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有什么讲究10篇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1

立秋要抢秋膘吃炖肉,吃黄瓜会越来越瘦,吃茄子会越来越胖北方人自古就有好吃的习惯,并且是什么季节吃什么,在这方面北方人特别的在意和讲究。比如说立春那天吃春饼;谷雨那天煮面条;端午时节包粽子;立秋炖大肉,意为贴秋膘。

贴秋膘一说。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原来,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东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

(来源:文章屋网 )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2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纯净;冰释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南省***府决策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2B415)。

电影《山楂树之恋》声称要讲述一个史上最纯净的爱情故事,在这样一个凡事都可以炒作一番的年代,我们是否有理由怀疑,这种说法是否为导演和制片方仔细斟酌之后的炒作呢?事实就是这样,纯情只是这部影片的一个并不高明的圈套。为了设置这个圈套,影片沿用了小说原著的名称,以使这段感情更加富于诗意;男女主人公一见钟情,演绎出一段柏拉***式的生死恋情。但这部影片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无缘无故,凭空而来;其次,片中多次出现的山楂树,也不过是一张硬贴上去招揽顾客的标签,人物的感情与山楂树并无关系,把这段感情叫做山楂树之恋,实在是不伦不类。再次,男女主人公之间感情的纯度有多高,也是疑点颇多的。

一、可疑的爱情

首先值得怀疑的是,“老三”为什么爱静秋?在这一问题上,影片采用了和同名小说同样的叙事策略,基本上是站在静秋的视角来讲故事,“老三”成了谜一样的人物,让观众和静秋一起去猜。影片中静秋是一名高中学生,来自在***治上有问题的贫困家庭,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上来看,都极为稚嫩,对于基本的两性生理知识更是极度的无知,这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许是可能的。而从影片剧情推断,“老三” 出生于高干家庭,父亲是***区司令员,“老三”本人已经在地质勘探队工作了多年,应该是个见多识广的人。两个精神高度与家庭出身完全不同的人,能够相爱并非完全不可能,但凡事总得有个前因后果。而在影片中, “老三”没有任何理由地爱上了静秋。从电影剧情来看,静秋跟“老三”经过三次短暂的接触之后,两个人已经变成了很自然的恋人关系,“老三”甚至开玩笑说静秋是勘探队家属。如果说这就是一见钟情的话,也未尝不可。但问题是,在影片中,从送灯泡、送钢笔,到主动牵静秋的手,甚至包括两人惟一的一次无性的同床而卧,两人的情感关系似乎完全掌控在“老三”手里,他做这些事情之前有过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我们不得而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观众看到的“老三”是一个很老到、很有心计的人,以这样一个人来表现纯情,似乎有些错位。

而从静秋这边来讲,她对“老三”的爱情似乎也站不住脚。静秋的父亲在外地接受改造,母亲是一名接受改造的高中教师,静秋也只是一个成长的孩子,她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但是她又不得不承担养家的重担,虽然这个重担应该是她父亲承担的。然而,影片中静秋的父亲一直没能出现,替代静秋的父亲来承担责任的就是“老三”。 “老三”总是在静秋困难的时候及时地出现,给静秋买钢笔、游泳衣、胶鞋,给静秋的母亲买核桃、冰糖,帮助她治病。对静秋和她的家庭实际而言,“老三”其实承担了父亲的功能。这样,“老三”与静秋之间的感情就是不平等的,一个不断给予,一个被动接受,静秋对于“老三”的感情,更多的是一种生存困境中的心理依赖,而并不是没有任何利害考虑的纯真爱情。

另一个值得置疑的问题是,影片一直强调那个年代的***治大环境,而静秋作为父母都有***治问题的孩子,怎么没有下乡做知青而有机会留校呢?这是不符合“”时期的中国国情的。如果静秋做了知青,那么她的情感故事恐怕是另一种讲法了。

所以,依笔者的看法,影片是有不顾事实任意编造的嫌疑的。

二、作为标签的山楂树

《山楂树之恋》这一名称,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首先的联想大概是前苏联歌曲《山楂树》。歌词大意是说两个青年同时爱上了一个姑娘,这个姑娘也觉得他们俩都很好,不知道该选择谁,于是去问山楂树。从歌曲所暗示的故事线索来看,《山楂树之恋》这部影片应该是两个男孩子与一个女孩子的爱情故事。

而事实上,影片呈现给我们的只是一个白血病人跟一个未成年女孩之间可疑的爱情。这就不得不提起影片中的另一个人物――长林。从功能上来看,这个人物在影片中充当了“老三”和静秋之间的联系人,他帮“老三”给静秋家送核桃和冰糖,跟长芳帮“老三”送钱给静秋等类似的行为,都是为了体现“老三”对静秋的关心与呵护。但问题也在这里,同样的功能为什么交给两个人物来承当,着实令人费解。这就需要我们先解开两个疑问。第一,静秋来到西坪村,刚到寄居的张队长家,长林忽然回来了,说了句:“我爹说家里来了客,叫我回来挑水。”导演为什么要安排这个场景?第二,静秋在张队长家吃第一顿饭时,长芳为静秋介绍家庭成员,当介绍到长林时,他一下硬生生地站了起来,引得家人哈哈大笑。安排这一场景的目的又何在?从长林这反常的举动来看,他应该是对静秋有好感的。而此时“老三”与长林都已出场亮相,两男一女的故事结构已基本形成,导演似乎要讲一个三角恋爱的故事。那么,前面长林挑水的场景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就是为后面即将发生的情感故事交代人物。但是,在后面的情节发展中,长林忽然变成了一个对静秋毫无感觉的、似乎对男女感情还没有开窍的毛头小子,令观众的期待一下子扑了个空。如果影片不准备演绎长林与静秋的情感故事,从叙事功能上看,长林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也许导演觉得讲述一个“老三”、长林与静秋之间的三角恋爱故事,显得不够纯净。其实,纯净与否,不在于影片讲述什么类型的故事,而在于这一故事里人物精神品质的彰显。根据沈从文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边城》,同样是三角恋爱,而且是兄弟二人同时爱上一个女孩子,要按照影片《山楂树之恋》的逻辑,这里的爱情不但不纯净,而且有违背伦理的嫌疑了。但事实是,影片中的翠翠成了多年以来国人对遍寻不得的美好爱情的向往的注解,而天保和傩送身上同样闪耀着纯净的光辉。

那么,长林为什么在影片中出现呢?在同名小说中,长林本人和长林的母亲都是希望静秋成为长林媳妇的。也许有了小说原著的影响,再加上要讲一个史上最干净的纯情故事的想法,编剧和导演在长林这个角色的处理上显得犹豫不决,删去了长林对静秋的爱慕之情,但又简化得不够彻底,没能做到了无痕迹,反而留下了蛛丝马迹,这就使电影中的长林无端成为一个情感态度前后矛盾的人物。而《山楂树》这首歌曲在电影片中出现也就显得不伦不类。这段恋情被称为山楂树之恋也就有些勉强。

也许我们可以给山楂树之恋这个名称另一种解释:影片中有一棵传说中开红花的山楂树,男女主人公的恋情与这棵树有关。是否真的如此呢?这棵山楂树在影片中出现了四次,我们可以看看山楂树在这四次都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

第一次是静秋与同学到达乡下时,带队老师向大家讲述山楂树因******鲜血的浇灌而开红花的故事,而村长听了这个故事后略带犹豫地附和“是啊,都这么说呢”。这说明村长并不相信这个故事。随后静秋在第一次与“老三”见面时问起山楂树是否开红花,“老三”的回答是“你怎么听就怎么写,开什么颜色的花很重要吗?”显然,山楂树以及花的颜色问题对“老三”来说是无关紧要的。

第二次是静秋与同学离乡回城时,静秋立于路边凝望山楂树。在此之前,静秋把山楂树写进教材的事只是简单交代,影片呈现给我们的主要是静秋与“老三”接触的几个片段,与山楂树并没有什么联系,所以这次凝望,显得没有理由。

第三次是静秋回乡寻找“老三”时经过山楂树,在山楂树下注视良久。但是山楂树既非他们的信物,也非他们相恋的地方,说到底,它只是长在他们相识的一个由头,山楂树,连同歌曲《山楂树》,跟二人的情感世界如同油和水,是根本不能交融的。所以,静秋在想念“老三”时的这一举动同样是不可理解。

最后是影片末尾“老三”死后骨灰埋于山楂树之下,而且字幕交代说这是“老三”的遗愿。但是在“老三”的心目中,他和静秋的这份感情与山楂树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得而知。所以“老三”对于自己身后事的安排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而且从最后的镜头来看,山楂树开出的是白花,似乎是对影片开头***话语的讽刺,但是在这样一个讲述纯情故事的片子里来上这么一段,是否显得多余呢?

由此看来,无论是作为歌曲的“山楂树”还是影片中那棵作为英雄树的山楂树,在影片中都没有落到实处。山楂树成了一个硬贴上去的标签,其目的,也许是为了吸引那些受过前苏联文化影响的中老年观众吧。或者,是因为不假思索地直接沿用了小说原著的名称(而在小说中,山楂树也只是一个漂浮的词语。)。如果真是这样,编剧和导演就是把这编造一纯情故事当作了一次赚取观众眼泪和钞票的商业操练,骨子里其实对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其实是不以为然的。

三、无性=纯净?

这部电影最为人称道的一点,恐怕就是“老三”与静秋的无性之爱了。在“老三”与静秋借宿护士宿舍同床而眠一场戏中,没有与静秋发生肉体关系。影片试***告诉我们,“老三”因为患了白血病,自己一个人承受着疾病的煎熬而不告诉静秋,克制着自己的而留给静秋一个完整的未来。这样处理是否显得很干净呢?笔者认为,干净恐怕是这部影片的又一个标签。当“老三”的手向静秋的下身摸去的时候,这个人物的面目就显得模糊不清。他到底是准备克制自己的吗?如果是,为什么会有这一举动?如果不是静秋本能地用手紧紧抓住“老三”的手,“老三”会做什么?另外,从剧情看,“老三”是一个白血病患者,是不能给静秋以幸福的。而静秋作为一个承担着家庭责任又正在接受***治考验的人,任何差错都有可能让她的家庭雪上加霜,更不用说早恋或者未婚先孕之类的事情。所以,对于“老三”来说,他是别无选择的。如果我们把一个人别无选择的举动看作是纯净甚至是伟大,是不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呢?如果静秋对性问题不是那么无知,如果他们当时可以解决医学上的***问题,结果又会怎样呢?这些问题,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退一步来讲,即使“老三”与静秋有了肉体之爱,这段感情是否就真的不纯净了呢?这似乎是一个中世纪的问题。我们可以影片《玛莲娜》为例来看这个问题。《玛莲娜》讲述一个少年对一个成年女性玛莲娜的暗恋,少年因这份情感不能实现而陷入不能自拔的,甚至在父亲的带领下去***妓,玛莲娜因自己的美丽招致嫉妒、迫害而走投无路,沦为并被众人羞辱。这部影片也因过于暴露的镜头而被称为片。但少年对于玛莲娜的那份至纯的关心与迷恋,不知感动了多少观众。整部影片显得肮脏的不是少年与玛莲娜,而是西西里岛愚昧狭隘的民众。因此,笔者认为,《玛莲娜》是可以称作一部纯情片的。所以,并非有了肉体之爱,爱情就变得不干净。

在一个泛滥、多到目不暇接的年代,描写爱情而又强调无性是带有某种先锋色彩的。问题是,假如无性的爱情作为一个圈套、一种吸引眼球的手段而存在,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呢?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3

其实,早在唐宋时,老百姓就有在立秋这天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7粒至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据说可以一秋防痢疾。到了清朝,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首选当然是肉,“以肉贴膘”。

现在,我国各地立秋食俗也不相同。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认为这样做可以免除一年的瘟***。在天津等地则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吃六瓜,药方可不抓。这六种瓜分别为:黄瓜、苦瓜、丝瓜、南瓜、西瓜、冬瓜。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日咬秋,可免腹泻。”即清朝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立秋也是农家重视的大节气。鲁东地区有“立秋开头坐一坐,来年春天要挨饿”的俗谚,提醒人们加紧农事劳作,夺取丰收。山东莱西的农谚则说:“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同样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的说法。意思是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若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丰还会歉收。对于过去只能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立秋的意义可就不仅仅限于吃了。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4

今天这节课,什么都没讲,什么都没说,“你去干去吧!”孩子们不知道应该从哪做起。因为我们以前对孩子们培养的基础还不够,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样自己***去完成,不知道怎样做记录。因此,五花八门的记录都上来了。好不好呢?我觉得是好事,起码我们了解了我们孩子的现有水平,现有的能力。假如我们给它一个课题,他会不会自己***研究,显然还不行,就连个简单的摆他都不知道怎样去做。怎么样去研究,怎么样做记录,如果发生了问题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一系列的问题是老师无法讲得到的,也讲不了那么多,只有在他做的过程中,自己去体验。“哎呀!不行,怎么办?”他不时会在脑子出现很多难题,让他自己去解决,有的组可能解决得好一点,有的组可能解决得差一点,甚至有的组一节课都没有做成功,有没有收获呢?我觉得对每个孩子来讲都是有收获的,收获不在于最后的结论,而在于研究的过程当中,他会有很多思维在那儿活动,同学们之间会有很多的交流。

对这个未知世界如何去探索研究,我想与其说这节课给他们解决了多少问题,还不如说这节课给他们脑子里产生了好多问题,比如说,有的组汇报,摆锤的重量影响摆的快慢,而有的组汇报说摆的快慢与重量没有关系,矛盾呀!到底谁说得对?摆的角度到底起多大作用?他们有很多想法,回家他可能会继续研究,我想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我的目的就是激励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研究,尽管他们现在还不会,尽管他还不知道怎样去研究,假如我们继续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研究,继续给这样的机会,我想我们孩子的能力会进一步提高。所以我想一开始给孩子提出问题,不是自然课,是科学课。我想自然课和科学课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名称的不同。但从我们的指导思想上,是不是应该有个变革。我们过去教自然太重视知识结论,这节课下课的时候必须把正确的结论告诉大家,而这节课孩子们的脑子里面基本上还是混乱的。有的孩子认识到摆线的长短是跟摆的快慢有关系了,但是摆重是不是与摆的快慢有关系,现在还不知道或是模糊的,由他们自己接着去研究。所以,我原来说过的,淡化知识的传授这句话,我想通过这节课是不是体现了这种想法。

孩子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怎么办?你也不必告诉他“你错了!摆的重量根本与摆的快慢没有关系”。我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发现可能对可能不对,并且他们的测量、他们的计时都是不精确的,种种的误差相当的大,所以有的组干脆说从54厘米到60厘米都行。什么意思呢?因为每次实验的误差都相当的大,不可能那么精确。那么,这个结论对不对呢?我认为是对的,可以的。尽管他们不会做记录,但他们尝试着把自己的研究过程记录下来。有机会,我会告诉他们设计一个表格,怎么把数据记录下来,以后会慢慢地指导他们做的。今天就让他随便这样去记,他自己就发现,“哎哟,这个记录不好”,“那个组的记录比我们好”他们自己都会去比较,用不着我去批评,也用不着表扬,他自己心里有数。比较各个组的记录就是不一样的,孩子们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当然,这节课是不是像我说的那样好,我觉得还不是,也有好多问题。什么该指导的没有指导呀,该说到的没有说到,可以说矫枉过正吧!故意不指导,故意不说,到底看看孩子们会学成什么样。这里给大家呈现的是这样的一节课,供大家去讨论、研究、批评。

下面简单谈谈我对《科学》课教材的想法:过去我们把教材叫“课本”,教材和课本在叫法上不一样,其实本质上也应该是有区别的,课本是我们一贯的叫法,“课本、课本,是上课之本哪!”我们大多数的老师拿着《自然》课本就当“圣经”一样地去教,多少年都是这样。甚至有的编者,就是编写书的权威人士说:“我写的教材一字不可更改。”有的权威就是这样说:“我编的教材就是你教学的根本、你的依据”。是不是这样,我觉得现在看法有所转变。

所以,第一个问题,我谈谈对教材的看法。教材和课本应该是不一样的,教材是什么,是教学的素材,是提供我们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一个思路。那你遇到这个素材和思路,你自己想办法能够达到你制定的那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材上是应该体现的,但是,不是说教材上所写的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不要求我们的老师照本宣科。所以,我希望将来大家拿到了《科学》教材的时候,一定不要照本宣科。基于这个思想,我们教材编得很灵活,给你一堆材料,提供你一堆材料和思路,让你去创造性地转化为课堂教学。我们的理念,对这门学科的认识,转化为教材时,就已经有很多流失。什么意思?比方说,我对科学课的理解,或我对科学课程的理念写成书,编成教材时可能只体现了50%,还有50%在教材上是无法体现出来的。经过这次编教材,我发现困难之大,无法把我们所理解的转化为教材,流失了50%。大家在拿到教材之后,你再转化为课堂教学,可能还要流失50%,还剩25%。实际上是这样的,就是每一次的转化都有可能有信号的流失,都有我们理念的流失。当然如果有的老师,他不完全被教材束缚,那么,他就有可能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他的教学就高于教材,很可能把我们流失的那一部分弥补回来一部分。假如我们的教材只表达了50%的理念,那么你在处理教材和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能就加上20%,就变成了70%,那你的课就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所以我把它叫做教材,而不把它叫做课本就是这个意思。第一个问题,先说了关于教材和课本认识的不一样,所以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去教。这是郝京华教授经常说过的一句话。

第二个问题,我要说的是,这个教材是写给学生看的。我们设想的《科学》书,应当可读性很强,尽量符合孩子的一些心理和要求吧,把教材变成孩子们喜欢阅读的材料。我们过去编的教材有什么问题呢?回过头来一想,学生花钱买的书是给老师看的。学生买了书以后,再根据老师们设计的步骤和环节去上课,也就是说过去的教材是给老师看的,学生几乎不能直接用。我们现在争取要把教材变成学生的教材和学生可用的书,所以这本教材可以称为学生用书,然后我们再编一本教师用书,要对老师说的话基本上不写在课本上,要对教师说的话我们就写在教师用的书上,对学生说的话就写在教材上。比方说:我们一开篇“亲近科学”有爱因斯坦的一个像,有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后面就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去看,能不能提出问题,通过他们的活动,能不能发现一些问题。我们还设计了一些卡通画的小人,还有学生讨论的场面。书的版面设计,也是让孩子们挺喜欢的。每个单元都有单元页,简单地说,现在的书的设计是尽量让孩子能够自己阅读,通过阅读教材,启发他去思考、去研究。但是我们做的还不够,有好多问题还解决得不是很好,也就是说,抱着这样的想法:就是,教材是给学生的教材,是给学生看的,是供给学生学习用的,那么教师怎样教呢?要看教师用书上怎样写,在教师用书上,我们要给你几条不同的思路,我希望是这样的:你自己可以选择,根据你的条件,根据你当地的情况,可以自由选择,我这个课应该怎样上更好一些。比方说,有些材料,你就可以选择其他不同的材料来代替。从教法的设计,给你一个最基本的,然后在这个最基本的基础上你自己可以再去设计。我想就是这样把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的功能分开,给学生看的书就是为学生学习用的,要告诉教师的事在《教师用书》里再说。另外,我们配的教材还有一本科学活动手册,科学活动手册上让他做记录、去画、去写、去统计。有这样一些安排,给他设计好了一些表格,比如说,气温的统计表,都给他画好了,让他自己去画去写,教材上就不让他随便乱写乱画了。所以,我们想关于教材的变化跟原来《自然》课的教材有点不同。

第三点,我们新的《科学》教材想体现 几个特点,当然这几个特点是不是能体现得更好,还是有待于进一步去完善的。

一个是以单元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我们的单元是这样的,三年级上学期一共有7个单元,每个单元的课时数不一样,可多可少。你比如,第一个单元是绪论,里面有两课,也可以把它讲成三节课,这里有《哪里有科学》、《我们也能够科学》,第二个单元是冷和热有四课,《它有多热》、《热水变凉》、《热往哪里跑》、《哪种物体传热快》、这四课组成冷和热单元,天气单元是五课书,《今天天气怎么样》、《测气温》、《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谁最关心天气》都是以单元组合起来的,“秋去冬来”这个单元有六课书,《金色的秋天》、《秋天的叶》、《秋天的果实》、《种子》、《秋冬季的天气变化》、《动物怎么过冬》。“合理饮食”搞了两课书,也可以搞三节课,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材料”是五课书。最一个单元叫做“自由研究”分配了三课时,由学生自己确定课题,自己研究。现在我们的教材是以单元来划分的,单元内部的这些课,虽然也有前后的联系,老师们可以自由地安排。这是跟过去的《自然》教材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是以单元来组合教学内容的。

第二个特点,是突出探究为主的这种学习方式,我们设计每个单元的后面都有一课,本单元的总结式的自由研究课题,这个在给学生的学生用书上没有表达,将来在给教师的教师用书上要表达的。每个单元围绕这个单元的研究内容来指导学生搞一些***研究的,然后这个学期未总得有一个自由研究。在教材里面也有一些让他们自己研究的内容,就是想突出以探究为主,但我们现在设计的还不理想,有些课设计得还不够好。另外一个,三年级是起始年级,这是第一册书,起始年级又不能做得太多,也不能完全放手,所以有一个先由“扶”到逐渐“放开”的过程。比如最后这个自由研究吧,我们就给他定一些内容,让他自己去选择,自己去***研究。当然,如果是有些孩子想要研究一个什么内容,这给他一个启发,然后让他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制定完计划以后,让他自己去选择怎样去研究。现在看来,我们的孩子***研究能力还是比较差的,所以要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都放开,所以我们强调的是给孩子创设一个认识的过程和方法。第一册里所能够给大家的过程和方法,以观察、比较、分类为主,测量只局限在长度的测量和温度的测量,以后我们逐册要把过程和方法的内容加大。

再一个就是第三个特点,知识内容的组合要逐渐走向综合性。当然现在综合性还不是很强,刚刚有一点儿。你比如说《天气》,《天气》里面就要牵扯到好多方面的知识,也包括季节方面的变化,也包括动植物的变化,都跟天气季节变化有关系,我们就组合在一起,不是单纯地把动物、植物这样分类,带一点综合性。以后我们想逐渐搞一点带综合性的选题。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5

关键词:语言教学;启蒙;阅读能力

中***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91-02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思维和语言共同作用的过程,阅读能力是每一个获取成功认识必备条件之一。从幼儿阶段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应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策略,激发幼儿的阅读欲望,让幼儿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使幼儿通过阅读提高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阅读活动

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创设各种具体、生动阅读活动情境,将幼儿引入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激起幼儿的阅读情思,促进幼儿全身心地进入阅读活动中。因而教师要善于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阅读情境,激发幼儿全身心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体验、了解阅读的内涵,初步发展学生启蒙阅读能力。如一位教师教学《造字的故事》片段: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筝乐曲声,在优雅的古筝声中,画面上呈现出“结绳记事”、“画***记事”以及仓颉当史官怎样记录各地发生的事情,接着仓颉又是怎样通过记事发明中国最早的象形字。教师结合画面进行娓娓叙述,让幼儿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教师讲述的过程中,应着重出示打结的绳子及故事中出现的象形字,使幼儿明白“结绳记事”的意思以及“象形字”的基本特点,接着教师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一些问题,如:①“结绳记事”是什么意思?②发明字的仓颉为什么不赞成用绳子打结来记事的方法?③最早的象形文字是不是很像画出来的物体形状?你知道的象形字有哪些?幼儿带着这些问题再一次倾听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然后让幼儿根据问题自由地说一说、答一答,由于幼儿对故事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回答问题积极性较高,教师则适时给予帮助、点拨,使幼儿的解答更加完整具体。教师又出示一些象形字,让幼儿根据象形字体猜一猜现代汉字,此时,幼儿对了解汉字来源的欲望自然更加强烈了。教师并提出,要想对我们中国文字的来源了解更深刻,就必须利用时间多阅读有关汉字来源的故事、歌谣。教师布置幼儿课后搜集、阅读汉字来源的故事、歌谣、谜语等。教师以生动的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让幼儿带着探究的欲望参与阅读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二、结合语言教学,培养阅读技能

阅读的技能和方法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前提,也是阅读得以深化的基础。语言课堂教学是形成幼儿初步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因而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活动时,应创设有利于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环境和空间,让幼儿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方法,使幼儿掌握语言能力的同时,阅读能力获得应有的生成。如在一次语言课堂教学时,有一位教师与幼儿以聊天的形式谈论应该怎样爱护公共卫生,或讲一讲不讲卫生的笑话。教师给每一个幼儿分发一本故事书,其中就有《鸡毛鸭》这个故事,教师先教幼儿按页码顺序翻书,找到《鸡毛鸭》这篇故事,培养幼儿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的方法并养成习惯。接着指导幼儿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向下的顺序看书,让幼儿亲身感受到***书是一页一页组成的,故事是要一幅一幅有序的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并且详细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人物、动物,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最后,教师要帮助幼儿把相关的知识经验与当前的故事阅读联系起来,这时,教师要时刻有意识地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如与主题有关的汉字、单词、概念、知识和言语经验等,从而提高幼儿对故事的学习与理解。教师有意识地采取各种策略,引导幼儿自觉形成阅读习惯,形成初步的阅读技能。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故事后,继续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有哪个不讲公共卫生,所以被惩罚了?我们自己讲不讲卫生?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探究故事内容。幼儿已基本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教育意义,教师则将鸡毛鸭、大脚、大头的形态、动作在黑板上画出来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让幼儿观察画面可笑不可笑,同时又出示写有“鸡”“鸭”两字的卡片,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这两个字在书中故事的位置,师幼一起交流这两个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语言学习活动后,教师让幼儿课后从故事书里找一找类似讲究公共卫生的故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了解故事内容,然后与小伙伴或在家中与他人交流。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阅读技能的培养,既可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为幼儿逐步达到***阅读的状态,为幼儿入小学学习,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打下坚实的基础。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6

升旗仪式是一项特别严肃的事情,要在这样严肃的时刻准备一份有质量的演讲稿是很重要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庆中秋国旗下讲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庆中秋国旗下讲话1老师们,同学们:

秋浓了,月圆了,又一个中秋就要到了!中秋节,处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它仅仅次于春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是中华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特别讲究亲情,特别珍视团圆,中秋节尤为甚。中秋,是一个飘溢亲情的节日;中秋,是一个弥漫团圆的时节。这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进亲情;这个时节,盼望团圆、追求团圆、享受团圆……这些,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

同学们,一定能背诵出许多关于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历史的时空流传至今,不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有着的共同信念吗。

中秋最美是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最高,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

中秋最美是感恩!无须多言,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亲友一个问候,递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父母给予的培养……老师们,同学们,这个中秋,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心怀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们的人,感恩一切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懂得尊敬师长,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老师们,同学们,中秋最美,美不过一颗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过真心的祝福!在此,我祝老师们、同学们中秋快乐,一切圆满!

庆中秋国旗下讲话2爱满校园 感念师恩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在这秋意渐浓的九月,当我们还在感恩教师节的时候,另一个重要的节日又要来到我们身旁了,对,他就是中秋节。中秋忆古人、聚团圆,大家喜欢它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要放假)。好多同学都说因为要放假,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08年以前中秋是不放假的,为什么从2008年起,我们就开始享受中秋节带给我们的假日了,是为了告诉我们中国人勿忘传统,传承经典。

我们中国是有着上下5000年历史的古国,传统文化在悠悠的岁月中沉淀,深厚的底蕴期待着被我们去挖掘,去守护、去传承。可是现在我们很多人宁愿在圣诞节飞舞的雪花下赞美彼此,却忘记在皓月当空之际回眸历史。一份份精美的礼物粉饰得美丽二隆重,但却失去了他的精神和灵魂。传统本不需要任何的物质叠加!它一直静静地待在历史的角落,等着人们的召唤!

~~学子,一个不同的中学时代的标记,我们就应该有这样的使命,同学们,让我们拾起那份渐远的传统,让古老而富有诗意的光辉重新笼罩大地,让传统文化和精神再次浸润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在我们的学习中去传承和发扬,让我们不忘古人、不忘传统,做一名上进的~~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后祝愿全校师生健康!快乐!幸福!

谢谢大家!

庆中秋国旗下讲话3庆中秋,话感恩

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庆中秋,话感恩。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好月圆、金风送爽的宜人九月,我们刚刚度过了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中秋节。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喧嚣的都市车水马龙,奔波的脚步难以停息。但是每到农历八月十五,忙碌着的人们的心灵总会被中秋佳节的温馨俘虏。我们互相传递不止是礼物,还是问候,是祝福,是浓浓的团圆文化。有许多关于中秋的千古佳句同学们耳熟能详,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历史的时空流传至今,不正是因为句中传递着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无尽思念吗?中秋最美是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最高,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中秋最美是感恩!无须多言,给父母一个微笑,递上一杯清茶,送上一盒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父母给予的培养……

我想把感恩带进生活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得到的每一份关爱表示感谢。让我们一起来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给予了我们的生命,感谢他们给予了我们温暖的家,感谢他们给予了我们无尽的爱。让我们把最美的祝福送给父母,祝愿他们身体健康。庆中秋,话感恩。让我们一起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谢我们的师长,因为他们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因为他们帮助我们插上智慧的翅膀,因为他们锻炼了我们的工作能力,因为他们教导我们学会自立,因为他们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这个中秋,让我们学会感恩,给父母送上一个甜蜜的微笑;学会感恩,给老师致以一个真诚的敬礼;学会感恩,向朋友伸出一双友谊之手;学会感恩,为陌生人留下一丝心灵的温暖。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的世界会更美,更好。

庆中秋国旗下讲话4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们又将迎来中秋佳节,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天空时,脑海中定会浮现起那优美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人生有诸多事情难以两全,多少在外求学和工作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此时不能回到亲人身边。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是一个飘溢亲情的节日;中秋,是一个弥漫团圆的时节。这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进亲情;这个时节,盼望团圆、追求团圆、享受团圆……这些,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

同学们一定能背诵出许多关于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历史的时空流传至今,不正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信念吗?

中秋最美是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沙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最高,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中秋最美是感恩无须多言,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亲友一句问候,递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父母给予的培养……

老师们,同学们,这个中秋,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心怀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们的人,感恩一切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懂得尊敬师长,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在此,我代表学校,祝老师们、同学们中秋快乐、学习进步、工作如意!

谢谢

庆中秋国旗下讲话5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1)班的~~,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中秋佳节,感恩为重。

大家应该知道,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提起“中秋节”,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作为学生,想必很多人会想到“放假”、“吃月饼”之类的事,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感恩”这个词。

中秋是亲人团圆的日子,自古以来,就有无数迁客骚人为之笔走龙蛇、挥洒丹青。中秋的夜,是月圆的夜,是无数漂泊在外游子不眠的夜。面对无缺的银月,沐浴如练的月华,背井离乡的游子们不免潸然泪下,只能黯黯感伤,默默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哪怕只是给亲人一个微笑,送上几句祝福,哪怕只是沏上一杯清茶,递上一块月饼,都是如此难以实现。

或许有人会问,我们又不是游子,而且这些与感恩有什么关系?游子的悲哀在于自己与亲人相聚千里,想感恩却不能,是“月圆人不圆”。而我们中学生呢?与父母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很少有人有感恩意识,是“人圆心不圆”。

我们为什么要感恩?首先,于理而言,中秋是中华传统节日,感恩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们有这个义务将它传承下去。其次,于情而言,大家都明白,感谢别人的恩情的重要性,父母于我们的恩情,是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的,我们身上的每一滴血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亲情,诠释着化作灰烬也无法改变的亲情。我们生命每一部分皆授之于父母,父母给了我们双眼,让我们体验世界的缤纷;给了我们双腿,让我们踏上一段段征程;给了我们双手,让我们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更重要的是,父母给了我们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明白上穷碧落,下尽黄泉也无法改变的亲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感恩?其实很简单,心意最重要,一件平常的礼物,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些举手之劳,其实已经足够温暖家人的心了。现在,有许多子女和家人缺少沟通,每天在家和父母根本说不上几句话,倒是意见不和的时候才会争上几句。所以,如果你愿意静下心,和父母聊聊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莫大的慰藉。家人对我们的期盼绝不是功利的,再怎么贵重的礼物,如果只是没有诚心实意地送出去,也就是虚无罢了。但只要让他们明白你的孝心,就算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也可以盖过“金山银山”。

虽说中秋是亲人团圆的日子,但应该感恩的日子不止是中秋,应该感恩的对象也不止是亲人。让我们感恩与我们携手共进,同舟共济的朋友;让我们感恩呕心沥血,悉心教导我们的老师,让我们感恩学校给了我们知识的家园,感恩社会给了我们安定的秩序,感恩国家给了我们强大的后盾,感恩身边的一切……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7

一、诱导----激发学习动机。

人从环境中所接受的不知不觉或意识模糊的刺激影响,心理学上称之为暗示。充分利用学生的暗示心理活动,能促成学生阅读的需要、兴趣和动机,并充分发挥智慧潜能,顺利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有位教师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是这样开讲的:的一个连队每天早点名时,连长喊道:“马宝玉!”没人应声;“葛长林!”仍然没人应声;“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还是没人应声。直点到第六位战士的名字,才听见应“到”。前五位战士为什么不应”到”?他们到哪儿去了呢?既然他们不应“到”,连长为什么还要每天点他们的名呢?因为他们是牺牲在狼牙山的五壮士!(板书课题)接着教师要学生阅读课文。比一比谁能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出来。学生产生了兴趣,又在比赛的氛围中自主阅读,很快便了解了故事情节,感受了人物风貌。

导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求解决新课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提高的认识需要和认识水平的内部矛盾不断产生----解决----再产生----再解决。因此导读课的设计要构成阶梯式的累积发展层次,让学生在最佳的阅读心境中不断产生探究的动机,一步步地思考课文的内容和思想。

二、疏导----指点阅读的门径。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导读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一个反馈系统,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阅读时,必然有反馈信息作用于教师。小学生思想感情、兴趣欲望、心理因素的不稳定性,各自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这些反馈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此,教师必须发挥教学机智,适当地予以疏导,巧妙地指点门径,以保持学生阅读心理流向的畅达,促使学生自解其难。

比如在阅读《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学生对文中的比喻句,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不甚了解,认为“荡秋千不是很好玩的游戏吗?”这显然没有把“秋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考虑。教师可这样疏导:这里的秋千指什么?(十三根凌空而架的铁索)这里的“荡”有什么危险?(脚下是九十丈的深谷,水急浪高)“荡秋千”在这里说明了什么?随着教师的有序有节的疏导,学生思维开阔了,终于读懂了这句话。

三、评导----培养思维品质。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8

我们的诗词教学不能只为了那三五分。下面的三个教学故事也许能说明,古诗词教学是件很有趣味的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小时候学过这样一首数字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过目即能成诵,且能牢记终生。它所写的就像自家门口的风景一样。先生让我们回家之后,模仿着也写一首,诗虽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但其中一定要包含一到十这十个数字。这样的作业对小学生来说,还真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大家只觉得是做文字游戏而已,并无任何压力,我尤觉得好玩,回家的路上就开始琢磨了。

第二天的课堂上,有个同学站起来念了他的诗:“一去二三里,囊中四五文。小店六七家,八九十徘徊。”我们听后都觉得挺有意思。老师也说,他口袋里没多少钱,买不了什么,但诗写得有意思,穷孩子若有志气,将来定有出息。先生对他的表扬令我们羡慕不已。随即我也自告奋勇地念了自己的诗:“一去二三里,停车四五回。摔倒六七次,八九十处伤。”大家听了就愣在那里,老师笑问,你坐的是什么破车呀?把你摔得不轻啊。我说不是坐车,是学骑自行车的事。明乎此,老师便称我诗写得不错,同学们也对我的诗报以笑声和掌声——也许他们也有学骑自行车“挂彩”的经历吧。

这一次的读诗写诗使我得到一种文学的启蒙——原来诗歌并不神秘,连枯燥的数字和学骑自行车这样琐屑的小事都能入诗。

一次去外地讲学,校长让我给他们学校的“春笋诗社”上堂有关诗歌的课。我欣然应允。面对初中的孩子,我不想多作理论阐述,而是在黑板上列了这样三首诗: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东晋·画家顾恺之)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选自北宋·汪洙所编《神童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如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宋·无门和尚)

孩子们对这几首诗很感兴趣。我让他们品读之后思考一下喜欢其中的哪一首,并讲出自己的理由。结果喜欢第一首的居多,他们说,这首诗像画一样美,一年四季四幅画,各有各的特点。喜欢第二首的也不少,他们说,古人多有生活情趣啊,平淡的生活因为和自然联系在一起而变得丰富多彩。喜爱第三首的也有,却未能讲出什么理由来。

大家问我喜爱哪一首。我说我更喜爱第三首。他们问为什么。我说,无门和尚无意刻画四时之景,却认为若能摆脱烦恼和困扰,有一颗闲适的心,那么,即使寻常景物也能带来美感,一年四季无不可爱。这种见解对人不无启发,只要做一个有闲情的人,就能尽享自然的馈赠。有了这一立意,诗也就高人一筹了。《红楼梦》里黛玉与香菱说诗,说:“词句终究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前两首四季诗写得也不错,但仅限于对自然和生活的再现和描摹而已,第三首诗则上升到精神层面,可谓以意取胜。

经我这么一讲,学生遂有所悟,点头称是。最后我又说,无门和尚的诗前两句很平,只是将四季景物一带而过,好就好在后两句,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修改它而表现不同的立意。你们是否愿意试一下?于是课堂活跃了起来,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沉思默想,我则游走于他们中间,适时给予一些指点。最后有这样四首诗获得大家的认可和好评。

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静心读遍天下书,佳境皆在诗文中。

②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寻常景物蕴意趣,美景全凭心体验。

③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高楼广厦享空调,岂如林中一飞鸟?

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时若是一种景,万物岂不失生机?

我称赞他们都是小诗人,改写的诗都能寓意于物,而且立意各不相同。第一首讲的是艺术真实要高于生活真实;第二首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心灵审美;第三首表达了向往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第四首则形象地阐述了生活需要多样性的哲理。

校长说我的课上得好,我说,是诗歌的美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活力,一旦挣脱了应试的枷锁,语文的天地就广阔了,它就是我们美好的精神家园。

在研究性学习中,十几名学生自发组成了一个专门学习和研究“咏史诗”的小组,并聘我任指导老师——我常在校报上写点古体诗。

我先让他们阅读和收集咏史诗,多多益善。以下几首就备受他们的推崇。

①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人们都说隋朝因此河而亡,而此河至今仍在通航。如果不是隋炀帝荒***骄纵数次劳民伤财巡幸江南,那开河之功真可与大禹相比。

②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宋·李九龄《读》)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在于人才,不能说它的兴盛和衰亡总是交替的,诸葛亮、周瑜死后,要灭亡蜀国和东吴就易如反掌了。

③千年血战说长平,草木于今尚带腥。莫向史迁疑数字,君王谁肯惜生灵!(明·王玉祥《长平古战场》)

——长平之战,坑降卒数十万,那里的草木至今还带有血腥,不必去追究《史记》中所说的“四十万”是否正确,哪个统治者会怜惜人的生命呢?

这些诗,议叙结合,观点辩证,很有警世作用,有的抵得上长篇大论乃至“专著”,有的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这年暑假,我要求他们每人至少写两首咏史诗,并用短信的形式发给我。——同学们都很认同我“研究的目的在于创造”这一观点。

收到的诗中多有佳作。最先收到的是:

冷眼古城千年史,心惊怪事古今同。平庸将相享长禄,多数能臣不善终。

这是小婷写的。她说过,好的咏史诗往往能对历史现象进行高度的概括,从个别上升到一般。这首诗不正是如此吗?

紧接着,收到晓峰发来的一首:

长城横锁万重山,故垒森森拥古关。百看犹存秦帝影,暗封华夏到今天。

这是一首思想独特的好诗。大家皆引以为豪的万里长城在他眼里却存在着潜在的负面效应。

佩兰利用暑假去四川旅游,每到一地都要写诗,其中一首是:

都江堰水漾清波,天府成名岁稔多。多少匠人凝智慧,为何只唱李冰歌?

回来后她告诉我,她写此诗是受了皮日休《汴河怀古》的启发,那首诗使她懂得了万物都不是绝对的,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写诗则应取一独特视角。她还说,因为要写诗,这次旅行就有了思想的陪伴。

每当收到他们的诗,我都要回复一首。如:

①指鹿朝堂众口阖,魏阉生祠遍山河。举国同呼万岁日,应叹人间少卞和。

②自古衙门似海深,官场无处不风云。高山流水余音远,管鲍之情何处寻?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9

甲: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过6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里我们预祝全校师生中秋快乐,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乙:中秋节一直以来被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时节对亲人的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当一轮明月高高挂起的时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为什么要叫中秋节呢?

乙:这个可不难,在我国,农历的7、8、9三个月为秋季,农历8月15——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甲:那为什么有人又称它团圆节呢?

乙: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甲:还真难不倒你呀!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亮的圆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关的诗词吗?

乙: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吗?

乙: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甲:哇!还有神话故事呀!那你给我们讲讲吧!

乙:好!我给大家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王母娘娘也赐给了他一包长生药,他把不死药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在危急之时,嫦娥当机立断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成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听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国外中秋节趣话吧!。

乙:中秋节并非中华民族所独有,许多国家也有类似中国传统习俗的形形的中秋节,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国人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称为“祈月节”。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用甘蔗扎拱门,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观音菩萨和八仙的***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寿桃而非月饼。

甲: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而且这样的节日有两个,除农历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乙:朝鲜的中秋节称为“秋文节”,也叫“秋夕”、“嘉徘”。这一天,他们以松饼为节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边赏月,一边进行拔河比赛、摔跤比赛,或者表演歌舞。年轻的姑娘们穿上色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欢聚在大树下做“布伦河”游戏(即荡秋千)。

甲:伊朗称中秋为“麦赫尔干节”。这天是伊朗太阳历七月十六日。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隆重的庆祝活动持续6天方才结束。

乙: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每逢中秋节到来时,男女老少也有赏月的风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甲: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中秋的习俗吧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吃月饼呢!

乙:说到吃月饼,我口水都流出来了。那你知道我们如何在赏月、品尝月饼的同时注意健康吗?

甲:专家提示:月饼应与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腻;若与汽水、可乐或果汁搭配,则不利健康。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无糖月饼”,仍然不能多吃。专家还指出,老年人和婴幼儿消化能力较差,过多食用月饼会加重脾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潜在的糖、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硬化问题,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样,少吃月饼为宜。

乙:哦!谢谢你给我们讲的的月饼健康吃法。相信大家会注意的。中秋佳节快来了,我们将要欣赏到皎洁的月光,品尝到香甜的月饼,最后,我们再为老师、同学们送出祝福,怎么样?

甲:好!请听我们的美好祝福吧!

齐: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祝老师和同学们中秋节快乐!

甲:红领巾广播站此次播音到此结束,谢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10

关键词:自主游戏;环境创设;教师指导;游戏评价

一、问题提出

自主游戏是幼儿在完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运用自己已有经验和大胆想象来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活动,它是幼儿园最为基本的活动,也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要求幼儿园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为此,近年来,我园以自主游戏的研究为载体,主要从环境创设、教师指导、游戏评价等方面进行研讨,努力实现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尝试形成“开放、自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研究方法

1.观察分析法

本研究对幼儿园大3班进行游戏观摩,所有观摩教师按照游戏环境、游戏过程、游戏讲评三方面进行观察。

2.行动研究法

通过观察、调查的方法,了解研究现状,了解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各种心理,不断调整研究方向,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3.个案研究法

在本课题中,个案研究法包括指向幼儿游戏过程中的个案研究,用于更为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三、研究结果

1.环境创设(见观察量表) 2.教师指导(见描述观察)

镜头一:茶坊

教师来到茶坊,服务员面带微笑:“请问你要喝茶吗?”教师没反应,他看了看,又接着说:“我们新茶刚上市,味道不错,你来品尝一下!”教师想了一下,问:“你们这有哪些茶?”其中一个男服务员马上说:“有龙井茶、绿茶、普洱茶…”边说边指墙上的***片,教师点点头,对一旁的女孩说:“你是干什么的?”她看了看说:“我是炒茶的,看,这是炒茶的锅,茶是在这里炒的。”“噢”教师高兴地摸了摸她的头,走了。

镜头二:体检中心

教师来到测身高处,看了10秒走了,来到口腔检查处,医生在给一病人看牙齿,教师看了5秒走了,体重测量无人,走了,心电***检测处有两人,教师说:“想看看刚才说的这个仪器怎么使用?”看了2分钟,走了,没有说什么。

镜头三:部分游戏角

教师走到门口,看见一个幼儿左手拎一盒饼干、右手拎一篮菜,教师问:“今天你们家里有客人,买这么多东西?”幼儿快速走到娃娃家,没说话。教师又来到理发店,看了三分钟,两个理发师在互相敲背。教师又来到染坊,另一个教师在指导,随意地看了几幅作品,又来到屋外的茶坊和礼品店,看见掉在地上的糖盒礼品就捡起来放到礼品店架子上。大卖场里没有顾客,营业员将东西扔来扔去,还不时发出嘻嘻的笑声,有的盒子在地上,有的倒在桌上。教师巡视一圈,游戏基本结束。

3.游戏评价(见部分实录)

(1)教师:你今天在游戏中遇到了什么事情?

(2)教师:你今天检查遇到了什么问题?(请心电***检查的医生)(小朋友挤来挤去)?应该怎样解决?检查的夹子应该夹在哪里呢?(出示人体***,请一幼儿上来画夹的位置。)回家查查,下次游戏的时候来问你们?

(3)教师:什么要开张了?(观察饮料店装修情况)给饮料店取名?(一幼儿上前讲述)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希望小朋友都能参与到其中来。(介绍下次游戏要求)

四、分析讨论

根据游戏环境观察量表可见:(1)区角标记统一醒目;(2)游戏撑牌大气、美观;(3)游戏规则、***文并茂;(4)游戏环境幼儿参与。但存在:(1)主题痕迹体现不多;(2)半成品材料不丰富;(3)区角中没有百宝箱;(4)材料适合的年龄特征不明显。

根据教师指导的现场描述可见:(1)幼儿秩序好,游戏氛围浓;(2)分工能细化,角色意识强。但存在(1)流动人员少,交往不多;(2)教师指导弱,目的不强。

根据游戏评价的部分实录可见:一要注重发展新的游戏情节;二要激发幼儿再次玩的欲望;三要关注导入与评价相呼应。

五、教育建议

(一)要把创造的空间留给孩子——游戏环境的创设

环境作为一种教学的隐形资源与孩子发生着互动,正因为它的这种特殊作用,所以在《纲要》中要求我们老师要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与游戏环境,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交流中积累更多感性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对学习、探索的兴趣。

1.游戏环境中体现主题痕迹

如,在中班主题《多彩的秋天》,可在超市推出了秋季的服装、秋季的食品、秋季的盆花等;在美发区推出秋季的护肤组合,包括补水的面膜、放干裂的护唇等;巧手坊推出树叶发卡、树叶胸针等;小吃店推出大闸蟹等秋季时令小吃……大班主题《丰收的秋天》中,则可在超市增添“秋装上市”;小吃店增添“秋季水果茶”;书吧增添推荐书目《种子高飞》;健身房等。

2.游戏区中的半成品材料

我们理想中的游戏样态应该是这样的:孩子们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人员的流动带动物品的流通,引发孩子的自主交往和创造热情。我们结合主题教育内容,给各游戏区增添半成品材料,让顾客始终有新鲜感,让各个区角里的服务员时时有事做。如大班的主题教育内容是“三月江南”,在商场里投放的半成品材料是圆形纸片和吸管,可制作伞;礼品店提供的三折的KT板及一些彩纸,让幼儿自己制作屏风当礼品卖;茶坊里提供彩纸制作茶叶。

3.游戏区中的“百宝箱”

每个游戏区都设有材料箱,孩子们喜欢把它称作“百宝箱”。里面有各种质地的纸、剪刀及各种废旧材料,供幼儿解决困难时选用。如理发店游戏时,故意为难服务员要烫发。可他们的烫发工具还没有。这时,就可鼓励幼儿到了材料箱里去找替代物来解决。材料箱给孩子们创造了以物代物的可能。

4.游戏材料的投放体现层次性

如大中小班同样是建筑工地,小班通过投放幼儿熟悉而喜欢的实物玩具来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一开始放了小动物,老师就引导:天气冷了,小动物没有房子住,你愿意为他造小房子吗?这样,孩子就会有目的地搭建出一幢幢小房子。在中班的建筑工地,则提供一些辅助物,象KT板、纸盒子等,以此来拓展幼儿建构的思路,并提供了建构的***示,让幼儿按***施工,而且还可以延续建构,我们称之为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大班则应提供更为丰富、复杂的辅助材料,完全放手由孩子自由想象建构,不断深化、拓展游戏主题,如:一个公园建造好以后,可设计门票,招徕游客观赏。因此,游戏情节比小班、中班丰富了不少。所以,同一区域的材料投放应该因孩子不同而不同。

(二)要把创造的机会还给孩子——游戏的指导

在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现状,灵活扮演各种角色,不失时机地给幼儿启发性的建议,引导幼儿扩展新的游戏主题。

1.教师是游戏的旁观者

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游戏,不仅能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需要,更能使教师把握时机,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游戏,从而扩展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观察幼儿游戏:(1)观察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如,幼儿游戏的内容是什么?幼儿在玩什么?再现的是什么经验?(2)观察幼儿的行为。观察幼儿正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角色意识?有哪些行为表现?(3)观察选择和操作材料的情况。选择了哪些材料?如何操作?有什么困难?(4)观察幼儿的社会性水平。了解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是否能主动选择伙伴?是否能协调和同伴之间的关系?(5)观察幼儿的表征能力。是用模拟实物的玩具替代,还是替代物?或言语动作替代?在玩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的?

2.教师是游戏的参与者

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或游戏的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这是角色游戏的主要指导方式。如:在医院里没有病人时,教师就可扮成出租车司机邀请医生去幼儿园进行健康知识讲座,教师的及时参与,丰富了游戏情节。

3.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

小班孩子的游戏水平相对比较低,遇到困难常常会求助于教师。这时教师应该是一位积极的支持者。如教师到点心店吃馄饨,说自己很喜欢在馄饨里放一些香葱,孩子说“我们没有”,教师就引导“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我太爱吃有香葱的馄饨了”,后来,孩子终于找来绿色的纸撕成碎片放到碗里。当然,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设置的问题要与孩子的年龄相吻合,否则,孩子可能会不予理睬。

(三)要把创造的火花传递给每个孩子——游戏的讲评

游戏结束时的评价其实是非常关键的,它一方面需要教师心中有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以现场捕捉到的种种游戏状况为基础来进行讲评,具有相当的随机性和灵活性,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使这种交流分享成为促进幼儿发展,促进游戏进程的有价值的活动过程。

1.要让孩子交流分享乐趣

因为游戏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如游戏结束时,可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讲自己游戏中的感受和快乐,以“分享游戏故事”从自己、同伴、区域三方面进行评价,围绕“我的快乐”“我的朋友”让孩子愿意说、爱说。或可根据游戏评价榜对各个区域进行评价,对表现出色的区域奖励流动五星,实现以幼儿评价为主的互动式评价。

2.要让孩子交流分享经验

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的生活、言语、交往、操作等多种经验都会得以凸现,通过经验的分享,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获得新的发展。这也是幼儿游戏水平提高的一条捷径。如,医生是怎样帮人看病的?怎样让娃娃家收拾得又快又整齐?你是怎样招待顾客的?

3.要让孩子交流分享问题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遇到诸如交往不顺利,材料使用不当等不少问题,游戏结束时,孩子们或许会把问题提出来,或者干脆由老师来发问。这时候,就可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再利用幼儿之间的互动,最后经过老师的梳理,来引导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同时获得经验的提升。问题的分享让孩子们乐于思考,表达。

通过几年来的扎实研究,我园的孩子成了自主游戏的最大受益人,体现在:幼儿自主选择意识逐渐增强、自主创造水平逐渐提高、自主评价能力逐渐提升。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自己选择材料、角色、合作伙伴等;能自己想象游戏情节;能积极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游戏行为等。孩子们真正成了自主游戏的主人,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幼儿游戏之旅》中这样说道:“推开游戏之窗,让我们一起感受幼儿游戏的真谛。打开游戏之门,让我们一起发现幼儿游戏的奇妙。进入游戏驿站,让我们一同踏上幼儿游戏的旅程。”相信,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上,有你,有我,定能一起收获幼儿游戏的成果,一起分享幼儿游戏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3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22-223.

立秋有什么讲究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立秋有什么讲究10篇

学习

想要幸福的人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想要幸福的人10篇,内容包括想要幸福的文章,想要的幸福美文。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格桑泽仁在北大医学部主办的“得觉文化与东方智慧”讲座上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其实很简单,只要跟着幸福的人一起混,想不幸福都难。而整日

学习

中学体育说课稿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体育说课稿10篇,内容包括中学体育说课稿模板范文,中学体育说课10分钟范例完整版。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公用的教学研文本,是教学研合一的载体。我们在设计讲学稿时遵照了东庐讲

学习

交叉教学论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交叉教学论文,内容包括混合教学论文怎么写,最简单的教学论文。设计的对象、环境和要求的变化对设计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设计对象或任务的复杂性提高了对设计师系统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反映在设计教

学习

成语故事四面楚歌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成语故事四面楚歌10篇,内容包括成语故事四面楚歌100字,成语故事四面楚歌的故事。

学习

关于国庆节的对联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国庆节的对联10篇,内容包括一年一度国庆节对联,国庆节对联作品大全。六十年风雨,三代愚公,创业豪情昭日月,扬国粹,树文明,炎黄儿女追科学,扶摇万里,六十年岁月如歌,发展填词,和谐谱曲;九万里,千里千畴千幅画;柳烟拂岸,麦浪盈川,发展

学习

个人半年度工作总结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半年度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个人半年度工作总结和计划,半年度工作总结下半年工作计划。(一)强化形象,提高自身素质。为做好本职工作,我坚持严格要求,注重以身作则,以诚待人,一是爱岗敬业讲奉献。我们箱管工作的最大地规律就是无

学习

关于成长的主持词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成长的主持词,内容包括以成长为主题的话题主持人词,表达成长分享的主持稿。女: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下午好男: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女: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男:我们就像一株株幼苗女:父母精心呵护,老师辛勤培育合:我们正在茁

学习

程序员工作体会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程序员工作体会,内容包括程序员体会与收获,程序员年终总结工作体会。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然后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相关概念,最后探讨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关

学习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马的成语故事10篇,内容包括马如流水成语故事,有关马的成语故事短的有哪些。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

学习

电路原理答案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电路原理答案10篇,内容包括电路原理简答题汇总,电路原理例题详解及答案。

学习

国庆最火的一句话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最火的一句话10篇,内容包括国庆最火的文案一段话,国庆中秋很火的一句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3.能借助画面,联系生活,理解词语的意思。4.感受语言美,体会诗歌描写的情景,加深

学习

超越自我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超越自我总结,内容包括超越自我总结,自我总结100个。要实现自我超越,我们就不能满足于现状。我们要不断的给自己指定新的目标,长短结合,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有了方向,有了动力,自然就有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和生活热情。超越自我不仅要

学习

医院入职培训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入职培训总结,内容包括医院新员工入职培训总结范文大全,入职培训总结医院。一、我院2012~2014年新职工岗前培训情况(一)岗前培训的对象。我院新职工岗前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当年新录用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从近三年新职工录用情

学习

物流部工作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物流部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物流部工作总结与计划,物流部月工作计划怎么做。一、继续提高员工素养,强化员工服务意识人是万物之本,员工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只有企业真正重视员工,关心员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员工才会用更好激情来

学习

立秋的古诗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立秋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立秋的古诗词推荐合集,三年级立秋古诗。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立秋的文案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立秋的文案10篇,内容包括立秋的文案通用15篇,立秋文案高级感。4.立秋贴士:衣服常换洗,秋干沙尘多侵袭,汤水莫远离,天干炎症易侵袭,食物易清淡,刚刚转凉胃少安,运动莫娇气,秋天锻炼好节气。5.秋天,天空分外晴朗,白云也绽露笑容。高高的

学习

中秋节的祝福语有什么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的祝福语有什么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的祝福语简单的有哪些,中秋节祝福语都有哪些。4、江山易改,季节易更,祝福却永不易变。中秋佳节,我的祝福一如既往排山倒海般的来了,祝你幸福、快乐、健康、如意、美满、团圆!中秋快乐!5、

学习

立秋吃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立秋吃啥10篇,内容包括立秋后吃什么对身体好,立秋吃啥有说法。立秋饮食宜祛暑滋阴立秋时节,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

学习

描写立秋的诗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立秋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形容立秋感怀的诗句,立秋最有诗意的诗句。4.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5.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6.立了秋,便把扇子丢7.一场秋雨一场寒8.十场秋雨要穿棉9.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10.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

学习

立秋的诗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立秋的诗10篇,内容包括立秋诗10首,立秋的诗句古诗大全集。[唐]徐铉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华池费稻粱。2.立秋日曲江忆元九[唐]徐铉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城中曲江水,江上

学习

解读话剧《立秋》中人物的悲剧性

阅读(740)

本文为您介绍解读话剧《立秋》中人物的悲剧性,内容包括立秋话剧人物分析,话剧立秋简介。话剧《立秋》是一部以晋商没落为题材的大型话剧,话剧演出后给人情感上的巨大感动和思想上的无比震撼足以叫我们拍案叫绝,它的魅力不是平面的文字所能

学习

佩戴串珠有讲究

阅读(33)

据香港《明报》报道,一串朝珠为慈禧太后赐给光绪帝,光绪帝又转赠给珍妃的。这串朝珠共108颗,总重342.3克,每颗圆珠大小几乎一致,最大颗直径达1.2厘米。按满清贵族礼制,朝珠级别中属帝王绿翡翠为名贵。朝珠与佛珠的渊源追根溯源,清代朝珠源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