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写景文章10篇

优美写景文章篇1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46-01

语文教材中的写景类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在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理解和体悟写景类课文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教师应怎样对写景类文章进行教学呢?笔者认为,教师应突破“现实风景”的限制,将教学的视野指向语言、指向情感、指向学生,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情”,品出文本的“味”,悟出文本的“旨”。为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铺设情感基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刻品读文章内蕴,感受语言文字魅力,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读出写景类文本别样的美。

一、领略写景类文章的语言美

笔者曾聆听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一课,在演绎“三亚美”环节时,教师通过多媒体,以其高超的***象编辑能力,向学生展示了洋溢着热带风情的三亚风光――湛蓝的海水、碧玉般的椰子树、软软的细沙、低空飞翔的白鸥、热情的伴侣……一幅幅画面将三亚的风景尽显学生眼前。诚然,对于教师来说,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代化手段为教学服务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教师不能把文本里的风景等同于现实中的风景,文中的风景不单单是对现实风景的再现,更是作者结合自身感受,经过遴选、组合、打磨后呈现出的风景,既反映了现实中的风景,又体现了文字的优美,渗透了作者的深刻情感。

写景文章大多文字优美、词汇丰富,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适当进行词句的理解和扩展训练,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如课文《三亚落日》通过“海、椰子树、白鸥、细纱、落日”等典型景物的挖掘与描写,将具有浓浓热带风情的三亚展现出来,让人心旷神怡。又如“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句中一连串叠词的运用展现了三亚之美。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带领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巧妙,适当进行词句的理解和训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感受写景类文章的情感美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在写景类文本中,作者常常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文本中蕴涵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熏陶。《三亚落日》这篇文本中并没有谈及作者的情感,教师可通过“还原分析”句子的方法引导学生设想:“如果没有了作者的幻想,三亚的落日会是怎样的呢?”教师将原文句子“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与改后的句子“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是那么灿烂夺目,太阳光照耀在大海上,海面上闪烁着无数的亮点”作对比朗读,学生就可以发现,原文中的这句话由于有了作者的想象和情感的融入,文字就多出了一份温度和韵味。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体会其他句子,如“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等,体会作者对三亚落日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三、感悟写景类文章的结构美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对生活美的独特发现、理解与创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文本是学习的媒介,文本中的风景只有被学生认同,这个风景才更美,更有价值。在《三亚落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领略文章语言的美,还要让学生感受情感的真,领会文本布局的妙。教师引导学生首先体悟课文“开门见山”述说三亚落日“真有诗意”“美妙绝伦”,让人欲罢不能,正当人们急于欣赏三亚落日这一美妙风景时,作者却宕开一笔,把笔触伸向了三亚的海滩,伸向支撑这一落日的整体落脚点,接着通过对落日的三种想象――“快乐的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将作者喜爱的“情”与落日美丽的“景”融为一体,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最后文章在一句“哦,三亚落日”中戛然而止,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教师只有带领学生慢慢品读文本,认同文章的结构之美,才能于“风景”之外创造出更美的“风景”。

优美写景文章篇2

    一、积累词汇,厚积薄发

    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学生首先要学会阅读大量优秀的文章,积累丰富的词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灿烂的成果有经典的诗文、凝练的成语、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等。语文教材中汇集了名家的作品,给学生提供了许多经典佳作。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丰富词汇积累,写起作文时才能胸有成竹。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中用精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的画卷,堪称写景文章的典范。笔者在教学课文时,借助文中描绘事物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写景作文的词汇积累。如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桂林的山水美之后,笔者再次引导学生阅读文中描写景物的优美词句,并设置问题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生答:“桂林的山奇、秀、险”“漓江的水清、静、绿”。笔者抓住学生发现抓住文中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文中词汇去观察、描绘其他景物,通过出示我县大明山的三幅***片,让学生找出***上最具特色的景物,并将景物的特点说清楚。学生通过看***及对大明山景物的了解,很快总结出:“大明山的水清、凉、绿;山间绿树成荫、有白色的房子点缀;山下农田交错、河流弯曲。”学生还能运用课文中积累的优美词句进行口语训练:“大明山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河里的小鱼小虾;大明山的水真凉啊,站在水中,让你瞬间消除夏日的炎热;山间绿树成荫,走在林间小道,似乎走进了天然的空调房里;座落在半山腰上的白色楼房,好似一座布达拉宫,远处星星点点的小洋楼,更像是镶嵌在绿色翡翠上的一颗颗珍珠……”

    二、借鉴教材,适时练笔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常常重视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作文的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写法、概括主要内容、谈谈阅读感受等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再把交流所得写下来。如:“写一写你对文章学习的感受”“写一写你想对文中的主人公说些什么”“对文中的故事进行续写”等。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美丽景观,文章层次分明,首尾呼应,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笔者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后,运用课件出示以下几个句子: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优美写景文章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L.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义。

2.进一步体会文言虚词“也”“而”的作用。

3.巩固对“骈散结合”句式特点的理解。

(二)能力训练点

1.引时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熟读成诵。

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

3.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再现美文的意境,由此体会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音。

二、学法引导

本文的语言优美,适于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语气、语调,再现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主旨的理解,要通过找关键句,分析作者情感脉络来完成。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l.正确理解文章意思,体会本文婉转化美的语言特点,欣赏作者构造的优美意境,这一学习重点,主要在反复诵读中感悟。

2.理解作者在文中,写“醉”是表象,写“乐”是实质,以“醉”写“乐”的用意,是学习的难点,教师作适当分析后领会。

3.欧阳修的“山水之乐”,为什么不是他消沉堕落的表现,而是他旷达情怀,积极的“与民同乐”的思想的体现?这一疑点需要教师联系作者写作背景,作此补充介绍,分析来解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利用工具书,书下注释,自学文章,读懂文义。

2.教师介绍“而”“也”在文中的作用,它们在表达语气,情感方面的几种情形,指导诵读,体会意境。

3.教师设计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消除“疑点”。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了解文章,感受精美的语言,感悟优美的意境,理解文章主旨

(二)整体感知

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北宋仁宗时任参知***事,相当于副宰相)革新***治,触动了保守派大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于山水,与民同乐。他虽被贬谪,却不消沉,他把滁州治理得***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字,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他的志趣,不只是在山水之间,更是在一州人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他始终是清醒而自豪的。

(三)教学过程

1.由对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介语,引入课文。

2.学生自学课文,利用工具书,书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疑难字、词、句提出来,同学讨论,明确。

3.指导诵读

(l)听朗读录音,学生轻声跟读。

(2)教师介绍“也”“而”在文中的用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4.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理想文章主旨。

本文以“醉”“乐”二字提挚全篇。“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质。“醉”“乐”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十分清楚,试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1)开头一段介绍了醉翁亭,它包含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 ;后一层介绍,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这句话。

答案:(l)开头一句话含两个层次:前一层次介绍醉翁亭的环境美;后一层次介绍醉翁亭的得名,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中间两段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以分两层;第一层写 ,先用“”一词领起,后用“”总收一笔。第二层写,先用“ ”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写了、 、 和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是为结尾“”三个字作铺垫,又以“太守醉”一句照应第一段“”这句话。

答案:(2)中间两段描写醉翁亭的游乐,也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之乐,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总收一笔。第二层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路前一层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是为结尾“太守醉”三个字作铺垫,又以“太守醉”一句照应第一段“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这句话。

5.教师小结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解释“醉翁”及“醉”的意义时转入对写山水之爱,点出“乐”字。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仍点“乐”字。

第三段,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仍与“乐”有关。

第四段,写宴罢归去情形,并点出作者名姓,仍点到“乐”而“乐”中又嵌入两上“不知”暗示作者心曲。

由此纵观全文,“乐”字贯穿全篇始终,“乐”是全篇“文眼”,主旨之所在。

(四)总结、拓展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写景和抒情相结合,文字简练而生动句式错落有致。

文中“山水之乐”不能看作是作者消沉堕落的表现。因为,本文描摹山水,抒写游宴,看似作者在***治上遭受挫折后的沉沦表现,实质上,作者笔下如此美妙的胜景,抒发的自得其乐的陶醉之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胜景、享乐折射出来的是作者治滁的***绩,是积极从***的结果,是“与民同乐”的积极思想。

(五)布置作业

诵读课文,熟读优美的写景佳句。

(六)板书设计(略)

探究活动

优美写景文章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记叙的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从.写作顺序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

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

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4.口头作文:根据教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

七、教学步骤

导语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一)整体感知

1.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第五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3.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写景的优美文字,找出欣赏点,讲明为什么?

(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三句描写潭边景物。“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写鱼的情态。“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

(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4.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鸡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画。

(4)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5)对比描写。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6)拟人。“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笔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

5.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让人有低沉之感?

了解.写作背景,柳宗元是在***治上失意遭贬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到了偏远的永州以后,也不能不使他心怀恐惧,这种特定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反映、渗透在他的作品之中。因此,小石潭那竹树环会的境界,别人身临其境也许会感幽美宜人,流连忘返;而对他来说则是“凑神寒骨,悄怆幽邃”,认为不可久居。《小石潭记》结尾部分的感情调子的低沉,原因就在这里。

(二).总结、扩展

.总结: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小石潭结构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丽,潭中游鱼的活泼,通过作者精描细绘,***画般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扩展:优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如鱼在水中“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情态,溪流时隐时现、明灭可见的景象,若不是亲临其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是很难描绘出来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完成400~500字的写景抒情散文。

八、布置作业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青树翠蔓

(3)日光下彻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以其境过清

2.翻译下列句子

(1)如鸣珮环,心乐之。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优美写景文章篇5

一、合理布局,写出景物的层次美

大自然中的景物丰富多彩,气象万千,在描写时,如果不进行科学安排,合理布局,难免会造成混乱。因此,写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一定要了然于胸,做到层次分明,井然有序。或按空间顺序,写清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变化;或按时间顺序,写清季节、时令及早晚的景色变化;或按地点转换顺序,移步换景;等等。如200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优秀作文《你还会寂寞吗》中写道:“我看到了不同寻常的美丽风景――它,开花了。小小的身躯还那么纤弱,两片花瓣已慢慢展开,原先小小的花骨朵正在慢慢撑开。粉色的花瓣如同伸懒腰似的,慢慢地,一层一层由里向外全都撑开了,如同新娘粉色的婚纱,那么轻盈,让人喜爱……”这段文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花开的过程描写得精细入微,使人如同亲眼目睹。

二、善于着色,写出景物的画面美

人们常说,写景如画。画面之所以美丽动人,就在于它色彩绚烂,栩栩如生。因此,在写景时,我们也要善于调配各种色彩,描绘出清新优美、灵动引人的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如2007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优秀作文《穿行在水色江南》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在乌镇旅行,穿行在水乡的灰瓦白墙、小桥流水木舟之间,仿佛在一呼一吸的间隙里都充满着江南独有的如水气韵。站在白石桥上,空气里是江南一域烟雨的潮湿,罗衫淡淡的水乡女子手提荷花灯,撑一把油纸伞与我擦身而过。她回眸,仿佛有清澈的湖水在她眉黛泛滥。我的心,醉在江南女子酒窝浅浅的笑容中,亦醉在乌镇那隽永的流水间,难以自拔。”灰瓦、白墙、白石桥、淡淡的罗衫、荷花灯、油纸伞、清澈的湖水、翠黛的眉色……这一系列色彩鲜明、清新淡雅的景物,构成了一幅明丽和谐、美不胜收的画面,令人心醉神迷,悠然向往。

三、妙用修辞,写出景物的诗意美

优美的景物需要优美的语言去表达,而修辞是最能体现语言的优美的。在写景时,灵活而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笔下的景物充满诗意。比如,引用名家诗文,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既丰富了内容,又增添了诗意。此外,整齐匀称的排比、贴切传神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拟人、琅琅上口的反复,都可以使文章文采斐然,诗意盎然。如优秀习作《感悟四季》中写道:“富有节奏的脚步,似清泉般的话语,似银铃般的笑声,这是谁呀?原来这就是婀娜多姿、妩媚动人的夏天。她,热辣的美人;她,青春的象征;她,激情的舞娘。整个世界,像是打翻了调色板,瞬间成了一个多彩的天地。在恬静的夜色中,一缕月光斜斜地照射在地上。月亮大姐,在天上乘凉的感觉,好吗?地上的风景怎样?星星弟弟,我知道你的心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那闪闪的星光,是你求知的目光。夏夜,恬静在人们的眼中。”这里,作者综合运用了设问、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将夏天的婀娜多姿、妩媚动人,以及夏夜的恬静迷人、富有生气,刻画得淋漓尽致。

专项练习

1.请你发挥想象,把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两句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扩写成一段写景的文字。(不少于50字)

2.下面这段描写“天鹅湖”的文字,富有诗情画意。请你说说,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在天山高处,可以看到一个面积很大的天然湖。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把湖光山色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我看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你站立高处望湖面,眼前是一片赏心悦目的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视线的是那粼粼波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

3.请你选择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进行描写。要求:必须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300字左右。

[思考提示]

1.在写景时,要抓住“残阳”这个特定的时间和氛围,写出景物的远近、动静、色彩等方面的变化,特别是“半江瑟瑟”与“半江红”的鲜明对比。

2.这段文字之所以富有诗情画意,就是因为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了景物的层次美、色彩美、变化美。作者先交代天鹅湖的位置;然后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湖水明净、湖面幽静的特点;接下来着重描写多变的湖色,由近及远,层次分明,色彩绚丽。

3.要善于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或比喻或拟人或排比或引用,总之要尽可能做到自然贴切,恰到好处。

升格作文

[作文题目]

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大自然是美的。随着寒来暑往、季节更替,春夏秋冬,景色各异。在一年四季当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描绘这个季节的美景。

[升格示例]

乡野秋韵

随着夏的脚步渐行渐远,秋的纤手终于搭上了家乡的肩膀。山村的乡野,把秋的清凉、秋的气息、秋的色彩、秋的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家乡的秋韵,像一曲舒缓、优美、教人身心宁静的古典音乐,让你时时感到一种温情,却不火烈,(删去“却不火烈,”)需要沉下心来,才能体味得到。

清晨,打开窗户,呼吸着那扑面而来的清冽气息,你会觉得神清气爽;空气里仿佛还弥漫着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馥郁的(删去“馥郁的”)幽香,不用猜,一定是院子里的桂花开了!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是爬满院墙的牵牛花(,纯白的、浅蓝的、紫黑的……花瓣上还闪烁着晶莹的露水呢。灰褐色凝重的墙壁,衬着五颜六色的花朵,简直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国画)。

秋日的阳光,收敛了往日的燥热,变得宁静、淡远(,像一个美丽而略带忧郁的少女那抹浅浅的微笑)。天,是那种坚实、纯净、光润、有质感的蔚蓝(,让人见了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摸它)。天空中,有几朵白云在悠闲地飘动,还不时地响起鸟儿清脆的鸣叫声。目送它们欢快地拍打着翅膀飞向远方,在无边的天幕中越变越小,化成一个小黑点儿,从视线中消失了,但我相信它们会离幸福越来越近。有风,轻轻地拂过脸庞。

(信步走到村口,)放眼远眺,村外是一望无垠的原野。在一片橙黄的枯草地上,偶尔冒出几点青绿,便分外吸引人。看到它,心里便莫名地舒畅,像是已经穿越了冬季,看到了春天一般,绿色的眼眸里闪过希望的影子。村外的池塘也一下子安静了,竹筏静静地躺在水面上,时而有火红的枫叶从水面漂过。池塘边嘻嘻哈哈地洗衣服的姑娘少了,而鸭子却比往日多了,也难怪,没人的时候,这里就是它们的乐园。忽然,远处传来了一阵清亮悠扬、拖着长长尾韵的山歌,和着潺潺的流水声,格外悦耳动听。

(村子尽头,是)那苍苍莽莽的山林,仿佛在静默着、沉思着。稀疏的枝叶中,不时有叶片飘落(“稀疏的枝叶中,不时有叶片飘落”宜改为:当秋风纤细的手指抚过枝丫,轻微的“沙沙”声里,稀疏的枝叶中,晃晃悠悠地飘下一片片或银灰或橘黄的叶片,如同一只只翩翩飞舞的彩蝶)。地上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落叶,像是铺了一块黄地毯。(踩在软绵绵的“地毯”上,口中吟着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枝头的小松鼠,也不甘寂寞,它们正忙着“收获”呢!(那细碎的脚步和活跃的身影,也是秋天一道别致的风景。)

秋的色彩是这样绚烂,秋的声响是这样悦耳,秋的气味是这样芬芳。(此句宜改为:秋的气味是这样芬芳,秋的色彩是这样绚烂,秋的声响是这样悦耳。)那清香的桂花,那蔚蓝的天空,那温和的阳光,那缤纷的原野,那深邃的山林……那乡野中的秋之韵,你读懂了吗?

[升格指导]

优美写景文章篇6

一、进入情境,发掘文中的语言美

各种体裁的文章,其语言都独具特色。教学时,我们可透过课文优美语言的本身,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通过优美的文辞,让学生审视高远素雅的画面,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壮美而喜悦的感情。

1.发掘传神的词语

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如课文《小桥流水人家》的第一段写了家乡的美丽景色,从“清澈见底”“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粼粼的波纹”“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等词句中,都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他把家乡写得像诗一样,如画一般,家乡在他眼里是那么美,可见他是多么地喜爱他的家乡。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这些词语,那么他们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2.发掘优美的句子

教材中有许多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做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审美想象,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地、人民,写得非常美。我们可以采用“边读边议”“边读边想”的方法,诱发学生的想象,把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体会草原的美,体会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融景情于一体地去体会草原上不但天空美、景物美、人们的心灵更美。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和感受此情此境,就能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草原、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二、从课文的人物中发掘形象美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语文课文中描写了许多优秀人物,他们心灵美、行为美,能给人以美的教育和感染。所以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又须伴随形象进行,教师可借助艺术形象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唤起学生的美感。

1.从诵读中体验形象美

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可以通过“情感引读”来表现。教师可以利用添加的词语或原有的语句创设强烈的情感,合理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情感引读,读中想象,这样,五壮士为***、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起到塑造美好心灵的作用。

2.从人物对话中体验形象美

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在引导学生琢磨人物对话时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他(她)讲合适,别人讲就不合适。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感。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回忆起指导员对他说的一句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既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又是指导员对战士的关心,对话言简意明,既反映了指导员的精明果断,又衬托了老班长的责任重大,表现了长征时期红***官兵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这些形象,都是感人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这些美的形象,从而达到用美的形象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学习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意境美,创造美

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发掘美、品味美,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展开想象,去表达美、创造美,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优美写景文章篇7

关键词: 作文教学 适切点 主题阅读摘记训练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成绩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百家讲坛》特邀嘉宾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为我们讲述《胡雪岩的启示》:“人要先学会听话,才能学会说话。”学生学写作亦如此,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是一种新型的作文训练方式,它是在借鉴主题研究性学习、网络语文学习、问题解决模式、大量阅读和合作学习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传统作文教学方式的扬弃,符合作文教学的本质规律,能够解决作文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主题阅读摘记训练”的作文教学思路主要有:

一、寻求作文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切合点,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找到方向。

人教版新教材对课文采用主题组元的方式进行编排,但没有单独编排作文教材,这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亲近自然”是七年级第一期第三单元的主题,该单元为学生敞开了一扇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乃至热爱自然的大门。《感受自然》单元中的五篇文章,虽然有作家的经历、写作的时代、写作的意***、观察自然的角度等的不同,但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自然,并运用细腻的笔触描摹自然之景,书写内心的感动。故本单元的教学就意在为学生植入一粒乐于观察自然、体味自然的种子提供土壤,并期望此种态度能够延展至身边的一切事物,提取、领悟每项细小事物的内在积极向上的精神。

而在写作方法上本单元课文的大多运用想象、联想的方法;生动准确的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令课文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圆融晶莹;结构精妙且富有气势,完美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但学生须在作文实践中尝试这些写作技巧,在使用中有所领悟。

本单元设计的作文题为《与秋天同行》,与单元学习的主题内容是切合的。恰当地引导学生回顾生活(时值秋天),拓展素材,让学生在借鉴课文的基础上,尝试通过选择合适的角度,生动流畅地描写自己的所见,抒发自己的所感。

有了切入面,应再结合初一学生作文训练实际,寻找单元间相关联的写作手法,确立以学习运用比喻、拟人、联想、想象等手法写景为主的训练要求。

二、寻求作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训练点,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明确内容。

作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单元内容,制定精当集中的训练点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学情,作文训练点要有针对性,训练点设计安排要有计划,并分层次地展开。

七年级第一期第三单元单元安排的写作活动是在围绕“感受自然”这一课题而展开的。学生作文问题表现在为写景而写景的多,景物描写中运用的修辞不能紧扣或表现景物的特点,语言描写不具体贴切,景与情也未能有机结合。这样的作文不但难以抓住读者的目光,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也会丧失写作的信心与热情。针对现状,帮助这帮助学生摆脱这类困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根据单元课文特点,确立作文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景物的特点。根据目标要求和课文特点把本单元“主题阅读摘记训练”内容明确为: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春天景象的优美语句;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冬天景象的优美语句;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秋天景象的优美语句;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夏天景象的优美语句。每项内容要求积累的字数为1000字以上。

当然,改变绝非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需要长期点滴积累进步方能有所见效。提高训练的有效性,训练内容的设定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现状,提出恰当要求,训练点要小,效果才能出。

三、寻求作文教学合理的资料库,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提供资源。

随堂布置选时机。语文课堂教学涉及能引发学生共鸣的好文章,笔者随机要求作段落照抄。如教材中课文《夏感》,语言极富魅力;又如试卷中阅读理解文章,如果思想内涵深广,语言优美,都可要求学生摘抄。

指定阅读范围。结合每册教材中名著导读书目,根据“主题阅读摘记训练”内容的要求,笔者要求学生到指定的名著中摘录。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摘记训练”内容:通过人物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时,就要求学生对名著《骆驼祥子》做摘记。

自由摘抄重质量。学生除了在教师引导、要求下进行课外阅读,还会有许多无意阅读,如流行歌词、现代诗、小品文等都是他们乐意读的,只要是语言、内容兼美的文章,都可摘抄。

四、不拘形式激发兴趣,使“主题阅读摘记训练”长期坚持求提高。

提出要求很容易,问题是学生能不能照着做,能不能高兴地做,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抄,主动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1.不作硬性规定,每周两篇,抄得到抄,抄不到就写(凡自己写的要求注明“原创”),原创的字数给予“优惠”。这样宽松的规定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提高,不感到是一种负担,看到了好文章就抄,有了感想就写。

2.教师要投入真情和精力,写出贴切生动、机智幽默,情感丰富且具有指导性的评语。教师的评语要能体现你的学识、品味,你的人生观、世界观,要能显示你的喜怒哀乐,你的个性魅力。

3.每周一评,要及时点评,点评要精当。每周都要告诉学生,又有谁的本子成了我最期待看的,这样的激励非常有效,老师期待着他们的文章,这是令师生双方都非常愉悦的事。

4.每月安排一次创作交流会。每月一次创作交流会,即是对上一个月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个月的指导,这样摘记会越做越有收获,写作就会越写越好。教师在选发言人时要注意“点面结合”,不能总是那两三个人,而让大多数同学气馁。要在一年的时间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亮相。

笔者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拟了一句广告词:“你不想为六十分做点什么吗?”,立足点近了一些,至于将来,培养“对于语言文学的敏感”,一定会拥有高质量的生活。要让学生不认为是一种负担,首先教师要不认为这是一种负担。那么丰富的摘抄,可以让你读到最好的文章;那么感人的故事,可以让你流泪让你欢笑;那么多彩的感想,可以让你触摸年轻的灵魂……投入情感,长期坚持,必然会收获良多。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些反思.中学教学参考,2009(1).

优美写景文章篇8

作者:魏玉文 郭全收

摘要: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创新试题频出,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方面,其中比较赏析阅读的文章成为一种新颖题型。许多经典的文言篇目语言精美,意蕴深刻、写法独特、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现在我们以《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为例,欣赏它的描写之美,比较它的阅读之美。

关键词:《与朱元思书》 《答谢中书书》 比较 意境

动静 感官 修辞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创新试题频出,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方面,其中比较赏析阅读的文章成为一种新颖题型。许多经典的文言篇目语言精美,意蕴深刻、写法独特、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现在我们以《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为例,欣赏它的描写之美,比较它的阅读之美。

《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两篇都是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来描写秀丽的山水风景物。两者文体都是骈体文,讲究对偶,语言华美。两篇文章在写法上都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寄情山水抒发作者的内心感情的。但两篇文章虽都是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对景物的描写较为概括,而《与朱元思书》中景物描写比较具体。两篇文章都写出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随意的心情,不过《与朱元思书》还表达了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这两篇文章在写景上各有特色,现从主题、内容、写作手法,修辞等上比较异同,感受大自然之美。

一、主题内容表现人文美

《答谢中书书》的主题是描写山水之美,表达自己沉醉于山水的愉悦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而《与朱元思书》的主题是作者描写富春江奇丽的山水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两篇文章的的主题表达虽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在描写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借此表达自己情感。

二、动静结合展现***画美

动即是运动,静即是静止,静止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运动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二者结合则能相得益彰,形成“应物象形”“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动静结合的手法可分为四类:一类是以静衬动;一类是以动衬静――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一类是以动衬动;一类是动静互衬。《答谢中书书》基本写静,《与朱元思书》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与朱元思书》先总写后分写,着重从视觉和听觉上写景,《答谢中书书》从不同时空层次进行描写,以静见动,以动见静。写出了一派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静结合,突出了水的深、清、急。“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突出了山“奇”的特点。

三、感官结合展现色彩美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山水画,语言精炼生动,作者善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如(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鳞)加以组合;写法上采用动静结合好从视觉、听觉等感官角度来描写。这篇文章是通过人物的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官来写景的,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来传达感受。描绘的了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的画面,诗人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与朱元思书》写作时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写,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事物特点,给人以生动直观的印象。如:作者通过描绘哪几种景物来写山之奇?从人的感官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哪些感官?解析:借用其他景物描绘山之奇的句子是:“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到的景物有山峰、泉水、鸟叫、蝉鸣、猿啼、树木。稍作分析,可知这里既有看到的,即视觉―山峰、树木、也有听到的,即听觉―泉水冷冷作响,鸟鸣、蝉鸣、猿啼。作者写山中各种声音,把文中把清泉的吟唱、好鸟的欢唱、知了的鸣叫、猿猴的啼鸣交织在一起写,构成了一首大自然的协奏曲。声音是动态的,表面上热闹异常,其实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是以动衬静的手法。

四、修辞运用体现意境美

优美写景文章篇9

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形容。(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以下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案济南的冬天借鉴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优秀教案济南的冬天借鉴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对比、比喻、拟人的手法。

3.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审美情操。

设计理念:

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形容。(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有一番风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下门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预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尊称为“人民艺术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

2.字词积累

济南(jǐ)澄清(chéng)发髻(jì)贮蓄(zhù)镶(xiāng)着落(zhuó)

着急(zháo)空灵:清静透明。

先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空朗读,接着全班齐读,最后教师强调“髻”的写法,上形下声,以及“着”的多音读法。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试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深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的研读赏析打下基础。

三、研读赏析

1、研读第一段:学生自读,探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ppt显示的一段话。如下:

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接着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用了_____手法。

(预设:北平、没有风声的、伦敦、响晴、热带、温晴、对比。)

“完成一段话”的设计,主要是要学生明确“对比”的手法。

(2)济南总得特点是什么?

(预设:温晴。)

此处学生可体会几个字词:(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能否把“声”字删去,为什么?--“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声”字去掉,说成“没有风”不切合实际。(2)“响晴”和“温晴”有什么区别?--“响晴”指天气、阳光晴朗的刺眼,而“温晴”有温暖之意,给人一种温暖的感受。

2、研读第二段:指定学生朗读,提示注意“温晴”的特点,思考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预设: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通过朗读,比较体会下面两组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一组:甲: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乙: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受着阳光的照射,暖和安适,真是个理想的境界。

(预设:甲句中有“晒”、“睡”“唤醒”等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老城人格化,带有生命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第二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预设:用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3)生活在这样的济南,人们的心理感受怎样,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预设:“面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并不着急”,体现了对济南冬天的依恋,喜爱之情。)

学生通过品读“阳光照射下的小山”部分,对作者的“热爱,一往情深”的情感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请同学有感情朗读,以情感知,以情带读,以情悟理。从而达到“回归工具性,提升人文性”的目的。

3、自由赏析,合作交流

从第3、4、5自然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进行细细品味,可结合以上方法,找出关键字词,体会妙在何处?(有感情朗读你喜欢的句子,思考体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第三段:(1)“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2)“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3)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4)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第四段:(1)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第五段:(1)拟人手法,“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绿和清亮,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2)比喻手法,“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通过学生自己寻找优美的句子,结合以上方法加以揣摩,并大胆表达,这一设计是为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不但培养学生***思考,积极表达的能力,还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小结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得,畅谈“学习了《济南的冬天》,我得到了什么感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但在一堂课的听讲之后,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背景,以及知识需要,会产生多元的心灵触动。而那一点收获,正是一堂课的成功之处。请学生谈谈他们新产生的认识,一方面能使教师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检测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做调整,及时反思。

优秀教案济南的冬天借鉴二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感受《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萧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可能我们都没有在冬天去过济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③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研读与赏析

①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自由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学生速读第1、2自然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作小结。

[教师小结]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②自由探究

[问题组]

a.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b.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明确]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有感情地朗读。

③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明确]

a.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b.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d.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e.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③延伸作业

优美写景文章篇10

【关键词】写作;生活;观察;感受;思考

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认深入思考,是写好作文的要旨。为此,语文教师要着重从这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1. 观察要立体

感受的敏锐性来自于细心的观察,没有对周围事物进行细心的观察,感受便无从谈起。因此,首先要对观察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不能只注重视觉和听觉的训练。我曾在课堂上做过这样一个试验,问学生可以通过什么来感受秋天的到来,绝大部分同学说从落叶或黄叶,很少有同学想到用其他感官去感知,比如秋风的声音,秋天的气息,还有秋风掠过脸庞的凉意等等。这些体验学生不是没有,而是没有被激发,或者说没有被有效地训练。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并坚持写观察笔记。教师也应该有计划地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事物,让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下去进行观察。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感受要真切

感受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细心的观察是形成感受的基础,但还不是全部。要形成感受,没有情感的参与是不行的。我们从“感”字的字形来看,“感”是从“心”的,“心”就是情感。只有把外物和内在情感连接起来,触景生情,睹物生情,才能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刘勰言“感人心情,莫先乎情”,文章要以精诚感人,以情感动人,则作者必须是一个精诚的人,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在我们的作文训练中,面对同一事物,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因之激起无限的情感,写出声情并茂的好文章,而有些学生却不能,这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没有积极调动起内心的情感因素。“触景生情,睹物生情”并不是说有景有物就能生情,景、物、情是一个互动体,一个内心没有多少情感冲动和体验的人怎么可能对外物生出情来呢?而对于情感丰富的人来说,一个平常的动作,一片普通的树叶都会触动他(她)的情思,有情才会使他(她)所表现的事物灵动而富有韵致。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为什么会感动几代人,这正是因为作者赋予了父亲的动作、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母亲同样如此。普通、平常的事物正是有了情感的浸润才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于漪老师说:“一书一画,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声赞叹,一次批评,一个场景,无不是诱感思维的因素。要让学生懂得,习作时不能拿到篮里就是菜,至少要把握两点:不是着力写景状物,描摹事物的本身,而是仅仅以它们文章的由头,为思绪的触发剂,认清它们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进行情感浸润的意识和习惯,让入眼入耳入鼻的事物最终入心。只有入心,方能写出感人的文章,否则只是文字的堆砌而已。”

3. 思考要深刻

思考是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对生活的理性认识。在写作中,思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作者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产生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那是不完整的。认识生活既要感性,又必须理性。任何优秀的文章、作品都体现着作者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些认识都是思考的结晶。文章从生活中来,又要反映生活,因此,写作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思考才会有思想。人是有思想的动物,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思考不是简单、平面地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而是要能够从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得出一个人生或社会的命题,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深刻性。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明确地提出了对作文深刻性的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对生活的思考,是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至普遍、从表象到本质的逐步深入的过程。一般说来,应遵循以下原则:由此及彼,以已知的经验为基础,间接地认识客观事物;由表及里,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现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或各种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由个别到一般,将自己的个别情感上升到对人们普遍情绪和情感的概括。这种概括越广泛就越具有典型意义,就越能引起共鸣。

对观察、感受、思考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应该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而要真正在作文中得以体现,则必须依靠写作实践活动。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勤,要让学生的观察、感受、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在观察的同时有感受,且进行思考,三者最终融为一体。另外还要让学生勤于练笔,把观察、感受、思考的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坚持着做,相信同学们的作文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4. 仿写切忌简单模仿

仿写,对初学写作或难于写作者大有裨益,一是起步稳,二是有章可循,作文入门快。我么不妨从仿入手,了解、训练并掌握他们的写作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领略到美文的魅力,但是仿写一定要切忌简单模仿。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为仿写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仿写语言优美的文段,先练自己的文字功。

流畅、优美的语言是美文的基础,言辞平淡,味同嚼蜡。若想使自己文采飞扬,先选取描述生动优美,修辞新奇、句式有特点,内容意味隽永的文段下手,可用其好词,仿其句式,借用其物,将其变成自己的语言,积累下来,练写久了,文字表达功力自然会大增。

(2)仿结构,学布局谋篇。

优美写景文章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优美写景文章10篇

学习

伤感爱情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伤感爱情10篇,内容包括伤感的爱情文章大全,爱情伤感文案。3、相爱的心息息相通,无需用言语倾诉。4、爱着爱着,那些就习惯了。5、对不起,我忘了,你已经不再需要我了。6、如果你无法忘掉昨天,就不会有一个更好的明天。7、伤感经典

学习

跳绳教案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跳绳教案,内容包括中考体育跳绳教案,单摇跳绳技巧教案。(一)教材分析跳绳是一项对学生发展非常有价值的体育活动,它以发展学生跳跃能力为主,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初中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是以短绳为主,把一些练习方法

学习

对老师的祝福的话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对老师的祝福的话10篇,内容包括送老师的除夕祝福文案,家长给老师的新年祝福。4、感谢你们传授知识,感谢你们辛辛苦苦的教导,感谢你们辛勤的劳动!在这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真真切切的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节日愉快!5、感谢,这个词

学习

开业贺信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开业贺信10篇,内容包括公司开业贺信范文大全集,公司开业贺信简短句子。今天是通信公司成立庆典的大喜日子,我很荣幸能与各位欢聚一堂,共同庆祝,首先要感谢办公写作网通信公司的盛情邀请,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府衷心祝愿通信

学习

大学物理试卷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物理试卷10篇,内容包括大学物理试卷及解析,大学物理期末试卷简单版。3、考生使用答题纸,把每题的正确答案填在答卷相应空格内。允许使用计算器,考试完毕只交答题纸,试卷自己带回。4、g=10N/mg。5、部分物质密度值:ρ水=1.0×1

学习

人生哲理文章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哲理文章10篇,内容包括200字人生哲理十篇,摘抄十篇人生哲理优秀作文。忽见一个人从树林里出来,后面有三四个随从,一个个都高大伟岸。讨乞人心中害怕,立刻跪下求情。那个人同情的说:“你莫害怕,我不会拿你。我是专管老虎的虎

学习

瓷砖销售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瓷砖销售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瓷砖销售每日工作计划,瓷砖销售人员月工作计划范文。产品是品牌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品牌的性格和风格首先体现在产品所表达出的气质,追求品牌极致的前题是追求产品的极致。古人有云“兵马未动,

学习

公祭轩辕黄帝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公祭轩辕黄帝10篇,内容包括公祭轩辕黄帝的意义,公祭轩辕黄帝网。据《史记・黄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黄帝的父亲少典是有熊部落的首领,娶有两个妃子。长妃女

学习

七夕词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七夕词10篇,内容包括七夕词古诗赏析,七夕词鹊桥仙全文。2.亲爱的你可知道,最近我忧心忡忡,因为我有件东西丢了所以便。我用豆腐砸过头,用面条上过吊,用玩具刀抹过脖子,最后只好作罢。既然这样,那么你就好好保管我丢在你那里的心吧

学习

小学生歇后语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歇后语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歇后语一年级,小学生歇后语运用。【思考】请你说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1.韩信点兵——2.千里送鹅毛——3.饭桌上的抹布——4.外甥打灯笼——5.兔子的尾巴——6.丈二和尚——7.擀面杖吹火——

学习

燃放烟花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燃放烟花10篇,内容包括近期燃放烟花的文案,初一燃放烟花文案。在选购时,要注意产品外观整洁,完整未变形,无霉变,无漏药,无浮药;产品标志完整清晰,正规的厂名、厂址、产品合格证、生产日期等一应俱全;有警示语,燃放说明清楚,其中包括如

学习

心里护理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心里护理论文,内容包括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心理护理论文投稿。1、每周早交班进行提问,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和专科知识,以促进大家共同学习和进步。2、每周组织全科护士开会学习医院的护理核心制度,同时加强护

学习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深圳计划生育证明模板,内容包括深圳计划生育证明二胎格式,深圳计划生育证明申请表。(三)女方近期(三个月内)孕检证明;(四)办理二孩生育登记备案的,还需提供户籍地计生部门批准的二孩生育证及二孩审批表;无二孩生育证及二孩审

学习

给妈妈写一封信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给妈妈写一封信10篇,内容包括给妈妈写一封信的范文,给孩子妈妈的一封信。

学习

人生哲理文章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哲理文章10篇,内容包括200字人生哲理十篇,摘抄十篇人生哲理优秀作文。忽见一个人从树林里出来,后面有三四个随从,一个个都高大伟岸。讨乞人心中害怕,立刻跪下求情。那个人同情的说:“你莫害怕,我不会拿你。我是专管老虎的虎

学习

理想文章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理想文章10篇,内容包括理想文章1000字,理想美文100篇。1938年江文也参加了北京的孔庙祭奠,当时整个祭祀的仪式过程,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他要用西方的、现代的交响乐来表现儒家传统的礼乐精神,表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神韵。这部乐

学习

鲁豫有约文章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鲁豫有约文章10篇,内容包括鲁豫有约的工作日记,向华强夫妇鲁豫有约文章。《鲁豫有约》作为中国目前最为成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之一,于1998年开播,是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推出的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

学习

励志类文章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励志类文章10篇,内容包括励志的名言警句十篇,中考必背十篇范文励志类。二、凡所写调研文章被中央级杂志、报刊采用的,每篇奖励500元;被省级杂志、报刊采用的,每篇奖励200元;被州级杂志、报刊采用的每篇奖励50元;被县***、***府采

学习

翻译文章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翻译文章10篇,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最美十篇古文翻译,翻译短文100篇。4、多多练习,熟能生巧。(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文章过年好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文章过年好10篇,内容包括文章过年好表情包,过年随笔散文100篇。随着拍摄的进行,文章很快发现,马伊特别爱吃,只要没有戏,她就会不断地往嘴里塞零食,还经常很哥们地丢给他一袋:“小文,吃吧,我请客!”有一天,当马伊又一次拿出一堆零食时,

学习

写景文章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写景文章10篇,内容包括写景文章推荐100篇,十篇写景优秀作文。一、抓住写景文章的特点进行教学写景的文章在教学的时候,要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了解景物特点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三年级上册三篇写景的文

学习

描写雨的优美句子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雨的优美句子10篇,内容包括描写毛毛雨的优美句子二年级,描写夏天雨的优美句子。3、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滴滴的小雨点,好像伴奏着一支小舞曲,我不禁被窗外的世界所诱惑。4、夏天的雨,总是倾盆而下,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和闪闪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