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杜牧10篇

过华清宫杜牧篇1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历任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早年颇有抱负,主张削平藩镇,抗击吐蕃、回鹘统治集团的侵扰,加强国防,以拯救日趋衰败的唐王朝,晚年渐趋保守消极。

杜牧诗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

杜牧自幼聪慧好学,26岁时接连考中进士科与制策科,即其诗句“两枝仙桂一时芳。”两枝指两种,仙桂是月宫折桂,指科举考中。任弘文馆校书郎,弘文馆是撰写文史、聚集学士之处。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勘正错误。他为人刚正,不喜逢迎,因而遭贬斥,出京到江西南昌,为沈传师的幕僚。著名的***治家牛僧孺任淮南节度使,杜牧应邀去当他的掌书记。沈、牛等人极看重杜牧的才学。淮南节度使驻扬州,扬州是唐代经济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所谓“杨一益二”,城里青楼林立,如云。杜牧陶醉于轻歌燕舞之中。其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其后他被征召回京,任监察御史。当时牛李***争,李德裕为宰相,排挤杜牧,他初为黄州、池州、睦州等州的刺史,其后入朝为司勋员外郎。宣宗大和年间,官至中书舍人。疾笃而逝于任上,时年50岁。

杜牧是天才的文学家,才华横溢。他在23岁时写下了千古名篇《阿房宫赋》,其华丽词藻和深邃见识,使此文永放华彩。杜牧生活于唐帝国内忧外患、纷乱多事的年代,他关心国运民生,注意探讨财赋、甲兵、治乱和兴亡的问题。在《阿房宫赋》中,他以六国与秦亡的教训为戒,指出国君必须“爱民”与施行“仁***”,否则失人心、失天下,便是不可避免的下场。他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其意在于规讽当朝皇帝务必修明***治,勿蹈前人覆辙。

公元842年秋季,回纥***队南侵,北方人民遭受蹂躏,流离失所,他写下了《河湟》以表深切同情。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闻人。

前半句写有意恢复河湟的前朝帝相,惋惜其大功未成,不满当朝君臣的不思恢复。后半首写沦陷区人民身穿胡服心含祖国,对比内地统治者的麻木不仁,讽刺了他们的醉生梦死。

杜牧用诗歌揭露唐代***治黑暗腐朽。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命骑士飞马从南方运荔枝,日夜兼程,死伤人马,劳民伤财。他写了《过华清宫三绝句》(其一)是: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从长安回望骊山如锦绣,山顶宫门按序打开。远处扬尘,知有飞马,贵妃嫣然一笑,知是新鲜荔枝送来。老百姓还以为骑士为国家大事而奔跑呢!选择典型场合,用艺术概括,讽刺唐明皇和杨贵妃的荒***误国,酿成安史之乱。

杜牧的咏史诗极有见地。如《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战争的胜败不能预期,诗人反对项羽兵败后自杀的行为,认为忍受挫折,正视失败才是男子汉,说明失败后不气馁仍可以卷土重来,取得胜利。他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无东风,大小乔将被曹操掳掠,东吴被消灭。东风成就周瑜的大功,决定了三国鼎立。此诗寄托出杜牧自己有才华而没有机遇、无东风的叹惋。

杜牧的纪行咏物写景抒情的绝句写得十分高超。他用短小的诗篇,创造鲜明生动的意象,寄寓悠远真挚的情思。才思俊逸活泼,风调清丽悠扬,声情意蕴并茂。如他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人通过江南山水、寺院和花红柳绿等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隐晦地讽刺了南朝统治者的无能。再如《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诗人批评了大敌当前,达官贵人们不思抵抗而醉生梦死,表达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这些诗都写得很隽永,意境优美,意味无穷。

过华清宫杜牧篇2

那卷写满一个文官赤胆忠心的竹简已是第七次被小太子当作玩具拆散,已是第七次啦……走吧,京城的一切不再值得留恋。不仅仅是皇上,那些目睹了大唐三代变迁的大臣们都已变得一言不发,隔岸观火。这个月的俸禄还没有拿到,然而杜牧却等不及了,匆忙离开了这个充满着火药味的京都。只带了点微薄的积蓄便上了友人为他置备的小船,却留下了官服、官帽以及几十卷还未抹上墨迹的竹简。

杜牧被凉气逼在船中央,没有动弹。他应该休息了,他明白一个文人是挽救不了国运的,而梦幻中,他却不能平静:皇上得知山东叛变的消息时惊恐与懊悔的情景向杜牧心头袭来;后宫里胡人酒的臭味也向他袭来;梅妃被冷落在后宫中欲哭无泪的情景向他袭来……翌日,杜牧梦醒。一切都变得恍惚起来,犹如白烟随风而去了。杜牧追随着这缕烟走到了船头,那缕烟却忽然没有一点踪影了。撑船的老人划得很吃力,背对着杜牧。舱外是如此凉气袭人,杜牧却不想回舱中,残月的影子落到江面,同这冰冷的水一齐颤抖,却也是如此的支离破碎。江岸那片景色让杜牧定住了神,那是一片灯火阑珊。莫不是到了金陵了吧?在这一片玉楼瑶殿中,分明有几个金闪闪的大字“秦淮阁”。是啊,已到了美丽繁华而又总能勾起愁绪的金陵。依然是万家灯火、酒店林立,然而又少了几分喧嚣、嘈杂。这溢满了多少红尘悲喜、纸醉金迷的秦淮水啊,难得像今日一样以迟缓的节奏安静地流淌。它早该休息了,过去的秦淮河畔究竟发生了多少故事?一阵琴声贴着江面传来,愈来愈清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哀婉、凄伤,一时间代替了这尘世的一切声响。它震撼了滔滔的江水,它锁住了秦淮所有的光辉。是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花》?杜牧开始寻找。这声音却似乎包围住了整个秦淮,无处找寻源头,他望向秦淮阁,而阁上那数不清的灯烛太亮,晃得他不得不低下头来。

金陵这座城市,是否注定充斥着奢靡,是否注定在沉沦的边缘飘摇?

杜牧又站了起来,那幽幽琴声渐行渐远了。而那溶解了残月的水纹却一次次向外展开又收拢,在重奏着《花》。杜牧的脑中有一些东西清晰了起来,又一个关于古老秦淮的故事被记下,留给了后人: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花》。

【作者系安徽省滁州实验中学高二(2)班学生,指导教师:俞湘君】

点评

过华清宫杜牧篇3

关键词:杜牧;咏史诗;题材;手法;创新

杜牧身处国势衰微、局势动荡的晚唐。素有“小李杜”之称的杜牧,在晚唐诗坛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甥裴延翰编次《樊川文集》二十卷,收诗文四百五十篇。无论是咏史、感怀、抒情、写景,均不乏佳作。其中,以咏史诗数量最多,也最能体现杜牧诗歌的主体风貌。他的咏史诗既有一定数量、质量,也有明确的创作意***和艺术追求。

一、杜牧的生平与咏史诗的生成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可以说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很有文化传统。“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篇,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由此可见,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书香门第的家世致使杜牧从小就饱读了诗书,成年后他才华横溢,有远大的抱负,很想建功立业,有一番作为。唐文宗大和二年,他26岁进士及第。他做过十年幕吏,又任过黄、池、睦、湖州刺史等地方官,还任过校书郎、吏部员外郎等京官,官终于中书舍人,然而他却一生官不及将相。所以,杜牧感到怏怏不平。另一方面,杜牧虽然出身名门世家,自从父亲去世后,家道已经衰落,买宅还债,奴婢大多散去。此时的杜牧家生活穷困,饱尝辛酸。所以杜牧对生活疾苦的了解较为深刻,也养成了他耿介刚直的个性。

在《自撰墓志铭》中,杜牧已自称“某平生好读书”,而于所读书中,又对经、史格外留心,因为“经书括根本,史书阅兴亡”(《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所以,他为文作诗极好征引古事。不仅在《罪言》这样的策论中,引古事以证明得山东的重要与失山东的危害,而且《阿房宫赋》的写作也是有感于“秦人不暇自衰,而后人衰之;后人衰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衰后人也”这一种历史承袭现象。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说明,杜牧的好古并非泥古,而是以“今用”为目的。

杜牧的咏史诗多半是就史论史。从唐敬宗和唐文宗时期开始,大唐的气数就已经一天不如一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于斯之时,阍寺专权,胁君于内,弗能远也;藩镇阻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据命自立,弗能诘也;***旅岁兴,赋敛日急,骨肉纵横于原野,轴空竭于里闾。”(《唐纪》六十)。这就明显地指出,第一,当时朝廷中是宦官专权,朋***之间的相互争斗频繁发生。朝中的官位很紧缺,但是象杜牧这样的一般士人却很难有机会进入***治机构的上层。第二,当时的科场风气败坏,许多出身低微,不善于官场应酬的有才人士,在考场上不甚得意,甚至终生不第;即使考中了,也很难做大官。面对着唐王朝末世的现状和自身暗淡的前途,他们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中仍然关心时***,为朝廷着想,对朝廷还仍存希望,抱有幻想,却往往是个人身世沉沦,空怀抱负。面对晚唐王朝的现状,杜牧忧心如焚,渴望一挽狂澜,济世济民。但是官场上的黑暗,仕途上的坎坷,使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长期的幕僚生活,加上不断的谪迁,让他感慨颇多。但他只是一位无权无势的文人,也只能把满腔的愤慨通过饱蘸情感的诗篇发泄出来。诗人是时代的神经,他们对于现实要比其他人敏感的多。白居易也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其中就突出强调了诗歌创作与现实***治的关系以及诗歌的***治作用。面对现实,杜牧有一种忧郁情怀,他本人又具有绝世的才华,性格豪俊,因此他的抑郁情怀并没有走向沉沦,所有的这一切都影响着他的咏史诗歌。

二、杜牧的咏史诗的题材类型

杜牧的咏史诗数量比较多,而且大多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寓有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其咏史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借古喻今,讽刺帝王的荒***,议论朝***得失

诗人常常多愁善感,在登临古迹时,免不了会把今昔进行一番对比,抒发个人的感慨,表达一个文人对事物的看法。杜牧也不例外。如脍炙人口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全诗在史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既引人人胜,又耐人寻味。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题旨自见。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泊秦淮》)。诗中的秦淮河两岸曾经是很有名的繁华地带,这里酒家林立,有钱人在此过着花天酒地、笙歌艳舞的生活。诗人路过此地,泊舟岸边,亲眼见到两岸的灯红酒绿,亲耳听到两岸的***歌艳舞,触景生情,作诗一首,借古讽今,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上层人物,预示晚唐王朝的末日“计日可待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及诗人的忧愤之情,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以诗论史,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治感慨与识见,具有史论色彩

杜牧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思想中有很沉重的忧患意识。面对晚唐王朝的现状,他很想挽救,也很愿意出谋划策去拯救国家。但是苦于无人赏识,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因而他的这类怀古咏史诗就表现出了一种涌动不安的情绪。诗中既有深沉而凝重的历史感,又包含激情,诗人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抒发着自己的***治抱负。

《题乌江亭》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中的“乌江亭”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然后再***谋发展。可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乌江边。这首诗与李清照的《乌江》截然不同。在此诗中,诗人杜牧提出了自己对历史事件的推想。俗话说得好:“胜败乃兵家常事。”可项羽因兵败而自刎,这只能说明项羽的胸怀不够宽广,缺乏大将风度。诗人先对这点进行了批评,然后进一步提出假设,如果当时项羽回到了江东,重整旗鼓,那么几年之后很可能会卷土重来。诗人其实是在批评项羽不善于把握机会,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会用人。在此杜牧强调了兵家不仅要有远见的卓识,而且还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应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还有《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这一写法尤为后代许多诗人所仿效。对现实***治的关切,在杜牧诗中形成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即使是流连山水、描摹自然之作,也常常融合了他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三、杜牧的咏史诗的创造性贡献

(一)杜牧咏史诗的创作意识比前人更明确

杜牧的咏史诗或以史为谏,或针砭时速,极大地增加了咏史诗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以叹古怀昔的旧形式,反映现实社会的亲问题、新情绪,消除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隔膜,把晚唐社会危机四伏、人心思治的状况以及难以排遣的兴废之感统统包容于诗中,扩大了咏史诗的容量,同时,由于他所写问题与情绪的普遍性,在当时及后世都可引起广泛的同感。

作家的创作总要受某一种思想指导,咏史诗既然以历史故事或传说为题材,它就与诗人的历史观有密切的关系。杜牧认为乱亡的根本在帝王的荒***。他的诗常写荒***丧国,遗恨无穷。如《隋宫春》:“龙舟东下事成空,蔓草萋萋满故宫。亡国亡家为颜色,他们偏狭地看到了文言不利的一面。如果说白话文运动的成功是在于取缔了士大夫阶级所垄断的文言,那它的失败也在于取缔了能够博大精深、联结古今的文言。到如今社会,这种断裂性的危害已经轻易可见。

(二)侧重工具论

胡适后来在回忆白话文运动时有过这样的总结:“在一九一六年二三月之际,我对中国文学的问题发生了智慧上的变迁。我终于得出一个概括的观念:原来一整部中国文学史,便是一部中国文学工具变迁史。一个文学或语言上的工具去替代另一个工具。中国文学史也就是一个文学史上的语言工具变迁史。”显然,胡适这种“文学工具论”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文本的思想性。

和梁启超一样,胡适在本质上是一位***治哲学家,他之所以要选择掀起一场文学领域的***,是因为他认定文学是对大多数人进行宣传教育的最好的工具,要想很好地宣传他的信仰,就只有进行文学语言的变革。在“一切语言文字的作用在于达意表情;达意达得妙,表情表得好,便是文学”观念下,白话达意表情的功效远远大于文言,所以即使那些即使带来新思想的文言也是不入流、而被时代抛弃的。他的这种态度在白话文取得胜利后的1922年所写《五十年中国之文学》容易可见。在里面他赞扬了严复和林纾翻译外国著作的先锋性。严复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在当时的中国,起了打击封建势力,启发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治,经济和文化的作用,是“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而林纾用文言融西洋诙谐风趣之风于文,译书百部,“更用力气,更见精彩”,是“介绍西洋近代文学的第一人”。最后笔峰一转,他们因不是白话而写而被贬低。

当然,五四白话文运动的主导者们的目的,不仅是使白话文上升为合法的正式的书面语,来取代不利于宣传布教的文言文,而且是要否定文言文所包含的封建内容、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不过在当时短促的时间里也只有周氏兄弟等人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启民和承古,还深入到对现代资本主义以物的发展与追逐为核心的文明形态的反思和批评。其实,在这个层面上学衡派比胡适更有眼界和包容性。他们正试***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去进行改良时,使两者更加和谐的相处和发展。所以事实上,文言和白话只不过是一种语言形式,正如成仿吾所谓“容器”而已。新瓶装旧酒,酒还是一样的味道。白话文也可以像文言文一样承载着满脑子的封建之道。数十年来的历史实践表明,将文学语言视为社会变革的首选工具,这种功利化和简单化的思想使中国的文学多次走上了变异的道路。

总之,胡适、***等五四新文化派倡导的白话文运动在今天看来还是功大于过,他们的激进的思想行为也是需要我们理解的。不过白话文运动带来的危机的浪沫已经早已浮现,当下的知识分子在这点上也早已发觉,并提出了各种提案。如何转危为安,如何促使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这在当下,已是燃眉之急。(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128

[2] 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民国72年.145

[3] 葛懋春,李兴芝.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4] 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

[5] 李敖.胡适评传.文汇出版社.2003.

过华清宫杜牧篇4

摘 要:杜牧、李商隐、温庭筠作为晚唐最著名的咏史大家,其咏史怀古诗独具特色,在诗史上有重要地位。从晚唐时代背景与三人个人生平经历出发,可探讨其咏史怀古诗的内容及艺术渊源。如果将晚唐咏史三大家进行比较,温庭筠以艳诗咏史、杜牧刻意翻新、李商隐含蓄蕴藉,三者各有千秋。

关键词:杜牧 李商隐 温庭筠 咏史怀古诗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朋***之争,宦官专权致使民生凋敝,国家***治混乱不堪。但岌岌可危的大唐王朝却促使咏史诗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压抑的时代中,诗人们只得在“沉沦中演进” [1],不能直抒胸臆,只好大肆借历史来表达对这个时代的控诉和不满,于是咏史怀古诗的创作蔚然成风。晚唐咏史怀古诗成就最高的当属杜牧、李商隐、温庭筠。从诗歌体裁上来看,温庭筠的咏史怀古诗主要有乐府类、七律、七绝、五排咏史怀古诗,乐府类和七律咏史成就最高;杜牧最有特点、最有成就的当属他的七言绝句咏史怀古;李商隐近体律绝咏史怀古诗独具一格。他们都致力于咏史怀古诗的创作,为晚唐诗篇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晚唐诗歌创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由于三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等的差异,他们创作的咏史怀古诗也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杜牧生于世代官宦家庭,家世显赫,自小饱读史书,风流倜傥,但同时又兼有忧国忧民的济世之志,有着三分的风流随性,七分的深沉绝望。他眼光犀利,对于咏史诗的创作有着明确的创作意***和艺术追求。杜牧在文宗时举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依次做过江西观察、淮南节度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正是由于在官场的摸爬滚打,深入黑暗的现实内幕,让他深刻的意识似乎到国家命运的不可逆转。李商隐出身寒门,固然才高八斗,但似乎一辈子都在委曲求全,一介儒生本无意卷入风起云涌的******之争,却因机缘巧合深陷其中,受到两***的排挤倾轧,徒有诗才却只能长期沉沦,遭遇极其不幸。相对于杜牧、李商隐而言,温庭筠既没有杜牧那样情系家园深沉,也没有李商隐那样曲意求成式似的束缚。他出身名门,却偏偏家道中落,因此他身上除了有几分贵公子的才高气盛之外,还多了几分赖气,他只管目之所见,口有所言。他们在晚唐咏史怀古诗的这块广袤的舞台上伸展拳脚,任悲伤和无奈放任自流。

杜牧的咏史怀古诗,风格“爽朗俊逸,蕴含深刻” [2],往往喜欢刻意翻新,以“立意高绝”[3]的议论来表现他过人的卓识,其史论色彩浓厚,并且经常站在高人一等的台阶上来发表新见解,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赵翼《瓯北诗话》评其:“杜牧之作诗,恐流于平弱,故措辞必拗峭,立意必奇辟。多作翻案语,无平正者”。[4]如《 题商山四皓庙一绝》:“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南***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汉初汉高祖刘邦在戚夫人的鼓动之下欲想废太子刘盈而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此事危及吕后权益,因此吕后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刘盈,使刘邦放弃废立太子的念头。历来商山四皓为巩固太子的储位而出山相助都是被作为一段历史佳话来传颂的,但杜牧为不落窠臼,竟反说其事,指出正是商山四皓的出山,才导致吕氏外戚专权,差点危及刘氏江山。由此,他的诗中又带有某种深刻的悲哀情绪,如《登乐游园》“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诗人亲眼目睹牛李朋***之争,又亲身经历了“甘露之变”,辉煌的大唐王朝已经像曾经鼎盛的汉家王朝一样,渐渐消亡了,因此从心底慢慢涌上一股不可遏制的悲哀和无奈之感。

李商隐的咏史怀古诗则是多引用生僻的典故和隐晦的比喻,并善于抓住微小的事件,从而以小见大,因此导致他的诗含蓄蕴藉,有不少晦涩难懂之作。如其《齐宫词》:“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前两句仅用14个字就概述了南齐亡国的起因,经过,结果,从中刻画了齐废帝至死都在纵情享乐的昏庸荒***。“犹自风摇九子铃”,“九子铃”是宫殿寺观的饰物,史载史载齐废帝曾剥取庄严寺的玉九子铃来装饰潘妃宫殿,诗人借用“九子铃”这样微乎其微的的小物件加以巧妙地暗示,从而从侧面烘托了梁宫的荒***腐败,用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但李商隐在***治生涯中的举步维艰使得其缺乏杜牧的那种自信,以致于他虽然对史实有清醒的认识,能够切中要害的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却不能大声疾呼,只能默默地用委婉曲折的咏史怀古诗来表现,从而折射出他对这个时代深深的悲哀,众多的愁苦使他的诗蒙上了一层凄凉的色彩,如《锦瑟》以悲切幽怨的“锦瑟”起兴,追叙郁郁不得志的一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典故来喻己命运如浮萍,青春年华不再。“蓝田生玉,沧海有珠”折射出诗人虽有卓越之才,却不为所用的深沉悲哀。越是沉迷,这种情思越是难以排遣,诗人也更加幽婉哀怆。

而温庭筠作为晚唐乐府类咏史怀古诗的终结者,对乐府类咏史怀古诗的创作颇为用心。这接近20首的乐府类咏史怀古诗多取材于东晋、北齐等前代昏君荒***无道的逸乐亡国之事,诗人对其游乐的场面大肆渲染,吸取齐梁文风中注重形式和辞藻华美的部分,并将其融入其中,同时在咏史诗的内容上予以创新,将其咏怀个人遭遇发展到吟咏国家兴亡、朝代兴衰。温庭筠结合自身优势在表现手法上加以改造,开辟了以艳诗写咏史的传统,开拓了咏史怀古诗的新路径,并成就了乐府诗的最后辉煌。相对于杜牧、李商隐而言,温庭筠近体类咏史怀古诗最重要的特色在于他的乐观洒脱。他不恪守传统伦理道德,三分无赖气铸成了他的不完美,同时也成就了他人生表现的一个重要侧面。飞卿的咏史诗既不像杜牧那样刻意翻新,以善于写出出新的见解见长;也不似李商隐那般含蓄隐晦、委婉曲折,一唱三叹。他只管目有所见,口有所言,无论命运怎样将他玩弄于股掌之间,他依然是愤激而不绝望。同样是表达怀才不遇之感,温庭筠是“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过陈琳墓》),杜牧是“登独还天下,谁会我悠悠”(《题敬寺楼》)。相对于杜牧、李商隐的诗,温庭筠是一种盲目的乐观,正如刘学锴所言,“他的这种积极用世情怀,固与其家世、个性有关,也与他对时代的感受与认识比较表面有关”。[5]但他毕竟不是***治诗人,我们也不能对他苛求太多。

咏史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大的分类源远流长。自东汉史学家班固的《咏史》开咏史之先河,建安时期,王粲、阮禹有《咏史诗》,曹植有《三良诗》,但大体都是“隐括本传,不加藻饰”[6],及至左思《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思路,再至晚唐之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题材内容分日益广泛,咏史诗的创作达到顶峰。温庭筠、杜牧、李商隐在这片广阔的舞台上,追忆前朝盛世,悲叹今朝之衰亡,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其新的意义,为其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凸显了一定的历史意义。(作者单位:济南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在沉沦中演进——试论晚唐诗歌创作趋向》,南京师范大学编《中国首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90页。

[2] 孙大***:《论杜牧的咏史诗及其怀旧伤时心态》,《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第64页。

[3] 房日晞:《杜牧李商隐之咏史比较》,《西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第64页。

[4] (清)赵翼:《瓯北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163页。

过华清宫杜牧篇5

一、 “向使”之辩

“向使六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教材注释将此句中的“向使”解释为“以前假使”。此处将“向”训为“以前”总觉别扭。“向”在古汉语中确可做时间副词,译作“以前”的意思,例如:

①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庄子·山木》)

② “向也子曰‘天下无道’,今也子曰‘乃且攻燕’者,何也?”(《战国策·韩策一》)

③ “向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今已亏形为扫除之吏。”(《报任安书》)

④ “然后知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

⑤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

例句①、例句②和例句③中,上句“向”与下句“今”相对,“过去……现在……”,都明显含有“以前、往昔”的意思。例句④虽然没有“今”字与之相对,然而下句“于是”意为“从这时”,表示现在,与上句“向”亦可看做对应关系,故“向”也应译作“以前”意。例句⑤中“已为陈迹”含有过去的意味,“向”释为“以前”也较为恰当。

上述诸例中“向”都强调过去发生过的某事或某种情况,且有的用“今”字与之照应,故“向”做时间副词,应译作“以前、往昔”。然而“向使六国各爱其地”一句中所指的事情并非过去已经发生的,“六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这些只是作者的设想,且下句用“则”与之相对,整个句子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此处的“向”应和“使”一样做连词,译作“假使、假如”。

“向”字做假设连词的用法,在古汉语中也是有的。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就有这样的例子:“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这里“向”做连词,译为“假使、如果”。“向……则……”即可译为“如果……那么……”。近人杨树达在《词诠》中明确指出“向”字作“假设连词,与‘假若’同”。而“向使”连用训为“假使”的例子也很多。清人刘淇在《助字辨略》中提到“向使,犹假使也”并举了《后汉书·张衡传》中“向使能瞻前顾后,援镜自诫,则何陷于凶患乎”一句为例。此例和《六国论》中“向使六国各爱其地”一句在句式和语意上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向使”可看作同义连用,翻译成“假使”即可,无需再强调“以前”。

二、 “摽掠”之思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阿房宫赋》)

教材把“摽”解释为“击”并注音为“piāo”,这有些令人费解。首先,“摽”解释为“击”时,读音应为“biào”,而不是书上所注的“piāo”。翻阅《王力古汉语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词典都没有“摽”读“piāo”的读音。其次,句中所表达的意思是秦国掠夺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收藏的金玉珠宝,为己享用,并不含有“攻击”的意思。此处“摽”不能译成“击”。

那么,此处“摽”究竟作何解释呢?根据古汉语同义词连用的规律,如果我们把“摽掠”看作是同义词连用,那么“摽”与“掠”同义,应解释为“抢夺、掠夺”的意思。这样的解释倒十分契合句意。但是“摽”确实没有“掠夺”的意思,那么,此处会不会是字形有误呢?翻开《杜牧集系年校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会发现,该书此处用的是“剽”而不是“摽”。“剽”读piāo,有“抢劫”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剽窃”一词即含此义。这样一来都可说通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人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一书中,所选的《阿房宫赋》用的是“取掠其人”,“取”含有“夺取”的意思,与“掠”相同。可见,此处用“抢夺”之意较为恰当。古代典籍因历史沿革、版本不同,故用字不一或有错漏的现象时有发生。教材中的《阿房宫赋》一文选自《樊川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可能文字有错讹。《杜牧集系年校注》一书在“前言”中谈及现存杜牧集版本的问题时也提到“文字错讹乃杜牧集诸本所不免”。综上所述,《阿房宫赋》一文中“摽”应作“剽”,读作piāo,解释为“抢劫、掠夺”。

三、 连文之用

过华清宫杜牧篇6

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画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动作和神情,形式新颖活泼,旋律通俗易懂,富有艺术魅力。长笛的高音区表现小鸟的灵活好动;弦乐描绘了彼得的机智勇敢;双簧管生动地刻画出鸭子那蹒跚的步态;爷爷老态龙钟的神态由大管浑厚、粗犷的声音来表现;狼阴森可怕的嚎叫用三只圆号来体现。当然,最可宝贵的还是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进行斗争,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整个乐曲生动活泼,犹如在面前展开一幅生动的画。

准妈妈们,去听听吧,让你的小宝宝跟小鸟、小猫、小鸭子玩玩,并与彼得一起战胜恶狼,做一个勇敢的宝宝。

二、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淡淡的悲伤与思乡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其浓烈的乡愁之情,表达了德沃夏克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乐曲中那舒缓的旋律,表现出淡淡的相思,淡淡的哀愁。

准妈妈们,尽情的享受吧!让舒缓的旋律抚平焦躁的心情,随着旋律一起入睡。

三、约纳森的《杜鹃圆舞曲》――与鸟儿一起嬉戏

睡醒了该活动一下了,听听约纳森的《杜鹃圆舞曲》吧!整首乐曲欢快清新,特别适合在熟睡的早晨倾听。那跳跃的旋律犹如杜鹃在歌唱,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听一听活泼、可爱、明朗的《杜鹃圆舞曲》,让肚子里的小宝宝做做运动吧。

四、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中《在山魔王的宫殿里》――感受力度与节奏

培尔・金特是一个非常讨厌的家伙,做了许多坏事,大家不喜欢他,他只好自己去流浪。有一天他来到山魔王的宫殿里,引来了许多小妖怪。乐曲描写了培尔・金特吓得魂不附体的场景。听诙谐可爱的旋律,感受力度在乐曲中由弱到强直到极强的过渡,你也会看到许多小妖怪在乱舞的场景。

准妈妈们,带着你的小宝宝经历一下小妖怪的宫殿吧。感受不同的节奏、不同的力度、不同的音色,相同的旋律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弱的声音的神秘,强的声音的紧张。

五、罗伯特・舒曼的《梦幻曲》――梦幻的国度

《梦幻曲》举世皆知,充满了浪漫梦幻的旋律。它以娴熟的浪漫主义手法,把我们带进了温柔优美的梦幻境界。这首曲子主题非常简洁,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旋律线几经跌宕起伏,婉转流连,使人不觉中被引入轻盈飘渺的梦幻世界。

当你疲倦的时候听听《梦幻曲》,帮你安然入睡。

六、约翰・施特劳斯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穿越绿色的森林

春天的早晨,在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畔,远处群山起伏,田野一望无际。晨曦的阳光透过大树茂密的叶子洒在挂满露珠的草地上,山边小溪波光粼粼。羊儿在草地上吃草,小鸟在林间婉转啼鸣,牧童吹着短

笛,猎人吹响号角,马蹄“NN”,构成一幅大自然美丽的***画。一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一切宛如人间天堂。准妈妈们,假日的清晨,迎接这美丽的森林吧!

七、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到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

整部作品表达了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是贝多芬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各个乐章分别表现了“初到乡村时的愉受”,“溪边小景”,“乡村欢乐的集会”,“暴风雨”等情景,最后的“牧歌”,主题恬静开阔,像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

好一幅自然的美景,感受一下吧,小宝宝。

八、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感受强烈的节奏与柔媚的线条之美

乐曲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让人们仿佛看到了一队步兵轻快地走过大街。随后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听后让人感觉激情澎湃,活力无限。

九、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妈妈无尽的爱

安宁、亲切、温存、抚爱的《摇篮曲》表达妈妈对宝宝无尽的爱。曲调优美、抒情、静谧;旋律平稳,音律适中,音高起伏不大;表现了比较安宁的情绪。

十、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

乐曲描绘了一幅春临大地,众鸟欢唱,和风吹拂,溪流低语的画面。当春临大地,仙女和牧羊人随着风笛愉悦的旋律,在草原上婆娑起舞,多么美丽的画面!是一首非常好听的小提琴曲。

过华清宫杜牧篇7

关键词:晚唐 咏史诗 六朝情结 爱恨交织 透辟犀利 挽歌美

正像一个人到了垂暮之年便喜欢怀旧一样,一个王朝到了垂暮之年便喜欢咏史。从这一意义上说,咏史诗在晚唐诗坛的大量涌现,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早在中唐时期的刘禹锡,就以其敏锐的***治嗅觉闻到了唐王朝的腐烂气息,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史诗。像“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从诗境和题旨上为后人开辟了道路。晚唐以降,咏史诗蔚然成风,除最为著名的杜牧外,李商隐、许浑、刘沧、皮日休、韩??热艘捕枷ば挠绞?各有千秋。如同身逢文治武功盛况空前的初、盛唐文人几乎无人不或多或少写下几首斑马萧萧、旌旗猎猎的“边塞诗”一样,晚唐文人面对风雨飘摇、日之将西的危难时局,也无不或多或少地写下几首怀古咏史之作。

晚唐的咏史诸家,既是忧国忧民、宏***欲展的志士,又是才能卓越、苦心为诗的诗人。当现实生活以其冰冷的铁拳残酷地敲碎了其***治理想后,他们就逃避到幻想的诗的王国寻求安慰,借助艺术的力量获取生命的支撑。诗人既可以思接千载、凝古今于一瞬,又能够视通万里、撮万物于笔端,最终将复杂的情思寄托于诗歌的审美意象之下。他们往往能借古喻今、发人深省,同时又避免简单的影射、生硬的比附,使诗歌得以深文隐蕴、余味曲包,给人以丰富而又悠长的审美感受。

一、难以割舍的“六朝情结”

中唐以后,国势日见衰微,矛盾、压抑的审美心理使时代与社会更为欣赏那历史繁华之后的野草闲花、颓壁残垣之悲凉、荒芜的美,高门大族历史命运的变迁又启发了审美主体从宏观的角度去观照统治集团的盛衰兴亡。这也可以说是一个颇有趣味的美学现象:一向以大漠雄风为荣、以勇武剽悍为美的唐人,到后来竟又对柔弱绮靡的江南六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转瞬即逝的朝代变更最能体现历史的教训,也最能体现人生的幻灭感,因而为晚唐五代的咏史诗人所瞩目,以至于形成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六朝情结”。唐人回味着祖先当年吞并江南的历史,设身处地地为南朝总结覆亡的教训:“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同上《南朝》)这其间,思绪是纷繁复杂的。一方面,唐人不以六朝诸王的行为模式为然,以否定南朝的方式间接表达了对前代开基创业之主的肯定;另一方面,他们偏偏又在晚唐诸帝的身上看到了南朝亡国之君的影子,因而急切地希望统治者以前车为鉴。浓厚的“六朝情结”中无不笼罩着无限的愁绪与伤感。如杜牧的《润州二首》(其一):“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在对六朝的追念中,那遗寺青苔所体现的荒芜,那酒楼依旧所昭示的物是人非,那月明之中对桓伊的怀想,都体现出诗人的无限愁绪。《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惘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在徜徉山光水色中,既对隐居之范蠡心向往之,又对“天淡云闲今古同”景物依旧而物是人非,六朝文物已成遗迹的现象充满着无限伤感。再如韦庄那首著名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在烟雨霏霏、春草如茵的凄丽中,是六朝梦幻般的失落,空间相同,烟柳犹在,却是一片荒凉的台城遗址。“依旧”的自然环境之不变,竟然包含着一个最大的变——历史的沧桑之变。

二、易于寄托的本朝史实

晚唐咏史诗的内容是广泛的,诗人们不但擅于从六朝吸取素材,而且往往能从逝去不远的本朝史实中择题入诗,寄托复杂的人生感慨。杜牧的《过勤***楼》一诗就十分典型:“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诗中的“勤***楼”乃是当年唐玄宗处理朝***的地方,现在却紫苔丛生,荒凉之极。这景象象征着唐王朝的没落,也暗含了诗人悲凄、无奈、留恋等复杂的人生感慨。唐玄宗为***前期曾一度使王朝走向封建社会的顶峰,这一不可重现的历史阶段往往成为后世文人建功立业、济世安邦的最高理想。对此,不少诗人都怀有向往与留恋的情绪。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向往和留恋并非无病。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人们不从这面镜子中反省自身,必将有重蹈覆辙之苦:“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塞雁已侵池?宿,宫鸦犹恋女墙啼。天涯***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掩鼻计成终不觉,冯?无路学鸣鸡。”韩??饫锏摹豆识肌芬巡辉偈橇??贝?慕鹆炅恕L斓v元年,宣武节度使朱温控制了朝廷,为了实现其夺权的野心,强迫唐昭宗由长安迁都洛阳。同年八月,弑昭宗,立哀帝。自此,“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的长安已沦为“故都”,而唐王朝的气数也只剩下三年了。

三、爱恨交织的感情心绪

一个盛极一时的封建王朝即将结束,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心绪是纷繁复杂的。人们愤恨统治者的荒***误国,却又哀叹他们的好景不长,痛惜与哀婉错综交织,爱与恨并行,有时甚至说不上是恨还是爱: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这些诗明讥暗刺晚唐诸帝荒***享乐、贻误国事,对荒***昏聩之君的抨击何其尖刻!但我们若再深入一层体会,那诗句的字里行间,也含蕴着一种深沉的“恨铁不成钢”之感。同样的心情还见之于唐人对其失败的先人隋炀帝的态度:“乘兴南游不,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官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花》!”(同上)晚唐时代,农民大起义酝酿日久,一触即发,而最高统治者的奢侈***逸却有增无减。有识之士怀着深刻的隐忧近溯隋亡史事,希望现实中的九重天子能以亡隋为鉴。“九重谁省谏书函?”“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花》!”愤怒的质问之中,有几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亲者之痛!这种心态愈到后来,表现得愈其明显:“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将以***侈昏暴著称于世的隋炀帝同三皇五帝中的大禹相提并论,杰出的见地和胆识之中,有着沉重的审美期待。

四、透辟犀利的真知灼见

若论这一时代美学思潮中的佼佼者,还是应推杜牧。这不仅因为杜牧四放外任,“常兼史职”,其观察与思考不同于那些在朱门高宅之内深居简出的文人士大夫,而且由于杜牧“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犹切至”(《新唐书·杜牧传》),更具有符合社会审美期待的评古论今的美学气质。杜牧审美兴趣的聚焦点,多着力于探索外在的客观世界的历史发展规律。从《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那辽阔浩瀚的思维视野,到《阿房宫赋》透辟独到、入木三分的真知灼见,这位末代才子的如椽之笔,揭开了遮盖在历史表层的重重帷幔: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以成败论英雄”,向来是中华千年文明古国衡量美丑善恶的传统审美标准,它为史官秉笔提供了可以遵循的章法,也在史的领域造成了相沿成习的不肯深入思索的传统惰性。杜牧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做其翻案文章,这当然不能仅仅归之于他个人的纵横捭阖、标新立异的嗜好,而且是其时代美学思潮使然。晚唐人对唐帝国创业发展、兴盛衰落的全过程耳闻目睹、感同身受,盛极一时的唐王朝之急速滑坡给他们造成了心理上的巨大失落感,失落之余自然要开始其新的寻觅,亦即探讨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的根本问题。在这种情势下问世的悼古伤今的诗与文,实即时代、社会与创造者心态的投影。你看那楚汉之争、诸吕攘权、三分鏖战,与晚唐宦官挟帝、藩镇争雄、***治势力勾心斗角的混乱局面何其酷似!作者那胜负未卜的叹惋、包羞忍耻的告诫、卷土重来的激励又何其语重心长!这些诗文不仅以折光的方式照出了晚唐社会现实中最为重要的大的方面,而且见解独到、造诣精深,具有***治家高瞻远瞩、洞察秋毫的犀利目光,绝非一般雕章琢句、咬文嚼字的骚人墨客所能企及。从这个意义上讲,杜牧的这些悼古之作,又与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并不一致。这已不是初唐陈子昂等人那带有少年时代稚气的、对尚不可知的未来世界的思考。杜牧的思考,囊括了整整一个即将成为过去的朝代的盛衰更替。

五、晚唐与盛唐咏史之不同

同样是咏史之作,同样是表达物是人非的沧桑感,盛唐诗人与晚唐诗人却有着很大的差别。李白也写过金陵怀古诗。其“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月夜金陵怀古》)的文句,其“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州”(《金陵三首》其一)的景致,虽然也包含着迷茫和感叹,但我们感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挥斥方遒的理想主义信念,一种努力开拓、建功立业的乐观主义精神。盛唐诗人的意志与情感是指向外部世界的,甚至于连他们的感叹都充满了力量,激人向上。晚唐诗人则不同了,外部世界的点点滴滴都可能触发他们诸种不同的人生感受,但他们又无法改造和征服这个世界。他们不再是外拓,而是静守;不再是批判,而是伤悼。因为批判不仅需要社会力量作为坚强后盾,也需要人生信念的有力支撑,而既失去社会力量又失去人生信念的晚唐人只能将批判化作无可奈何的哀叹,或是一种连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情绪。然而,作为艺术家,晚唐诗人虽不及李白潇洒豪迈,却有李白所不具备的敏感和多情。深秋帘幕、落日楼台、鸟来鸟去、人歌人哭、西风泣露、杨柳萧条、楚塞秋光、浙江残雨、霏霏江草、梦鸟空啼、一片降旗、百年同梦……它们既是历史的场景,又是现实的心境。在这些意境朦胧、意旨含蓄的诗句中,我们时时可以通过一些复杂的暗示和微妙的象征来体验诗人所特有的那种迷离惆怅的情绪。

晚唐咏史诗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哀婉幽怨、反躬自悼的忧伤情绪,这一方面是优美理想重抒情写意的表现,另一方面乃是社会与时代走向没落的必然哀响。从文化的角度上讲,这里有儒家的忧患意识,但这意识并不能转化为建功立业的社会行动;有道家的出世情怀,但这情怀并不能彻底摆脱亲情故国的尘世烦恼;有佛教的虚幻体验,但这体验并不能真正达到六根清静的空彻澄明。它们是杂糅的,又是一体的,这种有机的杂糅构成了晚唐咏史诗无穷的韵味、特有的伤感。如将其与《春江花月夜》式的初唐诗歌加以比较的话,真有恍若隔世之感。初盛唐诗歌所具有的乐观向上、气势开张的情怀,已被低沉颓废、纤柔脆弱的心绪所代替。如果说,中唐文人虽身处逆境,但仍有一线光明给他们以温暖和鼓励的话,晚唐诗人则是连这最后的微光也看不到了。“细推今古事堪愁,贵贱同归土一丘。汉武玉堂人岂在?石家金谷水空流!光阴自旦还将暮,草木从春又到秋。闲事与时俱不了,且将身暂醉乡游。”(薛逢《悼古》)“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李商隐《天涯》)时代的困窘在诗人心头打下痛苦而绝望的印痕,不可避免地使晚唐咏史诗染上悲哀的色调和伤悼情绪。它们仿佛是一支支挽歌,为走上覆灭之路的唐王朝送行。

过华清宫杜牧篇8

五言绝句大全(一):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0、《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3、《暮秋山行》

唐·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14、《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6、《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7、《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8、《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9、《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20、《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言绝句大全(二):

1、《访隐者不遇》,唐·贾岛《小学生必背古诗70篇》P66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玉台体》,唐·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藳砧归。

5、《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6、《寻胡隐君》,明·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7、《山村咏怀》,北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8、《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9、《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0、《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11、《华山》,北宋·寇准

仅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2、《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3、《七步诗》,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fǔ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4、《遗爱寺》,唐·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15、《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6、《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xié,此物最相思。

17、《梅花》,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líng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8、《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9、《夏日绝句》,南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0、《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1、《秋浦歌》,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2、《剑客》,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23、《舟夜书所见jiàn》,清·查zha慎行

月黑见xian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24、《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2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6、《27、《悯农二首》,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8、《乐lè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9、《山中》,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30、《鹿柴zhai》,唐·王维《小学生必背古诗70篇》P26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yi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1、《对花》,唐·于濆fen

花开蝶满枝,花落蜂还稀。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

32、《蝉》,唐·虞世南

垂緌rui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33、《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4、《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tǐng,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5、《风》,唐·李峤

解jiě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36、《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7、《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chan于yú夜遁逃。欲将轻骑ji逐,大雪满弓刀。

38、《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yǎo杳钟声晚。荷he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39、《书事》,唐·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40、《山中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仅有敬亭山。

42、《桐》,唐·薛涛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43、《微雨夜行》,唐·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44、《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5、《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6、《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7、《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qǐ窗前,寒梅著花未。

48、《山中》,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49、《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0、《夜雨》,唐·白居易

早蛩qióng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51、《蚕妇》,北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qǐ者,不是养蚕人。

52、《游春曲》,唐·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53、《怨情》,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54、《绝句》,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55、《咏风》,唐·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56、《弹琴》,唐·刘长卿

泠líng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57、《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pēi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8、《秋夜寄邱员外》,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59、《八阵***》,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60、《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证明霁jì色,城中增暮寒。

61、《哥舒歌》,唐·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62、《听筝》,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63、《送崔九》,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64、《新嫁娘》,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65、《春怨》,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66、《行宫》,唐·元稹zhěn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67、《何满子》,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68、《送上人》,唐·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五言绝句大全(三):

1、《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仅有敬亭山。

9、《八阵***》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0、《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2、《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3、《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4、《送崔九》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15、《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6、《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证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7、《送崔九》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18、《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

· ·

· ·

· ·

· ·

· ·

· ·

· ·

过华清宫杜牧篇9

在大同所有铜器中,铜火锅最为有名。铜火锅是一种将取火与用锅功能巧妙结合,能搬到饭桌上的食具。它的产生与大同的自然环境有关。大同地处雁北塞外,气候寒冷,火锅既可作食具又可取暖,加之古时该地区为游牧民族的放牧地,部落不断迁徙,铜器方便耐用,久而久之,铜火锅便成为家户必备之物,并且逐渐成为当地著名的工艺品。铜火锅始于明朝初期,原本是民间百姓为抵御寒冷而发明的食具,其后流入京城,并被宫中选定为御用品。还有一种说法是:相传明朝***皇帝朱元璋(1328―1398年)第十三子朱桂(1374―1446年)喜欢宴饮,却因寒冬长宴上的凉酒冷菜而烦恼不已。一名聪明的臣子召集工匠,研制出将鼎下的炽炭和鼎内的高汤结合在一起的食具――铜火锅。这位臣子由于奉献火锅有功,当场被加官三级。所以,至今当地人还把铜火锅称作“速升锅”。 铜水壶、六角工艺茶壶

大同的铜火锅历史悠久,谈及此事还需从铜器时期说起。远在4 000多年前的夏代,我国就出现了闻名于世的青铜艺术。人类历史长河分石器、铜器、铁器三个时期,铜器是紧随石器之后的时期,也就是商周时期,人们开始冶铜,用铜铸鼎、铸釜,制作刀剑武器和生活用具等,标志着社会发生了一大进步。游牧民族食物最早是烧烤,后来与汉人互通有无,形成相应的交易关系。汉人铜器传到他们那里,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物别是铜釜,也称铜锅,使他们的主食羊肉由烧烤变为涮,也就是用三块石头把铜锅架起来,锅中加水,锅下面加火,水在锅中滚沸后,将羊肉切片放入水中涮一涮、撒点盐,吃起来又嫩又香,极有滋味,也好消化,而铜锅本身携带起来又很方便,涮羊肉因此而成了游牧民族的主要食物,并得以广泛流传。鲜卑族是生活在大兴安岭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自称是黄帝之后,与汉族同宗,很有一番雄心壮志,一直在寻根问祖,要进入中原。他们在南迁过程中与汉人接触频繁,生活中自然也用上了铜锅,涮羊肉随之成为主食。进入中原建立北魏后,他们定都平城,即今天的大同,向平城大量移民并建设京城。史载当时迁至平城的各族民众多达150多万人,各类工匠艺人10余万。平城分宫城、京城和郭城三城。无论是从建筑规模还是从人口来说,都超过了汉都长安、晋都洛阳,也超过古罗马的君士坦丁堡和贝占庭,称得上是一座世界级的都市,极具气魄。***治上他们尊周礼、兴汉制,大量启用汉人为官;生活上他们离散部落,改牧从农,抛弃游牧生活落后的东西,一切向汉人靠拢,但他们吃习惯了的涮羊肉却是一直丢不掉。平城郭城与京城之间到处都是工场作坊,其中有不少是铜匠。他们经过研究设计,在这普通涮羊肉铜锅的基础之上,制造出一种锅与炉同体、水与火并存的涮羊肉铜火锅。涮羊肉从此走进宫廷,登上大雅之堂。随着时间发展,铜火锅越做越精,涮羊肉再配上汉族的各种作料,吃起来越发有味儿。由此,火锅宴渐序成为北魏王朝的御宴,成了与北魏享誉四海的御酒桑落酒、杀铁如泥的灌钢刀和如雕似镂丝织品缂丝齐名的四大名品,远销海内外。 铜扁壶采用H68黄铜,经手工锻造、雕錾而成,是马帮、驼帮在长途旅行时的必需品,适用于盛水、盛酒。

铜堆铸就的春秋之业

大同地处山西省北部,是全国著名的民间铜器产地之一。作为历史文化古城,大同生产铜器始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 700多年历史。最先用于铸造兵器,后来转向制造佛像、日常生活用具和美术工艺品。从用于战争的铜剑、铜戈到烹饪肉食的铜鼎和修饰照容的铜镜,应有尽有。大同铜匠在2 000多年前就拥有炉火纯青的制铜手艺。他们用铜制作出的乐器铜锣,声音深沉而悠扬,经久不散;做出的骆驼铃铛,几千米以外都听得真切…… 宫廷御锅(贵妃锅),原皇家餐具。材质为H62黄铜,经手工锻造、浮雕、平雕、镂空、挂锡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北魏时期,佛帝合一,佛即帝,帝即佛,把佛教的发展推向鼎盛,铜佛铸造成为时尚。不只寺庙供奉铜佛,民宅也供奉铜佛,大者数十米高,小者几厘米。天宫寺内的铜佛竟然高达13米,用铜50吨,可见其高大。北魏为发展手工业,对手工匠人还有个“四不准”的规定:即不准务农、不准放牧、不准经商、不准当兵,只准终生为朝廷效力,不准改行。因此,铜匠和其他工匠一样,都是父子相传,队伍越来越大,技艺越来越高。也正因此,大同铜器才有了长足的发展,铸铜技术也发展到较高水平。辽代寿昌元年(公元1095年),道宗帝命令西京(今大同市)制造炮、弩的***工匠人为西北路汉***传授技术。元初,在大同立炉冶炼铜的冶户多达760煽(煽为作坊)。大规模的铜器冶炼为大同民间铜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铜器产品种类也随之繁盛起来。到了明清,由制作兵器逐步转入制作民用产品。随着铜器生产性质的转变和民间的大量需求,生产民间铜器的行业日渐兴盛起来,聚集着数千名铜匠的铜匠铺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条繁华的街道上,甚至还出现了一条专制民间铜器的铜匠街。这条街上云集着数百名能工巧匠,各种铜制品在全国享有盛名。现存于大同博物馆、出土于市郊的近300件铜器中,有造型古朴的春秋时代的铜鼎、铜剑;有线条流畅的战国时代的兽首铜璜、铜戈、铜箭镞;有做工精湛、富丽典雅的唐代的狮子葡萄镜等。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北魏时期的三只高足铜杯,制作精美,风格独特,堪称铜器产品之一绝。

清道光年间,大同铜火锅已畅销于市。铜锡业最盛的晚清和民国时期,大同城内四大街、八小巷集中铜锡作坊(兼店铺)70余家,居山西之冠。产品有铜火锅、铜锅、铜壶、铜盆、铜瓢、铜铲、铜勺等日用器具,年产值10余万元。今日大同市鼓楼附近的院巷街,为旧时的“铜匠街”,马德全、麻寿财、张发德、沈旺华、白宝山、张生有都是活跃在老街上的“好把势”,尤以马德全打制的铜火锅手艺最精。1940年以后,火锅成为游人旅客乐购的市场新宠,铜锅、铜壶销量次之。1978年成立的大同市金属工艺厂,将传统手工打制铜火锅规范化为机械冲压,以铜板压制成型,生产工艺铜火锅、宫廷御锅、文房四宝、铜壶铜勺、宗教供器、纪念礼品、仿古浮雕配饰、酒茶饮具等系列20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国内外。“九龙奋月”铜火锅,运用镶嵌、浮雕与勾线相结合的雕饰工艺,锅身雕九龙腾云驾雾,栩栩如生。

铜匠撑起的绝世手艺

随着铜器生产的发展,大同工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几个朝代中,都涌现出了一些出类拔萃的能工巧匠,可以制作难度很大的特殊铜器。元朝初年,大同路总管遵照成吉思汗的旨意云集了大批工匠,为其兵将制作铠甲。其中,有位名叫孙威的铜匠,特意为成吉思汗制作了“蹄筋翎根铠”。

大同路总管把此铠奉献给成吉思汗时,他亲自拉弓试射,铠甲竟将利箭顶过,而无损伤。成吉思汗大悦,并传旨将制作“蹄筋翎根铠”的孙威封为顺天等路工匠总管。

大同铜匠工艺祖辈相传,一代胜过一代。成吉思汗生前,大同铜匠为他制作了“蹄筋翎根铠”,在他死后的700多年里,大同铜匠又为他修复陵园殿顶的铜包塔。1981年,在修复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中部的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园时,陵园中的3座蒙古包式的宏伟殿堂顶部铜包塔的修复遇到了棘手的技术性困难。为此,从全国各地请来了不少知名铜匠,大同老铜匠麻寿财也被请了去。各路铜匠汇聚一堂,各显神通。麻寿财经过一番苦心设计,终于完成了高达26米的正殿穹庐顶上的铜包塔的修复。如今,成吉思汗陵园内殿顶上金光闪闪的铜包塔,又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大同铜匠的智慧和精湛技艺。

***前,大同市钟楼院巷街铜作坊一家挨着一家。***后,***府把这些民间工匠组织起来,成立了铜器生产合作社,使这一民间传统工艺得以继承。为了发展这一传统工艺,1973年,大同市内燃机配件厂成立了铜器车间,1978年,车间分门另户成立了大同市金属工艺厂。至此,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一锤锤的敲打被大型冲压机取代了;“铜匠没样,越打越像”为一整套严密的工艺流程控制了;从别致的造型模具设计到独树一帜的***案设计艺术,金属工艺厂先后涌现出一批批精通铸铜技艺的技术新秀,他们为有2 000多年历史的大同铜器增添了光彩。

铜器谱写的千古美谈 大同九龙壁原为明初代王朱桂府邸的建筑物,即代王府裕门前的照壁。造型雄伟、优美。因是代王,大同龙壁的“龙”尾巴为蛇尾,五爪为四爪。铜制九龙壁的材料采用H68黄铜板,按原建筑缩比,由手工锻打、焊接、浮雕、平雕、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制作完成,保留了原建筑的风貌,又加入了一定的现代技艺。

1973年9月15日,接待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云冈的火锅宴,把大同的火锅推向了极致。为迎接这一盛事,市内工匠们费尽心机,制造了银镶九龙奋月小火锅。宴席中西结合,设在大同宾馆一楼大厅,数十张餐桌每桌摆有10个镶银小火锅,即就餐者每人一个。银色的火锅光芒四射,薄如绢帛的羊肉在盘中摆成荷花、牡丹等花朵,固体酒精在锅底点燃后,火光与银辉交融,九条龙张牙舞爪似乎在动。开席后让就餐者无不感到震撼惊讶,200多名中外记者入席的很少,几乎都在忙着照像。法国总统蓬皮杜看得如痴如醉,伸着两手抖着表示赞赏。看着他的样子说:“喜欢就送你一个”,并指示当地领导要很好地发扬火锅这一工艺美术的优良传统,与现代科技有效结合。会后便通过外交部将九龙奋月铜火锅转送给蓬皮杜,并对周边人说:“你们的铜火锅不仅是餐具,而且是艺术品,要加以研究,提高工艺,推广出去!”随后在1978年,大同市委市***府遵照***指示,组织创建了第一个专门生产铜制品的金属工艺厂,把众多身怀绝技的铜制品手工艺技师集中在一起,为大同铜器制作工艺不断改进、花样品种不断升华,作出了突出贡献。1982年,时任中央******的***同志到张家口视察***演后,还专门用大同的工艺铜火锅宴请了立功授奖的将士。从此,以铜火锅为代表的大同铜工艺发展已达高潮,声誉越来越高。

过华清宫杜牧篇10

感天地悠悠,踩萋草迷迷,流云在眼底沉浮,清风于耳畔旋转...

—— 题记

冬夜,很静,窗外依旧是一帘橘黄的路灯溟濛,偶尔,传来楼下零碎的脚步声,不时地惊扰着此刻的寂静,游走的思绪,轻轻地从指尖滑过...

孤独是转世的一缕炊烟,吸允过风霜雨露,嗅过花香鸟语,从大剧场走出来,华美盛宴结束,孤独兀自滋生。

时光飞逝,尘封的记忆,如冰河顿裂,在历史的河床里奔涌。推开大清关闭的重门,曾经富丽堂皇的紫荆城,如今是一座虚空的城池,唯有白天是熙熙攘攘的过客,夜晚,清冷的宫殿发出孤独的叹息。曾经叱咤风云、君临天下的帝王,那篇专属天空已荡然无从,一代代文武百官,后宫嫔妃都如细微的粉尘,他们微弱的呼吸,只有在白玉栏杆上,还能感受到一息残留的余温。掀开岁月帷幕,有多少将相王侯,金戈铁马,逐鹿中原?又有多少英雄驰骋于疆场,碧血黄沙的惊天故事?遥远的三百年,足以让沧海化成桑田。再绚丽闪烁的流星,于稍纵即逝的璀璨下,残留的永远是孤独的灰烬。

孤独不是孤单,形影相吊,固然孤单,但不一定孤独。置身于喧嚣的欢畅中,虽不孤单,未必就不孤独。茫茫人海,也许不孤单,却可以异常的孤独,孤独是精神领域的独享。

歌德说过这样的话:"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炳阿的《二泉映月》,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流露出如泣如诉、如悲似怒的情调及对光明和理想境界的憧憬。阿炳双目失明后,精神超越了生与死的境界,《二泉映月》才得以问世。遥想当年,他创作时,定是无二的孤独,所有的滋味将凝于其音乐中,孤独该是他精神世界里唯一的语言。

无论岁月如何苍老了内心,也无论沧海怎样变成桑田,在有风无月的夜晚,一种蚀骨的孤独,总会在纷繁的尘世,透彻时间的灵魂,如薄台胎瓷般泛着清幽的光。捻一枚雪的色彩,唤醒季节的深沉,让时光的竹竿划过岁月的河流...

“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这是张好好出嫁前留给杜牧的诗,诗里有爱,爱中含愁,愁中透着决然。每每翻开,我都是泪盈眼眶!十年一觉扬州梦, 杜牧一任落花流水空余恨,怀着凄楚忧悒之痛,挥笔留下后世寥若晨星的墨宝《张好好诗》,笔调旖旎缠绵,书法空前绝后。杜牧终抑郁而亡,张好好也为之自尽于墓前。如不深爱入骨,何来如此深情之举? 我想,大凡天下有情人,无不被其惊魂动魄的真情,而沧然泪下!生离还有些许的希望,而死别却斩断了世间唯一的牵挂,死别是灵魂在孤独中的绝望,是一座孤冷而相隔于阴阳间的断肠桥!

在感情的世界里,孤独的致境,何不是无我的深情?爱情不是游戏,谁都伤不起,卑微的不是感情,而是一颗包容的心。 别奢望情的完美,或完美的爱,因为涉足于爱情的漩涡,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拥有一个深爱的人,为之死亦无憾!

纪伯伦说:"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孤独与寂寞比邻而居,寂寞的是心,而孤独的是魂。思念自寂寞,孤独必深情。如果有一种情不能相聚,有一种爱永难相见,那么,五彩天空的斑斓,就会化为单调的黑,黑会吸走所有的光亮。

当喧嚣的白昼褪去,静夜来临,脱下忙碌和疲惫的外衣,一股寂然,沧然,凄然,寂寥满怀,万般思绪涌上心头,汇聚为孤独的滋味,孤独是一座由思念堆砌的心桥,一头搭在我的屋,一头泊在你的城。我每天在桥上,就这样孤独的来去,仿佛早已化身为石。就如阿难所说:“我愿化身一座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但求你从桥上走过”。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正真的孤独是高处不胜寒,孤独自清欢。人生一路不可能离开无休止的繁忙,更不能逾越无奈和忧伤的苍茫之堤,我唯有独享仅存的孤独,让疲惫的身心在墨香里栖息,捻字织一条逼仄的小路,虽说弯曲,窄小,而我依然清欢。我的小路连接着悲与喜,梦与醒,逝与生,注定一生悠远而漫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过华清宫杜牧10篇

学习

入藏邀请函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入藏邀请函,内容包括拉萨入藏函教程,赴藏申请书模板。让我们吹着新千年继续的号角,踩着新世纪延伸的大道,迎着新学年的晨曦。站在新学年的源头,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文艺活动的蓬勃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活跃学习氛围,给新同学们一个真正

学习

可行性报告书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可行性报告书,内容包括中药材种植可行性报告,旅游项目可行性报告书。地址:_________法人代表:_________甲乙双方在平等互愿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就甲方购买乙方可行性分析报告,报告名称为《_________可行性分析报告》(以下简称《

学习

商务经理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商务经理总结,内容包括商务经理工作总结,商务经理月报怎么写。1、我们正生活在电子商务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在新世纪里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服务,如今已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细节,每个人既是享受服务的“客户”,又是为“客户”提供服

学习

消防安全工作要点模板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安全工作要点模板,内容包括消防安全管理经验交流稿,消防安全管理要点解析心得体会。3、坚持安全生产例会、检查制度。全街各责任(协议)单位每月要组织一次安全碰头会,每季度要开一次安全通报会,每半年要搞一次安全调研,节假

学习

霜降节气诗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霜降节气诗10篇,内容包括元稹24节气诗注解霜降,二十四节气霜降对应的诗。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霜降有“三候”:“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大意是说霜降这天,豺开始捕杀鸟兽,因为捕得多,一时吃不完

学习

上网的利与弊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上网的利与弊10篇,内容包括上网的利与弊十条建议,上网的利与弊反方观点。网络的弊上网,可以影响我们的学习,侵害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忧患多端。上网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占去大量的时间,影响作业的完成,使我们的学习成绩下降

学习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10篇,内容包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心得,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文章。啊!一声***响后几架飞机持空而过,几枚导弹落下来,几挺机关***也向他们射来,房子被炸毁了,就连天空中的鸟儿也被导弹炸死了,人们满是伤口,有许许多

学习

如何护理论文模板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护理论文模板,内容包括优质护理论文范文大全,护理小经验论文范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化在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反过来,经济发展对于文化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面已经提到过,文物是文化最直接的

学习

月的诗句古诗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月的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月是故乡明的诗句古诗,含有月的诗句古诗二年级。2、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译文: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

学习

月亮的诗歌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月亮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月亮的诗歌古诗,十月的月亮诗歌。李白是一位罕见的天才诗人,其一生诗作近千余首,其中,写月的诗句不下三百处。正如陶潜爱“菊”、陆游爱“梅”一样,李白爱“月”的情结到了近乎狂热的程度。月亮唤起了这

学习

本科毕业设计总结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设计总结,内容包括本科毕业设计总结怎么写,本科毕业设计指导记录16篇。首先,由于各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特殊性,必须总结往年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研究等手段,总结出教师、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

学习

备孕计划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备孕计划10篇,内容包括男性高质量备孕计划,备孕女性健身计划。健康条件的准备父母的健康是优化下一代身体素质的基础。计划受孕最好在男女双方都处于体质健壮、精神饱满的条件下进行。1:这些情况下要避免受孕:患病期间。在患

学习

活动企划方案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活动企划方案,内容包括活动策划方案合集9篇,公司企划方案怎么写。1.男人帮女人帮亲友帮你赚优惠2.男人帮女人帮相亲相爱攒幸福赚优惠3.男人帮女人帮&rdqu

学习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人教版认识百分数教学反思,百分数的认识课后反思。分析本课导学单中第①②题是旧知回顾,分数的意义、分数大小比较是认识百分数的重要知识基础,通过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单,教师在充分了解学

学习

杜牧的诗山行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杜牧的诗山行10篇,内容包括杜牧的诗山行,杜牧的生平简介及其诗歌风格。杜牧自幼聪慧好学,26岁时接连考中进士科与制策科,即其诗句“两枝仙桂一时芳。”两枝指两种,仙桂是月宫折桂,指科举考中。任弘文馆校书郎,弘文馆是撰写文史、

学习

秋夕杜牧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秋夕杜牧10篇,内容包括杜牧秋夕全诗,秋夕杜牧音乐。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5、衰草残阳三万顷。6、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墙。唐韩偓7、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宋李觏《乡思

学习

杜牧赠别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杜牧赠别10篇,内容包括杜牧诗赠别,杜牧赠别。杜牧(公元805—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最著名诗人之一。他出生于“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辛氏三秦记》)的京兆杜氏豪门,从青年时期就表现出经世之志和极高

学习

杜牧简介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杜牧简介10篇,内容包括杜牧简介及作品特点,杜牧简介。(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过华清宫绝句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过华清宫绝句10篇,内容包括过华清宫绝句,过华清宫绝句其二朗读。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荒***误国,杜甫以来的不少诗人已作过充分反映。此诗也表现了这一主题,却选取了新鲜角度,收到了独特效果。(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赤壁杜牧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赤壁杜牧10篇,内容包括赤壁杜牧,赤壁杜牧100首。2、赏析: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

学习

清明杜牧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杜牧10篇,内容包括清明杜牧经典诗十首,清明杜牧。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1.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2.借问:请问。3.遥指:远远地指着。赏析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

学习

杜牧赤壁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杜牧赤壁10篇,内容包括杜牧赤壁最好的10首诗,杜牧赤壁最重要的一句。2、赏析: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