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诗句古诗篇1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3、《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诗句古诗篇2
关键词:古诗;复习;教学
中***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238-01
古诗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对它的复习教学也就很有必要进行一番研究。根据近年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来看,对于小学古诗的复习教学,我觉得应该抓好如下几点:
一、要了解作者
学习了一首古诗,首先应对其作者有所起码的了解。要知道该作者的生存年代、朝代、字(学名)、号或别名、籍贯,还有其主要文学成就等。
比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马诗》后,就要让学生熟知作者李贺(790——816年),属晚唐诗人,其号长吉、鬼才、诗鬼等,尤以诗鬼最为著名。属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因其一生体弱多病,27岁就去世。他作诗认真严谨,力求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
二、会背诵、默写古诗
诵读是读诗的基础。人皆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因此,学习一首古诗,一定要将其内容熟读成诵,并且做到字音正确、节奏分明,然后能一字不漏、不错地默写下来。对于篇幅较长的古诗,虽然有些学生全部背诵和默写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也要挑选重点或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背诵和默写。在组织学生进行默写练习时,教师要反复强调难写易混字的正确书写。只有这样,学生在考试中解答按原文内容填空和默写古诗时才不会轻易失分。
三、理解诗句
学习了一首古诗,一定要让学生会讲诗歌中每句话的意思,还要会对其中关键字词进行正确而恰当的解释。比如在复习《马诗》这一首古诗时,就要将其中四句话的意思一一理解如下:“大漠沙如雪”,茫茫大漠上的沙石就像白雪一样。这是一个比喻句,句中的“如”字是一个关键词,属比喻词,意思是“像”。“燕山月似钩”,挂在燕山头上的一弯新月就像一把金钩。此句表达方式完全同上句。以上两句可合并活解为: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何当金络脑”,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此句中的“何”“当”“金”“络脑”四个词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何”应解释为什么时候;“当”要作能够套上理解;“金”不能当金子或金色理解,应作镶金的理解;“络脑”学生更难理解,其实就是马头上套的笼头。“金络脑”指的就是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重用。“快走踏清秋”,任意驰骋在秋高气爽而辽阔的原野上。这是最后一句,其中的“走”“清秋”两词学生不好理解,“走”在古代汉语中常当跑讲,而“清秋”则要理解为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而不是清冷的秋天。后两句也可合起来活译为: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考试中解答古诗释词释句题时才能够得心应手。
四、了解诗文大意,感悟体味意境,明确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或道理
诗是语言的精华,其含蓄往往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学古诗必须培养小学生对古诗中的意境感悟能力。因此,在复习一首古诗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古诗所描述的大意,感悟体味诗的意境,明确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或要说明的道理。就拿《马诗》来说吧,诗人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能让马驰骋的“沙如雪”“月似钩”的边疆战场景色,并通过咏马抒发了诗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渴望和怀才不遇的愤慨。
五、会改写、扩写和续写古诗
诗的灿烂滋润着已步入古诗世界的小学生,也丰富着师生的文化底蕴。古诗中存在许多“空白”之处,为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如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于空白处求精彩,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充出来,把浓缩概括的语言具体化,就是很好的练笔。所以把古诗作为学生写作题材,在学习古诗之余,对古诗进行续写、扩写、改写,也可算是古诗文复习教学中的最后一大环节。实际上,各种形式的写也是对古诗教学的深化、拓展和延伸。
在学生理解诗意,感悟意境的基础上,以诗歌作为参照物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或改写或续写或扩写,写出诗中景和事,抒写诗中情,这样读写结合,效果更为理想。
1.大胆尝试,鼓励改写
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写作训练,就是让学生根据所学古诗的大意,将其内容用白话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当然,这不仅需要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还要进行必要的补白,从而做到既文通句顺,又明晰表达原诗的意思。
2.根据需要,扩写片断
扩写片断是在能改写古诗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原诗内容进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对原诗内容进行扩充描写,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诗歌、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如:《江畔独步寻花》要求学生根据诗作,描绘出一幅鲜花盛开、彩蝶翩翩、莺歌燕舞的春日江边美景,对学生写景进行片断训练。古诗中可以作为片断训练的诗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小池》等。
清明诗句古诗篇3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考点的具体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句。2.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诵准确无误,默写要求无错漏字、词、句,培养识记能力。3.能够理解和运用古诗文名句。考查的内容有: 1.默写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标规定的古诗文3.背诵默写教材中的经典课文、精彩段落及名句4.记诵比较熟悉的课外古诗文名句。
【原题再现】
4.古诗文默写(8分)(2011年山东省临沂市)
⑴《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
⑵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⑶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写鸟儿快乐忙碌的生活来展现早春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
⑷成都杜甫草堂有副对联:“诗歌百姓,常泪湿单衣,杜老永难老;已住草堂,愿民栖广厦,甫心乃赤心。”其下联中所蕴含的杜甫诗句是:_______,_______。
⑸读诗既可陶冶情操,启人智慧,又可感悟哲理,引人深思。请你默写出四句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
2011年临沂中考古诗文默写真可谓异彩纷呈,注重积累能力的考查,纵观这五道小题,⑴和⑶题是理解型的默写,根据题干的要求,在理解诗文含义的基础上填写诗文原句;⑵和⑷属于运用型默写,结合具体语境和课文篇目甚至相关提示,准确填写诗文原句;⑸题属于主题型默写,要求根据同一主题,在具体语境中连续默写几句诗文名句。这一形式具有运用性、整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屡屡出现,应该引起注意。做好⑴至⑷题首先要认真思考每到题目中的题干要求,仔细思考题干要求的默写的诗文中的哪一句话,看看与题干的要求相符合,在草纸上默写出该诗句,注意默写时不要出现错、漏、倒字的现象,书写时要规范工整美观即可。要想做好第⑸道题目,需要打开自己的古诗文积累库,从中提炼出自己积累的古诗文名句中,含有“哲理”的诗句,按照有课内到课外,有短的到长的(每句字数)这样的原则去默写,同时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写完正确的诗句后,一定要正确的写出作者即可。
【参考答案】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⑸示例:①问渠哪得清如?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③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④神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⑤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方法指津】
从复习来讲,应做到以下几点: 1.端正认识,保持良好心态。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要保持兴趣,做到持久而准确地记忆,一旦面临试题,便能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地写下来。2.巧学妙记,提高识记效果。重复记忆是复习名句名篇的生命线。一要逐步缩小范围,集中精力搞定难以记忆的;二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分散重复记忆;三要采用分组分类、互相提问和反复复习等方法;四要加强理解记忆,特别是对那些表现积极进取意义的治国治家、志向追求、友谊亲情等中国人民传统美德的名句名篇,要认真理解,促进深刻记忆;五要及时检查,借助运用进行巩固。经常运用是抵制遗忘的好办法。这样做的目的是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3.书写规范,避免书写错误。记忆名句名篇,除古诗文外,还应该注意教材中出现过的名句,如现当代作品、知识短文、注释中的引语等,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都应作一番系统梳理。
从考试来讲:古诗文默写试题考查的是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和默写诗文的能力。解答古诗文默写题时要做到:1.正确理解具体题型的要求,按要求默写,特别是要看清题干提示的篇目和作者。2.准确记忆古诗文名句的关键字词,默写古诗文名句尤须注意不能写错字。特别要注意分清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区分形近异义字,突破生僻难写字。3.明确语句出处、理清语句顺序。
【试题演练】
1.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也许你经历过离别吧!请你默写出四句“送别”的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2.诗人写诗作词时,往往只用简短的字句描述所用典故,却能将典故的原意较完整地托出,从而大大增加了诗歌内容的含量. 总的来说典故使诗词更有可读性,你在初中阶段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含“典故”的诗句吧!请你默写出四句“用典”的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写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岳阳楼记》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杜牧《赤壁》中蕴涵机遇造人,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清明诗句古诗篇4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基本方法
1.了解语言特点与写作技巧
1.1 语言特点
(1)遣词造句,即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句子。如课文中,唐代诗人张旭的《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第一句中的一个“弄”字就十分精彩,赋予了万物以和谐、活泼的生机,其对全诗描绘美丽的景色,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起了极大的作用。
(2)注意炼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可见古人对炼字的重视。古诗词中,最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因此,我们赏析时,要重点关注这两种词性的词,要品析其表达效果和深藏的感情。炼词题一般考查的是关键词,如诗眼,关键词多为动词或形容词,因此,赏析关键词就要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在放入句中进行品味。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在句在描写大自然的凋弊之外,还蕴含了亡国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
(3)品味诗词的语言特色。我们在鉴赏诗词的语言,主要是把握诗词的语言特色和风格,掌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复习时,我们首先要积累相关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准确运用术语。诗词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为:清新明快,其特点是用语新颖,简洁晓畅,不落俗套;含蓄,其特点是含而不露,委婉不直说。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平淡自然、雄奇奔放、清新飘逸、朦胧隐晦、慷慨悲壮、缠绵悱恻等。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直接叙述,用白描手法,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不为简陋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作者的真功夫,即为“平淡简洁”。历朝的咏史诗、怀古诗,更多地体现出这一特点,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1.2 写作技巧
古诗词鉴赏涉及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三个概念。诗词的写作技巧和风格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诗词的鉴赏中,一般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它一般是交代主旨,揭示情感或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理解句子,一定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全诗进行品味,先指出该句所用修辞并分析句意,将该句所描绘的景象描摹出来,接着分析它的作用、所表达的主旨和情感、所营造的意境等。古诗词中修辞方法很多,如: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等,古典诗词常常运用到赋、比、兴、象征等手法。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叙述、描写、议论与抒情四种,其中描写、抒情是诗歌鉴赏中的重点内容。诗词的结构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重章叠句,卒章显志,层层深入,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其它写作技巧如衬托、对比、渲染、欲扬先抑等。
2.积意象与常识
诗歌中不管是叙事、绘景、抒情都离不开意象及由意象构成的意境,这就要求我们能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意象。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久在樊笼里,忽得返自然”一句,“樊笼”指的是尘世,官场,“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坚挺、傲岸、坚强、富有生命力,“桂”具有秋芳冬荣、凌霜耐寒的特性,从而赋予了一种贞劲的品格,这两句诗就可以体现出诗人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除此之外,古诗词的鉴赏也要从平常的练习中,把握规律,如古诗词的语言风格或清新、或明快、或凝练、或含蓄、或华丽、或质朴,或晦涩等;如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同时也要注意诗歌特点,如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
3.进行不同的比较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诗词能反映现实,也能反映一定程度的社会***治面貌。进行古诗词鉴赏,首先应通过背景材料的铺垫和相关材料的渗透,帮助我们理解诗词的精髓,理清全诗的脉络,理解和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情、诗意,从而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
3.1 同一主题,不同作品的比较
把相同或者相近主题的作品放在一起品评,可以准确把握不同作者的风格。例如:同为送别诗,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道:“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以清新的美景写离情;而高适在《别董大》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凄迷的悲景写离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通过作者的安慰与劝勉表达深情厚谊。同为抒发愁绪,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亡国之君的深度悲哀;而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却尽书文人淡淡闲愁。两首词同是愁思绵绵,同用比喻,同样形象生动而意象朦胧,然而两位诗人,赋予不同的物象以相似的意境,相近的情感,体现了诗人表情达意的高超功力。
3.2 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比较
同一作者,因其环境、阅历和情感的变化,不同阶段的作品也会烙上鲜明的标记。许多知名的诗人、词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于自身的经历在创作上会形成较为稳定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价值观。如:《南陵别儿童入京》活现了李白离开南陵奉召入京时的高兴若狂,仅仅两年之久,《天马歌》便以马自喻,悲叹未遇知人的明主,离开长安后,《将进酒》及《宣城见杜鹃花》反映了他对国事的关心,朝***的不满,两次进取功名失败的懊恼,以及对家人、好友、山水、神仙的眷恋。
4.总结
综合上述,诗词具有凝练含蓄、结构跳跃等特点,基本方法只是鉴赏诗词的一部分,要能全面的评价诗歌,还有许多方法必须掌握,如反复吟诵,积累文体知识和常见的典故,知人论世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以此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建华.提高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策略研究[J].语文学刊,2016(10).
[2] 罗仁杰.语境意识与古诗词鉴赏[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07).
[3] 李如.形象与思想――古诗词鉴赏的两个重要方面[J].语文学刊,2015(09).
清明诗句古诗篇5
一、 标题:诗情定基调
诗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既可以不落窠臼,新颖别致;又能够使人触动记忆,倍感亲切。如《行路难》本为汉代歌谣,鲍照写《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到了唐代,李白创作了《行路难》三首,抒写诗人在***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很多诗人却钟情以之为题,其悲愤情感是一脉相承的。
在现代白话文中,以诗入题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如王安忆的《长恨歌》直接以白居易写过的长诗名为题,琼瑶的《庭院深深》也是化用了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标题即取自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标题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的词句;而《南州六月荔枝丹》以诗句为题,昭示着这篇说明文诗情洋溢,文采斐然,独树一帜。
二、 文首:诗情发俏声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开头引用诗句,起到破冰的作用,引出作者想要说的主题。如王开岭的《古典之殇》这样开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生存视野中却杳无了。
众所周知,古典诗词中到处弥漫着飞卷如席、如诉如泣的盛大雪况:“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文章起笔就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句子,既引出了自己的观点――多少事物古时有今日无,又照应了标题中的“古典”二字。《春江花月夜》是唐人在盛世时代的高歌,横绝古今。而接下来,文中引用写雪的句子,也都是经典名句。
姚化勤《清明》的开篇“还是唐人的清明雨,纷纷斜斜,销人魂魄;还是宋代的杨柳风,微微徐徐,迎面不寒”,前半句化用杜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境,而后半句取自于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杨柳风”。文章接着写道:“‘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子孙上坟来。’一个古老的节日,仿佛仍在家乡――古老的豫东平原上氤氲着,一如遍野的麦苗,苍苍郁郁。”作家本身的文字经过精心锤炼,高度概括,简练形象,与所引用的诗句浑然一体,富有诗情。
三、 文中:诗情传佳音
在文章中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本是诗经中的句子,被曹操引用在《短歌行》中,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慕。再比如“落花人***,微雨燕双飞”,本淹没在前人词句中,被晏几道在《临江仙》一引用,立刻生辉,成为名句传诵。“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本是元好问曲中的句子,经过金庸小说的传播,广为人知。
诗情的体现,还在于能够不滞于原诗,取其意,而不取其句,如周涛《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中的文段:
我们以为时间是帝王,是最后的裁判。
我们总是把一代人解决不了的纠纷、矛盾、疑问留给它,寄希望给它来证明。
其实它根本就没有理睬过我们,既不关心也不评判,就像鱼在水中争吵并不与水有关,也像鸟在天上厮斗并不于天有碍。它静默地坐在一切之上,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都是大家熟悉的诗句;但此处组合在一起,新奇脱俗,自然贴切,写出了时间“静默无声”的特点。
在经典散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作者同时提到了梁元帝的《采莲赋》与南朝乐府诗《西洲曲》中的句子。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首 徐回,兼传羽杯;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从文章的构思角度看,作者写完荷塘月色后,掉转笔端,由空间转向时间,溯历史长河而上,出其不意地把人们带入了六朝荡舟采莲的风流季节,使文章波澜起伏。从内容与情感看,《采莲赋》描写青年男女相爱场景,而《西洲曲》是写思妇情怀。作者将《采莲赋》与《西洲曲》同时引用,妙趣横生,对比鲜明:一个活泼风流,洋溢青春气息,一个则孤寂冷清,饱蘸痛苦思念;一个“热”,一个“冷”;一个“动”,一个“静”。在这样的对比中,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凸现得更加清晰,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的情感更加真切。
四、 文末:诗情余清韵
结尾用诗,是用简洁且精练的语言来总结全文,利用诗富有哲理性特点,或与前文自然衔接,或首尾呼应,或画龙点睛,或深化中心。如彭荆风《驿路梨花》的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个结尾既实写自然梨花,又虚写***精神,虚实结合,意蕴丰富。
再比如熊召***《饮一口汨罗江》的结尾部分:
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
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既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作者以引用清诗的观点来作为自己的观点,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在“出世与入世间”的矛盾心情。在文章的结尾引用诗词,还能强化感召,带给读者意想不到的强烈震撼力。如《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满字”,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清明诗句古诗篇6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策略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材料的数量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在古诗词教学时,我们看到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简单地读古诗、说意思,最后再背一背,就匆匆了事。对于这样一个十分尴尬的教学状态,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只停留在诗歌表层意思层面的感知上,难以进一步挖掘诗歌深层的含义,从而无法领悟到作者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内涵,学生就不能品味到古诗词语言的精炼和诗词意境的优美。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阅读古诗词,应该讲究一定的策略,为此,笔者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三个层面,来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领悟诗歌的思想内涵。
一、读通诗,感知古诗大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指导学生朗读好作品,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受到作品强烈的艺术感染,而且可以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古诗词讲究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和音律美。朗读时应注意诗的节奏和韵律,享受阅读。朗读古诗是整体感知古诗、体味古诗语言、感悟古诗意境的前提,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在指导阅读时,要让学生百分之百全身心地投入到诗词的情境之中,让大脑接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最真实的、最鲜活的情感信息,把握作品的整个感情基调。
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把我们领进了一个景色宜人的春天:两只黄鹂正在碧绿的柳树上唱歌,几只白鹭排成一行飞向蔚蓝的天空。透过窗户,远处是千年不化的积雪,水面上停着船舶。在教学时,让学生朗读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要引导学生读出画面,读出色彩和声音。之后再让他们去读一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会发现,这两句一动一静,有声有色,把春天的一幅美景描写到了一种极致。作者使用的对仗十分鲜明,如第二句中的“窗”对“门”,“含”对“泊”,“西岭”对“东吴”,“千秋雪”对“万里船”,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边读边想,不知不觉中画面就在头脑中呈现出来了。
二、读懂诗,体味语言之美
在语文课本所收录的这些诗句中,诗人讲究一个“炼”字,往往用词精妙。如果教学时能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并加以赏析,就能使学生体味语言之美,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由于当今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古代语言接触的不多,对诗词中的一些字或词语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要想准确把握全诗的内涵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和技巧,如记住一些通假字或古今意思有别的古今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等来帮助自己理解。更需要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引导学生捕捉关键字词,即诗眼或词眼,因为这些字词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对学生整体感悟全诗的景物、情感或意境有着独特的作用。
《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写的一首词,画面丰富,词境优美,表现了李清照的愉悦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词人只用了33个字,就使整个意境有跃然纸上之感,这就是词——凝练、含蓄。正因为如此学生理解起来才比较困难,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捕捉关键词,也就是“词眼”,来理解全词。其实这首词可以浓缩为一个字——“醉”,围绕“醉”字,来解读全词。在教学时,还可以借助插***,引导学生品悟。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品味文字,在品读中紧扣“醉”字,把学生引入“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的情境中,用想画面的方式丰富认知、感悟材料,感悟李清照为美丽的景色而陶醉,为美好的生活而陶醉。抓住这个词眼后,再去理解后面的诗句,就水到渠成了。
三、读透诗,领悟言外之意
我国古典诗词讲究“意在言外”,而作品的意境就是由作者的主观生命情调和客观自然景色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因此学生如能诵文现景、入景生情,就一定能跨越时代、民俗、社会和情感的障碍,与诗人一起进入意境,品味浓郁的诗情,与诗人达到情感的共鸣。
清明诗句古诗篇7
一、诗歌的特点
⒈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⒉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⒊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二、诗歌的分类
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两大部分。
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三、诗歌流派
1.山水田园诗派。这个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这个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清明诗句古诗篇8
【关键词】诗词歌赋;语言文学;意境美;工艺美
中***分类号:H1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289-01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丽需要我们沉下心去体会,那种安静、忧伤、动情的阅读都可以在古典文学中找到最佳答案。放目远观中国诗歌文化历史,我们目之所及的全都是一幅幅宏伟雄壮、惊天动地的画卷。中国诗歌永远都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意境美与工艺美就是它的灵魂。本文主要从我国诗词歌赋意境美与工艺美两大特点入手,来深入了解中华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诗词歌赋的意境美
(一)清新明丽之美。说起清新秀丽之美,那就不得不提李白、谢灵运、孟浩然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他们所创作的山水诗,大多用清新秀丽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幅清新动人的山水画,在我们眼里,他们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中来”,要多唯美有多唯美;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也是农家生活里的别样风景;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将夜晚的清静和月光的皎洁表达得诗情画意。
(二)唯美含蓄之美。含蓄的美,多为表达人的情感,写景时又有别样的空灵悠远之美,语言干净深刻。所表达的情感也耐人寻味。《诗经》中“蒹霞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段佳句,一直被人传唱,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更是赋予它深刻的内涵。看似写景,实抒情。《望江南》中,“天上月,遥望一团银,夜久更澜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虚实结合,实写夜凉风起,凉意渐生,来烘托后面的负心人带来的心意渐凉之感,写景部分语句干净简练,意境油然升起。
(三)气势磅礴之美。气势磅礴必然伴随着奔放雄壮的阳刚之气,它的浑厚,侧重在对景色描写时的磅礴和大气,旷达侧重于对人的精神烘托,一般多采用夸张、直抒胸臆、想象等表现手法,具有着满腹豪情的浪漫主义特征。例如曹操写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最著名的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直被人朗诵至今,当作警句鼓舞人心。
(四)悲壮沉重之美。沉重悲壮的美多带有一种悲天悯人、感叹身世、怀才不遇的情怀在其中。著名的有屈原的“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陈子昂的经典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天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共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如此等等,通过对现实情怀的书写,表达自己的无奈、愤慨之情。
二、诗词歌赋的工艺美
诗词歌赋的工艺美,大多体现在诗歌的体式上。对于形式以及表现手法的尽善尽美,也更加烘托出了意境的美感,两者相辅相成。诗歌的体式可分为两种,那就是近体诗和古体诗。其中古体诗也有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之分;近体诗则分为绝句和律诗。在唐朝之前,诗人所作诗歌皆不受体裁、字数以及声韵对仗的限制,诗人可以自由发挥,这就是古体诗;然而自唐初以来,诗歌在这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就形成了格律诗,也就是近体诗。在近体诗上绝句与律诗的区分,是句数的差别,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它们都要求音韵和谐,颔联和颈联要求工整对仗。诗歌发展到如今,有了成熟的文学样式,都要求具有体制、格律、音三大特征。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样,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比兴、对比、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诗歌的文艺美发挥到极致,也使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交融,达到了浑然天成、自然和谐之美。
三、结束语
中国古代诗歌的美感,是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中不可替代的一抹抹清流,晶莹剔透且日久弥新,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物欲横流,但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发扬,我们还是可以找到自我,充实内心。
参考文献:
[1]李敏.浅谈诗词欣赏要领[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233-234.
[2]于华东.诗词创作中的意境与语言艺术[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5):614-618.
清明诗句古诗篇9
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类别并将之归类
中国古典诗词与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流派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由诗到词,再由词到曲。
(一)以体裁而论,古典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前者如《诗经·关雎》等,后者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等。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等,前者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后者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等。律诗可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前者如杜甫的《望岳》等,后者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绝句可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前者如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等,后者如朱熹的《观书有感》等。在古典诗词中,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等即是。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即为散曲。
(二)以题材而论,古典诗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田园山水诗,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边塞***旅诗,比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怀古咏史诗,如杜牧的《赤壁》等;咏物抒怀诗,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惜别送别诗,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闺怨诗,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讽喻诗,如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等;哲理诗,如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二、要引导学生了解重要作家及其重要作品并将之归类
复习古典诗词,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教材中出现的重要作家及其重要作品并将之归类。
(一)西周至春秋时期《诗经》之《关雎》和《蒹葭》等。
(二)东汉末年曹操及其《观沧海》等。
(三)东晋陶渊明及其《饮酒》(其五)、《归园田居》等。
(四)唐代古典诗词重要作家很多,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王湾、温庭筠、刘禹锡、杜牧、岑参、李商隐等,其重要作品分别有《行路难》(其一)、《春望》、《钱塘湖春行》、《使至塞上》、《次北固山下》、《望江南》(梳洗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夜雨寄北》等。
(五)宋代古典诗词重要作家及其重要作品分别是:文天祥及其《过零丁洋》、苏轼及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及其《渔家傲·秋思》、李清照及其《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辛弃疾及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王安石及其《登飞来峰》等。
(六)元代古典诗词重要作家及其重要作品分别是: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七)明清时期古典诗词重要作家及其重要作品分别为:王磐及其《朝天子·咏喇叭》与龚自珍及其《己亥杂诗》等。
三、要理解古典诗词的内容并背诵、默写古典诗词
(一)复习古典诗词,必须弄清其字面意义。要弄清其字面意思,就必须积累古汉语常见词语的意思。因古典诗词是古代先人运用古汉语写成的,其中很多字词的意义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还要学会根据语境猜测、判断其意义。比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次”,在此应该是“停泊”之意。还要熟记古典诗词中的典故。很多作者在古典诗词创作中往往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典明志。比如白居易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在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连续运用了晋人向秀的《思旧赋》和晋人《述异记》中的典故抒情,表达自己对旧友遭受迫害的不满,暗示自己被“弃”时间之久和因人事全非而生的惆怅之情。
(二)熟读、背诵、默写古典诗词。鉴于历年来中考时古典诗词的默写分值均为5—8分的缘故,复习古典诗词还需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其名言名句的默写,对于容易混淆或者写错的字、句等必须重点排查、逐一过关。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的“争”字和“鸥”字等,学生在默写时往往写成“怎”和“欧”等错别字;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起舞弄清影”中的“清”,学生在默写时往往误写成“青”字。复习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此特别加以注意。
四、要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
复习古典诗词时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的鉴赏方法很多,但限于篇幅,我们只谈谈局部鉴赏与整体鉴赏相结合的品鉴式复习方法。
(一)品鉴动词。引导学生善于抓住能够为文本增添生动、鲜活、形象等美学意蕴的动词。比如,复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应该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诗歌中运用最准确、最具张力的动词“争”、“啄”、“迷”、“没”、“爱”、“行”等动词进行赏析。因为这些动词既精妙独到地描绘了早春来临时的莺歌燕舞氛围,又描绘出了初春西湖的美丽景色,还抒发了作者对早春西湖的无比热爱之情。
(二)品鉴副词。引导学生深度品析诗歌中某些起修饰作用的副词。比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与“才能”两个副词,既富于动态又富于情态,生动鲜活地表现了初春时节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故此,“渐欲”与“才能”堪称这首诗的“诗眼”。所以,要引导学生对此细读深品,并牢记在心。
(三)品鉴叠词。叠词在古典诗词中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又可以起到反复和强调等作用。比如《诗经·蒹葭》中就使用了大量的叠词,其中“苍苍”、“ 萋萋”、“ 采采”三个形容词叠词既反复渲染了凄美的深秋意境,又暗含了时间的推移,从而含蓄地表现了诗歌主人公对心仪的“伊人”苦苦追慕却又求之不得的惆怅之情,当然更为这首古老的爱情诗歌奠定了朦胧的美学意蕴和具有悲剧色彩的情感基调。
采用局部鉴赏与整体鉴赏相结合品鉴式复习古典诗词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最能凸显景物特征、最能表现情感色彩、最能体现文本情感基调等的诗眼细读深品。
清明诗句古诗篇10
一、品析字词
古人写诗作词,非常讲究“炼字”。所谓“炼字”,即诗人经过反复推敲,挑选出最贴切、最传神、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因此,诗词中那些形象生动、内涵丰富、表达效果显著的字词,自然成了考查的重点之一。品析字词,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分析其作用或表达效果。常见的命题形式有“诗词中的某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说说它的妙处”“诗词中某字用得好不好,能否改用其他字词,为什么”“最能体现出诗人情感的是哪个字”“某个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等等。品析字词,应从古诗词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三个方面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感受诗词在写人绘景中营造出来的情态美、画面美、色彩美和动态美等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品析时不能就字论字,架空分析,而应坚持字词不离句的原则,将该字词还原到作品之中,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其表达效果。
2012年陕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唐]顾 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
答: 。
[解析]这两句是诗人到了山农家后,正忙于劳作的主人对他讲的表示歉意的话。屋子里因为焙茶烧菜充满烟雾,屋外晒场上的谷子又时时需要翻晒。因此好客的主人由衷地感到歉意,山农的话不仅神情口吻毕肖,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农的朴实、好客和雨后初晴山农的繁忙与喜悦。
[答案示例]“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却喜”写出了山农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
二、读懂诗意
读懂诗意,就是读完诗词后,要明白诗词所叙的是什么事、所绘的是什么景、所咏的是什么物、所抒的是什么情,同时能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正确的判断、概括、分析和探究。此类题常见的题设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或是什么意思”或“写出某(几)句诗的大意”等。解答此类题目,可从四个方面入手:1.审视标题。标题是了解诗句思想内容的钥匙,往往对诗歌内容起重要的提示作用。2.联系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3.借助注释与提示。为降低理解难度,命题者往往会提供一些注释或提示等相关资料,它们对理解诗歌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4.字斟句酌。这是理解诗词内容最基本、最关键的一环。答题时,一定要沉下心来,字斟句酌,推敲每个词语的含义,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2012年江西卷 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B.上片后两句是写执著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解析]通读全词,纵观四个选项,就不难发现B项对上片后两句的内容理解有误,上片后两句通过描述自己寻觅“常时相对两三峰”的行动和“走遍溪头无觅处”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青山被浮云所笼罩,并隐然透露出词人的遗憾心情,其实是寻而未果的。所以B项“上片后两句是写执著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是不正确的。
三、体味情感
诗歌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样式,它们或抒游子逐客之悲、怀乡思亲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或写离别之愁,怀古之思,仕途之苦、闺中之怨等,无不感人至深。体味情感,就是要体味诗词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藏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的情绪等。此类题型,考查的是考生“批文入情”的能力,即透过文字进而感悟、领会作者情感的能力。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或诗词中的某一句或某几句)抒发(表达、蕴含、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心情)”等。答题时,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1.明确诗歌题材。古诗词的题材大体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闺怨诗等,不同题材的诗词中蕴涵的情感往往不同。2.分析诗中意象。古诗词中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比较固定,如杨柳、孤篷、浮云等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等表示思乡怀人。抓住这个特点,可迅速而准确地把握诗中感情。3.分析景物描写所营造的情境氛围。“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诗词中的景物特征,可以体悟其中蕴涵的感情。4.抓住关键词语。古诗词的标题,正文部分中,有时会有一些直接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答题时,要善于借助这类词语,把握诗中情感。另外,为了概述流畅、表达精确,还应记住一些专业性词语,如“乐观旷达、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离愁别绪、孤寂惆怅、恬淡闲适、清高孤傲、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在分析古诗词情感时会经常用到。
2012年河南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
[解析]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谁能不死呢?既然是死,那就不如留下一片丹心照耀史册吧。”这就表达出文天祥不怕牺牲、甘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
四、描摹画面
“诗中有画”是写景类古诗词的最高境界。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句子,都刻画了美丽动人的画面。描摹画面,就是要求考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所刻画的画面。它要求考生有较高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常见的设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答题时,可分三步进行: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弄清诗句描绘了哪些景物,把握画面的构成;2.借助联想和想象,调动各种感官,从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多方面感知画面的特点;3.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画面,描述时,既要忠实于原诗,又要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合理的再创造。
2012年陕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唐]顾 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答: 。
[解析]诗的前两句构成各自***又紧相承接的一幅***画。前一幅“板桥人渡泉声”,画的是山农家近旁的一座板桥,桥下有潺潺的山泉流过,人行桥上,目之所接,耳之所闻,都是清澈叮咚的泉色水声。后一幅,写在温煦的阳光下,茅檐静寂无声,只传出几声悠长的鸡鸣。这就把一个远离尘嚣、全家都在劳作中的山农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了。
[答案示例]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
五、感知形象
古诗词中的形象,主要有自然形象和人物形象两类,其中人物形象又包括诗人的自我形象和诗中的人物形象。感知形象,就是要求考生分析、把握诗词中的景物或人物形象的特点。这类题的常见命题方式是“这首诗(或某一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解答此类题目,需从以下方面思考:1.了解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如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超凡脱俗、清正高洁的形象等。2.结合诗词内容,联系诗人经历和生活时代及写作背景,进行具体分析。同一时代的人物形象往往带有某些共性,如晚唐诗歌多表达对国家衰亡的忧伤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南宋诗歌多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朝廷苟安的不满。3.从描写方法入手,把握形象特点。诗词中往往通过描写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借助景物、环境等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抓住这些,便能迅速、准确地感知诗中的人物形象,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2年连云港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答: 。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时层次要明晰,语言要精炼、准确。
[答案示例]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六、欣赏意境
古代诗人在写诗作词时,非常重视“意”与“境”的有机融合。这里的“意”,即作者的主观情感,是整个作品的灵魂;而“境”,即作者所以创设的生活***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赏析意境,其内容主要包括描述意境、概括意境氛围和选择与某种意境相近的诗句等。该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某一首诗或某一句的意境”“某一句或几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下列与某一句意境最接近的是哪一句”等。同学们在答题时,首先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感悟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然后再通过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歌中的画面。值得注意的是,描述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有通过合理想象加以再创造的内容,表述语言力求简洁生动有诗意,能与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相契合。为了表达准确,平时还应掌握一些用来概括意境的常见术语,如宁静、清幽、深邃、清凉、壮阔、雄奇等等。
2012年临沂卷 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鸟鸣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答: 。
[解析]回答这道题可根据景物及其特点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首先找到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落”“空”“出”“惊”等动词点明了景物的特点,构成了“静谧”“优美”“空寂”的意境。
[答案示例]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
七、鉴赏名句
名句是古诗词的精华所在,它们或情真意挚,感人至深;或幽默风趣,妙趣横生;或形象生动,诗意盎然;或蕴涵哲理,发人深省等等。诗词名句之所以千古传诵,正是由于它们在景、情、理、趣等方面有值得称道之处。鉴赏名句,就是对古诗词名句的精妙之处进行品评分析。对诗词中的名句进行鉴赏,能培养学生感受美、咀嚼美和表达美的能力。这类题目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解答时,要根据名句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赏析,如果是写景名句,则从它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进行赏析;如果是抒情名句,则从它的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进行赏析;如果是说理名句,则从它的说理方式及其哲理带给人们的启示等角度进行赏析;如果是修辞名句,则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赏析。
2012年株洲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答: 。
[解析]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是:住了这么久,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以平静。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黄莺以人的情感,写得生动有趣。题目没有限定赏析的角度,一般可以从修辞、用典、词语、写法特点、抒感等方面去考虑。
[答案示例]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八、表达赏析
表达赏析,即对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其内容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烘托(衬托、反衬)、对比、用典、铺垫、象征、虚实结合、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常见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双关、对偶、互文等。古诗词的语言特色,通常可用形象生动、简练传神、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婉约细腻、沉郁慷慨、雄浑豪放等词语进行概括。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表达技巧往往并非单一使用,而是综合运用。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等。答题时,要辨明技巧,分析效果,能结合具体的诗句或词语,指出其中运用了何种手法或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取得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012年河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回答问题。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请对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