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也是一种生活篇1
总是在内心的深处思考着什么,总是在寻觅些什么模糊不清的东西,总是在想怎样才能潇洒的活着,‘混’出自己的色彩,在缤纷斑斓的世界里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证明自己曾存在过,曾真正的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奔跑追逐过——哪怕如流星般一闪而逝,哪怕如夕阳般只有片刻的停留,至少在那个辉煌的瞬间,我可以大声的呐喊:这就是我生命的色彩。
总是在慨叹时光的悄然而逝如匆匆流水,如滔滔江水般永不停息。总是在回味往昔的岁月里的平平淡淡与碌碌无为,总是在一种寂寞与孤独中牵动着自己朦胧而恍惚的梦。突然间发现,自己其实是在一个囚笼里不断的徘徊,不曾真正的走出内心的枷锁,一直在欺骗着自己,一直都在逃避这个丰富多彩而又充满太多困惑、不公与痛苦的世界。回忆,唯有淡淡的忧愁与感伤。
总是在宁静的下午呆呆的仰望天空,仰望天空的蔚蓝与空白。总是在漆黑的夜晚独自行走在既熟悉又陌生的道路上,伸手去触摸这可望而又不可及的无尽的黑暗,似乎那里充斥这属于自己的一万种可能。总是在默默的对抗着,默默的感受着,默默的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寻找自己所钟爱的东西。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内心的愁闷与空虚所带来的心灵的苍白,不知道该用什么去填补,填补灵魂深处的空缺。或许,唯有微笑,嘴角那一抹淡淡的不屑的微笑。不论如何,内心渴望潇洒的活着的呼唤是如此的强烈。好想去成为她人生命中那个可以信赖的依靠,一个足够坚硬的可以依靠的肩膀。或许——扛起不需要脆弱吧。
混也是一种生活篇2
前言
所谓碱骨料反应(Alkali-Aggregate Reaction,简称AAR)是指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外加剂、掺合料和水中的碱(Na2O+0.658K2O)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逐渐反应,其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力,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损坏。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我国重点工程持续大规模发展预防AAR反应破坏,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已成为普遍关注的大事,需迫切解决的问题。而预防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判断骨料的碱活性,如何采用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混凝土工程遭受AAR破坏。由于活性骨料经搅拌后大体上呈均匀分布,所以一旦发生AAR,混凝土内各部分均产生膨胀应力,将混凝土自身胀裂,发展严重的只能拆除,无法补救,因而被称为混凝土的癌症。水资讯网 A G q f3T
G!M m y'W$L0鉴定骨料的碱活性和活性程度是预防工程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的重要程序,世界各国都很重视骨料活性的检测。比较常见的、被认为行之有效的检测骨料活性的方法有很多种。骨料是否具有活性的结论,对工程影响很大,因此需要通过专门的试验进行检验。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发生的条件
混凝土工程发生碱—骨料反应破坏必须具有三个条件:一是配制混凝土时由水泥、骨料、外加剂和拌合用水带进混凝土中一定数量的碱,或是混凝土处于碱渗入的环境中;二是骨料中有相当数量的活性成分;三是潮湿环境,有充分的水分或湿空气供应。
这三个条件当中,第三个条件虽简单,但作用不可忽视。并不是外界水未大量进入混凝土内部就可确保不发生AAR。混凝土内部与外界因为保持湿度平衡就可能有充分的水分,而这种可能足以达到反应的要求。第二个是碱的问题。在水泥中总碱量(R2O)的计算以当量Na2o计,公式为R2O%=Na2o%+0.658K2o%。国内外经验表明,总碱量在0.6%以上的水泥(高碱水泥)容易引起AAR,因此推荐使用总碱量在0.6%以下的水泥(低碱水泥)。但是实践中发现有时水泥含碱量在0.6%以下时也发生了AAR的破坏,其原因在于混凝土的其它组分,如外加剂、拌合水、掺合料等会引入碱,而且外界环境可能向通过扩散或对流动等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向混凝土持续不断地提供碱,所以目前在各国的标准和具体实践中均对混凝土中的总碱量做了限制,一般认为小于3kg/m3时比较安全。第三个问题是作为骨料的岩石的活性问题。骨料具有碱活性是发生AAR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对骨料进行选项以前,首先确定骨料是否具有碱活性。一般我们将骨料分为三类,即活性骨料、潜在碱活性或非活性骨料。如果骨料是碱活性骨料,则不能使用这类骨料;如果骨料具有潜在碱活性,则要有条件地使用,如限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使用粉煤灰等外掺料、混凝土表面涂刷高分子涂料以堵塞水及碱的外部通道等方法;而非碱活性骨料则可以相对自由地使用。
碱骨料反应机理
不同的活性骨料,其破坏机理也不同,一般按与碱反应的岩石类型,可将碱―骨料反应划分为三种类型,即碱-硅酸反应、碱-碳酸盐反应、碱-硅酸盐反应。
碱硅酸反应
是水泥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成分反应产生碱硅酸盐凝胶或称碱硅凝胶,其反应式可归纳为:2NaOH+SiO2+nH2ONa2O.SiO2.NH2O水资讯网 Y M)a k(U V r
水资讯网+BP+V ]Q V S ? u碱硅凝胶固体体积大于反应前的体积,而且有强烈的吸水性,吸水后膨胀引起混凝土内部膨胀应力,而且碱硅凝胶吸水后进一步促进碱骨料反应的发展、使混凝土内部膨胀应力增大,导致混凝土开裂。发展严重的会使混凝土结构崩溃。
2、碱碳酸盐反应(Alkali-Carbonate Reaction,ACR)
某些碱碳酸盐岩石,如微晶白云石,也可与水泥中的碱产生化学反应,将其中白云石(MgCO3)转化为水镁石Mg(OH)2,并伴随体积膨胀。反应生成的NaCO3又能与混凝土中的Ca(OH)2反应,重新生成NaOH,从而使碱和碳酸盐骨料的反应不断进行,体积不断膨胀,最后使混凝土破坏。
其反应式可归纳为:CaCO3. MgCO3+2NaOHMg(OH)2+ CaCO3+ Na2CO3
Na2CO3+ Ca(OH)2CaCO3+ 2NaOH
反应产物NaOH又可以与白云石反应,直到白云石全部消失。因此这类碱骨料反应也称为脱白云石反应。
3、碱硅酸盐反应(Alkali-Silicate Reaction,ASR)
w*P T V)g J V0碱硅酸盐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与骨料中某些层状结构的硅酸盐发生反应,使层状硅酸盐层间间距增大,骨料发生膨胀,致使混凝土膨胀开裂。
混凝土骨料碱活性检验方法
我国混凝土工程使用骨料种类很多,其中有许多为硅质骨料或含硅质矿物的其他骨料,另一类为碳酸盐骨料。建立一种科学、快速和简单的碱活性检测方法,尽早确定某种骨料是否具有碱活性,这对我国混凝土工程防止碱骨料反应破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我国现行有效的一些混凝土碱活性骨料检测方面的标准、规范主要有以下这些:《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5151-2001、《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砂浆棒法》TB/T2922.3-1998、《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岩石柱法》TB/T2922.4-1998、《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快速砂浆棒》TB/T2922.5-2002、《砂、石碱活性快速鉴定方法》CECS48:93、《混凝土碱活性限制标准》CECS53:93。
鉴定骨料碱活性的标准和方法很多,但综合几十年来国际上行之有效的骨料碱活性检测方法,主要可分为三类:1、岩相法:对骨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2、化学法:对骨料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3、测长法:考察骨料和碱作用的膨胀量。现分别介绍如下:
⑴岩相法:传统岩相法是通过肉眼观察和光学显微镜鉴定骨料的岩石种类、矿物组成、结晶程度及各组分含量,以此来判断碱活性。今年发展到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热分析、红外线光谱分析等测试手段。该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快,可直接观察到骨料中的活性组分;缺点是得不到活性组分含量与膨胀率的定量关系,且试验人员要经过相当时间的训练和经验积累。
⑵化学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取一定量规定粒度范围的骨料和一定的NaOH溶液反应,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溶出的SiO2浓度(mol/L)及溶液的碱度降低值R(mol/L),依此判断骨料是否具有碱活性。化学法是在AAR研究早期提出的,主要是和砂浆棒法配合使用,是国际上公认的传统方法。该方法能够成功鉴定高碱条件下快速膨胀的 ,但是不能鉴定由于微晶石英或变形石英所导致的众多慢膨胀骨料。该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存在非SiO2物质,如碳酸盐、石膏、黏土等的干扰,这些干扰常常造成根本性的错误。因此,化学法的使用受到了一些限制。
⑶砂浆长度法:本试验用于测定水泥砂浆试件的长度变化,以鉴定水泥中碱与活性骨料间反应所引起的膨胀是否具有潜在危害。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碱骨料反应较快的碱-硅酸盐反应和碱-硅酸反应,不适用于碱-碳酸盐反应。
⑷岩石柱法:该方法适用于检验碳酸盐类岩石骨料,其原理是将一定尺寸的岩石小圆柱体持续地浸泡在NaOH溶液中,定期测定每个圆柱体的长度变化,依据圆柱体在3个月的膨胀率评定其所代表的骨料的碱活性。
⑸快速砂浆棒法:本试验用于测定骨料在砂浆中的潜在有害的碱-硅酸反应,适用于检验反应缓慢或其在后期才产生的膨胀的骨料。如微晶石英、变形石英及玉髓等。
⑹碳酸盐骨料碱活性检验:本试验用于在规定条件下,测量碳酸盐骨料试件在碱溶液中产生的长度变化,以鉴定其作为混凝土骨料是否具有碱活性。本试验适用于碳酸盐岩石的研究与料场初选。
⑺棱柱体试验方法:本试验用于评定混凝土试件在温度38℃及潮湿条件养护下,水泥中的碱-硅酸反应和碱-碳酸盐反应。
⑻抑制骨料碱活性效能试验:本试验以高活性的石英玻璃砂与高碱水泥制成的砂浆试件(即标准试件),与掺有抑制材料的砂浆试件(即对比试件)进行同一龄期膨胀率比较,以衡量抑制材料的抑制效能。如骨料通过试验被评为有害活性骨料,而低碱水泥又难以取得时,也可用这种方法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掺合料、外加剂品种及掺量。
AAR的抑制措施
1、控制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碱含量。采用低碱水泥。一般情况下,水泥中碱含量低于0.6%作为预防碱骨料反应的安全界限已为世界多数国家所接受,已有二十多个国家将此安全界限列入国家标准或规范。混凝土中碱的来源不仅是从水泥,而且从混合材、外加剂、水,甚至有时从骨料(例如海沙)中来,因此控制混凝土各种原材料总碱量比单纯控制水泥含碱量更重要。
2、使用非活性骨料。对骨料选择使用如果混凝土含碱量低于3kg/m3,可以不做骨料活性检验,如果水泥含碱量高或混凝土总碱量高于3kg/m3,则应对骨料进行活性检测,如经检测为活性骨料,则不能使用,或经与非活性骨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试验对工程无损害时,方可按试验规定的比例混合使用。
3、使用矿物混合材。掺某些活性混合材可缓解、抑制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通过试验研究证明,矿物混合材的加入可以降低体系中水化产物的Ca/Si比,而低Ca/Si比的水化产物具有较强吸附碱离子的能力,降低了碱对活性骨料的侵蚀作用,从而起到抑制和减缓碱骨料反应的作用。掺10%以上的硅灰可以有效有效的抑制碱骨料反应;掺25%~35%的粉煤灰也可以有效有效的抑制碱骨料反应;掺入适量的锂渣试件的膨胀值可大幅度降低也可以有效的抑制碱骨料反应;另外常用的抑制性混合材还有高炉矿渣,但掺量必须大于50%才能有效地抑制碱骨料反应对工程的损害;此外对抑制AAR的有益的掺合料还有:偏高岭土、硅藻土、沸石粉等。
4、掺用低碱化学外加剂。目前,大量研究并较常用的化学外加剂为锂盐,锂盐对AAR抑制效果最好的是LiOH、LiF、Li2CO3.其他化学外加剂还有:钙盐、钡盐、碳水化合物等。掺用引起外加剂也可以缓解AAR的膨胀压力。
5、控制湿度,隔绝随和湿空气的来源如果在担心混凝土工程发生碱骨料反应的部位能有效地隔绝空气的来源,也可以取得缓和碱骨料反应对工程损害的效果。
6、隔离混凝土内外之间的物质交换。
混也是一种生活篇3
关键词:室内设计;混搭风格;和谐统一;百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人们开始以美的尺度来设计和建造自己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希望通过设计来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在设计风格繁多的当下,人们的审美观念越来越细节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单一的装修风格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不知从何时起,混搭风格这种模式已经悄然而来。混搭实际上就是把不同的风格、材质、色彩等搭配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风貌。混搭之所以流行起来原因很简单,它不需要太多的创新,只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将不同元素的东西组合在一起,达到环境营造的和谐感,这种简单的创新模式既可以保持着某些风格的特征,又可以达到某些个性化的效果。
1设计风格的混搭
现代室内设计风格中,中式、欧式、现代、田园、地中海等等都独具特色,但如果只是把这些风格简单随便的搭配在一起,显而易见的并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混搭虽然是把多种风格搭配在一起,但也不是胡乱的堆砌,不是简单的把各种风格元素胡拼乱凑,混搭追求的是平衡的艺术美态,是各种风格元素重新整合的“新鲜体”,风格元素不同的东西搭配在一起有很多种拼置方式,搭配好了美观独特,搭配不好,则会起到反的作用。这就要求设计者有深厚的功底,能够处理好一个空间中多种风格的协调与搭配。因此设计的关键是要先来确定一个主要的基调或是主题,并以其为主线,其他风格为辅助,分清主次,有轻有重,在满足设计功能且遵循“和谐美”的基础上,达到室内空间灵活多样化,比如现在的中西结合,中式讲究的是隔而不断的完整性,西方室内设计讲究的是宽敞舒适的空间感,二者的结合必须是协调统一,相得益彰的。对于大户型来说,可采用欧式古典设计,同时搭配一些中式的饰品,如木质屏风,中式门窗,中式壁纸等,虽然风格不同,但只要巧妙搭配,就能展现出特别的“味道”,而对于小户型来说,因为空间小,可以从细节入手,在古朴的红砖墙上配备皮革及木质马头挂饰;选择别致的家具等,总的来说,因为人们的个体差异,所以追求的效果也是各有不同,只有合理的搭配确定主调,分清主次,才能在此基础上张扬个性和风格,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出属于自己的混搭风格。
2装饰材料的混搭
室内混搭风格的实现是需要装饰材料来作为物质基础的。早在5000多年前,人们就懂得运用一些材料来装饰屋内。材料对于室内空间的塑造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材料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空间都需要不同的装饰材料来表达它们独特的魅力和设计语言,混搭风格中材料的选择十分多元,纤维材料的柔软与砖石材料的坚挺感相互映衬;树脂材料的科技感与木质材料的天然感可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混搭中可以大面积使用木质、皮质、塑料等稳重的材料,而金属、玻璃、瓷、毛皮等比较特殊的材质尽量作为点缀。也可以将一些抵挡材料,废物材料,设计成高档的配饰小品,体现生态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将种类繁多的装饰材料合理的搭配,融合,已经是室内风格混搭的重要手段。
3家具与软装饰的混搭
不同的家具混搭在一起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同一个空间里,不管是中西合璧还是流行与复古都要以一种风格为主,如:可以选用设计风格一致,但家具形态、颜色、质感各异的家具:或者选用颜色不同,但形态相似的家具,又或者选用古典与现代家具的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古典与现代家具的比例是3:7,古典家具过多会破坏混搭风格的美感,使其看起来杂乱无章。在混搭风格中软装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营造混搭风格的主角之一,软装饰品没有好看与不好看之分,关键要看是不是与自己的家居设计风格“和谐”,软装饰可以最大限度的突出室内设计的整体风格,它成了一种百变的手段,在混搭的前提下,装饰风格变得自由、多样。
4色彩的混搭
色彩的混搭也是一种营造空间氛围的手段,由于不同的色彩搭配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影响不同,所以对于混搭风格中色彩的运用并不是随意挑选喜欢的颜色,而是希望通过色彩的搭配产生能够影响人们心理的效果。在混搭空间中家具配饰偏多的情况下,色彩的运用就要小心谨慎,力求做到色调统一,在前期定位一两个基本色,然后在这个基本色的基础上添加同色系的家具饰品,也可以搭配中间色显示内敛。有的室内空间色彩运用却十分大胆,在一个空间中使用多种颜色,反叛的颜色认为不适宜家居环境,但是室内空间装饰完成后,看起来又是那么统一。所以利用色彩运用的方便灵活,也是营造室内空间混搭风格,使其具有独特表现力的一种手段。
5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对于室内设计而言,不论是混搭还是某种风格,它的本质是能给我们带来独特的感受,但是如果过分追求这种感受而不考虑功能性、实用性和舒适性,则会适得其反,违背了室内设计中最基础的舒适功能。所以无论怎样混搭,都要以人为本,不要变成风格与个性的奴隶,要让风格和设计为人服务。
结束语
每个时代的标签都各具特色,延伸到室内设计中,都是为了适应人类的居住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室内整体环境越来越具体化。多样化,从时装到家居设计,混搭当然也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一次旅行的经历、一种上升的民族文化,都会成为混搭的灵感来源,不管是东西方的混搭还是传统与现代的混搭,大家乐于在这种混搭的文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种样式,不再担心是否会出错。风格只有好坏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混”的有理,就能搭出一种乱而不闹,乱而统一的独特韵味。
参考文献
[1]吴智雪.吴智萤.室内设计中的混搭风格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5):137-139.
[2]王小妹.浅谈室内设计中的混搭[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222.
[3]张艳霞.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11):90.
[4]张颖超.探析室内混搭风格中的陈设艺术设计[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90.
混也是一种生活篇4
新标准的实施在收购环节形成了梗塞,而这一环节是所有后续环节贯彻执行标准的基础,造成了后续的分级分垛、加工、销售、使用等环节执行标准困难。究其原因是企业收购人员虽然年年培训,但只是培训的皮棉检验,对于籽棉方面是空白或知之甚少,而这恰是企业收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也是企业收购人员的软肋。
籽棉特征
由于籽棉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与加工出的皮棉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要分析籽棉的特征,而要分析籽棉特征也就要分析籽棉的组成。籽棉组成:主要是吐絮后棉瓣和未吐絮棉瓣。按生长期分棉瓣有:早期、中期、后期、晚期;按吐絮和形状分棉瓣有:肥大棉瓣、一般棉瓣、瘦小棉瓣、死僵、半僵、活僵等;按颜色分棉瓣有:白亮棉瓣、暗白棉瓣、浅灰棉瓣、深灰棉瓣、灰黄棉瓣、浅黄棉瓣、黄棉瓣等。从籽棉成分来说,主要是由以上这些棉瓣构成,呈现出的形态也是上面这些一种或几种特征的组合。但是呈现在人们面前不只是籽棉的棉瓣形态,更重要是颜色。确定籽棉的皮棉颜色级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产地,也就是生长的土壤和当地气候特点,来检验籽棉颜色级。
籽棉颜色级检验
分析研究影响籽棉颜色级因素,主要有:产地,包括土壤、当年气候等情况;籽棉颜色;籽棉瓣大小、形状、吐絮状况、死僵、活僵等;籽棉生长期;籽棉采摘时间;污染,包括环境污染、病虫害污染、采摘污染等;平均籽棉加工技术情况,以400棉花加工生产线为准。
这7个因素基本决定籽棉加工出的皮棉颜色级。如何根据文字标准检验籽棉颜色级,才能使检验结果与加工出的颜色级一致,因此必须有套完整适用的检验方法。
籽棉检验因素分析
(一)产地。首先了解籽棉产地,要分析颜色级的分布,每一个产地的棉花颜色级在颜色***上分布有一个大致的区域,这对我们判定颜色级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每个产地的土壤、气候是大致稳定的,比如***籽棉虽然有时外表不好,籽棉颜色可能较低、但是一般颜色级都在21、31;黄河流域一般在31;长江流域棉花一般在22或31的第4块。不同产地基本决定颜色级大致区域。因此必须了解各产地颜色级分布状况。
(二)气候。除了产地不同,每年的气候变化也会影响颜色级的分布区域,在研究颜色级分布时,我们分析研究了每个产地(省)、重点产棉区域、***各市州的颜色级随4年气候变化情况,发现虽然每个产地气候与其他区域相比相对稳定,比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西北内陆流域的颜色级不管怎么变化,但是这三个区域(或各省份比较)颜色级分布还是区别很大的。因此在同一个产地也要了解当地气候是否变化较大,在吐絮、采摘季节是否连续下雨、阴天或晴天少雨。比如河北2014年吐絮、采摘时天气较好,没有下雨、阴天等,所以籽棉大部分在白棉类,并且大部分在31,还有少部分21;再如2013年松滋市吐絮、采摘期连续下雨阴天,造成颜色级有部分在22,还有部分32。因此颜色级分布课题研究的结论可以作为检验籽棉颜色级的基础知识。
(三)采摘方式。目前采摘的方式有机采或手摘,同产地的棉花,机采棉明显比手摘棉颜色级低。
(四)育种籽棉。由于育种籽棉需要籽的完全成熟,出种率高,一般是棉花吐絮后长时间不采摘,棉纤维长时间在外污染暴晒。因此,育种的籽棉就可能造成颜色级下降。
(五)籽棉生长期。不论是正常吐絮,还是没有吐絮的,只要不是一个生长期的,颜色级是不一样的。
(六)病虫害、污染(空气、粉尘、水等)。病虫害对棉瓣的影响、空气、粉尘污染,主要是对籽棉反射率造成影响,反射率下降;水污染造成黄度变大。
籽棉检验方法
除了事先我们需要掌握的籽棉产地、当年气候特点、生长期时间、籽棉采摘方式、产地污染状况等其他信息外,具体的棉瓣颜色、形状是棉花颜色级的两大决定因素。因此具体籽棉检验方法如下:
(一)棉瓣大或较大;***白色、僵瓣极少;早中期棉花、吐絮正常;采摘期正常。颜色级是11或21。
(二)棉瓣大、较大、较小混合;白、浅白混合色,部分僵瓣、少有浅黄棉瓣;早、中、晚期混合棉花;吐絮正常、较正常或少部分不畅混合;采摘期正常或是机采棉。颜色级是31。
(三)棉瓣大、较大、较小混合;浅白、浅灰、灰混合色,少有浅黄棉瓣;早、中期混合棉花;吐絮正常、较正常混合物;采摘过期或提前,或是晚期机采棉。颜色级是41。
(四)棉瓣大、较大、较小混合;灰、深灰混合色,少有浅黄棉瓣;早、中期混合棉花;吐絮正常、较正常混合物或晚期;采摘过期或是机采棉或粉尘污染籽棉。颜色级是51。
(五)棉瓣大、较大、较小混合;浅黄、黄混合色,少部分活僵、半僵棉瓣混合物;早、中期混合棉花;吐絮正常、较正常混合物;或含有部分雨水浸渍籽棉。颜色级是12。
(六)棉瓣大、较大、较小混合;浅灰白、浅黄白混合色;部分活僵、死僵、半僵棉瓣混合物;早、中、晚期混合棉花;吐絮正常、较正常、部分不畅混合物;或含有部分雨水浸渍籽棉。颜色级是22。
(七)棉瓣较大、较小混合;灰白、深灰、浅黄混合色;少部分活僵、死僵、半僵棉瓣混合物;早、中混合棉花;吐絮正常、较正常、部分不畅混合物;或含有大部分雨水浸渍籽棉。颜色级是32。
(八)棉瓣较大、较小混合;白、黄混合色;少部分活僵、半僵棉瓣混合物;中、晚期混合棉花;较正常、部分不畅、差混合物;或含有大部分霜籽棉。颜色级是13。
(九)棉瓣大部分较小;白、浅黄混合色;部分活僵、死僵、半僵棉瓣混合物;中、晚期混合棉花;部分不畅、部分差混合物。颜色级是23。
(十)棉瓣较小;灰、白、黄混合色;大部分是活僵、死僵、半僵棉瓣混合物;早、中、晚期混合棉花;大部分不畅或吐絮差混合物。颜色级是33。
(十一)棉瓣较小;深黄色;少部分是活僵、半僵棉瓣混合物;是早、中、晚期混合棉花;部分不畅或吐絮差混合物。颜色级是14。
(十二)棉瓣较小;白、深黄色;大部分是活僵、死僵、半僵棉瓣混合物;中、晚期混合棉花;大部分不畅或吐絮差混合物。颜色级是24。
检验籽棉时还要注意如下问题
(一)首先是检验籽棉颜色,其次是僵瓣的多少(尤其是活僵的多少),再次是棉瓣的大小。
(二)检验时要考虑死僵与活僵多与少,因为死僵随加工排除可能性较大、而活僵排除可能性较小,因此影响颜色级的主要是活僵。
(三)粉尘污染的籽棉在加工时容易提高颜色的反射率,也就是说籽棉可能反射率低,但加工后皮棉反射率升高。
(四)西北内陆籽棉看似颜色低,但经加工后籽棉反射率高;有些籽棉看似黄,但是实际黄度值不大,还是白棉类型。
(五)回潮率较高时籽棉颜色低,回潮率较低时颜色高,注意回潮率过高和过低的影响。
混也是一种生活篇5
【关键词】造林方法;混交林技术;应用
林业产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当前我国区域林业资源分布情况上来看,呈现出资源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林业面积存量小等情况,为了彻底改革这种林业格局,应用人工造林技术,能够平衡区域林业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1常见的造林方法
1.1播种造林法
主要是将树木种子播撒到林木种植区域,然而受种子成活率及生长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该方法没有植苗造林应用的普遍,但是作为一种操作简单的造林方法,播种造林法造林技术在特定的区域依旧具备较高的实用性。该项造林技术的特点为:播种区域广,种子随播种机械直接播撒在种植区域,且幼苗不需要重新移植,一旦长出,幼苗存活率较高。播种方法与技术为:撒播与条播。A.撒播。该方法主要是将种子均匀播撒在种植区域,播撒前往往不进行整地与覆土,种子自然在土地中,一部分发芽,一部分进入泥土发芽。大范围的人工造林通常采取飞机进行播种,因而播种效率比较高,成本也较低,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造林活动。该方法常用于我国北方地区造林活动,尤其是在交通不变的大山,用于荒山与采伐重建工作。B.条播。该方法是在全面整治土地的前提下,事先将种植区的土地进行整理,播种时保持一定的间距,播种完成后用土壤覆盖种子。条播作业使用条播机进行机械化作业,但是该方法种子消耗量比较大,仅适用于特殊的种植区域。
1.2植苗造林法
该方法以基本成型的苗木作为造林条件,是实际中常用的造林方法。该方法特点是不受树种与土壤条件的限制。但是所选用的苗木必须具备较完整的根系以及发育良好的地上部分,要求苗木移植后能够较快的适应当地的地质环境。栽植方法为:穴植法。穴植法主要是在种植区域进行挖穴,穴的深度应比苗木的主根长度要深,宽度比苗木的根幅大。在具体深度的控制上,考虑到苗木栽植完成后土壤会发生下沉,通常要求植树深度高于苗木的根颈2~5cm,因为如果栽植过浅,根系容易,紧接着苗木会因为吸水不充分造成苗木枯萎的情况,同时也不利于苗木地面部分的生长。栽苗过程中应注意将苗扶正,防止苗木出现窝根的情况,待土壤全覆盖根系2/3后,将苗木稍微向上提一下,然后完全覆盖,并将土壤压实,植树完成后需要浇灌一定量的水分。
2、树种混交的作用
首先,树种混交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土壤的营养空间,满足喜光与隐蔽树木的生长需求,将速生与慢生、落叶与常绿等树种混植在一起,使树种在不同时间、不同层次的吸收光照、水分及营养。比如以落叶与常绿混交为例,落叶林为常绿林提供养分,常绿植物为落叶林冠提供荫蔽。其次,树种混交能够改善立地条件,使土壤结构始终处于合理状态,起到调节土壤水分、平衡营养的作用,并起到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混交林中落叶树种的落叶分解能够为土壤提供营养物质,使土壤与树木的循环功能增强。再次,树种混交能够提高木材的产量与质量,混交搭配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与树种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使得主要树种生长旺盛,树木为了尽可能获得太阳光照,采取笔直生长的方式,因此干材质量好,出材率高。最后,树种混交能够大大提高造林的成功率,利用树种间的互利关系,形成一种生态平衡,比如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土质环境不佳、土壤水分含量少的地方,采取纯林刺槐混交后,树种成功率明显提升。从以上对混交林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混交林具备更多的优势,在实际造林中值得大力推广混交林技术,但是受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混交造林与经营往往比单存的纯林造林复杂,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造林技术。
3、混交林造林技术
3.1混交类型
根据树种在混交林中的数量以及地位,将混交林树种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树种树种类型。主要树种即造林的关键对象,主要树种的经济价值往往较高,防护性能也好,是人工造林中数量较多的树种,一般为高大的乔木。伴生树种主要是指主要树种成长到一定的时期,产生的伴生乔木。伴生树种属于次要树种,数量上较少,但是伴生树种具有辅佐与改善树种生存条件的作用。灌木树种是当主要树种生长至一定时期,产生的分支密集,叶量丰富、根系密集的植物,主要作用是护土、防止杂草生长等。
3.2混交林树种搭配
包括乔木混交、主伴混交、乔灌木混交三种类型。乔木混交主要是指两种以上的主要树种混交,能够起到木材增产的作用;主伴混交是至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的技术,该混交的优势在于伴生树种能够对主要树种进行防护;乔灌木混交常用于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并且条件越差,该方法越实用。
3.3混交方法
第一是星状混交。从一个主要树种散生其他树种的混交方法,常用于杨树散生中。第二是株间混交。即相邻的树种不同。常用于乔灌木混交。第三是行间混交。这种混交模式实现起来比较容易,可用于大范围的造林活动,是实际中比较常用的混交方法,使用与乔灌木混交以及主伴混交,能够起到良好的混交效果。第四是带状混交。树种连续种植三行,形成带状结构。第五是块状泥交。将一个树种进行小片栽种,与另一小片栽种树种形成轮番配置,该混交方式施工比较方便,但是栽种时需要注意的是保证块状面积应稍微大一点。
结语:
综上所述,混交林造林技术作为我国森林再造工程的重要手段,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基本的造林方法,明确混交林在森林再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种植区域的天气及环境因素,采取合适的混交方法,确保混交林种植的存活率,提高混交林培育质量,提升我国森林保护力度。
参考文献
[1]鲁昌华,高金利.浅析造林方法与混交林造林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7),213.
[2]王沛.探析东北地区混交林造林技术要点[J].科技资讯,2015(10),60.
[3]赵正虎,胡勇.造林方法与混交林造林技术[J].北京农业,2015(28),92.
混也是一种生活篇6
关键词:混合学习;远程教育;课程设计
中***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9-064-04
“远程教育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该课程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远程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而且要求掌握远程教育的主要实践形式,深刻理解并能实践远程教育中教与学的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受到课时、教学设计方法不合理等问题的限制,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理论教学课时不够,理论较多,学生掌握不全面、不透彻;其次,实践机会少,学生很难掌握远程教育学实践方法;最后,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混合学习为解决以上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策略与方法,那么,如何利用混合学习策略设计远程教育学课程?实施效果又如何呢?本文予以探讨。
一、混合学习概述
混合学习有很多定义,这些定义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混合学习。笔者认为,混合学习是针对学习中的一系列问题而开展的以***学习和课堂学习结合为主要形式,应用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本质的学习。混合学习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怎么混合。从现今的很多混合学习实践中发现,很多混合学习只是停留在课堂教学和***教学结合的形式上的混合,只是采取课堂讲授,***提供教学课件为主的资源让学生***下来以后浏览等形式,而忽略了混合学习的本质,即多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混合。那么,到底怎么样混合?
二、基于混合学习的课程的设计
笔者根据对混合学习的理解,提出了基于混合学习的课程设计框架。
(一)前期分析
1.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特征分析除了包括一般的特征分析和学习风格分析,还应该包括学生是否具备了混合学习能力的分析,如背景知识、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学习习惯、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的分析等。
2.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分析教学内容,划分知识点.确定教学内容属于哪一类知识,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层次是什么。从而确定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于课堂教学,哪些适合于***教学,以便于选择最佳的学习活动形式。
(二)混合学习活动的设计
混合学习活动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活动。那么,在课程设计中什么时候用课堂教学,什么时候用***教学呢?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还是***教学活动都包括很多的具体活动形式。常用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包括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包括阅读、***讨论、反思、问题解决、探究和答疑等。因此,混合学习活动的实质是课堂教学和***教学的多种活动形式的混合。由于不同的活动形式的特点不同,因此,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不同。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可以得出不同的活动形式与知识类型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因此,在进行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时,教师或教学设计人员应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分析为基础,根据教学进度,紧密联系各知识单元中不同类型和性质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多种学习活动。
(三)混合学习策略的设计
为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顺利地开展混合学习活动,在课程设计中必须进行有效的学习策略设计。在混合学习中常用的学习策略包括积极交互、学习支持、协作学习等。
(四)混合学习资源的设计
混合学习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和***学习资源。课堂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挂***、模型、电视、电影、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学习资源主要是指***教学平台中所提供的各种资源。***教学平台可以通过自行设计与开发、购买和使用开源软件等方式获得。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的***教学平台,都应该有利于实现混合学习策略,如有效的沟通、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和学习支持等。另外,***教学平台中提供的资源应有效地支持***学习活动,不同的资源和工具对***学习活动的支持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混合学习中,针对不同的***学习活动选择不同的资源。
(五)教学评价的设计
混合学习中的学习评价设计应该和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活动紧密结合,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遵循评价主体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和评价方式过程化等四个原则。第一,主体多元化就是既要采取教师评价这一传统评价形式,也要积极地让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学习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既可以保证学习评价的综合性和全面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第二,评价内容综合化就是评价内容既要包括传统教学中非常重视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也要包括对学生作品、协作学习能力、交互程度、反思、情感态度等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评价。第三,评价多样化就是采取多种评价手段,主要包括课堂观察、课堂提问、作业、考试、作品设计与展示、讨论交流、反思、电子档案等。第四,评价方式过程化就是既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三、基于混合学习的“远程教育学”课程的设计
笔者根据所提出的基于混合学习的课程设计框架,对“远程教育学”课程进行了设计,并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
(一)前期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
“远程教育学”课程实施混合式学习的前期,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即学习习惯、对混合学习的学习期待、计算机应用技能。调查结果说明,对混合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占86%,可见,学生的学习期待比较高,对开展混合式学习是比较有利的;该班学生普遍比较接受协作学习,超过76%的同学有过协作学习的经历;大多数学生喜欢通过网络与教师、同学交流,92%的学生有通过网络与同学、教师交流的经历,所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能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或者寻求帮助;大多数学生都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综合以上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班具备了开展混合学习的条件。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远程教育学”课程中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了分析,包括知识类型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层次,以模块四“远程教育中学生学习与学生支持”为例,对知识类型及目标进行了划分。
(二)混合学习活动的设计
根据前期分析的结果,对本门课程进行了混合学习活动的设计,包括选择和设计活动形式以及活动过程的设计。以模块四为例,见表2。
(三)学习策略的设计
1.积极交互
在本课程教学开始之前,广泛听取学生们对课程设计的要求,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量让课程符合学生的特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的同时,在课程平台中专门设计了课程教学答案论区和学习反思博客板块,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解答,激励他们克服各种困难。
2.学习支持
本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们系统讲解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及学习方法和要求,使学生充满学习期待,并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考虑到混合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新的学习方法,专门安排了一次“如何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师生座谈,使学生对混合式学习的方法、策略和技巧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确保本课程混合学习顺利进行,利用Moodle平台设计了本课程网络学习平台,为本课程各个模块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平台的使用方法,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进行了平台使用专题培训。
3.协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本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班男女比例和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差异等因素,把30名学生分成5个小组。在本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计了三项综合协作学习活动。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主选择一项学习任务来进行协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完成相应的作品设计后,教师让各个小组派出代表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中进行作品展示,并把各个小组的作品汇集整理后放在了Moodle网络平台上以方便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和学习交流。
(四)混合学习资源的设计
本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资源中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当中所使用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计算机课件、案例视频以及相应的研究论文等。***学习中应用了Moodle学习管理系统支持***学习。根据课程的前期分析及活动的设计,在学习平台中设计了相应的学习工具和资源来支持***学习活动的开展。以模块四中的混合学习活动为例,见表3。
(五)教学评价的设计
本研究针对课程混合学习活动设计,采用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1.期末考试
本门课程教学结束之后,为了系统地检查学生对远程教育学课程掌握程度进行了笔试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等四种。考试成绩比较理想,1位学生不合格、2位学生成绩在90分以上、1O位学生成绩为80-90分、其余学生的成绩在60-80分。
2.作业
本课程教学中,在学习者完成相应学习单元的学习后,根据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给学习者布置了作业。作业设计既包括撰写小论文、学习心得,也包括收集、阅读相关资料等多种形式。
3.***测验
在每一模块学习之后,设计了一项***测验。学习者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参与***测验,通过***测验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测验在难度设计上有区分度,既不能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感到过于简单,也不能让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感到过于困难。***测验中包括多种题型,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4.作品设计
作品设计是综合考查学习者能力的一种评价方法。本研究中的作品设计主要是针对程序性知识的考查。通过让学习者设计一项作品来考查学习者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本课程中设计了三项作品:“***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报告”、“远程教育中网络课程的设计”、“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设计”。作品设计主要是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开展的,采取了自我评价、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评价方式。
5.论坛讨论
论坛讨论就是对学习者参与论坛讨论的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对学习者的论坛讨论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者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两个方面来进行。参与度就是学习者在论坛中发表有意义话题的数量,贡献度就是学习者在论坛中发表话题的质量,即是否能引发深入思考,是否能对其他学习者带来启发等。对论坛讨论的评价可以考察学习者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
6.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最佳方式。通过电子档案评价可以全面考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本研究利用Moodlc网络学习平台自带的“活动报告”功能,完整地查看了学习者的所有学习活动情况,包括资料阅读情况、论坛讨论情况、作业情况等。
四、课程实施效果分析
在课程结束时,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调查从对教学实施、学习资源和学习效果等三个方面展开。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为100%,并利用SPSSl6.O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教学实施
学生对混合式学习的反应普遍比较好,97.5%被调查者表示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并且55%的学生认为本次混合式教学开展得很好(或较好)。对混合式学习的态度,设计了两个问题分别为是否喜欢混合式学习和能否适应混合式学习。调查结果显示,有25位学生表示喜欢混合式学习,有21位学生表示能够适应混合式学习。这说明班里绝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采用的混合式学习持肯定的态度。
(二)学习资源
对混合学习资源的评价,我们对***多媒体资源、课堂教学PPT课件、***测试、作品展示、***交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班学生对该课程混合式学习资源的支持作用是肯定的,所有的问题中对资源的好评率达到了80%以上,说明了混合学习资源的设计是比较有效的。
(三)学习效果
对学习效果设置了4个问题,统计结果说明了本课程采用的混合式学习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
混也是一种生活篇7
关键词:混龄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中***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12-01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组织形式,然而同龄编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因较少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而导致“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等。同时,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因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姊妹,而导致异龄交往不足或缺失,而同龄编班又不能弥补这种缺失和不足,从而会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造成某些潜在的不利影响。
作为同龄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混龄教育可以为幼儿提供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同时,在幼儿园实际的教育组织中,同龄交往与异龄交往也应该是共生共存的,两者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年龄混和的情况下,与自己年长或年幼者的友谊并不会取代同龄人间的友谊,反而是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补充同龄人间的交往。”因此,当我国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我们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混龄教育的尝试,如“部分混龄”和“间断性混龄”,试***补偿独生子女社会化方面的某种缺憾。
一、开展全园混龄合作区域化学习活动
爱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开展区域活动是针对幼儿的特点所采用的一种适应不同儿童个性需要发展水平的教育形式,根据本园的特点,我园设置多个专项活动室,如围绕生活活动内容,设置超市、建构室、美食城、蛋糕坊、***书阅读室等,围绕科学常识内容,设置科学发现室,教师在材料的提供上表现出创新意识,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新型的、趣味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
二、开展混龄主题活动、节日活动
一年中有许多节日,如民间传统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具有纪念意义的三八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这些节日都是我们开展活动的主要渠道。亲子活动,是家长和孩子们最快乐、最幸福的日子,表演混龄游戏,哥哥姐姐与弟弟妹妹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在一起参加游戏,充分地展现孩子们的才华和家长们的关心。
三、混龄教育的社区延伸
家长对混龄教育中有利于独生子女的成长优势有更深的理解,对混龄教育充满信心。有效地配合幼儿园的混龄教育,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结交的兄弟姐妹得到家长的认可,节假日家长相互邀请相互作客,结伴去社区、郊外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在社区宣传栏里定期展示混龄教育的成果,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教师、幼儿、家长之间产生互动的教育功能,从而营造出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幼儿园影响一个社区的教育氛围。
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混龄活动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起时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会让成人吃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不断提高。不同年g的同伴群体已经很自然地成为了一种教育的资源,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孩子不仅能巩固并重新思考已有的经验,而且还能发展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混龄活动培养幼儿相互尊重、相互谦让的良好品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开展混龄活动不仅能提供给孩子相互交往的机会,而且还能解决同龄儿童间的冲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混龄编班,幼儿的年龄不同,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同,他们进行交谈时,彼此就能注意倾听,弟弟妹妹很自然地能接受哥哥姐姐的建议,他们尊重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借助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做起 “小老师”。异龄儿童之间共同生活、交往、游戏是其社会学习的良好途径。
3、利用混龄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意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活动过程中,让孩子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异龄孩子之间的交往合作成为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混龄活动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首先,能力强的大龄孩子用自己的学习顺序、学习方法,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语言用心地教弟弟妹妹,担任着领导角色,对自己充满信心;其次,能力弱的大龄孩子和小龄孩子在一起,仍然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不至于对自己灰心,维护了自尊;第三,能力强的小组孩子能和大组孩子一起活动,能解决原来“吃不饱”的现象,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认为自己有时可以超过哥哥姐姐,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第四,能力弱的小组孩子在大组孩子的细心帮助下,没有太大的压力,放松地看和学,反而轻松地掌握了一些技能技巧,掌握了游戏方法,他们在爱和关怀的氛围中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五、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
1、提高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观察与反思能力
开展“混龄教育”研究,需要教师及时观察捕捉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同一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并及时给予幼儿以指导和帮助,及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反思预成课程中的不足,并适时调整计划,生成相关的新的课程内容,教师们生成新课程的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2、教师提供、把握材料能力的提高
混也是一种生活篇8
1 概述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中颇受关注的质量通病,裂缝的存在使混凝土抵抗外界物质侵蚀的能力降低,耐久性和寿命大大下降。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混凝土裂缝从其起因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由混凝土收缩变形引起的约束裂缝。收缩变形主要有干缩变形和温度变形,混凝土随着温度、湿度的变化要伴生胀缩变形,而收缩变形受到约束作用时就会产生拉应力和拉应变,当拉应力或拉应变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即产生裂缝。
二是由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荷载裂缝。混凝土抗拉能力较弱,在外荷载作用下,当抗拉区的拉伸应力超过其抗拉极限时就会产生裂缝。混凝土抗拉伸变形能力是制约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是防止这类裂缝的关键。试验研究表明,在混凝土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因此水泥、骨料、水灰比等也会对混凝土的抗裂性产生影响。
三是由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引起的膨胀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孔溶液中所含的碱(Na2O和K2O)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微晶质或非晶质SiO2等),在潮湿条件下逐渐发生化学反应即碱硅酸反应(Alkali-Silica Reaction,简称ASR),反应生成物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这种反应破坏的特征是混凝土表面出现无序的网状裂缝,骨料周边有一白色反应环,裂缝及裂缝中有白色凝胶失水粉化。
四是混凝土的塑态裂缝。塑态裂缝主要是因混凝土的流动不足或流动性过大,硬化前没有振实或沉实不足或不均而发生的裂缝。这种裂缝是在混凝土浇筑后1~3小时,尚处于塑性阶段,水分大量蒸发沿着构件中钢筋的位置发生激烈收缩或混凝土骨料发生不均匀沉降,裂缝深度通常达到钢筋面。塑态裂缝主要与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沉缩量有关。
2 混凝土材料对裂缝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
2.1水泥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水泥的品质影响到水泥凝胶的组分、结构和数量,影响到水化热和碱含量,所以也影响到水泥石毛细孔、凝胶孔的形状、尺寸和数量,影响到混凝土温差、极限抗拉强度和碱骨料反应,进而影响到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和发展。
2.1.1水泥对约束裂缝的影响
硅酸盐水泥矿物的组成主要有C3S(硅酸三钙)、C2S(铝酸三钙)、C4AF(铁铝酸四钙),各种孰料矿物单独与水作用时的表现特征
C3S的水化热虽然比C3A小得多,但含量占孰料总含量的一半,其3天时的水化热是C2S的5倍,故影响很大。C3A的收缩率是C2S的3倍,是C4AF的5倍,因此C3A和C3S是产生早期温度收缩和干缩的主要因素。
2.1.2水泥对膨胀裂缝的影响
混凝土中整体水化物的Ca/Si比也是影响碱骨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低Ca/Si比的水化凝胶C-S-H具有强烈的吸附能力可以将混凝土中游离态碱金属“固化”,从而使其失去参与碱骨料反应的能力。
3 控制措施
从选用水泥角度来说,预防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措施主要是:①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及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如选用含硅酸三钙、铝酸三钙、游离态氧化钙、氧化镁和三氧化硫尽可能减少,含硅酸二钙、铁铝酸四钙较高的水泥孰料。因为前者水化速度快,水化热大,对混凝土抗裂极为不利,后者则相反。②选用较低C3A/C4AF比和较低Na2O和K2O含量的水泥,遮阳既可以减小水泥石的干缩量又可以抑制碱骨料反应。骨料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3.1粗骨料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粗骨料的粒径、品质、活性、岩种及灰集比等都会对混凝土产生影响。这是因为:①混凝土的收缩是由水泥石收缩引起的,混凝土中的骨料,特别是粗骨料对水泥石的收缩起着约束作用,是抵抗收缩的主要成分。骨料含量越多(即灰集比越小),混凝土的收缩越小,反之越大;骨料粒径越小,则变形阻力越小,抵抗混凝土收缩的能力减弱,收缩阻力变小,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大;骨料粒径大,对水泥石收缩的阻力和约束就大,则使混凝土收缩变小;骨料含泥量较大时,也能使混凝土的干缩性增大。②粗骨料的岩石种类对混凝土弹性模量较高,干缩性较低;粗骨料的热膨胀系数、导温系数对混凝土的温度变形和抗裂能力影响极大,混凝土线胀系数越小,温度变形越小,产生的温度应力越小,抗裂能力越高;③当骨料中含有活性氧化硅时,易发生碱骨料反应而引发膨胀裂缝。
3.2细骨料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细骨料的品质、活性及岩种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与粗骨料相识,但细骨料的级配、细度模数、表面性状、含泥量及砂率等因素会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混凝土的收缩,对混凝土的约束裂缝、膨胀裂缝和塑态裂缝有较大影响。
3.3控制措施
①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含泥量少的粗骨料;②在选择骨料时应考虑热膨胀系数和吸水率,优先选择热膨胀系数和吸水率较小岩种(如石灰石),石灰岩碎骨料可使混凝土温度变形系数减小,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抗裂性;③碎石与卵石相比,可使得混凝土温度变形系数减小,有利于提高抗裂性;④应选用不含或少含活性氧化硅的骨料,避免发生碱-骨料膨胀反应。它与采用细砂比较,每立方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20~25kg,水灰比不变,水泥相应减少28~35kg,从而可降低混凝土的干缩,对混凝土抗裂有利。
3.4水对裂缝的影响与控制措施
水在混凝土从拌合到凝结硬化的全过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位用水量和水灰比是混凝土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大影响,这里主要探讨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3.5外加剂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减水剂作用:①减少单位用水量,掺普通减水剂后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相同的情况下,单位用水量可减少5%~10%,掺高效减少剂后单位用水量可减少10-20%,从而大大减少混凝土的干缩裂缝;②降低混凝土水灰比,在相同混凝土坍落度条件下,引骨料用量增加使混凝土弹性模量略有增加,从而增强混凝土抵抗收缩能力;③缓凝减水剂可延缓水化热释放速度,降低了水化热,推迟峰值出现,从而减小温度应力,提高了混凝土抗裂能力。
膨胀剂的作用:是一种能使混凝土产生一定体积膨胀的外加剂。掺入膨胀剂的目的是补偿混凝土自身收缩、干缩和温度变形,防止混凝土开裂,并提高它的密实性和防水性能。但在使用中要注意严格按照规定掺量掺加,因为掺量过低起不到补偿收缩作用,掺量过高则会破会混凝土结构。
混也是一种生活篇9
学情分析
本课引导学生直接从混色练习入手,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对混色了解及掌握,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新的色彩技法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路。
2.
培养学生用于创新的勇气,丰富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
3.
培养学生感恩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混色的画法和颜色搭配。
教学难点
颜色混合的合理应用。
一、谜语导入
在讲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观看幻灯片)
雨后一座桥,挂在半山腰,仔细看一看,颜色还不少。
谜底:彩虹
那么彩虹漂不漂亮啊?因为彩虹的身上汇集了大自然的颜色,是大自然赋予了彩虹这么多美丽的颜色。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了万物色彩,装点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美好。我们来一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色彩吧!(播放幻灯片)
接下来呢,老师想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和老师进行一次小竞赛,老师这里有两片没有颜色的树叶我们每人涂一片,然后在请其他同学评判一下,哪片叶子好看?
为什么这片好看?因为他用了单色平涂,而老师用了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方法。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进行《混色练习》(板书课题)
二、课堂新授
混色:是把不同的颜色混合起来,可以组成成另外的颜色。一般仅仅使用三种颜色混合。混色的画法和颜色搭配有很多种。刚才这片树叶我们就是选择了黄、浅绿、深绿按深浅变化,一层一层平涂的,而且颜色与颜色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我们就叫它一层一层的。比如这种(出示范画)。那除了这种方式以外还有哪些呢?我们可以由里到外或者由外到里一圈一圈的涂(出示范画)。还可以把很多的颜色以螺旋形来涂(出示范画)。
三、创新求异
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动手画一画啊?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油画棒、水彩笔,利用混色的方法画一画多彩的世界!
要求:
1.
要充分应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混色方法。
2.
颜色混合要自然,不要出现比较脏的颜色。
3.
保持画面整洁,不乱。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欢快的音乐,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开始动手涂吧!
四、欣赏评述
1.
全班同学的画贴在黑板上,共同欣赏。(鼓励点评)
五、总结拓展
混也是一种生活篇10
【关键词】混龄班 幼小衔接 过渡 承上启下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迅速转换角色,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混龄班这种有别于平行班的集体,家长们对其幼小衔接的问题更是非常关心。混龄班是指将3-6岁的幼儿安排在同一集体里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利用“大带小,小模仿大”等活动形式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混龄集体里,每年都有一部分幼儿毕业,进入小学校门,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是混龄班顺利发展的关键。“混龄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是家长,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做好幼小衔接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能顺利,自然地进入小学,并较快适应小学生活。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做好幼小衔接,关键是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其***自主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让幼儿具备能较快融入新环境的能力。在混龄集体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心理方面的准备
在幼儿园里,教师的精力较多地放在幼儿全天的活动上,幼儿的学习生活受到了精心的照料,这也促使幼儿较依赖教师。但小学教师较多的精力是放在教学上,因此刚入小学的幼儿容易情绪失落,产生抵抗情绪。为了能让幼儿较快适应小学模式,我们有意识地让幼儿多了解小学生活,邀请已经毕业的幼儿回园向即将毕业的弟弟妹妹讲述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任务,让幼儿对小学多一分了解和向往;其次,我们对毕业幼儿加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培养,让幼儿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做事,这也是为幼儿今后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在混龄集体里,幼儿年龄参差不齐,从3岁到6岁不等,那对于即将毕业的幼儿,他们更加有责任和义务去照顾弟弟妹妹,而且由于他们曾经也受过哥哥姐姐照顾,因此这种照顾的责任感几乎是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作为老师,我们也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协助幼儿进行一些“大带小”的活动,让幼儿当家作主,如,让毕业幼儿组织线上活动,餐前餐后活动,带着小组幼儿游戏,入厕,甚至是喂饭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为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生活习惯的培养
俗话说:“要会学习,先得学会生活。”具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才能精神抖擞地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小学生,也如此。幼儿进入小学校门,首先必须具备***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混龄班里,我们强调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从最基本的扣扣子,叠被子,整理仪容仪表等,这些都是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生活***性;其次,在做好自我服务的同时,大组的幼儿也会自觉地去帮助照顾弟弟妹妹,如帮助他们穿鞋,换衣服,甚至擦屁股,这些细微的生活环节,也在时刻锻炼着幼儿的生活能力。在混龄班里,除了照顾弟弟妹妹,大组的幼儿也要学会照顾环境,如浇花,擦桌子,整理工作材料,物品分类等,这些都是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途径。
三、学习方面的准备
也许家长总会忽略到上面两方面对幼儿入小学的影响,但对学习方面却极度关心,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的孩子在混龄班毕业能否顺利过渡到小学。在混龄班里,我们通过以下几方面协助幼儿做好入小学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斯基曾经说过:“孩子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因此,没有兴趣也就没有了创造。”可见,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幼儿。在混龄班里,幼儿都是通过操作丰富的材料来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知识面,因此,学习对幼儿来讲是件快乐的事情,一旦确定这种信息,将会影响以后幼儿对学习的看法,以快乐,热忱的态度去学习新的知识。
2、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①幼儿的注意力对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在混龄集体里,认真地操作教具是幼儿培养注意力的关键,对于大组的幼儿,我们通常会引导他们操作一些持久性较强的工作,如缝工,四则运算板,制作小书等。②整理学习用品,做好物品管理。混龄班的大组幼儿每天在工作结束后,都要整理工作材料,让工作材料恢复原貌,这些细微的工作让幼儿学会管理物品,这对一个学生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能力。③加强幼儿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混龄班,尤其是到了大组的幼儿,他们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作为教师,要时刻提供机会,巩固并加强幼儿这种能力,让他们在进入小学后能轻松自然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
3、加强毕业幼儿听说读写的能力:混龄班的线上活动常有一些倾听小游戏,针对大组幼儿,可增加难度,如由词,单句过渡到复合句,段落的倾听等;在班级上,常让毕业幼儿在餐前饭后为弟弟妹妹讲故事,组织谈话等,并提供丰富的书籍,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写”是毕业生家长较关心的问题,其实在混龄的蒙氏操作中,已经有大量的写前练习,如描摹砂字母板,制作砂纸字母,描画几何***形嵌板,米盘练习,缝字母,打洞粘贴字母,制作拼音字母表等等,幼儿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已经在逐步培养书写能力,到了后期,大部分幼儿都会爆发这种能力,喜欢上书写,并轻松地掌握书写技巧。
4、让幼儿掌握一些小学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初步与小学学习接轨。对于即将毕业的幼儿,我们偶尔会在班级开“小灶”,让他们模仿小学生集中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延长上课时间,规范上课纪律,提前预热小学生活。
以上三方面,是混龄班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工作,除此,我们积极做好家长工作,让他们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学期末,我们混龄班还组织了毕业生到小学去参观学习,让幼儿亲身体验小学生活,这对他们入小学也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实践证明,通过家园的共同配合及幼儿自身的努力,大部分的混龄毕业生都能顺利,愉快地进入小学校门,较快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模式,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展翅高飞!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混也是一种生活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