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10篇

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1

妇女节手抄报的资料:各国妇女节习俗

掌权日

每年的1月4日,是瑞士某些地区的“妇女掌权日”,在为期4天的节日中,家里大小事务全由妇女说了算,男人统统“闭幕”。

求爱日

每逢闰2月29日这天,是英国旧俗中的“妇女求爱日”。这一天,妇女可以摆脱世俗的清规戒律,大胆向意中人或未拿定主意的情人示意。西班牙的“女市长节”,也在 2月份。当日,由女性主持市***公务,发号施令,男人如违抗,就会被公众群起攻之。

少女节

3月3日是日本的“少女节”,又称“姑娘节”,是全国性的节日。日本人认为,这时正值红桃报春,是女性美的象征,所以也叫“桃花节”。

妈妈节

4月,在尼泊尔有一个历时3天的妇女节,来自各地的妇女,披着红色“纱笼”,成群结队地涌向首都加德满都的帕苏帕蒂庙。她们在吃饱了由丈夫烹煮的美食后,便在神像前大唱赞歌。在印度,这个月有一个“妈妈节”。这一天,已为人母者穿上彩色缤纷的“纱笼”,带上各种首饰,显得风姿绰约。

母亲节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母亲节,其主要内容是尊敬母亲。这一天,美国的家庭成员要按习惯佩戴石竹花,做一些使母亲高兴的事。5月29日,是中非的“妈妈节”、母亲要带着孩子参加游行。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西班牙的“百女节”,订了婚还未过门的少女们持花登高,互相祝福。

太太节

8月23日至9月15日,是德国汉堡的“太太节”。由妇女组成的演艺团体,专演一些宣传男女平等的戏,以示庆祝。8月12日,则是泰国的“母亲节”。

狂欢节

10月10日至15日,是德国莱茵地区的“妇女狂欢节”。在此期间,妇女“大自由”。男人们不得查探妇女活动的内容,违者会被抓问罪。10月17日,是非洲马拉维共和国的妇女节,这一天有全国性庆典,男人在当天要对妻子呵护有加,侍候周到。

休息日

12月31日到第二天中午,是希腊的“主妇休息日”。这天,妇女在家里什么也不干,一切家务全由男人承担。

妇女节手抄报资料:妇女节杰出人物

克拉拉·蔡特金

克拉拉·蔡特金(Klara Zetkin) 1857年7月5日出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维德劳一个教师家庭,15岁时全家迁至莱比锡。1874年至1878年就读莱比锡私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当过家庭教师,1878年结识流亡德国的俄国***家奥西普·蔡特金,两人于1882年结婚。蔡特金在奥西普指导下阅读了《***宣言》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并投身工人运动。1882年至1892年,她与丈夫及两个孩子流亡瑞士和法国巴黎,结识了马克思的女儿劳拉· 拉法尔格。1889年参加第二国际成立大会。1897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

1892年创办妇女报纸《平等》,并担任编辑至1920xx年。1920xx年,发起并组织了第一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大会。会上决定成立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把《平等》作为机关报,选举蔡特金为书记处书记。1920xx年8月主持召开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大会,会上建议把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1920xx年参与创建斯巴达克同盟。1920xx年加入德国***,1920xx年任***中央委员和议会议员。1920xx年入选第三国际***团。

1920xx年至1932年多次出访俄国,大量研读马克思主义书籍,与列宁和罗莎·卢森堡交谊甚笃,支持布尔什维克。

1933年6月20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克里姆林宫墙

何香凝

何香凝(1878年-1972年),号双清楼主,她是***领袖廖仲恺的***伴侣,无产阶级***家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是中国民主***的先驱,著名的***左派,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她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她坚持孙中山的三大***策,真诚地同中国***合作;她发动妇女参加***,为国内***战争、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把艺术创作与***活动紧密联系,她的作品中充满斗争激情、浩然正气。黄花岗起义前夕回到广东。辛亥***失败后与廖仲恺一直追随孙左右,进行讨袁与护法斗争。陈炯明叛乱时极为关心孙夫妇的安危,并全力营救廖脱险。随后,大力支持孙改组***,与廖一道成为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策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

妇女节手抄报资料:中国著名女院士

林巧稚

医学家,福建厦门人,于1920xx年12月23日出生于厦门鼓浪屿。1920xx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主任,北京妇产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早年从事胎儿宫内呼吸的研究;对滋养细胞肿瘤发生及发展规律、女性盆器结核的发生及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科普宣传和妇幼保健工作,有着精湛的医术。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3年去世。

谢希德

物理学家,1920xx年3月19日生于福建泉州。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51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做博士后研究。先后获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和香港特别行***区的12个学校的名誉科学博士学位及日本东洋大学名誉工学博士学位。198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复旦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固体能谱和表面物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并是这些方面科学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90年代主要从事半导体表面和界面、短周期超晶格的声子谱的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xx年3月4日去世。

何泽慧

(1914~ ) ,核物理学家,原籍山西灵石,生于江苏苏州。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德国海德堡皇家学院(K.W.I)核物理研究所期间,首先发现并研究了正负电子几乎全部交换能量的弹性碰撞现象;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核化学实验室工作期间,与合作者首先发现并研究了铀的三***和四***现象;建国初期,与合作者自力更生研制成功对粒子灵敏的原子核***胶探测器;在领导建设实验室、高山宇宙线观察站、高空气球、开展高能天体物理等多领域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蒋丽金

(1919~ ) ,化学家,生于北京。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44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46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堪萨斯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50年代在美国曾从事可的松衍生物的合成及维生素D的部分合成工作。1955年回国后,从事中国大漆漆酚的研究工作,硼氮六环化合物的合成以及高感胶片助剂的剖析等工作。1978年以后,开展了光化学研究。主要研究工作,一是:中草药——竹红菌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以及光疗机制;二是:藻类植物的结构与光合作用能量传递等。两项研究分别获中国科学院1990年和1993年自然科学二等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2

[摘要]20世纪中叶之前,中国大多数工业产品都是由乡村手工业者和半专业化的乡村家庭生产。生产技艺掌握在初级生产者手中,他们通常在亲属纽带或共同居住的基础上形成合作组织。有关技艺的知识是经验性的和默会的,包含在手工业实践者的身体中,内嵌于社会关系、自然与人造环境中。自20世纪以来,中国***府和现代精英们试***打破地方的“知识垄断”,并且与生产者争夺技术控制。1949年后,技术由农村的初级生产者转移到了城市管理精英手中。然而,当乡村民众被去技能化之后,真正被带走的是什么?它发生自何处?当我们说技艺是“具身的”和“内嵌的”时,是什么意思?它们是怎样成为“非具身的”和“非嵌入的”?真正的技艺究竟在哪里――在手工业从业者的手中头脑里,在社会机构中,还是在国家技术再生产的标准和规范框架里?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四川省一个有着熟练造纸匠的社区为田野调查点,考察当地人在去技能化时期之后,重建手工造纸业的过程,以及在技术再生产的基础上修复社会组织的过程。

[关键词]人类学;手工技术;情境知识;手工造纸;雅各布・伊弗斯

中***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2)02-0001-10

作者简介:雅各布・伊弗斯(Jacob Eyferth),男,德国籍,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副教授,荷兰莱顿大学汉学博士,研究方向:20世纪中国社会史、乡村史和物质文化研究;胡冬雯(1985-),女,山东泰安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保护;张洁(1985-),山西太原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社会文化研究;肖坤冰,女,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物质文化与区域社会史。四川 成都 610041

所有经济行为都需要技术,然而,技术却是一个很难明确定义的概念。它被多样化地描述为带有强烈的个人特性,但同时又非专属个人,而是属于社区或网络的财产;它被描述为一项基本社会事实和一个缺少有形实体的构想。一方面,技术是一种“具身的”(embodied)知识,要求长时间地实践,融于从业者的肢体和感觉器官中。另一方面,它“内嵌于”(embedded)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从业者所在社区、社会等级制度与分工假设得以再生产。技术这一概念作为“具体的”和“内嵌的”通常可以交替使用,尤其是将手工艺者和农民默会的、经验性的、情境依赖性的知识与科学家或工程师掌握的更为抽象和明晰的知识作对比讨论时。①然而,假如我们把技术看成是“个人知识”(个人从业者的一项贡献,并且永远寄宿于身体内),需解释技术是如何内嵌于社会,即技术如何在从业者间共享和跨越时间进行传承。[1]另一方面,假如我们把技术视为根本上存在于社会交往中――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存在,而非存在于个人的头脑或身体里,我们需要思考它在语言或社会实践中的精确位置。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大多数社会基于真实的或观念的能力进行财富和权力的分配。当技术作为文献中的去技能化呈现(deskilling shows)时,它就成为了一种被争夺的对象――当然,在讨论技术如何被剥夺、降级、或者毁坏之前,我们应当在某种程度上确认什么是技术以及它位于何处。还需要完全确认,我们处理的是某种程度上的非语言实在,还是难以把握的建构。正如女权主义历史学家们早已指出的,技术工作与非技术工作的区分,通常更关乎由谁去做而非该工作所要求的能力。在很多情况下,“技术”几乎等同于某种所有权,通过强势群体(男性、会社或白人)掌控特定的生产过程,而排斥相对弱势的群体(以女工和移民工人为代表)。②

在四川省夹江县手工造纸的案例中,我将从不同的维度对技术进行讨论――个人的和社会的、具身的以及修辞建构型的。夹江造纸可以上溯至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6070年代被彻底废止――不是因为这一产品被取代或失去市场,而是国家决心发展城市工业,从而压制乡村手工业。我的研究聚焦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此时手工纸需求的激增带来了新的繁荣期。在这期间,夹江山区的人革新了作坊,重建了造纸技艺,并且修复了支撑这一行业的社会组织。大部分讨论将聚焦于一个特殊的行为――通过建立一座纪念碑来正式重建作为造纸技术集体“所有者”的亲属群体――以及该行为对夹江造纸业的意义。不过,我将从回顾这个行业的近代史开始。

一、国家体制与去技能化

一个可追溯至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和哈里・布雷弗曼(Harry Braverman)的传统观点认为“劳动退化”(degradation of work)与资本主义的进步相联系。③然而,一些剧烈的大规模去技能化案例却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背景之下。由于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原因,马列主义指导下的苏联和中国通常在现代工厂能生产替代性产品之前,就试***废止分散的、非机械化的手工业。意识形态上,由于手工艺人可疑的阶级属性,他们总是遭到怀疑:正如列宁所说,同样也在中国经常被引用,“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④非机械化生产受到质疑,还因为它象征技术落后,被视为国家被西方和日本击败的根源。此种观点被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行于中国的另一种观点所强化,即现代经济由两个明确分离的部分组成,其一是农村和农业,其二是城市和工业。⑤工业属于现代的、城市的、受国家控制的部门,不应该掌握在农民手中。

1949年以后,同其他生活在农村的人一样,根据居住地在农村而非其职业,夹江槽户被归类为农民。这种划分起初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然而国家急需纸张,导致在缺乏现代造纸业的四川省,只能转而求助分散的乡村作坊。20世纪50年代,纸张同粮食和其他商品一样,成为***府专卖,槽户们逐渐被隶属于国家粮食局的管辖之下。由于难以容忍这种“半工半农,分散落后”的生产,县***府开始将当地人按“工业的”和“农业的”进行人口划分。“技术”人员(以青壮年男人为典型)加入领工资和粮食配给的集体作坊;“非技术”人员(妇女,老人和小孩)被编入农业生产队。连续的重组削减了享受粮食配给“工业人员”的数量,“工业人员”从1951年占全县人口的43%下降到了1958年的1.4%。尽管这些新兴职业优越者的数量在减少,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却在增长,直到他们获得的工资和粮食配给是农业人口的两倍。

集体化及随后时期(1958~1961)的***策和沉重缴粮负担,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仅夹江一县的死亡人数就占到全县总人口的13%。山区大量非农业居民长期依赖从平原输入的粮食,此地区的死亡率最高。当粮食供给崩溃时,饥饿随即而至:1959年,仍有谷糠可以吃的人就算幸运;1960年,人们将玉米棒和树皮磨成粉来吃。饥荒结束时,一些乡镇失去了40%的人口。与平原农业区损失4%的人口相比,造纸业区人口的整体损失达24%。

饥荒过后,***府认为在现有安排下,乡村造纸业以及其他本地工业不能得到充足供给,决定取缔。“吃国家粮”已成为城镇人口的特权,那些居住在乡下却仍然依靠国家粮食配给的人则被指控是“吃昧心粮”和“半边户”(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的农户)。为了自给自足,槽户们砍掉竹林,在山坡种植玉米和甘薯。在一些地区,收入下降了50%之多,槽户们从原本相对舒适的生活迅速跌落至勉强维持生计。至1977年(***策开始扭转时),只有在那些土地贫瘠无法耕作的乡村,造纸业才得以幸存。石堰村是其中之一,我的大部分田野调查正是在那里进行的⑥。

二、技术的位置

尽管关于去技能化的文献很丰富,但是在社会科学领域,技术本身并非一个被普遍使用的概念。⑦人类学家Tim Ingold指出这是因为技术尴尬地位于笛卡尔意义上的“思维”与“世界”之间。根据Ingold的理论,社会科学与“认知范式”(cognitivist paradigm)紧密相连,此种范式将技术的运用预设为机械的使用,从而迫使知识和实践相分离。⑧这种二分法使包含“实践的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和“知识的实践”(knowledgeable practice)两方面的技术难以界定其概念。通过引用俄罗斯神经科学家尼古拉・伯恩斯坦(Nicolai Bernstein)的研究成果,Ingold将技术的概念视为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而知觉的过程。伯恩斯坦对铁匠锻打铁的研究表明,可靠的再生产结果,即指铁匠锤子的尖端总是沿着同一轨迹,并准确击打铁砧上的同一点,源于身体运动在每一次锻打中的调整。技术实践并不存在于固定的肌肉运动规则中,而对任务的持续监测导致持续性知觉纠正才组成了技术实践。[2](P.353)

Ingold从而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首先,技术并不存在头脑中,甚至也不像“具身化知识”那样贮存在身体里,而是处于技术者和他或她周围环境的交接面:技术是“一种财富,它不属于作为生物实体的个人身体,而是属于由作为有机体的个人、无法分离的身体与智力所构成的整个关系场域,存在于高度组织化的环境之中”[2](P.353)。其次,该场域不仅包括工具和物质,还包括其他人。在实践中,不可能将实践者的环境和他人的环境、以及非人为的环境区隔开来,二者是有机连接的。[2](P.37)如果我们设想任务是由好几个人执行的,这就很容易理解。比如用双人锯砍伐一段原木,一个木匠可能提供关于如何砍伐原木的粗略的口头提案,但是要直到两个工人分别处于原木的两端,抓紧锯子,彼此眼神暗示,开始锯木头之时,技术才成为现实。当他们工作时,工人们并非按照之前的计划按部就班,而是要针对感觉到的材料和同伴移动的变化作出反应。第三,技术学习要求与技术实践同样的方式:即通过积极且感知性地参与到事物和人类活动的环境之中。传统学习模式假定初学者通过观察和模仿,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套生产模式,并在此后对已获得的技能复制出模型。针对这方面,Ingold声称(遵循Jean Lave和其他“情境”教学的理论者)技术的学习在于一种“注意力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初学者在专家的指引下融入到环境之中,因此,培养感知意识对于有效的行为是必要的。[2](P.353)

三、夹江的造纸技术

作为一项属于人及其所处的人为或非人为环境之间“关系场域”的财产,“技术”这一概念可能显得抽象,但我发现夹江造纸匠们却对技术的本质有精确的描述。造纸是一项复杂的,并在工艺流程上要求精细分工的工作。造纸匠能说出72道工序(在中国是一个吉利数字:8×9),可用六个基本步骤概括:新竹成熟、砍竹料、打破竹筒、浸泡竹子;将浸泡后的竹料放进木制的或混凝土的蒸锅里蒸煮,接下来是清洗已变得柔软的竹纤维并使之发酵;将竹纤维打成纸浆;抄纸;将纸张贴在烘干墙上;完成并包装干燥的纸张。过去,绿色的嫩竹枝要在石灰溶液中浸泡三个月,用生石灰蒸煮数日,再用碳酸钾苏打蒸发。自20世纪80年代采用了高压锅后,竹子不用预先浸泡就可以直接蒸,因此蒸煮时间由原来的10天缩减至8小时。在打浆过程中,传统的脚踏碓窝已经大多被柴油驱动的搅拌机取代。但抄纸、刷纸张和整纸仍然像几个世纪前那样,由手工操作。

造纸中的所有工序都要求眼疾手快,抄纸和刷纸还需要体力和耐心。作坊里的男人每天大约工作10小时,妇女们通常从天亮一直忙到深夜。夏天,作坊被大量的蚊虫滋扰,纸浆在纸槽中腐烂;冬天,纸槽里的水结冰,但工作都在持续进行。虽然一些身强力壮的青年男子一天可制造1000张纸,但一个抄纸匠一天的平均工作量是抄500张5尺纸(84×154cm)。每当抄纸匠将帘床从水中取出――每日500次,大约每隔一分钟一次――他举起的液态水量约重8公斤。同样,当妇女们把那些几乎与她们等高的纸张贴在墙上时,她们每天弯腰再直立的次数达数百次。毫不夸张地说,造纸行业的技术是“具身化”的,因为它使工匠的身体发生变形且有损身体。长期频繁接触生石灰和腐蚀性苏打,工匠们都手脚肿胀,皮肤粗糙生茧;操作脚踏碓窝的工人一天数小时上下踩踏板,致使一条大腿明显粗壮。举起帘床造成的肺部拉伤和作坊里的潮湿空气,使抄纸匠时常吐血,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从业超过15年的抄五尺纸匠人。

抄纸是绝对的男性工作,尽管在时期,说“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到”,也仅有两三个胆大的妇女学习抄纸。将柔软且湿漉漉的纸刷贴到特制的烘干墙上是女性的工作,男人只在身体太弱不能抄纸的情况下才会刷纸。造纸作坊中的技术既需要肢体运动,也需要触觉和视觉。抄纸匠将帘床从纸槽中水平地拖出,提起竹帘虑水,又将竹帘再次插入纸槽的整个过程,他们密切注意着帘床并应对不断变化的平衡;刷纸匠通过感觉柔软的纸如何在刷子下展开而调整自己的力度。造纸匠人还运用他们的听觉和嗅觉:当挤压一叠刚成形的纸张里的水分时,匠人们通过流水声判断多余的水分是否被榨出;在搅拌纸槽中的纸浆时,通过嗅或尝来判断纸浆是否已发酵,是否添加化学药品以防止腐烂。

技巧性的身体展示描述起来更为困难,因为涉及到若干工匠间的协作。在这种情况下,技术的展现(skilled performance)最好被视为一项群体财产,存在于人们之间而非个人身体内。正如Edward Hutchins 在对美国海***航海讨论中提出的,某些认知性的成就是由其先天性的社会分工实现的。技术展现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以及手工制品之间的互动行为中,且不能被简化为任何个体意识的劳动。⑨夹江造纸生产中,此种社会分配性技术很明显体现在,由两人抄的六尺(97×180cm)纸和由四人抄的八尺(124×248cm)纸的生产过程中。匠人们慢而有节奏地协调相互间的动作,同时对纸槽里帘床的移动做出直觉上的反应。

虽然上述技术大多是默会的,但造纸业的一些技术仍可用文字、***解或方程式表达。尤其是,打浆和蒸煮纸浆需要一种所谓的“民间化工”知识。打浆工负责添加漂白剂增白,添加染料染色,刷胶减少纸张的吸水性,涂上树脂使纸张更光滑。他们用麻或树皮纤维增加纸张的“骨”(bone)(强度和质地),用稻谷草和竹纤维增加纸张的“肉”(柔软度和体积)。蒸煮料子也很重要,因为蒸煮“材料”的成分决定了酸碱度,从而决定了纸张生产过程的长短。夹江人将此类知识视为“秘方”(配方),认为是每个家庭独有的财产,只有家庭成员才可以随意保有、分享或传播。

四、技术再生产

同其他手工艺者一样,夹江槽户陷于一种矛盾,既要共享知识以确保手工艺再生,又渴望将竞争对手的数量最小化。手工业团体有专门的方法缓解这种紧张关系,包括设立专门群体培训的准入制度,及设置秘方、禁忌和通过仪式等障碍,来确保学徒的知识不会高出其在行业的地位。学徒被尽可能少地传授知识,全套知识只保留在那些认可从业团体,且最不可能向外人透露的老从业者中。从某种程度上看,矛盾在于这种知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它不能随意被传播或隐瞒,工艺精湛的艺人很可能拒绝口头传授一位新手。事实上在大多数手工艺行业的学徒期间,向来缺少明晰的口头传授⑩。与此相对,即使在短期内将学徒与作坊隔离,也不能阻止他们学习技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手工艺的“秘密”是如此微不足道,因为它应对的是手工艺实践中不重要的细节。秘方的作用并不关乎形成技艺的控制权,而在于在合法的技艺占有者与非占有者间创造区隔。(11)

夹江的槽户(与中国其他手工业者们一样,而与欧洲或非洲许多手工业者不同)他们更倾向于以家庭形式进行技术再生产(12),父传子、母传女、婆传儿媳。这种安排解决了公开师徒关系中的相关问题。首先,这个传承路径连通了知识与生物再生产之间的纽带,因此,似乎自然地限制了竞争者的数量;其次,由于知识通过现存的性别、年龄和代际结构传递,所以无需设立一套制度来规范技艺高超的工匠与初级工匠间的知识流动;第三,中国亲属关系几乎无一例外地是通过父系继嗣确定亲属责任,由此衍生出一个能够自我规范、集体行动的有界限群体。在亲属关系与居住空间重叠的地方,就像在夹江大部分地区,亲属群体已经成为一个保存技能知识的天然容器。由此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只有长期在本土居住并充分融入手工艺行业的人才能获取知识,这使得外人几乎不可能成为技艺精湛的匠人。因此,无需刻意隐瞒技艺知识。尖锐的问题只产生在妇女群体中,她们是嫁入的,婚后仍然和自己娘家保持联系。所以,妇女的工作被设置了禁忌并受到约束,从而抑制她们成为自信、能干的匠人。

造纸业的技术训练没有任何正式性教学。石堰村的男孩学习抄纸,女孩学习刷纸,起初是玩耍,后来就开始热心于此。工作通常在初中毕业之后,大约16岁开始;直到最近,14岁的少年也开始工作。技术看似很容易被当地居民所掌握,但问题在于,作为一个匠人必须学会献身这一行业。尤其是对男孩们来说,实际上是需要被“驯服”的,正如一个造纸匠告诉我的,他16岁的儿子曾离家出走三次,每次都挨打,不过他最终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据这个纸匠说儿子已经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抄纸匠。这位父亲似乎并不太在意他儿子的感受,即便其倔强看起来也让他欣慰,似乎这样才能够捍卫技艺。

大多数情况下,训练女儿与培训儿子采取同样的方式,但是由于夹江人(像在中国农村的其他地方)实行村庄外婚制,女性在结婚时就得离开本村。石堰村大多数妇女们出生就生活在外村,通常是出生在平坝的村落,结婚时才搬到这个村庄。妇女们20出头在婆婆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刷纸,被当地人认为是合适的。正如一位访谈对象所言,“手脚灵巧的姑娘一、两周就可以学会,手脚笨拙的大概要花一个月时间”。男女的工作在复杂性方面没有什么不同,刷纸和抄纸都可以在几周之内学会,但达到娴熟则需要数月或数年。然而男性和女性所负责工序的具身化途径存在基本差异。一个学习抄纸的男人会希望在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内一直做一名抄纸匠,他的抄纸技术成为,事实上也的确是,其身体的一项永久财产。与此相反,人们不鼓励妇女们认为她们的技术是永恒的。因为,几乎所有的妇女在结婚时便离开出生地,她们被认为没有学到一个青年姑娘应该习得的技术,而是在新的家庭里重新学习所需的任何技术。来自于造纸家庭的妇女可能嫁到平原地区,在新的家庭里学习养蚕;平原地区的妇女可能嫁进山里,重新被训练为刷纸工。妇女几乎很少公开称赞自己的技术,但如果她们这样做的话,则是以多才多艺而非某项指定工作的本领为荣。

五、公开和秘密

在夹江的造纸行业中流传着很多关于行业秘密和隐匿秘方的故事。造纸技术被***视为“本县部级机密”,夹江的***府官员告诉我,台湾和日本间谍曾多次试***偷窃他们的秘方。(13)在田野调查初期,我被地方***府禁止与槽户讨论造纸技术,而且调查必须在一位助手的陪同下进行,他定期向当地公安局汇报我的情况。具有启发意义的是,与***府官员们相反,槽户们很少关心间谍活动,在他们的理解中,一个人仅仅通过采访不可能掌握某项手工艺技术。槽户们乐于分享行业秘密和隐匿秘方的故事,但通常结尾都要说“像我们这样的村庄,任何秘密都无法长久保密”。

所有的人都知道手工造纸的基本工序,也不存在任何试***保密的措施。事实上,因为造纸在没有围墙的呈开放结构的作坊中进行,隐藏秘密无法做到,槽户间的互相依赖也导致秘方不易隐藏。由于纸张供需的频繁波动,大多数作坊总是一段时间内超负荷运作,另一段时间又无法被充分利用。因此有紧急订单的作坊会从有富余能力的临近作坊借用烘干墙或劳力,往往这些作坊会乐于效劳,因为他们可能在某个阶段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当工匠和设备在作坊间交换时,信息也随之被交换。因此,想要在行业内保守秘密就不得不跳出所有槽户依赖的协作关系网。

秘方仅存于纸浆预备过程中。据说,纸浆“秘方”是属于个体作坊的财产,不足为外人道。有理由怀疑一点:尽管一些年轻的作坊主们拥有造纸所需的“书本化工知识”,但是在纸浆生产中,大多数知识是默会的,依赖情境的,因此,就像它很难隐瞒一样,也很难被窃取。槽户们几乎不使用固定的纸浆配方,因为原材料的质量并不平均,通常由于过于笨重,而无法称重和测量。造纸工匠依靠经验知识,知道纸浆在某一特定阶段应该有什么样的外观、味道和触觉,如果一些造纸匠生产出比别人更好的产品,这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复杂变化,而不是因为他们拥有更加上乘的配方。这也不是说隐藏秘方不会发生,在氯化钠漂白剂开始引入的20世纪20年代,首位使用漂白剂的人在夜晚将纸浆漂白,并告诉他的邻居,他使用了一种魔法咒语能使纸浆一夜之间变白。人们很快发现了他的方法,几周后,漂白剂的使用迅速遍布整个造纸区。同样,当一个夹江槽户发现通过像纸浆内添加肥皂可以使纸张变厚变松软时,他也宣称发现了一种秘方――但是这项技术同样在不久后就迅速传入夹江槽户的大众配方中。

在造纸社区,没有秘密已被遍及这一产业的革新速度所证实。二战期间,国民***府迁入四川促进了工业的发展,生产者采用氯化钠漂白剂、上胶、上光等新方法,在一两年时间内,这些革新已传到了这个县的偏僻角落。20世纪八、九十年代见证了一个相似的急剧革新过程,家庭作坊引入一种新技术,减少了周转时间和劳动力的投入。造纸区内的公开与很难在造纸区外移植技术形成鲜明对比,这并不是因为槽户们刻意隐瞒技术,而是因为技术很难从它们所嵌入的社会环境中抽离出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知青们被动员到中国西部偏远山区帮助当地人建立造纸工业。那些参与了这项尝试的人们还记得,他们的学生很快学会了基本技能,但是却发现学生们不能适应这种落后的、枯燥的工作习惯。槽户们说,他们不仅需要在年轻时就将技术融入身体,而且要适应当地的“水土”。

正如我在下文将要谈到的,绝大多数槽户生活在一个由父系关系维系的社区中(社区内的男人声称是同一祖先的后裔),并且亲属关系是造纸技艺再生产的核心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亲属体系中妇女的模糊关系成为了一个问题。由于村落和亲属群体实行异族通婚,妇女从来不像男人一样完全属于某一亲属群体。出嫁的女儿们将更多的忠诚转移到自己的新家庭;尽管有来自夫家的压力,但是妻子仍然对自己的出生家庭保持情感上和事实上的责任。由于这种分散的忠诚,妇女们常被视为一种渠道,通过她们,亲属群体的财富和力量流向竞争社区。劳动的性别分工,将妇女排除在某些特定的生产工序之外,但日常的观察又使她们得以熟悉外人无法接触的工序。作坊中近一半的工序由妇女们完成,因此排斥并不是真正的选择。相反,女性的地位被象征性地展示,以一种抑制女性发展出对造纸技术控制权和所有权的方式被展示。

妇女地位的象征性展示在蒸煮工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蒸煮工序涉及把腐烂、半腐烂的竹麻制成白色的、蓬松的纤维。在20世纪80年代采用高压蒸锅之前,蒸煮过程是一项热闹的活动。男人和妇女分成小组工作,在软化的纤维变冷和变硬之前迅速而有节奏地清洗掉已经溶解的褐煤。蒸煮的化学原理并未被人们充分了解,为确保纤维洁白,整个工序伴随着诸多禁忌。工序中的一个步骤是,8到10个男人扛着巨锤爬上篁锅顶端,随着即兴而作的竹麻号子捶打热气腾腾的竹麻。之后松软的竹麻被传送到站在篁锅下的妇女手中,她们便在附近的河流中漂洗。打竹麻的男人必须保持仪式性的“清洁”,例如,在蒸煮程序前及蒸煮过程中的十天内避免。作为一种补偿,他们被准许辱骂和嘲笑在篁锅下工作的妇女。被讥笑的妇女不能反驳,只能尽快从男工匠的视线中消失。[3](P.1-43)这种仪式化的羞辱并没有削弱妇女们在工序中的作用,但却使她们缺乏自信,难以在离开社区时将技术带走。

六、亲属关系与技术控制:石堰村的碑文

石堰村80%的居民姓石,正如中国其他地区的宗族一样,石家人由父系亲属关系(声称由1667年定居夹江的三兄弟繁衍而来)、族群外婚(石姓互不通婚)和从父居的习俗(儿子留在村庄,继承财产;女儿离开村庄和亲属群体外嫁)联系在一起。如今,石姓人居住在多个相邻村庄中,共计约2000人。这种情形与附近张家峡、杨家湾和马村相似,张、杨、马分别为三个村的大姓。并非所有的石家人都造纸,这个区域的槽户也并非都姓石,但是对于石姓人而言,亲属关系与职业之间的联系已足够密切地交织在一起。

像中国其他宗族一样,石家也排字辈,基于开基祖三兄弟的名字建立字辈。三兄弟儿子的名字都有一个“伟”字(如石伟龙、石伟华等);孙子辈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可”字(石可福、石可松等);重孙子们是“兴”字辈,以此类推,直至第20代。字辈被铭刻在开基祖三兄弟的墓碑和石氏祠堂的大门上,沿用至今。尽管石氏男性可以自由选择平日的称呼,但是他们都有按字辈所取的名字。与男性后代不同,女儿们不拥有辈分名,因为她们将来要出嫁,被纳入其丈夫的亲属关系。然而,妇女们通过与丈夫(嫁入村的妇女)或父亲(尚未婚配的石家女儿)的连带关系也可进入字辈体系中。

1991年,石宏文的母亲去世,他是村里最成功的纸商之一。葬礼上,宾客们追忆了宏文母亲(如同大多数嫁入该村的媳妇一样,她并不姓石)如何为石家奉献。此后,讨论的焦点转向了亲属关系凝聚力的削弱,大多数宾客都有这种感觉。大部分在场人都同意,辈分对于维持亲戚之间的恰当秩序至关重要。石家人散居在整个石堰村,居住地间仅由羊肠小道连接,有时见面彼此并不熟识。这时名字有助于识别长辈、晚辈和平辈的亲戚关系,并选择准确的亲属称谓来称呼对方。原则上,并且很大程度在实践上(尽管它在减弱)辈分规定了行为: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入座,大笑,或高声讲话;长辈有权利训斥或体罚晚辈;同辈之间不拘于礼俗,要亲如“兄弟”。

大多数健在的石姓人属于第11至第14代人,即宏、福、天、君四辈人。如果字辈一直排下去,到22世纪中叶出生的第六代人,就会排到“没有字辈”的开基祖。届时所有字辈都将被用过一遍,石家人将不再有字辈用于确定亲属关系,这样家族的凝聚力就会丧失,宏文及其亲友决定阻止此事的发生。在得到乡***府批准后,他们从500个家庭提供的辈分名中选取了20个吉祥悦耳的,把它们镌刻在大石碑上。除了辈分名称和捐赠名单外,碑文还包含了石家简史,其内容如下:

嗣后清康熙五年(1667年),吾石氏祖贤、学、彩三兄弟,离别绵竹铺同怀纸技,移居今祖屋山。始置林地,诛茅成宅,垦茶荒亦兴纸业,时年开立排行二十代。延衍三百余年来,后裔代尽依序遵诏至今,人丁大发书万众,实可称中华民族百家姓内之精明也。今视先祖开立之二十代排行减毕,堂堂石氏一族人材齐济,岂能让后辈无长次之称而辱先贤之圣德乎?故本族中诸多人士及全体民众抱存祖贤遗授纸艺善于尔之心,同心共鸣议续排行事,上可报答先祖之训,下彰昭后世人伦,光扬忠、孝、礼、义之典范也。

这段碑文以及石家人之前的行为可以从多种角度解读,我倾向于将其解读为重建亲属合作体,该合作体由父系关系和集体行动能力维系。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更大行为模式的一部分:公社化时代结束后,农村集体主义也随之解散,中国的农村人普遍开始编写辈分谱系,编纂族谱,重建宗祠。[4]对于这些行为的通常解释是:他们试***填补***府撤退后,乡村权力真空。但我认为,重建亲属关系最好被理解为,试***修补严重受损的社会和技术体系。

1976年后不久,造纸业迅速复苏,正是在这期间,石家人于1991年镌刻了这块石碑。1977年,粮食和纸张的私人贸易被合法化;三年后,摇摇欲坠的集体作坊交出了原本个人所有的家庭作坊。整个20世纪80年代,纸的输出量是过去的5倍,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造纸区的人们纷纷开办造纸作坊,重新学习已经半遗忘的技术。同时,新的紧张感也产生了,需求周期的猛烈波动淹没了小型作坊。到1990年,槽户间开始分化出一种二元结构,即雇佣劳动的“大槽户”和季节性开工的“小槽户”。在这些变化之外干得最好的是纸商,他们受委托从槽户那里拿走纸,但有时遭遇破产或携款潜逃。与此同时,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城市生活方式带到石家人门前,甚至包括卡拉OK和。一个过去相对封闭的社区变得更加富裕,但也出现了更明显的两级分化,产生了更多摩擦。

对很多石家人而言,父系亲属观念确保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亲属观念加强了纵向的世袭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支系间的竞争。相比之下,在石氏家族的亲属观念实践中,不重视个人的祖先,他们记载和纪念祖先的方式,使追溯个人祖先变得困难。石氏族人强调男性后代间的平等,只在辈分间做区分。几乎没有石家人能够记忆祖父辈以上的祖先名字,相反,所有石家人都知道代际体系(generational hierarchy)上谁是他们的长辈,石家许多人能够记忆20代的字辈顺序。水平而非垂直分层的群体观念暗示了知识的传承方式。尽管不存在将技术传授后代的强制性个人“权力”,但在石氏族人中有一种强烈的共同情感,认为对同一辈分的人过分区别对待是错误的:与自己同辈的所有男人都是自己的“兄弟”,下一辈所有的男孩都是自己的“儿子”。(14)1949年以前,所有同辈成员一律平等,并且在父系收养中可以发现,同辈男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交换的。所谓父系收养是指一个无嗣的男子可以从其堂兄弟家中“借”来一个儿子并像亲生儿子一样抚养。[5]被广泛采用的收养和寄养(一种约束力较弱的关系)制度,确保缺乏造纸技术父母的孩子能够得到训练。所有这些实践使得造纸技艺在亲属群体内广泛传承。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济复苏期,家庭之间共享技术已经变得尤为重要。集体制解体后,一些原为集体所有的设备存留在个体家户中:一个纸槽,几米烘干墙,或是五分之一篁锅。在20世纪80年代,槽户们或是互换或是变卖零散的造纸工具,以便能够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作坊。同样,大部分槽户发现自己所掌握的仅仅是部分造纸技艺,因此,技艺像纸槽和烘干墙一样被互换和交易。掌握部分造纸技艺的槽户间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在合作伙伴学会对方的技艺后解体。随着镌刻辈分石碑的竖立,家户间互换和交易的过程结束,与此同时,作坊主们开始对自己的技艺产生了更强烈的占有感。因此,这一碑文可以被理解为是对石氏家族的提醒,即“造纸工艺”是祖先留给他们的礼物――属于所有石氏家族成员,而非任何个体家庭――造纸的繁荣取决于家族成员间对技术的共享。

七、有墙和无墙的作坊

正如研究技术的社会历史学家们早已指出的,没有任何一个技术领域可以外在于和***于社会:技术天然是社会性的,正如社会天然是技术性的。[6]在夹江,社会技术体系包括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man-made environment):竹林不是人工种植的,但其保持和形塑则是通过砍伐实现的;通过筑堤,溪水被引入浸泡池和盆地。该体系包括工具、作坊和机器,它们是技术概念的核心内容,也包括一系列社会组织,即从家庭到日益渗入地方的国家机构。(15)由于它们相互叠压而成体系,此种社会技术体系是牢固的:从系统中某一部分丢失的信息可以从系统的其它部分得到恢复。这不仅解释了夹江槽户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断裂后,为什么相对容易地重建了他们的造纸业,也解释了为什么技术转变在一个资源丰富、技术落后的地方无法奏效。

正如我试***指出的,技术并非简单位于整个谱系的某个点上(个人的头脑中),而是散布在整个社会技术体系中。诚然,技术存在于头脑中,甚至存在于手、眼等身体部位。但是,个人的头脑和身体并不能负荷全部信息量。很多技术储藏在作为行动提示或脚本的工具或空间排列(spatial arrangements)中。此外,技术还依赖于一些动因(agents)的组合,如在团队合作中,技术不仅散布于合作的动因间,而且贮存在这些动因的空间位置中。所有这一切,使技术大体上与认知行为相似,最新研究表明,这种认知行为并不仅仅专门发生“在头脑中”,也依赖“既不受皮肤也不受头颅骨约束”的反馈循环。[7]

到何处去诉求技术控制权和所有权?很明显,如果散布于整个社会技术系统中,任何直接宣称对技术占有都是无意义的。任何既得技术(假定是技术造出了特定类型的纸张)都可以同时被宣称是个体、作坊、家庭以及更大的亲属群体的财产。这种模糊性解释了为什么槽户们不时地努力维持技术的象征性界限。第一,妇女们被精心安排在特定的位置上学习重要技术,为了表达她们的外来者身份,她们需要象征性地表明自己的地位;第二,石氏族人与邻村人共享同样的技术,石堰村的石碑需要强调“造纸工艺”是他们集体所有的祖传遗产。在这个产业中,身体的排外并不奏效,因为,小型家庭作坊依赖换工和互助,言辞上的排外,只有在言辞作为形塑信息流动的工具时才起作用。这样的策略或许有用,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似乎呈现的是妇女将造纸技艺具身化的方法――很大程度上由于她们被抑制形成对造纸技艺的所有感,她们比男人更加犹豫,更少拥有技艺的所有权――抑制了向邻近群体泄漏消息。相反,夹江山区独特的亲属关系实践模式,强调父系亲属间的平等,强化石家男性成员共享的权利意识和技术控制意识。关于谁应该做哪类工作的文化假设不仅塑造了技能培训的结构,而且以“这个任务是我的”之意识,使其与人们的资格相关。[8](P.64)然而,这种假设与特定技术关系密切,可能在技术改革中难以维持。20世纪90年代末期,石堰村出现几个半机械化的造纸厂。这件简单的小事表明,在工业***中,造纸厂必须呈现的样子。与没有围墙四通八达的手工造纸作坊相比,它们与中国城市的工厂一样,被顶上嵌有碎玻璃片的高墙围绕,被沉重的铁门把守。在过去的300年中,公开和保密的策略支撑着夹江的造纸业,但在21世纪这些策略可能无法再生存下去。

注释:

① 参见James C. Scott. Seeing Like a State (New Haven, 1998),和Frederique Appfel Marglin and Stephen Marglin. Dominating Knowledge: Development, Culture, and Resistance (Oxford, 1990).

② Charles Moore, Skill and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 1870-1914 (London, 1980), 15-26; Cynthia Cockburn, Brothers: Male Dominance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London, 1983).

③ Karl Marx, Capital, vol. 1 (London, 1930 [1867]), 第408、451页,引自Tim Ingold, The Per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Essays on Livelihood, Dwelling, and Skill (London, 2000), 308; Harry Braverrman, Labour and Monopoly Capital: The Degradation of Work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1974).

④ Vladimir I.Lenin, Collected Works, vol. 31, 24.

⑤ Henrietta Harrison, “Village Industries and the Making of Rural-Urban Difference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Shanxi”,见Jacob Eyferth等著How China Works: Perspectives on the Twentieth Century Workplace (London, 2006), 第25-40页。

⑥ 1998年,石堰村的土地占有量是平均每家0.16英亩,略小于一个花园的占地。并且大部分是位于山坡台地上的碱性贫瘠土地。

⑦ 参见Gran Rydén, “Skill and Technical Change in the Swedish Iron Industry, 1750-1860”,载Technology and Culture 39 (1998): 383-407, 又见William K. Storey, “Guns, Race, and Skill in Nineteenth Century Southern Africa”,载Technology and Culture 45 (2004): 687-711.

⑧ 见Tim Ingold, The Social Dynamics of Technology: Practice, Politics, and World Views的前言,Marcia-Anne Dobres and Christopher R. Hoffman编, (Washington and London 1999),第6页。

⑨ Edwin Hutchins, “Learning to Navigate”,载Seth Chaiklin and Jean Lave编, Understanding Practice: Perspectives on Activity and Context (Cambridge 1993), 第62页。

⑩ Michael W. Coy, “导言”, 见Apprenticeship: From Theory to Method and Back Again, Michael W. Coy (Albany, 1989); Michael Herzfeld, The Body Impolitic: Artisans and Artifice in the Global Hierarchy of Value (Chicago, 2004); Eugene Cooper, The Woodcarvers of Hong Kong: Craft Production In the World Capitalist Periphery (New York, 1980)。

(11) Michael Sonenscher, “Mythical Work: Workshop Production and the compagnonnages of Eighteenth-Century France”,载Patrick Joyce, The Historical Meanings of Work (Cambridge, 1987)。

(12) Esther N. Goody, “Learning, Apprenticeship and the Division of Labor”,载Apprenticeship: From Theory to Method and Back Again, ed. Michael W. Coy (Albany, 1989), 第239页。

(13) 有一种情况,这些“间谍”事实上是来自省会的社会科学家,为台湾的民俗杂志《汉声》工作(见下一个注释)。

(14) 尽管我们可以稳妥地假设在石家,兄弟间的距离比远亲间的距离更近,但是在公开场合他们不重视这样的感情。我就经常见面的兄弟俩,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但是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其他人都不觉得这件事情足够重要,值得被提及。

(15) 1949年以前,这些组织也包括蔡翁会,即崇拜纸的发明者和造纸匠的行业神蔡伦,“秘密”(事实上并不非常秘密)会社,以及其它自发组织。1949年后,这些组织被国家轻工业局或各种贸易部门取缔或取代。

参考文献:

[1] Michael Polanyi. Personal Knowledge: Towards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M]. Chicago, 1966.

[2] Tim Ingold. The Per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Essays on Livelihood[M]. Dwelling, and Skill.London, 2000.

[3] 盛毅,袁定基.“夹江造纸”[J]. 汉声,1995,(7).

[4] 景***. The Temple of Memories: History, Power, and Morality in a Chinese Village (神堂记忆:一个中国乡村的历史、权力与道德). Stanford, 1996.

[5] Myron Cohen. Kinship, Contract, Community, and State: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China[M]. Stanford, 2005.

[6] Thomas Hughes. Networks of Power[M]. Baltimore, 1983.

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3

2016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总结一

我们学校本着以人为本,体现欢乐童年的主题,以真正把六一节还给儿童,让儿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为出发点,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了一系列庆祝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节日生活,又起到了教育作用,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称赞。现将我校系列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庆六、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情况,多次开会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围绕活动主题,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整个活动计划。并将筹备工作落实到人头,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在活动期间,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扩大宣传声势和影响,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活动的支持和参与,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播媒介,加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力度,使这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全体少先队员的热烈欢迎。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今年,我们在总结历年庆六、一系列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保留了效果较好、深受小朋友欢迎的传统项目,并注意充实新内容,拓展新形式。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往年,既有全校举办的小红花艺术节暨庆六、一大型文艺演出、我的爸爸妈妈演讲比赛、书画大赛、写字比赛、争创文明城市征文活动;也有各中队自行开展的经典诗文诵读、知识竞赛、才艺展示等;还有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的手抄报、黑板报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极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节日生活。

三、宣教结合,重视维权。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校一方面利用校园广播、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加大《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保护儿童的***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倡导儿童优先、尊重儿童、支持儿童的意识,为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强的社会保障;一方面面向家庭,利用家长学校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从而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的目的,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广泛发动,爱心献儿童。

六一儿童节前夕,学校本着为儿童办好事、办实事的原则,号召广大干部教师与贫困儿童手拉手,结成帮扶对子,以各种形式帮助家庭贫困的儿童,将片片爱心献给了学生。广大同学也积极响应号召,纷纷捐款帮助贫困的小伙伴,学校共收到学生捐款元。以此为契机,学校设立了助学基金,长年接受来自社会、师生的捐助,达到长期资助贫困学生的目的。

可以说,今年的六、一,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灿烂、幸福的笑容。系列活动从研究决策到准备到活动过程,都是以孩子意见为主,广大辅导员老师给予指导,总的活动体现了在活动中成长,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宗旨,让同学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真正做到了让每个学生拥有的钥匙。

2016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总结二

为了让社区少年儿童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节日,使少年儿童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社区妇联按照市、区、街道妇儿工委的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社会氛围。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社区妇联抓住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有利时机,结合529计划生育协会成立34周年,充分发挥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保护儿童的***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倡导儿童优先、尊重儿童、支持儿童的意识,为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强的社会保障。发放计生宣传小知识册,使社区青少年、广大育龄群众和外来流动人口都能了解计生知识,尽可能的扩大宣传面。

二、认真组织开展慰问活动。

为让流动儿童、特困家庭儿童、单亲家庭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困境儿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过一个难忘、快乐的节日,社区妇联分别对无锡市刘潭实验学校、刘潭实验学校(小学部)、江淮中学三所辖区内的学校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困难的学生送去了价值3000余元的学习用品,并给他们每人发放了200元慰问金。通过开展慰问活动,带去了我社区对辖区内少年儿童的节日问候。

三、举办了为了宝宝的健康科学早教行动宣传活动。

社区妇联举办了为了宝宝的健康科学早教行动宣传活动,邀请了社区内0~36个月出生的婴幼儿的家长参加了活动,刘潭实验幼儿园的吴园长为我们带来了一节丰富多彩的课,此次活动的开展,使家长们更多地了解到早教的重要性和教育目的、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沟通,也得到了许多教育上的理念和经验,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此次活动为孩子与家长、家长与社区、家长与教师搭建起互动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家庭、幼儿园与社区教育一体化建设。

四、组织辖区女职工参加体检。

社区妇联联合工会为社区女职工、下属企业女职工办理了市总工会的女职工医疗互助保险,共300多人参加了保险,与市妇幼保健医院联系沟通,组织她们前往妇幼保健医院体检,受到了她们的一致好评。

六一前夕,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关注社区妇女儿童,有效促进了社区妇女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2016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总结三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全市各级妇儿工委和成员单位上下同心协力,以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为主线,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突出为儿童健康成长办实事、办好事,开展了生动活泼、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使全市少年儿童度过了一个快乐、健康、有意义的节日。

一、加大宣传,努力营造儿童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

5月13日,市妇儿工委召开了专题会议,下发了《关于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系列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妇儿工委和成员单位结合各单位实际开展六一庆祝活动,在全市营造了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氛围。我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领导非常重视,积极开展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保护儿童的***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倡导儿童优先、尊重儿童、支持儿童的意识,大力推广各单位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创新经验,开展聚焦宣传,努力营造儿童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通过横幅、标语、板报等方式进行宣传,烘托浓烈的节日气氛,为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强的社会保障。市妇联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感受生活,从耳闻目染中学到课堂中无法汲取的知识,得到做人的教育和启发。一方面面向家庭,利用家长学校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从而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统一。另一方面,向孩子们广泛宣传先人、***及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六一前夕,组织孩子们瞻仰了东塔岭***陵园,聆听***的光辉事迹,学习***的***精神。

二、关注儿童成长,切实为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4

关键词:兴趣;习惯;个性;创新精神

作为语文老师,我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几年来,我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基础,培养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写作的根本,浓厚的兴趣能驱使学生变“怕作文”为“盼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把写作当作一件愉快的事。我平时就非常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我让学生习作时尽量激发兴趣,假设情境,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如,我让学生练习按照一定的方位介绍一个地方,就对学生说:“许多同学的家我还没去过,有空的时候我想到同学们的家里去看看,你们的家在什么地方?从学校到你们家该怎么走呢?你们写下来告诉我。注意把位置路线写清楚,否则,我就找不到了。”学生带着欢迎老师到自己家里来的目的进行作文,兴致当然很高了。另外,我还让学生自主参与,自己命题,对作文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的东西。“作文要写好,生活多观察。”我建议学生观察生活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三到。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走进自然,观察繁花似锦的春天、硕果累累的秋天、田野萧瑟的冬天;到广阔的乡村、田野、工厂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从戏水、垂钓……中享受乐趣,从中丰富写作素材,从快乐的活动中体验快乐作文,使学生把写作看成是一吐为快的乐事。当学生把作文看作一种需要时,那么他们作文的长进还有什么疑问?

我积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作文寻找读者:每次作文后,由学习小组的学生交换作文本,互读互评互改;开展自编自评手抄报、黑板报活动;组织学生定期出版自己的作文集供大家传阅;鼓励学生加入学校星辉文学社,积极投稿,让他们的文章变成铅字,体验成就感。对没予以发表的文章,利用学校的小广播、宣传橱窗展评。黄×等几位学生的文章在《星辉报》上发表并获奖,这让其他学生羡慕极了,都跃跃欲试,对写作投以更大的热情。

二、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我平时特别重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想象中的事物、想象作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卖火柴的小女孩虽然又冷又饿,但她不去偷、抢、骗别人的东西,她善良的品质打动了我们的心,就会对她产生深深的同情。我利用这个情感动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接续课文写下去,有的学生写成题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们一起游戏》,有的学生写成题为《我帮小女孩卖火柴》,这样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又如,学习了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后我告诉学生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挂住了,没有牺牲,苏醒过来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连队。让学生用《跳崖之后》为题,续写课文,学生为之振奋,饱含激情,展开想象,创作出了英雄颂歌的尾曲。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展示才华,凸现个性,写出亮色。

三、注重打好基础,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

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5

一、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并宣传发动。

在上学期末(201x年1月)就制定了读书教育活动计划,成立了专门的读书领导小组,排出了读书活动的行事历。在教师会和学生集会上做了宣传,发动全体学生参与到“共建和谐家园读书教育活动”中来。

二、组织学习交流,并开展各项活动。

1、学习交流。

在寒假,每班布置了读书任务,还要求孩子和父母进行第二次阅读,并和父母交流感受。开学初,各班组织了交流读书心得的活动。老师和学生同步阅读,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同学们阅读《我们的节日》,跨越历史的长河了解了古代的故事,了解了传统的美德,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受到了启迪,意志得到了鼓励。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为建设祖国而奋发读书的责任感。

2、实践体验。

我们还把传统节日教育与学生的日常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如在三八妇女节就要求学生为妈妈做一件事,与妈妈说说心里话;植树节动动手,为自己的家园添一份绿;清明节学校统一组织扫墓活动……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同学们由认知走向实践,又通过班队课(辩论赛、讲故事比赛等)、语文课、黑板报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3、手抄报比赛。

3月初,根据读书心得和实践体验,学校组织了以“我读书,我快乐,我智慧”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各班积极投入,每位学生一幅作品,先班级作好初评,学校共评出了一、二、三等奖60幅作品。这些作品都***文并茂,版面设计美观,有创意,充分体现了节日带给学生的思索、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人与环境的和谐这些主题。

4、撰写征文。

在3月下旬,各班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充分阅读了《我们的节日》这一读本的基础上,围绕“共建和谐家园”的主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活动,并在班里进行了评选,对优秀的文章又进一步指导修改。各班都推荐了3——5篇征文参加校级评选。本次读书征文,学校共收到50篇征文。征文都紧紧围绕“共建和谐家园”这个主题,结合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叙述自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的认识与感受。所推选的文章立意深刻,内容充实,文字流畅,感情真挚,富有特色。通过读书领导组成员的认真评审,共评出一等奖4篇、二等奖14篇、三等奖18篇、优秀奖14篇。

5、诗歌朗诵比赛。

在4月中旬,我校举行了以“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各班选出了一名优秀的选手参加年段选拔赛。这次选拔赛非常精彩:诗歌内容有的很有诗意,有的很有号召力,参赛选手朗诵声情并茂。这次比赛决出了6名精英,将参加六·一儿童节的才艺展示。

三、总结评选,教师撰写体会

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6

关键词:艺术特色 影响 方式

中***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28-02

通过研究日本文学历史,可知平安王朝是日本文学发展最为迅猛的时代,该时代百花争艳,诞生了流芳百世的鸿篇巨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日本文学的研究之中,本文将从《源氏物语》来分析,对研究中日文化的交融有深远意义。本文通过对《源氏物语》这部作品的分析,来探讨它的艺术表现特色。

1 《源氏物语》简析

《源氏物语》是平安王朝时期,篇幅最长的写实小说,该书总共分为54回,结构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全书主体部分,主要讲述光源氏的爱情经历和***治道路,反映了日本上层贵族和下层平民的喜怒哀乐,揭开贵族生活的真相,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描绘出人生百态,后半部分则主要讲述光源氏之子与女子间的爱恨情仇。

“物语”在日本文学里是“故事”的意思“物语”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体裁,产生于日本民间的各类对话,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六朝和隋唐历史的影响,在日本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物语”形式的文学一般用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展开,学者认为这种文学形式受市井的影响。《源氏物语》除了内容的独特价值以外,在日本文学史上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在《源氏物语》之前“物语”文学主要有两个流派,一种是以《竹取物语》为代表的创作性物语,另一种以《伊势物语》为代表的歌“物语”,前者主要描述虚构的场景和人物,富有传奇色彩;后者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甚至是对历史的叙述,形式上多采用和歌。这两种类型的“物语”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文学形式,某种形式上艺术性并不完整。

《源氏物语》的诞生为物语文学开辟了新的道理,将古典现实文学推向了顶峰。《源氏物语》中无处不流露出有关美学的思想,并在历史的长河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日本文学的发展,并以“古今相通”的特点对日本文学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源氏物语》首次将虚幻物语和纪实物语结合为一体,结合二者的优点,不仅纪实,而且增添了不少人物的心理描写,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著作《伊豆》也深深受到了《源氏物语》的影响。

2 中国文化对《源氏物语》的影响

日本最初并没有文字,最后借用汉字并加入自身民族的特点才创造了日语,并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倘若没有中国典籍的东传,日本文字的出现肯定会延迟很多年。

其次有必要解释大量的中国古文学是如何传到远在海外的日本。在我国的唐朝时期,中国文化高度发达,远在海外的日本执***者对中国文化十分欣赏,所以花费大量的精力研习汉文,希望借此丰富自己民族的文化。日本派遣了大量的使节、僧人、学生长途跋涉,历经东海来到中国。总共派遣了19此遣唐使才将中国文学作品逐渐带入日本,因而才会有《源氏物语》这类著作的诞生。日本最古老的文学也是歌谣,但是通常音拍没有节律,长短由两音到九音不等,随着汉诗的引入,日本古人才渐渐地发现和歌最美妙的形式,参照五言和七言汉诗。中国汉诗不仅影响日本文学作品的产生,更影响它的发展,并逐渐将风格、艺术手法渗透到日本文学。

《源氏物语》及其作者都深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该书的作者紫式部是一位有名的日本女人,她的身份十分神秘,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根据日本历史学的相关记载,紫式部原本姓藤原,具体名字无记录,她的长兄在式部丞,所以称作藤式部,因为著作《源氏物语》中女主人翁紫姬流传很广,所以又称作紫式部。紫式部的家族中不乏著名歌人,因此,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值得注意的是,紫式部的父亲对于汉诗有大量的研究,在中国古典文学上有所造诣,所以紫式部从很年幼的时期便跟随父亲学习汉诗,对秦代以来的中国古典文学十分了解,尤其对白居易的诗有独到的见解。经历了生活上的诸多不顺之后,紫式部奉召进入宫中担任女官,专职为皇后传述《日本书记》和白居易的诗。在宫中的时间里,还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宫中的奇闻乐事,却也无时无刻不表达作者对当时现实的不满。

从体裁方面研究《源氏物语》可以发现,《源氏物语》和唐朝时期的传奇以及宋代时期的话本有众多相似之处,均采用了散文和韵文结合的形式。《源氏物语》主要以散文的形式展开,并且将800余首和歌加入其中,和歌和文字流畅地结合在一起,将日本民族古雅之风表现得淋漓尽致。《源氏物语》中多处使用了汉诗,其中引用白居易诗的地方就多达九十多处,并且还引用大量《礼记》、《史记》等著作中的典故,无处不折射出中国文学对《源氏物语》的影响。《源氏物语》中还出现了大量话本的影子,广泛采用章回体形式,逻辑性强,并且规定着整个故事按照一定的线索发展,每回结束后会留给读者足够的悬念,期盼下一回的故事情节,这种章回体形式在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中几乎没有出现。

从文字方面我们也能看出《源氏物语》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根据历史可知,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使用的文字几乎都是来源于中国的象形文字,即汉字。由于文字提供的便捷,使得中日文学交流更加容易。《源氏物语》中加入的和歌和中国诗词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高的相似度。比如书中的和歌“荒山孤残壁,年年寂寞春。愿君惜抚子,得沐雨露恩”和唐朝诗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式和内容上相似度极高。唐朝诗歌的突出特点就是对称、押韵,朗读起来流畅、有节奏的,这种诗歌用其他语言很难完整地把独特的韵味、丰富的语言背景表达出来,但是在《源氏物语》中的和歌表现出了唐朝诗歌的独特韵味,这归功于中日文字的深远渊源,文字造成的文学交流的障碍是巨大的,《源氏物语》中却把握了这点,巧妙地借助汉文化为整书添色不少。

3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

3.1取材相似

参照史实,两部作品讲述的对象都是宫廷上层人。《源氏物语》描述的是平安王朝时期的贵族社会,当时是日本的全盛时期,上层大官贵族奢靡之风严重,整个社会太平和混乱参半,复杂而且矛盾。藤原依靠皇室外戚,逐渐提升自身的***治地位,并开始干涉***事,掀起了同族间的争权大战,皇室为了保全***权,通过大寺院设置了“院***”,极力抵抗藤原的反派势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中下层贵族几乎没有任何晋升的机会,从而在其他地方找寻突破口,促使不少地方贵族势力云集,庄园百姓此时也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激起了老百姓的反抗的热潮,激化了社会矛盾,太平盛世面临了空前的危机。《源氏物语》选取这段历史作为故事背景,讲述主人翁源氏的生活和爱情经历,从侧门反映了当时贵族社会的骄奢***逸,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极度不满。

3.2表达了对妇女的同情

《源氏物语》中虽然作者着重向读者描绘了源氏的爱情故

事,但是并没有局限于描述爱情故事本身,而是借助对源氏爱情和婚姻的描写,展现出当时一夫多妻制度下妇女的惨痛经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男女的婚姻经常伴随着***治色彩,很多***治上的明***暗斗都通过男女的婚嫁来解决,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妇女担任了***治交易的工具,也成了这场交易下的牺牲者,紫式部对该现象毫无遮掩地描写,勇气可嘉。紫式部笔下的女子社会地位不尽相同,有的身份高贵,有的则低贱到微不足道,虽然如此,这些女子却遭受着同样的处境,都充当了***治交易的有效工具,最终沦为贵族男人手中的棋子,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饱受欺凌。

《红楼梦》同样借助凄美的爱情故事表现出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在故事中表现出的是男人对女人的残酷,但是追根溯源,摧残妇女的不是男人,而是封建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决定了男人就是拥有大男子主义,男人高于女人的思想根深蒂固,男人很自然地会把女人当作手中的,这点和《源氏物语》不谋而合,女性的卑微在两部作品中都有大量的文字体现。决定男人对女人看法的是制度,是社会风气,从中日文学在这一观点上的高度一致可以推断出中日文化的高度相似性。

毫无疑问,《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受到她所处时代的束缚,通过文字表达出她对当时社会的极度不满,感慨贵族阶级的衰亡,但是并没有从根本去否定社会和阶级制度。紫式部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妇女命运的凄凉,表现出对妇女的同情,但是另一方面却认为源氏是妇女的坚实庇护者,将源氏高度美化,也表现出对源氏的同情以及肯定。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将封建社会里公子哥对女性的玩弄表现得生动形象,突出表现公子哥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但是却把贾宝玉的形象不断美化,并从全书的视角表达了对这个善良、慈善化身的公子哥的歌颂。《源氏物语》中还植入不少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这一点和曹雪芹的作品又一次不谋而言。

3.3艺术表达形式的一致

上一节已经详细说明了《源氏物语》中和歌受中国诗词的影响,和歌包含了各类日本古典诗歌。日本文学中的诗词源于中国,所以当时的诗多由汉字组成,代表的意义也大多可以用汉字的意思来解释。但是这种文学上的借鉴并不是抄袭,日本人写完诗之后十分注重吟唱,所以把这种充满了日本特点的诗称为和歌。和歌与我国的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有众多相似之处,无论节奏还是格律都和唐诗类似。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出现了至今流传甚广的诗词猜谜酒令,通过大量的诗词对细节部分进行描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封建阶级的精神面貌,这点在《源氏物语》中也有许多类似的地方。

《红楼梦》中作者通过采用不同的预测形式,大多以隐写的方式,描绘主人公的未来命运,这一点在《源氏物语》的文字里也能发现类似之处。

3.4小结

日本古代文学深受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日本人凭借着聪明才智,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学,在历史的长河里蓬勃发展。由于中日两国文化的深远渊源,注定着中日文化在形式、思想方面都呈现出高度一致性,但是两个民族都会因为自身发展需求,或者由于社会状态的改变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这正基于此,中日两国在文学上的差异愈来愈大,但是追根溯源所有人都应当承认,日本古典文学无处不透露出浓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气息。

参考文献:

[1]林嘉婷.《源氏物语》与《红楼梦》女性人物形象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赵秀丽.中日性别史视阈下的《源氏物语》新解--评钱澄新著《从西门庆到贾宝玉――〈源氏物语〉探析》[J].阅江学刊,2013,(4):148-148.

[3]师杰.宝玉明珠共欣赏――《红楼梦》与《源氏物语》的比较研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3):5-6,82.

[4]王晓平.日本汉文学与文化翻译――以论《源氏物语》诗为中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杨俏村.从“紫色”的象征意义品读《源氏物语》[J].前沿,2013(22).

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7

一、正名——《目连传》与“目连戏”

首先要说明的是:《目连传》不等于“目连戏”。确切地说,《目连传》是一个*** 的剧目,而“目连戏”是包括《目连传》在内的一批剧目。外地不说,在湖南,这二者 是有分别的。

《目连传》即目连救母故事。以目连救母为主线,按艺人相沿的口头叫法,包括《目 连前传》(亦称“前目连”或“目连外传”)、《目连正传》和“花目连”(亦称“目连 外传”)。各剧种篇幅长短不一,情节也不尽相同。但《目连前传》和《目连正传》不 可分割,一律为七大本,每本可演10—12个小时,七本共有二百多块“牌”。这“牌” 是分场标目,并非一折和一出,大多为整齐的四个字标目,但有些牌只是一种仪式或过 场戏;前者如“天将定台”、“灵宫扫台”、“金星收煞”之类;后者如“强人下山” 、“十友登途”、“城隍挂号”之类。有些牌则是可以***演出的戏。如《尼姑思凡》 、《刘氏回煞》、《松林试卜》、这一类是全本中的重要部分。

《目连传》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特定剧目,平日一般不演出,演《目连传》是想 通过目连下地狱救母的佛力,对已逝祖先起到超幽度亡作用,但却是附在中元节所做法 事或道场之后才演出。

高腔是伴随众多的神祀活动在庙台演出而形成连台大本戏的。中元节唱《目连传》; 观音会唱《南游记》(亦称《香山》);关王会唱《三国》或单选与关羽有关的戏缀成“ 夫子戏”(亦称“老爷戏”);岳王会唱《岳传》(亦称《金牌》);其他庙会也有唱《西 游》、《封神》、《混元盒》的。其间区别是:《目连传》为纯高腔,其它几种则高、 昆(或“低”)间唱。

辰河戏还有两种连台大本高腔戏,一是《水浒》,尽管梁山好汉上应三十六天罡,七 十二地煞,却不作为祀神剧目,以致逐渐为弹腔本所代替。而高腔本在20世纪50年代, 仅存20来个单折,现在已只剩下几折了。另一个是《梁传》,从不***演出,其原因将 在后文再说。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要祭祀祖先,办盂兰盆会超幽度亡,这已是千载旧俗。作盂 兰盆会必演《目连救母》,至少在北宋末已约定俗成。超幽度亡必有祀鬼神的神事活动 :诵经、礼忏、打醮。这些活动结束时就唱戏。但发展到打四十九天罗天大醮时,辅以 七本《目连传》就嫌不足。于是就有十二本、二十四本、直到四十八本,形成所谓“四 十八本目连”之说。《目连传》本身是无法唱几十天的,便把《南游》、《西游》、《 封神》、《岳传》都拉进去。以《目连传》第一本开始,盏兰大会全家升天作结,中间 插演《西游》之类的戏,但隔三差五得插演一本或半本《目连传》,这就是“唱大戏” ,或称“唱目连戏”。后来出现“打对台”局面,即相邻地方的两处首事,同时发起唱 “目连戏”,各请一戏班,比赛谁唱得好,谁唱得时间更久,那就不是四十八本而是连 演几个月。哪有那么多戏可唱?只好把有些剧目延伸。如《西游》的八十一难,《南游 》中观音游地府、收善才龙女,收二十四诸天,都可以大做文章。《岳传》不但可移植 岳飞故事的弹腔剧目,也可把宋代抗金的其他传奇纳于其中,《三国》则可以演得更久 ,这就无法计算其本数了。

辰河戏的《梁传》,本身是一个***大戏,却从不***演出,而是和《目连传》连演 ,也许是湖南没人祀梁武帝吧。按旧俗,《梁传》必须与《目连传》同演,只演七本《 目连传》,却可以不演《梁传》。梁武帝故事和《目连传》挂上钩好像也由来已久,据 浦市老人口传,浦市龙头寺曾在明崇祯年间唱过“目连戏”,并曾勒碑记载,故老能记 得牌上有“高挂郗氏幡巾”一语,那么,崇祯时梁武帝故事就和目连救母故事连在一起 了。郑之珍《劝善记》也提到梁武帝之妻郗氏不信佛遭恶报,得梁武帝救度的事,刘氏 还说:“武帝既能救其妻,我儿必能救其母”。可见有其一定的联系。江西已发现的七 本《目连救母》中,第一本就是“梁武帝”。而湘剧已故老艺人周华福,说起他年轻时 (当为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在江西唱戏(湘剧),遇上要唱《目连传》时,必有人 问:“唱金毛生反还是唱梁武帝?”说明当时的湘剧戏班唱《目连传》有两种路子,一 种是“金毛犯边”,另一种是“梁武帝”。

因此,“目连戏”的含义是以演《目连传》为主,掺和着演其他连台本戏的一种演出 习俗,不等于《目连传》。如果辰河戏把《梁传》与《目连传》缀在一起称“目连全传 ”还说得过去,若把《封神》、《南游》、《西游》、《岳传》……通通辑在一起称之 为《目连全传》,就是把演出习俗作为剧名,完全弄错了。

二、版本

湖南省艺术研究所曾经铅印作资料内部发行《湖南戏曲传统剧本》61集,其中收入《 目连传》和有关连台大本戏如下:

1.第34、35集 1982年印,祁剧《目连传》,由我校勘。

2.第56集 1984年印,辰河戏《前目连》、《梁传》,湘剧《目连传》,祁剧《目连 外传》,由我校勘。

3.第57集 1983年印。祁剧《目连传》录相本,王前禧校勘。

4.第60集 1986年印。辰河戏“花目连”,包括《火烧葫芦口》、《蜜蜂头》、《耿 氏上吊》、《庞员外埋金》,李怀荪、刘回春校勘。《攀丹桂》(即《侯七杀母》),王 前禧校勘。

5.第6集 1980年印。湘剧《岳飞传》,蒋经成校勘。

6.第23集 1982年印,衡阳湘剧《西游记》,刘回春校勘。

7.第24集 1982年印。衡阳湘剧《南游记》,由我校勘。

8.第29、30集 1982年印。湘剧《封神传》,文剑梅、范舟、刘回春校勘。

9.第44集 1983年印。祁剧《混元盒》,由我校勘。

10.第37集 收有湘剧《王婆骂鸡》、《老汉驮妻》。第40集,收有湘剧《志公叹世》 。第60集,收辰河戏《过孤xī@①埂》等单折。

除此之外,尚有怀化地区1989年曾油印过《梁传》、《香山》、《目连》、“花目连 ”演出本。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有两种不同的湘剧手抄本残本。其中之一《大目犍连》1 —78出,由戴云女士编选,辑入台湾出版的《目连戏曲珍本辑选》中。

从以上各本看,除台湾的目连戏曲珍本辑选为2000年出版外,省内各种铅印、油印本 均为1980—1989年这10年中搜集、整理、校勘、印发的。提供这些剧本的前辈艺人如刘 道生、谭松月、石玉松、周华福、周昆玉……等均于上个世纪西归道山。

为什么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列举这些版本、提供者、校勘者和印出时间?因为这些剧本, 无论铅印、油印,均已大量流传,不仅国内,香港、台湾、日本、美国均有收藏。恐有 好事者以此为本,重新“发掘”,眩世骇俗,未免愧对前人。趁我一息尚存,立此存照 。

三、源流

这是一个难以说清的问题,也许要留待后来者解答。但我愿就自己所知谈点对湖南《 目连传》的看法。

湖南的《目连传》,历来有两说:一是源于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亦称《劝 善记》,后文为省笔墨即称《劝善记》);一是源于弋阳腔。

关于源自《劝善记》之说,拙作《<劝善记>与湖南目连戏》、《郑之珍<劝善记>探微 》(见“文艺湘***百家文库”《文艺萱卷》)二文中说得不少,这里不想再说,只重复几 个主要论点。

郑之珍《劝善记》序、跋中已说明是根据一种演出本“括成”的改编本。他能根据什 么样的演出本呢?当然是在今安徽一带的戏班演出本。为什么这么肯定?是根据明张岱《 陶庵梦忆》的记载。郑、张同为明万历时人,但张稍晚于郑,而《陶庵梦忆》成书也在 《劝善记》刻印之后。但张岱看到特选的旌阳戏子演出的《目连救母》,和《劝善记》 迥然不同,旌阳戏子是以武功和杂耍取胜,而演出却在演武场,观众上万人。说明当时 在今安徽境内,《目连救母》的演出很盛行,因为张岱只记了演出,并无任何前所未知 或未见的表述。这说明,在郑本已经刻印,且“好事者不惮千里求其稿”时,旌阳戏子 竟不演郑本;反过来说,郑之珍的《劝善记》剧本,也无法在演武场给上万观众演出。 也就是说,即使郑之珍已改编成《劝善记》刻印了,一些戏班还在照自己的路子演出。

从明万历末年(1620)到清康熙二十年(1682)只有60年光阴,而戴云女士辑选的“清康 熙旧本《劝善金科》残卷24出”(见台湾版《目连戏曲珍本辑选》),据戴女士介绍,在 首都***书馆还藏有此本的完整抄本,第十本第二十三出有宾白:“幸逢康熙二十年二月 二十日(《中国戏曲通史》下卷亦有记载)。戴女士说“这是一个民间演出本”,但我看 了24出的曲文,却认为是一个经过文人加工过的演出本,其中颇有文采斐然的好句,如 叙述战争的“血腥射斗光遮月,箭满长空气作云”之类,也许出自如元代的“书会才人 ”之手。戴女士雄辩地推翻了清乾隆本《劝善金科》源于郑之珍《劝善记》之说。可见 无论南北,郑本也不能取代民间演出本。

说《目连传》源于郑本也不仅湖南一家,南方有些省也有人持此说。其原因得从《目 连传》救母本身说起。

《目连救母》成为戏曲并搬上舞台的最早年代,我们目前还只有一条孤证,那就是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所记“中元节”条,时间是北宋末,也就是说在1103——1125 年之间。这出戏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一登台就连演八天。尽管经历了杂剧盛行的元曲时代 ,也有人编过《行孝道目连救母》和《目连入冥》之类杂剧,但那种四折一楔子、主角 一人独唱的形式无法规范目连救母故事,所以我们目前只知道有这两种杂剧存目,既未 发现剧本,也未找到演出的文字记载。北宋末东京演出之后,它在民间发展的轨迹目前 也没找到蛛丝马迹,但它之存在应该毋庸置疑。宋室南渡之后,经历的是长年战乱和少 数民族入主中原,但在北方,如果没保留中元演目连的旧俗,恐怕也难以引发目连题材 杂剧的产生,只是我们还未找到确凿资料而已。

到了明代,这出戏就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郑之珍既“括成”百出(还有“新增插科” ),有些戏他都无法割舍,那么,他所据的演出本当然不止百出,同为明万历时人祁彪 佳所收剧本就有109出,也算不限于百出的佐证。康熙时的《劝善金科》,据戴云女士 考证为237出,康熙前期,中原还是汉文化,不可能掺入满族文化,也就是说,在北方 ,“目连救母”的戏曲,已滚成两百多出的大戏了。这种民间的、自发的、越滚越大的 趋势,是谁也无法去规范它的。

至于为什么会越滚越大,我们看看敦煌发现的唐代变文,就知道故事本身限于入冥救 母,题材本身和孟兰盆会联系在一起,使此剧成为中元节超幽度亡的特定剧目。但戏曲 是娱人的,老叫观众看“一似吴道子《地狱变相》”,它的观赏价值和舞台生命力就成 了问题。于是,在演出中民间艺人就各尽所能,加些佐料,添些色彩。或以武功、杂技 见长,如《陶庵梦忆》所载;或以枝叶取胜,如康熙初的《劝善金科》。正因为是不同 年代,不同戏班、不同艺人几百年的创造,就形成了众多的不统一的演出本。谁源谁流 ,很难分清。

但并不能因此抹杀《劝善记》的作用。木刻出版比口传心记或手抄毕竟先进得多。这 么大的戏全靠记忆来传授难度很大,倘有所本就容易多了。郑本付印,序跋却没说印多 少,但数量必定有限,不可能如今天可以一次印上百万本,所以在明代未必就推广很快 ——至少旌阳戏子没用它。到了清代,《目连传》越演越盛,发展到了产生宫廷大本。 “上有为者,下必甚焉”,民间书坊也看出了生意经,为了易印,好卖,当然就刻印郑 之珍的《劝善记》了。在清代,各地、各种木刻本大量出现,但多不是高石山房原刻本 ,而采用了富春堂刻本。这样大量翻刻《劝善记》,一直刻到民国年间。据我所知,湖 南就有长沙、湘潭、衡阳、邵阳、洪江各地刻本,上世纪50年代收了一些,可惜毁于“ ***”,连我自己记下的刻印年月、册数、书坊名称的笔记本也荡然无存。现有艺研所 仅存一套民国八年的邵阳刻本,怀化地区还有人藏有洪江刻印的残本,手头有民国八年 上海马启新书店刻本扉页复印件(王馗先生提供)。四川省1953年铅印的“川剧传统剧本 汇编”第一集《目连传》,扉页说明中也提到是据“清光绪十年(1884)敬古堂何斋秦记 刊印本和另一种抄本。都可说明这种坊间刻本流布之广,数量之多,因而也成为戏班演 出的蓝本。但艺人并不愿放弃原有的演出本,所以只在与郑本相同曲目中,采用了郑文 曲词(宾白除外)。因为有了木刻本,便称之为“正传”,木刻本之外则称“外传”或“ 前传”,而前传或外传,篇幅均长于郑本。所以,我认为,民间自有其演出本,只是木 刻本大量出现之后而吸收了郑本。

至于源自弋阳旧本之说,目前我只能存疑,原因是还未发现弋阳腔《目连救母》,还 未找到有关记载。我相信弋阳腔盛行时唱过《目连传》——尽管是推论,弋阳腔流行了 那么久,不可能不唱《目连救母》,至于是否为各高腔剧种之源,得凭资料确定。手边 有一册江西铅印的七本《目莲救母》,扉页说明中首先就肯定了“系弋阳腔连台本戏” ,接着又称“相传赣东北一带二十年盛演一次,称目莲盛会”。而铅印本则是“波阳县 民间艺人‘所存’清同治十年的全部《目莲救母》手抄本。”这个手抄本年代较早,而 且确实是演出本,第一本就是梁武帝故事。但是,与郑本相同的出目近80出,也和湖南 的手抄本异曲同工——曲文用的是郑文,宾白不同。这七本也有两百多出(相当于湖南 的牌。它和湖南所有抄本不同之处在于“博施济众”中花子唱“西皮倒板、正板、快板 ”——当然属临时抓哏,但湖南却没发现过掺入弹腔唱段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江西境内,从萍乡到吉安,沿线都是湘班演出地,旧有“湘班 不过吉安”之说。不仅是湖南戏班,当地亦办了湘剧戏班和科班。前辈著名湘剧小生周 文湘即萍乡人,终生来往于湘、赣两省湘班演出,他还在萍乡境内起两个湘剧科班。这 些情况都说明两省毗邻,互相影响。但单凭这些还不能以此来断定湖南的《目连传》沿 于弋阳腔。

我只能说,我目前还不认同源于郑本或源于弋阳腔的两种说法,却说不清到底源在哪 里?转贴于

四、“一地一目连”说

“一地一目连”,在南方确实如此,北方我没有发言权,知道得太少了。

湘剧、祁剧《目连传》都是七大本,七大本之外,实际上还有戏。辰河戏没那么严格 。江西也称七大本。但实际上只能说是大体如此。

先说祁剧:我们收在《湖南戏曲传统剧本》第34、35集的祁剧《目连传》,其实是祁 剧老艺人罗金梁所藏的民国八年(1919)邵阳木刻本,分场标目为124出,但其中只存目 的有《赶狗上路》、《盗袍收仆》、《五瘟赐福》、《公送游行》、《瘟神降祥》五出 ,其余均为郑本。只多了《里正催粮》、《益利逐狗》、《刘氏下阴》、《请僧开路》 、《太白赠鞍》几出为郑本所无。对郑本《斋僧济贫》加以充实,分为《罗卜济贫》、 《孝子卖身》、《追赶芙蓉》三出,把郑本《请医救母》改为《请巫祈福》。在校勘之 前,我认为这不完全是演出本,因为虽有与郑本不同之处,而相同是主要的。当时另一 位衡阳的祁剧老艺人周昆玉,原是唱刘氏的,便把他自己的边本(即只有刘氏一人曲、 白)给我,我就把这个本子补充进去,也就是说,只有刘氏的是演出本。

我们一直听说祁剧名鼓师刘道生有七本手抄本《目连传》,遗嘱用以殉葬,他逝世时 家属只找到三本,放入棺中埋掉了。后来找到他那七本中的第一本残本,共36出,从“ 迎福降祥”起到“佛贬桂枝”止。收入“湖南戏曲传统剧本”第56集,我校勘时,与周 昆玉边本对照,发现这个残本第十八出《对审发配》之后,还有个标目为《收买***妻》 ,我问过周先生,他说不是他的戏,没唱过。在《佛贬桂枝》之后,周本还有《夫妻各 单》、《刘氏碎螺》、《剖萝》、《刘氏产子》、《巾冠团圆》几个标目,却无剧本。 我问周先生,他说是没有唱词。《夫妻各单》是傅相杭州受戒回来,夫妻分房而居,刘 氏不满,迁怒傅相所拾白螺,命金奴用金钗刺死,金奴刺螺,白螺发亮,金奴吓走,刘 氏怀孕,古佛命她在埋螺处拔出萝卜,用刀切开,只能切三刀,切出十八块。刘氏吃了 一块就产子了,所以儿子名叫罗卜。过去演出时,观众中有望生儿子的,要打个红包来 讨一块萝卜给妇女吃。

1984年组织祁剧老艺人演出《目连传》时,《刘氏产子》剧本已收入,确无刘氏唱词 ,由老艺人回忆,增加《海氏悬梁》包括“东方别家”、“二拐相邀”、“训子化钗” 、“二拐当钗”、“归家辱妻”、“海氏悬梁”(即“大上吊”),还增加了《九殿不语 》。全部录相本收入《湖南戏曲传统剧本》第57集。

这就是说,截至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是《目连传》的完整演出本,那应该是更 为丰富的。我曾听祁剧一些丑行老艺人说过,光李狗儿(或说是狗二,或说即叫李狗)的 戏是丑角当行戏,有《王老逐狗》(《赶狗上路》)《盗袍收仆》、《遣买@②牲》(即郑 本中之安童,祁剧在买@②牲时有大段侃价的戏),《益利逐狗》、《二奴下阴》、《九 殿不语》,都是李狗儿的戏。

湘剧《目连传》已多年不演,***后即找不出扮演目连、刘氏的演员了。但我现在知 道的就有四种不同的剧本:

1.民国九年长沙出版的《湖南戏考》中收了四出,已收入“湖南戏曲传统剧本”的第5 6集,与江西本接近,但比江西本丰富。

2.戴云女士辑选的湘剧《大目犍连》残本。这个残本很有趣,它只有78出,其中第34 —39出,就是洪钓作乱傅相平乱故事,第78出标目是“嘱子升天”,但内容却是“又是 一套洪钧作乱”,有曲有白,是洪钧作乱,观音去请火德星君协助火烧“葫芦洞口”, 烧死洪钧,与傅相无干。这就告诉我们,“洪钧作乱”一段,有两种不同演法。

3.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手抄本残本,《湘戏目莲记》,为全剧结尾,共23出。

4.已故老艺人周华福先生保存的全部湘剧《目连传》分场标目(牌名)。

这四种同为湘剧,各本并不相同,除《湖南戏考》所载四出中傅荣收租、逼债、收金 奴和江西相似而外,各有其独特之处。在湘剧一个剧种都有不同演法,也属“一地一目 连”现象。

辰河戏的情况比较复杂也难于考证。我们没有铅印辰河戏的《目连正传》,是因为没 能收到一个真正的演出本。辰河戏唱“目连”远较其它剧种为多,一直唱到1948年才终 止。老一辈的艺人不少藏有坊间刻本。“正传”部份,可以说80%是郑本。在祁剧《目 连传》的校勘过程中,我尽自己努力添加了部分演出本,实在没必要再印一个基本上是 郑本的刻本来代替辰河戏演出本,那样反而会混淆视听,以讹传讹。

根据什么我作出如此判断呢?是从辰河戏的“目连戏”推论的。如《岳传》(辰河戏叫 《金牌》),湘剧七大本很完整,也有后来吸收的其它岳飞戏,如《九龙收兴》(《九龙 山》、《收杨再兴》)之类,湘剧始终唱弹腔,***演出,不收入七本《岳传》;辰河 戏则不然,为了唱“目连戏”而延长剧目,也由于清咸、同年间荆河戏与常德汉剧进入 辰河戏形成高弹合流,增加了一大批荆河戏、常德汉戏剧目,延长了演出时间,为了凑 足剧目,便把许多弹腔戏改作高腔演唱。1982年我和辰河戏老艺人核对剧目总册时,竟 发现《岳传》有29本之多。其中明显的有常德汉剧弹腔剧目《大小黄河》、《潞安洲》 、《炮打两狼关》、《爱华山》、《藕塘关》,甚至还包括《文武shēng@③》(《 香囊记》)《玉麒麟》(《双烈记》)(见湖南艺研所1983年铅印的《湖南高腔剧目初探》 )。《封神》也有类似情况,《湖南高腔剧目初探》已逐一注明,不再赘述。

对于辰河戏,我们只能说已铅印的《梁传》、《前目连》是演出本,怀化油印本中一 些独有单出是演出本。另外,怀化旧有抄本《赵甲打爹》、《萧氏骂婆》也是演出本。 但往往被列为“花目连”。

大本戏中,像《封神》、《三国》、《西游》、《岳传》其情节都没超过小说范围, 应该说这些戏的出现当晚于小说。唯独《目连传》不同,除了“目连救母”故事源于变 文而外,民间经数百年的演出,不知创造了多少内容,而最有特色、最生动的却是这些 民间艺人的创造,因而各具特色,形成“一地一目连”现象。

还是先就郑本中所有的举例:如“请医救母”,湖南是信巫不信医的,所以在湖南通 通作为“请巫祈福”,但请的“巫”各剧种可不一样,有请师公、师娘,甚至请哑师公 创造一场哑剧。“博施济众”都分作四出:“老汉驼妻”、“兄弟求济”、“花子求济 ”、“孝妇求棺”。“老汉驮妻”是旦行独角重头戏,“兄弟求济”、“花子求济”是 丑行重头戏,宾白、细节各剧种均不相同,而且这三出都可作单出***演出,郑本中“ 遣买@②牲”和到花园埋牲骨的是个无名无姓的安童,没什么戏,而湖南地方戏中却叫 李狗,有来龙去脉,曾使丑行演员以演这个角色出名。“五殿寻母”的主角不是刘氏, 而是骗鬼甘脱身,辰河戏叫《骗关》,也可***演出,和川剧《扯谎过殿》近似。“三 殿寻母”在湘剧的抄本中主角是王婆和奚氏。相同出目况且如此,何况其他?

“一地一目连”是各地历代艺人的杰作,没有这种创造,目连戏就不可能像滚雪球般 越滚越大。

五、“花目连”新识

对于目连戏,我写过“认识”、“再认识”两篇小文;对“花目连”我也写了篇“初 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发现,我觉得《目连传》内涵太丰富,不是管窥蠡测所 能理解的,我只能认识、认识、再认识。

“花目连”(或“目连外传”)一般是指七大本中所没有的剧目,又和《目连传》同时 演出,或者和《目连传》有些瓜葛,既知道和《目连传》有渊源,而七本中未收入,只 好称之为“花目连”,即穿插在《目连传》中演出的戏。我写《花目连剧目初探》时, 只找寻其在郑本中有蛛丝马迹的地方,未能做更进一步的考证。其根源在于仍视郑本为 圭臬,跳不出他的《劝善记》的圈子,仍然潜有源于郑本的思想。其实,有些称为“花 目连”的剧目,恰恰是《目连传》中的一部份。

凡知道《目连传》的人,没有不知“女吊”的。杀叉和女吊,是《目连传》有别于其 它大本戏的独特情节和表演。郑本既无女吊,也不杀叉。杀叉是高难度功技,叉手要苦 练几年才敢上台。辰河戏老艺人陈盛昌告诉我,他练过三年,天天在山上朝砍了树剩下 的树桩练,白天练得有准头了,晚上在树桩上插上一根点燃的香再练,务求精确无误。 《陶庵梦忆》所载大量功技表演,虽无杀叉,性质相同,可见《目连传》是重功技的。 “女吊”在戴云女士所选择的湘剧《大目犍连》中,“耿氏上吊”就在第二本内。可见 “耿氏上吊”不是“花目连”而属《目连传》,另一出《鬼打贼》则是另一种形式的“ 女吊”,江西本上吊的妇女是被普化尊者赶走吊死鬼而获救,丈夫也知道自己错了,夫 妻共同感谢神灵。湘剧却让一个贼碰上了,他和吊颈鬼胡搅蛮缠了半夜,终于使上吊的 妇女得救。这说明:《鬼打贼》也是《目连传》中的戏,不是“花目连”。

在20世纪50年代的艺人,都很少知道《王婆骂鸡》属于《目连传》,只知它属于旦行 中湘剧特有小行“大脚婆旦”的代表剧目“三骂”(《骂鸡》、《骂灶》、《骂菜》)之 一,不少旦角以此剧成名。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所藏另一种手抄残本《湘戏目莲记》中 ,不但有《骂鸡》,后面还有一出《巡风鬼》,在郑本“三殿寻母”刘氏唱完“三大苦 ”之后,重头戏是阎王审理骂鸡案,最后是王婆还阳,奚氏变蛆。实际上是这三出戏连 演,中间插了一段刘氏唱的“三大苦”。

《蜜蜂头》故事,郑本“五殿寻母”中有交代,乾隆本《劝善金科》已收入,而辰河 戏则更完整,也无法把它从《目连传》中剔除出去。

《火烧葫芦口》(《匡国卿尽忠》),郑本中有个被谗臣陷害的忠臣光国卿,也提到“ 丑虏”犯边,目连岳父曹献忠押粮到***前。江西本则是“丑奴兴兵”,由曹献忠领兵破 贼,他儿子阵亡。湘剧周华福老先生的《目连传》牌名,则是“金毛生反”,而辰河戏 的丑奴成了女人,是金毛之妻,为报夫仇兴兵。湘剧“洪钓作乱”也有“火烧葫芦洞口 ”。也许,这也是《目连传》中的戏,至于是郑之珍“括”简了,还是民间演繁了,我 倾向于前者。

《赵甲打爹》、《萧氏骂婆》无疑也属《目连传》,江西七本中即有“打爹”。“雷 打十恶”,必须让观众看到十个恶人的具体行为,像郑本那样交代一笔是不够形象的。 我倒怀疑郑之珍为了100出和“三宵毕”,括去了在文人眼中过于俚俗的东西。

还有两种待考,一是《庞员外埋金》,这出完整的元杂剧怎么会保存在辰河戏的“目 连戏”之中,而《侯七杀母》怎么又扯上况钟了,有待进一步查证。

六、《目连传》演出的仪式

演《目连传》是大事,称“唱大戏”或“万人缘”,因为是由首事者发起,组织“醵 金酬神”,家家自愿捐钱,结万人缘。湖南有些地方唱《目连》得搭专台,搭台所需木 料,也由众人送来,管事者在木料上标明送来者姓名。戏演完后折台,各家照旧领回并 视为吉祥物,用来起房子,家宅安宁;用来作棺木,死者超生。

戏班也极为虔敬,开演前要全班沐浴、吃斋,任何妇女不准到后台,要在唱“刘氏开 荤”之后才可吃荤。

因为是中元节,戏中多有阴曹、鬼魂情节,唯恐不慎,假鬼招来真鬼,所以有一系列 的镇台、祛邪仪式。开演前,要请梨园祖师,在后台设坛供奉。要“镇台”、“抬灵官 ”、“发五猖”、“拿寒林”,并在台板下设坛供寒林。每天开锣,要由一位天将值日 “天将定台”。演出结束时要“灵官扫台”、“金星收煞”、“送寒林”。演出中也还 穿插一些如“迎福降祥”、“请瘟祈福”、“散花”之类,遗憾的是,这类仪式性表演 却没有留下详细的剧本。每个戏班总有一二人专门学过,称“掌台师”或“包台师”, 都只有简单的提纲式脚本。现存最完整的是收入《湖南戏曲传统剧本》第24集《南游记 》中的“锁拿寒林”、“前记”中虽写明“谭松月口述”,但与谭松月接触过的人都知 道并非“口述”。谭松月是衡阳湘剧前辈名净,即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谭保成的祖父, 谭保成的戏由祖父亲授。这位谭松月老先生存有不少抄本,十分珍视,从不示人。但并 不拒绝记录或传授,找他问剧本,他都口述,如果记不清,就找个借口独自回房去看抄 本。然后再继续口述。所以,他的口述是实有所本的。我拿这个本子问过其它剧种老艺 人,都说“差不多”,可见其可信程度。其它则出自老艺人的回忆。唯独“散花”,只 在周昆玉的抄本上发现过这一记载:“散花过午”,我问过,他说是散了花就腰台吃午 饭。却没问怎么散花,到想着要问时,周先生已去世。但这个“散花”是有来历的,戴 云女士辑的康熙本《劝善金科》中,第22出标目为“散天花神女摘桃”,但正文却只有 摘桃而无散花。因此,“散花”是如何演法,到目前为止还是空白。

《目连传》是个富矿,我们目前只能说发现了矿区,有待于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去 挖掘。为了珍视和保护这难得的文化遗产,也有必要杜绝乱挖乱采现象,以免混淆视叫 ,贻误后世。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左忄右西

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8

【关键词】贺双卿词风格农家本色

【中***分类号】I2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036-03

翻开中国词史,名载其上的大多数是满腹经纶、饱读诗书的男性文人,偶尔的,闪过寥寥数名女性词人的身影,也不外乎是名媛贵妇、大家闺秀,如李清照、朱淑真,就是清代出现的女词人,如吴藻、顾太清等,也或是出身于书香门第,或是有着优裕的文化环境和物质条件,她们精通诗书,性情高雅自然在情理之中。而双卿既不是大家闺秀,也并非名媛贵妇,而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妇。《西青散记》卷二载:“双卿者,绡山女子也。世农家。”她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农民家庭,天生就很有慧根灵性。据《西青散记》中的记载:“双卿生夙慧,闻书声即喜笑。十余岁习女红,异巧。其舅为塾师,邻其室,听之,悉暗记。以女红易诗词颂习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灵慧的女子却只能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嫁给“门当户对”的一户农家,这样的婚姻给她带来的是悲剧,据《西青散记》载,双卿“嫁村夫,贫陋颇极,舅姑又劳苦之,不相恤”,最后年纪轻轻就劳瘁以死。她把自己的作品用粉笔写在芦叶、花叶上,流传下来的词只有14首,后人辑为《雪压轩词》。因为双卿的身份就是一名农妇,又一直生活在农村,她所处的环境也几乎接触不到读书人,所以她的作品和名媛闺秀、文人雅士们比起来显得与众不同,双卿在词中反映了自己农妇生活的细节和农家的日常活动、农村的自然风光,她以农妇和才女的身份抒写了自己本真的性情与体验,充满了一种天然动人的农家本色,显得独特而富有个性,下面本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双卿词中的农家本色:

一、词作中充满了双卿以农妇之身份对农家日常生活细节的反映

以她的《浣溪沙》一词为例,这首词的下片写道“汲水种瓜偏怒早,忍烟炊黍又嗔迟”,表现了她日常农妇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生活状态,她趁着节令在房前屋后,田边地头种瓜种菜,种完瓜又烧着冒烟的柴火做饭。“嗔”与“怒”表明婆婆与丈夫还对她百般挑剔。词的最后只说自己“日长酸透软腰肢”。没有凄厉的指责,没有凄凄切切的哀怨,也没有过多的叙写自己的愁苦,显得温厚缠绵。这首词中“种瓜”这一细节描写起到了很独特的效果,让我们对双卿的农村身份有了独特的感知,因为,贵妇和闺秀们不会去种瓜,文人学士们也不会去种瓜,只有身为农妇的双卿会去种瓜。而且,双卿在词作中表现的种瓜并不是像“黛玉葬花”一样特立独行的行为艺术,并且其中也没有丝毫附庸风雅的成份,这完全是属于她自己的日常劳动,不是文人的想象或假设。从这样的细节中我们就能品出双卿的农家本色,这是属于她自己的本色,这些出于生活本色的内容成就了她词作的个性特点。

再如《孤鸾》一词,也是她对自己农妇生活细节的反映。开头写自己发疟疾时候的情形:“午寒偏准,早疟意初来,碧衫添衬”,然后写了自己在病中无心梳洗的样子:“宿髻慵梳,乱裹帕罗齐鬓。忙中素裙未浣,褶痕边,断丝双损。”这首词作于雍正十二年农历九月末,当时双卿身患疟疾,病情还日益加重,而且又是农忙季节,除了白天的农活和家务,夜里还要守场,她带病日夜辛劳,衣裙破损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修整浣洗,就这样胡乱穿上就去劳动了。词中还写自己:“玉腕近看如茧,可香腮还嫩”,反映了自己出嫁后在繁忙的农妇生活中原先白嫩的手腕已经长出了一层老茧,只有脸上还能看得出一些青春的光彩。这样细微的描述,若非亲历,绝不能凭空写出。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说她的词:“日用细故,信手拈来,都成异彩。”这样的词和文人们凭想象写出来的农家词给人的感觉是大不一样的。一个是感同身受,一个是隔靴搔痒。单调、琐屑、劳苦的农妇生活使双卿几乎没有闲情去想吟诗作词的事,所以在这首词的下片里双卿也不由得感叹:“锦思花情,敢被爨烟熏尽!”自己的满腹才华几乎要湮灭在日复一日单调而繁重的劳作中!词中还表现了自己带病送饭饷耕,丈夫还嫌饭送迟了大发雷霆:“东却嫌饷缓,冷潮回,热潮谁问。”据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双卿之夫横戾暴虐,粗丑不堪,双卿无憎意。一日,饷耕迟,夫怒,挥锄拟之,乃为此词。缠绵凄怨,读一生凄楚之语,谁不为之呼天邪!”这样不幸的生活中双卿的如花才情还是绽放出了熠熠光彩。在词中还有“晒棉”、“晚炊”的描写:“归去将棉晒取,又晚炊相近。”从田里回去后来不及休息,抓紧时间晒好棉,还没坐下喘口气,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又到了该做晚饭的时候了。词中描写的生活就是当时下层农妇的生活,整天像一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劳碌不堪,当然双卿不是一般的农妇,琐屑、劳苦、单调的农家生活经过她的心灵后变成了她词中信手拈来而又顺其自然的内容。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残灯》一词中也有很独特的描写:“已暗忘吹,欲明谁剔?向侬无烟如萤。听土阶寒雨,滴破三更”这里的“土阶寒雨”,使我们很容易的联想到了双卿居住的土墙茅屋,那是典型的农家住户,不是那些住在朱楼画栋的贵族文人所能表现出来的,也不是那些追求清雅,“居不可无竹”的士大夫们能写出的,文人们的词里也有听雨,但没有这么浓的农家味道,因为这是双卿自己真正过的生活,真正居住的家,所以在词作中才自然的出现“土阶”、“柴扉”、“种瓜”、“炊黍”等富有农家特征的事物和景物。

双卿词中还描写了与别的农村妇女之间的交往细节,主要是写和邻女韩西之间的可贵友情。韩西喜欢和同情双卿,帮助她做家务,她发疟疾时韩西也常来探望,为她伤心落泪。双卿也应韩西的要求给她抄写《心经》。双卿的词作里细腻的描写了邻女韩西和她之间的真切的情意。以《摸鱼儿・谢邻女韩西馈食》和《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这两首为代表。前一首是韩西出嫁后回娘家,临走时父母为她饯行,双卿因病不能去参加,韩西惦记着她,把自己的食物包好后给她送来,病床上的双卿非常感动,就写下了这首《摸鱼儿》;后一首是韩西出嫁后抒写离别之情的,缠绵凄婉,连用22个叠字,无丝毫雕琢的痕迹,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传统的男性词人的词中有不少表现友情别离的词作,但表现妇女之间友情的基本没有,而女性词人自己的词里也很少写这样的题材,更何况是农村妇女之间的友情。词中描写的对象韩西是没读过书,也不识字的普通农村妇女,但也正因为这样,双卿的这种词胜过了传统文人之间的那种酬唱之作,显得格外真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双卿因为婚姻家庭生活的痛苦不幸和精神上的孤独无依,对身边获得的一点点温暖都格外敏感,所以也格外珍惜与韩西的友谊。这样的情感是自己生造不出来,旁人也模仿不出来的。有的学者质疑双卿的真假,从这两首词里可以看出双卿是真的存在过、生活过,不可能是《西青散记》作者史震林或其他文人的假托虚拟,她词作的内容和水平,以及这种农妇的情感生活本色,是史震林等文人虚拟不出来的。

双卿无福生在大户人家或书香门第,没有条件去做一些风花雪月的事情,连她面对着自己喜爱的时也是“愁处欲浇无酒”(《二郎神・》),但她又不同于一般庸俗粗陋的农妇,因为她能在劳苦的农村生活中寻求精神上的一种诗情画意。双卿平日里既要干农活,还要做家务,煮饭洗扫,而且还不得婆婆与丈夫的欢心,这样的生活可谓是劳累繁琐,毫无诗情画意可言。可双卿硬是絮絮哝哝写来,把它化成了一首首鲜明生动,充满农家本色的词,使人一见难忘。这难道不是她显得犹为独特和可贵的地方吗?写诗作词,不一定要“寻章摘句老雕虫”,也不一定要“读书破万卷”,更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修竹环绕、焚香鼓琴的雅舍之中,没有雕琢精美的词句,没有艰深晦涩的典故,没有书香氲氤的环境,也能写出如双卿词一样清新自然的作品,这靠的是精神上的一种诗意,一种灵魂深处的升华,有了这种灵魂的诗意,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不会被湮灭和埋没,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残灯》一词中有几句写道:“独自恹恹耿耿,难断处,也忒多情。香膏尽,芳心未冷,且伴双卿。”在这里她把灯看作是与人一样的多情,似乎留恋不舍,不愿熄灭,要与双卿为伴,从中可以感觉得到双卿性情的细腻敏感,情感的丰富敏锐,也许正是这一点,使她能进入一个自己营造起来的精神世界,从而使自己从单调贫乏的农家生活中超越出来,升华到了一个诗意的世界。吟诗作词就像是一座渡桥,把双卿从现实世界的此岸渡到了精神世界的彼岸,现实里往往有很多的痛苦、不幸、粗陋、庸俗,而在精神世界里这一切都可以在美与善的洗涤中净化和升华,一切都因此变成了痛苦而又快乐的精神享受。这种作品的动人不在词句,也不在学识,而在于其神韵,因为其作者在本性上就是一个诗意的灵魂,所以其作品从本质上也是动人的。正因为如此,她能把艰苦的农妇生活、农村生活升华到诗意的国度。双卿在现实世界中生存的很卑微,在精神世界中却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二、词作中表现了双卿对农村风光的真切体验与描绘

双卿词中对农村风光的描绘也具有农家本色,因为她的体验与观看是属于身处其中的角度,不是像文人士大夫站在一个高高的角度向下俯视,更不是一种想象和设想。比如,她在《浣溪纱》中写的“暖雨无晴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一读之下,就觉得不俗。感觉清新柔美。夏季四月,江南的梅雨时节,天天飘雨却并不寒冷,雨也不大,她用“漏几丝”来表现,田野中的雨好像是若有若无,时断时续,四月烟雨中,牧童正在放牧,春天的树上,刚刚绽放出花朵的枝条显得很柔嫩,牧童经过时顺手折取斜插头上,那么悠然自得。特别是“小田新麦”、“上场”给人一种很浓的农家风味,感觉这是农事生活的自然流露,这是熟悉农事的双卿知道的:季节到了,时候到了,田里的新麦也该上场了,又该有一场收获的忙碌了。这里的“时”是农时,农家之时,农家对时间的计算与反映,是以庄稼的生长变化、农事的转换变更为标志的,所以双卿举言道出,不事雕琢,词中就流露出了一种鲜明的农家本色。

在她的《春从天上来》中,也描写了她在饷耕途中感觉到的田野风光。借春景抒写春情。比如开头就写:“紫陌春晴,慢额裹春纱,自饷春耕。小梅春瘦,细草春明,春田步步春生。”用很巧妙的笔触写出了一派春景、一片春情。田野中的梅花凋零了,晴朗的春日,在阳光的照耀下田间小路仿佛笼罩着紫色的春烟,小草才从土里钻出来,并没有非常茂盛,显得非常细嫩,衬托出一派明艳的春生。走过春天的田野,一步步都是踏出那美丽的春景。此情此景,细腻而真切,我们也仿佛随着她行走在田野的烂漫春光之中,写得极具真切的体验。而且这不是她像那些贵族妇女一样特意去赏春游玩,而是出于她饷耕途中所见,把农家日常劳动生活与田野的风光描绘结合在一起,这就更能让我们感觉到那种农村田野风光的原汁原味,也更突出了双卿词中的农家本色。

三、双卿词深刻地区别于传统文人笔下的农村词

首先,双卿是真正的农妇,所写的是真正的农家,这种真实的身份和真实的题材使双卿词深刻地区别于传统文人笔下反映农村的那些词。传统文人笔下的农村和田园隔着一段审美的距离、想象的距离、文字的距离,以及阶级的距离,文人对农村充满了审美的观看,但他们始终和农民不是一个阶层,就算他们生活在农村这个环境里,能亲自体验和观察农村生活,但是他们仍然不是农民阶层,从根底上就和农民不属于同一个世界,所以他们笔下的农村是一种情感关怀和审美关怀的产物,和双卿那种自然而然、信手拈来是不同的。双卿词里面反映农村不是因为刻意的去观察,去审美,而是因为那本来就是她的家,是她生活的环境,她在词中反映自己情感和生活的时候自然就会相连的写到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

其次,双卿是女性,出于女性特有的纯真,不像一般男性文人那样多少受到世俗追求的影响。双卿词抒写自我的真情真性,是灵魂和感情的自然流露。不受利益熏陶,不受功名利禄影响。这种词的特点回归了词要渺宜修的本质:即词最初就是抒写人精妙细微的真情实感的,它能更好的传达诗有时候所触及不到的细腻感受。这种纯真本色不是学来的,而是性灵中自然流露的,正像李贽的“童心说”所宣扬的:“夫童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陈廷焯说她的词风:“根于性情”(《词则・别调集》),也正说明了双卿的词风和她的性情有密切的关系,绝不是掉书袋子。双卿词不受前人文字影响,不受旧有知识的束缚。没有模仿,没有抄袭,因而无拘无束,文字洒脱自然。双卿词表达的是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间都没有模仿和因袭前人的作品,因此有她个人的鲜明的痕迹,显得很有特点,也很有个性,因而阅读者也会感到别具一格的新鲜。

总的来说,双卿身为农妇而又兼为才女,再加上性情潇洒温密,与众不同,她所作的词是词史上很难得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词读起来上接天籁,流露出一派农家本色,与众不同。这种自然本色之气的源头不在《诗经》,不在唐诗宋词,不在死的文字之中,而在于灵魂深处那一泓动人的性灵之泉。这一类型的词作者或许并未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却有着自己对生命特别的体验与感觉,对性灵世界的美与善有着非常敏锐的触角,她流动在灵魂中的诗情画意向外流溢出来,完全是发于自然,《西青散记》里双卿和邻家妇人曾有这样一段对话:“邻妇曰:‘然则何为诗词于外人也?’双卿乃泫然曰:‘是则所谓莲性虽胎,荷丝难。藻思绮语,触绪纷来’”这说明双卿作词是灵感涌来,不由得一写为快。因此,这一类的词作品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情真语质,感人至深,无文字因袭的陈旧拘束,无掉书袋子的酸腐,无不着边际的空话大话,所以说,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双卿词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作品不一定“大”,完全可以写“小”处,写生活的细节,另外,作品要出自真性情,不受前人文字约束。双卿既没条件“读书破万卷”,也没条件“行万里路”,古人认为要做大学问的两个条件双卿都没有办法做到,但她有的是一个具有无限深度和广度的灵魂,因而她能在狭小的天地里,困厄的处境中也能写出有境界、有意味的词作来,这种类型的作者的突出代表还有一个就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她也只活了短短二十多岁,她的一生从未走出过她那狭小单调生活圈子,但她同样写出了震惊世界的《呼啸山庄》,所以说,在文学的世界里,作者的灵魂是否丰富,是否有诗意很重要,而作者所处的现实环境是否丰富,读的书多不多,物质条件好不好等反而是次要的。就像海德格尔说的那样,“人要诗意的栖居”,双卿要忍受的,除了农村生活的艰辛,还有千百年来女性地位的低下,她能于如此穷困的境遇,依然散发出掩盖不住的熠熠光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先天性情生就的一种慧根灵性,也就是说,双卿天生就具有诗人的气质,《西青散记》中说双卿“生夙慧”,在《红楼梦》的开篇里就这一类人物这样评论:“偶值灵秀之气适过,……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双卿就是这样秉灵秀之气而生的一个人。再加之后天她自己的好学善悟,造就了她不同于一般女子的精神世界,双卿虽然和其他千千万万的普通农妇一样处在同样一种封闭狭窄的环境中,但她在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上已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农妇,并且好比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上突然开出的一朵绚烂的精神之花,显得分外的光彩夺目。双卿让我们认识到:在人的精神中蕴藏着无限的丰富、无限的美、无限的可能。在这个世界上真正不灭的是灵魂的闪光!对比之下,现代人的物质条件优厚,生活自由,审美的神经却日渐迟钝,这样看来,我们更应该多读读古代的词,通过读词,找回那纤细入微、要渺宜修的美感,从而找回对诗意的敏感。

参考文献

1 史震林.西青散记.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7

2 杜方琴.贺双卿集.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3 痛菊奈何霜――双卿传.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1

4 舒 芜.才子的残酷和才女的冤痛[J].读书,1993(I1)

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9

传播和数字化技术的***,以及新型数字化电器对生活本身的介入和重新设计,一再让我们经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东西未必好,然而也未必就是坏。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它是新的。

我们撷取了7个侧影,试***勾勒当下的生活,看清我们所经历的变迁轨迹。

电子证据有效

去年6月,NBA球星柯比・布赖恩特侵犯酒店女招待的案件闹得沸沸扬扬,后来就有些不了了之的意味。不过最近,由于几条敏感短信的出现,这个案件又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了。原因在于2003年6月30日事发之后几小时内,这位女招待给她的前男友和另一个人发了手机短信,谈起了这件事。法官认为短信内容与这起案件高度相关,认为“那些短信将有助于断定这事是两厢情愿的,还是布赖恩特一方的有意侵犯。”此前布赖恩特一直声称自己清白无辜。

像E-mail和聊天记录一样,短信内容也开始地被保存到服务器上。案发4个月后,布赖恩特的律师要求AT&T公司提供那些关键的短信。在上个月,州行***区法官Terry Ruckriegle命令AT&T将那些短信交给他,他要私下查看它们是否与这宗案件有关。

通常,人们在按下删除键后就以为一条短信永远消失了,甚至还暗自庆幸没有被别人发现,因为运营商们都告诉用户他们会将短信删除。AT&T公司的网站上声称:没能立即投递成功的短信将被继续保存72小时,以便尝试继续投递。一旦投递成功,短信即被删除。Cingular、Verizon也表示,短信在投递成功后即被删除;如果在设定的时间内仍不能投递成功,短信也会被删除。可是布赖恩特案中的短信内容怎么能在4个月后被翻出来呢?移动通讯和互联网协会发言人Travis Larson猜测:“既然短信的发送者、接受者和发送者的位置都可以被软件记录以便统计账单,那么这个软件也有能力同时记录短信的内容。”亚特兰大***电信分析员Jeff Kagan甚至认为:“运营商的声明只是一种惯例作法,但我没还听说过短信被删除的事例。”

电子证据越来越被认可。布赖恩特案是在美国第一件将手机短信证据写入案宗的名人刑事案件。短信已经开始左右刑事案件的判决。一些欧洲国家已经要求移动运营商保存短信以及其它信息的内容,以备将来取证。英国一位名叫Julie的妇女在被害前,在手机写了一条没有发出的短信:“3月20日3点, Howard(她的前夫)两次用刀威胁我,他勒住我的脖子,想把我往厨房里推。他说在自卫……”,“自卫”这个单词还没有拼写完,Howard拿来了一把面包刀行凶。后来Howard果然在辩解中声称自己是自卫,但法庭根据Julie临终前的短信和她身上5英寸深的刀口认定Howard是蓄意谋杀。在美国俄勒冈州的一名男子被判决杀人罪名成立,因为他在E-mail和短信中威胁过被害的妻子。在佐治亚州,一对父母在其12岁大的女儿手机中发现了猥亵的短信,并发现发送短信的17岁少年曾对其女儿有过侵犯,这名少年因此被捕。除了作为刑事案件的证据,在新加坡,短信还可以作为离婚案中的辅助证明。据统计,九成的不忠事件都可以在手机中寻到蛛丝马迹。

电信分析员Kagan希望:“在合伙诈骗和恐怖主义横行的年代,有更多的理由去把信息永久地保留下来。”(宋妍)

新协同主义

几乎每一位管理者都信奉团队合作的意义。对于“协同主义”,至少大家思想上已经认同了这种理念的价值。而信息技术正在为“协同”这两个字创造基础,或者说创造了更新形态的协同工作方式。

Ivy受雇于一家软件公司,所在的项目组正在测试一个提供全球性互联网服务的软件,项目组长在澳洲悉尼,组员遍布全球。Ivy在北京,她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E-mail,这些邮件主要是与在爱尔兰的同事沟通,因为Ivy上班的时候爱尔兰是下班时间。时差是个问题,华盛顿的9点到5点也是北京的9点到5点,可是其中一个地方是早晨,另一个地方却是晚上;芝加哥与巴黎的工作时间只有一个小时的重叠。每天12小时工作日正在成为标准,办公室工作时间会被定为当地时间的早7点到晚7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这个时间段里,工作的员工可以根据远方同事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灵活掌握上下班时间,在不同的时区能有更多的协同。

而接下来一天里的不少时间,Ivy都是在与她的同事们交流当前的工作状态,这些都在MSN Messenger上实现。只要组长在这个即时通信软件的另一端登录,Ivy在北京的办公室里几乎可以随时向他请教各种技术问题和汇报项目进展。

你知道,ICQ、QQ或是Yahoo和MSN的即时通信服务,已经让你与朋友联系的方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这种效能同样发生在了工作上。(彭桢艺)

难以拒绝的COPY

“停在水边的汽车,地上是青山绿水,水中是高楼大厦”,同样的广告创意被三种不同品牌的汽车使用――意大利菲亚特的西耶那、日本尼桑的帕拉丁和德国大众的夏朗。《远东经济评论》对这种现象的评论是:“好主意,抄!”上述三个汽车广告来自不同国家,很难说清楚是谁在抄袭谁的创意,或者只是不约而同。突然的,我们发现身边的一切竟是如此相似,东半球和西半球流行同样的东西、不同品牌的雷同广告、不同名字的影视剧有着相似的台词和场景、不同网站里有着相同的新闻和链接。

一个从事设计的人这样描述现状:“我搞设计和创作时是不上网的。不是上网不好,而是因为网上的东西太多了,会打乱思路。如果按照网上的思路设计产品,会很难脱离其它产品的影子,当你看到无数的产品有着类似样貌后,你只剩下去抄袭和模仿了。”

是互联网造成抄袭成风的现象吗?它至少是催化剂,而且在互联网上是最容易抄袭和被别人抄袭的地方。社会学家指出:抄袭即使不违反法律、或者也谈不上道德问题,它至少是一种坏习惯。这种坏习惯使人们过分的依赖网络和媒体,使人在思想上变得懒惰了。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们得到任何信息已变得相当容易。如果失去了创新和个性,那真是悲哀。只要有哪家网站有一点儿创新,这个创新可能在24小时内就会变成所有网站的创新。大家都不会担心为编写节日问候短信费神―上网找吧,适用于节日、生日,搞笑、浪漫、诚恳的,什么都有。懒得找也没关系,总会收到几条别人发过来的,把李四发的转发给张三,把张三发的转发给李四,你的心意就到了。全国各大电视台的“模仿秀”节目让人们更热衷于模仿。这种趋势随着网络传播开来。(魏杰)

我们变得更直接、更大胆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许多不相识的年轻人在乘火车时会用发短信的方式,提醒伙伴躲避列车长的查票。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逃票者”中大多数人已花钱买了车票,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好玩。这些人在上车前互相告知***码,下车后将参与者的***码删除。他们喜欢在上下班的途中玩这种“真人版”短信游戏。在韩国和日本,很多人上下班途中也要坐很长时间的火车,大多数人在火车上也喜欢摆弄手机,用短信聊天也是坐车时打发无聊时间的好方法。不过韩国人和日本人的短信都是在朋友和家人间互发。

中国的手机用户居全球第一,更是短信大国,短信发送量也是第一。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喜欢发短信的。有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中国人的性格传统保守,适合使用短信这一交流方式。中国人喜欢把当面或电话里不方便说的话用短信方式传达给对方,这是避免尴尬的好办法,最符合中国人要“面子”的习惯。

英国短信服务供应商西卡普公司委托一家咨询公司进行的调查表明,9%的英国人选择使用手机短信来结束恋人关系,在15至24岁的青少年中间,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0%。44%的英国人使用手机短信谈情说爱,在14至24岁的青少年中,这一比例达到了75%。令人吃惊的是,65岁以上的老人中也有9%的受访者承认使用手机短信表达爱意。在很多国家,学校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将考试成绩发给每个学生,符合大多数学生迫切想知道考试结果的心理。老师们感慨:“上课和考试的时候学生们从前是互相写纸条,现在则是互相发短信。”

人们通过这种文本形式传达信息交流时,变得更直接和主动。亚洲人中,恋人间用短信传情达意、朋友间用短信联络、逢年过年用短信向同事和老师发去祝福等等,这些方式很自然的流行起来。短信潜移默化的使我们更善于表达自己,也更容易了解他人。同时西方人越来越热衷于短信聊天时,也开始迷上了语言含蓄和委婉的魅力。(魏杰)

虚拟是一种生活

“练功、升级”的循环已经成为许多游戏迷的生活。在现实世界里不能成为英雄,就在《大话西游》里成为王者;在现实世界里不能成为***人,就在CS(反孔精英)里做一个孤胆英雄;在现实世界里没有时间机器的引领回到刀兵相见的古战场,就在《傲视三国ONLINE》里成为一统三国的翘楚。这就是网络游戏所呈现的场景和吸引力。

在游戏的世界里逻辑简单―等级至上,等级高了就是大侠,等级低了就是菜鸟。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当代生活中最流行的元素,但同时它也被许多人称为“网络鸦片”,因为它具有极高的粘性。一个新游戏开始2天以后,游戏人群的数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期,进入人群增长速度缓慢下来。这些人被称为第一代玩家。在5至10天以后,进入游戏的玩家数量会发生大幅增长,但是他们发现按照正常的游戏规则前进永远不能胜出第一代,于是有人就开始尝试有没有捷径可走,加速、外挂、机器人纷纷出笼,复制、刷钱开始出现。这时,第一代的游戏者在失望之下会慢慢的退出这个游戏,去寻找另一块干净的天空。

不管是我们小时候玩的《魂斗罗》,还是现在经久不衰的《暗黑破坏神》,我们游戏其中,自娱自乐。(陈金国)

手机依赖症

在日本新宿街头,每天有无数的人在数码产品专卖店外转来转去,许多人盯着五颜六色的手机:高中女生喜欢珍珠色的外壳,上班族则偏好银灰色或者绿色。上班族把手机装在皮套里,别在皮带上,女孩子则把它挂在脖子上,微笑着说:“它是我的一部分。” 由于孩子们要互致“晚安”,10点钟之后常常出现系统阻塞的情况。在芬兰,据说孩子们的手机短信息留言已经和口头交流量大致相等。

你的身边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朋友:手机消费额度之高,使得运营商都要为他送上免费的蓝牙手机了。手机永远拿在手中,不得已放下时也一定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总是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来看看,即使没有电话可打,也要发发短信或者编编铃声。

回想一下汽车的普及吧,人们想通过汽车过悠闲的生活,却被汽车带得飞奔起来。现在这种速度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而手机的普及,无处不在的联络就是常态。(吴静淼)

重新规范礼节

现在,大家对于会议中间走出去接手机电话的情形有了更多的宽容;在小范围的会议上,即使一位正在发言的人,中间停下来接个紧急电话,大家也会理解这个小插曲。

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10

病房医师目标责任书【1】

为使全院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化质量意识、医疗安全意识,职业风险意识,消除医疗隐患,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执业医师法等精神,制定医疗安全责任书如下:

一、各科应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与手术分级管理制。按医院优质服务、承诺服务的规定进行工作,做到按章办事,违章必究。

二、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要注重医德修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守工作岗位,在岗时间不干私活,不从事医疗活动以外的任何事情。凡因违反而致事故、差错、纠纷发生者,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三、各级医师的查房记录或指示必须在病程记录中明确无误地显示出来,上级医师签字认可;各种病历书写必须内容真实完整,描述准确无误,分析科学有序,记录及时清楚,科主任要严格把关,不允许有重要缺陷的病历归档。科室有关人员及病案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病历及归档病历的管理,防止丢失、遗漏、涂改、伪造、销毁。不经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批准,不得借调、摘抄、复印病历。否则,引起纠纷,当事人应负全部责任。

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随意简化或更改。一般诊疗技术操作前,要向病员及其家属讲明操作的目的、意义及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和副作用;对危重病员或在重要器官进行复杂的有创伤性的诊疗技术操作前,应对患者或家属说明必要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同意检查签字为凭。对违反操作规程而又未向病员或家属讲时上述情况引发的事故、差错、纠纷,应追究当事人的全部责任。

五、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必须及时,救治措施得力,其交接班须床前口头交接。危、急、重病人的会诊、疑难与死亡病案讨论,必须在院方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出具书面记录。对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及时向病人家属说明和记录,必要时需病人家属在病程记录中签字。科主任应定期检查,组织实施。否则,因此而致事故、差错、纠纷的发生,除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外,还要追究科室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六、对一些特种检查(包括CT、MRI等)、特殊***(包括应用贵重药品等)医疗费用花费较高时,应及时向病人家属解释清楚,取得家属配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凡重大手术和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重要脏器切除等手术,必须按规定由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实施;如施行紧急手术又无家属及关系人在场或其它特殊情况时,应向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经授权人批准后实施手术。否则,引起事故、差错、纠纷,当事人和科室应承担全部责任。

八、各科室应对抢救设备、器械和药品要做到专人保管、经常检查、及时维修,保证能随时满足抢救病人的需要。如因抢救器械、药品不到位而引起事故、纠纷,当事人和科室应负全部责任。

九、新上岗人员不经岗前培训不得进入科室。科室对新上岗人员应抓好继续学习、业务培训及管理工作,经科室考核,确能单独胜任工作时,由所在科室写出申请,医务处批准,方享受处方权单独值班,遇有疑难问题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共同处理。否则,引起事故、差错、纠纷,除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外,上级医师和科主任也应负一定责任。

十、各种手术后切除的组织,应及时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术前谈话内容应详细、全面,各种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应交待清楚,并履行签字手续。术中需要更改手术方式,须向科主任请示,其次要再次向病人家属谈话,谈话内容须签字。输血前应作五项检查,输血同意书应履行签字手续。否则,引起事故、差错及纠纷,当事人应负主要责任。

十一、科室必须加强对进修实习人员的管理,进修实习生书写的各种医疗文件,带教老师必须认真审查修改签名认可或作补充记录,其参加手术或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必须经带教老师同意并进行现场指导;带教老师不得随意让进修实习人员代替值班,若有违反引发差错、事故、纠纷,带教老师或值班医生作为直接责任人首先予以追究。

十二、门诊及病房首诊医师对接诊病员的检查、诊断、会诊、处置、病历书写、转科均负有责任。急危重病人到院后,接诊医师必须在5分钟内开始处置,并迅速报告上级医师;危重病人需入院,转送途中必须有医护人员陪送,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病人。若有违反,引发差错、事故,当事人应负全部责任。

十三、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对某些严重或目前还不能医治的疾病,应对病员作严格保密,以减轻病员的思想负担,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但对家属、单位要如实反映病情及预后。对病员的隐私应严格保密,不得随意泄露;对其它科室或人员发生的纠纷,有关医务人员不得将真象随意、过露给病人或家属,以避免纠纷扩大、复杂化,否则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十四、全院各类工作人员要互相支持,团结协助,不相互拆台,更不能在医患之间拔弄是非,若借病员之口达报复个人之目的,制造医疗纠纷。否则,同此引发医疗纠纷者,当事人应参与纠纷处理的全过程,并视情节和后果,给予检查、停职、行***处分等处理。

十五、加强对麻醉科的管理,对各科手术应严格执行麻醉操作规程和无菌制度,保证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好,发生故障及时维修,对违反麻醉操作规程而引发的事故、差错、纠纷,追究当事人的全部责任。

十六、认真落实院内总值班和内外科二线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随叫随到,积极参加或协调对病员的抢救、***,对重大灾害、意外事件批量伤员和突发事件,必须及时逐级上报,不得拖延,否则引起事故、纠纷应追究当班人员的全部责任。

十七、医、护、技人员要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医嘱、处方、药品、手术、输血、收集标本以及签发的各类报告等均按要求认真查对,以达到准确无误,确保病人安全。护理人员要作好三查七对,严格执行医嘱,经常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书写护理记录。及时、准确地向医师反映病员的病情变化,对病员认真负责,否则引起事故、差错、纠纷,当事人应负全部责任。

十八、纠纷一经发生,当事科室要妥善保留一份原始资料,如针管、残存液体、血液制品等,病历封存上交。任何人不得涂改、调换、销毁、丢失。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上述十八项规定,各科室要认真讨论执行,院长与科室负责人签字,以示负责。

院领导(签字):

日期:

科室:

科室负责人(签字):

日期:

病房医师目标责任书【2】

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必须接受辖区乡镇卫生院的直接领导和业务指导,因工作能力不足、办事敷衍拖沓、不能履行责任或不服从领导的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要及时进行调整,亦可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减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并报县局备案。

二、详细掌握本村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数,各年龄段男女儿童数,孕产妇数,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重性精神性疾病患病人数,糖尿病、高血压患病人数,并按要求及时准确报告相关信息。

三、按报告时限,及时报告传染病***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登记,完成初步调查及现场处置工作,报告及时率100%。协助开展***点处理,排查密切接触者,留观随访,指导落实消毒预防等措施。

四、及时收集、传达预防接种信息,按要求,开展***苗常规免***、***苗强化免***、群体性接种、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确保***苗效价,履行告知义务,实施安全接种,及时上卡、上证,上报接种数据。开展接种疑似异常反应、急性迟缓性***、乙肝、麻疹等监测。

五、准确掌握本村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及动态。包括新婚、新孕妇女、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孕产妇儿童保健,特别是高危孕产妇和体弱儿情况及动态等。协助做好孕产妇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和儿童健康体检,积极参加卫生院组织的例会和培训。

六、负责了解本村孕龄妇女的孕育情况,对准备怀孕的妇女及时发放叶酸,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随访,督促按时服药,并将叶酸服用情况进行登记。叶酸服用率达到90%以上,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70%以上,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晓率达到90%以上。

七、做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宣传工作,配合乡镇卫生院建好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对建档居民每季进行一次随访,及时、准确、全面收集自愿建档农村居民基本情况、主要健康问题、卫生服务记录及医疗等信息,随时上报卫生院入档,完成录入。

八、落实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完成村级督导访视任务,结核病人报告率、转诊率、系统管理率、追踪到位率均达到95%以上。发放艾滋病宣传资料,每月巡回开展艾滋病宣传咨询服务。参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调查与随访,提供***信息和关怀服务。在定点医院指导下对艾滋病患者提供家庭***和开展心理、健康行为干预。开展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及其家庭关怀服务和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参与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辖区内居民艾滋病干预、随访率达100%。

九、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每两个月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及时提供和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传单、折页等宣传资料,每季更换一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要求,对35岁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量血压,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定期随访,询问病情,对用药、饮食等进行健康指导。全面搜集所在村老年人人口信息,并在卫生院指导下,认真做好健康危险因素调查评估、健康指导、健康管理和随访等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10篇

学习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10篇,内容包括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故事是什么,讲历史人物故事三顾茅庐。4、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可

学习

小满节气的天气特点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小满节气的天气特点10篇,内容包括小满节气时天气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小满节气的气候特点。大家好!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

学习

于丹经典语录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于丹经典语录10篇,内容包括于丹经典语录完整版,于丹经典语录。3、交到朋友的前提是自己修身养性,自己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个惰性元素,诘问自己配交到怎样的朋友。4、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学习

中秋节手抄报资料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手抄报资料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电子,中秋节手抄报文字资料大全。《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

学习

等待花开的日子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等待花开的日子10篇,内容包括等待花开的日子的美文,等待花开美文100字。没想到事隔一天,数学单元测试成绩也公布了,她同样考的不理想,还是老毛病惹的祸。怎么办?于是数学老师也针对这次考试与孩子家长进行了沟通,又重申了书写的

学习

融资计划怎么写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融资计划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融资计划简短范文,企业天使轮融资计划。2.为什么要写商业计划书?前边已经说过了,商业计划书是递交给投资商的,如果你跟投资商不熟悉的话,不是你的大爷,亲戚或者朋友第一次见面的话,就需要一份有分量

学习

打雪仗对战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打雪仗对战10篇,内容包括写打雪仗作文十篇,打雪仗对战时的对话。我立刻穿好衣服来到楼下,叫了几个要好的伙伴,一起来打雪仗。兴高采烈的小伙伴们正好来了六个,于是我们分成甲乙两组。分好组之后,雪仗就开始了。我们甲组先占领了

学习

化学药品管理制度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药品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化学药品管理记录表,化学药品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医院药品管理的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

学习

项目施工成本管理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施工成本管理论文,内容包括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论文,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论文。

学习

马未都说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马未都说10篇,内容包括马未都说故事,马未都说100个字。比如说,马先生在说家具收藏时,就抛出惊人观点,认为妇孺皆知的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被长期误释,李白这里所说的床不是睡觉的床,而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是床

学习

综合治理半年工作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综合治理半年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综合治理工作总结2018,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及计划。二、坚持预防为主,排查隐患,减少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稳定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社会安定团结,镇***府坚持以预防为主,排查隐患,减少不

学习

关于旅游的英语短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旅游的英语短文10篇,内容包括旅游的英语小短文30一40字带翻译,介绍重庆的英语小短文旅游特色。英语逐渐的成为了世界范围的通用语言,在旅游交流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资源容量小、教学

学习

公交车上的爱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公交车上的爱10篇,内容包括公交车上的暖爱,公交车上的爱200字。女孩眯起了眼,打起盹来。窗外的雪簌簌地飘着,有些落在了车窗上,迅速融化成细流,随风而动,变化成各种好看的***案。李岚无心去看那些***案,因为,女孩睡着了,她的身子微

学习

女神节快乐祝福语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女神节快乐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女神节对老师的祝福语,女神节送给妈妈祝福语。2.妇女节,愿你年轻如花丽,漂亮娇艳活力溢!3.世界因你而美丽,我可不能没有你!节日快乐!4.送你玫瑰,愿你人比花娇。5.三八妇女节,最早最美的祝福,送给天

学习

三八妇女节贺卡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三八妇女节贺卡10篇,内容包括三八妇女节贺卡十个字,三八妇女节的贺卡最好看。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逢,意恐迟迟归;每逢佳节倍思亲,儿行千里母担忧今天是妇女节做儿女的应该为母亲祈祷,愿妈妈平安康健!3.妇女节到了,儿

学习

山雨主要内容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山雨主要内容10篇,内容包括山雨主要内容100字,山雨的主要内容和感受。第一,穿插人物描写,突出文章主题。父亲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作者记叙了父亲三次拦水灌水塘的情景,记叙中穿插了父亲三次拦水的情景:第一次拦水的满足兴奋,第二次

学习

形体训练的内容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形体训练的内容10篇,内容包括形体训练的知识大纲,形体训练100个经典。一、前言DIY的全称是DoITYourself,其原本被应用于服务领域,充分尊重了人的主观意识,可以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而将其应用到形体训练课程教学中,同样能够取得

学习

教师节手抄报写什么内容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节手抄报写什么内容10篇,内容包括教师节手抄报该写什么内容,教师节的手抄报内容应该写什么。3.在制作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信息,感受探究学习的乐趣。4.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难

学习

谈话内容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谈话内容10篇,内容包括谈心谈话内容,谈话内容摘要。一、诫勉谈话的时间20xx年12月31日。二诫勉谈话的对象车管所总支书记、所长樊刚、车管所总支副书记、教导员王向阳。三、诫勉谈话的地点车管所二楼会议室四、诫勉谈话的内

学习

教师节黑板报内容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节黑板报内容,内容包括初一教师节黑板报内容,庆祝第37个教师节黑板报。关于教师节的黑板报***片2关于教师节的黑板报***片3关于教师节的黑板报内容您的课堂实现我的理想,今日的进步是您昨日的期望,明日的成长带着我们共同

学习

关于国庆节的文字内容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国庆节的文字内容10篇,内容包括关于国庆节的文字内容摘抄,国庆节手抄报的文字内容。1、通过此次联欢活动,加强幼儿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幼儿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刻苦学习。2、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让幼儿了

学习

新员工培训内容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新员工培训内容10篇,内容包括新进员工的培训内容,电子厂员工培训内容。4、业务培训,使新员工熟悉并掌握完成各自本职工作所需的主要技能和相关信息,从而迅速胜任工作;5、介绍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要产品、市场定位、目标顾客、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