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教师的诗句10篇

赞美教师的诗句篇1

1、《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来源:文章屋网 )

赞美教师的诗句篇2

案例一

把赞美送给学生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中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是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

我班的李卓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看着走廊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走廊里撒了一些饭菜,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着而过,好象没有注意到地上所撒的饭菜。这时,李卓同学走了过来,告诉大家不要踩了,然后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饭菜扫净,又用拖布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李卓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

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李卓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被同学们选为班级卫生委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案例二

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

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本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刘××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个同学的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而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刘××同学趴到桌子上。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下可完了,老师一定会在班级公开批评的。”我走到讲桌前,看了一下诗的内容,沉思了片刻,便将它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可刘××同学却坐不住了,他时而抬起头偷偷地看着我,好像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看了几次后,发现我无动于衷,他便开始写作业了。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刘××请到了无人的德育室,他耷拉着脑袋,用余光看着我,我让他坐下,他却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自习课上传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我说:“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他会心地点了点头。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他与我班一名女同学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

赞美教师的诗句篇3

1、学会本课生字,能背诵、默写诗句。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情地朗诵古诗。

3.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及诗人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对母爱的赞颂。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2、搜集有关赞颂母爱的诗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了解诗人。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请你们认真听,想一想这首歌是唱给谁听的?(多媒体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2、在这音乐声中,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学生说,教师小结:母爱是三月的阳光,温暖儿女的心房;母爱是巍峨的高山,不怕风吹雨打的磨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讴歌、赞颂母爱的古诗《游子吟》。(师板书课题)

3、当你看到这首诗的题目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师梳理)

4、了解诗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诗人孟郊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学生自由尝试)

2、正音,指名划分五言诗的节奏。

3、再按节奏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4、指名读、全班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游子心,感受慈母恩。

通过诵读,你们一定读懂了不少内容,现在请你们结合注释和手边的资料研究、讨论。看看你们弄懂了哪些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还有哪些还没有弄懂,把它记下来,小组讨论。(分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1、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喜欢的诗句的理解。喜欢哪句就说哪句。

2、引导学生读写临行前的诗句:当你再读这首诗时,你的头脑中是不是都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课件出示母亲油灯下为儿缝衣服的插***)

(1)教师范读,同学们想象,并说说体会。教师边朗读,边板书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读一读,想一想,以同学们提出的“远离故乡的游子在轻轻地吟唱什么呢?”这个问题为主线,读写临行前的诗句。这几句再现了临行前的什么情景?请结合注释,观察***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教师点拨:诗的第一句用“线”与“衣”两种极其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会母子相依为命的情感。再让学生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4)交流临行前的情景: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母亲为何不等明天再缝?针对这一问题师生研究讨论: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临行前的情景?并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出来的?

(5)从“密密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由此可想,母亲在“游子衣”里缝进的只是一丝一线吗?还缝进了什么?请把想象到的画面和体会到的意境先说一说,再有感情地读出来。

(6)教师提示:在古代有这样的一个习俗,儿子出远门前,母亲都要为儿子缝织衣服,缝得越密,儿子就会回来得越早。所以母亲“密密缝”,“意恐”是什么意思?母亲“恐”什么?母亲担心的仅仅是儿子“迟迟归”吗?她还会“恐”什么?“儿行千里母担忧”,所以,临行前母亲会对儿子叮嘱什么?

(7)让学生分角色倾诉临行前的嘱咐,体会母子难舍难分之情。

3、教师过渡,引出作者感慨的诗句。

过渡句:母爱之厚难以回报,儿子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汇成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生读,教师板书这句诗。)

(1)结合注释说说你的理解。

(2)把你的理解在诗中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用这个反问句式,想表达什么样的内心感慨?为什么儿子的“寸草心”不能报答母亲的“三春晖”呢?讨论、理解这个比喻句。 (结合背景、诗句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爱的无私、伟大和儿子永远无法报答母亲的遗憾。)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诗的意思,深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请带着你体会到的心情,个性朗读,背诵这首诗。(满怀对母亲的赞美、热爱、思念之情朗读、背诵,把母爱的无私、伟大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四、读写结合,激起创作灵感,进行练笔训练。

赞美教师的诗句篇4

一、品词析句,理解美

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必须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启发学生通过对字、词、句、段的揣摩和理解来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觉接受美的形象教育。如教学《翠鸟》一课,文中对鸟贴着水面往远飞走了的描写,一个“蹬”字,一个“叼”字,一个“贴”字,一个比喻句“像箭一样飞过去”,将翠鸟敏捷的动作描绘得鲜活、贴切,使学生品味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练、传神。再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写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诗中展现出深秋时候傍晚江面上的美景,作者以珍珠比作露珠,以玉弓比作新月,不仅十分传神,还营造出一个清幽、静谧的境界,泌人心入于脾,这大自然的美不知令多少代人都陶醉过。类似的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还有许多。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古诗。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品尝、阅读、体会并感受我国数千年的悠久文明以及文学的艺术美、文字美和情操美。

二、进入情境,体会美

语文教材的优秀文学作品极具诗情画意,虽然言尽但却意味无穷。故而,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放开想象的翅膀,跟诗人一起进入优美的意境中,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描写的景致,实现和诗人心灵上的沟通,进而深刻体会作品的内蕴。例如,著名诗人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写景的诗句,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如若我为诗人,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进行想象,继而提出四个问题:烟花三月的江边应该是一幅如何的景色你是否注意到?你是如何离朋友逐渐远去的?朋友的船如何渐渐地消失?此时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在美好的想象中融进学生对作品艺术美的体会,即便是成绩不佳的学生亦可于不同程度上有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了诗的美妙与情趣。

三、对比分析,鉴赏美

?Ρ仁羌?赏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美,一般是在比较的过程中产生的。例如,讲到《落花生》的时候,那不惹眼的小花生苗地下的果实,跟那些挂于枝头的耀眼果实相比较,更彰显出花生的内在美,再去体会父亲的“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无用的东西”这句话,继而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学生借助鉴赏,提高了认识,懂得了心灵美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这样存在对比的事物与人物还有很多,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比较、评判、鉴赏中获得对人生、做人、处事的理解。

四、用感情朗读,领悟美

朗读是领悟美的向导。教师要借助朗读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琅琅的读书声里,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韵律美,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情感得到美的升华。

以《白杨》为例,教师用审美的角度分析教材,设计教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配合录像,出示画外音:在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到处浑黄一体,但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杨。这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理解“高大挺秀”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恶劣的环境中,只有白杨能在此扎根,而且长得高大挺秀,这说明什么?作者在这里赞美白杨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让学生明白作者通过写白杨树的美来赞扬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赞扬他们美好的心灵。

五、发挥想象,创造美

赞美教师的诗句篇5

笔者参加了福建省建瓯市城区教研活动,听了青年教师王礼凤的《乡村四月》古诗教学,就有很深的感触。整堂课她自始至终总能以饱满的激情,积极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处于高涨的状态,课堂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的局面,充满了诗情画意。

一、针对性导入语,激发学生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课堂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做到课伊始,趣亦生。那么,根据不同课文特点精心设计导入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是借班上课,王老师根据古诗的文本特征,运用多媒体播放江南乡村的四季景色***,配以动听优美的旋律,引领学生感受江南新村的美丽与美好。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就被点燃,很自然就进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是呀,这么美的乡村景色,有谁会不喜欢呢?知道吗?这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美景正是来自美丽的江南,来自我们闽北的可爱家乡。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其实,咱们身边的美无处不在!”欣赏着怡人的乡村景色,听着教师触景生情的由衷赞美,不仅仅是学生,就连听课的老师也不得不佩服王老师这匠心独运的导入设计,真正从内心深处唤醒学生求职的欲望,而这正是这节课美的享受的开始。

二、过渡性导读语,焕发学生热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能“粘”住学生的语言使成长中的学生得以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无尽的遐想。在王老师的课堂中,过渡性导读语比比皆是,很好地诠释了古诗教学的重点――多读。

“看啊,那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看着这样的美景,置身在这样的蒙蒙细雨之中,我真想高歌一曲,直达胸臆,又想静静的低吟一首绮丽的小诗,以表达我满心的愉悦!难怪诗人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出这样的诗句――(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孩子们,让我们怀揣着对乡村四月乡里人家的热爱与赞美,请亮出你的嗓子!读!――(全诗)

“多么令人如痴如醉的诗句啊!此时,如果你就漫步在这乡村四月的小路上,看到如此美丽的田园风光。你要赞美这里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美景,你要赞美这里繁忙勤劳的乡里人家。那就把你所有的感情都融入这短短的28个文字中!读!”――(全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王老师就是这样一遍一遍地用丝线串起一颗颗珍珠,在古诗的教学课堂演绎出书声琅琅,演绎出诗意浓浓,演绎出生机勃勃。正如乡村四月的田野水波潋滟,草木葱茏,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三、传感性体态语,引发学生思考

积极的体态语言,具有传感性,它能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使教学信息得以顺利传递。教学过程中,教师专注期待的目光、优雅得体的手势、会心赞许的微笑、认真凝神的倾听、充满爱意的抚摸、彼此真诚的靠近,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传递积极的语言信号,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王老师教学古诗《乡村四月》时,身着一袭青花瓷旗袍,宛如一位江南女子款款漫步在课堂这块田地里,语速适中,声音柔美,在一咏三叹的导读中,让孩子们入情入境地吟诵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加上舒缓的音乐,令人陶醉,让人叹服。而当学生习惯用三言两语回答问题时,王老师总是耐心地引导学生:“你能用一句话完整地回答吗?”目光中的注视,手势中的期待,让学生在老师一遍遍提醒中,逐渐养成完整回答问题的好习惯。就连老师的范读,王老师也是用商量的口吻,对孩子们说:“听着同学们这么美美的读,老师也想读读,可以吗?”老师主动蹲下身子,成了课堂最美的姿态,这本身也是一种无形的体态语,浸染着学生蓬勃的心灵。

四、赏识性评价语,启发学生思维

《学习的***》一书指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的“赏识性”评价,就有助于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引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起足够的学习自信。

课堂中,有两处印象深刻:第一处王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绿遍山原”时,问:“这是怎样的绿啊?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吗?”学生纷纷回答:“一碧千里、满目苍翠、翠滴……”“同学们的词语可真丰富啊!看来,大家平时都很善于积累。”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有的孩子还在老师的点拨下说出了一些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第二处是“雨如烟”的想象练习。“知道吗,在江南的乡村四月,这样的青山,这样的绿水,往往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那细雨绵绵的,像什么? ”在农村,孩子们有这方面的体验,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那细雨绵绵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烟尘……”“难怪诗人会说‘雨如烟’。”“你们的想象力与诗人可有一比啊!就是这样的细雨,轻轻的,它飘落在你的脸上,抚摸着你的脸颊,轻吻着你的额头,惬意至极。就是这样的细雨,密密的,它飞舞着,飘洒着,整个乡村都像罩上了一层薄薄的烟雾。”没有言过其实,没有言不由衷,而是恰如其分的赏识性积极评价语言,正中学生下怀,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赞美教师的诗句篇6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多媒体;创设情境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拓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两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的教学,讲究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诗情画意地学古诗,让学生在美妙的旋律中学习古诗、吟诵古诗,使学生乐学古诗。

如何为学生创设符合诗意的诗境呢?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可以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可以以***配诗,感受情境;可以想象漫游,深入情境;可以指导朗读,体会情境等。但小学生喜欢直观的事物,而古诗中所描述的情境大都离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意境时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他们的特点。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日益普及化,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尝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出更加直观、更加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促进学生的古诗学习。

一、***解文意,创设情境

古诗教学中常见的写景诗,诗句优美,仿佛能带领人们走入一幅幅***画当中,给人无限的美感。这时,我们运用多媒体出示***片创设情境,如《乡村四月》里“绿遍山原白满川”一句,展示的是江南农村的美景。很多孩子从未见过那里的景象,当老师出示了满山遍野的桑树及泛着白光的稻田***时,学生对“绿遍山原”和“白满川”产生了直观的印象,朗读起来会带有强烈的向往之情和赞叹之情;《饮湖上初晴后雨》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展示的是西湖美好风光。我们都知道西湖的景色堪称一绝,如果我们能带领学生亲身到西湖边走上一圈,亲眼看看那里的美景,学生体会“好”和“奇”又有何难?当老师出示西湖风光***后,学生在***中景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深深陶醉其中,犹如走进了仙境。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古诗里所描绘的故事和画面是远离学生生活的,如一些反映农民生活的诗、送别诗等,这就更需要我们运用有效的媒体手段尽快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以便他们与文本对话,体会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四时田园杂兴》里“昼出耘田夜绩麻”一句体现了农民辛苦劳作的场景。但“耘田”和“搓麻”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似乎远了点,光从字典上来解释还不足以形象了解。当教师远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农民耘田***时,***中的老汉跪在田中伏下身子的样子加上教师深情的引读,学生很快就产生了对老农辛苦耘田的赞美之情,再读诗句时就自然而然能读出赞叹和敬佩的语气。

二、音乐激活,创设情境

创设古诗情境仅有***来辅助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得好:“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一幅画中如果能有动听的声音或美妙的音乐,就能更大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画的形象就能更清晰、更生动地展示在大家眼前,学生学习古诗也就更能贴近诗境了。

以往,我们运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创设一种适合诗中气氛的感情,如教学《绝句》时,为体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好景致,则可以色彩明丽的春景***为背景,配以轻快活泼的琵琶乐,将学生带入生机勃勃的春境。教学《登鹳雀楼》一诗时,以淡化的鹳雀楼为底***,配以雄浑的古琴乐曲,营造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对理解诗意能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现在,我们还要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的影音资源,让美妙的声音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望庐山瀑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认为,仅仅观赏庐山瀑布的样子是远远不够的,就好比在看一幅没有生命的画。如果试着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心聆听瀑布流水的声音,如此雄浑震撼,我们又能从瀑布声中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呢?恐怕这比有形的景物更能给学生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乡村四月》里子规鸟的叫声在烟雨蒙蒙中显得无比的欢快,这种叫声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似乎有些遥远,我们不如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耳听一听。“空旷的田野中传来一两声鸟叫,声音越来越近,你听到子规鸟在唱些什么呢?”这些问题一出,就引发了学生对文字和***画以外的无限遐想。而在本课结束前,教师为了让学生将古诗记在心中,设计了一个环节——将古诗配上音乐让学生欢快地唱一唱。别说,那古诗就是跳跃的五线谱,学生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回家还想唱给父母听。这让我想到,在古代古人的确有为古诗谱曲的做法,为什么我们不运用多媒体音乐为学生带来这种更简单有趣的学习呢?

三、再现情境,创设情境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动画的产生将***画、声音等过往多媒体常使用的元素融合在了一起,不仅有声有色,还能更准确、更有效地传达出诗中想表达的意境,在古诗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以杜甫的《绝句》为例,动画中有视觉上的黄鹂、翠柳、青天、白鹭,有听觉上的黄鹂的鸣叫,有近景“万里船”,远景“千秋雪”等,作者从多角度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声、色,动、静,远、近,线、点、面结合的绚丽而生动的春的立体***景。只要教师启导得当,这幅美丽的***画便会通过学生的想象映现在他们的脑海里,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令他们经久难忘。

教学古诗《所见》时,让学生边看森林的美景和牧童捕蝉的动画片,边听森林中潺潺的溪水声、悠扬的笛声和知了的鸣叫,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快就能体会到古诗中迷人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强烈兴趣,从而轻松愉快地走进文本之中。

其实,运用动画创设情境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牧童》里小童在林中欢快歌唱的情景,小童脸上那欢快的表情、手上拿着枝条一甩一甩轻快的动作,无不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小童当时的心情;《小池》中蜻蜓绕着荷叶飞舞,立在枝头的样子,看上去它们是多么喜爱这儿的美景啊;《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从百花中慢慢探出头来伸出墙外,诗中所表达含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解词达意,创设情境

在古诗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还能有效地解决诗中的一些难点字词,扫清学生的学习障碍,以便学生能更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如《草》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句,对“又生”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冬天百花凋谢和春天花草茂盛的对比,告诉学生只要“根”还在,旺盛的生命力是扼杀不了的,这样学生的心就更贴近“小草”的心,以心换心,更能读出对它们的敬佩之情。《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对“尽”“唯”的字义理解较易,而对文字后面所包含的情感却难体会。因此,我们可以播放课件:一只小船在江上慢慢驶过,越来越远,直到不见,只留下滚滚流去的江水。这时,学生仿佛站在了江边也在看着这一切,想着自己的朋友即将离去,这些词透出的伤感就会很快涌上心头,学生再读这两句,从而读出对好友的不舍。

赞美教师的诗句篇7

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这首诗。自学生字,结合句子理解词语,借注释理解诗意。小组、同桌可合作探究、讨论,谈感受。然后,在教师的点拨下指生说诗句的大意,其他同学给予补充、纠正。学生十分活跃,积极举手,争着回答。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这首诗。接着,让学生全面、完整地说出诗的意思。当学生们用流利的语言说完后,真使我惊讶。学生是这样来描述的。“深秋时节,山上草木都凋零了。沿着弯曲的石路,边行走,边往远处看。枫叶真美呀!不得不让我停下车来,观赏这一美景。只见火一样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鲜花还红艳。”学生之所以描述的这么好,是因为展开了丰富的想像,是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参与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概括的结果。

最后,我又说:“诗人把深秋的自然美景描写得如此之美,你能用自己灵巧的手把这景色画出来吗?”学生热情非常高,齐声回答:“能!”由于学生把诗的内容,描述的景物都融入头脑中。石经、枫树、红叶都?刻在心灵里了。因而,那生动的画面,就轻而易举地流入画纸上。画得如此形象、逼真,令人赞叹,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从这节课教学活动中,不难开出有以下特点。

1.学习古诗,打破了死记硬背的旧模式。让学生展开想像的同时,就把诗句印在头脑中了;让学生描述大意,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回忆了这首诗的内容,加深记忆。把抽象知识简单化,为熟记做了铺垫。

2.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点拨,为学习古诗扫清了障碍。

3.学生画画,实际上是对诗句理解的再加深,是思维能力的再开发,是从语言到实物艺术的灵活运用。

赞美教师的诗句篇8

一、善于倾听,发现生成

课堂上的亮点,源于学生精彩的发言。倾听能及时发现课堂生成,能使学生感受到关注。课堂上教师善于倾听,往往能使教学得以升华,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命的活力。如我在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时有一个环节,让学生用“谈笑风生”练习说话。前面一两个学生都是举类似这样的句子:放学了,我和同学们一路上谈笑风生。第三个学生的句子是这样了:中秋节到了,我们全家坐在院子里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月色,一边谈笑风生。很显然,这个同学的句子有了意境,相对之前学生的句子,这句话就生动多了。我及时发现,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在造句时也要讲求句子的生动性。

二、尊重差异,激发生成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的生命,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语文课堂就是要将这种差异视为一种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一位老师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是啊,不在钓鱼又是在干什么呢?老师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这首诗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妙的发现啊!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诗人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正隐含其中吗?”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遭受重重打击之下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来吗?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使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与魅力,展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三、弹性设计,把握生成

1.空间可以伸缩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教师怎么问,学生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学生谈到哪里出示***片,读至第几遍播放音乐等等,考虑得甚是周到。这样步步为营的设计,形成一种“线性序列”,殊不知却在不知不觉间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些什么?在教学设计时切忌作茧自缚。只有将线性设计柔化为弹性设计,老师的头脑才能卸下重重负累,从而运转自如;学生的个性才能摆脱层层束缚,得以恣意张扬。课堂才有可能因此而激情荡漾,灵感迸发,诗意盎然。

2.目标可以升降

所谓目标的升降,指的是在课堂推进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随机采取应对措施,升降目标的水平。《小露珠》这篇课文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感受露珠的美,体会小动物和植物赞美小露珠。在课堂推进过程中,有些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觉得小露珠太可爱了,大地万物都会喜欢小露珠的。”教师敢于接纳这一始料未及的信息,放手让学生进行想象,还有谁也会赞美小露珠?怎样赞美?学生说:“天上的云朵也来赞美小露珠,她说:‘小露珠,你多纯洁呀。’连太阳公公都来赞美小露珠,说:‘你晶莹剔透,美丽极了!’”预设目标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添入了灵活、创新的成分,提升了目标的水平,及时生成、丰满了目标。当然,目标的水平也可以降低。如本来预设目标是:正确流利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堂学情发现学生们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上有困难,于是果断降低目标水平,将“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水平置后。

3.环节可以增补

赞美教师的诗句篇9

一、结合自身的体验加以想象

学生欣赏诗歌时,要对所欣赏诗歌的内容加以想象。古代诗歌不像古代散文那样直白及容易理解,是借助于赋比兴的诗歌欣赏手法加以表现。某些诗歌中的某个字也就能够表现出整篇诗歌所具有的精神境界。其中还有某些不曾道出的感情,使得情深立现。比如:李白所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首诗歌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加以想象,有没有独自出门的时候,当只身一人游走在长江,只见一艘帆船的孤寂。学生则会体会到诗人的一往情深。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要对诗歌中的个别字准确把握,因为诗人主要是借助于某些字来寄托自己的全部情感。

有些诗人,主要是喜欢寓情于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诗歌所呈现出的景象加以体会,然后在景象中对体会到的作者全部感情加以体会。通过自己的感受,对诗人的感觉有所体会。

二、找寻“诗眼”

古诗词中的某个字或者某个词有时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其中包含着许多说不清道不完的深深意蕴!欣赏古诗词词语所需的最佳途径,主要是对画面加以想象,把画面与体味含义加以统一。一首词中值得欣赏的词语有很多,这些需要有教师的引导,由学生做出选择,不用字字求得解释。如果在选择重点的欣赏词语时,应当在学生对全诗的画面加以想象后,选择某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就是找到我们所谓的“诗眼”。比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忆”字为主,让学生说一说诗人在“忆”什么,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还要请学生在诗句中找出和“忆”有关的字眼。有些还可以与诗中的“思”字及“知”字相联系,进一步感悟到诗人的思乡之情。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一诗中,其中的“绿”字是诗的“诗眼”,这使得全诗的境界全出,因为它妙在形象,妙在自身的意味上。这样让学生学会了反复推敲与研磨,使学生领悟到诗人的用字之妙,进一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意境。诵读大量的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人文素养。

三、研读古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了解写作背景

小学阶段所学到的古诗词中,有许多古诗词有不同的作者,也

有不同的背景,表情达意也有所不同。以“送别”诗为例,在学白的《赠汪伦》时,诗中以汪伦的歌声送友,李白借用潭水抒发对友人的深深感情;在学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李白目送自己的朋友,用长江的水比喻与友人间绵绵不绝的情意;在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王维借酒送友人,借朝雨、青柳以及美酒来表达对友人分别的伤感之情。从诗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作者所具有的恋恋不舍之情。

再例如:翁卷在《乡村四月》、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以及张志和在《渔歌子》中,为我们所描绘出的田园风光真是风景优美,也表达出人们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在写景诗中,不同的是李白所写的《独坐敬亭山》,除了对敬亭山秀丽风光的赞美之情,还有“尽”“孤独”以及“只有”等词都体现了诗人非常孤独寂寞的心情。在背景资料的了解中,我们了解了李白的才华横溢,青年时的雄心壮志,但是遇到这样无奈的朝廷,在黑暗的统治中感觉到了世态炎凉,在长期的漂泊生活中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产生了孤独寂寞的情感,在读其诗时,要有压抑孤独心境的

表达。

2.课外拓展

以最简单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为例,我主要是让学生以画画的方式理解诗句。在学习白居易的《忆江南》时,我搜集了大量江南的美丽风光,用这些美丽的***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诗人为何对江南难忘,进一步读出对江南的赞美之情。

送别诗主要通过学生与朋友分别的故事及心情,体会到朋友间的恋恋不舍及离别之情……古诗词距离我们的年代久远,但是,古人的心情和感受都包含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深远的诗文中,这些贴近人们心灵的诗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通过它与我们生活进行比照,就会更好地理解诗文。

总之,中华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味及作用,在古诗词教学方面除了提高学生学习中华民族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优秀文学的表现手法及技巧,还要能够担负起培养年青一代的情感这一重要责任,让学生在健康美好的情感熏染下,能够提升人生境界。在古诗词中运用理想、道德及情感意志等的见解,能够比较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净化心灵,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处.小学语文教学技能[M].北京出版社,2012.

赞美教师的诗句篇10

关键词:古诗教学;理解诗意;感受诗境;表达诗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性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也是从诗意、情境、情感等方面对第三学段的诗歌学习提出了要求。我们先从一节课例说起。下面是我校一位教师执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给予我的启发:

一、理解诗意——用自学、交流、指导的方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自然清新,平易晓畅,字面上并无过于难懂之处。因此,教师采用了学生自学的方式,通过查找工具书,初步疏通字面意思;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互为补充和提示;再通过全班重点交流,学生质疑,互为解答;教师提问,解决重点字词,明确诗意。在这一板块中,教师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自学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并通过教师提问,对“四时”在本诗中的意思,“毕竟”“接天”“映日”“无穷”“别样”等较难理解的词意进行疏通,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领的自然融合。

二、感受诗境——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能够在众多描写西湖美景的诗词中独树一帜、独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不仅拥有作为一首好诗的共性,还拥有其独特之处。朱老师选取了写景诗歌的共性与本诗的个性两个层面作为教学内容,并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达到了举重若轻、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

1.巧妙运用多媒体,出示画(主题为《江雪》,学生曾经学过,很容易由画勾连到诗),请学生欣赏诗;出示本诗,请学生欣赏画,并加以提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看到了什么?

有了前面观画的铺垫和提示,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全能够想象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胜景。这一教学环节富有创意和实效,通过“画中有诗”的铺垫和“诗中有画”的想象来还原画面,学生对此诗的意境有了整体上的把握和印象。在此基础上,朱老师点明了“诗中有画”是中国很多古诗的典型特点。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起到了串联和整合的作用,自然而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特征之一,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2.杨万里的诗歌创作与诗学观点自成“诚斋体”,“诚斋体”的特点就是不仅能够敏锐发现与捕捉自然之中常被忽略的富有情趣与美感的景象,还能在这些景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悟,使他的诗总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先直抒胸臆,再具体写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

教师抓住了诗歌的这一特点,并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细读和品味。“知同辨异”是诗歌比较阅读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在突出作品个性、强化诗歌感受、挖掘作品内涵、激发思考与联想等方面能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教师选取了《饮湖上初晴后雨》,其“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受”的特点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形成鲜明对比,帮助学生在对比之中自然地理解和把握诗人由衷的喜悦和直抒胸臆的赞叹,并体会起句直率而大气的诗风。

同时,教师还关注到了本诗的风格与修辞手法的运用,选择同为杨万里所作《小荷》与之相比,体会本诗开阔壮丽、绚烂生动之美。选择本课前一首诗《望湖楼醉书》与之比较,体会本诗夸张手法的运用。运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进行比较,体会诗歌的对偶之美。

三、表达诗情——用诵读的方式

诵读是一种理解诗歌的有效方法。诗的美,诗的韵味,是要在诵读时才能感受到的。这种有声语言的互动可以帮助我们透彻地理解诗意,感知诗歌的声音,全面感受诗歌的魅力。古人所谓“涵泳”的说法,体现在诗歌中,就是让读者在对诗歌的声音状态(包括意义)持续的、反复的、生理性、情感性的体验中,体悟诗歌的真义。本节课非常重视朗读、诵读,从一开始的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到中间环节的读出画面感,诵读始终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在第三板块中,朱老师出示了诵读提示:(1)全诗应该用一种怎样的心情来朗读?(2)你认为诗句,哪些字(词)需要特别强调?你准备用怎样的声音来进行强调?帮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而这种自主朗读、自主体验、自主表达的开放式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个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赞美教师的诗句10篇

学习

广电网络工作思路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广电网络工作思路,内容包括广电网络公司工作思路,广电网络工作措施怎么写。坚持***的群众路线,建设服务型广电网络公司,说到底是为了推动各项工作发展,做大做优广电网络业务,既全面服务好群众,又推动自身发展。因此,我们广电网络

学习

出纳的职责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出纳的职责10篇,内容包括出纳的安全职责,会计和出纳职责。2、每天按时打印出OA流程中的付款审批单,根据记账凭证收付现金。3、每日负责盘清库存现金,核对现金日记账,按规定程序保管现金,保证库存现金安全。4、保管好各种空白支

学习

苏轼的古诗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苏轼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苏轼的春宵古诗,苏轼最著名的十篇诗词。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释:1、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2、泛:摇动。3、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4、故:于是。作品

学习

班主任心得体会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班主任心得体会,内容包括做最好的班主任心得体会,班主任心得体会大全集。二、要有一颗博爱的心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体会他们的内心要求。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有意无意通过外部流露出来,在班

学习

好累啊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好累啊10篇,内容包括我累了美文100篇,太累了的一篇文章。

学习

一个人的生活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一个人的生活10篇,内容包括一个人的生活记录美篇,一个人生活的经典文章。从来没有真正尝试过两个人的生活,所以并不清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只是看到过两人吵架后,女孩半夜跑到马路边哭。邻居从下班吵到半夜还都那么的精

学习

经典说说心情短语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说说心情短语10篇,内容包括qq说说经典心情短语,说说心情短语简短有趣句子。3.新年将至,愿你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搂着温馨,带着甜蜜,牵着财运,拽着吉祥,迈入新年,快乐度过每一天!4.有些事并不因时光流逝而褪去,有

学习

冬至是什么时候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冬至是什么时候10篇,内容包括冬至的相关内容有哪些,冬至优秀日记十篇。

学习

新闻通讯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新闻通讯稿,内容包括新闻通讯稿范文大全,新闻通讯稿范文100字时事类。一、“多想”,就是脑子里要经常围着新闻转在基层中,一些通讯员经常在抱怨“没什么东西可写”,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够多的原因。通讯员每天生活工作在基层,对周

学习

那些花10篇

阅读(37)

“哦……”我故意拉长了声音,暗示着我的愠怒。可电话那边的家伙却没有来的甩出来一句话:“如果你不要那些花儿我也懒得卖了……那我就不烦你了!”“等等!”我微微一滞,那些花儿……是的,那些花儿。“对啊!我看到了,真的很好看!”那个家伙的声音..

学习

梦游天姥吟留别朗读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梦游天姥吟留别朗读10篇,内容包括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的诵读,朗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读准字音是朗读的最基本要求,由于古典诗词讲究平仄押韵,且汉字里有大量的多音字,所以在学生首次朗读之前就必须要正音。如《念奴娇.赤壁怀

学习

数学小报简单又漂亮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小报简单又漂亮10篇,内容包括数学小报简单漂亮又好画,数学小报二年级内容简单。端午节节日祝福语:五月初五是端午,粽叶飘香鼻尖传。片片芦苇片片情,点点红豆寄情谊。粒粒红枣心欢喜,滴滴雄黄吉祥意。年年岁岁端午节,分分秒秒

学习

月度工作计划表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月度工作计划表10篇,内容包括厨房月度工作计划表,人事经理月度工作计划表。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对市场运作进行策划及指导。三、本月主要工作媒体宣传工作:通过4月的市场反馈情况看报媒有一定效果本月计划

学习

心目中的英雄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心目中的英雄10篇,内容包括心目中的航天英雄,我心目中的英雄十篇。***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匍匐前进,他没有丝毫的后悔,他不怕敌人的***弹。就这样,他倒在血泊中,和他一起的战友们惊呆了,他们想大声喊出来,可是,有敌人的围攻。他,再也

学习

教师师德师风工作总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师德师风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年度师德师风工作总结100字,学校财务人员师德师风工作总结。一、以制度建设为把手,努力构建师德教育新机制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在充分讨论大家取得共识的基础上,

学习

惊蛰诗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惊蛰诗句10篇,内容包括惊蛰诗词原创集锦,认识惊蛰诗句。4、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5、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6、春柳卧生根,早雷惊蛰户。7、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8、堪笑不能惊蛰户,空将胡蝶梦魂惊。9、浮云集。轻

学习

含有风的诗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含有风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古诗中含有风和月二字的诗句,含有风字的诗句飞花令100句。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将自己千思万绪凝结定格于一个画面,托物言志,借景抒怀,手法之娴熟、令人叹为观止。2.侧

学习

月亮的诗句古诗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月亮的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月亮的诗句古诗一年级,关于月亮的10句古诗。2、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译文: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

学习

有关山的诗句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山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有月亮有山的诗句,关于山与月的诗句。4、琼英斧碎非月老,瀑布天成非织女。初疑鱼鳖谒龙门,复恐星辰会牛渚。5、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

学习

关于父亲的诗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父亲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怀念天堂父亲的诗句,追思父亲的经典诗句。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2、观村童戏溪上陆游(宋)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三冬暂就儒生学,

学习

感恩母亲的诗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母亲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感恩母亲的生养之恩的诗句,女儿感恩母亲的诗句。2能力目标:学会默读,会用一些句式概括练说;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感情,明白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

学习

教师教学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教学,内容包括教师教学合集,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美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因素: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材是教学的内容,教学手段是进行教学的工具,教师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