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写一篇周记篇1
一、指导思想
红领巾广播站是学校工作的宣传窗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阵地,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较大的作用。红领巾广播站作为校园文化媒体,既是一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又能让学生在这个“空中舞台”上,获得需求的满足,成功的激励和内心的体验,对推动德育工作自动化和繁荣活跃少先队活动起到了激活作用,有效的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
二、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
导播
(三)
学生播音员
三、栏目设置
红领巾广播站设置了以下两个栏目,它们分别是:七彩作文、小小保护伞。
小小保护伞——介绍安全知识,德育相关知识等。
七彩作文——是专门为爱好写作的同学们而设置的。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施展你的写作才能,说出你的喜怒哀乐,写下你的所见所得,记录你的真情实感。在这里我们不会限制你的写作内容,写作题材和篇幅的长短。同学们,你还可以给我们推荐别人写的好文章哦!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认真写,相信你的作文一定会在广播里和大家见面的。愿你早日成为七彩作文的一颗璀璨的小明星。
四、播出时间(每周播出两次)
每周星期一和星期四的课外活动。
五、交稿时间和篇数的要求
(一)
星期五放学之前上交稿件至广播室(注明班级、姓名,稿件一律打印在A4纸上。)
(二)
三至六年级每班每周至少交两篇。
一个星期写一篇周记篇2
1每天看作文2篇,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学一学别人的写作方法,记在本子上,有好词好句记在另个本子上。
2每天坚持写4篇作文,并且要反复改。
3在网上搜索获奖作文,仔细阅读,看一看他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每天看一看投稿的作文看一看名师点评,并且认真修改.
5好词好句多记,帮助作文水平提高。
一个星期写一篇周记篇3
篇【1】:无聊的星期天周记
星期天年年有月月有周周有,每次星期天都是写作业写作业很无趣的。
前几天妈妈说要带我出去玩,可是种种原因最后没有去成,我的心情很低落,只能在家和外婆无聊的呆着,发呆了半个小时后我决定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帮外婆打扫卫生。
我拿着脸盆接了几盆水放在了地上,拿起了抹布洗好后把桌子擦得特别亮都能当镜子照还能反光呢,现在我是一个小大人了要学着为家长分担一点家务活,爸爸妈妈赚钱很不容易的每天都很忙,都没有时间陪我玩换一个角度想想他们也是迫不得已为了这个家庭在奋斗着,理解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是拖地我把拖把打湿后就很重了,外婆说:“昕瑜啊!不要弄了你拿不动的。”可是我比较好强认认真真的在拖地,那拖把拖起来是很重我就一点点的拖,由于地上的积水有点多我跑的有点着急差一点就滑倒了还好没有,不然就要捡一个大元宝了,到时候外婆就要笑话我了看你自己要拖地还把自己弄滑倒了,还是回房间看书去吧。后来外婆看不下去了我拖得太慢了就过来帮助我,我们一起将地拖得很干净。
干完这些活后我又累又困,于是在沙发上坐了一会就睡着了,这一觉睡得特别香,一觉醒来已经开饭了,我大口大口的吃着饭菜,桌上的那些菜我平时都是很随便的吃一下就好了,但是这次感觉就特别好吃!
无聊的星期天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就会很充实。
篇【2】:无聊的星期天周记
又是一个星期天。按往常来说,我是很喜欢星期天的,一个星期八不得这么一天,今天我可是领悟了原来星期天也没什么意思。
一个星期写一篇周记篇4
英文名称:Youth Diary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山西日报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32开
国际刊号:1004-1079
国内刊号:14-1025/C
邮发代号:22-1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一个星期写一篇周记篇5
1917年:毕业于橡树园中学,由于在拳击中伤了眼睛,被拒绝参***,在堪萨斯市星报担任实习记者。
1918年:前往意大利,担任红十字会救护车司机。腿部几次被迫击炮重伤。
1920-1924年:担任多伦多市星报与星报周刊的记者和国外记者。
1923年:《三个故事和十首诗》(Three Stories and Ten Poems)在巴黎出版。
1924年:《在我们的时代》以32页的小册书,在巴黎出版。
1925年:《在我们的时代》,美国版本,由伯尼.礼佛莱公司出版。
将巴黎版本更新,并加了14个短篇故事进去。
1926年:《春之激流》(The Torrents of Spring)在5月,由纽约的查理斯书记之子(Charles Scribner’s Sons)出版,也就是他后来固定的出版商。
同年10月,《旭日又东升》出版。
1929年:出版《没有女人的男人》,包括14篇短篇小说,其中4篇曾在杂志上发表过。
1928-1938年:大部分时间住在佛罗里达州的奇威斯特。
1929年:《战地春梦》,海明威的第一部获利成功之作,初版80000本,4个月内销售一空。
1932年:出版《午后之死》。
1933年:《赢家一无所得》出版。
1935年:《非洲青山》出版。
1936-1937年:写作、演讲,并为西班牙内战的保皇***募钱。
1937年:在西班牙,为北美报业同盟采访内战新闻,出版《有与无》
1938年:《第五纵队》出版。
1940年:《战地钟声》出版,是海明威的最佳畅销书。
1942年:《战争中的人》出版。
1942-1945年:为新闻界采访、报道欧洲戏剧。
1950年:《过河入林》出版。
1952年:《老人与海》发表在生活杂志9月1号期刊上。
一个星期写一篇周记篇6
一、妙趣横生的打油诗
1958年11月14日,中共山西省阳城县委作出全***全民动手创作的决定:“***号召,书记挂帅,全***动员,全民执笔,苦战3个月,立说40万,精选1万篇,著书100册。”在县委的号召下,各单位都“抓紧备战”,共青团阳城县委员更是不甘落后,动员大家放“文艺卫星”,还请时任县委书记处书记的赵树理去讲话。不料赵劈头就说:“我给你们泼冷水来啦!我一个专业作家,一年还写不好一本书。诗是语言的精华,你们一个晚上怎么能写出几十首呢?别说放‘卫星’,我看连个‘起火’也放不成。你们年纪轻轻,可不能养成吹嘘夸口的毛病!”
然而,当时“”势不可挡,赵树理的讲话丝毫不影响县团委书记布置放“文艺卫星”的任务。这个县团委书记指示道:各机关团员,每人在1959年出版作品100篇……赵树理听了哭笑不得,回家后顺手写了一首幽默风趣的讽刺放“文艺卫星”的打油诗《招生广告》:“人道作诗难,只因作得少。一天二百首,一月管保好。你若无啥写,题目向我讨;硬自《钢铁歌》,软至《她来了》,随便写一个,然后找材料。手呵动地手,笑呵圆的笑。莫谓人不懂,难懂方为妙。我住天字街,门牌第一号。祝尔准诗人,前来把名报。”
二、前喜后气的诗
1966年8月中旬,赵树理被揪到长治晋东南地委招待所“交待”问题。他看到一张万余言的揭批他“问题”的大字报,于是就在大字报边上题诗曰:“尘埃由来久,未能及早除;欢迎诸同志,策我去陈污。”反映了“”初期,他对运动的善良愿望。
一个星期写一篇周记篇7
您好!
漫长的暑假结束了,孩子们回到了美丽的三原附小,又开始我们的写信之旅了。孩子们升入五年级,一下子感觉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同时也觉得他们比以前更能担当了,当然他们的学习任务更重了,就如我们班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的:“升上了五年级,时常想的就是小升初了,学习更要努力了。”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帮助和期望下,孩子们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一、汇报暑假作业情况
暑假作业有日记、摘抄、阅读批注、练字和《暑假生活》,总体情况很好,大多数同学完成不错。特别值得表扬的是胡欣怡同学竟然坚持工工整整地写了65篇日记,岳玉用同学写了48篇日记,每篇日记都在四百字以上,每篇日记都经过他的深思熟虑,精心雕琢。暑假作业做得好的还有代宇豪、陈可汗、罗杰珺、李欣鑫等同学。暑假作业完成不好只有四五个同学,刘珈瑜同学在报名那天作业检查不合格责令回家补,其家长很配合,回家对孩子进行了教育,孩子在家也深刻反思,工工整整补起了作业,返校后表现比以前好多了,能够按时交作业,比以前书写工整了。家校配合是相当重要的,我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如果父母常为自己的孩子护短,就不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去了。”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和老师积极配合想出有效的针对性策略,促进孩子的发展。周星宇暑假作业没有完成好,开学后作业没有按时完成的情况也很多,希望在此批评后,周星宇同学能够重塑形象,其他同学也吸取教训。王俊伟同学暑假作业没有完成,书写潦草,竟然在家里不来报名,在此提出更严重的批评。希望其他每个同学不要像王俊伟同学一样遇到问题就退缩逃避。退缩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遇到问题要勇敢的面对,不仅要挑战学习中的困难,更要挑战自己人性中的弱点,人生的意义就在挑战中得到升华,人生的成功也在挑战中得以实现。李博轩同学的日记写得非常的简短,字迹潦草,还用了带锁的日记本,不给父母检查,父母问他日记写了没有,他脸不红心不跳地回答写好了,可是到关键时候,这一切谎言都变得异常的苍白,最终逃不过老师严厉的批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希望李博轩同学以后要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班的口号就是:成功无捷径!一切通过捷径达到的成功都是虚无的,只有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真正挥洒过辛勤的汗水,真正地累过,哭过,奋斗过,这样的成功才是最令人喝彩的,也才是最令自己骄傲的。
暑假作业完成好坏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希望表现好的同学继续努力,表现差的同学刷新自己。
二、最近班上事务
1、在本周班队会上确定了本学期班级管理方案,实行两套班委领导集团管理制,每个同学都有岗位制。两套领导班子竞争的同时还要协作,看看哪一组管理的时候,班级常规做得最好。希望两个领导团体经常多动脑筋,想办法,让我们五年级二班班风正,学风浓,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每个同学都是班上的主人翁,所以每个同学都有义务和责任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也理所当然地接受管理团队的检查并有效改进自己的工作。记得上学期周星宇妈妈说过:“做人就是做一件件事情做出来的。”请同学们不要小看自己的岗位,每个人每天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在工作的过程无形地锻炼了自己。
2、学习兴趣两不误。语文我们已经学到了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要求同学们在老师讲授课文之前要主动去预习。预习要求是:一小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用工具书正音。给多音字组词,给课后生字组词。二、默读,勾画出文中重点词,关键句,写上自己的批注。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阅读提纲,回答课后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三、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预习是很重要的,这是培养孩子***学习的有效途径。当然除了学习书面知识以外,主张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训练自己的特长,让自己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3、科学课,孩子们亲手种豆芽,孩子们跟着豆芽一起成长。樊蒋正在日记中说:“小小豆芽很努力地在生长着。”我希望五年级二班的每个同学都有着小小豆芽地那种韧性,努力地生长吧。
三、探讨教育话题
今天我们探讨的主要话题是“严格要求与维护学生自尊”。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常常会批评学生,有时是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说闲话,有时是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时是孩子说脏话……总之没有哪个老师在教育工作中不批评学生。要不要批评?维护学生自尊与批评教育是不是有冲突?这个教育话题,我思考了很久,最终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批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孩子小不懂事,是非观念不明确,做错了事情,或自我约束不强的时,老师的批评是引导孩子今后正确处理自己遇到的事,老师的批评是提醒孩子该怎么去做。常常会看到某某学生因为老师的批评,或因为成绩不好,或因为遇到挫折,就走极端。这些孩子不能正确看待自己面临的问题,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这些孩子心理是相当脆弱的,适当的批评可以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坎坷中行得更加从容。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和老师怕伤害他的自尊心就不批评,这样获得的自尊不仅是暂时的,而且从长远来看对孩子也一种伤害,因为孩子在该得到教育引领的时候却没有得到教育机会,由此埋下了不良隐患。一个人认真努力地付出,在学业上真正的成功了,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和佩服,这才是获得了真正的自尊。当然每个人处的角度不一样,教育观念不一样,对自尊和批评的理解各有千秋。希望家长朋友多来信来电沟通,大家在思想认识上进行碰撞,让我们对这一教育问题有更为恰当地看法,更有效地去教育引领我们的孩子。
本周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了沈石溪的小说《瞎眼狐清窝》,为了培养孩子***生活,适应自然界优胜劣汰的生活法则,瞎眼狐蝴蝶斑竟然宁愿饿死也不吃儿子黑鼻头送来的仓鼠。这个故事,我们的孩子有一定的启发,相信家长朋友看了也会感受很深的。欢迎家长朋友和孩子共同写来读后感。我的qq邮箱:122060582@kt250。
此时静寂的夜空里传来秋虫最后的鸣叫,我想自己也愿意当一只小小的秋虫,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教育的话题,希望家长朋友不要腻烦了这聒噪声。最后衷心地祝愿家长朋友和孩子们中秋节快乐!
一个星期写一篇周记篇8
自省青工作协成立一周年以来,在开展的文化项目中,“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评选筹划酝酿达半年之久。作为今后长期的重点工作,省青工作协力争将其打造成为两年一届的常设性权威奖项,甚至打造成被媒体誉为的青年产业工人“鲁迅文学奖”。
成立仅仅周年的省级公益性的群众组织,真有能力打造属于全国青年产业工人的“鲁迅文学奖”吗?
这要从省青工作协一年来走过的路说起。
回望2011年10月30日,再回顾一年来的点点滴滴,令人感慨万千——
那一天,全国首个省级青工作协——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召开,让草根作家们激动不已:“打工文学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十几年的文学梦想今天成真了”、“感谢你们搭建了一个创作文学作品、抒发真实想法的平台”、“我还要推荐其他打工作家加入”……
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出席了成立大会,并对广大青年产业工人作家殷切寄语:要通过作品的感召力迸射先进文化的引导力、凝聚力、推动力,引领青年产业工人精神文化生活。
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的成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包括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凤凰卫视、广州广播电视台,从新闻网站到广播、电视,各大新闻机构对成立大会进行了详细报道,转载者不计其数。10月31日人民日报在“文化”版(12版)发表头条文章《为打工者的文学梦安个家》,记者写道,“产业工人作协”是一盏希望的明灯,那些正在为改善物质条件而奋斗着的广大基层务工人员,从此有了更多的精神追求;这是一个以青年产业工人作家、文学爱好者为主体的专业性、公益性的群众组织,旨在发现、培养作家和文学创作者,催生优秀文学作品,打通他们人生成长向上的通道,服务社会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
我们用翰墨刻印足迹
省青工作协成立伊始,会员们在协会和作家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带着憧憬和梦想,踏上了新的文学追梦旅程一
开设省青工作协门户网站,文友与会员有了发表作品及交流、沟通的平台;
创办37年的老牌团刊《黄金时代》杂志改版,成为省青工作协会刊,成为全国第一本直接面向广大青年产业工人的综合类文化杂志。杂志专设“企刊秀”“青苹果”等栏目,为企业内刊、青工文学爱好者打造发表作品、互相学习的平台;
培养100位青工作家、扶持100部打工文学作品的“双百”工程,荣获2011年度共青团广东省委“创新奖”;
“亲青汇·文学梦”首期全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培训班在广州科技创新基地启动,包括著名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副***吕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十月在内的多位文坛名家应邀担任主讲嘉宾,为青工文学爱好者授课,这种模式发现、培养了越来越多文学新人,正在全省不断复制、推广,可望成为青工实现文学梦的“梦工厂”,对此人民日报(详见2012年04月26日15版《让笔尖的梦想开花》)、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等各大媒体给予持续性的大篇幅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吸纳360多名省内外青工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为省级会员;本省多个地市相继成立或正在筹划成立地市级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
一批创作联络基地、特约通讯站相继在珠三角各重镇成立,开展文学采风、写作培训和文化活动,并成为当地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吸纳全省近500家企业的厂报厂刊编辑部为特约通讯站,近万名通讯员成为省青工作协与广大青工沟通的桥梁和纽带、《黄金时代》杂志的“编外记者”,近无数来自生产一线的厂报厂刊作者、读者成为省青工作协的“编外会员”;
与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联合举办首届“微文学大生活”征文比赛,首创“广东微文学总部基地”落户大沥;
与南海区西樵镇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联合主办“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评选活动;
与南海区桂城联手,打造中国第一个“关爱文学奖”,助推桂城建设中国首个“关爱之城”……
每个人都是闪亮的星星
苍穹为何灿烂?因为有无数个星星闪亮。
聚集在省青工作协这个“圆心”的文友大集体,没有人是旁观者,每个会员、文友都是闪亮的星星,都在用翰墨刻印着自己的足迹,书写着自己的精彩,成就了璀璨的文学天空。
一个星期写一篇周记篇9
钱清镇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与光荣传统的学校。据山阴前梅周氏宗谱卷五记载,邑人周廷泽建周氏义学于钱清,其子周祚(明正德十六年进士)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复购废驿地扩建,后圮。
“浙光中学”是由民盟成员黄炎培、邵力子、沈肃文等创办于1946年。钱清镇校迁址浙光中学后,始终将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浙光精神”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加以继承和发扬。在学校近60年的发展中,教师队伍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当中,有的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大学教授,有的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有的是颇有建树的校长,有的是名扬一方的书画家,有的是教科研的行家里手,还有多位在其他岗位上现任正局级干部……他们不仅是浙光文化忠实的传承者,更是浙光文化有力的发展者。他们用坚定而豪迈的步伐,开辟了浙光文化广阔的道路,并且激励着新一代浙光人为弘扬浙光精神,打造优质教育而顽强拼搏、锐意进取!
为进一步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发扬学校先进文化,学校决定开发《浙光之声》校史文化课程和“浙光文化少儿研究院”活动课程,努力营造阳光教育,从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课程开发的过程
(一)开发《浙光之声》校史文化课程
《浙光之声》校史文化课程的开发从2005年9月拉开序幕。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编写组,由分管业务的副校长负责,教科师训处具体操作,并落实了8位教师进行编写。编写之初,校本课程编写组进行了多次讨论,并请教了在钱清工作20多年的老领导、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和教科研专家娄赫民老师,拟定了编写框架:课程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四课时,全册共16课时。第一单元是办学理念篇,包括办学理念,校训、校联、校风、学风、教风、班风、校标、校雕、校徽、校花(向日葵)、校歌、校貌和仪式等。第二单元是学校历史篇,主要介绍浙光中学校长沈肃文、浙光中学办学的经过、***以后学校演变的历程和学校涌现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毕业学生。第三单元是校园活动篇,主要包括美丽的校园环境,楼名路名的来历,浙光社团活动介绍(如百枚印章献南疆等)。第四单元是展望未来篇,主要是学校近些年来弘扬浙光精神,营造阳光教育的活动情况,并对未来进行展望。2005学年课程编写组拿出了编写框架和课文。几年来,经过几任学校主要领导的努力,课程在进一步完善并加以细化。
(二)开发“浙光”文化少儿社团活动
为使社团活动开展得有成效,每周二、四两个中午,全校重点及普及社团开展,全校开展了“浙光文学社”“浙光印社”“浙光书社”“浙光电视台”等50个社团。
三、课程的实施
(一)《浙光之声》校史文化课程加以实施
每周用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浙光之声》校史文化课程的实施,学校教学处具体进行课务的落实,并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还经常进行《浙光之声》校史文化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
(二)实施“浙光文化少儿研究院”社团活动课程
2005学年以“浙光文化少儿研究院”为总院的浙光少儿系列社团活动进入课堂,成为校本活动课程。学校于06年1月讨论决定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社团活动。同时,为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能够与周六技艺班相结合的,则结合。例如平时参加浙光印社的,周六技艺班仍参加浙光印社。07学年为使社团活动开展得有成效,每周三全校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统一进行活动。除了一二年级外,其他3-6年级打乱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另外,继续利用周二周四中午的时间,策略是抓住社团中的重点学生及各班的普及社团,这样辅导效果既好,又不“严重”影响部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辅导”或学生的***作业,使鱼和熊掌兼得。如今,全校共有50多个社团同时开展活动。
四、评价和成果
一个星期写一篇周记篇10
我几年前去范用家的时候,他老人家的身体就非常之不好了,客厅里放着个一人高的氧气瓶。那时范用的老伴已去世,听说这对范用的打击非常之大。
2003年,我出了《创刊号风景》,比较受欢迎,这本小书甚至惊动了范用先生。范用给我来了封信,说他对创刊号也非常之有兴趣,也想写一本他收藏的创刊号,并附了两篇叫我看看。查2004年3月31日日记,“中午意外接到范用信,老人家也想出本创刊号的书,还寄来了他收藏的创刊号大名单和已写好的两篇《清明》、《周报》,老人家是亲历者、参与者,史料更可靠,我只不过是借题发挥。”我把范用的意思告诉出版社,他们很是激动,马上决定去拜访他。
这是我第一次到范用的家。范家在方庄小区,这是北京较早的小区,文化界、出版界的家庭当时多分配到那里。范家在高楼的第十层,房间有五六间,有两间书房。我和出版社的编辑进屋时,吴兴文先生已经在座了。范用要配齐六十卷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全集,是台湾出版的,吴兴文每次都给带来几卷。范用说配齐了他就捐献出去,但是好像最终也没有配齐。
范用知道我喜欢老杂志,从里屋拿出一张他1972年在上海旧书店的购刊清单,三页纸,密密麻麻一笔一笔写满了令我心惊肉跳弹眼落睛的珍本杂志,说实话,几乎馋晕过去了,他们几个倒毫无表情。全套的《古今》、《逸经》、《文华画报》;国内私人几乎没有谁集全的《良友画报》(总出172期),范用这份只少134至138期五本,太不可思议了;《文饭小品》全、《环球画报》全。上世纪二十年代北方影响很大的《北洋画报》(总出1587期),范用这里竟然存有七百多期、另外一份七百多期的是什么画报我没记住,要知道当时的刊物出到百期以上已经很不得了了,七百期可谓天文数字。只有真正的行家,才能体会这批旧期刊的珍罕性。我冒昧地问范用这么多杂志得花多少钱啊,范用说1400元。啊,这么少,今天增值二百倍也不止。范用还告诉我,这笔钱是当时退补的工资,他全用在这上了。
这批旧刊物中还有全份的三十年代出版的《漫画界》、《中国漫画》、《时代漫画》、《生活漫画》。范用很喜欢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漫画,我写过一本《漫话老杂志》,范用以为是“漫画老杂志”,叫我拿给他看看。几年后我真的出了一本《漫画漫话:1910~1950世间相》,给范用送去,老人家笑着说:“你又出书啦。”
如今的出版社,都在为策划选题伤脑筋,新的产生不出来,就打旧的脑筋。《上海漫画》出过全套原尺寸的影印本,价格过千元,一般读者承受不起。最近又选印了两种上海老漫画,一种是《生活漫画》,另一个是《时代漫画》。《时代漫画》1980年代以来屡屡被老漫画家们提起,非常想念的样子。早在1989年范用先生即提出重印《时代漫画》,并由他提供全套之底本,这个倡议得到了叶浅予、鲁少飞、张乐平、胡考、特伟、张仃、丁聪、华君武、黄苗子、廖冰兄等的赞同。十多年时光过去,至今才实现,上面提到的漫画家中已有多位等不及而先去了。1995年,自称“漫画的大情人”的范用先生请廖冰兄在自己收藏的《时代漫画》上题字,廖冰兄写道:“《时代漫画》是我的漫画艺术的摇篮。”廖冰兄1936年创作的漫画《标准奴才》参加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而且被美国《亚细亚》杂志转载。范用的私藏最终转化为“公用”,这样的境界,我们应当学习。许多珍贵的杂志,范用都整整齐齐捆好了并写上书名,他说这些都是准备捐献给公家的。
范用还有一个未竟之计划。他书房的地上有一排文件夹,范用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他和文化名人的通信,异常珍贵的,他准备出成一本书。以当时范用的健康状况,将这些信札影印出版是比较快捷的办法,可是范用说他要一一重新抄过整理后再出版,这当然是负责任的做法,可惜时间来不及了。
我大约去过范用家五六次,每次都是好几个人一起去,范用一点也不嫌烦,领着我们一架一架地参观他的藏书。范用对三十年代老电影老明星也有兴趣,我送他我写的《梦影集:我的电影记忆》,后来我再去,范用就记得给我看他收藏的全套《电通画报》,簇新簇新的,品相绝佳,还讲了关于这本电影画报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收进《泥土・脚印》书里了。范用藏书不受意识形态的局限,他看我的《搜书记》,马上认出这是《古今》这是《风雨谈》这是《子曰》,看到周作人书的***片,就说周作人的书他差不多是全的。止庵先生写作《苦雨斋识小》及编辑周作人自编文集时,曾借用过范用的周书。听说范用去世,止庵讲“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恸。”
我们每次拜访范用都不多呆,2004年10月16日我的日记里写,“不到一小时,范用已喘,众人赶紧告辞。”如今,范用先生永远地离别了心爱的藏书,我怀念在他书房里度过的短暂时光,范用是一位可敬的人。有一点儿小遗憾,我们谁也没有想到和范用先生合个影。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一个星期写一篇周记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