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些年来,“双语教育”在我国的不少大中城市逐步兴旺发达起来。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者”和“双语教育”?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存在着见仁见智的看法。双语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本文对与此相关的多个概念进行逐一探讨,以期对我国有效地开展双语教育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双语者 双语教育
一、引言
目前,在我国的大、中、小学中正掀起一股“双语教育”的热潮,不少“双语学校”、“双语班”应运而生,许多家长也争先恐后将自己的孩子送进这样的学校或班级。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对外交流也日趋广泛而深入,对外向型的人才,特别是精通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很高。据***高教司司长张尧学介绍,我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除了出台中外合作办学办法外,还将提高所培养人才的国际竞争能力。于是那些既精通汉语和汉语文化,又通晓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双语者,必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人才。
什么样的人才是双语者,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双语教育?下面本文对此作一个比较详细的分析。
二、双语者
简单来说,双语即两种语言,双语者指能够流利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如果某人使用一种语言的流利程度比另一种语言高,或者他很少甚至从不使用他掌握的另一种语言,那么这个人属于双语者的范畴吗?双语的界定并不像表面看来这样简单。
《牛津英文字典》中这样解释:“双语”作为形容词指能够流利地使用两种语言,或者指(某文章)由两种语言书写,还可以用来形容使用两种语言的国家或地区;“双语”作为名词指流利使用两种语言的人。《朗文英文字典》中的解释:“双语”形容物时指包含两种语言或由两种语言表达;形容人时指能够像母语者一样流利地使用两种语言。这两个定义都强调两种语言使用的流利性,另外也有定义强调两种语言使用的均衡性。《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中的定义: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中,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举例来说:他可能:A)使用一种语言来读和写,而用另一种语言来听、说。B)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不同的语言,如在家使用一种语言,在工作单位使用另一种语言。C)在不同的交际需要下使用不同的语言,如在谈论学校生活时使用一种语言,谈论个人情感时使用另一种语言。双语者两种语言的使用依讲话对象、讲话场所和讲话目的而定。语言使用的频率和场所决定其运用的熟练程度,因此双语者两种语言的熟练程度在不同场所有差别是很自然的现象。
双语者这一定义本身就很不明确。柯林・贝克(Colin Baker)指出双语能力与双语使用之间有一个基本的差别。某些双语者两种语言都很流利,但是非常偏爱使用其中一种;另一些双语者两种语言的流利性都不高,但是频繁在两种语言间转换。因此不能把人简单区分为单语者和双语者。
判断一个人是否双语者的标准应由分类的目的决定。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府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存在差别:可能排斥也可能接纳。当仅有一种本地语言存在时,***府可能希望双语者数量尽可能多,因为人数越多越能说明***府语言计划实施的成功性。但是在一个以压制、同化为目的的社会中,双语者的人数越少越好。
三、与双语相关的概念
双语涉及两种语言。通常情况下,它们分别是说话者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或外语)。在中国,双语主要指的是汉语和英语。
1.第一语言
第一语言(本族语、母语或当地语)指人最先习得的语言,而人就是此种语言的母语者。通常儿童在家庭习得第一语言的基本知识。第一语言是思想的基础,是教育的中心环节。有些儿童自出生起或者很小就学习两种语言,对他来讲两种语言都是母语,这样就成为自然双语者。
2.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指除第一语言或者本族语言之外习得的任何一种语言。它经常因为地理或社会原因而使用。语言学家赖恩伯格(Eric Lenneberg)在其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中提出的第二语言是指语言使用者青春期过后有意识地学习或使用的语言,大部分情况下很难达到与第一语言相当的熟练程度和理解力。目前,英语作为世界上最普遍的第二语言,被广泛使用在因特网、电视广播、国际航空等领域。
3.外语
外语指不是当地人使用的语言,如英语在中国是外语。它还可以指不是某人在其本国使用的语言,如对于生活在中国的英语母语者来说汉语是外语。
4.***语言
***语言也是与双语教育密切相关的概念。它指在某国家、***府或地区享有独特法律地位的语言,通常是国家立法机构使用的语言。一些前英法殖民地国家的***语言通常不是其民族语言或国内普遍使用的语言。世界上约半数的国家有***语言,还有些国家存在不只一种***语言,而瑞典、美国等一些国家由于某些原因则没有***语言。
***语言和教育语言也存在差别,二者不可互换。教育语言是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该地区
的***语言。
四、双语教育的含义
双语教育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美国国会早在1968年就通过了有关双语教育的法案。当然,这项法案的出台是有其背景的。当时在美国的国土上,来自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的英语水平有限,不能和那些同龄精通英语的伙伴拥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因而无法真正融入美国社会。颁布这项法案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府干预,进行语言引导,以帮助那些移民及其后代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教育机会,减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双语教育呢?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双语教育的界定不下几十种。
在《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双语教育的定义为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知识性科目。双语教育包括各种不同的类型和模式:(1)学校里仅使用一种学校语言,这种语言不是学生的家庭语言。这种模式叫做沉浸式双语教育。(2)学生刚入学时使用其家庭语言教学,然后逐渐在某些科目上使用学校语言,另外一些科目仍旧使用家庭语言。这种模式叫做保持性双语教育。(3)学生入学时部分或者全部采用其家庭语言教学,然后仅仅使用学校语言。这种模式叫做过渡式双语教育。如果学校语言是一种标准化的方言,而学生家庭语言是另一种不同方言(如黑人英语),这种教育也可以称为双方言教育。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认为,双语教育定义的最低必要标准,应该是一种在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教育方法。教学中使用两种语言,这两种语言不一定同时使用,不必在同一学期内使用,而是应该在各个年级连贯地使用。《教育词典》中指出,双语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够同等熟练地使用两门语言的教育,每门语言的课业应该各占一半。
语言教育专家斯诺(Snow)认为双语教育是“复杂现象的简单标志”。双语教育包括两种情况:使用并推广两种语言的教育和针对少数语言学生的教育。两者的区别在于目的不同。第一种情况下课堂指导的目的是推行双语主义,而第二种情况下教室里有双语学生,但是课程中并不提倡双语主义。双语教育是这两种情况的统称,因此这个术语很不明确也不严密。
双语教育的成功范例有很多。如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法语沉浸法模式(the French Immersion Model)”。众所周知,法语和英语是加拿大两种***语言。而在当时,为了帮助该省一些说英语的孩子学会法语,学校通过七、八年的沉浸法教育,居然使他们的法语水平和以法语为母语的学生相当。再比如号称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它之所以能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和它实施的双语教育分不开的。在新加坡,英语是它的主导语言,母语(华语)则是传递文化传统的语言。全民性的双语教育给民众带来西方先进的理念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民众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大潮之中。
双语教育的各种不同定义都包括以下三条基本特征:(1)在教学中使用至少两种语言;(2)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双语者;(3)双语教育是一种教育体制,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而双语教育又是社会、经济、教育、文化和***治大框架的构成部分。只有解释了双语教育模式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和经济***治因素,我们才能够理解双语教育及双语教育的重要性。
五、关于双语教育在中国实施的几点建议
笔者通过对双语教育及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提出双语教育在中国实施的几点建议。
1.认清国情,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历史影响深远等种种原因,中国实施的双语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英语和母语能够得到共同、协调发展。
2.深入调研,制定出符合大、中、小学学生实际的双语教育计划。现在有的地方连什么是真正的双语教育还没搞懂,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开办什么双语学校、双语班了,这对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一种浪费。
3.注重提高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目前在大、中、小学中能用英语上课的教师比例还很小。各地应下大力度狠抓师资力量的培训。
4.全民动员,给双语教育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从国内外双语教育研究的结果不难看出: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助于双语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个人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Longm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Colin Baker,Key Issues in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England:Multilingual Matters,1988.
[3]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3rd Edition.Buffalo:Multilingual Matters,1993.
[4]王斌华编著.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高一虹.“1+1>2”外语学习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王旭东.上海关于“双语教学”的再思考,光明网,2002/4/29,2002.
[7]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