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父亲的诗10篇

写给父亲的诗篇1

文/一亭

黝黑的面庞,

宽阔的臂膀

粗厚的手掌,

温热的胸膛

你像一座大山一样

在我的心里住了三十年

一声不吭地

扛了三十年

回不去的岁月

剪了你的韶华

染了你的白发

弯了你的腰

驼了你的背

划满了你的脸

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墙上

像老屋里的槐树

一般地沧桑厚实

你老了

把年轻,时髦,幸福,给了我们

却把一个男人的坚强和担当

伟岸和质朴

写在每一次远行的路上

你总会歪着脖子抽着烟

靠在墙根下

说着这么几句话,

/等收了庄稼,我出趟远门,

给家里再填补些,

你们看,后头用钱的事还多着,我给咋出去再干几天,

闲着也是闲着/……

这样的话,

还在重复

一年又一年

今天还在说,

风风雨雨,跌跌撞撞

没有片刻的停顿

我已经习惯了三十年

写给父亲的诗篇2

2010年12月17日上午,家父去世前38天,已决定卧床的父亲示意要看他写的诗稿。我马上把他书桌上的一沓诗稿拿给他,他看了几眼后示意还要,我即刻把在书桌上的所有诗稿都拿来。父亲有些吃力的看了看,说:“就是这些。”少顷,他对我说:“你看看。”我明白父亲的意思,他知道已没有力气和时间去完成他的愿望,让我帮他整理。“我整理一下,”我抬手指了指电脑。“可以在网上发表。”他点点头。又倾,父亲说:“起个名字,叫百年百首。”我找来他的《百年百首》给他看。“已经有了。叫‘百年百首(二)’吧。”他说:“行。”随后,我在纸上写出“百年百首(二)”,拿给父亲看。父亲再次说,行。过一会,他又说:“你先看,在里面选,不是全部。然后再给孩子看。她认为没问题,在她办的网上发表。”我说:“现在没有限制了。”他说:“不是。要选好的,不要让人家说不好。”我这才明白他的意思:拿出来的一定要是好作品。

我是在父亲去世后次月开始阅读父亲的诗稿。对我来说,这是个艰巨的工作。一是我不懂书法,连一个法帖都没有认真读过;二则我虽喜欢文字,也写过一些现代文,但对古体诗知之甚少。刚开始,我像看天书一样,读父亲交给我的用毛笔行草体写就,多达180多首的诗稿。为识别,我将不识的字抄录下来,然后查《草书汇》和汉语字典,逐一识别,形成了一个小字典。经过努力,两个月后,我可以识别诗稿中95%的字了。此后,我开始编辑诗稿,在电脑里敲打目录、楷书对照文字和注释。

在汉字书写衍化过程中,民间流行的草字的数量逐渐增多,写法逐渐统一,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终于产生了具有法度的草书,那便是章草,之后进一步发展成今草,成为一种独特的汉字。狭义的草书是指章草和今草,全部认识需要长时间研读。随着汉字书写工具的进化,毛笔已淡出大众,在毛笔字成为一种艺术形态存在的现代社会,能熟练、规范书写草书者不多。

约定俗成的草法具有法度的规范性,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今草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楷书的部首采用简单的草书符号代用,代入繁体楷书中,往往许多楷书部首可以用一个草书符号代用,为了方便,字的结构也有所变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较难辨认。现代人学习草书一般以今草为起点。普遍认同的草书写法为于右任先生编著的标准草书。

为识别、解读父亲的诗稿,我找到二位书画爱好者(我不愿用书画家这样的词汇,因为现在的“家”太多了)。其中一位60多岁的老朋友说,现在的书法家能达到“书匠”就不错了,其作品都是抄录名人诗词之类,能作诗并创作出诗书合一作品的凤毛麟角。很少人具有老先生的诗书功力。他还说,老爷子的书法遵循法度,自成一家,诗文用辞考究,意境深邃,非我辈能及。不识,说明我们学养浅薄,还需学习。网友——曲径通幽给我很大帮助。她认真阅读诗稿,其解读让我受益匪浅,深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谢谢!

父亲在诗中多次写到老家和童年。

“家院青州出东廓,松林桃园魁杨左,

虹桥蹬下石板路,云门山右卧佛阁。”

“忆昔西窗杏熟黄,石案伴兄煎饼香。”

父亲生前很少提及童年。记得在他90岁寿辰时,对一外孙女讲到老家情景和他小时候上学的事。这些,我是第一次听到。父亲在诗中常常怀旧,想老家,想亲人。读父亲这样的诗,我常有一丝淡淡的酸楚。

父亲的诗中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悟。

寿语

人生天命予,寿比百年享,

勤奋有为短,碌碌无事长,

皇儿呼万岁,耕夫夺夕阳。

写给父亲的诗篇3

“你可知Ma***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中的一首,我们耳熟能详,几乎人人会唱。然而你知道吗?“七子之歌”这一意象,也出自《诗经》。那是儿子对母亲的倾诉,是儿子对母亲的愧疚,也是儿子对母亲的至爱亲情。由此,也引出了中国的孝亲诗,有些凝重,却也充满温情。

舒菡,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读书人,写作者。创作多为散文,出版有散文集。杂志主编。现居太原。

骨肉亲情,自古以来便是人间最重要的一种感情。无论是否有人书写,它都在那里,不离不弃。它不感天动地,不刻骨铭心,它更多以一种平淡到被儿女忽略的形式存在。因而翻遍中国历代诗词,别友别恋人的诗浩如烟海,山水田园诗浩如烟海,咏史抒怀诗浩如烟海,而涉及到父母的,可谓少之又少,我们最熟悉的,也不过一首《游子吟》而已。所以,非常有必要溯源《诗经》,找到中国古代孝亲诗的根源所在,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这样一种平淡却凝重的情感,从而再次获得心灵的洗礼。

出自《诗经・邶风》的《凯风》,是一首被隐没在历史深处的孝亲诗,让我们一起走近它,领略其中真诚深挚的赤子情怀吧。

中国第一首孝亲诗

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其实无论是春天吹绿庄稼、吹开花朵的和风,还是夏天酷热中让人倾心的习习凉风,都如朱自清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首来自上古的名为《凯风》的诗,便真实而细腻地写出了在“母亲的手”的“抚摸”下酸枣树长大的过程,或者说七个孩子长大的过程。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酸枣树。心,酸枣树上的纤小尖刺。温情的风从南方吹来,轻轻吹在酸枣树那纤细而尖嫩的小刺上。如此有画面感的两句诗,将我们带到了一派自然风光之中,好像一个故事才刚刚拉开了帷幕。镜头切换,我们看到,一间温暖的房间内,一个孩子啼哭着降生到了人世间,在母亲温和目光的注视下、温暖大手的轻抚下,渐渐安静了下来,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着他眼前的这个世界。“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夭夭,树木嫩壮貌。劬(qú)劳:操劳。酸枣树那些小嫩刺,在和风的吹拂下嫩壮可人;室内的这个孩子,也在母亲的倾情照料下健康成长。我们没有看到室外的风如何劳顿,但我们看到了室内的母亲,她竭尽心力。自从有了孩子,她没有安睡过一个完整的夜晚。孩子的哭声就是她战斗的号角,她被这哭声指挥得团团转,为孩子换尿布、喂奶、清洗,抱起孩子在室内走动,唱能让孩子安静下来的童谣……因为做了母亲,她变得几乎无所不能。她甚至忘记了饥渴,好像孩子的满足就是她最大的满足,孩子的开心就是她最大的开心。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第二节里,棘心长成了棘薪。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能当柴烧,自然是长大了。钟惺在《评点诗经》中说:“棘心、棘薪,易一字而意各入妙。用笔之工若此。”室外的酸枣树长大了,室内的孩子也成人了。然而,长大的酸枣树是否能够回报风的恩情?不能。长大的孩子是否能够回报母亲的恩情?也同样不能。这是最让我们心痛的。诗的作者也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说:“母氏圣善,我无令人。”圣善,明理而有美德。令,善。母亲是那么的明理而有美德,而我却不成器,不能回报母亲的爱。我们不必谴责这位作者,因为他清醒地意识到了“不能回报”的事实,并且把这种情感写在诗中流传下来,便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他让自上古而后的几千年来的读者,都在他的痛苦中,对自己进行着深刻的反思。唯其不能回报,我们才会努力去回报,至少可以做得多一点,好一点,减少母亲的辛劳和苦痛,让母亲有更多的欣慰。

室外的镜头从酸枣树切换到了一股清泉:“爰有寒泉?在浚之下。”爰(yuán),何处,一说发语词,无实义。浚,卫国地名。浚地的寒泉默默地流过,不分昼夜。寒泉默默地滋润着一方土地一方人,正如操劳的母亲,默默地养育着孩子。默默的流水里,流过了母亲的生命和时间,母亲的脸上有了皱纹,母亲的青丝变成白发,母亲的肩膀变得孱弱,母亲的腰身不再挺拔。我们常常忘了,母亲也曾经是长着翅膀的天使,有过少女的美好和浪漫、诗意和梦想,因为有了孩子,她默默收起了自己的翅膀,变成了大地上的母亲。“有子七人,母氏劳苦。”七个孩子,也许还是中国历来认为最为圆满的“五男二女”,但这些孩子除了给母亲带来劳苦,又能给母亲带来什么呢?有人说儿女天生是母亲的债,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冷酷,却也包含着一部分的真实。

室外镜头再次切换,由寒泉转向了树上的鸟。“黄鸟,载好其音。”(xiàn huǎn),犹“间关”,清和婉转的鸟鸣声,一说美丽、好看。黄鸟,黄雀。载,传载,载送。小小的黄雀在树上婉转地鸣叫,声音悠扬动听。它是在叫什么呢?是在表达对养育自己的母亲的感激和愧疚吗?鸟儿尚且能用甜美的歌声来宽慰母亲的心,我们做孩子的,又能怎样宽慰母亲的心呢?“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这两句是对上一节后两句的反复重叠,在这种重叠里,我们看到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唯有反复咏叹,才能抒发自己对母亲强烈的愧疚之情。

这首诗很像是一幕短剧,一个人站在院子里,看向自然天地,平视是酸枣树,俯视是寒泉,仰视是黄鸟。诗人的视线掠过他所能看到的事物,并由此引发对母亲的联想。朱熹在《诗集传》中如此解读:“言寒泉在浚之下,犹能有所滋益于浚,而有子七人,反不能事母,而使母至于劳苦”,“言黄鸟犹能好其音以悦人,而我七子独不能慰悦母心”,“其自责也深矣”。诗人从自然景物中收回目光,将其定格在通往室内的门窗上,母亲操劳的身影在室内影影绰绰。这一切都在诗人的心里翻起了巨大的波涛,令他久久不能平静。

《诗经》里的其他孝亲诗

《诗经》里,《凯风》并非唯一的孝亲诗。还有一些表达因战乱服役而无法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愧疚之句。比如《唐风・***羽》:“肃肃***羽,集于苞栩。王事靡,不能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这几句翻译过来就是说:大雁“簌簌”地拍着翅膀,成群地落在柞树上。王室的差事做不完,我无法去种黍子和高粱。父母又去依靠谁养活呢?高高在上的老天爷啊,我何时才能回到家乡?继咏叹“父母何怙”之后,诗人又咏叹“父母何食”“父母何尝”,都表达了对父母的愧疚和对无休止行役的抱怨。

《诗经》中最集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激、思念之情的,还是《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lù),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草,即莪蒿。那高高的植物是莪蒿吗?不,那只是没用的青蒿。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受尽了辛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没有父亲,我可以依仗谁?没有母亲,我可以依靠谁?出门在外,心怀悲伤,踏入家门,家里空荡荡,好像没有回到家一样。接着诗人回顾了父母对自己的爱:“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父亲母亲生我养我,你们抚爱我疼爱我,使我成长培育我,照顾我庇护我,出入都看顾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我想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好像苍天的无穷无尽。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报答父母的恩情,这首诗的结尾告诉我们,“民莫不谷,我独不卒!”别人都有养育父母的机会,唯独我不能终养父母,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呀。

清代学者刘沅认为,《凯风》“悱恻哀鸣,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蓼莪》,皆千秋绝调”。

《凯风》意境的后世发展

《凯风》作为中国第一首孝亲诗,其诗意和意境都在后世获得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六朝以前的人替妇女作的挽词、诔文,甚至皇帝下的诏书,都常用‘凯风’‘寒泉’这个典故来代表母爱,直到宋代苏轼在《为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中,还有‘凯风吹尽棘有薪’的句子。”(蒋立甫《〈诗经〉选注》)

孝亲内容出现在诗歌中,较早的如古乐府《长歌行》:

远游使心思,游子恋所生。凯风吹长棘,夭夭枝叶倾。

黄鸟鸣相追,咬咬弄好音。伫立望西河,泣下沾罗缨。

这是一首游子颂母之作,其命意遣辞完全出于《凯风》。那吹动长棘的凯风,那茂盛地长垂着的枝叶,那弄好音的黄鸟,无不让远离母亲的游子产生强烈的思念之情。“伫立望西河,泣下沾罗缨。”西河,一定是家的方向。而《诗经・凯风》中极度忧伤却没有流出来的泪,这位作者将它流出来了。这样的泪水因为思念母亲而流,也唤起了历代游子共同的伤怀之情。

元代诗人王冕有一首《墨萱***》,诗云: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这首诗,也明显有着《凯风》的痕迹。那灿灿的萱草花,“南风吹其心”,让我们想起了“凯风自南,吹彼棘心”之句。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想象着孩子远行的行路之苦。后两联依然是惭愧之情: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很是惭愧。“愧听慧鸟语”,便是《凯风》中“黄鸟,载好其音”意境的化用,一个“愧”字,自然隐含着“莫慰母心”的愧疚。

后代的孝亲诗不是很多,从内容上,大约可分为三种情形:一是歌颂父母亲情或表达对孝亲行为的赞颂的;二是写离别时的母亲或孩子的不舍;三是写离别后对父母亲情的思念。

第一类歌颂孝亲行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三国曹植的《灵芝篇》,是后世所传的《二十四孝***》的滥觞。其中有如下句子:

古时有虞舜,父母顽且。尽孝于田垄,不违仁。

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欷涕沾巾。

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

暴子见陵悔,犯罪以亡形。丈人为泣血,免戾全其名。

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

如今传世的《二十四孝》故事由元代学者郭居敬编选,成为元代以后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后有人配***,成为《二十四孝***》。鲁迅的《朝花夕拾》中还有《二十四孝***》,对这些故事进行介绍和演绎。曹植的《灵芝篇》写到了二十四孝中三国以前的几个故事。虞舜孝感动天,伯瑜七十彩衣娱亲(当为老菜子的故事,此为曹植之误),都很让人感动。汉韩伯瑜因过受母笞打时,感到母亲因年老而笞打无力,抱杖哭泣,后以“泣杖”为尽孝之典型。东汉丁兰,父母双亡,常思父母养育之恩,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暴子”句说的是,楚国有个人很正直,他的父亲偷了一只羊,他就报告给了官吏,结果令尹把这个不孝的儿子给杀了;一个鲁国人跟着国君作战,三战三败,孔子问他原因,他说家里还有老父,自己若死了,便无人奉养父亲,孔子向国君请求,成全了这个人的孝道。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流传比较广,就是后世《天仙配》的滥觞。

在吟咏完这些故事后,曹植又感叹:“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退咏南风诗,洒泪满抱。”这不是对《诗经》中《蓼莪》《凯风》两首诗的运用和深化吗?可见曹植在写《灵芝篇》时,内心涌动的便是由《诗经》中这两首孝亲诗带来的深挚的感情。

唐代的孝亲诗比较多,最著名的就是孟郊的五言古诗《游子吟》。这也是一首赞美母爱、表达报答母亲养育之情的诗。其中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实际上也是脱胎于《凯风》。这其实是一个问句:谁说寸草心能够报答三春和煦的阳光呢?其实报答不了。“寸草心”便是柔嫩的“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没有人能够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清代戏曲家、学家蒋士铨有一首《岁暮到家》,写了游子自外归来见到母亲时的一些感想: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前三联中,蕴含着母亲见到儿子时的百般滋味:见面之喜,思念之浓,爱怜之切。第四联是儿子的感受:“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惭愧自己作为儿子做得不够好,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一句“不敢叹风尘”,不敢说自己在外有多辛苦,只怕母亲听了难受。这其中有“莫慰母心”的惭愧之情,也有孟郊“临行密密缝”意境的生发。一种相聚,多种情伤。

唐代诗人王建在其《短歌行》中写道:“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这是父母的无奈,然而千百年来的父母,谁不是明知“生男女”会“催人老”,却依然义无反顾地给予孩子生命,给予孩子无私无尽的关爱呢?

唐代张谓《代北州老翁答》中写道:“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劳。”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老翁,两个儿子战死,一个儿子也即将上战场的悲凉心情。古时是因为战乱,如今的我们,“好男儿志在四方”,好女儿也志在四方,总是要向着自己的梦想一路前行,总有一天会将父母留在身后。我们是否想过他们的孤独和辛劳?

第二类是写离别时的不舍的。当我们正常地生活时,亲情就在我们左右,如同我们所呼吸的空气,常常让我们忘记它们的存在。在我们写作时,也很少会歌颂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当要离别父母或远游在外凄凉冷落时,当父母生病或离世时,我们才发现平日里那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空气,原来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清代诗人黄仲则的《别***》写得非常好:“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诗末“此时有子不如无”一句,成了天下在外儿女惭愧心情的代言,那种深重的愧与悔,依然是《凯风》意境的传承与生发。

第三类是写对父母思念之情的。宋代王安石有一首题为《十五》的诗:“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因为要外出做官,诗人将母亲留在了临川的家里。在这明月当空的夜晚,他听到了杜鹃的鸣叫,不由得想起了母亲。

写给父亲的诗篇4

记得我小时候,在生产队忙了一天的父亲,回到家里,吃完晚饭后,在煤油灯下拿出纸和笔,把一天的事情用押韵的句子记录下来,我躺在被窝里,听着父亲读自己创作的“作品”,看着父亲得意洋洋的眼神,满像一副老学究的样子。

我十七年那年,父亲得知我报名当兵,在我随武装部民兵连长体检回来的那天晚上,父亲又拿起诗本做起诗来,他写完了四句诗,念给我听,“男儿有志要当兵,献身边防报国情,满腔热血哪里去,身赴边疆要远行。”我听了父亲做的诗热血沸腾。体检过后,我们就等待县武装部的通知。一天下午,我正在玉米地里锄草,一位同学气喘吁吁地到地里找我,对我说,“你赶快回家吧,你们家来了两个******,还有一个是穿四个兜的呢,好威武、好神气呀!”听完,我一溜小跑跑回家,在家门口我停下了,定了定神后,开门进了院子。在我家小院的大槐树下,有两位***人做在板凳上,在他们的前面摆了一张八仙桌,父亲为他们沏了一壶好茶,我想这一定是贵客,不是贵客,父亲才不来这种招待客人的阵势呢。父亲告诉我说,他们是征兵部队的干部来家访的。我想,我当兵的愿望快实现了,在问我的时候一定要回答的漂亮。这时一位穿着呢子服装、四个兜的那个***人说,“你就叫韩广宁吗?”我说就是。他又说,“我们看了你的征兵档案和你的体检表后,感觉你比较符合征兵条件,特此到家里看一看。你说说为什么要当兵”,那个***人喝了一口茶说。“当兵就是报效祖国呗”我心理还特佩服我自己能在那种场景下说出这句话。“我们部队那挺冷的,你不怕冷吗?”“冷算啥,不是你们部队还有棉袄呢,穿上就不冷了。”我的一句话把大家逗得笑起来。就这样我当上了兵,听说要到离家上千里路的东北当兵。

在我离家的那天晚上,父亲点起煤油灯,打开诗本又写起来,写完时我已经呼呼大睡了,父亲把我拍醒后,让我听听他作的诗怎样,“吾儿要当兵,难舍又难分。明日要远行,勿要总思亲。”我听了这几句诗,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这是父亲舍不得我走呀,但为了自己的将来,一定要当兵闯四方,才能使自己成熟起来。

写给父亲的诗篇5

关键词:唐代 亲子诗 督教 传承

唐代诗人在社会环境的要求下,对儿子有督教学业的责任;而其内心也希望儿子功成名就,光耀家族,以显父母。督教儿子读书便成为唐代诗人共同的课题,其内容以学诗为指标,辅以《文选》、五经等以增加孩子的阅读能力。其教育的态度则是学业与人格教育并重,而父亲志业的传承,其内容无非诗文、书、琴等精神层面的财产,此需辅以教育对孩子内在层次的提升,方能达成。在唐代亲子诗中能发现许多诗作是关于诗人勉励、督教孩子向学修业的主题,其中寄予了诗人对孩子的期盼――包含立身扬名光耀门楣的传统世人愿望与道德人格修养之读书士人的要求两大部分。

一.督教之殷切

一个父亲重不重视孩子的教育与表现,就看他如何看待别人的孩子便知。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和《徐卿二子歌》这两首诗都反应出杜甫对他人优秀出众儿子的欣赏,由欣赏佩服便衍生出羡慕之情,羡慕之情又轻易的带出比较之心,因此难免去回顾自己的两个儿子,一比较之下便容易陷入“失衡”的状态,因此“自恐二男儿,辛勤养无益”[1]之言便产生。无法得知宗文宗武二人对父亲的这句话作何感想,但眼见父亲对别人的孩子处处称赞“众中每一见,使我潜动魄”,[1]外表晶莹者称其“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2]而即使肤色稍黑则说“人间好少年,不必须白皙”,[1]甚至小儿胃口大也赞其“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2]父亲对别人的称赞通常令孩子感到难受的,若是比较之意又甚明显,这对孩子而言是痛苦的,压力也往往是由成人的羡慕、比较、不如、责怨而逐渐加重。因此,如何透过督教的途径,使儿子更能符合父亲的期待,从教育的内容与态度、方法可见一斑。

1.督教的内容

杜甫诗中有数次提及儿子宗文、宗武,至德二年(46岁)身陷长安时倍怀家人,《忆幼子》、《遣兴》、《得家书》都作于此年,《宗武生日》 作于宝应元年(51岁),《催宗文树鸡栅》 作于大历元年(55岁),《熟食日示宗文宗武》、《又示两儿》作于大历二年(56岁),《元日示宗武》、《又示宗武》则作于大历三年(57岁)。父亲对儿子的期盼与要求,随着儿子的年龄增长而有差异,且看至德二年,当时杜甫四十六岁,两个孩子尚年幼,父亲的口吻充满怜爱:“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3](《遣兴》)“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4]《忆幼子》)“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5](《得家书》)同一年所写的三首亲子诗都出现”渠”字,以此来称呼孩子,与相隔十年后所写的《熟食日示宗文宗武》、《又示两儿》之口吻相去甚远。孩子渐长,父亲对孩子的态度也由初始的天性之爱转为重视成就表现的现实期待。杜甫对儿子的期盼以文学方面的表现为主,而《文选》与诗乃是学习的项目与指标。《文选》亦可视为杜甫作为教子读书的教科书。“诗”不仅为法定考科的时尚因素,而且包含杜甫对杜氏家族认同与先祖精神血脉维系的责任感。盘结于杜甫心目中那“诗是吾家事”的自觉与期许,直接影响到他的教育理念与方式。能否写出好诗来传承“诗是吾家事”的光荣,是杜甫在扮演父亲角色上的职责所在,因此他常常于平日训练孩子的书写能力:“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6]“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3]“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诗。”[7]作诗示宗武诵,“爱竹遣儿书”,[8]他不但写诗训练儿子诵读,也指派他们由日常生活中帮忙检诗来训练其阅读的能力,并且教其写诗觅句找数据的方法,若有优异表现亦立即加以赞许增强信心,“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6]能“诵得老夫诗”的宗武似乎尽得杜甫的疼爱,后人亦不免将宗文宗武加以比较,而杜甫的一首《催宗文树鸡栅》几乎成了杜甫偏爱宗武的证据。由这首诗可见杜甫在日常劳动中对孩子也适时的给予机会教育,杜甫催促宗文树鸡栅,使大小鸡和蝼蚁又有归宿,互不相争。杜甫心中父子关系的理想型态,与其重文轻武的价值取向有密切关连,其对儿子的期许取决于界定人生成就的价值标准。因此,宗文、宗武两人一钝一敏,一平庸一聪慧的不同“天机”,不但使杜甫的父爱产生偏倚倾侧的轻重现象,同时也就决定了杜甫衣钵传承的人选。

白居易没有儿子传承寓寄诗传的期盼,因此他便对三弟白行简的儿子――龟儿有类似的期许。白居易对阿龟已能解咏诗章极为重视,“怜渠已解咏诗章”、[9]“一能诵歌诗”、[10]“复报龟儿解咏灯”,[11]凡与诗有关的消息乐天皆表关心,但除了关心学诗进度之外,在听到龟儿会作诗,似乎长大了,诗人反而兴起“怜”的不舍,不舍这展开在未来的学习之路并不轻松,不舍你将面对一连串的磨练,不舍你可能像我“才年四十鬓如霜”。[9]是一份如同父亲的真心方能凌驾外在现实功名的要求。是故白居易将一生著作缮写成五部,其中一部便是留给龟儿,也留了一部给罗子的儿子,白居易以另一种方式弥补了无子的缺憾。

唐代亲子诗中除了“咏诵作诗”的普遍要求外,《文选》、五经都是科举取士的项目,所以凡与功名考试相关者,无庸置疑是父亲家人的殷切叮咛与督促的重点:卢仝《寄男抱孙》,路德延《小儿诗》,韦庄《勉儿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这些作品中提到的项橐、甘罗、辟强是父母心目中的优秀典范,这些孩子都具有早慧的资优特质,多数父母皆有神童迷思,古今皆然。不但希望孩子能显扬于世,更羡慕少年得志的传奇事迹,父亲的期盼诗中表露无遗。惟一例外,李商隐《骄儿诗》却说出父亲不同的心声: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12]他提出了除了攻诗考试外,若能具备一身好武艺,不一定非得固守几本经佚方能求取登科仕途,或许以武艺的方向来发展也能有“入将”的机会,李商隐对儿子的期盼更具多元性。

2.督教的态度与方法

殷切期盼下的教育态度势必严格。若是想藉由科举取士一途造成社会向上流动,从而晋身官宦世家名利双收,则必须让自己出类拔萃,其中的辛酸与压力应不亚于现代的升学考试。因此,父亲的亲自督教向学也是一刻不敢稍懈,元稹为他早逝爱儿所写的《哭子十首》,中恰恰提到了当时督促儿子读书的情境:“节量梨栗愁生疾,教示诗书望早成。鞭扑校多怜校少,又缘遗恨哭三声。”[13]父亲望子成龙的期盼之下,施以最严格的教导方式,要求的过程中经常是厉色责打多于温柔疼惜,父亲的爱是以要求的方式呈现,过程虽是痛苦,但父亲总想:等你长大有成就时便能体会我今日的苦心,他日必能有所谅解,甚至感谢我现在对你苛求。不过一旦孩子死去,留在父亲心中的期盼全盘落空,可能获得的谅解也全然绝望,父亲对于孩子竟然只剩下那些扑打与责骂,这全不是父亲的本意,但却是孩子活着时的事实,无法解释与证明的爱令父亲伤心痛哭。

韩愈一诗又提供了另一种面向,名为《赠张籍》的诗,却字字句句写的是爱子,“有儿虽甚怜,教示不免简。”[14]显然是句谦逊之语,韩愈十分以儿子为荣的,对于张籍“指渠相贺言,此是黄金产”[14]的祝贺内心亦颇感满意,对此位韩愈自认资质优异的孩子“吾爱其风骨,粹美无可拣”,[14]当然更是用心教导竭力栽培,“试将诗义授,如以肉贯P”,[14]儿子的成就是父亲心血堆砌而成,不论来自朋友的肯定或亲戚的赞赏,都令父亲足以自豪,韩愈对儿子的教导是知名的,连孟郊也曾大受刺激而作《喜符郎诗有天纵》一诗,这“符郎”应是个让父亲引以为傲的孩子,对被人誉为“偷笔作文章”的符郎,韩愈亦特别用《符读书城南》一诗加以劝勉,以期不负秉赋优异。韩愈特别在此诗中强调“学”的重要,所以举例说明后天的勤奋与否,决定了未来的成就,可见韩愈唯恐孩子在众人赞誉之下而自大自满,故殷殷教导孩子要下功夫在学问上,不可自恃轻率,可知韩愈乃是一个重视学习态度的父亲。其尚有《示爽》、《示儿》等诗,论述自己昔日刻苦为学,乃能功成名就,交结公卿事,以期爱子能承继家风,不坠家声。韩愈对儿子除了训示之外,亦能以亲身经验为例来期勉,其方法颇能引起孩子共鸣,并且适时对孩子鼓励增加信心,也是很懂亲子心理的方式,所以他会对爽说:“时辈千百人,孰不谓汝妍”,[15]先肯定孩子的努力与表现,便能让孩子将你的话听进心里,而不是表面唯唯诺诺却阳奉阴违,所以韩愈与杜甫同为“善勖其子”之父亲。

二.家学传承的期盼

生子养子的现实功能,无非传衍后代承继家业,因此所有的期盼与教育,都指向这样的要求。然而是否父亲之愿都能达成呢?恐怕古今中外在养儿育女这条路上,是无法庇得天下父亲俱欢颜的,杜甫便曾大大感慨儿子的表现不如期待,他曾借陶渊明的《责子》诗来自我解嘲:“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着诗集,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16]杜甫有着强烈的功名意识,他虽然故作旷达之语,内心的悲哀却更甚于渊明。《偶题》一诗便表达了他的深深悲叹:“……J骥皆良马,骐带好儿。车轮徒已郏堂构惜仍亏。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17]造成父亲期待与现实生活如此大落差的原因何在?父亲总以为在他身上没实现的美丽人生可以在孩子的身上完成,可是他忽略了,孩子与他的生存时空差距并不大,同样的困难也会在孩子的生活出现,甚至更糟。杜甫给他孩子的是一个三餐不继、衣不蔽体、断垣破屋的童年,这种连基本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的日子,不知孩子哪来静定读书学诗的心思?贫瘠的物质恐怕连孩子的智力发展都会因此而受损伤,这些恐怕是陶渊明与杜甫在唉声叹气时所未曾细想的。儿子的表现是父亲的人生成就之一,优异卓越的儿子更是晚年能圆满自足的重要因素,权德舆便是以子为荣的典型,《璩授京兆府参***戏书以示兼呈独孤郎》、《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他的亲子诗比起其他诗人明显幸福满足多了,对于儿子”璩”他是满心的得意,这儿子也是诗人的精神寄托,“***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18]这语气是近乎自豪自傲而带着欣慰的,这个男儿足以堪负起父亲所有的期望与托付,“庆幸有你”的喜悦跃然纸上。而儿子璩的种种优异表现,也使诗人一再喜出望外,足堪告慰,无所缺憾的晚年,呈现完足满意的心理状态,“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19]人生至此已无憾,难得看到露出如此灿烂笑容的父亲。

唐代诗人希望有人克绍箕裘,不枉此生。想传给子孙的无非“书”、“琴”、“诗文”等文人心目中的财富,而这些传承全赖对子孙的教育,所谓立志要趁早,从小对孩子内在深度的丰富与发掘,是决定其成年后能否在文学与音乐上获致美感享受的关键,若想让孩子与自己同游文学艺术的殿堂,便不能只顾自己的陶醉与潇洒,否则一个只看着父亲背影与侧面成长的孩子,如何能领略书中之乐、诗中之美?又将如何撑起父祖辛苦托付的琴书诗文呢?“尔家习文艺,旁究天人际。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20]戴叔伦的这首诗《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可谓理想的亲子学习的状态,如何引领孩子走入父亲能得其乐的世界是十分重要的,父子若心灵相通--亦父、亦子、亦友,则有谈不完的话题,“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这真可称得上亲子桃花源啊!

三.小结

外界环境对父亲角色的要求,古今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父亲的责任在于:“父义”、“父慈”、“宽惠有礼”及“畜子”等方面,其中以“畜子”为首要的父亲责任。而现代的父亲要求则呈现多元的现象,对称职的父亲有许多要求,不过无论是理论或实务都倾向于协助孩子建立健全的身心,唯有身心健康才能以正确态度处理生活问题。而父亲便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协助者,因此父亲必须在“慈”“惠”之外由自身做规范,方能作为子女的指引者,现代父亲被赋予更多“智慧性”的要求,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养育者。

注 释

[1][2]清.彭定球《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03年.卷217-20.卷219-11.第3216页.第3251页

[3][4][5]清.彭定球《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03年.卷224-61-64.卷225-2.第3379页.第3380页.第3381页

[6][7][8]清.彭定球《全唐诗》[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03年.卷231-2.卷233-32.卷230-38.第3574页.第3632页.第3559页

[9][10][11]清.彭定球《全唐诗》[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03年.卷440-26.卷430-35.卷447-87,第7096页.第6851页.第7315页

[12][13][14][15]清.彭定球:《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03年.卷541-85.卷404-26.第9234页.第6531页卷340-18.卷341-2.第5504页.第5516页

写给父亲的诗篇6

庄奴(1921年~2016年)原名王景羲,又名黄河。出生于北京,成名于台湾,晚年居住在重庆。中国著名词作家,与乔羽、黄并称为“词坛三杰”。一生创作3000多首歌曲,以邓丽君演唱的《甜蜜蜜》《小城故事》最为出名。

2016年10月11日,被誉为“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庄奴在重庆离世,终年95岁。

庄奴这个名字,在很多人听来可能有点儿陌生,但如果说起他的作品,那绝对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甜歌皇后”邓丽君的所有名曲,比如《甜蜜蜜》《又见炊烟》《小城故事》的词作者都是庄奴。

如果说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一点儿都不夸张。“但是父亲从未与邓丽君见过面,两人生前一直都是靠书信来往。”庄奴离世后,他的独子、同样是词作家的黄浩然,对记者说出了这个“秘密”,而父亲庄奴的为人处世之道、秉持的家训家风,黄浩然一一深情道来。

1921年2月,庄奴出生在北京,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庄奴的母亲是京城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在行,为了让4个孩子都出人头地,她还给他们请了德高望重的私塾先生。儿时庄奴最喜欢的课程,就是唐诗宋词。对唐诗宋词的痴迷,让庄奴从小就喜欢吟诗作对,也促使他后来报考中华新闻学院,力争做一名记者。

热爱唐诗宋词这件事情,庄奴坚持了一辈子。“直到父亲去世前,他的床头都还摆着几本唐诗宋词,每天早晚都会翻一翻。”黄浩然说,父亲并没有给他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但他一生坚持做一件事的执着,却是他受益一生的无价之宝。

“吃桑叶,吐蚕丝。”这是当儿子问庄奴,写词那么辛苦又赚得不多,为何从未想过放弃时,他说的一句话。在很多人看来,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的确有点“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意味,但庄奴却享受这种“作茧自缚”的简单、纯粹以及能给很多人带来美好享受的生活。

1949年,庄奴被迫离开家乡,辗转来到了台湾。先后做过编辑、记者和话剧演员。而因为热爱唐诗宋词,从不放弃写作,庄奴的词作《绿岛小夜曲》被音乐人发现,谱曲后经由邓丽君演唱,庄奴一举成名,也从此走上了歌词创作的道路。庄奴刚成名不久,妻子陈孟华得了尿毒症,为了给妻子治病,庄奴变卖了房子,开始了夜以继日拼命写歌的日子。

夜以继日地写歌,最多的时候一天写六七首,庄奴忙得分身乏术。除了邓丽君,想见庄奴的歌星还有很多,但基本上没人能见得到他。“不是他摆架子,而是怕心静不下来。”黄浩然说,父亲曾告诉他不见人的原因:“你去见了这些人,要一起吃饭,又要喝咖啡、跳舞,心恐怕是好久静不下来了。所以,干脆统统不见。”在黄浩然看来,父亲之所以如此专注不分心,除了源于对妈妈的爱外,也因为他一心想做一件事,所以觉得分身乏术。

“无论是母亲重病那段时间,还是后来没有经济压力了,父亲却从未停止创作的脚步,他一生都在和时间赛跑,一生都像春蚕一样‘吃桑叶,吐蚕丝’,一辈子只做写歌词这件事。”黄浩然说。

1992年,71岁的庄奴与自己的粉丝、48岁的重庆人邹麟再婚。从那以后,庄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重庆,时空转变,韶华不再,但庄奴依然坚持创作。“随身带着一本唐诗宋词,书页都被翻烂了。”黄浩然说,父亲是他这辈子最崇拜的偶像。黄浩然大学学的是服装设计,但受父亲影响,填词也成为他的最大兴趣爱好。“只要我不做坏事,想做什么父亲都很支持。”黄浩然说。他曾替父亲写了一首歌《留不住你》,送给离世多年的母亲,这首歌成了台湾流行歌曲,而一首《美丽花朵遍台湾》,则为他赢得了创作金像奖。他坦承父亲是他人生中最好的楷模和引领者。他曾对父亲说,自己未能像他一样,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父亲笑着说:“年轻人有精力,而且现在条件也好了,一辈子能做几件事当然更好。但是,记住做某件事时,要投入百分百的专注认真!”

写给父亲的诗篇7

为什么筷子兄弟的这首《父亲》如此催泪呢?因为所有动人的歌曲背后必定有动人的故事,2011年12月,王太利在拍摄《老男孩》的过程中父亲去世,他深刻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和遗憾,于是他填词作曲写下了这首经久不衰的歌曲《父亲》,这首歌也成为筷子兄弟同名微电影《父亲》的主题曲。与《老男孩》相比,站在《父亲》背后的筷子兄弟不再有对梦想的怀疑和彷徨,保留着的是流淌在心中的深沉情感。

这首歌用独特的风格和满含真情的歌词讲述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老父亲的故事,唤起大众关于父亲的集体回忆,表达了亿万儿女对父亲给予的厚重而深沉的爱的回馈和感恩。

父亲

作词/作曲:王太利 演唱:筷子兄弟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去安康/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感谢一路上有你

《老爸你别装酷》是胡彦斌《音乐斌潮》专辑中最有趣的一首歌曲,这首歌让人想笑又感动,因为它把父子之情以及家庭关系写得很透彻,也把孩子看待严肃父亲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头发有点秃/每天早晚还要拼命梳/其实心很软就是爱装酷”这样的歌词让很多人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老爸。

专辑策划人林文炫的家恰好毗邻胡彦斌的家,平时他们经常串门,与胡爸爸接触多了,林文炫终于明白为什么胡彦斌的偶像就是他的老爸。做过国际海员、服装设计师、京剧演员的胡爸爸是一个极富童心的人,为了这个可爱又可敬的人,林文炫和胡彦斌一人作词一人作曲,创作了这首描绘活宝老爸的歌曲,还特地设计了一段Rap让胡爸爸秀一下。这首歌曲用的是胡爸爸那个年代的四步舞的节奏,再配以流行的Rap唱法,显得非常funny。

老爸你别装酷

作词:林文炫 作曲/演唱:胡彦斌

平常很严肃/看连续剧就偷偷哭/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小老鼠/头发有点秃/每天早晚还要拼命梳/其实心很软就是爱装酷/没读什么书却让很多人佩服/衣服穿得有点土他说很舒服/有个熊猫的啤酒肚/睡觉会打呼噜/没什么大成就/就是不让老妈吃苦/老爸你别装酷/老妈说你很会跳舞/老爸你别装酷/我知道你为了我们很辛苦/老爸你别装酷/老妈说你一点都不土/老爸你别装酷/我要你教我跳你那种舞

《阿爸》是周杰伦为台湾电影《阿爸》创作的同名主题曲,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谱曲、洪敬尧编曲、周杰伦和洪荣宏共同演唱,是为纪念台湾歌手洪一峰、以洪一峰的家庭故事为背景创作的。周杰伦表示当初在合作《阿爸》这首歌时真的非常感动,跟自己做专辑完全不一样,也很少有歌曲能像《阿爸》这样唱到自己的心里。

周杰伦和洪荣宏的合作很默契,他们的声音中透露出温暖的气息,国闽语歌词交错,勾起全天下子女对父亲的共同情感。《阿爸》就是在写所有人对父亲的印象,他们如同一座座安静却牢靠的山。歌曲一开头就直接唱出“我最亲爱的阿爸/我们想要再叫你一声”,唱出了子女对父亲最真实的情感,更唱出了所有人对父亲的爱,歌曲将这份爱传递开来,使为人父、为人子的人们都能感同身受。

阿爸

作词:方文山 作曲:周杰伦 演唱:周杰伦 洪荣宏

我最亲爱阿爸/我们想要再叫你一声/唱以前你写的歌/感情放入唱不完/我最思念的阿爸/换我们唱歌来给你听/歌声就像燕子/带你回来我们这/要用什么信纸慢慢写/我们讲的话你才能知道/我们在长大/守着家/守着那温馨的烛光下沉默安静的对话/回头看阿爸是山/我最亲爱的阿爸/你给我们一个家/泡杯名叫思念的茶/浅尝浓郁牵挂

也许只有当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历了一些事情,对父亲的理解以及对父爱的体会才会更加深切。《追忆》这首歌里有一句歌词我很喜欢:“闲来回头回望去追忆/边笑边哭边喝坛酒”,独自闲坐,回首过去,与父亲的第一次外出、第一次喝酒……涌上心头的回忆有欢乐也有悲伤,太多太多的情愫无处发泄,便只能又哭又笑,仰头再喝一杯酒。

对于父亲,我们总是吝于表达爱,觉得他总会一直在我们身边默默地守护着我们,但时光如梭,父亲老去的速度出乎我们的想象,当我们发现他不再年轻时,能够表达爱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所以,借一年一度的父亲节,请真诚地对父亲说一声“我爱你”,感谢他的奉献,感谢他的疼爱,感谢他的坚持与陪伴。

追忆

作曲:林振强 作曲/演唱:林子祥

童年在那泥路里伸颈看/一对耍把戏艺人摇动木偶/令它打筋斗/使我开心拍着手/然而待戏班离去之后我问/为何木偶不留一丝足印/为何曾共我一起的/像时日总未逗留/从前在那炎夏里的暑假/跟我爸爸笑着行/沿途谈谈来日我的打算/首次跟他喝着酒/然而自他离去之后我问/为何夏变得如冬一般灰暗/闲来回头回望去追忆/边笑边哭喝坛酒/然而就算哭仍私下庆幸/时日在我心留下许多足印

《父亲写的散文诗》是许飞与著名诗人董玉方的合作之曲,曾在综艺节目《诗歌之王》的现场演绎。诗人将父亲日记中的片段采撷成词,被深深感动的许飞精心为之谱曲,用音符将字里行间父亲对子女的爱与责任以及子女在察觉岁月流逝父亲已老去后的无奈诠释得丝丝入扣。一直对这首歌念念不忘的许飞后来借父亲节之机重新编曲录音,推出《父亲写的散文诗》时光版。

这首歌也是许飞献给父亲的礼物,感谢父亲在自己身后默默支持,毫无怨言。从“吉他公主”到“跑马女神”,从创办吉他私塾到组建飞跑团,许飞不断尝试着生活中的各种不可能,她略带任性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勇敢地向世界迈开脚步。而这一切除了她的天性使然,亦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帮助,离不开父亲的照顾和宠爱。而对于许飞来说,没有什么比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创作一首纯粹而真诚的歌更能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

父亲写的散文诗

写给父亲的诗篇8

他的儿女情长,似乎与他的艰难苦恨一样出名。“老妻”和“稚子”常常入诗,闲适时,“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老病时,“老妻忧坐痹,问头风”。久别回家时,是“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到别人家做客,他的眼睛也看着孩子,“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也许,望着卫八处士的孩子,杜甫想到的是自家的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心中惦记“吾幼”,触目所及的每个儿童都亲切可人。

杜甫曾说自己“所愧为人父”,那年他从长安赴奉先探亲,一进门就得知最小的孩子饿死了。那个年代,被饿死的孩子也许不少,但身为父亲,是永远无法消弭的愧痛。与杜甫相隔千年,世界的另一头,有一位同样悲伤的父亲,是英国摇滚巨星克莱普顿,他的孩子意外死亡后,他唱“我必须学会坚强,勇敢支持下去,因为我知道我还不属于天堂”。是恨不能代之死,只能苟活。

贫穷和饥饿,使杜甫面对孩子时,总带着愧疚:“恒饥稚子色凄凉。”愧疚又令他格外慈柔:“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他还写,“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褐”。

那是风尘仆仆的杜甫,从凤翔到州探亲,一路疮痍自不多说;踏入家门,儿子没有鞋袜穿,光着的脚垢腻不堪;女儿衣服累累补丁,补丁***案还颠三倒四。杜甫不写他的心痛,只细细描摹这件“旧绣移曲折”的衣服,从此,它成为文学史上一件出名的童装。

据说老杜偏爱次子宗武,根据便是他给宗武写的诗歌。沦落长安的他在莺飞草长时想念宗武,莺啼声令他联想到孩子的嗓音:“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宗武的聪慧多次被杜甫提及。在《宗武生日》诗里,杜甫更是表达了他对宗武的愿望:“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儿子,我希望你熟读《文选》,进阶仕途,别像老莱子那样身穿彩衣来愉悦双亲。

老莱子,古代一个出名的老孝子,为了让父母高兴,七十几岁的他还穿着五彩衣,模拟婴儿举止,装疯卖傻,逗父母开心。这种娱乐为老杜不屑,他所要的是,把他们杜家的诗书传统发扬下去,仕途坦荡。

这是一个中国式父亲的最主流的心愿:那是一条康庄大道,熙熙攘攘挤满了努力的两代人。坡曾写下看似非主流的《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虽然淡泊而豁达地表示,希望孩子愚且鲁,平安就够了。但是,最后的心愿,还是无灾无难就到公卿――他怎么就不去希望孩子无灾无难地终老布衣呢?不管是不是反讽,“公卿”在苏大人心里,还是有分量的、值得看重的。

不过,现如今像老杜这么传统的中国式好父亲越来越少,“非主流”的好父亲越来越多。“童话大王”郑渊洁,就不希望他的孩子考出好成绩,他说100分将童年变成100岁,说大学往往是给没本事又想比别人活得好的人准备的。广州名编何树青给他儿子写了一则“城市指南”,开篇直接说“你的父母为你带来家庭出身和城市出身,职业出身和教育出身则是你自己的事。”并告诉儿子“18岁之前不需要考前三名”――这些人简直是跟老杜对着干。

写给父亲的诗篇9

沃尔特从小酷爱诗歌,总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无论到哪儿。都喜欢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华。

一次,沃尔特跟着父亲一起去纽约附近的长岛办事,他在那里又对着当地人炫耀起自己的诗歌,突然,有人让他为长岛的赫德逊河即兴写一首诗歌朗诵给大家听,这下可把沃尔特难倒了,因为他并没有听说过赫德逊河,更不知道这条河有些什么特点,于是只能红着脸说:“我没去过赫德逊河……”

大家纷纷“哈哈”地笑了起来,沃尔特沮丧极了。离开那里后,父亲问他:“孩子,你知道青蛙为什么总是弯着腿吗?”

“这有什么为什么呢?青蛙的腿本来就是弯着的!”沃尔特郁闷地回答父亲。

“那你知道青蛙最厉害的本领是什么吗?”父亲接着问。

“当然知道,青蛙最厉害的本领是跳,它跳得可远了!”沃尔特说。

“对,青蛙最厉害的本领是跳,但是青蛙有没有成天伸出自己的腿展示给人看呢?没有!相反,青蛙的腿总是弯曲着的。我们的精神也可以和青蛙的腿一样,平时尽量低调做人,别轻易展露自己所认为的才华,多学习多思考,少卖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中写出来的诗歌才能打动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

听了父亲的话,沃尔特深有领悟。从那以后,他再也不轻易卖弄自己的诗歌,而是把大多数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思考上。时间一天天过去。沃尔特直到36岁才写出了《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阔斧之歌》《大路之歌》等12首诗歌,而当这12首诗以《草叶集》命名出版之后,很快震惊了美国。

写给父亲的诗篇10

(一)

父亲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青年时代起,就把自己与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始终以报国为民为己任。他所处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惨遭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年代。1931年日本***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19岁的他毅然辞去了小学校长、区长的职务,投笔从戎。1936年广东、广西发动“六一运动”,他先后担任国民******第四集团***指导员、广西航空学校***治指导员,带领学生抗日救国;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团***治指导员,带领山东、江苏的学生返回敌占区的家乡,发动民众抗日、收复失地,并参加保卫武汉战争;武汉失守后他回到广西,任广西学生***大队指导员,带领学生***参加保卫桂南战争和昆仑关战役。前后在抗日前线战斗了8年。

1940年父亲在桂林报考县长,考取候用县长第一名,本可以选择到条件优越的县份工作的,但为了防御从越南入侵的日寇,他坚决要求到抗日最前线的艰苦小县宁明县去当县长,时年28岁,赴任前,回家请父母训示,祖父告诫两点:“儿呀,做官一不可贪污、枉法;二不可杀人,人不是一颗米养大的呀!”祖母也告诫,做官要做好事,要修阴功。父亲牢牢记住长辈的教诲。上任第一天,父亲就向民众表明自己做官的宗旨:爱国、为民、不私、不贪,不懒。此后,父亲在几十年的生涯中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在旧社会做官9年,他两袖清风,从来没有被民众告过。到宁明县上任时,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后来又先后在4个县担任县长,总是穿着草鞋下乡,巡视工作,救济灾民,被民众誉为“草鞋县长”。父亲任昭平县长期间写下的《东岸遇雨》一诗,记下了穿草鞋下乡的经历。诗曰:

“三台山麓桂江东,

竹笠轻装一渡通。

夹道人欢新令尹,

芒鞋我惯旧家风。”

他还慎用刑罚,在任平乐县长时,恰逢抗战结束匪患猖獗,父亲深入虎穴,招安土匪,维护治安,保障民众安宁;父亲任柳江县长时,为了洞悉民间隐情,特在县府门前设置“知过亭”,每周六在此接见来访百姓,及时解决民众困难。父亲离任时,还写诗分送柳州各界好友,抒发自己对继任者的殷切期盼:“知过亭边常顾盼,周围莫使藓苔芊。”时至今日,“知过亭”的故事仍在当地百姓中传颂。1944年秋,父亲任昭平县长时,梧州、桂林、平乐、柳州、南宁、蒙山等地相继沦陷,抗日***队向百色、南丹方向撤退,昭平三面受敌,而桂东地区又没有抗日的正规武装,形势非常险峻。父亲与昭平人民及疏散来昭平的何香凝、陈邵先、严瑞、欧阳予倩等著名人士,以及***员张锡昌、张铁生等,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并会同蒙山县抗日武装,与日寇奋勇作战了5个月,硬是把日寇打出了蒙山,使疏散到昭平的3万难民免遭伤害和受冻挨饿;保护了广西省级机关、银行、企业的万担公物;西江盐务局的4万多担的食盐未受损失;徐悲鸿大师的不少杰作和珍藏书画也无一损失。

1944年10月3日深夜,时任昭平县县长的父亲接到电话,自东面飞来的一架飞机坠落在黄姚镇境内爆炸了。他凭着敏锐的洞察力,断定是盟***的飞机,当即下令镇自卫队保护现场、组织营救。原来,飞机是援华抗战的美***“飞虎队”的轰炸机,去厦门轰炸日本***舰,返回基地途中遭日***击伤,飞至广西昭平县坠毁。机上3人同机坠毁身亡,7人跳伞还生。4日晚,父亲设宴款待了这7位跳伞获救的美***飞行员,后派人几经辗转将他们安全护送到百色的美***基地,还为3名牺牲的飞行员下葬立碑,亲书碑文刻上3位阵亡者的姓名、年龄和籍贯。1988年,时隔40多年,那些获救仍在世的美***飞行员还念念不忘父亲的救命之恩,亲自托人带信万里迢迢赴邕向他表示敬意,并赠送一张当年这10位飞行员临战前合影的照片给父亲留念。

此外,1945年3月8日,又有一架美***飞机在广东与日***空战,在广西昭平县大广镇沙滩上坠落,仅有的一名飞行员尚生存。父亲接到电话,即刻派人把飞行员接到县府款待,后又将其安全护送往百色基地。

父亲营救美国飞行员的感人义举,沉默了半个世纪,直到1997年才公布于世。当记者问父亲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我一直认为,这是我应该做的事,不值得一提。现在我国与美国发展友好关系,在这个时候谈论此事,相信会更有意义。”

抗战胜利后,父亲得到重庆国民***府嘉奖,积功升任桂林市长。父亲自1949年12月,冲破阻力,率部接受人民和平改编,使桂林回到人民的怀抱,为保护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作出了贡献。

***以后,***和人民***府给予父亲很高的荣誉,并委以重任:先后在桂林******大学、武昌中原大学学习;参加湖北溪水县,担任工作队大组组长;1952年,当选广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广西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兼广西救济分会副秘书长;1955年至1988年任广西区***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兼副秘书长;1980年当选广西区人大第五、第六届***;1988年至1998年任广西区***协第六届、第七届副***兼民革广西区委会主委、名誉主委,民革中央监察***。还兼任广西书画篆刻研究会副会长、广西历史学会副会长、广西诗词学会副会长、南宁中山诗书画印社社长等职。1976年10月***中央一举粉碎“”反***集团。1980年11月,父亲被光荣推选为广西五人代表团中的派代表,赴京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公审“”大会,体现了***和人民对父亲参加***后几十年工作的肯定和支持。

(二)

父亲自参加***后,坚决拥护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即使身处逆境,也丝毫没动摇过自己对***、对社会主义的忠诚。父亲一生养育我们兄弟姐妹7人,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他就给4个儿子取名排序为“振、兴、中、国”,给3个女儿取名排序为“华、平、宁”。他盼望国家强盛,社会安宁,拳拳爱国心,溢于言表。期间父亲被监督劳动,他还对我们说:“我是历史的见证者,旧中国穷困落后,没有一年不受帝国主义侵略,没有一年不打内战,没有一年不饿死人。只有在***的领导下,我们中国才不被帝国主义欺负,我们中国才有今天的繁荣昌盛,***真伟大!”我们永远也忘不了,小时候由于我们兄弟姐妹多,每逢开学,缴学费就成了家里最头痛的问题。组织上知道我们家经济负担较重,每年开学总给补助,多年来从未间断过。说起这些事,父亲总是无不感慨地说:“没有***的关怀,就没有我们这个家,你们兄弟姐妹要感谢***的大恩大德啊!任何时候都要与***中央保持一致,做好本职工作。”“”期间,老三工作调动,中学档案里有高考“不宜录取”的印章,情绪极其低落。父亲知道后,坚定地对老三说,对***要相信,不能怀疑,跟***走,决不能动摇!1996年,当父亲知道老六被推选为自治区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他高兴地勉励她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父亲啊!几十年来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我们子女7人大部分加入了***。

父亲一生历尽沧桑,但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本色。为响应***中央广开门路、多办学的号召,他在70高龄时与黄启汉先生创办“邕江大学”,亲自担任董事长,为报批征地、筹措资金、借调教师四处奔波。1991年他举办个人诗、书、画展,把卖画所得的两万多元分文不留,全部捐献给邕江大学,为邕大的办学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他80高龄时到龙州县响水乡智力扶贫,推广甘蔗良种。作为副省级干部,他每次下乡都不坐专车,只坐班车,我们怕他身体吃不消,每次都劝他不要坐班车了,我们甚至说:“您再坐班车,秘书都不愿跟您去了。”他说,到乡下去扶贫,坐专车像什么话?始终坚持坐班车下乡。1993年父亲光荣赴京参加全国扶贫表彰大会,荣获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扶贫先进个人称号,在全国所有的先进个人中,他的年纪是最大的。记得有一次,孩子天真地问他:“爷爷您从农民家出来,怎么当上副省级干部的?”他笑着回答说:“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孙女又问他:“爷爷以后您留什么遗产给我呀?”他笑着还是回答那句话:“艰苦奋斗的精神啊!”

父亲一生艰苦朴素,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深深地教育着我们。他经常告诫我们子女,生活要简朴,公家的钱一分也不能要,在经济上绝不能犯错误。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民革工作了几十年,即使担任主要领导工作,也从未领过民革的工资和津贴,说自己在***协领工资,民革的钱一分也不能要。为此民革一些年轻人开玩笑说,韦老是“外星人”,不食人间烟火,难学啊;有一次父亲到某贫困县视察工作,县里设宴招待,当父亲知道县里财***相当困难,已经拖欠两个月工资了,心里非常难过,把酒杯倒盖过来,任凭县领导怎么劝,就是不喝酒;在我们的记忆中,几十年来父亲几乎未买过什么新衣服,他所穿的大都是母亲为他缝制的,所用的布料都是一些很便宜的“大路货”,一些衣物补了又补,没几件好的;家里的摆设也再简陋不过了。记得几十年来父亲只买过一次家具,那是***初期,全家从桂林搬到南宁,他带着全家人到平等街交易场,共花不到10元钱,买了一张吃饭用的矮圆桌和几张小木凳。除此之外,屋里的家具不是公家配置的,就是我们子女更新换代丢下的旧家具。难怪有位负责过他保健的女医生感慨地说,我们去韦老家看望韦老,家里没一件好东西,但韦老总是乐呵呵的,他也满足了,真难得啊!

父亲历来粗茶淡饭,几十年来,盛饭洗衣从来都是自己动手,不要别人帮忙,即使80多岁高龄,仍然保持这样的习惯;还有父母亲一路携手走来,不知历经多少风雨,相濡以沫58载,在如何对待婚姻、家庭方面也给我们树立了活生生的榜样。父亲走后,母亲领着我们清理遗物,银行存折共有18本,但加起来的金额仅仅1万元,这就是父亲一生留给子女们的全部现金遗产啊!望着这些存折,我们的眼睛都模糊了,眼泪忍不往直往外淌。留下的钱真的微不足道,但是留给我们艰苦朴素的精神财富,却重似千斤黄金!

父亲一生勤***敬业,工作认真,学而不倦,一丝不苟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几十年来,他极少有节假日。不抽烟、不打牌,也没有什么嗜好,除了开会、出差和会客以外,几乎都在工作、学习或写诗作画。我们从小到大从未见过他无所事事,从未见他睡过懒觉,从未见过他与人闲聊。只要看见父亲,都是在书房里伏案辛勤工作或吟诗作画。几十年来,父亲还坚持每天写日记,书房里他的书籍、公文案卷总是摆放得有条有序。工作和学习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成了他人生最大的乐趣,哪怕到了80多岁高龄,仍保持着这样的好作风。他常说:“时间太宝贵了,浪费不得。”“学海无涯,要活到老,学到老。”父亲还经常说:“人免不了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我倒也要倒在工作岗位上。”父亲直到87岁才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但仍继续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和统一大业操劳。父亲离开我们的前一天――1998年4月3日下午,他到民革广西区委过组织生活,晚上又为撰写纪念雷沛鸿先生的文稿熬到深夜;4月4日上午心肌梗塞临去医院之前,还为统战工作用毛笔亲自给张一气先生的亲属写信。临终前这封未来得及寄出的信,结构严谨,文理清晰,字迹刚劲有力,同平时写的根本没有两样,谁看得出作者几小时后便不在人世了?父亲以自己非凡的精神实践了生前的铮铮誓言。

(三)

父亲知识渊博,不仅是诗人、书法家、画家,还是历史学家。他对古体诗词的研究很有造诣,他创作的《后半生吟稿》,共收集诗词1600多首,用诗词的形式记录了***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国家大事和生活中的喜事,颂扬***的英明伟大,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成就。1995年父亲主编出版《实用诗韵》,对明、清古体诗复杂的诗韵格律删繁就简,方便人们继承、学习和创作古体诗,是一部诗韵改革的工具书。父亲自幼习书,书法以行楷为主,采欧、颜、柳之长,自成一体,字体雅儒大气、苍劲有力,深受群众欢迎。改革开放后,大地回春,气象万千,他精神振奋,多年来,凡慕名向他索取字画的,一律免费相赠,在民间不知流传了他多少墨宝。父亲的国画以梅、松、竹见长。客厅中他画的《梅花***》,就是一帧代表作:饱经风霜的枝干,洁白淡雅的花朵,并题诗:

“学写梅花岁序更,

羡君更具耐寒身。

严冰红紫皆凋谢,

傲骨纵横自贵珍。

不与胭脂争艳色,

甘持耿洁独精神。

长同松竹成三友,

破腊齐开报春早。”

这幅妙文美画,展现了主人不畏艰难,淡泊名利的人格胸襟,既给人美的享受,也令人肃然起敬。

父亲博学多才,集诗、书、画于一身。1991年,为纪念辛亥***80周年,父亲举办个人诗书画展,将参加***工作以来创作的1150首诗、90幅书法和30帧国画作品展出,深受群众欢迎,自治区***府原***覃应机等领导还到场祝贺。1994年出版的《韦瑞霖诗书画选集》,更是父亲多才多艺的真实记录。父亲还博古通今,精通历史。父亲幼年通读二十四史,任广西历史学会副会长多年,对中国历史各朝代的重大事件、历史人物说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我们从小是听着他讲一个个历史故事长大的。他对新旧桂系更是了如指掌,在自治区***协工作40多年,主要负责文史资料的征集、编辑工作。他亲聆过***的教诲、******的指示;深入八桂大地及时抢救文史资料,事必躬亲,为挖掘广西文史资料做了大量的工作。1996年父亲被全国***协评为“优秀文史资料工作者”。父亲啊,博学的知识才能,大部分是在一生繁忙的公务中挤时间,锲而不舍,自学成材的。我们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自豪,而他一生学而不倦的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

敬爱的父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的人格、品质,精神多少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教育、影响、鞭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奋发努力。尽管生活道路并不平坦:期间,我们兄弟姐妹7人,4人下乡插队,2人支边。但是经过***的拨乱反正,特别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创造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现在我们7人,全部本科毕业,其中3人研究生毕业、1人获博士学位、5人获高级职称、2人获自治区劳模称号、1人获***津贴。大家都成了单位的领导或骨干,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孙(外孙)辈也很争气,3人考上名牌大学,6人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春节,父亲曾给我们每个子女都写了一封信,盼望我们做到“五点”。我们怎会想到,他这“五点”发自内心感人肺腑的话语和希望,竟成了留给我们宝贵的临终遗言。我们是含着泪水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些遗言的。这“五点”遗言,概括起来是8个字:“爱国守法,艰苦奋斗”,这8个字是父亲一生历练的总结;这8个字是父亲人格的精髓;这8个字更是父亲倡导的家风啊!我们一定要把父亲倡导的家风代代相传。

我们敬爱的父亲,1998年,走完了他87年的人生旅程。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纷纷来电、来信,给予父亲很高的评价。时任民革中央***何鲁丽在亲笔唁函中写道:“韦老生前为民革事业做了诸多工作,爱国敬业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全国人大***会原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也在亲笔回信中提到:“令尊瑞霖先生4月4日因病逝世,是国家和广西最大的损失。他的一生是***的一生,爱国的一生。敬养桑梓,贡献殊多。回顾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任昭平县长,四面受敌,形势严峻,他支持《广西日报》出昭平版,并对当时避居昭平的***元老何香凝、欧阳予倩、梁漱溟、陈劭先等予以生活的照顾”,“在1944年他两次营救了美国‘飞虎队’飞行员(后一次在1945年),凡此业绩,永垂史册”;自治区***原书记、自治区人大***会原主任赵富林的挽辞是“***诤友,为人楷模”;香港广西同乡会原会长、香港著名教育家戴中先生也赋诗悼念:

“八七春秋动地诗,

肝胆相照天下知;

坦荡襟怀随风去,

瑞雪甘霖最得志。”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写给父亲的诗10篇

学习

药学导论课论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药学导论课论文,内容包括药学导论论文1000字,药学导论结课论文怎么写。TianjinKeyLaboratoryforModernDrugDelivery&High-Efficiency,SchoolofPharmaceuticalScienceandTechnology,Tianji

学习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10篇,内容包括端午节趣斗蛋活动方案幼儿园,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活动方案及反思。一、活动来源: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

学习

劳动合同书范本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合同书范本10篇,内容包括与私人老板签的劳动合同书范本,餐饮劳动合同书通用版范本。法定代表人(委托人)主要负责人(委托人)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年____月____日乙方:____年____月____日还有以下是地区的劳动合同范本,你可以

学习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10篇,内容包括初一有理数加减乘法混合100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法则巧记口诀。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

学习

免学费申请书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免学费申请书,内容包括免学费申请书范文200字,缓缴学费申请书怎样写。我本人来自云南,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均务农。家里没有兄长,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农作物。父母亲都奔六十岁了,父母含辛茹苦把我送到大学,明知读大学会花掉

学习

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长安春天美景的诗句,春天夕阳西下的美景诗句。作者:孟浩然年代: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赏析:孟浩然《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

学习

小学一年级拼音试卷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一年级拼音试卷10篇,内容包括一年级拼音词组听写大全,一年级上学期拼音试卷。二、试题分析汉语拼音方面的题非常适合学生做,没有死板硬套的题目,灵活多样,把握住了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其他方面的题

学习

描写春天的诗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春天的诗文10篇,内容包括描写春天的好文,春天的诗文。在《春》中,作家这样写道:“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个“钻”字,传神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表达作者对春的热爱之情;“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

学习

路径规划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路径规划,内容包括路径规划原理和方法,路径规划算法书籍推荐。1基本假设(1)不变更各区内交通线路及节点设置,新增平台和“围堵点”均不设在节点之外。(2)市内6城区各点不会在同一时间出现突发事件。(3)交巡警在赶往案发地的路途中

学习

监察法学习计划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监察法学习计划模板,内容包括监察法学习辅导提纲,监察法实施条例学习计划。

学习

关于雪的诗歌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雪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雪诗歌大全100首,雪的诗歌小学生。一、“战斧手”笔下的雪莱:爱·伦坡对雪莱的评论“战斧手”是坡19世纪30年代任职《南方文学信使》期间因其笔调犀利而赢得的别号。对雪莱诗歌的众多评论有力地证

学习

歌颂老师的诗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歌颂老师的诗10篇,内容包括老师辛勤付出的诗,歌颂老年大学老师的诗。照亮别人让一个一个象形文字成为你走过的脚印攀上崖顶让后来者踏上您的双肩送一批批学子上路闪闪的星星放射着绚丽璀璨用尽最后一点余热这就是老师的一生

学习

台风麦莎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台风麦莎10篇,内容包括麦莎台风事迹,台风麦莎几级。

学习

李清照的词集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李清照的词集10篇,内容包括李清照词集大全,李清照的词集及其赏析。《折杨柳》年代:唐作者:杨炯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查看全部换一首以上为随机展示许

学习

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长安春天美景的诗句,春天夕阳西下的美景诗句。作者:孟浩然年代: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赏析:孟浩然《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

学习

长江的诗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长江的诗10篇,内容包括长江有关的诗,长江十首最好诗。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6、天门中断楚江

学习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诗句,九月九重阳节的诗句。孟浩然在《秋登万山寄张五》中写道:“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平渡头歇。天

学习

赞颂祖国的诗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赞颂祖国的诗10篇,内容包括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李白。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今朝如此辉煌,赖******国策指方向。忆峥嵘岁

学习

关于端午的诗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端午的诗10篇,内容包括端午诗十篇,思屈原迎端午的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和端午北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午明贝琼风雨

学习

写中秋的诗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写中秋的诗10篇,内容包括关于中秋的5篇古诗,中秋十首最好诗。而王维的《鸟鸣涧》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在人们空闲的时候,时不时地飘下几朵带着浓浓香气的桂花,四周非常的宁静。这个画面是多么祥和啊!

学习

关于端午的诗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端午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又是一年端午至诗句,端午安康的经典诗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和端午北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

学习

关于描写雪的诗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描写雪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雪落地融化的诗句,描写雪下得很大的诗句。雪片、雪雾、雪堆、冰雪、雪沫、雪被、雪野、雪花、飞雪、白雪、瑞雪、风雪、积雪大雪纷飞、瑞雪飞舞、白霜铺地、雪花飞舞、风雪交加、白雪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