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职责篇1
2、 认真执行***的知识分子***策和干部***策,团结、依靠教职员工。组织教师学习***治和钻研业务,
使之不断提高***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业务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注意培养班主任、中青年教师和业务骨干,努力建设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依靠***组织,积极做好教师和职工的思想***治工作,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充分发扬民主,重视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发挥广大教师和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全面主持学校工作
(1) 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建设德育工作骨干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治、品德教育。
(2) 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齐各门课程,不偏科。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搞好教学常规管理。深入教学第一线,正确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 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及课外教育活动。确保学校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及课外教育活动生动活泼、有成效地开展,努力开创学校艺体特色。努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建好学生劳动教育及劳动技术教育基地。
(4) 领导和组织总务工作。贯彻勤俭办学原则,坚持总务工作为教书育人和教职工服务的方向。严格管理校产和财务,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关心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保护他们的健康,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和群众福利。
(5) 配合***组织,支持和指导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在办学育人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校长职责篇2
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行***首长和精神领袖,其职责包括:系统地规划学校,特别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形成并完善学习型组织,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合理配置学校资源,以保证一个安全和有效率的教育环境;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关系,改善学校外部环境,引导家长和社会确立起对学校教育的合理期待;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促使所有学生学业上的进步。
学校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可是,现在有一种倾向,把学校当成企业来经营,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制造轰动效应,以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从而获得足够的生源,以便收取不菲的择校费,或换取校长的知名度。某些专家在报告和文章中也极力鼓吹“校长要有识别机遇的敏感性和捕捉机遇的胆识”,“校长要有效益观念”,“校长要有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等等,在我看来,这些观点都值得商榷。学校不同于企业,它不应该将“占领市场”和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
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长应该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这就需要校长能经常走进课堂,和教师一道探讨有效教学的策略。从理论上讲,校长主要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创造学校文化,如何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以培养和提高教师,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等等。今天更多的校长忙碌的却是为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而进行的公关应酬,为弥补办学经费的短缺而多方筹措经费,为课题立项而奔波等等,这是极其不健康、不正常的现象,尽管责任不全在校长,但作为有境界的校长至少不应该推波助澜。
校长究竟靠什么来形成并保持在师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概括地说:智慧与真情,眼界与境界。学校应该是充满公平与正义的地方,应该是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是理想社会的雏形,因而应该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有与教师所付出的努力相适应的福利待遇。制度是由人建设的,也是由人来执行的。如果我们没有公正的观念,如果我们缺乏宽广的胸怀,那建设出来的制度就会缺乏公信力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作为校长,要尽可能地尊重团队成员中个人的创造,尽可能地发挥个人的力量,而不要动辄以“学校利益”为借口,轻视和压制教职员工个人的选择和追求。凡是校长权力意志过强的地方,凡是缺乏对人信任、鼓励和尊重的地方,凡是以权谋私、私欲膨胀的地方,就必定人心涣散、敷衍塞责、精神萎靡、效率低下。
校长职责篇3
学校以“打造魅力校园,享受幸福生活”为核心,发挥“Y=KX”中“X”的作用,Y是教师的教学成绩,K是教师的教学能力,X是教师的精神状态。工作中积极贯彻“三本”意识,即生本、校本、成本,积极营造“平安是福气,质量是底气,发展是锐气”的工作意识,培育学校文化。
制度化形成共同价值取向
坚持依法治校 学校严格根据《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依法治校。当下,特别要贯彻好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形成依法行***、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格局。积极创建规范办学示范学校,把常规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作为提高办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保障。坚持校长领导下的部门工作问责制,建立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坚持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使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充分保障,学校制定的制度都要有据可查。
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 增强全校师生的参与度,凡属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策和举措,都通过教师大会或教代会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如教师支教流动制度、教师评聘制度,要未雨绸缪,根据学校实际,顾及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时沟通,及早制定。实际加强校务公开,学校主要工作及相关信息均通过校务公开栏和校园网及时公示。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加强上下沟通,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高度重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建议作用,支持他们建言献策,通过校园和谐榜,建立起采纳良言的工作机制。
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 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将管理权利下放至各处室。按照统一指挥,合理分工,权力下放,签订责任,协调配合,网状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改革班级管理体制,以提高班主任的经济待遇和***治待遇为主要措施,定期征集和评选班级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学生成长的典型案例,开展优秀班主任工作手记展评活动,成立班主任工作论坛,以活动促发展,全面提高班主任素质。把握学校安全工作的规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加强学校安全预警、隐患排查和安全演练,加强师生人身安全、财物安全、食堂安全、上下学交通安全的教育,配强保安力量,成立护校队,加强巡视,规范学生行为,确保学校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改革后勤管理体制,建立完善食堂管理体制,实行五常法管理,统一考核奖惩,形成“节能型、规范性、服务性”后勤保障体系。
物质文明营造人性的环境
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 硬件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学校为了改善教学设施设备,通过多渠道筹集经费,现已拥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运动活动、电教实验、生活劳动等设施。建立了校园数字(数据库)管理系统、校园网、微机房、艺术教育专用教室、陈列室、农学苑、电子阅览室,并于2013年下半年起添置了六角形机房、电子屏幕,新增教师汽车停车位70个,报告厅改造总投资103万,借十五届省运会东风,争取上级支持,投资65万添置射击馆电子靶位10个,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特色项目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养成卫生习惯,净化校园环境 “卫生是脸、质量是命”,治理校园首先要从卫生着手。学校通过制定完善《卫生量化考核办法》,大力加强学校的卫生保洁工作,全面治理校园内存在的卫生死角。通过开展以“拾起一片垃圾,整洁一片校园,净化一颗心灵,收获一份品德”为主题的“弯腰行动”,校团委成立华中微动力志愿者,争做校园环保小卫士,在全体师生中形成了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和环保意识,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抓好校园绿化,营造育人氛围 校园绿化注重树种的选择和搭配,努力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注重对树木所富有的精神内涵的揭示和宣扬,花坛内、草坪中设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徽校训,以及各种爱护花木的温馨提示,使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心灵也得到净化与启迪。学校还组织各班级分片养护绿化带,既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美化校园环境,让墙壁说话,围墙发言 通过合理规划,学校的各种标牌设置都注重美观、精致。走廊、过道和室内均饰以与环境相协调,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书画作品等,校内电子大屏幕、宣传栏的内容定期更换,确保了校内的每一处细节都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
精神文明激发人的生命活力
铸造师生认同的学校价值观,建设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学校积极实施“有教无类,质量立校;因材施教,特色强校”,推进“培养名师、培育名生、创建名校”这一“三名”战略。打造学校优质轻负、魅力德育、教师专业化成长、华舍体艺和数字校园“五张金名片”。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精细管理,努力造就一支师德优、素质高、“大气、正气、文气”的教师队伍,努力培养素质全面,特长鲜明的魅力学生,努力争创人民满意的现代学校,全力打造省一流的魅力名校。
为了树立师生员工对学校整体发展的认同感,学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团课引导学生理解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学唱校歌,了解校徽所蕴含的意义。学校的重大决策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例如,学校的发展规划是在征得师生意见的基础上修订的,校歌歌词是面向全校师生征稿并选用的,学校改革的每一次决策都力求让每一位师生参与,这种方式使得学校的决策更为科学的同时,也增加了师生的认同感,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万众一心。
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敬业勤业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培养名师”,打造一支师德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的着力点之一。通过成立学习领导小组,以组为单位制定学习计划,健全学习制度,做到一周一次***治学习,一周一次集体教研活动,实行一月一交流,半年一总结,建立师德考评机制。围绕“爱生”和“敬业”为核心的师德规范,切实加强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定期组织开展教师行为规范教育、师风建设、师德师风大检查等活动,把师德师风建设引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关注教师的业务发展,中年教师当家,青年教师发家,老年教师看家,重点是3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中层干部、班主任队伍,提高他们的担当力、执行力和服务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裕、结构合理的青年名师和名师队伍。成立教科研骨干教师研修班,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科研活动与业务发展,以创新创优为载体,提升学校作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孵化基地、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学校等品牌效应。加强微课程建设,实行课堂转型,全力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现中国农村式翻转课堂。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科研活动与业务评优活动,现有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优质课等名师33人,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13个,区级课题36个。关注新教师成长,开展青年教师夜校以及“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加快新教师立足讲台,专业成长。关注教师的生活,努力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根据不同需要,开展各种活动凝聚人心,使每位教职员工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
强化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生养成教育 学校以“省健康促进学校”银牌单位创建为抓手,扎实开展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C证的持证比例达73.3%,针对学校的弱势群体,开展了“关爱女生行动”和“关爱留守学生工程”,达到了关爱一个女孩,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居,辐射整个乡镇的效果,实现了留守学生心理有依赖,学习有进步,成长有关注,生命有阳光。“关注问题学生”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立足点。学校通过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实现德育队伍全员化,内容课程化,目标层次化,制度规范化,评价合理化。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班级布置,营造和谐、整洁的校园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报刊等载体进行先进思想、文化、法律知识及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开好“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校园法制动漫画”“微电影创作比赛”等活动,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让学校成为学生自由向上、温馨和谐的乐土和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进一步深化、优化“魅力班级”建设活动,主动进行家校联系,进行了百名教师进家庭,千名家长评学校,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目标、有载体、有方法、有动力,使之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校长职责篇4
作为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一位好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目标
学校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化管理的层面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层面上,更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考分上。作为校长,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应该考虑学校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用开阔的眼界和抱负,认真规划学校未来的发展,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责任作为办学的根本目标,使学生情感、道德、能力、体魄、精神诸方面全面发展。校长应善于提出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并且把制定目标的过程变成动员、激励全体师生不断奋斗、进取的过程,以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办学追求。
二、校长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
“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为的信念,它是一种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校长要把自己的“理念”明明白白地告诉教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实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校长一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未来,强调发展的超前观点,以使所培养的人才超前时代;二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野,以便为自己的学校确定高远的办学目标和正确的办学方向,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也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拥有未来;三要有虚心向人家学习的态度,在向人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优势,展开自己的弱势,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
三、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相辅相成
人性化管理无论是作为一个口号还是作为一种理念或是一种管理方式,它的提出是符合现代人心理需求的。人性化管理充满魅力,它能最大限度地去满足人们的需要,使每位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又成为连接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情感的纽带。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使教师缓解这种压力?如何使教师的喜怒哀乐得以释放?人性化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每期临近期末,我都要走访部分中、老年教师,让老师们都能亲身体验到来自基层领导的关怀。
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可学校管理仍然需要刚性的管理。
如果说人性化管理讲感情、重“亲情”、照顾情绪、满足需要,那么只讲人性化未免有失偏颇。因为只讲感情并无限度地宽容,会滋生惰性,心理需求会膨胀,索取欲望更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会减弱,工作随之失去干劲儿,这不是人性化管理的本质。因此,校长在人性化管理的同时不能淡化了制度化管理,否则,工作也就无法正常运转。没有制度的约束,教师上课迟到就会司空见惯,甚至上课时接听手机也会习以为常,管理秩序、教学秩序会一片混乱。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人性化管理必须以制度化管理为基础,制度化管理为人性化管理提供了保障和支撑。因此,强调人性化不能不要制度化,强调制度化一定要有人文色彩,制度化要充满人性化的温情。管理应有条框,但不冰冷;应有弹性,但不盲从。学校管理是在科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引领下,以健全的刚性制度和弹性的人性管理做支撑,在二者相辅相成中动态生成,从而有效地促进办学目标的实现。
四、校长要“知人善任”
作为校长,必须对本校教师各自的思想状况、学识专长、兴趣爱好、性格品质、家庭结构和社会关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善任”就是会任用人,它包括唯才是用、用其所长和人尽其才三个方面,也就是合理地分配他人的工作任务,以便达到出色地完成。一所学校办学的好与差,光几个班子人员是不够的,必须有一批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只要组织得好,他们就会人尽其能;反之,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所以,当校长必须知人善任,切忌任人唯亲。对工作中的“能人”,应充分让其释放能量,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如有的在教研上有专长,可安排其担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有的教学过得硬,可安排在毕业班把关;有的善于管理,可让其做班主任,充分施展才华。在用人问题上,要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胆识和魅力,让其大胆工作,发现取得了成绩,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校长要有宽广的胸怀,对同志在工作中走了弯路要帮助寻找原因,及时解决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这样,老师才能信服,教职工才能全心全意为学校出力,学校的工作才会有起色。
五、校长要常常搞教研,理性思考教育问题
校长职责篇5
我叫孙xx,在xx镇第二小学分管德育工作。几天以来和大家一起参加xx县教育系统第十期青年干部教师培训。期间聆听了xx七中卢风臣校长的成长经历、市委***校xx教授所作的《优秀干部领导力全面提升的原理与路径的思考》讲座、xx一中张福宾校长作的题为《追求轻负高校教学的思考与探索》的演讲、以及教育局孙开祥局长在培训班上的讲话。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当今形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给我们阐明了作为一个青年干部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说实话心灵上受到很大触动、也学到了很多理论和实践的东西。
下面就自己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履职尽责的和大家做一简单交流:
一、健全制度,强化科学管理
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包括《班主任工作考评制度》《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检查评比制度》《升国旗制度》《班主任经验交流制度》《班主任学习制度》《卫生评比制度》《家长学校制度》《家长学校授课制度》《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我们一直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首先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其次,制定各种教师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表彰师德高尚的教师,处理品行不良、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第三、组织教师学习刘丽丽老师的先进事迹,观看影片《我的教师生涯》《烛光里的微笑》并写出心得体会。第四,树立师德典范,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切实把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每学期初学校都与教师签订《师德责任书》,以此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三、礼仪教育规正学生行为
学校坚持“和谐校园, 文明先行”的德育理念,以“礼仪教育”为先导,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学会以礼待人,多年来,我们一直开展各种文明礼貌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礼貌意识,积极促进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1、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学校历来坚持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教育,让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一是每期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一周的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二是利用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有计划地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三是在校园内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如“请使用文明语言”“请讲普通话”“轻声慢步”等。四是利用班会课,结合校内外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
2、设立礼仪岗、监督岗
学校在校门口设立礼仪岗,全校各班轮流值周,进行礼仪示范,与入校师生、来宾互致问候,让大家一进校便有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在校园内主要位置设立监督岗,对个别学生的乱扔、乱丢等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制止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3、不定期进行仪表检查
学校一直对学生仪表严格要求,每周对学生仪表进行不定期检查。所有学生不得佩戴首饰,不穿拖鞋,不留长指甲;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染发,不化妆,全体学生保持少年的纯真和朝气。
四、健全德育机制,形成德育网络。
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人人管德育、家家会德育、社会重德育”的德育机制。建立了学校和班级两级家长委员会,并真正让他们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办好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定期进行德育培训,教师主讲内容,家长现身说法,发挥家长在家庭的监督指导作用。
五、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法制教育
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法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丁磊同志举行普法知识讲座,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来教育学生知法、守法。学校还统一布置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以学生关注的社会现象为内容,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组织并完成了师生法律法规知识竞赛。
六、做实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学校向每位学生家长承诺:给学生安全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为此我们大力加强安全教育,排除安全隐患,认真进行安全演练,全力提升师生安全意识,一年内学校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1、培训教师安全知识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2、全面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意识。一年来,我们做到了,安全工作时时讲,事事讲,让安全之弦紧绷不放。开学第一课讲安全,升旗仪式讲安全,班会课上总结本周安全事项。通过主题班会、手抄报、征文、板报等多途径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3、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学生安全意识。本学期进行了安全工作应急演练。事前制定了演练方案,确定了演练目标,全体学生一分半钟安全疏散到到操场,圆满完成了演习目标。
4、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本学期共排查安全隐患11处,现已完全整改。给师生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七、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切实开展好五个教育、生命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主题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八、改建心理咨询室,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结合学校提升工作,我们今年完成了对心理咨询室的改造。完全达到了市级标准。对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九、做好艺术工作
依照县德育科安排部署认真搞好艺术节、合唱节、科技节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做好各兴趣小组的常规工作。
十、做好扶贫帮困工作
及时调整贫困生信息库,全面掌握学校贫困学生的具体情况。三年来通过县团委、县妇联、红十字会以及社会企业共为学生发放困难补助金两万余元,没有让一个学生以贫困而失学。
十一、完善学校德育网站,丰富班级网页,让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各种德育动态,使之更加有效的开展德育活动,丰富活动内容。
十二、做好班主任岗前和岗后培训工作。
校长职责篇6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长 教育***策 角色和职责
[中***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157-02
引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一直在改革不合理教育体制。要实现新课改的各项目标,学校教师和校长必须顺应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职责,因为执行新课改主要依赖各位校长和广大教师来实施。他们直接受到国家教育改革***策的影响,对于这种影响他们无法控制、无法预测。但是,有时这种影响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国家订立的标准、评价体系和问责制度可能限制学校工作人员(包括校长)的自由空间;另一方面,学校为了实现改革目标,校长和教师必须更加专业化,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灵活采取最佳的教育教学策略。众所周知,因为教育主管人员与校长的比例导致他们无法直接监督每位校长开展工作,即使在学校比较集中的学区,除非发生重大问题,学校管理和教学都是相对***进行的。与此同时,在新型管理和***策环境下,教育主管部门通过互绩效问责制度对学校的监控和管理越来越规范。在新时期,学校工作人员,特别是校长有必要思考其角色和职责,反思其与下属和各级教育主管机构的关系。
尽管校长一直被认为是一所学校中最重要的岗位,但在过去数十年内,校长的角色和职责一直在不断变换。很多研究人员和教育者对校长的角色和职责进行了大量阐述。例如,安徽天水城南小学校长方传江认为,校长应该将其更多精力放在对学校人力、财务和学校财产的管理上,而不应该太多关注各种社会应酬和协调各种关系上。[1]吴锡龙则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角度探讨了当前部分校长角色的缺失。[2]在新时期,每位校长不仅需要具备各种有效的领导策略,因为这些策略是实现国家教育改革目标的必要条件,同时校长也需要调整自己,紧跟教育步伐。很多时候,校长必须协调各方非常矛盾复杂的力量,如,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教师的矛盾,校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教师之间的矛盾。另外,在当前体制下,校长可能需要向多个部门负责。这些部门有时会发出相互矛盾的信息和指令。同时,很多时候家长和学生无法认同学校采取的教育管理措施。面对这些困境,学校教育者,特别是校长必须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职责所在。
一、校长是教育***策的解读者
校长,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长,由于地处远离教育主管部门的乡村,在执行各级主管部门实施的各项措施拥有较大的自由度。显然,教育主管部门赋予了这些校长理解和执行各级***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实施的***策较大的自由度。如果比照私营部门模式,校长属于执行领导意***的中层领导干部,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实施方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黄忠敬教授认为,校长作为教育***策的执行者,要经常关注、学习国家和各地方的教育***策与法规,尽可能地领会到上级的***策意***,然后通过咨询、调研和研究,为执行这些***策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和措施。[3]可以预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校长将更轻松地从学区以及上级主管部门获得详细的***策指导,然后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校长的工作目标和方法也将越来越清晰。他们的任务不再是在相互矛盾的上级要求中进行选择,而是思考如何在地方***策与国家***策和目标之间进行相互补充。
为了当好国家以及上级***策的执行者,校长必须具有相当的管理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如果校长本人的教育管理薄弱,甚至完全没有,就会对教育***策认知存在较大偏差;如果缺乏***策执行的实践经验,执行力将会受到较大影响。而目前,经过专业训练的师范本科生一般不愿意回到落后的农村中小学,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长都是从优秀的教师中提的,这些人大多是90年代的师专生,甚至是当时的师范生(中专),这些人没有足够的教育管理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实践能力,整体而言,这些人的教育***策认知水平不高。毕正宇博士认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长乃至教师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策认知能力和意愿,帮助其理解国家教育***策和地方***策的重要意义及其如何在教育管理贯彻这些***策。[4]我们相信,通过国家提供培训支持,校长自我加强认识,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策将会得到更加有利的执行。
二、校长是教育***策的沟通渠道
校长与一般教师相比,他在日程安排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因为具有这种灵活性,校长可以离开学校,与其他人进行互动。随着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其他单位和组织的交流越来越多,擅长与同级进行互动便是所有能干的校长所具备的要素之一。[5]为了获取各种资源,获得执行新的教育理念,接触那些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以及获取更多关于如何应对教育新***策的措施和方法。这种互动在交通和交流非常方便的形势下,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因为只有这样,所有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才会得到较大提高。因为只有这样,校长才会了解更好地理解国家与各级主管部门的***策和目标。
校长进行互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各地对辖区内的学校进行评估或者评比,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时,每所学校校长必须了解与之比较的其他学校及其校长,必要时他们会进行互访和参观,这样就会推动学校之间的互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推行的绩效制度将处在相同条件的学校进行比较,即使这些学校的绝对业绩并不突出,但是相对来说,总是可以比较出较为突出的学校。这样,校长与同一个学区里的其他学校进行互动变得非常必要,因为在某所学校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样可以在其他学校实施,这种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较,可以促使校长与同一学区内的其他学校主管人员进行互动。校长开展互动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获取资源,那些非常有能力的校长非常擅长获取资金、技术支持、社区支持和其他各种物质资金支持,以便推动学校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以及各省推行的各种改革,都希望每所学校即使没有获得资源也会取得一定进步。在这样一个资源有限的环境下,那些能够比其他学校从其他方面获取更多资源的学校具有更大潜力提高他们的领导业绩。
三、校长是教育改革的***策执行者
国家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确定了国家的教育方针,设定国家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同样,各省各县也会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策和规划。而最后落实这些***策和发展规划的执行者就是各个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如果这些***策不适应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实现国家教育方针和各省各县的教育***策和规划都是虚幻的。国家和各级***门希望快速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的教育水平,制定各种提高教育质量的方案,为其设定了很多提高的标准。例如,一些地方主管***门对农村地区的落后现状视而不见,而一厢情愿地提出在各中小学一定时间内达到“普九”标准,而每所学校为了执行这些***策,不得不借款维持学校的运转,结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针对上级主管部门对本地实际经济社会情况的不了解,国家和各地***门赋予了每所学校的校长以更多的自由裁决权。只有这样,校长才能更好地把国家教育***策和各地情况加以考虑,校长才能从官僚结构化的环境中有所作为。当然,如果给予校长的自由裁量权过大,教师及其家长无法合理预测其措施的前后连贯性,这些会导致各种突出产生,结果同样不利于***策的实施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赋予制度更多自由,让校长可以灵活安排教师及其他学校工作人员,加强学生学习,让学校人员结构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风险冲突与当前的制度相适应,处理这些紧张关系是校长必备的能力。
四、校长是***策信息的管理者
校长处在教育行***管理部门与一线教师之间,负责传达上级的命令和指示,同时也向上级反映一线教师的各种想法和实际困难,这些信息亦将反过来影响***策制定者对其***策进行修订和完善。例如,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教师工资问题曾经长时间困扰教师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通过校长不断反映教师的不满情绪和他们的实际困难,很多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策制定者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进行一定的调研和研究,制定合理的教师工资制度。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师和校长将通过各种数据库更加容易获得教育教学更为完全和全面的数据。国家和各级部门应该确保校长和教师获得有关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库,校长和教师将更加容易获得国家的各项***策,同时,让教育主管部门了解教师的实际现状。当然,这也无法代替校长作为***策信息管理者这一重要角色。校长将需要确保在学校里创建有效的管理体制,他们将负责监管信息的流动,确保教师能够执行各项***策,了解各项数据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各种数据系统和分析工具对实现这些目标很关键,但是,校长并不需要具体掌握数据知识或者数据系统的技术细节,但是需要在表面层次上阐释相关数据。
五、校长是执行***策的团队核心
毫无疑问,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可能不会直接教育学生,但是,他们对学生学业成绩负有很重要的责任。当我们评价一所学校时,我们首先评价这所学校的校长。当然,校长的功过得失主要依赖普通教师教学是否可以获得成功,简单粗暴地强迫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很难长时间持久。在学校这个团队中,校长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师激励措施,推动教师获取成功。Lunenburg认为,校长作为领导者,对任何目标应该有情感投入,常常激励他人,重视人们的需求。[6]
作为执行国家***策的领导者,校长面临的调整就是创建一个高效率的学习社区。所以,他们首先对学校的发展进行规划,这种规划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对学校发展前途的战略性规划;另一方面,对学校内部各个层面的策略性规划。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规划应该是源于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智慧。这样才能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最终能够集中所有人的力量实现学校规划的目标,执行好上级各种教育***策、命令和指示。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校长在执行国家以及各省市各项教育***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明确他们各自在执行各项***策的角色和职责就显得非常必要。为了提升他们对自己角色的认同,各级***门有必要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身份认同,更好地执行好各项教育***策。
【参考文献】
[1]方传江.新时期校长的角色定位[J].中小学校长,2013(1).
[2]吴锡龙.当下校长的角色嬗变[J].基础教育论坛,2012
(24).
[3]黄忠敬.学校领导在教育***策过程中的角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6).
[4]毕正宇.我国教育***策执行受阻的执行者原因探析——
以农村中小学教师***策执行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08(06).
校长职责篇7
在市教体局的坚强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帮助支持下,坚持以办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教师幸福的特殊教育为标准,秉承“敬业、感恩、专业、育人”的办学理念,我始终服从服务于全市特教发展大局,尽心尽职,主动作为,勇于争先,善作善成,较好地履行了岗位职责。现将个人思想***治状况、履行岗位职责、廉洁从教、作风建设、学法守法、依法办事等情况报告如下:
一、不忘初心使命,坚定***治定力,做***治上的“明白人”
(一)做善学敏行、坚定信念的“内行人”。把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的“必修课”,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治担当、一种工作追求,大力弘扬和传承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时常温习***章***纪***规,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做到学深悟透、知行合一,在思想上、***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好中央和省市权威。同时,把讲***治贯穿到学校工作全过程,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二)做始终如一、执著追梦的“有心人”。一是积极开展“四有”好教师主题教育。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极大的激发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进一步领悟的讲话精神,争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教师。组织***员认真学习和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将新***章等主题***日必学篇目和上级***文件要求列入学习教育内容,强化了***员理论学习机制,同时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创新***建工作,助力学校发展。为了让***建工作更好地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启音部住校生手机管理问题》、《如何提高启智部学生出勤率》多个议题。在研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形成一系列可行性操作方案,并将研讨成果在教职工例会上汇报,相关部门落实整改,实实在在地为学校中心工作建言献策。 二是带头做宣讲,上***课;坚持每月召开中层干部工作会议和出台月考核制度,坚持每月开展主题***日活动,对会议资料、上级文件精神、教体局工作要求等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领会,提高了***员教师的理论水平;行***干部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查找了自身不足,提高了工作效率。校领导根据工作状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建立了校长信箱,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凝心聚力,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调动了全校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坚持担当实干,忠实履职尽责,做推进工作的“实干者”
(一)注重深挖自身资源。用心开展系列教育培训活动,加快启智部专业团队建设。拟定团队建设两年计划,成立脑瘫、情绪、语言三大专业康复团队。学校克服教师紧张的现状,分别外派5位骨干教师前往重庆向阳进行专业培训。在骨干教师引领下,组织团队开展校内培训,共同完成培训作业,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们正在不断成长。
(二)“教研训”三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培训。每周开展班主任教学工作研讨会,针对教师在教学及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困惑,大家共同研究探讨,提出了很多操作性、实用性强的办法手段,对于年轻班主任更是起到了帮助引领作用。每月结合教导处中心工作开展系列培训。这些教学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舞台。更好地促进教师尽快成为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的教育教学能手带来了条件。
(三)以赛促训,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召开形式多样教研会:上课、听课、评课、说亮点、谈想法、学做法。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部级、省级、市级、校级各类教育教学技能比赛,中层干部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练兵课、入职教师上汇报课等。上下联动,以赛促训,教师技能提升快。刘璐老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段安秀老师获市级班主任育人风采一等奖。
三、强化艺体筑梦,打造职技品牌,做折翼天使的“圆梦人”
(一)追求大课间"两个普及”,活力校园,提升素质。启智部创新大课间形式,用动感欢快的网红歌曲,加上难度适宜的口唇操,让每一位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启音部花样跳绳活动从高精尖到全推广、全覆盖,为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增添亮丽色彩。
(二)加大艺体、职业技能双结合教育力度,筑梦成长。针对智障学生毕业后社会适应问题,努力开发艺术和职业教育的途径,学校依托《新课标背景下特校学生社会适应课程的实践研究》等8个课题,进行了生活适应性的样本研究。在启音部中西式面点、庐陵小吃、美发班中开展学生考核活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某种技能考试,考试合格将进行颁发合格证书。担任了职业技能课程的老师根据所交内容制作校本教材。教师实现自我转型,外聘5名技师,立足实际开设了绘画、舞蹈、美发、美容、家***、电烙画等10余个技能职业课程,为学生就业和大学之行铺好路。今年,我校一名学生通过舞蹈艺术类学习,考上郑州师范学院。
(三)集聚动能,开展“爱聚小康年,圆梦新时代”品牌活动。活动以师生阳光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技能培养的丰硕成果,彰显“艺体筑梦,职技圆梦”的育人理念,也为学校的发展集聚动能。整个现场演出活动分为“春之关怀、夏之奋斗、秋之收获”三个篇章,围绕爱聚特校、艺体筑梦、梦想前行三大主题,充分展现了特校教师以爱育人、特教学子身残志坚的风采。节目穿插了“浴***恩,沐爱心”、“强艺体,练技能”等视频展示,介绍了学校建设发展与办学相关情况。此外,节目除舞蹈、跳绳外还融入了茶艺、剪纸、古筝、电烙画、书法、油画、纸花等艺体与职业特色课程,为嘉宾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四、强化规矩意识,务实工作作风,做廉***守法的“带头人”
(一)做践行宗旨、服务师生的表率。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强化宗旨意识,增强做好师生工作的责任感,主动联系服务师生,建立了校长信箱,广泛听取师生家长意见,凝心聚力,有效提升管理水平,调动了全校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做修身律己、廉洁守法的表率。带头发扬井冈山精神,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保持艰苦朴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紧密结合,牢固树立“严管才是厚爱”的理念,杜绝重业务轻廉***的思想,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积极参加法律学习和法律知识考试,强化法制思维,自觉依法办事,不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建设。在时刻警醒自己、带头严于律己、谨守纪律、法律底线的同时,加大对***员干部的廉***监督,把全面从严的要求体现到履职尽责的全过程,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治品格。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头有所放松。有时满足于抓重点、抓精髓,不能自觉静下心来全面学习,经常性学习不够,***治理论学习效果不明显。二是离“基层减负年”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工作部署较多地停留在开会、提要求等常规安排上,会风文风不够简洁。
(二)改进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对标对表市教体局工作要求,紧扣学校实际,以“规范管理年”为抓手,凝心聚力办“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教师幸福”的特殊教育。
一是建机制,夯实“特教力量”。规范外出审批制度,完善隐患排查制度,强化行***带班制度。制定新增三项制度,即行***带班陪餐制度、行***带班夜查制度、值班人员门岗制度。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治理体系制度化常态化。
二是善创新,彰显“特教优势”。不断创新教育工作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加大教康结合工作力度。开展第五届爱聚特校迎新年活动暨第三届体艺节活动。成立吉安市特殊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站。巩固特奥运动项目,发挥学生体育特长。探索职业课程,培养社区养老服务人员。
校长职责篇8
关键词: 校长负责制 中小学 权责 分权
一、“校长负责制”简述
1985年5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小学的领导体制由原来的“***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开始逐步向校长负责制转轨。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强调:“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策,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校长的职责与责任。至此,校长负责制在我国开始全面推行。
随着社会的变迁,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以及***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校长负责制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根据几十年来校长负责制的具体应用,以及我国当前国情,司晓宏教授对校长负责制做了如下界定:“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管理等各项工作;校长向他的任命机构担负管理学校的全面责任。”这从根本上将其与***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区分开来,强调了中小学领导体制中校长的核心领导地位。
二、我国现行校长负责制实施中有关校长权责问题的分析
二十多年实践证明校长负责制符合中小学管理的客观规律,它不仅有利于******职能分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校管理主体职权责的统一。此外,这一体制也有利于形成团结统一、结构合理的校级领导班子,从而有利于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促进科学管理在中小学中的有效实施。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校长负责制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凸显出其优越性,反而显现出许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校长的权责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效及时地解决,就必定影响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健康运行甚至成为阻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因素。根据目前我国中小学管理过程中凸显出的一些问题来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以偏概全,片面理解“校长负责制”。
根据司晓宏教授对“校长负责制”下的定义,校长负责制指的是他对其任命机构担负管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责任,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字面意思“全面负责”,而是有更为深刻的涵义。它是一种“上级宏观领导,校长全面负责,***组织保障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结构性概念。从本质来讲,校长负责制是一种责任制,是一定的人员对一定的工作担负全面责任的制度。总体来讲,就是校长要依靠教职工,在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前提下,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策,对外事务,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管理各项工作全面负责。
2.学校管理主体的职、权、责不对等。
纵观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以及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虽然对“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做了明确规定,对于校长应有的权力也提及不少,但是对于其应承担的责任并没有明确规定,这显然违背了管理规律,不利于学校进行有效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中小学校长拥有的权力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法定权力,另一类则是实际权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实际权力扩大”和“法定权力受限”两个比较特殊的方面。
一方面,校长实际权力扩大主要体现在管理决策、教学管理和人事财务管理三方面。第一,校长在行***工作的重大问题上有最后决策权,但这种决策权应建立在广泛听取讨论意见及***组织监督的基础上。而实际上,校长负责制往往由于忽略了必需的民主程序而演变为个人专制。第二,有些校长在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行使监督和管理权时存在武断干涉教学活动的越权现象。主要表现为任意增减课时,减少必要的培训活动以节省开支,等等。第三,校长在行使人事财务权过程中普遍存在凭个人意向办事、假公济私的现象。这些权力的任意扩大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校长的法定权力受到限制。“法定权力”指国家授予校长行使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中小学校长法定权力的限制主要来自于教育主管部门的越位侵权行为,主要表现在人事财务权和学校事务管理两方面。一是学校中高层干部的任免及教师的录用在许多地方由教育行***部门直接负责,校长并没有决策权。财务权方面有些也被***府部门代为行使,从学校的收入到上级的拨款再到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所需的日常开支等都需要经上级批准。二是***门直接干预学校管理事务。主要表现在直接对教师的工作,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具体的工作开展进行管理规划和不定期的检查,这种越权管理的方式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且极大地削弱了校长的办学热情。
三、规约校长权力,明确校长责任的合理路径
为确保校长权与责的合理分配与实施,使得校长负责制在我国中小学管理中能够充分发挥优越性,适时合理地规约校长权力并明确校长的责任,是确保校长负责制在中小学管理过程中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界定校长的职、权、责。
明确校长的职、权、责不仅是校长合理实施管理行为的前提,而且是为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健康运行,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排除障碍的有效手段。
一方面,***府相关部门应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校长的权力、范围、行使权力的方式等,并明确其应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正是由于此前并没有相关法律对这些内容进行明确规定,才产生了实际权力扩大和法定权力受限等问题。因此,不仅要明确规定校长有哪些权力,而且要明确其权力行使的具体范围和方式程序,从根本上保证校长权力的有效落实。
另一方面,根据权责对等原则,***府在明确校长的权力的同时,必须对校长行使权力时所应承担的责任给予明确说明和规定,对校长违法行使权力进行责任追究。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校长的权责利,是规约校长权力、明确校长责任的根本路径。
2.建立多元化的校长选拔机制。
我国中小学普遍采取委任制,即由上级***在进行严格的组织考察的基础上直接任命校长。这种机制选出的校长能认真领会和坚决执行上级的意***,并对校长的思想素质状况了解较深入。但是容易把校长的选拔范围囿于上级领导人的视野之内,易形成裙带关系。中小学校长的产生方式除了委任制外,还有招聘制、考试制、选举制,等等。建立校长的责权利统一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人才参与校长选聘、竞争上岗。这样不仅有助于稳定学校的管理队伍,而且有助于学校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从而逐步缩小各地办学条件的差别,实现教育公平。另外,对校长的聘用亦可借鉴外国遴选校长的做法。比如美国学校是成立专门的校长遴选委员会,委员会由校董事会、教员、职员、校表、学生、社区的代表组成,通过严格的选择程序遴选出新的校长人选。英国学校副校长的遴选(校长一般是名誉性的,副校长负责实际事务)则是由学校理事会和教职人员评议会共同组成联合委员会负责。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单一地运用某一种产生校长会造成很大的局限性。只有不断完善和改革校长产生的方式,将多种选拔方式有机糅合、综合采用、取长补短,才能为选出好校长,保证校长负责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歪斜走样。
3.适当分权,避免“一揽子”的管理模式。
“一揽子”是指对各种事物不加区别或选择,包揽一切。校长负责制要求校长全面负责对内对外的各项管理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校长就应采取“一揽子”的管理方式。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方法虽有利于统一行动,提高工作效率,却抑制了下属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反而,适当地分权不仅能有效调动下属积极性,而且可减少上级的工作负担,让其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去从事更重要的工作。应避免过度分权而助长了各自为***和本位主义的倾向。校长在实行分权管理的过程中,一要根据工作性质和职责将权力合理下放给相关部门或个人,并明确其所应担负的责任;二要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充分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不仅校长在管理过程中要避免“一揽子”,相关上级部门也要对基层学校和校长充满信心,敢于并善于将权力下放,充分调动中小学校长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要杜绝因个别校长违法违纪而制裁所有校长的以偏概全的行为。此外,在分权后,应及时有效地实施监督监管职能,重点对几个部门领导进行检查监督、组织协调、指导激励,但应做到“放手不旁观,配合不越权,监督不挑剔”,将学校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促使全校干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共同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贡献一己之力。
4.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了保证校长负责制的有效落实,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必要也是必需的。一是教育行***部门要结合机构改革,切实转变职能,加强对学校和校长的宏观指导和监督,并把社区和学生家长纳入学校的评价主体,充分发挥社区、学生家长的监督作用。二是坚持发挥学校***支部的***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即对学校思想***治工作的领导和对行***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的保证和监督。同时对***支部的监督程序、手段做出明确规定,使校长和***支部书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分工合作,共同办好学校。三是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扬民主管理。广大教职工有参与学校的管理,监督领导班子管理行为,以及评估学校各项工作利害得失的权利。四是加强公告媒体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及时将学校不合法的办学和管理行为曝光披露。由于***支部和教代会对校长权力的监督是有限的,因此呼吁建构多种非正式监督机制,邀请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职务的人员参与其中共同组成,扩大监督范围,突出监督重点,把各种监督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有力地支持校长的工作,又能有效避免校长的行为发生偏差。
参考文献:
[1]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司晓宏.教育管理学论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阎德明.要正确理解校长负责制的基本含义[J].中小学管理,1998.
[4]王绍文.集权与分权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1998.
校长职责篇9
建国以来,中小学领导体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前后实行过七种主要的领导体制,即校务委员会制、校长负责制、***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当地***和主管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委员会制、***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和现行的校长负责制①。总体归纳起来有三种,即校务委员会制、***支部领导下校长分工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50年代初,学习苏联一长制,曾在学校实行过校长负责制。它改变了当时学校无人管的状况,有利于发挥行***系统的作用,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但也出现了一些缺点,没有建立监督机构和制度容易变成家长制。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失误,得不到及时纠正。1956年“”之后,逐步改为***支部领导之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上述缺点有所克服,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分,以***代***,***不管***,***难管***。后来,发展成为书记一长制,实际上是书记说了算,弊端就更突出了。其实,“***不是向群众发号施令的权力组织,也不是行***组织和生产组织。***当然要对各方面的工作和各项生产建设事业进行领导,而这种领导要充分有效,就必须熟悉业务、结合业务进行。但是,***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治和方针***策的领导,是对于干部的选拔、分配、考核和监督,不应当等同于***府和企业的行***工作和生产指挥。***不应当包办代替它们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府和企业***地、有效地进行工作,自已也才能集中精力研究制定重要的***策,检查改革的执行,加强对***内外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治工作。”②这是关于领导体制改革的总的方向。8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校长负责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治体制改革的影响下,作为学校领导体制的一项改革而提出来的。农村的生产责任制和城市企业的经营责任制所产生的效益,以及以“******分开”为核心的***治体制改革的推进,不能不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学校领导体制的反思。“在***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关系是很不清楚的。在外部***也管、***也管、上级诸多,上下级关系不顺不明。在内部出现了谁说了都算,谁说了都不算,办好了大家有份,办坏了谁也没责任的不清不白的局面。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治体制改革与展开,中小学领导体制暴露出明显的弊端,主要是***和行***在学校管理中责权分离,谁都负责,谁都负不了责。这种状况越来越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利于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也不利于学校***组织集中精力加强自身建设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为此,提出实施校长负责制,“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中的***组织要从过去那种包揽一切的状况中解脱出来,把自己的精力转到加强***的建设和加强思想***治工作上来。***组织要团结广大师生,大力支持校长履行职权,保证和监督***的各项方针***策的落实和国家教育计划的实现。”①中共中央、***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样,校长负责制成了全国绝大多数学校必须实行的学校领导体制。校长负责制实际上是依据列宁的“一长制”理论提出来的。列宁认为:“为了避免那种现在使我们受害非浅的多头领导和无人负责的现象,就必须对每一项职务确切地了解究竟是哪些人被选上了领导岗位,对整个经济机构的工作负责;必须尽可能经常地利用一切机会使被选举出来的领导人员对整个经济机构实行一长制的管理。”②
列宁还指出:“不管设立的委员会委员、主任助理或者***治委员,我们都必须建立个人负责制,我们既需要委员会来讨论一些基本问题,也需要个人负责制和个人领导制来避免拖拉现象和推卸责任的现象。”①
因此说,现行校长负责制是我国总结了建国以来40多年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成败的经验教训,结合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来的,是我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总结。
校长负责制实施十几年以来,实行校长负责制,从理论上讲,应当包含以下几个内容:上级宏观领导,校长全面负责,***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②从实践看,优越性非常明显:一是实行校长负责制理顺了学校里的******关系,改变过去以***代***,“领导者不负责,负责者不领导”职责分离的不合理现象。既保证了***的路线、方针、***策在学校的贯彻落实,又使校长的职责权得到统一,可以大胆工作,同时也使其他行***领导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高行***效益。二是加强了思学校思想***治工作。过去支部工作出现忙乱现象,既管***务又抓行***,就会削弱思想***治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既加强和改善***的领导,又加强了学校思想***治工作,***支部可以集中精力抓好学校思想、组织、***治工作,深化了学校的思想***治工作和学生的德育工作。三是加强了各级行***、各个条块的管理作用,实行校长负责制后,使校长及其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明确到人。由于垂直领导,减少了相互磨擦和内耗。克服了过去工作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与委员制的集体领导体制相比,校长负责制不再是“决策时人人负责,承担责任时却人人不负责。”学校相对有了办学自、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权等,改变了以往领导体制带来的职责权分离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然而,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过程中又伴随着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现象,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干群关系的不良和腐败现象的滋生的大环境下,出现的学校内部的民主管理和制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一是学校校长在管理过程中决策不民主,开设“一言堂”,专横独断,排除异已,唯亲是任,借校长负责制的名义任意使用任免权,甚至打击报复教师;二是在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中,任意使用学校经费,挥霍公款,中包私囊,这类腐败现象在一些地区的中小学中时有出现;三是学校行***管理过程中,校长不能真正负起责任,没有实权执行决策,***府部门统得过死,包得过多。即实际中,普遍存在着校长责大权小利小的矛盾。“论责任,校长要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负全面责任,学校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工、青、妇,德、智、体、美、劳,生、老、病、死、伤,都是校长不可推卸的任务,哪个方面出了问题都可以找校长,批评校长,让校长负责。论权力,给予校长的实在有限:就人权而言,想要的优秀教师无权调入,不能教课的教师无法调出;就财权而言,多数学校教育经费除了人头经费,公用经费所剩无几,支付正常办公经费尚有困难,更谈不上自由支配,校长为筹措资金忙得筋疲力尽;社会上还要指责。论待遇,我国中小学校长待遇是比较低的。”①也就是说,校长的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权不能到位。四是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教职工的地位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保证,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等。五是有些中小学校长事业心不强,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②据对516名教职工调查结果,目前的校长80.8%教职工认为是不够民主或“一言堂”和比较独断专横(见下表)
调查对象中小学教师516人,调查时间2002年11月,你认为你现在的校长在管理中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以“√”表示,统计结果是:
充分民主比较民主民主集中相结合集中为主,不够民主“一言堂”独断
0227712928%
04.2%15%25%55.8%
透视以上四类问题现象,其产生的根源有四点:
根源之一,校长自我角色的调适尚未到位,今日校长中的绝大多数曾是学校某一方面工作的能手,多年的业务工作养成了他们遇事亲力而为、任劳任怨、勤恳务实的工作作风。如今做校长,扮演的角色已经改变,但由于心理习惯定势,其自我角色没有随即调适到位,仍把当日做具体业务工作时的工作方式或多或少地带到校长岗位上,一如既往地身先士卒、事必躬亲,便造成了今日之越俎代庖,种别人田,荒了自己家地的现象。
根源之二,追求功绩的需要。校长负责制不但赋予了校长管理学校的实权,也明确了校长担负的责任。中小学校长一般都是教育教学业务上的尖子,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肯吃苦、能负责,追求成功。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理,往往会促使其滥用手中的权力。
根源之三,长期封建专制统治积淀的落后权力传统影响。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它积淀了人治大于法治,权力高于一切的落后传统,以至今天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根深蒂固。人们在心理上做了权力的奴隶。中小学校长在中华大地上成长起来,或深或浅地受到了传统的影响。
根源之四,利益的驱使。权与利从来都是两位一体的,有权就能带来额外的利益。特别是当今社会,一切都商品化、利益化。学校又不是处于真空之中,自然也不能脱俗。一些师德修养本身就差,投机钻营的人一旦坐到校长宝座上,手中有权了,便会搞权钱交易,①。以上的几类问题的产生也与在实施校长负责制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校长负责制,如何建立健全的校长负责制相配套的民主管理机制,如何正确处理校长负责制与民主管理的关系,如何提高校长负责制和建立校长权力制衡机制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何正确有效实施校长负责?笔者认为:既要正确全面地理解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和外延,还要建立相应的配套的机制。
一、建立学校自主的办学机制
建立合适的自主办学机制是完善学校管理体制的基础和前提。长期以来,地方***府及各级教育行***部门对学校统得太死,管得太多,限制了学校自身的发展和管理活力。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变革。
1、实行两权分离。上级教育行***部门代表国家,对学校教育实行宏观管理,学校作为相对***的办学实体和法人单位,应具有最大限度的自主办学权。这一办学自可具体分解为:教育教学权——学校可以自主确立办学目标、工作计划,开展各项改革,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教材,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义务教育以外的学校还应有招生自。人事调配权——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机构,在定编前提下有权调入或调出教职工,全权调配教职工工作任务,全权进行中层及以下管理岗位的职务设置、任免事项。经费支配权——在遵守财经规则的前提下,可自主统筹安排使用学校预算内事业经费和预算外经费,自行确定资金、实物等分配方案,合理确定各项收费标准,全权使用、合理处置校舍及其它设备,根据需要利用各种渠道筹集资金,进行自主建房、修缮等基建工作。
2、转变***府职能。地方***府与各级教育机关应精简行***机构,简化办事程序,下放一定权力,提高工作效率。尤其要彻底改变放权过程中的“上放下不放、明放暗不放、虚放实不放”的现象。同时,教育行***部门应从直接的微观控制学校转变为间接的宏观凋节,着重在四项管理职能上,对地方教育布局和事业发展进行“规划”;对教育、管理的各种关系如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等问题进行“协调”;对学校各项工作诸如输送信息、参加培训、学术研究以及配备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各种“服务”;对学校办学方向、执行***策法规、教育质量与管理效益等进行“监督”。
3、提供法规保障。除高等学校外,目前尚无中小学扩大办学自的权威性法规,因此中小学在办学自的确认和使用上,不能不有所顾忌。尤其涉及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职务评审、考核评价等方面,学校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尽快从法规上确定中小学办学自是十分迫切的。
二、实行“三位一体”制度
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实行校长负责制,而校长负责制的含义和实质是科学的社会责任制,即按性质和功能划分的职、责、权、利相一致的责任制。这种责任制具体落实为校长受上级***与***府的委托负全面领导责任与***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制度。这种制度不是简单的由书记负责到校长负责的权力转移,它是个结构的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是一个由行***管理系统、监督系统、咨询和反馈系统的有机构成的整体。这种制度要求重新确立学校***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强化***组织的保证、监督的职能;这种制度要求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要作为常设机构,有专人牵头负责,学校中层以上的行***人员可以当选为教代会代表,但不应兼任教代会的常任理事,以免降低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凡属学校重大问题都要经过职代会的审议,职代会要有权评审、监督校长工作。“三位一体”制度的实施着重要解决好这样一个问题,即校长的全面负责与***支部的保证监督和教职工的民主管理的关系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求校长必须遵循三个原则:(1)要坚持***的***治思想、方针***策的领导,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2)要体现民主集中制;(3)要坚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原则。
“三位一体”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各自的功能与职责。
校长全面负责: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府主管部门和上级教育行***部门承担学校管理的全部责任,对学校教育、教学和行***管理全面负责,统一领导,其具体职权是:一是决策权,校长有权根据***的方针***策和上级的指令,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确定学校的办学目标,制订工作计划和各项实施方案,有权决定学校一切重大问题,如管理机构的设置与变更,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的采用与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订立和修订,学校发展规划与基建规模的确定等;二是指挥权,校长有权按级下达任务,可以按管理层次授权,授职,有权审批下属的工作计划,检查考核基层工作成效,纠正其工作中的偏向和错误,校长在行使上述职权时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均必须服从;三是人事权,校长有配备学校干部和教师的权力,有权组“阁”,提名副校长,任免中层和基层干部,有权调整和改革内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有权聘任教职工和考核奖惩教职工;四是财***权,校长有权支配国家拨给的教学经费,有权在***策许可的范围内自筹资金,并根据学校需要加以使用,有权建立校长基金,用于奖励先进。
***组织保证监督:学校实施校长负责制后,是学校管理体制的改变,决不意味着取消***的领导,而是领导方式的改变,既不能象过去那样行***工作去包揽、代替,也不能把自身依附于行***的从属地位,而要发挥***组织的保证监督和***治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有效地保证,就是要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加强对学校思想***治工作的领导,保证***的路线、方针、***策、国家的法律、法令在学校能得到全面正确的具体落实,保证学校教学计划的认真执行,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校长的决策指挥的正确、民主、畅通。二是认真监督:对校长贯彻方针,办学方向,***策落实,队伍建设,决策科学化等加以认真监督,对校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督促检查及时纠正,并定期听取校长关于学校工作的汇报,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决策。三是积极协调,在加强对教职工大会、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的同时,积极协调***、***、工三方面关系,充分调动三方面的积极性,并及时主动地将***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校长,总之,***组织与校行***是工作上分,目标上合,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制度上分,关系上合,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同心协力,互相配合。
教职工民主参与:教职工对校长来说是管理对象,而对于整个教育体系来说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机构,教职工通过教代会对校长行使的职权履行审议,决定、监督、推荐五大职权,只有落实了教代会的这些权力,才能提高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参***议***的积极性。在实施校长负责制的过程中,教职工不但要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而且校长更要虚心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实行高度民主基础上的高度集中,使校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保障校长职权的顺利实施。以参与为基础,加强民主监督也是教职工民主参与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职工进行民主参与,行使民主监督权力能集中广大教职工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协调干群关系,促进校长及其它行***领导自我控制、自我调整,更好地开展工作,从而有利校长负责制的全面实施。
三、建立校长的权力制衡机制
1、建立权力制衡机制的意义。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必然导致校长权力的扩大,意味着校长对内作为学校的***,具有统一指挥各项工作的权力,并能对有关重要问题实施最终的决定权和否决权:对外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随着校长权力的扩大,自然会使人们重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保证校长正确地行使权力而不是滥用权力?一般说来,校长个人素质良好、思想品德高尚、管理水平高超,那么他行使权力的准确性、合理性就高,反之就低。但是要保证校长都能正确行使权力而不造成权力越规,就不能仅仅依靠校长个人素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依靠严格的制度和有力的组织措施的约束,为此,有必要建立起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制衡,原意指一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控制,后来逐渐转化为指对权力的管理、监督和制约。对校长的权力制衡,就是通过学校内部和外部的组织、机构、制度,约束和规范校长的思想与行为,从而使校长在行使权力、全面指挥的过程中,能始终符合广大教职工的意愿和根本利益,符合学校的整体目标。校长权力的运用,也只有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范,并始终处于有关组织和全体学校成员的严格监督、制约之下,才能真正确保其决策指挥的正确性和管理措施的合理性,从而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效能,同时又实现了自身的领导权威。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说实行校长负责制这种新体制后校长的权力应受制约,并不意味着校长的权力已经相当充分,确切地讲,当前校长的权力还是很不够的,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多方面牵制。我们是以校长负责制的科学含义和发展进程来探讨这个问题的。要负责就必须要有权力,要充分负责就必须要有充分的权力,没有权力就谈不上什么校长负责制;同时有权力就必须有制约,有权力的运行机制就必须要有权力的制衡机制。这种调控和制约的结果,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校长的领导权威。
2、建立权力制衡机制的基本途径。要使校长恰当地行使权力,就应当有效地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制衡,我们考虑的基本途径有三条:(1)以权力约束权力。校长用权,本身就因为有权,制衡机制要发生效应,产生对校长的有力影响和约束力,也就必须有与校长权力相对应的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制衡机制的关键所在。这种对校长的制约权力,应从多方面予以考虑:首先是上级的权力,要求教育行***部门和督导人员密切关注学校情况,发现问题后能及时予以制止,责令校长迅速改正。其次是学校***支部的权力,要求其发挥强大的***治影响力,保证校长决策和办学措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的轨道行进;要认真考察校长提出的学校干部人选,并积极提出建议;建立工作汇报制度,定时听取校长的汇报;对校长违和国家***策的行为,有权提出质询、批评,并视实际情况通过组织渠道向上级反映。再次是教代会的权力,教代会应与***支部脱构;教代会应有自己的常务小组,具有半官办和福利色彩的工会委员会不宜充作教代会的常务机构;保证教代会对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对校长工作报告的审议权,对教职工福利开支和住房分配等项目的审核权,以及对校长在内的学校行***干部的弹劾权。(2)以权利约束权力,任何权力越轨和职权的滥用,必然伴生出对教职工民利和根本利益的侵犯,因此,从保障教职工民利充分实现这一点出发,也可以对校长的权力行使构成制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广大教职工理所当然是学校的主人,只要教职工具有一定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就能积极地参***议***,发挥当家作主的作用,这就构成了权力制衡的客观基础。教职工民利的行使,可以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舆论监督、参谋咨询、对话质询、平等协商等方式来实现。明智的校长,不仅不会压抑教职工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行为,相反,他还能为教职工充分行使民利提供各种保证。因此,以权利制约权力,是一条有效的制衡途径。(3)以责任约束权力。以权力约束权力,其前提是必须有一定外力保证,而以责任约束权力,着眼点是放在权力主体——校长的自我制约上,进一步说这种自我制约并非只是靠校长本人的良知和道德水准,而主要是建立一套明晰可行的责任规定,让校长承担起各种可能的权力后果所带来的责任行为。这种责任可以是***治性的,也可以是经济性的;可以是奖励性的,也可以是惩罚性。以权利约束权力,是确保教职工的利益不受侵犯,而以责任约束权力,则是通过制度化、标准化的规定,让校长随时明白自己行使权力所承担的责任后果,从而使其主动、自觉地警惕权力越规甚至滥用权力行为的出现。
校长职责篇10
关键词:校长负责制 内涵 弊端
中***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1
1985年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93年中共中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我国中小学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以解决我国中小学管理中“******不分”、“权责不明”、“责任推委”的问题,增强决策的果断性和灵活性,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但是校长负责制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管理体制,它在运行中是否存在弊端,这一切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答案。本文主要从分析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入手,联系实际情况,探析我国现行校长负责制的弊端。
一、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学术界对校长负责制的内涵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80年代萧宗六先生提出的“四要素说” 即“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第二种区别于这种校长负责制的“四要素说”,认为校长负责制的内涵是,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笔者赞同“四要素说”,认为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就是,在上级机关的领导下,校长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合法行使权力,学校***支部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
二、运行中存在的弊端探析
校长负责制内涵的“四要素说”清晰地构建了改制度运行的基本原则,坚持这一原则能有效地保障实行的有效性,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人为、法律规定模糊、制度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的干扰,使得校长负责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弊端:
第一,行***权力干涉过多。在施行校长负责制的过程中,学校仍处于外控的管理模式之下,地方教育行***部门对学校的层级化和集权式管理还未根本改变。在行***权力过多的干涉下,学校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行***部门的指挥,而不能依法自主办学。校长负责制出现有名无实的趋势。比如:实行了自主聘任,其他富余的人员还得要“自行消化”,不能对其实行解聘。又如实际中一些不合格教师由于工作没有落实,到教委一闹,最后上级行***部门还是要从学校的校长开刀,一顿批评过后还得要把人消化。完全不顾学校的自主性。同时教育行***部门对学校的各种检查评比层出不穷,致使校长只是上级领导的执行者,而不是实践自己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第二,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实际运行中,校长负责制处于一种“软约束”状态,说得更直白一些,现行的校长负责制就是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不少学校把校长负责制演变为校长专断制。校长常把“我一个说了算”挂在嘴边。搞一言堂,容不得他人意见,独断专行,肆意践踏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甚至否定学校工会、***支部、职代会的存在和监督。如果对校长的权力缺少监督机制,没有必要的制约,就有可能使相互监督、综合决策和协商议事成为空谈,相反可能会为专权、滥用权力和打开通道,滋生官僚行为。
第三,学校的民主管理作用弱小。根据“四要素说”,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表明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是校长负责制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但学校的实际情况是,许多学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形同虚设,校长在大会中起领导作用,大会异化为校长命令的执行机构,职代会的人员也由校长安排,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发挥民主管理应有的作用。而其他民主管理形式的作用微乎其微如学生会、家长会、专题讨论座谈会,均是唯校长命是从。学校的民主管理作用弱小,导致了校长在学校工作中大搞“一言堂”。
为了使校长负责制科学地运行,现行体制就要对校长充分授权和充分监督,学校的民主管理发挥积极作用。校长既有责又有权,才能切实地担负起管好学校、办好教育的责任。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在充分给校长放权的同时,又要对校长用权及承担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加强职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丰富学校民主管理形式。
参考文献:
[1]柳斌.关于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几个问题.中小学管理.1989(2).
[2]李庆忠.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探索.基础教育研究.1997(6).
[3]肖莉.校长负责制与校长权力.中小学学校管理.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