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赏析10篇

望庐山瀑布赏析篇1

关键词: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李白;苏轼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唐诗起源于魏晋以来文风的不断转变发展,繁荣得益于统治者对诗才的偏爱。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蜚声四海,映照古今,其内容之广泛,体裁之多样,艺术之精湛,都是历代无法与之相比的。宋词则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而山水文化,又是人们以自然山水为素材而创造的精神成果。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的过程中辟出的一片壮丽天地,亦是构成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这其中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

唐朝诗仙李白就从庐山的一个视角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一首画面壮观,气势恢宏的山水诗歌。描写的是庐山瀑布。庐山雄伟峭拔的香炉峰,在日光照耀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远看瀑布像一条白链高挂在前边江面上。这首七绝,描写庐山瀑布的总体阵容。首句写阳光灿烂、紫烟缭绕的香炉峰,算是铺设背景,诗人在庐山香炉峰下,远远地观赏这里的风景。他先从上面的香炉峰看起,“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的光辉照射在香炉峰上,“香炉”中在升起紫色的烟雾是香炉峰下有瀑布,水气蒸腾,混入云气,透着日光,反映出紫红色,远望过去,在形似香炉的高峰上盘旋缭绕的就是紫色的烟云了。香炉冒烟是极为平常的事物,诗人借它来描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观,并为下句做好铺垫;“遥看瀑布挂前川”,写瀑布从山顶直垂下来,就像悬挂在山前河道的上空一样,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挂在前面的水面上。这里最传神的是一个“挂”字。瀑布原本是从山壁上突然倾泻而下的水,远远看起来就像是悬挂着的布,所以叫瀑布。作者用“挂”字形容它从上而下,非常形象。

第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瀑布,“飞流直下”,写瀑布从高高的山壁上笔直地奔泻而下的迅疾情况。“三千尺”是一个夸张数字,它和上面提到的“挂流三百丈”一样都是夸大地形容瀑布从陡峭的山壁的极高处飞流而下的气势。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说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极高的天空降落下来了。银河本是晴朗的夜晚环绕天空的银白色光带,它既很壮观,又富于神秘的美,是大自然的一种天象奇观,用银河比喻瀑布,显示出瀑布银光闪闪,气势磅礴的壮丽奇观,真是别出心裁的联想。诗人在运用这个比喻时,不取“像”“似”之类的字,而用一个“疑”字,故意说它若真若假,却更强调了两者相似的逼真程度。“飞流直下”,写瀑布的水流迅猛如飞,一泻到底;“三千尺”,夸张地说香炉峰高,瀑布水长;“银河落九天”,用天河落地的奇特想象,比喻瀑布的壮丽形象和雄伟气势,读起来仿佛看见那银白耀眼的光泽,听到那惊心动魄的轰响。从“遥看”到“疑是”,由见景而生情,使人感受到诗人欣赏瀑布时的兴奋和喜悦,这首山水小诗,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深深地激发着人们对庐山风光的向往和祖国山河的热爱;而庐山瀑布,它的形象也随同这首诗,宛如天上皎洁明亮的银河,在作者眼前闪闪发光,永不消逝。

这首绝句是在天宝十五年,李白被流放夜郎时写的。当时李白因其妻思弟心切,欲上豫章看望弟弟,遂离开宣城,到距豫章很近的庐山隐居。庐山乃天下名山,景色秀丽无双,李白观察多日,爱之深切,思官场纷争无数,他体会到了从天子近臣到江湖文人这两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巨大差异,也饱尝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但是李白却丝毫没有向世俗低头,更不会趋炎附势,他在酒中求道,山里作乐,落得逍遥自在,尽管内心的孤寂一直像影子一样,寸步不离,但念天下大好山河充满了浪漫、洒脱与活力,使得他可以抛开朝堂,怡情山水!其中写下不少诗篇赞美庐山美景。《望庐山瀑布》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像力,有比喻,有夸张,显示出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也反映了李白这位大诗人胸襟开阔、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面对着这样壮丽的瀑布,诗人画家常常要为它吟诗作画。但在旧社会里,由于时代的局限,纵如李白的豪放,在这大自然的杰作面前也只能发出“壮哉造化功”的感叹,乃至产生了“永愿辞人间”的念头。李白一生非常喜爱庐山的风景,从他的“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望庐山瀑布》之一)等诗句可以看到他晚年曾经有过退隐庐山的念头。

同样饱受宦海沉浮的宋代大文豪――苏轼。他的一首《题西林壁》,不仅仅是一首山水诗歌,也表达出来作者本人身陷囹圄,坎坷不平的仕途寓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在这里,诗人透过云雾的迷纱打算直接探认庐山本体。你看,他从横里看观察,所得到的印象是道道山岭;再从侧面端详,则是座座奇峰。无论是从远处望,近处看,还是高处俯视,低处仰观,所见景象全然不同。然而苏轼并没有象其他诗人那样仅仅止于惊叹和迷惘,而是进一步地思索:人们所看到的万千异态毕竟是局部景致,而并非庐山的本来面目。原因就在于游人未能超然庐山之外统观全貌,一味山间留连,“见木不见林”,自然难见其本象。

结尾二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难道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吗?小而言之,我们研讨某个问题时,不是也有因为钻牛角尖而陷入困境的吗?我们从事某项工作时,不是有时也由于纠缠一些枝节而难以自拔吗?大而言之,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不是常常也有限于某一局部或某一方面的偏见而未能着眼于全局,把握不住客观事物本质吗?…… 这一切不都是由于当事者“身在此山中”,因而“不得庐山真面目”这种种人生境遇与游人看山不得其法何其相似啊!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多少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远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诗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顺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地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意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望庐山瀑布赏析篇2

一、分层诵读课文

学习古诗,要注重分层次诵读课文,这样可以做到熟练生巧、事半功倍。

1、初读诗文,了解作者。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

2、精读课文,了解诗意。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3、研读诗文,体会情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让学生对比研读,更能让他们体会不同作者在离别时的不同情感。

二、充分欣赏意境

学习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进入意境。

1、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采用了“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瀑布的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接着引出李白的诗。

2、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我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深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尽”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急剧而下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再想象瀑布从山上直泻而下时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让学生理解体会“飞流”、“直下”的浩大声势。在教学中,通过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古诗“美”之所在。

3、以***配诗,感受情境。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知诗的表现手法,我采用了古诗配画法进行教学。在教《望庐山瀑布》这一课时,采用了部分诗句入画。给“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两句诗配画,后两句夸张、比喻的意境本身也包含在画面之中。

4、想象漫游,深入情境。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加强感性认识。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带学生到庐山旅游、观赏庐山瀑布,让学生亲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中,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二、注重培养兴趣

望庐山瀑布赏析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教学策略

中***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66-01

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让学生学习古诗文,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中华文化。但课堂教学的时间很有限,如何达到有效、高效,在文化传承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上的提升,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对古诗文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背的层次上,应经常地逐步地指导学生理解、欣赏,让学生感知,品味中国古诗文之美,丰富其文化素养,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策略一: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通过吟诵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其艺术修养。例如,诵读《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动手绘***以后,我再引导学生演一演“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的儿童,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学生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同学观看录像,让学生形象感知瀑布壮丽景象,从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那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教师再播放韵律悦耳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熏陶。实践证明,声像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简而言之,反复朗读是古诗教学中的主要方法,指导朗读时必须要有目的(不是光把诗背熟),要循序渐进。既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又陶冶了情操。

策略二:欣赏意境、创设情景。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很快进入诗境。

(1)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在教学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引导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诗中所写事物的兴趣,再导读回忆讨句,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诗境。

(2)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用以下方式赏析诗的语言会取得好的效果。一是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先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让学生从“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的问题中理解意境,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意境中理解到“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去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3)以***配诗,感受情境。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知诗的表现手法,可采用古诗配画法进行教学。《草》的每一句就是一个画面,可分组让学生给诗句配画,然后把几幅画面相连,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运用古诗配画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想象漫游,深入情境。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加强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带学生到庐山旅游、观赏庐山瀑布,让学生亲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像、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情感油然而生,并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运用情境教学法,再现课文情境,较快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文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古诗文的教学要较好地把握朗读、理解、品味、赏析、拓展延伸,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小学生对古诗文充满好感,古诗文的教学才会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望庐山瀑布赏析篇4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审美能力;提高

中***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95-1

自古代以来,美育都受到了很高的重视,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将“乐”置于很崇高的地位,有兴邦治国的功效。而蔡元培这位近代大教育家又提出“德”、“智”、“体”、“美”四育并行的教育方针,作为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教育方法。到现代,实行《小学语文新课标》后,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品德修养培育与审美情趣提升,使学生逐渐塑造成良好个性并培养健全人格。”作为语文教学一部分,诗歌的语言具有言简意赅、意义深厚的特点,但是同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与当今社会相去甚远,许多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理解能力和社会经验不够丰富无法理解诗歌多传达的内容,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教育是一大瓶颈。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呢?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审美观的策略。

一、通篇阅读,理顺文意

由于小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存在理解问题,尤其是对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具体情感有问题,因此,对于诗歌的学习,先不管细枝末节,了解诗歌的通篇内容,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概括的条件下,对诗歌的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

如在学白的《望庐山瀑布》这一首古诗时,我选择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枯燥的文字变为***像和声音的有机结合。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这首诗的作者李白的详细信息。随后,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庐山瀑布景观照片,同时“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四句话逐渐出现在屏幕上,多媒体放完之后,我便带着学生一句一句地教读,只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便可做到“不会作来也会吟”的境界。在这样一个深情并茂的、间歇的环境中,学生对整首诗进行了通篇的阅读,整体感知这首诗,理顺文意。然后,我再问学生,“对这首诗的整体印象是什么?”学生热情高涨地抢着描绘庐山奇景。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激发出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又使学生体会到作为学习主体的乐趣,为古典诗词教学打开了思路。

二、深入阅读,感悟意境

古诗语言充分体现了中国语言的精炼性,在深入阅读中,诗歌意象和语言的赏析对于整首诗歌的欣赏和意境的把握至关重要。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学会欣赏到诗歌的美,如音乐美、精确美等。

诗歌教学通常会要求学生朗诵,通过朗诵来领悟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诗歌具有这一特性最初是因为,其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的歌唱,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劳动人民的创作热情,因此它读起来富有节奏、朗朗上口。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前”和“悬”,“年”和“边”是押韵的,而且这首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比较好记忆。除音乐美外,古诗在语言特色上还具有精确之美。由于每首古诗每行的字数有限,且要满足对称、押韵之类,因而诗人在用词时会仔细斟酌。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中的“断”和“开”,“流”和“回”都用了相反的词,简单的几个字便将诗歌的意境勾勒出来了,具有点睛之笔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先带领学生反复诵读《次北固山下》和《望天门山》,深刻体会诗歌语言的这两种美,在分析之后,引导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弄懂诗中还存在的问题,弄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经过通篇精读,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全诗的寓意。

三、领会深意,培养审美

望庐山瀑布赏析篇5

关键字: 古诗教学 诵读 意境 情景

中***分类号:G623.2

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这些诗歌既是我国古代诗人诗作的名篇,又是众多诗篇中朗朗上口的佳作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从而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学习古诗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而且也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美学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其审美塑美能力,不断塑造其人格魅力。因而,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下面就如何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古诗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悟情,入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上。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古诗文诵读教学,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与之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1)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2)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我主要用以下几种赏析诗的语言:

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 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换词对比,体会意境。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的写出来了。

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境。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3)以***配诗,感受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

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小池》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预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4)想象漫游,深入情境。

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一堂课下来,学生一步一步地入情入境,与诗人产生了共鸣,取得了“诗贵悟”的理想效果,使古诗学习成为一种欣赏,诵读古诗成了一种享受,生命在诗歌的滋养中得以鲜活的成长。我们要善于通过古诗文诵读教学,让这棵滋养我们先人的大树开出新的奇葩,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更好地在培养人、教育人、陶冶人、美化人方面作出贡献,还须不断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像》。(《教育评论》2001年第二期P68―69.)

望庐山瀑布赏析篇6

多媒体对文本、***形、静止***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古诗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古诗的艺术魅力,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一、拓宽意境,激趣引情

多媒体能集文字、声音、***像、***形于同一界面,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如古诗《望庐山瀑布》,诗中涉及的许多事物是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就很难唤起学生的美感,尤其是一些从未看过瀑布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再现庐山“真面目”,把学生带进庐山瀑布的真实情景中,是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于是,我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时,选择若干个相互连接、前后呼应的镜头,运用多媒体,使远景、近景、全景交替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像。课堂上,我只需通过击键的简单操作,学生便可以从屏幕上看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景象:高山上笼罩着紫色的云雾,一道瀑布从山顶喷涌而出,水雾蒸腾;瞬间,瀑布飞速沿陡峭高壁落下,飞珠溅玉,气势壮观。还有那轰隆隆的水声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这样,诗中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从整体上初步体会***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诗句的联系,激起对学习古诗的兴趣。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绝不能达到的。学生可在这些声像的感染下,朗读诗文,逐句体会,感受诗中美的景色,美的语言,从而引感的共鸣。

二、提供感知,启迪思路

多媒体课件可以实现***文并茂,音像合一,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抓住小学生的兴趣所在,最大程度地引起并延长小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度,避免大脑疲劳,让他们精神饱满地学习和积极主动地参与,将情景对话逼真地再现出来,调动小学生的读说欲望,并付诸实践,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古诗的语言凝练、形象且含蓄,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处处闪耀着美的情趣。要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感情,就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顺句子间的关系和词的排列顺序;还要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由表及里,因景析情,开拓诗的意境,从而准确地领会诗的思想内容。为了让学生较容易地理解诗文,我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运用鼠标灵活地拖动诗句的前后位置。学生在理解诗句时,可以任意调换词的顺序,如果拖对了词序,屏幕便会显示一个红通通的苹果和一句“你做对了!奖你一个大苹果!”的鼓励语言;做错了,屏幕也会显示“别灰心,请再来!”的文字。对于诗文的赏析,我也不按照陈旧的教学方法逐句讲解,而是通过电脑荧屏画面上的一个个场景,设计一些有趣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联想。如古诗《早发白帝城》的教学,我就创设了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观看场景去边思考边品味。(1)“早发白帝城”和“朝辞白帝”有什么异同?(2)“彩云间”描绘了什么时刻的景色?(3)***像中的两岸景色,诗中用什么词语来展现?(4)第四句中的“轻”明指什么?暗指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电脑荧屏上画面的展现和变换,使他们的感知处在兴奋状态,激发了深入思考的积极性,拓宽了思维的闸门,既抓住了线索,又欣赏了画面,也充分感知了诗所描绘的情景,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望庐山瀑布赏析篇7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媒体都是以物质形式出现的,教学媒体的利用效果大大高于传统教学媒体,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通过***、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教学古诗《枫桥夜泊》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我便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巳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铃声响了。我站在讲台前扫视了一下教室,只见同学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注视着我。此刻,我饱含激情地开始讲解:“说起唐诗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古诗发展的最高峰。许多作品虽然距离现在已有千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那经久不衰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首唐诗并结识他们的作者。”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这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的语言,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朗读训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望庐山瀑布赏析篇8

一、创设情境亲近美

精练的语言、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哲理,古诗的这些特点需要学生走进古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类型来确定不同的情感基调,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

如教学《小池》一诗时,伴着优美的古筝乐曲,展现这样一幅美景:初夏,风和日丽。清幽静谧的小池里有一眼清泉,澄澈透明的水流从细小的泉眼中缓缓而出,好像泉眼十分爱惜它们,不愿多留一点似的。在明媚的阳光下,高大的柳树好像是用玉石装饰成的,清风徐来,一条条柳枝随着微风轻轻地摇曳。柳树的影子倒映在池塘中,好像很喜爱这晴天柔和的风光,正在照镜子呢!满池的荷叶正从春困中醒来,小小的荷叶刚探出水面,轻盈可爱的蜻蜓就迫不及待地飞过来,停在它的头上,翩翩起舞……

学生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自然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二、品字析词理解美

如果说语文教材是深邃的夜空,那么古诗就是这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诗人在诗中使用的字词十分讲究,字字推敲,我们应该紧紧引导学生从品析中领略古诗流光溢彩的自然美。

如《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一句中的“铺”,为什么不用“映”“照” “射”等词?除这些以外还可用哪些字?这些字中哪个字最能传达诗的意境?为什么?然后用多媒体展现这样的画面:一道残阳照射在水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碧绿的颜色,一半呈现出殷红。通过欣赏,学生领悟到“铺”字的妙处在于写出太阳照到江面上的面积广大而均匀,光线柔和,位置极低, “铺”比 “照、盖、洒、射”更形象,更生动。一个“铺字说明诗人不但能发现美,还能用准确的文字表现美,这正是诗人的绝妙之处。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品析关键字入手,抓住诗中的 “铺”,全方位地感受美、挖掘美,使学生在感受古诗语言美、内容美、意境美的同时,心灵也受到震撼,又领略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三、启发想象感悟美

古诗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美的感受创造了条件。在教学中我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

《望洞庭》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诗。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一组***片,教师配乐朗诵:在美丽的湖北大地上,有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分外耀眼,那就是烟波浩渺,雄浑壮阔的洞庭湖。八百里洞庭,水天一色,烟水茫茫,它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摄人心魄。远望洞庭,“山是峰峦聚,水是烟波横”,它永远是一幅鲜活、灵动的天然山水画。学生通过欣赏一张张优美的洞庭湖风光***片,体会到诗人所描写的优美意境,学起来兴趣很浓。学完这首古诗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想象这样的景色,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一个人漫步在洞庭湖边。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美的对象,学生就会从中发现美,并积极地欣赏美,感悟美,表达美,营造出一幅幅美的***画。

四、反复吟诵表达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反复吟诵,把古诗无声的语言转化成有声的***画,让情境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节奏、韵律、激荡的情怀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诗中的韵律,从而给人一种美感。

在朗读指导中,***片、声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的参与对学生准确感受、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很有帮助。

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学生观看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形象地感知瀑布壮观的景象。瀑布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那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在数里之外,就能听到,似千***呐喊 ,似万马奔腾,从震耳欲聋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随即画面上出现字幕“飞流直下三千尺”。接着教师再播放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做示范。学生很快领悟到“生”字应读慢一些,重一些,突出香炉峰的一团团烟雾不断地从山谷中向上升腾的动态画面。 “飞流直下”形容瀑布一泻千里,气势磅礴,因此吐字要强劲、响亮,“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读时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疑”字是诗人大胆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应该重读。在学生基本掌握朗读技巧后,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学生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

实践证明,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望庐山瀑布赏析篇9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要使学生一开始就有兴趣学习这一课,教师一定要把握孩子的心理,投其所好。例如,《菩萨兵》这一课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小故事,它当然没有像童话故事那样吸引孩子。于是,课前活动中我利用课件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好伙伴蓝猫(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个动画人物),并告诉他们,这个好伙伴将和我们一起上这篇课文,他最喜欢和爱动脑筋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接着打开蓝猫给他们带来的神秘礼物——链接上网大致了解长征的路线、长征的意义、长征中的人物、长征中的小故事……于是,孩子们的兴趣浓厚起来,人人都想成为蓝猫的好朋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争先恐后,人人动脑,都想一展自己的风采,他们的思维活动自然而然进入学习的境界中。

二、真实展示,身临其境

小语教材中大都是文质优美的文章,我们提倡让孩子们从字里行间去揣摩、分析、品悟。可是由于孩子们的见识有限,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草原”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拉萨的天空”中的“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课堂上往往“启而不发”,学生想象后回答的语言贫乏,缺乏新意。因此,我们让多媒体走进课堂,让***像走进文字,让学生似乎真的躺在了草原上,而仰起头看到的就是拉萨的天空,仿佛就是站在瀑布前侧耳倾听瀑布的轰轰声……

例如执教《拉萨的天空》一文时,我努力借助多媒体,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用心灵去触摸文本语言。

1.借网络、***像、音乐激发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用一幅幅“拉萨的天空”的***像拉开课的帷幕。孩子们的目光立即被吸引,深深地感受到那里的天空与我们这儿的大不一样,格外的蓝,格外的可爱,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都想拥有那般的天空。在这样的气氛下,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有学习课文的冲动。再播放配有音乐的课文范读,大家都跃跃欲试,或一人放声朗读,或同桌齐读。有的在书上画出了好词好句,并试着背诵;有的与同桌讨论着什么;有的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了问号。这样热情洋溢的自主学习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所希望看到的吗?

2.***像与文字相结合,促进对词句的品读、评议、感悟。语文学习更重要的还是对于文本的品读,而有了***像的加入,就会使课堂多一份色彩,多一份生命力。“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的天空,“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的天空,“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的天空……配以***像的展示,更能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拉萨天空的湛蓝、纯净、透亮、明洁。带着这样的印象,再细细地品读,热烈地评议,大胆地质疑,相信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感悟。

3.影像回放,加深记忆,发散思维。课末,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悟再来欣赏***像,文章的语言会显得更鲜明、更生动,脑海中的画面会更深刻。孩子们告诉我:“我想装上两个大大的翅膀,飞上蓝天,去触摸蓝天。”“我想真的到拉萨去,看看那儿的天,看看那儿的布达拉宫,看看那儿的人,还想看看那儿其他的名胜。”

三、变静为动,深化认识

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融合了声、色、形,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将老师难以用语言、文章难以用文字展示的事物、情景形象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从而使内容变得直观、有趣、生动,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文字的感悟。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播放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巨大的瀑布以千***万马之势从陡峭的峰顶喷泻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然巨响……这样的画面,这样的气势,孩子们对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理解就不成问题了。

四、走向课外,活跃思维

“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更应该走向课外,走向生活,而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学习平台。网络具有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孩子们的阅读开辟了新的方式。如教学完《拉萨的天空》后,教孩子们自己去搜搜拉萨天空的***片、布达拉宫的介绍、拉萨的人文地理;《瀑布》教学后,让孩子们尝试着搜索有关瀑布的***片、诗歌及瀑布的形成原因……这样,学生的智力、创造力、想象力等潜能都得到了刺激和开发。孩子们走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接触了更丰富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习兴趣,唤醒了学习动机。他们的视野拓展了,语言丰富了,思维活跃了。

望庐山瀑布赏析篇10

诗歌是诗人饱含浓郁的思想感情,通过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悠远的意境,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写作能力是由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及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诗歌为写作提供了典范。

一.借助诗歌触动学生的情感

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诗情”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亦是诗歌能动人心弦的基础。借助诗歌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体悟诗歌中的情感之美:或纯真或深沉或浓烈或温馨……诗人的真情实感从何而来?真情实感从生活中来。引导学生洞察生活中的真、善、美,敏锐发现平凡中蕴含的伟大。如孟郊的《游子吟》,从平凡普通的临行时慈母缝衣中发现生活真谛,产生与众不同的情感共鸣。虽然小事细碎,但是在有心人眼里,就会别有洞天。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从视觉听觉感觉三方面写夜半时分江南水乡的深邃萧瑟清远和夜泊游子的孤寂。“江枫渔火对愁眠”将主客体巧妙融合,突出诗人的“愁”,然而寒山寺的夜半悠远钟声给诗人心灵慰藉,让诗人沉静旷达。引导学生细心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细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生活,就能使他们写的文章情感飞扬灵动,思维丰富鲜活。引导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能做到真实的表达思想感情,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融入笔端,进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佳境。

二. 借助诗歌丰富学生的想象

写作离不开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吴克杨说“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诗歌以含蓄的点拨给人自由想象的空间。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丰富:跨越时空,由此及彼,以彼写己,由现在想到将来,以将来写现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想象家乡的亲人思念自己,委婉含蓄曲折有致耐人寻味。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想象在将来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反衬今夜的相思之苦,表达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瑰丽想象,构筑诗歌意蕴。通过描述惊心动魄的奇异梦境,抒发对名山大川的热爱,表现对权贵的蔑视,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借助诗歌让学生去观察、去倾听、去感悟、去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要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善于想象。如果能引导学生做到对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一种现象都不轻易放过,多加思考、想象和联想,就能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哲理来,品出点情味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那么就不愁写不出文章来。

三. 借助诗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诗歌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上技巧精湛。诗歌在表达方式上:记叙简单干练、详略得当、层次清晰;描写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议论至情入理、震耳发聩、发人深省;诗歌中的抒情尤其突出,直接抒情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高声疾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发自己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借助于“江花”和 “江水”之景抒发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之情。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以石灰作比喻,表达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诗歌中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有渲染、衬托、对比、用典、象征、移情等,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借助诗歌,让学生细细揣摩认真研习诗歌的表达艺术,开渠引道让学生的情感之源、思想之水潺潺流出,一路欢歌去收获快乐!

四. 借助诗歌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望庐山瀑布赏析10篇

学习

我是鱼10篇

阅读(23)

我们也需要吃东西,可捕捉比我们小的东西真的很不容易。如果幸运吃的饱饱的倒霉又累又饿。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经常拿着鱼竿上面放着好吃的,那食物美味可口。但是章鱼老师说:不能去吃钓钩上面的食物,要不然会被人类抓走吃了的。大海涨潮时...

学习

景区营销工作计划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景区营销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景区营销工作计划,北海银滩景区的营销思路。营销工具包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完善的过程。在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NSB发展,各州及其地方***府开始积极寻求各种手段营销自己的风景道,以便吸引大量的旅游者

学习

统计工作个人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工作个人总结,内容包括统计工作总结感悟,统计部门个人工作总结。3、积极肯干,不怕苦累。在工作上坚持“事事保持积极主动、尽力而为,决不懈怠”的工作准则。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处于何种环境中,均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保证以

学习

我的母校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母校10篇,内容包括我的母校征文2800字,感谢母校作文合集十篇。是您让我变得懂事母校是您让我听妈妈的话母校是您带给我无限的回忆母校是您带给我喜怒哀乐母校是您让我具有许多特长母校是您让我认识了那么多的兄弟姐妹母

学习

油画教育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油画教育论文,内容包括中国乡土油画论文,学习油画论文。(2)在师范美术油画教学当中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高等艺术教育日益深化的改革当中,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除以经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

学习

车辆管理方案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车辆管理方案,内容包括车辆管理方案模板,物流车辆管理方案。二、工作目标巩固前期非法营运专项治理成效,严格查处非法营运行为,严厉打击涉嫌非法营运的刑事、治安违法犯罪分子,确保干线公路、城区交通枢纽站场、主要旅客集散地

学习

前抛实心球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前抛实心球10篇,内容包括前抛实心球步骤口诀,前抛实心球导入语。初三年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形态和技能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实心球的抛掷学习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人通过几年的实心球教学的实践有以下几

学习

产品经理年度总结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产品经理年度总结,内容包括产品经理工作总结计划,产品经理工作思路范例6篇。第一,***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趋势是初级产品的比例呈逐年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例则保持逐年上升,出口商品结构趋于合理。自从1996年起工业制成品成为**

学习

声明和申明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声明和申明10篇,内容包括特此申明还是声明,声明和申明意思。(一)重复授权涉及的申请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前,重复授权涉及由他人同日提出、或申请人本人提出的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法律依据是原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三条第

学习

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10篇,内容包括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办法,退休解除劳动合同有补偿么。2、是否支付经济补偿金不同。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可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2008年1

学习

汽车服务顾问工作总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服务顾问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汽车服务顾问的总结及计划,汽车售后服务顾问工作总结。汽车销售顾问是当前汽车销售过程中的主要方式,是为消费者提供详细的汽车专业知识,立足于客户需求与利益出发的产品销售服务。在汽车销售顾

学习

地质专业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地质专业论文,内容包括地质专业论文在哪发表,地质学论文模板网站推荐。构造地质学英语词汇的特点对于上述构词法的分析,在对构造地质学的词汇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对其特点做出以下归纳。词汇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元素,是语言最基

学习

汽车专业英语论文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专业英语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汽车机械类论文范文,汽车英语论文1000字左右。3.问题引导课前教师为学生精心设定本次学习任务中所需完成的学习任务的相关问题引导工作页,并巡回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与思考本次学习任务所需查

学习

英语作文写信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作文写信10篇,内容包括英语作文给他人写信范文10篇,英语写信中文作文范文10篇。英语信封上的地点名称由小到大,视其长短可占二至五行不等。寄信人只写姓名,不写头衔。但是,收信人一般都在名字前加上头衔,以示礼貌和尊敬。对

学习

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10篇,内容包括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鉴赏,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赏析。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从诗人的眼光和角度写孟浩然乘船在江中顺流而下,李白伫立楼前以目相送,船越行越远,船上的白帆逐

学习

描写庐山的诗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庐山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庐山风景区的诗句有哪些,关于庐山的诗句古诗。而山水文化,又是人们以自然山水为素材而创造的精神成果。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的过程中

学习

唐诗赏析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唐诗赏析10篇,内容包括唐诗10首赏析,唐诗精选十首赏析。新罗时代,为唐古诗传来之滥觞也。今《全唐诗》包括《全唐诗逸》所载新罗诗人诗歌有:王巨仁《愤怒诗》、金真德《太平诗》、薛瑶《返俗谣》、崔致远《兖州留献李员外》(《

学习

优秀文章赏析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文章赏析10篇,内容包括十篇优秀文章及赏析,经典文章赏析大全。赏识式作文是指在作文过程中,坚持表扬鼓励的原则,加之“你真棒!”、“你能行!”的点拨,从而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的深厚兴趣能激发

学习

白马篇赏析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白马篇赏析10篇,内容包括白马篇原文及注解赏析,鉴赏白马篇。赋税《大词典》(第10卷):“【赋税】①田赋和捐税的合称。《管子・山至数》:‘古者轻赋税而肥籍敛。’唐韩愈《潮州祭神文》之二:‘农夫桑妇将无以应赋税继衣食也。’曹

学习

庐山的诗句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庐山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庐山诗句大全100首经典,庐山的诗句苏轼。4、琼英斧碎非月老,瀑布天成非织女。初疑鱼鳖谒龙门,复恐星辰会牛渚。5、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

学习

滕王阁序赏析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滕王阁序赏析10篇,内容包括滕王阁序赏析,滕王阁序赏析一览表。二、如何赏析四美具的《滕王阁序》鉴于我们对《滕王阁序》一文美学基础的认识,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使学生有意识地以此为目标进行学习,而教师则起到

学习

望岳赏析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望岳赏析10篇,内容包括望岳翻译及赏析大全,望岳的赏析及感悟。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liúchángqīng刘长卿tīngzhōuwúlàngfùwúyān,chǔkèxiāngsīyìmiǎorán。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hànkǒux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