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标语例1
2、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3、宣传安全法规,普及安全知识;
4、眼睛容不得一粒沙土,农产品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
5、建立市场诚信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6、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7、人人参与,全面落实“五五”普法;各方协力,推进民主法治进程
8、依法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9、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10、开创“五五”普法新形势构建平安安徽新局面
11、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2、坚持***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13、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14、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
15、最大限度激发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16、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17、人人学法用法个个懂法护法。
18、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
19、严把农产品质量关;
20、增强公民宪法意识提高公民法律素养
21、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2、依法行***,公正司法
23、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2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25、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26、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治的基本要求
27、弘扬法治,崇尚文明,做诚信守法好市民
28、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9、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30、学法用法,依法维权
31、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32、重视质量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33、生产优质农产品为荣,销售劣质农产品为耻;
34、实施“五五”普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教育工程
35、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6、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3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治,建设社会主义***治文明
38、举法治大旗,倡文明新风;走小康之路,建和谐社会。
39、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
40、依法治国是***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1、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你为我为大家
42、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质量安全意识;
43、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构建和谐家园
44、法制宣传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4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46、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加速实现奋力崛起
47、推进依法治区,打造平安双清
48、普及法律知识构建和谐社会
49、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法》,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0、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51、坚持以质取胜,推动科学发展;
52、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53、依法治国,执***为民
54、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55、守法律己依法办事以人为本***为民。
56、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57、弘扬法治文化传播法治文明
58、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两周年。
59、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60、质量安全警钟长鸣一,健康生活和谐馨;
61、增强宪法意识,推进依法治区
62、依法行***,建设法治***府
63、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64、坚持以质取胜,推动科学发展;
65、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66、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法制标语例2
2、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3、法律树人心,守法立于行。
4、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5、法离不开你我他,知法守法靠大家。
6、道之以***,行之以法。
7、国以民守法致胜,民以国法治和谐。
8、不以法治,不能平治天下。
9、学法以明理,用法以维权。
10、弘扬法治,崇尚文明,做诚信守法好市民。
11、法律为我,我学法律。
12、法制建设,你我参与;花都和谐,人人受益。
1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安享民主文明和谐生活。
14、与法同行,和谐在望。
15、明律崇法,笃行致知。
16、人生行万里,法律记心中。
17、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
18、增强法制观念,争做守法中国人。
19、少一点套路,多一些守法。
20、法律是惩恶扬善的利剑,法律是驱逐黑暗的明灯。
21、法如利刃,守护世界。人有所畏,和谐社会。
22、法网恢恢疏而又漏,我心谨慎利刃高悬。
23、做守法公民,建法制国家。
24、道德留心中,自有底线在。
25、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你为我为大家。
26、知法守法,学法用法。
27、举法治大旗,倡文明新风,走小康之路,建和谐社会。
28、人人以法自律,齐齐走向美好明天。
29、知法于心,用法于行。
30、听说社会主义社会,依法治国与国泰民安更配哦!
31、人人守法,法守人人。
32、心系法,法护我。
33、法是铁,律是轨,不循法律要出轨。
34、钢臂扛法制,铁肩担道义。
35、一人学法,全家受益;全家学法,社会受益。
36、以遵纪守法为本,谨慎履行个人准则。
37、进德修业,学法***;为人师表,用法传法。
38、国无法则不立,民无法则无天。
39、使法制观念树立于千间宿舍,让法治精神弘扬于万户人家。
40、做人和为贵,做事法为基。
41、与法同行,社会更和谐。
42、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43、共谱法制文明曲,共奏普法和谐歌。
44、遵法守法,人人有责。
45、伴法随风而行,知律奏曲慢走。
46、法律是通向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47、守护人生绿灯,不闯法律红灯。
48、学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
49、道之以法,众和且国安。
50、守法之心,伴我同行。
51、播下法制的种子,收获和谐的果实。
52、深如开展315,假冒伪劣认清楚,投诉电话so easy,就是12315!
53、反腐倡廉,为官不腐。依法行***,风有所正。
54、守法护法,始于足下。
55、学法、懂法,让法一路相伴,平安一方。
56、繁华三千,唯取合法之芳华。
57、人为方,法为圆,守法才能成方圆。
58、心中常有法,才能不犯法。懂法知法***,利我利你利他。
59、法律伴我健康成长。
60、人无礼无以立人,事无法无以成事。
61、普及法律知识,构建和谐社会。
62、人生道路千万条,学法用法第一条。
63、世界那么大,我们要守法。
64、法治建设靠大家,***守法不落下。
65、一法在手,谁与雄辩?
66、依法治国,兴邦之道。
67、兴社稷之邦,建法治之国。
68、法理塑造人性,条律照亮人生。
69、爱法于心,守法于行。
70、***律之剑,保社会稳定。
71、知法存于心,守法律于行。
72、学法懂法事事讲法,用法守法人人普法,法在我心。
法制标语例3
2、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治,建设社会主义***治文明
4、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5、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
6、弘扬民主法制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7、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8、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
9、增强宪法意识,推进依法治区
10、宣传宪法知识,维护宪法权威!
11、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12、实行依法治国坚持执***为民
13、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14、宣传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15、推进依法治区,打造平安双清
16、维护宪法权威,增强权利义务观念
17、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18、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19、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服务荆州科学发展!
20、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法治化,保障和改善民生
2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法治荆州建设!
22、依法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23、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2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25、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加速实现奋力崛起
26、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27、促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8、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29、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履行法定义务
30、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3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2、依法治国是***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3、坚持依法行***,建设法治***府!
34、高举宪法旗帜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
35、依法行***,公正司法
36、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37、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38、依法治国,执***为民
法制标语例4
中***分类号 G220 文献标识码 A
1999年2月,央视推出全新法制栏目《今日说法》,该栏目多次荣获国内大奖,成为了国内电视法制栏目的著名品牌。
综观该栏目成功的诸多要素,笔者以为其间离不开标题的精心制作。标题制作的尽心到位对节目的高效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拟从《今日说法》节目的标题人手,选取该栏目2005年1月至7月的88个标题,分析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借以归纳该栏目匠心独具的拟题思维和语言特色。
一、短小精悍 意味深远
“文以简为能,不以繁为巧”,制作标题更需惜墨如金。认真分析《今日说法》88个节目标题,可以看到:最短2字,最长9字,平均长度为5字。具体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该栏目标题总体上短小精悍,简洁凝练、干净利落。展现法制类栏目的制作风格,并通过标题递交给受众,这正是《今日说法》栏目组在拟题时将栏目定位于节目制作风格映射到标题中的思维体现。例如:
四字标题:婆媳之争(05.3.30);失踪之谜(05.2.27);桃子事件(05.2.25)
五字标题:车牌“绑架”案(05.3.25); 幼儿园谜案(05.5.10);追踪逃逸案(05.5.15)
六字标题:网吧里的悲剧(05.5.19);看不见的战线(05.6.24);泥石流的背后(05.4.15)
《今日说法》节目标题制作者在长度上把握短小精悍的标准,却在内涵上赋予其深远的意味,将对节目阐发的主旨以及对节目主讲案件的态度、观点融入其中,引人深思。例如:美酒成祸(05.6.8)用“美酒”与“祸”构成因果关系;赌徒末路(05.6.19)简洁明了地揭示出赌海无涯,回头是岸的道理。
二、组构精当 突显焦点
新闻传播中,标题制作者往往将焦点信息放置在焦点位置,达到有效传播主题信息的功效。而《今日说法》的标题制作者更是十分娴熟地将这一功能运用到了标题的制作中。主要表现为精选每日话题的关键词,进行恰当的组构,突显出每期节目的话题焦点,引人瞩目和深入思考。表现为两类:
1 突显事件发生的地点信息
事件发生地点具有代表性,警示意义,或者具有超出想象的可能,制作标题时都可将其放置在标题首要位置,引起受众的关注。例如:
网吧里的悲剧(05.5.19)、美容店引出的恩怨(05.4.27)、幼儿园谜案(05.5.10)。
2 突显事件的关键人、物
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物发生在事件中,能够引起受众地观看欲望,在标题中也能够彰显节目导向,一举两得,例如:
实习生的遭遇(05.1.4)、尴尬慑像头(05.2.23)、楼顶的羊群(05.4.13)。
哭泣的金钱松(05.3.3)、疯狂的(05.4.7)、岳飞夫人像失窃之谜(05.6.6)。
三、手法多样 设置悬念
借助节目故事,运用多种手法在标题中巧妙设置悬念,有效调动受众的好奇心、求助心、求知欲等心理,从而提升节目收视率,更利于节目传播法制理念和法理科学。分析88个标题,制作人设置悬念的手法有四类表现。
1 直接设问,引人求证
在《今日说法》的标题中,有大量的疑问句,如:
谁来帮帮这些孩子(05.2.2)、谁来救我(05.2.24)、为什么投诉我(05.3.20)。
在88个标题中,疑问句的标题共有12个,占总数的14%。从句子的基干构造和提问要求来看,有特指问、选择问和是非问三种。其中,特指问有10个,选择问1个,是非问1个。特指问有明显的“谁”、“何”、“什么”等疑问代词作特指标记。三种类型的问句要求人们或者法律对问题作出确指、选择和肯否判断。问题的设置暗含了节目制作者代表当事人发出疑问寻求解答的潜在思维。这些问题能够很好地引起人们的探知和解答欲望,引发受众从节目中寻求答案,参与解答和解惑的过程。体验和参与问题的求解过程。满足了受众的常态心理,是题目制作者心理学知识的巧妙运用。
2 设置谜面,引人寻解
‘在标题中,直接标记出“谜”、“疑”、“怪”、“不同寻常”等字眼,设置节目事件的谜面。引起受众的寻解之心。例如:
失踪之谜(05.2.27)、不同寻常的拍卖(05.3.1)、怪病(05.4.4)、小院疑云(05.4.18)。
3 深入挖掘,引人关注
标题中指出节目故事的核心时间和事物,运用“之后”、“背后”等暗示事件的继续和深层发展,表明节目对事件或事物的进一步挖掘,从而引发受众对节目的关注,使其跟随节目对事件做更深层次的或延续的探究。例如:
肇事之后(05.3.17)事故发生之后(05.5.26)工厂停工之后(05.4.29)。
4 突出超常,引人探究
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反差在案件中出现了,拟题者要及时把握住并设置到题目文字中,引起受众对反差的好奇与探究。例如:他将妈妈告上法庭(05.3.23)和楼顶的羊群(05.4.13)这两个标题。孩子和母亲反目成仇、告上法庭,超出常理,源于何事?;楼顶之上出现羊群超出常规,无法想象。这种超常的事件主题在标题中的体现能够一下子拉住受众的观看心理。
四、质朴平实 品味不凡
法制节目往往涉及暴力、凶杀、***等等因素,但决不能利用这些吸引受众的眼球,以达到提高节目收视率的目的。
《今日说法》在这方面做得高雅大气,从标题可见一斑。综观88个节目标题,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案件涉及内容有:家庭纠纷、消费问题、青少年犯罪等等;案件性质有刑事、民事、行***等。但是在标题制作中,制作者充分表现出冷静、平实的心态,将贴近大众、亲近大众、关心大众的人文情怀融入标题,制作出了众多品位不凡的好标题来。例如:站在社会的立场或是亲历者的内心发出援助的呼吁:谁来帮帮这些孩子(05.2.2),谁来救我(05.2.24),这个孩子谁来养(05.5.24);用悲天悯人的心怀发出对故事中的人物、事物的关爱:哭泣的金钱松(05.3.3)我要带娃儿出山林(05.3.24),沉没的孤舟(05.3.28),痛失我爱(05.6.14);
尽管众多节目内容跟血腥、暴力等有关,但节目极力避免这些元素的渲染和放大,把标题制作的质朴平实,从新闻真实性、节目导向性角度揭示节目的主旨,表现出《今日说法》栏目拟题的不凡品味。
五、受众视角 关怀备现
《今日说法》的众多标题中都使用了人称代词,其中,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出现8次;第二人称代词“你”出现1次:第三人称“他”出现1次。其中第一人称“我(我们)”的频频使用充分展现出节目制作者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发出对法律、社会的呼唤。这是传播者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参与生活的突出体现。
从受众出发的拟题视角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抒情性,第一人称的使用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节目内人物的思想和意愿:展示出节目“为百姓办事”的贴近情怀。例如:
谁来救我(05.2.24)、为什么投诉我(05.3.20)、谁动了我们的大楼(05.4.14)。
我要回家(05.5.20)、痛失我爱(05.6.14)。
六、巧妙仿拟 题旨盎然
标题具有导受与导向的双重功能。节目标题为了引导受众关注其内容,会使用多种手段。其中,巧妙仿拟、翻新广大受众耳熟能详的著名诗词、名人名言、流行语、影片名、歌词等,推陈出新、出奇制胜。这一手法在《今日说法》的节目标题中,也随处可见。例如:“天堂”里的车来车往(05.3.18)仿拟歌曲《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
法制标语例5
3、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
4、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5、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6、法律援助在您身边,公平正义与您牵手
7、让法律与我们相伴,让文明与我们相依
8、坚持学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质
9、全面实施普法规划,努力构建平安柯桥
10、同筑法制长城,共享法治阳光
11、依法行使民利,依法履行法定义务
12、法律素质高一分,全村形象高十分
13、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14、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15、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6、学法人人受益,守法处处和谐
17、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18、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19、遵纪守法,利人利己
20、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法治
21、与法同法,社会和谐
22、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
23、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24、加强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
25、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推进农村法制建设
26、扩大基础民主, 搞好村民自治
27、弘扬民主精神,加强法治观念,坚持依法行事,维护法治环境
28、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29、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弘扬法治精神
30、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1、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治观念
32、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 ,营造安全祥和的生存环境
33、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六五”法制宣传教育
34、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必严,违法必究
35、加强法制宣传,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
36、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37、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38、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39、弘扬宪法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40、您的权益需要法律保护,法律权威需要您的维护
41、开展普法教育,营造发展环境
42、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力服务发展大局
43、尊重宪法,崇尚法治
44、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45、开展普法教育, 确保公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46、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
47、依法保障食品安全, 营造放心饮食环境
48、弘扬法治精神, 推进依法治国
49、天天学法明是非,时时想法强观念,处处守法树文明,事事用法维权益
50、人人学法用法,个个依法办事
51、假日出游 ,依法维权
52、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53、落实“六五”普法规划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54、切实加强监管, 依法保护环境
55、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56、加强法制宣传,服务经济建设,坚持科学发展
57、深入开展住房保障工作, 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难题
58、学法、守法、知法、护法,为你为我为大家
59、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建设
60、积极学法,自觉守法,主动用法,诚心护法
61、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
6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63、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64、坚持依法行***,努力建设法治***府
65、正确行使宪法权利, 依法履行公民义务
66、尊重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67、弘扬民主精神,加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行事,维护法治环境
68、关注交通, 保护生命
69、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
70、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71、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
72、学好法律明是非,依法维权不吃亏
73、完善残疾人保障机制 落实平等参与共享精神
7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5、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76、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77、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掀起全民学法用法热潮
78、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79、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80、弘扬法治精神, 促进科学发展
81、崇尚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培养守法习惯,强化用法意识
82、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83、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应当接受法制宣传教育
法制标语例6
3.法律被抹杀便产生专制独裁。
4.与法同行,成长有保障。
5.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
6.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
7.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8.学法懂法,心明眼亮;不学不懂,迷失方向。
9.学法用法,做遵纪守法好少年!
10.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11.正确加正确是加法,正确减错误是减法,幸福乘时间是乘法,疲惫除时间是除法,加减乘除都是律法,希望你用正确的法律观指导正确的人生观,希望你用正确的法律观改正错误的价值观,希望你用法律的积极保护你幸福的定义,希望你用法律的积极消除你疲惫的不易。
12.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毕达哥拉斯
13.深入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学法守法意识和维权能力!
14.法治走进千万家,长宁盛开和谐花。
15.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16.学法律 讲权利 讲责任 讲义务
17.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
法制标语例7
3.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首先要坚持依宪执***。
4.知法,才能懂法;懂法,才会守法;守法,才能一生无忧。法制宣传日,从宣传法开始,从每个人的身边做起!
5.遵纪守法你我他,幸福生活靠大家。
6.您的权益需要法律保护,法律权威需要您的维护。
7.有一种法叫做办法,可帮人解难;有一种法叫做方法,可帮人解困;有一种法叫做法律,可帮人解围;12.4法制宣传日,让我们一起来宣传,将守法进行到底。
8.法律吸吮穷人的膏血,而富人却掌握着权柄。——英国作家 哥尔德斯密斯
9.看不见的霓裳,似彩虹般鲜亮,有法律的地方,胜似天堂,做守法公民,按法律行事。法制宣传日,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宣传法制,公民共同的责任。
10.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11.牵手文明、守护家园、文明xx、从我做起
12.和谐校园,普法先行。
13.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能力。
1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理。——托·富勒
15.年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正式通过并颁布实施。
16.用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
17.人生道路千万条,学法用法第一条
法制标语例8
我们知道,任何客观事物都处于一定的时间过程之中,因此,任何语言也都有时间方面的表达,并且各自构成系统。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本文借鉴陈平先生《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把时间系统分为时相、时制和时态。本文着重从时制方面讨论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
一、时的研究历史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已经意识到时和体并不相同,并开始使用“时制”的概念,区分“现在”、“过去”、“将来”三种时制,这是国内较早研究时范畴的著作。
20世纪40年代,汉语时、体研究出现了一个相对繁荣期,以吕叔湘、王力和高名凯等三大语法学家为代表。吕叔湘把原来的三时观念加以改造,将“基点前时”、“基点时”、“基点后时”成为“三时”。这是因为他认为“过去”和“将来”如果离开“现在”就没有意义了。高名凯在《汉语语***》中明确表达了汉语没有时范畴的观点。王力表达了大致相同的观点。
进入20世纪50年代,汉语没有时范畴的观点受到了挑战。龙果夫、雅洪托夫等认为汉语中存在时制,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都是时制表达的重要因素。张秀进一步认定并发展了“汉语有时”论,认为汉语没有绝对时制,但有关系时制。李临定、李铁根等进一步发展了这种观点。
20世纪80年代后,时范畴研究出现了多元格局。帅志嵩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汉语时范畴研究,认为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以陈平、李临定、龚千炎等为代表的“无标记有时论”,他们根据情状发生时间、说话时间和参照时间三者在时轴上的相互关系来界定汉语的时制系统,坚持时和体分开;以张济卿、左思民、金立鑫、李铁根、陈立民、林若望等为代表的“时体混合有时论”,他们认为,“了”、“着”、“过”等体标记同时也是时标记,时范畴和体范畴在很大程度上使用相同的一套标记系统;以王松茂、马庆株等为代表的学者持“时体分别论”,认为时和体属于不同的语法范畴,不能将时和体混同起来。
综观汉语时范畴的研究,从时范畴的有无到对范畴的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可以看出,汉语究竟有没有时范畴还没有定论。我个人认为汉语是有时范畴的。关于汉语有无时范畴会在下一部分进行简单的论述。
二、关于汉语有无时的讨论
在关于时体研究的文献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学者对汉语有无“时”,也就是时制进行了大量的讨论。我们认为,汉语不光有体,也有时。在张济卿先生的《汉语并非没有时制语法范畴――谈时、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他从七个方面论证了汉语并非没有时制范畴。首先,他提出,语言学家必须忠于语言事实,在否定某一语法范畴的存在时也应该先对语言事实作一番调查之后才下结论。可是我们发现主张汉语没有时制的学者并未完全这样做。他们只是片面的看到了有时间标记的句子,便一再强调汉语全是靠时间词语或上下文来表达时间的,他们没有并注意到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无标句。其次,许多学者都没有对汉语的时、体有一个完整的定义,往往只提结论不提定义。第三,张济卿先生从“了”字有无时制出发,强调了汉语有时制。第四,他指出,不少语法书中,把放在动词后面的“了、着、过”看作是表示体意义的助词,把放在动词前面的“将、在、曾”等词看作是时间副词。这就是说只承认前一类词是语法标记,而后一类词只具有时间方面的词汇意义,还够不上语法标记的资格。张济卿先生在文章中举出大量例子对此进行了反驳。第五,他还指出,历来的时、体研究中,还有两个倾向。一是把时制与体看成是对立的。二是把体看成是时间的表达手段。在这里,张济卿先生提出:“时制是客观的存在,它并不是体所能左右的,因为所有的动作或状态都离不开时间。我们在叙述一件事情时,不可能不伴随时间概念,否则就无法正确地传达信息。而体却带有一定主观性,它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观察方式。第六,针对有的学者提出的“一种语言里只有具备了表达时意义和体意义的形态,才可以说具备了时范畴和体范畴,范畴是通过形态而不是通过词语形式来表达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现代汉语里没有时范畴,但有体范畴。”张济卿先生指出:什么是形态,什么是词语形式,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如果认为范畴只能通过形态来表达,而形态既包括有标形式,又包括无标形式,那还讲得通,如果只指有标形式,那就成了问题了。第七,他从无标句着手,对汉语的时制结构作了一番简单的考察。张济卿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汉语是有时制的。
三、时的概念
那么,“时”究竟是什么?它的概念又是什么呢?我们这里所说的时,它指示事件发生的时间,表现为该时间同说话时间或另一参照时间在时轴上的相对位置。也就是情状的发生时间、说话时间和时轴上的另外一个时间(又称为参照时间)三者在时轴上的相互关系。另外,我们还必须看到汉语时制和印欧语时制的不同。世界各种语言无不体现时制,不过,不同的语言往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或观察方式。汉语基本上使用动词以外的时间词语表示(词汇手段),印欧语则应用动词本身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手段)。
四、时的类型
现代汉语的时制结构系统,就是由说话时间与事件发生时间、另一参照时间与事件发生时间纵横交错所构成。用S代表说话时间,用R代表另一参照时间,事件发生时间为E。S、R、E在时轴上的相对位置有两种观察方法。一是以S为基点,确定它同E的相对位置。S E之间的关系称为绝对时制。绝对时制又分为三种情况:E在S之前,为绝对过去时;E与S重合,为绝对现在时;E在S后,为绝对将来时。二是以E为基点,确定它同R的相对位置。E和R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对时制。也有三种可能:E先于R,称为相对先事时;两者同时,称为相对当事时;E在R之后,称为相对后事时。
在分析语料的过程中,我们将现代汉语的几种句子类型分别加以分析,比如连谓句,兼语句等等。其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句子中如果没有标注参照时间的,往往找不到参照时间;描述心情或状态类的句子是现在时还是过去时;分析较长的句子时,往往不能准确地将S、R、E标注出来,因此无法准确的得到句子的时制类型。
总而言之,在对汉语时制做了以上简要的概述之后,我们发现,首先汉语是有时制的,时制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次,我们也绝不能将“时”放在狭义的语法手段上来研究;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前人总结出来的时制的九种类型来分析大量的语料,从而验证这种方法的正确与否,也能从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另外,我们发现时制绝不仅仅是汉语独有的,任何语言都有时制,本文仅对现代汉语的时制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通过以后的研究,能总结出更多其他语言的时制特点。
参考文献:
[1] 陈平.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J].中国语文,1988,(3):401-421.
[2] 龚千炎.汉语的时相 时制 时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法制标语例9
中介语这一术语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提出。中介语理论是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理论,对二语习得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研究二语习得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论文格式。中介语可以看作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体系,既带有母语的特征,又带有目的语的特征。并且中介语是一种动态的语言体系,它会随着二语习得的进程发展而逐渐向目的语靠拢。中介语既可指学习者某段时间对目的语认知所形成的中介语言语系统,也可指整个二语习得过程中认知发展形成的语言体统。(Ellis,1985)Selinker认为学习者要达到从母语到目的语,其间必然经历中介语。中介语反映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过程。根据Selinker,中介语具有渗透性、动态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普遍语法的提出原本是适用母语习得的。对于中介语形成和发展是否涉及普遍语法 这一问题上人们仍然存有较大的争议。本文认为中介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系统也会受到普遍语法的制约和影响。
一、普遍语法与母语习得
普遍语法是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中的术语,是指“由人类所有语言所共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组成的系统,是人类语言的本质所在”。根据乔姆斯基的观点,普遍语法是人脑遗传规定下来的属性,没有这些属性,人脑的语言系统就不可能发育成长,是人脑生下来的初始状态,是是人能在后天环境下学会说话的内在原因。因此乔姆斯基认为任何语言都受制于普遍语法的制约。普遍语法为各种不同的语言提供了共有的基本参数。
乔姆斯基认为行为主义的刺激理论不足以解释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因为儿童能够说出没有听过的句子,即“刺激穷尽论”。一般说来母语习得者所接受到的语言刺激是有限的,而学习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往往要多于接受的语言刺激,习得的语言很复杂。学习者在外部刺激环境的缺失下也能习得语言。正如White说的“我们需要一个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孩子们会注意到他们从来没有听过的那些句子…”(牛晓峰,盛艳波2006)解释这个问题的只有普遍语法,那就是儿童生下来就具备“语言习得机制”,具备了普遍语法知识,能够克服学习语言时的输入的不足而习得母语。
二、普遍语法与中介语系统
1.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
普遍语法解释母语习得已为很多语言学家接受。而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也受到研究者的争议。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的过程会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母语和目的语都属于自然语言范畴,二者都面临刺激匮乏问题,尤其是二语学习者的语言环境通常更为有限,因此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都可能受普遍语法的制约。对于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作用存在不可及论、直接可及论和间接可及论。本文认同后两者都有可能存在。语言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制约习得的因素也可能不止单纯一种。但普遍语法适用于自然语言,因此二语习得必然也受制于普遍语法。而中介语作为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载体,很多研究者也将之认同于自然语言系统,同样会受到普遍语法的影响或制约,以相对目的语来说正确的或者错误的表征形式呈现出来。
2.中介语的初始状态
按照乔姆斯基的理论,母语者在习得母语之前,大脑处于“零状态”( zero state)。在这种状态中头脑存在“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在后天语言环境的刺激下,语言习得机制被激活,从而使大脑的零状态转化成“恒定状态”(the steady state)。这时母语者的语言系统发育成熟,表现出使用具体语言的语言能力。(Cook,2000)由此可知这是基于普遍语法理论来描述母语习得之前和习得后的人脑状态。母语习得是受普遍语法制约的。
中介语受普遍语法的影响也体现在中介语形成的初始状态上。关于中介语的初始状态,研究者们也有不同看法。有研究者认为中介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系统,具有普遍语法的特征,因此中介语初始状态就是普遍语法状态。例如Epstein et a1.认为普遍语法就是中介语的初始状态,原则上说,早期的语法已经从普遍语法中获得了所有的功能范畴、特征及特征值,因此,第二语言表征的建立无需借助母语范畴和特征。(尹洪山,杨连瑞2005)
而Schwatrz和Sprouse指出,母语语法构成了中介语的初始状态,换句话说,学习者借助其母语表征来解释所接触到的第二语言输人。因为二语习得通常是在母语习得之后进行的。学习者受语言迁移的影响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受到母语语法的制约。其实由此观点也可认为母语语法是受普遍语法制约,因此中介语初始状态自然也间接地受到普遍语法的影响。Schwartz和Sprouse还认为中介语表征在发展的后期阶段可能(也许不会)与第二语言语法趋同,当母语语法无法顺应第二语言输人时,学习者可以借助普遍语法寻求其他可能的途径,从而出现中介语表征的重组。(尹洪山 杨连瑞2005)
根据关键期假说的观点,母语习得者在关键期间能自然地习得语言,过了关键期之后学习语言的能力会减弱,因此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作用会明显弱化。成年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不免会下意识地运用母语的许多规则去认知目标语的规则,即产生中介语。由此也可认为普遍语法间接通过母语语法对中介语认知产生作用。以上观点其实都肯定了普遍语法在中介语中的作用。 由此可知,中介语的初始状态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受普遍语法的制约和影响。
3语言标记和认知
与普遍语法理论相对应的是语言的标记属性。一般说来,标记性弱的语言成分属于核心语法范畴,蕴含普遍性规则,在不同语言中体现更为自然,标记性强的语言成分属于边缘语法范畴,是个别语言特有的成分,不受普遍语法规则约束。
在有限的语言输入刺激环境下,普遍语法能够帮助孩子们习得非标记性的核心语法。(Ellis, 1985) 二语应该和母语一样由核心语法和边缘语法组成。论文格式。二语学习者应该也能借助普遍语法习得一些核心语法和标记性不强的语言成分。
语言的标记属性向我们揭示了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发生的三个基本倾向。一,学习者较早认知非标记性语言材料。二,学习者较容易认知非标记性语言材料。三,学者在认知标记性语言材料时构建和借助中介语进行认知。(戴炜栋 蔡龙权 2001)Shmidt曾经做过实证研究表明中介语发展受普遍语法理论的限制,其中非标记性或标记性不强的语言成分先于标记性强的语言成分为学习者掌握。论文格式。(Ellis, 1985) 其实这些倾向也反映了中介语认知发展的规律特征。之所以有这些特征,也许正是普遍语法介入的结果。二语和母语交叉的核心语法部分标记性不强。学习者很可能由于普遍语法的作用或者受母语迁移影响较容易识得这部分内容。边缘语法或个别语法则属于二语的独特部分,是***于普遍语法的,且母语习得的经历中不曾接触过,较难为学习者认知。这部分内容可能被排除在中介语之外,或者容易被学习者根据普遍语法进行信息重组,之后被纳入到中介语当中。由此可知,中介语的构建和语言的标记属性是存在一定规律联系的,从而也说明了普遍语法在中介语构建中起到一定的影响。
如果认为中介语是建立在母语的基础上,那么也可以基于原则——参数模式理论来看待中介语表征,当母语和二语中存在参数值设定相同的共有成分时,这部分便会通过母语正迁移间接延伸至中介语。当母语和二语中存在原则参数值设定不同时,则可能引起被负迁移至中介语。不论这部分中介语表征与目的语趋同或趋异,都可能是普遍语法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结果。
4.中介语的系统性和普遍性
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在其初期阶段可能和母语较为接近。中介语在语音、语法、句法和词汇方面会带有母语的烙印,但是又受目的语影响而不同于母语,因此是相对***的语言系统。但中介语并不是毫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外语教学者也会感觉到不同的学习者所说的外语有不同的特点,有时学习者会重复犯固定的语言错误,且同一时期不同学习者也可能犯相似的语言错误。这说明中介语本身具有系统性和普遍性。
中介语习得的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order hypothesis)强调二语学习遵循一个普遍的次序,这种顺序与学习者的母语无关。研究人员分别调查了英语词素、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习得过程,发现不同母语背景的二语学习者习得这些语法特征的顺序是相同的,由此证明了自然顺序假说。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时存在着某种固定的顺序,那么就意味着存在着一种普遍的习得机制。中介语的普遍性进一步强调了学习者的内在因素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性。(李频,查平2006) 中介语做为一种系统性的特殊语言既然受母语的影响,自然也会受制于普遍语法。
三、结语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是针对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提出来的,是对一切语言语法的高度抽象性的概括。中介语作为二语习得过程的产物,具有母语和目的语的相似性,可认为是直接或间接的受到普遍语法的影响。语言的普遍性限制中介语的构建,同时也有可能会对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从而对中介语起到完善的作用。普遍语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有意义的理论平台,对研究中介语机制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研究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戴炜栋,蔡龙权。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9).
[2]牛晓峰,盛艳波。普遍语法在中介语表征中的地位问题[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2006,(9)。
[3]尹洪山,杨连瑞。 中介语表征中的普遍语法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11)。
[4]李频,查平。普遍语法对中介语的可及性[J] 邢台学院学报 2006,(3)。
[5] Ellis,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
法制标语例10
一、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调查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江苏省发展迅猛,为达成五年制高职“高素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项目化,课程实施实践化,教学模式最优化将成为五年制高职课程建设的重心。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是商贸类涉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五年制高职阶段开设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并有效地实施该课程,对五年制高职商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确定调研方向后,我校商务英语教研室先后与相关开设商务英语口语课程的兄弟学校取得联系,并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相关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专任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表所列:
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情况调查汇总表
二、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上表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以下不可回避的问题:
1.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学习信心不足,英语词汇语法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落。
2.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节,而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对教学内容满意程度很低。
3.教学方法缺乏有效性和多样性,教学手段依然陈旧,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占比例较少,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体现。
4.具有相当的英语教学水平,又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甚少。
5.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充分发挥课程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导向作用,发现和激发学习者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习者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三、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优化的主要对策
通过对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分析,根据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实施要求,结合这几年对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行动研究,笔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对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整体优化的对策。
1.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目标的确定
首先,确定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的课程总目标: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包括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职业知识培养目标;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职业情感培养目标;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目标。
2.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内容的项目化设计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日常交际英语、跨文化交际、商务接待和商务洽谈等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任务和项目完成的需要来进行,项目设计以对外贸易过程中接待外商,公司和产品介绍,询盘和报盘,就价格、支付条款、商品包装、运输、保险及索赔等进行谈判,最终签订合同等主要工作环节为线索来进行。下面是商务英语口语项目化教学的案例:
项目名称:Company
参考学时:6学时
教学目标:(1)掌握与公司体系,公司运作,产品介绍,项目工程,市场调研等相关的生词、词组以及功能句型。(2)能够听懂并用英语流利自如地与外国人就公司情况进行问答。
相关知识:(1)职场接待礼仪;(2)行***职务头衔和公司职位;(3)一般的公司部门分布;(4)公司的主要产品和运营项目。
操作训练:
任务一:介绍公司的部门分布;
任务二:设计制作公司行***人员的名片;
任务三:介绍公司某个新产品或新项目;
考核评价:理论占50%(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践占50%(根据学生相关任务的完成情况)
知识拓展:
(1)学会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公司介绍;
(2)产品项目推荐的一般程序和技巧。
3.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在确定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的教学内容后,在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时首先要遵循以下几点实施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3)倡导任务项目驱动型的教学途径;(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5)贯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除了继续使用英语口语课堂以往行之有效的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视听教学法之外,更多地将案例教学法、整合教学法、探究训练法等方法运用到商务英语口语的教学实施过程中。
4.教学评价的规范化与过程化
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内容的项目化设计,为商务英语口语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可能和依据。商务英语口语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练习、面授辅导和各项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以及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情况;终结性评价安排在期末进行测试。测试主要检查学生对日常交际活动英语和涉外业务英语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考核性质为考查,测试形式为口试。另外终结性评价也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尝试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真正培养出专业技能强、英语水平高的职业技术人才。
四、结束语
作为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师,主动有效地开展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行动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过程和教学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加快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有助于促进我们提炼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升华我们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Van Lier,L. The Classroom and the Language Learner[M].London:Longman,1988.
[2]葛晓蕊.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特征与教学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04,(2).
[3]冯克诚.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社,1994.361.
[4]张冰.关于商贸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2004,(7).
[5]刘伽.商务英语口语创新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8):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