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作品10篇

毕淑敏作品篇1

关键词:毕淑敏 小说 叙事方式

引言

在网络小说大量袭来的今天,大多数人正经历着不经大脑的快速阅读感受,诸多作家仅依靠出位的文笔吸引大众目光,鲜少涉足对人生的含义提出疑问。女作家毕淑敏悲天悯人,心怀慈悲善良,没有采用令人反感的谆谆教导,而是利用文字,从生命意义的角度出发,为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提供了一条最适合的理论之道。从创作初期,毕淑敏没有人云亦云和随波逐流的变化写作技巧,而是就坚持从自身经历出发,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在她的人生经历中找到缩影,在缓缓流淌的字里行间,讲述着生命的真义。在八十年代末刊发《昆仑殇》后,毕淑敏凭借着女性小说《红处方》走进大众视野。她的小说文风温婉,这种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对人类生命的赞美、对平凡生活之美的细致入微刻画,让小说多次再版。在一系列作品中,毕淑敏书写了对生命与生活的深邃感受,小说出版后得到了诸多读者的广泛认可。这种对生活的关注,对生命的关怀,使毕淑敏的作品被人们广泛称道。凭借女性作家特有的创作灵感、观察角度以及叙事模式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为更深入解读毕淑敏小说中的意蕴,以下从叙事主题、叙事模式、叙事语言的角度,从整体来掌握她的作品的写作思路,

一、叙事主题:生态伦理叙事

曾经有学者问过毕淑敏,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毕淑敏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喜欢亲近大自然,尤其是当创作思绪不畅、身心疲惫时,到大自然里走一走,置身于那山那水之中,仿佛有一种能量、一种智慧传输体内。”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毕淑敏对自然一直有一种敬畏之情,这也成为她小说创作的主要支撑点。人类身为大自然的子孙,她深谙人与自然之间相互牵动,犹如蝴蝶效应的关系,所以更加热爱自然和善待万物。大自然除了可以为我们供给物质基础,更能在精神和心灵层面输送养料,所以自然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极其重要。作家毕淑敏通过用文字的手段,号召人类关注环境和爱护自然,提高整体意识,在偌大的宇宙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协调社会发展与自然共生的关系,力争达到人与自然和睦共处的最佳状态。

毕淑敏的很多著作均在积极对读者展现人类当下的生存境况,无论是社会境况或是人物角色命运,都在她的小说中有所展现。与世界作家劳伦斯一样,毕淑敏也极为看重人类赖以生存的支撑点――生态环境。在小说《昆仑殇》中的人物形象、内容情节围绕着生态主题被拆解为若干个时间点,从人物登场与情节的变幻呈现于字里行间。此时,经过无人之境洗礼而来的庄重与超脱的气质凝聚于文字里,令毕淑敏的著作带着美学的力量以及精神的深度。毕淑敏在小说《旷野与城市》中写道这样一句话:“城市与旷野相互对立的实质就是现代文明与大自然的对峙。”我们为了不断地发展,将旷野变为城市,而城市的急速扩张侵吞了旷野的领地,打破了生态的平衡。在旷野的宁静和谐之下,城市显得如此纷繁喧闹,我们似乎并未意识到这种过度开发的错误,任性妄为,而自然总是默默忍受。平铺直叙写作方式极易令阅读者失去读下去的趣味,而毕淑敏的《旷野与城市》运用倒叙的方式,凭借预叙成效,杂糅插叙、补叙等方式,多方位对其作品叙事增加连贯性和可读性。起初,自然的忍受和包容没有打动人类,却让我们自以为是自然毫无还击之力,肆意侵害自然。高度的文明和高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自信爆棚,“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自然规律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毕淑敏心怀天下,查阅大量历史古籍,从远古的玛雅文明、庞贝文明等既定历史事实出发,向世人一步步的揭露生态的现状及对发出现代文明的理性批判的呼声。“人类永远不可能以城市战胜旷野,一花一草才是大自然的肌肤。”她的一字一句里无不提点着我们,要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方式,打造现代文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佳状态,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通过以上毕淑敏代表作的分析,我们发现她并不仅用生态伦理的视角对社会予以关注,她也很关注“当下人类的生存状态”,这种宏观叙事视角的设置,是作者精心设定的。[2]

二、叙事模式:第三人称零聚焦

由于毕淑敏一生独特阅历,这直接反映在她的小说叙事情节之中,有宏观的生态视角,也有微观的寻常百姓人家,但万变不离其宗的都离不开对人类生命意义追寻,在毕淑敏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是通过第三人称的零聚焦叙事模式表现生命的深刻内涵。尽管使用第三人称,但也能依据故事进展的需求,站在各个人物的视角来进行陈述,并且在关键时刻进行评论或是发表感悟,这种叙事方式有着锦上添花的作用。文学理论中对“聚焦”做出界定为:“描写叙事情节与事情的视角,表现这类事情与情境的情感与观点看法。”聚焦可以划分成以下三个类型,首先最常见的是零聚焦。这种也可以称作是无聚焦,也就是对于故事等内容并无特定角度陈述,而是运用全知角度来进行讲述,这时陈述者讲的事情要比作品里面所有人物都要了解得更多;其次是外聚焦。即陈述者讲述内容较少,也比小说里面其他主人公要了解得少;再次是内聚焦。这是从某个角色的视角来陈述故事。毕淑敏大部分小说作品中都运用了第三人称的零聚焦或隐含作者的叙事方式。

尽管使用第三人称的视角,但是她并非只是关注客观事件的产生、发展和结束,而是更加关注探索、窥视主人公角色的心理世界,力***展示外在事物改变时,人物的心理变化历程。在作品《孝心无价》中描写了主人公“离家游子”对父亲的一段描述,“一位瘦小的老人蹒跚而行,路过集市时候,来不及躲闪又被路人挤到一边,他看上去如此弱小,好似一叶将被海浪吞掉的叶子,消失在茫茫人海。”通过这段主人公的客观陈述,把父亲的年老与瘦小、主人公希望能够时刻帮助他的紧迫心境、无奈的表情和语言均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令毕淑敏能够尽情地随意更换陈述口气,用当事人这一方最为真切的心境去推动故事与情节的发展。在作者诸多其他小说中均采用同样的方式,运用第三人称的角度,不但可以把当事人此时此刻感受到的内心境况与表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还可以在旁观者的视角下将自身感受到的予以充分表达。

由此可见,零聚焦的书写方式可直接映射到作品里面所有人物的心中,讲出小说中人物内心无法直接诉说的“秘密”,人物内心的疑惑和冲突可以让读者看得更加透彻,作家在写作时产生的繁杂心思也可以透过角色来予以表现。这正是零聚焦叙事方式的优势,可以让我们能够对作品当中的角色的内心动态与个性等均有所掌握,对故事线索与情节展开以及叙事发展方向等均有宏观的了解。除此之外,零聚焦的模式也给毕淑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述作品以及抒写情感的舞台,让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主旨。

这样一种零聚焦表达方式可以让小说里的人物变得十分生动,情节流畅自然,叙事者知晓所有人物心中的真实想法。这种描绘可以让读者进入小说生动的情境之中,感知人物的内心。毕淑敏用隐含作者的角度对作品抒写其感想,对事件展开评述,不但表达了作品中人物的内心动态,还将其对生命之薄脆、命运之无常的理念做了表达。隐含作者还可以将人物及时引至其心理活动当中,通过心里上的激烈冲突展现和最终选择来推进小说的故事进程,让小说的内部具有推动力。人物只要有内心挣扎及抉择,都将使用零聚焦的叙述方式。[3]由此可见,第三人称的聚焦叙事视角是毕淑敏小说中最为显著的特点。

三、叙事语言:人物直接陈述

毕淑敏小说采用了人物直接陈述的叙事语言。法国作家兹韦坦・托多洛夫将叙事角度划分成: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人物直接“陈述语言”属于内视角,陈述者对作品故事内容发展的方向以及情节推进能予以掌控、评述以及发表感悟,表现出对作品内容或是交谈话语予以局部呈现。毕淑敏的部分作品均是运用陈述的模式来进行叙事的。[4]叙事角度是叙事语言中针对作品内容予以审视与陈述的特定视角,作者选取的叙事角度把内容、情节、角色与和其相关的所有告知读者。例如小说《血玲珑》中书写了作家对生命的关怀,通过人物卜绣文的直接陈述,将各个人物内心中的活动、个性等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毕淑敏创作的作品大多运用这类叙事视角,自客观视角,以旁人的位置来看整个事件的产生及其中的过程。从多元化的视角来看待同一事物,这样就可以展现出各不相同的事物面貌,在各类人群中也持有不同的见解。在这样一种陈述方式下,叙述者就好像是一位全知全能的人,这令创作者得到了更广阔的书写空间。

结语

作家王蒙曾评价毕淑敏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5]可见毕淑敏的写作是带有极强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她用文学载体对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发展进行博弈的书写,通过聚焦的叙事手法和人物陈述的叙事手法表现了社会的多元化,令她的作品在读者的脑海里创建了多面而立体的线索,就像穿梭于各种变幻的时空之中,与作家一起思考与感悟。毕淑敏的文风安静而淳朴,读者在不经意间就被她“大象无形”的自然气质所陶染,在经受内心洗礼与人文净化的一刻,可以在阅读中被其作品展现出的才气与魅力所倾倒。语

参考文献

[1]毕淑敏.毕淑敏文集・翻浆[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

[2]李文芳.探析毕淑敏散文中比喻的独特[J].语文建设,2013(05).

[3]毕淑敏.女人之约[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毕淑敏作品篇2

孝女、贤妻、良母,是著名作家毕淑敏作为一个女性的家庭角色。她做过多年的儿科、妇产科医生,同时她也是女儿、母亲、妻子,她写作的视角、流露的情感,也有着深厚的女性关怀的意味。

早年的“幸福记忆”被唤醒

有一年,毕淑敏自敦煌归来,兴奋地同母亲谈起戈壁的黄沙、祁连的雪峰。一直安静听她“喋喋不休”的母亲,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才3个月大的时候,我就怀抱着你,走过西域黄沙迷漫的古道。”

毕淑敏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讲过这段往事。母亲笑了笑,说:“你生在***,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当年也没有火车可坐。从星星峡经柳园到兰州,我每天抱着你,天不亮就爬上装货卡车的大厢板,在戈壁滩上颠呀颠,半夜才到有人烟的地方。你脏得像个泥巴娃娃,几盆水也洗不出本色……”母亲讲着讲着,眼圈儿不觉得泛红了。

静静地倾听母亲的描述,毕淑敏这才知道自己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当年的感动源远流长。她无法想像当年母亲是如何抱着自己一路颠簸一路风尘地来到北京的。

毕淑敏突然意识到,在自己和最亲近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毕淑敏说:“我们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我们失败与成功每一次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认识我们的人。我们何时长第一颗牙?我们何时说第一句话?我们何时跌倒了不再哭泣?往事像长久不曾加洗的旧底片,虽然黯淡却清晰地存放在母亲的脑海中。”

从此,毕淑敏爱听母亲讲起那过去的事情。“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她说,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

晚年的母亲尽管白发满头,但头脑清醒,也很健谈。看着慈祥的母亲,听着她讲“那过去的事情”,毕淑敏的心一次一次被打动着。随着母亲的讲述,毕淑敏早年的记忆被唤醒,开始清晰起来,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

生活的咸淡里体味幸福

毕淑敏籍贯是山东文登。但她没有在山东生活过,只是小时候随父母回老家探亲时待过短暂的几天。前些年,毕淑敏利用自己在山东讲学的机会,特地去一趟文登。到了老家的村口,只见几个葱农正忙着把新挖出土的大葱进行清洗打捆,满目葱绿,春意盎然。毕淑敏走了过去,葱农一听说是北京来的大作家,匆匆放下手中的活,围着她攀谈起来。毕淑敏向他们了解了一下大葱的种植特点与销售行情,并自己掏钱买了一把大葱。葱农说什么也不要钱,毕淑敏却坚持付费,葱农最后捱不过毕淑敏,还是象征性地收了费。

到了老家门口,毕淑敏看到一口机井,这是母亲故事里的井。她想到这家乡的水一定是母亲的最爱。就用随身携带的矿泉水瓶子灌了满满一瓶家乡的水。她试着喝了一口,清清凉凉,顿觉心旷神怡,疲劳尽散。她巴不得把家乡清新的空气也打包带回北京给母亲,可惜这是做不到的。

“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回到北京,母亲看到女儿自文登带来的大葱与井水,有些激动。大葱飘出的香味让母亲回味着儿时的生活,纯净透彻而甘甜可口的井水让老人不禁忆及老家的人与事,割舍不断的是对故里的依恋。

这些年来,毕淑敏写过的数百万字作品中,有关父母的文字并不很多。“不是不想写,而是因为特别尊崇他们,我的力量还不足以更深刻地理解他们以及他们那一代人,包括他们生活的环境和经历的年代。”这不是一种个人的谦逊,而是一种对长辈的敬畏!

好吃的是饺子。有一年,母亲亲手做好一盒饺子托人从石家庄带到身在北京的毕淑敏那里。那人叫毕淑敏马上尝尝,因为毕妈妈曾一会怕咸了,一会怕淡了,念叨不停。毕淑敏就吃了一口,但“什么滋味都没尝出来,只觉得喉咙口很热,像有块炭卡在那里,其他感觉都抵不过那热……”毕淑敏吃在嘴里,感动在心底。

包裹着温情的饺子,像根心弦,无意间触及,撩拨出的是一曲悠长的旋律。毕淑敏记得,早年受生活条件限制,吃饺子只能捱到年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地包上一顿饺子,就成了全家人的节日。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历历在目。包饺子,自然是母亲的“拿手绝活”。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饺子自然不再是稀罕食物了。然而,母亲依旧在一些年节包饺子,给子女送饺子,原来在母亲的眼里――饺子象征意味极浓,圆满、团圆、合家欢乐。品尝着鲜美的饺子,毕淑敏俨然看到母亲爬满皱纹的额头和那稀疏的白发,泪水不禁在眼眶里打转。

毕淑敏连连说,味道很好,不咸也不淡。来者听后,很高兴地表示要告诉毕妈妈“您女儿很喜欢吃您包的饺子”。毕淑敏却匆忙地拒绝了,因为如果说好,母亲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做这件事情,那她太辛苦了。并一再嘱咐他要说“饺子从石家庄带到这儿,路太远,都馊了,没法吃了”。

毕淑敏可以想像得出,母亲是清早,一个人披衣起身,孤零零地擀皮,孤零零地包……为了不让母亲再这样起早摸黑孤零零地辛苦为她做饺子,她就只好撒一个小小的谎了。

在父母的余年感悟“幸福”

在毕淑敏当医生的岁月,她碰到过很多次死亡,面对许多生命的突然消失,毕淑敏有刻骨铭心之感。毕淑敏说她原来是个“幸福盲”,而让她彻底转变的是父母的去世,他们都是含笑而去的。“笑着,幸福着离开――这是父母留给我最宝贵的遗嘱。”

2001年,在母亲被诊断为肝癌后的第一时间,毕淑敏实情相告母亲,没有像一般家庭做些隐瞒,说些善良的谎言。因为她知道,母亲很聪明,很敏感,就是隐瞒也拖不了多长的时间,一旦她知道了会更加的痛苦,导致病情***越来越不理想。

镇静的毕淑敏有分寸地向母亲阐述病情,盼母亲配合***。毕淑敏告诉母亲,医学可以有各种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老人宽慰了许多。母亲经过一段心理调整之后,开始接受并勇敢地面对这一事实,日常做好营养保健的护理与饮食调理,积极地配合肝癌***。

当中西医***都对母亲的病无效时,朋友介绍了偏方,由多种化学元素配成的粉末。为了印证药物对癌症病人没有副作用,毕淑敏替母亲先试吃药,后来陪伴母亲一同用药。毕淑敏的先生尽管有些感动,但是还是发出了自己反对的声音:“你没这种病,跟着吃药干什么?万一出了问题,老少都赔进去。”

这时,毕淑敏耐心地给先生做起思想工作:“妈妈患了癌症,对她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这个时候是非常孤独的,对她实施的又是一种新的疗法。如果出现什么偏差,对她的身体造成的影响就会很大。我是一个正常人,又有当医生的经验,对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什么的,反应更敏感一些。我先吃,如果没问题,妈妈再吃,保险系数就大了。”先生劝阻不住,只好看着她每天陪着吃药。

起初就被医生宣判“死刑”的母亲,后来有了3年零8个月的生命奇迹。这或许是上帝被毕淑敏的诚心所感动。2005年1月,母亲临终时,很清楚地对儿女们说道:“我非常幸福,这辈子很满足……”

毕淑敏作品篇3

一个在医生、作家和心理咨询师三重身份当中辗转的一个人,始终没有离开过人们关注的视野,她就是毕淑敏女士。

作家王蒙曾说,毕淑敏是“文学的白衣天使”。毕淑敏,在作家与医生这两个“近似圣职”的行业观约取,知宗妙用。她具有“大医”力量的作品,近乎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毕淑敏常常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她在共和国最高的土地阿里当了12年的兵,回北京后结婚生子做贤妻良母当医生,本来可以一直顺顺当当地走下去,但在34岁那年,她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反映高原***旅生活的小说处女作《昆仑殇》,一炮打响,获得第四届昆仑文学奖。她成功地从医生转型为作家,发表了400多万字作品,出版有12卷本《毕淑敏文集》,并获得多种文学奖项。1998年,46岁,正处在写作黄金时期的毕淑敏放弃写作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读书,在她50岁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后开了心理咨询诊所,做起心理咨询师,她又根据做心理咨询师的经历写了长篇小说《女心理师》。从2008年5月13日至9月4日,56岁的毕淑敏用自己辛辛苦苦写作所得的稿费(近40万元人民币),和儿子一同从日本横滨开始了长途航海旅行,环游世界,成为第一批环游地球的中国人,旅行归来她又推出新书《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2009年下半年,毕淑敏应“百家讲坛”邀请登台演讲,录制了20集关于破解幸福密码的讲座。在生命的旅途中,毕淑敏总是让自己活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毕淑敏在书里,探讨人性,祛除人们精神上的病痛。从此角度而言,毕淑敏一直在从事着治病救人的伟大事业。

不当医生是为病人着想

当年是什么让她放弃了“白衣天使”的工作呢?“作家和医生是不能并行的,做医生需要全神贯注,但有时写作一写就到了凌晨6点。我想,任何一个病人都不愿意一个通宵写小说的人给自己医治。医生太神圣了,是和生命打交道的。两难之下,我决定暂时不做医生了。哪天自己不写作了,封笔了,再回去做医生。”毕淑敏说。

毕淑敏说:“我从十几岁就开始做卫生员,我觉得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别密切相关,是没有办法分开的。比如说我做医生的时候,有一个病人过来,他说夜里睡不好觉,失眠,如果比较简单的处置,医生就会问,你是睡不着还是特别容易惊醒,还是很容易早早醒来,因为针对这三种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安眠药物可以应用,一般的医生把这个情况问清楚,使用相应的药物,也就算是尽到最大的责任。但是我可能就会想,一个人睡不着的时候在想什么,是因为发生了什么而睡不着,他睡不着是一个短期的情况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会和这个病人进行更多交谈,我会知道,他们其实是有很多不同的情况,其实就会关系到一个人的心理状况, 我那时候想做一个好医生,不但会关注病人的生理,也会关注病人的心理,因为我年轻的时候常常想自杀。”

我希望能对别人有所帮助

“特殊的人生经历使我格外关注生命、疾病、关怀、死亡等话题。

我觉得在和平年代里,除了交通警察看到死亡,可能医生是看到死亡最多的行业了,我觉得医生看了那么多的生生死死,会觉得生命其实特别脆弱。这个过程对我来讲是特别宝贵的一个过程,我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过得很有意义,也希望别人的生命能够过得有意义。”

20余年的从医经验使她格外关注生命、疾病、关怀、死亡等话题。她推出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拯救》讲述一名心理学博士带领几位***癌患者进行心理小组***的故事,被评价为“国内第一本有关心理小组***的文学作品”。

毕淑敏说:“我一直对研究‘人’特别感兴趣。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很神秘,这个探索的过程让我着迷。成立心理咨询中心,一来是想在国内做一个踏踏实实的试验者;二来主要还是想实现自己‘热爱人’的理想。能对别人有所帮助,担子很重,也很幸福。”

中国是全世界最需要心理医生的地方

中国特别需要心理医生,当人们温饱实现之后,就会进入对尊严、爱、自我实现和性的要求。毕淑敏说:“没有人到这里来讨论晚饭吃什么,怎么挣钱,大家讨论的是爱和被爱、工作的选择和人生的问题。

北京有许多心理诊所都是医院办的,有的心理咨询机构还在地下室里,从业的医生有许多都是精神科医生,其实这是两个专业。我到美国考察过若干个心理诊所,在美国看心理医生是个常态,保险公司每年可以报销20次心理咨询的费用。”

科学研究证明,烦恼、担忧、苦闷、焦虑等情绪既会成为多种身心疾病的根源,也不利于家庭和社会稳定。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执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远远满足不了这种需求:在发达国家,每百万人中大约有500名心理学家,而在我国,这个数字仅为3名。

人的心理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严重。现代人有心理疾病的大约占三分之二以上。我国心理门诊的出现,相比西方要落后一百多年。一百多年前,心理学鼻祖奥地利人弗洛伊德最先研究并开设了心理门诊,疗治药物不能解救的人类精神的痛苦。

“每一个人都是新的,我的诊室有一扇门,每次当有来访者进来的时候,我会站起来去迎接他们,那扇门每次推开的时候,我都会觉得是一个非常鲜活,但也是非常复杂的世界,开始和我发生了接触,会觉得每一个人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同样是情感问题,说同样年纪的女子,都是因为自己的婚姻亮起红灯,她们会觉得要找心理咨询师来讨论这个问题,可是那个起因,表现形式,包括应对的策略,包括当事人在其中的感受其实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看到每一个来访者的时候,都会觉得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中国是一个特别迫切需要心理帮助的国家。”毕淑敏说。

文学评论家贺绍俊评价道,“毕淑敏与其说是一位作家不如说是一位心理学家,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针对我们的心理疾患而开的心灵处方。这缘于她的善良和对人的心理隐秘的洞悉。”

也曾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

心理咨询师自己有心理问题吗?谁来给咨询师咨询呢?听到这个问题,毕淑敏说:“我们心理咨询师当然也会‘感冒’。比如我有时候非常沮丧,这时候我的同伴们可以给我***,帮助我寻找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

在普通人的眼里,心理师是一个略显神秘的角色,毕淑敏说,心理师必须在一切细节上为来访者着想,比如不能穿尖利、鲜艳的衣服,必须穿看起来很柔和的外套,最好还是毛茸茸的,这样更能让来访者安静下来。同时,心理医生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每时每刻都对人的素质进行着考验。在坐诊的时候,每天都有人在毕淑敏的诊所里号啕大哭,每天她的衣服都会被沾满鼻涕和眼泪,每天回家都会身心疲惫。心理医生的内心如果不够强大,那么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被对方的情绪攻入心理的死穴。所以作为一名心理医生,必须要首先处理好自己的心理问题,要学会对自己的保护。“

比如,心理医生不能加班;要对自己的心理和情绪有着良好的觉察力,一旦觉得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就要立即休假,或者找另外的心理医生来辅导自己。另外,心理医生也要善于从来访者对自己的无比信任中获得精神的力量。”

饶是如此,毕淑敏也曾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因为收集了太多人间的苦难,所以她觉得自己仿佛已经有三千岁那么老了。

有目标的女人最幸福

经常有人问毕淑敏,最幸福的女人是什么样子?最不幸的女人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毕淑敏给出的答案是:幸福这件事,是没有可比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发现、追寻、感受、固守幸福的一本账,因每个人的内心而不同。但是,一个生活的有意义、有目标的女性,一定是幸福的。她拥有一己生命之外的更高远的目标,在各种选择中始终保持清醒。

我认为一个不了解自己的女人,是不幸福的。她不知道自己最爱的是什么?现在的毕淑敏每天的生活就是读书、写作、做饭、打扫卫生、锻炼身体,和好朋友聚会,她快乐地宣称:“我知道哪一种洗涤灵、去污粉、玻璃水好用,知道怎么让家里的水龙头闪亮,让地板显得光洁,把衣服熨得平整服帖。在超市里买到打折品让我有另一种成就感。”她还想成为一名很好的厨师,想学习园艺,去周游世界……

她表示,在《女心理师》之后,她将着手创作一部关于阿里的小说,“它在我心中生长了几十年,已然参天。”

她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不知道怎样去“使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整天都处在浑浑噩噩之中,随波逐流,这样的女人一定无法拥有幸福。

毕淑敏作品篇4

一、 塑造方法

毕淑敏散文中的好医生差不多有七八个,他们形象鲜明,各具魅力,“老医生”们的大义、豪迈,教授的严谨、磊落,小毕医生的尽职、勤奋,两位专家的医术和服务,都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那么毕淑敏是如何运用文学的方法来刻画他们可亲可敬的光辉形象的呢?

首先,作者善于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对事件、场景等进行客观冷静的叙述,对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等进行准确的刻画,从正面来展示他们的形象特征。一方面,她把医生的日常工作写进作品,对他们工作中遇到的事件作完整而概括的叙述,记录他们在部队医院艰辛而充实的生活。如《针刺合谷穴》《第一次打针》等写小毕医生如何勤奋工作、不断进步的。另一方面,她对典型场景进行翔实的描绘,向读者展示医学知识和严密的逻辑,表现高原上医务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中的圣洁的医心。如《呵护心灵》中小毕医生“琢磨”出一个笨法子做血清化验、医科大学的课堂上关于抗菌素的分歧,都清晰可见他们那群人在艰苦条件下,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其次,作者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用环境描写、旁观者的议论等从侧面来丰富人物的内涵,烘托人物的光辉形象。一方面,她用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来反衬部队医生们大无畏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他们在缺氧酷寒的环境中,骑马巡回医疗,行走在国界线上,那种守护生命的豪情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另一方面,作者在散文中穿插了自己的议论和剖析,通过自己真实的心态、感受,以及对事件作理性剖析的文字,把人物托举到一个高度,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老医生殉身雪原之后,在追悼会上,“我才知道他的生辰,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老”,作者接着说,“满头灿然的白发,是昆仑山馈赠给他的不能拒绝的礼物”。夹叙夹议式的心灵感受,在毕淑敏的散文中经常见到。另外,《指纹状的菌群》《呵护心灵》等文中有不少剖析的文字,作者以丰富的人生经验引导读者去思考社会现象,告诉我们一个优秀医生应该有的作风,娓娓地表达她的深刻的见解,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第三,作者用平易生动的叙述语言给读者美的享受和丰富的联想。一方面,大量的比喻,把作家的真知灼见和切身感受准确地传达给读者,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如手术前,手臂被刷得“像一根搓掉了皮,马上准备凉拌的生藕”,血肉之躯被联想成冰凉的物品,令人心痛。另一方面,夸张性的联想,造成特别强烈的表达效果。“瘦瘦的胳膊比红蓝铅笔粗不了多少”“脸色煞白,似乎骨髓给抽出来了”说的是病人的凄惨;“隔着荒原一般辽阔的办公桌”说的是医院等级的森严。

归纳起来,毕淑敏的散文简洁、随意、自然贴切。冷静的叙述和理性的分析恰到好处,不故作高深,不作琐碎的细致分析,点到为止。描写真切、生动,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内在的东西,有时寥寥数语,却令人过目难忘,显示出一个文学家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底。

二、形象意义

毕淑敏用深情朴素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组光彩照人的优秀医生的形象。他们大义、慈悲,严谨、敬业,有菩萨的心、救世的手,是一群真正的白衣天使。那么,作者写出这样一组人物有怎样的感情寄托和现实意义呢?

首先,毕淑敏描绘的医生形象是其自我经历的再现。其一,她对生活战斗的地方,深切缅怀。毕淑敏从17岁至28岁是在部队医院度过的。她坦言:“成就我的事业,奠定我人生价值的是西部的高原,是她给了我刻骨铭心的印记。”在这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10年里,老***医们给了她绝对重要的影响。他们并肩奋斗的身影矗立在她的心里。那些记忆在她的血液里游走,拒绝融化,“假如不告诉别人,我对不起冰雪下长卧不起的英魂”。于是她听从心灵的呼唤,开始尝试写作,写他们的大义奉献以及对自己的影响。其二,记录自己身体和心灵的足迹。当她还是个17岁的少女时,命运把她安排到海拔5 000米的藏北高原。那里是生命的禁地,作为5名女兵中的一员,她有过恐惧、痛苦、绝望,也有过成功的喜悦和挑战极限后的豪迈,她用***人的坚强和医生的忠诚演绎了10年青春的岁月,领悟到庄严、崇高、圣洁、伟大的内涵,这是她“西部生活的价值”。对这10年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进行真实的书写,对自我价值进行认定,也是作者创作的另一个原动力。其三,对引导自己成长的贵人唱出心中的爱和感激。当初,毕淑敏是被动地开始学医的,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女***医,首先有赖于自己的勤奋,同时离不开***医们的提携和教导。教她打针的胡护士,给她授课的教授,在天葬台上教她解剖的老***医们,都是她生命中的贵人。即使是那个消毒不认真引起事故的女同学,还有刁钻的牙痛病人,也给了她人生的教益和磨炼,这些都是她进步的阶梯。“热爱曾经有过的生活”的毕淑敏多次流露出对他们的感激。如“第一次打针的教训真是刻骨铭心”“一段非常凝重宝贵的教诲”“我对解剖课简直刻骨铭心”。毕淑敏在部队的11年,辛苦着也快乐着,她热爱那一段生活,所以总是不断地回忆起部队的生活和***医的形象。在她所写的医生类的散文中,***医的形象占了大半。这些回忆都以“我”的经历和感受贯穿始终,是她对自己生活轨迹的真实记录,是身体力行之后,灵魂对自身的深情回望。

第二,毕淑敏借助医生形象来提醒众人凝视崇高,歌颂真善美。一方面,医生所从事的救死扶伤的事业的崇高,以及医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力量令作者仰视。医生是胸怀大爱的人,他把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责任,用高科技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是与鲜血和生命相关联的宝贵的东西。选择了这一行就选择了艰辛和责任,也就选择了高尚无私。作家对好医生的深情赞颂是对生活中真善美本质的挖掘,用它来“照亮世界的阴暗”。另一方面,一代代医生用悲壮的探索,书写了人类的不屈和崇高,作家对他们的深情凝视是对人类精神中最本质的力量的挖掘。他们的前路没有尽头,他们攀登的路上风险重重。责任是重大的,职业道德是严酷的,况且,生命的规律是不可战胜的,所有的努力最终都会败给死神,但是他们像勇敢的夸父,为了追赶光明渴死累死无怨无悔,像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明知不可为而为,显示了人类精神中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奋斗精神。毕淑敏用这些崇高坚强的东西来激活大众久已疲惫的神经,可以烛照人类精神前进的方向。由于对医生职业的好感,对人类精神的关注,毕淑敏选择了医生这个写作题材,用满腔的热情歌颂了他们的奉献和对科学的追求,歌颂他们心灵深处的真善美。通过对这些崇高人群的深情凝望,体现作者的文学观、人生价值观,寄托她的精神追求――引导人向善,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第三,毕淑敏通过描绘医生形象引起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呼唤悲悯、温情和对人的关怀。一方面,由爱衍生出她对某些社会问题以及某些人群的关注。病人是绝对的弱势群体,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关爱。如他们身体有病,需要科技之光的照耀。脸色苍白戴着帽子的癌症患者把女医生当做上帝,然而她不是,男妇产科专家也不是。又如他们在重重的压力下已经不堪一击,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体恤和照顾。另一方面,医生是个艰辛的行业,需要整个社会认可他们的辛苦劳动和人生价值。如医生的职业有特殊的风险和压力,他们脑力体力双重付出,“高强度的生死搏斗”耗的是“心血”。男妇产科医生说,他不接受病人的礼品,但“需要病人对花费在他身上的心血和劳动,予以理解和敬重”。当毕淑敏和男性一样履行对国家的义务,跟男性一样努力工作,取得了同样的成就甚至更高的成就时,她却要背负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在21世纪的今天,女性在各个领域顽强拼搏,家庭事业的重担一个也不舍得放弃,如何来评判和选择,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毕淑敏作品篇5

在写《幸福的尺度》这本书的读后感之前,我想先谈一谈毕淑敏老师的另一部作品,那便是《破解幸福密码》。像许许多多读者一样,我曾经很积极且很好奇地读完了那本书的每一个细节,无非是想找寻到那个密码,可是,读完后才顿然醒悟,那个密码其实并不存在,若说有,也有,那便是我们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感慨之余,我一口气写下了《破解幸福密码》读后感,然后很随意地放在了我的博客上,没承想,点击率一路猛增。我相信,真正吸人眼球的并不是我的文字,而是幸福这个词。而我之所以在这里炫耀点击率的原因就是要说明世人对于幸福这个词的重视或者说渴望。

幸福,这个我们平日里极少挂在嘴上的词,却以一种无比坚定的姿态潜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特别是在生活品质日渐贫瘠的年代,对幸福强烈的渴望成了我们每个人努力的动力。可是,何为幸福?有人说幸福就是快乐,有人说幸福就是成就,也有人说幸福是个虚无飘渺的东西。还是我们勤劳朴实的老农最实在,吃饱穿暖就是幸福。是的,在不同的年代,幸福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解释,或平淡,或飘渺,尺度因此而产生。尺度是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度抑或理想度,而因每个人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于幸福的理解度当然也不尽相同。还是毕淑敏老师说得好:幸福的尺寸始终在我们内心的神圣之处,那就是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全然把握,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这个方式又是给自己带来快乐的。

《幸福的尺度》一书虽说多数是毕淑敏老师的旧作,但因有了全新的装帧,读来倒也是别有一番风味。诚如毕淑敏老师在书中所说:我愿以当年老阿妈为自己亲人捻线的心境,要求自己的文字,温暖而不伤人。所以,无论是旧作或者新作,温暖的文字是永远让人百看不厌的。

这本书毕淑敏老师精心用了六大章节组成,每一章节都用了一个闪亮的标语,如:幸福,从心开始、幸福,为你守候的节等等。而且每一章都由几个***的人或事组成,读来亲切、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再加上毕淑敏老师灵动的文笔、敏捷的思维,还有那种拉家常似的娓娓道来的叙述,让我们在感动之后,回味无穷。

书的一开始,毕淑敏老师以提醒幸福为开篇,我先是很惊诧,仔细一想,也不无道理。是啊,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不快乐,可是,你又是如何知道自己不快乐的,那必定是体会过快乐滋味的吧。那么,这段快乐的时间哪怕是几分几秒你也要紧紧记牢了,提醒自己你是幸福的。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悲伤过于沉湎,而对那些幸福的时刻很容易忘记,其实那是你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记得,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讲座,那位老师对同一个笑话讲了三遍,第一次笑的人很多,第二次笑得明显少了,到了第三次几乎没人笑了,于是那位老师说,你们不喜欢为同一个笑话一直笑,那么为何要为同一件不开心的事一直伤心呢?那一刻,我几乎是为之一颤的,仿佛受到了打击,我的嘴角渐渐舒展开来,是的,确实如此。

毕淑敏作品篇6

《藏在这世界的优美》 是人称“文学界的白衣天使”的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旅游散文全新作品。在她优雅聪敏的叙事中,缓缓地聆听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旅行心灵故事,发现那藏在世界的处处优美,进行心灵上的洗涤,增长生命中的见识,找到心灵归宿,最终成为幸福的自己。

我一直很喜欢读毕淑敏的文章。从事写作20余载,她一直在用温暖、淡定的笔触书写着对人性的关怀,展现着自己豁达、开阔的人生观。在生命的旅程中,她总是让自己活得有滋有味、幸福快乐。由于工作的关系,她喜欢旅行,尤其喜欢坐着火车去旅行,因为飞驰的速度,变换的风景,奇异的遭遇,萍逢的客人……可以让人持续地欣赏沿途的风景,敦促我们警醒,唤起我们好奇。通过旅游可以记载旅途的心情,并去寻找这个世界的优美。毕淑敏认为,旅行之于作家,就像歌唱演员练嗓子,舞蹈演员练功一样,是一种职业要求。“旅行会让你从原有的轨迹中脱离,开放自己的各个感知体系,眼耳鼻舌,都处在挑战的状态。人通常在这种时候,特别容易碰撞,产生一些思考,有的时候甚至会对价值观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人们常常谈世界观,不出来看世界,怎么有观呢?”

2013年,毕淑敏进行了一趟“带着灵魂”的非洲之旅,用14天的时间纵观南非和中部非洲,面对着广阔的非洲高原和无数的动物,包括史前人类的遗址,让她很受震撼。她还在非洲坐了一辆被称为“非洲之傲”的火车,其实就与咱们中国的绿皮火车一样,花了这么多钱买了这么一车票,来异国他乡坐一春运的火车。他们说她是中国大陆首个来坐这个火车的,她觉得还是想把一些所见所闻来与大家分享,但是对非洲又不太了解,所以查证了好多资料,特别投入。这趟非洲之旅在新书《藏在这世界的优美》中都有精彩呈现。

这本长达15万字的《藏在这世界的优美》,收录了毕淑敏近十年来在中东、巴尔干半岛、北美、西藏等地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18个异彩国度,19篇心灵美文,39张异域照片,带你从眼至心倾听地球低语。书中既描述当地历史,又体验纯正风情,所写内容包罗万象,融合历史、***治、风景、人生、故事为一体,多重方面为你呈现你所未见的世界所蕴藏的无限美好。

毕淑敏作品篇7

《花冠病毒》讲述20NN年一种可怕的瘟***病毒――“花冠”突然袭击燕市,人类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通过组合自我心理能量,与病毒血战的故事。小说直面末日话题,告诉人们,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面前,只有依靠心理能量,依靠必胜的信念,才能顺利渡过难关。会上,毕淑敏首次与大家分享了她在***一线采访的亲身经历,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才使她萌生写作《花冠病毒》的念头,时隔八年后,《花冠病毒》终于成功出版。《花冠病毒》是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探索当代社会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在《花冠病毒》这部虚构小说中,对抗花冠病毒的武器,毕淑敏给出了两个答案:一个是“元素”,一个是心理能量。元素只是一种虚构的药,现实中尚不可行。对于普通人来讲,心理能量是最好的武器。

在书中,还有毕淑敏亲自为读者挑选的一个特别小礼物,最终选定“心情卡”随书附赠。这种“心情卡”可根据体温和生物电流的数据变化,测试此时的心情。提到“心情卡”的作用,毕淑敏表明:“本书如果真是边测心情边阅读,大部分章节会让人忧虑和紧张。结尾处,应该是平和安宁的。此卡只是提示读者朋友注意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玮婕)

北京文汇天下致力于打造“心灵自助”品牌

本刊讯(记者韩阳)1月10日,北京文汇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肯定――我是美好的》新书,以及“全媒体多渠道新模式”出版创新营销模式推荐会。此次会议是文汇天下联合国内多家机构跨界合作,打造国内“心灵自助”第一品牌――“闻道”系列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

北京文汇天下文化公司的负责人朱玉梅表示,国内心灵读物早先也有出版机构涉猎,然而就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想一朝一夕改变自我的精神状态,解决心灵问题,如果没有恰当的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其实举步维艰。所以,他们基于国际视野,引入了“心灵自助”这个概念,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以“心灵自助”为核心的文化品牌一“闻道”。而作为“闻道”系列“心灵自助”类***书的开山之作,选择西方“自助运动”的缔造者露易丝‘海的《肯定――我是美好的》,是因为此书集其一生经验和智慧,创造了科学、严谨、系统而且简便易学的方法一一使用“肯定句”来帮助人们改善心理问题、获得自我成长。

华裔时尚设计师出版小说鼓励癌症患友

本刊讯在2012年的北京***书订货会上,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说《神狱》引起众多媒体和读者的关注,作者孤帆-Galo的经历和现场的感人场面让在场的记者和读者为之动容。孤帆・Galo,旅欧著名华裔时尚设计师,他将东西方艺术融合升华,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在国外,他的作品被多明戈、莱昂内尔。里奇等国际巨星和皇室等***界要人采用,成为国际时尚界少有的华人设计大师。在国内,众多大牌明星都争相请孤帆・Galo设计,国际钢琴大师郎朗多年来参加的国内外重大活动的服装和舞台造型一直都是由孤帆-Galo设计制作。孤帆Galo将自己的经历改编创作出小说《神狱》,把自己身边的朋友浓缩成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读者可以从小说中察觉到孤帆・Galo对生命、爱情和友情的渴望和珍惜,他要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感悟,告诉人们病魔并不可怕,只要有追求,有希望寄托,有孜孜不倦的奋斗,病魔缠身的身体依然能绽放出生命的光辉。

(菲菲)

安意如:新作《日月》远胜于我所有成名作

本刊讯

毕淑敏作品篇8

品书,是浪漫的。毕淑敏说过:“阅读是一种孤独。”而我,却认为阅读是一种浪漫。我们可以坐在书桌旁,在绵绵春雨下,品尝一杯浓郁的红茶,品味一本好书。是多么有情趣的啊!

品书,是一种乐趣。别人说:“品味着《孟子》我感到它的“理趣”,品味着《三国》我感到它的“智趣”,品味着《水浒》我感到它的“义趣”,品味着《红楼》我感到它的“情趣”,让人荡气回肠;老庄的玄妙,太史公的深邃,苏子的旷达,易安的细腻,让人陶冶性情;浮士德的探求,安德列的追寻,保尔的顽强,老人与海的拼搏,让人奋发进取。躲进小楼,畅游在书海当中,那是最惬意的时候;理清思路,品味着其中的语言,圈点、批注,积累运用是最好的品书方法。”

写书的人都是富有经验的老手。他们会从生活中品味出各种各样的味道。有甜有苦、有酸有辣……都一一从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来。阅读他们的作品,我们有如经历了一个人生。同样地感受几个不同的作家作品,我们有如经历了几个人生。我们感受作家的思想,更可以从中悟出一些人生的道理,这些道理却是会使我们感到如获至宝的道理……

毕淑敏作品篇9

关键词:女工人生坚强幸福

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是当今文坛不可多得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关怀”的挚爱、鲜明的时代气息、悲壮的理想主义基调和现实主义写作精神,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引起了很多读者和研究者的兴趣。她以女人特有的目光,饱蘸激情为读者捧出了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女工》一书。在这部书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她对弱势生命的观照和对生命精神家园的关注。

《女工》以时代的大变迁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浦小提从小学到中学,经历“”浩劫,分配进工厂做普通女工,随后婚姻失败,又下岗在家,无奈之下做起家庭服务员的故事。小说似河床流水,顺道无阻,不枝不蔓,不牵不强,疾驰畅流。而浪花飞处,泥沙俱下,又不由引起我们不尽的思考。在九十年代的文化语境中,对女性经验的呈现是极端而又偏颇的。私人化或者说个人化的写作方式的选择,使得女性作家在关注女性时,多是侧重于对极端文化经验的书写。于是,文学作品中许多女性形象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被扭曲、被物化、被异化。面对这样的女性形象,我们一次次困惑、一次次追问,这样一批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是否能够代表现代社会中的女性的主流?同样身为一名女作家,毕淑敏却把敏锐的目光投向了默默无闻的平凡小人物,她站在女性的立场,着力描写了一个普通下岗女工的命运。这个叫浦小提的女人,命运中有很多波折,从天真纯洁的少女,到艰难度日的下岗女工,浦小提在时代的潮流中漂浮,但她始终以坚强的毅力维护着自己的尊严。我们从浦小提身上,看到了女性的坚韧宽容、沉潜沧桑之美。

作品以主人公浦小提面对命运的不公、世事的沧桑,进行不屈的搏杀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与乖戾命运进行不屈抗争的人生画卷,透过这幅画卷,我们看到了一位愈挫愈奋、愈炼愈勇的坚强女工。学生时代的浦小提是个清秀孤傲且学习优秀的女孩,与大多数人一样,她也怀有花一样的理想,却因遇上了,理想之花还没有灿烂盛开便随时代的动荡而枯萎了;中学毕业分配工作时,不甘受辱遭人算计后,被分配到一家工厂,干起了男孩子都不堪忍受的重体力活;婚姻上阴差阳错,无奈中她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男人;在婚后经历了短暂的平静后,却又遭到丈夫无情的抛弃;离婚后更是噩运连连,工厂破产,工资停发,生活拮据;下岗后,求职无门,只有干钟点工来维持生计……艰难困境中,浦小提没有被不公命运所击倒,在坚强力量的支撑下,她挺过了一个又一个苦难的关口。

从浦小提身上,我们看不到华服丽影,看不到高谈阔论,看不到锦衣玉食,看不到矫揉造作,然而,我们却深深地被这个叫浦小提的普通女工感动,我们会与她同声同气,同悲同喜,就像著名作家梁晓声看罢小说后致电毕淑敏说的那样,“这是近5年来中国文坛惟一一个写得好的关注小人物的作品,浦小提的故事看了让人揪心,不敢再看下去,生怕她又遇到了什么事……”也正是从浦小提身上,我们读懂了真正的坚强其实是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却依然达观宁静。浦小提经历了人生一次次劫难,但对生活和命运从容隐忍。面对卑微的家庭出身,浦小提从容坦然,不避讳,不抱怨,如果说少年时代的她坚强地面对生活还是一种无意识的接受,那么结束时,她不肯忍受负责安排工作老师的骚扰,不愿出卖自己而毫不犹豫地放弃去好单位的机会,则是她第一次面对人生诱惑时自觉抵制,此时的小提开始让我们敬佩;结束后,她因为善良落入了白二宝的婚姻锁套,为了白二宝放弃了文化学习的机会,可最终却被白二宝抛弃,已经一无所有的小提面对生活的又一次打击,依然不怨不怒,坦然接受了现实,独自承担了抚养女儿的重任,宁肯买断工龄为女儿凑齐学费,也不肯低三下四去求前夫;下岗后,她以前的世界陷落了,她依然没有怨天尤人,即使错过了大好时光,没有了青春年华,没有文化的积累,她依然要坚强地为自己重新构建一个世界。

在浦小提身上,我们看到了现世生活中的甜酸苦辣、喜怒哀乐,这是世俗人生中无法回避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和基本内容,我们可以从中体验人生的意味,了悟人生的真谛。浦小提的形象打破了长期以来由众多的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营造的关于美好人生和理想生活的心造幻影,使人们能够更加真切地直面现世生活,更加执著地眷恋现实人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执著,也因此而不仅仅在于热爱它的“美好”和“理想”,同时也在于接受包括那些并不“美好”和“理想”的部分在内的全部人生内容和构成要素。以这种观念来看待人生不是让人消极遁世,而是让人积极入世,只不过这种入世不是让人们去孜孜以求地谋取功名利禄,而是让人们去体验人生的全部丰富和复杂,以便通过这种人生体验,在丰富复杂的人生旅程中安顿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抚慰和升华。按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说法,这种人生态度是属于道家哲学范畴的一种“获取相对幸福”的人生哲学。冯先生认为,道家哲学尤其是它的创始人之一庄子把世间的幸福分为绝对的和相对的两种,能够自由地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充分地发挥我们的“自然能力”,我们就能获得“相对的幸福”。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超越事物的相对性区别,达到一种物我同一的境界,我们就能获得“绝对的幸福”。的确,人生虽不是苦旅,但困难、挫折和失败会时常光顾我们左右,无人可以逃遁。不同的,只是我们的态度和由此作出的选择。人生本无意义,创造意义还要靠我们自己!

浦小提在爱情上,没有得到自己最爱的人;在婚姻上,被丈夫遗弃;在事业上,下岗后只能去做保姆。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女人,是苦难和不幸的。但是,浦小提并没有在种种苦难中垮掉,而是顽强地面对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继续自己的人生。小提的人生意义是需要她去寻找的,小提的幸福也是需要她去慢慢感受的。当我们为小提的命运多舛而叹息时,我们同时也在她不屈的抗争和固执的坚守中感受到了她所体验的幸福。之初,小提因为不肯老师,错过了好好表现的机会,但她却保持住了善良与心的安宁,所以若干年后,当她再遇到老师时,她可以用澄澈无愧的目光跟老师对视,她的内心难道不是宁静而幸福的吗?当她以雇工的身份走进前夫的家中,面对前夫的万贯家财不屑一顾,反而使那个颐指气使的男人羞愧难当时,小提坚强力量的极致张扬,难道不一样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幸福吗?她以钟点工的身份走进学生时代和她同样成绩优秀的女同学家中时,这个从小过着优越生活,并自认优雅的女人面对沧桑的小提却感到汗颜,因为她曾经出卖过自己而换来了“幸福”,是小提让她看到了女性尊严与坚忍的无价,当她以仰望的目光注视小提时,小提难道不是幸福的吗?小提在多年以后遇到昔日的初恋情人,当这个正直磊落的海***将***向她敞开宽厚的怀抱时,小提多么想放浪形骸出神入化地放松一下啊,但是,她把持住了自己,依然选择了逃避。因为在她心里,“那是一个梦想,既然是梦想,就一定不能让它在现实中降落”。她用一天的时间,温习了自己的半生,然后亲手结束了应该结束的。可是,当小提的身影在将***的眺望中渐行渐小的时候,他们却保留了一个永远的梦境,这个美丽清贫的身影永远留在了她最尊崇的男人的心里,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其实,所谓的幸福生活,就是勇于承认人生的遗憾,勇于直面人生的遗憾,并且不因为这些遗憾改变自己的尊严与原则。对于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生存的无数像浦小提一样的小人物来说,《女工》提出的问题尖锐而又实在:一个人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应付生活的变化,一个人应该如何确定自己的幸福观?毕淑敏的《女工》给出的答案是坚强和忍耐,并时刻提醒自己:幸福就在身边。浦小提这个外表不再美丽的女性却传递给我们那么深刻的美,这是一种真正成熟的美,它不是一种外表的美,它有内在的张力,它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咀嚼,不是浮光掠影的、浅层的、很快被人解码的那种美,而是含蓄的、耐得住思索的、有力量的美。无论是白领丽人还是下岗女工,作为女性,最宝贵的是奋斗不息的精神,是对人生的热爱和尊重。在人性浮躁,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浦小提犹如一缕拂面的清风,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应该说,浦小提是千千万万个城市中小人物的缩影,她的所作所为在某些人的眼里也许显得迂腐落后,然而正是这种坚强的精神和力量,托起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我们都会为这样的女工而感到骄傲。

毕淑敏作品篇10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9月

作者简介

吴念真,1952年出生于台北县瑞芳镇,本名吴文钦。1976年考入辅仁大学夜间部,主修会计学,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大部分以中下层人们的生活为背景,连续三年获得联合报小说奖。

1977年,吴念真开始接触剧本创作。第一个剧本《香火》即引起明骥先生的注意,此后受邀进入电影公司担任编审,参与了《海滩的一天》《儿子的大玩偶》《恋恋风尘》《无言的山丘》《悲情城市》等多部重要电影作品。

吴念真近年来在舞台剧方面表现活跃,由他编剧执导的《人间条件》四个系列每次上演都反响热烈,而他自己担当主角的广告也颇受欢迎,其乡土草根和诚恳诉求的形象令人记忆深刻。

内容简介

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它们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虽然情感朴素又恣意,喷薄出的却是强大的生命能量与心灵启发。

母亲在念真的婚礼上,穿着一辈子没穿过几次的旗袍和高跟鞋坚持跪拜一百下,以谢神明保佑“像我这样的妈妈,也可以养出一个大学毕业的孩子”;那个神算子一样的相命师缓缓道出一切皆属必然;跑片小弟领着一群孩子在海边,把影片拉得长长的,一边跑一边对着阳光看;暗生情愫的技工和中学女生在公车上面对面,各自沉默地吃着面包;更有给念真带来屈辱又为他做面子的弟弟,写遗书说“你要照顾家里,辛苦你了,不过,当你的弟弟妹妹,也很辛苦”。

书中的小弟和小妹,老兵或女孩,仿佛就在身边,和我们一起经历着生命中的惊喜与惶恐。作者是台湾人,深沉的文字底下透出浓厚的中国人乡土情怀,感动着同根所生的人们,让我们想念共同的祖先和血脉。

媒体评论

台湾作家、导演吴念真是从土里来的行吟诗人,读他的《这些人,那些事》,你可以感到一种隐忍克制的悲凉,好似晚秋广袤的大地,它越是沉默克制,置身其中的你越是受困于此。那些他一字一句顿首讲来的故事,明明和当今读者的生活有着河与岸的距离,而且他少用形容词,好似一首歌总是平稳得没有高潮,甚至在描写残酷的死亡时,他的目光里似乎也平静如水,于是你以为自己不会掉下去,你会把这些人的故事仅仅当成是故事,好像你少年时阅读的《读者》和《心灵鸡汤》,但是掩卷的那一瞬间,你觉得自己着魔了,你掉进了别人的故事里。不,是你在别人的故事里观照到了自己的生活。你在那口看似很浅显的枯井里看到了时光的惨白、生命的荒芜和人性的豁达。

――《常德晚报》

他不怎么用形容词,比喻也用得很吝啬,叙述得尽量平淡,平淡得似乎一点儿线索都没有,一点儿伏笔都没有,只是很白描地告诉读者一些画面,画面感很强,告诉你一些对话,很生动地很隐忍地告诉你发生的故事,他自己好像不在故事里,又好像也在,他几乎不评论这些人事,只是叙述。我们知道,相声说得好,说的人往往若无其事地平静,而听的人看的人,有时候尚自可以油盐不进、刀***不入,有的时候已经五脏俱碎,吴念真就真有这种本事。

――《南国今报》

作品节选

阿照跟她的爸爸一点儿都不亲,就连“爸爸”似乎也没叫过几次。这个爸爸其实是她的继父。

改姓的事被同学问到气、问到烦,所以这个爸爸对她来说不仅陌生,甚至从来都没好感。

那男人对自己的儿子讲话总是粗声粗气,对阿照则和颜悦色,过年给的红包永远阿照的比较厚。

阿照大学毕业申请到美国学校的那年他从工厂退休,妈妈希望阿照先去上班赚钱,男人却鼓励她念书要趁年轻、一鼓作气,说他的退休金可以拿去用。那天,阿照好像才第一次叫了他一声“爸爸”,连自己都感到了可耻。

妈妈过世后孤孤单单的爸爸也没给阿照增加什么负担,把房子卖了钱让阿照帮他管理,自己住到老人公寓去。

后来,因一个***中朋友的过世,让他萌生了给朋友们拍照的念头。他去世后,阿照整理他遗物的时候看到了那些照片。

阿照一边看一边想象着他为了拍这些照片所有可能经历过的孤单旅程,想象他独自坐在火车或公路车上的身影,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踟蹰的样子,他和他们可能吃过的东西、喝过的酒、讲过的话以及最后告别时可能的心情。

当最后一张照片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阿照先是惊愕,接着便是无法抑制的号啕大哭。照片应该是使用自动模式拍的,他把妈妈、弟弟还有阿照留在家里的照片,都拿去翻照、放大、加框,然后全部摆在一张桌子上,而他用手环抱着那三个相框朝着镜头笑。

照片下边就像早年那些老照片的形式一般印上了一行字,写着:“魏家阖府团圆,2009年秋。”

阿照说,那时候她才了解那个男人那么深沉而无言的寂寞。

《蓝色天堂》

作者:毕淑敏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作者简介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孝心无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多篇文章被选人现行新课标中、小学课本。

内容简介

2008年,毕淑敏与儿子一道,自费四十余万,搭乘邮轮,完成从海路环游地球一周的壮举。但这更是一部心灵幸福散文集。每篇文章皆是美文,全书题材独特,知识丰富,如玛雅文明如何消失,如金字塔的世界之迹与冈齐波仁峰的神秘关系,如西方殖民者竞利用天花征服广袤的南美大地等。精致的文字加上个人在旅途孤独中对人生命运的深入思考,作家深入自身思想深处,还尽可能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的万事万物。《海中央》《倒时差》《明信片的轮回》《告别啊告别》等一批优秀篇章,都真实地体现了作者的这一想法,写得可圈可点。作为当代最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小说作家,毕淑敏从心理学、医学、人文科学的角度,在书中穿插了不少对各种心灵问题的剖析和解答――自信、自卑、快乐、焦虑、悲伤、希望、恐惧等这些潜藏在意识深层的东西,思考与探索和谐平衡的心灵艺术。

媒体评论

“旅行”是《蓝色天堂》的主题词之一。目前,“在路上”作为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时尚。是什么让人们向往旅行?《蓝色天堂》给足你33个理由――看不同的风景和文化;从原来的窠臼中跳脱而出;扩大自己心理的能量;追寻某种在现实中失去的东西;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忘掉自己是谁;用婴儿的眼光去看世界……毕淑敏以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为你一一评说。

――凤凰网

毕淑敏用灵性的笔触,让我们领略了世界的美景。如写加勒比海的水,蓝到令人昏眩。“我所说的昏眩,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真实感受。如果你久久地凝视着海水,就会断然生出潜入它怀抱的欲望。所以,忠告朋友们,如果有一天你到加勒比海,无论海水多么美丽湛清,你也不能目不转睛地探身望着它。加勒比海是有魔力的,会温柔地吸附你人海。”此刻,毕淑敏带着我们在文字中穿越了一个个国度,文字带来的视觉刺激与探险游历,唤醒了记忆深处的出行因子。

――《光明日报》

作品节选

旅行不管远近,是需要理由的。

旅行最普遍的理由――远方有故事。

小时候,都喜欢听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们瞪大了眼睛,随着颤抖的声音,幼稚的脑,被故事勾引着,插上翅膀,飞向远方。在我们懵懂的小心眼儿里,第一次产生了惆怅。为什么好玩儿的事请都发生在远方?有趣的人,都生活在很久之前?对于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是为了留有更多发挥想象和虚构的空间。如果说这事就发生在前两年,地点就是邻村,所有的光环,都被嗑咬得跑风撒气了。从幼年时代,就对远方充满了期待。如果我们没能满足愿望,总会觉得那原因是自己走得还不够远。就算把整个世界都走了一圈,你还会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宇宙。这可是一个没边没沿的空间,你渺小的生涯,穷尽永世也走不到头……

第二个原因,为了看到不同的景物,激发自己的荷尔蒙。认真讲起来,这句话的前半段――看不同的景物,是我问询他人的时候,常常听到的话。这句话的后半段,却从来没有人讲过,是我狗尾续貂加上去的。那些说看不同景物的人,说完了前半截话,就没有下文了。看景物干什么呢?总不能呆呆地看完就完了,什么也不曾留下吧?然后呢?我问。

没有然后。看完了,就回家了。

再然后呢?我穷追不舍。

再然后?被问到的人轻轻重复着,好像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终于,他回答:在家里待上一段时间,就烦了,厌倦了。浑身的血液又开始激荡起来,蠢蠢欲动。这时候,我知道,又该出发了。我就会再次走出家门,去看不同的风景。

我停止了追问,估摸着是问不出什么新鲜东西了。看完了新的风景,他又回家了,过一段,再次出发。循环论证以至无穷。

于是我把这句话补足――看不同的风景,激发自己的荷尔蒙。

远方是魔术师。你在熟悉的地方,很少能生发新奇的思索。尽管有很多人说,他们的发现是在床上昏睡的时候,半梦半醒中灵感来拜访,但我还是顽固地认为,那些想法的胚胎,还是来自走动的步伐、驰骋的飞马、腾云驾雾的机器等等快速移动的时刻。这时你的身体在变化,却又不需要太费力(走得不要太快,如果气喘吁吁,自然没希望遐想),最有利于荷尔蒙的分泌,分泌出来又无须补充到身体的肌肉里发动兴奋,那就只有兴奋大脑了。大的思考需要大的舞台,大的背景。旅行会逼着我们看名山大川,看万米高空上的雄阔景致,看奔涌不息的大海……这都将强有力地刺激我们的思维。

在我们的身体里,栖息着一个奇怪的悖论。身体是属于自己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可是身体里寄居着一个我们不认识、不能控制的陌生人,它大模大样地反客为主,操控着我们的方方面面。它不高兴了,我们就会生病。它昏聩了,我们的免***系统就敌我不分,乱杀滥砍自己人。它擅离职守,就无法识别入侵的毒菌和伤害,反倒认敌为友,养虎为患,酿出大祸。它若是一发脾气开始捣乱,要命啊,人干脆就崩溃,出现各种致死的问题。反过来说,它若是勤勤恳恳坚守岗位,人就可以颐养天年万事顺遂……这就是荷尔蒙内分泌系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毕淑敏作品10篇

学习

租房合同怎么写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租房合同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实用的个人租房合同十篇,有关租房合同集合十篇。3、签订租房合同时,应问清房租包含的内容,水、电、暖、煤气(天然气)和物业管理费由谁承担;4、要求出租人在房屋出租前结清水、电、暖、煤气(天然气

学习

展会工作安排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展会工作安排,内容包括展会期间工作安排,展会主要活动安排表格。举办时间展会3月5日租赁***策和房源进社区(合能耀之城)活动。3月7日租赁***策和房源进社区(鹭岛国际)活动。3月9日租赁***策和房源进社区(美城悦荣府)活动。3月16日

学习

总结结尾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总结结尾10篇,内容包括心得总结结尾摘抄大全,总结结尾100字。

学习

新婚贺语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新婚贺语10篇,内容包括儿女新婚贺语,新婚红包贺语。千禧年结千年缘,百年身伴百年眠。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让这缠绵的诗句,敲响幸福的钟声。愿你俩永浴爱河,白头偕老!婚姻是神所设立的,美满的婚姻是神所赐恩的;愿我们

学习

望岳杜甫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望岳杜甫10篇,内容包括望岳杜甫古诗大全,望岳杜甫朗诵。

学习

溶质的质量分数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10篇,内容包括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题目和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简单计算。

学习

作文纸模板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纸模板10篇,内容包括作文格子纸模板大全,作文纸模板打印。2.1***纸模板的创建,以A4***纸为例就节约而言,用小***幅能清楚表达零件***的,不用大***幅的***纸,能用较少栏目标题栏的不用多栏目标题栏,但标题栏的零件名称、件数

学习

植树活动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植树活动10篇,内容包括植树与乘凉的启示作文十篇,植树活动的经历及心得。在幼儿园的组织下,幼儿和家长在指定场地种植心愿林或者爱心林,一起为绿化环境,美化家园作出小小的贡献。三、活动时间:3、4月份四、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

学习

好的开头和结尾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好的开头和结尾10篇,内容包括好的开头和结尾100个,好开头结尾摘抄大全。2、头: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简到烦总有那段经历的过程,合深印在上面抹不去的印记从稚嫩到成熟,如今的我,已不再是那个天真的小女孩(顽皮的小男孩)&hell

学习

茄子的英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茄子的英文10篇,内容包括茄子的英文版,茄子英文为什么是eggplant。不过,如果你并不打算让雪茄成为日常生活的消耗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抽雪茄和买雪茄都不是一件高深莫测的事情。现在,雪茄专卖店越来越多,不少专业店家有自己的培

学习

论文参考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论文参考10篇,内容包括论文标题范例,论文引用范例。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她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她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四年来给自己

学习

个人工作小结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工作小结10篇,内容包括机关个人工作小结,个人工作小结及建议。4、认真筛选,推荐第五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1年9月份推荐上报了临沂市金波食品有限公司、临沂连兴工艺品有限公司等1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经市专家

学习

装饰活动总结

阅读(10)

本文为您介绍装饰活动总结,内容包括装修公司活动总结范文,装修活动总结大全集。为推进校园文明建设,维持宿舍良好秩序,提高我院学生文明素质,营造安全、文明、整洁、宁静的宿舍生活环境,促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为了丰富宿舍文化生活

学习

科技创新的意义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创新的意义10篇,内容包括科技创新的背景和意义,科技创新意义1500字最新。为了探个究竟,他做了一个小实验:拿一大团橡皮泥,分成四小团。上面竖直放上四只鸡蛋和一块木板,再放上《新华字典》和《小学生作文》两本书。惊讶的发

学习

季羡林的作品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季羡林的作品10篇,内容包括季羡林的作品五年级,季羡林的作品一百篇。一、季羡林散文的艺术特征1.感情真挚从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角度来看,感情的真挚性可以被看做是文学作品中灵魂要素。从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来看,《石林颂》《游

学习

安徒生的作品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安徒生的作品10篇,内容包括安徒生的作品有哪些,安徒生所有作品大全。一、安徒生的基督教信仰安徒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首先,他是在欧洲“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创作其童话的,这种文艺充满基督教精神,是一朵从基督的

学习

古典文学作品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古典文学作品10篇,内容包括古典文学作品内容大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100部。可以说,体育活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而衍生的一种活动形式。而古代文人们常常将体育活动作为创作题材,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自身的

学习

朱自清的代表作品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朱自清的代表作品10篇,内容包括朱自清的代表作品匆匆,朱自清散文代表作品。随笔在英国经过长达三四百年的流行,有堪与诗歌争奇斗艳的辉煌成就,是英国散文最兴盛发达、最引人瞩目的一大品种。朱自清留学期间,虽然英国随笔已不再

学习

克雷洛夫的作品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克雷洛夫的作品10篇,内容包括克雷洛夫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克雷洛夫最好的作品。一、塔尼娅,爱情的加冕与金钱的脱冕作品中的塔尼娅,原名叶卡捷琳娜。叶卡捷琳娜作为教授安菲洛果夫的合法妻子到火车站送别丈夫。克雷洛夫作为教授

学习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10篇

阅读(308)

本文为您介绍鲁迅作品中的人物10篇,内容包括鲁迅的作品的经典人物,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大全。1.逃避现实的阿Q在鲁迅刻画的农民形象中,逃避现实者阿Q的形象,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永久艺术生命力的典型形象,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学习

张小娴作品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张小娴作品10篇,内容包括张小娴十部经典作品,张小娴作品集有哪些。一、作品的标题意境不同亦舒与张小娴的作品名称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唯美,像是一幅画,很有意境,不像内地的一些作家的作品名称,像《桃花灿烂》、《活着》之类

学习

艺术作品分析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作品分析论文,内容包括艺术作品赏析1000字论文,艺术管理案例分析论文。音乐艺术的理性认知与审美有利于深化观众在音乐艺术欣赏过程中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从音乐艺术所涵盖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品内在情感思想等对作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