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护理论文例1
1、加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部分
文物是文化的最直接最具体的反应,发展文化事业当然离不开文物的研究。另外,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各种文物可谓是数不胜数。国家一直都把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泽东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体现***和***对于文物保护事业的重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
2、文物保护对于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化在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反过来,经济发展对于文化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面已经提到过,文物是文化最直接的反应,是文化的结晶。因此,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要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也要加强文物的保护。
二、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现状
1、与文物保护和管理相关的法律和***策没有得到具体的执行
为了加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提出了相关的***策方针。然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当中,很多地方***府和相关的保护机构没有认识到这些法规和***策的重要性,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去按法律办事,甚至有些部门违背法律规定去擅自做决定,导致文物被破坏。还有部分部门为了发展经济而私自对一些文物聚集的地区进行建筑施工,导致文物遭到破坏。
2、大量的文物损坏,急需维修
在损坏的文物当中,很大一部分是一些文物建筑由于常年失修,而且经过风吹雨淋导致文物损坏现象十分严重,有些建筑甚至面临着倒塌的危险,而且这也导致文物没有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另外,很多地方由于过度的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在有文物建筑的地区进行商品房的建设,对一些文物建筑进行破坏,他们虽然宣称将地址移到其他地方,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导致文物的损坏。除了建筑类的文物以外,其他类型的文物也都有损坏的情况发生,然而这些文物很多都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
3、博物馆的建设力度不够
博物馆是文物的“聚集地”,它对于文物的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的很多博物馆建设力度不够,问题还比较多。首先就表现为资费紧张。博物馆的经费来源一般是来自***府的拨款,然而这一部分拨款仅仅只能满足博物馆职工工资的发放和日常的维护工作,导致博物馆不能开展与文物保护相关的活动,也没有资金去征集文物,从而导致观众稀少,又进一步导致博物馆资金的短缺,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另外,由于资金的短缺,导致很多人才的流失,现有的人才又没有积极性,博物馆的整体水平也就不能得到提高。
三、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的措施
1、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的法制建设
首先,要完善法规体系。建立完备的文物法规体系,是适应文物事业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需要,逐步建立既体现我国独特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又与国外较为成熟的文物保护机制和文物法规体制相衔接的需要。所以,通过完善的法律去对与文物保护相关的责任和利益进行规定,有利于加强文化的保护。
2、加强博物馆的建设
首先,要加大对于博物馆的投入,确保博物馆有足够的资金去征集更多的文物,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人才,从而提高博物馆的水平,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另外,从整体上看,国家要搞好对全国博物馆行业的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在国有博物馆中,通过严格评估,确定重点,着力扶持代表国家水平和形象的重点博物馆,办好一批能够在某领域、某行业起到重要示范和龙头作用的骨干型博物馆,以及能够填补空白、符合时代需求、具有鲜明特色的各类专题博物馆。这样才能提高博物馆的整体水平,从而带动文物保护等相关事业的发展。
3、做好文物的维修和管理工作
文物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之后保存下来的物品,特别是建筑类型的文物,其破损程度相当的高。这也就需要地方***府和相关的机关加强文物的维修和管理,并且定期的对文物进行检测,防止一些毁灭性的情况发生,导致文物的彻底损毁。另外,还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制定相关的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文物。
总而言之,文物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种文物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很多文物都遭到了损坏,文物保护工作还不够到位。这也就需要我们制定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去加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争取让更多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从而提高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更好的发展文化事业。
参考文献:
[1]王俏梅.如何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J].青年文学家,2006,(3)
如何护理论文例2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90例病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病例各30例,均为足月妊娠,分娩妊娠在37-41周,年龄在24-38岁,各组孕妇的年龄和孕周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法均为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麻醉方法均为连硬膜外麻醉。三种排气方法均在术后6小时使用,同时由专人测量产后6小时(h)、24h、72h的宫底高度,单位以厘米(cm),以及观察产妇排气、排尿、排便和首次下床的时间(距手术胎儿娩出时间计算),并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中药排气汤
是产科术后最为常用的熟中药制剂,含厚朴,积青,青陈皮,黄芩,砂仁,熟大黄,茯苓,莱服子;经浓煎后分成头煎和二煎分别在术后6小时服用。
1.2.2开塞露
是一种纯天然制剂,含甘油,为肠道引起肠蠕动,使位于近口的气体易于排出,于术后6小时20ml纳肛。
1.2.3杜密克
杜密克口服溶液15ml含***果糖10g,***果糖口服后几乎不被吸收,可以原型到达结肠,继而被肠道菌群分解代谢。同时通过渗透作用增加结肠内容量,刺激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缓解便秘,恢复结肠的生理节律。于术后6小时15ml服用。
1.3检验方法
采用x2检验。
2.分析
2.1术后腹胀原因了解
主要有因术中肠管受到激惹、肠蠕动减弱所致;术后卧床胃肠道内存在过量气体(与术后频繁讲话咽入大量气体后不宜被肠粘膜吸收而加重腹胀有关)(1);积食积粪(剖宫产术前一般不灌肠食物残渣积聚);胃肠功能紊乱(术前术后禁食6小时所致);低钾血症(手术中失血至钾离子丢失过多所致)。
2.2三种方法对促子宫收缩(宫底高度)的影响比较(附表1)
表1三种方法对子宫收缩(宫底高度)的影响比较
比较项目排气汤杜密克开塞露
范围均值范围均值范围均值
产后6h宫高(cm)18-2420±2.513-2419±3.417-2419±2.1
产后24h宫高(cm)16-2019±1.812-2417±2.315-2018±1.9
产后72h宫高(cm)14-1615±1.510-2417±2.714-2317±2.5
注:除产后72h宫高:排气汤组与杜密克组或开塞露组经统计学检验有差异(p<0.05),余各组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三种方法对产后机体恢复的情况比较
三种方法在术后早期排气、排尿和排便效果上:开塞露组〉杜密克组〉排气汤组(见表2)。
表2三种方法对产后机体恢复的情况比较
比较项目排气汤杜密克开塞露
范围均值范围均值范围均值
排气(h)6-3023±6.73-3118±4.63-3217±4.9
排尿(h)24-4330±7.124-4531±5.824-3827±5.3
排便(h)26-7256±10.330-7852±7.230-7247±6.2
下床(h)24-7238±9.515-7233±9.824-7836±8.7
注:开塞露组或杜密克组各与排气汤组关于排气时间上比较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
开塞露组各与杜密克组或排气汤组关于排尿时间上比较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
开塞露组各与杜密克组或排气汤组关于排便时间上比较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杜密克组与排气汤组关于排便时间上比较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
杜密克组各与开塞露组或排气汤组关于下床时间上比较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
2.4三组在效果、使用和病人耐受上的分析
从表2得到,在促术后早期排气开塞露组和杜密克组优于排气汤组,在促术后拔除导管后早期排尿开塞露组优于杜密克组和排气汤组,在促术后早期排便开塞露组优于杜密克组和排气汤组,杜密克组则优于排气汤组。总体上开塞露组对促产后机体恢复的情况上优于杜密克组和排气汤组,杜密克组稍优于排气汤组。可能由于开塞露内含50%甘油,高渗刺激肠壁而引起排便反射和肠壁的作用,故数分钟内即产生排便。根据排便促使排尿的反射原理,传导、扩散,导致一系列排尿的神经反射,促使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而导致排尿的作用(2)。但由于开塞露制剂约20ml,也有不能将整个肠内空气全部排尽,故有它的不利之处,使效果受到影响,不过是使用较方便,但若产妇耐受较差的话易污染床单,故有些产妇不愿接受。其次效果较好的是杜密克,由于它口味较好,易于产妇接受,亦可缓解便秘,并使结肠生理节律得以恢复。虽然糖尿病可以服用本品,但需谨慎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同时由于***果糖在结肠中被消化道菌丛转成低分子量有机酸,导致肠道内pH值下降,故可能引起致结肠pH值依赖性药物的失活(如5-ASA),注意配伍禁忌。在***的最初阶段会出现肠胃气胀,但继续***后通常会消失。中药排气汤在排气、排尿和排便的效果上稍低于其他两组,但在促产后子宫恢复上稍高于其他两组,然而排气汤由于口服较为苦涩,有部分产妇术后难咽下喉,同时又由于未进食造成饥饿,反而引起恶心呕吐,造成未将此中药制剂全部服下而影响结果。
3.护理
3.1.围术期宣教和观察
3.1.1术前知识介绍
在手术前与病人做好各方面关于手术的知识介绍,消除对手术产生的恐惧心理,并告之病人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例如排气、排便的障碍;尿管留置可以引起尿感及术后解尿不畅;术后腹胀等等各方面问题。告之病人术中,行剖宫产术系连硬外麻醉,除下半身麻醉外病人意识完全处于清醒状态,故应避免讲话过多,造成体内积气增多,引起术后的排气困难。同时告知病人,我们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协助她早日恢复。
3.1.2术后做好认真详尽的宣教工作
去枕平卧6h,禁忌服用各种食物及水,防止麻醉反应引起的恶心、呕吐,防止窒息的发生及意外。告之病人和家属,于产后6h腹部切口上的砂袋取下后可在床上适当翻身,抬高床头促进肠蠕动,同时还应注意少说话,这是关键,同时注意在少量饮水时避免吸管空吸造成咽下空气过多加重腹胀,另外还应告知病人尽量少,闭嘴用鼻子呼吸,以防止空气吸入。必要时在术后24小时内根据病人疼痛情况和医嘱适当使用止痛针,如***、非那更或联合使用,但尽可能不超过2次。在病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病人做适量的床上活动,对排气亦是有利的。
3.1.3加强术后观察和基础护理
保持输液点滴的通畅,根据病人情况调节滴速并每小时观察记录;保持留置尿管的引流通畅,防止由膀胱充盈而影响子宫收缩,造成产后出血,同时观察尿液的色和量,并记录;qh测BP、P、R共4次,qh按压宫底、观察恶露色和量。
3.2.各类药物用法注意
由于低钾所造成的腹胀可以从食物中(橙汁,香蕉)摄入,亦可经补液+氯化钾来调整。超级秘书网
3.3.产后饮食
产后忌大补,宜清淡饮食,汤汁要浓煎。术后早期忌服产气食物:卷心菜,豆制品类,奶制品类及含糖高的食物等,多食粗纤维食物(绿色蔬菜类),以促进肠蠕动。
4小结
产后腹胀是产后及各类手术后是一个关口,如何正确指导病人早期排气显得很重要,以上所述三类药品中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护士在这方面应做到及时、正确的指导以帮助病人顺利度过难关,包括术前告诉她们将会发生的不适反应症状,术后耐心协助,悉心照料,总之护士应应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降低术后腹胀的发生,促使病人早期恢复。据有关资料表明:术后产妇提前排气或排便,不仅能恢复肠功能,而且能促进产妇食欲,有利于泌***,保证婴儿有足够的母***,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3)。
参考文献:
如何护理论文例3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是中职一年级下学期德育课《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承接第一课《如何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深化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作用、道德意义等内容,对学生将道德规范、礼仪要求践行到职业中有助推性的意义。职业礼仪内容庞杂,操作规范具有行业性的特点。由于课时有限,因此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只针对所教护理专业班级的护理礼仪的践行,具体教学目标如下:第一,掌握护理礼仪的基本要求,了解职业礼仪的功能;第二,提高遵守护理礼仪的自觉性,践行护理礼仪,展示护士风采。
二、情境创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在建构主义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使学生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实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这种多次进入,绝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只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而是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在情境创设上,讲到本课第二框题“职业礼仪展风采”时,我设置了一个课堂活动,要求学生按座位分片自由组成活动小组,分角色、有台词地表演,场景可选择医院门诊大厅导医台或医院病房。在课堂上限定二十分钟内准备,要求学生从表情、服饰、用语、热情服务等方面展示护理礼仪的基本要求,展现职业风采。
三、信息资源设计
因为本节课重点是职业礼仪的六个基本要求,这些内容在学生头脑中是有相关***式的。在中职一年级上学期,我所任教的学生已经学过《护理礼仪》、《中医护理》等专业基础课,所以本节课所授内容资源,我并没有通知学习前搜集,而是在课堂上提出思考问题,留出五分钟由学生回忆、思考,然后随机点名回答问题。提问之后,建议学习结合上学期掌握内容回顾、分析,使学生不至于一时间摸不着头脑。
四、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在个人已有***式的基础上,学生按座位自由结合成小组,开展小组讨论、协商,共同确定场景、角色、用语等。在讨论前提醒学生侧重护理礼仪的展现,至于护理技术部分,由于许多核心专业课(如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学生还未学到,表演时不做评论范围(有此说明,可以减轻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的怯场心理)。在小组讨论中间,提醒学生为了表演的流畅性,一定要在协定后写下台词,并注意用语规范。
由于邻近座位学生日常接触、交流频繁,小组合作积极性是可以保证的。为了避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沦为课堂闲聊、拉家常,讨论前的提示和讨论中恰如其分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节课最后的情境展示活动,可以作为此次课学习效果评价的平台。学生分组表演完毕,分组互相点评、教师点评,纠正其不足之处并由学生演示正确做法,以区别错误和不规范的做法,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行业氛围,熟悉护理礼仪规范。
六、具体教学环节、步骤及方法
1.(两分钟)简单组织教学秩序,回顾第一课内容,导入新课。
2.(八分钟)提问。提出“护理礼仪规范有哪些”,留出五分钟时间由学生思考,并告知会请六位学生来黑板演书。建议学生参考本节课教材23页“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结合所学《护理礼仪》,表明回答不必像课本那样精练,怎样想就怎样回答,也可带课本演书,但不能与课本语言重合。并清楚地向学生表明,期望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回答,对课堂讨论作出贡献,从而为学生营造友好轻松地和谐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作出有效的回答。
3.(三十五分钟)讨论、提问。学生在副板书位置写出自己的答案(配有实教***片),然后由我带领学生分析、讨论这六位
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护理礼仪,不符合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完毕,再次回到课本23页,还是针对这六条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说出在具体的护理操作中护士该如何践行护理礼仪。此次回答不再给学生专门留时间思考,由学生毛遂自荐地回答问题,如果无人回答,再随机点名回答。这次提问在实质内容上跟第一次提问相同,只是从不同侧面协助学生内化护理礼仪,建构学生新认同的护理礼仪,提高其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4.(四十分钟)小组讨论,情景表演。利用第一课时建构的护理礼仪规范,由学生按座位自由结合小组,分组讨论、合作、展示护理礼仪。讨论时间二十分钟,然后准备好的小组毛遂自荐上讲台表演。表演完一个我带领其他学生评论一个,挑毛病、指不足,并由学生演示正确做法。
5.(五分钟)评价。最后我对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回顾,并对学生总体表现作出中肯的评价。
七、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教学很吸引人,但困难确实不小。它要求教师拥有大量的科目内容知识,其中包括:如何把抽象的道德的规范教给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在仅仅可以部分预测发展进程的对话中,如何迅速作出回应;如何驾驭课堂,而不至于“大撒把”;为学生有效学习建构支架,如何在恰当的时候提供恰当数量、恰当类型的帮助。同时,建构主义方法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学习中富有个人冒险精神。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建构主义技巧用来建构网络、开展过程和开发技能(综合运用)非常适合,对于德育课堂里的很多章节很适用。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2]何克抗.对美国“建构主义教学:成功还是失败”大辩论的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10(10).
[3]何克抗.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0(01).
[4]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4(07).
[5]王永锋,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国际前沿研究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0(03).
[6]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7(07).
[7]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01).
如何护理论文例4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67-02
根据多数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教学进程的安排,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主要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包括皮肤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眼耳鼻喉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保证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完成的前提,也是护理专业学生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及护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如何高效地完成以上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护理专业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教学方法是体现教育理念,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结合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本着注重护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体现师生互动作用的前提,本文就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及实施过程探讨如下。
一、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大纲可知,这组课程是护生的必修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由于其专业性较强,内容抽象,理解掌握相对困难,单纯使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临床护理课程相关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根据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的不同内容、课堂学习目标、院校自身及护生特点,护理教师应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多种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1.课堂讲授法。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将备课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讲的形式把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加以理解并记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单纯的理论讲授会让学生感觉临床护理课程抽象、枯燥,理论和实践脱节,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将案例引入课堂,并以护理程序为主线,把案例与所学疾病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氛围与临床更加贴近。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根据目前疾病谱的变化及临床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大纲中的重点讲授内容及学生自学内容,有效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比如妇产科护理学中的辅助生育技术及护理内容由以前的自学改为课堂重点讲授,而在传染病护理学中的伤寒内容由重点讲授改为学生自学。
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ning,PBL)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提出的一种课程模式。它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目前,该教学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该教学法更适用于小班教学(班级人数在30人左右)。如在妊娠期妇女的护理这一内容学习中,教师可根据该内容的教学目标及临床实际,设计1个病例,病例中准确陈述孕妇的基本资料和主诉,可以提出的问题如下。①对于该孕妇,如何获得其相关的主、客观资料?②通过体格检查,你能发现哪些体征?③该孕妇目前存在什么健康问题?④如果她向你询问怀孕后有什么改变,如何应对这些改变,你该如何解释?⑤如何安排日常饮食及活动等。教师提前一周把案例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按照每组8~10个人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完成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学生为回答上述问题,实行组内分工,通过教材、网络或***书馆各种途径查找案例相关知识,进一步了解什么妊娠,妊娠的生理过程,妊娠期母体的变化有哪些,孕妇的饮食指导、活动要求等。这个过程教师也可以参与,通过协调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4~8学时的时间,由各小组推选的代表汇报本组案例讨论的结果,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及评价。
3.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学习已成为护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所讲授课程中选择4~6个可能涉及多学科的讨论题目,如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依从性”的讨论,这一题目涉及了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医疗制度等多方面内容,学生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进行分工,通过多种途径(网络、文献、和肿瘤患者进行直接交流等)查找资料,然后多次进行讨论,分析、整理资料,方可得出比较满意的答案。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课程刚开始,授课教师就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6~8人,将讨论题目分发给每组学生,小组学生按照讨论课的安排,制定相应的计划,包括收集、整理资料,学习课程相关知识,并将学习、讨论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在讨论课(一般为2学时)上,各学习小组的代表向全体学生和教师汇报学习讨论结果,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质疑,讨论结束后,教师给予总结及点评。
4.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Role Playing Teaching,RPT)是美国精神病学家于1960年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使人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医疗行业等领域。在课堂角色扮演中,让学生在想象的真实环境中扮演真实的角色,演出该角色的真实行为。具体做法是:让两名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表演结束其他同学给出反馈信息,角色扮演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表演结束,学生可以针对角色扮演这一经历进行讨论。在使用该教学法时,最好为表演的学生全程录像,以便于她们在学习结束后分析和评价自己行为。
5.经验学习法。经验学习法是指学习那些来自于经验的知识和结果,其主要是通过“自己做”完成学习,并不是通过自己阅读或听他人讲述学习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例子解释该教学法的实施。例1,在心脏复苏这个内容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心脏复苏的过程,可以帮助其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操作及在紧急情况下所需的行为。例2,选择和课堂内容有关的临床真实病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制定护理计划,将其与临床真正实施的护理措施进行比较和讨论。
总之,在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以上教学方法外,我们也可以尝试其他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我们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尝试,根据教学效果评价的结果,随时纠正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彦芳,王景伟.高职高专护理《健康评估》的教学方法探讨[J].全科护理,2011,9(4A):926.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
如何护理论文例5
[中***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120-01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走向社会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护生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护生可能会有哪些压力,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护理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1 护生实习中的压力来源
1.1 就业
随着医学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多数学生从进入实习开始就在为寻找工作或报考研究生做准备,尤其是实习的后半年,大多数工作无着落的学生根本无心实习,实习质量下降。
1.2 环境
护生从学校进入医院,作息时间、学习方式均与以往不同,易产生“文化休克”。主要是由日常生活活动的差异引起的,护生以前的生活规律被打破,他们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环境的文化模式。
1.3 护患沟通障碍
护生初到临床,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当面对不同文化层次、经济、家庭、社会地位、信仰背景的患者时,护生缺乏与人交流的技巧,怕出差错,因此在与患者沟通时存在拘谨、生硬、寡言少语,甚至只是埋头做事的现象,使得护患关系淡漠,造成护生与患者的沟通障碍。
1.4 技术操作机会少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中,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一般总是拒绝临床经验少的护生为其进行***护理。而带教老师也因工作忙、时间紧、嫌麻烦、怕投诉等原因较少给病人做耐心的解释工作,导致实习护生总是看得多、做得少。护生的动手机会减少,不利于临床操作能力的提高。
1.5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
许多人认为护理工作是辅助于医疗工作的从属位置,对护理人员缺乏理解,护理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认可。特别是近年来医患关系矛盾加深,一些患者把对医院甚至对医疗体制的不满,都发泄在护士身上。这样很容易导致护理人员产生自卑感、失落感及消极情绪。
2 应对策略
2.1 做好护生的思想工作
临床实习前,学校开实习动员大会,做好护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明确临床实习的重要性,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号召护生以积极稳定的心态投入到临床实习中。
2.2 做好“文化休克”的预防,强化岗前培训
护生进入新环境前,应提前了解、熟悉新环境中的各种文化模式,预防文化冲突时产生强烈的“文化休克”。进入新环境后,应尽快接触、理解新的文化模式[1],完成由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
2.3 增加护生的沟通技巧
语言是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最基本的素质。护生初接触患者时常感到束手无策,非常紧张,站在患者面前不知如何开口。老师可以给护生示范,如怎样进行自我介绍,如何与患者交流、收集资料,如何进行健康教育等,通过言传身教告诉护生该如何去做,怎样才能做好。老师在带教中,要引导护生注意自己的形象,提倡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关爱患者,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掌握各类疾病的护理常规和健康教育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确保临床实习质量。
2.4 提高实习护生护理技术操作能力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前提下,以“实习护生为本”。医院应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实习护生动手操作的机会[2]。实习护生在操作时常担心操作失败,怕老师指责而自信不足、胆怯、紧张而导致动作不规范,此时作为带教老师应安慰、鼓励护生,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操作成功后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带教老师要根据实习护生轮换实习科室的情况,努力增加实习护生的实践机会。
2.5 消除不良情绪,塑造健康心理
在护理工作中,许多护士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这些消极的态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抱怨和压抑等不良情绪对身心有害无益。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下决心消除这些不良情绪,做到精神愉快地做好每项工作[3]。带教老师应教育护生要爱岗敬业,不断进取,勤奋工作,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改变护士在以往的工作中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如何护理论文例6
临床实习是实习护士将课堂所学理论应用于工作实践的重要过程,是实习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是其步入职业生涯的重要过渡期,同时也是护理教育所要求的必不可少的环节[1]。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应在临床上接受大量的时间,将理论融入实际,如此才能较好地完成角色的转变。而在此过程中,临床带教是帮助实习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予以实习护士必要的指导与培养是临床带教的基本任务。因此,如何做好临床带教正是我院急诊科向来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1 制定完善的临床带教计划
在实习护士进入急诊科前,结合实纲制定完善的具有针对想的临床带教计划,主要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内容、每周达到的知识及技能目标、具体操作内容等。在制定计划时,应突出本科室的特色,应合理可行,体现出以带教者为主导,以实习护士为学习主体的原则,同时还应让实习护士提前了解实习计划,以保证顺利开展带教工作,提高带教的计划性。
2 临床带教应注重沟通
沟通是建立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要圆满地完成临床带教,就应该注重带教者与实习护士、带教者与患者、实习护士与患者三方的有效沟通[2]。带教者对实习护士应语气温和、态度和蔼,做到细心耐心,主动向实习护士作自我介绍,记住每一位实习护士的名字,并且在带教过程中能够准确叫出。根据实习护士的个体特点,予以学习上、生活上的指导与关心,消除实习护士刚接触临床的陌生感。带教者应传授给实习护士必备的沟通技巧,鼓励实习护士积极与患者进行接触,变被动为主动,全面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学习体谅关怀患者,帮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这对实习护士取得患者的信任具有积极意义。当然,带教者也应该注重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实现言传身教启示学生的目的。
3 强化急诊科室护士的培训
急诊科具有“急、危、繁、重、忙”的工作特点,护士的工作时常都很紧张迅速,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必须具有熟练的操作技巧,为实习护士起到表率作用[3]。指派急诊科资历老的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师定期组织学习,做到关怀学生、关心患者,尽职尽责。注重带教者的理论水平与技能水平的提高,保证在抢救过程中发挥出高水平最大可能地让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指导实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一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铭记抢救步骤,实现与医师的无缝配合。
4 鼓励实习护士的求知欲
实习护士需要轮换科室,在急诊科的时间一般为4 w,对新来科室的实习护士来说,不乏存在以下心态[4]:①对环境制度陌生,畏怕科室接收的急重患者,尤其是多发伤等患者;②对急诊抢救措施充满疑难,感到难度大,不知如何下手,配合不佳等。针对这些情况,对刚到达科室的实习护士应热情接待,给实习护士留下美好的印象,消除其存在的不良心理。同时,由带教老师介绍相关制度、工作环境以及护士需达到的标准等,并对实习护士提出要求与期望。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带教者要充分发挥出工作本色,抢救技术精湛、应急能力敏捷、沉着稳定、热情周到,让实习护士领悟到护理工作的实质,激发其求知欲。
5 对不同教育层次的实习护士展开分层带教
在带教过程中注重整体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体,因此要全面做好对实习护士的评估工作,详细了解实习护士对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从而根据此来制定针对性强的带教计划。带教应因人施教,不可教条主义,应对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实习护士侧重点不同[5]。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本科、研究生的实习护士对带教者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水平更为关注,而大专学历的实习护士则对对带教者的态度更为敏感。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实习护士相对来说理论基础知识比较强,语言表达更有优势,且心理素质比较好,宣教能力比较强,但实际操作能力相对差一点。而大专学历的实习护士与之相反,理论基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宣教能力比较欠缺,但实际操作能力要更强一点。针对此,带教工作就应对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实习护士侧重点不同。
6 急诊患者接诊、预诊、抢救带教
带教过程中应教会实习护士如何对患者进行接诊,如何明确判断出患者的病情。详细为实习护士讲解应急处理原则,如何正确进行吸氧、止血、吸痰、心肺复苏、洗胃、除颤等操作,让实习护士学会正确使用抢救仪器,铭记注意事项。带教者应通过实际病例进行演示,每周进行1次讲课。要注重讨论,由带教者提出问题,实习护士回答,然后带教者再进行操作解答等,并在实习护士出科之前对其进行理论及实际操作的考核,强化实习护士在科内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总之,临床带教是护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实习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是其步入职业生涯的重要过渡期,对实习护士今后的整个职业生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应在临床上接受大量的时间,将理论融入实际,如此才能较好地完成角色的转变。,临床带教是帮助实习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予以实习护士必要的指导与培养是临床带教的基本任务。急诊科因其特殊性,护士在进入科室之前应接受大量的临床实践,以更好地适应急诊科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曾庭素,郑熙琳,罗寻,等.在感染科如何做好临床护生的带教工作[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1(2):264.
[2]唐春艳,郭培香,桑宝红.如何做好临床带教[J].中国实用医药,2011,03(6):260.
如何护理论文例7
1、概念
安乐死的概念是理解安乐死的出发点,端在于许多有关安乐死的争议实际上属于各自使用的安乐死的概念不同所致,由此,统一安乐死的概念,才有可能为安乐死的讨论建立一个公共的平台。安乐死,英文为Euthanasia,该词来自于希腊语上的Eu(对应英文之Good)和Thanatos(对应英文之Death),故本意是指“好死”或“善终”。这也和中文“安乐死”的字面含义相对应,但是,假如由此仅对安乐死作字面的理解,显然是过于泛化了,既无法揭示安乐死在现代社会的非凡难点,也轻易使我们的讨论偏离方向。应当说,安乐死的目的是令人善终,但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是特定的,并非指一切的善终。按照《辞海》的解释,安乐死是指因现代医学无法拯救而面临死亡的病人的主动真诚要求,医师为解除其不堪忍受的痛苦而采取无痛苦的办法,提前结束其生命。
2、类型
安乐死的类型有很多,我们介绍几种主要的且具有讨论价值的分类:
(1)自愿安乐死(VoluntaryEuthanasia)和非自愿安乐死(Non-voluntaryEuthanasia)
这是根据病人对死亡的意愿所作的分类。所谓自愿安乐死是指病人在***当时主动要求安乐死。非自愿安乐死是指病人在患病当时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但在***前曾经要求以后安乐死或者根据他们的近亲属或者清醒时指定的人的意愿,对其实行安乐死。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病人的自愿能够构成安乐死正当化的理由?相比之下,非自愿安乐死比自愿安乐死的争议更大。
(2)主动安乐死(积极安乐死,ActiveEuthanasia)和被动安乐死(消极安乐死,PassiveEuthanasia)
这是根据医生终止病人生命的行为方式所作的分类,所谓主动安乐死,是指医生以作为的方式,达到缩短病人生命的结果,如对病人施以致命性药物的注射。被动安乐死是指医生以不作为的方式使病人因为其疾病而产生自然死亡的结果,如对病人停止***。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涉及他杀的主动安乐死是否具有正当价值?被动安乐死虽然属于自然死亡,但是否违反医生的救治义务?相比之下,主动安乐死比被动安乐死的争议更大。
(3)直接安乐死和间接安乐死
这是根据医生的行为和病人的生命结束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作的分类。所谓直接安乐死是指医生的行为是以直接致人于死为目的,假如实施该行为,必能终结该人的生命。间接安乐死是指医生的行为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但也具有终结人生命的风险和可能,也就是说,间接安乐死即使实施,医生的行为也只是诸多导致病人死亡因素中的一个,而并非唯一原因。实际上,直接安乐死和间接安乐死都属于主动安乐死。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在直接安乐死中,医生对于病人的死亡持一种直接故意的状态,间接安乐死中,医生对于病人的死亡持间接故意,这种不同的故意状态决定了医生行为的可责性的大小,相比之下,直接安乐死比间接安乐死的争议更大。
笔者认为,(1)中的非自愿安乐死和尊严死比较接近,因此,该新问题的解决和具有病人主动真诚要求的安乐死有所不同。虽然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尊严死最终仍然是仿照安乐死的新问题来解决,即要求病人在***开始前即签署生前预嘱(LivingWill),但在实施条件上和安乐死有所不同,要比安乐死严格。(3)中的直接安乐死和间接安乐死虽然对主动安乐死下医生的故意形态进行了精细的区分,但这种区分对本文所要讨论的宪法学新问题的帮助不大。(2)的分类是现在最通用也最有实际讨论价值的一种分类方式,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囊括助杀型的安乐死,同时,何为主动?何为被动?不够直观。鉴于此,根据终止生命行为的实施者不同,笔者建议将安乐死分为:助杀安乐死、他杀安乐死、放弃***安乐死。
二、安乐死在宪法学上的新问题
1、核心新问题——生命权、人性尊严及其竞合
一般认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是人的三大自然权利。[3所谓自然权利,也就是,人和生俱来的、基于人之为人所应享有的、人在先于国家的自然状态中就具备的权利。因此,自然权利也被称之为“原权”,或者真正的基本权。所谓生命权,是指保障人的生物上、生理上存在不受侵害的权利。[4注重,这里的“生命”是纯粹生物上的、生理上的认定,不牵涉任何主观价值判定,有的学者认为,人的生命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生命,而应是一种有“人生意义”的生命。笔者认为,人的“生命”前面不应加任何“形容词”,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否则很轻易给藐视、无视人的生命造成借口。二战期间,纳粹***人就是以无价值的生命为由来推行其种族屠杀***策。所以,生命权应是普遍的。[5宪法上的生命权,[6主要具有两种性质:(1)作为一种主观权利(SubjectRight),它主要体现为防御权功能,即人可以请求国家不得侵害其生命。当然,这种侵害是指没有正当理由的侵害,也就是说,生命权的保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剥夺人的生命,比如***人在战争中对敌人,警察在执行公务中对歹徒,法官可以判处犯罪人死刑等等。(2)作为一项客观价值规范(ObjectValueNorm)。即人的生命权本身是一种应得到社会全体尊重的价值,对于这种优先的价值,国家应当积极予以保护,防止其受到来自于国家之外的其他强制力的侵害,即国家对生命权的保护义务功能。[7国家对生命权的保护义务功能主要体现在立法上,立法者不仅应当对所有对生命权的本质的侵害进行禁止,而且这种对“侵害”的范围和“禁止”的程度必须是充分的,否则,就是国家保护义务的不足,而这种不足本身就等同于国家对保护义务的违反。在实践中,国家对生命权的保护义务就体现在国家通过制定《刑法》、《民法》对私人侵犯私人的生命权进行禁止、惩罚和赔偿的新问题上。根据“保护不足即侵害”的理论,关键在于,哪些情况属于私人的生命权的“侵犯”因而需要禁止?比如,安乐死属不属于医生对病人生命权的侵犯?当然,我们讲,由于生命权的保护不是绝对的,所以,这里的侵犯并非指所有的、一切的有损于生命存在的都算是侵犯,而是指没有正当理由的侵犯。在安乐死中,有人认为,正当理由就是病人的人性尊严相对于他的生命权,更应当受到保护。
在德、日宪法学的传统里,人性尊严除作为一基本权利之外,更是宪法保障基本权利的哲学根据和本质内容所在,故称之为基本权利的核心概念。[8就人性尊严的内容而言,[9主要包括两点:(1)人本身即是目的,不得被视为一种工具或手段;(2)自治和自决,不应处于控的他治他决的地位。0一般而言,人性尊严是唯一具有绝对性的基本权利,即不可转让也无法放弃的绝对价值。作为一种基本权利,人性尊严仍然具有两种性质:(1)作为一种主观权利,主要体现为防御权功能,即人可以请求国家不得侵犯其人格的***和尊严,在此,国家的任何理由都不可能对人性尊严构成限制。(2)作为客观价值规范,由于人性尊严是基本权利的核心概念,而基本权利本身又是宪法存在的正当基础,因此,人性尊严无疑成为该客观价值秩序中的最高价值。也就是说,任何价值和其相冲突,都必须避让于人性尊严。
安乐死的新问题主要涉及到,当病人认为疾病带给自己的痛苦有可能使自己的人性尊严丧失,唯有结束生命才能恢复人性尊严的时候,医生到底是保护病人的生命权还是保护其人性尊严?能否有两全其美的方法,还是说只能保护一个,放弃另一个?在宪法学上,当一个基本权利主体的行为同时被数个基本权利所保障,这被称为基本权利的竞合。1但是,安乐死的情况似乎和传统的基本权利的竞合又不一致,盖由于基本权利的竞合中,两种权利之间是同时受保护,保护了一个也就保护了另一个,只不过是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应当选择优先适用谁的新问题。但是,安乐死的新问题在于,保护了一个就必然侵害另一个,两种权利之间是对立的关系。但是,这种情况也不属于基本权利的冲突,因为所谓的基本权利冲突是发生在不同的基本权利主体之间,其中,一方行使基本权利必然侵害另一方的基本权利,2而安乐死中两个基本权利都是针对同一主体而言。为解决此难题,有学者将之称为基本权利的内部冲突,对应于真正的基本权利冲突——外部冲突。3如何解决基本权利竞合中的内部冲突新问题。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1)根据基本权利的位阶,基本权利的位阶是从基本权利的客观价值规范的性质出发,认为,单个的基本权利本身具有价值规范功能,同时,所有的基本权利共同构成一个制宪者所要塑造的、需要全社会共同遵守的、统一的客观价值秩序。在这个秩序中,每个基本权利根据自身对基本权利的核心概念的接近程度,也就是自身所蕴含的价值大小,有高低上下之分。这种核心接近理论是从正面来排序的办法。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反面来排序。那就是根据基本权利的限制程度,分为宪法明文的直接限制、宪法授权法律明文限制、宪法没有明文限制而作内部限制。因此,限制程度越大,位阶越低;限制程度越小,位阶越高。那么,从安乐死的情况来看,生命权和人性尊严之间,无论是从正面的核心接近还是从反面的限制程度大小来看,人性尊严毫无疑问都要高于生命权而得到优先保护。(2)具体案件的法益衡量。具体案件的法益衡量,实际上是反对基本权利之间存在一个僵硬的、固定的客观价值秩序,因为这并不能保证实现个案正义。因此,毋宁根据具体个案中当事人的自身情况,并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等作一综合地、全盘地考量。值得注重的是,近来德国理论的发展,认为,此种衡量并非一个简单地保护和排斥之间的关系,而应最大程度地进行调和。4这种调和理论的目的是要达到双赢,在缓和、妥协、让步的情况下尽量使两种基本权利都能合理存在,因为牺牲任何一种基本权利都是对人性尊严本身的侵害。假如从此调和理论的视角出发,安宁照护(临终关怀)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因此,学界也有人将之称为安乐死的“第三条道路”。
2、死亡权(TheRighttoDie)和基本权利的放弃
死亡权的概念是从个人自决权中推导出来,1988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Cruzanv.Missouri案中对个人自决权的认可,有论者认为,这一判决等于间接地承认了病人对其自身的死亡方式及时间有决定权。51996年,美国第九巡回法院在CompassioninDyingv.Washington一案中认为,宪法已为寻求安乐死的病人提供了死亡权的法理基础,同年,第二巡回法院也在Quillv.Vacco一案中持相似的见解。6究竟死亡权的性质如何?美国学者大多将其和隐私权一样,视为一种免受国家和他人侵扰的自由。但基于若干理由,国家也可以干预。比如,为了维护社会人口的成长,对生命尊严和神圣的肯定,公共道德的考量,保护并防止个人对自身之侵害——国家有义务保护及防止个人因一时之冲动,对于自己身体或生命的残害,对第三人权益的保护——假如病人之利益和其周遭人、事物息息相关,病人选择死亡可能导致周遭人有无形权益之侵害等等。7对死亡权持肯定态度的澳大利亚学者认为,死亡权是生命权的延伸。其论点在于,生命权保护的内容有两个:一个是人格(Persona),另一个是躯体(Corpus),躯体是人的外在形体,人格是人的内在精神表征,或称为自我形象。人格和躯体是一体两面,缺一不可,否则生命权就失去依附。所以,人的生命假如因疾病或其他事故,导致人格的丧失,该个体之生命权实际已遭受侵害,单纯保存躯体已无意义,安乐死的实行就在于维护人格和躯体的完整性,或者说,死亡权的内容就是保护一个完整的生命权。8近来,对死亡权的理解倾向于将其理解为一种选择的自由(RighttoChoose)。以澳大利亚《北领地末期病人权利法》(TheNorthernTerritory‘sRightsoftheTerminallyIIIAct)为例,该法对死亡权的表述如下:(1)任何人对其生命均得按其本身之价值,有选择的自由,前提是其选择不能侵害他人的自由;(2)任何人无义务经历无法忍受的痛苦;(3)末期的疾病会引发无法忍受的痛苦;(4)病人宁愿死亡而不愿罹患痛苦的选择,并不干涉他人的自由;(5)当病人罹患无可忍受的痛苦时,应有选择死亡的自由。同时,该法第5条规定,当病人作出上述希望安乐死的请求时,医生可于任何时间、因任何理由,拒绝提供协助。9也就是说,死亡权成为一种病人、医生双方都可以选择的自由。经过如此转换,死亡权实际已丧失作为一种权利,而退化为一种类似于霍菲尔德所讲的特权(Privilege),因为所有的狭义的权利都是对应义务的请求权(Claim)。
和英美法系从正面谈论死亡权不同,德日宪法学则走了一条反面论证的路线,即所谓的基本权利能不能放弃?基本权利的放弃同样来自于个人自决权,基本权利的放弃并非放弃基本权利的主体资格身份,而是放弃基本权利的功能,实际上属于一种对基本权利的自我限制。基本权利的放弃具有以下特征:(1)个别性。即放弃基本权利的是基本权利的持有人,就涉及其利益因而得由其自由支配部分。反之,任何人不得代表他人放弃他人之基本权利。(2)自愿性。包括事前的承诺和事后的同意,该意思表示必须是在自由意志之下,不受任何人之教唆、威胁、强制。(3)个案性。基本权利的放弃只能在个案中行使,不能普遍地放弃。(4)暂时性。基本权利的持有人可以在任何时候撤回放弃。(5)有限性。基本权利的放弃并非没有界限,一般认为,基本权利不得放弃的情形是:第一,假如某一基本权利的行使涉及公共利益,此时不得放弃。比如,选举中秘密投票权,选民不得在选举中放弃这一权利而擅自亮票。第二,基本权利的放弃不得危及人性尊严。比如,自愿。0那么,基本权利放弃后具有什么样的法律效果?学者认为,等同于“未侵害基本权利”,1由此来看,基本权利放弃的理论比英美法系的死亡权理论更激进。
3、个人自决权和国家的保护义务及其冲突
自决权是人性尊严的内涵之一,即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享有自我决定的权利,并排斥国家及他人之侵害。这种自决一方面体现了对自己事务的斟酌决定,另一方面也有在决定的指导下行动自由的含义。由此可见,自决权应当是基本权利中自由权的核心。从个人自决权出发,任何专属于个人人格的事项都要由个人来自我决定,毫无疑问,像个人的生命存续和否当然只能由个人决定,而不可能他决,否则就构成对个人自决权的侵害。同时,根据我们前面所说的基本权利放弃的原理,事关人性尊严的个人自决权也是不能放弃的,也就是说,个人既无权决定他人的生死,也无权应他人的要求决定他人的生死。从意志自决中无法导出病人可以请求医生实施以结束生命为目的的处置。宪法层次的自决权绝不可以似是而非地以之为权利人“自主地作任何决定”的权利,更非得请求他人配合而为特定行为的积极请求权。基于此,病人自决权的最大意义在于得据此禁止或拒绝他人(包括医生在内)恣意性的医疗处置,因而其最能发挥关键性影响力的便是对于消极安乐死(放弃***安乐死)。2
我们前面讲过,国家对基本权利的保护义务是作为客观法的基本权利所具有的一个功能,该功能主要体现在国家通过立法,对任何来自于国家之外的强制力可能对个人的基本权利造成的侵害进行预防或者对已经造成侵害的人进行惩罚。因此,一国《刑法》是否对安乐死进行禁止,完全取决于国家保护义务如何履行。从国家的角度来讲,个人的生命权的存在是客观的,并且生命权不同于其他基本权利之处在于,它没有核心领域和领域之分,3任何对生命权的侵害都将导致其本质的丧失,所以,国家对生命权的保护义务必须非常严密。应当说,国家对基本权利的保护义务对基本权利的持有人是一个授益行为。现在的新问题是,这种保护义务的受益人能否拒绝接受保护或者说有没有强制受益人接受的国家保护义务?这里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国家保护义务的性质新问题:(1)国家保护义务发端于基本权利的客观法性质,而基本权利的客观法性质的出现是为了弥补作为主观权利的基本权利的功能的不足,也即是说,基本权利的主观权利性质发展出的防御权功能和受益权功能,仍然是基本权利的主要功能或者根本功能。同时根据国家权力存在的正当性原理——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假如这种保护反而使保护人成为国家权力的客体,即国家强迫公民接受保护,这无疑是本末倒置。(2)公民基于自愿拒绝接受国家的保护,原则上受公民的自决权的保护,因此,假如国家强制公民接受基本权利的保护将对公民的自决权构成限制。由此来看,《刑法》上没有必要惩罚进行助杀安乐死的医生。
三、结论
安乐死新问题是相当复杂的,本文既无力也无意解决所有的新问题,本文的目的仅在于提供一条在宪法学上论证安乐死的思路。这条思路就是首先界定安乐死的概念,区分安乐死的类型。其次,根据不同的类型,发现其争议的焦点。再次,从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中,归纳出宪法学上有意义的新问题点。最后,运用宪法学的知识来分析这些新问题。
经过上述讨论,笔者认为:
如何护理论文例8
护理分层级管理是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需求。护理层级管理对于护理管理中人力资源不足、人员的配备和人员使用的不合理等现象具有较好的解决办法。所谓层级管理是指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设立不同层级的责任护理岗位,给予不同工作任务,以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不同病情的需要,保证护理质量[1]。护理层级管理是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和趋势,赋予了护理人才结构新的形式,有利于护理学科建设。护理组长的设立在护理层级管理是关键层级。护理组长的合理选拔有利于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护理人才梯队的建设。
在护理分层级管理中,护理组长是关键层级。2011年在开展护理分层级管理中对护理组长进行了选拔及培养,本文主要阐述了通过先在科室内试行护理组长负责制,引入竞争机制,注重实际能力,确立护理组长选聘条件,护士在参加笔试、操作考核、面试后,再由护士长、科主任、科内民主测评后选出护理组长。护理组长的培养主要通过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支持系统,引导和促进护理组长的持续发展和成长。有计划、科学地进行护理组长选拔与培养,可以促进护理人才的成长、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提高医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一般资料
我科为妇科病房,手术患者多、危急重患者少,现有床位50张,护理人员21名,均为女性,注册护士,包括: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5名;护士9名,其中工作4~5年护士5名,工作1~3年护士4名;新护士2名。这些护理人员的学历:本科5名,大专12名,中专4名。将护士分为4个层级: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
护理组长选拔方法
科内试行:为了减少革新对护理工作的影响,将科室护理人员分为两个护理组,先选择一个护理组试行组长负责制,基本稳定后再扩展到两个组,在试点中不断改进。为了体现公平,鼓励发挥护士潜能,在试行过程中让科室内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均有担任护理组长的机会,每人试任2周,护士长及科室护士给予评价。通过试行认识到:①需要引入竞争机制:让护士认识到护理组长不是护理部或护士长指定,而是需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通过竞争才能得到。②避免唯学历、唯年资论,高学历、高年资并不等于高能力,应更多注重实际能力。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成熟度高,有进取精神。有的护士自身工作能力比较好,但斤斤计较,不能管好一个小组,不适合担任护理组长。
公开选聘:①确定护理组长选聘条件:具有本专科5年以上工作经验;护师及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具有较高水平的本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2],包括:临床护理专科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能及实践经验扎实,能***进行准确的健康评估,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进行健康教育的指导能力,并具备有一定的护理管理能力及教学指导。通告全科室护士,符合条件者自愿报名参加。②考核:有7名护士报名参加,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3名。报名后,科室组织统一的60分钟理论考试,内容包括三基本知识、专科知识及实景案例分析;3项操作技能:1项基础护理操作、1项专科护理操作和1项急救护理操作;考试筛选出5名护士,参加由护理部、科护士长和科室护士长共同参与的5分钟面试考核。③选聘:根据考核成绩,结合试行期的患者满意度、科内民主测评,科主任与护士长对组长整体护理实施能力、护理操作技能、沟通协调能力、疑难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给予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上报护理部,经护理部管理委员会考核、认定,最终确立2名护理组长。
护理组长的培养
护理组长虽然已通过试点和选聘,但并不等于她们已经具备了所需品质,还需要对她们进行相关理论及技能的培训。
确立护理组长应具备的品质:包括3个方面,①品德:热爱患者、奉献精神、进取精神、团队精神;②知识: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妇产科专科护理知识;③技能:基础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心理护理能力、护理程序实施能力、临床思维及判断力、护理教育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急救能力、护理科研能力等10项能力。
确定培训内容:⑴理论方面:①护理组长的岗位职责与定位:阐述护理组长的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所扮演的角色、在护理团队中的定位、如何安排本组护士团队的工作以及如何发挥“老护士”的价值等。引用“冰山理论”指出护理组长在所在护理团队中的位置,应具备的品质,识别、发现、处理隐性护理问题的能力,如何做好上级、下级及平级协调沟通,在对护理组长提出要求的同时也为护理人员的成长标明方向。②如何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把质控权下放给护理组长后,护理组长从思想上均认为自己是管理者,并愿意积极主动参与管理[3]。介绍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抓好5个重点:工作重点;重点患者:新入院、手术、危重、异常、出院患者;重点环节:入院接待、术前准备、手术交接、术后安全、护理书写(现病历)、辅助检查完成、标本采集送检;重点时间:晨间护理时、医疗查房时及三班各次交接时;重点护士:新护士、实习护士、新入科护士、病产假复工护士、身体情绪异常护士。③如何参与病房的管理:学习医院相关的各项护理管理制度及标准,重点介绍了如何处理护理纠纷,一要正确看待患者投诉,二要及时处理患者投诉,三要尽量避免患者投诉。④运用“听、查、问、析、评”的评判性思维方法进行护理三级查房[4]: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护理三级查房的意义,该如何落实,与教学查房的区别;如何运用评判性思维进行护理查房;为培养护理组长的评判性思维和今后在科室开展及优化护理三级查房做好引导。⑤如何开展讲课:从最初的评估到选题、备课、制作幻灯片及讲课过程中的技巧,容易忽视的细节等等都做了详细的阐述。⑥如何开展QC小组活动:质量控制,围绕如何通过QC小组活动开展持续护理质量改进。⑦心理护理方法及沟通技巧: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妇产科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护患沟通的时机及技巧。⑧法律法规:包括《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⑵技能方面: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常用护理技术操作;②基础护理操作;③专科护理操作;④急救技能操作;⑤各项应急预案演练;⑥护理场景模拟演练:主要演示如何将护理人文、心理护理、沟通技巧、病情观察、专科护理有效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支持系统
为了让护理分级次能管理可持续发展、护理组长在岗位上健康成长,需建立支持系统,包括:4个机制、3个指引及1次交流。
4个机制:①激励机制:护士被聘为护理组长本身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给予更多的学习机会、护士长竞聘需以护理组长为资格之一等也是良好的精神鼓励方法。在经济上同样也要予以激励,体现责、权、利统一,实行分层级管理后,科室在二次分配时将护理组长奖金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系数。②绩效考核机制:开展绩效考核,由于我院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对工作量的统计不能做到信息化,为了避免投入过多人力,对护理绩效考核主要体现在工作“质”的考核,考核结果与奖罚挂钩。③评价机制:每半年评价1次,对护理组长的评价主要从患者认同、医生认同及护理部门认同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水平、职业态度、沟通协调能力、质量控制和教育能力。④淘汰机制:对评价度低或其他原因不能胜任组长岗位的护士实行淘汰制。护理组长每年重新聘用1次。
制定3个指引:根据本科室的工作特点及要求制定:①护理组长工作职责。②护理组长工作内容。③护理组长工作程序及细化流程。
1次交流:护理组长从只需要管好自己的护士成为需管好1个小组的组长,必然会产生工作、人际等方面的压力。护士长作为支持者至少每个月1次与本科室护理组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她们思想及困难并做好引导和协助解决。护理部每年开展1次护理组长座谈会。
护理组长具体工作方法
护理分组:与科室医疗分组相匹配,将患者分成两大组,每组各设组长1名,组长不进中夜班。弹性排班,前后组护士相对固定,每组下设护士2~3名,管25~30名患者,护理组长管4~6名患者,责任护士管6~8名,助理护士管4~6名病情较轻的患者或在组长带教下管理患者,危重和抢救患者有护理组长直接管,由于本科室危重患者较少,所以护士管床相对固定,使护士工作更具连续性和稳定性。
护理组长工作内容:根据护理程序开展工作,包括:①参与晨间护理,了解本组患者病情动态变化,评价夜间护理工作质量,控制晨间护理质量。②参加晨会,重点患者床边交接班后,护理组长根据前1天病区动态状况、交班前巡视所了解的情况、夜班护士、值班医生交班的重点内容等,对本组病人的护理提出点评意见,护士长补充。点评完毕,各管床护士或护生如有疑问,可以直接向护士长、护理组长提出,护士长、护理组长给予现场解答[5]。根据工作量,微调和合理安排本组工作及人力资源。③参加医疗组查房,查看医嘱,掌握重点患者的诊疗计划。④根据所评估病情,提出护理诊断、计划,制订和给予护理措施,提出病情观察重点并交代管床护士严密观察,下护嘱,包括:三短六洁、口腔护理、翻身叩背、下肢活动操、会阴护理、动静脉护理、皮肤护理、观察腹痛、***出血等,保证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并评价执行效果。⑤特殊患者和特殊情况(如精神异常、有自杀倾向、特殊社会关系等)报告护士长通报全科。⑥直接参与危重、疑难、特殊***、纠纷患者的护理;负责组织危重患者的抢救、记录、转运。⑦护理书写质量控制。⑧做好带教工作,每周二和周四组织护理查房或业务学习,参与护理科研。
讨 论
有计划、科学地进行护理组长选拔与培养,促进了护理人才的成长,使护理人才梯队构成日趋合理,拓宽了护士职业发展通道,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6]。
通过选择理论知识良好、工作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或护师在进行培训后担任护理组长,指导本小组护理人员完成较复杂的任务,同时承担本小组护理人员的教学任务,这样的工作模式可以使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得到质的提高,提高病区的护理质量。
护理组长不进中夜班,连续管床,日常工作中分管较少量的患者,因此有充足的时间观察、评估特殊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患者的问题,了解投诉并及时解决。这样可显著提高病区的综合护理质量,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切实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设立护理组长可以提高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组长贴近临床,能及时与患者、医生沟通,将患者的问题及时反映给医生,提高医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7]。
参考文献
1 陈和月,符智蓉,蔡小聪.层级全责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0,21(8):131-133.
2 王蓓,肖爱华,蒋银芬.内科病区护理组长工作质量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883-885.
3 张莉红,胡迎春,龚文妍.护理组长负责制交接班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791-793.
4 陈玉霞,朱娟,粱焕兰,等.护理组长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提高护理查房质量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62-63.
如何护理论文例9
这样的规定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们是否将本已狭窄的刑辩空间进一步压缩?律师的辩护权利如何得到保障?
毋庸置疑,刑事案件有一定的特殊性,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活动受到一定的规则约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任何对律师活动的约束都应当以保护其辩护权利为依归,都应当以保护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权利为宗旨。毕竟,整个刑事辩护制度就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权利而设,而保护律师的辩护权就是保护当事人的权利。
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求刑辩律师履行一定的保密义务未尝不可,但一刀切式地或者无条件地要求律师对案件信息保密是不适当的。
如果特定情形下的保密不利于律师辩护权的行使,不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权利,就没有理由要求律师履行此种保密义务。譬如,司法部规定禁止辩护律师将笔录、录音、录像、照片等泄露给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亲属,是否意味着辩护律师不能跟当事人的亲属交流案件信息或者案情进展?如果禁止他们进行这种交流,他们如何更好地合作以为当事人进行辩护?
再比如,司法部规定还禁止律师将案卷材料、庭审过程中的记录或者录音、录像用于本案辩护以外的其他用途。此规定有阻止律师向外界披露案件信息之意。
问题在于,此种禁止法律依据何在?如果当事人遭到了刑讯逼供而法庭拒绝调查,难道律师不能将录音、录像告知家属或者公之于众?又如何界定“其他用途”?与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亲属讨论案情算是“其他用途”吗?就案件审理接受媒体采访算是“其他用途”吗?将庭审情况通过网络公之于众算是“其他用途”吗?
律师界普遍担忧,这种禁止辩护律师披露案情的规定,事实上堵死了他们通过媒体和舆论阻遏司法不公之路。在一个法治不完善社会里,在一个司法不***的社会里,刑事辩护的空间本来就有限,律师的刑辩权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权利时常遭到侵犯。冤假错案的频繁发生,以及一些刑辩律师的牢狱之灾,就是明证。
如果说在一个法治社会里,辩护律师的保密义务因程序正义而不那么令人担忧的话,那么,在一个法治不完善社会里,这种保密义务可能会让被冤枉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失去获得正义的最后一线希望。
事实上,从实践层面看,在司法不***、程序正义不彰的社会里,律师披露案情的举动常常会使不公正的案件出现转机,使冤假错案得以避免或者得到及时纠正。
广西“北海案”、贵阳“小河案”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辩护律师及时公布案情,避免了更大程度的司法不公。众所周知,当下刑事诉讼的痼疾之一是公开性、透明度不够,虽然法律条文中都写着要审判公开、判决公开,但实际操作中,审判和判决都经常不公开,尤其是在那些所谓的敏感或者重大案件中。法院往往找理由拒绝公开审判,无论是借口旁听证发放完毕,还是故意安排小法庭,有时甚至当事人的亲属也无法旁听。
这样的审判实质是秘密审判,而秘密审判不仅违法,且没有公正可言。甚而,在不少刑事案件中,当事人及其家属居然连判决书都拿不到。
在这种审判和判决都不公开的情况下,辩护律师将案情公之于众何罪之有?否则,整个刑事诉讼有何公开性可言?没有公开性,司法公正如何得到保证?
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从秘密审判走向公开审判,从秘密判决走向公开判决。在存在秘密审判和秘密判决的地方,没有理由禁止律师披露案情,否则,当事人的权利难免会遭到践踏。
那么,如果允许律师随意向外界披露案情——尤其是那些尚未审结的案件,此举给司法审判甚至司法***带来消极影响怎么办?坦率地说,这种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舆论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如何护理论文例10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两组均根据母婴护理课程大纲和标准由同一教师授课。
1.2.1.1对照组教师按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1.2.1.2实验组教师主要采用CBL教学法,辅以讲授式教学。具体程序如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筛选临床典型病例;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情设计若干核心问题,问题难度呈递进式。如在学习产后出血患者护理时,可提出该患者是不是发生了产后出血?如果是,引起该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起产后出血还有哪些因素?作为产科护士你将如何对该产妇进行抢救和护理?教师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将病例和问题到每个学生的空间。实验组同学按照5-6人为一小组,课前根据问题去收集、整理资料,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写出汇报材料。课堂上教师根据相关病例,以问题为基础,引发学生的学习讨论兴趣,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点拨,答疑,最后精讲本小节重点内容。
1.2.2评价方法
1.2.2.1考试成绩评价课程结束后,两个班由学校统一组织期终考试。考试试题从试题库随机抽取,共100分,包括两部分:基础理论知识(50分)和分析应用题(50分)。总分大于、等于60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
1.2.2.2教学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生进行回访调查,了解护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和评价。当场发放89份问卷,收回问卷89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判定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结果
2.1学生成绩比较实验组护生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应用题以及母婴护理考试的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教学效果评价比较教学效果评价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和沟通交流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母婴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以及新生儿的生理病理状态的临床医学学科。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填鸭式”,在规定的学时内将大量的信息传授给护生。护生学习过程中常感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大部分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遇到具体病例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教学改革过程中,CBL教学法被应用到医学教育领域。CBL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病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病例,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病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母婴护理学》应用CBL教学法,护生学习能力和成效都有很大改善。
3.1C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表一显示:实验组护生不论基础理论的掌握,还是临床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C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师生的教学热情:
(1)采用CBL教学法,教师要主导、驾驭好课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课前要科学严谨地设计教学流程:规划好母婴护理相关章节的重点与难点,精选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合理设置恰当的问题,这样环环相扣,逐步引导护生进入课堂的主题;其次,教师不仅要牢固掌握母婴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妇产科临床实践经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护生答疑解惑;再次,教师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善于激起学生兴趣、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规范引导护生。
(2)CBL教学中护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其是课堂的主体。这便要求护生:首先,课前要预习课本知识,根据教师布置的病例和问题查阅母婴护理相关文献资料,整理资料积累知识;其次,课堂中分组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讨论过程其实也是学习思考过程,同学间可以相互学习。让护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讨论产后出血时,知道什么因素会导致产后出血,针对病因止血的方法,如何对产妇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如何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等等。从而逐步形成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CBL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课堂而不是主讲,循序渐进,积极引导,促进护生对知识的掌握;护生主动探索性地学习知识,通过汇报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课堂气氛的活跃、师生信息的交流反馈,均有利于激发护生对母婴护理的兴趣,提高其理解分析能力。因此,使用CBL教学法,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就会取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