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星星的作文篇1
《流星花园》在全国已经“流”成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涉及青春、爱情、家庭,融和合着时代、社会和青少年心理的复杂现象,所以我们无论是站在家长一边还是站在孩子一边做出单向的或贬或褒的评论,都显得有点简单,必须要作一些必要的分析思考。
《流星花园》给观众展开的是一个梦境,刚好与现实生活中的年轻人的憧憬相吻合,四个超级帅哥就是很多女孩的梦中情人形象,他们家境富裕,长相百里挑一,而且还会打架,有安全感,这是一般偶像剧无法相比的。同时全剧的画面很流畅,情节轻松,没有笨拙的说教宣言,到处是高级的轿车别墅沙滩等,这也迎合了一些曾经穷怕了而突然在当代又具有了伪贵族主义情结的青少年的心态。流星花园就是这样一个梦,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抛开了爱情,如果F4不是那样貌美如花,如果杉菜并没有和他们发生感情的纠葛,《流星花园》的背景又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不是真的有像“流星花园”那样的所谓贵族呢?
一种华而不实虚假幼稚浮燥无知的爱情,难道能够诠释“爱情”这两字的真义?在这部《流行花园》里的确帅哥美女云集,但这世界就只有帅哥美女在谈恋爱?一种虚假的媚俗已显露无余!虽然《流行花园》讲的是大学校园的故事,但在剧中我们看不见实验室,看不见书本,看不到跟一个大学匹配的文化背景或氛围,这是该剧结构上一个无法弥补的硬伤。一帮充其量看上去只有中学思想文化水准和行事做派的人和事,统统进入一流大学里,太勉强了。该剧的暴力成份重了点,而且体现的是中小学生那种可以说是具有“冷兵器”时代特点的“下暴”式的野蛮,贵族们又怎么会把自己的子女送进如此糟糕的学校读书呢。在当今的大学校园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崇尚智力而非原始暴力的人,而F4中的一些思想、行为只停在中学智力水平,不可能是当代大学生的所作所为,因此它的情节经不起任何推论,实在是幼稚得很。也许是编导故意这样编,试***表现出一种浓烈的反文化反智力的倾向或价值观。但这绝对是不值得推荐的。
听一位中学老师说,现在中学里女学生都在议论道明寺和其他几个主演如何如何“帅”,长发如何如何“酷”,如何如何具有“男人味”……脸上无不洋溢着一股浅薄低俗幼稚的笑容。帅?还凑合。“酷”?留了一头长发就是“酷”?什么逻辑!至于“男人味”,一个整天为所谓的“爱”纠缠不清的男人根本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人,更别说什么男人味了!还有剧中的人名全都是日本名字,也特令人反感。从剧情看,讲的是一个发生在台湾一所大学的中国孩子的故事,但人物偏偏全是日本名字,如道明寺、花泽类、西门、杉菜、百合、千会……为什么剧中人名总拖着日本音?是受日本卡通片的影响吧!
《流星花园》的观众主要是一批年纪比较小的观众,这就更应该要正确引导和认真思考了。首先是舆论导向问题,这样一部勾人的电视剧,里面的主人公都是学生,有爱情,有恋爱,现在的中学生处在情窦初开,大学生处在浪漫季节,一部《流星花园》描写了他们所向往的,或者是说是理想的境地。我们可以从杉菜身上找到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可以从道明侍身上找到对感情的专一,这是它的成功之处。但它到底会不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回答也是肯定的,如校园暴力就会造成少数青少年的效仿,成为校园暴力分子的样板。关于《流星花园》的广告,招贴画满天飞,那更是不应该有的商业炒作。
我一直非常迷惑为什么《流星花园》会这么流行,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有人聊这个电视剧,而我心里却一直有一股异样的感觉,这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
关于星星的作文篇2
赴美科研十年活动星系核取突破
1980年,施勇出生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浙江。年少时的他禀赋凛然,高考那年金榜题名,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4年的青葱岁月转瞬即逝,20D3年施勇远赴以观测天文最为著名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天文系攻读博士学位,随后他又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红外研究中心任博士后。此行一去就是10年。在美国学习工作的10年间,施勇不仅接触到很多世界一流的观测设备,关注了世界研究前沿,更重要的学会了如何从事一项研究。
一直以来,施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作为现代天文学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此方向所涉及到的各种繁复的物理过程赋予了它极大的科学挑战性。施勇通过5年系统的博士学习及4年的博士后工作实践,在活动星系核和恒星形成两个方面均取得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大质量黑洞的吸积,即活有窍岛耍是星系形成和演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活动星系核的研究,就是理解大质量黑洞的吸积过程、吸积发生时的物理以及吸积是如何影响宿主星系的。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首先提出于上世纪80年代末。作为统一活动星系核各种观测现象的理论工具,统一模型为理解大质量黑洞的吸积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统一模型的重要假设就是在大质量黑洞周围存在着一个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环状结构,然而这个结构的存在一直没有被直接证明。施勇则通过研究黑洞的X射线消光强度(表征气体柱密度)和红外的消光强度(表征尘埃的柱密度),发现了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个结果无疑为证明大质量黑洞周围确实存在环状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观测证据:同时这个相关关系进一步表明了环状结构里的气体和尘埃的分布不是连续的,而是一片片的气体和尘埃云。该工作已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在2008年的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上有专门一整段文字介绍该工作及其所包含的物理意义。
随着实践的检验,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在解释活动星系核的各种观测数据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从2000年开始,有天文学家陆续发现了几十个异常奇怪的活动星系核――它们在X射线波段没有消光,但是光学上又看不到宽发射线。因此,这些天体一度被认作是对统一模型的极大挑战。施勇在阅读相关文章时,就设想通过spitzer望远镜观测来验证这类天体是否真的挑战统一模型。在成功申请到spitzer望远镜观测时间后,施勇开展了细致的研究,最终他发现这些天体中的绝大部分要么是X射线波段有严重的消光但没被测量到,要么就是有很强的时变性。由此见得,这类天体其实跟统一模型理论是相符合的。论文一经发表,施勇就收到美国加州大学Aaron Barth教授的评价:“终于有人对这类天体作了系统性的认证”。
相较于射电宁静活动星系核,射电强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还需要考虑喷流的电磁辐射。于是,施勇通过spitzer望远镜的观测,较早并系统性地确立了喷流的射电亮度和尘埃环的红外亮度存在很好的相关性。这个相关关系表明喷流和尘埃环的电磁辐射能量都起源于大质量黑洞的吸积。为了进一步确立喷流的电磁辐射机制,他又利用spitzer红外空间望远镜的高灵敏度和高空间分辨率观测了临近的FR1射电星系M87,并在喷流中的各个区域都测量到红外发射,这表明极高能电子的存在,同时要求电子在喷流内部不断地被加速。
在了解了大质量黑洞的吸积过程后,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黑洞在什么样的星系里才会发生吸积7施勇试***通过系统测量宿主星系的恒星形成率和恒星质量以寻求答案。
测量活动星系核宿主星系的恒星形成率为理解大质量黑洞吸积的物理条件提供了重要的观测限制。这类测量也将有助于理解过去20年间天文学界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即大质量黑洞质量与星系核球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这种关系暗示着黑洞的吸积和恒星形成是通过某种物理机制相互协调的。
为了理解和确定可能的潜在机制,第一步则要精确测量活动星系核里的恒星形成。然而,作为最活跃活动星系核的类星体,一直以来也都很难被测量到其恒星形成率,主要还是因为恒星形成的发射完全淹没在黑洞自身的强辐射中。在以前的研究过程中,施勇发现类星体的红外光谱中存在只有恒星形成才有的特性,即多环芳烃的辐射。于是,他利用这个特性系统地测量了临近类星体(共200个天体)中的恒星形成,最终发现类星体的恒星形成率要高于一般星系的恒星形成率。
基于这个结果,施勇成功拿到了spitzer红外空间望远镜25个小时的观测时间。通过这次观测,他进一步把研究延伸到8亿年前的类星体,从而确定了类星体中恒星形成的宇宙演化。前后两篇论文的重要性就在于较早地通过大样本确立了类星体宿主星系有很高的恒星形成率,为星系理论模型提供了重要的观测限制。后来,两项工作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引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施勇意识到对于黑洞吸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质量宿主星系里,而缺乏对于低质量星系里黑洞吸积的了解。于是他利用巡天数据发现在低质量星系里也存在黑洞吸积现象,但发生的频率要远低于大质量星系,但在早期宇宙中发生的频率又有所提高。这项研究可以表明,黑洞吸积发生的概率跟星系质量和宇宙时代两者相关。
专注化石星系 国际先声夺人
除了活动星系核,恒星形成也是施勇的研究方向之一。恒星形成的研究是为了理解星系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气体是如何塌缩形成新的恒星,换言之就是探究什么物理机制影响了恒星形成。
恒星形成定律用来描述恒星形成率和气体质量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是理解恒星形成重要的经验工具,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星系演化的理论研究。众所周知,最著名的Kennicutt-Schmidt恒星形成定律通过3篇论文最终确立,但是这个定律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即不能解释在低气体密度条件下的恒星形成。施勇在研究星系的红外光谱时却偶然地发现了一个相关关系,随后他通过严格地研究,定义了一个新的恒星形成定律。据施勇介绍,这个新定律只要在原来基础上引入恒星质量密度,就可解决原先存在的严重缺陷。在天文和天体物理年度评论中曾有专门一句话强调这个新发现的定律是目前已知的最好定律,同时也已经被植入到著名的星系理论模型Galacticus中。
星系并合一度被认为是引发恒星形成最有效的机制。根据此机制推断,从8亿年前至今,宇宙的恒星形成率降低了10倍。然而对于星系并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有很大的分歧。施勇利用当前Hubble空间望远镜最深曝光的数据改进了测量星系形状的方法,研究表明8亿年前的星系并合的比例被低估了近2倍。
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期间,施勇曾成功申请到Spitzer红外空间望远镜上3个观测项目。Spitzer望远镜是美国宇航局耗资8亿美元打造的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最后一台空间望远镜。这3个项目的观测目标是研究活动星系核的红外特性。2011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红外研究中心任博士后期间,施勇又成功拿到Herschel红外空间望远镜的用于研究恒星形成的观测项目。Herschel望远镜是欧洲空间局建造的大型红外空间望远镜,耗资10亿欧元的Herschel望远镜作为空间科学“基石”项目,是欧空局研制的最为复杂的航天器。先后4个项目,从最初的想法到最后项目申请书的完成都是由施勇***完成,并且都被评为第一等优先项目。2013年,施勇结束了在美国的科研工作,以“青年”身份回到祖国,落户南京大学天文和空间科学学院。
基于欧洲航空局Herschel红外空间望远镜观测项目“极端贫金属星系高空间分辨率的红外***像”的观测数据,再结合其他已经公开的数据,施勇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极端贫金属星系:尘埃特性和恒星形成”,以系统性研究极端贫金属星系(化石星系)的尘埃特性和恒星形成。“化石”星系是一类保留了宇宙原初星系的一些特性但又离我们比较近的天体,其邻近性使得天文观测成为可能。
正如考古学家探究人类的祖先,天文学家追溯天体的起源:第一代恒星是怎么形成的7在遥远的130亿年前,也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后5亿年左右,荒芜贫瘠的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原初”气体开始坍缩形成第一代恒星,照亮了原先黑暗的宇宙。这些远古恒星是今天我们人类所生活的太阳系、银河系的源头。然而,我们对于遥远的“祖先”知之甚少,因为早期恒星离我们如此之远,它们的亮度如此之弱,以至于世界上最强大的望远镜都很难直接探测。因此,施勇另辟蹊径,想到一种新方法,“就像考古学家考古一样,我们先研究一下化石星系,幕石星系中可以得到一些线索从而还原出宇宙第一代星系是如何形成的。”正是利用这样的星系,施勇首次从观测上证实了低金属丰度气体极难形成恒星,该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自然》上。
2016年3月,施勇率队赶赴西班牙,进行为期10天的观测任务。常言道“科研无坦途”,对于天文学者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先飞往德国,转机时遇上飞机晚点,凌晨才抵达西班牙,又改坐大巴抵达观测山脚下,后换坐缆车、铲雪车,就这样经过一路“折腾”,一行人才最终到达山顶。观测地海拔3000米,加上旅途劳顿,队员们都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他们来不及调整休息,立刻展开观测行动――采用世界上最大的毫米波望远镜,连续8天,每晚12点至次日凌晨8点,每天8小时,又恰逢冬季最寒冷的时节,条件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大家团结一致,不畏艰辛,最终收获了成功的观测成果。当观测信号慢慢出现时,兴奋的神情爬上了每个人的脸庞,因为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化石星系中观测到分子气体,该成果发表在《自然》子刊上。
关于星星的作文篇3
[关键词] 明星丑闻 电影明星制 危机
近年来,明星丑闻事件频发,各种各样明星的负面新闻、绯闻、小道消息弥漫在影视新闻之中,虽然明星丑闻使明星获得了不可胜数的曝光率,但丑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掀开娱乐圈的遮羞布,让人们再次看到了明星生活不光彩的另一面。考虑到明星丑闻的当事人——电影明星、经纪公司和电影观众(普通电影观众、影迷等)——正好构成了电影工业明星制的几个重要环节,我们不妨借此来反思其可能对电影明星制产生的影响。
1、信任危机:明星丑闻的伦理困境
作为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组成部分,明星制从20年代形成之后直到现在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就在于明星依靠其塑造的银幕形象及其自身特性赢得声誉,从而为电影工业带来相对稳定的消费群。
通常,明星是一个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员。在明星制形成初期,明星常被类型化,这种类型化使明星拥有了不同的观众群,而获得大多数观众支持的往往是那些塑造正面人物形象的明星,制片商也看到了这种明星形象和观众支持率之间的关系,所以明星制是不允许明星扮演真正的罪犯的,为此甚至不惜改变影片的剧情。在《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中,希区柯克在谈及其影片《房客》时说,“主要演员艾弗·诺维洛是一个英国的话剧明星,当时是一个名角。这就是一个问题,我们要根据明星制去对待它:故事经常要改变,因为明星不能是一个坏蛋。”“16年后,我同加里·格兰特拍摄《深闰疑云》时,碰到了同样的问题。不可能让加里·格兰特去扮演一个凶手”,特吕弗:“加里·格兰特会拒绝吗?”希区柯克回答,“不一定,但那些制片人,他们会拒绝。”由此可以看出,早期明星的知名度、影响力与其所塑造的良好人物形象密切相关。明星依靠角色建立起声望,吸引着公众对他或她的注意。
明星的经济价值被制片人发现之后,作为电影工业最核心的市场化运作,如高概念、策划、项目预算、投资、角色、制作、发行、放映到各种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都开始围绕明星来展开。在明星制造系统(Makinq Svstem)中,明星传闻历来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观众对明星隐私的知道欲绝对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理想生活和理想人格的向往,窥***癖也构成了观众关注明星的动因之一,这就使得“明星丑闻”拥有了市场。由于电影往往被作为大众文化娱乐工业的一部分来看待,娱乐新闻往往就是出奇制胜,以窥探名人隐私来作为吸引读者的手段的,因此,在娱乐新闻中,“丑闻”的比重占据了越来越突出的位置。但是,丑闻在不同的明星制造系统中作用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明星丑闻所涉及的明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叛逆型明星,往往越是负面的消息,对其宣传力度越大,有时,这类明星的丑闻还是必要的,无伤大雅甚至还是求之不得的i而另一类则是完美型明星,对于这类明星而言,无论是演员角色还是生活作风,都被严格地规范、秘密的保护。
对于明星制而言,“明星丑闻”最大的影响就是对于明星声誉的损害,进而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其的信任。明星一旦失去自己的观众,就失去了影片投资商与广告商,失去了媒体的关注,很快就会被公众遗忘。如果明星被观众所抛弃,任何媒体任何宣传都将无济于事。在互联网时代,由于论坛博客直接成为大众的媒体,而不是像此前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传播的内容还主要是由制作方、策划方与媒体联合控制的。在网络中,大众的意见直接以网民的发言形式体现出来,这无疑对明星的声誉带来最为直接的影响。
2、控制异化:明星控制系统的崩溃
在电影工业的明星制中,与明星制造系统相对应的另一套系统就是明星控制系统(Controlling System),这是明星制中最为核心的运作机构。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他们往往只能看到明星在闪光灯下光鲜亮丽的一面,往往不能注意到,明星在整个电影工业中,事实上是最为重要的带来剩余价值的因素。麦克唐纳在其《重新认识明星现象》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把明星现象看成是一种制度就意味着明星劳动的方式要受到演员劳动力市场以及影片制作机构的影响。”演员作为一个劳动力与一般的制造业中的劳动者还不一样的是,演员作为劳动力自身也是具有价值的,除了他/她个人的劳动之外,明星自己的“身价”不仅是为自己带来丰厚利润的重要来源,而且也是其为明星经纪机构带来巨额效益的保障。但是麦克唐纳也注意到,“同其他行业的情况相EE,银幕表演这个行当的规则很不规范。电影演员是自由劳动者,所以演员的就业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人,物色演员的人。以及工会作为中间的媒介来协调疏通演员和电影行业之间的关系。而这种联系就成为找工作并获得有利的竞争优势的至关重要的方式和手段。”根据好莱坞明星制的惯例,为了能够把制造好的明星转化为一种能够为其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的资本,明星控制系统必须在两方面展开工作:“其一是对明星形象所有权的控制。二是对明星资本的市场控制。前者是大片场或者经纪公司通过购买而暂时拥有明星形象所有权,主要通过合同的形式来实施控制的;后者是大片场或者经纪公司将明星形象变成资本而获得收益,主要通过各种市场营销手段来实现。”
3、网络民主:对影迷文化的解构
明星制赖以维系的观众基础是各种各样的“影迷”。“迷”的存在使电影工业拥有相对稳定的消费者,他们的欣赏品味因其可辩识性而易于被电影制作者所掌握和调节。从美国电影明星制的起源来说,伍兹论证说,“观众的好奇乃是创立明星制的动力。”
关于星星的作文篇4
关键词:星宿 古代诗文 艺术性 文学性
在古代社会,人们格外重视天象与世间万事万物的关系,《易・系辞上》云:“天垂象,见吉凶”。上层社会中有“天人感应”说、星宿分野说、星象与王权的联系等;下层民众中占星术、星宿与历法、星宿的神话也普遍流行。《诗经》产生的时代,人们对星宿的了解便十分详尽了,可以根据心宿所处位置判断气候变化。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对二十八星宿则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由此成为第一个系统的星经性质专著。古代诗文中提及星宿的也比比皆是,《古诗十九首》中有“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南箕、牵牛就都是星宿名字。特定的星宿在诗文中的作用也是有象征意义的,类似黄昏、钟声等意象,可以寄托感情,渲染氛围,比如牵牛星与织女星常被用来形容男女情感,但有时候诗文创作者们却并不细考究,信手拈来,便会有星宿误用情况出现。
一、古代星宿简介
我国古人将星空分成“三垣二十八宿”,三垣是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二十八星宿即是按东南西北划分了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均有七大星宿组成:“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1]此外,岁星、荧惑、镇星、太白、辰星,五行所指的这五大行星也是常被诗文提及的,像彗星、流星和未名小行星则多被叫做客星,以上基本涵盖了所有名称。但是,古人对星宿的称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除了一直沿用的***命名外,还有民间称呼和指代称呼,再加上数量繁多,随季节变化万端,整个星空愈加显得神秘烂漫。
二、星宿名称在诗文中的误用
李煜曾写过:“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此诗诗意浅显,晓畅明白,借用天上的星宿抒写男女思恋却不能相见的怅惘之情,联系诗的上下内容,自然会理解成说的是牛郎星和织女星,然而经过考证就会发现,黄姑女在这里其实是误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黄姑,牵牛星,一曰河鼓。”从资料中查证,牛郎星又名牵牛星,这个称呼比较常见,然而它有其他不太常见的名字,如河鼓、黄姑、何鼓、檐鼓、荷鼓,其皆为有些吴地的民间称呼。也就是说诗句里的牵牛星和黄姑其实指的都是牛郎星,李煜却将它们搞混了,以为黄姑指的是织女星。不过,这样的误用并没有影响整首诗的整体效果,读者也能很容易地理解其背后表达的情感。
再有郭璞的《游仙诗》中有一句“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昴宿又名西陆,是西方七宿中著名的一个星宿,关于西陆最早的记载在《左传》中,后来有“日行西陆谓之春”的说法,西陆也就成了春天的代名词。但联系郭璞这两句诗的上下文意思,很显然这里的西陆并不是指代春天。草木凋零,太阳的光芒变淡,所处的季节是秋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里郭璞的误用不但没有任何歧义,反而是西陆这一称呼词意变更的一个表现。诗句中提到西陆的有很多,“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整御当西陆,舒光丽上弦”,此时的西陆皆是指代秋天。西陆一开始的确是昴宿的别名,但随着五行思想的渗透,古籍记载上的模糊,文人们开始用它指代一片区域,进而演变成秋天,慢慢地它便确定下来指代秋天了,这也是作家主体和社会环境对文词影响力之大的一个佐证案例。
散文创作上,苏轼的《前赤壁赋》中著名的两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是北方七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两个星宿的合称,分野上指的是吴越之地,在文中则指月亮从东方升起。清朝张尔岐在《蒿庵闲话》里考证:“七月日在鹑尾,望时日月相对,月当在陬訾。斗牛二星在星纪,相去甚远,何源徘徊其间?”[2],苏轼与李白均属于浪漫气息浓郁的文人,他们的诗文中涉及日月星辰的内容也较多,对浩渺的星空更是抱着莫大的兴趣。联系《前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整体风格,苏轼挥毫而就,一蹴而成,文章洋洋洒洒,而对于七月十五月亮在斗宿、牛宿周围的位置就没那么准确地把握了。
通过以上诗文中星宿名称误用的考证,我们发现文人们对星宿的应用是有群体特色的,这一方面归功于古代社会星宿文化的普遍,另一方面则是文学对星宿的独特影响。
三、文学化了的星宿
首先,星宿在诗文作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意象表达和景物描述。
星宿背后有着大量的中国古代神话为积淀,牛郎织女的神话自不必说,像奚仲、傅说、王良、造父等等都有着它们美丽而离奇的故事。古代占星术发达,国家专门设置灵台、明堂等机构观测天文景象,用以预知人世间的变化,史官这一职位早起跟巫者也有莫大联系,所以史实上留下的关于星宿的典故也非常之多,这些都给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背景。因而用作意象表达,可以增加诗文潜在内容,升华感情,形成富有意味的文化系统。
关于星星的作文篇5
“小小流星”高高的个子像一根竹竿,细细的手臂和长长的双腿,使他跑步的速度像流星从天空坠落一样快。在一次全校1000米长跑比赛中,参赛选手除他是五年级学生外,都是六年级的学生。在操场上,我仔细观察着“小小流星”,他先是两手叉腰,右脚后跟抬起,脚尖着地用力地转动自己的左脚腕,然后他用同样的方法活动右脚腕。紧接着,他又原地高抬腿练习跑步。最后,他前腿弓后腿绷,双手按住膝盖,活动膝关节。听到 “各运动员做准备”,“小小流星”来到自己的起跑地点,身子呈蹲姿前曲;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盖着地;双手四指并拢、拇指叉开,在腿的两侧压住起跑线。这时发令员高喊“各就各位”,机灵的“小小流星”立刻抬起臀部,两腿伸直,身子呈弓形。随着“砰”一声***响,“小小流星”像离弦的箭冲向前方。他的脚不停地在跑道上点着,就像蜻蜓点水一般。这只脚还没落地,另一只脚就抬了起来,宛如在使轻功一般。他像一股风掠过跑道,一眨眼的工夫就把别的同学甩下一大截,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在距离终点100米时,他跑到了第二名。因为第一名的实力太强了,他曾代表全区参加全市的比赛。“流星,加油!使出你的必杀技―流星赶月!”我们班里的男生一齐叫道。只见他屏住呼极,“唰―”的一下开始冲刺,离终点还差5米时,“小小流星”已经和那位实力强的高手不分上下。还剩2米时,他快人一步,像青蛙一样“嗖”地蹿了出去。“‘小小流星’赢喽!‘小小流星’赢喽!”我们男生高兴地欢呼。
“小小流星”就是我们班里的黄子健,他是不是真有一手?!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小星星》在全国期刊界和读者中享有相当的知名度,赢得了大家由衷的喜爱。近期,《小星星》在入选全国优秀少儿报刊、华东六省优秀少儿读物之后,又荣获了江西省优秀期刊一等奖。全省获此殊荣的少儿期刊仅有《小星星》一家。
《小星星》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一份面向少年儿童的综合性刊物。寒暑更替,春去秋来,转眼《小星星》已走过了36年的风雨历程。多少孩子在她的关切、牵引下走向成熟。与此同时,她自己也逐步发展壮大,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与特色。(杨 颖)
评析老师:闫孔喜 牛红***
【亮点评析】
该篇叙事写人作文亮点颇多。开篇点题,凸显“小小流星”的特点。接着用比喻概括主人公的身材特点,说明“小小流星”速度快的原因。作文主体部分记叙主人公跑1000米的比赛过程,实例解说“小小流星有一手”。作文用了电影“蒙太奇”方式慢镜头描写“小小流星”的冲刺,让故事达到高潮。行文遥相呼应,叙事条理分明,时间顺序交代清晰。描写“小小流星”动作的词语用得恰当到位。作者在叙述故事中流露出赞扬与喜爱之情,做到寓情于叙事中。
【技法展延】
读了这篇小作者的优秀作文,我们可以延展出叙事写人的技法。
一、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且对所写事和人投入情感
你对生活的情感,取决于你对生活的熟悉程度。越是熟悉的生活,你投入的情感就越多,那么,写出有生活、有情感的作文的成功率就越高。如果叫你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你就会有好多话要说,有很多感情要投入;若让你写陌生人,你就可能无话可说,感情苍白,因为你对此不熟悉。例如本文的作者由于仔细观察了“小小流星”跑1000米比赛的全过程,对当时的氛围耳濡目染,又是自己班里的人和事,所以就能带着情感去写好。
二、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的先后顺序
任何事件都有个先来后到的顺序,因此,先写啥,后写啥,中间的内容咋写,写之前都要有个统筹安排。若不交代清楚先后顺序,读者就会有茫然的感觉,作文内容就会杂乱无序,无章法可循。这里时间词语的运用就至关重要。如本文对事件顺序的交代就很明晰。小作者用“先是”“然后”“最后”写“小小流星”跑前的准备动作,十分清楚。跑前、跑中、跑后冲刺的顺序也写得眉目分明,使人阅读畅通。
三、用细节描写来突出中心
写人叙事的作文,若都是概写泛说,各节点的笔力都平分秋色,那么,作文中心就得不到突出,文章内容也味同嚼蜡。凡是好作文,作者在能表现中心的地方,都会使用细节描法,即浓墨重彩写关键点,让人读后有畅快淋漓之感。如本文最能突出小主人公“小小流星”快速的关键点是起跑、跑中和冲刺,这里都用了细节描写。特别是冲刺这个节点,小作者不惜用了慢镜头的方式“扫描”。细节描写有了,人物活了,“小小流星”的特点也突出了。
关于星星的作文篇6
画面上,刘翔站在起点,认真地准备着。
画面上,林丹手持球拍,忘情地怒吼着。
画面外,我们或坐或站,关注着他们代言的产品,或服务。
明星效应
奥运会的成功,是中国的骄傲;奥运会的傲人战绩,同样是中国的骄傲。因此,有一些热衷于某项运动的体育迷们,对于他们所关注项目的那些明星,可能比专业的资料了解得还多。那些就是他们的偶像,或者他们着力模仿的目标。这些偶像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参考乃至模仿,因而,往往这位明星代言的产品,会受到热烈的关注,乃至追捧。
与此类似的,还有文艺界的明星们。在精美的包装下,由人为炒作的着力宣传所引起的关注,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俊男美女们都在努力地表演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自己争取更大的人气,更大的关注,更大的个人价值。而人气所带来的一众FANS,对自己喜爱的明星的关注度和体育迷们是一样的,虽然发展方向上可能不会像体育迷一样竭力靠近,但是模仿还是难以避免的。这样,越来越多的文艺明星出现在电视广告中,而这些广告所宣传的产品也就为这些FANS关注。
明星效应在目前我们的商业社会中,已经是很常见的现象了。相对于早期直接对于产品进行宣传,精明的商业运作早就发现,选取一个在社会中拥有良好公众形象的代言人进行宣传,往往要比直接宣传具有更大的效力,因而商家们在对于品牌形象极为重视的今天,对于明星效应的运用更是乐此不疲。
当然,不是没有失败的范例,比如某明星传出负面传闻了,那么,他/她代言的产品形象也会随之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于品牌形象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因而商家都会谨慎地选择当前人气最高、形象最好的代言人进行宣传,毕竟,宣传费用和代言费用所形成的成本是不菲的,一旦出现了某些不理想的状况出现,企业往往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另一种失败的范例,就是,寻找的明星形象与所代言的产品严重不符,这样所产生的广告效应,或者说明星效应,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如果宣传某款美白的产品,就一定会找一位皮肤白皙、面容姣好的女性代言人来进行代言,这类广告如果找一位非常大牌的体育明星来代言,效果大概只能是惹人发笑;或者,某种滋补品,找一位身体健硕的明星来代言是很合适的,但如果宣传方只注重名气,找了一位“侍儿扶起娇无力”,“弱柳扶风”形象的明星来代言,也只会让人贻笑大方。
明星效应与商业运作
“明星效应”一词,自其出现以来,在各类文章杂志上屡见不鲜,并且一直都为人提起,各类专家学者都饶有兴致地在围绕这个在人类社会中才会出现的“效应”进行着探讨。为什么会有明星效应,明星效应对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影响机制,也有很多人在谈论。
一位专家说:“所谓明星效应,其实从根本上讲,就是由心里的崇拜和信赖所产生的。”的确,对于明星的认同以及关注,是产生明星效应的土壤。在心理学上,人类由于其群居性以及社会性,对于一些强者,往往会出现不自觉的服从与跟随,而这就是我们都喜爱英雄、崇拜英雄的原因。
相对于普通个体来讲,明星们,包括文艺明星与体育明星,都是相对优势的占有者,也就是相对强者,这样使得人们对于这些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人群,总是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关注,如果关注的程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信赖以致崇拜。因而明星效应其实就是利用了这一个心理因素,毕竟商业炒作就是一场心理战,利用人们对于明星的信赖,采用让明星来宣传的方式,当然是有效的。
现代商业中的运作者们,对于这些心理因素对于运作的影响的认识入木三分。拿文艺明星举个例子。很多漂亮的女明星都受邀参与化妆品、服饰、珠宝首饰之类的会或展示会,而且亲身穿戴展示,这样一来,运作方就不必再额外进行宣传了,敏感的娱乐新闻媒体自会将这品牌的广告打出去,于是电视,报端屡见“女星××出席XX品牌会”。“××亲身展示××产品”。而这些明星的仰慕者看到这样的新闻,又怎样会不动心呢?虽然人们已经客观地认识到,商业运作出来的俊男靓女们已经把人们的审美观提升到了一个不合理的标准上了,但是,那些明星们依然吸引人们的眼球,人们依然喜欢他们,这样,明星效应在商业上的运作,总是有其价值和意义的。
同样的,体育明星们的广告价值也是同样很有挖掘潜力的。厂商们明白,体育明星代表的是阳光、健康的形象。因此,一些体育用品、社会服务之类的广告中,他们的身影要出现得频繁一些。尤其是姚明、刘翔、林丹等等这些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明星们,更是企业所重视的对象,因为在很多人眼中,他们就是中国形象,请到他们进行代言,也就能获得极大的关注群体,这样做当然是好处多多,因而商家不在乎已经有很多的广告出现这些明星的身影,仍然会对他们的商业价值进行挖掘。
“企业花钱请明星,明星带动企业产品人气,同时自身人气也得到一定增长,是一个双赢的行为,因而现在的明星效应的运用是极为频繁的。”一位广告策划者这样说道。
明星效应并非一劳永逸
明星效应有着其致命的魅力,但是同时企业也要明白,再优秀的明星也会黯淡,再新潮的宣传也会过时,这是谁都改变不了的现实。一个明星会红极一时,但是不会红极一世,商品靠明星的人气带动人气不假,但是真正的基础仍然是商品自身的质量以及品牌的价值。耐克、阿迪达斯之类国外的知名运动品牌以前的广告总是众星云集,一众体育明星们纷纷登场亮相,对产品进行代言,喜好者趋之若鹜;但最近的广告中,这些品牌宣传更多的是个人成为明星的可能性,也就是所谓的激励,没有了明星的宣传,人气依然旺盛。为什么?因为这些品牌自身拥有着很高的品牌价值,并非依靠明星的带动来“雪中送炭”,只是借助明星“锦上添花”。
关于星星的作文篇7
[摘要]:本文以2007-2008年在我国上映的172部电影为样本,使用百度的 网络 调查数据,以多因素方差分析模型为基础,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明星影响力和导演影响力对电影票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明星影响力对电影首映周票房有显著作用,但对总票房影响不显著,导演影响力对电影总票房、首映周票房的影响都显著,这说明在我国电影市场导演的影响力对电影票房的作用更大。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an empirical study on star power and director power and their influence on box office performance. based on 172 films released in china during 2007—2008 and through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ar power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opening week box office performance, but does not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otal box office performance; director power influences both opening week and total box office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rector is a more crucial factor to box office performance in chinese film market.
key words: star power; director power; box office performance; empirical study; statistical analysis
明星和导演是电影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创意人才,明星凭借其广受赞誉的演技、为观众所喜爱的性格特征,吸引众多注意力,从而具有商业价值。导演作为电影生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片的创意质量和 艺术 风格。从较早的商业大片如《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到最近热映的《画皮》,商业大片中知名导演和明星的黄金组合似乎屡试不爽地创造了一个个票房奇迹。然而在大众传播时代,影响电影票房的因素无疑是错综复杂的,西方媒介 经济 学的研究表明电影的导演、明星、制作成本、广告费用、发行商、档期、获奖、观众对影片的质量评价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电影的票房成绩(litman,1989;sochay,1994;sawhney & eliashberg,1996;chang & ki,2005;liu,2006;hennig-thurau,houston & walsh,2006)。
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我们发现有两个问题需要深入:第一,西方媒介经济学中有关明星、导演对票房的影响多以美国或北美市场为研究对象,那在我国这个电影产业化未像北美那样高度成熟的市场,明星和导演是否会影响票房?第二,我国明星制研究现在还处于对明星商业价值的认识(万传法&朱枫,2008)、打造气质明星(段运冬,2008)等廓清思想的阶段,导演研究多数集中在文本研究,对他们的商业影响力,尤其是导演影响力与电影票房的作用关系还有待深入。在电影成为核心文化创意产业的语境下,从实证的角度出发,研究明星、导演对电影票房的短期、长期影响,研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电影票房的影响,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从实证的角度验证明星影响力及导演影响力是影响我国电影票房的因素。第一部分是相关 文献 回顾,译介西方媒介经济学中电影票房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探讨通过网络具体量化明星影响力和导演影响力的方法,介绍本文使用的多元方差分析方法;第三部分是分析与讨论,通过对我国2007年元月到2008年10月间上映的172部影片的统计学分析,验证明星影响力、导演影响力与电影票房的作用,第四部分是研究结果及其意义。
一、文献回顾
(一)西方电影票房的相关研究
李特曼(1989)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电影票房的研究可谓初步建立了电影票房的预测模型。他以1981到1986年在美国播出的697部电影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初步建立了电影票房的预测模型。李特曼用影片的租金收入作为考量电影票房的因变量,影响电影经济成功的自变量被划分为三大部分:创意、发行/上映时间以及电影营销。创意部分的变量有影片类型、美国电影协会(mpaa)的电影分级、熟悉的故事、出品国、明星、导演、生产成本、影评等,其中影片类型的确定主要 参考 美国杂志《电视指南》(tv guide)。发行/上映部分的自变量有发行商、发行日期、发行模式、市场力量等,而电影营销部分的自变量有发行公司的营销能力和是否获奖等。各部分的变量及其操作定义如表一所示:
表一:李特曼票房模型中的因变量及操作表
(注:表一系作者根据原文整理绘制)
将上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影片租金收入进行层次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式:
y= -28.482ⅹ106+7.232ⅹ106顶级导演+14.846ⅹ106 明星+11.818ⅹ106 科幻+13.858ⅹ106 续集+24.932 ⅹ106奥斯卡提名?4.966ⅹ106剧情+6.972ⅹ106影评+ 3.814ⅹ106大发行公司。将一部影片的具体变量值代入上述回归方程式,即可得到该片用于考量票房的租金收入,预测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一部影片所产生的经济收入。此后李特曼的票房研究模型为后来电影票房预测以及电影经济成功的预测性研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后来的研究模型加入了其他变量,名称虽然各不相同,但可以从这里找到源头。
德国魏玛大学的媒介经济学家hennig-thurau & walsh(2006)的研究则深入地探讨了影片电影自身因素、市场营销以及非制片因素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因变量为影片的短期票房(stbo)和长期票房(ltbo), 影片自身因素细分为导演影响力(director power)、明星影响力(star power)和文化熟悉度(cultural familiarity);市场营销的自变量分为广告(advertising) 及暑假发行(summer release),非制片因素又有影评(reviews)、获奖(awards)及观众的感知质量(consumer perceived quality),模型***见***1:
***1:hennig-thurau模型因素关系及对电影票房的影响***
通过路径分析,hennig-thurau对于明星影响力与票房的关系影响有些出乎意料之外,明星影响力对电影的短期票房没有直接影响,但有微弱、间接的负面影响(其路径系数为-0.25);明星影响力对电影的长期票房也没有直接影响,对长期票房也只有微弱、间接的负面影响(其路径系数为-0.53);导演影响力对电影的短期票房没有影响,对电影的长期票房有着直接的正面影响(其路径系数为.066)。hennig-thurau还发现对电影短期票房、长期票房起最直接作用的是生产成本(其路径系数分别为.662和.541)。
从较早的李特曼到近年的hennig-thurau的电影票房模型研究,都将导演影响力、明星影响力置于电影票房模型的框架下,虽然研究结论有所不同,有些甚至相悖,这正反映出电影作为文化产品,其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探讨作为创意人才的明星和导演,对电影票房或电影的经济收入的影响,首先面临的是如何量化明星和导演影响力的问题。
(二)明星影响力量化方法的相关研究
明星之所以为明星,是因为明星具有“广受赞誉的演技、为观众所喜爱的性格特征,吸引了众多注意力,具有票房影响力和保障投资安全的能力”(albert,1998)。因此,西方媒介经济学家在量化明星影响力(star power)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第一种使用虚拟变量[1](dummy variable),较早进行美国电影票房预测研究的李特曼(litman,1989),在其《电影成功的经济学预测:八十年代人的体验》(predicting financial success of motion pictures: the 80’s experience)一文中,根据《国际电影年鉴》(international motion picture almanac)的排名,看一部电影是否由排名前十位的明星出演。sawheny & eliashberg (1996)根据美国权威娱乐杂志《综艺》(variety)上刊登的具有票房价值的明星名单,看一部电影是否由其中的明星出演;量化明星影响力的第二种方法是直接使用商业机构 “好莱坞报道”(the hollywood reporter’)的明星影响力指数,该指数对全世界主要国家中具有票房号召力的一千多位明星进行排名和打分,其中得分在87.5至100的明星影响力最强,为一线明星;得分62.5至87.49的明星次之,为二线明星;得分载37.5至62.49的明星具有一定影响力,为三线明星,得分在37.49以下的影响力较小或无影响力[2]。hennig-thurau(2006)做票房预测模型时就使用了“好莱坞报道”的明星影响力指数,并对结果进行了加权处理。对于一线明星权重为1.00,二线明星权重为.50, 三线明星权重为.25,第四类明星权重为.125。直接使用“好莱坞报道”明星影响力指数的还有elberse,eliashberg(2003);ainslie,dreze,zufryden(2005);第三种量化明星的基本思想认为明星影响力实际上是品牌影响力,一部电影中的明星,与其他品牌要素一起,构成了电影品牌。基于此,chang & ki(2005)选择了明星最近出演的一部电影票房成绩和该明星所有出演的电影的票房成绩之和来衡量其影响力。前者代表了该明星现在的品牌影响力,而后者则反映了该明星长期累积的品牌影响力。
从研究结果上看,研究者对明星影响力的作用及性质颇有争议。一些研究发现影片收入与使用明星没有显著关系(litman,1983;litman & ahn,1989;ravid,1999;elberse,2007)。一些则发现电影的总票房收入、周票房收入和首映周票房收入明星的等级有关, 一部电影中明星的等级越高,该电影的收入也越高(litman & kohl,1989;sochay,1994;ainslie,dreze,and zufryden,2005)。litman比较了他1983年和1989年的研究结果发现明星虽然对影片租金收入有影响,这种影响的重要性在下降(litman & kohl,1989);sochay发现明星对电影租金收入的影响只存在于少数票房排行位于前四名的影片,对多数影片的租金收入影响并不显著(sochay,1994)。至于明星影响力的性质,德国魏玛大学媒介经济学家索斯顿•汗宁如奥(thorston hennig-thurau)发现明星影响力对电影的短期票房和长期票房都有微弱、显著、间接的负面影响,索斯顿分析其原因时指出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多数明星对电影票房的贡献并不大,票房影响力只存在与少数几个巨星身上。chang & ki(2005)也发现明星只对首映周的票房有积极影响,而对电影总票房的影响是负面的。
(三)导演影响力量化方法的相关研究
导演对票房影响的实证研究没有明星密集,一些研究者没有把导演影响力(director power)作为影响电影票房的变量(sochay,1994)。 导演和明星都是电影产业中最重要的创意人才,衡量其影响力的逻辑因此也是一致的。第一种方法也使用虚拟变量,看该导演是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或提名,如litman & kohl(1989)就是看该导演前四年的影片是否有获得奥斯卡奖或提名。第二种直接使用“好莱坞报道”的导演影响力指数(elberse and eliashberg,2003),第三种使用该导演的影片平均票房,如hennig-thruau,houston & walsh(2006)使用的是该导演最近三部影片的平均票房,chang & ki(2005)把该导演最近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该导演的所有影片的票房之和作为衡量导演影响力的两个变量。
导演影响力与电影票房之间的关系也存有争议。一些研究者发现顶级的导演对电影首映周票房有正面影响(litman and kohl,1989),但也有未发现导演影响力会对首映周票房造成影响(thorston hennig-thurau,2006;chang & ki,2005)。导演影响力与总票房收入关系不显著(chang & ki,2005;hennig-thurau,houston & walsh,2006)。
(四)本文的研究假设
明星影响力、导演影响力与电影票房收入之间看似矛盾的研究结论实际上揭示了电影作为文化产品市场的复杂性,不同国家,不同市场的情况差异巨大,上述研究基本上是以美国或北美电影市场为主,本文立足于
h1:明星影响力对电影总票房有显著影响;
h2:明星影响力对电影首映周票房有显著影响;
h3:导演影响力对电影总票房有显著影响;
h4:导演影响力对电影首映周票房有显著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本文以2007—2008年10月在我国上映的172部电影为样本,因变量为总票房及首映周票房,自变量为明星影响力及导演影响力。电影票房的有关数据[3]来源自国际票房专业网站,该网站是权威的票房数据网站,并在thorsten、chang & ki等电影票房研究中使用,统计软件为spss 13.0 for windows。
(一)明星、导演影响力研究方法的挑战
我国明星影响力和导演影响力的研究首先面临的是量化方法上的挑战,运用西方明星影响力和导演影响力的方法来量化我国电影市场上的明星和导演有相当局限性。首先,我国没有类似于《综艺》、《国际电影年鉴》这样的明星排名。限于研究条件,笔者无法直接使用“好莱坞报道”的明星影响力指数和导演影响力指数,况且,该影响力指数能反映这些影星和导演在欧美的影响力,未必能反映在中国的影响力;至于采用平均票房来衡量明星和导演的影响力,由于权威的票房数据,尤其是2007年以前的电影票房数据不易获得,使得这一方法的实施也不太可能。
互联网时代 网络 的影响力日益强大,不少门户网站都有专门的娱乐频道,报道最新娱乐资讯,并由观众对明星、影片质量、导演等分数评价,并提供分数和评分人数等信息,成为研究明星影响力和导演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以百度娱乐频道为例,赵薇、成龙、梁朝伟等明星无论在得分还是评分人数方面都高居榜首,这些信息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和代表真实的社会影响力。此外,使用网络、产业库等间接来源的次级数据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又有利于研究者进行动态分析和横向的验证研究,适应了 经济 全球化的潮流和信息社会的时代特征。
鉴于此,笔者使用了百度娱乐频道的评分及评分人数作为衡量明星影响力和导演影响力的指标。根据国际著名网站alex的访问量排名,百度是我国访问量最大的网站;百度对明星、导演的网络评分由十颗星组成,代表0-10分,直观反映出各明星和导演在观众中的评分,评分人数的多少则表明了他们的被关注度和人气,该明星或导演的影响力是分数和评分人数的乘积,如成龙的评分为9.0分,有2800人评分,成龙的明星影响力为9.0ⅹ2800=25200,列男明星之首。 明星及导演影响力的相关数据,取自2008年10月29日—30日的百度娱乐频道。
(二)多因素方差分析模型
笔者拟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来验证研究假设。多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情况,基本思想是变异分解即根据资料类型和研究目的,将样本的总变异分解为若干个部分,除有一部分代表随机误差的作用外,其余每个部分的变异分别代表了某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或交互作用),通过比较可能由某因素所致的变异与随机误差的大小,借助f分布做出推断,即可了解该因素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是否存在(张文彤,2007)。
由于多元方差模型通过分析组间与组内的方差,从而发现多个因素的作用,在此我们将明星影响力和导演影响力各自再细分为三级,以发现不同等级的明星和导演对电影票房的影响。第一级为排名前20位的明星,其中有赵薇、成龙、梁朝伟等明星。litman(1989)认为排名前20的明星是否对票房有号召力,我们的数据显示排名前20的明星,其影响力得分也在1,000分以上的,影响力强;第二级明星得分从100分至1000分,具有一定影响力,第三级明星从0—100分,影响力较弱或几乎没有影响力。导演影响力也分为三级,1000分以上的为第一级导演,影响力强,100分至1000分的为第二级导演,具有一定的影响力,0—99分为第三级导演,影响力较弱或几乎没有影响力。
表二:明星影响力及导演影响力描述性数据
三、结果与讨论
以首映周票房、总票房为因变量,以演员影响力等级和导演影响力等级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两个因变量的校正模型均显著(p=.000<.05),这说明明星影响力和导演影响力之间至少有一个因素对首映周票房和总票房的作用是显著的,结果如表三所示。
明星影响力等级对电影首映周票房有显著影响(p=.009<.05),这说明明星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于观众而言,观看一部由明星出演的影片,意味着该片在演技、制作水平上等方面有一定的保证,可以减少对影片质量因素的不确定程度,从而降低时间、金钱方面的浪费。明星只对首映周的票房有积极影响,对总票房收入没有显著影响的结果在chang &ki(2005)也有所验证。
明星影响力对总票房无显著影响(p=.683>.05),这是由于电影放映后,口碑传播是决定电影票房的重要因素(liu,2006;fiona,2005),电影正式发行之前到首映周这段时间口碑传播最为活跃。影片正式发行之前,观众对影片的期望值较高;首映周后观众的态度倾向批评,口碑传播因此对电影总票房以及首映之后的票房收入具有显著影响(liu,2006)。
导演影响力在总票房和首映周票房都显著(p=.014< .05以及p=.000< .05),说明在我国电影市场上导演对票房的影响力比明星大,这其中有两个原因。首先,相对于导演较为稳定的影响力,明星的影响力波动较大。如今我国电影市场上的极具影响力的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等,都是我国第五代导演,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导演影片如《红高粱》、《黄土地》,到90年代的《我的父亲母亲》、《霸王别姬》和较近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梅兰芳》,这些导演保持了持久的创作生命和影响力,形成了鲜明的 艺术 风格。相对而言,演员这个职业的推陈出新更快,明星更易成“流星”,只有少数明星能够有较为稳定的影响力,即使如此,其中很多明星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也转向做导演。其次,导演影响力对电影票房的显著影响源于我国电影生产中的导演中心制,即在影片生产的全过程中,导演是最核心的创意人员,掌握着影片的艺术创作领导权,但实际上由于我国电影生产的制片人制度还不够成熟,导演的职能和权限远远超越了创意范畴,成为拥有投资立项、资金使用、决定演员任用等多种大权在握的核心人物(刘飞,刘跃,2008),由此能迅速捧红无名演员成为冉冉明星。
明星影响力等级与导演影响力的交互作用对首映周票房没有显著性影响(f=1.023,df=3,p=.384>.05),这一结果是较为意外的,原因是导演和明星各自的影响力对首映周的作用较大,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总票房有显著性影响(f=4.5000,df=3,p=.005<.05),这说明明星名导的黄金组合确实能够保证影片投资的长期回收。
四、实践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是对明星影响力及导演影响力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明星影响力对电影首映周票房有显著作用,但对总票房没有显著影响;导演影响力对电影总票房、首映周都有显著作用,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电影首映周票房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总票房有显著影响。
电影是高风险的文化产业,动辄千万的高投入与结果的不可预测,会产生十部电影,八赔两赚的高风险(vogel,2001)。厘清影响电影票房的因素,对于降低电影产业的市场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导演影响力及明星影响力会对电影票房产生影响,且导演影响力对电影票房的影响更大,明星对电影首映周票房有显著影响,但对总票房影响不显著, 明星的高额片酬是否有所值是业界需要深思的问题。
本文是对电影票房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以期建立我国电影产业票房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基础性理论支持,研究除了明星、导演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我国电影票房,建立适合我国市场情况的票房预测模型,是本文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抛砖引玉,希望籍此引起对电影票房研究的更多关注。
[注释]
[1]dummy variable是指虚拟变量,也叫哑变量,是指一些非连续的分类变量,常用0或1这样的二分法来表示,比如在社会调查中的性别,这里的虚拟变量是指一些如生产国、是否获奖等。
[2]查看“好莱坞报道”的明星影响力指数为收费服务,每查看一位明星的影响力指数,需要付费9.9美元。
[3]本文电影票房数据来自 /intl/china/ ,数据收集时间为2008年10月28日。
[ 参考 文献 ]
[1]段运冬(2008).文化价值的缺失:制度转译中的明星制.当代电影,(7).[ duan yundong (2008). the system of celebrity in different translations. contemporary cinema, (7)]
[2]刘飞,刘跃(2007).制片人决策,迈向成熟产业的必由之路.电影艺术,(6). [liu fei & liu yue, producer system, the inevitable road to fully-fledeged industry. film art, (6)]
[3]万传法,朱枫(2008). 电影产业中的明星与明星制.当代电影,(7).[ wan chuanfa& zhu feng, (2008). the star and star system in the film industrialization. contemporary cinema, (7).]
[4]张文彤(2007).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 [zhang wentong (2008). advanced course on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5]ainslie, andrew, xavier drèze, and fred zufryden (2005). modeling movie lifecycles and market share. marketing science,24 (summer), 508?517.
[6]chang, byeng-hee and ki ,eyun-jung (2005). devising a pract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atrical movies success: focusing on the experience good property.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18, 247-269.
[7]elberse, anita and eliashberg, jehoshua (2002). the drivers of motion picture performance: the need to consider dynamics, endogeneity and simultaneity, working paper,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8]fiona sussan(2005).the added value of online word ?of?mouth (ewom) to advertising in new product adoption: an analysis of the movie industry,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9]hennig-thurau thorsten, houston b. mark, and walsh, gianfranco (2006). determinants of motion picture box office and profitability: an interrelationship approach. review of managerial science.
[10]litman, barry r. (1983). predicting success of theatrical movies: an empirical study.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16,159-175.
[11]litman, barry. r. and kohl, l. s. (1989). predicting success of theatrical movies: the 80’s experienc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2, 35-50.
[12]liu,yong (2006) .word of mouth for movies: its dynamics and impact on box office revenues. journal of marketing, 70(july),74-89.
[13]ravid, s. abraham (1999). information, blockbusters, and stars: a study of the film industry. journal of business, 72 (october),463?92.
[14]sawhney,mohanbir s. and eliashberg, jehoshua (1996) . a parsimonious model of forecasting gross box-office revenues of motion pictures. marketing science,15,113-131.
[15]sochay, scott (1994). predicting performance of motion pictures.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7,1-20.
关于星星的作文篇8
现在的人们见面聊天三件事:影视热门、八卦热门和星座趣谈。占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普及在年轻人群体之中,并且成为了众多年轻人交友、择偶的一种参考。人们认可它不仅仅因为它的准确,还因为一种神秘的未知,它似乎一直就在我们自己的内部。
杰夫生于天蝎座满月,落在他星盘的第八宫,因此他总是在与别人互动时寻求真相。他是中国著名的占星机构若道占星的创始人大卫.瑞雷(《灵魂的目标》的作者)的好友,此番应邀来到中国,在10月最后的一个周末,和中国的占星爱好者一起做了一场名为“寻找亲密爱人”的占星工作坊。
在这个工作坊中,杰夫.焦耳用自己幽默诙谐的语言,戏剧化的表演向中国的占星学子们展示了亲密关系中所谓亲密的深刻内涵。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杰夫.焦耳
Q:尊敬的杰夫.焦耳先生,首先欢迎您来到中国做占星工作坊。我们得知,您是毕业于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并以优异成绩获得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占星学历史与科学的文科学士学位。请问是什么促使您开始学习占星的?在美国占星学是可以在大学里作为学科讲授的吗?
A:哦,那是我生命中一段危机的时期。有一个人看了我的星盘,并且给我做了解析。我立刻对占星就非常感兴趣,倒不是那个人的解盘,而是因为我发现占星学是这样一门可以迅速、精准、系统地了解我们的性格特征和人格追求的学问。我一直对人类行为和心理学很感兴趣,所以占星学就自然成为了我的一种选择。在美国,普通人对占星的接受程度当然要高于大学学府。不过,在我的大学里,学生可以和教授一起将自己感兴趣的科目糅合在一起,作为一个项目和单科进行研究。
Q:我们知道,您是 《大占星师》 (The Mountain Astrologer)的常驻专栏作家,并且为和AOL编写每周爱情运势。很多读者很好奇,请问这些爱情运势的精准度是依据什么来评测的呢?
A:这种行运运势是我们根据现在天上的行星位置和星座的位置进行对应而产生的。我们称之为流年盘(Transit)。在占星学系统中,不同的行星代表着不同的能量层面,而不同的星座代表着不同的能量表现出来的不同模式。当它们之间产生搭配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有趣的故事,或者说解读。
Q:现在在中国单身男女越来越多。似乎受到很多西方思潮的影响。您从占星的角度如何解读这一现象?
A: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我对中国的文化知之甚少。但是,美国的近代文化主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在1965年和1966年,天王星和冥王星合相了,这一天象加速了女性***运动,我们也叫它性***运动。现代占星学的根源是起源于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们(年轻人)的海王星,也就是理想主义和梦想主义的那颗行星是在天秤座的。而反文化的嬉皮士运动正是对工业化生产环境下的生活僵固模式的一种突破。而且鼓舞着人们开始寻求物质世界之外的更多财富。这样的运动自然让女性更加有力量,而在两性关系中间就自然带入了更多女性的影响。虽然这并不一定是男性所期待的影响。
Q:我们知道现在正在经历重大的星象行运。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重大的天王星行运吗?它会对单身男女脱离光棍生活有什么普遍性的影响吗?
A:这是在1960年的天王星、冥王星合相的下一步。现在,天王星和冥王星正在充满张力的90度的刑相位,并且会在到2015年3月的这段时间里,前后7次形成精准的刑相位。这个时期最主要的改变是发展出个人和机构之间的新的关系。天王星这个***之星在白羊座,而冥王星这个权利之星在摩羯座,在这里,如果我们将水晶球打开两性关系这一面,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将会在这一时期发展出新的对婚姻的看法。婚姻家庭就像是一种机构。当社会中充满了没有按照传统的婚姻模式去分享生活的人们,那么他们必然寻找和创建一种新的模式去和人们分享生活。
但是即便冥王星行运也不过是148年的周期,而中国有着2000多年的文化传统。我并不大清楚究竟会发生什么?但是,在今天的讨论小组里,当我问在场的人们关于两性关系的理解时,我觉得他们是非常现代、心理学倾向以及关注成长的人群。当然这里的也只是很小的一组人,但如果他们代表着一种先锋,那么那种关于婚姻的传统观念的确会处于危险中。
Q:您觉得坚持单身的人在星盘上一般会有什么样的特征?
A:一般来说,我们会在这组人群的星***上发现很多很强烈的火像元素。比如,火星、天王星,或者很强的宝瓶座。每个案例都是不同的,但是这些元素强烈的星盘总是更广阔、更强调自由的。
Q:但是如果一个客户非常想结束单身生涯,但是却一直遇不到合适的人。这个时候您觉得原因是什么呢?
A:原因当然多种多样,但往往因为头脑语言和情绪语言根本的对立。我往往需要全盘地看对方的星***才能了解。因为一张完整的星盘***才能告诉我们,这个人对于关系所抗拒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有时候被我们的头脑告诉自己想要一个什么,但事实上我们却被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所牢牢锁住。而这里说的情绪和情感往往在我们的潜意识之中,我们根本无从知晓。心理学、占星学的目的就是唤醒我们的潜意识。
Q:从行运上来说,出现什么行运的时候,人们很适合约会,并具有很高的成功率。什么行运的时候不适合?比如,是不是一个人金星过天顶的时候往往显得魅力非常,很适合约会呢?
A:是的。但是对于占星学来说,最首要的是本命盘。老话说“性格即命运”。本命盘里决定着人们的心理需求、情感涌向以及表达特征。但是,一些缓慢的外行星的行运也很重要。比如,有行运通过某人的金星、月亮或第七宫的时候,往往对于约会、恋爱这些议题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一些快速行运的行星,比如火星、金星、月亮很快地经过人们的敏感点的时候,那股吸引的、魅力的、浪漫的浪潮会更高,但是也可能会很容易过去。但是,如果一个人的本命盘里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限制,那么即便是这些快速行运的行星也难以***他。所以,我不认为这其中会有一个固定的公式。
关于星星的作文篇9
【关键词】明星丑闻;道德声誉;内部归因;外部归因;品牌态度
中***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169-02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果是人们心目中宠儿的明星爆出丑闻呢?其效果将是戏剧化的。“艳照门”因其包含“性”、“丑闻”、“偶像明星”、“数量巨大”等因素,迅速成为2008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场声势浩大的传播事件让人们反思娱乐圈的道德底线到底在哪里?消费者对这些明星所代言品牌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消费者对明星丑闻的不同归因倾向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呢?本了考察。
一、相关文献回顾
(一)意义迁移模型
意义迁移模型是(The Meaning Transfer Model)是Grant MacCraeken于1989年提出的。在这里,所谓的“意义”指的就是名人的形象和所代表的意义。他认为名人广告对受众的影响过程也就是名人形象的迁移过程。
(二)归因理论
Mowen等人以归因理论 (Attribution theory)来解释推荐人与产品之结合的关系。根据Hansen和Scott的归纳,归因是指个人会对实体的行为寻找原因或推理其性质。这种性质分为内在特性和情境(外部)特性两种。相符原理尝试解释在什么情况下,归因者会作内在特质的归因与外在特质(情景)的归因,内在特质的归因称相符归因,为观察者将行为归因于行为者(代言人)真实的感情。
归因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选择代言人的过程中,要尽量使用口碑良好、诚实、可信赖、专业的(专家)代言人,以免消费者产生情景的归因。
二、理论模型
从明星丑闻频发的现实问题出发,笔者提出了本文理论模型。本研究的主线分两个阶段:首先是明星代言人丑闻对当事人明星的道德声誉的影响;然后是明星道德声誉对明星所代言的品牌态度的影响;对当事明星代言人的态度也做了考察。在明星丑闻对明星代言人道德声誉的影响的关系中,消费者的归因类型(本文将其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具有调节作用,本模型对这个变量进行了考察。
三、研究假设
明星丑闻可能不是直接转移到人们对明星代言人的有关信任和可靠的“坏”的感知上;消费者对明星丑闻的反应根植于他们判断行为的道德准则,他们感觉明星丑闻和他们的道德知觉是矛盾的,而且明星的行为危害社会。现存的研究没有直接考虑明星丑闻和消费者对明星的道德感觉的,但是,有研究表明消费者认为明星的行为是错误的或者他们的行为给社会集体带来耻辱或者伤害的时候(Louie et al。,2001),明星要为他们的行为负责。这些研究暗示对明星行为的道德评价影响明星代言人。
研究表明,消费者有可能归因于被代言品牌给予代言人的巨额报酬上面(环境干预的归因),也可能归因于代言人对该产品的真实观点(性格的归因),研究者发现这些归因和消费者对明星代言人的态度和所代言的产品的态度都有关系(Gilbert和Malone,1995;Silvera和Austad,2004)。在本文明星丑闻的研究中,我们选择了归因路径的因子来试***明白责任的归因和道德判断以及随后的明星代言的产品的态度之间的关系。和此前的研究(Folkes,Koletsky,和Graham,1987)一致,我们把归因类型分为两类:内部归因路径和外部归因路径。我们预言,当明星发生丑闻时,被调查者对明星犯的错的归因路径和明星道德声誉下降的水平相关。相反,外部归因对明星的道德声誉则不像内部归因一样有消极作用。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1、对明星丑闻内部归因的消费者对明星的道德声誉评价趋向于负面;
H2、对明星丑闻外部归因的消费者对明星的道德声誉评价没有影响(无关);
H3、丑闻明星的道德声誉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当事明星所代言的品牌的态度;
H4、对明星丑闻内部归因的消费者和对当事明星代言人的态度显著相关;
H5、对明星丑闻内部归因的消费者和对当事明星所代言的品牌的态度显著相关;
四、调查实验和结果分析
(一)变量测量和样本概况
变量的测试都经过我们认真参照过去的研究,反复修改后确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通过了检验。实验于2012年2月20日-3月5日进行,主要在武汉的汉口、武昌、武汉站三个火车站和较大的傅家坡长途客运站进行,在等车期间他们具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认真阅读材料并进行题项的回答。
总共调查实验了200分问卷,回收182份,剔除未填写完整和明显矛盾的问卷后有效问卷163份。
(二)假设检验
1、 归因对道德声誉的影响
(1)内部归因对道德声誉的影响
考虑到归因对道德声誉的影响,本文主要用一元线性回归。在本研究中,道德声誉设为y1;内部归因设为x1;下面为内部归因和道德声誉的关系:其中,%[01为常数项,%[11为回归系数。
y1=%[01+%[11*x1
由SPSS 17.0输出的结果可知,内部归因和道德声誉间的回归系数R为0.497,通过了F检验,内部归因和道德声誉间确有回归关系;表显示,常数项为7.552;表表明通过了t检验,因此该回归方程有意义。由于,在问卷中数x1值越大表示消费者内部归因倾向越严重,而y1数值越大表示对明星代言人评价越差,于是,假设1即H1得到支持,即对明星丑闻内部归因的消费者对明星的道德声誉评价趋向于负面。其回归方程为:
y1=7.552+0.497x1
(2)外部归因对道德声誉的影响
根据SPSS输出的结果,F检验未获得通过,说明外部归因和道德声誉直接不存在回归关系,同时,相关系数也极小,可以认为为0。这和本研究中的推测吻合,也就是对明星丑闻外部归因的人认为是明星本人因素之外的力量控制了明星丑闻,和明星本人没关系,于是假设2即H2得到支持,即对明星丑闻外部归因的消费者对明星的道德声誉评价趋向于中性(无相关关系)。
2、道德声誉对所代言品牌态度的影响
丑闻明星的道德声誉记为y1;消费者对当事明星所代言品牌的态度y3,回归系数记为%[13,常数项记为%[03,于是,回归方程为:
y3=%[03+%[13* y1
从SPSS输出的结果可知,道德声誉和消费者对当事明星所代言品牌的态度回归系数为0.249,通过了F检验;回归方程的常数项为7.034,通过t检验,该回归方程有意义。
y3=7.034+0.249 y1
由此可知,丑闻明星的道德声誉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当事明星所代言品牌的态度,于是假设3即H3得到支持。
3、内部归因的影响
(1)对明星丑闻内部归因的消费者和对当事明星代言人的态度显著相关
消费者对丑闻明星所代言品牌的态度记为y2;内部归因简单加总记为x1,回归系数记为%[14,常数项记为%[04,于是,回归方程为:
y2=%[04+%[14* x1
从SPSS输出的结果可知,内部归因和消费者对对当事明星代言人的态度回归系数为0.379,通过了F检验,说明这两个变量适合做回归分析;回归方程的常数项为6.930,t检验通过,该回归方程有意义。
y2=6.930+0.379 x1
由此可知,对明星丑闻内部归因的消费者和对当事明星代言人的态度显著相关,于是假设H4得到支持。
(2)对明星丑闻内部归因的消费者和对当事明星所代言的品牌的态度显著相关的检验
消费者对当事明星所代言品牌的态度y3;内部归因简单加总记为x1,回归系数记为%[15,常数项记为%[05,于是,回归方程为:
y3=%[05+%[15* x1
从SPSS输出的结果可知,内部归因和消费者对对当事明星代言人的态度相关系数为0.127,未通过Pearson 相关性检验,说明这两个变量不适合做回归分析。
由此可知,对明星丑闻内部归因的消费者和对当事明星所代言的品牌的态度显著相关即H5未得到支持。
五、结论与讨论
关于星星的作文篇10
关键词:星巴克;咖啡;体验营销
咖啡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进入市场,现有的企业不但要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还要保持优质的服务,但这并不能保证其行业地位的稳固,寻求与新形势相适应的营销方式才是咖啡企业的生存之道。
在咖啡业中,用户对咖啡的需求随着供应商的普及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其主营业务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后,丰富的附加业务更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南开大学教授马连福说过:“顾客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体验与价值,产品仅仅是满足顾客需要的道具。”
一、星巴克的体验式营销――感官体验
在视觉体验上,星巴克主要是构造具有鲜明品牌形象的外观建筑。星巴克专门在美国总部设立了设计部门,在这里会有专业的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为全世界新开的星巴克门店打造设计方案。这些工作人员会综合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门店地理位置和附近建筑物风格来进行设计,所以不同的星巴克门店都各具特色。例如上海星巴克大都具有大都市的时尚简约风格,但不同的门店又各具特色:位于城隍庙商城的星巴克是复古风,而黄浦江的滨江分店则有花园玻璃帷幕,隐约透着宫廷般的华丽风格。
在听觉体验上,星巴克精心挑选适合咖啡时光的轻音乐,力求让消费者有放松的感觉,星巴克还和专业的音乐公司合作,创作出适合星巴克的音乐。
在味觉体验上,星巴克优选臻品咖啡豆和优质牛奶,用行业最先进的技术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星巴克甚至连糕点等甜品都选用当天最新鲜的原料,并聘请专业的甜品师制作,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甜品。
在触觉体验上,星巴克倾向于选用木质地板和柔软的沙发,让顾客感觉到高雅和温馨。
在嗅觉体验上,星巴克以独创的“星巴克烘焙法”烘焙咖啡豆,经过星巴克烘焙法烘焙的咖啡豆有着不同于速溶咖啡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星巴克所有门店都全面禁烟,目的是为顾客营造一种清新高雅的环境。
二、星巴克的体验式营销――服务体验
星巴克对每一位员工定期进行培训,要求员工在顾客进门时就要与他们进行互动,服务人员无论再忙都要微笑着说欢迎光临,如果人多需要等待还要对顾客表示抱歉请他稍等片刻,这样会让顾客觉得自己没有被忽视。星巴克还要求员工尽可能记住熟客的偏好,这样在熟客到店后直接询问是否要和以前一样的饮品会让顾客觉得温暖。星巴克教导员工,要使每个顾客都感觉到星巴克是一处充满安宁、亲切的休憩乐土。
星巴克的工作人员在上岗之前都要经过专业培训,在上岗的第一天会安排有老员工一起工作,这样可以保证服务质量不出问题。培训包括公司历史和咖啡文化介绍,星巴克的每一位员工不论是点单的还是做清扫工作,都要熟知星巴克的产品种类和星巴克的咖啡文化。除此之外,员工还要经过礼仪培训和服务技巧培训,以期为顾客提供最好最贴心的服务。
星巴克还有一项特殊服务叫做“咖啡教室”,星巴克会请专业的咖啡师为顾客详细介绍咖啡的有关知识和咖啡的煮制方法,顾客不仅能了解到不同咖啡的冲泡方法还能感受到丰富的咖啡文化的熏陶。顾客在咖啡教室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口味的咖啡,能渐渐对咖啡由饮用上升到品鉴的程度。星巴克认为这项服务不仅能实现员工和顾客的良好互动,还能让顾客对咖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让顾客觉得在喝咖啡的同时还有了一样意外收获。
三、星巴克的体验式营销――店外体验
星巴克通过设立会员俱乐部的方式让所有星巴克的粉丝有相互交流的平台。星巴克在给顾客提供店内的优质服务的同时,还会用电子邮件等方式和顾客进行互动,让顾客和星巴克的关系更加紧密。
星巴克还出版精心设计的会员期刊,会员期刊里刊登了星巴克经典产品的详细介绍和最新产品的有关信息,店内的最新活动也会在期刊上得到及时更新,此外还可以在期刊上看到星巴克合作的工艺活动和文化展览以及以往活动的精彩***片。
星巴克还会定期举办了“咖啡一刻”大型体验活动,内容包括:到店者每人均可获赠一杯新鲜的咖啡同时还可以参与咖啡厅内举办的“咖啡教室”中学习咖啡知识与文化。铁杆星迷们会将每次活动日期记录在册并拍下照片制作成星日记,由此可见星巴克的咖啡一刻非常成功。
星巴克会发行具有纪念意义的收藏品,并在全球的星巴克咖啡店内贩售。主要有马克杯(3oz,16oz)及随行杯(12oz),这种杯首先出现在1994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1目前已有上千种城市杯在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内出现,并且有的城市杯的价格已经超过1000美金。[1]
星巴克还在全球发行随行卡,随行卡是一种预付储值卡,相当于会员卡。此卡可于网站上注册后查询消费记录及可用金额。
星巴克多种多样的店外活动使其和消费者的互动程度更广,消费者对星巴克的认识也更为深入。
四、星巴克的体验式营销的局限性和缺点。
体验营销重视顾客的购买感受,对于星巴克来说,顾客在购买过程中直接接触的就是星巴克的员工。可以说,星巴克的员工对顾客的星巴克购买体验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进一步来说,对于星巴克这种餐饮服务业来说,员工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顾客的体验过程是否是轻松愉悦的。
现在只有极少数的门店在坚持星巴克的一个老传统,而很多星巴克门店已经不这么做了,员工甚至不知道这个传统,这个传统是星巴克会在固定周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训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所有在星巴克工作的员工,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在商店开张之前都要集体到西雅***(星巴克总部)接受三个月的培训。如今,这个传统也不在了。
随着星巴克在全球的扩张加速,员工数量也急剧增加,企业的内部管理难度也在继续加大。例如,2006年纽约星巴克员工投诉其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恶劣,而中国星巴克员工则投诉未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等风波,似乎都传递出星巴克在保持公司内部和谐的“人与人”的关系似乎越来越困难。
星巴克内部营销的问题使得星巴克服务质量降低,顾客满意度下降的同时星巴克的利润也受到了影响,星巴克通过削减工资福利来弥补利润缺口的同时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内部问题,这样持续下去会陷入严重的恶性循环。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星星的作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