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惊蛰的谚语篇1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惊蛰不藏牛。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惊蛰至,雷声起。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冷惊蜇,暖春分。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关于惊蛰的谚语篇2
【雨水的谚语】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赣)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赣)
雨水明,夏至晴。(湘)
雨水节气的寒、暖、风、雷现象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桂)
暖雨水,冷惊蛰,暖春分。(桂)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苏)
雨水节气南风紧,则*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湘)
雨水节气时,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预兆出未来不同的天气,这方面的谚语有:
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浙)
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苏)
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湘)
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桂)
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浙)
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湘)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苏、浙)
有关夜(晚)雨的气象谚语有:
雨滴黄昏头,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行人不要走。(赣)
雨打夜,落一夜。(浙)
夜雨三日雨。(浙)
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吉)
雨下黄昏头,明天是个大日头。(陕)
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赣)
有关春雨的气象谚语有: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单衣。
更多热门文章:
1.2015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雨水
2.2015年二十四节气谚语之雨水
3.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农谚:雨水
4.有关雨水与农业的谚语
5.关于雨水节气的气象谚语(汇编)
6.关于雨水的农谚【二十四节气】
7.二十四节气之雨水谚语【汇总】
8.小学二年级雨水节气谚语
关于惊蛰的谚语篇3
有关立春的诗句和谚语咬春迎立春寄语反映气候变化的: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打春冻人不冻水。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预测天气变化: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
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
立春晴,雨水多。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寒,一春暖。
立春是什么意思盘点立春中国传统习俗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不晴,还要冷一月零。
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
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春脖长,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立春不下是旱年。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立春的民俗有关立春气象的谚语与农业有关: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关于惊蛰的谚语篇4
【关于春天的谚语大全】
春到三分暖。
春天三日晴。
春雨贵如油。
一年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未惊蛰先耳真 雷,四十九日乌。
春分豆仔伸。
春占冬十日。
正月花,二月柳,三月冻脚手。
二八乱穿衣,三九褴糁穿;三月穿三样,四月穿蚊帐。---指春季天气多变。
二八好行船。
春寒雨那溅,冬寒叫苦旱。
春稻十八难。
三月三月,一日剥皮,三日盖被。
三月半,寒得勿会 足百 田岸。
四月初八太子尿。
五月走山
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早春晚播田
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立春晴,雨水均。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雷打立春节,惊螫雨不歇。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立春落雨至清明 本文来自献祝福网
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
表示六畜不安。
正月展春流
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春天后母面
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惊蛰闻雷米似泥: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立春赶春气: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立春晴,雨水均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一场空: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要是刮东风,将雨水短缺,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
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昼夜各为十二小时。
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关于惊蛰的谚语篇5
关键词:满语;二十四节气;渔猎经济;狩猎经济;农耕经济
中***分类号:C9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12)05-0168-05
一、满语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补充历法,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的运行情况,农事活动完全根据太阳来进行。中国古代订立的二十四节气,不仅能够反映季节的变化,而且能够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古代汉族人充分考虑到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结合农耕实践创立的二十四节气,是当时先进农耕文明的集中体现。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把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标志每个季节的伊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古人对日照时间长短的归纳总结;惊蛰、谷雨、小满、芒种反映了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各个节点;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则表现冬夏的气温变化;清明、雨水、小雪、大雪代表降水的多寡;白露、寒露、霜降是通过水气凝结、凝华表现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加上处暑构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
满语二十四节气是满族人民在和汉族人民接触过程中,完全按照汉语的意思,用满语词汇来表达的。具体来说,niyengniyeri dosimbi(立春):my-engniyeri表示春天、春季的意思。《清文总汇》中对niyengniyeri的解释为niyengniyeri hafan i fiyelen春官篇。niyengniyeri fiyan de urgunyeremudan.喜春光之章,耕籍礼成后设宴进茶时作之乐名。dosimbi表示进、进入的意思。muke serideri tucimbi,edun sangga deri dosimbi.水由泉出,风由口入。niyengniyeri dosimbi表示开始进人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juwari dosimbi(立夏)、bolori dosimbi(立秋)、tuweri dosimbi(立冬)的构词方法和niyengniyeri dosimbi(立春)一样,为其他三个季节的开端。
关于惊蛰的谚语篇6
1、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2、立秋二十八,百草结疙瘩。
3、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4、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5、小雪无云大旱。
6、立春晴,雨水匀。
7、秋分有雨来年丰。
8、天上鲤鱼斑,地下晒谷不用翻。
9、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10、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11、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12、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13、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14、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15、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16、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17、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
18、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19、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20、立冬补冬,补嘴空。
21、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22、寒露脚不露。
23、雾吃霜,风大狂。
24、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
25、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26、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27、小寒寒,惊蛰暖。
28、红云夹黄云,定有冰雹跟。
关于惊蛰的谚语篇7
一、反映气候变化的: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打春冻人不冻水。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二、预测天气变化: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
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
立春晴,雨水多。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寒,一春暖。
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不晴,还要冷一月零。
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
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春脖长,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立春不下是旱年。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三、与农业有关: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关于惊蛰的谚语篇8
今年进入腊月之后就要到立春了,立春的“立因而”在古汉语的解释中就是有“开始”的意思,立春也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是春天的起点。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21立春不下雨的谚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2021立春谚语1、立春晴,雨水均。
2、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
3、地是万宝囊,潜力无限长。
4、种地不及时,囤里缺粮食。
5、初一高粱初二黍,七谷八麦,九果十菜。
6、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7、土地不认爹和娘,收拾好了多打粮。
8、立春晴,雨水匀。
9、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10、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
春打六九头,家家买黄牛。
11、耍龙耍虎,不如耍土。
12、正月展春流。
13、立春落雨至清明。
14、要想庄稼好,一年四季早。
15、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
16、雨琳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17、春寒雨庵咫,夏寒雨断流。
18、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
19、科学种田,越种越甜。
20、三百六十行,种田为上。
21、船到不等客,季节不饶人。
22、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23、七十二行,庄稼人头一行。
24、春打五九尾,春打五九头。
25、立春阴,花倒春。
26、要得宝,土里找。
27、土地是个聚宝盆,又出金来又出银。
2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9、看天看地种庄稼。
30、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
31、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32、一年四季春为首。
33、立春寒,一春暖。
34、五谷杂粮数米大。
35、春打六九头,吃穿都不愁。
2021立春句子1、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
2、看地种田,出海观天。
3、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4、地是聚宝盆,粮是宝中宝。
5、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
6、看天看地种庄稼。
7、要得宝,土里找。
8、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9、立春晴,雨水均。
10、天变人不变,种田难增产。
11、种地不得时,必定讨苦吃。
12、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春脖长,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13、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14、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15、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
16、立春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17、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18、春打五九尾,春打五九头。
19、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2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1、立春无雨是丰年。
22、种地不看天,瞎了莫埋怨。
23、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
24、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双春好种田。
25、春寒雨庵咫,夏寒雨断流。
26、立春不下是旱年。
27、正月展春流。
28、一年四季春为首。
29、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30、行下春风望夏雨。
2021立春句子1、立春天气晴,百物好收成。
2、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4、春寒有雨夏寒晴。
5、立春不晴,还要冷一月零。
6、立春暖一日,惊蛰冷三天。
7、立春下,一春下。
8、立春晴,一春晴;
立春下,一春下。
9、种地不看天,瞎了莫埋怨。
10、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11、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12、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13、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14、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
15、立春不下是旱年。
16、春脖长,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17、立春三日晴,米麦好收成。
18、天变人不变,种田难增产。
19、两春加一冬,无被暖烘烘。
20、立春一日,百草回春。
21、立春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22、人随节气变,保证吃上饭。
23、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24、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25、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26、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27、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28、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春脖长,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29、不懂二十四节气,不会管园种田地。
30、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31、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
32、看地种田,出海观天。
33、走亲访友拜年,莫忘讨论种田。
34、地是聚宝盆,粮是宝中宝。
关于惊蛰的谚语篇9
风吵有雨。
缸穿裙,大雨淋;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少见。
星星眨眼,下雨不远;星星闪烁,风力变强。
雷打惊蛰前,四十九日不见天。
十雾九晴天。
早雾晴,晚雾阴。
朝霞雨,晚霞晴。
好中秋,好晚稻。
东虹日出,西虹雨;晨虹有雨,晚虹晴。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到月半。
将下雨:春看海口,冬看山头。
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早晨地罩雾,尽管洗衣裤。
木棉树开花,雨季要提前。
未吃五月节粽,破裘不敢放。
燕子低飞 天将雨
燕子窝垫草多 雨水多
群雁南飞天将冷 群雁北飞天将暖
蚂蚁搬家 天将雨
大榕树冬不落叶 兆春寒
猪衔草 寒潮到
狗泡水 天将雨
鸡晒翅 天将雨
蜜蜂迟归 雨来风吹
蚯蚓封洞 有大雨
日暖夜寒,东海也乾。
关于惊蛰的谚语篇10
关键词:河南地区;农耕文化;谚语
提到中原地区,谈到中原文化,就离不开“农耕”二字。黄河流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从距今约八九千年的河南裴李岗文化考古发现中我们就可以判断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开始了农耕实践。农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通过农耕创造出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资料,从此我们摆脱了大自然的完全主宰,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如恩格斯所言:“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河南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农耕文化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大粮仓。直至今日,河南省仍是农业大省,农耕文化依旧深深影响着这片热土,实实在在的庄稼人也一直传承着这份文化,其最鲜明最直接的表现就体现在人们日常交流时随口拈来的民间谚语之中。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是最适合口头流传的通俗性语言载体。祖祖辈辈在农耕生产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是通过语言来传授给后辈,而这种简约却不简单的语言形式是最佳选择,他们短小精悍便于记忆,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封建时代曾为农耕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直到今天这些谚语依旧有其现实价值,辅助现代化的农耕生活。
一、体现以农为本,珍爱土地的谚语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提出了“以农为本”的经济***策,历代统治者也多会在春季举行“亲率耕”的仪式以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对封建统治者来说农业上的丰收对维护其统治有重大意义,而对于真正在土里劳作,在土里刨食的庄稼人来说,其对土地的热爱则更加具体和真切。
“地是聚宝盆,有地才有人;地是黄金板,有地就有脸。”
“田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 “一亩地,三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
“穷人三件宝:老手,薄地,破棉袄。” “人勤地不懒。”
“生意钱,三两年;衙门钱,隔夜完;庄稼钱,亿万年。”
肥沃的土地是万物生发的基础,大地如母亲般孕育了庄稼,并为其萌芽、发荣、结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没有土地就不会有农业生产的收获。“笑脸求人,不如黑脸求土”在进入农耕文明之后,劳动者几乎所有的生存、生活资料都取自于田地,他们深信“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的道理,因而辛勤劳作。大地对劳动者的丰厚馈赠又使得人们对土地无比敬仰,并在一种膜拜心理下创造出了土地神的形象,他们深信土地爷的存在并会举行隆重的参拜仪式。农民将丰收归功于大地的慷慨无私,土地便是他们的信仰,也正因为农耕文化中对土地的依赖,所以民俗谚语中也就自然而然的保留了许多此类谚语。正如“饮水思源”,填饱了肚皮自然也不能忘记了大地的恩惠。
二、丰富的时令气象农谚
春种秋收,农业生产是时令性非常强的劳作,要想获得丰收就必须严格遵守时令节气。“年”字从本是表示谷物一年一熟的意思到现在变成为专有的时间名词,可见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古人观察并记录时间的参照物即是粮食作物的生发状态,因此有关时令气象的谚语自然也是农谚中的大家族。
“开,该种麦。” “嘴哈气,麦下地。”
“枣芽发种棉花,谷雨前后把种下。” “处暑不种田,种田也枉然。”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馍锅跑了气。” “布谷声声小麦黄,五月端阳吃新粮。” “清明节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中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对庄稼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在农民眼中小麦就是“怕正月暖,二月寒、三月霜,四月雾”的娇娘子。如在春暖地热时没有及时撒种播种,或是在该浇灌时错过了灌浆时机,都会导致粮食的减产。地是命脉,粮食是庄稼人的命根,所以勤劳朴实的农民将千百年来积累的经验化作这一句句生动形象的谚语来做后辈人种粮的指明灯。“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馍锅跑了气”就形象地道出了不守农时带来的不良后果,即粮食颗粒不饱满,像跑了气的馒头一样又瘪又小。即使一年兢兢业业,闯过风风雪雪,到了收获的时节也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芒种立夏,会见亲家不说话”即是描绘了收获时节忙碌的场景。“紧张庄稼,消停买卖,节令不等人”,这些丰富的时令气象农谚既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同时也为农耕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贡献,它们就相当于庄稼人的《论语》、《孟子》,是一部部农业生产的千年经书。
三、河南地区的饮食谚语
在饮食上河南人是随意自然,注重实惠,不过分讲究外在精美的。河南特色的郑州烩面和开封灌汤包都是比较大众化的食品,很多美食形成的历史传说也颇有种乱炖成佳品的意味。细探这种饮食习俗的形成无不与农耕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面条热三遍,拿肉都不换。” “肚是一磨盘,躺下就不饿。”
“不冷捎衣裳,不饥带干粮。” “起脚饺子落脚面。”
河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因而其饮食文化中离不了面食,但河南人不仅爱吃面,更具有的是一种农耕文化影响下的节约意识和未雨绸缪的精神。这种饮食习俗就如河南人的性格一样,豪爽质朴且不拘小节。河南人的节约意识深入骨髓,面条已经剩了又剩,但人们却在吃剩饭中品出了美味与乐趣;河南人未雨绸缪,提前准备的精神也极佳,“不冷捎衣裳,不饥带干粮”,总会碰到的问题不如提前想到与准备。不同于南方地区的游耕文明,中原地带的农业生产稳定性很强,农民被土地所束缚很少有休闲时光,农忙时妇女小孩也要下田干活,如“说不完的闲话,摘不完的棉花”、“焦麦炸豆,皇姑也下楼”就是讲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的,因而普通百姓家没有时间研究饮食和制作精美细致的食品这是其饮食习俗形成的原因之一。其二,中原地带较少山林,气候条件也不如南方,一进入深秋隆冬,大地就一片萧索,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肚是一磨盘,躺下就不饿”,“穷人最怕过四五月”(四五月份为青黄不接的时段)可见在传统农耕生活下人们忍饥挨饿是常有之事,因而其饮食上就更加在意实惠,没有物质条件去过度关注食物的精美,人人都有节约粮食,储备粮食的精神。“麦盖三层被,枕着蒸馍睡”能吃上白白胖胖、热热乎乎的馒头已经是庄稼人最大的欣喜了。
四、体现勤俭持家的生活谚语
“春天不下力,秋来饿肚皮”是残酷的现实,农耕生活要求劳动者必需勤劳节俭才能从田地中得到更加丰厚的回报,因此前辈们创造了大量的此类谚语来相互勉励并以此来告诫后辈人,如: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冬不节约春上愁,夏不劳动秋无收。”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天冷不冻下力汉,黄土不亏勤劳人。” “一顿省一口,一年剩一斗。” “雪怕太阳草怕霜,过日子怕的是铺张。”
农民只有靠自己的勤劳努力才会取得丰收,而在农业生产上又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气象灾害或战争危害等。中原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旱灾也较为频繁,再加上封建时期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农民多是靠天吃饭,由气象因素引发的减产自然不可避免;在***治格局上,长久以来中原都是封建王朝的***治、经济、文化中心,战争一旦爆发逐鹿中原是必然的,这些天灾人祸都直接关系着农民的生存与生产,因而他们十分节俭不肯浪费一针一线一粒粮。这些谚语体现出的勤俭节约精神不仅是祖祖辈辈河南人身体力行的美德,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必须传承下去的中华美德。
综上,在封建社会农耕文明较为发达的中原地带,其生产生活都是以围绕农耕劳作为中心和主轴的,农耕文化不可避免地浸染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更是如活化石般记录着曾经的辉煌与艰辛。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交流交际离不开供给其穿衣吃饭的田地和生产,所以来自于大众文化底层的民间谚语深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它们短小风趣却蕴含哲理,作为民众智慧的结晶和民俗语言的精华折射出了中原民众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特色的风土人情,也体现出了中原人豪爽质朴的性格特征。
【参考文献】
[1]周广川,张巨保,贾兵强.中原地区先秦农耕文化述论[J].农业考古,2009
[2]马克思,恩格斯.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惊蛰的谚语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