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游10篇

乡村游篇1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乡村性;本质

婴儿在母腹中长大,便对母亲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而从人类的起源伊始,人类对孕育自己的土地,便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依赖感和回归感。考问心灵,你会由衷发现,原来我们心灵的归宿就是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一方水土一方人,重返田野、回归乡村,就成为架起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密切交往的桥梁。

1 乡村旅游的起源

1.1 国外的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出现在工业***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但是那时候的度假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活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洲,人们开始利用原生态的乡村居所吸引游客,于是乡村旅游在全球兴起。国外乡村旅游的始作俑者是富人与贵族。法国有着古老的乡村旅游传统,然而在早期乡村旅游仅是奢华贵族生活方式的体现;英国在11世纪开始就有贵族狩猎活动的产生,18世纪出现农庄式社会休闲活动;德国于19世纪末产生乡村休闲度假行为;美国乡村旅游活动的发生则与铁路建设、国家公园有直接关系,1992年出台正式的指导乡村旅游发展的***策,主要由美国国家乡村旅游基金负责。加拿大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两种,度假农庄和土著旅游,分别由乡村度假农庄协会和土著旅游协会负责指导和提供服务。在日本、韩国,乡村旅游主要以农场观光的形式出现。乡村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物美价廉、富有特色的食品、浓郁的乡间音乐和舞蹈以及浓浓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成为人们选择乡村游不可抗拒的理由。

1.2 中国的乡村旅游

中国乡村旅游的起始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寄情山水的变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的生活心态;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田野风光;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的乡村生活形态;“苔藓侵阶绿,草色入帘青”的乡村景观……他们住在乡村,一切生活起居、耕作经营都同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体验村野生活的乐趣,陶冶情操,品性移情,却不以农田为基本的谋生方式和手段。这些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桃花源”式的生活就是乡村旅游的雏形。

庄志民在《旅游经济发展的文化空间》一书中指出:“我国历史悠久,农耕文化是一笔凝聚着几千年人类智慧的文化遗产,传统的农耕文明遗迹及生活形态仍大量地存在于现实社会中,这又是一笔能在第三次浪潮文明中重新放射璀璨光芒的宝贵财富。”几千年来,中国农耕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以商鞅“垦草”为代表的农耕思想,“重农抑商”、“耕读为本”的儒家思想代代相传,历经数千年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致在许多人的内心深处都积淀了很强的农耕文化情结。这种农耕文化就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就表现在农耕文化上。

文化是一个特定社会中人们代代相传的一种共享的生活方式,它包括技术、价值观、信仰以及各种约定俗成。这种文化在乡村中的体现就是“乡村性(Rurality)”,或称为“乡土文化”。乡土文化只有保持它固有的自然古朴的特征,符合城市人群对乡村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探究动机和心理,激发人们对理想中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对乡间文化、物质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的认同和回归的心理,才能引起旅游者的共鸣,得到他们的认可,从而促使旅游者更加以回归原始的心态重返大自然的怀抱。

不论国别的差异,不探究生活方式的区别,居住在同一地球上的人们对其养育自己的土地有着不同寻常的眷恋与怀念。回归自然,重返田野,成为现在城市人心底的呼唤。

2 乡村旅游的概念解析

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乡村旅游的概念给予了不同的界定。Gilbert 和Tung(1990年)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欧洲联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4)将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 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其中“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刘德谦(2006年)认为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以及与农事相关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该地进行休憩、观光、体验及学习等活动。沈东生(2010年)觉得乡村旅游是以独特的乡村文化景观、幽美的农业生态环境、参与性强的农事生产活动、传统的民族习俗等为旅游资源,以都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融观赏、考察、参与、娱乐、餐饮、购物、学习、度假于一体,以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娱乐求知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不管学者们从何角度出发来鉴定乡村旅游的内涵,但有一点是想通的,即乡村旅游是发生在有与土地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的、存在永久性居民的非城市地域的旅游活动。永久性居民的存在是乡村旅游的必要条件。概括起来,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来归纳和说明:

2.1 旅游必须以“乡村性”为依托

即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必须建立在旅游者对农耕文化或乡村文化的了解意愿和深深的向往之上,通过对乡村的建筑、民俗等来实现其旅游的目的。

2.2 田园风光、村落景观与乡土文化是乡村性的三大载体,尤其是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是进行乡村旅游的内核,田园风光、村落景观是乡土文化的外在体现。只有三者的统一结合才能让游客深刻体会到乡村的魅力所在。

2.3 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做到:小规模经营、由当地人所有、社区参与、保持文化环境的可持续性。这是开发乡村旅游并实现其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

可见,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具体的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状况、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类型。乡村旅游是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自然环境三者合而为一进行旅游开发,其基本形式是依托城市周边地带的乡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面向城市居民而开发的集观光、旅游、科普、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是加强城乡居民感情沟通、体验乡村劳作、了解风情民俗、领略风光自然和回归原始生态的最佳方式之一,迎合了新世纪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 乡村旅游的本质阐释

通过如上分析,笔者认为乡村旅游的本质即是基于“乡村性”的“农耕文化”。具体来说,要从以下方面把握:

1)从地域的角度出发,强调“乡村”这一特定的地理空间特征,即乡村旅游必须是在乡村的土地及地域范围内进行的旅游活动,而非城市。

2)开展乡村旅游所依托的是涉农资源,即土生土长的村民、婚丧嫁娶等民俗、种植或养殖的劳作情形等。旅游发展的核心是旅游资源,因此涉农资源的存在是乡村旅游开展的基石。乡村旅游资源的表现类型很多:农业文化景观、农耕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传统的村落民居习俗以及与之相和谐的各种副业等,都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事物。如麦场文化,金黄的麦秸垛、摊晒的新麦,用麦秆编草帽辫的村妇村姑等,类似的场景与情调构成一幅田园韵味极浓的农耕画面,勾起游人浓浓的怀旧情感,使其沉浸于陶渊明般的回归感慨之中。

3)在经营上依靠的是当地居民。乡村旅游具有乡村的自然属性和文化特征,具有相对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此乡村旅游的开发者可是是当地***府、企业投资人或者其他,但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一定要让当地居民发挥其主人翁的态度和精神。只有充分依靠当地居民的经营,才能使乡村的旅游资源特色充分突显,才能使旅游者完全沉浸在“乡村”这一特定的旅游氛围中。

4)从产业布局出发,强调了其内容外延。开展乡村旅游,不是单一的乡村居民的产业经济增加,它会达到旅游企业、乡民和旅游者“三方共赢”的效果。

5)从国际惯例出发,强调了其体验需求。以乡村特有的活动内容为主,旅游活动的设置要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

因此,乡村旅游是农村、农民、农业与旅游业四者结合的产物, 其强调的是参与性、体验性、休闲性、过程性, 具有自发、自助、小众的特色。因此开展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以休闲为主的旅游方式的乡村旅游应该会有较好的基础和持续发展的市场需求。

4 挖掘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独树一帜的乡村文化是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本质和核心,更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保证。使乡村的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内容、形式上充分体现出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特色,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色彩和文化内涵,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突出农村天然、质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趣、闲趣、野趣,倾力展现乡村魅力,这对于在城市喧嚣中怠倦的人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也真正实现了城里人重返田野、回归乡村、找寻心灵慰藉的愿望,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敏.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转型-兼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升级[J].旅游学刊,2009(2):70-74.

[2] 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3):12-19.

[3] 李伟.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5.

[4] 沈东生.安徽肖坑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41-43.

[5] 吴权民.关于乡村旅游文化的思考和实践[J].乡村旅游,2007(12):38-41.

乡村游篇2

新 农村 建设

[论文摘要]乡村旅游是建设 社会 主义 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和核心,乡村旅游能够加速乡村文化体系的形成,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经成为转变农村 经济 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途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在增加农村经济收益的同时加速乡村文化体系的形成;而通过挖掘、塑造独特的乡村文化可以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二者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探索

乡村旅游是利用 农业 和农村资源开发的一种综合性旅游产品,是第一产业的资源和第三产业的服务结合创造高附加值的探索,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探索。

(一)乡村旅游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和农业相融合的产物,从乡村旅游的流向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客源——乡村资源”单向度流动的特征,旅游活动主要是以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体验、消费为主,发展乡村旅游直接实现了以城带乡和城乡统筹发展。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带动了城市旅游者在乡村地区的多元消费,而且加速了设施、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向农村地区的流动和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推动力。

同时,将传统农业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复合型循环经济项目的建设,提升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调整农业布局,大力发展标准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增强乡村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并延伸产业链条,进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旨。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发挥旅游业在整个第三产业中的综合、关联和拉动作用,还可以使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强化农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的地位。

(二)乡村旅游丰富了农民增收的途径。

乡村旅游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主要体现在:

1 资源性收入。农民是农业生产资源的最大所有者。发展乡村旅游,农民可以通过出租土地以及土地上拥有的资源,如林果业资源、花卉苗木、 建筑 设施等获得直接的经济收入,这部分收入主要以租金的形式兑现。同时。当前各地正在实践的农民旅游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乡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入了股份合作的理念,将农民转化为持股人,实现股票分红收益,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2 服务性收入。广大农民是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旅游服务的主力***,他们通过开办农村餐馆、农家旅馆、旅游土特产品商店等旅游接待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服务,这部分收人主要以旅游经营收入或工资的形式实现。

3 农产品收入。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农产品销售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将农产品消费融入到游、吃、购、娱、住的整个过程。并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旅游附加值。

4 转移性收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直接推动了餐饮、包装、 运输 等第三产业的繁荣,也推动了地方 财*** 的增长,这更有利于一系列惠农***策的落实,使农民的转移性收入直线增加。

随着农村土地 管理 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 民主 管理制度、现代农村 金融 制度以及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农民的增收渠道也将日益多元化、丰富化。

(三)乡村 旅游 加速了 农村 发展和 社会 主义 新农村建设。

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旅游资金的多渠道筹集,实现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实现了贫困农村地区的脱贫致富,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农村 经济 新的增长点,并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使农村 环境 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的文明程度逐渐提高,在保存农村传统风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同时,提升了乡村形象,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方式。

二、乡村旅游与乡村 文化 建设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源泉。乡村旅游以旅游者了解乡村 历史 、感受乡村文化、体验乡村生活为主要目的,没有乡村文化内涵支撑,乡村旅游就缺少生命力和竞争力,农村中原有的 传统文化 和现代文明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文化精髓,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乡村旅游是乡村文化传承、保护和 传播 的有效载体。我国的历史文化之根在农村,农村深厚的文化积淀彰显了我国乡村发展的悠久历史。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挖掘、整理乡村文化遗存,理顺乡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关系,是积极保护乡村文化,实现文化长远利益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乡村文化更是多姿多彩,独具特色。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当地农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从保护整个乡村文化空间的高度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通过旅游者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可以拓宽乡村优秀文化对外传播的领域和渠道,扩大先进文化的影响。增强优良文化的实力和渗透作用。

乡村文化是维系乡村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旅游吸引力的关键性要素,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也是我国整体文化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乡村旅游的提升发展离不开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撑,乡村文化建设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得以完善、深化,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三、以乡村旅游发展为核心的乡村文化三级体系建设

结合我国目前乡村文化建设现状、乡村旅游发展特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乡村旅游发展为核心的乡村文化建设共包含三级体系:

(一)社区文化体系。

乡村 社会学 家杨懋春指出,乡村社区是以家庭为单位。以村为中坚,以集镇为范围的开放空间。乡村社区能够代表一个 地理 范围内的文化特征(包括传统、风尚、特色等),也能够体现乡村的群体合作,而群体合作是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乡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区的参与。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是指在开展乡村旅游的地区,社区群众全面而有效地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不仅参与旅游决策和规划,还参与旅游地环境保护、旅游地 社会文化 维护等多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恢复或重建乡村历史文化遗迹和乡村文化传统突出历史特色和文化特色,通过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改善、展现乡村特色,通过塑造社区居民的整体形象和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形成社区核心价值体系,并最终发挥社区文化的凝聚作用。

(二)庭院文化体系。

乡村文化庭院。是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根据乡镇自然村庄的布局结构选择的、能够代表乡村典型文化的农户及其庭院,目的在于通过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整个村庄的文化建设。这既有利于对具有特殊价值的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性保护,又能够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 民族 民间文化传承机制。庭院文化建设要求充分挖掘乡村价值观、特色产业及生产生活民俗等,并结合旅游文化氛围营造,在赓续、保护乡村传统的同时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模式有主题院落、寄宿农庄和家庭旅馆等的建设。

乡村游篇3

世界第一大旅游入境地――法国,旅游主要由四大产品体系构成:以滨海游为主体的蓝色旅游,以高山滑雪为特点的白色旅游,以巴黎等城市名胜古迹为代表的城市旅游,以及以美丽乡村风光、土特产品为主要吸引力的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游客量近年来已跃居各项旅游之二,仅次于蓝色旅游。

法国乡村旅游项目主要有九个大项: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村、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和露营农场九个系列。上述项目可划分为美食品尝、休闲和住宿三大类,目的在于创造出一个原真的绿色旅游来吸引寻求安逸和探索的游客,希望通过乡村旅游体现出非现代化水准的新道德观念:一个宁静而自然的乡村环境、宾客受到家一般温暖的欢迎与接待,以及与当地建筑完美结合的家庭旅馆。

法国乡村旅游中的每一个产品及其由产品构建起来的系统都力***保持其原真性与独特性。以“农产品农场”为例,游客可在乡村购买当地的产品,也可享用农场的美食,但是每个农场销售的主要农产品必须是自己所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原则上不可以向外采购,必须是农场种植、养殖的动、植物为主,副材料可以来自农场之外的产区,其生产加工程序必须在农场内部进行,从而保证每个农场都有自己独特的产品。为了保证农产品不是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产物,农场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交有关资料,从制度上保证了乡村旅游与自然和谐,减少了农场之间同质恶性的竞争。

家庭旅馆的建设也同样遵循自然法则,在美丽的村庄,每一座房子与自然的完美和谐共处,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游客在法国可选择古老民居改建的家庭旅馆.也可在洞穴家庭旅馆入住,或者在古城堡中追忆贵族的奢华与浪漫,旧的宗教祠堂改建而成的家庭旅馆散发着古朴、历史与文化的气息,让游客沉醉其中,流连忘返。乡村家庭旅馆按出租与经营特点分为四种类型:

乡村民宿:是一栋***住宅。坐落于乡村,外观与当地风格相一致,用于招待停留一周(或者更长时间)的游客。

床餐出租房:是一种利用居民家多余房间出租的住宿形式,可在房东家中,也可以是房东其他的房子里,房租按天计算,包括当夜住宿和一个早餐服务,房东也可以向游客提供农家餐饮服务。

远足者宿营地:为远足者提供住宿,并适合于为周末和度假的团体客人(朋友、家人、会议、绿色团体、探险团)提供住宿。

户外旅馆:紧邻家庭旅馆的住处,在美丽的乡村环境中,一个绿树成荫的地方。

毫无疑问,法国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地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日、婚礼、家庭聚会、小孩子洗礼等活动都喜欢安排在农庄中进行,乡村也是人们节假日徒步、骑自行车的首选之地。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富有特色的食品、乡间音乐、以及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成为人们选择乡村游不可抗拒的理由,当然价廉物美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乡村游篇4

自2016年7月起,每月1号,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龙场乡秀水村230多名65周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领取500元“孝亲股”的分红。

在秀水村,还是那些田地,那些房子,那些山山水水,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村民们说,“思路变了,日子就变了。”

其实,在西部地区,像这种“无中生有”的案例,也出现在很多地方。发生在甘肃康县长坝镇花桥村、宁夏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和内蒙古卓资县梨花镇壕赖村的巨大变化,都是值得研究的现象。

秀水村:旅游资源变“五股”

2016年春节,作为贵州省乡村旅游后起新秀的安顺市普定县龙场乡秀水村一炮打响:接待游客逾4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120万元。

秀水村虽然与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同处安顺市,却因为底子太薄,贫困人口多,一直没有走上发展旅游的路子。全村有农户972户3074人,主要靠传统种养业和外出务工维持生计。

2015年,F州省提出“千企帮千村”的口号,秀水村成为了兴伟集团的帮扶对象。兴伟集团董事长王伟把秀水村的家底翻一翻发现,全村3000多人,能耕种的土地有5000亩,人均一亩半。这些土地都在大山里,村民只能靠天吃饭。

旅游产业是兴伟集团的一个重要板块,因此王伟决定依托秀水村的自然资源,由集团无偿投资,把这里打造成一个休闲度假的景区。

按照王伟的构想:秀水景区经营模式采用股份制,即“秀水五股”,分别是人头股、土地股、效益股、孝亲股和发展股。其中人头股面向全体村民,占股10%;效益股为员工工资和绩效,占股30%;孝亲股为村里65周岁以上老人按月分红,占股5%;发展股为25%,用作以后发展资金。但占股30%的土地股,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所谓土地股,就是村民们的土地全部交由村集体统一开发,每户人家按照土地亩数领取分红。兴伟集团扶贫办主任张著宇说,农民担心土地入股以后开发建设,发展不起来怎么办?最终,兴伟集团决定从2016年到2025年这十年,由集团来给农民兜底,就是说每年每亩土地分红达不到1000元,兴伟集团就补足到1000元。

依托秀水村秀水河、龙滩、秀水湖等自然风光资源,兴伟集团打造了秀水漂流、龙滩风景区、秀水酒店、秀水商业街、水上乐园、赛车场、跑马场、射箭场、垂钓场等乡村旅游项目。从最早开发的漂流项目到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卡丁车项目,如今秀水村大大小小的游玩景点已经达到了56个。

为了让秀水村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按照“***府主导、企业主推、项目牵动、能人带动”的模式,秀水村成立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生态立体农业观光经济带”。流转全村土地4000余亩,争取到市、县、乡各类产业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目前已种植经果林3000余亩,蔬菜800余亩,葡萄500余亩,中药材1200余亩。

2016年春节,秀水村景区开始试营业。张著宇说,当时预估每天有三五千人进来就可以了,但是大年初一当天就来了差不多5万人。巨大的客流量一直持续到正月底,平均每天都有上万人来到秀水村。

按照约定,2016年,秀水村的五股按时发放,其中人头股按3522人、每人300块钱发了110多万元;8700多亩土地,土地股每亩按1000元发放了870多万元;效益股发放了1000多万元;孝亲股从2016年的7月1号开始发放,230多名65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取500元;剩下的就是发展股,就是预留的发展资金,也有70多万元。

此外,秀水村还建立完善了“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建、群众督、群众管”的有效机制,选出管理、监督、计量等有关人员。村民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很高,项目建设期间,全村劳动力自发带着工具到施工场地投身建设,老人和妇女则加入了保洁等“后勤部队”。同时,村民还成立了义务巡逻队,保障了景区和谐发展。

花桥村:北“茶马古道”上的明星村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镇花桥村,地处省道白望公路沿线是康县的北大门和茶马古道上的知名驿站,百公里生态旅游风情线茶马古道游龙关就位于花桥村以西村庄入口处。

村支书田仲虎说:“过去这些东西一直就在村子里,可就是换不成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尽管山好、水好、物产不少,可村民的生活却不富裕。

转机出现在2015年,花桥村被列为市县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工程,也成为康县打造“不要门票的生态旅游大景区”的美丽乡村之一。

在建设农家乐和农家客栈等旅游设施时,花桥村本着突出当地特色、保持原生态风貌的原则,坚持不挪一块石、不砍一棵树、不毁一株草、不埋一眼泉,保持原生态。

如今,人们对花桥村原生态的“乡情山水”赞不绝口。参观千年的菩提树,再探访北“茶马古道”上马帮经过的古城楼。品尝几口当地土法酿制的苞米酒,欣赏着古老的羊皮鼓舞和毛山歌……花桥旅游示范村建成后,成为集生态养生、田园风光、休闲度假、养老旅游、乡土购物、民俗风情体验、农特产加工、农耕文化艺术传播等产业链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养生基地村。

这里有能让游客感受关东风情的生态小木屋、古油坊、水磨坊、挂面房、豆腐坊、酒坊;还有WIFI全覆盖,汽车露营和房车营地等便利设施。

据了解,每年5月,花桥村千年菩提树开满白色的小花,就是向游客发出的最好的邀请涵。今年从4月份开始,每天到村里的游客都超过千人,10户村民开办的农家乐,102张床位,常常客满。土鸡、山野菜成了抢手货,好多农村妇女还在山庄里当起了服务员,每月有1500元的工资。

村里还专门开了一间电商体验店,看上了当地的特产,就可以掏出手机当场下订单。花桥村还探索了“***府引导+公司运营+协会管理+农户联动”的模式,让每位村民都能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受益。

花桥村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茶马古道文化艺术之乡”、“甘肃省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全省农民回乡创业基地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成了陇南市发展旅游的明星乡村。

新和村:传统文化为旅游点睛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是隆德县着力打造的12个旅游特色村之一。秦腔、马社火等非遗民俗文化体验成为新和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点睛之笔。外地游客带隆德旅游,新和村是必去之地。

在新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广场的舞台上,月月都有精彩的经典秦腔上演。今年2月上演的是秦腔折子戏《探窑》,演员们无论是唱腔动作,还是舞台表现,都让游客陶醉其中,感觉和县里的专业戏团演员不相上下。

秦腔表演在新和村历史悠久,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新和村用民俗传统文化打造旅游特色产业,不但受游客欢迎,也改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打麻将的少了,参与活动的多了。

据了解,新和村是隆德县马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高台马社火和秦腔表演都隶属于新和业余秦腔剧团,所有演员都是新和村村民。剧团负责人翟志刚说,新和业余秦腔剧团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办起来,曾在1998年之后由于资金短缺暂时停滞,2016年初,随着乡村旅游发展再次开办起来,现在固定人数差不多45人,年龄在15岁到65岁之间。

新和村还探索出了“精准扶贫+乡村旅游”的发展新思路。通过修建村道、改造危房、狠抓绿化,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此同时,通过建设文化长廊和高台马社火传承展演基地,乡村旅游也红火起来。

新和村自然条件好,山清水秀,夏天来避暑的游客很多,高台马社火作为传统文化表演,更让游客不虚此行。据统计,从2016年7月起到现在,村里接待游客已达五六万人次,直接收入近30万元。

“我们要继续发展非遗项目,搞好乡村旅游,将新和村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体验和乡村旅游基地。通过成立旅游管理公司,让村民入股参与到文化旅游发展当中,切实分享文化旅游带来的实惠。”谈起新和村未来的发展,村支书赵小龙信心满满。

将传承本土文化与发展乡村旅游融合,让这座古老的村庄打开了奔小康的阳光通道。

壕赖村:从农业向旅游转型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梨花镇壕赖村位于卓资县中部,东依卧佛山宗教文化旅游区,西邻武要古城文化旅游区和大黑山。

早在2009年,当时的东壕赖村***支部书记乔屹基就带领村民组建了富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6年底,村民收入达到了11600元。

前几年,卓资县委、县***府提出“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和发展“两心四线十大景区”的发展思路,乔屹基决心发挥壕赖村的区位优势,在乡村旅游上做文章。

壕赖村东距卓资县城17公里、集宁60公里,西距呼和浩特市60公里,很多从呼和浩特去往集宁购买皮革的人,到村子来采摘、吃饭都很方便。“要从农业向旅游转型”,乔屹基的思路十分明确。在壕赖村的乡村旅游规划中,包括基础工程、漂流、滑雪场、溜冰场、自驾车营地、传统农家作坊、果汁饮料加工厂等项目。

村里还建起了115亩采摘基地,可供四季采摘的水果达到10余种。来自邻近各省市体验果蔬采摘、吃农家饭的游客络绎不绝。占地2382亩,集度假、采摘和果蔬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富民山庄”,有1000平方米的水上餐厅,7000平方米的钓鱼池,100多米的吊桥,500平方米的民俗文化广场,700平方米的农家传统作坊,240亩的观光采摘基地。游客在蔬菜大棚里采摘瓜果,在水上乐园走站立不稳的铁索桥,在农家传统作坊自己动手做豆腐、酿烧酒……临走一定会带走土法酿制的烧酒、胡麻油以及农家小米。山庄可年接待3万人次,每年可实现利润420万元。

东壕赖村的芦爱莲每天都要到“富民山庄”办的种植专业合作社果蔬大棚里忙碌。三年多来,她与105户社员一起,在这里种植了桑葚、油桃、黄杏、李子、礼品西瓜、火龙果、葡萄、草莓等水果,在旅游旺季,每个月都有可观的收入。

按计划,壕赖村三年内要打造成首府和市府周边集冬季冰雪运动、夏季漂流、垂钓、采摘、观光、农事体验、农耕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

乡村游篇5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

一、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四川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其蕴含着丰富旅游资源以及文化意蕴,在20世纪80年代就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中,四川多个乡村地区已经被开发成为农家乐旅游基地,主要负责接待游客,为他们提供当地特色产品、介绍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使得游客可以在四川乡村享受不一样的旅游服务,为之后开发更具价值的四川乡村旅游项目奠定基础。截至2019年,四川乡村旅游收入超过2500亿元,已有超过3000多个乡村地区摘下贫困村帽子,超过10万人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凭借丰富的民族文化与深厚的农耕文化,四川诸多乡村地区通过旅游脱贫。中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各地区旅游项目大量涌现。这期间,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园等服务形式盛行,这一布局结构使得乡村地区的旅游得到一定发展,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也为城镇居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使得他们可以在闲暇之余到乡村放松身心,获得满足感与轻松感。四川村民大多以务农为生,旅游事业的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副业,村民可以通过出售特色产品或新鲜瓜果获得一定收入,而且这一方式在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熟之时,成为增加收入的主要方式。同时,随着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发展,不仅促使农民的收入得以增加,也为开阔农民视野、***农民思想奠定经济基础。此外,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促进了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例如餐饮、民宿、手工业以及其他服务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四川的乡村旅游发展也存在淡旺季区别不大、游客活动规律性不强等缺点,这导致游客很难判断什么时间到四川乡村旅游才可以享受美好的度假时光,也增加了游客购买当地特色产品的难度。但其优点远远大于缺点,优点在于四川乡村的旅游产品及服务特色明显,地域性强,使得游客可以辨别旅游产品的好坏与真假,并理性进行购买。除此之外,四川乡村的旅游产品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例如,春之花、夏之水、秋之果、冬之收等,这既展现出四川的乡村旅游特色与文化习俗,也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为促进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综上可知,四川乡村旅游业在国家及当地***府持续支持下迅猛发展,且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意义。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成为乡村脱贫的主要支撑力量。

二、四川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

四川作为全国旅游大省,乡村旅游产业是其发展与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四川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做较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促进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

(一)Strengths优势

四川乡村旅游之所以可以发展壮大,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策优势。四川组织村民到外地学习与交流,使得四川农民可以接受到先进的思想,学习到先进的旅游观念,为促进四川的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当地***府扶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安排专业人员下乡进行指导与管理,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第二,资源优势。四川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其别著名的当属文化遗产与名胜古迹,特别是大熊猫、都江堰等,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发展基础。加之,四川多个乡村被列为部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使得乡村旅游发展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第三,产业优势。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由之前的单纯接待型转变为产业型,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条件日益成熟,产业优势逐渐凸显。四川交通建设不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方便游客进入乡村地区,促进了四川乡村旅游产业迅猛发展。

(二)Weaknesses劣势

四川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较快,但其存在的劣势与不足也非常明显。四川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其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没有物质基础与财力支撑,且没有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加之诸多乡村的地理位置偏远,配套设施相对落后,无法带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四川入境旅游指数较低,在全国排名较为靠后,导致进入四川乡村旅游的人员大部分来自于国内,国外人员相对较少,缺乏对四川的整体认识,也就无法使四川乡村旅游事业取得更好发展。此外,四川乡村旅游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尚不完善,具体表现为多地乡村的旅游部门职权并未完善分开,也没有相对应的管理能力与调控能力,很难及时对旅游产业进行全面管理,进而导致乡村旅游事业发展缓慢。近年来,虽然四川村旅游事业取得了一定进步,旅游市场有所改善与规范,但一些乡村依然存在拉客、骗客、抢客的情况,这一现象不利于旅游市场良性发展,也不利于乡村旅游事业发展。

(三)Opportunities机遇

四川乡村旅游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的开放与支持。近年来,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国家明确放开了三个领域,以带动旅游产业发展。首先,国家放旅游经济开了国际市场的金融业,使得境外游客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支付与现金转账,这可以有效增加乡村旅游人数,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其次,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网络技术与网络销售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游客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旅游带来的好处,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而到当地进行实地旅游与考察。游客还可以通过微博、公众号或其他方式评论当地旅游情况,这为其他游客提供便利旅游信息的同时,也为促进旅游运作现代化奠定基础。最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百姓的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更多普通百姓开始热衷旅游,这为旅游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资源与优势。加之,国家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优势。中西部地区成为新型旅游产业发展的基地,实现中国向旅游大国迈进的第一步。

(四)Threats挑战

近年来,四川乡村旅游产业得以快速发展,除了当地拥有旅游资源优势外,还离不开***府以及游客的支持。随着人民生活质量逐渐上升,国家愈发重视旅游产业,消费者对于旅游产品与文物保护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实现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必须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这一过程中必定会造成乡村原有生态风貌的破坏,使得乡村旅游不再具备当地特色,而是大众化的旅游场所。同时,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外相当多的旅游企业纷纷瞄准四川这一宝藏之地,开始在乡村进行旅游布局与发展。由于四川乡村旅游资源还不够丰富,且旅游市场起步较晚,与国外市场存在一定差距,这影响了四川本地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此外,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旅游企业之间由之前的价格竞争转为服务竞争,使得诸多企业为获得更多资源与游客不择手段,破坏了旅游市场环境,无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结论:通过对四川乡村旅游SWOT分析,得知四川乡村旅游发展事业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四川乡村旅游产业要想取得良性循环,应采取在发展中寻找机遇的策略,紧紧抓住一切可发展的机会。例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时,应将四川乡村存在的劣势变为优势,提高四川乡村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三、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一)深化四川乡村发展内涵

要促进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深入挖掘乡村发展内涵,以保障乡村旅游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在旅游事业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将文化保护作为第一原则,并积极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弘扬当地特色文化,以促进四川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四川乡村旅游发展实际上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需深入挖掘乡村资源,将乡村风土人情与村民心路历程纳入文化发展中,以促进当地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乡村发展内涵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特色、一个农村的风俗以及当地村民的风情,所以,实现四川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乡村内涵的支撑,更离不开坚持保护的这一原则。

(二)完善四川乡村旅游管理体系

由于地形与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四川乡村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造成四川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且乡村农家乐一般离市区较远,极大阻碍了游客到乡村农家乐游玩。为了将四川旅游资源发挥到极致,使游客享受到良好的旅游服务,相关部门应尽全力保护当地旅游资源,并合理进行统筹与规划,使四川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同时,当地***府还应改变旅游发展模式,由之前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为集约型发展方式,为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此外,相关部门应完善并优化乡村旅游管理制度,促进四川乡村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三)创新四川乡村旅游产品与服务

四川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应依靠产品与服务创新,进而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在于不断迎合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当地特色产品,进而以特色产品与服务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消费,同时也可以避免恶性消费现象的出现。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已然成为当代人的个性化追求,特色产品与良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与此同时,相关旅游部门应创造更加吸引消费者的服务与产品,并对相关导游人员进行培训,以促进乡村旅游事业发展。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乡村旅游要凭借自身市场收集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最终实现以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四)传承四川本土文化

本土文化与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现,也是吸引游客到乡村旅游及当地村民乡情乡愁的重要载体。本土文化、习俗与制度也是提升当地村民精神文化建设、凸显村民主人翁地位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要素。所以,首先应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建设中,使村民认识到自身在乡村旅游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断为乡村旅游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地***府与相关机构应组织村民开展交流与学习,激发当地村民对于乡村旅游的认同感与满意度,进而提高外来游客对于四川乡村旅游的满意度,营造“远方游客来,当地村民悦”的良好旅游氛围。其次,相关部门应选择适当的时间与地点,组织当地村民外出学习其他地区发展良好的乡村。学习并借鉴其优势之处,增长村民见识的同时为提高其素质涵养与专业意识奠定基础。当地村民还可以自发组织活动,积极开展特色旅游服务,这在提高村民整体服务意识的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建设向好发展提供动力。此外,***府应根据当地旅游发展情况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与村民达成合作互助协议,共同传承并创新乡村旅游文化、服务,促进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霞.乡村旅游收入、旅游年投资额与农民收入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四川省乡村旅游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5(04):997-1001.

[2]帅婉.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财讯,2019(09):108-109.

[3]王丽莹.浅谈四川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J].明日风尚,2019(07):196.

[4]陈岭.基于互联网+的四川省乡村旅游的探讨[J].环球市场,2017(12):45-46.

[5]罗正琴.基于精准扶贫的四川省乡村旅游驱动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06):222-227.

[6]王亚华,苏毅清.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6):51-57.

乡村游篇6

一、坑口村旅游?I发展现状

(一)坑口村基本情况

三仁畲族乡坑口村是遂昌县民族村之一,位于遂昌县城西部,地处部级森林公园白马山西麓,距县城10公里。全村共332户,总人口1072人,其中少数民族(畲族)256人,占总人口的23%。村域面积12.52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6346亩,耕地面积1016亩。

(二)坑口村旅游资源

1、生态资源。坑口村位于遂昌白马山脚,风景秀美,百丈坑中的“百丈瀑”是遂昌县最高瀑布之一;“三尖岩”则有“三?o剑影落樽前”之喻,而白马山国家森林公园则是我县开发最早的旅游景区之一,山中森林覆盖率达到96%,绝对最高气温29.5℃,绝对最低气温零下17.3℃,年平均温度11.6℃。

2、农村文化资源。坑口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村中的“坑口寺精进院”文天祥曾在此留下诗词,“叶氏宗祠”、“邓氏宗祠”、“周氏宗祠”等古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杭州灵隐寺文献都有记载。明朝万历年汤显祖曾在坑口为民除虎的美谈流传至今。同时,依托着浓厚的畲族风俗文化,村中还建立了畲族文体休闲公园,开展畲族风情展演,介绍畲族特有的嫁娶文化、畲族对歌。

3、田园风光资源。坑口村有原生态水田1185亩,无任何工业污染,初春一片油菜花花海,夏季是绿油油的禾苗,秋季是金黄色的稻穗,冬天又是一片碧绿的麦苗,一年四季演变,万物生生不息,可提供都市旅客认识农业,了解农村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农耕生活。

4、竹产业资源。村建有3000亩竹林体验基地。是全国最高笋竹产量示范区,年度亩产超万元。园区建有竹林喷灌、视频监控溯源体系、竹林游步道等设施。

二、发展乡村旅游对坑口村经济的影响

(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的解决坑口村多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坑口村有劳动人口458人,其中外出务工273人,在家闲置劳动力53人。自从2012年坑口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以后,随着村内农家乐和农业体验园的投入使用, 50多人闲置劳动力已实现就业。

(二)旅游对经济影响

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收益是发展旅游最重要动力,也是评判旅游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坑口村在发展旅游这个过程中,***府、村集体都做了不少的工作,聘请筑设计研究院制定了整体规划,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卫生设施改善等方面,在***策上鼓励村民参与旅游业、经营农家乐和旅游特色产品销售。[2]

(三)对个人收入影响

在坑口村,现已有农家乐5家,有意向新开的农家乐的农民有10余人。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为农村带来经济效益,农民生产的土特产品销售给游客后获得的收入,村民为旅游者提供各种劳务所得的收益,特色旅游商品加工经营及从业者的收入都会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坑口村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发展了现代农业体验园、现代农业观光园,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截止2015年坑口村已经完成了整村脱贫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开发单一化

目前,浙江省内的乡村旅游产品主要以“农家乐”为主,主要还是停留在餐饮的初级阶段。而其它乡村旅游产品,如民俗风情体验游、心理调节体验游、民间艺术探访游等,在产品规划、建设、包装、宣传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甚至还未起步。

分析乡村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旅游业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中,除“食”以外的其他要素均由旅游目的地以外的企业承担,势必造成目的地旅游收入较低。这也是现在大部分乡村旅游目的地普遍存在的现状:游客很多,但是收入不多。[3]

(二)缺少资金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经济的支撑,乡村 GDP 的预测是衡量乡村经济为乡村旅游发展能够提供的发展空间大小的重要内容。

坑口村种植粮食相对较少,以经济作物、水果等为主要种植产业。相对于以粮食市场为主体的乡村而言,以经济作物、水果等市场为基础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好的乡村,乡村旅游的发展空间较大。我国较为贫困的地区多为边远山区,缺少发展第一、二产业的自然条件,受工业发展的辐射较小。优美的自然环境、淳朴的民风、传统的农耕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先决条件,但前期投入若得不到保,给乡村旅游发展造成困难,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3]

(三)产权关系不明确

在浙江省内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的区情各不相同,经营的模式也是五花八门,主要有“农户+农户”、“公司+农户”、“***府+公司+旅游协会+旅游社”、“股份制”和“个体农庄”等模式。

坑口村的产权问题也很突出,2013年成立的坑口村烧烤园,以村集体为主管,村支书为经理,所得部分返还给农民,部分上交村里,复杂的产权关系使得该烧烤园一直在寻求解决各种矛盾的手段和方法。

四、解决方法

(一)合理规划乡村旅游产品

针对目前乡村旅游产品的单一化,以坑口村为例,针对不同的乡村旅游类型可开发不同的产品:一是以乡村田园为依托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有品味、多类型的度假型目的地;

二是以名人故里和水乡山寨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品,发掘当地的文化资源;

三是以发掘红色旅游产品,重点设计红色旅游线路;

四是以户外运动为拓展的体育极限产品,定向越野、攀岩、户外拓展、乡村狩猎、真人CS等冒险旅游和体育旅游。

(二)建立利益反馈机制,形成多元投资体系

乡村旅游村民不但是乡村旅游对村镇影响的主要承担者,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参与者与支持者,同时还是乡村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村民的态度与参与度对于乡村旅游健康顺利地发展至关重。在对坑口村民的态度与具体需求分析中了解到,村民在经济收入问题、分配问题、房屋问题、村道交通问题上有较强烈的意见,认为自身基本利益受损。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重点应关注景区周边的农民,采用一定的土地置换、利益回馈机制,将分散在的农民相对集中,让他们也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这样能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的辐射作用,节省基础设施投入。

乡村可大力拓展融资渠道,形成国家、企业、个人一起上的投资格局,同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可采用***府投资!银行贷款、社会集资、吸引外资、私营投资等多元投资体系。

(三)形成可持?m发展的观念

对旅游业而言,“可持续旅游”是指现在和将来的旅游设施及相关基础设施的经营要在自然承载力许可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承载力是指自然资源的可再生,以供未来使用。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了协调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开发与人居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与不适,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必须倡导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内容必须渗透到各个层面,从个别参与到群体参与、组织参与,逐步实现社区的全面参与;另一方面,居民的参与不仅仅局限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层面,而要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与社会传统文化的维护与继承的层面。

乡村游篇7

 

关键词:乡村旅游 农村旅游经济 区域发展

现代旅游最重要的特征是普及性和大众性。所谓的普及性和大众性,实际上就是最大程度按照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来开展旅游活动,旅游业也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尽可能多的人消费自己的产品,使企业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众旅游兴起以来,经常性的休闲度假已渐渐取代一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观光型旅游而成为旅游的主要形式,西欧发达国家每人每年外出旅游3至4次,在英国已占到全国人口的55%,瑞典更高达75%,休闲度假已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人的收入仍然十分低下,衣食之外稍有节余却不足以很风光地远行逍遥。而社会时尚的召唤、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促使现今中国平民十分渴望休闲度假。但是,国内旅游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因盲目、浮躁和急功近利而忽视他们的需求。在我国,因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旅游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依然很小,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大多数人来说,旅游还是奢侈品,只有少数市民节衣缩食一年或几年才能外出旅游一次。这种“打牙祭”式的消费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和高涨的旅游需求。一些主要面对国内游客的旅游热点,因季节性强、旅游交通拥挤、旺季人满为患和价格上涨、质量不佳而使游客往而却步或扫兴而归。旅游热点的门中门、票套票和部分旅游业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也使某些旅游企业声名狼藉,为人诟病。一边是豪华宾馆的冷若闲置、国家财力的耗费,一边是广大工薪阶层因阮囊羞涩而无力消费、望洋兴叹;一边是旅游热点的季节性人口过密,一边是大众化旅游产品的缺少。高涨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不如人意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国内旅游市场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空白和广阔的真空地带。在普遍的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休闲度假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几个人自发去郊游,在农家短暂歇脚休息却产生了国内旅游业一个影响深远的新生事物——“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察、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的兴起无疑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

1.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广东河源市的苏家围景区,自2000年开展乡村旅游以来,当地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3000多元。乡村旅游,使祖祖辈辈靠老天吃饭的农民,也享受了经济社会的成果,走上了致富之路。

2.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风貌,同时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主要要素,这使得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补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出现的诸多问题抑制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1.各区域“各自为***”,难成规模效益。乡村旅游一般以户为单位,没有统一规划,盲目开发资源,不做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导致农村旅游业不能健康持续发展。

 2.缺乏宣传,没有品牌效应。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市场促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

3.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严重不足。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农村一直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其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由于乡***府不可能对其旅游发展做大规模投入,加之农民收入有限,因而资金短缺就成为制约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基础设施建设仍需不断加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乡村旅游点在交通、食宿、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5.乡村旅游总体水平不高,资源开发力度小、层次低,特色不够明显,内涵不够丰富,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名牌拳头产品。尤其是在乡村文化方面的发掘和运用不够。一些乡村旅游点在开发建设上存在追求城市化的趋向,削弱了原汁原味的农家本色。

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1.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发展旅游规划。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必须实施科学的规划。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大好形势下,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形势,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制定一个科学的、高层次的、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这样才能保障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加强宣传,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积极向相关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想办法通过电视台、日报、周刊、广播电台、旅游网等媒体的报道(转载),把一块荒废的沙滩从零开始摇身一变成了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的“宝地”,逐步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到了“花最小的钱、做较大的宣传”。

3.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旅游开发资金,因此如何筹集资金发展农村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难题。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在融资方面要全方位突出,多渠道引资。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好时机,抓住***策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二是利用各种优惠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各种投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和利用民间资本等多种形式的投资。

4.实施“***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业的综合性、关联性的特点决定了旅游产业是一个***府主导性极强的产业。国内外旅游实践证明,凡是实行***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就上的快、效益好。***、***府要因势利导,寻找切入点,积极创造条件,采取低门槛进入的办法,引导和鼓励当地有文化、有素质、热爱旅游的农民青年充分利用资源,开发田园风光休闲旅游景点,开设农家饭店、农家旅店等,想方设法把每天有成千上万过往家门口的游客留住,拉动消费,促进农民增收。

乡村游篇8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发展壮大旅游业为目标,整合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要素,大力推动全省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切实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基本原则。

***府引导、主体多元。发挥***府引导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协同推进机制。

以农为本、利益均衡。强化农户主体定位,坚持依靠农民、为了农民,统筹各方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积极探索做特、做精、做优的路径,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

统筹发展、城乡一体。统筹城乡旅游开发与消费,加快推动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城乡之间资源共享、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保护生态、持续发展。保持乡村旅游的本质特色,走“保护—开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重视文化、丰富内涵。将文化要素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发展,充实和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内涵,提升乡村旅游的档次和水平。

3.目标任务。按照巩固提高一批、建设发展一批、规划推动一批的要求,抓好不同类型的示范和典型引路,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建设不少于50个特色乡镇、100个精品村、1000个四星级农家乐,形成特色旅游小城镇、乡村度假区、专业旅游特色村互动协调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乡村旅游成为全省旅游经济的新亮点。

二、工作重点

4.科学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坚持规划引领,高水平、高标准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省旅游局要抓紧会同发展改革、农业等部门编制实施《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引导各地利用、整合和保护好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有序发展。各地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本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把县当作景区来规划,把乡镇当作特色小镇来建设,把村当作景点来设计,把农家当作小品来改造;加强相关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抓紧编制“十二五”乡村旅游交通规划,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建设问题,率先提高景区乡村公路等级标准;完善交通标识标牌体系,提高标识标牌布局密度,营造乡村旅游氛围;加强景区水电设施改造,强化消防、卫生、安保、治安等安全管理和停车、厕所、住宿、餐饮、通信、污水垃圾处理、购物、文化和综合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发展保障能力。

6.健全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坚持以城带乡,推动城市公共设施向乡村旅游地优先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旅游地优先覆盖。加快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体系、标识引导和解说体系、散客自助游服务体系、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卫生服务体系和安全救援体系。加强和改善乡村旅游咨询服务,建立信息动态机制,有序引导乡村旅游消费。

7.强化景区旅游项目带动。充分发挥景区旅游项目对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旅游项目库,分级调度,逐级负责,加快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旅游景区周边、城市周边、高速公路出口(休息站)及沿线地区的乡村旅游,着力打造景区(点)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的有效平台,实现乡村旅游的链条式、连片式发展。

8.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积极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农业、林业等资源要素与旅游的叠加效应,大力开发城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旅游特色村和乡村旅游精品。引导和支持农民创办特色餐饮、住宿、观光、休闲、娱乐、种养等,拓展延伸乡村旅游产品链,多渠道发展乡村旅游。

9.全面提升旅游要素品质。各地要围绕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成立工作专班,细化任务分工,组织专项攻坚,实现乡村旅游特色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餐饮方面: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菜肴,推出一批色、香、味、形、质俱佳的地方特色菜。住宿方面:大力发展农家住宿,规范和提升乡村旅游住宿的软硬件水平。通行方面:规范和完善旅游交通标识,改善和美化乡村旅游道路,提升交通保障能力。游玩方面:加强景区软硬件建设,改善乡村旅游环境卫生,保持乡村旅游特色。购物方面: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具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娱乐方面:打造乡情特色浓郁的旅游娱乐文化项目,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位。

10.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坚持以农为本、以农为主、农民受益的原则,通过***策宣传、资金支持、奖扶结合等方式,广泛发动农民,增强其参与意识,提升其发展乡村旅游的能力。建立健全保护农民利益的机制体制,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引导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推进乡村旅游上水平、上层次、上规模和可持续发展。

11.加强乡村旅游文化建设。强化文化对乡村旅游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等乡村旅游特色文化,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加强对乡土风貌、文物遗迹和民居街道等保护工作,挖掘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文化产品。突出乡村文化特色,鼓励和支持开展乡村旅游文艺创作,打造旅游文化精品,树立乡村旅游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带动力。

12.加大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力度。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以“无碍自然文化景观”为原则,科学开发利用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全面评估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整体风貌产生的影响,避免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造成破坏。严格遵守国家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乡村古建筑、民宅、文物、古树名木的保护。

13.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加强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治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丢、乱刻、乱画等现象。指定垃圾收集处理点,合理分类设置旅游景区垃圾箱,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加大污水垃圾处理和环境整治力度,坚决杜绝乱排乱放等行为。加快景区和乡村旅游沿线的旅游厕所建设,搞好旅游沿线的绿化、美化和退耕还林工作。

14.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把乡村旅游宣传促销纳入全省旅游整体营销计划,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宣传促销工作。充分利用网络、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宣传推广乡村旅游,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各类组织参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和中介服务,支持建设专业化、品牌化的乡村旅游网站。充分发挥旅游景区(点)、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的促销作用,形成宣传推广的合力。

15.加强乡村旅游教育培训。整合教育、农业、林业、劳动保障、民***等部门人才培训资源,在职业教育、农村阳光工程等各类培训和各级***校、行***学院专题班中,将乡村旅游培训作为重要任务,加强乡村旅游导游、住宿、餐饮、营销、传统技艺和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养。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加强乡村旅游理论研究,积极参与承担规划、咨询、调查、评鉴等工作,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策措施

16.加强统筹协调。省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结合本部门和各地实际,抓紧研究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策措施;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加强对各地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管理。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府领导负责、部门参加的乡村旅游统筹协调机制。

17.加强***策扶持。

加大资金投入。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向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好、成效突出的县(市、区)倾斜。各地要加大乡村旅游发展投入,建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保护,以及规划、培训等公共服务,并对重点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或补贴。

加大金融支持。加大对农户和经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符合现行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由***门按贷款基准利率的50%,对期限不超过2年的200万元以内的贷款给予贴息,贴息资金由中央财***和地方同级财***各负担一半。对符合现行小额担保贷款申请人条件的农村妇女,可申请期限不超过2年,贷款最高额度不超过8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利息由中央财***全额负担。上述贷款展期和逾期形成的利息,财***不补。引导和鼓励中介组织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资金各类资金,探索推行动产抵押、权益抵押、林权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等担保形式,着力解决乡村旅游资金难题。

加大用地支持。各地应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乡村旅游用地,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可以只征不转的方式办理相关手续。

加大环保支持。各级***府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补助、奖励等办法鼓励建设小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策扶持中,对乡村旅游示范点予以支持。

加大用电、用水支持。城镇规划区范围外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户,用电、用水与农村同价。

18.创新体制机制。

整合***策资源。各地可探索整合各类支农、涉旅、扶贫、生态、文化、养老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省、市有关部门在安排各类支农、扶农、涉农资金和项目时,要充分考虑乡村旅游发展需要,适当增加乡村旅游元素,在满足专项用途的同时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创新财***资金扶持方式。实行以奖代补***策,对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村镇、企业和农户,不分所有制,予以重点和直接支持。

加强乡村旅游资源集聚。遵循旅游经济发展规律,打破行***区划限制,推进乡村旅游合理布局和相关要素有效集聚,实现乡村旅游连片、聚集发展。

推进乡村旅游多元发展。鼓励采取“村支两委+村民”、“***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府+村委会+农户”、“外来企业经营”、“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模式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招商引资与自筹资金相结合,农民户办、多家联办、城乡居民合办、城市居民承包独办、旅行社承包(租赁)创办、业主成片租赁承包开发或与农户股份化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创办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19.推进科学管理。

建立乡村旅游标准服务体系。省旅游局要抓紧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建立和实施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启动制定组织管理、基础设施、服务、市场营销与信息管理、乡村旅游地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标准,规范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建立考核奖励机制。省旅游局要牵头制定乡村旅游考核奖励办法,每年对各地、各有关部门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连续两次考核评价不合格的予以通报批评。各地要细化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对农户的考核奖励办法,对达到乡村旅游服务标准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支持。

乡村游篇9

1.乡村旅游发展“城镇化”

所谓“城镇化”,是指乡村地区在旅游开发中对“城市文化”的刻意模仿,使农村原有的乡村意象大大减弱甚至完全丧失。如在进行村庄建设时刻意模仿城市的建筑等。更有一些城市的郊区,由于地价便宜以及当地给与的一些优惠***策,一些外来投资者大兴土木,建造大规模的娱乐休闲设施,这些名为“农家乐”的设施,其实农家的味道越来越少,更是城市娱乐、健身中心的复制品或外迁,与市区的娱乐中心没有多大的差异,与乡村的氛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保持乡村性。乡村旅游开发应立足于自身的生态农业特色和文化特点,重点体现“真味”、“原味”。保持农村原始风貌及当地传统社会风尚、淳朴厚道的自然秉性,才是成功的乡村旅游开发。

2.乡村旅游发展“飞地化”

所谓的“飞地化”,是指城里人占据了乡村旅游业中的经营者地位,在乡村旅游目的地形成了城里人的“飞地”。而“飞地化”是由于投资和经营乡村旅游的主体来自城市或非本乡村,他们仗恃其资金和技术的优势,采取圈地的方式,建设大规模的休闲旅游接待设施,例如农业生态园、垂钓园等,在经营时,雇佣更为便宜的外地劳动力。乡村旅游利益被少数人垄断,形成“抽血机制”。这种乡村旅游发展机制破坏了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致使乡村旅游承担的扶贫使命无法实现。同时,还容易引发一些社会问题,由于存在本地居民与投资者巨大利益冲突,居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会充当破坏者的角色。如,路边截客、高价宰客、变相欺骗游客,甚至集体堵塞进入交通要道等行为,影响地区形象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这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已经屡见不鲜。因此,防止“飞地化”,注重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合理分配旅游收益,在乡村旅游发展别重要,也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3.乡村旅游发展“公地悲剧”

乡村旅游资源,从资源属性上看,带有公共产权性质。如果缺乏相应的约束,极易面临过度使用、退化和潜在毁灭等“公地悲剧”问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无度在各地屡见不鲜,繁不胜举。居民开办农家旅馆或从事相关旅游接待活动,无节制地向公共空间排放污水、废弃物与废气等;搭建违章建筑以扩大自己的经营面积;甚至有人在部分古建筑内对其进行改造、扩建,使文物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使当地人文资源、自然资源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公地悲剧”破坏乡村旅游区的“乡村性”,影响地区形象,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阻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制定相应的约束与激励体制,预防“公地悲剧”的发生至关重要。

二、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1.乡村旅游发展热情高,发展速度快

河南乡村游虽然还处在起步的阶段,但发展热情高涨,势头迅猛。根据河南省假日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五一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29.3万人次,其中40%是近郊游和乡村游,达到1000万人次。

2.缺乏标准,管理粗放

由于乡村旅游产品仍处于起步阶段,经营管理中的随意性和混乱不容忽视。各级***府和部门一哄而上抢占双休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忽视游客的需求和满意度,导致整体接待水平低下,配套设施不协调,影响人们的旅游质量,使乡村旅游产品处于低质量、低收入的经营状态之中。2007年7月1日,《河南省农家宾馆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实施,农家休闲度假的标准、农家乐的标准仍正在制定中,尚待推出。

3.***府重视,亮点突出

河南以前旅游开发的重点是在郑州、洛阳、开封。近年来,河南省委省***府对河南乡村旅游作出了重点研究,作出了重大决策,重点转移到农村、转移到山区,也就是河南的四个区旅游区,嵩山旅游区、南太行旅游区、大别山旅游区、伏牛山旅游区,重点突破是伏牛山旅游区。如,栾川虽是部级贫困县,他们瞅准旅游业这二十一世纪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把旅游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使栾川县一跃成为综合经济在河南省118个县排名前36位的小康县,创造了驰名中外的“栾川模式”。另外,焦作、新乡在推进乡村旅游,建设新农村方面都有很好的实践。目前,河南乡村旅游正在以点带面,全面快速发展。

4.产品单一,体验性文化性不够

乡村旅游属于专项旅游产品,能够进行综合性、多样化的项目设计,但目前仅仅局限在观光层次,它与传统的观光产品相比,只是观赏的对象不同而已,产品的特性没有充分体现,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笔者在针对郑州乡村旅游调研发现,一般的旅游景点的活动项目是“吃饭”、“”、“垂钓”、“观光”,没有其他的一些赋予自身特色的项目,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特色不突出。针对游客问卷调研显示,有20.33%的人认为郑州市乡村旅游缺乏特色,雷同现象严重,24.34%的人认为项目不吸引人;35.85%的人认为产品种类太少,不能满足需求。

5.乡村旅游产业链作用有限,效益偏低

旅游项目单一,参与性不足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游客停留时间普遍较短,重游率低。郑州乡村旅游市场,一日游的游客占83.02%,其中半日游(不在乡村旅游点用餐)游客也不占少数。停留时间二日及以上比例极少。国际上发展比较成熟的乡村旅游产品大多是度假产品,当日往返的游客很少。由于游客停留时间短,因而也就难以增加游客对目的地其他旅游服务设施的使用量,造成旅游产业链作用有限,最终影响了乡村旅游对整个乡村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

三、河南和谐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河南和谐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思路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将乡村旅游发展全面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

(2)坚持“***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着力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提高乡村旅游质量。

(3)发挥旅游开发的“造血式”扶贫功能,促进地区间的和谐发展。加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区参与和环境保护,增进旅游地的社会和谐和环境友好。

(4)以建设旅游强县、旅游小城镇、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星级农家旅馆为重点,模范引导,分类指导,城乡互动,从而有力地促进和谐乡村旅游发展。

2.河南和谐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1)***府引导,非***府组织协作

在市场“缺位”的地方,***府能够“补位”,因此借助***府力量能调动更多的产业要素,可以使乡村旅游业获得协调发展。***府引导型乡村旅游开发就是将乡村景观资源和社区作为一个综合体进行开发建设,从社区的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建设,通过优化旅游社区的结构提高旅游的效率,谋求乡村地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和最优化。乡村旅游目前在我省发展还不成熟,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资金、信息、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府的支持。***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尤为重要,应当充分发挥***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规划职能。

不过,***府过度干预必然会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效率以及企业过分依赖***府等弊端。这就要求***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角色随着乡村旅游发展做相应的转轨,发挥非***府组织的作用。国际上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好的国家和地区,无独有偶,都很好权衡了***府、非***府组织的作用。***府负责宏观调控、资金援助和规范管理等;非***府组织负责信息和技术支持等。

(2)科学规划,有序开发

科学规划是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目前,我省许多乡村旅游区缺乏总体规划,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没有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区域经济开发的大系统,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任由经营者进行盲目的投资与开发,致使资源开发的形式单

一、水平不高、档次低下、重复建设、特色不强。乡村旅游景区地域上分布较广,组织线路的难度较大,乡村旅游与传统旅游景点之间也缺乏有机联系,共生性差。因此,在时空上进行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这样既可以减少盲目开发和投资失误,又可以避免相邻地区的雷同和重复建设,提高乡村旅游开发的效果,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开发,应以大城市周边地区和著名风景区为先导,然后逐步拓展。

(3)强化对乡村旅游的分类指导,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发展乡村旅游应遵照农村的实际情况和旅游经济规律,各地农村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千差万别,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没有固定的模式。应根据地区的不同注重挖掘本地乡村文化的内涵,展示传统风俗,保持固有特色,形成丰富多样、富含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乡村旅游的各种发展模式,推动不同发展模式的优势互补。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突出特色等方面加以分类指导,重点引导他们发展“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不断创新。另外,还应积极参与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创建,争取有更多的农业旅游点进入国家示范点行列。同时应参照部级示范点的有关要求和标准,建设一批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典型引路,以推动全省乡村旅游的大发展。

(4)防止农村社会阶层过度分化,建立合理分配制度

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旅游地农民的阶层过度分化将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威胁和谐农村的构建。农村社会阶层可分为贫困阶层、温饱阶层、小康阶层和富裕阶层。一项针对乡村旅游地调查表明,上述各阶层分别占当地人口的9%、55%、30%和6%,而收入则占总收入的5%、20%、40%和35%,阶层分化出现不断拉大的局面。笔者调查发现,乡村旅游地的低收入阶层之所以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无法获得利用旅游资源、经济资源和***治资源的平等机会,在乡村的竞争中逐渐被***府和各种势力集团边缘化。因此,改变这种情况是解决乡村旅游地农民阶层分化问题的关键。保证各阶层在乡村旅游资源分配上的公平和公正,保护低收入阶层在各种资源配置和利用上的平等机会。

(5)建立乡村旅游的法规体系,科学管理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亟待制定乡村旅游发展的法规,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发展指导,同时伴随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进行法规的修正,以保证乡村旅游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07年,我省出台了《农家宾馆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另在相关法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件中,设置对乡村旅游的说明和规制。目前,乡村旅游法规体系仍很薄弱,近期应大力协作各部门,涵盖扶贫、致富、文化保护与创新、环境保护、经营创新等领域,抓紧制定相关标准、条例。

(6)突出特色,注重旅游产品的开发体验性和参与性

乡村旅游具有使游客深入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是体验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游客可在农园或休闲农业区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亲自制作食品、礼品、艺术品,租赁农场自己经营管理,根据爱好设计个性化的游憩活动,实践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活理念,开展农业知识科普和相关研究活动等。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应该摒弃那种游客来了就是简单的几天“住农屋、吃农饭”的农家游理念,发掘当地的民俗风情,提高活动的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地的形象,使得乡村旅游成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

(7)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乡村旅游要上规模、上档次,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建设,需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特点,遵循“培引”结合原则,以培养当地人才为主,引进人才为辅。通过加强经营管理者、从业人员、村民等相关人员的旅游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以便更好地为乡村旅游服务。

参考文献:

[1]魏小安.旅游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旅游报,2005-5-11.

[2]周永博,谢雨萍.乡村旅游标准化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3]王云才.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经验与借鉴,旅游学刊,2002,(4).

[4]徐福英等.基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5,(5).

[5]李昕,郑岩.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索,学术交流,2007,(7).

[6]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2004,(4).

[7]付方东.乡村旅游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双重作用,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1).

[8]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旅游学刊,2004,(4).

乡村游篇10

关键词:贵州;乡村旅游;意义;对策

一、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最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独具特色的民俗民族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乡村旅游满足人们享受田园风光、回归自然、体验民俗的愿望。在贵州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地农民找到了致富门路。各地靠近城市和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农村,都不同程度地搞起了乡村旅游。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各种资源的流动,广大农民空闲的房屋、剩余的劳动力、自产蔬菜水果等,都派上了用场,不少农民靠办“农家乐”盖起了小洋楼,购买了小汽车,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乡村旅游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农村富余劳动力,无论男女老少都比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干的事情。凡是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村民很少有人到外地打工的,在外学习的学生和复员***人也都愿意回到家乡工作,并且大量吸纳了周边村寨和外地劳动力,使富余劳动力就业离土不离乡。西江千户苗寨、兴义万峰林、平坝天龙屯堡、安顺旧州古镇等地居民,大多从事与乡村旅游相关的餐饮、交通,向导等工作,既照顾了家庭,又实现了就地就业,经济收入大大提高。

(二)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带动贵州旅游特色产品生产与销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旅游特色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如:赤水市利用“十丈洞”“四洞沟”“燕子岩”等得天独厚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使当地的竹扇,竹工艺品成为广大游客喜爱纷纷购买的旅游商品。而都匀、凤冈等地,利用当地的茶叶资源,开展乡村旅游,不仅发展了当地的旅游业,同时使茶叶成为旅游热销品。再如雷山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大力宣传雷山银球茶、苗族手工银器等,使它们成为了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丛江县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带动了当地土特产“丛江香猪”的生产与销售;还有威宁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带动了当地特色产品“苦荞茶”“威宁火腿”的生产与销售等。所以,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带动当地旅游特色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贵州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由种粮为主转向种养殖业全面发展。由于蔬菜、水果、鸡、鱼、肉、蛋等农副产品以及花卉、中药材等有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农民朋友看准市场,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出现直接与市场对接的种植养殖专业户、专业村,提高了农产品经济效益, 如“大蒜村”、“银匠村”“天麻村”等。

由务农为主转向农商并举。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购买力也在不断的增强,为满足游客需求,游客买什么,村民就生产加工什么土特产品和工艺品,如瓮安的黄粑、绥阳空心面的生产,促使加工业成为村镇及县域产业,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由传统农业为主转向现代农业。为吸引游客观光游览和放心消费,贵州各地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描绘出田园风光与山水风光浑相辅相成的美丽景象,如贵阳市白云区“蓬莱仙界”、遵义市“台湾村”等地就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典型代表。

二、促进贵州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目前,贵州乡村旅游在开发上基本是各自为***,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模式雷同,效益低下,同质化现象很普遍。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合理规划,应该立足贵州的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使地区的资源环境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旅游小城镇,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和支撑点,如龙里“双龙古镇”、清镇“时光贵州”等都带动了周边经济的繁荣。所以我们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点发展”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做好规划。引导农民和开发业主充分发挥区域、区位优势,因地、因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二)***策扶持,强化投入

乡村旅游的发展,光靠农民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我们要将发展贵州乡村旅游纳入各地******府和旅游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议程,各级***府要把乡村旅游作为新兴产业来扶持,要出台一系列的奖励、扶持***策,如项目优先、审批优先、收费减免、以奖代补等***策,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同时,强化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建设项目、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向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区域倾斜。农村放心店、农村社区卫生网点建设等要重点向乡村旅游发展相对集中、发展前景好的区域延伸。

(三)挖掘文化,培育品牌,提升竞争力

文化是核心,旅游是载体,以文兴旅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乡村旅游亦然。因此,无论是对乡村旅游景区(点)的规划建设,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是对乡村旅游活动的策划实施,都应在深度挖掘民族风情、民俗文化、民间绝活、民间技艺等反映本土文化上下功夫,如安顺傩戏文化、松桃苗族绝技、侗族大歌等,让游客看得到、吃得到、体验到,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多培育几个像“肇兴侗寨”、“天龙屯堡”、“西江苗寨”、“云舍古寨”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提高贵州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和社会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乡村游10篇

学习

学会倾听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学会倾听10篇,内容包括学会倾听最好的方法,学会倾听金波。倾听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要做一个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人。在我身边有一个人,我想倾听她的心声把唠叨解剖;用心灵去倾听。会发现一股无法阻挡的爱,它其实就包裹在唠叨

学习

形容女孩子的词语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女孩子的词语10篇,内容包括形容女孩子顾家的词语,形容高中女孩子的词语。娇艳美艳丽质俏丽艳丽窈窕动人温柔倾倒杏雨梨云千娇百媚仪态万方林下风气姹紫嫣红绝代佳人及笄年华唇红齿白人老珠黄愁眉啼妆冰清玉洁夭桃秾李回

学习

行路难李白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行路难李白10篇,内容包括李白诗100首行路难,行路难李白其一。(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听力教学论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听力教学论文,内容包括听力教学论文参考文献,高中听力教学论文。***式理论是认知心理语言家们用以解释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最早由著名哲学家康德于1781年提出。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应用并发展了***式概

学习

议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议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10篇,内容包括议论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议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教程。正确认知良好公文写作习惯和写作技巧的修炼及修养,掌握公文写作的职场意义;掌握现代公文的分类、文种、特点和行文规范规则,自觉规范

学习

我的美丽日记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美丽日记10篇,内容包括写美丽风景的日记,我的美丽日记100篇。Thepictureonthecoverofmydiaryisalittleboyandalittlegirl.Therearemanycountlesslotusflowers.Thelittleboylieson

学习

述职述廉制度模板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述职述廉制度模板,内容包括2022述职述廉报告模板,述职述廉ppt模板免费。第五条述职述廉分别在届中和换届前一年结合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进行。没有届期的领导班子参照有届期的执行。各地区各部门可以从实际出发,适当扩大参加

学习

药物制剂技术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药物制剂技术,内容包括药物制剂技术书籍推荐,有关药物制剂技术的书。一、几种新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以中药制剂为例(一)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纳米中药也获得了巨大成就,主要

学习

美好愿景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美好愿景10篇,内容包括美好愿景的故事,美好愿景沈阳。你一定要放弃汽车,能不乘飞机就不乘,当然,家里最好不开灯、也要少用电器;能一周洗一次澡最好,上超市最好能带上布袋,最好不要用一次性的东西――那实在太浪费资源……去年底,美

学习

向量平行公式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向量平行公式10篇,内容包括向量平行公式,两坐标向量平行公式。1.1研究背景向量(或矢量),最初被应用于物理学.很多物理量如力、速度、位移以及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都是向量.大约公元前350年前,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就知

学习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我最喜欢的小动物10篇,内容包括我喜欢的小动物兔子十篇作文,我最喜欢的小动物300多篇。小白兔最喜欢吃红萝卜和大白菜,只见它们低着头,张着嘴,两颗大门牙露在外面,用两只前爪不停地往嘴里送食物。不一会儿,笼子里的食物就被它们

学习

医疗保险工作总结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医疗保险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医疗保险工作中总结好的做法,补充医疗保险工作总结。(一)以优化提升为目标,医保***策体系实现新完善。修订完善《社会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医疗救助办法》,既是对五年多来***策体系系统地梳理完善,也

学习

秋天的词句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秋天的词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秋天的句子大全十篇,秋天的词句和诗句。3、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

学习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10篇,内容包括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品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研究魏晋文学的大家逯钦立先生在《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中给出的一段考证,陶渊明29岁时任江州祭酒,但他的顶头上司江州刺史王凝

学习

乡村小混蛋10篇

阅读(15)

撒野的药鸡满山跑2007年3月的一天,谢波毅然辞职,带着妻子和2岁的女儿回到了四川省南充市梅家乡观音庙村。南充是中国的“绸都”,他准备重操父亲的旧业――养殖蚕茧。经过考察发现周围的养蚕户实在太多,很难有突破。就在谢波不断寻找项目

学习

随身悠闲乡村生活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随身悠闲乡村生活10篇,内容包括随身悠闲乡村生活下载,随身悠闲乡村生活免费阅读。曾被国家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蓬莱,以城乡秀美为硬标准;以百姓富裕为硬道理;以城乡文明为软实力;以建设中国最美山

学习

乡村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乡村医生个人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乡村医生工作总结范文,2023年乡村医生工作总结。全年共为200余人次适龄人群接种乙肝***苗,脊髓灰质炎***苗,麻疹***苗及强化免***,HIB流感***苗等预防接种工作。全面完成上级交与的各项工作任务,

学习

乡村生活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乡村生活10篇,内容包括乡村生活日记感言,乡村生活故事100篇。乡村的风景是美丽的,生活是繁忙的,乡村的春天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有播种的希望,有丰收的喜悦。有机会我一定要去乡村体验一下那里的生活。

学习

最美乡村教师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最美乡村教师10篇,内容包括关于最美乡村教师的文章,最美乡村教师被拐。他34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他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

学习

乡村素描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乡村素描10篇,内容包括乡村素描大全,乡村素描文章大全。空气里呢,散发着烟和青草的气味——还夹杂着一点儿松脂和一点儿皮革的气味;大麻田里大麻花盛开,散发着浓郁的令人愉快的芳香。一条深深的,但缓缓倾斜的沟壑(hè),两边长着好

学习

乡村医生述职报告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乡村医生述职报告,内容包括乡村医生述职报告,乡村医生个人述职100字。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自从20XX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在卫生局及镇医院领导下,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贯彻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全面履行乡

学习

乡村治理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乡村治理论文,内容包括乡村治理论文摘要怎么写,乡村治理案例论文。一、公共选择理论阐释乡村关系失范公共选择理论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将经济学应用于***治科学;狭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