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鹿柴10篇

古诗鹿柴篇1

zuò zhě:wánɡwéi 作者:王维

kōnɡ shān bú jiàn rén,dàn wén rén yǔ xiǎnɡ。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fǎn yǐng rù shēn lín,fù zhào qīnɡ tái shànɡ。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古诗鹿柴篇2

    读准字音。

    在古诗文中,有些字不常见,有些虽是常见字,但读音与现今汉字的发音完全不同。

    例:给下列诗句或诗题中加点的字注音。

    (1)《鹿柴》

    (2)万条垂下绿丝绦。

    (3)萧娘脸薄难胜泪。

    (4)燕山月似钩。

    《鹿柴》中的“柴”读“zh伽i”,不读“ch佗i”;

    “绦”读“t 佟o”,不读“ti佗o”;“胜”读“sh佶ng”,不读“sh侉ng”;“燕”读“y佟n”,不读“y伽n”。

    了解词义。

    读懂一首诗的重要一环是理解诗句中词的含义,特别是对古今意思差别比较大的词要着重理解。

    例: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忙趁东风放纸鸢(yu佟n)。

    (2)舂(ch侪ng)锄扑扑趁春晴。

    (3)留取丹心照汗青。

    (4)小溪泛尽却山行。

    第(1)句中的“纸鸢”是“风筝”的意思。第(2)句中的“舂锄”不是什么锄头而是白鹭鸟。

    第(3)句中的“汗青”是指史书或史册。第(4)句中的“却”不是表示转折而是“再”的意思。

    了解诗文的创作背景。

    弄清诗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创作了怎样的诗,对于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唐朝诗人杜甫所作的《闻官***收河南河北》一诗,是诗人在饱受战乱之苦后写的,了解创作背景后再来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喜欲狂”的感情就容易多了。

    朗读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掌握诗歌的节奏。

    朗读诗歌时要注意节奏。如五言诗可按以下三种方法诵读:

    一是“二二一”(三拍),如:床前/明月/光。

    二是“二一二”(三拍),如:举头/望/明月。

    三是“二三”(两拍),如:君看/一叶舟。

    七言诗有这样几种读法:

    一是“二二二一”(四拍),如:梅子/金黄/杏子/肥。

古诗鹿柴篇3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鬼雄:鬼中的英雄;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消灭秦***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当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各抒己见

有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项羽完全可以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有人说:“项羽经受不了失败和挫折的考验,更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还有人说:“项羽的行为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才是大丈夫的尊严所在。”你怎样评价项羽这个人呢?

赠花卿

[唐]杜 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闻。

【注释】

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卿:尊称;锦城:即锦官城,指四川省成都市;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在此指代音乐;纷纷:繁多而纷乱,此处形容乐曲轻柔悠扬。

【今译】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哪能听见几回。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成都音乐繁盛,日日奏个不停,乐声到处飘传。后两句笔锋一转,说此种音乐只有天上才有,人间难以听到,从而赞美了音乐的高超优美。

我问你答

这首诗是杜甫来到花敬定府上,听闻悠扬动听的乐曲后,即兴挥笔写下的。而成语“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汤问》,讲述的是俞伯牙和和钟子期的故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可人们常说:“知音难觅。”真正的好朋友真的很难遇到吗?你觉得呢?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的曲调名;汉乐府:汉朝的音乐机关,汉乐府的任务除了将诗谱上曲以备庙堂宴享时使用外,还采集了各地名歌供统治者欣赏;晞:晒干;布:散布;德泽:恩惠;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同“花”。

【今译】

园中的葵花生长得郁郁葱葱,葵叶上晶莹的露水等到太阳一晒就会蒸发。阳春三月,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常常害怕秋天的到来,因为那时华丽的葵叶就要枯黄败落了。时光流逝就像千万条江河滔滔东流奔向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回头西归呢?如果少年时光不及时努力,到年老体衰时只能白白地悔恨、悲哀。

【赏析】

这首诗用春去秋来、流水不返作比喻,说明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道理,鞭策人们应该珍惜少年时期的美好时光,及时努力,有所作为。

经验交流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小朋友,平日里你是如何珍惜时间的呢?写下来发到邮箱xx3zwzk

里告诉,让告诉更多的小朋友吧!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不适:不悦,不快。

【今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赏析】

诗人为排解不悦的心情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感慨。有人认为夕阳是残老末路之意,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千百年来,此两种观念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畅想老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句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恋,也是诗人借此抒发内心的无奈感受。可是,有一首歌唱得好,“最美不过夕阳红”,唱的是人到老年依然是生活美满幸福,看不出一丝伤感的情怀。小朋友,如果有一天你老了,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生活呢?

鹿 柴

[唐]王 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下的一个乡村小寨,“柴”同“寨”;空:空旷;闻:听见;返景:即“返影”,落日反照的阳光;景:同“影”,日光;复:又;照:映照。

【今译】

空寂的山中看不见人的踪影,只是偶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落日的余晖反照到密林的深处,又映照在地面的青苔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鹿柴傍晚时分独特的幽静景色。那空山中偶然听到的人语声,那密林深处偶然照到青苔上的一缕斜阳,的确给游人带来了无比清幽的美感。

古诗鹿柴篇4

关键词:蒿类;诗经;意象

子曰读《诗经》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诗经》多利用植物“比兴”,其中的蒿类植物是一个重要类别。笔者统计《诗经》中有大量的关于蒿类植物的记载,其中蒿、蒌、艾、萧、蓍、蔚、芩、苹、莪均是指蒿类植物。

1.蒿

《诗经》中可见凡二例。即“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小雅・鹿鸣》),又“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小雅・蓼莪》)。 “”即香蒿也,《尔雅》、《毛传》皆注蒿,也。郭璞云,今人呼为青蒿,香中炙啖者为[2]。《蓼莪》中用蒿的三个种类来起兴以表达一种忧虑的心情。

2.蒌

出自“翘翘错薪,言刈其蒌。”(《周南・汉广》)句。陆玑指出“蒌”即蒌蒿,说“其叶似艾,白色,长数寸,高丈余,好生水边及泽中”[3],蒌蒿为多年生本草,植株有香气,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各省,因古今皆食之,而且《救荒本草》中称蒌蒿可解河豚毒,蒌蒿被视作是食用功能和药用功能俱全的良草。

3.艾

在《诗经》中不乏此意象,共八例,但是所表达的含义不同,多为动词,仅在《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中表达蒿草植物之意。艾,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全草可供药用,叶可制成艾绒,供针灸用[4]。 《王风・采葛》中用艾来表达三年时间,因艾草长得越久越好,最久者可达到三年。

4.萧

于《诗经》中凡五见:出自“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又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曹风・下泉》),又“岁聿云莫,采萧获菽。”(《小雅・小明》)“取萧祭脂,取羝以,载燔载烈,以兴嗣岁。”(《大雅・生民》),再《小雅・蓼萧》每一章的开头均有出现“蓼彼萧斯”。萧,艾蒿也。其中《王风・采葛》、《曹风・下泉》、《大雅・生民》、《小雅・蓼萧》等篇中的萧意象都是有表示有香气的青蒿,是一种用为祭祀的香料。而其中《王风・采葛》中的萧,因其生长的规律的原因,用于表达时间长的意象,此处的萧和上下章中出现的“葛”和“艾”一样都是表示时间的起兴。诗人使用一种重章叠唱的方式,用以表示想念之深切。

5.蓍

出自《曹风・下泉》篇的“冽彼下泉,浸彼苞蓍”。蓍,多年生草本,其根茎极细,全草可以入药,其茎、叶可以用于制作香料。在占卜者眼中将筮与蓍视为占卜工具,筮与蓍被认为是具有神性的植物。因此,在古代文学中凡出现“蓍”字,多跟祭祀和祈神有关。

6.蔚

出自“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小雅・蓼莪》),《尔雅》清楚的指出“蔚”即牡蒿,谓其为“蒿之无子者”[5]。陆玑云“三月始生,七月华,华似胡麻而紫赤。八月为角,角似小豆角而长。一名马新蒿”[6]。当时牡蒿的用途不大,因此《小雅・蓼莪》中,诗人用牡蒿来比喻自己无为而有违父母的期望。

7.苹

出现在《小雅・鹿鸣》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郭璞、郑玄及《尔雅》均称“苹”为蒿。陆疏云:“蒿,叶青白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7]《鹿鸣》以苹为起兴。《毛传》:“鹿得苹,悠悠然鸣而相乎,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苹是鹿所喜欢取食的植物。”[8]

8.莪

见于《诗经》中凡两处,分别是“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小雅・菁菁者莪》),及“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小雅・蓼莪》)。陆玑云“莪,蒿也,一名罗蒿。三月中茎可生食,又可蒸,香美,味颇似蒌蒿。”[9] 这两首诗中的莪均是指那种生长的很茂盛很鲜嫩的一种蒿,以此比喻生命力旺盛的那种状态。

9.芩

在“呦呦鹿鸣,食野之芩”(《小雅・鹿鸣》)中出现,芩即黄芩,陆玑云:“茎如钗股,叶如竹蔓,生泽中下地咸处,为草贞实,牛马亦喜食之”[10]。此处的“芩”和上两章的蒿一样用于比兴。开篇就营造了一种主客相互交谈、宴饮,关系融洽的气氛。

10.蘩

出现在“于以采蘩,于沼于。”(《召南・采蘩》)中。疏传:“蘩,皤蒿也。”[11],“凡,艾白色为皤蒿,今白蒿也。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12]诗一开篇就描写了忙于采蘩的宫女们,她们来往于池沼、山涧之间,那是为了即将开始的宗庙供祭做准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蒿类植物在《诗经》中的确多次出现,那么为什么蒿类植物在《诗经》中频繁出现?笔者析其原因有三:

第一, 蒿类植物的常见性

蒿类植物是多年生的草本,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野草类别。“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那嗷嗷叫的鹿儿在吃着原野上的蒿,此处的蒿是生长在原野上,而 《召南・采苹》中的蒿又是生长在南涧。《诗经植物***鉴》也记录了萧的分布,一般是在蒙古、甘肃、河南、四川、云南等海拔低处,艾则分布在中海拔的之荒地、路边、山坡、草原等地区[13]。可见蒿类植物不但分布区域很广泛,而且生长的环境也很普通,因此蒿类植物在当时是随处可见的。

第二,蒿类植物的物用价值

蒿类植物具有食用价值及药用价值,虽然它们是很容易找到的野草,却也能得到人们更多的宠爱。蒿类植物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不但马、牛、鹿喜欢吃,蒿类也一直是人们喜欢的一种野菜。人们把食物写进文学中,表达对自然、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激。在通过对蒿类植物的渐进了解,人们发现了蒿类植物同样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当人们饥饿时,可以拿蒿来充饥;当人们生病时,蒿类又可以拯救其性命;蒿类可以养活他们的牲口,还可以拿来当柴生火。蒿类植物有如此多的功用,也因此为大家所喜爱,把蒿类作为礼物馈赠他人,也体现了人们对蒿类植物的推崇。

第三,蒿类植物的象征意义

“蓼蓼”的莪和萧,“菁菁”的莪都是草类中的高大茂盛者。这类植物都以其高大、茂盛引起先民们的联想,蒿类让人们遐想到的的是正直的、积极的君子,是《鹿鸣》中愿意与宾客们分享的君子,是《菁菁者莪》中乐且有仪的君子,是《蓼莪》中那个想要赡养好父母的君子。因蒿类植物具有芬芳的香气,属香草,故常用于祭祀场合,所以这也是一种祭祀的文化信息符号。

蒿类植物在先秦文学中的频繁出现,当然对后世文学也很有影响。在王维《春园即事》中有“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一句。诗歌中体现诗人安逸闲适的隐居情怀。而在杜甫的《秋雨叹》组诗其三中有“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一句,诗人从广阔的外界回到了自己的陋室之中,虽暂时将现实隔于门外,可他仍心系天下,故有“稚子”一句对其反衬,表示他对现实藩篱渴望突破的心情。可见后世对蒿意象也有了扩充,赋予了蒿类植物隐逸思想。蒿类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发展和影响,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之处。

注释:

[1]张燕婴注.论语[M].中华书局,2006,1:268

[2](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35.

[3]引自《诗经植物***鉴》,潘富俊注.诗经植物***鉴[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1:29

[4]金启华等编. 诗经鉴赏辞典[M].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0,1:183

[5]《诗经植物***鉴》,潘富俊注.诗经植物***鉴[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1:247

[6]引自《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撰.诗三家义集疏[M].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3:724

[7]同上,P552

[8](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556

[9](清)王先谦撰.诗三家义集疏[M].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3:724

[10]同上,P554

[11]同上,P70

[12]同上,P70

[13]引自《诗经植物***鉴》,潘富俊注.诗经植物***鉴[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1:127

参考文献:

古诗鹿柴篇5

1、《鹿柴》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2、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来源:文章屋网 )

古诗鹿柴篇6

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谢榛《四溟诗话》)诗人的主观感情是由客观外在之景而引发出来的,是融化、寓含在景物描写之中的。即所谓的“景中情”,要求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水***般地交融在一起,这才是诗歌的“妙”境。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诗写作者风雪之夜投宿山村的情景。暮色苍茫,苍山的轮廊愈来愈模糊:天气寒冷,山村的茆舍显得更加萧条冷落。“苍山”“白屋(茅草屋)”是荒漠的山村景象。“柴门闻犬吠”一句,则在“白屋”的全景中突出了“柴门”,投宿人愈走愈近,“白屋”的“柴门”已依稀可见。但作者又不直写所见,而是通过一个“闻”字诉诸于听觉,写从柴门外传来的狗的叫声。狗叫,即衬托出山村凄凉荒寂的环境气氛,又点明了陌生人投宿的情事。这句诗写得生动、真实,勾画出了特征性的山村景象,“风雪夜归人”是全诗的主句,画面的中心。显得十分醒豁,诗人以“风雪”为背景,突出了“夜归人”的形象。时至夜晚,风雪交加,苍山茅舍已蒙上了一层白色。这时有人顶风冒雪,沿着崎岖的山路,向着“白屋”的“柴门”走来。虽然夜色沉沉,但那茫茫的白雪,却映照出他清晰的身影。这句诗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蓄意丰富,耐人寻味。

二、寄情于物,托物言志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开创了咏物诗体的先河。而后唐人咏物诗歌的灵魂就是托物寄兴。这种“寄情于物,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诗人吐露自己人生理想与追求的载体,是诗人的“自画像”。例如号称“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名作《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此诗是诗人因上书议论***事,触怒了皇后武则天,被陷下狱。在狱中听到蝉声有感而作的一首咏物诗,首二句以蝉起兴,即物咏怀。三四句由蝉说到己身。“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这联诗乃全篇警策,具有“托物寄兴”的特点。诗人抓住寒蝉羽弱、声寂的特征,刻画了它在秋天艰苦挣扎的情状。看似写蝉,实则以蝉自喻,托物寄兴。蝉在秋天的艰难境遇,正象征着诗人自己的不幸遭遇。诗人借咏蝉寄托了自己“患难”中的愤慨,既蕴藉含蓄,又写得气势非凡。以蝉自喻“托物连类以形之”“借物引怀以抒之”。

三、寓动于静,以动衬静

古诗鹿柴篇7

[论文摘要] 王维“辋川诗”之《竹里馆》,意境清远、形象鲜明、语言自然精炼,以王士祯“神韵说”的三个层面对其加以品读,我们更能体会作品“兴会神到,天人圆融”之美,同时可以更为透彻地理解“神韵说”的精髓要义。

王维晚年将其在辋川别墅与裴迪吟咏山川景物的各二十首诗合编为《辋川集》,集前王维序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1]集中诸诗,皆系题咏别业诸景,寄寓闲适之情的作品。而清初文坛盟主、一代诗宗王士祯标举“神韵说”,在其《蚕尾续文》中说:

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通其解者,可语上乘。[1](P83)

可见渔洋先生对王维推崇备至,在其编选之《唐贤三昧集》中选王维“辋川诗”十五首,《竹里馆》便是其中之一。王士祯“神韵说”之要旨可概括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从审美角度看,“诗之美”乃是“传神”与“余韵”的结合;第二个层面,从意境角度看,“诗之境”乃是“禅境”与“诗境”的融通;第三个层面,从创作角度看,“诗之作”乃是“兴会”与“性情”的共鸣。笔者拟由此三个层面,深入赏析《竹里馆》,以期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更为确切地理解王士祯“神韵说”之特色。兹录王维原诗如下: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诗之美:“传神”与“余韵”的结合

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3]洵为的评,揭示了王维诗富于诗情画意的特征。绘画是以线条、颜色为媒介,具有诉诸视觉的具体形象,可以使观画者直接感受到;诗歌则是以语言为媒介,无法被读者直接感受到,但是诗歌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自行在脑中描绘一幅有色彩、形貌的***画,而且因个人的品味、兴趣、想象力、文字敏感度等等的不同,有时甚至能赋予诗歌更丰富高远的意涵。王维“诗中有画”,就是因为他擅长使用平淡、清丽的语言,塑造生动活泼的意象,唤起读者的联想想象,组或一幅生动的***画。

以《竹里馆》为例,王维对竹林中纷扰变幻的景物,略去次要的部分,只抓住其主要特征,如“幽篁”、“深林”、“明月”等景物,用素描的手法勾画出来,不假雕琢,不加藻饰,留给读者充裕的想象空白。但若单是白描,则会流于平淡寡味,所以王维又用“独坐”、“弹琴”、“长啸”等动态之行来与超远清寂的静态之景相配合,从而表现出个人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唤起读者类似的经验,使之进入作者营造的情境中并且感同身受。

通观全诗,读者眼前仿佛可见一幅“幽篁***”:一片茂密修长的竹林中,幽静空寂,一人闲坐抚琴,打破林中寂静的是那悠远的琴声和自得的长啸,不论有无其他人经过或是朋友到访,这些都不要紧,因为皎洁月华映照身上,以月为友便不孤单。短短二十个字,塑造出极其鲜明的意象,将外界景物与诗人内在情感融为一体,自然入妙、意境浑融。

二、诗之境——“禅境”与“诗境”的融通

欣赏《竹里馆》,若仅见其诗意的清幽、孤寂,则只见表层;若见其入禅,觉得“身世两忘,万念皆寂”[4],则仅得禅的消极面,未臻禅悟之境。究竟禅宗对王维及其诗的影响在哪里?禅对诗趣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让诗富有了无穷意蕴,二是让诗富于含蓄性,三是让诗具有神秘性。

《竹里馆》运用动静相衬的手法写景抒情,首句写静境,次句写动境,三、四句也是一静一动,而愈见动中之静。与《鹿柴》不同的是,本篇不着重写景,而是侧重写人,写诗人的自我形象。诗中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清幽空寂的月夜、竹林为背景,把外物(幽篁、深林、明月)与人的活动(独坐、弹琴、长啸)结合起来,突显出与空寂之境相伴的空寂之心,但是诗人的心虽然空寂,却不颓废感伤,而是拥有超然物外、潇洒绝尘、悠然自得的情趣。在诗人与自然身心交融、化而为一的时候,其心境也进入了心如朗月、性似幽篁的禅悟之境。诗中无一字提到空寂、虚静,却在描述自然的神奇美妙时,予人以幽远深邃、朦胧迷离的感受,而这感受是似有似无、若即若离、隐约而无法确切捉摸的,因此又使之沾染了神秘色彩。

总之,王维诗中“空寂”之美,是受禅宗“不立文字”的影响,《竹里馆》的一静一喧,既给人以直观的美感,又传达出圆融一体的机趣,创造出浑然一体、生动活泼、情景交融的诗歌意境。

三、“兴会”与“性情”的共鸣

王维在《竹里馆》中安闲自得地弹琴、长啸,浑然忘我,不觉时间流逝,这种“时间的超越”正是人与自然浑然交融的表现,正是由于超越了时间,诗人方能超乎悲喜,从而获得心中的静定。

人对自然的态度或曰方式可分为介入和静观二种,而人欲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则务必摒除造作和干涉。王维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在没有人为干扰、自由无碍的环境中,芙蓉花纷纷开放,又纷纷凋落,自在而又自得,这正是王维在包罗万象的世界中静观自然、泰然处之的人生观之写照。

由于日常生活的繁琐、重复、单调、无聊,使人类渴望找到一片心灵的休憩所,而只有将被生活拘束、束缚的经验,转化为不为所拘、别开生面的经验,方能超然物外,最后达到浑然与自然统一的原始生命之和谐。王维的“辋川诗”均有这类想法,他甚至不加掩饰地表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人生态度,从而做到“超越时间”、“摒除造作”、“转化经验”,而达到人天圆融的境界。

“人天圆融”有几个典型特征:首先,是自足之乐。《竹里馆》中作者“独坐幽篁”,“弹琴长啸”,不欲人知,以月为友,显现出其性情旷达、人格高洁。其次,是逍遥之趣。《竹里馆》所追求的境界正是诗人与天地寂然感通、浑然同化的消遥之趣。再次,是无言之美。禅宗主张“不立文字”,与道家“得意忘言”异曲同工,他们并非完全排斥文字,而是以文字为工具,借由文字表达的直觉达到自我感悟的目的。王维《竹里馆》没有独白、对话,没有激愤之情,也没有婉转藻饰,有的只是作者与明月之间的心灵交流沟通,这是人心与天机交融的写照,也显现出“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无言之美。最后,是朴素之心。《竹里馆》从“独坐”、“弹琴”到“长啸”,诚恳、实在、自然,毫不矫情作态,因此表现出物与人之间交融无间的和谐之美。

王维诗上承陶谢,又融入其画家之思及禅宗之趣,造就了其诗意境清远、形象鲜明、语言自然精炼的特征,带领着唐代山水田园诗进入全盛时期。通过对其辋川诗的品读,我们可以更为透彻地理解王士祯的“神韵说”。

参考文献

[1](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241.

[2](清)王士祯著,(清)张宗柟纂集,夏闳校点.带经堂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古诗鹿柴篇8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卷飘香伴我行>>。

同学们!在祖国和平的蓝天下,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我们比先辈拥有了更优越的学习条件,能遨游学海,向书山攀登。我们成了新一代的读书人,志存高远,只争朝夕,我们要在学好课本知识后,博览群书,在书中读李白的潇洒,读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感味冰心的意切情长。历经苦难的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

我们又何尝不是呢?读书带给我们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灵的和平,精神的慰籍。朋友可能离去,书却是最忠诚的伙伴,不仅如此,读书使我们逐步建立起和古今中外伟大作家之间的交流,依他们的指引,历史的大门为我们敞开,未来为我们展现理想的蓝***。

有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灵性。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所以,热爱读书吧!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那样,热爱读书,阅读撼人心弦的高贵作品,让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礼仪规范;而读一本坏书,则使人心胸狭窄,使人不知羞耻,使人自私残暴。

有这样一个故事,俄国的罗蒙诺索夫小的时候,最希望得到一本书,他是渔民的儿子。白天,他跟父亲打鱼,晚上,躲在板棚里看书。有一天,罗蒙诺索夫和父亲在海上打鱼,忽然,一阵狂风,大海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况十分紧急。

他不顾一切,沿着摇晃的桅杆爬上去,很快把吹落的帆篷扎结实了,渔船恢复了平稳。狂风过去后,父亲把他拉到身边,笑眯眯地说:“孩子,我要奖赏你的勇敢,给你买件鹿皮上衣,好吗?”罗蒙诺索夫摇摇头。“那你要什么呢?”“我要买一本书,爸爸,其它我什么都不要。”“难道一件鹿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爸爸,我想要一本好书,什么知识都有的书。

比方,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黑夜过去就是黎明……

父亲和水手们听了,都惊奇得睁圆了眼睛。长大后,罗蒙诺索夫成了俄国着名的科学家、诗人、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科学研究范围很广,涉及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在科学研究的同时,他又进行文学创造和语言学、历史学研究,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作品。

听了这一个故事,亲爱的同学们你一定会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启迪吧。在新的世纪中,愿同学们都来与好书作伴:文学的、艺术的、知识的、科技的、思想的、生活的……

只要是好书,就开卷有益;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使我们的知识渊博;只有与书作伴,思想才不贫穷、不孤独,身心才能得到陶冶,生活才能充满情趣。今天我们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温馨里,畅游在 古今诗词的海洋中,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到***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我们感受着诗词的情怀,想像着诗词的意境,接受着诗词的熏陶,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关心海底小人鱼的悲惨命运。对小裁缝的聪明而感到敬佩。

古诗鹿柴篇9

1、看***识词

东南   西北   苹果    香蕉   西瓜   芒果   菠萝  桃子    

梨子   草莓   花朵    青草   树叶   飞机   汽车  风车

2、看***数学

(1)6――10的合成与加法   (2)10以内分成与减法  

(3)复习5以内的合成与加法

3、英语口语

早上好good  moming   晚上好good evening 老师早上好good moming teacher

点头yes   摇头no   你好hello   谢谢你thank you  对不起 sorry

4、 古诗

《相思》  《春夜喜雨》 《古朗月行》 《鹿柴》

5、儿歌

《小熊过桥》《庆“六一”拍手歌》《放风筝》《爬山安全》

6、三字经、弟子规继续往下教

7、成语接龙继续往下教

8千字文雁门紫塞――林皋幸即

9、故事

《四季童瑶》《春天的秘密》《香蕉是怎么种出来的》《小蝌蚪找妈妈》

10、音乐舞蹈

《宝贝向前冲》《快乐的00后》《春天在哪里》《蓝天下的爱》

11、游戏

古诗鹿柴篇10

一、为匈奴王后裔。据《前秦录》及《广韵》所载,汉朝时匈奴休屠王太子(石+单)事汉武帝,武帝把太子(石+单)化妆成金色人祭天,并赐姓金。

二、南北朝时,北方羌族和朝鲜半岛的新罗国皆有金氏。据《新唐书》记载,新罗国王姓金。

三、改姓,《吴越备史》载,五代十国时,吴越人为避国王钱之名,改刘氏为金氏。

[家族名人]

金圣叹 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为文怪诞,性情狂傲,不求功名,以著述为务,评天下才子书有六,一《离骚》、二《庄子》、三《史记》、四《杜诗》、五《水浒》、六《西厢》,其评语流传甚广。

金岳霖 湖南长沙人,字龙荪。哲学家、逻辑学家。1914年清华学堂毕业。留学美国,1925年回国,1956年加入中国***。后任中国逻辑学会会长。著有《形式逻辑》(主编)等。

[地望分布]

江苏彭城郡。

一、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毕公高之裔孙毕万,在晋国为大夫。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封毕万于为邑(今山西芮城县)。毕万裔孙魏斯与赵、韩三家分晋,各自建国,魏斯建魏国,都安邑(山西夏县),为魏文侯,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所灭,原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名为氏。

二、据《史记》记载,秦国穰侯魏冉,本出自芈姓,后改为魏氏。

[家族名人]

魏无忌 即信陵君。战国时魏昭王的幼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天性仁厚,好养士,有贤名,曾用侯嬴计,却秦救赵。秦伐魏时,率领五国兵归救魏,大破秦兵,威震天下。

[地望分布]

河北巨鹿郡,山东任城郡。

一、以地名为氏。据《姓苑》所载,上古有陶唐氏(尧帝),居于陶邑(山东定陶县),其后有陶氏。

二、以官为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殷民七族,其中有陶氏,即掌管制作陶器的工匠。又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朝初年,虞阏之父虞思为陶正,即掌管陶器制作的官职。其后有陶氏。

[家族名人]

陶潜 东晋浔阳柴桑人,陶侃的曾孙,一名渊明,字元亮,安贫乐道,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世称靖节先生,诗名尤高,堪称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地望分布]

河南济阳郡,安徽丹阳郡,江西浔阳郡。

姜氏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之一,炎帝就是姓姜。

一、以地名为氏。据《说文解字》及《元和姓纂》所载,神农(炎帝)生于姜水,故以为姓。姜太公(姜尚),封于齐国,后为田和所灭,子孙分散,遂为姜氏。

二、据《诗经》所载,相传周族始祖后稷之母为姜,乃姜姓有邰氏之女。

[家族名人]

姜 传为有邰氏之女,帝喾妃,周始祖后稷之母。于野外践踏巨人足迹而生稷。见《史记・卷四・周本纪》。或作姜原。

姜夔 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宋鄱阳人。终生未出仕,常往来于鄂、赣、皖、浙、苏之间,后病死于杭州。姜氏精通音律,常自度曲,工诗,词尤精。夔词以句琢字炼、清丽婉约见胜。在《白石道人歌曲》六卷中,有十七首词曲均有古工尺字旁谱,为研究词乐的重要资料。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等。

古诗鹿柴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古诗鹿柴10篇

学习

创先争优活动总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创先争优活动总结,内容包括创先争优活动计划集锦8篇,学校创先争优活动总结。争先创优,关键在人。为把“争先创优”活动落到实处,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从自身建设着手,形成了调动全局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

学习

宝宝满月祝酒词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宝宝满月祝酒词,内容包括宝宝满月酒祝词大全,祝福孙子满月的祝酒词。2.小儿满月,摆酒志庆。真诚邀约,好友亲朋。分享喜悦,传达祝福。快乐同乐,幸福同福。酒要喝好,饭要吃饱。美味共享,添福添寿。3.喜鹊叫喳喳,喜事到咱家,千金出世乐

学习

证券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证券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关于证券公司工作计划汇总10篇,证券公司工作计划怎么写。第三条营销团队应在每年初制订出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制订营销方案,并与相关合作银行签订当年的营销合作方案。新成立的团队,必须在

学习

关于咏雪的诗句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咏雪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咏雪的古诗词大全有哪些,自编一句咏雪诗句。一、咏梅诗歌在中日的发展自弥生时代,梅花从中国传播到日本后,梅花的身影便在和歌中频频出现,梅花最开始在和歌中被日本人歌咏是受汉诗中梅花诗的影

学习

中学生活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生活10篇,内容包括初中生活杂记10篇,初中生十篇美文。《数学课程标准》:将乐趣融入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1.《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思路罗素曾说过,“当人们发现一对雏鸡和两天之间有某种共同的东西(数字2)时,数学就诞生了”。自

学习

工会工作总结报告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工会工作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工会工作报告优秀7篇,工会工作总结范文模板大全。一、扎实做好厂务公开工作,切实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公司工会高度重视厂务公开工作,把厂务公开工作作为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开展,为深化

学习

患者安全10篇

阅读(19)

由于患者身体状况不佳,行动能力下降,判断力减退,以及对住院环境不熟悉,容易引起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发生坠床的危险。1.2预防措施①作好安全教育,特别是对病患家属的宣教,作好陪护工作。②对于意识不清或有意识障碍者一定要使用床挡。③

学习

槐花树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槐花树10篇,内容包括槐花树介绍大全,槐花树的花是怎样的。长大以后有了婆家,到了槐树开花的季节,我意外的在婆婆家的饭桌上又看到了槐花馅的饺子。婆婆看我哑然的表情,热情的说:“怎么了?不喜欢吃吗?你吃看看,很好吃呢。”我迫不及

学习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青玉案元夕辛弃疾10篇,内容包括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原文,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繁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学习

机械工程师论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工程师论文,内容包括机械工程论文范文10篇,机械工程师论文写作模板。从南通大学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出发,调研南通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遴选在行业内产品技术含量高、科研实力雄厚,生产设备及管理模式先进的一流大型企业,研究

学习

王子公主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王子公主10篇,内容包括王子公主故事文案,公主和王子长篇经典。第二集:黑仙王子,公主的恶作剧小雅隐身来到彩虹王国,见到一个彩虹小仙,说:“黑仙棒——出击!”彩虹小仙被射到,大声叫;"痛死了!”小雅大声笑起来。小羽也来到了,她想让任

学习

远程教育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远程教育总结,内容包括远程教育学习文本总结,远程教育助力春耕总结。

学习

国庆节手抄报的内容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节手抄报的内容10篇,内容包括十月一国庆节手抄报内容,国庆节手抄报内容英语版。就这样,我通过制作手抄报来庆祝祖国的生日。今天,是祖国母亲的生日,也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最后,我想祝祖国母亲节日快乐,愿她永远年轻!越来越繁荣昌

学习

数学教师学期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教师学期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二年级数学上学期工作总结,数学教研组长学期工作总结。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经常(本

学习

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10篇,内容包括早发白帝城诗词意思,早发白帝城古诗每句的解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释义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江两岸的猿声

学习

关于春的古诗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春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春的古诗100首,带春的古诗有哪些。(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登鹳雀楼古诗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登鹳雀楼古诗10篇,内容包括登鹳雀楼古诗11首,登鹳雀楼古诗动画。4、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

学习

月的诗句古诗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月的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月是故乡明的诗句古诗,含有月的诗句古诗二年级。2、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译文: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

学习

关于山水的古诗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山水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关于山水田园的古诗,关于山水风光的古诗。我们先看看什么是文学的“实”,什么是“虚”。一般来说,“实”指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虚”指这些形象未显现的部分或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复杂、

学习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大自然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大自然的古诗二年级,赞美大自然的古诗小学。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释义: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

学习

立秋的古诗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立秋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立秋的古诗词推荐合集,三年级立秋古诗。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描写立春的古诗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立春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立春古诗大全儿童版,清江引立春古诗原文。自古以来,诗人对春天的描写都是以“杨柳”、“春风”为题材进行描写。《咏柳》中抒写的是柳树,运用比喻、拟人等的修饰手法,无形之中赞美了春天。例如诗中