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课堂笔记篇1
关键词: 小练笔 语用能力 培养途径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崔峦教授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资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而进行课堂“小练笔”,最能体现学生独特的情感和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呢?在新一轮课改实验中,我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就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做了尝试,有了以下体会。
一、在质疑问难中小练笔
阅读是由主体操作进行的一种行为,它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贵存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书旁记下自己的疑问,以便通过进一步阅读理解或与别人讨论交流解决疑问。
例如《穷人》一文,在教师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在课题旁记下自己的疑问。某些学生记下了这些问题:文中的“穷人”指谁?“穷”到什么程度?课题为什么以“穷人”为题?文中是否只写穷人的“穷”?能抓住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前提,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中要敢于写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促进学生在再次阅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针对疑问深入思考、探究、理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在理解课文中小练笔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自主学,阅读课文,写下自己的理解,可以促使学生主动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富有个性地理解课文,并获得亲自参与学习的积极体验。
三、在个性化的评价中小练笔
评价是一种主观体验,即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需要学生驱遣想象,调动情感,对文章不仅“分析地研究”,而且“综合地感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真正领略“文章的细微曲折之处”,窥见作者的思想感情,进入阅读境界,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细节、语言、表达方法等作出评价。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后,我让学生在书上的插***――“***专注地批阅文件”旁写一写:当你看到***那专注的工作神情时,你对***有何评价?学生在课文插***旁写上自己对***的高度评价。其中有位学生这样写道:“***,你是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人,你的一生永远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把***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唯独没有自己。你为了***的事业是那么的辛苦,那么的劳累,可你却没有一点怨言。在病重期间,你却不是躺在病床上休息,而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地为***工作,更是为人民着想,处处关心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啊!你是多么的劳苦功高,多么的伟大。你那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你那生活简朴,平易近人的崇高品质将永远牢记在人民的心中。***,人民的好***,我们永远怀念你!”多么感人的语言,多么强烈的感情。的伟大形象自然地铭记在学生的心里。可见这种评价性的“小练笔”不是为了加强记忆,而是促进思考,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的学习过程。
这样的“小练笔”,正是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写出自己的主观感受,真正做到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在感悟体会中小练笔
阅读的本质是一种对话,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对话的中心应该是每个学生个人。因此,阅读应成为学生与文、教师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如学完《顶碗少年》一课后,我让学生在读完全文后写出自己的感想。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同学写得非常精彩,认识深刻,领悟到课文的内涵,从“少年”的多次失败中谈出自己的人生哲理。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成功总是在一次次失败之后,所以,我们不能为失败所退缩,所失望,要知道,名人之所以是名人,他们不仅有令人折服的地方,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常与失败作斗争。每一个成功人的背后,总是曲折的,总是坎坷的,而人与人的不同,就是,有些人战胜了困难,便成为了强者,而对困难低头却是弱者,弱肉强食,让我们都做一个强者吧!”
这样的“小练笔”正是学生与课本进行心灵碰撞的产物,是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人生感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感染和教育。
总之,实践告诉我们,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是促进学生学会阅读,积极创作的好方法,它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充满热情的、***的、会思考的读者,会创作的作者,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表现自我,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写作成功的快乐。的确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课堂“小练笔”,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写作漫谈[C].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63.
[2]崔峦.在全国第八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EB/OL].2012-10-22.
穷人课堂笔记篇2
课文是每个语文老师教学上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结合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造各种情景,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中学课本里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抱有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在从课外讲到课内,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上了一个台阶。比如在《背影》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针对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认为母亲很好,对父亲有着颇多怨言。难以理解课文中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我先让学生自由诉说自己对父亲的不满,然后和学生讲述了自己父亲对我疼爱的一个小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讲述自己父亲的爱。又如在教学《一件小事》中,我给形式讲了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一位老太太给手提大袋小袋的我让坐的故事,形式很快明白小事中蕴涵的美好心灵。做文同做人。有的时候要明白课文,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做人,我通过自己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跳出课文的同时也是在理解课文。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景,取的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学习活动(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主要靠学习体会——学生去参与,去实践完成的。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不能满足于对课文的分析,而要求学生进入生活,去分析生活中的大语文,但同样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进入生活的情境中。比如在《人类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来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不过课文毕竟是有局限的,生活中变化无穷的语言比课本上的要丰富多彩得多。从课本中走出来,到生活中去采撷变化无穷的语言之花。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变化无穷的语言呢?学生的回答是多中多样的。如“《中国电视报》报中国电视”这条广告用语把一个报的一处词序加以变化,宣传了这张报纸的功能。又如:我成绩上升时回到家,爸爸大方地说“吃什么弄什么”,成绩下降时回到家,我也不啃声而是爸爸“弄什么吃什么”。语言的魅力和功底来自于对书法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我给学生讲了明朝才子解语的故事:解语家院门外是财主家的一片竹林。有一年大年三十那天,7岁的解语在院门上贴了一副红春联:“门外千竿竹,屋内万卷书”对仗工整,文笔端庄,吸引了全村读书人。财主见穷人比他还神气,竟派人把竹林砍掉了,想当场给解语来个难看。解语当然明白财主的用心,立即拿笔砚在春联下又添了两字,变成“门外千竿竹短,屋内万卷书长”。财主见了更为恼火,干脆叫人把竹林连根刨掉了。心想这回看你这个毛孩还有还啥咒可念!可是聪明的解语连想都没有多想,在春联下挥笔又添了两字,这门联就成为:“门外千竿竹短命,屋内万卷书长存”。着两个字一添,财主可傻了眼,再也不想出别的鬼点子,只好自认倒霉。看,这就是语言文字的的魅力。
有的时候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如《皇帝的新装》中,有一些十分适合表演的素材。骗子织布的动作,大臣观察的动作,由学生表演,学生为了表演,自然对课文认真研究。在初二说明文的教学中,表演情景有时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二《核舟记》里多涉及空间位置,我让学生自习课文,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神态。分成小组表演。学生门认真研究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在理解上的偏差。最终得出了正确的表演位置。又如出三的小说单元中《孔乙己》和《范进中举》这两课,都有很好的表演素材。《孔乙己》中我以讲台做为酒店的柜台,请学生表演酒店里的情景。在《范进中举》中请学生做出范进中举时的“拍、笑”等动作,同时结合语言,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很快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描写语言有了甲深的认识。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加快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创设课堂情景,发挥语文教学的情景效应,离不开良好的语言习惯培养。在教学中,书写习惯、读报和阅读短小精美文章的习惯、认真写作的习惯、整理笔记的习惯、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合作探讨的习惯等都在情景教学中培养。良好习惯的形成进一步提升了语文学习的能力。
穷人课堂笔记篇3
学生在课堂上学知识时,除了专心听讲,用心思考外,还应做好笔记。小学中段的语文笔记怎么记?记什么?在这我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语文是学生学习各科文化知识的基础的基础,无论哪种学科都与它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语文知识的确是范围广、奥秘深、无边际、无止境,要想学好它就得付出许多努力,作好读书笔记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语文课堂笔记呢?
1.记老师的板书
教师的板书是通过教师精心计划设计好的,从板书上能突出教师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板书对所教学的内容一目了然。记好板书,有利于我们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除理科题的演算过程外,一般应完整地记下主板书的内容。 教师为了强化重点难点,通常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和绘画,并用文字、符号、线条、***表等形式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我们这样设计,层次清晰,揭示了文章的心思想及作者的写作意***,突出了重点,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结构有了总体的了解,对复习巩固有很大的帮助。
2.记听课的主要内容
笔记时,既要注意老师讲解的知识体系,更要注意抓住讲解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记下关键语句。要注意记下老师提醒的应注意的问题和强调容易出错的地方,记下基本概念的要点,基本原理、定理、规则等的主要论据、论证方法、运用范围及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等。老师在讲到重点或难点内容时,总会有一些暗示的:他们或者在讲前有意停一下,以引起你的注意,或者在讲后把内容重复一遍,以加强你的记忆。我们要悉心观察,及时笔记。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我们要抓住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忍饥挨饿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可怜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并看见了四次美好的幻觉,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的火柴梗冻死在街头。文章的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四次美好的幻景: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火炉、肚子里填满食物的喷香的烤鹅、挂满礼物的美丽圣诞树、疼爱她的慈祥的奶奶。"等内容进行课堂笔记 。
同时要切记,记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正常听课和思考,这就要求在记笔记时把握好时机。记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没记下来的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记笔记的内容一般是:①知识的重、难点。②知识的疑点。③记书本上没有、老师补充的知识点。有些内容则无需记笔记:①次要的知识。②一看就懂的内容。③教材中的一般知识。
3 让"被动"变"主动"
在老师的要求下模仿着做笔记,无疑是一种被动的做法,但是,只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训练,是可以变成学生主动的行为的。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主动地做笔记,我经常在课堂上表扬一些积极做笔记的同学,还给他们奖励小红花,也在展示台上展示他们的笔记,让所有同学都向他们学习,激起其他同学的不服输心理。在实践中发现,这样的奖励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很有效的。现在,我班有不少的学生已经不再是每次都要老师叫做笔记才做笔记,而是每当看到我在黑板上把一些例如多音字、课外知识等板书出来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抄写好在相应的位置。这点我班的诗琪同学尤其主动,有时甚至还没有等我写出来,她早就把文中的多音字在相应的地方写好了。由此看来,只要使用一定的激励方式是可以让学生做笔记由"被动"变成"主动"的。可见,激励也是培养做笔记习惯的一种不错的方式。
4 让"主动"成"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能在课堂上主动地做笔记,是十分难得的,这说明他们已经逐渐形成了习惯。但是,假如在课外又会怎样呢?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家长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常常主动联系家长,让家长帮忙留意并指导孩子在看课外书时做好相关的摘抄记录,提高孩子的阅读效果。我给了家长一些建议:①大力的支持与鼓励:在家父母可以给孩子每一个笔记给予小奖励,让孩子能有成就感,这样很快就能养成这个习惯了;②不直接揪出错误:孩子们能完成一个笔记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做错了还一味的批评和打骂,那就会前功尽废,所以一定要以引导为主;③严格要求书写美观:好的书写习惯也能体现这个人的素质,如果孩子每一次都能认真地摘录课外知识,书写整洁大方,那么孩子不但可以真正学习到课外知识,更重要的是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也随之而形成。因此,家长也必须督促好孩子每次认真地做课外摘抄笔记。
5.笔记整理可按以下顺序进行:
5.1忆。"趁热打铁",课后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它使笔记有"可整性"。
5.2补。课堂上做的笔记,因为是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甚至以符号代文字等情况。要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5.3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教学(学习)目的、解答课后练习有关的内容的修改,确保笔记的"准确性"。
穷人课堂笔记篇4
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 自学能力
所谓自学,就是受教育者在没有接受指导和教育的情况下掌握某种技能的过程。而决定学生实现自学质量的高低的重要因素是自学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身所蕴藏的学习潜力和价值像金子那样充分发挥出光芒,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学效果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教师从“危机”的心理重压下解脱出来。
一、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的现象以及只注重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仍热衷于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讲代练,不分主次地一讲到底、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此,师生关系演化为一种主宰与臣服的关系,在学生表现出来的“越轨”,“异端”倾向或暴露出缺点时,常常斥责讥讽挖苦学生,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导”,而变成“主宰”, 而是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指导学法的意识,学生自然不能很好领悟自学规律。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其作用的范围也应是有限的,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以后必须要加强自学能力。因此,教师不应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学生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不仅得益于一时,而且受用一生。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比传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
二、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训练学生自学能力
既然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那么,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学习努力便成为信息交流、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的关键。因此,要求学生在充分的课堂预习和充足的知识准的基础上,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和分析。在听课时,教师一再强调的知识点应着重注意,未搞清楚的易错、 易混、理解不清或模棱两可的内容,尤其是经老师讲解仍不懂的,都要及时记在笔记本上(或者标注在书页的字里行间),还要对照反思。如果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老师不同,学习小组可以开展专题讨论,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畅所欲言,提高对某一方面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当一节课上完后,书本上就能附注了“大”或“小”的标记,这种笔记法不仅能掌握好课堂知识,还能发展自己的认识能力,便于以后复习。
三、建立有效的课堂学生学习评价机制,树立自学理念
1.进行“课外阅读”星级考评制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一个人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至关重要。所以,笔者在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在班级开展“每日一读”活动,全班轮流,每人一天,然后要求学生勤做笔记和思考记录,每周的两节语文课用来交流、展示与讨论,由学生打分,全班得分最多的十个同学被评为“我阅读、我快乐、我智慧”的阅读之星,可以给予一定奖励。
2.重视自学课堂自我评价环节,发挥自我评价的教育作用
为了把培养高中生语文自学能力落到实处,让学生拥有率真灵动的学习激情,每周拿出一节阅读课在课堂上主要是让学生自学为主,致力于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决问题。
具体指导的方面有:(1)自学前,应引导学生认读目标,从整体上感知本课学习任务,并制定自学提纲。要求具有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2)培养学习者***学习、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工具书),进行积极的***思考,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养成先***思考,然后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寻找答案的习惯。(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探究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里的合作与讨论,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让学生获得了在面对问题时如何多方面的思维,以寻找最佳答案。(4)展示成果,推广经验,促进共享。学生们结合自己的阅读、作品等,交流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共同分享学习中的收获,回顾、巩固知识点,实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3.科学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在每一次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之前,笔者就指导学生列个计划,掌握好复习时间。真正的大考即将到来,学生就可以很轻松地掌握复习的方法,进而捕捉语文的阶段性特征,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复习中去。制定好科学的冲刺复习计划是自主复习的保障,在指导学生列计划时要在掌握复习要点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好复习的时间,要具体而详细。学生依据计划自主学习,查漏补缺,整理消化知识点,教师仅答疑解惑。这样,复习起来既集中又重点突出,既有一定的逻辑性,又极大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起到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从语文教学本身来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当说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达到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有力保证。传授知识,数量有限,培养能力,受用无穷。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因此,我们应该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多下功夫。
参考文献:
穷人课堂笔记篇5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class teaching, and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changes and history status of Military Tactics of Sunzi , and analyzes and points out it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 enlightenment of some arguments, counsel in Military Tactics of Sunzi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situation and teaching cases. Teaching practice proved: in the higher class the timely application of certain strategies of Military Tactics of Sunzi get good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potential of the teaching effect is limitless.
关键词:孙子兵法;高等课堂教学;创新教学
Key words: Military Tactics of Sunzi;higher class teaching;innovative teaching
中***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185-01
0引言
孙子兵法博大精深,经历二千五百年却独具长衍不衰之生命伟力,其影响力与辐射度纵历古今、横跨中外,渗透于***事、***治、经济及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甚至日常生活中,兵法中诸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这样的警句名言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实乃国之瑰宝[1]。笔者长期从事高等院校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尝试将孙子兵法中的一些思想精髓与现代教学理念有效地结合起来,改善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能够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1高等课堂教学的特点
课堂教学是一项师生双向互动的、复杂的交际活动,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相对初等教学,高等课堂教学会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在教学对象上,高等院校学生相对于初等学校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学习主体意识更强,自主学习比例增多,相应地在课堂教学中,应更讲究技术技巧,应给他们留有更多的思考与引申空间。
1.2 在教学目的上,高等课堂教学更加侧重于对学习思路的启发、对新的学习内容及其本质的点拨、对重难点的提示及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1.3 在高等课堂教学内容上,可以用德国教学家第斯多惠一句话来说明:“只教给学生最本质、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掌握这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记忆里”[2]。
2孙子兵法简述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事家、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所著(约与孔子同时期),人称“兵经”、“兵学圣典”。该书分“始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争”、“九变”、“行***”、“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十三篇,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总结、论述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战争经验。虽出发点立于***事,影响力却远超越***事,并以其深刻的哲理性、广泛的应用性、长久的可鉴性,流传古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被称为“人类智慧的宝库”,蕴含着丰富的辨析判断、逻辑推理及发明创造的灵感与精华。唐代杜牧《樊川文集》云:“其孙子所著十三篇,自武死后凡千岁,将兵者有成者、有败者,勘其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一想抵挡,犹印圈模刻,一不差跌”,其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3孙子兵法对高等课堂教学实践的启示
正是基于高等课堂教学灵活性大、启发性强、自主性多、能动性高等鲜明特点,以及孙子兵法强大智慧的可挖掘性,促使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孙子兵法的智慧去改善自己的教学,在此将一些拙见与大家交流一二。
3.1 “动而不迷,举而不穷”(释义:目标坚定不移,对策变化无穷):课程教学目标、大纲及实施计划一定要非常明确,一切课堂教学活动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具体做法:在《机械制***》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层次有中专、大专与本科三个层次,在课堂教学设计阶段,针对不同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大纲与实施计划。对中专与大专学生,将教学目标重点放在绘***与识***的基本技能上;而对于本科学生,除两项基本技能外,还要重点确立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三维二维”思维的构建及空间想象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3.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加强师生沟通,多了解学生的基础功底、课程学习需求、对教师及课程的意见建议等,以使自己的课程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具体做法:对中专学生,有的是高中学历,有的是初中学历,有的甚至初中都没毕业。
3.3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释义:让民众与上级的意愿一致),“上下同意者胜”,“视卒如爱子”:应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会在无形之中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提高课程认同度。
3.4 “修道而保法”(释义:善于制导作战的人,修明***治,确保法制,所以能够掌握胜败的主动权),“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G,形也”(释义:胜利者指挥作战,就像在千仞之高决开溪中积水一样,这就是***事实力的“形”):教师在堂课教学中,应该加强师生互动,同时做到奖罚分明,对表现好的应该及时提出表扬,对于表现差的不能放任不管,应该采用提问等恰当的手段引起警惕,并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与引导,提高“三尺讲台”的驾驭能力。
3.5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释义:作战的战术不过奇正,然而奇正的变化就无穷无尽),“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释义:所以每次战胜都不是重复老一套的方式,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践墨随敌,以决战事”(破除陈规,灵活应变,以决定自己的作战行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应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时期、不同形势及时加以变化、创新、调整与改革,提高教学效果[3]。
3.6 “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释义:休整部队不使疲劳,提高士气积蓄力量):课堂教学量与知识点容度要统筹安排,这与“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一致的,以便于学生较为轻松消化吸收为宜;同时讲究讲授技巧、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4结束语
高等课堂教学实践表明,适当运用孙子兵法的谋略对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细节等各方面加以启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孙子兵法之谋略博大精深,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意义还大有潜力可挖,文中所述不能表其一二,还需在教学实践中持续不断地加以运用与总结。
参考文献:
[1]阿坤.孙子兵法通俗译注[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穷人课堂笔记篇6
关键词 电子白板;小学语文;备课
中***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049-02
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式教学相比,电子白板教学更形象、生动。它以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画面,丰富的资源,逼真的音响设备,在上课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打开学生心中好奇的大门。带着学生走进文本,并且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不仅仅对文本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并且凭借大量的资源储备,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作者对话,和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感受到探究、学习的乐趣。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怎样做才能充分发挥电子白板无可比拟的优势呢?
1 利用电子白板改变传统备课方式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决定着课堂效果的优劣。传统的备课由于缺少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设计上受到很大的限制,过多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过度强调课堂的预设,然后按照预定好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电子白板有强大的无所不能的功能,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尽可能放弃以前的束缚,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更多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辟了道路。
电子白板自身资源丰富,教师可以配合这种资源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和多维度思考[1]。电子白板本身的互动功能,让教师的设计思路更放开,更能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比如《詹天佑》这篇课文,传统的备课资料不能让学生体会到“人”字形铁路设计的妙处,现在教师在准备教学资料的时候,就利用电子白板中储备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形象、直观地播放给学生,学生看了视频之后对詹天佑的设计非常叹服。
2 利用电子白板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
电子白板集中了声、像、***、文等多种功能,能够提供文本、***形***像、音频、动画、视频,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坐在座位上思维就可以飞到天南海北、五湖四海。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电子白板无穷魅力的指引下,自主参与课堂,探究学习[2]。
比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有些学生见过海底世界的情景,而有的学生没有这种生活体验,无法领略到海底的奇妙。当笔者利用电子白板给学生播放“神奇的海底世界”的时候,学生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思想随着画面的变换而产生无穷的遐思,思绪飞扬,趣味盎然。这种形象、直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海底,亲身体验海底与众不同的感受。
3 电子白板可以让课堂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
刘国正先生说过:“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3]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只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课堂的有效延伸,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利用电子白板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资料,比如文字、***画、视频等相关资料,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电子白板可以帮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本的束缚,走出课堂,眼界更加广阔,思维更加灵活。比如《黄河象》这节课,学生对黄河象化石非常感兴趣,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除了课本上给我们展示的黄河象落水的那一瞬间的情景,我们还可以做哪些想象?学生带着疑问,课下通过多种形式去查资料,了解黄河象的生活环境,然后写成科技小论文的形式,合理想象黄河象落水的瞬间,作出有科学依据的推理判断,课堂得到完美的拓展延伸。
4 选择恰当的时机,巧用电子白板
电子白板确实为语文课堂插上了灵动的翅膀,课堂焕发了生命力。在这个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进行心灵的沟通,学生激情飞扬,思维活跃,主动探究,获得全新的感受和体验。但是有的教师课堂上过度依赖电子白板,在不应该使用电子白板的情况下非常牵强地使用电子白板,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4]。那么课堂上什么样的时机才是恰到好处地使用电子白板呢?一是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使用电子白板。比如当学生靠自己的想象能力还不能充分理解文本内容的时候,这时电子白板形象、直观的画面就可以帮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二是课堂容量非常大的情况下,电子白板就是很好的辅助工具。电子白板有强大的储备功能,课堂容量大,学生很难一下子把课堂知识全部领悟,这时教师可以把重要的知识点储备起来,最后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帮助学生巩固强化。
5 电子白板可以让学生记得更牢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和巩固练习、还有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是脱节的,一般都是把练习或者测试安排成课外作业,这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违背了新课程减负的理念。电子白板进入小学语文课堂之后,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白板的记录功能直接把学生回答较好的答案记录下来;或者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快速整合资料,编写成当堂测试题,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或者将课堂上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储备起来,专门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些方式都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强化巩固。
电子白板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可以即时“批注”,而且这些批注能让所有的学生看到,而不是教师自己的专利。批注功能就是把上课时即时想到的加注,如此可以是一个教学重点的批注,可以是一种好的方法的批注[5],而且这些批注可以为下一次课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平时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强调学生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因此,在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批注、重组,从而可以把文本上重要的知识点记得更牢固。
总之,电子白板给语文课堂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双边互动提供了契机,为师生深度互动、心灵对话、情感共鸣搭建了桥梁,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个性奔放,赋予课堂新的生命力。电子白板摒弃了传统课堂的弊端,让课堂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在这灵动的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董小红.运用交互电子白板构建和谐语文课堂[J].文教资料,2009(31).
[2]宋文俭.例谈电子白板在语文第一课时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师,2010(20).
[3]吴淑英.用电子白板创设新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8).
穷人课堂笔记篇7
关键字:升华情感;意味无穷;启发思维;拓展延伸
中***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67-01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应当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和环环相扣的中间环节,也应当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因而,我们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时,应精心O计出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的结语,为课堂知识深化推波助澜,并给学生以启发、引导,让他们的思维进入积极状态,主动地去求索知识的真谛。那么,如何设计好我们的课堂结束语呢?
1.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在教学终了之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以情感人,以情促人。许多散文和诗歌本身就非常优美,我们可以在欣赏体会课文的优美语句后,老师可以融入自己真挚的情感,配以优美的音乐,请孩子闭上眼睛在音乐中倾听老师的结束语,让孩子在音乐中入境,尽情地陶醉自己,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充分的舒展,使师生与作者的情感在结束语中得到融合和升华。如教学完《草原》一课,师用声情并茂地语言感染着学生:课文已经学完了,但广阔草原的神奇画面,草原人民的深深情意,蒙汉两族的血肉情意,将永远铭记我们心中。"满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让我们永远记住(生读课题)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画面,让我们永远记住(生读课题)给我们留下的深深情意。这样结束,看似平常,却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既充分发挥了教材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德,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
2.创设高潮,意味无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安排一个"高潮",通过这一高潮把学生推倒一个新的境界中去。而课堂教学中的这个"高潮"设计,正如小说的高潮可以安排在结束一样,也可以安排在结束。这样可准确把握课文情感,以饱含觉悟的语言结尾,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尽情挥洒自己的个性。如教学《西门豹》一课时,学完了西门豹惩治了巫婆,官绅,带领老百姓开渠。到此本节课也结束了,学生理解了内容,也知道了西门豹的为人,他们觉得没有更值得探讨之处了,课堂教学趋向低潮,此时结束,学生印记不深。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我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你认为有没有其他办法也可以破除迷信,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提出多种办法:有的说西门豹官大,只要下令把巫婆,官绅抓起来,并下令禁止河伯娶媳妇就可了;有的说西门豹可以把百姓召集起来,给他们讲道理;有的说西门豹也可以动员百姓开渠,漳河不再闹旱灾,那么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活动也就不攻自破……学生办法越想越多,越讨论趣越浓。这时我进一步追问:这些办法与西门豹采取的做法相比,哪一种更好?学生再一次投入到热烈的争论之中,从对比中,学生体会到了西门豹的做法最高明,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发展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兴趣盎然的讨论中得到了发展。可见,把"高潮"设计在下课前,可以把学生的"心"紧紧"抓做",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神奇效果。
3.巧设悬念,启发思维
"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想上,引他们通过一个阶梯走向知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课堂教学结尾也应该如文章结尾样,创设意在笔后、悬念迭出,课结束而意未尽的回味无穷之感。所以,于课结束时,有时运用巧设悬念的方法,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设置一些能够引起孩子思索和回味的结束语,让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在课后继续进行探究。如在教《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结束语:"这个忠告是给小山村的人吗?他为什么这样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深入思考……
4.续编故事,拓展延伸
小学生对听、编故事情有独钟,像故事较强的记叙文,结尾都可以视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如教学完《晨读》后,我紧住中心句引导学生想像:一二十年以后,这三位少先队员会干什么呢?他们会怎样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去建设自己的家乡?学生们各抒己见:贪玩的男孩会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读书,十年后考上理想的大学。十五年后,勤奋读书的小女孩重点大学毕业,回到农村成为村官,带领家乡的人们科学种养,美化乡村,把家乡建设成美丽富饶的示范乡村。二十年后,坐在右边的那个小男孩成了妙手回春的医生,为村民看病解除痛苦,攻克世界难题--癌症。接着,我让他们自拟题目,把自己所想的在课后写在作文本上。学生兴致高涨。这样的结尾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还使学生因下课铃声而行将关闭的思考的闸门再次打开,何乐而不为?
"好头仍需好尾。"教学中,尾收得好,就更能深刻地表现课堂教学地思想内容,加强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在同学们心中燃起旺盛的探求火焰,取得课虽终而意不尽的效果。因此,为师者有必要精心设计,荡起终课前的涟漪。让我们期待我们的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结束语,让每一节课的"终曲"都余音绕梁,为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吧。
穷人课堂笔记篇8
一、披情入文,创设氛围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作品是作者感情的载体,教学是师生双边情感的交流。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堂应该成为调动学生情感的磁场,教者倾注感情,披情以入文.情动而辞发,学生方能情动于衷,热情澎湃.整个课堂才能情味浓郁。鲁迅先生是伟大的精神战士,他的文章沉郁凝重.含蓄隽永。因时代久远,学生理解他的作品有一定难度。
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笔者为了创造悲愤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设计了以下开头:“今天,我们在这优雅舒适的环境中学习.而七十多年前的学生,他们又在做什么呢?历史倒退70年,让我们回到那个特定的年代。刘和珍作为上世纪20年代的一位女学生,要在动荡、艰难的生活中坚持学习.要从微薄的生活费中抽出一部分购买进步杂志.还要担任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她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而就是这样一位追求进步、和蔼可亲的女青年竟然遭到了敌人的屠杀!”开头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花.学生推己及人,深切体会到***青年可贵的品质.同时,心中也充满了对***派的满腔怒火。这为后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哲理启示,点燃理性火花
哲理,是人类对自然、社会的理性思考。古老的中华文化.积淀了许多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名言警句,有如可口的橄榄.令人回味无穷。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同是教学《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学生在理解了“浓黑的悲凉”和“出离愤怒”之后.第三课时要讲述鲁迅在惨案后的深沉思索。笔者采用顾城的名言“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而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开头,从而带动学生的思维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深入理解鲁迅先生面对沉沉黑夜.将悲愤淤埋心底,在漫漫长夜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时代背景,从而让学生认识鲁迅.认识到这位伟大的精神战士所具有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三、学科渗透,引人入胜
各门学科不是一座孤岛.它们之间相互渗透,有相交的部分。在教学中笔者涉人相关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知晓各学科之间是互融相通的。教学《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我引入china一词的解释.指出西方人认识中国就是从陶瓷开始的.而我国陶瓷工艺品名扬海外,特别是景泰蓝,更让外国人叹为观止。学生听到这儿,兴趣甚浓.于是笔者转入正题:“这些陶瓷工艺品是我国干百年来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做出来的吗?”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急于了解制作景泰蓝的工艺流程。由此.精彩的导语为课堂添色不少。
四、绘声绘色,再现情景
绘声绘色即是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把不闻不见的或是较为抽象的东西描绘得如闻如见.生动形象。这就要求教者用语力求传神,再现栩栩如生的画面,让学生如身临其境。
笔者在教学《鸿门宴》一文时,先向学生朗读了《垓下歌》,接着描绘了霸王别姬的场面:“静夜,战马呜呜悲啸,瑟瑟寒风中传来了刁斗的声音.幽幽哀愁的楚声从四面飘来。项羽在昏黄的灯下,两条疲倦的皱纹掩饰不住他的无奈。那驰名天下的霸王.此刻也只能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叹嘘不已。‘虞姬、虞姬,奈若何’?”见学生渐人情境,我引入正题:“曾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西楚霸王何以走到穷途末路连自己的宝马和女人也保不住?是天时不利还是人性弱点造成的悲剧?鸿门宴是项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我们可从中窥探项羽失败的根源。”学生听后,兴致浓郁,都想探索项羽悲剧的根源。这样的导课方式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随机应变,引入话题
穷人课堂笔记篇9
一、数学教学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但是我们在讲解的时候应该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它。
比如在学习“乘方”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讲了有关国际象棋的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着说。大臣回答说:“就怕国王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故事讲到这里,笔者紧接着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算一算大约需要多少米吗?”学生带着问题写出了开始的一些数,并很快找到了其中的规律――后面这个数是前面这个数的两倍。笔者让学生多算几个,学生发现数越来越大,变化也越来越快,计算起来越来越费力了。这时,笔者告诉学生:“为了让这种记法更简洁,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那就是――乘方。”最后,学生估算了一下得出,居然需要大约2000吨大米。这一教学,从一个小故事引入,给出了乘方的概念,从意义到算法,使学生记忆深刻。
又如在“相反数和倒数”的学习中,学生在求解的时候经常一不留神就混淆相反数和倒数两个概念。对此,笔者告诉学生:“相反相反符号相反,倒数倒数脑袋走路。”这样不但让学生印象深刻,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二、数学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生动灵活
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但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上,我们不仅可以穿插小故事,也可以编编顺口溜、歌谣等,使数学教学妙趣横生,从而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记忆新知识。
如在教学“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时,笔者先告诉学生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大大小则无解。”然后给学生解释这里“大”“小”的含义,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先记口诀,然后在解题时不断地去思考。经过几次常规训练后,学生很快就掌握求不等式组的解集了。
又如在讲“代数式的计算化简”时,教师可来一句“下面老师开始变形了!”或“老师开始减肥了,大家看看减肥效果怎么样!”等风趣幽默的话。此外,教师也可以把网络上、电视中出现的一些幽默时髦的语言适当放入课堂上。这样能活跃课堂学习的气氛,使一部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回到课堂上来。
再如在“有理数的乘法”的学习中,学生计算时最容易出错的就是符号了,很多时候,错误的发生很明显,可学生自己却不会发现。对此,笔者给学生讲了“郑副部长”和“符正部长”的故事,此后,笔者在板书解题时,总是不忘问学生一句:“接下来,我该姓‘郑(正)’还是姓‘符(负)’啊?”自此以后,学生在做题时,符号出错的情况大大减少了。
三、数学教学语言要扣“生”心弦,深入“生”心
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宜直接使用数学语言作为讲授语言,尤其在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初级阶段,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先将数学语言转化成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然后在教学或例题讲解过程中慢慢渗透,而不能急于一步到位。
如七年级新生在刚学习“有理数”时,经常会忘记考虑“0”。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笔者在第一次出现“0”的时候就告诉学生:“从今天起,‘0’这个特殊的数就是我们的好朋友了,我们要时刻想着‘0’,‘0’也会想着我们的,千万不要把它丢了哦。”这样,学生在对数进行分类时,正确率大大提高。
四、数学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穷人课堂笔记篇10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让学生乐读书,感受读书乐,才会真正的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就得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激起学生读的兴趣来。教师在平时授课时,就应注意给学生创设情境,精心设置新颖而有吸引力的问题,以唤起学生想学和要探索的内驱力,使他们积极思维,产生好奇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对新知识进行探索。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沁园春・雪》时推荐《诗词》;教《皇帝的新装》时推荐《安徒生童话选》;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多读书;或开设赏析课,介绍名家名篇,使学生领略文章语言的无穷魅力;或根据不同学生的爱好,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同时还可结合课外活动,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阅读比赛和“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我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等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从细微处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喜欢阅读的环境
1.在教室、学校、寝室张贴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些地方张贴适合孩子的名言警句,如: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郭沫若
这些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的字字箴言,对孩子们是一个促进,更是一种警示。这些名言警句如一面面镜子,让孩子们不时的督促着自己读书,似盏盏明灯,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更像一阵阵充满了智慧的春风,吹进孩子的心灵,温暖着他们的心田。
2.创设”好书”推荐区
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很难区分出哪些书是好书,哪些书适合他读。利用教室的一角或一面墙壁,为他们设置一个好书推荐区。
3.创建班级***书室
有的孩子想读书但受家庭条件限制,没书看;有的孩子家里有书,但是种类单一,让学生感受没有新意,失去了兴趣。因此,有必要在教室创建班级***书室,书来源于学生家中的藏书和在学校***书室借来的学生喜爱的书以及班级征订的报刊杂志。
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阅读时,在书上勾点圈画的过程,就是搜索筛选信息、提炼重点的过程,也是咀嚼品种、加深理解的过程。教师要通过严格的要求,强化训练,使学生学会批注。
经常写读书笔记是贮存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与写作素养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一般以如下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1)摘录词语、佳句、成语、谚语和古诗词;(2)摘录文章的中心;(3)摘录有关资料;(4)写心得体会;(5)写对读物的意见或建议等。每学期组织一两次读书笔记展览和评比活动,请优胜者介绍经验。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既增加了词汇量,又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内课外结合,激发读书兴趣
利用课堂所学的阅读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往往会使课外阅读收到更好的效果。首先可以根据文体,指导阅读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在学习了某种文体的课文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就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学习了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向学生推荐《小学生神话故事》这本书。还可以根据作者,指导学生阅读系列作品。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课外去阅读。还可以根据内容,指导阅读相关的文章。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师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关联的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学了《将相和》,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