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篇1
1、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治、经济、法律、时事、科技人文、行***管理、公文等,想要获得高分,必须从复习阶段开始就打下很好的基础,到了考场上,无论是心理上还是战术上,各方面都得做得好才回去的好的成绩。下面就从各个应当注意的方面来谈获取高分的对策。
2、讲求答题方法,避免被动公共基础知识每种题型都有它的答题方法,这是大家想要获取高分必须掌握的。如果只跟着书看肯定不容易去记,书上就是简单的知识点的罗列,记的时候如果不加上自己对那些杂乱的知识点的整理总结难度自然就大了,我当时是用了四五天时间把秦叶事考红宝课看了一遍,秦叶老师讲的知识点很有条理性,像法律类知识点记忆的时候很需要连贯性理解,自学很难达到系统学习的效果,通过秦叶老师的层层梳理,知识点很容易理解和背诵。把知识点系统的过了一遍之后,马上开始看第二遍来记忆,课里把***治法律公文等等考试的重难点都给整理的一清二楚,而且课程设置也有帮助记忆理解的地方,跟着多刷几遍课,该记住的自然就能记住了。所以如果自己学习不得法的话,那么一定要看课或者看书,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良好的心态,胜算的基石从大量的实践案例来看,要想成功通过这一考试,必须有一个能够确保自身所储备的知识技能在考场中得以充分发挥的基本心理保证,根据多年的考试经验,我们知道,考试时保持适度的紧张是有一定帮助的,可以让大家更加集中注意力,态度更加积极。然而过度紧张或者焦虑毫无疑问会导致考试的失败。对于考试这个问题应当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心理暗示,那就是:大家都走一条路,我走不好,别人也不一定能走好,不如放松心情,以积极、冷静的心态去面对,不给自己设定任何遥不可及的目标,自加圧力。
(来源:文章屋网 )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篇2
1材料和方法
本课题采用2001年卫生部、***联合下发的中专三年制护理学专业教学大纲和计划及我校现行的高护专业三年制教学大纲和计划。对两个层次的教学大纲和计划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时,对2001级和2002级236名高护专业学生就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各类课程学时的需求等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36份,回收有效问卷233份,有效回收率为98.73%。
2结果与分析
2.1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的比较
中专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中有必修课程20门、选修课程3门。其中必修课程中的物理、化学合并为一门理化基础,医学基础课程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合并为一门正常人体学基础,致使学时大幅度减少。高护专业教学计划中,有必修课程23门(公共基础课程4门、普通基础课程3门、医学基础课程6门、护理学专业课程10门)、选修课程5门。其中,高护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健康评估课程中专教学计划中没有,但其主要内容如体格检查、化验检查、心电***等知识则在中专的内科护理学中有所讲述。
2.2各类课程学时数比较
在中专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中,总学时为2102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程688学时,占32.73%;普通基础课程294学时,占13.99%;医学基础课程366学时,占17.41%;护理学专业课程660学时,占31.40%,选修课程94学时,占4.47%。高护专业教学计划的总学时1980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程476学时,占24.04%;普通基础课程172学时,占8.69%;医学基础课程470学时,占23.74%;护理学专业课程678学时,占34.24%;选修课程184学时,占9.29%。
2.3各类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数比较
中专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29.50%;高护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25.76%。毕业实习时间均为1年,详见表1。
2.4高护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由表2可见,对口升学护生对课时调整方面的意见较多,其中70%以上的学生建议增加学时的课程有:公共基础课程、普通基础课程、选修课程;50%以上的学生建议增加学时的课程有:医学基础实验课程及专业实验课程。建议减少课时的课程主要是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专业课程及毕业实习时间。学生建议增设的课程有文学、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社区护理保健、精神病护理、卫生法规、新技术新疗法等。
3讨论
3.1目前高护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课程设置重复,未能体现高护特色高护专业开设23门必修课程,中专开设20门,高护和中专的课程结构基本一样,在学时和内容安排上是一个模式,彼此之间重复太多,欠缺新意。如药物学均为76学时;病理学中专为56学时,高护为52学时;护理学专业课程中专为660学时,高护为678学时。这样的课程和学时安排,对一个中专毕业后进入高护专业学习的护生来讲,显然没有起到更新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作用。
3.1.2知识结构不合理,未能摆脱生物医学模式影响从高护专业的课程设置看,知识结构并未摆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课程、普通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和护理学专业课程的构成比为0.70∶0.25∶0.69∶1。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中***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程比重较大,占公共基础课程的43.70%,而文学、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等知识明显不足;专业基础知识中医学基础知识占的比重过大,有关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和社会医学的知识及其他与护理学密切相关的知识较少;护理学专业知识中有关临床护理的知识仍然按照临床科室划分,未能突出高护专业的特色;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和精神病护理的知识更显不足。
3.1.3实践教学学时偏少,内容缺乏新意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两个教学计划中(不含毕业实习),高护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仅占总学时的25.76%,而中专护理学专业则为29.51%。从实验内容上看,两者实验课内容重复,高护专业基础医学类实验课绝大部分是进行验证性实验,其中相当一部分已在中专实验课中进行过教学。护理学专业课中,最基本的操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但这些内容除了在中专实践课中已进行过教学外,通过1年的毕业实习学生已能熟练掌握。因此,现有高护专业的实践教学从时间上和内容上均不能满足护生再学习和再提高的需要。
3.2高护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3.2.1增加公共基础课程,拓宽护生的知识面对口升入高校的这部分护生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虽然在中专学习阶段也学习了部分文化课程,但课时偏少、内容较浅,加上中专阶段以学习医学课程为主,大部分文化课程都是考查课,造成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收效较差。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有75%以上的学生希望增加公共基础课程、普通基础课程学时及内容,其中主要有英语、文学、物理、化学等。这些课程内容的增加,除了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基本素质外,也能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建议针对这部分学生的情况,增加公共基础课程、普通基础课程的学时及内容。
3.2.2转变护理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内容随着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对象也从原来单纯照顾生病的人扩展到整个人群,工作领域从医院扩大到社区,研究范围从单纯地研究对疾病的护理扩展到所有影响人的健康的领域。[3]为此,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应该努力满足工作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文学、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应该有显著增加。目前,我们在这方面明显不足,如护理心理学,中专为36学时,高护为38学时,仅为澳大利亚护理学专业护理心理学课程的23%。[4]现有专业基础知识中,医学基础性知识比重过大,如高护专业的解剖生理学共234学时,比菲律宾护理学学士学位的96学时高出2.4倍。[5]由于大部分课程已经在中专阶段学习过,高护专业学生医学基础知识的学时比重应当减少,重复的内容不讲,传授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医学基础知识。同时,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知识、康复指导、保健等内容。专业知识中,临床护理的知识要改变传统的内科、外科、妇科护理等以临床科室进行划分的方法,可以按照服务对象及服务方式进行知识的重组,如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等,特别要增加老年护理、社区保健护理、精神病护理等知识。[6,7]通过课程整合,删除陈旧、重复的内容,扩充新知识、新技术,真正使新的课程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篇3
【关键词】高考 ***治复习 策略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17-02
高三的***治复习一般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梳理知识,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是强化综合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任何对基础知识忽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是困扰师生的一个瓶颈。本文就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第一轮复习四步法提出以下建议,供高三师生参考。
一 建构体系
新课程文科综合***治试题,要求全面理解与掌握经济、***治、文化、哲学四门课知识,才能灵活应用,进而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复习时回归课本,通览全书,整合相关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建构体系,笔者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理清教材主干脉络
如在教学“经济生活”时,让学生知道经济的一条主线是“发展生产力”,教材主要是按“生产――分配――消费――交换”四个环节来讲的;在教学“***治生活”时,***治的主线是“***治文明”,教材按“公民――国家――***府――***――国际社会”依次阐述;“文化生活”的主线是“精神文明”,主要讲文化的作用――继承与创新――民族精神――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哲学的主线是“世界观和方***”,主要讲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又如讲“认识论”时让学生记住六个字:实践、认识、真理;讲“国际社会”时记住十六字:国家利益、和平发展、国际竞争、对外***策等。
2.以关键词为中心,构建知识网络
例如:“经济效益”这一知识点,它自身包括含义、内容、表示公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途径,同时还要找到它与价值规律、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交易的原则、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正当竞争手段等经济学知识点的联系;还要进一步扩展到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另外还要联系***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等内容,从而全面理解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的真正内涵。又如“科技”这一关键词,相关内容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社会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企业自主创新等;延伸到文化生活中的大众传媒、文化创新等知识;再联系***治生活中的***府职能、“三个代表”、民族繁荣、综合国力等知识;还要联系哲学中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的观点、追求真理等知识。
二 击破考点
第一轮复习,大量的时间是梳理知识点,笔者的做法是按照考试大纲上的考点,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整理笔记。
1.读教材
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九月份用两个周的时间,一字不漏地通读四本教材,这一遍主要是读懂教材,心不能急,不能***快,要结合《2012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识记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仔细研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一定要想办法弄懂。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若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挤时间,必须把课本认认真真地读一遍。再把课本读“薄”。首先认真记教材的目录,主干知识由大到小记忆,根据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复习,把书读“薄”就是要抓主放次。如学习“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时,只需记住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可。
2.记笔记
高三复习时间很紧,记忆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按考点顺序认真整理笔记是个好办法,每一个考点,都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整理。例如:考点“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是价值和供求,为什么?因为价值决定价格,所以价值变动必然引起价格变动。供不应求,则物以稀为贵,形成卖方市场,导致价格上涨;供过于求,则货多不值钱,形成买方市场,导致价格下跌。怎么办?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改善供求关系,维护市场秩序,力避哄抬物价等。笔记一定要自己整理,整理时留出空白,在复习过程中不断补充、订正。
三 理解难点
高三学生复习时总感觉提升不大,主要原因是对难点理解不到位。如***治常识中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混淆不清。公共服务是组织经济建设职能过程中的手段和措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主要是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又如很多学生不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包括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经济***策等。
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学生对难点知识真正理解了,才会运用知识点分析材料,教师在遇到难点知识时,不能轻描淡写,要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要查阅资料,分析学生不理解的原因,暴露学生思维误区,用对比的方法,区分易混概念,找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巩固。
四 科学训练
适度科学的训练是高中***治第一轮复习非常重要的环节,考点试题化是巩固考点知识,检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怎样训练较为科学,我的做法是:一考点一练,一课一测,一单元专项训练,一本书综合训练。训练采用当堂训练、限时训练;选择题就做两件事:排除错误答案,排除无关选项;主观题先审设问,带着问题读材料,再确定答几个要点,每个要点的关键词是什么,再围绕关键词用课本规范语言,理论联系实际作答。
科学训练首先要精选试题。认真研做近三年的高考真题,高考真题不仅要会做、做对,还要研究专家的命题意***,要按高频考点分类研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要与时***热点相结合。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目标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复习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学生素质能否加强。目前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好多教师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把学生会做每一道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复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往往收效甚微。部分教师对于复习课教学有很多的困惑,复习课的确不好上,它既不象新授课那样使学生觉得有"新鲜感",又不象别的课那样有章可循。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呢?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下面谈谈我对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几点体会:
1.明确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常常焦急地看到:学生上了一节课,而知识毫无长进,跟没学一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步骤。"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是整个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基本要求是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明确性,以及可检测性。一节复习课必须有清楚明晰的教学目标,才能把握复习的主攻方向。所谓的目标明确不仅包括教学目标必须正确全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还包含师生都必须对一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具有共同的明确认识。教学目标,是靠师生的合力去实现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不仅教师要明确,还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实现目标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师生的心都往目标上想,劲都往达到目标上使。只有师生双方都明确,才能互相配合,指向所要达到的目标,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我们在上复习课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
2.注重方法,掌握数学知识
3.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发展
在复习课中,有一个对知识的梳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将平时相对***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从而使学生在解题时能够很快的提取出所需的知识和方法。复习阶段一定给学生留有消化反思时间,让学生思考回味复习的知识点、相关题目的特征及解题规律,便于真正让学生掌握和内化。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越俎代庖梳理知识,学生仅仅做了听客和陪衬。新型复习课则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学生自主整理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利用好教材,会看目录和章节。每单元学完之后,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整理,这样可以节约课堂上的时间。
4.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加深学生知识
对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深化、巩固的目的,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我们通常会利用填空、填表、框***、知识树等形式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内容。但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是单纯地讲述,那学生的认知就错过了最佳的时机。我们都知道数学复习课上概念知识的简单重复是枯燥而低效的,而"以题代纲"要好得多,就是不经过列知识框***,直接将复习的有关定义、定理、公式等编成练习题,让学生看到题目就能想到所要用的概念、定理、公式。此时题目要简单一些,但要求覆盖面广,把一些基础知识组合起来,重点要突出,条理性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回顾、整理学过的基础知识,完成练习,效果比教师单纯地讲述好得多。
5.贴近实际,专题复习
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并共同提高。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融合知识的复习于技能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内功,向练习要质量,在练习时,从专题知识出发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在分析反思中总结,从而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柳青.探究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8.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篇5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公共基础课 专业需求 改革
论文摘要: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为满足专业课学习需求,寻找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的结合点,树立公共基础课的服务意识,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中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的问题,浅谈了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意义和方向。
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任,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和必备条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爱岗敬业品质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然而,很多学生甚至包括教师在内,对公共基础课的重视远远不及对专业课的重视。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公共课的实用价值及其重大意义。
公共基础课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发挥基础性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当今全球性科技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因此,加强科技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建设意义重大。而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最薄弱的就是创新能力。很多外国人都说中国人聪明,老百姓当中确实有不少心灵手巧的能人,却无法真正地担当起创新的主角,而从高校、高职走出的大学生呢?有的成了书呆子、考试机器,有的成了机械的机械操作手…也不能让创新的机制真正运行到位。“症结”在哪里呢?一句话,学生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不够好!要么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基础课程的学习,要么不重视实践,不注重在实践中总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很多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是风牛马不相及,丝毫不沾边,事实上,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是相辅相成的而非各自***。
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同学们增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法国文学家雨果曾说过“思想就是力量”,这句名言虽经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学生在没进入社会之前对社会的认识是懵懂的,甚至是浅薄的,而《***思想概论》、《***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这些公共基础课为学生将来认识社会提供了可靠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于他们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深刻的领会了这些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
二、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现代教育的方向是重视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和发挥教育过程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自然也要遵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却普遍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
1.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准确定位。公共基础课主要可分为三大模块: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自然科学公共基础课、实践环节公共基础课,内容抽象,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那么对教学内容的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高职学生文化水平低、基础薄弱,是普遍的现象,甚至大多数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都未达标,他们对基础课存在抵触情绪和恐惧心理,尤其是对数学、英语等课程。面对这样的现状,很多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定位仍然处在较高的水平,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很多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2.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设置倾向于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设置,过分强调系统性和严密性,理论性强,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培养目标的针对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不同于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而这种教学设置没有体现出来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特色,缺乏对不同专业的针对性,造成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影响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增加了困难。因此,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已成了高职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公共基础课教学服务于专业培养,因此,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专业的需求、学生的需要。
1.密切关注专业变化,科学组织教学内容。不同的历史时期学科的发展有所不同,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要真正做到基础教学服务于专业,就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时刻调整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专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有什么。比如在经济学中,高等数学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为了使学生脱离繁复的计算,更好地投入学习,我们增加了数学软件的学习。利用计算机使麻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计算变得简单,从而节省了大量时间。
2.组织专门人员编写教材,打造好教学内容选取的基础。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教材编写。编写的过程中认真参考专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对专业课程实施深入的调研,了解相应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确保教材编写的质量和实用性,使得课程内容与专业内容更好地衔接和结合,增强课程内容的专业针对性。
3.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比例,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先将原有教学内容体系参考相关专业的内容按知识点分解,去掉陈旧落后的知识,减少重复,增加新知识,组成知识链,构成知识体系。要克服传统模式中教学内容存在自我封闭、自成系统而体系庞杂的缺陷,使之形成既具有***性的特点,而又是一个开放的与专业课程有广泛联系的内容体系,从而成为该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新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便于学生自学,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给学生提供更多自己动手、自主创新的机会,使学生学会比较、归纳、整理、综合等能力,为学生创造综合联想、知识迁移、发现问题、创造思维的机会,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管友桥.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趋向[J].教育与职业,2009,(20).
[2]邹伟.在示范建设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
[3]杨宏林.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2).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25-0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对外交流的日益广泛,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其教育教学的实施以强化应用为重点,紧密联系工作岗位的实际,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用性”为原则,把英语教学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将学生培养成“实战型人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高职院校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实际,分析目前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
1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不能对接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包括“基础”和“专业”两个阶段。“大学英语”作为全校统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一般安排在刚入学的前三个学期进行,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英语基础技能;“专业英语”则是各专业根据特定职业需要自行开设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如物流英语、法律英语、会计英语等,一般从第四个学期开始进行。从理论上说,公共英语是为专业英语的学习打基础的,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英语课程只是中学英语知识的重复或拓展,没有体现专业特色。而专业英语课程内容大都为“阅读+翻译”的模式,缺乏实际英语应用能力训练,更未能体现职业特色,与公共英语教学脱节。加之这两门课程的英语教师缺乏交流,授课课时偏少,学生很难把英语语言知识应用到专业英语中。
1.2 课程教材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也日趋成熟,但现行教材与人才培养目标仍然存在脱节。一是教材内容较单一,大多是摘自各类刊物或网络上的科普类文章,内容多,难度大,而类似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商务信函、外贸单证等这类实用性材料却很少;二是缺乏教学辅助材料,特别是课外学习的参考资料和供自学与练习使用的音像资料。三是教材内容更侧重于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中的应用能力。另外,由于目前专业英语教材种类繁多,高校对于专业英语教材的选取也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大多是由教师自行选订或采用自编教材,在教材选择方面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的教师为了避免重复备课而反复使用旧教材,无法实现知识更新。
1.3师资力量薄弱,队伍参差不齐
目前,很多高校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有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和其他专业毕业的教师,他们在教学上各有长短之处。来自本专业的双语教师,他们熟悉专业词汇,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英语应用能力一般,难以实现专业知识在英语语言中的真实转换。而且这些教师更关心本专业的发展,对专业英语不够重视,因而难以深化专业英语教学。来自公共英语教师或者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虽然有扎实的语言功底,熟悉英语教学法,但缺乏专业知识,缺少行业实践背景,对学生的目标岗位知之甚少,专业英语教学也往往力不从心。再加上教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没有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实际应用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
1.4 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滞后
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常见的教学模式是“阅读+词汇+翻译”,专业英语教材内容多而复杂,词汇生僻,文体冗长,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作为物流英语,会计英语以及报关英语等课程教学教材必然有其晦涩难懂的一面,这让教学内容显得缺乏重点和吸引点,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只是在记单词、背句子,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多是以讲解和接受为主,听说形式基本上已经消失,学生学习缺乏成就感。在课程考核方面,大多数专业英语课程都是采用“词汇”+“翻译”的传统书面考核方式,考试手段单一,考试内容均来自书本,导致学生仅对所学内容死记硬背,背离了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不能使学生灵活有效地应用所学专业英语知识;也有一些学校采用开卷形式,学生只要照抄课本就能通过,考试已成了一种形式;还有一些学校甚至根本没有把专业英语课程列入考核范围,只是作为选修或考查的课程。
2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建议
2.1实现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合理对接
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今后在各自的专业岗位上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是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和扩展,两者之间应该具有衔接性和延续性。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首先要依靠公共英语打好基础,使学生在学完公共英语之后,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扎实的英语基础,再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才会觉得轻松自如。教师可以在“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两门课程的设置上采用“整体性”教学方法:在公共英语课程中提前加入专业知识,构建“基础知识专业化,专业知识实用化”的有专业特色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使两者的教学内容相互联系,从而更好地实现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
2.2加强实用型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不同专业应该结合自身需求选择或编写教材,引导学生掌握专业词汇、行业术语、和与专业有关的英语表达等内容。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会面临与客人直接交流,教材中可选编接待用语、景区介绍等情景会话;物流、报关类侧重书面用语,教材中可选编进口设备说明书、使用手册、单证票据等应用文。其次,专业英语教材除了阅读、翻译、写作以外还应包括听力和口语部分,并且以该职业业务活动中经常用到的英语表达作为听说内容或自编材料,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又能帮助他们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再次,可以采用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开发教材的形式,专业教师负责选取本专业和职场最新素材,英语教师则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进行归纳整合,将语言学习与职场运用有机融合,以真正提高专业英语教材的质量和效率。
2.3 加大专业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需要一支既有较高英语水平,又有一定专业知识;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复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以成立由公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协作小组,定期开展的专业对口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公共英语教师向专业教师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教师向公共英语教师学习语言教学方法,提高英语的驾驭能力。另外,还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即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开展专题讲座,给学生和教师带来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新技术,以填补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同时让专业英语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顶岗实践,丰富自己的职场教学经历,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2.4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
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应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创新采用“任务式教学法”和交互式活动,将每一次堂课的教学目标分成单个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果。如在物流专业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用英语指认各种物流设施,要求学生读懂英文运输标识、英文货运单据等;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客人与服务生在餐厅内的对话,让学生听菜名、价格和交际用语,职场情景模拟对话等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又能培养学生在职业工作场景下正确运用英语语言完成任务的能力。另外,教师应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网络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增加课程的信息量和趣味性。
专业英语课程考核方式也应多样化。既有教学测验和课堂活动,又有开卷或闭卷,最后综合课堂表现、平时测验、课后作业等形式给出课程的期末成绩。这样,既可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只是在临考前抱佛脚,学习过程不连贯,基础不扎实等弊端,又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整个学期的学***张而又有效。同时,还可以将一些更具专业特色的内容纳入考核内容,如听说测试、分组任务、模拟角色等。如涉外旅游、国际贸易等涉外专业应加强业务交际英语能力的考核;物流、计算机等专业则应侧重阅读和翻译能力的考核。灵活的考核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又能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5突出校企合作,强化实训锻炼
要让学生能在真实工作环境中体验和实践英语,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之外,还必须要加强同企业的合作,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比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了各种酒店业务词汇及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服务用语之后,可以进行酒店英语的校内实训练习,学校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争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到涉外酒店做一些校外实习工作。只有把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在专业实践活动中融入英语实践,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得到用英语解决问题的经验,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 结语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只有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按照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参照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各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将专业英语教学各个环节的改革进行整合,强化改革的系统性,积极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既精通专业技术知识、又具备专业英语知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莫菲菲.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0,(5).
[2]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杜立红.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行文学院学报,2007,(2).
[4]纪鸿.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J].甘肃科技,2009,(1). [5]王建华.浅谈高职院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1).
[6]***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篇7
教学课程的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也直接关系到大学专业人才的质量和能力培养的效果。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各个学科的知识不断的增加,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课程越来越多,在对课程教学之间又缺少相互联系,导致学生的负担十分沉重,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让课程更加合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要让课程教学体系整体化和科学化,以适应社会对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推进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的顺利发展。
1、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根据***有关规定,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对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等知识进行培训,能在文教、科技、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行***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学生主要就是学习现代管理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接受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更好的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能够更好的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和决策的能力。对于公共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能力:(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和能力;(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必须定量分析技能;(3)还要对质量管理和数据收集处理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进行掌握;(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和制度;(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1.1医学课程设置所占比重过大。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在医学院校开办的过程中,为了突出医学的优势,因此在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课程体系中,认为医学课程设置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区别于其他类院校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的特色,长期形成了“医+管”的课程设置模式,导致医学教育课程多,课时总量大的问题。加之过去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招收的是文科学生,学生学习医学课程的难度大,学习负担沉重。
1.2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由于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很多课程设置上面十分不合理,对于医学院校采用的“医+管”的模式,在专业课程上有很多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忽视各学科的内在联系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学的知识体系混乱;课程分类不准确,课程教学功能不明朗;对于教学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在对社会上存在的实际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
2、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思路与实践
2.1医学课程的整合
在对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中,要针对学生能力进行设计,很多学生从事卫生管理、卫生监督、预防保健、计划生育、疾病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要求学生更好的掌握自身学习的专业知识,对于以前学习的十多门课程,内容相对较多,教师在教学中很难把握深度,导致学生学习中不够重视,教学效果较差。为了让学生在不违背医学教育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我们对医学课程进行了整合,采取与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分离,设置***的适合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的医学课程,即把医学课程整合为基础医学概论和临床医学概论两门医学课程,学时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2.2管理专业课程的合理调整和整合
作为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就应该以学生能力、素质作为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基础,应具备卫生事业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经济分析和预测。因此必须要具有扎实、广泛的人文基础和管理学知识,必须掌握和了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实际的学习中,需要制定符合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还要明确管理的理论知识,要以医学为基础的课程建设思想。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管理专业课程门数及学时数,增设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相关课程,如卫生***策研究、健康教育学、卫生管理统计等课程。对一些内容陈旧的课程则直接砍掉,如初级卫生保健。这样在总学时相对不变的基础上,精减了近 268 学时的空间来发展管理专业课程及基础课程教育。
3、课程整合的实施保障
在对课程整合中并不是简单的将几门课程柔和起来,这是需要我们对整个课程进行科学调查和分析,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有相应的机构和师资作为教学保障。具体说需要以下保障:
3.1需要有组织保障。学校应设置基础医学概论教研室、临床医学概论教研室等相关机构。
3.2要有专职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在教学中有统一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对教学内容全盘把握,使相关学科的教学恰当的联系和衔接,避免重复、脱节,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3在课程整合中,要采取专家、教师、学生意见,及时了解课程整合教学反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使之更好的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3.4还要对渠道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例如,教学的经验和外出的进修等。在课程整合中对师资的要求高,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对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整合的研究。
3.5优化教材。教学教材是教学的重点,对于学生学习中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对教材实践案例进行精心挑选,保证教材的优越性。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对教材不合理的地方做出调节,对卫生改革的新思路、新理论、新做法,提出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前沿讨论课题,弥补教材滞后的不足。
4、结束语
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构想,其特征是突出科学、技术,新医改***策下,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中医药高等院校肩负着卫生管理队伍建设的任务。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篇8
一、要培养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
如口诀记忆法、***像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系统记忆法、类比记忆法、规律记忆法等。但是有一点,好的记忆方法都是建立在对知识内容真正理解透彻的基础上。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眼耳手口同步记忆,眼睛看着,耳朵听着,手里写着画着,口中读着,针对数学的学科特点,还要反复应用练习,只有在做题的时候应用,才能记得更牢固。对学过的知识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概括、归纳、整理,真正把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是自己理解透的知识才能记得又快又准、又牢固又灵活,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应用。
例如“三角函数”一章的学习中,诱导公式的记忆口诀可以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10个字,但是前提必须理解这10个字的具体含义,还要根据***像记忆,脑子里必须有***形,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都可以对照***形去记忆。立体几何的学习中,解答题中一般都涉及到垂直或平行的证明,那么就熟记定理,每一个定理的文字叙述、***形表示、符号表示都要记准确,这就体现了数学知识的记忆要强调形式的多样化。
二、要结合记忆方法,有步骤、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记忆
并充分应用
对定理公理的记忆,要分清条件和结论,理清它们的证明途径和方法,掌握定理的应用、推广及延伸。如立体几何的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都是以没有公共点来定义的。没有公共点的两个平面是平行的,没有公共点的直线与平面也是平行的,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平行或者异面。数学上的记忆不同于死记硬背一些东西,数学必须是理解记忆。
三、要及时复习,克服遗忘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篇9
【关键词】职业学校 数学教学 重要性
【中***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47-01
数学是我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是学好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工具。数学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该课程不仅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方***的支撑,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数学教师,谈谈如何开展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在数学教学中,学校领导及师生的观念更新很重要
目前,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存在两种片面的倾向: 一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的完整性,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来确定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与职业教育的实用性、针对性衔接不够; 二是只重专业技术技能知识、实用工具类知识的传授,轻综合素质培养,轻视公共基础课程。这两种片面的倾向都不利于职业学校培养“德才兼备”的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过程中,既要改变以学术和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又要克服重技术教育轻公共基础教育的倾向,从而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特色,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部分领导及个别教师意识里过分强调职业岗位当前必需的专业技术,并从这个角度去设置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毫无疑问就会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除了上级教育行***主管部门严令开设的***治理论课、公共英语课、公共体育课等课程外,其它公共基础课程似乎可有可无。
许多学生由于学校教育思想的整体导向也片面地认为,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就是为了掌握生存的技能,解决就业问题,因而看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甚至认为学校开设公共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要克服上述存在的种种片面做法和认识误区,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充分认识公共基础课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中所具有的基础性作用。
当今世界是个人才竞争的世界,人才的竞争不仅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 科学家爱因斯坦尖锐地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数学课程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但职业学校的教学是为真正服务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系统性和严密性,对课程内容及授课时作了如下处理:课时减少,根据不同专业及不同学生的要求,使教学更具针对性,突出数学基础性、应用性、工具性的特点。许多数学教师无法接受数学知识非系统性的现实。数学教师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围绕“专业设置”将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对接。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数学内容,教师考虑怎样结合中职生所学专业的特点适度增减教学内容的问题。一般来说,对那些与中职生的专业有着密切关系的数学知识应该丰富,而对那些理论性强的内容要减少或降低要求。授课教师应该逐步建立起课程为学生、为专业服务的思想。
二、在教学中抓好三个“开始”很重要
在教学中,各个环节都很重要,但是以下环节更是重中之重:1.新学期开始或新接一个班,刚开始几节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2.每一节课及每一个问题的解决的开始部分很重要,直接影响着整节课及整个问题的效果。3.刚开始几次留作业及批改作业很重要。
三、职业学校数学课教学方法很重要
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及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讲解时用实例为背景引入概念,让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再将它用于分析、处理生活、专业上的问题。由浅到深,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在讲解有关理论时做到以实例引入,以问题驱动,淡化纯粹数学理论的推导与演绎,借助多媒体形象、生动、直观的***形、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巩固数学理论阶段,选取有专业背景的实例进行有效地训练,增强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对于复杂、繁琐的运算,不过于强调运算技巧,而是借助于数学软件解决。
在教学中必须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具体的、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是要尽可能使用已有的或自制的教具。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多面体和旋转体时,可以将长方体、正方体、棱锥、棱台、圆柱、圆锥等教具给学生观察,让学生通过学习后自制这些模型,自制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学生自制的模具还可以用作本章后面的学习,这样就把教学由抽象变具体了,学生就容易掌握本章的知识了,也会使学生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更适合职业学校的教学。二是要充分利用教室内现成的设施引导学生观察。如讲到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水泥梁、地面、天花板、黑板等,再分析它们的位置关系,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学到知识。三是加强与现实联系方面的教学,讲集合部分时可以联系学校、班级、小组使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篇10
【关键词】医学概论;教学;公共事业管理
《医学概论》是我校针对统计学、英语、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课程围绕各非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强调整体、注重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出发,选取医学院校基础课程及临床课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进行了有机的融合。现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介绍。
1 课程概述
《医学概论》是在对医学知识进行概括的基础上,介绍并解释各医学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主要知识点的医学相关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围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分子―细胞―器官―系统”为主线,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把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融为一体,并进行精简优化。其教学内容涵盖了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学及药理学等在内的众多基础医学学科和包括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主要临床医学学科的基础医学知识,按物质代谢与体温、运动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和免***、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生殖系统等几个章节进行讲授,使学生在掌握一些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和诊治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学》、《预防医学》、《卫生统计学》、《医学伦理学》及《流行病学》等其他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授课学时共20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144学时,实验学时为60学时。授课内容共12章节,除第一章绪论以外,其他章节都有相应的实验课跟随,如学习机体的细胞与组织部分可以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复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及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透明软骨、骨骼肌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等的形态,使学生对于构成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的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方便同学们理解和记忆;再比如再讲述消化系统时让学生从白菜中提取维生素C,并进行定量测定,使学生了解关于维生素的知识。
通过课堂的讲授及实验实践操作,在知识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功能活动及其机制、病理变化及药物作用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和诊治方法;在能力方面,通过掌握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分析与卫生事业管理有关的医学资料;在素质方面,通过对《医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在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具备较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医学思维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以后能在卫生行***机关、医学院校、医院、防***机构等部门从事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打下基础。
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首先,在学生专业方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文科生和理科生皆有,其中文科生在高中阶段对生物、物理和化学相关知识的储备较少,基础比较差,在学习医学相关知识时较理科生而言更容易出现理解困难,从而可能出现厌学情绪;在知识方面,虽然学生通过初中、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及日常的科学普及,对医学相关知识已经形成了基本概念,但对于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活动和机制及常见疾病的症状和诊治方法尚不清楚,还需要通过医学概论课程的系统学习才能掌握医学相关基础知识;在情感方面,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对外界新鲜事物较感兴趣,求知欲比较强,希望能学习到关于自身的一些知识,而且因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后续要学习的课程很多都与医学知识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当然也有一少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以后未必一定会从事和医学相关的工作,医学概论这门课程和自己以后的工作关系并不太大,所以学习态度比较消极,课堂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即使来上课也基本是在看手机,学习效果很差。对于这部分同学,我们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的知识,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无法引起学生尤其是这些非医学专业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灵活运用了CBL-TBL教学,即把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和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两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 按照教师提供的案例,学生分组查找资料、讨论及归纳总结,并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讲解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沟通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讲授本课程教材内容的同时,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八版基础和临床医学书籍作为参考教材,对医学概论当前所用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补充,方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同时,向同学们推荐我校教务系统网站中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其中既包括《医学概论》课程的相关多媒体课件及教学视频,也有其他医学院校的医学相关课程资料,另外还有松鼠会、生物谷等医学相关网络资源,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在进行课程成绩考核时,期末考试卷面注重考察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实验考核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中体现出来的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上述CBL-TBL教学中根据每组学生案例讲解汇报的表现及随堂抽查答疑情况进行现场评分,教师评分和各小组互评分的平均值作为每个小组全部学生的平时成绩也计入期末考试成绩中,提高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