所”、“云南师范大学职业培训中心(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下设“云南师范大学培训学院”,代表云南师范大学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社会培训工作。
学院是云南省纪委、云南省监察厅的“云南省纪检监察干部院校培训基地”,是云南省总工会批准的我省首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先进单位。
目前,学院正加大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围绕“特色与创新”开展职教本科的内涵性建设。现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云南省高等学校公共关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院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熟悉职业教育特点、“双师型”占一定比例的教师队伍。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先后投入700多万元加强实验室建设,现有综合技能实践中心、艺术素质训练中心、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中心、制药技术应用中心、心理咨询师训练中心、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导游实训中心、语言能力训练中心等实验实训场所。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行“双证”制度。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近80%的毕业生还取得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学院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培养各类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同时,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艺术教育方向,招收艺术类考生)
教师专业技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学科教育;专业化教育;教育理念
中***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2-0094-03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教师的发展成为体育教育界研究的方向和课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体育教师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高等师范体育院系,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就是师范教育的专业化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虽有一定进展,但没有质的变化。我国的师范体育院系教育一直延续着重体育教师所教学科课程、轻体育学科理论和专业技术课程的不完善教育。导致体育学生普遍存在任教学科知识过硬,而体育教学理论与技术欠缺的现象。为解决这一带普遍性的问题,促进我国师范教育的专业化进程,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
1高师传统体育教育理念的偏差
体育教师任教科目的学科知识和体育的学科知识、任教学科的学术水平与体育学科的专业素养孰轻孰重,成为体育界长期争论的问题。由于师范教育在与其他专业教育相同的时间内,很难既达到同等的学术水平又掌握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因而在现实中,师范性往往更容易成为强调学术性的牺牲品,不少人认为,只要掌握学科知识就可以做教师,甚至可以做一个好教师,是否具备教育学科知识无关紧要。尽管体育学科借助其他学科已建立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的理论系统,但从理论到可实践的原则,并能用来解决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问题还不甚严谨,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受重“学术性”、轻“师范性”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高等师范体育院系教育几十年来,一直延续着重教师所教学科课程、轻体育学科理论和专业技术课程的不完善教育。我国高等师范体育院系课程结构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主要是由三大方面构成的: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限制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160学分左右。从课程结构上看,没有把体育学科课程和体育教育实习单独列出;从学分比重看,教育学科课程在整个课程中不成比例。可见,我国的体育教师课程的专业特征不明显,主要是仿照综合性大学的课程模式建立的,有师范教育之名,无师范教育之实。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形成了以严谨的学科教育见长的传统教育理念,培养出以所教学科知识见长的大量师资,对我国的中学普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师范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体育教学理论与技术技能欠缺的弱点,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学习才能逐步成熟。在过去师资紧缺的年代,各用人学校没有关注这些不足,只要具有较高的学科知识水平就满足了,至于体育教学理论与技术欠缺问题,似乎注意不足。这是高师教育欠完善的必然结果,新体育教师靠个人从头开始探索与积累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然而,时至今日,我国的师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用人学校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衡量人才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只注重所教学科知识,到学科知识与体育教学理论与技术全面衡量。面对用人单位人才衡量标准的变化,目前不少师范体育院系并没有意识到,仍然是在加强专业学科教育上做文章,而对体育教育理论与体育教师专业技术的培养重视不够。即使开设一点体育教学的专业性课程,也主要是以理论为主,以课堂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实践的机会极少,对学生专业技术的提高起不到多大作用,只不过是象征性的体现一下师范体育院系教育的特点而已。这样的教育导致了体育专业学生走上教育岗位后,普遍存在―面硬一面软的缺陷,即在所教学科知识方面大都能胜任教学工作,而在体育教育理论与教学技术、技能、技巧及艺术性方面严重欠缺。从做实习教师到趋于成熟的周期太长,大约在3-5年,有的甚至更长。在此期间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一般较差,往往是以工作热情与勤奋做一些弥补,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往往是以繁重的课外体育活动负担作为代价。目前年轻体育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从宏观上看,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很大,是制约学校体育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改变,必然导致师范体育院系自身信誉的降低,丧失“教师摇篮”的优势地位。目前有的用人学校宁愿用退役运动员做教师,而不喜欢师范体育毕业生,其理由是高师毕业生与退役运动员相比没有多少优势,而且在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方面一般不如退役运动员。
2时展要求体育教师专业化,并为之提供了条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既然体育教学是一种专业,体育教师是专业人员,师范体育院系教育也就需要专业化。首先,受教育者的需要是师范体育院系教育专业化的前提。科学技术和文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要求教育更加专门化、系统化,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教育应运而生。如何把无限丰富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受教育者、如何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何使受教育者具有创造能力等问题就成为每一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仅仅把体育教师作为―种职业、把师范体育院系教育作为一种体育教师职业定向或职业分配就已经远远不够了,当代青少年的培养需要的是专业化的体育教师,这就需要把师范体育院系教育作为专业体育教育。其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为体育教师专业化和师范教育的专业化提供了可能。如果把师范体育院系教育作为一种专业体育教育,该专业必须拥有特定的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就是体育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两类学科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再次,教育的发展为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提供了条件。我国普九任务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加快,师范教育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过去仅仅是为了满足基础教育对教师在数量上的需求,而现在开始有条件满足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对高素质教师的需要。师范教育专业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尽管我国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已经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体育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各级学校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广大体育教师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因此,改革与发展师范体育院系教育,推进我国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3高师教育的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课程设置
体育学界专家、学者认为―个体育教师需要掌握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体育学科的基本知识、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术。根据这种认识,师范体育院系课程的基本结构大致上是由普通文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体育学科课程、体育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所构成。普通文化课程也称之为人文学科课程,主要包括***治、经济、文化、科学、社会、伦理等方面知识的课程,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宽阔的普通文化基础,使学生对社会和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学科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体育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要教的内容,包含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体育学科课程的内容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等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类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理解体育教育原则、人的发展;体育技能课程主要是指做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技能和技术,包括所教学科的体育教学方法、示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示范设计技术、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测量、信息技术等,其目的是帮助体育学生具有体育教学的特殊技能;教育实践课程主要是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把所学到知识运用到体育教育实践中,并通过实践提高体育教学能力。普通文化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是体育教师教育的基础性必备课程,体育学科课程、体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是体育教师专业的标志性必备课程。一个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五个方面的知识结构才有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所以,无论采取开放还是封闭的体育教师培养体制,这五个方面的课程都是必须开设的。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师范教育课程结构的比重可以设计如下:一般文化课程占20%,学科专业课程占40%,体育学科课程为20%,体育技能课程占10%,教育实践课程占10%,这样的课程结构可以保证师范教育的双专业性质,与普通大学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
4实行教师职业专业化教育的思路
师范体育院系要保持“体育教师摇篮”的优势地位,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建立起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教育理念。针对师范专业化教育中体育理论与技术欠缺问题,应该选择更为薄弱的体育教育技术作为突破口,必须要在体育、体育教学技术上独树一帜,它是师范体育院系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体现了师范体育院系教育的基本特色,是立足之本。我们可以从我国梨园行业的师徒传艺和国外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中得到启示。我国传统的梨园行业一些初出茅庐的演员一登场就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戏剧学科知识的同时,都要接受系统的表演技术训练;一旦出徒就是地道的“科班出身”,走上舞台就能进行富有感染力的演出。如果体育教师能像演员一样善于表演,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技术与技巧艺术性地开展教学,使学生像观看戏剧一样生动有趣,那样的学习肯定是充满激情和富有想象力,会使学生得到寓教于乐的美的享受。国外发达国家在教育观念上一直重视理论与实践并重、尤其注重实践技术的教育。如日本在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师范体育院系教育十分重视专业技术的教育。在日本,不管具备多高学历的毕业生,要走上教师岗位,必须经过系统的师范职业技术培训,达到规定的要求,取得相应的资格。师范教育专业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新时代对教师职业的要求,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师范教育也必将走上专业化教育的轨道。
5实行体育教师专业化构想
本文针对师范体育院系教育存在的重学科课程轻专业化技术教育的倾向,借鉴职业教育突出专业技术实践训练的办学理念和我国梨园行业师徒传艺的育人方式,提出了对师范体育院系教育实行体育教师专业化教育的构想。旨在对师范体育院系教育传统模式与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建立一个以学科教育与专业化技术教育并重的教育模式与教学体系,即对师范体育专业学生按照体育教师职业要求进行专业化的系统训练与培养,包括体育、教学技术的素质、技能、技巧、教学实践等多方面、全方位的专业化技术教育。通过开展专业技术训练,提高师范体育专业学生从教的专业素质、能力,使其熟练掌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术、技能与技巧,使其在走出师范院校校门时,就具备一个合格体育教师在专业技术方面所应具备的技术与技能,将过去3-5年的成熟期缩短到1-2年,甚至更短。把体育学生培养成专业技术熟练、高素质、强适应能力的成熟合格的专业体育教师。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生动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方得体的教态与仪表;灵活、艺术的授课方法;娴熟的多媒体教学操作技术;规范整洁的板书与绘***技能;成熟的课程教学技术;想象丰富的创新性教育能力等。如果此构想得到落实并大面积推广,将彻底改变目前的师范体育院系受到普通高等院校激烈挑战的被动局面,使师范体育院系在社会的优势地位得到巩固。同时将对普通教育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实行体育教师专业化教育是一次深刻的观念变革。对师范体育专业实行专业化教育理论的建立,可以扭转我国师范体育院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教育轻专业化技术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师范体育院系教育走上以学科教育与专业化技术教育并重的轨道,推动师范体育院系教育朝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健康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玉光. 试论教师教育的专业性[J]. 教育研究,2002,(7).
教师专业技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专业技能;结构
中***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96-02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艺术学院与艺术专业建设的大力提倡是现在全国的艺术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艺术教育发展的同时,师范类美术教育专业也进一步得以加强与扩大。作为新发展的教育事业它还存在一些发展不足之处。随着教育教学规模进一步扩大,美术教育专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也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美术教育事业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在一些中小学教育阶段,主课副课划分明显加之有些学校领导对升学率的要求更加引发主、副课发展不平衡的不平衡,也越来越偏离国家对中小学生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宗旨。
在今天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类专业在各类院校中都出现了语文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师范类专业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语文教育、英语教育的招生人数每年都远远超过于美术教育、体育教育等专业。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等所谓的传统类副课专业在学生、家长的印象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其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仍然是簿弱环节,并且在人才培养规模,结构、质量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这也从而使得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对未来美术教师的摇篮――师范类美术教育专业就教育人才质量方面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当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要培养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就要让美术教育类的学生自身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
一、关于创新方面的要求
作为美术教育类学生首先在创新的方面要有必备的基本素质。今天学生教育准求的是素质教育,是一个在各个方面,多种范围内对学生进行的广阔培养。除了在文化和专业技术课外还要在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乃至单项素质与综合素质的等方面的教育。“创新”是学生发挥潜力成长成才的基本素质。犹如一个企业一样,只有不断的在产品、技术等方面不断地创新,才能给它不断注入活力并不断地发展。美术教育也一样,作为对美术教育专业起决定作用的教师本身更不能缺乏创新素质。如果作为美术专业的教师自身缺乏创新素质又怎么能来为学生树楷模,在专业上导方向、教育学生的专业发展?因此,只有了创新素质的美术教师,才能有可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在美术专业领域富有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专业人才。
做为教育类学生以后大多面临的是做教师的选择,在美术教育教学创新方面包括了多方面的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等,如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也包括了对以后所教的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养成而进行的不断创新。这些就要求在美术教育中,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要达到这些创新的要求,就必须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观念,不断的接受新知识,强化教学方法创新精神。在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为重点,是以能力、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教育观念。对美术教育的学生来讲,以后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专业教师首先在学习阶段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与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
教育事业是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而在教育中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育中起关键性作用。在学校,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接触也最为密切。教师的一举一动动在无形中影响或感染着学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老师,既是知识再渊博也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因为他的不良心理会产生的种种不良行为从而给学生以无意识的传教并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要在心理素质方面达到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首先,要心态平稳有较强的耐性。因为在美术专业教学方面学生的领悟能力与手上绘画的表现能力都会因为其学专业的时间长短及个人对理论知识的领悟有所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进行专业指导时要有不厌其烦的精神和耐心。其次,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相信自己能够在教学中组织好教学并把专业学生教好使他们有较好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
三、对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
在美术教育中,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业务素质上要求有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基础知识是专业生命的起步与开始,专业理论是专业技能发展的根基与实践指导,反过来技能是理论知识的实践与验证并能够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这些就如常说绘画里面的“手”和“眼”的关系吗,美术的学习一开始学生大多都会掌握住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些基本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并在此知识指导下去进行技能的训练。这时就会出现常说的“眼高手低”的现象。这时候就出现了眼睛、脑结合能够分析并看得出好坏作品的差距但因为缺乏技能的提高而手无法表现出来因此就导致了“手低”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不断地在理论的指导下慢慢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只有对学生有了这些了解,才有可能更接近于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因为美术课程的范围较为广泛,但无论美术范围内的任何课程他都必须以美术基础理论、美术技能为基础,在此之上才能学习各自不同的专业理论知识。。
在以上美术教育的三大块的教育都取决于专业教育教师的素质高低。而专业教育教师的业务素质高低取决于自身的知识,技能与能力三个方面的结构。
(一)在知识结构上: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要具备美术专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并明白自己所在的院校的性质与学生将要被培养向美术专业的哪个目标。同时应该有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指导及学校的各种基本管理知识,只有很好的专业理论与扎实的专业技术并不能成为一个好的专业老师。作为美术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以便了解教学中间学生的各种反应,以便更好的辅助专业教学。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在美术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整体的统一性同时还要注意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它与数学、英语等以结果的对错为准与字写得好坏没任何关系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教学不同,美术教育、教学上当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存在对错有的只是不同的“风格”与“个性”。这些用于专业教学上就是专业教育心理知识,这些能够使我们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更好的了解学生群体的心理,以便沟通,加强师生交流,以便在教学上可以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研究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从而设计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
(二)在技能结构上:美术课程是一门技术性的课程,它作为专业教育其独特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一个有良好的业务素质的教师,必须也要有熟练的技能或是让学生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必须具备一种专业技能,并在教学工程中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其在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职教师,在专业教育中有许多专业课程理论同专业技术操作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有复杂的脑力劳动的同时还要有熟练地专业技能。美术教育专业决定了培养实用能在美术行业第一线上应用人才为目标。因此,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应该向专业技术与专业理论相互兼顾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发展。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三)在综合能力的结构上:在专业的教育中,美术课不仅仅只是一门单一的技术性课程,在美术专业的发展上往往是综合知识的发展。同样作为美术教师不仅是理论课的知识讲授者和技术实践上的指导者,他同时还要懂得很多与艺术有关的历史、文学等综合知识。并在教学及教学调控能力上能运用自己知道的各种知识来为自己的课堂创造活跃而有序的教学氛围,从容自如地上好每堂美术课,使学生能够喜欢自己所学的这门课程,在课堂上运用一切能够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的方法,使其配合教师完成当堂所学内容。在尤其是学生,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在很多方面都是有许多缺点的,特别是在专业学习中会更加明显。我们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学生,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分别对待。美术专业虽然是以最终的作品为结果,但在一些技能学习前应该更多的启发学生对客观对象进行科学的观察,强调学生首先是如何的用自己的眼睛去正确的观察。只有观察正确了才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在专业学习上只有方法正确了才能够在专业学习与教学上有所收获与作为。作为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上的不足之处和专业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应该给予及时必要的纠正不能视而不见任其自由发展,这样对于学生以后的专业发展很不利。由于专业学习及性格等方面会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使得学生群体会呈现出一个发展不平衡的显现,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上要因为不同的学生差异而要有耐心。并且在教学方式上也要有所区别不能同等对待,这样才能维持班集体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纪律,并是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课堂所学知识。也才能使专业教学能够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顺利进行。
四、专业教学中是师生互利的成长关系
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主要以一定文化对象想进行学习的活动。这种活动必须是在一种良好的教学秩序下才能够进行,只有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良好的的教学秩序才能够得以保障。而在美术教学中它要有课堂的纪律性又要有技能知识学习的灵活性,美术教学中所教的不仅是理论文化知识同时还有专业技能知识,这种课堂往往是师生互动性、交流性它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对学生单向灌输性。往往一些教学活动是双赢性质的,特别是一些技能型课程,如在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能在不断重复的教学中得以扩展与提高,同时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也能够得以巩固与提高,并且学生也能够从专业教师的教学中学到专业课程的上课方法对其以后从事专业教学时提供一些间接性的经验。在专业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中互动的主体。要鼓励学生大胆,积极主动的就专业学习与老师互动。这样不仅能够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及师生之间互动对话讨论,而且还能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同时也能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它在教学上有助于学生给任课教师提供信息,使任课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信息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更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经验的丰富。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作用得以发挥也才能够使专业教学变成共同发展师生互利的过程。
具备了以上的素质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也才能使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并使其在美育、美德情操上日渐完善使其专业综合素质上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