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柳永10篇

少年游柳永篇1

柳永出生于福建莆田(今福建崇安),青年时期随父仕宦于东京汴梁。柳氏家族在当时的家乡势位煊赫、富甲一方,柳永之父柳宜官拜工部侍郎,在京师开着几家珠宝店家资巨万(参见:叶一青,王光炤[主编]《柳永全传》[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年1月版)。汴京热闹繁华的帝里风光,给年轻的柳永留下了太美好太浪漫的回忆了。这时期他经常混迹青楼瓦舍,过着日日笙歌、夜夜喧哗、纵酒豪赌、眠花睡柳的放荡生活。关于这一点,有词为证,比如,“帝城当日,兰堂夜烛,百万呼卢,十千沽酒。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笛家弄》卷)[1];“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竟留连。”(《戚氏》)

柳永纵情游荡于京都汴梁,与歌儿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经常为她们谱写新曲制作歌辞。柳永以一颗赤诚火热的心与她们倾心交往,把她们当作自己的红粉知音与之心心相印。柳永在词中坦言了对她们刻骨铭心的思念、怜爱与同情的真挚情愫,写尽了她们交往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色彩。比如: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木兰花》之一)

“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木兰花》之二)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持俊。”(《木兰花》之三)

“稣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木兰花》之四)

以上诸词生动描写了这些歌伎们的姣好的容颜、袅娜的身姿、婉转的歌喉和曼妙的舞姿,使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柳词中可以看出,与词人相好过的歌伎非常多,比如:秀香、英英、虫虫、师师、心娘、稣娘、冬冬、安安等等。词人分别叙写了与她们交往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着意描写了她们之间纯洁真挚的友谊。这方面的词证非常多遍难举数,兹举一例即可见一斑,如《西江月》:“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多情。安安更比和,四个打成一个。”

此外,柳永词中还描写了作者敢于放下士大夫文人的架子,与歌儿们密切合作为她们制词谱曲这一不争的事实。如,“玉珊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殢人含笑立樽前。”(《玉蝴蝶》);“平生身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传花枝》);“幸自苍黄未款,新词写处多磨。几回写了又重按,奸字心中著我”(《西江月》)。柳永词素以俚俗谐耳、通俗化、市井化见长,很受市民们的欢迎,以至“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2]柳永深受歌儿们的崇拜与赏爱,如同现在的追星族一般,歌伎们也因唱柳词而很快走红身价倍增。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有这样的记载:“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邪狭。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3]

总之,词人以他那独有的细腻真实的笔触,为我们如实描绘了其早年放荡冶游的历历往事。这类描写歌伎生活及与歌伎交往的作品,在柳永词中居于大宗具有很强的写事纪实性特点,为我们追索探究词人早年的生活和思想提供了大量可资参考性的文献史料。

二、“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词人羁旅漂泊形象的生动展现

柳永早年“追欢买笑”的放荡生涯,为当时正统的文人士大夫们所不耻。再加上柳词骫骳从俗、词语尘土下,词人受到了后人们的不断的攻击和指责。如,吴曾在《能改斋词话》(卷一)中斥其:“好为***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4]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贬其词“浅近卑俗”,“生态可憎”。[5]以至于仁宗皇帝“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切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6]柳永长期被排斥在官场之外,屡考进士屡次失败,以至其穷困潦倒被迫展转流浪。词人直至晚年改名后方才中得进士,中举后又常年蓬转于各地,担任着一些卑微的官职饱尝羁旅漂泊之苦。

柳词中叙写词人浪迹天涯羁旅况味的作品不在少数,这些作品为我们考察词人的行踪和足迹提供了可靠的线索。这些作品,也同样流露着非常浓郁的写实精神,具有很强的自叙传色彩。词人为了个人的功名仕进,像一棵无根的浮萍常年漂泊在外,行遍万里江山,足迹遍涉荆楚吴越。譬如,“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阳台路》),这是词人在荆襄路上行役的写照。“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收”(《破阵乐》),这里实写词人在姑苏一带漫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望海潮》),这是词人在杭州的干谒之作。“扬州曾是旧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萧依旧月中闻。”(《临江仙》),这里写出了作者在扬州的行迹。另外,词人除了在江南一带常年梗泛漂泊外,还有过西上关中的多次行役。比如柳词中,“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少年游》);“长安古道恨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临江仙》);“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引驾行》)等等。

词人善写羁旅行役,往往在写词过程中本着一种实录实写的精神,把自己凄凄惶惶奔走行役的紧张场景如实地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比如《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林、渐觉惊栖乌。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该词描写了天朦朦未亮,词人早早起来策马扬鞭,踏着征尘走向了迢迢征途的真实画面。再如《塞孤》:“一声鸡,又报残更歇。秣马催发。草草主人灯下别。山路险,新霜滑。瑶珂响,起栖乌,金钲冷、敲残月。渐渐西风紧,襟袖凄冽。”该词同样生动描写了词人风尘碌碌的羁旅场景:在一个深秋的早晨,天还朦朦未亮,地上铺着一层薄薄的冰霜。词人与店主人在灯下草草作别,迎着凛冽的寒风匆匆地上路远行了。这两首词如同影视片中生活片段的剪辑,这里面有人物、有场景、有情节如同小说一般,流露着强烈的写事纪实性色彩。

结束语

宋朝人项平斋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7]项氏

此论可谓别具有只眼,深刻揭示出了柳词的写实性特点。诚然如此,柳词具有浓郁的写实精神。遍检柳词可以看出,柳永时时处处在实录实说,词人无时无刻不在走着一条写实的创作道路。柳永往往取材于身边平凡的人和事、物与景入词,叙写平生经历、自抒一己之怀抱。对柳永词感事纪实性特色的深入开掘,有利于我们以新的视角对柳词进行全新的诠释与评价。

注释:

[1]:姚学贤,龙建国(纂),《柳永词详注及集评》,第20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所引用柳词均出自该书,为行文方便不再一一标注出处)

[2][3]:张惠民(著),《宋代词学资料汇编》,第134页,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6]:唐圭璋(著),《词话丛编》,第13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5]:唐圭璋(著),《词话丛编》,第84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7]:转引自谢祧坊(著),《古典文学知识丛书•柳永》,第96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参考文献:

[1]:叶一青,王光炤,柳永全传[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

[2]:谢祧坊,古典文学知识丛书•柳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

少年游柳永篇2

关键词:柳永;宋词革新;慢词与词调;审美情趣

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他是北宋词坛上第一个卓有建树的词人。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到了柳永那个时代,已经走向了一条艰难的窘迫小路。词坛上小令占据着主导地位,题材僵硬,思想感情有待于深化,表现手法也有待于创新,形式、题制、语言等等都有待于丰富和完善。而就是柳永,通过对慢词的探索创造,突破了此类种种诟病,为宋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宋词得到了高度的发展。柳永对宋词的革新是多方面的,其影响也是巨大的。

1、慢词的发展和词调的丰富

如果说苏轼通过“以诗为词”的途径,建立了豪迈词风,从而使作为“艳科”的词提高了文学地位,并与传统文学并驾齐驱。那么,柳永则通过“以赋为词”的方式,使慢词得了到长足的发展。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柳永生活的那个年代,慢词只在市井艺人口中传唱,柳永勇于摒弃传统的偏见,大量创作慢词、填写慢词。有数据统计,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起头并进。

慢词扩大了篇幅体制,也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玩赏冶游、都市风光、歌姬情感、咏史怀古、羁旅行役,在柳永处皆可入词。将自身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人生融入词中,词的题材着实得到了大大的拓展。

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可以说,宋词流经柳永之手,体制基本完备了。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2、改变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宋代有冶游的社会风气,许多知识分子都好尚声色之乐,而且还留下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但大多数作者都是一种士大夫型的心态,追求单薄清高的虚无境界,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这与普通市民的世俗心态是不能接轨的,是一种贵族化的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则愈显老态龙钟。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2.1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

在柳永之前以及同时代的同类题材词作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作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如他的《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享单。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该词写女主人公因爱人外出未归而忧愁苦闷,坦率真诚。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

2.2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如《慢卷绸》:

闲窗烛暗,孤帏夜永,欹枕难成寐。细屈指寻思,旧事前欢,都来未尽,平生深意。到得如今,万般追悔。空只添憔悴。对好景良辰,皱著眉儿,成甚滋味。

红茵翠被。当时事、一一堪垂泪。怎生得依前,似恁偎香倚暖,抱著日高犹睡。算得伊家,也应随分,烦恼心儿里。又争似从前,淡淡相看,免恁牵系。

写女主人公与情人分离后的追悔和对欢乐往事的追忆,生动传神。这类表现普通女性心声的词作,配合着哀婉动人的新声曲调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众情感的共鸣。

2.3表现了下层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

柳永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他虽然有时也不免狎戏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以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他们,认为她们“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少年游》),赞美她们“自小能歌舞”、“唱出新声群艳伏”(《木兰花》)的高超技艺;关心同情她们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伤心。”(《少年游》)也常常替她们表白***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妓的愿望:“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迷仙引》)柳永这类词作,与晚唐五代以来的同类词相比,不仅有内容风格的不同,更体现出一种人格观念的变化。摘去有色眼镜来对待歌妓,不得不说是一种突破。曾大兴说:“把歌妓当人看,这就是最大的善。”在封建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中,歌妓只是一种,好听的会说“尤物”,但终究是不会被当作人来看的。而柳永置她们于平等的地位,并与之产生过强烈真挚的爱情。它排开了***治经济关系的考虑,排开了“门当户对”的陈旧观念,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意义。

2.4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的汴京使他流连忘返;“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瑞鹧鸪》)的苏州,也使他赞叹不已。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的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华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

对于贵族词坛所缺失的,柳永首先在词里发扬了平民风格和平民意识,扩大了词的社会基础。他深切关注着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命运,在他笔下,歌妓们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矛盾、有痛苦,更有热切的理想和追求。将歌妓视为普通人,对之人性人格大肆挖掘,这不能不说柳永具有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民意识。

3、语言表达方式的大胆革新

柳永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炼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如“怎”、“争”、“伊家”、“阿谁”、“看承”、“消得”等等通俗又富表现力的词,从而显得生动、活泼、亲切。既使词的语言大为丰富,又让读者亲近,易于理解和接受,贴近市民大众口味。

为适应词的体式和内容的变化,柳永还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表现手法。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如《雨霖铃》中,作者用铺叙衍情法,将整个送别的场景、过程、别前、别时、别后的环境氛围以及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绪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和具体的刻画。

柳永还巧妙地利用时空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创造出独特的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如《驻马听》、《浪淘沙》(梦觉)和《慢卷绸》(闲窗烛暗)等。后来周邦彦和都借鉴了这种结构方式而加以发展变化。与铺叙相结合,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是直抒胸臆。如《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不加任何藻饰,却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曲折的心理过程。

4、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把词的审美趣味方面带向了通俗化的方向发展,他还把词的题材朝着自我化的方向进行了拓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柳永在仕途上屡受挫折,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四处宦游干谒。由于“未名未禄”,必须去“奔名竞利”,于是“游宦成羁旅”,“谙尽宦游滋味”(《安公子》)。而长期在外宦游,又“因此伤行役。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六么令》)。不仅如此,为了追逐利名,不得不远离亲人:“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定风波》)《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苏轼就是沿着这种抒情自我化的方向而进一步开拓深化的。

5、结语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宋词的转变和发展以及对后来词人的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有佳句”,“源流从柳氏来”(《碧鸡漫志》卷二)。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永本来也是积极进取的仕子,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最终厌恶功名,成为耽于世俗之乐的浪子,将自己融入市井之中。长期与市民交往,使他深刻地认同市民的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从而走出了一条与歌妓乐工合作的创作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知识分子与市民群众之间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隔阂,沟通了作家文学和市民文学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市民文学的格调,也拓宽了作家文学的视野,从而丰富了整个文学的审美风貌。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

[3]王定璋.宋词寻故[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

[4]赵长征.柳永[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

[5]谢桃坊.柳永词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6]谢桃坊.柳永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7]刘占召.张海凤.柳永词赏读[M].北京:线状书局2007年.

[8]薛瑞生.柳永词选——古典诗词名家[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少年游柳永篇3

关键词:柳永词;写实精神;自叙传色彩

在一般人的眼中,词与儒雅纯正的诗是判然有别的。诗言志,词咏情,词以歌咏风月情怀为擅场。抒情性是曲子词最大的特色,也是人们期待视野中的潜在规定性。因此,人们对词的叙事性纪实性往往不太注意或者视而不见。其实,词不仅是抒情的,而且还是叙事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大量柳词中得以切实地印证。翻开柳永词,我们感觉到作者时时处处在实说实录,为我们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他经历过的一个个的生活场景。柳词中时时处处呈现着作者活动的身影,触目尽是些作者的游踪和行迹,其词又具有着很强的自叙传色彩。

一、“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词中自叙与歌女们交往的点点滴滴

柳永出生于福建莆田(今福建崇安),青年时期随父仕宦于东京汴梁。柳氏家族在当时的家乡势位煊赫、富甲一方,柳永之父柳宜官拜工部侍郎,在京师开着几家珠宝店家资巨万(参见:叶一青,王光??主编]《柳永全传》[长春] 长春出版社2000年1月版)。汴京热闹繁华的帝里风光,给年轻的柳永留下了太美好太浪漫的回忆了。这时期他经常混迹青楼瓦舍,过着日日笙歌、夜夜喧哗、纵酒豪赌、眠花睡柳的放荡生活。关于这一点,有词为证,比如,“帝城当日,兰堂夜烛,百万呼卢,十千沽酒。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笛家弄》卷)[1];“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竟留连。”(《戚氏》)

柳永纵情游荡于京都汴梁,与歌儿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经常为她们谱写新曲制作歌辞。柳永以一颗赤诚火热的心与她们倾心交往,把她们当作自己的红粉知音与之心心相印。柳永在词中坦言了对她们刻骨铭心的思念、怜爱与同情的真挚情愫,写尽了她们交往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色彩。比如: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木兰花》之一)

“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木兰花》之二)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持俊。”(《木兰花》之三)

“稣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木兰花》之四)

以上诸词生动描写了这些歌伎们的姣好的容颜、袅娜的身姿、婉转的歌喉和曼妙的舞姿,使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柳词中可以看出,与词人相好过的歌伎非常多,比如:秀香、英英、虫虫、师师、心娘、稣娘、冬冬、安安等等。词人分别叙写了与她们交往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着意描写了她们之间纯洁真挚的友谊。这方面的词证非常多遍难举数,兹举一例即可见一斑,如《西江月》:“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多情。安安更比和,四个打成一个。”

此外,柳永词中还描写了作者敢于放下士大夫文人的架子,与歌儿们密切合作为她们制词谱曲这一不争的事实。如,“玉珊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人含笑立樽前。”(《玉蝴蝶》);“平生身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传花枝》);“幸自苍黄未款,新词写处多磨。几回写了又重按,奸字心中著我”(《西江月》)。柳永词素以俚俗谐耳、通俗化、市井化见长,很受市民们的欢迎,以至“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2]柳永深受歌儿们的崇拜与赏爱,如同现在的追星族一般,歌伎们也因唱柳词而很快走红身价倍增。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有这样的记载:“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邪狭。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3]

总之,词人以他那独有的细腻真实的笔触,为我们如实描绘了其早年放荡冶游的历历往事。这类描写歌伎生活及与歌伎交往的作品,在柳永词中居于大宗具有很强的写事纪实性特点,为我们追索探究词人早年的生活和思想提供了大量可资参考性的文献史料。

二、“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词人羁旅漂泊形象的生动展现

柳永早年“追欢买笑”的放荡生涯,为当时正统的文人士大夫们所不耻。再加上柳词??从俗、词语尘土下,词人受到了后人们的不断的攻击和指责。如,吴曾在《能改斋词话》(卷一)中斥其:“好为***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4]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贬其词“浅近卑俗”,“生态可憎”。[5]以至于仁宗皇帝“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切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6]柳永长期被排斥在官场之外,屡考进士屡次失败,以至其穷困潦倒被迫展转流浪。词人直至晚年改名后方才中得进士,中举后又常年蓬转于各地,担任着一些卑微的官职饱尝羁旅漂泊之苦。

柳词中叙写词人浪迹天涯羁旅况味的作品不在少数,这些作品为我们考察词人的行踪和足迹提供了可靠的线索。这些作品,也同样流露着非常浓郁的写实精神,具有很强的自叙传色彩。词人为了个人的功名仕进,像一棵无根的浮萍常年漂泊在外,行遍万里江山,足迹遍涉荆楚吴越。譬如,“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阳台路》),这是词人在荆襄路上行役的写照。“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收”(《破阵乐》),这里实写词人在姑苏一带漫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望海潮》),这是词人在杭州的干谒之作。“扬州曾是旧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萧依旧月中闻。”(《临江仙》),这里写出了作者在扬州的行迹。另外,词人除了在江南一带常年梗泛漂泊外,还有过西上关中的多次行役。比如柳词中,“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少年游》);“长安古道恨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临江仙》);“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引驾行》)等等。

词人善写羁旅行役,往往在写词过程中本着一种实录实写的精神,把自己凄凄惶惶奔走行役的紧张场景如实地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比如《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林、渐觉惊栖乌。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该词描写了天朦朦未亮,词人早早起来策马扬鞭,踏着征尘走向了迢迢征途的真实画面。再如《塞孤》:“一声鸡,又报残更歇。秣马催发。草草主人灯下别。山路险,新霜滑。瑶珂响,起栖乌,金钲冷、敲残月。渐渐西风紧,襟袖凄冽。”该词同样生动描写了词人风尘碌碌的羁旅场景:在一个深秋的早晨,天还朦朦未亮,地上铺着一层薄薄的冰霜。词人与店主人在灯下草草作别,迎着凛冽的寒风匆匆地上路远行了。这两首词如同影视片中生活片段的剪辑,这里面有人物、有场景、有情节如同小说一般,流露着强烈的写事纪实性色彩。

结束语

宋朝人项平斋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7]项氏此论可谓别具有只眼,深刻揭示出了柳词的写实性特点。诚然如此,柳词具有浓郁的写实精神。遍检柳词可以看出,柳永时时处处在实录实说,词人无时无刻不在走着一条写实的创作道路。柳永往往取材于身边平凡的人和事、物与景入词,叙写平生经历、自抒一己之怀抱。对柳永词感事纪实性特色的深入开掘,有利于我们以新的视角对柳词进行全新的诠释与评价。

注释:

[1] :姚学贤,龙建国(纂),《柳永词详注及集评》,第20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所引用柳词均出自该书,为行文方便不再一一标注出处)

[2][3]:张惠民(著),《宋代词学资料汇编》,第134页,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6] :唐圭璋(著),《词话丛编》,第13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5] :唐圭璋(著),《词话丛编》,第84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7] :转引自谢祧坊(著),《古典文学知识丛书·柳永》,第96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参考文献:

[1]: 叶一青,王光?? 柳永全传[m] · 长春: 长春出版社,2000

[2]:谢祧坊, 古典文学知识丛书·柳永[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少年游柳永篇4

关键词:柳永;节日词;节日文化;意义

一、柳永节日词中的文化内涵

(一)民俗性节日词

民俗性节日主要是指在长期社会中在逐渐形成固定下来的节日,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往往与民俗活动、传说故事及文化背景等要素紧密结合。

1.寒食清明“春游踏青,尽情享乐”

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小镇西犯・水乡初过火》这首词写了,寒食节到来时,各处“禁火”。恰逢春意正浓,百花齐放充满蓬勃的生机,柳树成行的水岸,草木清脆,无论是乡间还是都市,一片清新,生机盎然,游人都出门游玩踏青。

描写清明节日的词有七首,《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笛家弄・花发西园》、《抛绣球・晓来天气浓淡》、《西平乐・近日凭高目》《透碧霄・月华边》、《满朝欢・花隔铜壶》、《看花回・玉砌金阶舞瞬干》。

词中写清明节风光,杏桃盛开百草清脆,展现了市民都去郊外游玩、斗草踏青。有的词清丽多彩,有的词爽朗明快,有的词用浓墨重彩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艳丽、奢侈的盛世春游***。柳永的清明节令礼俗词从中反映了词人对京都奢侈生活的迷恋,也折射出词人的审美情趣。这些词为我们留下了一幅生动的清明礼俗文化***,我们从柳词中可以看到宋人尽情享乐的市民情怀和人生态度。在这也折射出“天人和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2.元宵节“君民同乐、国家富足”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等。柳词中描写元宵节的词总共有六首,分别是《迎新春・O管变青律》、《倾杯乐・禁漏花深》、《玉楼春・皇都今夕知何夕》、《甘州令・冻云身》、《长相思・画楼喧街》、《归去来・初过元宵三五》。这类词中描写京城汴梁的十五元宵佳节,千家万户所有街道灯火辉煌,封建礼教的男女大防也被宽解,男人和女人,在烛影花阴下邂逅相爱。天下太平朝廷和民间都欢欣鼓舞,老百姓的日子也过的安康富庶。词中初春之际的京城壮美繁华,皇城的富丽堂皇。甚至皇帝也会走出宫门与老百姓共同观灯,与民同乐,以示天下太平。

3.重阳节“登高赏菊,健康长寿”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九月九日又有“久久、长寿”之意。柳永的《乐章集》里描写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词有三首,分别是《应天长・残蝉渐绝》、《玉蝴蝶・淡荡素商行暮》、《受恩深・雅致装庭宇》。这类词做或写秋蝉声歇,梧桐叶落,秋圃凝霜,宋人在重阳节秋游、登高、赏菊、饮酒的风俗习惯都在此中有所体现。同时柳永在这类词作中往往使用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强化主题,更使词增添了历史厚重感,使之更有味、更耐读。

4.七夕节“渴望爱情,幸福美满”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柳词中描写农历七月七日七夕节礼俗的爱情节日词有一首。如《二郎神・炎光谢》词作,上阙着重写天上,由气候带出场景。秋高气爽,碧天如水,一弯上弦新月,出现远远的天空,为牛郎织女的赴约创造了最适宜的条件。银河耿耿,牛郎织女一年中至此相会。词的上阙主要写天上的情景,下阙则主要写人间的情景;场面闲静幽雅并无热闹喧庆的气氛,而诗人独独强调这种情景,愿以此来提醒后人珍惜佳期。“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作者把天街夜色凉如水的意象世界与钿合金钗私语处的心灵世界和谐地统一起来,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幸福而又温馨的七夕夜色***,发出了珍惜良宵、莫负美景的呼唤。

(二)***性节日词

所谓***节日,其内涵层面表明节日的***制定及推行的特性,与民间或民俗节日存在天壤之别。***庆典节日主要是指圣节和庆节。尽管圣节和庆节相差较大,但本文都统称为***节日。***节日以朝堂庆典为主要形式,以“祝贺”、“喜庆”为主题。

1.圣节“圣寿祝贺,喜庆平安”

圣节主要是以帝后的诞辰为制定依据,自上而下推行的***节日。描述圣节的词有三首,分别是:《送征衣・过邵阳》、《御街行》、《永遇乐・熏凤结愠》。

词写宋仁宗诞辰之日是一个吉祥福瑞的日子,此日天地人都呈现祥瑞之象。词人用“千载”、“环宇”等夸张的词语渲染喜庆的氛围,表明整个宇宙都为宋仁宗的诞辰进献上了极大的祥瑞。接着有夸宋仁宗天资英明神武,下片写了大宋疆域之广大,个附属国多大宋的虔诚礼敬和对大宋王朝的祝愿。

2.庆节“皇恩浩荡,国运昌盛”

庆节包括宋真宗和宋徽宗时新设的天庆、先天、降圣等节。这些节日在柳词中皆有体现。描写庆节的词有一首《玉楼春・凤楼郁郁呈嘉瑞》:称颂人间祥瑞降临,将会预示着国家昌盛,国祚绵长。皇恩浩荡,恩及四海,国运昌盛,山呼万岁。虽寥寥几笔,却为我们描绘了北宋降圣节庆典的宏大场面。所有这些,都突出地体现了颂圣之词的特点。

(三)宗教性节日词

中国古代以农历三月中第一个巳日为上巳节。魏晋以后到宋代,改为专用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巳日。民间在流水上洗濯,除去宿垢,称“禊”。上巳节和道教联系密切,因此本文把上巳节归为宗教迷信性节日。柳永在《破阵乐・露花倒影》中,其词作描绘了每年三月一日以后,君臣士庶游赏汴京皇宫乐园――金明池的盛况。这样的以都市繁华景象为题材的词作。词人尽情地描写了宴会上群臣咏唱赞美天子的诗歌的盛况。下片以仙境作结,恰与上片结尾写蓬莱神仙世界相结合。

二、柳永节日词中的意义

柳永的节日词不仅生动的再现了时序节令变迁之美,自然婉转,恍如隔世,更深层次的蕴含了宋人节庆民俗心理、文化性格和情感取向,展示了北宋人民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和各俱特色的市井风情。随着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治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开始务实,追求理性自由。这种社会变革影响到当时社会各个层面,人们对待节日的理念悄然发生变化,节日的宗教、祭祀因素减少,民俗节日从宗教迷信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向礼仪性、娱乐性的方向发展,演变成为真正的良辰佳节。

柳永的节日词展示了北宋社会气象和民俗风情,有风俗画卷意义。寒食节冷烟禁火;清明节踏青郊游;七夕节共渡良辰。重阳节携酒赏菊;元宵节普天同庆。上巳节君臣宴赏龙舟;诸圣节庆节,祝酒(久)朝贺。王公贵族,野桥新市,歌台楼榭,秦楼楚馆,朝野内外,市井俗民层层叠叠的出现在词作中,柳永可谓写出了“清明上河***”之境界,出色的绘制出了北宋节日风俗画卷。

参考文献:

[1]谢桃坊.柳永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柳永著,薛瑞生校注.乐章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4.

[3]柳永著,注.柳永词选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少年游柳永篇5

关键词:柳宗元 贬谪 诗 落差性

柳宗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位独特而又有巨大影响的诗人。“人生作语不必多,只要远传,如柳子厚,能几首诗?万世不能磨灭。”虽有夸大之嫌,但柳宗元于中唐元白浅俗和韩孟险怪诗风的洪流中卓然而立,自成一家,确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柳宗元的古文,今人有很多研究;但对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他的情感变化具有落差性的诗歌,后人较少研究。本文拟从这个方面来探讨柳宗元的诗歌情感特点,以更好地理解柳宗元的思想和文学成就。

“吟咏情性”的诗歌经过创作主体酝酿直觉生成后,就必须由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由想象幻想的艺术世界到可见可感的语言文字世界。“意翻空而易奇,文征实而难巧,”选择恰当的文字传神地传达情感是诗歌抒情中重要的因素。贬谪后,柳宗元作诗非常重视遣词造句,喜欢用对比性强的词语来表现自己跌宕起伏、落差性大的感情。如“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再上湘江》)、“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追诏赴都二月至灞亭上》)中就用“去”、“回”以及“南”和“北”来表达自己对坎坷命运产生的心灵震动,展现了不同处境中情感的巨大落差。

永贞元年九月,柳宗元初贬为邵州刺史,“朝议谓王叔文***和自员外郎出为刺史,贬之太轻。”十一月,再贬为永州司马,诗人沿湘水南下永州。经过十年“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的贬谪沉沦生活后终于在元和十年奉诏回京,心情十分喜悦,“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汨罗遇风》),理想再次燃烧,“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汨罗遇风》)自以为可以重展才华,建功立业。情绪也由抑郁悲伤的低谷上升到饱和快乐的顶峰!诗人重新进入***治中心却落空!几个月后又被贬到更加荒远更加偏避的柳州!“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作岭外行”(《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人情感在突变的时事面前,在脆弱的个人命运面前,不得不陡然直下,形成落差。《再上湘江》即是在此情此景下,在情绪落差变化巨大的情况下,诗人创作的内涵深沉、外在形式淡泊的文短意长的小诗。方向对立的动词“去”“回”包含两层意思:湘水逝去何日重来?斯人独去何日重回?或许永无归期,埋骨异荒!同样,其它诗中的方向相反的名词,“南”“北”也具有独特而对立的情感。

柳宗元年少立志高远,自我期待价值很高。“永贞革新”前仕途一帆风顺,“进士出身授校书、正字,然后任畿县尉,再登台、省做郎官。”加上才华横溢,意气风发,富有满腔的***治热情,和志同道合的刘禹锡、韩泰、凌准、韩晔等在***坛上叱诧风云,锋芒毕露。虽造成“疑生所怪,怒起特殊。齿舌嗷嗷,雷动风驱”(《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的众矢之的的不利局面,但他仍坚定不移竭其所能地参加革新。这种早期的经历养成了他坚毅执着的性格,也使他被贬谪后仍渴望有朝一日能再展宏***,南方贬谪之实与诗人内心渴望北归立业之虚促使了他情感性格的变化。执着的人生追求,奔放开阔的性格,自强不息的心态,却错误的闲置在荒疠偏避的南荒之地!

所以,虽然在一贬再贬沉冤难伸和体弱多病心灵受伤的艰难情况下,诗人对生命的渴求以及对人生的追求和期待不是降低――消极沉沦或自我迷醉地发泄不遇的生命,而是增强――浪迹山水寻求舒适,亲植嘉木涵养精神。这种心态使诗人情感期待以“欣”“笑”“歌”“乐”等积极性也是表层性为目的,以舒适自我、调节自我心绪为旨归,如“发春念长违,中夏欣再睹”(《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等诗,都表现了柳宗元主观愿望上期待舒适快乐之情。诗人主观上始终是积极向上的,至少是努力向上的!在其诗中,主观施事性很强的动词“舒”“适”也屡屡出现,如“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潺;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构法华寺西亭》)就高扬突出欢快愉悦之情来抑制超越孤寂幽怨之情。

然而,主体越是忘忧求乐,越是想舒适忘机,而其贬谪的生存环境却没有根本改变,个体理想抱负没有实现,身体每况愈下,续娶氏族子女无望后嗣渺茫,则只能是忘忧更忧、消愁更愁,这就形成了客观效果上的悲苦幽怨。“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时得幽树好市,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一遇和景,负墙搔摩,伸展支体。当此之时,乐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与李翰林建书》)?”就清楚地说明了诗人情感落差性极大的原因。“欣”“欢”“歌”“乐”等积极性情感只是诗人主观期待,“孤”“寂”“幽”“悲”等消极性情感才是文本所现和他内心深处的永恒之感。于是,在其代表诗――山水诗上形成忧即出游,游则得乐,乐又复忧的情感生成画面。

柳宗元诗歌情感具有强烈的鲜明的落差性特点,除了上文已经提到的原因外,还可以从下面来理解。

一是前后突变的人生经历为这种客观存在提供了可能。“永贞革新”前,柳宗元是长安耀眼的***坛明星,仕途一帆风顺,可以说是青云直上,加上自己年少气盛,意气风发,这就形成了心态上健康积极,情感上昂扬奋发的特点。“永贞革新”后,作为“八司马”之首的他,在唐宪宗眼里,自然是罪大恶极,首先贬为邵州刺史,行程未到又贬为永州司马员外同正置,即有名无实的闲置官员,这对于从小就以“利安元元”的柳宗元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何况唐宪宗特意下诏“二王八司马”“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例”,这意味着他从此永州无出头之日!他的***治抱负、正想前途和振兴家门的愿望将全部落空!而且,他是以一个亲善小人、遽然得志的罪人的身份被贬,舆论导向上也倾向于他有罪于新皇,这种难以洗雪地沉冤也使他更加苦闷、痛苦甚至性格变异!这种贬谪在客观上造成了鲜明的对比性。一是前期的志得意满、几为辅弼到后期的闲置蛮荒、朝不保夕,(王叔文就是被追贬赐死);

二是***治权力中心、叱诧风云的长安迥异于人烟稀少、士人庸常的永州柳州。

三是气候适宜、开阔平坦的中原不同于躁热湿雨、崎岖不平的南方永州柳州。这种人生、社会和自然的巨大差异,必然会影响坚毅执着的的柳宗元心态、情感及抒情言志的诗文创作。明显的表现,就是诗人心态由前期的自信、自负到后期的自伤甚至自卑。性格也由开朗变沉寂、由豪放变冷峻或者是二者交替相生,这对于诗人情感的消极性和积极性表现有直接影响。理解这一点,对于更好地把握柳宗元诗歌情感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庆之.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21.

[2]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95.

[3]易新鼎.柳宗元集.中国书店,2000.

[4]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三六).古籍出版社,1956.

少年游柳永篇6

一、荒芜寂寥的原生态环境

(一)荒芜

“永州于楚为最南,状与百越相类。”柳宗元《囚山赋》描状了此地山势地形之荒恶、耕作条件之恶劣,并气味臊秽、荆棘丛生、虎咆豹嗥与气氛的荒寒阴森:“楚越之郊环万山兮,势腾涌夫波涛。纷对回合仰伏以离趔兮,若重墉之相褒……欣下颓以就顺兮,曾不亩平而又高。沓云雨而渍厚土兮,蒸郁勃其腥臊……攒林麓以为丛棘兮,虎豹咆板代狴牢之吠嗥。”柳闷则出游,游则有意无意选择“弃地”或荒村、荒丘,以增加表现对象的荒寂美。钴镯潭西小丘是“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龙兴寺之东丘“其始盒之外弃地,余得而合焉”;钴锷潭上田亦是可有可无,与弃地同,村民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他如造化之奇的小石城山,因“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售其一伎”;“中幽丽奇”“纷红骇绿”的袁家渴,“永之人未尝游焉”…瑚;有泉幽幽然、“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的石渠,亦“未始有传焉者”。

这种荒芜、荒野甚至荒秽的山水,体现着作者“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生态美学观。如崔中丞所建之万石亭所在原为“临于荒野蘖荫之隙,见怪石特出”。韦使君新堂所在原为杂草毒卉、蛇虺狸鼠成堆的秽墟:“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再看被聚焦的荒村——《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天气凄寒,诗人冒冷霜晨游。中四句极写荒芜景状:黄叶覆溪桥,可见人烟稀少,绝少人行;几株古木,平添荒寂气氛;花是不成片不足观的稀稀落落几朵寒花;泉流像要枯竭似的时断时流。作家却因这种荒芜、荒寂之美,而忘却了心计与巧诈之心,并为其出行惊动了麋鹿而生愧疚。这种因人而彰的荒寂美屡见于诗:泉是未被汲饮的荒泉,“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夏初雨后寻愚溪》)山是落了叶的寒山,路是饥兽嗥叫的荒蹊,人是期耕俟蚕的饥荒人,“木落寒山尽,江空秋月高……涧急惊鳞奔,蹊荒饥兽嗥……饥食期农耕,寒衣俟蚕缲”;(《游南亭夜还叙志》)所居之丘是无人过问的荒丘,所见唯蓬艾、蜘蛛,“台馆葺荒丘,池塘疏沉坳……庭阶植蓬艾,隙牖悬螨蛸”。(《游朝阳岩遂登西亭》)

(二)寂寥

柳谪永,始居潇水东岸龙兴寺、法华寺,并于法华寺构西亭。对此种居高临远、寂静开阔之境多有描状:“龙兴,永之佳寺也,登高殿可以望南极,辟大门可以瞰湘流,若是其旷也”;“法华寺居永州,地最高……庑之外有大竹数万,又其外山形下绝。然而薪蒸筱荡……是其下有陂池芙蕖,申以湘水之流,众山之会,果去是,其见远矣。遂命仆人持刀斧,群而翦焉。丛莽下颓,万类皆出,旷焉茫焉。天为之益高,地为之加辟,丘陵山谷之峻,江湖池泽之大,咸若有增而广之者”。两寺居高临江,所览“尺寸千里”“莫得遁隐”,一派开窗放人大江来的境界。“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孱”。(《构法华寺西亭》)开阔的视野、壮丽的山川,使柳从进退得失的忧戚中走出,体会大自然的造化之美。“丹霞冠其顶,想象凌虚游。灵境不可状,鬼工谅信求”;(《界围岩水帘》)“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游南亭夜还叙志》)多才敏感、遭遇坎坷的诗人,登高望远,寥廓江天,四顾茫然。荒寒气象,谪居幽情,凄然入怀。“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一时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孤寂的诗人中夜被寒露滴醒,遂倚楹至旦。看清凉的月色照在竹子竹根上,闻泉鸣鸟喧,境界清幽而寂寥。“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环境荒凉感、***治沉沦感、人生孤独与忧戚感,在柳山水记或咏怀诗中如影随形。然而山水可以开胸襟慰幽情,“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与崔策登西山》)“白华照寒水,怡我适野情”;(《植灵寿木》)“拘情病幽郁,旷志寄高爽”。(《法华寺石门精舍》)

(三)荒寂之境的美学效果

荒寒寂寥之美一直受到古人推崇:唐司空***的《诗品》有“疏野”之目。清黄钺仿作《廿四画品》,明标《疏寒》一品,中曰“野水纵横,乱山荒蔚。蒹葭苍苍,白露唏未。洗其铅华,卓尔名贵”。清人戴熙论画,谓“荒寒幽杳之中,有大生趣在”;恽南田谓“天寒木落,石齿出轮……聊志我辈浩荡坚洁”。近人潘天寿论之更精:“荒山乱石间,几枝野草,数朵闲花,便是画家心中的无上粉本。”田明人王世贞言柳得荒寒幽寂之地,诗风得到深造。柳在此体味了荒寂之境那未遭尘俗污染的原生态美,把这种荒寒境界的至美定格于被范仲淹誉为唐人五言最佳小诗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山”“万径”,何其寥廓!一“绝”、一“灭”,何其孤寂,何其荒寒!此背景下一孤舟、一钓翁,此乃大寂寥、大荒寒、大孤独!在此天荒地老、江宽雪大的江中垂钓,凸显的是凛然不惧的生命力与兀然不屈的心灵境界!

“寒江独钓句思柳”。(宋·王十朋)《江雪》创造的荒寒孤寂境界被宋元以后丹青高手反复描绘,清人陈邦彦的《历代题画诗类》所收“寒江独钓”***有:元人袁士元、唐肃、袁桷、萨都刺等的《寒江独钓***》或《钓雪***》;明人徐渭、陈炷、刘基、吕惠、周复俊亦有《寒江钓雪***》一类作品。文人墨客欣慕《江雪》,就如爱荒山乱石中的野草闲花,就是追求荒寒幽寂之境的原生态美。

二、山石溪泉自呈美

(一)怪峭的山石

“瘴茅葺为宇……楚壤多怪石”。(《茅檐下始栽竹》)永州多怪石,这些怪石多与河流、溪泉或园林关涉。《界围岩水帘》的界围岩,水自岩石流倾,“悬泉灿成帘,罗注无时休。韵磬叩凝碧,锵锵彻岩幽”。又“重叠间浦溆,逦迤驱岩鏊……从林留冲飙,石砾迎飞涛”;(《游南亭》)“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溪居》)以上诸例多状激流冲飙溅石,水声如韵磬幽幽。柳之《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万石亭记》等,不仅以“石”命名,而且凭细腻的体察描状了形态各异的怪峭山石。“其石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是隐现土外,伸延至池边的山坡石。“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是藏于水中与立于两岸的河床河岸石。“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则是状如人之列、立、跪、仆的园中石。“大石林立,涣若奔云,错若置棋,怒者虎斗,企者鸟厉,抉其穴则鼻口相呀,搜其根则蹄股交峙,环行卒愕,疑若搏噬”,乃是如虎斗鸟飞的城北万山石。还有黄溪那壁立如墙的两岸石和若人之颏颔龈颚的潭中石,“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如崖峭岩窟……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浚流,若颏颔龈颚”。更有西山之北其势巍然、形如城堡的石城山:“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橱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真可谓千奇百怪,钟灵毓秀。

(二)幽邃的溪涧

柳笔下山水既有“步登最高寺”的旷境,又有“晨起行幽谷”的奥(幽)境,但作家更敏感于深奥幽美的自然山水,即所谓“抵丘垤,伏灌莽,迫遽回合,则于奥宜”。城南之南池,“环以群山,延以林麓。其涯谷之委会,则泓然为池,湾然为溪”,山谷与溪流水山环绕交相为幽。袁家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水反向而流的袁家渴从源头、上游到下游,澄潭浅渚,千回百转,幽曲至极。如钴镯潭,“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溪水逶迤而来.流向幽曲;潭清而平,树绕泉悬,气氛清幽。又如游小石潭之折斗蛇行的幽邃境状,“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更见溪流幽曲、溪水幽清、环境幽静与诗人之幽寂。此与卢少尹郊居之“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各臻幽邃佳境。

柳处幽寂之境爱幽邃之景,状山谷山岩是幽谷、幽岩,“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南涧中题》)“幽岩画屏倚,新月玉吐钩”。(《再至界围岩》)路是幽径、幽蹊、幽步,“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苦竹桥》)“幽蹊不盈尺,虚室有函丈”,(《法华寺石门精舍》)“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游石角过小岭》)山洞是幽窟,“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游朝阳岩遂登西亭》)鸟鸣细细是幽鸟,“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首春逢耕者》)深山古寺、高人隐士是幽户、幽人,“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禅堂》)“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旦携谢山人至愚池》)还有幽气、幽泉、幽树,“晨步佳色媚,夜来幽气多”;(《种术》)“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甚至贬谪情怀也用“幽”,“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读书》)“远弃甘幽独,谁云值故人”。(《酬娄秀才》)

3.清寒的溪泉

柳宗元除敏于摄取荒寂与幽邃的山光物态外,更追求溪泉澄澈明净的清莹境界。诸记中袁家渴是“重洲小溪,澄澈浅渚”;石渠是“清深多鲦鱼”;愚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小石潭记》全篇从潭水之清澈明净着笔: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椒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潭以全石为底为岸,水必明净无尘;潭中游鱼可数,空游无依,直视无碍,更见水之至清至澈;游鱼之自在游弋嬉戏及其使人如临其境的观览效果,更可想象水质的纤尘不染、透明如水晶状了。前边“清冽”与后边“凄神寒骨”“境过清”,作家睹清潭而生寒凉意,属于通感,是更深层次的清澈。

诗中写水质之清明澄澈,从水清、露清到霜清,屡见不鲜:“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夏初雨后寻愚溪》)“猿鸣稍已疏,登石娱清沦”;(《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渔翁》)“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旦携谢山人至愚池》)“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红蕉》)等等。又由水质清引申到色清、味清、音清、心清:“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菡萏溢嘉色,簧笃遗清斑”;(《构法华寺西亭》)“殊风限清汉,飞雪带故乡”;(《南中荣橘柚》)“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樽”;(《饮酒》)“清商激西颢,泛艳凌长空”;(《初秋夜坐赠吴武陵》)“清韵动竽瑟,谐此风中音”;(《酬贾鹏山人》)“汲井濑寒齿,清心拂尘服”;(《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等等。

柳“尤重对清冽凄寒之水的描摹”,如小石潭水之“清冽”“凄神寒骨”。“贞根期永固,贻尔寒泉滋……清泠集寒露,枕簟凄已却。”(《茅檐下始栽竹》)先有浇新植竹的泉寒,后有状清寒气氛的寒露,且寒露前置“清泠”一词,又枕簟凄却,一片清寒气象。“清泠”多以状风露云月,林泉山水,柳作另两见:“清泠焚众香,微妙歌法言”,(《净土堂》)“清泠之状与目谋,潜潜之声与耳谋”,清泠乃是带寒意或凉意的情态或气氛。这种清寒气象其他如:“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游石角过小岭》)“丽影别寒水,辕芳委前轩”;(《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蔽空素彩列,激浪寒光聚”;(《再至界围岩》)“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芙蓉亭》)“月寒照白水,幽梦彩云生”;(《新植海石榴》)“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赠江华长老》);“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早梅》)等等。此中寒川、寒水、寒光、寒露、寒月、寒松、寒英等,可谓寒意迭出。

“清”是天地自然的美质,水清、月清、人清、表里澄澈,是自然与人生的最美境界。宋人方回释自然美之“清”:“天无云谓之清,水无泥谓之清,风凉谓之清,月皎谓之清。一日之气夜清,四时之气秋清。空山大泽、鹤唳龙吟为清,长松茂竹、雪积露凝为清,荒迥之野笛清,寂静之室琴清。而诗人之诗亦有所谓清焉”。(《桐江集·冯伯田诗集序》)柳宗元山水爱描状“清”或清寒之境,既与自然物态与自身遭遇相关,又像中国传统诗画爱表现荒寒之境一样与其美学追求关联,客观上表现了永州自然山水荒寒、清冽的原生态美。

注释:

①以下所引柳诗均出自《全唐诗》第350-353卷,中华书局,1960年版。

②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上海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

③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参考文献]

[1]柳宗元,柳宗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6.

[3]胡晓明,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M].上海:三联书店,1992:211.

少年游柳永篇7

客寓柳州,住舍离柳侯祠仅一箭之遥。夜半失眠,迷迷顿顿,听风声雨声,床边似长出齐膝荒草,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挡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见到神貌。石塑底座镌《荔子碑》《剑铭碑》,皆先生手迹。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罗池东侧有柑香亭,西侧乃柳侯祠。祠北有衣冠墓。这名目,只要粗知宗元行迹,皆耳熟能详。

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都已漫漶不可辨识。由此想到,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截截枯朽。时值清晨,祠中寥无一人,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声,从漫漶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漫漶。

柳宗元到此地,是公元815年夏天。当时这里是远未开化的南荒之地,进行贬放罪人的所在,一听地名就叫人惊栗,就像后来俄国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还有那分开阔和银亮,这里却整个被原始野林笼罩着,潮湿蒸郁,暗无天日,人烟稀少,瘴疠猖獗。去西伯利亚的罪人,还能让雪撬划下两道长长的生命曲线,这里没有,投下多少具文人的躯体,也消蚀得无影无踪。面南而坐的帝王时不时阴惨一笑,御笔一划,笔尖遥指这座宏大无比的天然监狱。

柳宗元是赶了长路来到这里的。他的被贬,还在十年之前,贬放地是湖南永州。他在永州呆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炎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炎难也给了他一分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照理,他可以心满意足,不再顾虑仕途枯荣。但是,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人,他是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永州归还给他一颗比较完整的灵魂,但灵魂的薄壳外还隐伏着无数诱惑。这年年初,一纸诏书命他返回长安,他还是按捺不住,欣喜万状,急急赶去。

当然会经过汩罗江,屈原的形貌立即与自己交叠起来。他随口吟道:

南来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汩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这样的诗句出自一位文化大师之手,读着总让人不舒服。他提到了屈原,有意无意地写成了“楚臣”,倒也没有大错。同是汩罗江畔,当年悲悲戚戚的屈原与今天喜气洋洋的柳宗元,心境不同,心态相仿。

个人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王朝宠之贬之的臣吏,只有父亲的儿子或儿子的父亲,只有朋友间亲疏纲络中的一点,只有颤栗在众铄下的疲软肉体,只有上下左右排行第几的座标,只有社会洪波中的一星波光,只有种种伦理观念的组合和会聚。不应有生命实体,不应有个体灵魂。

到了长安,兜头一盆冷水,朝廷厉声宣告,他被贬到了更为边远的柳州。

朝廷像在给他做游戏,在大一统的版***上挪来移去。不能让你在一处滞留太久,以免对应着稳定的山水构建起***的人格。多让你在长途上颠颠簸簸吧,让你记住:你不是你。

柳宗元凄楚南回,同路有刘禹锡。刘禹锡被贬到广东连州,不能让这两个文人呆在一起。到衡阳应该分手了,两大文豪牵衣拱手,流了很多眼泪。宗元赠别禹锡的诗句是:“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到柳州时,泪迹未干。

嘴角也绽出一丝笑容,那是在嘲谑自己:“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悲剧,上升到滑稽。

这年他四十三岁,正当盛年。但他预料,这个陌生的柳州会是他的丧葬之地。他四处打量,终于发现了这个罗池,池边还有一座破损不堪的罗池庙。

他无法预料的是,这个罗池庙,将成为他的祠,被供奉千年。

不为什么,就为他破旧箱箧里那一札皱巴巴的诗文。

屈原自没于汩罗江,而柳宗元则走过汩罗江了。幸好回来,柳州、永州无所谓,总比在长安强,什么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中国,太寂寞。

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个鲁滨逊。他有一个小小的贬谪官职,利用着,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婢。毕竟劳累,在四十七岁死去。

柳宗元晚年所干的这些事,一般被称为***绩。当然也对,但他的***绩有点特别,每件事,都按着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依照所遇所见的实情做出并不考据何种***治规范;做了,又花笔墨加以阐释,疏浚理义,文采斐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这里,他已不是朝廷棋盘中一枚无生命的棋子,而是凭着自己的文化人格,营业着一个可人的小天地。在当时的中国,这种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小天地,如果多一些,该多好。

时间增益了柳宗元的魅力。他死后,一代又一代,许多文人带着崇敬和疑问仰望着这位客死南荒的文豪,重蹈他的覆辙的贬官,在南下的路途中,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会平适一点。柳州的历代官吏,也会因他而重新检点自己的行止。这些都可以从柳侯词碑廊中看到。柳宗元成了一个独特的形象,使无数文官或多或少地强化了文人意识,询问自己存在的意义。如今柑香亭畔还有一石碑,为光绪十八年间柳州府事蒋兆奎立,这位长沙籍官员写了洋洋洒洒一大篇碑文,说他从柳宗元身上看到了学识文章、自然游观与***事的统一。“夫文章***事,不判两途,侯固以文章而能***事者,而又以游观为为***之具,俾乱虑滞志,无所容入,然后理达而事成,故其惠化至今。”为此,他下快心重修柑香亭,没有钱,就想方设法,精打细算,在碑文中报了一笔筹款明细账。亭建成后,他便常来这里思念柳宗元,所谓“每于公退之暇,登斯亭也,江山如是,蕉荔依然,见实闻花,宛如当日”,不能不说,这府事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人格,因柳宗元而有所上升。

更多的是疑问。重重石碑发出了重重感叹、重重疑问,柳宗元不断地引发着后人苦苦思索:

文字由来重李唐,如何万里竞投荒?池枯犹滴投荒泪,邈古难传去国神……自昔才名天所扼,文章公独耀南荒……旧泽尚能传柳郡,新亭谁为续柑香?

这些感叹和疑问,始终也没有一个澄明的归结。

我在排排石碑间踽踽独行。中国文人的命运,在这里裸裎。

但是,日近中天了,这里还是那样宁静。游人看是一个祠堂,不大愿意进来。几个少年抬起头看了一会儿石碑,他们读不懂那些碑文。石碑固执地怆然肃立,少年们放轻脚步,离它们而去。

静一点也好,从柳宗元开始,这里历来宁静。京都太嘈杂了,面壁十年的九州学子,都曾向往过这种嘈杂。结果,满腹经纶被车轮马蹄捣碎,脆亮的吆喝填满了疏朗的胸襟。唯有在这里,文采华章才从朝报奏折中抽出,重新凝入心灵,并蔚成方圆。它们突然变得清醒,浑然构成张力,生气勃勃,与殿阙对峙,与史官争辩,为普天下皇土留下一脉异音。世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气,三分自信。华夏文明,才不至全然黯喑。朝廷万万未曾想到,正是发配南荒的御批,点化了民族的精灵。

少年游柳永篇8

【关键词】柳永 鹤冲天 人生选择

柳永,宋代初期著名的词人,著有《乐章集》一部。在他所做的词中格外为人所注目、同时也倍受争议的就是写艳情的那一部分。很多人一方面欣赏柳永的才气,另一方面又为他写出如此风格的艳情而惋惜。宋谢维新《古今合壁事类备要》中说:“范蜀公与耆卿同年,爱其才美。闻作乐章,叹曰:‘谬其用心!’”柳永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以后很多人眼中都被看作是一位行为不检点的浪子。他那首十分著名的《鹤冲天》词似乎也是在传达着类似的信息,其词云: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在宋人笔记中有这样两条经常作为这首词的背景被引用。一条是北宋末年严有翼的《艺苑雌黄》:“当时有荐其(指柳永)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狷子纵游***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旨填词柳三变。’”另一条是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景祐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这些笔记内容告诉我们柳永确实曾经浪迹于秦楼楚馆之中,并在这个圈子里赢得了极高的名声,以至于当时的仁宗皇帝对他都耳熟能详,此外在这个圈子里的无限风光也的确造成了柳永后来在仕途上万般曲折。

从《鹤冲天》词看柳永仿佛将世俗的一切褒贬全都抛掷于脑后,欣欣然用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柳永不光是游了“南北二巷”,而且也确实在与那些青楼女子的交往过程中享受到了无穷的欢乐。“异性之间的交往,从本质上来说,又都是受主体内驱力中的性内驱力的驱动而形成的。所谓内驱力,是指个体的活动得以进行的内在驱动力量。内驱力是人的心理能,它不仅可以支配人的一切本能性行为,而且可以放射到包括文学创作在内的高级创造活动中去,成为创造活动(包括文学创作在内)的心理能。性内驱力作为内驱力的一种,对词人与歌妓的交往,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动力。”与柳永交往频繁的歌妓很多,据薛瑞生考证“柳词中提到的名妓即有师师、秀香、瑶卿、安安、虫虫、香香、英英、冬冬、楚楚、宝宝、心娘、酥娘等多至十八个”。与柳永交往的这些青楼女子是为正统圈子排斥在外的底层的市井歌妓,而柳永本人恰也是为正统圈子排斥在外的浪子,徐地《却扫篇》中称柳词“声态可憎”、“为风月所使”之类的评论比比皆是。于是柳永就和这些女子一样,被划为正统思想所不齿的另类。因此柳永在这些女子身上可以找到某种思想和人格上的共鸣。柳永在[西平乐]中说:“尽日凭高目,脉脉春情绪。嘉景清明渐近,时节轻寒乍暖,天气才晴又雨。烟光淡荡,妆点平芜远树。黯凝竚。台榭好、莺燕语。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雅称嬉游去。奈阻隔、寻芳伴侣。秦楼凤吹楚馆云约,空怅望、在何处。寂寞韶华暗度。可堪向晚,村落声声杜宇。”可见柳永的情感一直都着落在“秦楼”、“楚馆”中,一旦远离就让他产生无限怅惘。而且这些青楼女子对柳永也可说是有始有终,据宋人曾敏行《独醒杂志》及杨湜《古今词话》中说:“(柳永)沦落贫窘,终老无子,掩骸僧舍,京西妓者鸩钱葬于枣阳县花山。”“每遇清明,多载酒肴,饮于耆卿墓侧,谓之吊柳会。”柳永和这些女子可以说是互为知己。这样,柳永在与她们的交往过程中享受到了无穷的情感上的快乐。

同时柳永在烟花巷陌中生活时,也享受着很高的成就感。《传花枝》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的柳永在这个圈子里是一个倍受瞩目的人物,据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中说:“(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穿一时”。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中也说:“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柳永自己在《玉蝴蝶》中也说“要索新词,殢人含笑立尊前。

”无论是谁,都需要他人对自己有一种肯定,何况柳永这样自视甚高的文人,可是在正统圈子里他得不到,即使为人相当宽容的晏殊对柳永也很刻薄,曾当着柳永的面说,“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在秦楼楚馆里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柳永倍受乐工、歌妓推崇,巨大的反差让他感到自身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对一个文人来说作用绝对是非常巨大的。

可以说柳永在秦楼楚馆里不仅享受着情感上的满足,也享受着人生价值的满足。可即使这样也不能说柳永以浮名换取浅斟低唱换得那么心甘情愿。从《鹤冲天》词中可以看到柳永是一个很自负的人,也是一个不甘心认输的人,在谈及落榜时他说是“偶失龙头望”,认为自己不仅应该被选中,而且凭才学,自己还应该是独占鳌头。无论中与不中丝毫不能影响他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自己是堪可为卿、为相的“贤”才,只是时运不佳才会名落孙山。同时柳永也是一个对未来充满着希望的人,他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很贤明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是不会亏负他这样的人才的,所以他在词中说自己的落榜是“暂遗贤”,认为自己终有直上青云的一天。从这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柳永不可能是一个永远终老于秦楼楚馆里的浪子,他对仕途同样充满着一种热望。在《鹤冲天》词中摆在面前的两条路——仕途和烟花巷陌让柳永很难抉择。从表面上看,柳永似乎放弃仕途,甘愿沉醉于温柔乡里,可是从意象构成、人物的状态以及色彩使用等多方面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柳永似乎对仕途更加难以割舍。

首先看在这两条道路上出现的意象。词的前半阕写的是对仕途的感受,出现的意象有:金榜、龙、清明的时代、贤能的才子、风云等等。金榜题名可以说是以前那个时代每一位读书人的梦想;龙是高飞于九天之上的神物,让人莫敢仰视;清明的时代与贤德的君主相连,也是一个时代的大幸事;贤能的才子,先天超人的禀赋、再加上后天长年的苦读方才有可能成就;这里的“风云”,应当指的是可以使人平步青云、直上天路的“风云”,更为历代的士人视为极为难得的际遇。可以说柳永在《鹤冲天》前半阕中使用的意象都是被视为最高贵、最神圣、而且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而下半阕所使用的意象有:烟花巷陌、意中人、风流事等。烟花巷陌,是只要想去就都能去的寻欢之所;风流事,是为文人生活增添别样姿彩的插曲,有了它,可以锦上添花,没有它,似乎也无伤作为一个士人的大雅。意中人,虽说应是让人梦寐以求的“伊人”,但因为她出现的场景在烟花巷陌之中、丹青屏障之后,而让人心中少了一些理想化。总之,下半阕中出现的意象是身处世俗中人的理想,充满了情与欲的梦幻般的旖旎。

其次,《鹤冲天》词前后两个半阕中人物的状态也是不同的。前半阕充满了一种追求,充满了一种向上升腾的力量:又是独占鳌头、又是乘风云直上云霄。而下半阕中浪子仿佛是被香艳的柔情缠绕得慵懒无力,对这些“红”、“翠”也只能是“偎”,只能是“依”。

此外,再看这首《鹤冲天》词中两半阕所使用的色彩。前半阕中出现的色彩有:黄金榜的金光灿灿、光辉耀眼;“白衣卿相”中白色,带来了神圣和洁净。所以可以说在柳永的眼中,仕途是一条直接云天的金光大道,让人无限神往。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人们,一个个圣洁光鲜,婉若仙人。而下半阕中出现的色彩:是“丹青”、是“红”、是“翠”,色彩斑斓,让人眼花缭乱,但却是凡间的颜色,让人唾手可得。这样的色彩安排,很清楚地表现出了柳永心底里对这两条道路的取舍——萦绕在他心头的恰恰是他表面上口口声声所要抛弃的“浮名”。“柳永远祖可上溯到唐代古文运动之先驱人物柳冕,五世祖奥始迁居福建崇安,祖柳崇虽称处士,却也诗礼传家,父宜进士出身,兄三接、三复、子涗、侄淇均进士出身”,家学渊源使柳永理所当然地认为,作为士人参加科考、步入仕途顺理成章。而且柳永曾不止一次参加过科举考试,据薛瑞生考证:“柳永再至京师,盖在考进士之时。然屡试屡败,初考在何年,不得而知,??柳永二十四至五十岁或二十二至四十八岁。清宋翔凤《乐府余论》谓:‘耆卿蹉跎仁宗朝,及第以老。’”

在柳永的一生中“仕途经济”是他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而“绮陌红楼”是他一生的情感寄托,无论舍弃哪个都会使他十分痛苦,这就是柳永人生选择上的两难。所以,在《鹤冲天》词中在表示取舍时他用了一个“忍”字,“忍”是一种很痛苦、很矛盾的心态,仿佛在用一把刀将自己的心割为两半。纵观柳永的一生,在烟花巷陌里,始终难把功名真正抛于脑后。而一旦真的踏上仕途,又不断在感慨“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注 释

少年游柳永篇9

【关键词】柳永 鹤冲天 人生选择

柳永,宋代初期著名的词人,著有《乐章集》一部。在他所做的词中格外为人所注目、同时也倍受争议的就是写艳情的那一部分。很多人一方面欣赏柳永的才气,另一方面又为他写出如此风格的艳情而惋惜。宋谢维新《古今合壁事类备要》中说:“范蜀公与耆卿同年,爱其才美。闻作乐章,叹曰:‘谬其用心!’”柳永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以后很多人眼中都被看作是一位行为不检点的浪子。他那首十分著名的《鹤冲天》词似乎也是在传达着类似的信息,其词云: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在宋人笔记中有这样两条经常作为这首词的背景被引用。一条是北宋末年严有翼的《艺苑雌黄》:“当时有荐其(指柳永)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狷子纵游***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旨填词柳三变。’”另一条是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景?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这些笔记内容告诉我们柳永确实曾经浪迹于秦楼楚馆之中,并在这个圈子里赢得了极高的名声,以至于当时的仁宗皇帝对他都耳熟能详,此外在这个圈子里的无限风光也的确造成了柳永后来在仕途上万般曲折。

从《鹤冲天》词看柳永仿佛将世俗的一切褒贬全都抛掷于脑后,欣欣然用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柳永不光是游了“南北二巷”,而且也确实在与那些青楼女子的交往过程中享受到了无穷的欢乐。“异性之间的交往,从本质上来说,又都是受主体内驱力中的性内驱力的驱动而形成的。所谓内驱力,是指个体的活动得以进行的内在驱动力量。内驱力是人的心理能,它不仅可以支配人的一切本能,而且可以放射到包括文学创作在内的高级创造活动中去,成为创造活动(包括文学创作在内)的心理能。性内驱力作为内驱力的一种,对词人与歌妓的交往,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动力。”与柳永交往频繁的歌妓很多,据薛瑞生考证“柳词中提到的名妓即有师师、秀香、瑶卿、安安、虫虫、香香、英英、冬冬、楚楚、宝宝、心娘、酥娘等多至十八个”。与柳永交往的这些青楼女子是为正统圈子排斥在外的底层的市井歌妓,而柳永本人恰也是为正统圈子排斥在外的浪子,徐地《却扫篇》中称柳词“声态可憎”、“为风月所使”之类的评论比比皆是。于是柳永就和这些女子一样,被划为正统思想所不齿的另类。因此柳永在这些女子身上可以找到某种思想和人格上的共鸣。柳永在[西平乐]中说:“尽日凭高目,脉脉春情绪。嘉景清明渐近,时节轻寒乍暖,天气才晴又雨。烟光淡荡,妆点平芜远树。黯凝?。台榭好、莺燕语。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雅称嬉游去。奈阻隔、寻芳伴侣。秦楼凤吹楚馆云约,空怅望、在何处。寂寞韶华暗度。可堪向晚,村落声声杜宇。”可见柳永的情感一直都着落在“秦楼”、“楚馆”中,一旦远离就让他产生无限怅惘。而且这些青楼女子对柳永也可说是有始有终,据宋人曾敏行《独醒杂志》及杨??《古今词话》中说:“(柳永)沦落贫窘,终老无子,掩骸僧舍,京西妓者鸩钱葬于枣阳县花山。”“每遇清明,多载酒肴,饮于耆卿墓侧,谓之吊柳会。”柳永和这些女子可以说是互为知己。这样,柳永在与她们的交往过程中享受到了无穷的情感上的快乐。

同时柳永在烟花巷陌中生活时,也享受着很高的成就感。《传花枝》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的柳永在这个圈子里是一个倍受瞩目的人物,据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中说:“(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穿一时”。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中也说:“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柳永自己在《玉蝴蝶》中也说“要索新词,??人含笑立尊前。

”无论是谁,都需要他人对自己有一种肯定,何况柳永这样自视甚高的文人,可是在正统圈子里他得不到,即使为人相当宽容的晏殊对柳永也很刻薄,曾当着柳永的面说,“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在秦楼楚馆里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柳永倍受乐工、歌妓推崇,巨大的反差让他感到自身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对一个文人来说作用绝对是非常巨大的。

可以说柳永在秦楼楚馆里不仅享受着情感上的满足,也享受着人生价值的满足。可即使这样也不能说柳永以浮名换取浅斟低唱换得那么心甘情愿。从《鹤冲天》词中可以看到柳永是一个很自负的人,也是一个不甘心认输的人,在谈及落榜时他说是“偶失龙头望”,认为自己不仅应该被选中,而且凭才学,自己还应该是独占鳌头。无论中与不中丝毫不能影响他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自己是堪可为卿、为相的“贤”才,只是时运不佳才会名落孙山。同时柳永也是一个对未来充满着希望的人,他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很贤明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是不会亏负他这样的人才的,所以他在词中说自己的落榜是“暂遗贤”,认为自己终有直上青云的一天。从这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柳永不可能是一个永远终老于秦楼楚馆里的浪子,他对仕途同样充满着一种热望。在《鹤冲天》词中摆在面前的两条路——仕途和烟花巷陌让柳永很难抉择。从表面上看,柳永似乎放弃仕途,甘愿沉醉于温柔乡里,可是从意象构成、人物的状态以及色彩使用等多方面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柳永似乎对仕途更加难以割舍。

首先看在这两条道路上出现的意象。词的前半阕写的是对仕途的感受,出现的意象有:金榜、龙、清明的时代、贤能的才子、风云等等。金榜题名可以说是以前那个时代每一位读书人的梦想;龙是高飞于九天之上的神物,让人莫敢仰视;清明的时代与贤德的君主相连,也是一个时代的大幸事;贤能的才子,先天超人的禀赋、再加上后天长年的苦读方才有可能成就;这里的“风云”,应当指的是可以使人平步青云、直上天路的“风云”,更为历代的士人视为极为难得的际遇。可以说柳永在《鹤冲天》前半阕中使用的意象都是被视为最高贵、最神圣、而且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而下半阕所使用的意象有:烟花巷陌、意中人、风流事等。烟花巷陌,是只要想去就都能去的寻欢之所;风流事,是为文人生活增添别样姿彩的插曲,有了它,可以锦上添花,没有它,似乎也无伤作为一个士人的大雅。意中人,虽说应是让人梦寐以求的“伊人”,但因为她出现的场景在烟花巷陌之中、丹青屏障之后,而让人心中少了一些理想化。总之,下半阕中出现的意象是身处世俗中人的理想,充满了情与欲的梦幻般的旖旎。

其次,《鹤冲天》词前后两个半阕中人物的状态也是不同的。前半阕充满了一种追求,充满了一种向上升腾的力量:又是独占鳌头、又是乘风云直上云霄。而下半阕中浪子仿佛是被香艳的柔情缠绕得慵懒无力,对这些“红”、“翠”也只能是“偎”,只能是“依”。

此外,再看这首《鹤冲天》词中两半阕所使用的色彩。前半阕中出现的色彩有:黄金榜的金光灿灿、光辉耀眼;“白衣卿相”中白色,带来了神圣和洁净。所以可以说在柳永的眼中,仕途是一条直接云天的金光大道,让人无限神往。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人们,一个个圣洁光鲜,婉若仙人。而下半阕中出现的色彩:是“丹青”、是“红”、是“翠”,色彩斑斓,让人眼花缭乱,但却是凡间的颜色,让人唾手可得。这样的色彩安排,很清楚地表现出了柳永心底里对这两条道路的取舍——萦绕在他心头的恰恰是他表面上口口声声所要抛弃的“浮名”。“柳永远祖可上溯到唐代古文运动之先驱人物柳冕,五世祖奥始迁居福建崇安,祖柳崇虽称处士,却也诗礼传家,父宜进士出身,兄三接、三复、子?洹⒅朵烤??砍錾怼保?已гㄔ词沽?览硭?比坏厝衔??魑?咳瞬渭涌瓶肌⒉饺胧送舅忱沓烧隆6?伊?涝?恢挂淮尾渭庸?凭倏际裕?菅θ鹕?贾ぃ骸傲?涝僦辆┦Γ?窃诳冀?恐?薄H宦攀月虐埽?蹩荚诤文辏?坏枚????柳永二十四至五十岁或二十二至四十八岁。清宋翔凤《乐府余论》谓:‘耆卿蹉跎仁宗朝,及第以老。’”

在柳永的一生中“仕途经济”是他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而“绮陌红楼”是他一生的情感寄托,无论舍弃哪个都会使他十分痛苦,这就是柳永人生选择上的两难。所以,在《鹤冲天》词中在表示取舍时他用了一个“忍”字,“忍”是一种很痛苦、很矛盾的心态,仿佛在用一把刀将自己的心割为两半。纵观柳永的一生,在烟花巷陌里,始终难把功名真正抛于脑后。而一旦真的踏上仕途,又不断在感慨“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注 释

少年游柳永篇10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产业,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其他的省份我不熟悉,但是这一年的学习中,对于湖南省的主要景区景点多少是有一点认识的。但是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我的家乡不被大家所认识?我也希望有一天向别人提起我的家乡湖南永州时别人会马上想起一些代表性的事物,比如提到张家界别人马上就会说“那里可是风景胜地呀!”;提到岳阳人们会想到岳阳楼;提到长沙人们会谈起岳麓山,马王堆。可是提到永州或者零陵,大部分人都说不太清楚。对此我很难过,难道永州真的没有可以被很好利用的旅游资源吗?当然不是。不信我们可以一起去看看。

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山脉北麓,是全国唯一与广东、 广西两省相毗邻的地区。全市面积2.24万平方公里, 居全省第二位。是我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地和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我的家住永州市零陵区,对于零陵我是非常的熟悉的,暑假的时候零陵的每个比较着名的地方我都亲自游览了一遍。所以我想好好的调查一下我家乡——零陵的旅游资源现状。

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把舜陵称为零陵,源于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的动人故事。舜帝南巡死于九疑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她们一路寻找,一路伤心落泪,直到泪尽泣血。泪血洒到竹子上,留下泪斑,使竹子成为泪竹,又称为斑竹。***的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用的就是这一典故。但是,娥皇、女英最终没有找到舜帝的陵墓,在返回中原的途中,双双投水自尽于洞庭湖。为了纪念娥皇、女英的多情,人们将舜陵改称为零陵。在这里,零陵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泪、掉眼泪的意思。这么美丽动人的典故让我对“零陵”一词有了更深的感触。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经感叹道“画***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这句不朽的名句可谓是对零陵最好的赞美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少年游柳永10篇

学习

爸爸旅游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爸爸旅游10篇,内容包括爸爸旅游朋友圈文案,爸爸旅游攻略大全。熊爸爸很痛苦地回应:“噢,不是这样的,事情不是这样的!”熊妈妈说:“事情明摆着,不用争辩。”说完,她朝熊孩子使个眼色,两个人假装气呼呼地出门了。他们走了很远很远,这才

学习

银行申请书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申请书,内容包括写给银行申请书模板,银行协商还款申请书。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看我这份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写的辞职报告。从2012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信用社是我告别学校和社会接触的第一站,在这里我懂得了很

学习

好习惯伴我成长手抄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好习惯伴我成长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好习惯伴我成长手抄报怎么画,好习惯伴我成长手抄报等内容。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片(2)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片(3)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片(4)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片(5)小学生读书乐手

学习

法律手段论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手段论文,内容包括法律法规1000字论文,法律论文范文参考。总之,行***机关是***机关,“行***手段”是法律手段。行***机关的行******应以“效率优先,兼顾公正”为原则,用足各种法律手段,大胆***。二、依法运用法律手段(一)基层

学习

鹧鸪天代人赋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鹧鸪天代人赋10篇,内容包括鹧鸪天代人赋经典语录,鹧鸪天代人赋的古诗鉴赏。长青诗苑人长久,蜂鸟箫音树雅轩。花菲花,咕噜言,荷花畅想殇那年。屏前网络感情展,翰墨诗韵幸福连。爱情红豆浮华连,为君二赋鹧鸪天。静谧雅庄天涯远,飘香

学习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内容包括医学生物技术论文题目大全,生物技术简单毕业论文范文。2.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全照搬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直接反映,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学习

我是小小推销员口语交际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我是小小推销员口语交际10篇,内容包括我是小小推销员100字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口语交际。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并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敢于说、乐于说、善于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

学习

安全合同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合同,内容包括安全协议书合集7篇,安全合同简版协议书怎么写。甲乙双方为携手合作,促进发展,明确责任,依据法律之相关规定,本着诚实信用,结合双方实际,协商一致,特签订本合同,以求共同恪守:第一条:本项工程风险抵押金预收20xx0元整

学习

竹里馆王维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竹里馆王维10篇,内容包括王维的竹里馆中最有名的句子,王维竹里馆全文。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

学习

关于孝顺的名言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孝顺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孝顺老人的经典名言,孝顺父母的经典名言。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

学习

祝祖国生日快乐贺词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祝祖国生日快乐贺词10篇,内容包括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的贺词,祝祖国生日快乐贺词300字作文。4、祖国华诞天地欢,九州同贺笑开颜;张灯结彩热闹闹,千家万户乐陶陶;安居乐业百姓欢,社会和谐更安定;齐声恭祝祖国好,繁荣富强更美好!5

学习

材料成本差异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材料成本差异,内容包括材料成本差异的实践心得,材料成本差异通俗易懂的例子。在材料日常收发按计划价格计价时,需要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材料科目的调整科目。科目的借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超支额,贷

学习

塞下曲李白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塞下曲李白10篇,内容包括李白塞下曲六首,李白塞下曲原版。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2、翻译: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

学习

抱歉的英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抱歉的英文10篇,内容包括抱歉用英文怎么说,抱歉的英文文案。商务英语道歉信【一】DearMr./Ms,Wearesorrywecannotsendyouimmediatelythecatalogueandpricelistforwhichyouaskedinyourletterof

学习

柳永雨霖铃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柳永雨霖铃10篇,内容包括柳永雨霖铃被誉为千古绝唱,柳永雨霖铃最出名的一句。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成为慢词的大家,开启了宋词新天地。前代的词,基本都是令词,而柳永所写,则多是慢词长调,善于化时曲为新声。柳永创作了大量篇幅较长

学习

雨霖铃柳永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雨霖铃柳永10篇,内容包括柳永雨霖铃繁体,雨霖铃柳永七十二篇。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成为慢词的大家,开启了宋词新天地。前代的词,基本都是令词,而柳永所写,则多是慢词长调,善于化时曲为新声。柳永创作了大量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

学习

柳永原名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柳永原名10篇,内容包括柳永简介100字,柳永原名是什么。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

学习

柳永凤栖梧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柳永凤栖梧10篇,内容包括柳永凤栖梧深度解析,柳永凤栖梧诗。3、恋爱心已合,结婚情更浓。4、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5、祥云绕屋宇,喜气盈门庭。6、香掩芙蓉帐,烛辉锦绣帏。7、百年歌好合,五世卜其昌。8、笙箫奏凤凰,鼓乐迎佳宾。

学习

柳永词两首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柳永词两首10篇,内容包括柳永词两首名句默写答案,柳永词集10首。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他善于填词而且精通音乐,工于音律,走歌妓乐工合作的道路,在两宋文坛上影响甚大,他不仅留下了213首词作,并在两宋近1500位词人中创作数量

学习

比较赏析柳永代表作《雨霖铃》与《采莲令》

阅读(32)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有《乐章集》,存词近200首。传说他的《望海潮》“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竟使金主完颜亮“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雨霖铃》(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三册)与《采莲令》(为拓展学生视野而补

学习

浅谈以柳永为代表的宋初文人与歌妓的关系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以柳永为代表的宋初文人与歌妓的关系,内容包括宋文人评柳永,柳永与文人。【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宋代社会文化环境,当时词的文化地位,以柳永的生平和诗词为例,分析了宋代文人与歌妓之间的关系。【关键词】宋初文人;宋初社会;柳

学习

苏轼与柳永词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苏轼与柳永词,内容包括苏轼柳永的诗句,苏轼柳永的词。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冬,作为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太守的苏轼与同僚出城打猎,踌躇满志,情绪高昂,遂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以抒心意: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