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活10篇

中学生活篇1

黄亦斌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

陈艳梅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教研室

《数学课程标准》:将乐趣融入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

1.《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思路

罗素曾说过,“当人们发现一对雏鸡和两天之间有某种共同的东西(数字2)时,数学就诞生了”。自此,数学就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从古老的结绳记事到《九章算术》中的数学公式,数学一直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是一门贴近人们生活的科学。但在近年的数学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却成了一门“令人头疼”的学科,老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无趣。《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数标》)的出台给数学教育吹来了一缕春风,也给小学数学课程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启迪。

《数标》中提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发展。因此,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设计启迪:让数学回归生活

正如《数标》所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且内容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善于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为教学服务,是本案例设计的一大突出亮点。从课前调查我国国土面积、广州市土地面积、广州市区面积以及学校内的各种面积,到利用这些面积进行大小比较,从不同物体的大小比较需要到引出面积大小比较的多种策略,都是在社会生活的真情实景中进行的,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又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觉到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可谓润物无声,让数学悄无声息地回归生活。

3.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数学乐趣

《数标》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对于面积概念的物和形两个方面,本案例的设计者没有机械地分开讲授,而是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殊优势,设计了从物抽出形的过渡过程,让学生从演示中把概念中面积所表示的两个方面统一化了,既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又为以后的几何***形的学习理解打下基础。虽是轻轻一个细节,却是巧妙一环。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也是本课的难点,设计者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在电脑上摆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计算其面积,然后观察思考面积与长、宽的关系。这样,学生摆出的长方形大小虽然不同,但得出的面积和长、宽的关系是一样的,从这种共性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经过自主操作后思考得出结论,难点就自然而然地突破了。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享受到了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

教学设计要素评析

本案例采用“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生自主探究教学设计”模式,较好地设计了各种要素。

1.教学目标:吻合课标,培养生活数学理念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旨在促进学生对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知识的理解掌握,了解此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形知识奠定基础。本案例的设计除了注重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外,还注重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并把提高自信心、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和优选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设计者考虑到了在准备阶段安排的《课前小测》和《课前小调查》的反馈情况,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准确、可行。

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要求相吻合,是本案例符合教改精神的一大亮点。“面积”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北师大版教材《面积》单元中把面积概念***教学,目的就是改变以往过于偏重面积计算的教学,而忽略对面积概念真实感知引导的问题。本教学设计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撰意***,利用网络以及其他渠道获取的大量信息资源,引导学生感知面积的概念,又通过亲手抚摸物体表面来感知面积的意义,在体验感受中建立面积表象,而且所建立的概念也会更加准确而深刻。

2.教学准备:前测调查,为回归生活作准备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学者设计了《课前小测》及其反馈分析,对学生已有的学***验进行调查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为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提供了充足依据:一方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制订教学目标提供有益的借鉴;另一方面让学生自主地通过网络资源和其他渠道掌握有关面积的信息,对于初步思考面积的意义及体会其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这一设计思路符合《数标》精神: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问题引导: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的重要一环。本案例设计者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如专题2的学习,从测量明信片面积的大小入手,让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情境的操作活动中,并在操作后的测量结果中发现问题,继而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得出统一面积单位的意见,教师再对结论加以梳理完善,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了。既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自主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情绪上做好了学习新课的准备。

4.任务活动:形式多样,促进 学生感知理解

在探究任务活动的设计上,设计者注重各种形式,多面启发。如专题2的教学活动,着重教授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虽然教法类似,但却在细微处显出不同,体现出教师对三个面积单位的不同处理方法。同样在“比一比”的环节,1平方厘米较小,用的是手指来比划、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就用双手来比划;同样都有视觉和触觉的感知,但1平方厘米就增加了闭眼想象记忆的环节,而1平方米就增加了圈地站人的环节,增强了学生对这两个用得特别多的面积单位的感知理解。

在专题3探究活动中,设计者则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情境设计,从教师的家庭装修入手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有趣而贴近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投入设计工作,激发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新课后教师又让学生围绕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自行选择设计内容,一则回应了导入情境,二则训练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技能,三则培养学生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5.分层练习:层层递进,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学习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该拓宽视野,了解社会。本案例在练习设计的层次上也有一定的梯度,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分为基础练习、发展练习、拓展练习几个部分。在学习了新知识后,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从网上收集具有国际标准面积的物体,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意识。

在综合作业设计中,本课例以设计亚运会体育馆为主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主动性。2010年的第16届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以此为主题设计综合作业更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设计内容既有较多的关于面积问题的可选择性素材,又有较自由的开放性设计空间,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设计作品看,不但考虑到赛场、看台的位置,还设计出多形状的观众席,甚至通过计算比较出哪种排列方法更利于观看赛事、能容纳的人数更多些。虽然因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的设计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许多不合理、不准确的地方,但却体现了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进步。

6.教学评价:取长补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数标》中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本案例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形成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够有针对性地、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的内容与前面所制订的目标是相吻合的,既考虑到知识与技能的具体达标情况,又兼顾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情况和程度。但评价设计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对于评价主体的多样性作具体说明,不易于让人感受评价的多向性。

教学设计特色点评

《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具备以下几个特色。

1.数学课堂回归生活,有效应用生活资源

学生对“面积”的生活经验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对于“面积”并不陌生,但还都只是停留在“词”的感觉上,并没有和数学产生联系。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课堂教学就从交流网上调查的面积资料引入,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一步步地让“面积”这个词向“数学”靠拢。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接着通过摸一摸自己和同桌的课桌面、门面、黑板面等感受“物体的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积的表象后,通过比较三组物体的面积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面也有大小之分,不管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都有一定的面积,使学习成为与日常生活亲历经验相关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2.借助多媒体资源,培养探究能力,强化体验学习

为使学生对面积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在学生初步建立了面积的表象后,再指导学生观看生活中面积使用的教学短片,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设计者还结合信息技术设计了专题小研究表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另外,在比较两个***形面积的大小时,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三组典型物体的面积大小,将学生引入重重矛盾之中,使他们经历了 “观察―重叠―画格子―借助第三种媒介”这一过程,学生始终在教师提供的大量数字化信息中寻找适用的材料,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作为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生自主学习,本案例中还充满了探究学习的气氛。比如专题2从有趣的生活笑话动画导入,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进而探究造成笑话的原因,再利用学生的高涨热情投入学习研究。最后,通过操作探索、交流讨论,得出1平方厘米与1平方分米的进率关系,继而通过知识迁移研究得出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的进率关系。这一系列的研究不但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目前的知识有利,还能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他们的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联系时事,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设计者还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在单元教学的学习成果中,结合广州将要举办2010年亚运会这一重大事件,引导学生寻找比赛场地的国际标准,设计新颖的体育场馆,为孩子们创设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结语

中学生活篇2

一、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解及实施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的组织与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去探索领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运用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潜移默化般让学生领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对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融入课堂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情境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搭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平台。教学中多采用学生亲自动手、实际联想等实践练习方法,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加强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发展知识的能力。

2、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速度。例如,让学生们去体会每日的买菜过程,付钱与找零,真实地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种不断地体验与感受,逐步引导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老子》中曾经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传授给别人知识,不如传授给别人实际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的教育,也应如此,教师不应只是教导学生知识,而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带着数学的知识,去观察生活

教师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事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认识生活世界的习惯,拉进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的距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知识去解答,这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效方法。

2、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

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有限,为了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情景,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知道学生每天在做什么,想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每日的校园文化活动,留意学生每日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方面情况。

3、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日常生活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日常生活,设计出数学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体验数学,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学生对于自己熟悉的情景,有着更加的主动性,就激发他们去积极思索,主动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能够衍生出许多与课本知识有着关联的实际问题,但是课本上却从未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有意义的,有趣的,是对课本学习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和拓展。

4、使用数学用语,描述学生日常生活发生的事情

数学用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可以用于描述信息。尤其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尤为突出。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兴趣,结合已经教授过的知识,巧妙地运用有趣的、有感染力的数学语言,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例如,在教授学生计数的课堂上,请学生谈谈,从0到9,你最喜欢哪个数?为什么?

5、联系当地生活实际、当前时代特点,设计生活情景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课本上的素材完全不能满足实际生活情景的需要,因此,教师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融于当地生活实际,吸收有时代特色的科学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拓展材料。

三、关于如何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数学知识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生活里常常需要数学知识,特别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里通常都能找到其应用之处。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这也要求我们思考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实践得更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着重于“生活”二字,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勤奋思考。笔者在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1、教育理念要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多联系,多结合,使教学里透着生活的色彩,生活里应用数学的知识。教师可把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融于课堂教学,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更好地从生活里接触数学,从数学里看生活,从而使学生能逐渐喜欢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例如品质、意志、行为、习惯等,相对于智力因素,这些更有益于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的成功。

2、教材中的资源要充分利用

教材本身拥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虽然提倡教学生活化,但教材里的教学资源不要被忽略了,如果能有效地充分利用,能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3、教师设计符合学生水平的生活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自行设计些符合学生水平的生活问题,以此促进学生对数学生活化的了解,加强学生对生活里的数学的认识。问题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这样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不会有过大的困难,同时又要贴合生活的内容。

中学生活篇3

在餐前准备工作中遭遇“一一对应”

小班幼儿入学已经两个多月了,幼儿已越来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也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个别幼儿已成了保育员陈老师的“小帮手”。为了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幼儿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劳动意识,班级准备开展“我是小帮手”的值日生工作。我们从餐前准备工作着手,向幼儿简单介绍了餐前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陈老师负责管理和指导值日生工作。每天午餐前,陈老师总是随机请若干个幼儿担任值日生,负责分勺子、碗、盘子、毛巾等。几天过后的班务会上,陈老师反馈 “小班的幼儿不会做值日生,碗勺乱分,真是帮倒忙。”

分析与推进:餐前准备是一项有序的工作,值日生必须清楚地了解进餐幼儿的人数,然后根据人数按座位有序地将餐具逐一摆放、整理,人手一份。在这项工作中,“一一对应”的操作方法是最有序、便捷的,同时也最适宜幼儿操作和掌握的有效方法。然而,幼儿“一一对应”的现有经验有多少?幼儿在餐前准备工作中是否运用到“一一对应”的方法?他们又是如何进行操作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决定观察、记录幼儿餐前准备工作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从餐前准备工作中了解“一一对应”

我们每天有选择性地请综合能力强、中、弱共6名幼儿,对他们的餐前准备工作情况(指定一桌)进行了观察、记录。现抽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现能力水平差异的3名幼儿的观察记录情况:

幼儿1(强):很明确一桌幼儿的人数均为6人,取6只碗按座位逐一摆放;碗摆完后在每个碗旁边分别摆一个盘子;最后在每个碗里分别放一根勺子。

幼儿2(中):明确一桌幼儿的人数为6人,按照座位一套一套地摆餐具,先分一个碗,然后在碗旁边摆一个盘子,最后在碗里放一根勺子。

幼儿3(弱):知道一桌幼儿有6人,但没有对应座位,将碗、盘子随意地摆放在桌上,共摆放7个碗、4个盘,有的碗里放勺子,有的没放。

分析与推进:对幼儿餐前准备工作的观察、记录后,我们初步了解小班幼儿已有一定的“一一对应”的生活经验,特别是“重叠对应”的经验,但对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物之间的关系还未形成概念,需进一步感知。幼儿大多模仿教师的操作,不能有意识将“一一对应”的数经验运用到餐前准备工作中,且工作程序杂乱,需教师帮助幼儿摸索一套较有序、便捷的工作方法。针对幼儿在“一一对应”数方面的发展情况,我们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利用现有的班级环境,引导幼儿感知、发现,从而进一步获得和积累“一一对应”的相关经验。

在班级环境中感知“一一对应”

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中,有许多显性或隐性蕴藏着“一一对应”的墙饰、标志、用品、设施等。在一日活动的不同环节,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发现、讨论活动室的相关环境,如晨检卡与幼儿照片、班级幼儿坐椅与幼儿就座人数、鞋架上的照片与脱下的鞋子、毛巾与座号、被子与枕头等之间的对应关系,引导他们通过感知“重叠对应”与“并置对应”,比较两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多、少、一样多)。幼儿置身于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场景中,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饶有兴趣地跟随着教师观察、寻找、发现,感知两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用“多、少、一样多”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分析与推进:在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发现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能力强的幼儿已经能正确地感知并清楚地表述两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大部分幼儿通过“重叠对应”的方式,能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但对有些“并置对应”的数量关系还不清晰,对用“多、少、一样多”的数学语言进行比较表述还显混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将已有的经验进行进一步梳理与归纳,从而形成概念。因此,我们决定通过集中教学的形式来完成。

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一一对应”

在了解幼儿“一一对应”的发展水平后,我们设计了两个集中教学活动,通过操作磁性教具,帮助幼儿理清“一一对应”的两种方法:“重叠对应”与“并置对应”。在掌握“一一对应”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就餐前准备工作引导幼儿进行了实地、实物的操作与讨论,和幼儿一起总结了一套有序、便捷的工作程序。同时,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据,将幼儿园及家庭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给幼儿分***书、给小动物喂食、为上衣搭配裤子、上车找座位等情境游戏,让幼儿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并表述两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分析与推进:通过集中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归纳方法,形成概念,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数学区为幼儿提供了物与物“一一对应”的操作学具如“蝴蝶找花”,让幼儿进一步学习和巩固“一一对应”。此外,我们还设计制作了一套餐前准备的操作学具(6组幼儿的照片、碗、盘子、勺子、毛巾的***卡若干),通过模拟操作不仅便于教师对能力弱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也使全班幼儿有更多餐前准备工作的锻炼时间和机会。解决餐前准备工作的实际问题之后,我们思考: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尝试将其设置成问题情境抛给幼儿,引导幼儿灵活运用。

用“一一对应”解决生活、游戏中的问题

通过集中教学与分区操作,幼儿的餐前准备工作以小组为单位有条不紊地轮流进行着,每个幼儿都能较好地完成这项工作,成为名符其实的“小帮手”。与此同时,我们针对生活活动、分区活动、游戏活动中出现或可能遇到的问题设置成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思考,通过举一反三或经验迁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男孩、女孩排成两队时,通过两个两个手拉手“并置对应”的方法得知哪队人数多;在商店层架上贴上与同类商品相等数量的标识,游戏结束时通过商品与标识“重叠对应”就能很快将商品整齐归位。通过一个个问题情境,幼儿在学习运用过程中,切实体验到“一一对应”为自己的生活、游戏服务,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意义。

思考与体会

1 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成为数学教育的内容。幼儿的一日生活处处蕴藏着数学,教师应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以此作为数学教学的内容,使教学活动源于幼儿生活。这不仅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而且使幼儿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在学习中增强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让生活中的环境成为数学教育的资源。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周围的环境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作为幼儿数学的学习场,以环境资源作为数学教育的依托和背景,使幼儿随时随地都能找到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联之处,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感知数学、发现数学,让环境也成为一种数学教育的课程。

中学生活篇4

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

又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化学教学不能脱离现

实,不能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应把课本知识同生活、生产、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真正把所学知识落到实处

,真正体现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我们现在的中学

化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特别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让他们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动态,关心人类社会发展与化学的关系。如: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卫生健康

、材料运用等,还要让学生了解当前人类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使化学教学紧跟时

展的步伐,富有生命力、感染力和时代特征。因此,作为化学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平时

的教学中,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经

验出发,感受化学的亲切性和真实性,缩短与化学的心理距离,进一步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

们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

本文有鉴于此,探讨了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知识的几点做法。

一、在日常现象中教学生学习化学。

从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现象出发,引发出课堂所要解决的化学问题。例如:在学习气体的溶解度时,可

以通过讲解为什么一些重要的档案文件必须用碳素笔来书写的问题,进而引入碳的性质;从生活中打开啤

酒瓶和易拉罐时饮料会涌出的现象,来引入影响气体溶解度因素的问题;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净化

水的多种方法逐渐引入水的净化等化学知识。这样做以后,不仅仅把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和

生动,而且也培养了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和实践能力。针对农村中学教学的普遍特点,可以把初中化

学的学习和农村的实际生产劳动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的性能、使用方法和保管方

法,市场上出售的农药和化肥的配制浓度以及配制方法。把化学肥料的化学式和计算常用的氮、磷、钾化

肥有效成分的百分比含量等这些课本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结合起来去学习,使对化学知识的

学习不再那么枯燥和乏味,同时也培养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使学生们更加的热爱学习化学。

二、挖掘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教育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课堂,教师应该善于捕捉"生活素材",采颉生活化学实

例,积级开发挖掘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素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在日常生活、

社会和科技中的广泛应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素材可以来自。

1、化学史实、故事、新闻报道。

化学史实记载了化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它不仅揭示了知识本身,还渗透着科学的思想、科学

的方法以及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它可以将化学的逻辑的推演同人们认识化学运动的过程联系起来,因

而是很好的教育素材。而新闻报道直接来自现实生活,更赋有时代气息和挑战性,一些社会共同关注的热

点问题、突发的事件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素材。如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问题、抗***的消毒剂过

氧乙酸、污水池中硫化氢中毒事故、重庆天原化工厂的氯气泄漏事故、朝鲜火车相撞事件等等,这些真实

的事件可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化学,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与时俱进

2、实物、***片、影视、录像等资料。

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实物、***片,可以将化学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传统硅酸盐材料和新型无机材

料"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寻找身边的这些材料,比较各种材料的性能,进而了解它们的用途。一个用

玻璃纤维制成的闪光装饰玩具可以让学生了解光导纤维,一下子缩短了高科技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另外,

一些影视作品、科教片也可以提供更生动形象的素材,并且具有探索、发现意义,如中央电视台第10套中

的《科学与探索》节目、动画片《海尔兄弟》等。

3、自然现象、生活、生产实际、现代科学技术新发展。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生活小常识,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也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内容。化学工业生产实际和

科学技术新发展可以为学生展示化学在人类生活和发展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合成氨工业》

、《硫酸工业》、《氯碱化工》、《河水的净化和硬水软化》等录像资料也是教师身边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三、教学情境设计生活化。

建构主义强调的"情境性教学"蕴涵着应用意识,因而化学课程应该融入现代应用知识."化学源于现实,必

须用于现实." 建构主义的先驱皮亚杰认为,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就是连续不断的建构,用一句话概括

就是"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识主体积极建构的"

生活是化学问题永不枯竭的源泉。现行教材在编写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了诸如处处可见

的生动、活泼、主动的"生活中的化学"的学习材料与环境。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资

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汇报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化学";在使用教

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

学生身边的化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

当然面向学生生活、面向社会发展的化学教学生活化其基础必须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的,如果是为了达

到某个教学目的或是为了强化某个知识点而无中生有或谎称虚报的,脱离真实生活的虚假信息,将会导致

学生对某一物质、某一现象或某一情况产生错误的认识和理解,最终会影响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对其造

成妨害。

比如,《原电池》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格林太太是位漂亮、开朗、乐观的女性。当她开怀大笑的时候

,人们可以发现她一口整洁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标志;另外一颗是

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后留下的痕迹。另人百思不解的是,自从车祸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夜间失眠

、心情烦躁…医生绞尽脑汁但格林太太的病情仍未好转……后来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来看望格林太太,并为

格林太太揭开了病因。化学家发现了什么?你能为格林太太开个药方吗?

四、课堂内外联系教学 。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

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

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

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说明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可以讲述在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

***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介绍了后续几个反应后,得出谚语----"雷雨发庄稼"

的结论。在讲到NO的毒性时,补充NO作为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带着惊讶的情绪对NO

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

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

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

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我们能够从书本上更快、更多地学习到前人总结的经验,但是书本上的知识理论性强,与实际应用

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着。如果一味地注重传授知识而缺乏引导学生到实践应用,那么最终势必出现高分低能

的结果。因此平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例如,学习《卤族元素》知识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

我国部分地区缺碘而引起大脖子病的资料,然后组织组织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碘的仓库在何处?沿海

地区为什么不需补碘?我国哪些地区需要补碘?补碘有哪些方法?现在的市售食盐中必需加碘(含IO3-)

,那么怎样检验市售食盐中含碘呢?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来分析回答。现在的许多

学校都开设了研究性课程,通过研究性课程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如果我们

能结合日常生活开展一些研究性课题,将会起到更显著的效果。如地面装修选用大理石会增加氡污染,墙

面漆的使用会挥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有机物。通过调查,学生还提出了计多减少室内空

气污染的办法,如尽量少用中国传统的爆炒做菜方式,以减少油烟的排放量。室内禁止吸烟;注意家电的

电磁波污染等等,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无机材料给人们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材料世界,衣食住行都与其有关。硅酸盐材料尤其是我国水泥产量居

世界第一,增强学生的自豪感;金属的冶炼,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再生能源的开发,金属的回收可解决

矿产资源短缺的矛盾,又可减少垃圾,改善环境。无磷洗衣粉的使用,可减少污染,避免赤潮的出现。有

机化学中的烃及衍生物同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可解决白色垃圾的问题。增强人们

的环保意识。煤与石油的合理开采与使用,可解决能源问题,培养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善待地球,就

是善待自己,为子孙后代造福。化学教学中不仅有丰富的知识,更能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国情教育,培养学

生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总之,化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化学教学应回到生活中去。将生活中化学引入中学化学教学的形式是

多样的,可以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入,也可以将化学向生活拓展延伸;可以在学校的小课堂,也可以是社会

大课堂。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课程资源,只要认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素材,通过有效形式将生活中的课程

中学生活篇5

关键词:数学; 生活; 激发; 实际; 能力

《新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既然数学对人有这么多的益处,学生应该是非常乐意去学习数学,急切地投入到学数学、用数学、探秘数学的无穷乐趣之中去,但事实并非如此。记得在我校以前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你认为最枯燥的学科是什么?答案是数学;你认为最难学的学科是数学;你认为最令你头痛的学科也是数学;令你最讨厌的学科答案还是数学。为什么数学在学生的眼中,总是板着面孔、高深莫测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一针见血地分析道:“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针对此种现象,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就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数学教学的思想。提出要学习有用数学的理论。《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实用性,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初中阶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力求联系生活进行教学,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

一、注重课前准备,适当选择更多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作为知识的课前铺垫,感受数学生活现实化,激发求知乐趣。

“把旧知识作为新内容的导入,不大重视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是传统旧的教学模式的特点。由于未成年的学生理解能力及注意力有限,导致只有少许学生能够弄明白,大部分的学生仍旧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求知历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中就必须紧抓联系生活实际这关键所在。“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例如教学《平面***形的镶嵌》时,若教师脱离学生生活,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照本宣科进行教学,学生不但学得困难而且知识的遗忘率极高,更谈不上运用了。据研究表明,当把学生学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密切结合起来时,数学教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活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因此,在讲授该节课前,我事先向学生布置了以下几个问题:放学时观察马路地面上“凑拼”起来的地砖呈现怎样的***形?是否有缝隙?重合的顶点上各内角之和是多少度?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是什么?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为新课埋下伏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的亲身经历新课内容导入的过程,提前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积累生活经验。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习惯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

二、注重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进一步落实与生活实际联系。

1.联系生活实际,把应用意识贯穿于数学概念教学中。

初级数学是大量概念的集合,而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本质的特征,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广泛的背景下理解概念,关注概念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只要理解透了概念的意义,则其他的概念运用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例如:在讲授无理数的概念时,教师安排观察月份顺序: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从学生熟悉的“月份”概念开始,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点?又再观察比较年份:公元1年公元2年公元3年……公元2000年公元2001年公元2002年公元2003年……公元2006年公元2007年,进而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清楚什么是循环与不循环,再进一步利用π(圆周率)来说明具有这一特点的数就是无理数。

2.模拟一个如同现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激发其学习乐趣。

教学中适量创设与生活贴近的故事或事件,把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到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这实际上为学生设置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家中来了客人,妈妈叫小花到市场买些苹果与樱桃回来招待客人,由于前一次小花买的苹果不甜,妈妈再三嘱咐要买爽甜的苹果。一会儿,小花带回一篮苹果与樱桃,可是每个苹果孝被小花尝了一小口,小花还满怀高兴得意地对妈妈说:“我这次买的苹果个个都很甜。”(学生看到这哄笑起来)教师问:同学们,小花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如果是你,又会怎样做?经过学生的热烈交流合作,很快得出结论:当调查具有破坏性时,不允许普查。从而明确了新知识的内容提要。通过巧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具有实践机会,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又如学习“频数与频率”时可设计以调查学生喜欢的球类(足球A、篮球B、排球C、乒乓球D)作为过渡,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通过用上述表格的形式展示每位同学喜欢的球类,统计最多人喜欢的球类是什么?这样的表示方式好不好?请同学们设计一个你认为更好的表示方式。这样使得学生热情高涨,畅所欲言,有的提出打“O”,有的提出画“正”字,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对频率、频数的认识,如此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数学又怎会乏味呢?

3.恰当自编生活习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有效地运用数学的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来认识生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质的飞跃。教材中的一些习题离学生生活较远,有的甚至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处理教材,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如教学《黄金分割》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作为新知的练习:人的正常体温是37℃,那么人在多少度时,感觉上最舒适呢?学生顿感有趣,积极思考,争着回答(23℃,22℃, 25℃)教师接着问: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学生终于发现了问题,原来这就是黄金分割知识的应用(370.618≈22.8),当学生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热情高涨时,教师又提出了问题:①人体中有哪些黄金分割点?②若你是一个晚会主持人,舞台的是8米,你应当站在舞台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通过自编练习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提高数学学***头,使学生意识到应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注重课后运用,让学生在现实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中体验、理解数学,把数学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中学生活篇6

光阴似箭,岁月如俊,一晃眼,6年的光阴像云彩一般离我远去,我已初一了。带着小学的知识,带着小学的性格,带着小学的色彩,我们踏进了初中的大门,此时,我们已是名副其实的初中生。我们面临着人生中第一个转折点,又是激动,又是兴奋。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在草地里玩过家家的小朋友;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大声朗读“床前明月光”的小学生;今天的我们已经告别童年,走向青春。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初一生活。

微微的秋风带着我跨过校园的门槛,正式成为一名初中生时,我的心中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陌生的操场,陌生的笑语,陌生的面孔,还有一点陌生的气味……。

走到新的班级,崭新的面容,不一样的环境印入眼帘。一位位老师在讲台上讲的绘声绘色,挑动我心中的遐想,使我也渐渐的融入这个集体之中了。

中学的学习犹如我的书包沉甸甸的,更加艰巨。不论多艰难,我都不会退缩,会笑对困难,克服困难,更加完善自己。

我就是这样在我内心深处的那些小生灵的指引下,谱写着我的人生、创造着我的梦想、鞭策着我的理想。在那些小生灵的帮助下我已告别童年,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不管新的挑战有多难多险,我都要努力通过难关。让我们一起向着明天迈出勇敢的一步吧!加油!

中学生活篇7

唉,中学生活就是没有在小学时舒服。中学科目太多,许多人都开始偏科,我也不例外。到了八年经又增加了一门物理。刚学习时兴致勃勃,可是半个学期下来,一看到那些计算题,我的头就大了。

下午的第一节课是物理,我不禁又埋怨起来,怎么每天都上物理。其实,一个星期才四节课,但我总觉很多,几乎每天都在上,所以我在上课时一不留神就会思想开小差。就那么不巧,那节课老师说了一个重点题型。结果因为思想开小差,没有听到解题方法,布置作业时,其中有一题的题型跟老师说的一模一样。我傻眼了,这可怎么办?班级太吵,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最后我把作业往旁边一推,心想:算了,不想了,反正明天早上交,晚上回去写,要是再写不出来找别人的作业本来抄一下。

放晚学回到家里,又忘了没“借”别人的作业本。看来只有自己想了。我有个习惯:喜欢早上一大早起来写字,所以我晚上通常不加夜班。并且今晚最爱的电视剧大结局,我怎能错过。

第二天早上,我起了个大早,坐在桌子旁对着作业本发呆。不写不行,没办法,我只好拿着老师昨天讲过的习题,自己开始解答。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解答出来了!我又用这种方法解答了老师布置的作业,答案与参考书上的答案一个样。当时我高兴的劲没法说,大叫一声,结果把弟弟吵醒,虽然他骂我神经病,但我仍然很高兴,在这里我可要声明一下:虽然有答案,但没有解题思路,所以有答案也没用。现在我才发现到成功的感觉是那么好,学习又是这么开心快乐。

我现在才真正领悟到一个道理:只要你肯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并且在你成功的时候,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事物和事情都是美好的。

中学生活篇8

【中***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3―0093―01

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了大语文教学观,密切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此为契机,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学习不能仅限于书本,而应在社会生活大领域中学习语文。

一、利用媒体学语文

每个学生都有看电视、上网的喜好,而且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学手段的运用”,“利用***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这些是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见。我们地处农村,学生学习资源短缺,视野狭窄,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经常提醒学生在看电视过程中学语文,电视剧中人物精彩的台词,曲折离奇的情节,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都有必要学习。根据学习的要求,适时要求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监督,还要求学生将资料打印出来,以与大家分享,如“探索月球奥秘”和“追寻人类起源”两次语文综合性活动,都要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再将资料整理编辑,与大家分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利用其他课程学语文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人文性很强的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学好其他学科又可以反过来促进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历史、地理知识可以使学生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能引经据典,数学、物理、化学等科教材措辞严谨、内容逻辑性强,思维严密,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像英语中与汉语的不同构成 方式、语法习惯,都对开拓学生视野大有裨益。

三、利用***书、报纸、杂志学语文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它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新课标环境下老师不再是“教课本”,而是“用课本教”,也就是说师生的阅读视野要有大的拓展,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要有所作为。

1.开展好读书读报活动。开学初,我即根据新课标的推荐书目和语文教材的指定阅读书籍,要求学生或买或借,在每周的语文阅读课上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还推荐学生订阅了《中学生报》、《语文报》,《学生天地》、《读者》等报刊,我自己也将平时读书读报时发现的好文章好语句摘抄给学生共享,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要求学生阅读要与积累相结合。“初中生必背古诗文”一定要做到能脱口而出、随手写出,此外还要背一些自选的“古代经典名句”(如七年级上册有关月亮的古诗词名句)。这样,学生初中毕业时,肚子里就装了100多篇古诗文和100多则中外经典名句,使学生的语文功底不断加厚,语文能力逐步加强。

2.课前几分钟进行的短小语文活动。如读一首小诗,讲一个小故事,唱一支好歌,抄一条名言,记几条成语,一条新闻(包括学校新闻和班级新闻)。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四、利用门牌、广告、标语、对联等各种社会文化学语文

“学以致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用到语文:一个招牌、一条标语、一则广告……小到请假条,大到法律文件,语文几乎无处不在。要让语文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前提就是要学好语文。在 “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实践中,我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去搜集广告语、公司匾额、产品说明书、对联、报刊病句、荧屏错别字等,然后加以筛选、梳理,整理成各种门类的小册子,还组织了一次活动汇报会,同学们生动、风趣的演讲,让大家都感受到语文实践的无限乐趣,学生自然也不再觉得学习语文是枯燥的了。

五、利用生活实践学语文

中学生活篇9

关键词:中学物理;贴近生活;组织实验;运用物理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247-01

21世纪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面向学生、面向生活、 面向社会。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实际生活更是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唤起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平时多要求学生用物理观点观察社会的发展和周围的事物,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呢?

一、贴近生活找物理

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科课程。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感到即是生活中常见却又是很难解释清楚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惯性这一节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活动:教师手中拿着两个鸡蛋一生一熟,然后请同学们把它们区分开,同学们对这个实验会很感兴趣,在下面展开激烈讨论,有的说把鸡蛋磕破一看就行。教师提出疑问:“如果不把鸡蛋磕破有没有区分的办法呢?”同学们的议论声顿时小了,个个都陷入沉思,有的感到很困惑,有的认为不可能,这时教师告诉学生一个又简单又易行的办法。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把两个鸡蛋同时在桌面上转动,转的慢的是生鸡蛋,转的快的是熟鸡蛋,这样很快的就把两个鸡蛋区分开了,然后教师找同学上前把鸡蛋验证一下,这时有好奇心强的同学就会争着走上前来,同时有的同学产生了疑问:为什么生鸡蛋转的慢而熟鸡蛋转的快呢?这时教师抓住这个机会很自然的把学生引入到本节所学的内容上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在创造中学物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调用生活经验在创造中学物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动手实验又是物理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摇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与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用刻度尺测长度”的试验课中,教师让学生测量硬币直径的时候,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测量方法。除了课本上讲的测量方法外,有的同学还想到“滚轮法”:就是将硬币沿直线滚动一周,用刻度尺测出起点与终点的距离记作L,则硬币直径利用公式D=L/π 求得,还有的同学想到“绕线法”:就是用一弹性不大的棉线沿硬币边缘绕硬币一周,测出周长记作L则硬币直径利用公式D=L/π 求得,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利自己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验,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中学生活篇10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被***同志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中国教育史上树立起了一块伟大的丰碑,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教育理论宝库,将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陶行知先生在《晓庄三周岁》的报告中,把“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整套生活教育理论系统地确立了下来。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命脉。什么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讲“是生活就是教育”,并具体分析是什么生活就是什么教育。好生活好教育;坏生活坏教育;认真生活认真教育;健康生活健康教育;非健康生活非健康教育;劳动生活劳动教育;科学生活科学教育;艺术生活艺术教育;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给生活的确切定义:“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包含三方面涵义:一是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二是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我深深体会到投入课程改革,抓好语文教学,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当前语文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生活,鼓励学生走向生活,课程面向生活,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语文回归生活,一句话,教师要开辟生活化语文课堂,尝试生活化语文教学。

新一轮课改,目标在于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所有教都是为了学;要明确教学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师生发展;体现评价的人文关怀,改革教学评价,实现评价的本质功能促进发展等新课程理论。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崭新教学观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课改落到实处,促进课改向纵深发展。因此,我们在中学语文课改中,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着力构建生活化语文课堂,运用生活化教育资源,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建构生活化语文课堂。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生活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又做出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论断。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小学语文新课程实现了生活化拓展,学生利用自己经验学到的和教育者试***带给他们的一切,都是语文课程,语文教育不能与生活脱节,语文学习和生活息息相通,天然联系在一起。正如语文大师吕叔湘先生说的“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转贴于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特点,体现母语学习性质,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着力建构生活化语文课堂,或把生活引入课堂,或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语文。我设计贴近生活、生动形象、实在有趣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置身生活场景,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从语文小天地步入生活大课堂。我们注意课前向生活开放,课中再现生活。

生活化语文教学尝试,让学生积累“生活中获得的语文材料”,课堂上大胆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加以解决,初步实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目标。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资源

现代课程新理念认为,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书、报刊、音像资料、网络信息、风俗习惯、文史掌故、时事新闻、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能感悟语文、体验语文,从而才会充满兴趣学习语文。因此,我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教材内容实际,充分运用生活素材,大力开发教学资源,使生活化教学资源不断输入语文课堂,从而有效实现将生活引入课堂、将语文延伸到生活实际的目标。

三、尝试生活化语文实践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已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面向社会,课程内容反映社会、科技发展水平。联系语文生活实践,鼓励师生走向走活。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我坚持课后向生活延伸。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把学生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

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同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相映成趣,除了学校、班级平常的活动,学生平时的观察,已有的兴趣之外,学生还应当有一种丰富的、多方面的语文生活,教师要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在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了解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一方面可以拓展课程时空,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在与世界的沟通中感受生命的崇高,领悟人生的意义,使精神日益丰富、健康纯洁。

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要提倡自主合作学习,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将来才能得以生存。要注重实践体验,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培养素质,鼓励创新,加强阅读写作训练和语言文字综合运用。把部分语文教学内容加以改革,适当加以开放,让学生倾力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步入生活大课堂;使学生语文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让学生不仅能学语文,而且会在生活中灵活用语文。祖国语言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雄居世界最大语种,学生学好语文再学外文,学好普通话再了解地方活,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和走出国门打下坚实语文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学生活10篇

学习

工会工作总结报告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工会工作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工会工作报告优秀7篇,工会工作总结范文模板大全。一、扎实做好厂务公开工作,切实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公司工会高度重视厂务公开工作,把厂务公开工作作为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开展,为深化

学习

患者安全10篇

阅读(16)

由于患者身体状况不佳,行动能力下降,判断力减退,以及对住院环境不熟悉,容易引起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发生坠床的危险。1.2预防措施①作好安全教育,特别是对病患家属的宣教,作好陪护工作。②对于意识不清或有意识障碍者一定要使用床挡。③

学习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仓储物流每日工作计划,仓储物流月总结。专业课程:物流概论、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国际物流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采购过程演练、

学习

文艺晚会致辞模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文艺晚会致辞模板,内容包括适合文艺晚会致辞的句子,经典文艺汇演致辞稿写作方式。八月的北京繁花似锦,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隆重开幕。从“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成功举办,到中华健儿“奥运”奖牌的历史性突破,乃至数万

学习

班组愿景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班组愿景10篇,内容包括智慧小组班组愿景范例范文,班组长个人工作愿景短句。

学习

营销推广工作计划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营销推广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全年营销推广计划模板,市场推广方案与营销计划书。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社会亟需大批优秀的营销策划人才。如何能缩短学校与企业社会需求的差异,如何能使我们的营销策划课堂更具职业性,是高职教

学习

校运会解说词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校运会解说词10篇,内容包括校运会解说词50字内总结,校运会各个项目解说词。乙:十月的我们放飞理想,绽放多少纯真的希望。甲:乐曲阵阵,彩旗招展。乙:群情激昂,龙腾虎跃。甲:一片欢乐的海洋,乙:一方神奇的热土。甲: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面

学习

关于咏雪的诗句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咏雪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咏雪的古诗词大全有哪些,自编一句咏雪诗句。一、咏梅诗歌在中日的发展自弥生时代,梅花从中国传播到日本后,梅花的身影便在和歌中频频出现,梅花最开始在和歌中被日本人歌咏是受汉诗中梅花诗的影

学习

证券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证券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关于证券公司工作计划汇总10篇,证券公司工作计划怎么写。第三条营销团队应在每年初制订出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制订营销方案,并与相关合作银行签订当年的营销合作方案。新成立的团队,必须在

学习

宝宝满月祝酒词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宝宝满月祝酒词,内容包括宝宝满月酒祝词大全,祝福孙子满月的祝酒词。2.小儿满月,摆酒志庆。真诚邀约,好友亲朋。分享喜悦,传达祝福。快乐同乐,幸福同福。酒要喝好,饭要吃饱。美味共享,添福添寿。3.喜鹊叫喳喳,喜事到咱家,千金出世乐

学习

创先争优活动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创先争优活动总结,内容包括创先争优活动计划集锦8篇,学校创先争优活动总结。争先创优,关键在人。为把“争先创优”活动落到实处,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从自身建设着手,形成了调动全局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

学习

古诗鹿柴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鹿柴10篇,内容包括古诗鹿柴诵读,古诗鹿柴100首。fǎnyǐngrùshēnlín,fùzhàoqīnɡtáishànɡ。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2、《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

学习

槐花树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槐花树10篇,内容包括槐花树介绍大全,槐花树的花是怎样的。长大以后有了婆家,到了槐树开花的季节,我意外的在婆婆家的饭桌上又看到了槐花馅的饺子。婆婆看我哑然的表情,热情的说:“怎么了?不喜欢吃吗?你吃看看,很好吃呢。”我迫不及

学习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青玉案元夕辛弃疾10篇,内容包括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原文,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繁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学习

网络改变生活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改变生活10篇,内容包括网络改变生活方式的事例,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瞧,是网络改变了我的生活,它使我生活在一个方便快捷的世界里。网络对我的用途——我现在已是一个初中生,自然在学习方面也得靠网络这个好帮手了。每次

学习

感谢生活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感谢生活10篇,内容包括感谢好生活,感谢生命感谢生活。感谢生活赋予我的每一件礼物……感谢父母赋予我一个美满的家庭,让我在这个美好的家庭中健康成长,让我体会到伟大的父爱和母爱。感谢学校让我生活在一团结的班级体,让我在这

学习

微笑着面对生活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微笑着面对生活10篇,内容包括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方法,微笑着面对生活范文。有人说:“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我很赞同他们的观点。微笑是人类很美好的一种表达方式,你温文尔雅的一笑总会让对方感到愉悦,这种微笑搭起了人

学习

我的业余生活作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业余生活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的业余生活作文,业余生活作文共10篇。安徽淮北相山区淮北市实验小学五年级:董欣?

学习

悲惨的大学生活10篇

阅读(18)

一、小说《悲惨世界》和电影版《悲惨世界》(一)小说《悲惨世界》《悲惨世界》于1862年发表,是一部长篇小说,是19世纪最负盛名的小说之一。小说时间跨度很大,从拿破仑战争开始延续到结束后几十年,小说展现了法国的***治、历史、哲学,也展现了法

学习

中学体育说课稿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体育说课稿10篇,内容包括中学体育说课稿模板范文,中学体育说课10分钟范例完整版。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公用的教学研文本,是教学研合一的载体。我们在设计讲学稿时遵照了东庐讲

学习

生活中的小窍门作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生活中的小窍门作文10篇,内容包括生活小窍门作文,作文生活中的小窍门500字。(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中学美术工作计划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美术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中学美术工作计划,下学期八年级美术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