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娴作品篇1
关键词:亦舒 张小娴 爱情观
相比较与亦舒,我是先认识张小娴的,之所以知道她,是因为网络上有很多她的经典语录,貌似很多人都很喜欢她对于女人,对于爱情的箴言似乎很有参悟价值。以至于读完她的作品之后还觉得意犹未尽,之后,亦舒进入我的视线范围之内,其实亦舒比张小娴更早进入这个市场,可能对于我们,相对而言,她比较遥远,读过她作品的人,应该都会不自觉的拿她与张小娴做一番比较,但是,仔细回想萦绕在脑中的那一个个故事,你又会体味到其中的细微差别,毕竟,这是两个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的作家,用她们各自的对生活对爱情的认知而描绘出来的故事,她们各自笔下的人物和主题以及意象都是有不同之处的。因此,我想从与主题有关的角度去比较两位作者的一些异同。
一、 作品的标题意境不同
亦舒与张小娴的作品名称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唯美,像是一幅画,很有意境,不像内地的一些作家的作品名称,像《桃花灿烂》、《活着》之类的,没有那么地平凡。
亦舒的标题听起来都很含蓄美,而且还有概括性,像是在叙述主角的人生轨迹,如《开到荼蘼》、《蔷薇泡沫》、《人淡如菊》等,又或者是以发生在主角身上的故事命名,如《玫瑰的故事》、《我的前半生》等。亦舒的作品,让读者一看到标题就有很清新的感觉,小资而精致,有超脱世俗的风味。
而张小娴的标题就比较新奇,充满奇幻的色彩。很多都是以一种物象为线索,赋予一些新奇事物独有的象征意义,让读者能很快记住,并且有好奇心去阅读,如《面包树上的女人》、《雪地里的蜗牛奄列》等,将几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意象放在毫无干系的场景中,让人很难想象会发生什么故事,正是这种奇特的“混搭”效果,使得作品显得奇异新鲜,但却也贴合作品的内容。
二、作品题材的侧重点略有区别
同样都是写爱情,写生活,但是,看着亦舒的小说会比较悲观一点,她的爱情题材,很多都与女主角的阶级相关,描述的是女人们通过某些途径而努力让自己过好,可能不被理解,不被认可,整个过程都是辛酸的。亦舒对待爱情的态度是矛盾的,她的作品中既有狂热追求爱情的痴情人,也有对爱情很现实的典型。虽然亦舒在感情上很倾向于纯美的爱情,并希望那种爱情可以远离尘嚣,但她却也清醒地知道,那一切不过是自欺欺人,总是要回到现实的。她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往往爱的是一些人,而与之结婚生活在一起的又是另一些人。”爱情,在她笔下是可以理想化的,但是,那仅仅只存在与想象中,每个人最后都要回到现实,接受物质社会的考验,接受生活的磨砺。《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就是一个牺牲在物质社会的最好证明,在现实生活中,爱情往往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男人、女人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是那样裸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而在张小娴的笔下,女主角都是充满生机的,在追求爱情时,总是够疯狂、够投入。她故事中的女主角似乎不需要任何物质保障,只要还拥有爱情,她就不在乎是否沉沦,是否卑微,是否委屈。本是爱情中的普通场景,但在她的笔下,硬是会有一番变化,让他们成为绚丽的,但又那么容易消失的,让人们只能抓住一点点尾巴,穷追不舍,短暂美丽的东西总是那么轻易就让人沉沦,但却依然有甘愿为之沉沦的人前仆后继。《雪地里的蜗牛奄列》就是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但另一个人错过了,当十几年后恍然大悟时,又是那样戏剧性的永别了,在等与被等中,两个相爱的人耗尽了一生,最终也没能有完美结局,但是,那种单纯的一对一的爱情,却是让两个人值得用一生去回味。
亦舒的故事让我们明白生活的真谛和对生活的警惕,但是张小娴的故事,却告诉我们对爱情该有的态度,或许是对爱的坦诚,对爱的坚持,亦或许是及时行乐。
三、作品中的意象不同
亦舒的作品更注重情节的描写,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总能在平淡中勾勒出传奇的色彩。如《开到荼蘼》、《烈火》中人物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以及凶杀案式的结局,都给读者呈现了一场如同视觉的盛宴。她描述的结局通常是没有结局的结局,或是最后主角看透爱情,放手寻求一个人的快乐。一切的展开都是顺其自然,所用意象的描写都是中规中矩的,没有赋予特殊的含义。
而张小娴却是颠覆人们的思维,大玩跳跃性的意象。如《三月里的幸福饼》,周蜻蜓有一个镶着昆虫标本的钟,叫浮尘子钟,因为那个昆虫叫浮尘子,而时光荏苒,就像浮沉,来去匆匆;当然还有一个意象就是“幸福饼”,想用幸福饼来占卜自己的爱情,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不幸。
四、作者创作思想和创作个性的比较
亦舒和张小娴都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去写生活写爱情,因此,通过她们笔下的女主角,可以看出她们想通过创作想表达的思想和想要体现的个性。
亦舒的笔下的女性都是坚忍不拔、敢爱敢恨的精明女人,没有男人,她们一样可以活得风声水起,因为她们懂得生活是要自己去经历的,谁陪在身边那只是一个参数,没有可那个参数值,生活一样要过。所以她笔下的女性都是有知性美的理性女人,她们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相比较之下,张小娴写出的女性是对爱情的依赖:“爱情,是一件令人沉沦的事,所谓理智和决心,不过是可笑的自我安慰的话。”她小说中女性都会为爱冲动,为爱痴狂,哪怕再理性,但她仍然是个女人,仍然需要爱情滋养,聪明的女人为爱愚钝,乐观的女人为爱沉闷,坚强的女人为爱脆弱……
张小娴的作品无形地织成一张网,柔软容易沉陷,但却也是心灵的栖息地,让人们对爱情拥有希望,对纯美的感情不愿舍弃和充满期待。张小娴说:“爱着一个人的时候,连折磨也是一种幸福。”她所说的那一种女人善于爱,敢于爱,也因此,受伤至深。但不管怎样,那是一种对爱情单纯的心态,没有杂质的。
参考文献:
张小娴作品篇2
《评奖风波》
创作:邹宗荣
年终晚会专用剧本
作品主题:通过展现一个单位年终工作总结,有人伸手要奖和有人主动退功的搞笑场面,反应当今社会人们求公开、要公正、盼公平的民主意识,也折射出在名利面前两种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荣誉观。
人物设定:4人,两男两女。
王主任(男)——单位领导(如果是企业可改称王总);
张 娴(女)——要奖员工:
李 姗(女)——要奖员工;
姚 江(男)——退奖员工。
舞台道具:一张桌子,上摆电话、茶杯、文件资料若干;四把椅子。
情 节 展 开:
王主任戴着眼镜,夹着公文包上场(以下简称主任)。
主任:年终总结刚搞完、评功评奖起波澜、没获奖的有意见、评上奖的也不干,这种现象真少见,真是鸡屁股拴线儿——扯蛋。对不起,当领导曝粗口有点丢面儿(不好意思)。(走到桌子跟前坐下,端起茶杯喝口水)现在的人啊,真是琢磨不透,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毛驴思俊马、住着别墅望高楼。什么时候能满足?没个够。咳!(叹口气)
主任:(喝口水两手揉了揉太阳穴,接着说)评奖风波难消停,血压升高头也疼,有人要写告状信,有人上访去京城,逼我退宫快走人,(一拍桌子)——不可能!(冷静片刻,接着说)员工不明具体情况,有点牢骚也正常,当领导就得有肚量,让他们大胆把话讲。这不,今天有几名员工要找我提意见,听听他们有什么不满,到底是红中还是白板。
张娴气呼呼的上场。
张娴:我对评奖有意见、凭啥没有我张娴、我找主任去理论、看他给我啥答案。(稍停)我等个同事叫李姗,我们并肩去作战,看看主任怎么办,说不定死人放屁——有缓。(喊李姗)李姗,快点啊!
李姗:来了,来了(手拿一张纸,快步上场)。优秀员工出名单,上面没有我李姗,听说今年要重奖,评上优秀奖八千。(拉着张娴的手)走,我们找主任说说看,能不能来个峰回路转。
张娴:什么(问观众)?你们说我俩伸手要奖脸皮厚?。
李姗:你们还是老观念,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我们这是自告奋勇来维权,古代有个毛遂能自荐,我们干嘛还要脸?不、不,说错了,我们干嘛要躲闪?维权就得冒点险。
张娴:再说,这次评奖本身有问题,不能憋着委屈生闷气。哎!这不到了吗?(指着主任办公室)
两人到了主任办公室门口又有顾虑,互相推让,谁也不愿先进去。
李姗:你先进吧!(把张娴往前推)
张娴:你先进吧!(把李姗往前推)
李姗:你进,你胆大。
张娴:你进,你脸厚
李姗:什么?
张娴:你在前,我在后。
李姗:哦,要不咱们一起进,同时迈腿手推门。
张娴:好哇,我喊一二三。
主任:谁在门外乱嚷嚷,有事赶快进来讲。(起身去开门)
这时张娴、李姗同时准备迈腿,正好主任开门,二人差点扑倒在主任身上。
主任:哎,哎! 你们开什么玩笑?(往后退让)
张娴:主任请你不要见笑,我们不是投怀送抱…
李姗:我们是有事找你闹…
主任:闹?
张娴:不、不,有点事找你说道说道。
主任:来,来,坐下慢慢说。
李姗:不,我们站着说气儿足。
主任:什么事有那么大的气?
张娴:这次年终评奖不公平,程序不规范、操作不透明,大家都说有猫腻,领导拿奖送人情。
李姗:真正优秀的没评上,能吹会拍的上了榜。
张娴:你们凭关系、认背景,获奖的都是你们身边的大红人。
李姗:埋头苦干的没评上、投机取巧的受表扬。
张娴:你把风气往哪带,这样下去都学坏。
李姗:说是交给群众评,领导早就搞内定。
张娴:有个员工叫姚江,平平淡淡能获奖,刚来两年就当标兵,准备到市里去演讲,知道大家怎么说吗?
主任:怎么说?
张娴:跟你主任是老乡。
主任:哈哈!你们真是能瞎编,他是河北山海关,我是安徽马鞍山,黄河两岸握手—差的远,说是老乡,根本就不沾边儿。
李姗:别人能获奖我们就为什么不能获奖?
张娴:别人吃肉也让我们喝点汤。
李姗:喝不上汤也让我们闻闻香。
主任:评优秀、当先进,你以为是吃食堂---人人有份啊?喝口水,你们先歇会儿,听我先说两句…(被打断)。
张娴:大道理你别讲,我们找你就要奖。
李姗:大道理我善长,做梦说的比你强。
主任:哟喝!你们这是诚心找我斗气来了?还让不让我讲话?
张娴:好吧,你讲吧!
主任:你俩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你们的意见我是愿意听取的,评奖程序是没问题的,结果是不可能更改的。你们要好好….(被李姗打断)
李姗:好?好什么呀(气呼呼的)?评奖结果不更改,我们等于是白来。今天如果没结果,明天我们去***….
主任:噢!(惊讶)至于吗?
张娴:不管鱼不鱼虾不虾,实在不行我们去找奥巴马,奥巴马说不行,再找潘基文…(说着,捂着嘴笑起来了)
主任:喝!真行啊!(接着上面的话开玩笑)奥巴马在华盛顿,谁个给你们办签证,没签证警察给你一闷棍,你说丢人不丢人,引渡回国再受审,成了第二个***。
无意中的这段玩笑两人冷静了许多。
主任:你们两个消消气,静一静,就你们刚才说的我来答复你二人,有些情况你们没弄明,有的纯属是捕风捉影。你们说这次评奖凭关系、认背景,几个领导搞内定,请你们说说具体事和人。
张、李合:可以。
张娴:我先说。
主任:好,我洗耳恭听。
张娴:就说姚江吧,他没关系没背景,你们能让他当标兵?
主任:你们说他和我是老乡这个已经排除,他还有什么关系、什么背景?
张娴:听说他的一个堂叔给一位副市长当过秘书,这个粗腿你们能不抱吗?(被李姗打断)
李姗:没有,不当了,早下去了。
张娴:啊?怎么下去的?
李姗:办事轴、不灵光,尽给领导出洋相。
主任:哟喝!看来你们知道得不少啊!那你说说都出什么洋相?
李姗:领导讲话他叨嗑,领导敬酒他不喝,领导夹菜他转桌,领导要走他唱歌,领导的家事他瞎说,领导出事他推脱。百分之百不合格,这样的秘书谁还要。
主任、张娴哈哈大笑。
李姗:合格的秘书哪能是这个样子。
主任:那合格的秘书应该是啥样?
李姗:合格的秘书应该处处体现一个“先”字。
主任:怎么个先法?
李姗:领导未行我先行,看看道路平不平;领导未坐我先坐,看看位置错没错;领导未讲我先讲,试试话筒响不响;领导未尝我先尝,看看饭菜凉不凉;领导睡觉我站岗,在哪儿睡觉不能讲。(说完自己也笑了)
主任:哈哈!你还一套一套的啊!照你说我们就抱这样一个不合格秘书的大腿啊?
张娴:谁当秘书我没听说,我听说姚江他有个表哥在哪个乡当乡长。
主任:乡长大腿我们也抱啊?
张娴:乡长怎么啦?乡长不比你这个主任差,没听农民兄弟说吗?
主任:说什么?
张娴:乡长、乡长,不吃香谁当这个长?当乡长的会保养:每天一只鸡,五天一头羊,天天都在当新郎,村村寨寨都有丈母娘。(说完捂着嘴笑了)
主任:你说的是腐败乡长,大多数乡长可不是这样啊!
李姗:我还听说….
主任:你又听说什么了?
李姗:有个县开三级干部会,散会后县长拍着一位乡长的啤酒肚说,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可要像你这肚子一样气可鼓不可泄呀!乡长拍了拍自己的肚皮:县长您放心,自从当了本乡长,就把肚皮交给***,要是派我去台湾,准能吃垮。
主任:哈哈!你们这些听说都是从哪儿听来的?(稍停片刻)好了,不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无中生有瞎杜撰,这和评奖不相干,既无堂叔当秘书,更无表哥是乡干,当心告你们是诬陷。
张娴:姚江才来单位一年多,他平时无声无息,有什么先进事迹,骄人的业绩,他当先进,我们不服气。
李姗:我们的表现你没注意,可以说感动2011,堪称活***,超过郭明义,不是我们说大话,敢和姚江来kp。
张娴:那叫pk,你说反了。
主任:你们是反了,总算有自知之明。(端起杯子喝了口水)姚江是***员是骨干,挑起大梁独当一面。今年推出的新项目,为单位赚回三十万,他热心公益不计名,帮助他人度难关,平时为人很低调,劝阻领导来宣传,群众写了感谢信,挂号寄到市委办,这样领导才发现,打来电话批评我:***治不敏感,行动太迟缓。上面正在整材料,要在***90周年作为重大典型来宣传,这些事迹你们有吗?pk出来我看看。
张娴、李姗互相对视了一下,仍然不服气。
李姗:你那么说,我就不谦虚了。
主任:你说吧!
李姗:我基本上是天天做到:上班提前一刻钟,打开门窗通通风,打开水、拖地板,看看厕所冲没冲。单位采购劳保品,我一人搬箱洗衣粉;上次组织去郊游,主动要求当留守;接待客户笑脸迎,谈完业务送出门;工作业绩也不错,每月考核都通过;有次单位买配件,我还垫了五毛钱;没有必要一一数,你说说,评个优秀够不够?我建议你们重新研究、研究。
主任:嗯!对自己的优点总结得还很全面,不过….(张娴打断)
张娴:别不过,我的表现也不错,借此机会也说说。
主任:好吧,你也…。
张娴:我不会说只会干,样样工作往前站,这次搬家安网线,我还帮忙打电钻,我当文员不偷懒,资料整理很规范,每次检查受称赞,打印文件速度快,从不积压遭埋怨,坚持原则管物品,天天按时订盒饭,自学修理复印机,玻璃坏了自己换,单位员工都说我…
主任:说什么?
张娴:真能干。
主任:我看你们是托着屁股上楼梯——自己抬举自己。
张娴:怎么?事迹不突出?
李姗:怎么?业绩不突出?
主任:我看是腰间盘突出。
张娴:群众眼睛是雪亮的,不管怎么说我们两个也是大家提名,班组上报,为啥到你这儿就给删掉?
张小娴作品篇3
此时人们才得知,男子名叫陈***,年轻女子是他的90后情人杨柳,死去的女人则是他的妻子张娴。小情人为何如此疯狂?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情感纠葛?
未成年情人爱的宣言:我爱我就要
2009年9月的一天晚上,陈***驱车去银行存钱。为圈方便,他将车驶上人行道。可一个穿背带裤的女孩一直慢悠悠地在前面挡着路,他着急地摁了两声喇叭,不料女孩勃然大怒,回过头来狠狠踹了车轮胎一脚:“叫什么叫!脑残啊?”
陈***定睛一看,女孩大约十六七岁的样子,异常貌美。他顿时消了气,抱着好玩的心态,降下车窗问女孩:“把我的轮胎踢破了,你赔吗?”女孩从鼻子里哼了一句:“切,有车了不起啊?见过肤浅的,没见过像你这么肤浅的。”陈***感到十分有趣,难道年轻的小丫头损人都是这么有意思吗?他开车跟在女孩身后,说:“你敢上来吗?你要敢上来我就敢请你吃饭。”女孩得意地笑了:“虽然艳遇是小本生意,不过你这也太偷工减料了吧?”
当晚,女孩坐上了陈***的车。他得知她叫杨柳,1992年出生于四川省沐川县沐溪镇,当时还未满17周岁。初中毕业后,原本成绩不错的杨柳不愿再读书,离开父母,来到成都朋友家住着,每天除了打电脑游戏便无所事事。杨柳自称“在社会上晃不是一天两天了,你这样的男人打的什么主意我用脚想都知道”。女孩的天真率直和假装老练令陈***感到颇为新奇,可她的那点社会阅历在他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两人很快打得热火朝天,陈***为她在成都租了一套公寓。
陈***1982年出生于四川省达州市一个贫寒家庭。2003年他和张娴结婚,2005年女儿出生。随后,他带着妻女去浙江做汽车美容生意,很快发了迹。如今,他的汽车美容店在温州和成都都有连锁店,妻子带着女儿在温州打理生意,而他在成都待的时间多一些,夫妻大部分日子都在分居。
如今婚姻陷入七年之痒,杨柳的有趣为他乏味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但陈***并不想因小失大,因此与杨柳在一起他并未隐瞒婚姻。杨柳一点儿都不介意。
9月底的一天晚上,陈***要到温州去打理生意。杨柳闲极无聊,要求同去。陈***小心地告诉她:“我老婆在温州,你去不是没事找事吗?”不料杨柳不依不饶:“我去温州跟她有什么关系?我一不偷二不抢,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有错吗?再说,我也并不想嫁给你呀!她那么稀罕你,我还觉得你太老了,配不上我呢!”陈***被噎得半晌说不出一句话。
像往常一样,杨柳每一次和他斗嘴都大获全胜。她高高兴兴地收拾了东西,和陈***一起出发。
到达温州后,杨柳看到陈***的汽车美容院装修豪华,十分振奋,高呼:“我越了解你,就越喜欢你!”当天晚上,有几个卖汽车饰品的业务伙伴要请陈***吃饭,陈***带上了杨柳。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杨柳在酒桌上倚小卖小、语出惊人,出尽风头。几圈下来,她已将几个中年男人灌得晕头转向。大家纷纷夸耀:“这丫头性格好,人又漂亮,你小子真有眼光!”
和杨柳在一起,陈***学会了很多他之前听都没听过的新词儿:“我被雷得外焦里嫩!”“我瞬间石化!”“我娇躯一震!”并且学会了打网游、养QQ宠物。陈***感到,只有在杨柳这里才是自己最放松的时刻,心仿佛也年轻了很多。
12月底,陈***陪小情人去香港购物。杨柳为自己买了一大堆化妆品后,也给陈***买了橘子味的剃须水:“以后和我在一起,你就用这种剃须水,我喜欢你亲我的时候有这个味道。”陈***随口说:“好,以后我们分开了,我闻到这个味道就会想起你。”杨柳却忽然伤感起来,紧紧地挽住他的手臂:“我们会分开吗?我越来越舍不得你了……”陈***见她一脸真诚,不禁隐隐忧虑。
去香港之前,陈***向张娴撒谎是去谈业务,而每次出远门他都会为妻子带礼物。这一次,当着杨柳的面,他为张娴挑了一只白金手镯。回到温州,他将杨柳安排到酒店后直奔家中。刚刚到家,他忽然接到了杨柳的电话:“你买那手镯的时候我还以为你是给我买的,我等啊等啊,等你送给我。直到现在我才反应过来,你是给别人买的!”陈***心惊肉跳,来不及安慰她受伤的小心灵,赶紧关了手机。
第二天上网,陈***看到杨柳的QQ签名改成了“以前以为只是玩玩,于是那么潇洒。当我真正爱上,才发现爱真的是不容分享的”。陈***怕她惹是生非,连忙在QQ上抚慰了她几句。不料杨柳却咄咄逼人:“我要你和她离婚!”陈***沉默了。
后院失火妻子不屑,极具优越感的小情人怒了
2010年1月初的一天,陈***又要去温州。杨柳缠着要和他一起去。鉴于每次带她过去,她都在酒店待不住,一天打无数个电话给陈***,令他在家中如履薄冰,所以他并不乐意带着她。为了摆脱她,陈***借口拿火车票逃之夭夭。
令他奇怪的是,杨柳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追魂般打电话来。
到了温州,张娴脸色铁青,将手机短信举到他面前。只见杨柳发短信说:“张娴,你好,我知道你,你却不知道我。因为我是你老公的另一个女人……”陈***眼前一黑,差点儿晕倒。
杨柳的短信,张娴一条都没有回。但杨柳十分挑衅,一共发了10多条,还将自己的相片用彩信发了过去。张娴痛心疾首地问:“这个小孩就是你的情人?”陈***见无法否认,只得点头。张娴气得泪如泉涌。
陈***发誓马上与杨柳分手,还当即给杨柳打电话,当着张娴的面厉声说:“你做得太过分了,我们以后不要联系了!我不想对不起我老婆。”
杨柳大受刺激,决定与张娴正面交锋。
不一会儿,杨柳又拨打张娴的电话,在电话中疯狂叫嚣:“陈***说你们之间根本就没有感情,你为什么死缠他着不放?如果我是你,老公不爱我了,我会丢脸得去自杀!”张娴冷笑一声,不屑地说:“你怎么这么猛?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过了一会儿,她又把电话打给张娴,责问她为什么这样。张娴实在忍不住,对她说:“你不觉得你现在的状态比任何人都吗?”杨柳却浑身都是理:“我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我由衷地看不起你!已经不被爱了,还霸占着才是最可耻的!”张娴问:“你认为他爱的是你,那他为什么和我结婚生子,却不肯许你未来?”杨柳说:“过去他傻,不懂爱情。再说了,生个小孩有什么了不起的?子宫每个女人都有,不值得炫耀。”张娴被她气得说不出话来。
杨柳上蹿下跳折腾了一晚上,夫妻俩不得不都关掉手机。
也许是意识到杨柳太不懂事,张娴原谅了丈夫。当晚,陈***向张娴起誓,决不让杨柳再来惹她心烦。
而另一边,杨柳已恼羞成怒。第二天,她疯狂地拨打陈***的电话讨要说法,还表示出对张娴的极大不满:“你不觉得她真的很欠扁吗?都一把年纪了,我真不明白她有什么资本掐着你玩儿。”陈***对她的天真思维感到很无语。
持刀追杀到医院,90后女孩玉石俱焚的疯狂
2010年2月23日,正月初十。晚上9点钟,张娴将从温州回到成都。中午陈***到店子里转了一圈,准备下午将女儿从也住在成都的女儿的舅舅家接回来,晚上和女儿一起去接张娴。
然而下午两点多钟,陈***驱车往妻弟家赶时又接到了杨柳的电话。杨柳撒娇道:“我们有多久没有见面了?你就一点都不想我吗?”
沙哑而诱惑的声音,令陈***有些心动。恰巧此时路过他为杨柳租下的房子,陈***鬼使神差地停了下来。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也好好地和她谈分手。
一番云雨之后,陈***认真地对杨柳说:“你还年轻,可以找到年纪相当的好男孩,我们真的不太合适。”杨柳一听就跳了起来:“既然你是来说这事的,为什么爽完了才说?临别都不忘多占点便宜!”眼看到了8点多钟,陈***有些不耐烦,便提出告辞。杨柳却说:“你去接张娴,我也要去。”说着,她硬跟着陈***下楼,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陈***无可奈何,苦口婆心劝说她回去,杨柳却铁了心要去见张娴。见他不肯开车,杨柳反而毛了:“你到底在害怕什么?我见到了她,我们三个人也好把话说开。”陈***想了想,认为她说得也有道理,只好硬着头皮开车到火车站。
很快,两人到了火车站北广场。在等待妻子的时间里,陈***十分紧张,对杨柳说:“你到后面坐吧。”杨柳一边玩手机游戏,一边头也不抬地说:“这本来就是我的位置。”陈***无奈,怕妻子待会儿来了发火,他只得下车偷偷给妻子发了条短信:“下午遇到杨柳,她一定要与你过招,赖在车上一起来了。我想我们三人面对面说开了也好。”张娴没有回。这时已晚上9点,几分钟后,张娴来到停车场。因为看过短信,她十分镇定地拉开后门坐了进去。
上车后,三人都没有说话。杨柳抬头瞟了她一眼,继续玩手机。令陈***难堪的是,本来玩游戏没有开声的杨柳忽然把声音打开,车里顿时聒噪起来。陈***尴尬地问妻子:“路上还好吧?坐车累吗?”张娴没有吭声,空气似乎要凝固了。这时,陈***伸手去摸放在手刹上面的包,准备抽烟。杨柳忽然很自然地从里面掏出一支烟来,在自己嘴里点燃后又往陈***嘴里塞。陈***愣了一下,不想接,她却力量颇大。他不得不将烟含在了嘴里。
坐在后面的张娴终于爆发了:“停车!让她下去!”她一边说一边掏出50元扔到杨柳身上:“下去打车!你爱上哪儿上哪儿!”杨柳一把抓过钱扔回到张娴身上:“你傲慢什么?就凭你这姿色,他怎么可能对你有半点留恋?还不是因为你把钱都抓在手里了。要下你下,这是我的男朋友、我的车。”
张娴气得探着身子上前去抓她的衣领,两人迅速在车里打成一团。陈***吓得赶紧停车来拉架。可是越拉,杨柳越火,失去理智的她忽然从包里抓出一把小刀向张娴腹部刺去……听到张娴惨叫,陈***迅速转到右边去拉开车门,将疯狂的杨柳拖了出来,夺下了她手中的刀。再转过去看妻子时,陈***目瞪口呆――半分钟的工夫,车里已经全部是血,张娴全身抽搐,倒在后座上……他颤抖着立刻上车,准备将妻子送到最近的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而杨柳也马上钻进了车里,她歇斯底里地尖叫着,让陈***将张娴抛尸野外。不敢再耽搁时间,陈***强忍着悲痛和愤怒没有停车轰她下去。
10分钟后,陈***抱着浑身是血的妻子下车,医护人员见状连忙推来急救担架准备对张娴进行抢救。而杨柳忽然又持刀蹦了出来,冲医护人员尖叫:“不准抢救她!谁救她我捅谁!”林业中心医院职工合力将杨柳的刀具夺下,陈***与工作人员随即拨打了110报警。随后赶到的民警在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急诊科将杨柳控制。杨柳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然而张娴虽经全力抢救,但因失血过多,猝然离世。
一个晚上的忽然变故,令张娴的父母、朋友都无法接受。张娴性格恬静、友善,处处谦让,即使是发现丈夫有外遇也从来没有咄咄逼人地找谁算账,连这样的好妻子都会被丈夫的情人打上门来要了命。陈***的生意全部停了,为躲避妻子娘家人追打,他只得躲在成都的朋友家中。女儿还只有5岁,他不知道等孩子长大后,如何才能让她不恨爸爸。杨柳的父母也是肝肠寸断。漂亮的女儿未满18岁,她本应该有华丽的青春,究竟是什么将她的人生推向绝境?
杨柳被关进成都市看守所,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张小娴作品篇4
今年暮春,即离世博开幕还有一个多月的日子,我与上海新闻、出版同行有幸观看上海戏剧名家张静娴、蔡正仁主演的昆剧《班昭》。这出戏的排演、问世,已有十多年了,曾引起社会的轰动。对戏剧,我是外行,但缘于与张静娴、蔡正仁有过交往,尤其是蔡团长(他担任过上海昆剧团团长,也担任过上海文化局领导职务),虽迄今年逾70,为采访他相约在绍兴路昆剧团团部,我们有过匆忙、难忘的聊谈;而张静娴,为女性成才丛书《玉兰正盛开》首发,我们驱车往返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途中,有过即兴式随机采访。百闻不如一见,终于如愿临场观摩昆剧《班昭》。
这个戏剧情并不复杂,讲述了班固为杀青《汉书》寻找继承人,将14岁的妹妹班昭许配给她的二师兄曹寿。但曹寿新婚不久便不耐书斋寂寞,怀揣美赋,游走宫廷。兄长临终,班昭毅然继承了父兄遗志,续写《汉书》,长年依靠温良、敦厚的大师兄马续。然曹寿不归,马续也不便久居班家。风雨之夜,班昭以一杯清茶送走了马续,曹寿却意外归来。最后,在经历了丈夫殉葬、书稿被焚等一系列磨难后,班昭和大师兄马续再度重逢,在其支持和感召下,终于完成史学巨著。
张静娴已过60岁,演班昭的年龄跨度相当大,囊括花旦、闺门旦、正旦、老旦等旦角门类,要在不同年龄段都能符合身份,让观众认可非得有高超的演技。特别从14岁的少女到71岁的老妇,其人物心灵变化幅度很大,演好她绝非一日之功。作为昆剧名家的张静娴,在精心设计班昭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等不同时期的声音、神态、步态、动作、眼神后,更在分寸、细节的拿捏上精雕细刻。导演杨小青反复强调着“体验”对古老昆曲的意义和作用,张静娴与她形成默契、共识,“磨掉一点程式的痕迹,凸显一点真情实感”,为此多少次,张静娴在排练场上进入角色泪水满盈,使观众在剧场里被她打动得潸然泪下。张静娴的唱腔在昆剧界有口皆碑,为了完整塑造班昭的音乐形象,她不仅有大量声情并茂的演唱,还尝试着将大小嗓结合运用,使人物在音色上有年龄的递进感。当她苍凉地唱出《梁州第七》的曲牌时,不仅令老观众意外惊喜,也让我这个外行着实感到昆剧的“好听”、魅力无限。
在进剧场和中间休息时,我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观众,发现剧场里黑头发多过白发人,而且不少是三四十岁的“70后”、“80后”,这样的文化现象令人惊奇。我融入剧情中,惊叹张静娴、蔡正仁这些名家的敬业精神,像张静娴大段大段唱词,悠扬中简约,悲壮中凄美,在兄死夫亡、火焚书稿一出戏中,她将班昭的悲痛欲绝演绎得淋漓尽致;而蔡正仁嗓音宽厚、明亮,成功塑造了敦厚、温良的大师兄马续的形象,他一连唱近10个曲牌,碰到跪演时照跪不误(这场景,使我想起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有次在上海戏剧学院小剧场观看行将九十、昆曲大师俞振飞演昆曲名剧《游园惊梦》同样有跪演一幕);至于其他演职人员,也有非凡表演,他们功底深厚、细腻流畅……这样的班底、名家,是昆曲的传播者、文化的守望人,他们正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承载光荣和梦想,感动苍天,也打动现代年轻人。
出于职业习惯,我更多关注的是张静娴所展现班昭生命历程中的文化精神,可以说是在我内心引起共振或者说是共鸣。《班昭》剧中有这样一段唱词:“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我琢磨、品味,发现它不仅是《班昭》剧组久磨出精品的具体精神写照,更对我们当代具有现实意义。
有人说,治史是寂寞的学问,昆曲是寂寞的艺术。对这两种寂寞的事业,都是要付出一生执著。班昭追求的是一部书稿,张静娴追求的是昆剧艺术,虽然隔行如隔山,但“真文章在孤灯下”的境遇是一致的。当年班昭若进皇宫,走豪门,居美屋,着华服,疲于应酬而惰于续书,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汉书》可能夭折了。
张小娴作品篇5
将城里的泳池“搬”到农村
丁娴今年24岁,是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集乡丁楼村人,她从小就十分喜爱游泳。2004年,她高中毕业后就去了广州闯荡,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了一名喷绘工。
广州的天气很热,人们经常去游泳馆游泳消暑。可游泳馆门票10元一张,丁娴消费不起。好在她从小就喜欢在家乡的河塘里游泳,水性相当不错,所以很多不会游泳的同事经常会多买一张票,请她当教练。
2007年6月初,丁娴请假回家看望父母。老家天气很热,她一回家便犯了想游泳的瘾。可是她来到小时候经常玩水的那条河边时,却发现从前清澈见底的河水,现在却泛着团团浑浊的泡沫,还散发出难闻的臭味。母亲告诉她,这几年,河上游陆续建了几家化工厂,污水都排进河里。母亲叹息道:“以前农村娃都是河里长大的,哪个不会游泳!现在会游泳的反而是城里娃了。”听了母亲的话,丁娴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游泳池的水干净卫生,而且比河塘安全,如果自己回到家乡建个这样的游泳池,收费营业,岂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可是,当她向工友们征求意见时,大多数人却对她的想法持怀疑态度:“农村人谁愿意花钱去游泳呀!再说城里人观念开放,男男女女穿着泳装很自然,你一个女孩子要在农村建泳池,恐怕会被唾沫淹死!”尽管如此,丁娴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于2006年6月13日向公司递交了辞职信,带着几年来打工攒下的5万元钱,回到了家乡。
一番考察后,丁娴看中了自家附近一块约2亩的平整空地。她因地制宜设计了一个长25米、宽10米的“半标准”游泳池,然后到相关部门办理了用地手续。随后,她雇来了挖掘机,在那块地上很快推出了一个大坑。邻居们起初以为她要养甲鱼,当明白她想建个像城里一样的“游泳池”后,没有一个人不讥笑她想钱想疯了。邻居们对丁娴的老爹说:“你女儿在城里打几年工,都学上洋玩意儿啦!兴许再过两年还要在家门口开洗脚城呢!”丁娴的老爹被臊得满脸通红,不知说什么才好。
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游泳池终于砌好,两眼深30米的机井也按照计划如期打好了。为了保证池水的卫生,丁娴在机井壁上砌了砖,每口机井还配备了两台水泵。可是第二天,丁娴就发现池水竟降下去了近一半:池子漏水!她连忙去找一个曾做过工程监理的亲戚。经过咨询,丁娴才明白瓷砖和水泥池壁在建筑过程中存在许多伸缩缝、施工缝和结构缝,由于游泳池没有经过专门处理,当然会漏水。那位亲戚建议丁娴拆掉现有的池子,重新浇筑水泥,每30厘米混凝土中间填埋一层防水层,达到一米厚,才能保证不再漏水。
花光了积蓄,重建了池子后,为了保证池水的清洁,她向姑姑借了5万元钱,购买安装了一套循环过滤供水系统,新的游泳池总算完工了。丁娴放水一试,果然再也没有渗漏。接着,她把泳池周围用灰砖铺满,又把紧挨泳池的自家的两间房子腾出来,当做男女更衣室。
在农村上演“泳装秀”
2007年7月18日,丁娴的游泳池正式营业了。泳池全天开放,每两小时为一个时间段,考虑到农村的消费水平,丁娴把票价定为大人5元、儿童2元。鞭炮声一响,来看热闹的人立刻围了一大群,很快就有10多个小男孩跳进去兴高采烈地玩起水来。开张当天,丁娴收入了300多元钱。虽然钱不多,但她相信在这样炎热的季节,来游泳的人会越来越多。
没想到过了几天,泳客不但没增加,就连前几天来的孩子中也有好几个不再来了。她一问,才知道是家长怕孩子游泳出事。丁娴一拍脑袋:对呀,自己怎么把最重要的安全问题给忘了呢?
当天,她就请人在泳池的两端各制作了一个高3米的“跳台”,请了一个水性很好的堂哥与自己一起充当救生员。家长们看到她采取了安全措施,比较放心了,很快游泳池里的孩子又多了起来。因为好多孩子不会游泳,丁娴又和堂哥当起了教练。在他们的训练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了游泳。可是丁娴发现,尽管游泳池人气很旺,但来游泳的还是以孩子为主,尤其是男孩居多。十几天下来,纯利润只有3000元不到,照这样下去,何时才能收回投资?
她想起在深圳,年轻男女才是游泳池的主要顾客群――身材窈窕的年轻女孩借着游泳的机会尽情展示自己身体的曲线美,而男孩们则趁此机会大饱眼福;年轻的恋人,则更喜欢一起嬉水,享受近距离的接触。游泳池不仅是运动场所,而且还是一种社交场所。丁娴明白了,自己的游泳池只有吸引成年人,尤其是年轻男女来游泳,才能赢得更多的利润。
让小伙子来游泳倒不难,可是如何才能让村里的姑娘们也来游呢?丁娴琢磨,姑娘们其实并不是不想游泳,多半是因为不好意思。如何把她们“吸引”到游泳池来呢?思来想去,她有了主意:请几个城里的男女同学到自己家来玩。听说老同学相邀,而且还能游泳,几个同学兴奋极了,纷纷带上自己的泳衣,在丁娴的游泳池里好好过了一把瘾。他们的到来,使游泳池顿时热闹起来,特别是几个身穿泳衣的女同学,更是吸引了许多看热闹的人。
同学走后,丁娴不失时机地把早已买好的几十件漂亮的泳衣泳裤挂了出来。果然,几个胆大的姑娘便走过来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每人都兴高采烈地买了一件漂亮的泳衣下水了。泳池里有了年轻姑娘,小伙子们自然也就纷纷“扑通扑通”跳了进去。自从享受到了亲水的乐趣后,这些姑娘小伙子便再也没了顾忌,每天都要来光顾。一时间,到丁娴的游泳池游泳竟成了李集乡青年男女最时尚的休闲方式。邻近几个村镇的青年知道后也纷纷前来,丁娴游泳池的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
水上“漂”来滚滚财富
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地挣钱了,丁娴又“乘胜追击”,开始争取“家庭游客”。她的办法是:儿童免费游泳。这样一来,父母担心孩子安全,至少会有一个人跟着陪护,于是,丁娴的泳池里经常可以见到一家三口一起嬉水的温馨场面。
可这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有的村民从地里干活回来,满身灰尘汗垢,到游泳池游泳纯粹是为了搓澡。丁娴意识到,池水的卫生消毒问题刻不容缓了。她查阅了大量游泳池水处理的资料,发现氯气消毒是最简便、最彻底,也最便宜的消毒方式,于是便另砌了一个较小的水池,里面的水不断循环流动,并用氯气消毒。同时规定:凡是到泳池来的人,都要先在小池里冲洗后才允许到游泳池里游泳。
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后,丁娴又在泳池西侧辟出一块空地,铺上雪白的砂石,安放了躺椅和茶几,买了若干浴巾,种了几棵香樟树,还请人在大树下雕塑了几只小鹿和钢琴。有了阳光、“沙滩”、绿树和清风,丁娴的游泳池俨然成了个小小的“北方夏威夷”。
2008年夏初,丁娴除了继续提供与游泳相关的用品和服务外,还及时推出了“宝宝游”项目。她另筑了一个水深只有0.6米的浅水池,专供婴儿亲水。宝宝游的收费是5元钱1小时,但是年轻的爸爸妈妈仍然蜂拥而至,从不吝惜花费。至此,丁娴的游泳池经营状况一直稳中有升,每天都要接待200人次以上。
张小娴作品篇6
木箱子里的人生记忆
“我从婴儿开始,就由桃姐照顾,后来换我照顾她,就像人生循环。”李恩霖是嘉禾电影公司的制片人。在电影《桃姐》里,作为编剧和制片人,他讲的是自己的故事。
桃姐原是李恩霖母亲家的女佣,自小家贫,父母把她送人抚养,养父又不幸被杀,养母在她13 岁时把她托付给李恩霖的外祖母。在李恩霖母亲结婚时,她也一起从澳门到了香港的李家。
桃姐和李恩霖母亲同岁,两人感情深厚。半个世纪里,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李家当成自己家,从来没有离开过。
李恩霖和妹妹出生后,桃姐又承担起照顾他们兄妹的责任。20 世纪80 年代,父母和妹妹移民去了美国,家里就剩下李恩霖和桃姐。除了他赴美求学、工作的十几年外,桃姐一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2003 年,桃姐突然中风,导致半身不遂,无法继续做家务。从医院回来后,她向李恩霖提出,要搬到老人院去住。考虑到自己因为拍电影经常不在香港,无法照顾桃姐,李恩霖同意了。
去老人院前一天,李恩霖和桃姐挑选要带去的衣物。桃姐的房间是由阳台改成的,一张狭小的单人床铺,房间靠墙的上方挂着一排大木柜,里面放着缝纫机、保温饭盒和不再使用的器具,下面镶嵌着一台洗衣机,床铺对面的窗下放着两个大樟木箱,占了房间1/3 的空间。
箱子是李恩霖母亲当年的嫁妆。在打开的木箱里,他惊讶地发现了他和妹妹童年时的手工玩具、衣服、尿布,桃姐背他上街闲逛时的背带,给他和妹妹缝制的红色棉袄,他在幼稚园时穿的老鼠戏服,小学时的保温饭盒……
“我父母移民到美国后,箱子一直摆在桃姐的房间,我一直不知道桃姐箱子里装了什么东西,这时候我才发现她珍藏着我的人生记忆和成长片段……”李恩霖说。
在老人院的3 年里,桃姐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经过***,病情曾一度好转,结果不久后再度中风,不仅行动不便,言语表达也出现障碍。
不管工作多忙,李恩霖只要在香港,每周都会去老人院探望桃姐。每次他一进老人院的大门,老人们就会叫:“你干儿子来看你了。”去老人院的次数多了,他也从护工那里学会了照顾桃姐,经常推着轮椅陪她上街,或者喂她吃饭。
照顾了一辈子别人,桃姐很不习惯李恩霖给她喂饭。在李家几十年,她从不上桌吃饭,总是一个人躲在厨房吃。偶尔和李恩霖外出用餐,她既尴尬又紧张,直到中风后,桃姐才肯接受李恩霖喂她。
2006 年,桃姐去世了。桃姐去世后,李恩霖仍保留了她房间的原貌。柜子、箱子里的一件件物品,让他想起过去的人生记忆,他把那些曾经遗忘掉的记忆写在了笔记本上,后来又写成了电影剧本,找到了许鞍华。
桃姐身上有忠义
看完《桃姐》的剧本,许鞍华想哭。答应接拍《桃姐》,原因在于她的生活中也有一个桃姐。
许鞍华七八岁时,家里来了一个佣人。她梳着辫子、穿白衣黑裤,来自广东顺德,跟她在李恩霖家相册上看到的年轻时的桃姐打扮很相似。“她在我家做了15 年,从我弟弟出生一直到读中学,她一直带我弟弟。”
和桃姐不同的是,许鞍华家的佣人烧菜手艺一般,干活也有些马虎,但人特别好,重感情。许鞍华上大学时,许鞍华母亲辞掉了女佣。她后来去了别人家打工,但每年春节,她都到许鞍华家拜年,还带一些贵重的礼物,并给许鞍华弟弟买名牌钢笔。许鞍华父亲去世时,她还来帮忙料理后事。因为怕许鞍华的母亲孤单,她常来许家,陪许鞍华母亲去寺庙烧香。
许鞍华现在家里的女佣,基本上是几年一换。佣人都是从中介所找的,先签完备的法律合同,谈好工资待遇,每周休假一天,加班支付双薪。有时候,双方发生了冲突,往往按照合同到法院解决。“今天的香港越来越繁华,桃姐时代的道德伦理观却在逐渐消失。桃姐虽然不识字,但她身上有忠义。”
《桃姐》给了许鞍华一个机会,她把看到的老年人问题放在了电影里。拍《桃姐》的养老院,属于中档标准,里面住着许多像桃姐一样的社会底层的老人。
《桃姐》的大部分镜头,采取的都是实景拍摄,除了主要演员是职业演员外,其余的大部分角色都是养老院里的老人。这种纪录片式的拍摄,加上摄影师余力为大量采用远景和长镜头,让电影有很强的真实感。
记得电影刚拍摄时,扮演桃姐的叶德娴去养老院,许鞍华没喊开拍,余力为就开机了。叶德娴坐的车停在养老院门口,秦海璐搀扶着她进门,养老院里的老人们以为来了新院友,都站起来围观,一个老人还跑上前来,冲到了摄影机前面站着看叶德娴。
“当时,我们一个工作人员想叫他走开,旁边的摄影师马上把他的嘴捂上了,接下来没用我喊开始,几个职业演员自己就决定开演了,这种感觉很真实。”许鞍华回忆说。
叶德娴:“桃姐跟我很像。”
叶德娴没料到自己能当影后。
电影筹备时,李恩霖给许鞍华推荐叶德娴。当时许鞍华有点儿担心:叶德娴那时62 岁,和桃姐相差十几岁,已经近10 年没演过电影。
“我一定要演好这个角色。”叶德娴为这部片子做了许多功课,跑到李恩霖家看桃姐的房间,甚至把桃姐去过的茶餐厅、公园都摸得一清二楚。后来,李恩霖的家也成了《桃姐》里刘德华的家,桃姐的小屋除了减掉一个樟木箱,其他物品都原样保留。
桃姐的形象渐渐生动起来:“桃姐跟我很像,她买蒜头会一个个挑来挑去,她买鱼不会只买便宜的,一定要买最新鲜的,她买最好的酱油烧菜给主人吃……”
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去了养老院,还是让叶德娴触目惊心:“大部分养老院都是群居,一间房住了6个人,每人只有一张床,衣服都堆在床上;就是单间,也只多一个桌子和椅子,洗刷和上厕所,都是公共的,没有阳光不说,空气流通也不畅。而且大家生活习惯不同,你想开窗户通风,有人说太冷;你想听收音机,有人要睡觉。”
离叶德娴家不远,住着一位老女佣,头发花白,穿的衣服、梳的辫子,跟李恩霖家的桃姐很像。“自从接了这部戏,我就仔细观察她,她穿的衣服袖子、裤子都不是很长,因为要干家务活;
她出去买菜,一只手拎着菜篮,倾斜着腰,慢慢地走路,我也跟着模仿。”
张小娴作品篇7
你们学校的运动会结束了吧?学习是否已进入了正常状态?你的阅读计划继续了吗?
上次我开了三十部外国文学的阅读书目,现将国内阅读的书目(现代,当代)三十部给你参考。
1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2<;;<;;徐志摩诗选>;;>;;。3宗白华<;;<;;美学散步>;;>;;。4李泽厚<;;<;;美的历程>;;>;;。
5林语堂<;;<;;生活的艺术>;;>;;。6余秋雨<;;<;;文化苦旅>;;>;;。7周国平<;;<;;岁月与性情>;;>;;。8周国平<;;<;;永恒之女性>;;>;;。
9傅雷<;;<;;西方美术名作二十讲>;;>;;。10<;;<;;丰子恺谈音乐>;;>;;。11刘再复<;;<;;共悟人间>;;>;;。12刘再复<;;<;;独语天涯>;;>;;。
13。钱理群<;;<;;周作人传记>;;>;;。14<;;<;;贾平凹散文选>;;>;;。15谢冕<;;<;;每一天都平常>;;>;;。16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17余杰<;;<;;香草山>;;>;;。18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9。胡茵梦<;;<;;生命的不可思议>;;>;;。20于丹<;;<;;感悟论语>;;>;;。
22于丹<;;<;;感悟老子>;;>;;。23。于丹、易中天<;;<;;从天空到心灵>;;>;;。24。<;;<;;余光中精品文集>;;>;;。25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
26钱钟书<;;<;;围城>;>;。27刘晓枫<<拯救与逍遥》。28沈从文<<边诚>>。29<<矇胧诗选>>。30<<张爱玲小说散文选>>。
娴儿,我出的这书目可能与你们学校老师出的书目差别很大吧?什么郭沫若,鲁迅,曹禺,老舍,巴金的都没有。为什么?
因为这些大作家的作品对我们的审美,心性,修养并不能起多大的作用,他们的人文精神有很重的***治因素,特别是郭沫若和鲁迅,对他们的作品只初略的了解,不宜多读,男同志可以对鲁迅进行深究,但女性最好远离他阴冷的色彩。郭沫若的真正成就是对甲骨文的研究。其文风其人品非常低劣。冰心老人的散文不错,可以多读。曹禺的戏剧可读。巴金的<<随想录>>不错!
写到这,我忽然想到开学初你阅读的<<呼啸山庄。>>,这部作品也是不适宜娴儿你这种心性的人阅读的。因为你所感受到的绝不是情感的美妙愉悦,而是灵魂的激烈震荡。常人所喜的温婉,雅致,娇柔在这里都成了一种苍白孱弱,不具价值的东西,留下的只有野性,扭曲,凝重,沉郁。压抑。。。。
这部作品中爱和恨以其超越了人类极限的强度被展示出来,炽烈的语言,暴烈的行为,疯狂的复仇,让人觉得心惊肉跳,撕肝裂肺。小说中主角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的爱情,是人类中最扭曲,最疯狂,最仇恨和最有破坏力的爱情。
最早我阅读这部小说时,把希刺克厉夫面对奄奄一息的凯瑟琳时残酷的叫喊抄在了自己的笔记本里:"你现在才使我明白你曾经多么残酷一一残酷又虚伪。你过去为什么瞧不起我呢?你为什么欺骗你自己的心呢,凯蒂?我没有一句安慰的话。这是应得的,。。。。。你爱过我一一那么你有什么权利离开我呢?因为悲惨、耻辱和死亡,以及上帝和撒旦所能给的一切打击和痛苦都不能把我们分开,而你,却出于自己的心意,这样做了。我没有弄碎你的心,是你弄碎了的,而在弄碎它的时候,你把我的心也弄碎了……我还要活吗?那将是什么样的生活,当你一一啊,上帝!你愿意带着你的灵魂住在坟墓里吗?!"。
当时我特喜欢这段文字,后来感觉这是一切爱情的描写中最令人心寒的文字,粗暴,残忍而又自私,对善良心性的培养是有负面影响的。不知娴儿对此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所以我建议娴儿最好不要阅读这类小说,读<<简爱>>也不要读<<呼啸山庄>>,读徐志摩也不要去读路遥。读林徽音也不要去读丁玲。
娴儿,林徽因是我最欣赏,最喜爱的中国当代的女作家,我认为她是中国当代的第一才女,第一美女。她和徐志摩的感情,她同梁思成的婚姻家庭事业,她同金岳霖的友谊,是中国当代最激动的感情,最美满的婚姻;最伟大的友谊!
西方有一位叫莎乐美的女性让尼采,里尔克,弗罗伊德三个男人"受孕"成为伟大的男人,东方也有一位叫林徽因的女性让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位男人"受孕"成为伟大的男人,而三个痴情的男人也成全了林徽因一世英名,每当我提到他们,我就会激动不已,就会心潮起伏;每当我想到他们,看到他们的诗文,。就会感叹高贵是不会从贫民窟里面,从暴发户中诞生的。就会感叹"穷养儿子富养女"这句话是如此的正确。。。。。他们是中国最后的贵族!
他们的诗文娴儿要尽快接触,特别是林徽音的诗歌散文,这对你美好心性的培养,对人文,气质,精神的修行是有大帮助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望尽快收到你的回信。
张小娴作品篇8
“你说有什么意思,看得太过透彻再也没有悲喜。”
自六岁起,似乎便能穿透别人的内心。姨妈婚礼在即,婚戒却丢失,她说,被猫咪无意吞了下去;姨妈离婚,后再恋爱,她说,他是骗你的,他待你不是真心;有男孩追求,她说,他娶的不是你……
有人羡慕,有人忧。亲近的人这般说,你有全世界最晶莹的大眼睛,可惜,也看不清未来。而她也只不过是想做个普通的孩子,慢慢地长大罢了。
倘若,在最初相见的时候,便会知道与这个人是否会有一个美满的结果?
倘若,明明爱,却又知道未果,那么,还是否会在未知的情况下勇敢?
……
我不否认,亦舒的这本书并非我最喜爱。与之相比,我更喜欢她的早期作品。
也许,一个人的心与身在历经时间和环境的反复更迭后会逐渐沉淀或者改变。有些人,在最初的最初,多么肯定地说,这一生,不愿婚娶,只愿日日开心度过下半生,但是时日久了,也许累了,终究厌倦一个人的生活;有些人,繁华的生活过久了,日日想着如何返璞归真,殊不知他人又是如何羡慕当前生活,至少不用为生活所奔波。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确实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前程如锦绣般繁荣,只需按着节拍向前便可,可是,即便如此,我们的心也依然还是不满足。
可是,还有什么可以敌得过时间?还有什么没有变?
回忆起看《情人》之时,渡船静静地依着喧闹的码头,在湄公河黄色的河流里荡漾起伏着。一片喧闹声中,身着西装的中国男子走到法国女孩的面前,故事就这样开始。
看到那一段的时候,想起当年的我那样渴望去越南,想去看看杜拉斯笔下的湄公河,想去看看那一抹残阳凄艳有着说不尽的瑰丽,却又有说不尽的悲怆。也想看看当初河堤岸的唐人街,想去看看那些街上挂着的既熟悉又陌生的中文字招牌……
可当抵达之后,景致完全改变,丝毫没有了当年的气息,心理不是不失望的。
改变是好的,只是彼时心情不同,望过去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或许,早已经失去了当初等待摆渡的心情,所以悻悻而归。
假若爱可先知,那么,当初的法国少女是否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是否会去爱那样一个人?
我们都是俗人,没有预知的灵心。而年轻的时候,又如何懂得,爱之一词,实属妄言。又如何能够看穿?
不,谁的一生没有失恋过几次,只是有的人情愿身经百战,但仍乐在其中而已,又有几人可以未爱先知,倘若不是如此,又怎么可以镇定、从容、微笑?就此而撇下前世今生。
所谓,浓情蜜意,绝色艳名,纵是当下颜色正好,争先恐后奉上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又如何?对于女人来说,终其一生,不过是觅得一良人给其余生安稳罢了。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作者: 毕淑敏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送给被生活粗暴对待,依然内心柔软的你
出版年: 2013-7
页数: 288
定价: 36.80元
装帧: 平装
世间总会有些事情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生活在一个简单粗暴的世界,内心要保持柔软安宁。这里不讲大道理,没有教条指南,只是与你分享一些心灵平和的主张、与世界相处的态度和拥有幸福的提醒,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毕淑敏的文字有着温暖而坚定的内核,尽管她的笔下也有伤害、委屈、愤怒的负面情绪,但通篇读完,感受到更多的是生命向上的张力,禁锢在心灵的悲伤如冰霜噼噼啪啪地裂开,取而代之的是轻松畅快。
她像一个最懂你的好朋友,在温柔的夜里与你对话,回忆经历中最美好的片段,温习曾使心震撼的镜头:它也许是一朵很小的旷野花,也许是一盏冬天的红灯笼,也许是苍茫的大漠暮色,也许是雄浑激荡的乐曲……琐碎而平凡,却能为你推开平淡,遇见生命的辽阔。
毕淑敏最温暖的作品,送给经历过生活粗暴对待,依然内心柔软的你。愿我们都能好好爱、好好生活,被世界温暖对待。
《谢谢你离开我》
作者: 张小娴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张小娴最美的散文
出版年: 2013-4
页数: 223
定价: 30.00元
张小娴,香港知名作家。她是全世界华人的爱情知己。上世纪90年代初于《明报》连载《面包树上的女人》而声名鹊起。
张小娴作品篇9
【关键词】命运;星座;孤寂;跟踪;爱情
一直喜欢读张小娴的作品,特别是她写的小说。小娴的文字,温暖又柔韧,抚慰人心又牵引人前行。看她的小说,觉得那不仅是爱情,还有人生和成长。也许是因为我自己也对星座有着一种特殊的关注,所以对小娴的《我终究是爱你的》这部小说有着特别深刻的印象。
小说写的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女孩喜喜与一个忧郁的私家侦探林克相遇的故事。喜喜利用曾经的养母留给她的意外遗产,透过私家侦探社雇林克跟踪自己,只因为他长得像一个人,喜喜的哥哥。多年以后,千金散尽,喜喜在没有钱给侦探社了,她以为会失去他,但林克始终跟她身后。对于这份形影相吊的感情,他们都不知不觉地上瘾了,似乎已经成为了彼此的一种生活习惯。
小娴用大量的篇幅,为我们勾画出这样一个迷茫而且有些偏执的女孩:皮肤苍白,面目模糊,习惯性地饮着一杯烈性桃子味的女孩子。不论走到哪里,她踽踽独行的身影,总是在路灯下投射出瘦长而孤独的影子。她叫喜喜,每天看报纸上的占星栏,无论走到哪里,她都要挂上梵高的《星夜》,终日阅读。无论在哪家酒吧,她都是喝桃子味的伏特加。每年生日的那天,为自己送一双长筒袜,用哥哥的邮箱给自己写永远写不完的信。
而主人公之二的林克呢,则是已经离过婚的私家侦探。他长相端庄俊美,爱喝白兰地,对《数独》情有独钟。他总是穿着一件蓝色的夹克,跟在喜喜的背后……
整个故事都带着一种莫名的悲伤和孤寂,就好像书本封面上那句话“爱情是一百年的孤寂,直到遇上那个矢志不渝守护你的人……”,喜喜和林克在最后一刻默默而幸福地走在一起,而我的眼泪也随着他们的幸福而情不自禁流下来。有些读者看完后觉得结局不好,喜喜太可怜了,他们根本没能在一起。其实小娴已经向读者暗示结局,而且在序言中解释了说“此时此刻,他们没有不在一起。”另外的话,书中结尾写到:
林克朝她走了过来。他不是走在她百米之遥,而是走在她的身边。
两个人默默而幸福地走着。
她对他说:
“要是你明天来这儿,就见不到我了。”
他讶然问她:
“你要去哪里?”
“我明天要结婚了!”
他脸上的表情凝住了,酸楚地问:
“你跟谁结婚?”
“我跟会跟我结婚的那个人结婚啊!”她离开他身边,悠悠地走在前方。
走了几步,她脸朝他转过来,倒退着走,那双黑亮脆弱的大眼睛望着他,轻柔地问:
“你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吗?”
其实读到这里,结局就已经很明朗了,喜喜这样问,答案自然不言而喻,“那个人”指的就是林克,“这个人”就在喜喜面前,喜喜决定跟林克结婚,他们俩最后走在一起了,不再是跟踪与被跟踪的苦恋。
其实我在反复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想着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喜喜在戴德礼律师楼的时候见到林克会“一见钟情”,而且做出那个惊人的决定呢?后来,我得出的结论是:情感的转移。喜喜一直对哥哥有着深厚的依恋之情,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天蝎座的哥哥,而且在她的记忆中哥哥一样穿着蓝色夹克。于是,当喜喜第一眼看到林克就有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他身上有她久违了的那种感觉”。后来在林克跟踪自己的时候,林克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欺负自己的人,会默默地在她身边守候她,会随时随刻为她提供援助,慢慢地,喜喜爱上了一个跟哥哥一样对自己好的林克。而林克对喜喜的感情,应该是从跟踪开始的。喜喜是这样孤伶伶的一个貌美年轻的女孩,他从不同的角度,拍下她踽踽独行的身影,并且,在跟踪的过程中感受到她内心深处那份无法解脱的孤独,感受到他和陌生男子调笑时自己那份无法解释的妒意……想喜喜这样的一个女孩,本身就是耐人寻味的,并且需要保护。而他自己呢,离过婚,也是孤独之人。他在一日一日的跟踪中,习惯了她的步伐,习惯了她的口味,习惯了她的冷漠,也习惯了她的习惯。而习惯本身,就是一种让人无法戒断的毒,所以只能上瘾。林克,就是中了喜喜的毒。两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用彼此既微茫又热烈的心事,擦出一段爱情的火花。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爱上一个人。喜喜和林克可以说是“臭味相投”,也可以说“同是天涯沦落人”,更可以说是“日久生情”,他们彼此孤独的心灵融在一起才得到慰藉,得到释怀,从此卸下孤独,享受彼此带给对方的快乐。换几声欢笑,一场热泪,告别飘摇无根的生活。
爱情,是一个既神圣又神秘的话题。有很多人批判小娴,说她不配谈爱情,因为她没有爱人。可是大凡读过她的作品的人,都无可置疑,小娴笔下的爱情是现实的,是理性的,也是真实的。小娴本身是一个执着之人,她不是一个厉害的女人,她善于观察别人,她是一个很敏感的女人。《思念里的流浪狗》里有一段话“狗不会瘦,因为它不会思念。人会瘦,因为他思念着别人。(下转第17页)
(上接第15页)人总是被思念折磨,在思念里做一头可怜的流浪狗。”这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说的是同样的道理,思念会成疾,只是小娴将它更加形象生动化,比作一只流浪狗,流浪之人本已可怜之至,还要为思念所困,都只是因为爱情。“我们放下固执,放下个性,放下尊严,都只因为,放不下一个人。”(《三月里的幸福饼》)细细想想,现实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如果心上有了一个他/她,我们会不知不觉地为他/她而改变着自己的某些习惯,某些秉性。之前还天真地以为我们不会为谁而改变自己,可是因为爱情,我们不得不相信了。
喜喜在书中说到“爱情是一百年的孤寂”,她是双鱼座的,她相信占星栏的话,相信自己的命运,会按照上面的话去做。星座就像喜喜的指引人,告诉她她应该怎样做。而喜喜总会觉得自己就是占星栏上面说的情况,会毫无保留地相信。在占星学领域,星座指黄道带上划分的十二个均等区域。西方占星学认为天象依“上行、下效”原则反映、支配着人类活动,因此十二星座代表了十二个基本人格型态或感情特质。它试***利用人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天体的位置来解释人的性格和命运。有的人认为占星术是迷信的,有的人则反对。其实这就像信仰一样,信则有,不信则无。占星术存在了几千年,自然有它存在的理由。信不信它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完全属于个人自由。但前提是不要盲信,不要因此而影响正常的生活也就无伤大雅了。就像我们遇到重大问题时会祈祷一样,占星术满足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需求。如果是对自己有利的,相信又何妨,且不去理会它是否科学,就像喜喜一样,她所看到的占星语都是对她有用的,能够帮助她缓解她的情绪,指引她前方的路。当然,这也是小娴的精心安排,因为现实中的占星语是有坏的地方的。
我也会去相信星座的话,她有时候就像心理医生一样,看穿自己,会用温馨的话语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我是天蝎座的,“蝎子对好朋友可以很热情,乱七八糟聊个不停;对比较普通的朋友很冷淡,聊不上几句就沉默。蝎子很珍惜对他/她好的朋友,他感觉是坏的,便有意疏离。蝎子的普通朋友很多,好朋友没几个。蝎子很孤独,常常自己一个人。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学,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发呆,这就是天蝎,我很好。”这是描写天蝎座的一个占星语,我对于其中大部分都认同,只是它说“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我就不认同了,因为我最害怕一个人去饭堂里吃饭,一个人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我宁愿选择宅。
另外,对于这本书,我有一点不是十分地认同。小娴在序里说这是一部把爱情小说和侦探小说结合起来的一部书。可是,从头到尾,除了看到过“私家侦探社”“私家侦探”这些个字眼外,找不到侦探小说的任何轨迹。《我终究是爱你的》其实还是一部完完全全的爱情小说罢。
张小娴作品篇10
关键词:苏童,《妇女生活》,生存悲剧,依附
苏童小说《妇女生活》中的女性——娴、芝、萧,尽管她们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各不相同,但她们最终的命运总是悲剧性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铸就了她们的悲剧命运?我们可以说是男权社会、国家制度或者说传统文化,但是我们常常忽略最重要的原因,即她们自身。
本文试***从女性自身的原因来探究苏童小说《妇女生活》中女性生存悲剧的根源。
一、对男人的依附
《妇女生活》中的女性有很大的共同点,她们富有个性,但永远摆脱不了男人。作品中女人与男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被动与主动的关系,男人很多时候占据着主导地位,女性是处于弱势的一方,是受到伤害的一方。但是她们却认同于这种弱势地位,甚至害怕丧失这种弱势地位,不顾一切地依附于男人。
娴在孟老板跨进照相馆的一刹那“她似乎预知孟老板的出现会改变她以后一生的命运”,[1]她从一开始就把改变自己的现实境遇和人生命运寄托于一个男人,而始乱终弃的悲剧在她看来是因为那次意外,归结为孟老板错误地让自己怀孕而自己太年轻怕疼没敢堕胎,以至于失宠于孟老板。娴回来闭门思过,她想如果那次做了手术,一切都会好起来。,依附。,依附。以至于娴临死前还说:“就因为怕痛,断送了我的一生。我要是做了手术,不会有芝,也不会有你,我就会过上好日子了。我要是跟他走了,现在也用不着看你脸色挨你骂了。”[2]就因为自己年轻、怕痛断送了以后的锦绣前程,多么可悲啊!可以设想,即便是娴堕了胎,仓惶卷走全部股金逃到香港的孟老板会带她到香港吗?女演员不过是他的掌上玩物,如同一件衣服,再新鲜时髦,也有过时破旧的一天,他怎么不会将之随手扔掉呢,即便是孟老板发了善心,将娴带到香港,她这种不妻不妾的地下情人也能当多久呢?因此,娴悲剧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她与生俱来的,一个将自己的一生拱手托付给一个花花公子的女人怎么可能不承受命运的惩罚呢?到后来嫌也认为世界上的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却又无力抗拒男人对她的玩弄。她不得不投靠男人,而且可悲之处在于她总是在心灵无所寄托的空虚中反复咀嚼着与孟老板短暂的欢情。
芝本想用孩子来套住邹杰,可自己却无法怀孕。由于生理的原因加剧了芝心理上与丈夫之间关系的焦虑不安,自杀未遂后的芝把全部精力都用来监视邹杰了,她不允许邹杰跟年轻女性说话,对邹杰的任何单独行动都表示忧虑紧张,特别令邹杰难以相信的是,芝竟然检视他换下的内裤。芝对丈夫的这种近乎病态的占有欲实际上正是更深层的一种人身依附。
萧为了防止小杜与别的女人交往,每月留给小杜5块钱的零花钱。因此当萧怀孕四个月的时候,有个女友告诉她小杜在外面的风流韵事,她有些不相信,反而反问女友“小杜每月只有5块钱零花,他哪儿有钱请人喝咖啡?”萧之所以用钱来控制小杜,那是因为她心里更清楚女人离不开男人,“我为什么不是个男人?我不喜欢女人的生活。你们做男人的不知道做女人有多苦,有多难。女人不一定非要结婚,可她们离不开男人,最后都会结婚。我不知道为什么,所以我瞧不起女人,我也瞧不起自己。”[3]
娴、芝、萧都带有强烈的人身依附意识,她们在对男性的迷恋于依附中丧失了***的人格与自我。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依附意识使她们陷入了无可选择的生存悲剧中。
二、女人间的自相伤害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作为被压迫者,是与男性对立的,女性之间本该是同盟***,本该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为维护女性的整体利益而共同斗争,但在苏童的《妇女生活》中,女性之间却进入了一种相互伤害的仇视关系。她们之间的伤害不需要任何外力,就足以造成心灵世界的千疮百孔。,依附。
《妇女生活》将一家三代娴、芝、萧放在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流程中去写,虽然时代在发生着变化,她们的生活却极少发生变化,下一代命运是上一代命运的重复,母女之间相互折磨相互仇恨,丝毫没有家庭的温暖。
为了自己的明星梦委身于孟老板却又遭遗弃的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最后又回到了破败的家中,但母亲最后竟为了一个猥琐的男人要赶娴离开,一气之下母女俩彼此骂对方是“不要脸的***”。
娴对自己的亲生女儿芝则同样缺乏母爱。在娴开来她的始乱终弃这一悲剧的原因仅在于自己怕痛而没敢堕胎,于是芝成了她被弃命运的证据,娴将对孟老板的愤恨、失望迁怒于女儿身上,她很少给芝喂奶,也很少给芝换尿布,作为一个母亲,娴身上已经没有任何母性。因此生活在母亲阴影下的芝,从她投胎在母腹中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一生的不幸。芝则认为娴把她生下来,就是为了让她承担她的悲剧命运。更令芝难以容忍的是—娴竟然窥视她和邹杰的性生活,这如同一只苍蝇一直堵在芝的心里,因而芝恨透了娴。
萧是从儿童福利院抱回的弃婴,由于芝梦想的是一个儿子,因此对于萧的性别作为养母的芝是厌恶的,而作为外祖母的娴也只是那她当只波斯猫来养。唯一把萧放在眼里的只有养父邹杰,但邹杰对她不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感情,而是掺杂了性,揉合了情欲。在这样的畸形家庭中长大的萧,展示给亲人的亦是同样的冷酷和无情。以至于当萧“想着红旗照相馆楼上的家,想着芝和娴的脸,竟然什么都想不起来。,依附。”最后插队返城的萧为了结婚有房子毫不迟疑地把养母送到了精神病院,对娴更是恶言相加。这些女人之间互相仇视、互相抱怨,将自己不幸的命运归于彼此的存在,让我们在哀其不幸的同时,也有怒其不争的无奈,一种厌恶之情也便油然而生。
三、文化视野的局限
《妇女生活》中的女性几乎都没有读过多少书,再加上她们又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圈子之内,她们的生活经验只能从上代的传承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得来,这必然导致她们眼界不宽、见识不深,导致她们文化视野的局限。,依附。文化视野的局限又使她们走不出依附男人的怪圈,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地位,以至于在男权为中心的文化中丧失判断能力和***思考的能力。
娴在得知孟老板卷款而去的时候,如遭巨石击顶,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随即昏倒在嘈杂的人群里。她的梦破碎了,失去了孟老板,她一下子迷茫了,她的灾难不期而至地降临了。“娴在公寓的床上度过了难捱的三天,她天天瞪着天花板,用所有肮脏的字眼咒骂着孟老板。”“她似乎看见黑暗的未来就埋伏在明天、后天,她以后该怎么办?”[4]芝和萧也同样,由于文化视野的局限,她们找不到新生活的出路,离开了男人就无法生活。,依附。
苏童的《妇女生活》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女性生存的悲歌,并对其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与以往文学作品中传统女性形象的描写相比,具有颠覆和重写的意义。他以不同寻常的话语方式来表达对女性生命的玄思,以大胆的想象着力表现了女性病态的生命和残缺的人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极度可悲的女性生存世界。
注释:
[1][2][3][4]苏童. 苏童文集——末代爱情.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276、317、313、280.
参考文献:
[1]乔以钢.《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3]王建珍.男权文化中的女性悲剧——论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妇女研究论丛,2006,(4).
[4]宋艳.论苏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文学语言学研究,2007年5月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