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队口号篇1
1、星光无限,奥运机电,风采瑾骞,笑傲今宵。
2、曦鸣、曦鸣,吉他低吟,志愿奥运,万众俱欣。
3、落花流水,秋意无限,独领风骚,为我机电。
4、与时俱进,奋力拼搏,齐心协力,争创一流。
5、强身健体,立志成材,6班6班,非同一般。
6、卫鑫、卫鑫,奥运之星,今夜卫鑫,耳目一新。
7、王青、王青。明日之星,绿色奥运,绚彩风情。
8、王青,王青,闪亮明星。
9、瑾骞,瑾骞,策马狂鞭,赛场之上,属你当先。
10、卫鑫,卫鑫,魅力之星。
11、扬帆把舵,奋勇拼搏,看我6班,锐不可当。
12、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何以解忧,唯有曦鸣。
13、励精***治,开拓进取,超越刘翔,从我做起。
14、竞速时代,六班最帅,团结友爱,样样厉害。
15、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16、卫鑫、卫鑫,精益求精;展现风采,永不言停。
17、爱我季延,立志成材,铁心拼搏,争创一流。
18、六班一出,谁与争锋,横扫赛场,唯我称雄。
19、挑战自我,超越梦想,团结互助,共创佳绩。
20、奋力拼搏,扬我班风,努力学习,勇争第一。
21、不做沉默的羔羊,只做翱翔的霄龙。()
22、曦鸣,曦鸣。我爱你,情歌王子排第一。
23、挥动激情,放飞梦想,团结拼搏,树我雄风。
24、看我六班,影子飒爽,奋勇拼搏,展现自我。
25、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今夜曦鸣,风采之星。
26、6班6班,勇夺桂冠,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27、励精***治,奋发向上,努力拼搏,永不言弃。
28、霄龙,霄龙,魅力无穷。
29、霄龙、霄龙,飞天巨龙。
30、八(6)精英,敢闯敢拼,齐心协力,争创佳绩。
31、卫鑫点灯,照亮我们的前程。
32、霄龙、霄龙,赛场争夺,矿大四野,唯你称雄。
33、心如彩凤双飞翼,王青属你最美丽。
3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勇夺第一。
35、瑾骞,瑾骞,风采无限。
36、团结拼搏,争创伟绩,飞跃梦想,自强不息。
37、六班六班,猛虎出山,八年六班,锐不可当。
啦啦队口号篇2
关键词:啦啦队;竞赛规则;演变
中***分类号:G834.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0-1432-02
1999年以来,我国的啦啦队运动在高校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与我国啦啦队运动竞赛规则的制定、修改、补充与完善是分不开的。但是,由于我国的啦啦队运动起步较晚,其运动技术、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对我国2001-2006年间3次颁布的啦啦队运动竞赛规则进行比较,分析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发展的足迹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发展趋势。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国2001-2006年期间3次颁布的啦啦队运动竞赛规则(表1)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本文查阅历年来与啦啦队运动及其它运动竞赛有关的国内外的文献资料、我国2001―2006年期间3次颁布的啦啦队运动竞赛规则、观看了大量的中外啦啦队运动竞赛的录象资料等文献。
1.2.2专家访谈法与啦啦队运动有关专家教授、裁判、部分教练员、运动员等就新规则的变化的一些针对性问题进行了访谈。
1.2.3对比分析法我国2001-2006年期间3次颁布的啦啦队运动竞赛规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并对中外啦啦队运动竞赛的影视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与国际啦啦队规则接轨,总则基本理论规范化新规则的总则中规范了啦啦队运动的定义和性质,对裁判员的资格、职责和纪律处罚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对成套音乐的时间,竞赛场地、参赛人数及竞赛分组作了严格限制;明确了预赛和决赛组成的竞赛程序,对运动员(队)体形、出场顺序、化妆、比赛着装于道具的使用作了规范,成文规定了竞赛名次录取与奖励办法(表2)。
2.2成套动作评分做出了重大调整新规则对啦啦队成套动作的评分按照竞赛项目不同分为啦啦队规定套路评分、舞蹈啦啦队自编套路评分和技巧啦啦队自编套路评分三部分。规定套路内容包括:成套编排50分(特定动作)、完成情况50分、难度。舞蹈啦啦队自编套路内容包括:成套编排50分(特定动作)、完成情况50分。技巧啦啦队自编套路内容包括:成套编排50分(特定动作)、完成情况50分。旧版规则对啦啦队成套动作的评分按照竞赛项目不同分为规定套路评分、自编套路评分两部分。规定套路动作的满分为100分,其中包括动作完成60分、编排20分、表演20分。编成套动作的评分包括成套编排30分,完成情况为30分,表演及总印象为40分。成套动作的评分新旧规则具有较大区别,新规则更明确、细致,裁判员在具体评分中更容易操作,评分更客观,使竞赛朝着更公平、更合理、更规范的方向发展,加速啦啦队运动竞赛的普及与发展(成套动作评分对比见表3)。
2.3首次对难度动作级别、分值进行了划分难度动作是运动员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的客观反映,也是评价一套动作竞技价值的重要依据。随着啦啦队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发展,新规则的修订内容开始涉及难度动作,这是前两版规则所没有涉及到的。新版规则分别在舞蹈啦啦队和技巧啦啦队的评分因素中增加了难度动作累计分。在舞蹈啦啦队成套动作中难度分为3类(表4)。在技巧啦啦队成套动作中难度分为4类(表5)。
目前,在38个国家中运用统一的比赛标准,我国虽然还没有进入这个体系,但从规则的制定来看,我们国家正在努力接近这一标准。新规则所涉及的难度动作均来自IASCA已确认的、国际通用的难度动作及其符号。由此可见,我国啦啦队运动加强了国际间交流,争取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在2005年中国学生动感啦啦队锦标赛中,选拔出了以两广地区、四川省为主要阵容的精英队伍。他们代表中国学生在2006年的世界啦啦队大赛中崭露头角,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中国啦啦队运动走向世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4增加了中国啦啦队队长竞赛规则和中国观众啦啦队竞赛规则新规则中增加了中国啦啦队队长竞赛规则和中国观众啦啦队竞赛规则,这是世界上其他啦啦队赛事中所未有的,也使得啦啦队运动在我国的竞赛开展更具中国特色。啦啦队队长竞赛内容的设计能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参赛啦啦队本队的情况,包括口号和理念等。中国观众啦啦队的组成由支持参赛啦啦队的亲友团自愿组成,评判员根据人数、和及竞赛内容给与评定。 规则鼓励竞赛的组织单位将啦啦队队长、观众啦啦队、舞蹈啦啦队和技巧啦啦队的成绩相加作为参赛舞蹈或技巧啦啦队的最后成绩,以增加比赛的互动性和刺激性。并提出可根据竞赛的需要自行探讨多种方式的竞赛内容和组织形式,使得啦啦队竞赛更具多样性,全方位的推动啦啦队运动竞赛的发展。
2.5其他变化新规则的附录部分增加了啦啦队竞赛评分表、舞蹈啦啦队难度表、技巧啦啦队难度表、啦啦队竞赛评分指南、IASCA啦啦队难度速记符号系统、啦啦队托举与手法***示、啦啦队32位基本手法、站位与手型、IASCA国际啦啦队参赛指南、啦啦队运动全体成员行为准则、啦啦队项目术语、啦啦队竞赛常用道具与口号设计、中国啦啦队队长竞赛规则和中国观众啦啦队竞赛规则,对整个规则的全面性进行了补充。
3结论
1) 我国啦啦队规则与国际啦啦队规则接轨并走向国际化,总则基本理论部分规范化;成套动作评分做出了重大调整;提高了竞赛性。2) 首次对难度动作级别、分值进行了划分;更加量化。3) 增加了中国啦啦队队长竞赛规则和中国观众啦啦队竞赛规则等方面的变化,使内容更加丰富化。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第一版),2001年4月.
啦啦队口号篇3
关键词 技巧啦啦 成套动作 编排特点
中***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1啦啦操成套的结构
早在十九世纪美国的校园中就出现了啦啦啦操,到20世纪,啦啦操的表演的形式开始不断丰富起来,女性在啦啦操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断的加强,并开始将体操、舞蹈动作融入到啦啦操中。到了70年代,啦啦操开始为所有运动项目呐喊助威。哥伦比亚的广播公司在1978年的年初第一次向观众以电视的方式播放学校拉拉操的评选赛事,从此以后啦啦操这一运动项目被人认可。等到90年代美国各个洲的大、中学校都拥有自己的啦啦操队以及团队协会,啦啦操也在美国拥有极大的声誉,随后走出美国国门,欧洲、亚洲也在美洲的影响下逐渐兴起。
一套完整的啦啦操由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构成,有些具体情况下可以将第三部分省去。
开头部分一定会有许多的花式入场动作,徐徐渐进。开头部分时间较为短暂只有一至四个八拍左右。移动范围的范围小、动作的幅度不大,采用对称或不对称的动作。这样才可以牢牢的吸引到评委和观众的兴趣,给人震撼、新颖的感觉。
中间的部分占整套操的绝大部分节拍,当然其包含的动作也是最为多的,花样与最佳动作通常都是这个时候展开,并且有些规则也将最高的难度动作放到这个部分。主体的部分通常会安排高潮点,在高潮部分,动作激烈,速度快,幅度大,节奏强,可激绪,动作的强度也是整套作品中的最精彩的部分。
最后一部分的节拍通常少于四个八拍。往往都是将动作难度降低,减小活动的范围与幅度,身体整体参与程度低,最后以花式的造型或姿态进行结尾,就好似豹子小却又力量的尾巴一样。
2我国技巧啦啦操成套编排与别国比较
首先与啦啦操起源国家美国进行对比。根据近年来世界大赛可分析出美国队在创编上啦啦操的男生人数不仅比女生多,而且将人数限制在20以内,并且喜欢用翻腾的形式进行开场,开场之后则用得是托举,中间部分与结束时是则是习惯用金字塔,口号部分全部覆盖了托举、翻腾、金字塔。在成套动作类型上美国更看重其成员的个人能力无论是在体型、身体素质、舞蹈基础还是体操基础上都很强,在同样的时间内不仅紧跟节奏将每个动作衔接的非常好,呈现的成套动作也是花样繁多。
中国参赛队伍人数一般多于20人,且男女人数较为均衡,在成套动作的完成中男生普遍多于女生,不仅在优秀运动员是女生居多,保护人员中也是女生更多。但是美国却是不一样,其撇去优秀运动员不说,其他都是男生。在完成动作上中国侧重的是动作表现的多元化,从其开场中我们能看到,其用托举抛接以及翻腾进行了综合编排,而美国队伍更注重的是整体水平的发挥和高超的难度。由于能力的差距,中国在完成难度动作中有所区别。如在完成托举时,中国队伍一般是4-5个人完成一组托举,而美国对平均2-3人,另外中国人在托举上喜欢用多人的形式进行配合,但是美国一般则是靠个人完成和个人保护。美国在托举的上下法中相对看重的则是其上下的翻转或者直接上去。中国在这个动作上完成的不是很好,一般选择规避,并且在金字塔的完成上也不如美国,无论是从其高度还是难度。
其次于亚洲技巧啦啦操强国日本进行比较。根据近年来世界大赛可分析出日本啦啦操的队伍在成套编排上音乐节奏和动作节奏较慢,成员很看重的是团队的协调度和动作的整齐度,在动作的开始与结尾的时候都会进行刹那的停顿或者加速,体现了其团队的默契,展现出啦啦操特有的力量和速度,准_把握啦啦操技术的风格。在喊口号的部分,几乎所有的日本队伍都以自己名字或要表达的内容组建成口号,主要是激励和加油的意思。舞蹈动作方面,日本啦啦操队伍常采用简单的舞蹈动作,基本是以简单的基础步伐和手臂动作相结合,其他身体部分的参与度较低,出色的地方就在于其整个团队的整齐性与协调性。在难度动作的编排上,日本主要以托举类和金字塔类技术为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技术难度动作的选择上日本追求的是高和稳。
而我国技巧啦啦操在成套编排中,酷爱快节奏的音乐,但由于成员对节奏的判断以及和掌握能力上存在差异,参差不齐,能力相对弱的成员往往不能完美的完成动作,从而影响整个队伍的整齐度,使得整体动作看上去显得凌乱,而且看不到其有制动的效果。口号方面,我国有口号的啦啦操队相对较少,一般把口号直接录制在音乐里,或者只采用自己队伍的名字,缺乏激励性或者鼓励性的语言,使啦啦操丧失了本应具备的活力和激情,而且不符合啦啦操勇往直前、积极向上、振奋人心的精神特点。在成套编排方面,我国啦啦操队的舞蹈元素较多,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然而基础上不能掌握到位就会导致动作出现差异性,比如基本的手臂动作和步伐运用得不够好,啦啦操看起来可能就力量不够,其美感和速度看上去就相对较差,丢失了原本啦啦操的技术风格。在成套动作的难度动作的编排上,我国啦啦操编排的难度动作的数量并不算少,但是由于技术的不到位,会出现因为过度的追求成套动作技术的难度和数量,而忽略啦啦操项目本身应体现的动作协调、整齐的团队风格。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通过比较,发现我国技巧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特点如下:
(1)成套动作的编排的动作类型及数量基本相同,但参赛人数有区别,并且在男女比例以及男女难度动作数量上有区别,美国在20人以内且男多于女,而中国通常多于20人且男女基本均衡。
(2)在音乐方面外国节奏偏动感并且很快,而日本节奏较慢。从而导致整体的技术风格上,中国常重视快节奏而忽视整体,容易导致整体性差、制动效果不足。同时中国偏爱舞蹈,在成套中常出现过多的舞蹈元素,忽略啦啦操素需要的力量和速度的特有技术风格。
(3)中国在成套动作的编排上侧重的是将多个动作融在一起,但其他国家如日本等就比较看重的是整个队伍的表现,舞蹈动作的整齐度。
(4)金字塔等技术难度上中国运用较少,而美国、日本等运用较多。如托举,美国的底座数量就较少,组数多,参与翻腾的人也很多。在这方面中国明显不足。
3.2建议
由于中国技巧啦啦操处于初级阶段,与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差距,造成中国技巧啦啦操在技术、难度、人员上有所差别。但近年来我国技巧啦啦操在不断发展,为了弥补差距,形成了近年来中国技巧啦啦操越来越多元化,具有中国特色。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扩大发展领域;由于我国技巧啦啦操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高校,扩大啦啦操的发展范围,推动其发展。
(2)加强团队性;目前我国技巧啦啦操注重个别人的能力发挥而忽视团体,加强团队协作,整齐划一。
(3)加强能力水平;目前我国技巧啦啦操在难度方面略逊与别国的主要原因是整体水平的不足,加强整体的能力水平有助于难度的加强。
参考文献
[1] 李F.南昌市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体育人文社会学,2012.
[2] 李娜.对啦啦操美学特征的多角度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014.(12).
[3] 朱晓红.健美操与啦啦操运动项目的协同发展研究[J].吉首大学体育学院,2010.(9).
[4] 李F.大学生体育运动中的流行元素――基于对南昌地^高校啦啦操运动的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14(12):99-103.
[5] 庄静洁.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2.
[6] 曹晏熙美.啦啦操的意义和文化价值[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2):19-19.
[7] 刘圣颉.健美操、啦啦操若干相似运动表征的训练差异探讨――基于项目文化比较的视角[D].湖南师范大学,2014.
[8] 杨玉霞.健美操教学中增加排舞可能性研究[J].商洛学院体育教学部,陕西商洛,2011(11).
啦啦队口号篇4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 啦啦操 特点比较
【中***分类号】G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38-02
健美操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目前为止仅几十年的时间,但已经风靡全球,世界各国的竞技健美操也在迅速发展。与此相对的啦啦操则是年轻人的体育项目,对大多数人而言比较陌生,但随着亚运会与奥运会中啦啦操的完美表演,它也在逐步进入大众视野,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但是有不少人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认为两者相同,啦啦操就是竞技健美操,这是没有对两者正确把握。本文对它们的各自特点做出比较研究,了解相互间的异同,以便相互借鉴,促进啦啦操与竞技健美操的健康发展。
一 竞技健美操的项目特点
竞技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的运动项目,在运动中将连续复杂、高强度动作等一系列运动进行展现,此项目与传统有氧健身运动密切相关:成套的健美动作需要连续的动作组合来完成,在运动中展示出运动员的力量与身体柔韧性,是七种基本步法的多样化组合,同时是将高难度动作完美结合的系列动作的竞技能力。竞技健美操需要运动意识上的严谨细心,每一个动作都要完美和谐,精益求精。同时,竞技健美操对运动员的数量、性别、年龄等有着严格要求,不允许自由搭配,每项竞技都有着严格规定。国际体操联合会中的健美操规则要求运动员参赛必须达到18岁及其以上。竞技健美操表现出的运动员良好的身体柔韧性、人员间动作的协调性、较强的力量与快速工作能力,使其成为了一种具有一定节奏感与较好艺术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竞技健美操比赛有五项,包括单人、混双、三人与六人。单人项目对速度性要求很高,运动强度较大,是技术难度、速度的综合体现;混双项目需要男女运动员各一名进行搭配;三人与六人项目的运动员性别可任意搭配。除单人以外的其他项目必须要形神一致,动作整齐划一,通过动作的完整性与彼此的协调性表现出集体配合的动作表情一致性,在展示中要求托举动作与队形、动力性配合必须按照原创方式展现。每一次的托举都要展现出不同的身体形态。竞技健美操需要运动员按照成套运动来展示出表演技巧与创造性的同伴配合,并且通过自然与欢乐的面部表情展现出运动员的自信,运动员必须通过高质量的动作完成给人留有干净利落的整洁形象,必须表现出体能与动感,而并不是叫喊、歌唱或非艺术化的、夸张不自然的面部表情。成套动作必须出现三次托举动作。在规则中,动力性与身体配合就是要求动作的表演与音乐的伴奏是通过两名或更多运动员共同完成,要求主动性的身体接触,但不允许任何一名运动员身体出现腾空,并且对成套动作的托举动作也有要求:托举动作作为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组成部分,在运动展现中一个或多个运动员被托举、支撑或抬离地面,其结构不能超过两个人站立的高度,同时被托举者在完成动作时必须与其他运动员保持接触与和谐,不可腾空,被托举者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必须与同伴有着身体接触。
竞技健美操是一种动感性表现,它是一种直觉的艺术形象,但不是静止状态的直觉形象,而是流动状态的视觉艺术。动感性是其运动中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在编排健美操过程中,从选材、动作安排乃至具体排练等,都要考虑动感性因素。必须按照实际的内容需要提炼出有组织有规律的动作,通过对比重复、展示变化等一系列的组合动作表现创造出完美的形象。运动员成套动作中必须均衡地使用角落与中心位置;合理使用全部三个平面即地面站立腾空;成套动作的队形不出现其他运动员成套中曾经使用过的动作造型和托举配合等,这些都是对动感性的重要要求。
二 啦啦操的项目特点
啦啦操项目讲究的是团队精神。它是一种集体项目,国际全明星啦啦操协会规定啦啦操参赛人数6~30人,性别不限,分为六种不同组合,年龄由4~35岁组成。啦啦操运动员通过丰富含义的手势、响亮的口号、整齐划一的动作、色彩鲜明的道具与各种复杂的队形变化、空间技巧变化等传达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自信乐观的精神面貌。啦啦操运动通过整个团队的精彩表演传达出强大的集体主义观念与友好互助、团结进取的时代精神,为比赛队伍喝彩加油。其中的技巧啦啦操项目有着很强的动感活力。在我国比赛中有混双、男五、女五、混五(3比2),以及8~24人;比赛组别有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与俱乐部。
技巧啦啦操竞技水平由成套动作的编排和成套动作的完成情况构成,其中成套动作的编排包括难度动作、队形变化、过渡与连接动作、舞蹈动作、空间变化等;成套动作的完成包括动作质量、完成一致性与表现力等。啦啦操运动充分体现了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它的风格突出,有很强的表演功能与健身功能,不同于一般的健身操,基本动作比较随意,但是要求整齐一致,音乐节奏明亮奔放、热情动感,并且富于震撼力与感染力。舞蹈啦啦操还可以手持花球、彩带、方巾等;技巧啦啦操成套动作可做抛接、托举、技巧口号等,每个啦啦操都有自己统一的口号、吉祥物与幸运色调。尽管技巧啦啦操与竞技体操两者技术评分标准完全相同,但是运用的本意却相差很大。啦啦操具有依附性,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比赛演出中,常见的是篮球比赛,可为篮球运动增加更大魅力。啦啦操运动能弥补篮球比赛的不足,增加比赛的观赏娱乐性,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也能为其带来经济利益。啦啦操本身有着增强体质,体现青春活力等作用,已经发展成为多样性的现代运动项目。
三 竞技健美操与啦啦操两者特点比较
1.竞技健美操与啦啦操的项目特点比较
竞技健美操的项目特点:有氧与无氧运动的结合,并以无氧代谢为主,运动强度大、时间短、速度快,每十秒钟在24拍以上;动作难度大、变化多且技术复杂;强调编排的流畅合理,富于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成套动作通过连续动作组合,展示运动的柔韧性与力量;七种步伐的多样化组合,结合高难度动作完美展现动作的技能能力。随着健美操的发展,竞技健美操迅速发展起来,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健美操运动,更能体现出“健力美”特色。因此,它具有动作类型多、复合动作多、动作重复次数少、全套练习时间短与动作速度快的特点。
啦啦操运动项目特点:有氧与无氧运动的结合,运动强度大、时间长、速度快,每十秒钟在22~26拍;通过短暂加速肢体动作的发力方式展现啦啦操的力度感与动作的利索干净,具有清晰的始终;在运动过程中重心平稳、移动平稳;身体控制精确、位置准确;团队精神也是啦啦操的项目特征。
2.竞技健美操与啦啦操两者的共同点
运动完成过程中,都需要动作保持协调一致,用身体控制姿势,运动中动静交替,零而不乱,让表演者将自信充分展现,用动作展现艺术的美感,在动作的组成要素上都有互通性与相同点。竞技健美操运动要求动作创新化、多样化,啦啦操要求动作个性化、多元化,项目之间可以提取动作元素相互弥补各自的发展需求。
3.竞技健美操与啦啦操两者的项目特点区别
啦啦操首先表现在将舞蹈、艺术体操、技巧及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项目动作融为一体,经过再创造而形成一种高层次的运动项目。其独特性是技巧啦啦操要有30秒钟的口号组合。这些口号除了有鼓动性外,还通过道具配合基本手位、难度等展现自己的热情,鼓舞斗志,渲染赛场气氛。例如,“一是美丽,看我就有动力;二是自信,这样才能胜利”等。有时还可以通过绒球、棒、旗、扇等道具配合动作。要编排出独特的啦啦操,就要有独特性,让人难以忘怀,而这些独特的动作体现在连接过渡和音乐的新颖独特中,动作要多样性,不重复,还要体现到充分利用地面、地上与空中的流畅转换及队形变化,才能展示出高水准的创造与鼓动性。竞技健美操只能通过配合手臂动作的多种步伐与自然的面部表情,不允许叫喊歌唱来展现魅力。舞蹈啦啦操中,新规则对创新的要求就促使教练在成套的编排时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编创,既要考虑新颖独特的主题定位,动作设计与画面呈现的舞台效果,运动员的表演和外形包装的独特视觉冲击,又要考虑所展现主题风格能否被观众接受且留下深刻印象。在参加国际比赛要求上,竞技健美操要高于啦啦操运动,如年龄上竞技健美操要18岁及其以上,啦啦操则4岁就可以,甚至于残疾人也可以。这说明啦啦操运动有着广泛的开展空间。竞技性健美操的目的是竞赛,在人数、场地、动作要求等方面有着严格要求。而啦啦操对比赛场地要求不严格,由于啦啦操的依附性,几乎可以在各种表演场地进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竞技体操与啦啦操对艺术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但啦啦操更讲究包装;在完成方面二者要求相同;在难度上,由于规则项目要求不同而有着明显差异,啦啦操在完成动作中适当的慢拍动作是可以的,但竞技健美操的动作不可以有慢拍动作。团队精神也是啦啦操运动有别于竞技健美操的显著区别。
参考文献
[1]张杰.浅谈健美操啦啦队的短期组织和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2000.(3)
啦啦队口号篇5
1.1内容方面
啦啦操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含3个方面。第一,操化动作技术独特,发力要求速度快,过程短,落地要有缓冲,手臂永远处于身体额状面之前;动作的构成多样,融合了健美操、体操、现代舞、街舞、等流行元素,体现了人肢体的美感与力量的结合;并且也借鉴有体操类项目里的翻腾、托举、多人造型等难度元素,使啦啦操运动更具观赏性和竞技性。第二,可以使用道具,无论是作为体育比赛等活动的场间表演,还是作为***竞赛的成套比赛动作,啦啦操都具备鲜明的主题,需结合道具、口号来传达自己的精神和理念。道具包括花球、标志牌、麦克风、旗、横幅、充气棒等,可以营造热闹有活力的气氛。第三,口号是啦啦操成套动作的重要部分,简短有力而热情的口号能够有效的感染观众,表达团队的理想。啦啦操运动吸收了健美操、体育舞蹈、艺术体操、技巧等项目的多种元素,动作编排和设计极具个性化,速度快、力度强、花样多。因此将啦啦操作为学生体育课堂和课外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课堂内容,使锻炼气氛充满活力。
1.2开展方面
啦啦操运动可以在室内或者草地上或者合适的平整地面等地方练习,不容易受到场地器材和天气等条件的限制,因此与其他项目相比具有更大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1.3创新方面
1.3.1团队协作
啦啦操运动是一项集体活动。一两个人无法达到啦啦操的表演效果,只有保证人数才能完成更多的队形变换及空间转换,编排更多不同层次的造型,也只有做到这几点一个啦啦队才能被称之为成熟的队伍。啦啦操关于团结协作的文化和精神追求除了在比赛和表演时有鲜明的体现,在平时的训练和生活中,也始终积极的影响着队伍的每一个人。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是啦啦操运动员必须树立的核心观念。
1.3.2自信表达
啦啦操运动最初是在美国文化的孕育下产生发展的,所以这一运动中非常注重凸显自我个性的张扬,表演必须具备足够煽动性和感染力。啦啦操运动里动感的音乐、变换的动作、多变的造型、绚丽的服装等都体现着这种文化追求,表演者只有通过丰富的表情和有力的肢体动作充分表达情感,传递朝气蓬勃,青春活力才能吸引观众,才能正确的展现啦啦操健康向上、自信乐观的特色。因此,对参与者自信心的培养具有强烈促进作用。
2舞蹈啦啦操在高校的开展
2.1舞蹈啦啦操在高校开展的优势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新时代,追求个性张扬,青春活力,时尚健康,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啦啦操作为一种全新的健身形式,以其时尚,青春,活力,刺激的特点,贴合了当代大学生对个性张扬挑战自我爱美会美的追求,它的技巧性与难度成功的勾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是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美好的最好载体。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通过啦啦操的学习来健全学生们身心,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合作、服从、忍让等优良美德,提高了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并增进了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2.2舞蹈啦啦操运动符合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
高校是大多数人系统学习知识的最后阶段,其成人化的心理逐渐趋向成熟阶段,但由于还是在青春期,其心理特征仍以心理不成熟、不稳定和不平衡为主要特征,心理的自我调控由被动转为主动自我调节。男生希望通过体育表现自己的力量和勇敢,女生则趋向内敛,不喜欢参加激烈和负重较大的运动。在心理上,他们不仅渴求自己具有心灵、气质、语言的质朴美、匀称的健美体形,更希望有一项运动能展示自己的个性,啦啦队运动以其动作优美、节奏感强、能健身美体又具有强烈时代气息而极大激发了大学生的体育热情。在身体基本素质水平偏低,锻炼意识较差的情况下,即使有锻炼欲望,也容易被实际操作的种种困难阻隔,难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啦啦操简单易学,且表演者始终展现热情的笑容,感染观众,带动现场的气氛。这种欢快的气氛能够取走沮丧和抑郁等,纾解消极心理带来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国外,啦啦操被称作“欢笑运动”。
2.3啦啦操在高校开展的不足之处
2.3.1啦啦操作为新兴项目在高校之中尚未普及,更少进入正规体育课堂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主要途径,是宣传和引导学生积极展开体育运动最好的阵地。因此进入高校体育课堂是推广体育项目最直接最理想的方法。
2.3.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啦啦操对教师或教练员在舞蹈、音乐以及身体素质和实践经验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啦啦操师资储备还处在起步阶段,教师继续学习的途径较少,信息闭塞,啦啦操的知识更新较慢,这也是制约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啦啦操开展的最直接因素。
3研究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啦啦操运动参与人数较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特征,张扬的活力,吸引了大批粉丝,伴随着该运动项目的发展与流行,必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正因为此,无论从丰富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还是增强阳光体育运动在学生中的响亮度,亦或是保持阳光体育运动更好更稳的持续发展的方面看,啦啦操的开展必将成为高校阳光体育的一个新亮点。
3.2建议
3.2.1将啦啦操作为体育课堂教学教材进行推广
将啦啦操纳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有规定的组织形式和时间,有场地器材的保证,是学生掌握啦啦操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课堂上注重体育老师的引导,促进学生积极开展啦啦操运动竞赛,对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2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
学生社团组织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做事的热情与欲望,成立啦啦操协会,在协会的组织下,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爱好,以及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分为不同的练习团体,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培养学生锻炼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推进啦啦操在阳光体育运动中迅速有效地开展。
3.2.3加强舞蹈啦啦操师资力量培养
啦啦队口号篇6
啦啦操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举办了一次表演啦啦操选拔赛后影响广泛,迅速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起来,啦啦操运动项目主要分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技巧啦啦操在全国啦啦操赛中主要有挺举、抛接、金字塔、翻腾、口号五大部分,结合技巧、体操、舞蹈、健美操等多样性的动作,展现团结协作、拼搏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而推广到小学的普及内容只达到二级,本校参与的是技巧一级动作,为简单的髋位“金字塔”托举和啦啦操手位变化。笔者所在的学校因地域的因素学校里外来务工子女的数量很多,所以在组建啦啦操队时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14名同学中有12名同学都是从外地来宁打工人员的孩子,占全队的85%。
二、一级技巧啦啦操的运动特征
技巧啦啦操运动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团结协作精神。“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体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啦啦操运动中既强调团队完成动作的高度一致性,又重视运动员个体不同能力的展示。
一级技巧啦啦操成套动作中最需要团队协作的就是髋位“金字塔”托举,金字塔作为技巧啦啦操四类难度之一,它需要每个队员在参与团队的配合中均能在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底座负责托举,后点负责尖子的稳定和尖子下来时保护尖子的安全,而尖子负责完成各种难度动作,他们的协同合作形成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集体意识。
三、本校外来务工子女特点
笔者小时候就是跟随家人从南通农村老家到南京的一位外来务工子女,我还记得当时父母动用各种社会关系才将我转入一所公办小学,因为不是本地户口,入学必须缴纳高额的借读费,而现在南京市***府出台了“同城待遇、同班就读、同步发展”的***策,这些孩子不用为教育发愁,可是在他们身上,我还是能看到我当初的影子:不标准甚至是不会说普通话,与城里的孩子没有共同话题,着装过于质朴,卫生习惯差……这些不同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融入南京这个城市,甚至是排斥或对立。那么怎样让这些孩子建立自信,更好地融入学校学习与生活中来呢,笔者借参加南京市举办的全国一级技巧啦啦操比赛这一机会,挑选了12名外来务工子女加入到我的啦啦操队伍中来,尝试以啦啦操这一运动项目促进这些外来的孩子更快、更好地在本校学习、生活。
四、技巧啦啦操对小学外来务工子女融入团队的影响
1.技巧啦啦操有助于学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当我把这些孩子拉进一个队伍――啦啦操队,并向着一个目标――参与啦啦操比赛时,她们的统一性就初步形成了,每天一次的训练从最初的互相拉韧带、互帮互助学基本手位开始,她们就有了最初的交流,一开始的交流与沟通有时会充满着不协调,“老师,我和**练动作吧,我的同伴动作老不到位”“老师,我害怕帮她压韧带,她怕疼”……到后来的学习成套动作与“金字塔”托举动作,谁当底座,谁是尖子,后点谁合适,更大的矛盾来了:“老师,她太重了”“老师,我要退出,她们总是嘲笑我”“老师,当底座我不行,我腿部力量不够”。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当中,我和孩子都在成长着,每一次的失败我们都会一起坐下来讨论,就算是很激烈,我也希望她们能够勇敢地说出来,渐渐的,我发现孩子们变了,她们在失败时不再埋怨别人,而是在队长的带领下分析问题,寻找自身的原因,当每一个架子成功时都让我们喜悦,我们会开心地拥抱在一起,并且互相鼓励,更加刻苦地练习。终于我们的努力成功了,获得了南京市技巧啦啦操一级的一等奖,虽然对别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市级奖,但对于这些队员来说,这是她们14个孩子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我们相信,只要有机会我们能走得更远。这也让她们品尝到团队合作的好处,在平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她们更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了。
2.技巧啦啦操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现今的小学生时刻面临着一个竞争的社会,对于幼儿园都基本没上过的这些孩子来说学习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再加上这些外来务工子女都会有一种自卑、焦虑等心理,让她们对自身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次学习的一级技巧啦啦操除“金字塔”托举动作,还有一部分手位动作,攻克了团结协作的托举动作,再辅助练习柔韧、协调和力量素质,配合节奏感强的音乐,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是简单易学的,但对于很少听过音乐,不知什么是节奏感,没有训练过身体素质,做动作不协调,韧带极差……的外来务工子女们,这下又面临着一个挑战。技巧啦啦操的开场需要配以振奋人心的口号来调动观众的热情,活跃现场气氛,达到为本队加油鼓劲的目的。所以我带领着孩子们一起大声呐喊出“五塘、五塘,五育课堂,天天快乐,天天向上……”在每一次的练习中我总是寻找不同的音乐,利用上课、课间等寻找更多的观众,孩子在热情奔放、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释放自己、展示自己。她们的微笑更多了,眼神更明亮了,整个人都焕发出别样的风采。而且我发现这些孩子练习啦啦操之后在班级中都陆续担任了班委,并有一定的威信。我相信这是技巧啦啦操对自信心产生的积极功效。
五、结束语
啦啦队口号篇7
关键词:啦啦操运动;变迁;特征
中***分类号:G83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0)12-0142-03
Cheerleading’s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ZHANG Qingru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21, Jiangsu China)
Abstract:Among numerous sport events, cheerleading has gained widespread popularity in many countries due to its unique techniques and enthusiastic performance. It has evolved from a type of encouragement to a vibrate sport event popular among the youth. The paper reviews the evolution of the cheerleading, makes an indepth explanation on the change of the sex of players, culture and expresses form and indentify its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event and promote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cheerleading;evolution;characteristics
在众多的新兴体育运动中,啦啦操运动因其独特的技术风格和热情奔放的表演,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人们的青睐。它也由最初的呐喊助威活动演变为广受青少年欢迎的竞赛项目以及竞技赛事很有活力的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啦啦操运动已经成为一个高度结构化的活动,有时也是大众媒体、企业家和教育工作者争论的焦点。啦啦操队员角色的文化阐释也是通过他们逐步形成的。在这些文化阐释中存在一定争议,啦啦操队员是一种象征,有人把啦啦操队员看作是浅薄、盲目热情的支持者及着装暴露人员的代言。也有人认为啦啦操队员是流行、青春、有领导能力的代表。啦啦操运动如何成为兼具社会嘲笑、社会成功对象的两种要素的代表?深入剖析现象背后的价值、理念,有利于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啦啦操运动并促进该项运动的全面发展。
1 啦啦操运动的历史变迁
1.1 男性啦啦操队员时期 1898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一次橄榄球比赛中,学生约翰尼坎贝尔非常兴奋,站在前面带领人们喊起了加油助威的口号,约翰尼坎贝尔成为第一位正式的啦啦操队员。这次呐喊被记载在明尼苏达大学由学生发行的“ariel”的刊物上,它在啦啦操运动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也标志着啦啦操运动的正式诞生。
19世纪70年代,高校学生建队并制定规则,而且是校际竞赛的组织者,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规则的统一性。随着学生兴趣及大学男生数量的增加,把体育当作自身消遣的男大学生成为了高校体育运动的忠实观众。在初始时期,啦啦操运动是一个完全男性化的娱乐活动。
19世纪90年代,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指定“啦啦队队长”,他们也被称作“呼喊王” 、“呐喊领袖”,约翰尼坎贝尔就是最先指定的呐喊领袖之一。有组织的呐喊助威成为了加强观众参与的一种途径,随着体育竞赛组织的日益严密化,它也进一步加强了运动员与观众之间的良好互动。
男大学生是公认的社会精英,产生于男大学生中的啦啦操运动作为一种学院性、男性的活动被充分认可与理想化,啦啦操运动在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他们独有的娱乐活动。
1.2 女性加入啦啦操运动初始时期 随着啦啦操运动在高校的广泛开展,其影响力逐步扩大,这项活动传到了中小学的校园,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促进了啦啦操运动的深入发展。20世纪初,教育工作者为了更好地规范学生行为,对啦啦操运动进行了重新界定。20世纪20年代,女性开始加入啦啦操运动,手持道具增添气氛,并把健美操、体操等动作融入欢呼助威中。20世纪50年代,啦啦操运动在小学、初中得到全面发展。企业家们开创了服务于啦啦操运动的新行业。
1.3 女性啦啦操队员趋于数量优势时期 20世纪60年代,美式足球联盟( NFL )的队伍开始各自筹组专属的舞蹈啦啦队。NFL的达拉斯牛仔队的舞蹈啦啦队于1972-1973年的球季首演,啦啦操队员穿着性感加之优美的舞蹈动作使她们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她们真正打开知名度的时间为1976年的第十届超级杯。NFL的其他队伍纷纷效仿,啦啦操运动的风貌从此改观,啦啦操队员的形象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
投稿日期:2010-01-05
作者简介:张庆如,博士,研究方向健美操教学理论与实践。地的变化。国王是最早将热舞概念引进NBA的球队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群青春靓丽、激情四射的漂亮女孩在中场休息时伴着劲歌热舞,着实让已经习惯了男性赛场的球迷耳目一新。国王的主场球票在那一时期,也变得异常抢手。不仅仅在NBA与NFL等职业赛事中的啦啦操表演为人们熟知,随着中国足球、篮球步入职业化,啦啦操表演也成为这些赛事的组成部分,啦啦操表演也成为球迷们津津乐道的焦点话题。现在的啦啦操队员有九成以上是女生。
2 啦啦操运动变迁解析
2.1 啦啦操运动中成员性别变迁的解析 啦啦操运动的成员构成经历了由“清一色男性啦啦操队员”到“九成以上是女性”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啦啦操队员的数量显著增加,强调技巧与美观并重的刚强、力量的男性啦啦操队员形象被着重于外表的女性啦啦操队员形象所替代。20世纪20年代,欢呼助威作为一种学院性、男性的活动被充分认可与理想化,男性大学生是公认的社会精英。到了70年代,欢呼助威活动主要由女性参与并在各类学校普遍流行。关于啦啦操队员的不同看法映射了性别方面的价值观。被看作是男性体育竞赛补充且由女性参与的啦啦操运动由此变得平凡化。啦啦操队员所体现的消极与积极性同时存在:健康对应着装暴露;精力充沛、自信、受欢迎的学生对应盲目的拥护者或者是好斗的颓废人员;学生中的风头人物对应赛场的附属物。
2.2 啦啦操运动中文化变迁的解析 普遍存在的啦啦操队员象征揭示了文化价值中相关地位、名利、性别方面的冲突和认同。对于职业体育中啦啦操队员的看法侧重于所界定的消极的,如女性方面的素质“虚荣心”和“暴露”等。然而,啦啦操运动的形式和风格得到了认可,在啦啦操运动的进程中适当的女得到发展。教育者和学生家长谴责大众媒体关于性方面的描述对青少年的影响,并支持学校发展啦啦操运动。关于啦啦操运动的审视揭示了啦啦操运动象征性与现实性的对照。象征性层面,它渗透于通俗文化与大众传媒中。现实层面上,啦啦操运动在学校、职业体育、团体中普遍存在。产生于男大学生中并作为他们独有娱乐活动的啦啦操运动,如今已经在风格、结构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当女性加入此活动后,啦啦操运动文化方面的含义也随之改变。当今啦啦操运动中,关于性别角色灵活性方面的新兴趋势愈发明显,但是女性化啦啦操运动的象征性写照掩盖了这种趋势。啦啦操运动的主观性与传统上定义的性别行为紧密相连,针对啦啦操运动正反面的观点反映了社会结构中性别角色的复杂与矛盾性。
2.3 啦啦操运动中表现形式变迁的解析 20世纪初,当这种欢呼助威活动蔓延到公立中学,为了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重新界定。20世纪50年代,企业家们把欢呼助威这样一个活动提升为一项竞技赛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开创了服务于啦啦操运动的新行业。20世纪70年代,啦啦操运动作为一种大规模娱乐和销售的方式,被职业体育组织纳入体育赛事运行中。所有的这些筹措影响了啦啦操运动的文化含义。啦啦操运动从一个非正式的观众表达热情的方式转变为训练有素的,对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的活动。啦啦操队员用堪称完美、充满活力的表演延续着赛场的气氛,主体赛事中的啦啦操表演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表演与主体比赛相配合,满足观众的需求;校园啦啦操运动由最初为橄榄球呐喊助威的活动发展成为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从最初体育赛事的附属品逐渐发展为一项竞技赛事。校园啦啦操运动强调通力合作与集体至上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塑造队员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培养其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精神。校园的啦啦操运动是越发的竞技化且男女同参与,价值普遍提升。
3 啦啦操运动的特征
啦啦操运动满足了社会、市场及学校背景下多种角色的需求,多样化地适应于校园的竞赛以及职业体育的娱乐功能。从啦啦操运动的诞生到如今发展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竞技赛事,校园啦啦操运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针对校园啦啦操队员的积极评价占据了主导地位。
3.1 啦啦操运动的外显性特征
3.1.1 啦啦操表演形象的动感活力性 啦啦操运动充分体现着一种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因此,啦啦操队员必须拥有一个青春的形象,健康的体魄和健美的体形。男运动员要有明显的肌肉线条,体形匀称成倒三角,女运动员要具有明快的肌肉曲线美,上下肢比例匀称,皮肤色泽光亮健康。所有的啦啦操队员要求五官端正、仪态端庄、青春靓丽,具有当代青少年的青春美和健康美。
3.1.2 啦啦操表演技术的风格突出性 技术特点是指啦啦操运动所特有的技术风格。啦啦操运动的技术特点不同于健美操和舞蹈,它更加体现所有肢体类动作在过程中通过短暂加速和定位制动来实现其特有的力度感,适当的慢板动作是允许的,但只作为过渡动作出现。要求运用啦啦操基本手位、步伐、跳跃并结合多种舞蹈元素、口号等,通过多种空间、方向、队形、节奏的变化展示出啦啦操运动的项目特征。
3.1.3 啦啦操表演组织的团结协作性 啦啦操运动是以集体形式展开活动的。国际全明星啦啦操协会规定:参赛人员性别不限,参赛人数为6~30人。只有在人数上达到一定要求,才能编排更多的创造性、复杂技巧的动作及更多层次的动作,完成更多的空间转换及队形变换,才能真正体现啦啦操运动的无限魅力。啦啦操运动在技能上,需要队员间的技术、经验交流以达到技能的实施和配合的默契。啦啦操运动在拖举、抛接、金子塔组合中彰显队员的团结协作,为了队伍的整体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强调成员之间的相互激励、相互配合,以争取团队目标的实现。
3.2 啦啦操运动的内隐性特征
3.2.1 集中体现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精神 啦啦操运动从最初体育赛事的附属品逐渐发展为一项竞技赛事。作为一个***的运动项目,有世界杯、锦标赛等。健康快乐是啦啦操运动带给人们的整体印象。在啦啦操队员身上蕴含着无限的热情和魅力。无论啦啦操队员的外部形象还是他们的表演都会折射出一种青春美丽、蓬勃向上的气息。这种健康和快乐是由内而外,发自内心的。比赛时啦啦操队员都会按照规定身穿专业服装,适当着妆,仪表整洁、大方、健康、美丽。生活中,啦啦操队员都会展现出清新、时尚的仪表,体现健康、阳光的时代感,展现良好的风貌,引领健康活力的新风尚。啦啦操运动代表着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精神,向社会昭示着青春一代的风采。
3.2.2 强调通力合作、集体至上的团队精神 协作精神、服务精神和大局意识三者集中体现着“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在啦啦操运动中,完成抛接等一系列动作时没有队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就没有安全。啦啦操运动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安全”意识贯穿于啦啦操运动的始终。
社会学家认为,美式橄榄球比赛中被人关注的“四分卫”以及全队通力合作的精神能反映美国企业文化,比赛规则能够充分地展示“勇住直前”的美国拓荒精神,因此深受美国人的喜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在产生于橄榄球赛的啦啦操运动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如在啦啦操运动的抛接动作中,充足耐心、时间把握得当、注意力集中是队员们必须把握的三个基本要素。耐心:减少运动损伤出现几率的唯一方法是花时间大量练习新技术,因为任何技术动作都不可能瞬间被掌握;时间性:抛接成败的关键取决于被托举队员和底座对时间的精确判断,如果抛接时间过短或过长,都将增加动作的危险性;注意力集中:团队中每位队员都必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抛接比其他啦啦操技术更需要集中注意力,任何其他可能出现的干扰都应该降低到最小。啦啦操运动是团队合作的最佳表现,上层队员能否安全地进行高难度动作取决于底层保护者功夫是否做得扎实。
3.2.3 凸显奋斗进取、顽强拼搏的竞争精神 在啦啦操运动中,很多不同的手势分别代表着团结、力量、胜利、自信张扬、勇往直前等含义。奋斗与进取的精神也体现在各种不同风格的标语和口号中,这些代表着奋斗、进取精神的元素鼓励队员顽强拼搏,越战越勇。啦啦操运动能够培养啦啦操队员自身奋斗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他们的这种精神也会激励体育比赛中的每一个队员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
3.2.4 培养个人综合能力、提升领导能力 啦啦操队员的英文名称为cheerleader,直译为“欢呼的领导者”,他们在观众面前欢呼雀跃,激起观众的热情,赢得观众的尊敬并领导他们,成为团队的领导者和指挥者。可以说,啦啦操队员是天然的领导者和指挥家,美国学校里的啦啦操队员有83%在学校的组织中保持领导地位,成为学校主要的学生干部。在啦啦操运动发展早期,啦啦操队员的职责是在赛场外带领人群呐喊。能够成为一名勇敢的“啦啦操队员”,是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最有价值的经历之一。作为职业或者是公众生活的头衔,它仅次于橄榄球四分卫的角色。此荣誉等同于高校体育运动中的英雄以及其他学生中的领导者。欢呼引领者具有超凡魅力,是高大的领导者,他们由于良好的声望与品性,有目共睹的领导能力被选中。橄榄球四分卫和啦啦操队员都是大学生活中领导阶层的象征,这也将有助于转换为日后的职业成功。美国许多企业都乐意雇佣有啦啦操运动经历的员工,因为他们懂得顾客心理、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有坚守目标和迎接挑战的勇气。当今美国社会的许多名流,比如前总统小布什、好莱坞影星桑德拉•布洛克等,都有过参加啦啦操运动的经历。
啦啦操运动对队员的形象有着较高的要求,并对其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体现动感、青春、激情和时尚的啦啦操运动,不仅能塑造运动员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也能培养其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精神。啦啦操运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校园啦啦操运动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充分认可,啦啦操队员也成为了学校、赛场上的明星,成为“青春、流行、有领导能力”的象征。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经历了“男性啦啦操队员时期”、“女性加入啦啦操运动初始时期”及“女性啦啦操队员趋于数量优势时期”三个阶段,成员构成经历了由“啦啦操队员全为男性”到“九成以上是女性”的转变。啦啦操运动是现代社会休闲文化与体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为满足现代人参与、休闲、审美、欢乐、表达等社会需求而产生。
2)在啦啦操运动的历史变迁中,成员性别、文化、表现形式均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啦啦操运动大众文化地位的变化,也影响着依附它的价值观。
3)啦啦操运动的特征分为外显性和内隐性特征两方面。外显性包括“啦啦操表演形象的动感活力性”、“ 啦啦操表演技术的风格突出性”、“ 啦啦操表演组织的团结协作性”三个方面;内隐性特征则为“集中体现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精神”、“ 强调通力合作、集体至上的团队精神”、“ 凸显奋斗进取、顽强拼搏的竞争精神”与“培养个人综合能力、提升领导能力”四个方面。
4.2 建议 啦啦操运动由最初的呐喊助威活动演变为广受青少年欢迎的竞赛项目以及竞技赛事很有活力的组成部分。职业体育赛事中的啦啦队表演为啦啦队队员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校园啦啦操运动项目由最初的为橄榄球呐喊助威的活动逐渐发展为一项竞技赛事,它是男女同参与且越发的竞技化,价值普遍提升。啦啦操运动文化建构领域是一个综合的、多元的、相互影响与交叉的问题共同体,需要宏观与微观、综合化与细分化、深入与远眺、理论探索与实践进展相结合,其中理论扮演的角色是举足轻重的。它需要我们在时代赋予的要求与责任中精心培育对生活实践的敏锐嗅觉,积极培养理论前景的问题意识,并于现实生活中做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以促进啦啦操运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Megan G.一名啦啦操队员的申诉[J].疯狂英语(阅读版),2007(8).
[3] 胡慧.NBA的啦啦队风景[J].人民文摘,2006(8).
[4] 省略 2004-03-18.
[5] 陈伟伟,张锐.拉拉队项目成为高校体育选修课程的可行性探[J].四川体育科学,2007(1):120-123.
[6] 常蕾.对我国啦啦队竞赛及组织运行的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毕业论文,2007.
[7] 〔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十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 李遵华,吴耿华.美国校园啦啦操运动的开展对我国大学生的启示[J].体育科技,2007(1):78-79.
[9] 徐中秋,徐艳,刘松霞.啦啦队的历史沿革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 3-4.
啦啦队口号篇8
关键词:中学短跑教学 呼啦圈 运用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56-01
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利用有限的器材上好每节体育课。呼啦圈是一种常见的体育器材,它经济、实用,具有明显的健身价值。笔者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经常利用呼啦圈进行短跑的教学,教学效果明显,供同行参考。
1 呼啦圈在准备活动中的应用
在中学短跑教学中,可以通过体育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准备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呼啦圈的特点进行游戏。
1.1进圈游戏
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快速跑能力。②练习方法,在田径场画一个直径10米的圆,在圆里不规则的放5个呼啦圈,学生在大圈外逆时针跑步,当听到教师口令时,学生要快速跑到呼啦圈里,在呼啦圈外的就输。同时可以拓展练习,加大游戏难度,以学生每只脚为个数,教师通过喊数、简单的加减乘除、凑钱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听口令快速进圈。③练习要求,在大圈跑步时,可以采用小步跑、后踢腿跑、高抬腿跑等形式;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调整外圈大小及呼啦圈的数量。
1.2滚动呼啦圈接力比赛
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快速跑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②练习方法,画两条相距30米的线,教师将学生分成2组,每组一个呼啦圈,每组再分成相等的人数站在两条线的两端。两队队首开始向对面滚圈,当呼啦圈超过对面队首时,把呼啦圈交个对面队首并绕过队伍和对面队首击掌,这时对面队首才开始向对面滚圈,以此类推,直到最后滚完为止。③练习要求:每组滚动时必须达到终点;在滚动过程中,学生的上肢要配合呼啦圈滚动,防止呼啦圈滚倒影响游戏的进度;两队要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学生碰撞。
1.3钻圈练习
①通过练习发展学生加速跑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②练习方法:画两条相距30米的线,将三个呼啦圈放在10米、20米30米位置,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3个呼啦圈,每组派三个同学扶住呼啦圈,每组队首快速跑钻过呼啦圈,再跑回来绕过队伍和第二个学生击掌后跑回队尾,这时第二个学生击掌后快速跑钻圈,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学生跑完为止。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调整呼啦圈的个数。③练习要求:每组学生击掌后才能开始跑动,注意队伍的整齐;两队要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学生碰撞。
2 呼啦圈在中学短跑教学中的应用
在短跑教学时,如果教师单单进行步频和步长练习时,学生练习就非常枯燥。我们可以通过呼啦圈进行游戏教学来提高练习效率。
2.1利用呼啦圈进行后踢腿跑练习
①练习方法:画两条相距10米的起点线和终点线,在终点线上均匀放4个标志桶,将学生平均分成4组,每组1个呼啦圈,每组队首将呼啦圈套在腰部并贴着呼啦圈前段,并用手扶其两侧,从起点线后踢腿跑并绕过标志桶再回来,把呼啦圈交个第二个学生,直到最后一个学生跑完为止。②练习要求:在做后踢腿跑练习时,学生要尽量用脚跟触及后端的圈;体育教师可采用后前踢腿跑、折叠腿跑等方式练习,也可采用游戏形式进行练习。
2.2利用呼啦圈进行步频练习
①练习方法,画两条相距30米的起点线和终点线,将学生平均分成4组,每组10个呼啦圈,从起点线均匀的连环成直线排开,每组队首用脚尖着地,快速高抬腿跑过呼啦圈后加速冲过终点线,然后从两边放松回来,依次进行。②练习要求:相邻两个呼啦圈的距离根据练习情况,体育教师要及时调整;在高抬腿跑过呼啦圈时,学生要以最快速通过,不能碰到呼啦圈。
2.3利用呼啦圈进行步幅练习
①练习方法,画两条50米的起点线和终点线,将学生平均分成4组,每组8个呼啦圈,从起点线直线排开,相邻两个呼啦圈的距离根据学生的步幅慢慢递增,最后调整到距离相等。每组队首加速通过呼啦圈后,以最快速度通过终点线,然后从两边放松回来,依次进行,直到最后一个学生跑完为止。②练习要求:每个呼啦圈的距离根据练习情况,体育教师要及时调整;在加速跑过呼啦圈时,学生不能碰到呼啦圈。
3 呼啦圈在短跑放松教学中的应用
3.1利用呼啦圈进行钻的放松练习
①练习方法,将学生平均分成4组,每组1个呼啦圈,每组学生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每组出一名学生手拿呼啦圈并将其竖起,每组队首开始钻呼啦圈,先结束的组为胜。②练习要求:学生钻呼啦圈的姿势不限可以采用蹲走钻、弯腰钻、爬行钻、蹲跳钻等钻过呼啦圈;在练习的队形也不限,可采用圆形、蛇行、往返等队形练习。
3.2利用呼啦圈进行跳的放松练习
①练习方法,将学生平均分成4组,每组10个呼啦圈,从起点线均匀的S形排开,每组队首依次跳过呼啦圈,然后从两边放松回来,依次进行,直到最后一个学生跳完为止。②练习要求:学生跳过呼啦圈姿势不限,可采用左右跳、前后跳、“十”字跳、“之”字跳等练习;在练习时,呼啦圈可以摆成同心圆、梅花桩、“之”字形、“井”字形等。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摆出各种形状进行练习。
参考文献:
[1]刘福林.体育游戏[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莫少强.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的分析.体育科技,2005(2).
啦啦队口号篇9
自从啦啦操进入我国以来,凭借其热烈、朝气的的魅力赢得了广大青少年的欢迎和喜爱,虽然发展速度快,然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普及率上还存着一定的差距。教学是啦啦操快速普及和传播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啦啦操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依然存在不足和问题,需要在利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肢体语言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学生啦啦操动作的标准性和优美度,提高啦啦操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推动啦啦操的快速普及。
1 啦啦操的概念及其价值
1.1 啦啦操的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啦啦操在娱乐、健美、塑形以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啦啦操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最早起源于美国,开始主要用于美式足球活动,后来逐步扩展到篮球、橄榄球、游泳等多个比赛活动。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啦啦操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一项团队体育活动,其涉及了体操、舞蹈、音乐和娱乐等多个内容,蕴含着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1]。
1.2 啦啦操运动的价值
1.2.1 健身价值
啦啦操具有动作简单易学、节奏欢快的特点。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升练习者的兴奋度,通过跳跃和踢腿等动作,增强了练习者的跳跃和肢体力量,促进了身体有氧代谢的能力,提高了身体整体机能[2]。同时,啦啦操的练习对神经、呼吸和消化等多个身体系统具有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了练习者的体质。
1.2.2 娱乐价值
啦啦操是从原始部落呐喊助威的仪式演变而来,其本质就是通过啦啦操运动员的肢体语言、表情和愉悦的心情传递给现场的观众,是一种积极、健康、活力的代表,在国外啦啦操也称之为“欢笑运动”,在练习啦啦操的同时,练习者能够感受到啦啦操所具有的的魅力,同时也把这种乐趣带给广大的观众。
1.2.3 教育价值
虽然啦啦操的动作简单易学,但是要成为优秀的啦啦操运动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啦啦操对人的体能要求较高,且有时在练习过程中会受伤,对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和提高抗挫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啦啦操是一项团队运动项目,一套完美的啦啦操需要团队中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在练习的的过程中能够提高人的团队协作能力。
1.2.4 审美价值
啦啦操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对男女运动员的身体塑形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男运动员可以形成肌肉线条美,对女运动员可以形成曲线美,进而形成了啦啦操的运动美。同时,啦啦操在练习时需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呈现出了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品质,具有较强的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进而形成乐精神内在美[3]。
2 啦啦操教学内容及其设计
为了验证和研究啦啦操教学中教师肢体语言的作用,特别是进行了具体的实验对照分析。在教学内容上,教授同一套啦啦操内容;在教学过程上,实验组利用肢体语言方法进行教学,其过程是教师讲解示范―肢体语言分解―小组强化练习―效果检验;普通组采用日常的教学方法,其过程是教师讲解示范―语言讲解―集体练习―效果检验[4]。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通过效果检验把学生对啦啦操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从动作的标准程度、快慢等多个方面开展考评。
3 啦啦操教学中教师肢体语言实施效果及其要求
3.1 啦啦操教学中教师肢体语言实施效果
3.1.1 通过教师肢体语言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后,通过实验组和普通组进行对比后,发现利用肢体语言方法,实行教师讲解示范―肢体语言分解―小组强化练习―效果检验4个步骤的教学,整体效果较好,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动作的要求,更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动作的要领。而普通组来看,多大数组员动作掌握不熟练,动作不标准。啦啦操的教学的核心就是动作的教学,通过给学生的示范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所以在啦啦操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一个人动作要领进行肢体语言的讲解,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让学生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框架和概念,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啦啦操的信心。
3.1.2 通过教师肢体语言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动作节奏感
通过对实验组和普通组的对照比较,在动作节奏感方面,实验组整体成绩较好,普通组整体水平一般。由于啦啦操的某些动作相对复杂,各动作之间的衔接和顺序关系着整套啦啦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把握好示范的速度和频率,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和理解啦啦操的节奏感。
3.2 啦啦操教学中教师肢体语言的要求
在啦啦操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掌握是条件反射与无条件反射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在动作示范的过程中,既要确保肢体语言的准确性,让学生脑海中形成动作的***像和框架,又要达到肢体语言的优美,让学生感受到啦啦操的魅力。同时,作为啦啦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提升自己的相关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肢体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促进学生啦啦操水平的提高[5]。
4 结论
4.1 教师肢体语言教学能够提高啦啦操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啦啦操的教学除了进行口头讲解外,还要注重肢体语言的示范。通过实验组和普通组的对照来看,实验组在教师肢体语言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啦啦操的动作标准和节奏感方面的学习效果较好,而普通组相比,整体效果一般,可以看出教师的肢体语言在啦啦操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啦啦操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4.2 教师肢体语言的准确和优美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啦啦操的热情
教师在进行肢体语言教学时,要确保动作的标准性和优美。虽然从整体上看啦啦操动作相对简单易学,但是有些动作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需要教师对每个动作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学生从模仿教师动作开始,逐步掌握啦啦操的动作标准、节奏快慢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啦啦操的信心和热情。
4.3 教师通过肢体语言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
啦啦队口号篇10
【关键词】啦啦操 中职学校 现状 对策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161-02
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为 15-18岁,这个时期的学生身体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是增强体质的关键时期,而啦啦操的运动量较大,使身体各个部位都可以得到有效锻炼,因而是非常好的塑造学生形体、增强学生体质的运动。另外,由于中职学校近年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学生素质普遍降低,相对普通高校学生而言,其自信心、抗压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都较弱,而啦啦操非常注重团队配合和协调能力,经常参与啦啦操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和勇于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为使啦啦操更好地在中职学校推广,本文对啦啦操在中职学校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推广策略。
一、啦啦操在广西中职学校的发展现状
(一)广西中职学校啦啦操的推广现状。广西是啦啦操项目在我国最早的推广地区之一,目前广西主要城市各年龄段的青少年群体中形成了良好的啦啦操推广氛围,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啦啦操代表,每年都会参加广西、全国甚至国际啦啦操比赛,促进了啦啦操运动在广西校园的广泛开展,也使得啦啦操项目成为广西校园重要的特色运动项目。但是,与广西如火如荼的啦啦操推广氛围相比,中职学校推广啦啦操则较为缓慢,对 30 所中职学校的调研发现,仅有 3 所中职学校开设有啦啦操课程,而且仅作为体育课程中的一个选学内容,没有一所中职学校开设***的啦啦操专项课程。对于一些中职学校而言,啦啦操仅是一种表演项目,其推广仅以小部分人参与的形式来发展即可,并没有必要向广大学生普及和推广。
(二)广西中职学校啦啦操师资现状。学校从事啦啦操教学和训练的老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技术水平以及对啦啦操的理解、认识程度,对该项运动在该校的普及与推广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笔者在对广西 30 所中职学校的调研中发现,这些中职学校并没有专业的啦啦操教师,在开设有啦啦操课程的 3 所中职学校中,体育教师全部是健美操专业毕业或者其他专业的教师。教师是啦啦操运动发展的基石和领头羊,教师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水平,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匮乏是当前中职学校啦啦操发展共同面临的窘境,由于缺少啦啦操专业化知识结构、对啦啦操发展规律及推广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也缺乏推广啦啦操的热情,即使有推广的意愿,也因为总体师资力量短缺而难以为继。因此,加强中职学校啦啦操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和扩大啦啦操教师队伍是中职学校推广啦啦操的重要基石。
(三)中职学校学生对啦啦操的认知现状。根据笔者对 100 名中职学生访谈统计,有 87 人是通过体育赛事,主要是篮球赛事以及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运动开幕式认识了啦啦操,在这些学生的认知中,啦啦操更多的是作为一项表演项目存在,仅有 13 人通过媒体或者亲自观看过啦啦操比赛项目。究其原因,首先,中职学生的校园活动较为单一,缺少接触多样化文体活动的机会。其次,中职学生大多对啦啦操的认知主要停留在可以强身健体、塑造形体美等方面,对于啦啦操可以促进心理健康、磨炼意志、完善人格和提高审美能力等功能没有较高的认识,这与他们的知识结构相对简单、对啦啦操没有切身的体会,同时也没有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有关。调研发现,100名中职学生中,有 38 名希望有机会学习啦啦操,有 75 名赞成在学校社团中推广啦啦操,有 27 名赞成体育课程引进啦啦操项目(调查选项为多项选择),有 95 名希望经常能在校园活动中看到啦啦操比赛或表演。从调查结果看,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对啦啦操持正面看法,但是希望将啦啦操作为专门的体育课程学习的学生仍占较少数。因此,要在中职学校推广啦啦操,必须先改变和提高中职学生对啦啦操的更深层次认知。
二、中职学校推广啦啦操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多样化发展。校园文化的发展重在多元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啦啦操项目健康、青春的外表以及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内涵有助于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啦啦操可以与篮球、足球、排球等多项运动进行搭配表演,增强其他运动项目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在推动多种体育运动在校园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间接丰富了校园的体育配套设施建设,有助于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啦啦操等级规定套路的推广机制是啦啦操得以在国内快速发展的保证,这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度文化的完善相协调,对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啦啦操在中职学校推广,对中职学校多样性校园文化构建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促进中职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体系构建阶段,大多数中职学生相对于高校学生在综合素质、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正值叛逆期的中职学生的思想极易被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和价值观误导。啦啦操文化的内涵在于它高度的荣誉感和强烈的集体主义、号召力、渲染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在中职学校推进啦啦操文化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扬集体主义与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以倡导学生积极进取与奋斗的精神,有助于中职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满足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中职学生步入社会较早,且大多数将会从事销售员、厨师、机修师等“蓝领”型工作,对身体素质、与人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都有较高要求。而中职学生存在年龄较小、阅历浅、心理素质不够稳定等不足,在刚步入工作时容易产生挫折感,而啦啦操运动在塑造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有较好的表现,因此在中职学校推广啦啦操有助于中职学校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在中职学校推广啦啦操的措施
(一)将啦啦操引入中职学校体育课堂。近年来,中职学校无论是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呈迅猛发展的态势,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如学校重专业课、轻体育课,致使中职体育教学呈现无序状态,缺乏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体育教材滞后,教学内容陈旧,部分教师教学怠倦情绪严重等。简言之,体育教学在中职学校的重视程度相较于高校更低,啦啦操作为一项新兴运动要推广到中职学校的难度会更大。但是,笔者认为,可以将引入啦啦操课程作为中职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尝试,破旧立新,通过借鉴高校推广啦啦操的经验,将中职学校啦啦操的推广与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相结合,使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更合理,更好地激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中职学校啦啦操课程的开设形式,可以采取由“渗透”到“试行”到“***”的开设形式,即从其他相近项目课程中增加啦啦操项目内容,到开设少量啦啦操试点班,再到普及_设啦啦操课程。
(二)中职学校领导层面要提高对啦啦操的重视。改革要自上而下,需要中职学校相关领导部门的重视才能有效推进。要用开放、前瞻的眼光看待啦啦操教学,结合学校的资源尽力扶持啦啦操教学,强化教师激励机制,鼓励体育教师实行课程改革和引进啦啦操教学,通过篮球、足球等体育赛事引入啦啦操表演赛,在宣传上帮助学生更高层次上认识啦啦操运动。
(三)加强啦啦操师资队伍建设。由于中职学校的师资能力相对较弱,很少有中职学校能够建立起体育课程选课制度,无法为学生配备门类齐全的体育教师,因此啦啦操教师队伍的扩充主要是通过在现有教师的培训上实现。此外,鉴于项目间的独特性与相通性,可以把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健美操、体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舞蹈教练和一些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强的国家队或地方专业队退役技巧队员,以及社会上从事俱乐部操课教学的教练充实到各中职学校师资队伍中,增强啦啦操师资力量,为中职学校啦啦操课程的开设提供充实的师资力量。
(四)多层次地将啦啦操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笔者将啦啦操的校园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啦啦操在学校体育课程中逐步形成的“激发学生对啦啦操兴趣”层面,这一层面主要是为学生普及啦啦操知识和基本的啦啦操动作技能,激发学生对啦啦操的兴趣。第二个层面是指学生自发组建的“啦啦操”社团,这一层面是校园啦啦操文化的主体,引导着啦啦操校园文化风格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能力、资金相对有限,需要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扶持、引导及规划。第三个层面主要是指能够代表学校参加啦啦操赛事的“啦啦操校队”,这一层面的啦啦操校园文化代表了学校的外在形象,也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校热爱及自豪感的一个载体,在这一层面需要学校派出专职师资团队进行规划,包括训练、队伍选拔、队服订制及宣传口号等方方面面的细节。啦啦操校园文化的三个层面相辅相成,需要学校区分重点、分层次地进行引导和推动。
总之,啦啦操运动在中职学校的推广,无论是从强身健体的需求还是身心教育的培养,对当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和塑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都具备很好的现实意义。由于啦啦操运动在中职学校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要加强啦啦操的推广,就必须从中职学校的管理层面入手,改革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加强啦啦操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校园文化多层次地对啦啦操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惠娟.对我国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报,2005(4)
[2]马敏.啦啦操文化与校园文化互动效应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3]廖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职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广西教育,2012(2)
[4]冯丹丹.广西高校啦啦操课程构建的调查与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