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教学设计10篇

长相思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广告设计教学学生创意思维培养

在现代社会中,设计者的创意思维对于广告设计来说尤其重要。广告设计专业是为社会培养设计类人才的专业,相关院校更应该重点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章讨论创意思维培养的内涵,结合广告设计教学的现状,提出在广告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方法。

一、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创意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为普遍的一种产品宣传方式。在广告设计中,广告的“新、奇、特”是体现其创意的重要方面。广告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产品,进而获得广而告之和刺激消费的效果。这就要求产品的广告设计不仅要准确体现产品的特点,而且要具有独特的创意和巧妙的构思。广告发展至今,创意始终是其灵魂,而创意思维也成为广告设计师的必备素质。所以,高校广告设计专业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作为长久的教学目标与价值追求。创意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是非常规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创意思维突破了正常的思维方式,寻求事物的突破点,标新立异。创意思维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人的创新思想、独特的谋略、全新的意境等。创意思维可以通过后天的科学训练培养。创意思维是广告设计发展的原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是高校广告设计教学的核心。

二、广告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方法

1.营造轻松的氛围

广告设计不仅要明确广告的诉求是什么、营造何种广告效果、产生怎样的影响,还需要明确广告材料的配置、广告相关费用预算等。这就导致设计师在进行广告设计时压力过大,抑制了其创意思维的发挥。因此,在广告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并教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设计环境。另外,在进行广告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设计任务当作一次生活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设计。如,学生接到一个广告设计任务后,需要初步了解产品的诉求,然后深入了解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具体情况,充分了解产品的特点、主要目标人群和销售状况等,然后再进行广告设计。

2.激发学生的广告创意直觉

广告创意直觉是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直观感受,是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为依据的。在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均不够充足,以至于设计的作品往往较为普通,缺乏创意。广告创意直觉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设计者长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形成的。广告创意直觉与设计师自身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文化底蕴、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息息相关。在广告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增长自身的见识,并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名著,或者感受一些画作和广告设计背景等,这可以有效增长学生的见识。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加深对平常事物的认知。

3.激发学生的广告创意灵感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广告设计师的灵感就是其创造性的想象。灵感与设计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储量有关,是设计师对于某一事物的追求与思考。如,公益广告《FAMILY》体现了设计师对亲情的深刻感受和对成长的细致把握,是创意与内涵兼具的经典广告。在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获得灵感。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并且通过某个事物,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进行思考、揣摩,或者通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动手、多提问等都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结语

笔者论述了广告设计创意思维的内涵,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讨论了培养学生广告设计创意思维的方法。广告的灵魂是创意,创意思维是广告发展的动力。高校在培养广告设计人才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高校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以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意思维的广告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琛.广告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开发和培养.美术教育研究,2015(14).

长相思教学设计篇2

创意在平面设计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在目前的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越来越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出有想法、有创意的创新型人才,是平面设计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本文提出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引入工作室模式,通过项目的承接、开发与训练,使专业对接职业、课程对接岗位,启发有意识、有步骤的开发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平面设计;创新能力;思维方式

一、什么是平面设计创新能力

平面设计是计算机软件与视觉艺术的结合,它既要符合审美要求,又要具有实用性。这种以人为本,对设计的整体或某部分进行变革的思维理念和行动力,就称为平面设计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能力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曾说:“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思维方式!”创意是平面设计的核心和灵魂。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往往充满着具有灵性与美感的创意,因此,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三、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是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练习。如此一来,一门课程的学习结束后,学生只会操作软件,而无法综合运用平面设计技巧和知识进行实际任务的设计,就更谈不上创新了。

2.教学理念滞后,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理念上,教学内容还是照本宣科,讲授陈旧的教学内容,没有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忽略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因此,无论是从教学模式还是从教育理念上来看,当前的平面设计教学都比较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和技能技巧的掌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这种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模式简单化,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缺乏创新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当下迅速发展的社会对平面设计从业者的要求。培养出有想法、有创意的创新型人才,就成为平面设计教学的重中之重。

四、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1.工作室的项目模式

(1)建立工作室,引进社会项目。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是当前平面设计教育着重建设的教学环节。建立开放式的工作室,可以把社会上的平面设计项目引入校园,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接触实际客户,充分发挥高科技、多媒体在实践中运用的作用,同时,要寻求一切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市场意识、产品质量意识得到提高,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项目完成后,可以在工作室内或校内展示项目成果,增强学生的荣誉感。(2)运用企业的工作模式,实现教学相长。在工作室模式下,做好专业对接职业、课程对接岗位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建立教学团队,引入企业的工作模式,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不再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设计信息的引导者。在工作室项目引进的模式下,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探索专业知识,大大提高了创新性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了教学相长。

2.创新思维方式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大训练模式的改革创新力度,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精讲多练,教给学生项目实例的设计思路。学生对所设计的目标首先要进行分析,竭尽一切可能开拓自己的思维,建立设计思维的流程,获得初步构想。(2)精细化教学。例如,引入一个公司的整体宣传项目,从公司的徽标设计、名片设计、宣传海报到网站设计,在教学中,可以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教师可将任务分解,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项目。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思路打开,促进学生的讨论与交流,营造学生之间的比赛、争优氛围。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学会以独特的创新理念、新颖的表现形式拓展***形表现的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设计理念及***形创意。在项目考核中,教师要加大创新意识的考核比例。

3.兴趣的引导

(1)在实践中寻找成功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成就感,学生才会去学、想学、爱学,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创新意识。(2)以赛促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赛能使学生收获颇丰,尤其是学生通过比赛掌握知识和设计技巧的速度和效果令人吃惊。教师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级、省级、部级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以赛促教。还可以开展系部、学校两级校内竞赛,形成新常态的“二轮选拔”,加强学习创新、抗压减压、团队协作、细节执行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将赛事常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4.综合素养的提升

(1)改革教学组织模式,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学校应积极探索体验式教学和工学交替相结合、长学期和短学期教学相结合、校内专业导师和企业实践导师相结合、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的“四结合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模式,多角度、多方位地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平面设计发展快、范围广以及知识更新快的行业特点。(2)组建教研联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水平的综合素养是平面设计创新能力的源泉。学校可以通过专业学科优势互补、教师开设自己擅长的课程、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学资源的优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选择性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立足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扩充、人文素养的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摒弃单一的课程体系,充分重视其他相关学科的协同合作,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范围,让学生在平面设计相关学科的学习中获得设计灵感,进而让自身的创作理念更加丰富、更具个性。此外,学校还要建设“技能与人文并重、素养与思维互融”的校园文化。

五、小结

创新是平面设计的生命力,也是平面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注意力从讲授应用性知识提升到启迪、建构创造性思维模式上来,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苏亚玲.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13(1).

[2]蔡佳萤.对平面设计教学的创新性构想[J].戏剧之家,2014(5).

长相思教学设计篇3

设计缘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设计的本质是探索未知、创造未来。树立学生的问题观念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但问题观念是我国学生最缺乏、最需要培养的。教师给学生上课,与其说是传授知识、解答问题,不如说是现身说法、引出问题。面对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一系列新旧问题,教师和学生应一起研究探索,相互勉励,共同创造。这样的过程虽辛苦但更有价值,是真正的教学相长。教师积极参与,学生主动思考,全面推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所以,树立学生的问题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基石。

2、扩大知识层面——培养创新思维意识的坚实基础

艺术设计是一个创作空间非常广的学科,要求从事设计创作的人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因为多方面的知识就好比各种设计语言的汇总。如果知识面狭窄,设计创作的作品往往会沦为肤浅的形式表现,而扎根在知识与经验上的设计,才能闪耀思想的火花。经验越丰富,知识越渊博,想象力就越广阔,也越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开拓。故在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除了传授必备的艺术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扩展学生知识面,加入更多的人文历史、考古研究、神话传说、动植物学、地理学、社会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了解、吸收与积累,经过提炼、运用与组织可为今后设计创作提供丰富的设计资源与创作灵感,这其实就是对创新思维意识潜移默化的培养。

3、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意识的主要手段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课程都以实践为主,应改变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可采取“开放式”、“导师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创新,倡导师生互动交流、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教学模式,确立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启迪、鼓励、引导学生,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时空,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才能的培养与发挥。同时要经常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通过命题作业,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采用独特新颖的设计语言与组织形式去处理、表现,培养学生***思考、大胆创新的设计品质。之前我曾采取过一种逆向思维的教学方式,觉得很有实施价值。即开课前先给一个设计主题,让学生直接进入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综合运用个人的能力,找寻适合于自己的感受点,去完成对这个主题的创作。通过创作过程,去认识自己知识和技能的缺陷,以便在学习过程中去弥补。其实,这只是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转换,但这种转换既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挖掘了他们的设计个性。而这种主观能动性则恰恰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原动力,个性则恰恰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所最为宝贵的东西,是思想的火花、智慧的源泉,我们不能让他们泯灭。我们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应是一个模式,应该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新性。

4、改变评价导向——培养创新思维意识的有力措施

在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教育中,正确的学习评价导向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创新型人格发展。学校和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评价观念。例如评价学生的创造力,不能把创造力仅看作是一种智力特征,它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创造力不一定与智力正面相关,但一定和人的精神状态、人格特征、综合素质紧密相连。学生在设计学习过程中,其探索行为受到鼓励,不同的意见受到重视,标新立异的作品得到赞扬,他们的创造兴趣就会增强,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培养。再如评价设计学习的“效果”时,应以创新思维教育观来开展,既要评价形式美感和思想表达程度的“画面效果”,更要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当然在评价方式上除了采用教师评价外,还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群体评价的形式。既可使受评者得益,又可使评价者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从而综合培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5、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思维意识的重要保障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设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绝大部分院系(专业)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没有相应的实践基础。学生设计制作基本是假设的课题,使设计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和得到有效的训练。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反映,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到社会上不实用,而在公司可以学到更丰富的知识,这充分说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教育的滞后性。事实上,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仅凭课堂授课和做模拟课题是远远不够的。各大高校应从课程实践教学、创作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行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这五个层面来开展,让大学生通过动态的、综合的培养过程去有目的地接触社会,接触实践,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他们综合设计水平与创新思维能力,为毕业后尽快胜任设计岗位、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作良好的铺垫。近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建立了基础教学与工作室教学“双程教学管理制度”,我认为很值得推广。因为通过工作室教学,学生可直接参与教师的纵、横向课题,加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的深度,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

6、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意识的强力后盾

长相思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学记;创新教育思想;艺术设计教学;作用

0 引言

《礼记・学记》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教育理论的专著,据郭沫若先生考证,约成篇于公元前四至三世纪,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全篇从教育目的及作用,教育教学制度、原则方法,教师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当时的教育思想,主张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剖析“教”与“学”的辩证关系、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师生和谐;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并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基本涵盖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宝贵资料,其中的创新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及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都有其重要的借鉴及指导意义。以下就《礼记・学记》的创新教育思想出发分析其在当今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1 《礼记・学记》的创新教育思想

1.1 启发诱导式教学

《礼记・学记》里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其中的“喻”、“善喻”意思是善于用各种方法去启发诱导学生。教师在施教时,要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要鼓励而不要压抑,要启发而不要灌输。引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放松学习,易于接收;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用心钻研思考。这里的“道”、“强”、“开”与“弗牵”、“弗抑”、“弗达”传达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密切关系。教师一方面是启发式教学的主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加以启发,从而达到“和”、“易”、“思”,也就是做到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感到有学习兴趣,并能***思考。《礼记・学记》在此进一步印证了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不满足于对已有经验知识的被动接纳吸收,而是积极的进行思考,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树立浓厚的创造意识与创造动机。

1.2 因材施教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意思是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学习的人失败的原因,或是因为对知识贪多,或是知识面偏窄,或是学习态度轻率,或是遇到困难而中止。教师在这里引导时,需要懂得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同样这也是教育的目的。“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表明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各自特点,有的放矢的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学生的消极因素,将学生的缺点转化为优点。

1.3 和谐的师生关系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教师知道学生的程度有深浅,资质有好坏,才能多方诱导。做教师的前提是了解并尊重学生、不能简单粗暴的解决问题。实质上表明师生关系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基本态度。除此,《礼记・学记》中有“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指的是在教育工作中,最难得的是尊敬教师。因为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重视学习,这里明确认为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也阐明了师生关系中学生面对教师应持有的基本尊敬态度。在师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的和谐师生关系,才可以达到“安其学而亲其师――教学相长”的境界。

2 学记创新教育思想在当今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2.1 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当今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课程分理论及实践两部分。理论是为实践做前期准备的,与传统的美术教育不同,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实践制作部分因脱离市场,又没有更多的实验项目可操作,教师在讲授和指导中多按部就班的对照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进行,将理论知识简单化,对实践制作部分虚拟化,不考虑学生理论知识是否巩固,不注重学生实践制作的自觉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僵硬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了压抑。《礼记・学记》中创新型启发式教学模式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学的错误观念,主张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主张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创新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自觉主动的意志表现和***思考的创造能力。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旧式的脱离市场的技能训练,显然也无法开启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只是能跟随教师的思维去设计制作。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法知识不加启发的传授给学生,学生不需思考,就可以了解艺术设计的实践基本技能运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对课堂实践技能教学方式的厌倦,失去对艺术设计学习的兴趣,从而讨厌专业技能的钻研,不利于艺术设计文化的传播和学生艺术设计修养的塑造。

2.2 因材施教塑造学生个性思维

在当今艺术教育中,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受到的家庭熏陶不同等,学生往往会在性格、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等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教师如果对所有的学生都按照一个模式来进行教学指导的话,效果往往会令人大失所望。对于学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为创作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就需要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创意思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劣势,因为个体的不同,身为教师,除了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充分了解,还要根据学生的资质高低,实施不同的指导,补其所短,展其所长,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思维。将其个性思维巧妙的运用到实践技能中,创造出个性鲜明、风格特异的设计作品。

2.3 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师与生的素质修养

教师是否善于诱导启发学生思维,是否能根据学生自身的特质进行有效指导都反映了教师素质修养的高低;而学生是否重视学习,尊敬老师,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有效的吸收,也反映了学生的素质修养。因此要想拥有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都需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只有如此,才可以“教学相长”。在当今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修养不仅仅影响到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影响到各自的艺术设计实践制作中。所以,作为一名艺术设计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每一位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每一位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身的修养,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拥有灵活运用知识积淀的能力。教师只有做到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做到善于思考,善于吸收知识,并热爱学习。从而达到教与学过程的和谐。

长相思教学设计篇5

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就产生了教育与教学辩证法的一系列理论。“适应与转化”是教学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

“适应”,广义地说,是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适应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必须适应人类思维发展的现状;狭义地说,就是教与学要相互适应,教师与学生要相互适应,教法与学法及教材要相互适应。

“适应”不是目的。“适应”的目的是为了“转化”,是为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与智力上,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实现“由低到高、由差到好、由弱到强”的转化,从而获得适应二十一世纪要求的、符合***的教育方针的有效发展。

近年来,在运用“适应与转化”这一教学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进行教学改革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要素间相互关系与联系的表现形式。其常常从教学环节上表现出来,所以课堂教学结构又称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就要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并优化各个教学环节的组合。此中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即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相适应。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有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本知识,有计算、应用题和几何初步知识。不同的教材内容要求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例如概念教学,必须按照“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深化——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应用”这一递进的步骤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而应用题教学,则必须按照“审清题意——明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与写答”的进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另外,课堂教学结构还必须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绝不能抓了教材,忘了学生。

例如学生的学业基础好,自学能力强,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新知,通过***思考和课堂讨论、自练互批等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反之,就要加强点拨讲解、示范指导的比重,实行多搀多扶、小步迈进的教学。

课堂教学结构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相“适应”,着眼点是使教材结构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了“转化”必须“适应”。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的。精心设计认知程序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核心。设计认知程序的依据是把握学生的思维规律,使认知程序与学生的思维规律相适应。

课堂教学新知识,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是沿着“复习旧知——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消化巩固——具体运用”的规律向前推进的。认知程序的编排只有与此相适应,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设计的程序可有以下七步: 1.旧知铺垫。复习面积、面积单位,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长方形; 2.拼拼摆摆。?用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摆成3x1、3x2、4x3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3.看看想想。?每排摆几个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一共摆几排?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4.看***,脑子里摆***形。想:长与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先摆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面积是多少?再想像:长摆6个1平方厘米的学具,宽摆4排,面积是多少?

5.大胆设想。长8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可能是多少?验证之后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6.课内练习。内容分三个层次; 7.课堂小结。

这七步认知程序,充分反映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和运用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很自然地过渡到抽象思维一环,这是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结果。

由于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个人主观努力的不同,同班级的学生在学业基储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这种有差异的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学生学习需求上的差异性要求教师实行有差异的教学,以适应各类学生学习上的实际需求,促使各类学生获得最优的发展与提高。

由于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调动了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业成绩普遍上升,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是“适应”促“转化”的见证。

长相思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创造性思维;培养

目前,在西方设计教育的影响下,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从纯粹的美术教育逐渐发展为艺术设计教育,并开始逐步提升创造性思维在技术设计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致力于摆脱单纯的形式模仿而导致的创造精神缺失的教学现状并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教育水平,传播和提升我国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国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设置、课程规划与定制化内容设计关系密切,而高校教育目前在艺术教育领域和专业方向的转变和调整也在逐步发生改变。

一、艺术设计专业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现状

针对教学改革精神及实践,我们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主要注重于改变当前较为落后的教学目标,设计一套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旨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在现阶段背景下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适应了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策,是顺应国家教学改革要求的积极回应。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府、学校及各教育人士在认真调研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性改革措施,可以有效改变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造性思维匮乏的问题。

其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其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回应相关生产单位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要求。现阶段,市场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依靠单纯的复制和模仿很难实现差异性生产,只能处于“微笑曲线”的下端,盈利空间较小。长此以往,我国本土艺术设计市场及相关企业必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而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则可以改变我国艺术设计市场及企业面临的技术创新不足的窘境,用其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以及生产力,并将创造性思维转变为经济效益,为企业抢占国内市场并打造知名民族品牌进而开拓国际市场。

最后,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角度而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使其最大限度地发现自身兴趣点及优势,并据此确定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能够较大程度上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避免了“填鸭式”教学理念下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目前我国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偏重美术教育环节,偏离了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初衷,陷于一种盲目跟风和模仿西方艺术设计浪潮中,忽视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很难培养出适应国家、市场需要的高端艺术设计人才。

面对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现状及国家、艺术设计市场对于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迫切需要,我们有必要从各个方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二、如何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转变教学理念

目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理念以及与教学理念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相背离。比如,当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未能突出“设计”尤其是“创造性设计”这一方面能力培养,仍将其教育内容定位在美术教育环节,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社会实践脱节,未能很好地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创造性人才。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师教育方法、新型教育理念的融合程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和差距,从根本上来讲,为创造性思维的塑造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必须首先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创造性思维培养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单纯的美术基础教育环节之上增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内容。比如注重培养艺术设专业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概括、总结及发散能力,提升应物象形的绘画能力,引导其关注社会生活并关注其兴趣点,从而根据其兴趣点进行分方向重点培养等,改变过去“填鸭式”“放羊式”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具体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着重论证的是其通过创造性思维,包括求同思维以及求异思维,设计出不同美感作品的过程。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是实现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求同思维有助于找到现存事物的共同点,尤其是现存事物和拟创新性事物互通的存在基础,从而有利于创造性设计基础的获得;而求异思维则侧重于寻求现存事物与拟创新性事物的不同点,从而突破思维定式的局限,设计出具有独特性、新颖性的事物。

目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中大多侧重于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求异思维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现状,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其一,明确教学内容,改变过去以美术基础教育、模仿性教育为主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安排上加重创新性教学内容的课时占比,加强创新性、实践性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等。

其二,侧重求异思维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在日常教学实践以及生活实践中建立求异思维的应激第一反应,改变求同思维在其艺术设计过程中的主导思维地位,通过不断的高强度应激训练提高其求异思维的灵敏程度。

其三,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受特定教学内容、特定教学老师的人为限制,鼓励其将零碎的观点在分享、发问、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系统性的创新性观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在基本的教学内容教授过程中,引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框架式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构思,不强制规定结果,着重评述其思维形成、内容构思的过程,使其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逐渐形成创新性思维,同时使其在与教师、同学的沟通过程中发现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不足以及改善途径。

其四,建立创造性思维培养效果评价反馈机制。在日常的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创造性思维培养效果评价反馈表,并根据每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阶段性成果予以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的调整,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形成的途径、自己的兴趣所在点以及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

(三)建立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课程之上,两者互为基础,缺一不可。毫无专业基础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而仅关注专业基础的培养又无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我们必须在认清以上前提的基础之上,建立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快速成长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严格意义上来说,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着重提升学生造型能力、思维方式的技法型课程。在过去高等艺术专业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这三方面课程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逻辑分割的状况,彼此之间相互***,未能将创造性思维从一而终地进行贯彻,在教学前期已形成的思维僵化很难在后期通过寥寥数语进行改变。因此,我们在本文所强调的体系化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制度是通过各学科之间的有效衔接,在课程的各个角度、各个阶段均着力灌输、培养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接触这一专业的伊始阶段就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思考方式,从而大力推进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三、总结

一般而言,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后被逐渐引入各理论学科及生产实践中。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创造性思维在具有其专业特性的同时也具有创新的普遍共同点,其均是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出和现存事物不同结果的过程,包括创新性观点、创新性工艺、创新性产品等,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及独特价值。创造性思维在高校教育尤其是艺术设计相关领域和专业范围中在未来将逐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目前商业领域的市场需求倒逼艺术设计方向需要快速改革。高校教育的目前最优效果的方式依然聚焦在课程设计板块,因此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和系统性、完整性和综合性是整体考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邱松.造型设计基础[M].北京:清A大学出版社,2015:12-13.

[2]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3.

[3]谢婉蓉.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开发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5.

长相思教学设计篇7

一、选准知识点,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教学中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小学数学圆面积计算公式,一般是通过由教具的直观演示对圆形面积的割补转化,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学习圆面积计算方法时,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有了利用割补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初步经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体现在帮助学生树立假设,一步一步地展开推理论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设计四个思考题:

1.能否将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形?

2.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3.如果圆的半径是r,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4.依据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整理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上述四个问题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创造性地获取新知。

二、巧用原例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多元化。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利于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过程可归纳为:

1.创设情境:教师对现行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整理出那些有利于训练学生创造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的知识点,并在教学中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师生密切交往的教学氛围。

2.建立假设:精心设计教案,适时引出假设,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3.分析、酝酿、综合:分析材料,酝酿思路,提出新的想法。

4.验证、求得新知:采用其它方法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例如,学生在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后,利用原例题,变原有条件为“把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柱,沿底面直径从上到下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接成一个和它体积相等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圆柱表面积增加7平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如下***)

附***{***}

此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圆柱变形后,新形体和原形体等积;新形体的长恰好是圆柱底面周长的1/2,新增表面积7平方厘米正好是圆柱体变形后所得长方体左右面面积之和。如此分析探究之后,学生很快会得出这个长方体(即变形前圆柱体)体积为“长方体左(右)面积×长方体的长”。此时学生的思维方向很明确,且面对足够的思维空间,具有进行迁移思维的良好氛围,适合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思考。因为长方体左(右)面积=圆柱的底面半径(r)×圆柱的高(h)=hr;长方体的长=1/2圆周长=πr。所以,圆柱体变形后得到的新的长方体的体积为“长方体左(右)面积×1/2圆周长”,即“hr·πr”,整理后得V=πr[2]·h。通过上述思维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圆柱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性与敏捷性,创造性地应用已有知识解决了新问题。

三、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应掌握归纳问题的策略,在众多问题中,如能筛选提炼出适合学生研究的、有助于学生自己探究、思考的问题,将对学生的自学产生关键作用。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理解能力处于不同的层次,知识的获得并非一次到位,可根据教学内容再组织一次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适度。例如,学生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完成了一定数量的基本习题后,教师出示习题一: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4,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往往将周长和按5:4分配所得的数值,误认为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值。此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按5:4分配长与宽与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使学生懂得按一定的比例分配是以它特定的、相对应的数量为前提的,从而加深学生对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习题二: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4:2,它们的棱长和是44厘米,请你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由于学生的思维点已被激活,他们将会进行较为缜密的思考、推理,最终寻得正确的解题方案。这一学习过程,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创造性思维的有益尝试。

长相思教学设计篇8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把教学视作一个系统。这个观点的提出源自对系统科学的理解。系统科学深刻地揭示了事物运动的特性与规律,成为信息时代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对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直接导致了教育技术的***。传统的编写教案和教学过程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教师在写教案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内容,对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环境的因素很少关心,缺乏对整体的分析和研究,以至于碎片性和表面性的错误经常出现。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则强调教学是一个整体系统,应该对系统进行精细化设计,即系统教学设计。现代系统教学设计的优势是在实施教学之前,依据学习论和教学论的原理,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统筹规划和安排,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创设最优环境。实践证明,把整体设计和主题课时设计结合起来实施系统设计,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教学要有短期设计和长期设计。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实施学段整体设计和主题课时设计相结合的设计策略,有利于高中英语课堂的提质升效。学段整体设计分为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学段,整体设计由年级备课组长组织实施,主题课时设计由备课组合作实施。这样,把学段整体设计和主题课时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深化了教学改革,较好地实现了系统化教学。

1.高一学段的整体设计

我们把高一学段的整体教学目标设定为学会认知,学会适应新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学段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学段,在基础教育的地位特殊,既要向各类各级高校输送优质生源,又要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为此,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和系统科学为指导,对高中学段的教学作出整体安排。即,高中学段教学的整体目标是学会认知,学会适应变化,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认知就是知识的习得与使用,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如何看待周围世界和你自己的以及人的头脑是怎样去看待和理解周围发生的事?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学习知识有两个过程,一是“学”,二是“习”。“习”不只是反复做练习,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把所学的东西通过实践转变成能力。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关键的是把知识转变成能力和经验,进而转变成智慧。学习能力就是当你需要知识的时候,能找到知识,能创造出知识。所以,我们要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活力与美感,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高中学段的主流教学模式是认知教学模式。但并不反对教师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偏好采用不同模式教学,但不管什么模式,其核心是学会认知,学会自主学习。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新知识,观察新世界,适应高中学习的新环境,培养观察能力,学会认知学习,固化自主学习习惯。学习者只有在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重新建构对各种事物和观点的认识和见解。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认知它。因此,英语学习可以被视作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高一学段可以通过预习感知、情境认知、协作对话、运用小结等方式获得知识与能力。

2.高二学段的整体设计

高二是高中学段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学生要参加省级的学业水平测试,学习任务繁重,学习的压力增大。高二学段的整体教学目标是强化思维,培养问题意识,善于在互动交往中学习,不断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品质,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与合作。这个目标是基于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的,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不会提问,不会质疑,不会讨论,不善创新,不善与人交往。众所周知,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还是现实思维活动的物质形式。思维是人脑反映和认识客观现实的积极过程,它在语言物质材料的基础上形成、存在和发展。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现实过程是抽象思维;以表情、意志、美感反映现实的过程是形象思维。两种思维都会反映在语言的意义之中。所以,语言教师既要认识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系,又要知道学习是发生在学习者和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之中。高二学段采用的是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人材(教材)互动,包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动,学会与人交往,交流互鉴知识与技能的本领。思维是学习活动的核心,学会思维十分重要。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思维总是和问题连在一起的。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又总是与教学内容连在一起的,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动力与美感。教学互动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合作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学习小组,小组之间相互提问,共同探讨,教师的角色就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主持人或者帮助者。实践证明,互动教学就是通过人际交往、多方互动、共同探讨、展示交流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显著。

3.高三学段的整体设计

高三学段的整体教学目标是遵循学习规律,学会探究学习,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且转化为技能,培养创新思维。高三学生要参加高考,是整个高中学段的决战阶段,需要学习运用大量知识、概念。把握教学节奏,增强学生自信十分重要。近年来,高考也在不断改革,重基础,考能力的导向十分明确。因此,在高三复习迎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整合中解决问题,促进所学知识系统化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高三涵盖了高中阶段的全部知识,这是知识系统化的极佳时段,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把知识转化成为技能,把经验转化为智慧,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素养。高三的教学模式是系统教学。高三要花很长的时间用来复习迎考,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和相关事物放在系统中加以考量。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学会去探究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如何联系和相互作用,探究系统的成分、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等。这样能更好地促进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教学可以采用整体感知、逐层深入、系统谋划及反馈调控来获得更优化的教学效果,为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三、结语

长相思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系统论;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第一作者:吕尧,1986.8.19生,女,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方面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通讯作者:雒薇艳,女,研究生导师,教授,长期从事服装专业的相关研究,有资深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

中国服装设计教育模式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面对国际化、世界一体化的经济形式,服装设计教育迫切需要改革,以改变服装设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设计与社会实际脱节现状,从教学自身的环节来看,现有课程结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成为制约服装设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艺术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学科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发展更深入的要求。形成与国外服装设计课程想切合的教学体系,提升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我省工科类院校服装专业的整体水平。

一、研究意义

一直以来,中国服装设计教育模式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束缚,面对国际化、世界一体化,服装设计教育迫切需要改革,改变服装设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从教学自身环节来看,现有的课程结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都存在一定弊端,成为制约服装设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系统论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是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系统论基本特点是讲究系统不是个体、单位的,而是整体性、关联性的一个集合体。系统论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各个部分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作用。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依存与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整体。系统论基本思想方法是将相互联系、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包含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它有明确的目的,是可以控制的。而服装设计是集艺术性、应用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系统学科。

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系统论改革服装课程内容之间缺少联系性,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与优化,对教学知识结构内在关系的同构与整合,形成“专业教学、实践操作、课题设计”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真正践行教学、研究与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理念,系统论研究针对服装设计学科应用性强与市场结合紧密的特点,强调教学中设计与实践、课程案例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顺应服装产业化需要,具有极大地应用与实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一)教学特色----体现人文与工程相结合

作者对长春市内工科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不同年级近400多名学生,进行有关服装创意思维方面问卷调查,经过数据整理统计,其共性问题是工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在创意思维方面明显不足,缺乏形象创意思维,设计思路与表现手法单一。可见,工科院校有它自身的教学特色及学生优势与不足。

(二) “专业教学”案例化, 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

通过多样性思维如发散与辐合、正向与逆向、横向与纵向及多向与側向等形式,设计仿生、移用、派生、想象、异形同构与主题构思等思维训练方法,课程注重深度以教学案例为主线,服装造型和工艺技术相融合,建立工科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科学、理性、富有个性化的思维设计能力。

(三)“实践操作” 教学一体化,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集中开设30学时实践课程,将抽象理论应用到具体设计,将平面设计向立体设计、效果***向成衣转化, ***设计并绘制服装效果***、结构***,工艺流程***与成衣制作,使学生设计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设计能力,设计作品具有实施性与合理性,体现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侧重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课题设计”,参与服装设计大赛

“课题设计”工作室模式, 使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顿悟,在顿悟中掌握服装设计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服装设计工作室,任课由学校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同组成,采用大量实际案例与具体项目进行教学,拓展专业深度和广度,锻炼学生专业应用能力。“课题设计”使理论联系实际与服装市场、企业相结合,引进“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学生了解最新服装动态与设计理念,实现设计理论、实践环节、最新科研成果有机结合,增强课堂实效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服装设计大赛。

总结:综上所述,系统论方法运用于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改变了学生设计思维定势。论文创新之处在于将系统论的方法应用于传统服装教学中,探索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新的模式,提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服装教学与社会实际、市场、企业相联系。充分发挥服装教学中各个环节的优势,使各教学环节之间相互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升我省工科类院校服装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为服装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肖海龙;张亮系统论在知识组织中的运用 2007(08)

[2] 文颖 模块式教学在服装工艺课中的运用[期刊论文]-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6)

长相思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理论;实际

纵观课程改革前后的高中数学教学,会发现在教学设计这个环节经历了不少的变化.课程改革之前,教学设计更多地等同于写教案,写教案的过程就是教学设计的过程,其主要功能是将教师的教学思路文字化. 这一过程对于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可能是多余的,因为即使不文字化,其课堂也能进行得有声有色. 换句话说,这样的过程其实不涉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自然也不涉及教师对教学的思考;课程改革开始之后,教学设计增添了许多原先不熟悉的内容,如数学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合作等原本具有专门意义的概念被赋予了经验性的解读,“自主学习”成了学生自己去学习,“合作学习”成了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去合作,去讨论.

今天,以从中科院院士到普通一线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反思甚至是质疑为标志的反思新课程,使得高中数学教学理性了许多. 在这个时间跨越的过程中,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其实始终面临着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理论上很好的教学设计,如何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现实,也成为高中数学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

[?] 理论先行,基于教学设计的高中数学教师专业成长

是理论先行,还是经验先行,这是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忽视专业成长的情形下,教师的教学设计常常是依赖经验的,甚至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其教学设计的依据也往往是其在学生时代接受过的教育痕迹.然而,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笔者感觉教学设计时还是理论先行的好.

譬如“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中,有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除了定义外,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呢?

这一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为什么教师会设计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呢?是随意之举吗?笔者以为不大可能,因为笔者知道该教师是一方名师,举手投足之间有大师之蕴,其教学绝对不可能有随意之举. 可当面求教的可能性不大,于是该问题一直存在于笔者的头脑当中. 后来在一本数学教学相关的心理学书籍当中看到这样的一层意思: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通过问题的提出去驱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仅可以深化对原有知识的认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得教学系统化. 结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笔者以为这样的设计在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的基础上,通过问题驱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为判定定理的寻找提供了认知氛围. 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这一问题的驱动之下,有可能会这样思考:确实,通过定义可以有效地判定直线与平面的垂直,但只满足于通过定义去判定是不够的. 也许还有更多的方法可以判定. 既然是判定,那就需要严密的证明,而这恰恰是数学所强调的……类似于此的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活动,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坚实基础.

笔者这一判断来源于理论学习,而理论学习是高中数学教学得以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础. 事实上,能够让高中数学教师有所收益的理论书籍并不少,从最基本的课程标准(笔者以为高中教师关注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是必要的),到《数学思维教育学》(张乃达著),再到《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概论》(王林全著),再到当代数学大家张奠宙、郑毓信等人的著作等,均可以有效地滋养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底蕴.

[?] 有效教学,基于评价需要的高中数学教学应然取向

只攻理论是不够的,两个原因:其一,只攻理论而脱离实际,往往容易让自身的教学空心化.需要知道的是,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都不足以解释课堂上学生的所有学习行为,理论相对抽象,再好的理论在教学实践面前也是狭隘的. 理论是用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教学行为是依赖于学生的学习而存在的. 其二,只攻理论容易导致教学无效化,这与当下的有效教学是矛盾的. 毕竟,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才是当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然取向.

同样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学中,笔者进行了这样的一个设计:(学生实践)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之后稍稍展开,然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判断对折之线与桌面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数学知识证明.

在教学设计中笔者特别强调必须有一个学生实践的过程,因为笔者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比较薄弱的,而这对立体几何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扰. 而理论学习又让笔者意识到,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去观察、去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的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构思能力. 后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一策略是有效的,相当一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本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想象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即使对于数学知识基础不佳的学生而言,通过实际操作来为数学学习提供情境总是没有困难的,而如果教师将学生的思维抽象成两个面所共之线与桌面的关系,那学生的思维其实也就完成了数学建模的过程. 成功建立了模型,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有了对象,这样学生可以迅速地在实践中将具体的实践结果,抽象成“垂直于一个平面上两条相交直线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数学结论. 尽管这一结论与科学的判定定理还有文字上的差别,但意思已经几乎是一模一样了.

从教学过程与结果的角度来看,这一策略是有效的. 而这一教学事例也让笔者进一步认识到:教学设计应当基于实际需要,应当瞄准有效教学的需要,并在理论的滋养之下才能起到真正的教学蓝***的作用.

[?] 理论与实际的互相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必由之路

如上所说,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蓝***,是实际教学行为发生之前在教师头脑中的预演,说白了也就是将教学预设形象化的过程. 根据笔者的学***验,这应当是一个基于教学经验,然后将经验上升到属于教师个体的理论的过程,然后在科学的教学理论的作用之下,个人朴素理论与科学教学理论相互碰撞,生成教师能够理解内化的教学理念的过程.

这一过程若要想取得实效,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教师的研究对象必须立足于学生,要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想法.

事实上,在上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学中,笔者就注意到有少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偷工减料”,他们不是对折了一张长方形纸,而是将课本打开后竖在桌面上,结果得出了与一个平面上两根曲线垂直的直线也与平面垂直的结论. 这样的结论是对还是错,学生的思维是对还是错,学生的这一实践对课堂是否有意义?梳理这样的问题,其实对于拓宽学生的理解也是有益的. 比如说如果将学生的结论变更为与平面上曲线上某两点的切线(相交)相垂直的直线与平面垂直,其实也是有道理的.

长相思教学设计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长相思教学设计10篇

学习

三八妇女节文案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三八妇女节文案10篇,内容包括三八妇女节文案老师,公司三八妇女节文案。三八妇女节是女性的节日,随着近年来女性的收入和机会的不断提升,经济状况和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女性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围绕女性消费的经济越来越活跃,因此

学习

九九重阳节的祝福诗词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九九重阳节的祝福诗词10篇,内容包括九九重阳节的赞美诗词,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句和句子。各地重阳节习俗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除了这些习俗

学习

感恩节句子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节句子10篇,内容包括感恩节聚餐的句子,感恩节语录精选15篇。3)感恩自然,感恩太阳给予我们光明和温暖,感恩明月照亮了夜空,感恩朝霞捧出了黎明,感恩夕阳带走了白天,感恩春风融化冰雪,感恩大地抚育了生灵还有我们我们应该怀着真

学习

为中国加油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为中国加油10篇,内容包括加油稿诗十篇200字左右,运动会200米接力加油稿十篇。没走多远,我隐约的听到了歌声:北京欢迎你为你开天辟地流动中的魅力充满着朝气~忽然间,我好象刚喝了酒又忽然清醒了许多.脸上多了几分光彩,心里一阵激动

学习

安全与质量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与质量10篇,内容包括安全与质量心得,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心得。一、质量与安全谁第一从大量的安全事故本身原因来看,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安全事故多发生在生产过程中,根源就是质量问题。如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违

学习

地理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地理论文,内容包括七年级地理小论文,地理论文范文参考。

学习

小学述职报告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述职报告模板,内容包括小学生述职报告范文,小学个人工作述职报告范文大全。作为教师能认真学习师德规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热爱教育教学工作,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对每一个学生认真负责,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二、能:作为语

学习

高三励志名言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高三励志名言10篇,内容包括高三励志语录100个字,高三励志格言经典语录。3.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卡莱尔4.对着困难摇头,就无权在胜利面前微笑。5.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6.我忧郁,因为我没有鞋,直到我遇到一个人,他

学习

永恒的传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永恒的传奇10篇,内容包括永恒传奇的故事,永恒传奇铭文版。历程,岁月章回踏入校园,心愉悦?尊尊石像,显风采玉兰花开,满园香校园是诗,校园是画?校园是一条历史长河?校园是香山红叶似火亲爱的79中学,请允许我诗意地翻开您的画卷请允

学习

退会申请书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退会申请书,内容包括退会申请书的正确格式,退队申请书万能模板。曾记得,有人说过,协会成员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时间。我一直铭记着,一直把握时间去努力工作。但是,在我加入的社团与学生组织之间,我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单一

学习

低碳环保口号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低碳环保口号10篇,内容包括低碳出行创意口号,古人低碳环保爱我家园口号。3、水是生命的源泉,珍惜水源也就是珍惜人类的未来。4、保护环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5、改善环境,创建美好未来是我们共同的愿望。6、保护自

学习

思乡情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思乡情10篇,内容包括思乡情催人泪下,思乡之情的优美文章。每当日落西山它变出现在我的脑海故乡的面貌却如海市蜃楼模糊遥远记得多少次梦里回故里躺在你那温暖的怀里幸福快乐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思想愁来思乡情割不断离不去风雨

学习

清明诗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诗10篇,内容包括清明的诗大全集,清明自编诗。“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春风吹着杨柳,丝丝缕缕如雾如烟。蜂蝶恋花,暗香盈袖,树荫花影摇曳多姿,描绘不尽的清明二月天,良辰美景不虚设

学习

爷爷和孙女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爷爷和孙女10篇,内容包括宝藏爷爷和孙女,网红爷爷和孙女。孙女:那是在你们从前的乡下,如今都快二十一世纪了,早就不兴这么叫啦。爷爷:哟,那该怎么叫呵。孙女:人家不是有名字吗。爷爷:那我该叫你黄文嘉同学还是黄文嘉孙女,你该喊我黄

学习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策略,跨越海峡生命桥教学设计。2.以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以读写训练为纬,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HTH]二、课时教学目标[HT]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学习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幸福是什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幸福是什么教学实录。

学习

翠鸟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翠鸟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小学语文翠鸟教学设计,翠鸟优秀教案设计四十分钟。生:从***中可以看出,它身上的羽毛是绿色的。生:课文里也说翠鸟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翠绿色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外衣。师:是的,这些颜色都

学习

给予树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给予树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给予树公开课教学设计,给予树简介。3、在朗读、品味的过程中,关注课文的表达方式,了解“给予”的真正含义。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金吉娅美好、善良的心灵。2、在朗读、品味的

学习

相思赋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相思赋10篇,内容包括相思赋原唱,相思赋几许。年华偶然谁弹碎应是佳人春梦里忆不起双蛾眉翩跹霓裳烟波上几时共饮长江水而今夜雨十年灯我犹在顾念谁一番番青春未尽游丝逸思悄悄木叶缤纷霜雪催嗟呀呀昨日云髻青牡丹独默默桃花

学习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十分钟教案,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教案。活动目标:1.在游戏情境中,探索磁铁的特性,观察并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现象。2.能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索实验,让磁铁悬浮起来,初步了

学习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望天门山教学实录,望天门山10分钟教案逐字稿。1.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安排了《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三首古诗,描写了祖国山水的美景

学习

李白长相思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李白长相思10篇,内容包括李白长相思其一译注及赏析,李白长相思古诗大全。(来源:文章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